网络舆情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8-28 17:03: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舆情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舆情管理制度

篇1

十报告提出要“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因此,实现对网络舆情的重视和引导,是新形势下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的迫切需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牢牢把握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积极为转型跨越先行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管理和引导新机制。十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侯马市委、市政府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在建立网络舆情监管和引导机制上做了一些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成立网络新闻中心,组建网络管理机构。为应对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和日益活跃的网络舆情,在人员编制、经费保障、设施配备等方面予以保障,保证了机构的正常运转和作用的有效发挥。

二是建立“网络问政”平台,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建立了“网络问政”平台,对于网民留言,第一时间由宣传部长阅批后,分门别类批转有关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限期落实解决,并在政府网站公开反馈。

三是关注网络舆情,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网络新闻中心与公安网监部门配合,通过对负面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整理,把不良影响消除在萌芽状态。

四是建立网络宣传队伍,正确引导舆情。对热点问题予以舆论引导,从而做到重大问题不缺位、关键时候不失语,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引导权、话语权。

五是健全考核管理制度,强化意识追究责任。对舆情信息办理不重视、不敏感、不作为,造成严重社会影响或后果的,予以通报批评,并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

十报告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网络舆情是最真实和最高效的社情民意综合体,集合了多方权利和诉求。因此对网络舆情的管理和引导至关重要。

首先,要树立新观念,把握新策略,在舆情管理处置上做到“三早三快”,即: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快收集、快研判、快应对。主动与网民进行交流沟通,释疑解惑,实现网络舆论正面引导效应的最大化。

其次,要正确对待网民的建议,认真处理群众诉求。对于网民的议论和群众的诉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正确对待,认真处理;民生困难,要妥善解决;党风政风的问题,要及时调查处理;建设性建议和意见,要分析研究、积极采纳并尽力落实。

篇2

今年以来,区委网信办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结合自身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深挖优化营商环境新闻题材,不断扩大网上正面宣传,以问题为导向,加大网上监控、舆论引导力度,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向纵深推进,营造了健康清朗的网络舆论环境。

加强正面宣传 凝聚网上正能量。积极收集各单位优化网络环境工作的信息,充分利用“**”等新媒体平台向外推送。利用“**”微信公众号、“**”企鹅号等网络新媒体《**:“双创双服”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环保分局助力**营商环境》《@**人,环保问题举报请打这个电话》等相关信息60余条。信息后,被搜狐、今日头条等市级以上媒体广发转载、刊发。同时,在“**”新媒体上开设“稳定、公平、透明,**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公开承诺专栏,各牵头单位主要领导坚定的表态发言,为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开展凝聚了网络正能量。

加强网上监控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区网信办将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负面舆情信息作为日常监控的重点,组织广大网评员及网络志愿者在新闻网站、百度贴吧、社区、论坛、微博、微信、直播平台、电商平台、知识付费、手机客户端等各大网络平台进行24小时不间断网上巡查,力争做到第一时间发现舆情。截止目前监控出相关负面信息80余条,组织网评员引导性帖文50余条,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对舆情进行汇总、分析、研判,筛选出重要的舆情共撰写《**网络动态》4期上报区主要领导,为领导有效处置舆情提供依据。督促互联网企业及新媒体运营者,严格履行自身的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严格落实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严防、转载与我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相关的不良信息,从源头遏制舆情的扩散传播。

篇3

关键词:大学生;公寓;管理

大学生公寓是学生学习、生活、休息、交往的重要场所,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文明行为培养的重要阵地,也是学校实施"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重要窗口。为此,对学生公寓的管理工作重点要紧紧围绕"进""净""静"做文章。要服务进寝室,管理进寝室,创建环境干净,网络洁净,心灵明净的育人氛围,努力打造和谐安静的育人空间。

1 目前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现状

把学生公寓办成一个整洁卫生、优雅舒适、安全方便、文明礼貌的大学生之家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公寓管理的目标。但是,现在的许多学生公寓存在综合管理松散、学习气氛不浓、生活状况堪忧、网络管理缺乏、学生各自为政等现象。究其原因:一是管理服务与育人脱节。许多高校的公寓管理以物业为主,特别是引进了一些社会化公寓,由投资公司的物业负责对公寓开展管理服务,他们只注重对物质的管理和维护,如发现有被学生损坏的物品,一味用经济的手段解决问题,只要能收钱就维修,不会在追究学生思想方面下功夫,同时,在维修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因为收费或罚款的不合理与学生发生争执或矛盾,引起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甚至逆反心理;学生的安全和环境卫生的保护也可能是物业工作的重点,他们只注重门卫和外部环境的维护,但对学生在公寓内的表现,公寓的文化建设等方面不会关心,从而造成管育分离。二是管理工作存在盲点。学校宿舍虽有专门管理机构,配备了宿管老师,但他们只在维护学生权益、保障学生公寓正常运行上开展工作,重视白天的管理,轻视晚上的管理;重视上班时间的管理,轻视业余时间特别是节假日的管理。上班时间坚守岗位、尽心尽责,但下班后把维护寝室秩序的工作全部交给学生宿管组织,以学生自治为主,学生干部和学生之间经常出现矛盾而没有老师及时协调处理,造成工作被动。三是存在部分领导和教师只重视课堂教学,淡化寝室教育的现象。寝室是老师很少涉足的地方,除辅导员老师外很少有其他老师和领导去寝室,甚至有的辅导员老师深入寝室的工作也做得不够,不能全面地关心学生,了解学生,教育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淡簿,没有真正把公寓作为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场所。四是宿舍卫生状况堪忧。学生集体生活的意识差,个人卫生习惯欠缺,导致不少寝室垃圾成堆,异味浓烈。有的物品摆放杂乱无序,不及时处理垃圾,甚至乱扔乱丢,使不少寝室里经常发生垃圾危机;有的对卫生间的使用和维护随意性大,至地面污迹明显,蹲坑更是黄迹斑斑;有的寝室布置缺乏整体美观,存在乱拉乱接,乱贴乱画的情况。四是网络管理存在漏洞。学校对网络的管理不严格,随意上网,不安全上网现象存在,很多同学拥有电脑,手机也具有上网功能,有的学生沉溺于网中,上网聊天,或打游戏,或浏览黄色网站;有的因网瘾造成生活没有规律,饮食紊乱,睡眠不够,对身体和学业造成不良影响;有的因与同学交流很少,或因上网影响其他同学正常的作息,使得同学之间出现情感淡化现象,友情淡薄,缺乏宽容、理解和尊重,矛盾不断;有的产生网恋至情感受骗、财产受损,还可能出现个别有轻生倾向。五是就寝环境需要改善和加强。一是部分学校抓就寝工作不力,学生没有统一的就寝习惯,到了就寝时间依然不睡,上网聊天,打斗娱乐;二是有的公寓建在不是临街就是在生活小区,周边环境对学生就寝产生一定影响,学生睡觉不踏实。

2 注重公寓管理,实施全方位人才培养工作。

(一)建立"六进"管理制度,全面改进和加强大学生公寓的管理。通过建立各种制度,督促领导、老师、管理员走进寝室,走近学生。

(1)建立领导干部进寝室制度。规定学校所有领导干部,包括部门处室的干部在内,要有一定的次数和一定的时间,到学生公寓里去调查走访,接触学生,与学生交心谈心,观察学生现实表现,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收集学生存在的困难,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问题。并填写下寝情况登记表,由公寓管理部门对反映出的问题及时收集整理后,会同相关部门处理。领导干部经常的进寝室,能给学生思想上温暖,心理上安慰,生活上帮助,学生普遍欢迎;同时,通过深入基层的调查,对本人或本部门在为学生服务方面是否执行到位,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状态,为今后的工作安排和决策调整大有好处。

(2)实施辅导员工作重点进寝室制度。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为更好地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辅导员可能经常性地与学生开展谈心活动,对全面了解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掌握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教育和引导,学生寝室是很好的师生接触点。有时为了解学生在寝室的状况,甚至可能因化解矛盾冲突的需要,要求辅导员在第一时间到达学生活动生活的寝室,如果辅导员老师平时就在学生寝室里面,发现问题也及时,解决问题也方便。实施辅导员办公地点或生活居住进寝室制度,既能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也方便辅导员开展工作。

(3)党团支部设置进寝室制度。党团工作进驻学生公寓,也是开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生长点。具体做法就是以辅导员为首,安排学生党员和团干部组成公寓管理辅助小组,协助开展公寓管理工作。可根据学生党、团员的情况,在公寓成立党小组,设立"党员示范寝室",建立党员监督机制。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头示范作用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在寝室发生异常情况时,学生干部、或者信息员将学生寝室的第一时间反馈给相关领导老师。可选定素质良好,工作方法得当的学生党员、干部协助公寓管理工作,既督促别人,又约束自己。

(4)寝室文化建设进寝室制度。把公寓建成学生的温馨之家,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搞好公寓文化建设,丰富公寓文化生活。通过文化进寝室建设,既活跃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又起到了充分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目的;有利于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一是开展"星级寝室""党员示范寝室""十佳寝室"等文明寝室的评比、挂牌、表彰活动;二是开展寝室文化艺术节,丰富寝室文化的内涵,提升寝室文化的底蕴,积极营造"文明、健康、和谐、向上"的寝室文化氛围。让寝室文化的建设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起着积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5)安全教育进寝室制度。学生公寓安全工作关系到学生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公寓的安全工作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通过制定《学生公寓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学生公寓公共设施管理制度》,《学生寝室几准几不准》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制度规范学生寝室行为,达到安全的目的;要建立健全学生公寓消防安全志愿者队伍,组织学生和管理员们参加消防知识培训与演练,教育学生特别是男生不卧床吸烟;禁止使用大功率电器,和违规使用电器,开展不定时的突击检查,严防火灾发生;要充分发挥好技防功能,安装电子监控设备,覆盖所有公共部位;教育学生提高警惕,阻止外来传销、推销人员进入公寓,谨防受骗上当;保管好贵重物品,防止寝室出现财务损失。教育学生不外宿,不留宿,加大对学生就寝的检查力度,同学之间和谐相处,团结友爱,不发生打架斗殴事件,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6)服务工作进寝室。宿舍管理员要经常进入到寝室内部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对学生提出的服务要求,做到不推、不拖,快速处置,不留服务死角。

(二)搞好公寓环境卫生,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创造安静舒适的就寝环境。

(1)保持寝室环境卫生。为使管理和服务工作规范化、系列化、科学化,使工作有章可依、有据可查,可以制定《学生寝室卫生管理制度》、《学生寝室卫生评分标准》、《星级寝室评比办法》、《党员示范寝室评选办法》等卫生管理制度,要求学生严格执行。必要时在每个寝室内张贴卫生管理制度,时时提醒他们,强化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能使学生自觉按照卫生管理制度要求,约束自己的行为,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建立以学生工作部门、宿管人员、学生会组织为主体的卫生检查网络体系,对寝室卫生实行多渠道、多层次的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检查。

(2)通过制度约束网络行为,营造网络文化,建立网络道德。学校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学生宿舍网络的使用管理规定》,维护宿舍网络秩序,加强对网络的管理。规定学生不得在校园网上从事任何违反国家和学校网络安全管理有关规定等网上信息安全的活动。倡导"文明用网,绿色用网"风尚,以此来保证校园网安全、畅通、高效地运行。强调"监控"与"引导"相结合,采用"疏、导、堵"的方法,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每幢宿舍招聘学生网管,配合网络的日常管理工作。实行网络舆情报告制度,通过网络信息监控、收集和舆情研究,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充分发挥大学城网络空间开展教育的功能,引导学生科学利用空间,密切关注网上学生思想动态,对学生在网上反映的问题及时给与答复或解决。学校还可以以网络为主题,开展一些网络文化活动,如举办网络文化节、网络辩论赛、网页设计大赛、网上征文、网络专题研讨会等,发挥"网上"正面教育功能,推进网络阵地建设。

(3)减少周边噪音干扰,创造安静的就寝环境 最佳适合人们健康睡眠的噪声应该是低于30分贝,相当于别人在你耳边悄声说话。如果处于某种噪声中,就会影响睡眠,虽然可能会慢慢习惯,但还是会减少深度睡眠的时间,所以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在高于30分贝的噪声中入睡。寝室周边要尽量避免有大的施工、娱乐及汽车产生的噪音干扰,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教育和督促学生养成按时就寝的好习惯。学生只有保证好的睡眠,精力才能充沛,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总之,学生公寓的工作,既是管理工作,也是服务工作,更是教育工作,我们在工作中要不断的学习、总结,运用新思维,寻找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保证公寓的安全和稳定,为校园内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院的学生教育和公寓管理工作在和谐的氛围中发展和前进。

篇4

(一)高校网络信息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网络是个开放的、便捷的系统,网络信息包含了各式各样的内容和各种参差不齐的思想潮流。网络隐匿性和信息多元化等特点,使得大学生身处鱼龙混杂的信息海洋,大学生网络信息风险知识薄弱,意识不够成熟,分辨是非能力差,对信息鉴别的不可控性弱化了大学生的风险意识,削弱了大学生的道德价值判断能力,使得他们很容易被黄色思想、歪曲思想等影响,被不良舆论而诱导。调查显示学生缺乏有关国家网络信息管理法律法规常识,如师生个人隐私保护、实名制或校园网络安全制度等,高校网络信息管理制度建设亟待加强。

(二)高校网络监控保障体系需要加强。虚拟的网络世界使很多人的思想和行为失去约束,弱化了网络主体的道德意识。在虚拟世界里,一些犯罪分子利用中奖或者欺骗等信息对大学生进行诱惑诈骗,致使一些大学生轻信被骗,同时部分大学生利用虚拟网络进行恶搞破坏互联网网络秩序,这些网络失范行和网络监管缺失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这些影响对大学生的思想冲击很大,引起一些人的困惑和迷茫,对大学生人格和道德品德养成形成一定的冲击力,网络的这种不可控性要求大学生提高自身的网络媒介素养,提高对网络信息认读的判断力。

(三)高校网络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满意。互联网发展速度加大了对学生的互联网速度的需求,强大的无线网络空间更是让互联网遍及每一角落,也加大了校园监控系统防范的难度。校园网络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对互联网发展的需求。

二、高校网络文化管理机制建设

“网络化”方式产生的高参与度、快速动员集结和不可控性等特点,给高校网络文化的建设发展带来新挑战。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不仅要提供先进的物质基础设施建设和高端监控设备,更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领导与运作管理机制,形成对网络平台的正常运转与发展完善需要的组织建设、财政支持、技术保障。(一)构建基础保障机制高校网络文化建设需要优良的发展环境,确保校园网络运行有序规范。首先要加强依法治网,并提供先进的物质基础设施和高端监控物质设备,为校园网络文化发展建设建立良好的环境秩序,确保校园网络运行有序规范;其次加强校园网站、网络交流平台建设,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及资源,营造校园网络文化良好的氛围,通过网络交流互动引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潮流,提升网络文化凝聚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建立制度管理机制针对校园网络管理规章制度方面,一要加强建立和完善校内网络管理制度,建立网络运行条例规范,规范网络行为习惯;二是建立网络信息管理制度体系,网络信息安全,监管网站后台等要加强管理;三是加强网络信息管理部门队伍培养机制建设;四是建立网络舆情汇集及快速反应机制,对各种自由言论虚拟平台加强监控和管理引导教育。

(三)文化导向机制——建设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和传承平台网络信息以其快捷的传播性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广泛传播,大学生可以较快的获得各种信息有利于学校各部门之间信息的迅速传播和沟通。利用网络的迅捷传播营造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和传承平台。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提供了大量的、丰富的形式多样的内容,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不同地区间高校、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师生和生生之间的“网络课程”交流,大学生可以利用校园网实现资源共享。

三、高校网络文化管理机制建设认识

篇5

1.组织师生按时返校情况。教职员工是否及时到岗,学生是否按时返校。

2.落实学生资助政策情况。是否积极落实国家资助政策,是否出现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3.教材和教辅材料符合国家规定要求情况。是否及时在开课前将课本发放到学生手中,是否违背自愿原则强制学生订购教辅材料。

4.实验室及实习、实训保障情况。高校实验室、实习场所及其设施设备配置是否符合教学需要,运行维护是否符合国家规范。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条件是否满足教学计划需要,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双师型’’教师是否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5.后勤保障情况。学校网络、多媒体设备、教学终端等各种教学设施设备及生活设施设备是否经过检修维护,饮食、住宿、水电暖等各项后勤保障工作是否到位。

6.经费保障机制落实情况。是否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并落实资金,是否对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是否存在经费截留问题。是否落实高职生均拨款制度,是否建立中职生均拨款制度。

7.开学主题教育活动情况。是否认真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做到上墙、入屏,并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三爱’’和节粮、节水、节电“三节”教育活动以及安全防范主题教育活动。高校是否做好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和心理危机排查工作,对心理危机事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二、校舍安全管理

8.校舍隐患排查情况。是否建立中小学校舍安全年检制度,定期对校舍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并将排查信息录入全国中小学校校舍信息管理系统,消除所有D级危房。是否建立高校危旧房屋排查整治台账,尤其对高校老校区危旧房屋建立整治规划,及时维修、改造和加固,对D级危房是否及时封存并落实拆除措施。

三、食品与饮水安全管理

9.食品与饮水安全管理情况。是否加强食品安全和卫生防疫工作,不断完善学校食堂就餐环境。学校食堂食品采购环节、运输环节、储存环节、加工环节等是否存在卫生和安全隐患。自备水源、二次供水及直饮水设施、食堂蓄水池等是否清洁、消毒,是否进行水质检测。

四、校车安全管理

10.管理制度建设情况。是否制定《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和省级校车服务方案,校车管理机构及协调工作机制是否健全。

11.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和校车安全管埋情况。是否存在使用拼装车、报废车、未取得校车使用许可车辆接送学生,以及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人员驾驶校车、超速、超员、不按许可路线行驶等违法行为。是否按照要求设置校车站点,校车运营是否按照要求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学校门口道路是否设置警示牌、减震带。是否针对不同季节交通安全特点,完善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开展事故逃生演练和应急处置演练。

五、校园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

12.学校“三防”建设落实情况。学校是否配齐必要的安全防护、应急处置装备,校园重点部位是否安装视频监控,寄宿制校园是否设专职宿舍管理员,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

13.重点领域治理情况。是否严防溺水事故,坚决避免群体性溺水事故。是否防止校园拥挤踩踏事故,维持好高峰时段学生上下楼秩序。是否强化校园消防安全防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和器材配置及完好有效情况,组织开展消防演练和应急疏散演练,消除安全事故隐患,杜绝中小学校宿舍明火取暖现象。

14.高校校园安全稳定情况。是否落实反恐工作责任制要求,强化应急处突工作准备,加强网络安全和舆情引导,确保高校安全稳定。是否加强危险化学品及特种设备的管理,及时处理学校实验用废弃危化品,并落实处置备案制庋,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15.防范非法入侵校园导致学生伤亡情况。各地各校是否制定健全舆情信息分析安全预警快速反应和排查化解联动处置机制和工作责任制,是否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队伍建设,是否定期开展安全应急演练工作,是否经常性对师生开展法制教育和公共安全教育。

16.校园欺凌和暴力治理情况。是否集中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是否建立学校安全风险预防、管控与处置制度和工作机制,是否制定完善安全预警快速反应和联动处置机制,形成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工作合如。

篇6

关键词:互联网;新媒体;企业宣传

当今时代,互联网发展迅速,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类文明传播发展的重要载体。网络传播形成一个影响巨大的新型媒介系统,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改变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并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到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各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心就应在哪儿。“互联网+”牵涉到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充分运用“互联网+”新思维,创新方法内容,因势而谋的把宣传思想工作与广大网民紧密结合起来,把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结合起来;主动谋划网络舆论方向,以问题为导向,跟踪处置网络舆情;不断拓展平台,打造网络宣传队伍,丰富网络宣传内容,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等等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宣传工作的新形势新方向。

一、企业宣传作业的重要性

对企业而言,品牌是市场和客户对企业产品及服务的认可,而宣传工作则是企业向市场和客户传递信息的渠道及工具。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树立了好的品牌形象就为企业赢得了市场,打下了坚固的基石。企业形象是无形资产,但它的作用和创造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企业要想求生存、求发展,首先要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而宣传报道作为快速、广泛的传播手段在塑造企业和社会形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互联网+”的企业宣传方式

(一)健全企业相关网络宣传管理机制

企业在进行宣传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健全企业相关网络宣传管理机制。其中包括官方网站管理制度、网络舆情管理规范、网民回复管理机制等,以充分保证企业的媒体宣传工作能够实现制度化、规范化。保证企业宣传工作资金。将企业宣传的相关经费与互联网建设的经费纳入企业财务预算中。根据企业宣传工作的实际情况来增加相应的宣传资金与经费,以提高企业宣传工作的实效性。

(二)建好网络平台,增强网络宣传舆论影响力

据统计,在大众传媒中,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舆论影响力进一步下降,而网络,尤其是“两微一端”(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成为人们的第一信息源,特别是月活跃用户达6.5亿的微信,成为社会舆论的第一引擎。基于这种实际情况,企业宣传需要建设新媒体平台,积极主动抢占新媒体阵地。

一是建立企业官方网站。企业需重视网站建设,并及时更新企业最新动态,提供在线交流、咨询问答、回应关切、网上展览等功能。落实工作责任,指派专人担任新闻编辑,负责新闻编录及上传,对提交网上的信息进行严格审核把关,使企业网站成为网络宣传的主阵地之一。

二是设置官方微信平台。以官方身份开设微信公众号,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抓特点、抓亮点的进行企业宣传。定期组织有一定影响的稿件,以网言网语形式,多角度、多形式的进行企业宣传。

三是开通官方微博。微博以其形式简洁,速度快捷等特点,始终作为舆论传播的最初发源地。企业要掌握网络话语权、主动权,也需开通官方微博。在宣传推广企业形象、产品服务的同时,将微博打造为企业第一时间发声的主要阵地。

四是入驻新闻客户端平台。新闻客户端平台依托网络大数据平台,实行信息定点投放。入驻新闻客户端,可以第一时间将企业相关信息发送至潜在客户及老客户群体中,进一步实现“精准”投放。

(三)丰富企业网络宣传方式

网络传播具有信息量大,速度快,传播手法多样,传播过程多向,互动交流开放等特点。企业可选择多样的网络宣传方式,根据不同的现场对象、时期和宣传目标来设计不同形式的宣传内容。例如,在传播过程中可以把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实现以往各种传统传播手段的整合,满足受众多方面需要。转变以往单一死板的宣传方式,弥补传统企业宣传工作单向传输,严重缺乏与大众互动的缺陷,让企业宣传活起来。

(四)成立网络宣传队伍

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尤其是要注重加强宣传队伍的建设。网络宣传工作者应该是企业最具活力及创新力的队伍,为企业创造的是无形的资产和有价的财富,需要不间断地培训来促进网络宣传工作者队伍的扩大与发展。官网、“两微一端”的建立,为网络宣传者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也为企业发掘潜在的宣传人才提供了场所。通过定期聘请专家开展培训,经常性地在网络宣传员之间开展研讨与交流活动等,可以提高企业宣传工作者的业务水平。着重开展宣传队伍的招聘、选拔、培训与考核等工作,尽可能选择思想政治过硬,互联网触觉敏锐,新媒体工作经验丰富,思想活跃,拥有一定文字功底,责任心强的宣传人员,从而建设出一支R导寄芮浚宣传水平高,成员优缺点互补,能够在互联网时代下随机应变,思维灵活的企业宣传队伍。

三、“互联网+”新形势下企业宣传的双重效应

网络传播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的快速传播有利于企业抢占话语权,拓宽宣传渠道;另一方面,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公开性也决定了更多人群可以参与到舆论监督中,企业也更易曝光在网络平台中。这就需要企业在平时运作出产过程中,要重视社会口碑与形象的建立。不单要主动的承担社会责任,还要通过高效的商品与良好的服务来回报社会,以便在社会环境中树立正面健康的企业形象,从源头上遏制负面言论的发作。

企业还需严密监控互联网,能够第一时间收集掌握涉及本单位网络舆情,并通过严密的制度,进行研判及应对。若企业运营过程中突发严峻事件,则需要企业第一时间客观准确的发声,若出现相关谣言,要第一时间公开辟谣,避免舆情进一步发酵。

四、结束语

在当今复杂多样的网络信息环境下,企业要深刻理解和掌握网络媒体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正面积极作用,重视网络媒体宣传,创造全新的舆论领地,以树立和维护良好的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1]韩冰.网络舆情:企业宣传工作新的着眼点[J].企业・宣传,2009(23).

篇7

摘要: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高校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内外部环境。高校突发事件的处理已经成为国内各大高校的重要工作。如何及时、积极、有效的应对危机,成为高校突发事件处理中的重点和难点。对舆情的正确引导能够有效化解伴随突发事件而来的舆情危机。探究建立在舆情引导基础上的应急机制有助于完善高校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营造和谐的高校舆论氛围。

关键词:舆情引导;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001-03

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平稳发展后,我国迎来经济的高速发展期和社会转型期。长期累积的社会矛盾在这一时期集中爆发。高校作为知识、信息及人口都高度密集的单位,突发事件数量也呈现急剧增加的态势。

新媒体环境下,频繁出现的高校突发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高校舆论危机时刻都在提醒着我们,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建立已经不能仅从监管和控制来着手;更应从对舆情的研判入手,建立一套基于舆情引导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一、情的概念界定及特点

所谓舆情,是由个人及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或特定事件所持有的群体性情绪、意愿、态度、意见和要求交错的总和及其表现[1]。综上,舆情的实质可以认为是社会公众对公共事务所做出的反应。在新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舆情更大程度上指的是网络舆情,也就是社会公众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对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类公众事物所做出的态度和反应。

也正是由于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介入,使得当今的舆情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首先,网络舆情参与主体多元化。互联网技术和使用终端现已高度普及,不同教育、文化、社会背景的人群可以在网络世界实现沟通互联,网络舆情的参与者们是身份不同、背景各异的网民群体。

其次,网络舆情参与主体互动性。网络的普及,使得人群间原有的职业、身份、地域等壁垒被打破,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对同一事件、话题发表看法,并利用网络与其他网民就事件展开讨论。这些讨论有时甚至衍生出新的舆论事件。

再次,网络舆情参与主体高度去个性化。去个性化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具体是指:群体中个人丧失其同一性和责任感的一种现象。目前,我国的网络实名制并未完全落实,人们使用网络时,可以抛开自己的职业、身份、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发表一些非理性的言论和看法。

同时,网络舆情内容复杂。社会中的多元文化依托网络得以发展和碰撞,这是网络舆情的重要特点,也正是因此使得网络舆情的内容更加复杂。

另外,网络舆情传播迅速。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使得个人既可以是信息的者,也是信息的接受者、评论者及分享者,往往一条信息在短时间内便成指数倍扩散[2]。

最后,网络舆情具有较大破坏性。网络舆情多是由一个时期的热点事件所引发的,其传播主体的去个性化,传播内容的复杂性和传播的迅速性都使得虚假的、负面的消息会更加快速的传播到更大范围,如果任其发展,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二、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及特点

针对高校突发事件这一概念,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解释。有学者认为“高校突发事件一般指在高校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对校园或社会的稳定发展构成威胁和损害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3],也有人认为“高校突发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政治的原因引发的,在高校内部忽然发生的,大学生起主导作用的,不以高校管理者意志为转移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4]。无论从哪一种定义,都可以看出高校突发事件具有紧急性、突发性、危害性和一定程度的不可控性的特点。综上,本文所述的高校突发事件是指:由自然、人为、社会因素引起的,在高校内部或外部突然发生的,对校内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或精神状况造成伤害的,对校园和社会稳定发展造成威胁和损害的紧急事件。

三、高校突发事件成因分类

高校突发事件的性质各异,成因也各不相同;按照突发事件成因的种类将高校突发事件分为以下几类:

1.不可抗因素。主要是指如战争、地震、火灾、恶性疾病等;此类因素发生时极易引发群体性的伤亡事件。

2.个人因素。大学生心智处在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思想单纯,行为方式简单;多数大学生遇事易冲动,易将小事化大,最终酿成大祸。

3.家庭因素。当代大学生多数为“95后”独生子女,甚至部分学生的家长本身也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过分强调个性化,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同理心,喜欢采用极端方式解决问题。

4.学校因素。高校连年扩招,学生人数激增,学校软硬件设施发展滞后,教职员工配比都严重不足,管理制度陈旧等一系列的失衡都导致了学校服务能力的下降,加大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从一方面增加了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5.社会因素。大学生是最活跃群体,也是最易冲动、易受蛊惑的群体。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一些敌对势力利用网络对青年学生进行“洗脑”,煽动学生,引发,借大学生之名对高校进行攻击,间接对政府施压。

四、高校突发事件的舆情现状及剖析

近年来高校突发事件的舆情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快速性。大学生群体人数多,联系紧,网络普及率高;导致了高校一旦出现突发事件,消息传播迅速;同时,社会对大学生群体的关注会进一步加速高校突发事件的舆情发酵。

2.被动性。多数高校突发事件先是由非官方消息源披露,这个消息源有时并非当事人,多是小道消息。非正规的消息源占据了主动性,并直接决定了公众对事件的第一印象和舆情的指向;也导致了后续官方跟进时对舆情处理非常被动。

3.指向性。当学生、教师或是高校相关人员参与到突发事件中时,在一段时期内部分网友会因对学生、教师或是相关人员群体的不满甚至私人恩怨,将矛头指向高校,进行攻击。

高校在突发事件的舆情引导中之所以如此被动,一方面是由于高校内的事件相关部门间推诿、扯皮,丧失了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相关部门“官本位”的行事作风,不善于或者说是不屑于同媒体打交道,放弃了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另外还有一方面,多数高校虽然建立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但并未建立相关事件的舆情引导机制。基于以上原因,高校官方在突发事件中丧失了话语的主动权,无法进行有效的舆论引导和舆情控制。

五、高校突发事件舆情引导的基本原则

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后,负面舆论形成之前,高校应善用媒体进行有效的舆情引导。由于舆情引导不具备法律约束力,因而高校和媒体应注意引导舆情时的方式方法[5]。为了能更好的实现高校突发事件的舆情引导,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及时性原则。突发事件发生时,应及时让公众了解信息,发挥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是指人们对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新信息的解释[5]。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公众迫切需要获得相关信息,而高校要做的就是让公众在第一时间获得有效信息,从而避免非正规渠道消息对舆论的负面影响。

2.真实性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校方应的在第一时间明确事件原因,分清责任,将事件的真实原因和经历,采用适当的方式反馈给相关部门和公众。一方面杜绝了以讹传讹的局面,同时也提高高校官方信息的公信力。

3.主动性原则。突发事件一旦发生,高校应快速反应,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一方面,校方应积极联系教育管理部门、媒体和相关部门、机构,做权威信息,将公众的关注重点引导至有利于事件解决的方向,提升高校的正面形象;另一方面,校方还应借媒体之力获得舆论引导后的公众反应,共同制定好下一个阶段的引导工作方案。

4.一致性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校方要做到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对外的信息和沟通交流工作应由专人进行,这样可以有效避免高校不同部门或不同领导对事件的不同回应给学校舆论引导工作造成的不良影响,更好的做到官方信息的权威性和一致性。

5.多样性原则。针对不同因素引起的突发事件应建立不同的舆论引导机制。针对同一突发事件,在舆论发展的不同时期,也应有不同的引导重点和方式。针对舆论所反映出的不同的公众反应,也应采取不同的回应方式。

六、基于舆情引导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构建高校突发事件基于舆情引导的应急机制,可以有效的控制一些针对高校的恶意言论;并且当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在事件发展的各个阶段防止因非理性舆情的传播而导致的事件恶化。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基于舆情引导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可分为四个主要部分:

1.监控预警机制。高校突发事件引发舆情重在预防,必须建立有效的监控预警机制。新媒体舆情监控作用不仅体现于对舆情信息的感知与收集,还可通过新媒体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6]。为了更好地完善舆情监控体系,应在高校中建立“学生工作主管领导-思想政治辅导员-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为主体的三级信息监控体系;发动该体系中的成员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各类媒体信息进行筛查、分析,及时感知舆情信息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并加以正确引导,有效预防和控制舆情恶化。

2.快速反应机制。高校突发事件的舆情发展快、破坏性高,在处理高校突发事件时,一定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三级信息监控体系既是一个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体系,也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快速反应体系。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人员必须在突发事件爆发后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丰富的一线信息,结合三级信息监控体系,自上而下,分工合作,在学生、学校、社会等层面进行快速反应。

3.沟通引导机制。高校突发事件爆发后,为了缩小影响面,一些高校往往采取强硬措施,限制学生自由,封锁信息,导致内外部信息不畅[6],结果适得其反。因此,高校应建立成熟的信息机制,加强对外沟通:在事件发生后及时向公众事件的发生、进展及采取的应对措施等。另一方面,事件发生后应立即启动舆情引导机制:根据舆情的最新发展状况,结合事件的发展,综合考量,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事件,理性发表评论,有策略地引导舆情走向,进而消除外界对事件的误读,以及不良舆论造成的影响。

4.消融总结机制。高校突发事件后期,社会对事件关注度降低,舆情传播减少;此时为避免舆情反弹,高校可运用教育引导的方式来进行舆情消融。

最后,在突发事件的舆情彻底消亡后,应及时针对突发事件的舆情发展和舆情引导工作进行总结,不断提炼、更新基于舆情引导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促进高校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小明,基于网络舆情研判的突发事件应急舆论引导[J].新视野,2013,(4).

[2]陈阿娜,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的舆情传播与舆论引导[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3]汪路勇,方文明,高校突l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青年记者,2013,(12).

[4]李佐卫,陈庆华,张学忠,论高校突发事件的类型、特征及成因探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4,(2).

[5]吴云才,社会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原则和应对策略[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7(下).

[6]刘立波,郭玉铸,高等学校突发事件舆情引导机制探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

收稿日期:2016-12-10

篇8

一、全面传达会议精神。党组书记、局长邹平力同志在局长办公会上认真全面地传达了市局会议精神。一是传达了市政府财税工作会议精神。简要分析了上半年组织收入情况,提出立足于赶超,进一步加强收入工作。二是传达市局会议精神。重点学习了市局党组书记、局长夏文川的会议讲话精神以及各位分管领导部署的重点工作,并积极开展讨论,为开展好2013年下半年国税工作打下基础。

二、五项举措落实会议精神。

(一)加强重点税源管理,不断培植新税源。

1.完善出口供货企业备案管理、验货管理等管理制度,严格关联交易税收管理,严格防范和打击骗取出口退税行为。坚持以行业税收管理为抓手,以查找行业税收管理风险点为突破,提升行业纳税评估水平,开展重点行业税收秩序集中整治,细化重点行业税收管理办法,提升行业税收管理水平。树立“适度超前”理念,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再生资源、农产品收购、家电下乡、汽车销售、建筑工程耗材等行业的税收管理。

2.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资举措,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纳税服务,支持企业发展。认真落实重点企业领导挂点、现场服务、定时走访等服务举措,及时掌握税源变化,在培植新税源上下足功夫。对新办税务登记证的纳税人信息进行跟踪管理,对新增重点税源建档管理,对税源管理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等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全面了解全县经济发展计划,获取全面掌握税源结构变化的第一手资料。

(二)加大税务稽查打击力度,不断推进以查促管、以查促收。

1.结合实际,制定本局税收专项检查和区域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大力推进依法稽查、文明稽查、“阳光稽查”,认真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和税收整治工作,继续开展再生资源、发票打假等税收专项整治,巩固和扩大整治成果。

2.发挥群众协税护税的作用,健全举报管理制度,建立举报网络,做好举报工作,加强与公、检、法机关的协作配合,合力打击偷、逃、抗、骗税等违法犯罪行为,提高选取立案查处对象的准确率,形成查处大要案的强大声势,把打击偷抗税大要案落到实处。

3.建立公告制度,加强宣传。建立税务违法案件公告制度,采取公告专栏、广播电视、报刊等形式,将典型案件予以公告,向社会公布税务违法案件的查处情况,达到查处一户,震慑一片的效果,对税务违法犯罪活动形成全社会的舆论压力,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

(三)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不断优化税收服务。

1.积极开展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县局领导高度重视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召开了专题工作会议,成立了相应的创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研究制定了完善的落实方案,并要求广大干部职工把文明创建工作切实融入到各项工作当中,使创建工作更具特色、富有成效。

2.积极开展四星级办税服务厅创建活动。把此项活动作为今年文明创建的重头戏来抓,坚决落实县局制定的创建办法。注重学习型办税厅的创建,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大力培养一专多能、一流素质的办税人员;优化服务设施,建立健全电子报税纳税平台,开辟新型服务途径,改革服务方式,为纳税人提供更为便捷、阳光、贴心的服务。

(四)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不断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创新干部人事制度,开展竞争上岗活动,努力营造选贤任能充满活力的激励机制;从沟通入手,定期开展同干部谈心谈话活动,畅通干部职工意见建议反馈渠道,倡导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和谐共生的思想理念,促进干部心理和谐;重视、关心离退休老干部干部生活,发挥老干部余热,定期召开干部、老干部等座谈会;主动关心干部职工的生活,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能够度过难关,安心工作,感恩单位,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税收事业上。

(五)加强舆情应对,不断提升国税形象。

1.加强舆情应对机制的建立,组建税收宣传员、评论员队伍,积极组织网评人员专门和系统培训,提高网评人员的政治觉悟和政治敏感性,不断增强网评人员的舆情应对能力,并依托自有媒体开展正面宣传。

2.加强舆情监测,捕捉敏感信息,收集掌握媒体及网民对国税工作、队伍建设的报道和言论,并做好监测记录,做到舆情信息早发现、早消除。

篇9

一、工作措施

1、强化学习,提高能力优服务。一是强化股室内部学习,办公室全体人员要加强自身的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特别要加强对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法律、公文写作及文件收发等基本知识的学习,加强对履行当前岗位职责所必须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学习与自己业务有关的其他专业知识,做到“专”与“博”相结合,求知与修身相结合,使个人素质全面提高,提升办公室服务全局整体工作的水平。二是组织做好全局干部的学习培训工作。确定每月一至两次的学习活动,请上级业务部门和本县相关业务知识专业人才进行辅导授课,同时结合工作实际,我局青年干部轮流进行县情推介、模拟洽谈项目等,把政治学习和各种经济知识、业务辅导结合起来,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推进我局学习培训工作常态化,不断提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2、强化管理,完善制度提效率。一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内务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考勤、值班、卫生值日、公务接待、财务报帐、物资采购、车辆管理等各项制度,规范工作程序,促进工作有计划开展,注重办公室各项事务的细致管理,厉行节约,在办公室用车、用水、用电、办公用品、耗材、接待、后勤服务等方面大力推广节约。二是建立各项管理制度。①加强我局网络信息管理,对加密网、邮箱、网络舆情每天监管,指定专人管理,对邮箱里的各种邮件建立电子文档,登记制度,建立邮件档案、分类管理;②所有上报信息应由办公室管理,各种数据上报后进行归档,向上级部门报送的各种信息要分管领导签字,报送后办公室要存档。③建立局组织各种活动签到制度,确保全体干部按时参加局内各项活动;④建立局内重要物品借还登记制度,确保局内重要物品不损坏、不遗失。⑤建立局内卫生值日督查制度,对没有做值日的干部做好登记,第二天将情况报局领导签字后反馈给当事人,确保局内整体环境整洁卫生。通过各项管理制度的完善优化,促进各项工作运行高效。

篇10

一、充分认识加强新形势下品牌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经过深入探索实践,对品牌建设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化,实现了从新闻宣传、外联宣传到品牌建设的深刻转变,品牌建设服务公司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国家电网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提升。集团公司认真贯彻国家电网公司品牌建设工作部署,全面创先争优,深入开展“新闻宣传品牌传播工程”,积极传播公司发展理念和工作价值,优化公司发展环境,提升公司品牌形象,为深化“两个转变”、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公司发展的外部环境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协调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导致公司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国有企业往往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公司管理、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与社会矛盾产生叠加放大效应,给公司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其次,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法律法规、宏观政策也在逐步调整,政策环境的变化,使一些曾经符合国家政策要求或社会通行的做法,如今国家已经明确要求规范或禁止;第三,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舆论的开放性和自由度越来越高,舆论环境的变化,使公司备受社会和媒体关注,也往往容易被炒作、渲染、放大,甚至演化成社会公共事件。这些都对加强品牌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公司品牌建设工作,是营造公司发展良好环境的重要前提,是推进全面创先争优,提升公司软实力的关键举措,是树立公司良好形象、确保公司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公司系统要进一步提高对品牌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出发,把品牌建设工作纳入公司发展战略体系,组织调动公司内外资源,加大对外沟通交流力度,积极争取政府、各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公众的理解与支持,建立并保持融洽和谐、理解支持、合作共赢的社会关系,凝聚公司发展内外合力,保障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强公司品牌建设工作目标和思路

2011年,公司品牌建设的工作目标是:围绕加快推进“五个全面”,深入实施品牌引领战略,推动国家电网“诚信履责、可靠信赖”的品牌核心理念深入人心,全方位提升“国家电网”品牌的知名度、认知度和美誉度,保障公司和电网发展,赢得政府、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公众等关键群体的广泛认可和信任支持,凝聚公司发展合力,为“十二五”时期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率先基本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打下坚实基础。

2011年,公司品牌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深入开展“品牌塑造年”活动和“新闻宣传品牌传播工程”为总抓手,以传播公司全面创先争优重大成果为主线,加快构建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协同高效的品牌建设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品牌建设工作的新闻应急机制、沟通协作机制、激励考核机制,加强队伍建设,确保正面品牌传播态势贯穿全年,确保全年舆情总体平稳,提升保障能力,为实现公司“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加强公司品牌建设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品牌建设工作体系

品牌建设工作是公司发展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单位党委的中心工作。各单位党委要切实承担品牌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认真履行职责,推动品牌建设工作与本单位中心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考核。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敏锐、敏感、敏捷”意识,善于在纷繁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中把握影响全局的关键因素,提高科学决策、快速应对的水平。各单位、各部门要把专业工作与品牌建设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本专业领域积极传播、维护国家电网品牌。

高度重视、努力加强品牌建设工作的组织建设、机制建设和队伍建设。推进品牌建设职能整合,各单位要将分散在各部门的品牌传播、品牌维护、品牌推广、社会责任等工作职能进行归集,由政工部(新闻中心)归口管理,做到职责清晰、责任到人、压力到位。像抓安全生产管控体系和应急体系建设一样,高度重视新闻舆情管控和应急能力建设。加快健全完善覆盖省市县公司三级新闻舆情监控体系,组建新闻舆情监控和应急专业队伍,落实舆情监控应急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应急演练,全面提升新闻舆情应急处置能力。严格落实责任,各市供电公司要切实加强对县供电公司品牌建设工作的管理、指导,加强对各单位新闻风险防范工作的监督考核力度,确保舆情平稳。加强品牌建设业务培训,将品牌专业人才培养、技能培训等工作,纳入公司人才发展整体规划。结合实际开展特色品牌活动,形成“人人传播品牌、人人维护品牌、人人塑造品牌”的浓厚氛围。

(二)加强主题传播,保持密集正面宣传声势

增强阵地意识,加强与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的战略合作,加强定期沟通交流,深入开展有广度、有深度、有高度的重点主题传播活动,不断提升对外宣传工作的层次和影响力。以保障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促进“特高压”形成公众集体记忆为中心,紧密结合实施“外电入鲁”、坚强智能电网建设、重点城市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迎峰度夏百日大会战、“彩虹春雨”主题服务活动等工作,继续保持高密度、常态化的正面舆论引导,为公司和电网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以纪念建党90周年为契机,大力开展“全面创先争优”活动主题传播,组织各类媒体,深入宣传先进典型,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以省实施“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等重大战略为契机,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传播,全面传播公司践行“四个服务”宗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

(三)坚持依法治企、规范经营,做好品牌维护工作

坚持标本兼治,突出源头治理,是预防负面舆情发生的根本。

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依法从严治企、规范经营意识,把忧患意识体现到各项决策之中,全面开展新闻风险评估,做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高度重视、切实抓好安全生产、供电服务、行风建设等重点工作,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夯实品牌维护的坚实基础。各单位要增强“公转”意识,不折不扣贯彻国家电网公司和集团公司各项工作部署,认真严肃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扎实开展县供电企业突出矛盾和问题排查治理,消除负面舆情产生的根源,确保公司生产安全、经济安全和形象安全。

各单位党委要坚持“超前预防、守土有责”,切实承担起新闻风险防范工作的第一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施舆情监控属地化管理,将舆情监控责任落实到人,工作压力到位。坚持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大对外新闻力度。完善新闻应急闭环管理制度,建立上下联动、内外互动运作机制,实现应急管理关口前移,牢牢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建立健全网络通讯员队伍,实行24小时舆情监控。制定完善新闻应急预案,加强新闻应急演练。遇有突发重大舆情,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快速应对处置,维护企业利益和形象。充分发挥公司协同监督机制的作用,加强与纪检监察、维稳、供电服务热线的联动,努力将问题和舆情化解在萌芽状态。

(四)扎实开展“品牌塑造年”活动

开展“品牌塑造年”活动,是国家电网公司持续深化品牌建设工作的重要部署,是面向“十二五”、落实品牌引领战略的重大举措。各单位要按照公司开展“品牌塑造年”活动的统一部署,加强对“品牌塑造年”活动的组织领导,做到部署到位、人员到位、落实到位。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措施。要把开展“品牌塑造年”活动与公司全面创先争优“新闻宣传品牌传播工程”紧密结合起来,力争公司品牌建设工作出精品、出亮点。加强公司媒体建设,建立双向传播机制,加强公司网站建设维护,发挥公司网站的形象窗口作用。

鲁能体育是公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司品牌建设的重要窗口。要高度重视鲁能体育新闻宣传和舆情应对工作,加强与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联系沟通,深入开展“鲁能体育、有我有你”系列活动,积极宣传鲁能体育精神和鲁能体育为体育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彰显国家电网品牌的良好形象。

(五)加强品牌推广,深化社会责任工作

认真学习宣贯《国家电网公司品牌建设指导手册(2011版)》,积极推广“你用电,我用心”大众传播口号。加快推进品牌标识标准化建设,加强检查整改,确保通过国家电网公司达标验收。规范品牌标识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加强品牌标识日常维护和新增设施标识使用管理,建立品牌标识标准化应用的常态机制。认真学习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试点经验,借鉴全省开展首批企业社会责任评价试点工作实践,选择1-2家市公司开展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试点。开展具有独特品牌优势的公益活动,传播“国家电网”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