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内容范文
时间:2023-08-28 17:03: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综合竞争力的中心任务,加强体制创新,营造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环境,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广电子商务应用,加速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坚持政府推动与企业主导相结合,营造环境与推广应用相结合,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重点推进与协调发展相结合。
2、关于完善政策法规环境,规范电子商务发展的措施:
加强统筹规划和协调配合。推动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建设。抓紧研究信用管理、安全认证、在线支付、税收、市场准入、隐私权保护、信息资源管理、电子交易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问题,适时提出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根据电子商务的发展需求,注意研究并及时修订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快制定网上有关业务的管理办法;推动网络仲裁、网络公证等网上法律服务与保障体系建设;打击电子商务方面的非法经营活动和违法犯罪,保障电子商务的正常秩序,为电子商务提供良好的法律法规环境。
研究制定鼓励电子商务发展的财税政策,完善电子商务投融资机制。
3、关于加快信用、认证、标准、支付和现代物流建设的措施:
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科学、合理、权威、公正的信用服务机构;建立健全相关部门信用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建设在线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信用数据的动态采集、处理、交换;严格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逐步形成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信用服务体系。
依法建立健全安全认证体系。制定电子商务安全认证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密钥、证书、认证机构的管理,发展和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加密与认证技术;整合资源,完善安全认证基础设施,建立布局合理的安全认证体系,实现行业、地方等安全认证机构的交叉认证,为社会提供可靠的电子商务安全认证服务。
建立并完善电子商务国家标准规范体系。提高标准化意识,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抓紧研究制定电子商务的标准规范体系;在互联互通、促进流通方面,积极采用国际标准;鼓励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和其他科研机构研究制定电子商务关键标准和规范,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积极推进电子商务标准化进程。
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 审计风险 审计范围
一、电子商务审计面临的挑战
(一)电子商务审计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完善
传统审计准则已经相当完善,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有关电子商务签证的具体标准尚未出台,给电子商务企业审计带来实质性困难和风险。电子商务审计的法律依据明显不足,尽管电子商务已有一段时间的发展,但在法律方面还是一片空白。
(二)会计记录资料发生了改变
电子商务的出现,改变了财务会计信息的载体,使审计证据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经济业务产生的原始凭证以电磁信息的形式在网上传递并储于磁性介质中,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都集中由计算机按程序指令执行。
(三)审计范围发生变化
电子商务环境下,审计范围已扩展到传统审计内容之外,传统的报表审计内容是指被审单位特定时期内的会计报表及其他相关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电子商务环境下还需对系统硬件环境进行审查,包括各部件的兼容性,信息通道的畅通性等。
(四)审计风险加大
相对于传统商务方式下企业的内部控制而言,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内部控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计算机数据处理的集中性,使大部分控制作用基本失去作用,传统的会计岗位职责被打破,使得在传统交易方式下的账簿控制体系失去作用,网络环境系统建立和运行的复杂性,导致内部控制的范围也相应扩大,电子商务引起的技术性风险可能使审计风险中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增大。
(五)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大多数工作在基层的审计人员虽然都接受了一些计算机知识培训,但一般多是初级程度的培训,远不能适应计算机审计的要求。此外开发实用性和通用性较强的审计软件所需的高层次、高水平的人员也很缺乏,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着我国计算机审计的发展。
二、对于电子商务审计挑战的对策思考
(一)加快电子商务审计法律法规的完善
制定我国计算机审计的各种规范化、标准化文件,包括计算机审计的法律准入规定,计算机审计准则,各类审计数据库或输出数据的标准格式等。应尽快制定有关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把电子凭证、电子合同和数字签名的法律效力和保管要求,数字认证机构的管理,电子信息与网络系统的安全等相关内容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下来,有关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的立法要立足我国的国情,同时借鉴国际上有关示范法或其他国家的有关法规进行立法,促进我国的电子商务审计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保证电子商务审计的有法可依。
(二)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审计
实现电子商务以后,电子商务审计的内容包括对电子商务系统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查,以证实其对交易事项的处理是否真实、合法及安全可靠,这是传统审计所没有的。首先必须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进行审查,然后根据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审查结果决定抽查的重点和范围,通过网络对被审计单位财会数据进行收集审核,审计人员在网上通过被审计单位赋予的审查权限,可以完成大部分审计工作,利用审计软件抽取样本,进行各种数量关系的配比分析与数据查询,对异常项目通过调查和数据分析进行测试、检查、分析与核对,这样可以达到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
(三)加快审计的电子化应用技术
顺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加快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审计使用环境的建设。从审计事业的长远发展出发,各级审计机关应对计算机硬件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大对计算机设备和系统的投资,着重审计机关内部局域网和审计资料库的建设,促进审计事业的现代化。要让审计人员尽快参与审计软件的开发研制,使审计软件突出实用性即具有审计特色,以便于今后计算机审计方法的应用和审计信息化建设能顺利实施。
(四)采取措施降低审计风险
审计人员要了解网络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程序,系统中会计组织机构设置是否合理有效,岗位之间的牵制是否充分有效,根据自己处理传统舞弊案件的经验,运用相应的审计手段,对数据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审计,审查操作人员是否通过篡改程序和数据文件导致会计数据的不真实、不可靠、不准确或以此达到某种非法目的,利用审计法规管理软件对系统合法性与合规性进行验证,利用审计接口软件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减少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利用审计抽样软件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审查磁性化的会计信息及其存储材料的完全性,计算机系统是否具有应急恢复功能,系统防火墙是否完备等,减少网络病毒的传播及黑客的攻击,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的外部风险。
(五)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要推动电子商务审计的发展,必须加强计算机审计人才的培养。因此审计人员应加强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学习与培训,不断完善个人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自身职业素质,以满足审计业务范围日益拓展的需要。并把计算机审计列为必修课,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为电子商务审计的开展提供人才保障。
由以上所述可见,电子商务的出现对传统审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开展电子商务是国际大趋势所在,同时又给审计一个创新的机遇。随着我国审计法规的不断完善,审计人员素质的逐步提高,审计技术的逐渐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审计会对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充满信心。因此,我们必须迎接挑战,把握机遇,推动我国电子商务审计的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王晓东,蔡昌.电子商务环境下网络审计的初步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06).
[2]杨锐.浅析电子商务环境下审计风险[J].东北大学学报,2003(02).
[3]孙宝文,李辉.电子商务的风险管理与审计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05).
篇3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运作模式,是当代信息社会中网络技术、电子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在商贸领域中综合应用的产物。医药电子商务是以医疗机构、医药公司、银行、药品生产单位、医药信息服务提供商以及保险公司为网络成员,通过互联网应用平台,进行各种医药贸易的活动。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定的电子商务基础规模,但毕竟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具有不同于传统医药贸易活动的特殊性,它与传统的法律制度,社会规则之间必然发生冲突。总体看有关医药电子商务的法律规范相对滞后。
1国内外电子商务立法现状
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是推动电子商务有序发展和保障各方主体权益的前提和保障,也是政府在推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任务。世界各国已越来越重视电子商务环境下法制建设的问题。1997年7月,美国公布了《全球电子商务框架》;1998年10月英国政府发表了《电子商务一英国的税收政策》;1997年欧盟出台了《欧洲电子商务动议》。1999年,经合组织公布了电子商务消费者保护指导方针。2000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宣布将在本国制定全面保护数据的法律。欧盟委员会制定的《远程销售指令》试图通过为消费者提供保障来促进电子商务,保障消费者在远程销售合同中得到本国消费者保护制度的保护。纵观我国有关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主要内容还是侧重于对计算机和网络管制的立法。虽然近年来在电子合同、网上交易数据的证据效力、电子支付和特殊行业的交易规范等方面做出了一些突破性的工作,但在诸如网上交易数据的保护、个人隐私保护、消费者权益救济、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责任等方面都还是空白。
2我国发展医药电子商务还存在种种法律制度瓶颈问题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4年7月和2005年9月先后的《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和《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及后继的一系列补充通知等法规文件初步构成了目前关于药品互联网交易服务的法规框架。这两部法规从市场主体准入方面、交易主体的行为准则方面、权利义务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是由于受到整体法律环境的限制和立法者本身特点的制约,决定了这两项部门规章并不能解决医药电子商务领域的所有问题[1]。
2.1医药电子商务运作平台建设及其法律地位问题在网络这一虚拟的环境中,交易双方的身份信息、产品信息、意思表示、资金信息等均通过交易当事人自己设立的或者其他人设立的网站上传递和储存,第三方医药电子交易服务企业与在其网站上设立虚拟企业进行交易的人之间,其与进入站点进行交易的消费者之间是何种法律关系,该第三方医药电子交易服务企业承担怎样的责任,受损失的交易相对人如何救济,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2.2在线交易主体及市场准入问题《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第七条规定,“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之间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提供服务的企业不得参与药品生产、经营;不得与行政机关、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存在隶属关系、产权关系和其他经济利益关系。”这里对“其他经济利益关系”的界定显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
2.3电子合同问题网络交易中,所有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均以电子化的形式储存于电脑硬盘或者其他电子介质中,而这些记录方式容易被涂抹、删除、复制、遗失,现行法律没有明确细致地进行针对性的规定。
2.4电子支付问题电子商务付款方式包括传统付款和电子付款。实现电子付款这一过程涉及到网络银行与网络交易客户之间的协议、网络银行与网站之间的合作协议法律关系以及安全保障问题。而我国目前的有关法律法规中并没有相应的法律明确电子支付当事人和银行之间的法律关系,也缺乏相关的电子支付制度来认可电子签名的合法性。
2.5网上税收的问题从网络交易的客观实际来看,由于其逐步发展为全球范围内的交易,造成了国家难以控制和收取电子商务的税金。在互联网环境下,基于商品订购、款项支付等都是一系列无纸化的虚拟网上交易,交易合同、订单、销售票据等也都以容易修改和删除的电子形式存在,这就使得传统的凭证追踪审计面临着直接的管理难题[2]。
2.6网上消费者个人隐私保护问题在开放的网上处理交易,如何保证传输数据的安全,如何规范商家的利用行为,如何保护消费者隐私权,成为医药电子商务能否普及的重要因素之一。
篇4
引言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中国商业模式有了巨大的突破,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已经进入了物联网、智能硬件、以及云计算等高端技术发展领域,从而呈现出一定的崭新特点,但就目前国际发展而言,“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发展所遇到的挑战
(一)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电子商务要想提高其发展水平,必须要做到安全、可靠,这同时也是电子商务系统应该具备的一些要点,但是目前在“互联网+”时代下,有很多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安全问题,不仅是网络信息会被盗取、电子物流体系不健全、以及电子服务器不稳定等都会影响整个电子商务的发展,与此同时电子商务的各种物流服务理念并没有正确的应用在实际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安全漏洞[1]。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
虽然我国已经清楚的认识到“互联网+”时代对于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意义,而且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关于电子商务的管理制度仍然不健全、不合理,从而影响了我国电子商务的整体发展。还有很多电子商务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制假造假的行为,侵犯他人知识、恶意欺诈消费者等行为,这种行为会造成市场出现混乱。
(三)社会信用体系有待完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满足的同时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就整个电力商务企业的发展而言,良好的信用需要企业来公共维护,但是有很多电子商务企业并没有认识到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性,因此降低了整个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和效果。
二、“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政府应该宣传互联网电子商务安全技术
在整个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要想建立健全互联网电子商务安全体系,要促进互联网电子商务能够迅速发展,就要大力推广互联网电子商务安全技术,就要引入电子商务平台,将防火墙技术与虚拟网络技术二者有机结合,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从而逐步推广互联网电子商务安全技术,使用VPN和电子平台。例如:在电子商务支付方面,要使用数字签名、加密技术来引入检测病毒、杀毒等电子系统平台。
(二)政府应该监管电子商务物流系统
要想建立健全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就必须构建现代商务物流、配送物流、以及三级网络体系,从而跨区域尽心分拨中心而逐步完善公共配送制度。互联网+对于整个电子商务物流体系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建立健全电子商务物流体系,从根本上提高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的整体效果和水平,通过加强对电子物流市场信息的获取和调查,在第一时间内掌握电子商务最新动态,并且结合互联网技术,从而更好的完善我国电子商务物流体系。
(三)政府应该加强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就目前而言,我国电子商务法律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补充,这需要通过逐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实现,这样才能逐步优化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大环境,从政府角度出发,政府应该积极应对这一情况,逐步完善相关标准,这样才能为互联网+时代下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健全的法律保障,因此政府应该充分做好市场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起草一些《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等相关内容,对《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法》、《电子商务质量保护法》等内容,并且要将电子商务相关政策和法律等落实到位。针对目前关于电子商务发展法规不健全等情况,政府应该颁布一系列利于电子商务健康持续发展的相关文件,从而逐步提高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质量和水平[2]。
(四)政府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需要提高内部水平,同时还应该拥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就需要政府发挥经济功能,强化电子商务诚信标准,在整个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信用档案等,从而建立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与此同时,政府还应该建立电子商务数据库,从而进一步呈现出来,这样能够对电子商务企业的整体情况进行把握,确保电子商务企业能够公开、透明的呈现效果,实现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利用信息监督机制能够实现整个信息的采集和共享,人们政府的主导下实现多方面的交流和参与,从而形成统一的标准和体系,这样才能够严格打击假冒伪劣的行为,从而确保电子商务企业的知识产权,为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政府应该提高内部工作人员素质
政府内部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政府执行水平,因此对于互联网+时代下的电子商务企业发展而言,只有政府工作人员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使其具备与电子商务相关知识,能够更好的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去,监督并且引导电子商务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篇5
【关键词】电子商务;消费者;个人信息;法律保护
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逐步发展,传统的应用范围由单纯文字处理以及信息传递逐步扩展至商业区域,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得传统的商业模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善。随着电子商务模式的出现,双方主体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易,并且互留个人信息有助于实现交易目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个人信息被篡改或者是转卖等各类非法事件时有发生,当前保护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个人信息成为研究界的重点。我国立法对于个人信息保护存在一定的缺失情况,只有部分法律有所涉及,所以必须要构建科学完善的法律法规,有效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讲解个人信息内涵以及我国法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实践指导对策。
一、个人信息内涵
相关学者对于个人信息有着多元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个人信息也称之为私人信息或者是个人数据。但是大部分学者们认为个人信息是识别本人信息的组合,包括了人的生理心理以及智力和个体、社会以及经济文化、家庭等众多方面。在进行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消费者个人信息被定为以下三类:
(一)消费时的基本信息人们在电子商务消费过程中,通常会提供详细信息,包括姓名、住址以及电话号码,在交易时自己的信用卡以及银行卡也会被对方所知,这些是人们十分敏感的信息,甚至网上的收款号码也通常会被泄露,但是大部分人们并没有正确认识到这些信息保护的重要意义,但是这些都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
(二)网络活动中的个人信息人们在进行电子商务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会将个人信息存储至网络中,在消费过程中将其作为个人信息存储于网络,主要包含浏览记录、消费记录以及聊天记录等等。根据隐私权个人信息定义,个人如果并不想知道消费内容,却因为在网络上有相关记录存在可能会被公开的危险,这便会威胁到个人的信息安全。
(三)网络中存储的个人信息由于大部分人们个人信息存储于网络之中,此种存储主要划分为两种,第1种是存在消费者电脑中这些信息,极有可能存在被盗取的问题。例如第2种的是消费者的网络存储空间,在邮箱中的信息以及各个消费平台中的相关信息,这些是十分隐秘的,例如存在交易往来的电子邮件,或者是消费者个人存储于网络中的通话记录。
二、我国的法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法律针对个人信息保护证实程度较低,法律条款和内容近似于空白,并没有制定出合理的规章制度,所以个人信息在受保护过程当中主要是通过民法。但是部分规定也显然不够充足,在执行过程当中的执行效率和执行责任不够明确,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立法不够集中,没有专门保护部门在利用电子系统进行交易的过程当中,由于个人信息保护系统并没有制定特殊的方式,当针对电子商务和个人信息档案有所冲突时,只会依照《民法通则》当中的名誉权,来保护个人实际信息,并没有涉及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条款。并且在刑法当中也只是针对严重违反个人信息的法律条款,如果只是轻度的侵犯,个人信息的侵害并没有有效的进行实施,所以此项立法不够完善,导致电子商务当中侵犯个人信息的现象经常会发生。由于违法成本会有所降低,所以导致违法乱纪事情经常会发生,所以要针对个人信息在立法当中的不足现象,进行机制的纠正,并且发现在法律当中混乱的状态,并没有科学的立法系统针对个人信息来进行有效的保护,极易会出现个人信息被盗用的风险,并且很多的相关法律条例在执行过程当中,由于力度不够充足,执行不够到位,很难起到规范的效果。
(二)惩罚机制有所欠缺由于当前法律法规对于个人信息保护机制不够健全,大部分的违法行为是以刑事或行政处罚为主。在我国法律当中并没有对侵犯个人信息设立相关的民事惩罚范围,所以如果有不法分子侵犯个人信息时就可以推卸掉自己的民事责任。针对于侵犯个人信息的各项行为监管部门要认清相关责任,如果责任认定不够清晰,则很容易会造成互相推诿责任的现象,从而对于各类商家和不法分子的处罚力度不够充足,难以起到警示和处罚的作用,很多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当中对于个人信息保护权益重视程度不够完善,所以经常会出现不合理的现象。
(三)消费时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充分在抛去立法不够完善的现状,部分消费者在利用电子商务进行购物时,自身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就不够充足,所以在维权过程当中的法律保护观念不够完善,很多人在街头就可以通过调查的形式来获取个人信息,所以由此可以看出个人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到自身信息的重要性,很容易就被商家所提供的调查表格套取个人信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会接触到装修或贷款的电话,这时候我们并不知道我们的个人信息,是在什么时候所泄露的,当此类现象发生时就可以有效的表明我们的个人信息保护不够完善。
三、对个人信息立法保护的建议
(一)出台相应法律,建立保护体系我国对于个人信息保护并没有统一的立法要求,针对电子商务当中个人信息保护也并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所以我国在发展过程当中,要想提高个人信息保护的完善信息,要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进行逐步的完善。通过积极的借鉴西方国家在个人信息法律法规完善过程当中的策略,逐步的规范商家对于信息使用范围的准确性,针对违法行为政府要对于商家做出严格的处罚,并且在处罚过程当中要严格的审查轻微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各项违法行为,加大处罚的整治力度,使违法成本能够有效的提高。如果在处罚过程当中忽视了轻微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则很容易对后续工作开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必须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构建科学完善的保护体系,进一步保障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个人的合法信息以及相关权益,才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极大程度上的保障人们信息安全。
(二)建立电子商务市场制度电子商务市场制度的确立和完善对于电子商务商家的资格准入和信用机制进行综合性的测评,针对个人信息保护能够起到重要的意义。一个良性发展的企业,需要有科学的规章制度来作为指引,所以建设严格的监督管理体系能够促进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当中的可持续性发展。企业相关负责人也要将此类制度落实到信息保护当中,正确认识到电子商务市场机制构建的重要意义,充分的提高制度实施的高效性,从而有效的针对个人信息进行重视,保护消费者的个人权益,提高消费者在购物过程当中的信息把握程度。
(三)加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消费者自身必须要正确认识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意义,能够不断的规范消费行为。同时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在社会当中积极的宣传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并且使消费者在电子商务活动时要积极的认识到个人信息保护的意义,从而提高消费者的个人保护意识,了解侵犯自身权益的各项行为,及时的针对侵犯行为进行举报和处理,从而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消费者要学会运用法律手段捍卫自己的信息安全度。有关部门在宣传过程当中,要使消费者站在自身角度出发,提高自身的法律防范意识,逐步的完善个人信息保护。落实法律法规制度,使消费者能够在保护自己信息的同时,面对各类不合法的信息填写内容进行质疑,并且向有关部门及时的进行汇报,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
篇6
论文关键词 B2C 电子商务立法 必要性
一、引言
伴随着现代电子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且这种模式已日益发展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层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电子商务业态也更加趋于多元化。目前中国B2C模式的电子商务已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尤其在金融危机之后很多消费者更愿意选择网络这种更加低价、快捷的线上购物方式,再加之国家扩大内需等有利的政策扶持,随之而来的便是京东商城、VANCL等B2C网站的崛起和加速发展。
从2008年起,B2C的热度已超过B2B、C2C商业模式。然而,虽然B2C快速成长,成为社会消费和流通领域里较为突出的新增长点,却也滋生出许多其自身难以避免的问题。由于B2C在中国的起步晚、基础薄弱,发展还未完全成熟,在电子商务四个环节——网上信息传递、网上交易、网上结算、物流配送方面出现诸多问题,而相关配套的法规法规不健全,严重制约了B2C的发展。为了更好地维护B2C的良性发展,推进与之相关的电子商务立法的进一步完善已迫在眉睫。因此,对B2C模式下我国电子商务立法完善的必要性进行研究也显得十分重要及必要。
二、B2C在中国的发展及电子商务立法现状
(一)B2C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B2C,是电子商务的一种模式,即企业通过互联网直接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全新的购物环境——网上商店,消费者则通过网络在网上购物、在网上支付。相比传统的购物模式,这种模式为客户和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也大大提高了商品服务的交易效率。
近年来,团购市场的爆发进一步促进了B2C的繁荣,B2C市场已出现了井喷式增长,根据易观智库的《2011年第4季度中国网上零售市场季度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网上零售交易总额达8059.8亿元,同比增长约55%。其中,B2C的快速增长功不可没。从B2C的占有率来看,已由去年的25%提升至近30%。根据艾瑞预测数据计算,2014年我国B2C交易将达到5917.28亿元。同时,B2C迎来投资和上市热潮,各类企业纷纷抢滩B2C市场。
虽然我国电子商务B2C市场取得突破性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网络购物水平仍然处在初级阶段,中国电子商务的三大主要问题——市场、信用、配送问题,仍亟需解决。[2]中国的市场体系尚且还不健全、不规范,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坑蒙拐骗时常发生,市场行为主体缺乏必要的自律和严厉的社会监督,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很大程度上得不到保障。
(二)B2C模式下中国电子商务立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电子商务法所涉及的内容庞大繁杂,其调整范畴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及相关的法律问题,网上电子支付问题、在线不正当竞争与网上无形财产的保护问题,在线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问题,网上隐私保护问题,电子商务安全法律制度问题等。
中国对电子商务立法非常重视,目前,我国主要的电子商务相关法规可以分为与互联网技术相关的法规条例和与互联网提供内容相关的法规条例。在1999年的新《合同法》中,对电子合同和电子证据的法律效力问题有所涉及。我国于2004年颁布实施与电子商务密切相关的《电子签名法》。此外,调整民事关系的基本法《民法通则》,知识产权法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以及数目更多的各类行政法法规、规章、条例、单行条例等,均涉及有关信息应用的相关规定。但与世界上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相比,我国电子商务立法相对比较滞后,国内立法方面直接规范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相关内容的法律、法规屈指可数。
2010年5月31日,《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这是我国首个规范网上购物的管理办法,《办法》第一条就明确规定了立法之目的在于“为规范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网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但就其目前实施情况来看,该《办法》的实际效果似乎并不如人意。
B2C作为电子商务的一种模式,又有其自身特殊性,更需要与之发展相适应的相关法律法规。如曾经轰动一时的麦考林与梦芭莎一案,就对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B2C也存在电子商务操作基本规则方面的法律问题,如电子合同成立的形式及效力、电子支付;B2C网络交易的复杂性决定了其需要一套覆盖全国的诚信体系,进而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就需要加强信用法制建设;B2C支付体系的有效运行,就需要第三方支付服务的相关法规作为支撑等等。可见,在我国,目前B2C模式下的电子商务立法仍然存在许多空白领域,需要尽快对立法进行系统完善。
三、B2C模式下我国电子商务立法完善的建议
B2C作为一种新兴的、发展潜力巨大的电子商务模式,亟需系统、规范的电子商务法去规范交易活动,以促进其蓬勃发展。鉴于我国目前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不健全,标准不统一,所以我国在完善电子商务立法时除了政府及相关立法机关从思想及行动上高度重视外,还应该有统一的指导方针及规划,确保法律法规能及时有效地解决我国B2C电子商务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为此,笔者基于国外先进的电子商务立法经验、我国B2C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内立法现状就电子商务立法完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应遵循电子商务立法原则
电子商务立法原则对电子商务法律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贯穿于整个立法活动中,因而立法应在遵循实施中立、安全等原则的前提下顺利进行和完成。实施中立原则特别要求不能将传统书面环境下的法律规范(如书面、签名等法律要求)效力,置于电子商务法之上,而应中立对待,根据具体环境特征的需求,来决定法律的实施。电子商务是在虚拟环境下进行的在线交易,其面对面的交易模式及跨国性等对安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安全性原则构成了电子商务立法中的强制性规范立法的基础。
(二)注重与全球的电子商务立法接轨
在互联网这个打破地理空间界限、无国界的虚拟世界里,B2C电子商务交易主体虚拟化,交易主体以网址为主要活动场所,电子商务超越地域性和无疆域性的特性使得消费者可以进入任意一个国家企业的网站进行网购。同样,企业也要面对来自不同国家、地域的消费者,那么在出现合同纠纷时就难以确定用哪一个国家的法律进行规制。电子商务的跨国界性使得电子商务法制建设必须适应国际化的需求,因此电子商务立法必须参照国际法律规则趋于完善。如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制定的《电子商务示范法》是电子商务立法中的范本之一。
(三)规范B2C电子商务在线交易主体及准入制度
由于B2C的高速成长,吸引了各类行业巨头的强烈关注,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纷纷跃跃欲试,分抢一杯羹。然而,众所周知,虚拟主体的存在对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性造成了严重威胁。目前,在线交易主体的确认只是一个网上商业的政府管制问题,我国主要依赖的是工商管理部门的网上商事主体公示和认证制度加以解决。由于我国目前尚未颁布全国性规范电子商务交易主体资格的法律,使得涉及在线交易主体的合法性及信用性问题层出不穷。
基于我国B2C电子商务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该在适应我国B2C发展的大环境下,完善电子商务立法时首先应明确确保网上交易主体的真实存在,进而在如何认定交易主体资格,特别是自然人的交易资格等问题上加以规制,并且,电子商务在线交易主体的设立条件和市场准入条件的设立仍应遵循保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这些规则。在对在线交易主体的资格认定上可以借鉴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经验,不必仅局限于只对交易主体进入市场的事前监管,也可以从其从事交易的后果方面进行监管,如强制纳入税务登记等。
(四)加强电子支付的安全保障力度
支付体系的顺利运行对B2C的健康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还没有对电子资金划拨进行专门立法,可以在注重本国实际的基础上借鉴美国的《电子资金划拨法》,来保护小额电子资金划拨自然人客户的合法权益;亦或借鉴欧盟电子商务立法,来确定电子支付关系中的合同形式、责任、法律援助、顾客信息等方面的最低要求。
(五)注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目前,我国商业信用体系尚不健全,网上出售的产品质量等问题层出不穷,退赔、修理、更换等手续的完成比较困难,因此需要制定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具体法律规范。另外,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法律对网络隐私权加以保护,使得我国公民的网络隐私权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针对以上问题,首先应借鉴当今电子商务最发达的美国的一些经验。美国支持统一商务法律框架(UNIFORMCOMMERCIALLEGALFRAMEWORK),在各州都执行统一商务法规(UCC),并已经应用于电子商务领域。我国应积极借鉴以健全我国有关电子商务法律。其次,我国还应当通过修订法律和制定新法等方式,规定个人对其信息资料所享有的权利。此外,还要对当事人权利遭受侵害时的救济途径、资料收集主体未按所声明的目的使用信息、不当泄漏资料甚至出售给第三方后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等予以明确。
篇7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上支付;风险
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背景下,电子商务成了一种新型的、高效的交易方式,与此同时,电子商务网上支付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规避或者降低电子商务网上支付中的风险已经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1.电子商务与网上支付概述
所谓电子商务指的是,通过电脑及网络等媒介以实现商品买卖的一种商业活动及其过程,其关键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信息流;二、资金流;三、物流信息流;四、资金流等。其中,信息流、物流这两点相对容易把握和实现,然而资金流(也可称之为网上支付)的把握和实现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对电子商务而言,能否保证网上支付的安全性便成了消费者普遍关注的焦点。
所谓网上支付指的是,通过电脑及网络等媒介以实现资金(相应的电子数据)的流转,是一种带有实时支付功能的新型支付方式。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网上支付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和深入,对传统支付模式产生了强烈冲击[1]。
2.电子商务网上支付风险分析
2.1法律方面的风险
对于网上支付而言,信用问题是一个影响恶劣而又难以根除的问题。信用机制的不完善,将会对我国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以及长期发展形成严重的阻碍。在电子商务的交易中,主要通过买卖双方互评这种方式来反映各自的信用程度,然而该指标通常仅能用作一个参考信息而已,是没有办法完全杜绝串通作弊这种现象的,也就无法真正反映和保证买卖双方的信用。
与此同时,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在客观上增加了网上支付风险。在网络安全法律建设方面,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当前正在执行的网络法律法规主要集中在网络发展初期的层面上(如网络的建设及其运行),未能针对电子商务这一交易活动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2005年《电子签名法》正式生效[2],为我国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律保障。随着电子商务交易的日益频繁,各种新问题层出不穷,所以,如果通过法律的手段来保证其健康发展,仍是一个长期、热门的话题。
2.2技术方面的风险
2.2.1支付系统的安全性
电子商务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所以,人们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用以实现电子商务支付安全这一目的协议,然而很多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如交易系统能否完全抵御来自黑客的入侵,能否完全杜绝伪造身份认证这一现象。传统交易一般通过书面形式来完成,交易记录很难人为涂改,然而电子商务网上支付属于一种无纸化办公,所以,借助相关技术以保证资金流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便显得尤为重要了。为防范那些不法分子,各大银行均针对网上银行这一业务向客户提供了各种技术措施,如U盾等。需要指出的是,技术支持也存在其局限性,如无法保证交易人个人信息的真实性,即无法完全避免欺诈行为的发生。为解决这一问题,支付第三方这一角色开始出现,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效降低了交易欺诈行为的出现。支付宝便属于这种模式,然而其主要应用于B2C领域,且以小额支付的保障为主,所以,在B2B领域采用这一模式可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排斥反应。
2.2.2安全认证机构的规范性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各家商业银行联合共建的安全认证机构,在金融界具有高度权威性和公正性。作为认证机构,它们有权力向用户索取认证活动所涉及的一些信息,同时要求用户务必保证其真实性和正确性,并通过随机的方式来检查和分析用户对认证证书的真实使用情况。在证书机制帮助下,既能保证登记信息真实性以及准确性,还能保证登记信息的完整性以及私密性,同时还能保证登记信息的不可否认性,如此一来,大幅提升了电子支付的实际安全系数。然而,我国在认证机构市场准入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如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因而难以实现对认证机构的运作予以有效监督。作为认证机构,必须要保证自身的公正性以及权威性,如果缺乏科学、透明的运作机制,则无法保证网上支付的公平性,甚至安全性,也就无法让消费者对网上支付这一交易方式产生足够的信心[3]。
3.应对风险的措施
3.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在电子商务领域,我国立法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没有针对电子支付这一问题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另外,还存在部分行业规范效力有限,难以真正发挥作用的问题。对传统支付法律体系进行研究发现,其相关规则,尤其是现金与票据清算规则,无法很好地适应并满足网上支付的相关需要,无法为其运行及发展提供足够的保障。自《电子签名法》颁布实施之后,我国政府开始重视电子商务问题,并致力于电子商务这一领域的法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且取得了很大成效。相信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建立和实施,我国电子商务网上支付行为必将得到有效约束,从而为广大消费者树立足够的信心。
3.2研究并应用更为先进的安全技术
为保证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的安全性,加强相关安全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刻不容缓。为有效降低通信信息的泄露或者被窃取风险,应结合其传输特点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从通信连接角度分析,通常采用三大防范技术,一是防火墙技术,二是服务器技术,三是VPN技术;从鉴别及认证角度分析,通常采用加密技术以及认证技术。电子商务交易双方在平时应做好各自计算机及其系统的安全维护工作,通常需要注意如下方面:一、对计算机系统予以定期升级;二、购买并安装强力的的杀毒软件,以实现对网络病毒的有效抵御和清除;三、应确认网站或者网络链接安全之后,再打开,避免计算机系统中毒;四、不在公共电脑上进行网上交易行为[4]。
3.3加强对认证机构的管理力度
若想营造一个良好的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环境,则需要加强对认证机构的管理力度。首先,应以网络银行为目标对象,进一步提高相应的监管力度,如结合网上银行所具有的特点,设计并实施更为合理的准入条件,与此同时,对客户所提供的一系列开户信息应予以严格审核,以保证其真实性,还应对网上银行业务所涉及的一些办法(如清算办法等)予以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其次,要提高对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相关认证机构的监管力度。作为政府主管单位,应重视并做好相应的监管工作,同时认证机构则应该致力于相关认证操作细则的科学制定,除此之外,还应该坚持执行定期审查制度,并落实信息控制制度,如此一来,才能最大程度确保相认证程序得以高效执行,不仅如此,一旦发现认证机构存在违规操作或者违法行为,应予以及时制止,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惩罚;最后,作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应主动接受和配合银监会的监督。作为第三方不具备动用客户资金的权力,与此同时,还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或者技术来提高资金的安全性,并保证支付的及时性、高效性。
4.结束语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其网上支付问题成了人们的关注的焦点。若想保证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的健康发展,不仅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而且要研究并应用更为先进的安全技术,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对认证机构的管理力度。(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昉.浅谈电子商务网上支付[J].科技经济市场.2010(10).
[2]宋磊.电子商务环境下信任机制的建立方法[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
篇8
新型的保险中介提供保险产品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保险中介把有关联的所有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信息放在一个网站平台上进行介绍,让用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择所需要的保险产品,将用户与保险公司联系起来,从中收取较低的佣金或手续费。对于新用户来说,他可以准确的找到每个保险公司的各种保险产品信息。这种模式做到了以顾客为中心,使顾客选择权最大化。
受保险和金融监管政策的约束,信息平台一般由一些非保险公司类机构创办,这些机构一般有很深的保险业背景,比如保险学会、保险协会、保险监管组织等作为后盾,有强大的信息优势和社会公信力。信息平台模式的保险网站首先是提供一个综合性的信息平台,涵盖了包括保险业的政策法规、理论研究、国内国际保险业新闻消息、数据资料、培训信息以及有关各保险公司、保险人、保险经纪人在内的大量信息。
这种模式是基于因特网进行多种定期产品经纪销售的网站。这也是新型保险中介公司建立的供经纪人展业的虚拟网上交易平台。网上经纪人与传统经纪人相比,主要在于能为顾客提供有吸引力的产品。这种模式是传统经纪人的网络化。网上保险经纪人相比于传统的保险经纪人给了客户更大的选择空间,客户可以通过多方咨询比较。而且这种方式省去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成本,避免了传统保险经纪人的道德风险。
我国网络保险业务存在的问题
1公众认知度不高
由于国内保险公司营销意识的缺乏,导致对公众的保险知识宣传和教育不足,再加上传统的消费习惯和观念的制约,要让普通投保人认识并接受保险电子商务,难度可想而知。首先,我国互联网的覆盖率低。虽然目前中国是世界上互联网市场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但从总体来看,网络覆盖度仍不高,消费群体比例较小,不利于保险电子商务的大规模开展。其次,中国人传统的消费观念仍根深蒂固。大多数消费者还是习惯于面对面的交易,通过网络购物时,主要还是集中于一些价格不高的有形商品,消费者也宁愿选择“网上咨询,网下付钱”的购买模式,对网络保险的发展非常不利。另外,网络诚信问题是目前网络保险快速发展的瓶颈所在。诚信已经成为企业和公众在网上交易时普遍担忧的问题。
2网络保险技术不够成熟
保险电子商务的流程是:客户在网上填写投保单,通过网络传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实时或延时核保后,以电子邮件或电话形式向客户确认,客户正式签名后,合同成立;客户通过电子银行转账或信用卡支付,保单正式生效。从以上流程中,保险公司对保险标的有较为详细的核保标准和核保要求,包括核保标的金额、核保标的范围和核保险种范围等有关内容。对风险较大、技术含量较高、保险金额较大的标的要求做到现场查勘,而这些都是在线核保所不具备的。
3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国内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也是困扰保险公司的一个难题。目前,中国已经颁布了不少有关互联网的法律法规,但是有关电子商务的立法还比较滞后,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电子商务法律框架。网上交易的法律效力及电子商务过程中诸如网上安全、客户隐私保护的有效性等法律问题无法解决,形成无法可依的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保险电子商务的长足发展。在线保险交易过程涉及到保险标的风险状况等商业机密、人身隐私和有关支付方面诸如银行帐号、密码等隐私问题,一旦这些信息被泄露,对消费者的安全是非常大的威胁。国家应该从立法角度完善网络保险,保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4产品设计不够完善
保险产品的设计还不够完善,保险公司对网络保险的产品设计没有根据网购的需要来设计,只是单纯借助网络平台进行销售,很难满足网购者的消费需要。同时,网络销售的保险产品雷同性强,单一,消费者可选择的余地少。虽然有些保险公司对网络产品进行了创新,但由于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华泰的淘宝运费保险产品是网络保险的创新,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现在实现的是“收费按货物件数,赔付按快递包裹数”的规则,这确实有助于防止道德风险,遵守了保险的损失补偿原则,但却造成了消费者给付保费时的损失。并且,该保险产生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较为严重,在给买家提供利益保障的同时也给一些卖家带来了困扰。同时,现有的保费计算方法还过于简化,考虑到电子商务保险的专业性,它在精算定价方面实则比传统的保险产品有更高的要求。
5缺乏专业人才
网络保险是个全新的概念,在保险专业和网络技术上有很高的要求,由于网络保险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目前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较缺乏,对网络保险的发展也是一个瓶颈,需要加大对保险知识和网络技术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才能满足网络保险的发展需要。
发展网络保险的对策
1加大网络保险的宣传力度
消费者对网络保险的认可度对网络保险的发展非常重要,应该积极宣传保险电子商务的知识,普及保险常识。除此之外,针对投保人普遍反映的保险电子商务过程繁琐、使用不便等问题,保险公司应尽快完善网上支付手段,拓宽支付途径,为投保人提供更多的便利。如今,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增加投保人可以用来进行在线支付的信用卡和借记卡的种类。保险公司还应该开发各种多元化、个性化的组合险种来吸引消费者,使保险产品可按保障范围拆散成一个个零件,由网上客户自行选择,保险公司即时将众多零件组合成客户所需要的整机。只有让客户认可了这种保险消费模式才能带动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2提高网络保险技术水平
保险公司的信息化水平是保险电子商务技术背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保险电子商务的价值创造有正相关关系,因此提高保险公司信息化水平对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战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保险公司的信息化程度不高,陈旧的设备无法支持网络服务器和保险公司管理系统之间的信息互动,也无法适应不断升级的软件对硬件设备快速更新的要求,加快我国保险公司的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同时,研发和推广电子商务安全技术,保证保险电子商务的安全性
3完善保险立法
支持性的监管环境作为环境背景的重要方面,对保险电子商务的价值创造有积极的影响,而良好的监管环境离不开健全的保险电子商务法律的支持。所以作为保险业的监督管理部门首先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与保险公司、保险学专家以及法学专家通力合作,尽快制定出保险电子商务管理及技术标准,以切实方法保险电子商务应用过程中的风险。一方面建立和健全各种相关的法律和管制措施,另一方面要形成确保这些法律及管制措施得以执行的执法系统,这样保险电子商务的业务运作和风险防范才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我国必须根据本国国情尽快制定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为保险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一个健康的外部环境。
篇9
关键词网上交易信用缺失诚信机制
1信用缺失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在我国的蓬勃发展,许多企业都开设了网上商城为用户提供网上购物服务,由于这一交易方式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参与网上购物的网民数量不断增加。但与此同时,网上购物引起的信用问题也引起了包括政府、网站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由于网上购物不是面对面地进行,导致交易虚拟性强,而一些网站由于缺乏诚信,给消费者购物带来很大的不安全感。有的夸大其辞,虚假宣传,提供假商情;有的利用巨额奖金、奖品或低价诱惑消费者;有的不履行售后服务的承诺,说一套做一套。如此种种,导致消费者上当受骗事件不断发生。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布的2003年消费者申诉举报的十大热点,网上购物赫然在列。如何规范网上交易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已经成为制约网上购物发展的关键问题,直接影响我国电子商务活动持续健康的发展。
2网上交易中的诚信缺失及表现
2.1通过网络诈骗,以销售之名,行诈骗之实
有的网站以虚假不实的公司名称、地址诱导和欺骗消费者,而网站本身既没有通信管理部门核发的经营许可,也没有在工商部门进行登记注册,却在网站上提供虚假的商品信息,以低价诱导消费者,待其向指定的银行账号上汇入款项后便没了下文。如深圳就多次发现行骗网站冠以“深圳某某公司”,使用“沙头角中英街”等地址,甚至将一些香港的名称、地址、电话号码和网址都用上,打着免税、批发甚至走私的幌子,使外地消费者误以为深圳的电器商品都比内地便宜,从而达到骗取消费者钱财的目的。
2.2商品质量低劣
有的网站虚假宣传,夸大其辞,在网上将自己的产品吹得天花乱坠,以此来误导消费者,但实际销售的商品质量低劣,与网上宣传的并不一致。消费者购买此类商品后往往费时费力去投诉,而网站则不肯承担责任。
2.3不及时送货
有些网站承诺在顾客购买后在一定时间内送货上门,但往往不能在承诺的时间内及时送货,影响到顾客的消费信心。特别是食品、饮料等即时消费性的商品,这一问题就尤为突出。
2.4不履行售后服务承诺
说一套做一套,对网上售出的商品不承担“三包”责任。一些网站在网上销售打印机、电脑等商品,但是当消费者购买的这些商品在出现质量问题后,网站却让消费者直接去找厂家。
2.5客户隐私得不到保护
有些网站需要顾客在购物前登记个人资料,却出于商业目的或恶意被传播或公开,消费者的个人隐私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
2.6违法开展经营活动
有些网站钻国家法律法规的空子,大打“球”,如违法提供有奖销售服务,以巨额奖金、奖品吸引消费者浏览其网站,以提高网站浏览量,有一家网站推出的“10分钟做主页”大奖活动,头等奖竟然是一套价值不菲的商品房。甚至还有的网站置国家禁令于不顾,违法在网络上开展非法传销活动。
3信用缺失的原因分析
网上交易之所以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欺诈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缺乏诚信。
3.1没有一套健全的经营法规对网上交易行为进行制约,使得不法经营者有漏洞可钻
在我国,目前市场法制建设还不健全,尤其是在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很不完善的情况下,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对电子商务进行规范,这样一来,相关电子商务的法律滞后就会给企业和消费者在从事网上交易活动时带来一定的风险。如我国现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没有涉及网络消费管理的内容,出了问题,有关部门很难监管,消费者的诸多投诉,由于无法可依,解决的难度较大。再加上受传统贸易制度的影响,国内企业的交易多限于面对面地进行,电子商务意识还比较淡薄,导致网上信用意识较差。
3.2部分经营者唯利是图的心态导致了网上交易缺乏诚信之风,致使各种欺诈行为愈演愈烈
应该说,互联网为网站经营者提供了一个发展的机会,但由于网上交易虚拟性强,买卖双方通常互不见面,这一点就很容易被一些不良经营者所利用。此外,一些网站的经营者仅仅注重短期效益,抱着“捞一把就走”的心态经营网站,结果在商品质量、物流配送和服务承诺方面很难让人满意。以上种种,导致网上交易诚信之风日下,给消费者购物带来很大的不安全感。
3.3部分企业网上交易的条件不够完备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从网上交易的整个流程来看,包括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个方面。对许多企业而言,并不具备全面开展网上购物的条件,甚至有的企业仅限于在网上和收集信息,也要仓促上马搞网上销售。而其物流配送体系则不具备向购物者及时送货的要求,结果发生无法送货和送货延迟等后果。对这些企业而言,夯实电子商务的基础,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健全物流配送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4信用缺失的对策研究
4.1切实推进电子商务活动的立法
我国要推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解决网上交易中的信用缺失问题,最迫切的是要尽快健全电子商务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参与电子商务各方的法律责任,遏制交易商和服务商的不良行为和不法行为,使得网上交易有法可依。此前广东、上海、北京等地为规范电子商务发展,已经出台了一些地方性的法规,在此基础上应该进一步努力,加快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同时也需要对各地的地方法规进行综合考虑,统一立法,以解决各地法规不统一易造成法律冲突的矛盾。最近,《电子签名法》的颁布就迈出了很好的一步。制定相关法律,不仅能有力打击网上虚假广告等欺诈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促进我国网络商务活动的繁荣发展。
4.2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尽快建立网上交易诚信机制
这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及金融和保险机构的共同努力。政府主管部门对从事网络销售的企业以往通过评选诚信网站的方式来进行监督和管理,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一些企业起到了肯定和鼓励的作用,成为强化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机成分,但还是不够的。以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建立和完善对企业电子商务的评级制度,并在开展电子商务的机制和社会配套上给予配合。同时要积极探索各种形式的信用机制实现方式,如实行资格审核制度,拒绝那些假冒伪劣产品或侵犯知识产权的产品参与网络交易;还可以建立信用追溯机制,如果供货上曾经发生过交易纠纷,将被列入网上黑名单,不能进行网上交易;与保险公司协商,设法增加网上交易安全险种,以保证交易的安全和解决前期赔偿问题。
4.3经营者要做好商业诚信和商业道德的建设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化的商品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生命线。一个没有良好商业诚信和商业道德的经营者最终是无法立足于市场经济时代的。网上交易的信用缺失问题已引起了很多企业的关注,并为此作出了努力,如易趣网推出了独特的信用评定体系,并承诺对客户在交易过程中因信用风险而导致的交易损失给予补偿,阿里巴巴网则推出“诚信通”,通过提供第三方认证、网上交易记录、网上信用评价及反馈等,为企业建立“网上诚信活档案”。解决网上交易的诚信问题还是要靠广大企业的努力,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达到自觉守信遵约。
4.4提高消费者网上购物的保护意识
网上购物有别于传统的购物方式,不少消费者还缺乏必要的购物经验,因此,提高消费者网上购物的保护意识尤为重要。消费者要认真区分网上商城所提供的平台的真实性,以及其服务质量的好坏。应尽量选择熟悉的购物网页,并要求提供货到付款的服务来降低风险。在购物之前,要了解网上商城是否在当地工商部门备案,这样一旦出了问题,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对与网民之间的交易,在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法规来约束的情况下,更要提高警惕,提防网上“陷阱”。
4.5加快建立电子商务便利的物流体系也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我国还没有成熟的覆盖全国的网络商务物流体系和支付体系。由于电子商务经营者大多采用的是自营方式,即自己建立仓库、自己直接卖东西,无法保证物流的及时与畅通,造成网络商务不能保证货源供给。同时,由于产品过于广泛,也使销售成本增加。建立系统化、专业化、全国性的货物配送中心,形成一套高效、完备的网上配送管理系统,已成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篇10
一、构建信用机制对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性
信用要想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交易活动中发挥作用,必须获得有效的传递条件。然而,这一信用问题在以往的交易活动中没有发挥作用,是因为信用信息的储存、传递存在着局限性。电子商务是以计算机网络作为交易平台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信用信息的利用率。但这一环境并不是交易双方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的,这就使得双方信用信息的传递缺乏有效性。信用机制的构建能够使交易的过程和结果处于舆论的监督下,进而规范双方的交易行为。此外,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进行交易的过程中,其区别于传统交易环境的信息传递慢、范围小的特点,使得信用机制发挥作用的范围广,信息传递的速度快,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双方交易的规范性。在这种环境下进行的交易是在舆论的监督下进行的,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电子商务交易双方的行为。这对于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进行交易活动的双方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信用机制的构建内容
(一)信息技术
电子交易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包括对交易的双方资格进行认证、对订单进行处理以及对各个交易环节进行准确设置等需要信息技术来提供技术支持。所以,要想在电子商务环境中建立起科学完善的信用机制必须从发展信息技术入手,换句话说,信息技术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内容。强化信息技术可以为电子商务的交易活动提供高水平、高准确性以及高信用度的服务。因而,只有为进行电子交易的场所提供强大的信息技术,才能够有效地建立起电子交易平台的交易安全性以及信息真实性。由此可以看出,发展信息技术是电子商务环境下构建信用机制以及机制可操作性强的关键元素。在此过程中,信息技术提供的监督服务,可以有效地避免电子交易的目标差别化以及交易行为的服务差别化。同时,这也是通过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电子商务交易环境可信度的重要构建内容。
(二)政府控制
政府在电子商务构建信用机制的过程中,发挥着决定行业走向的作用。政府对电子交易活动的控制是通过法律法规来实现的,这使得交易的双方必须遵循政府所规定的交易制度进行交易。电子商务信用机制的构建环境更具规范性,为日后信用机制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基础。然而,从当前的电子商务交易制度上看,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仍不成熟,其发挥的作用并没有达到制定的目标。所以,政府对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的关键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地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符合电子商务发展需求的法律法规。这样一来,信用机制的构建进程才能够得以有效地进行。具体的制定方式可以借鉴发达国家成功构建的经验,如通过组织信用教育机构或者建立信用教育网络的方式,逐步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的信用机制。同时,还要向社会宣传信用机制制定理念,培养电子商务交易双方的信用意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投机取巧事情的发生。
(三)信用中介的发展
信用中介的发展有利于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所构建信用机制的文化形成。然而,当前我国电子交易的信用中介所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这是由于政府以及电子商务市场对其认识度不够导致的。针对这种情况,信用中介要想发挥更加深远的作用,必须依靠政府以及电子商务市场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信用中介在电子商务交易的过程中主要负责的是担保风险的问题,这就意味着信用中介在建立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其应有的责任结构,这一构建的内容只有通过政府的支持和行业协会的力挺才能实现。而政府在这一构建过程中,最主要的支持内容就是及时统计和总结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行为及交易双方信用信息使用情况,并在此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交易行业和交易区域的划分制度。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