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经济形势范文

时间:2023-08-28 17:03: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近两年经济形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近两年经济形势

篇1

经济增长和贸易增长将持续放缓

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危险时期。发生在欧洲的金融动荡已扩散到了不久前尚未受到影响的发展中国家,以及其他高收入国家。这种高传染性推高了世界许多地区的借贷成本,拉低了股市,而流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量也出现急剧下跌。欧洲显然已经陷入衰退。与此同时,包括巴西、印度,甚至还包括俄罗斯、南非和土耳其在内的几个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率比复苏初期明显减慢。这也是2010年末和2011年初为抑制通胀压力上升而启动经济紧缩政策的结果。

尽管美国和日本的经济活动正趋于活跃,但是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的增速急剧放缓。世界银行对2012年和2013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的预测从去年6月份的3.6%调低至2012年增速2.5%,2013年增速3.1%。高收入国家2012年的经济增速为1.4%(欧元区国家为-0.3%,其他国家为2.1%),2013年增速为2%,而之前的预测分别是2.7%和2.6%。对发展中国家2012年和2013年的经济增速预测分别从6.2%和6.3%下调至5.4%和6%。

在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2011年的世界贸易增长速度为6.6%,2012年预计为4.7%,2013年增长至6.8%。而对哈萨克斯坦来说至关重要的石油价格方面,2012年预测为98.2美元每桶,2013年97.1美元每桶。除了石油以外的其他资源类商品价格在报告中预测2012年下降9.3%,2012年下降3.3%。

世界经济发展带有不确定性

但是如此之差的结果能否实现也是十分不确定的,欧洲经济衰退和发展中国家增长缓慢相互影响,最后可能带来更糟糕的结果,使恢复市场信心的努力变得更加复杂。同时,其他高收入国家的高额债务和缓慢增长趋势导致的中期问题尚未解决,有可能引发突如其来的危机。此外,增长预测还面临中东、北非政局紧张而造成的石油供应中断、一个或几个重要中等收入国家可能出现“硬着陆”风险。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无论2012年和2013年世界经济发展的实际结果如何,有几个因素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高收入国家经济增长将放缓,因为他们要设法修复受创的金融行业和过度扩张的资产负债表。

其次,发展中国家将不得不转向发展中世界寻找增长点,这个转型过程已经开始,但有可能带来自身的挑战。预测报告中关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情况的部分中,指出,2008~2009年全球经济衰退以来的一个最积极因素是发展中国家(中东欧国家除外)快速走出经济危机。2010年前53%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活动都已经接近甚至超出其产出潜力。尽管发展中国家的财政状况相对好于高收入国家,但是2012年发展中国家中有近44%的国家将出现政府财政平衡恶化,其程度可能达到或超过GDP的2%,约有27%的国家政府预算达到或超过GDP的5%。因此,发展中国家用于应对新一轮经济危机的财政资源非常有限,如果高收入国家的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新一轮的经济危机成为现实,全球金融状况出现急剧恶化,那么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充足率将降低,贸易机会减少,对私营和公共经济部门活动的资金支持也会减弱。在这种情况下,在本世纪头十年看似比较容易实现的发展前景和增长率在第二个十年可能会变得充满困难,在经济繁荣期不宜被发现的脆弱性很可能会暴露出来,应及早做好应急预案。

各国应及时做好应对经济危机预案

篇2

近几周,受危机冲击国家的债券收益率大幅下降,而经济数据好于预期,令人乐观地认为欧元区经济复苏正在加快。企业和家庭的信心也达到两年半来的最高水平。欧盟委员会主席若泽·曼努埃尔·巴罗佐(José Manuel Barroso)对欧元区的前景持乐观态度,他表示,2014年将是欧元区终于摆脱最糟糕局面的一年。他表示:“计划奏效了。”他指的是要求5个欧元区成员国实施紧缩措施的相关纾困项目。欧洲央行近日强调将继续维持超低利率,行长马里奥·德拉吉(Mario Draghi)同时表示,现在宣告欧元区债务危机结束还为时过早。

英国《金融时报》文章称,进入危机之后的第四年,谨慎乐观的情绪又回到了欧元区。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对干涸之后,资金又开始流回欧元区国家,令其借款成本大幅下降。形势表明,市场对欧元区的看法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一些国家(尤其是西班牙和爱尔兰)努力提高其经济的外部竞争力,这也让投资者受到鼓舞。然而,如果就此推断欧元区已不可逆转地走上复苏之路,那将是错误的。产出初步回升,但失业率仍高于12%。衰退已触发了危险的通胀减缓进程。去年12月,价格仅同比上涨0.8%。由于在截至去年11月的一年里,出厂价格下跌1.2%,人们没有什么理由相信不久后价格会加速上涨。如果欧元区陷入完全的通缩,那将付出巨大代价:比如,各国政府偿还债务的难度会大得多。

路透社专栏文章评论,欧元区整体通胀率目前只有0.7%。但事实摆在眼前,欧元区一些重要地区的物价下跌,是因为需求严重下滑,以及如同德拉吉所暗示的,一些国家在无法让本国货币贬值的情况下,设法提升自我竞争力所致。这绝不像19世纪那种因为生产力提高或美国大量生产农作物而引发的良性通缩。现在的情况是一个痛苦折磨的过程,民众的薪资及生活水平都骤然下滑。

法国《费加罗报》网站报道,1欧元等于1.38美元,近两年以来,汇率达到了最高水平。欧元是不是又成为世界上最强的货币了?相对于美元而言,近两年来的汇率逐渐地靠近1.40美元。通常情况下,一种货币的实力反映了其经济的健康。然而,很明显的是,这种现象是不存在的。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10月预测:欧元区刚刚走出经济衰退期,2014年的经济增长前景预期是美国的1/2。更令人称奇的是,跟美元相比,欧洲货币似乎更“有实力”。虽然欧洲央行并不愿意公开承认,但已经开始担忧欧元的水平。欧洲央行理事会的成员在私底下吐露:“欧元目前的处境是很难理解的,因为欧元区的经济并没有处于最佳的状态。”

德国之声报道,德国慕尼黑ifo经济研究所与法国和意大利研究机构联合推出的经济形势预测报告显示,尽管欧元区在2013年第三季度增长只有0.1%,但经济已经出现复苏迹象。报告指出,欧元区的经济增长预计将得到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中国市场需求增长的支撑。尽管欧元区内部市场依然疲弱,但仍然有望出现增长。

篇3

质地精良、做工考究以及数量极少的奢侈品具有保值增值功能,可作为收藏品进行收藏。从长期来看,奢侈品的价格会持续走高。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奢侈品留给他们的印象无非是昂贵的价格,仅此而已。但在专家看来,玩奢侈品其实并非不计成本的消费,相反玩的是一种品质生活。如果从理财的角度来探讨,奢侈品消费其实也可以纳入收藏领域,因为真正的奢侈品具有收藏价值。

当然,就如不是所有的瓷器都具有收藏价值一样,具有收藏价值的奢侈品也仅仅只是部分品种。那么,哪些奢侈品具有收藏价值?奢侈品价格走势与哪些因素有关?……带着诸多与奢侈品收藏有关的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上海大学巴黎国际时装艺术学院时尚文化研究室执行主任房林博士。

奢侈品可保值增值

“没错,奢侈品是可以用来收藏的,因为它具有保值增值功能。”房林明确地告诉记者。当然,在上海南京路上品牌店买来的LV包是绝对不会升值的,那么哪些奢侈品才具有收藏价值呢?

房林解释说,奢侈品与品牌商品存在差异。很多人把品牌商品看作是奢侈品,尤其是奢侈品牌商品,更易被当成奢侈品,因为它们价格高昂,只为社会精英阶层所能接受,这其实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他表示,奢侈品必须具备三大属性,首先其制作材质稀缺,其次为制作工艺精良,还有就是具有保值增值功能。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奢侈品应该分为两大类:一种为艺术品,如古玩、古董、字画、油画等;还有一种就是顶级品牌下面的具有保值增值功能的商品,如限量发行的蒂芬尼珠宝,或者限量发行的具有纪念意义的LV包。

奢侈品之所以具有保值增值功能,主要是由其自身的特性所决定。房林表示,通常情况下奢侈品具有稀缺性、历史性、文化性等特征,这些特征构成的无形价值,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

价格走势长期看涨

“据我们长期跟踪调查发现,奢侈品价格一直在走高。”房林表示。房林认为,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人们对奢侈品的需求也会由此而增加,巨大的需求推助奢侈品的价格不断走高。数据统计显示,中国奢侈品牌商品销售总额约占中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左右,2005年奢侈品牌商品销售总量达1800亿元,2007年突破2000亿元,2009年接近4000亿元,平均每年增速超过30%。不过奢侈品的价格走势会受到经济形势的影响,如在最近两年,由于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其价格涨幅大大收窄。

但房林表示,从长期来看,奢侈品的价格会持续走高。“只要社会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奢侈品的价格会跟经济发展趋势保持一致。”他说。

收藏也要选时机

篇4

评审委员会深入企业考察

参选企业首先要通过如下基本候选条件的考核:

――独立法人资格。候选单位须为在广东注册纳税的企业,且开展经营、纳税两年以上。

――依法纳税。最近两年依法纳税,未有主观故意违反《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行为。未发生偷、逃、抗、骗税款行为,依法建账和进行会计核算,严格执行国家财务管理制度。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无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出售的商品质量符合标准化的规定,出售的定量包装食品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讲求信用。信用良好,银行无不良贷款纪录,海关、工商、质监、检疫、卫生等无不良记录。

――遵守合同。使用合同示范文本,无利用合同欺诈行为,或获得“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称号。

――守法经营。经营中无商标侵权行为,无虚假广告行为,无不正当竞争行为。

――安全生产。有健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有良好的安全生产条件和劳动保护措施,近两年无重大安全事故。

――遵纪守法。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无现实犯罪纪录。

――合法用工。企业依法参加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依法实施与劳动者签订集体劳动合同。

――承担社会责任。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两年内未因环境保护或其它违法经营行为受到相关部门的处罚。

约有175家参选企业通过初步考核。在此基础上,12月16日至18日三天,由上述部分职能部门以及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涉外法律机构、品牌策划等专业服务机构组成的广东进出口诚信企业评审委员会,奔赴深圳、东莞、珠海、佛山等地实地考察了深圳市信利康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市新记源进出口有限公司、广东省东莞隆盛达电子有限公司、珠海方正科技多层电路板有限公司等参选企业。

艰难环境下更见“诚信”重要性

广东民营企业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潘琳在走访企业时说:“现在的经济形势不好,我们的企业有方方面面的困难需要解决,所以我们带专家下来了,有什么困难大家一起面对,需要政府在政策方面支持的,我们可以向政府反应。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诚信企业评选活动,使企业的诚信意识加强,因为我们的民营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代表的不仅是广东的企业,更是中国的企业,良好的市场氛围,是靠所有企业共同维护的,经济发展迅猛的时候是这样,艰难的时候更是这样!”

深圳信利康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进出口物流业务及国际国内空运业务为主的物流公司,该公司总裁陈少青说:“我们的企业价值观就是‘诚信规范铸就品牌,准时传递创造价值’,公司一直坚持‘诚以待人,信以立业’的企业哲学。在目前的经济危机下,对于物流公司来说,客户的信誉尤为重要。现在我们在选择是否为客户提供服务前,首先要考虑这个企业是不是只是一时被金融危机困住了,如果是的话,信誉又特别好,我们一定会和它们一起度过难关;因为我们还可以提供金融服务,也遇到过有一些企业,纯粹就是想弄到钱,这样的企业我们也要识别它。”

篇5

关键词:加勒比地区;经济形势;经贸合作

中图分类号:F125.4;F1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后危机时代,鉴于全球政治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各区域经济复苏和增长分化的情况同时存在,这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简称拉美地区)也较为明显。根据联合国拉美经委会10月12日的最新预测,2016年拉美地区经济萎缩0.9%,2017年微幅增长1.5%。然而,地区的平均水平容易掩盖地区内部的差异性。2016年南美洲、中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增长率预计分别为-2.2%、3.7%、-0.3%。换言之,加勒比地区经济表现强于南美洲、弱于中美洲。然而,即使在13个加勒比国家内部,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分别衰退4%和2.5%,成为加勒比国家经济的最大拖累。①本文主要基于对加勒比国家近两年经济形势特征及成因分析,通过研究中国和格林纳达合作的案例,为深化中国和加勒比地区的经贸合作提供启示。

一、2015-2016年加勒比经济形势特征

加勒比地区总体而言是经济低增长、社会高发展的地区。从四十多年的增长历史看,自1970年以来加勒比地区不仅绝对增长率落后,而且相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而言,也落后于东亚、非洲、甚至欠发达国家(表1)。尽管经济表现不佳,但是绝大部分加勒比国家被世界银行划分为中高收入国家,而且在人类发展指数排名中大部分处于相对较高水平。这种不匹配的发展结构在某种程度上归因于该地区在诸如健康、教育和司法行政等方面保持了相对稳固的制度基础,同时也反映出坚持把社会福利作为必要因素的民主传统力量。

加勒比地区较易受到周期波动和外源性冲击的影响,从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到80年代拉美地区的债务危机,再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小型开放经济体的脆弱性逐一体现。在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仍然对加勒比国家产生负面影响。近两年,该地区经济基本处于低迷时期(表2)。

从表2可以发现加勒比国家经济形势的四个典型特征。第一,该地区基本处于低增长、低通胀的状态。鉴于美国经济复苏乏力,与其保持紧密经济联系的加勒比国家通过贸易、旅游业等渠道受到负面影响。同时,作为能源和粮食净进口国,大宗商品价格下跌降低了加勒比国家输入型通胀的压力。倘若经济低迷持续时间延长,加勒比国家多年积累的人类发展水平将受到侵蚀。因此,促进经济增长是该地区面临的首要任务。第二,失业率处于较高水平。可利用的数据显示,巴哈马、巴巴多斯、伯利兹和牙买加的失业率均超过10%。因贫困家庭涌入劳动力市场,非正规就业比重上升,就业质量恶化。第三,大部分加勒比国家出现财政和经常账户“双赤字”现象。巴巴多斯、伯利兹、苏里南和特立尼_和多巴哥的财政赤字比例已经超过国际通用的3%的安全警戒线。严重的财政赤字将影响投资评级。而经常账户赤字则更为严重,其地区平均水平(5.5%)已经超过国际通用的5%的安全警戒线。为弥补国际收支,只能依靠资本流入,这无疑将加深经济的脆弱性。第四,公共债务和外债面临“双风险”。相对于外债而言,加勒比地区的公共债务负担更为严重。地区平均水平达到77.7%,已经超过国际公认的60%的警戒线,而牙买加、巴巴多斯和安提瓜和巴布达公共债务负担更分别高达127%、110%和92%。这种长期财政失衡造成的高负债将制约经济增长的动力。

二、加勒比经济形势的成因及面临的挑战

当前加勒比地区经济形势显然与外部环境和国内经济结构密切相关。外部环境因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欧美经济低迷,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抑制了全球需求。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6年10月的最新经济展望,全球经济在2016年和2017年预计分别增长3.1%和3.4%。两者相对于4月的预测值均下调0.1个百分点,表明发达经济体因英国六月脱欧事件以及美国增长弱于预期产生了疲弱的增长前景。而需求萎缩又通过贸易和旅游业两个渠道传递到加勒比国家。以旅游业为例,它是加勒比地区重要的支柱产业,为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表3)。一旦收入增长受限,消费需求降低,以欧美为主要消费群体的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

其二,初级产品价格下跌改善了大部分加勒比国家的贸易条件。鉴于加勒比国家(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除外)是粮食和能源产品净进口国,受益于初级产品价格下跌2015年和2016年该地区分别获得1%和2%的贸易条件改善(图1),这也是该地区经济表现强于南美国家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初级产品价格下跌将对缩小经常账户赤字、减缓输入型通胀压力、降低财政支出中的能源费用产生积极的影响。

就加勒比国家内部而言,国内经济结构失衡是主要缺陷。这主要体现在国内产业升级缺乏渐进性。从历史角度看,随着亚洲国家制造业竞争力提升,以及全球贸易规则变化逐渐“侵蚀”了针对加勒比地区的优惠政策,加勒比国家已经在传统农业出口市场和中低附加值制造业出口市场中丧失了竞争力。它们转而增加对服务业(特别是旅游业)的依赖性,如表4所示,大部分加勒比国家服务业占比超过70%。然而,这种从初级农业到服务业的跨越中间阶段的发展模式,不是由结构转型自发推动的,其结果也不能带来产出的多元化以及高附加值服务业竞争力的提高(尽管旅游业的潜力十分巨大)。而且,以消费者服务出口(旅游)为主导的经济模式容易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未来加勒比地区重塑经济结构的重点领域之一在于促进资本服务出口更快增长。资本服务领域投资重点在教育、医疗保健、版权为基础的服务及其相关产品。而且,为促进资本服务业发展,加勒比国家还应该升级ICT基础设施以及建立激励私人资本投资的制度框架。

与此同时,从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看,除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外,加勒比国家均出现贸易赤字,这也是加勒比经常账户长期赤字的主要原因。而经常账户赤字反映了地区竞争力不足和财政失衡。而且长期通过资本流入弥补国际收支缺口的做法将持续增加公共债务负担。

展望未来,加勒比地区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结构不平衡、气候和环境的脆弱性以及在融入世界经济过程中缺乏竞争力。应对挑战需要:第一,巩固财政纪律,降低公共债务。通常认为,公共债务占比超过60%将损害经济增长。因此,引入财政责任立法、改革税收制度、加强财政资本性支出、完善审慎的债务管理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第二,提高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目前可从改善投资环境和促进人力资本开发入手。第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降低能源成本。基础设施匮乏和能源价格高昂已经严重制约经济增长的动力,两者的改善有利于提高全要素增长率。第四,积极参与地区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第五,减少面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脆弱性。提高防范和应对各种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危机、自然灾害等)的能力。

三、中国和格林纳达经贸合作展望

(一)格林纳达的发展利益和基本诉求

如前所述,加勒比国家面临的挑战具有共性,例如地理和经济的孤立状态、资源有限、环境脆弱、交通和能源成本高昂、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脆弱性,等等。因此,它们的发展目标和利益诉求也具有一致性。以格林纳达发展为例。

自1974年独立以来,格林纳达由一个农业国发展成为以服务业为主的国家。在早期发展阶段,英国、美国等欧美国家的单方面市场开放和发展援助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欧盟的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提高,欧美国家向格林纳达等加勒比国家提供的特殊待遇、发展援助日渐减少,格林纳达的发展速度日益减慢,外债负担不断加重。进入21世纪以来,格林纳达的发展再次处于“十字路口”。目前,政府正在制定《2030年国家可持续发展规划》,并计划于2017年10月完成。格政府已经批准六大主题作为《2030年国家可持续发展规划》(NSDP2030)的重点发展领域:政府治理、竞争性的私营部门、基础设施、创新、社会关怀、气候变化、灾害管理及环境与生态。

总结起来,格林纳达发展的核心关切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促进经济增长。格学者曾在《2014-2018年格林纳达增长和减贫战略》②中提出“建设稳健国民经济”的目标,并且强调从稳定宏观经济、改善营商环境、发展潜力产业和开发可持续能源四个领域入手。第二,扩大融资和寻求国际经济援助。作为经济实力较弱的发展中小国,格林纳达强调通过外交渠道争取更多的国际资金援助,以支持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与他国的交往中,经济合作与援助是核心内容。第三,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格林纳达在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中表现活跃,曾于2009-2011年任小岛屿国家联盟(AOSIS)主席国,强调小岛国是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和影响最多的群体,积极呼吁国际社会重视小岛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关切,要求发达国家率先采取行动大幅减排温室气体,同时增加经济和技术援助,支持小岛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第四,重视区域一体化发展。格林纳达非常重视加勒比国家的联合自强,积极主张实现加勒比经济一体化和更广泛的区域合作,支持向风群岛一体化。

(二)中国和格林纳达经贸合作现状

中格双边贸易起点低,贸易额较小,两国恢复外交关系后贸易规模有所扩大,但近五年中格贸易额波动较大(表5)。在中格贸易中,主要是中国对格林纳达出口商品,从格林纳达的进口很少,中国一直处于贸易顺差状态。中国和格林纳达的投资合作刚处于初级阶段,双边投资规模不大,投资领域也比较有限。CEIC数据库显示,截止2015年底中国在格林纳达投资存量为2367万美元。在格林纳达设立的中国企业主要是从事建筑工程承包、装饰材料生产、农副产品加工、餐饮、五金百货零售和超市等,单个投资项目的规模都很小。在其他领域的经济关系方面,中国与格林纳达在科技合作、教育、文化交流、应对气候变化、援助等方面都已经开展了合作。

(三)中国和格林纳达合作的方向

1.充分利用两个平台机制,加沟通与协调

其一,2015年1月8~9日,中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共同体论坛(China-CELAC Forum,简称“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京举行。这充分表明中拉双方整体合作正式进入机制化阶段,开辟了中拉合作由“1+33”迈向“1+1”式的新纪元。其二,中国――加勒比经贸合作论坛已经于2005年、2007年和2011年成功举办三届。该论坛以促进中国和加勒比地区经贸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为宗旨,是中国和加勒比国家间级别最高的经贸对话机制。建议继续利用该论坛,有效开展对加勒比国家经济和技术合作项目,提高双方的战略互信,避免该机制的功能因“中拉论坛”机制的建立而弱化。此外,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拉共体)设立了“四驾马车”机制,由现任、前任、候任轮值主席国和加勒比共同体(加共体)轮值主席国共同担任。因此,加强与包括格林纳达在内的加共体的沟通,在中拉整体合作中应得到高度的重视。

2.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开发新兴产业潜力,提高经济合作的效率

格政府在向新经济模式转型中提出“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全面应用、世界一流的服务业(特别是旅游业)、绿色商业、根据价值链发展农业、高效的轻工业、有活力的出口业、新能源行业”等核心要素。而格林纳达工业发展公司(GIDC)更加明确了吸引外资的四大领域:旅游与酒店、健康与疗养、信息通讯技术及替代能源。这与近两年格林纳达产业发展的现实情况较为吻合,因为国内增长较快的部门也集中于旅游和酒店服务、教育和健康服务、通信业、农业加工及能源开发五个领域。

根据格林纳达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现状及吸引外资政策,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和投资多元化战略,建议将重点合作领域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巩固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主要包括农业和旅游业。第二类是开发新兴产业潜力,主要包括信息通讯业、能源开发及教育产业。

格林纳达的传统优势在于农业和旅游业。农业是兼具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的产业,不仅为GDP和就业做出重要贡献,而且也是调整时期吸收宏观经济冲击的减震器。建议中国企业一方面要关注提高传统产业(香蕉和肉豆蔻)的生产效率,一方面要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投资,促进产业链延长和深化。就旅游业而言,随着美国经济持续复苏、家庭收入增长、新航线开通、新度假区全年营业以及格林纳达旅游局(GTA)实施的细分市场营销策略,旅游业开始恢复增长。尽管如此,但它仍未完全恢复至全球金融危机前的最高水平。而且,旅游部门还将面临着古巴市场开放所带来的新的竞争压力。中国对格旅游业投资主要可考虑两类。其一,开发特色旅游,包括度假区旅游、海洋和游艇旅游、健康养生生态旅游。其二加大与旅游业相关的基础设施投资。简言之,中国可以将先进农业技术、旅游开发成功经验等应用到格方,对其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这也符合格方提出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智力密集型”经济发展战略。

通信技术、可替代能源开发和教育产业,对于中国而言也是新兴产业,但具有较大投资价值。格政府目前正在通过《ICT战略和行动规划》致力于建立“知识经济”社会。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报告,2015年格林纳达ICT发展指数(IDI)为5.05,在167个国家中排名第83位,在美洲33个国家中排名第16位,均处于中游水平。③

对于替代能源开发,格林纳达政府早在2011年就制定了《格林纳达国家能源政策》(Grenada National Energy Policy,GNEP),力图保证能源的健康发展,以此获得能源安全、能源独立和能源效率。格政府已经认识到促进使用当地可再生能源(包括地热、风能、太阳能、水电和垃圾发电等)的巨大潜力和必要性,提出到2020年国内使用的能源至少20%来自可再生能源的目标。④例如,电价高昂已经成为制约格林纳达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国企业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大有可为。

至于教育,2014年教育部门占GDP比重为19.7%,其中私人教育占比15.6%。2014年和2015年教育部门分别增长4.5%和1.9%。私人教育因为对诸如旅游业、房地产、批发和零售业等部门产生溢出效应,持续地成为GDP的主要贡献者。2004-2015年圣乔治大学入学人数从2990人增至7026人,增长135%。目前格政府从两个方面大力推动教育服务业发展,一是吸引国际著名大学落户格林纳达,二是建立服务于一系列科学研究的自然实验室。这些都将给中国提供重要机遇。

3.延续援助外交效果并保持援助机制的灵活性

“援助外交”是各主要国家发展与格林纳达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对格林纳达政策的核心所在。复交以来,中国对格林纳达的援助包括国家体育场、田径场、低收入住房项目、农业技术合作项目,等等,这些项目的落实巩固了格林纳达对华立场。未来的援助方向可关注三类。

其一是加强政策咨询和制度建设交流。制度是国家长期可持续增长的关键,而且制度与国家竞争力之间也存在着强烈的正相关关系。格政府在《2030年国家可持续发展规划》(NSDP2030)中明确将“政府治理”、“创新”、“社会关怀”等作为重点发展领域,这些都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和能力培养。凭借数十年来在政府战略规划、产业政策制定、减贫事业、教育投资等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中国可向格政府提供相关政策咨询和制度建设建议。

其二是保持经济援助的灵活性。第一,保持经济援助与具体项目挂钩,提高援助的瞄准度和效率。第二,加大对格教育、卫生、环境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援助力度。中国可通过加勒比共同体的渠道,对加勒比国家实施一揽子发展援助计划,从而在该地区形成规模效应。

其三是增强技术援助的力度。除继续扩大农业技术合作、医疗合作外,还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格方在应对气候化上的合作。格林纳达是“小岛屿国家联盟”的重要代表,在气候谈判中发挥着比较积极的作用。这也是历来欧美及日本对格林纳达政策中关注的重点。近些年中国曾向格林纳达提供了应对气候变化的节能设备,未来应该继续加大对该议题的支持力度。

注释:

①http:///sites/default/files/pr/files/tabla_

proyecciones_octubre2016_eng.pdf

②Patrick A. Antoine, Timothy G. Taylor, Michael Church, Grenada’s Growth

and Poverty Reduction Strategy (GPRS) 2014C2018,March 2014.

③http://itu.int/net4/ITU-D/idi/2015/#idi2015byregion-tab.

④参见:TheNational Energy Policy of Grenada: A Low Carbon Development

篇6

从2010年国十条出台以来,政府对房地产的严厉调控一波接着一波。在近两年的时间内,尽管这种房地产宏观调控一直难见切实有效的效果,但毕竟遏制了国内楼市”高烧”不止的势头,并推动了房地产市场渐渐转向健康的发展方向,且相关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约束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当一线城市的住房销售出现快速下跌,当一些城市的住房价格开始松动并向下调整时,当国内经济增长有放缓迹象时,总是会有利益攸关的部门或人出来要求政府弱化这种“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暗暗希望当前的房地产政策会如2008年下半年那样突然逆转。而这次美国债信危机,似乎就成了这种舆论最好的借口。但是,在笔者看来,尽管美国国债的长期信用降级风暴同样来势汹涌,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与冲击同样十分巨大与深远,但这次美国债信危机并不会让当前中国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突然逆转,反之,这次美国的债信危机倒很有可能成为中国房地产市场软着陆的契机。

2003年的“非典”突然暴发时,政府的第一反应是如何通过房地产这个宏观调控工具尽可能让危机导致的经济损失补回来,这就有了房地产的18号文件。同样,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爆全球性金融危机后,美国金融体系崩塌、全球金融市场激烈动荡,中国经济随之大幅滑坡。为制止经济的颓势,中国政府表现得异常果断,短期内整个经济政策出现重大逆转,房地产政策更是成了最为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最终促使2009年的经济出现V字型反弹。

可这次美国债信危机风暴来临之时,我们已积累了不少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再加上这些年治理通胀的心得,遇上美国债信危机所带来的全球金融巨幅震荡,中国政府已用静心观察沉着应对替代了政策冲动,不会马上亮出政策的底牌。

放眼看全球,国际经济态势与2008年也很不一样。尽管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及日本,目前所面临的困难很多,几年来救市政策并没有让这些发达国家经济走出困境,甚至于有人推测美国经济可能出现二次衰退,但当前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形势至少好于2008年,多数都在缓慢地复苏,只不过复苏的速度与成效与市场的希望距离还太远。若就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来看,则与2008年的情况更是不可比拟。在2008年,高速运行的中国经济本已到了一个资源与市场约束的关口,国际金融危机暴发只不过催化了中国经济的衰退。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保持经济适度增长,如何让过高的通胀率得以缓解并化解金融体系的风险,而不是防止经济快速下滑。换言之,寻求经济的适度发展和稳定物价之间的平衡,而任何新的刺激政策都会打破这种平衡。特别是,如果调整房地产调控政策,打破这种平衡所留下的后遗症会更严重。

如果不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震撼了全球经济,危及全球金融,为了应对危机,我国政府出台前所未有的救市政策,国内房价本该向理性回归。而眼下的楼市又与2008年有根本上的不同。首先,2009年至2010年前期“救市”型的政策将全国住房销售量及住房价格带到前所未有的高处。从今年上半年国内房地产业运行的情况来看,整个房地产运行仍然处于亢奋之中。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6250亿元,同比增长32.9%。住房销售价格经过两年快速飙升后,总体上并没有转折之势,只是上涨幅度放缓。此外,房地产贷款余额已达10万亿以上,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到6.26万亿。

篇7

职务:熔盛重工总裁

领域:造船

事件:上半年预亏已经超过13亿元

虽然当下中国造船业整体已经有所回暖,但深陷危机的中国最大民营造船企业熔盛重工依然步履维艰,年初即宣布熔盛重工最坏时期已经过去的陈强,因为命运被绑在这艘大船上,同样没能走出低谷。

熔盛重工这两年可以用“风雨飘摇”来形容,2013年上半年净亏损12.63亿元,全年的亏损额更是高达86.83亿元。7月31日,熔盛重工盈利预警称,预计今年上半年净亏损额将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

3月份,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董事史玉柱一起到熔盛重工南通基地考察。彼时,熔盛重工总裁陈强说:“近年来,虽然受到宏观经济形势不景气的影响,但熔盛重工生产经营情况依然稳定。”

陈强当时还提到,当前航运市场有所回暖,熔盛重工将整合资源,重点围绕海洋工程、天然气开发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发展以服务于能源行业为核心的一体化重工集团。但现在来看,这份计划至少在上半年已落空。

之所以如此,归根结底或许还在于熔盛重工的资金压力。据去年年报显示,截至去年底,熔盛重工负债224亿元,其中将于12个月内到期的短期借款及融资租赁负债为137.13亿元。而在当下造船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银行对航运造船业的贷款早已全面收紧,即便是能够批准贷款,也是国企居多,并且额度最多也只有百万级了。

在这种情况下,陈强不得不施展各种办法来整合公司的负债和现金流,包括延长银行信贷额度的还款及续贷期限、获得大股东张志熔的30亿元的免利息及免担保循环贷款资金支持,并以可转债方式频频融资。今年5月,巨人网络创始人史玉柱向熔盛重工输血近8亿元,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其燃眉之急。

但这并非长久之计。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船订单增加不少,国内不少船企计划已经排至2016年。但由于船价普遍较低,预付款条件苛刻,船舶技术要求提高,交船也存在一定风险。部分新船价格相比去年低点上涨了20%~30%,但今年上半年涨幅普遍仅为5%左右。

而熔盛重工在今年面临的市场环境未有根本改观。据相关资料显示,未来2~3年,船舶市场需求约为1亿载重吨,而全球造船产能已达2亿载重吨。

篇8

工行和中德安联的举措,作为银行与保险公司携手开发金融市场的新战略,将使银保合作再度成为业内热点。当然,在此必须说明一点:笔者“重播”这条新闻,并非收了两家机构什么好处,要为他们打广告,而是确实觉得银保合作走到今天,终于渐渐发展出点“味道”来了。

诚然,银保合作代表着一种全新战略,即银行与保险公司通过一体化方式,联手开发金融市场。然而,长期来,国内银保合作却一度停留于银行保险业务的低层次上。当然,在国家刺激内需、降低利率的背景下,银行是“愿意”客户用储蓄购买保险,以解决存贷差问题,化解经营风险的。但若国民经济形势向好,贷款需求上升,银行就希望把资金贷给企业,从而获取高额利息收入。基于此,自然不利于银保合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互补性联合。

其实,所谓合作,就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方能有所建树。而无论银行还是保险公司,亦都希望通过深层合作来实现两者间协同效应,从而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一方面,银行在收集消费者信息方面具有优势,保险公司可利用银行信息,识别客户风险大小,开发与市场需求相应的保险产品,大幅提高销售效率;另一方面,保险是现代信用的基础,银行又是消费信贷的主要机构,由保险公司担保抵押品的价值,可减少借款人信用风险。只有通过如此优势互补,银保合作在利益上的联系才能更紧密,从而真正摒弃以往“初级水平”的销售联盟形式。

所幸,如果你关注国内金融机构动态,会注意到近两年这一局面正悄然改变。譬如太平洋保险公司,早前就与农业发展银行在保险、产品研发、项目风险调控等领域建立起全面合作关系。又如光大银行,年前也一口气和4家人寿保险公司签了协议,从而在产品创新、融资业务、资金网络结算、培养金融复合型人才等方面展开了全新合作。

篇9

近几年许多西方经济学家预言中国经济将“崩溃”或是硬着陆,前年预测说2012年崩溃,去年就说是2013年,今年又预测2015年崩溃,每年都修改一次。在各种“中国崩溃论”中,唱衰中国银行业的言论尤其突出。这是非常不好的一种心理和态度。

2003年,我国全部银行利润只有300多个亿,国有大行还在亏损,而银监会年初公布数据显示,2011年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为10412亿,突破了万亿。我国银行业好不容易赢得几年平稳较快增长的局面,实属不易。一个国家银行体系如果不能稳健增长,整个国家经济就很难实现稳健增长。不能否认中国银行业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也有许多地方值得批评,但应该首先与银行业取得的巨大成绩区分开来,动辄用“垄断暴利”来否定银行业的整体成就,无助于我国银行业更好地面对接下来的改革与挑战。

金融危机后,中国银行业的信贷投放总量由2008年的4.91万亿元,猛增至2009年的9.6万亿元,而后的2010年、2011年分别是7.95万亿、7.47万亿。而中国银行业总资产由2007年的52.59万亿,增至2011年末的113.29万亿,4年翻番。伴随着银行业资产、信贷大扩张,近两年市场对其资产质量愈加担忧。笔者认为短期内银行整体上仍然会保持平稳、快速增长,风险总体上可控。

除此之外,作为市场关注的中国银行业头号风险——房地产贷款风险,房地产调控会对中国银行体系增长有一定影响,但不良情况可控。德勤和穆迪近期的报告指出,中国不会出现美国次贷危机式的巨大风险。理由主要有3点,一是整体中国银行体系与房地产相关的贷款占比较低,最新估计是18.4%,余额约10.73万亿;二是中国银行业资产证券化几乎没有发展,地产金融风险特征简单;三是贷款中多为个人按揭贷款,而这类贷款历来风险最低。

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方面,最近银行年报显示,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不良率并没有上升,而是在下降。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对银行肯定有影响,但不会如外界渲染的那么大。2011年底监管方已出台了化解风险的措施,另外贷款中很多是有完全抵押担保和覆盖的。

工商业贷款方面,随着经济下滑,工商业贷款可能是对银行风险的主要威胁。目前出口需求萎靡、国内需求增长乏力,众多行业销售利润率在持续下滑,不排除有全行业亏损现象,如钢铁、汽车、电子、家电等,但总体风险还是可控的。目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是“总需求增长乏力、总供给相对过剩”,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总需求增长乏力。二季度之后,总体需求会回升,在投资、消费和出口中,消费反弹可能会更快,整体需求会回到一个正常速度,不会像之前那么快,但也不会下降太多。

篇10

梦醒时分

“老二不好当啊”,笔者曾在一个民营企业家的饭局上听到这样一句话,评价中国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GDP大国后的外部经济环境。或许,对于中国经济的真实情况,没有比民营企业家的感知更敏锐的了。而这句话的背后原理也很朴素:老大(美国)必须要遏制你,还要和老三(日本)联合起来,最近的“货币战争”就是实证!中国事实上处于一种被孤立的状态,这在畸形的经济结构面临转型的非常时期,显得大大不妙。

从数据上看,5月份的工业生产和房地产投资增速都在下降,生产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9%,社会融资总量降至人民币1.19万亿元,明显低于4月份的1.7万亿元。出口的增速也远低于预期,从4月份的14.6%突然降至1%,进口增速则下降了0.3%。进出口数据这种断崖式的下跌,与政府对通过伪造贸易文件获取人民币的投机行为进行整治有关。出口数据被一些寻求逃避资本流入(俗称热钱)限制的公司所篡改,这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从中隐约可见“货币战争”的影子。

不要简单地用阴谋论来理解“货币战争”,这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国家战略的考量。这场“货币战争”的第一枪可以说是由日本打响的,在“安倍经济学”的指引下,半年时间内日元兑美元的贬值幅度已经超过25%,对人民币的贬值幅度也差不多是这个数字。而欧元、英镑、澳元等主要货币也都大幅贬值,这对于中国的外贸形势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进出口数据让人在酷暑中感到阵阵寒意。

但奇怪的是,唯一跟随美元大幅升值的只有人民币。这一不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形势好所以让人民币坚挺,就连高盛这样的乐观派都看空中国经济至6%的增长率;二不是来自外国势力的施压,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近两年来一直保持在3%的国际公认标准线以下,很难定义为汇率操纵国。人民币升值的唯一原因只能是防止资本外逃!

数据依然能够说明问题:按照计算热钱规模的残差法,中国去年交易形成外汇储备增加987亿美元,扣除出口顺差、非金融部分直接投资净流入、境外投资收益和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筹资四个项目之后,余额为负3200多亿美元,而之前5年这一数据一直呈现为正数,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资本外流。今年该数据又变正,这与人民币的逆势升值关系很大,但是最近一个月,由于政府严查伪造贸易文件,从5月27日人民币兑美元升至历史高点算起,至今已经累计下跌0.3%。

可见,人民币汇率有点像堰塞湖。一方面要不断地推高来防止似水的资本外流,另一方面形成的这种“地上悬河”总有溃坝的风险,又不能让热钱快速流入。美元的强势与日元的贬值,让人民币在双重夹击下陷入左右为难的困境。欧洲也不让中国省心,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虽然引来了葡萄酒行业的反制,但这样的贸易战只能带来两败俱伤。即便是非洲的黑人兄弟,也出现了杀戮中国劳工的事件。这说明所谓的“和平崛起”在利益导向的大国博弈中只能是一场美梦,硬实力的强大如果没有软实力来陪衬,即便是曾经的友邦也会把你视为威胁。

美梦,总有梦醒的一天。

梦碎了无痕

对于中国经济是否会硬着陆的争论从年初以来就没有停歇过,目前外部世界的“货币战争”已经硝烟弥漫,而内部的经济隐患也逐渐暴露出来,最大的危机源依然是房地产泡沫、影子银行与地方政府债务,这三者牵一发而动全身,核心是房地产。

中国三四线城市的“鬼城”范围进一步蔓延,房产泡沫化趋势已经很明显。对于一线城市,房价依然在上涨,尽管增速放缓,强劲的刚需被认为是无泡沫的佐证,但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已经出现新增常驻人口下降的趋势,在结合中国特有的4-2-1家庭结构,越来越多的有钱人选择海外移民,以及未来可能对存量房增收房产税,刚需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坚挺。而伴着经济增速的进一步放缓,房地产行业的基本面越来越恶化,没有只涨不跌的理由。

如果房地产泡沫破灭,必然带来连锁的债务反应,甚至出现系统性和区域性的金融风险。为防止危机很快爆发,只能依靠两个手段,一是维持汇率的强势以稳住国际收支,二是用宽松的货币环境来帮助巨额存量债务续存。很可惜,这两种手段留给中国的时间并不多。

美国的经济复苏强劲,而QE(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将退出,这意味着人民币盯住美元,避免资本外流愈发艰难。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很多人认为美帝国从此一蹶不振了,中国则跃跃欲试,专家们在预测何时中国的GDP总量超越美国。但是,随着页岩气革命以及3D打印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美国这个庞大的经济体对于外部能源和廉价劳动力的依赖性在降低。另外经过三四年的危机调整,美国通过推进服务业的可贸易化,已经找到了经济再平衡的战略目标,所谓服务可贸易化就是通过网络平台输出金融、教育、医疗等服务。可见,金融与科技创新让美国像人的大脑一样,操纵着全世界。

伴着美国实体经济恢复和贸易顺差的改善,只要失业率数据降到6.5%,退出QE就指日可待。有学者预测,在9月17-18日的美联储政策会议上,就可能部分退出QE,这对于中国来说绝不是好消息。一场金融危机,让中国的经济结构更加扭曲,而美国找到了新的增长路径,这个结果真如梦境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