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8-28 17:03: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管理科学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决定着医院的发展方向与前景。在医疗体制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医院必须在最大化满足广大患者就医需要的目标下,构建新的管理模式、管理目标、管理手段,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医改的背景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1]。
一、医院国有资产概述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保证医院平稳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国有资产管理更是医院经济管理工作中的核心。现对医院的国有资产的概念与范围进行简要的概述。(一)医院国有资产的概念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事业单位所占用并使用的被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且能够用货币对其计量的经济资源,则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而国有且不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标的公立医院,则在国家事业单位的范畴之内。因此,医院国有资产则指的是被医院占用且使用的国家所有的经济资源[2]。(二)医院国有资产的范围医院国有资产范围较广,主要分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与无形资产三大类,具体表现为:(1)固定资产:医院所占用的土地资源、建筑物、交通运输设施、医疗卫生设备、高新电子产品、开展医疗行为所需家具用具等。(2)流动资产:医院所占用的现金、银行存款、医疗款项、药品、卫生耗材等。(3)无形资产:医院在经营管理中形成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科研成果、正式获批的医药产品商标等[3]。
二、多元目标驱动的含义
所谓多元目标驱动,是指医院对多个发展目标进行管理,最大限度满足目标的要求,进而为医院的各方面管理工作指明方向,加强医院发展的动力。医院的多元化目标主要可分为本位目标,委托目标以及前景目标三方面。具体为:(1)本位目标。本位目标指的是医院本身的义务与职责功能,因此,医院在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时,必须以发挥医院救死扶伤的社会职能,承担起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医疗保健任务为前提,保证医院的平稳运行与快速发展。(2)委托目标。所谓委托,是指委托人授权人进行某种特定的行为。近年来,委托模式逐渐运用在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并揭示了医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弊端,这就要求医院在开展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时,要以维系国有资产应有的使用价值为根本,对国有资产管理模式进行完善。(3)前景目标。随着新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医药分开已经在北京和全国的部分医院正式展开,公立医院的医疗收费价格也在卫计委的领导下逐渐改革。这就对医院的发展前景指明了方向,由此,医院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也应逐步向前景目标进行完善[4]。本位目标、委托目标、前景目标为医院国有资产管理指明了方向,同时,从目标的达成的难易程度上看,本位目标是首要的资产管理方向,应扎实推进,并持续推动另外两个目标的实现。
三、现阶段医院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国有资产利用率对医院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经济发展的效果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然而,现阶段我国部分公立医院的国有资产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医院经济管理水平的发展。现对目前医院的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一)国有资产管理意识薄弱
高度重视并充分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是完善和管理好国有资产的重要前提。然而部分医院的管理层国有资产管理意识薄弱,认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并不重要,没有投入一定的精力对医院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进行考量,甚至存在某些医院管理者在任职期间出现国有资产减值甚至流失的现象。部分资产因长期闲置、功能退化而无法使用甚至于报废,因管理不到位未能按照国有资产处置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办理资产处置报废的报备报批手续,从而虚增了医院的账面资产,造成医院所占有与使用的国有资产账目与实物不相吻合[5]。
(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制度是保障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的基础与依据,目前部分医院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医院医疗服务项目繁杂,内部科室众多,日常工作中部门医疗设备与仪器调配使用的情况频频发生,由于缺乏明晰规范的资产调配使用规定或流程,因而在调配时缺乏对该医疗设备的信息及时记录与更新,且设备的保管人之间缺乏有序的交接,导致部分医疗设备存放随意,甚至闲置报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与浪费。同时,医院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中没有对固定资产的清查与核对进行严格的规范与说明,未能定期对其进行清查盘点可能会导致资产实物与账目不符,无法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规划。另外,部分医院虽建立了相关的制度,却因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流于形式,不能真正按照制度规定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6]。
(三)资产资源信息封闭重复采购,使用效率不高
医院由于其医疗服务性质决定,对医疗设备的技术性要求高且品种复杂,目前部分医院由于缺乏合理的资产资源配置意识,资产购置前未能组织专家对资产的技术性和预期经济效益深入细致地分析和论证。加上一些医院缺乏统一的资产管理部门来对全院的资产使用情况及时地跟踪和反馈,从而造成医院资产资源信息封闭,同种资产的采供重复。而一些大型的医院科研经费充足,因科研经费的来源及科学研究项目和研究周期的不同,各个项目(课题)组都是根据自己的科研任务编制设备采购预算,更是容易造成同样的设备重复采购。随着课题研究周期的结束,一些闲置资产长期搁置,缺乏全院甚至是整个行业系统的统一调配和有效利用,造成资产资源浪费,使用效率不高。
(四)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国有资产管理应该是全院范围内全体人员共同参与的工作。但在大部分医院里,资产管理的具体工作往往是由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来完成。作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具有关键性地位。然而,由于医院的国有资产品种多数量大,部分医院的资产管理人员无法做到对本院的资产实际情况进行充分地了解,容易导致工作中出现遗漏的情况;其次,医院的资产管理人员普遍缺乏专门的资产管理培训,资产管理业务能力与工作经验相对薄弱,有些还因为不了解资产报废处置的相关规定,未能够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处置程序进行,也没有及时对医院的资产账面价值进行更新[7];同时,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现阶段的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基本上都是通过电子管理平台进行相关操作,通过资产管理软件与账务系统衔接与核对。这就要求医院资产管理人员不仅要有先进的资产管理理念,还要具备相应的电子信息平台操作技能,以提高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现实中有些医院的资产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年龄较大,缺少相应的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操作技能,对使用电子管理平台较为抵触,增加了资产管理的工作量,使得医院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效率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四、多元目标驱动下加强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的策略
由上述问题可见,现阶段医院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和完善,将会对医院的平稳运营与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现针对现阶段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在多元目标驱动下加强医院国有资产管理提出相应的有效策略。
(一)增强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
首先,医院的管理层应当改变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重购置轻管理的观念,提高国有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真正意识到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对实现医院发展战略目标和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尽可能地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用于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工作。其次,在本位目标的驱动下,医院内部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人员也应增强对自身本职工作的认识,强化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高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质量[8]。
(二)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1.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进行规范医院应建立系统、全面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制定规范有序的资产使用流程,以减少因使用不规范而造成的资源浪费。(1)资产的采供应纳入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在编制医院全面预算时,应由各个科室或使用部门向资产管理部门提出资产采供申请,详细阐述资产购置的必要性和医院发展目标的关联性。资产管理部门要结合医院的发展战略,站在全院资产管理的视角上综合考虑逐项审核,并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和院长办公会审批。对一些金额较大、技术含量高的医疗设备还应组织专家从技术和经济效益层面进行分析论证,并严格遵循国有资产的政府采购及招投标制度,在资产采供环节严格把关,避免盲目采供造成资产资源浪费。(2)重视资产使用过程中的调配使用和科室保管人的交接工作。医院应制定规范的资产调配使用规定,资产在科室之间调配时应及时填写资产调配单,详细填报资产的性能状态、使用情况、维修保养次数、调出科室和调入科室、移交人、接受人及日期等,并且应在使用完毕后按照规定将固定资产存放于适当的位置,以防止资源流失与浪费的情况发生。(3)各个科室应当指定专人管理资产,定期对本科室使用的医疗设备进行保养与维修,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对于报废的固定资产要及时向资产管理部门申请,再由专门机构对报废资产进行评估,根据其实际的报废状况与变现价值制定相关的报告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9]。(4)重视资产的账务核对工作。对于当月增加或者处置减少的资产,要在使用科室、资产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之间同步进行,逐笔跟踪,完成核对,努力做好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2.加强国有资产的清查与核算(1)由于医院的国有资产数量众多,可以按照资产的重要性进行合理排序,定期对医院资产的具体数量与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清查与核对,根据医院内国有资产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国有资产台账[10]。(2)按照资产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国有资产的清查盘点。对已经报废、不能使用的资产,要按照国有资产处置报废的相关规定,履行资产的报废处置申报审批程序。及时更新固定资产台帐调整账面的资产价值,确保国有资产账账相符,账实相符。(3)为了更好地进行国有资产管理,医院要充分运用电子信息管理技术,引用先进的资产管理软件,与医院财务紧密相连,严格核对,制定国有资产动态数据库,随时掌控国有资产的信息变动。(4)由于固定资产的价值随时间的推移而降低,因此医院应注重国有资产管理中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在核算之前要明确固定资产的估值标准,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有效的价值核算,并对最终的核算结果进行检验,提高核算工作的有效性与正确性。3.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监管机制为了保证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医院应在委托目标的驱动下,建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小组,定期对医院内部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进行审查,同时还能够验证现有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成效,及时发现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向上级领导进行反馈,使医院的管理层能够尽快对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提高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有效性[11]。
(三)重视闲置资产的充分使用和调剂工作
一些大型的医院由于科室众多业务繁忙,科研项目多或者教学任务重,往往在科室内部或者项目(课题)间出现一些暂时闲置不用的资产,建议医院的资产管理部门应该指定专人或者小组,关注和跟踪这类闲置资产,制定合理可行的资产调配流程,及时清理造册,调配到需要的部门或者项目(课题)组。对于医院确实不需要的资产,可以按规定的程序上报上级资产管理部门调配到需要使用该资产的本系统二级单位或者兄弟单位,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使用价值。
(四)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医院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实现前景目标的措施之一,医院应注重对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讲座、交流会等形式,聘请专业领域内优秀的人才或业内管理专家对医院的国有资产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内容的讲授,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与专业知识,给予国有资产管理人员一个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国有资产管理人员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吸收先进的国有资产管理经验,学习和提高专业技能和工作效率。另外,医院在进行人才招聘时应注重对高新人才的选拔,充分发挥人才的引导作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国有资产管理团队,为提高医院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总结:
在医疗改革进一步深化的新形势下,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对于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对国有资产管理进行完善,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才能够达到本位目标、委托目标以及前景目标。本文对多元目标驱动下的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的模式进行了分析,旨在更好地为推动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发展作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春生.探究完善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J].财经界:学术版,2015(21):72-72.
[2]魏鹏.新医改下公立医院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途径[J].财经界:学术版,2015(22):58-58.
[3]刘玉洁,吴志萍.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的监管问题研究[J].经营者:学术版,2015(07):40-40.
[4]蔡飞.多元目标驱动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模式探究[J].科学与财富,2012(08):53-53.
[5]陈艳,王伟,吴长海,等.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探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2(09):91-92.
[6]刘海建,陈传明.国有资产管理的模式分析与目标模式的重建[J].管理现代化,2003(04):51-54.
[7]廖海林.基于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J].财会学习,2017(01):177-177.
[8]满孝红,王峰.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J].江苏商论,2010(17):115-115.
[9]杨琴.大中型公立医院资产管理模式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5):18-18.
篇2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法规;监督体系;管理对策
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关于建立权责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精神,医院的固定资产虽说在整个体系中不是最重的一环,但在国有资产中的份量确不可小视,它是整个国有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更是关系到民众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它在管理上很长一段时间得不到重视,现就其法规及我院资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改进的方向进行论述。
一、国有资产管理法规
(1)使用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要认真做好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将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个人。行政事业单位对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要定期清查,做到家底清楚、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防止资产流失。行政事业单位要优化资产配置,做到物尽其用,达到资产的最大使用效益。(2)资产的报告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对所占用的资产要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规定的报表格式及内容定期作出报告。实行国有资产直接管理的,直接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实行委托管理的,向主管部门报告,由主管部门汇总后向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行政事业单位在报送报表时,应做到内容完整、数字准确,同时对国有资产变动、使用和结存情况作出文字分析说明。地方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编制汇总报表及分析说明,向上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并同时抄报同级财政部门作为编制下年度财政预算的参考依据。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统一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资产实施具体管理。(3)主要职责是:根据上级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一是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具体办法;二是负责资产的账、卡管理;三是负责本单位的资产清查、登记、统计报告及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四是负责办理资产的调拨、转让、报损、报废等报、批手续;五是负责资产的合理配置,参与设备采购、验收入库、维修保养和基建竣工验收等日常管理工作;六是负责对本单位拟开办的经营项目论证,履行资产投入的申报手续,并对投入经营的资产实施投资者的监督管理。(4)内容:是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定期做好负责国有资产的清产核资、产权界定、国有股权管理、产权登记、资产统计等基础性管理工作。
二、当前医院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管理意识不强,检查监督机制薄弱长期以来,医院各部门对国有资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个别医院因思想上的认识不足,对国有资产管理淡漠软化,购进无控制,调拨无报批,统计无数据,有的医院国有资产统计资料先天不足,统计比较笼统。(2)基础资料统计不实,审批程序不规范。有的部门只单方面登记,还有的部门甚至不登记,造成统计数据中的现有数与实有数据出入较大。在日常保管过程中,因账、簿、卡的记录不准确,国有资产的自然贬值或转移流失等情况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反映,审批制度手续不健全,资产报废、转让都不及时通知财务部门记账,导致有的科室长期对单位的国有资产底数不清,情况不明。虽然在形式上医院的财务、器械设备(科)、总务科、图书馆等都建有国有资产分类账目,然而,实际各部门的管理很少到位,账账、账物之间互不衔接,有物无账,有账无物、账实不符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长期存在并且无法得到解决,还有国有资产管理薄弱,内部控制不严格,造成大量国有资产闲置、浪费和损失、丢失等等。(3)重复购置、闲置、浪费现象严重,国有资产投入运行后由各使用科室进行集中的管理,因受本位主义、科室小利益的影响,国有资产的调剂使用受限制,本来可以共享使用的国有资产在一定范围、一定时期内重复购置,致使部分国有资产相对闲置或功能过剩,如同一设备有的科室闲置、有的紧张,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4)制度建立不全,医院没有制订相关的设备管理和使用制度,有责任不追究,有制度不重视,有的科室人情检查、私自检查,私自收费时有发生。
三、规模及分类管理原则浅淡
(1)规模原则:原来制定的制度已显示出与医院高效、精简的管理不相适应的地方。且随着医院的发展,原有的工具设备种类繁多已不能再列为设备,建议医疗专业设备标准可提高到单价2000元以上,同时严格按财务的ABC进行分类,对重点医疗设备进行重点监控,可按价值分为200万元以上、200-100万、100-50万元和50万元以下进行进行单项管理。(2)专业原则:医疗设备应对大型的价值在100万元以上的专门的医技人员及管理科室进行管理、操作及使用,并对其工作量进行考核,建立正常的工作报告和备案制度。(3)发展原则:对于房屋及特大型设备,成立专门小组进行负责管理,防止成立完就不了了事,又回到无人管无人问的状态。(4)优化原则:对于效益好的、使用率高的、创收好的设备,可以考虑多采购、进行边际分析、会计核算,并进行专人维护和保养。
四、加强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1)健全完善法规制度,医院领导应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加强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充分挖掘现有的国有资产的潜力,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节约资金支出。把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放在医院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建立从会计、资产管理员到实物管理员的三级管理程序,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国有资产档案,如采购制度、保管制度、定期核查制度等。在实际工作中,医院要定期检查通报资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不搞形式,不走过程,要真正做到物物有人管,事事有人做、依法办事,照章管理。定期组织管理人员有计划地进行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定期对他们进行法制、廉政教育,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建立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促使他们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2)设立国有资产专门管理部门,国有资产的运作牵涉到管人、管财、管物的各个方面,从目前医院机构设置的现实来看,哪一个部门都难以统辖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在现有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基础上,成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的任务主要是:执行医院的方针政策,协调各部门关系,把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统一起来,负责国有资产收益的管理,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解决医院内部国有资产数量不清、归属不明、产权多头管理乃至无人管理的问题。医院的贵重仪器、设备要指定专人管理,制定操作规程,建立技术档案和维护、保养、交接以及使用情况报告制度。国有资产的购入、报废、调出必须通过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做到资产账上有登记,件件有人管,项项都规范。(3)建立国有资产运营的监督体系,一旦投入使用,资产管理办公室就应该跟踪问效,挂账管理,把资产的实物形态与价值形态管理统一起来,避免二者脱节,定期对各单位的资产占用、使用情况进行清查,弄清楚各单位资产的性能、数量、状况等,做到账实相符。对国有资产需要更新、改造、购置时做到心中有数,并以此制定全院的经济发展方针,为提高全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铺平道路,奠定基础。(4)建立大型医用设备利用率检查评估机制,把大型医用设备购置使用纳入医院工作规划中,制定大型医用设备利用率考核指标。使大型医用设备处于高效运行状态,随时评估其使用价值和利用效率。同时建立大型医用设备管理使用责任追究制度,单位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设备管理操作人为直接责任人,实行先培训后上岗。(5)国有资产收益核算办法。对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下达的保值增值指标,主要指标体系。包括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国有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社会贡献率等有关指标。同时接受管理部门的监督,建立正常的工作报告和备案制度对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机构进行营运业绩的考核、评价、奖惩。
参考文献
[1]李文聪.《浅淡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及监督》.中国外资.2011(6)
篇3
关键词:公立医院;资产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资产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院健康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随着当前公立医院改革不断深化以及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的要求,医院在自身规模和业务不断壮大的同时,亟须规范和完善资产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公立医院资产效益最大化,进而为医院医疗业务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在环境,保证医院各项工作持续健康运行。
1公立医院资产范围及必要性概述
秉承公益性原则作为我国医疗体系中的主体,公立医院资产种类多样性加大了相关资产的管理难度,对各类资产的科学管理,使之发挥出最大化效益,对于公立医院整体发展和平稳运行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公立医院资产是指医院过去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形成的,由医院控制的,预期能够产生服务潜力或者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经济资源。[1]具体来讲,公立医院资产按照流动性标准可划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其中公立医院流动资产涵盖了货币资金(主要是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短期投资,包括应收医疗款、预付账款、财政应返还资金和其他应收款以及存货(包括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药品、其他材料等物资)等。非流动资产则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分为房屋及建筑物类、专业设备类、一般设备类、图书类、其他资产等)、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如专利权、非专利技术、著作权、版权、商标权、商誉、土地使用权等财产权)、长期投资(以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向医院办企、事业单位的投资回收期一年以上的为长期投资)等。
2公立医院现有资产管理问题
随着公立医院自身规模和业务的不断壮大,资产业务的复杂性和资产的多样性加大了资产管理工作难度,在资产管理和运行过程中面临诸多资产管理风险点,严重制约着医院的提质增效改革,亟须规范和完善。(1)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资产科室协作差。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责任制。公立医院日常管理中现有的资产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管理制度难以全覆盖,医院多种多样的资产相关制度没有建立,管理责任分工不明确。另外,医院资产占比较大,医院的资产管理的整个流程较长,[2]所涉及的部门较多,资产管理中专业设备、通用设备、药品以及无形资产等涉及医院设备、信息、物资管理、财务等多个科室,相关资产管理科室协作不强,资产使用管理全过程缺乏有效沟通。(2)资产闲置,缺少资产运行效益分析,医院资产难以发挥效益最大化。日常管理中公立医院存在着设备使用率低、库存物资闲置、无形资产保护不足等主要问题,[3]相关科室对待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整体运行情况不能够及时总结分析,不能保证资产难以发挥效益最大化。一方面,多余货币资金不能发挥收益最大化,药品等存货物资周转率低,应收款项等挂账时间较长;另一方面,对大型专业、通用设备从投入运行开始缺乏运行效益分析和总结,大型设备和房屋建筑长期闲置,长期投资回收期不明确,缺乏效益分析评价,各类公立医院资产难以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3)内部审计不健全,缺乏资产管理流程监督。长期以来尽管公立医院设立内部审计科室,由于公立医院主要以医疗业务服务业为主,现实业务中却难以引起医院领导的重视,内审部门长期发挥不出应有作用,对资产管理工作整个过程的监督和审计被边缘化。(4)医院资产财务管理环节不完善。资产管理全流程尤其是购入和处置环节财务制度执行不到位、不规范,固定资产购入有时出现不进行入库管理、资产费用化等现象,无形资产保护意识不强,大额软件系统购入不进行入库管理,资产费用化严重。资产处置环节不按照正常处理程序执行,部分资产处理不经过医院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批,单纯的医院分管领导甚至资产科室审批即可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风险。(5)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公立医院在多个方面都加快了信息化步伐,大大助推了医院的整体快速发展。尽管在大数据信息化推进背景下随着公立医院在内部管理多个方面信息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但在资产管理方面,资产管理网络不健全,资产财务信息化程度不高,各资产管理科室资产管理信息化硬件水平亟须改善。
3强化医院资产管理,充分发挥各类资产最大化效益路径
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构建对公立医院资产管理规范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公立医院资产运行和管理中所存在风险和不足之处,需要从多角度加以完善和规范,探寻出合适的路径选择,充分发挥出公立医院资产效益最大化。
3.1健全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资产管理责任归属
完整的制度体系是做好资产管理工作的基础。公立医院应严格按照《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要求,建立医院各类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严格落实各类政策法规和制度要求。医院固定资产实行归口管理,如医院房屋及建筑物类、其他设备类归后勤服务中心管理,一般设备归信息科管理,专用仪器设备类归设备科管理,图书类归图书信息中心管理,无形资产归口信息科管理,各科室各司其职,明确资产管理责任归属。完善医院资产从购入、使用、处理全过程的责任归属,分级负责,明确相关责任人员职责,做到专人管理使用,保管维护责任到人。
3.2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作用,严格把控资产管理全过程
加强内部审计是优化医院资产管理体系的必要手段。[4]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其内部审计作用,公立医院应加大对内部资产管理全过程的把关审核。一方面,公立医院要提高内审部门地位,领导加大对内审工作的重视,将内审工作放在医院长期健康发展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内审部门严格落实审计制度要求,对各类资产从购入、使用、归口管理、资产处置等环节要严格执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国家相关规定程序要求,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解决和改进。
3.3加强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快信息化助推资产管理工作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医院快速发展的重要助推因素。资产管理工作要依托医院信息化平台,充分发挥资产效益,提升资产使用周转效率。通过构建物资管理平台、医院财务管理系统等资产管理网络,实施财务统管,资产的价值管理和各类资产实物管理相结合,盘活资产,压缩库存,减少资产在各个环节的占用时间,以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率,加快信息化助推医院资产管理的步伐。
3.4强化资产财务统管,多科室联合协作
财务管理是公立医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针对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又构成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科学化的重要内容。医院资产管理工作与财务管理密不可分,这就需要购入资产严格按照会计制度和相关法规要求,及时入库,严禁购入资产费用化处理,财务人员严格把关,资产管理科室严格管理落实,医院设备、信息、物资管理等多个科室密切协作,强化管理。同时,资产管理应当实现纪检、财务、审计等部门联合监督机制,财务、审计等管理部门定期或不定期清点实物,核对账目,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防止闲置、损坏、被盗等情况的发生。对于因岗位职责落实不到位造成公立医院资产流失或资产受损的责任人员和相关人员必须依规处理,按情节程度追究责任,造成严重事故的,应加大加重处罚。
3.5构建资产管理考核指标,加大资产运行效益分析,保证资产发挥效益最大化
医院各类资产管理和使用应纳入科室工作绩效考核,设立科学的资产管理考核指标,将资产管理落实情况与科室绩效、责任人业绩相挂钩。流动资金特别是银行存款应多以定期、大额存单形式,使闲置资金充分获取银行存款利息最大化,同时及时清理医院存在的应收账款及预付款项。对医院配置的大型医疗运行设备定期开展使用评价总结,推进资产共享共用,避免大型设备资产闲置,提高药品、材料等物资使用和周转效率,充分发挥出各类资产效益最大化。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背景下,强化和完善公立医院资产管理工作意义重大。积极探索现代医院资产管理制度建设路径,降低公立医院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和不足,不断提升资产管理水平,有助于推动医院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效能提升,进而促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构建,从而保证公立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洁.医院执行政府会计制度操作指南[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9.
[2]黄玉梅.医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会计,2019(3):153-154.
[3]卢建龙.基于卫生经济学的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策略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7(4):72-73.
篇4
关键词:固定资产 管理 探讨
固定资产是指持有的预计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及以上(其中: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或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预计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固定资产是公立医院重要的经济资源,是发扬救死扶伤的光荣传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和完成各项科研活动、提高技术水平的物质基础,包括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子设备、一般设备图书资料等,其价值从千元到几百万元不等。近年来,各医院加强了资产管理,管理逐步规范,但目前在固定资产管理、核算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管理成效的发挥。切实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维护医院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也是衡量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下面笔者就如何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进行探讨。
一、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部分医院领导的精力集中在业务活动和科技研发上,未能真正意识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对资产管理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的积极性不高,致使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或有制度也未能得到有效执行,从而影响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固定资产账目不规范
目前大部分医院财务人员非专业出身,财务管理意识不强,未能真正履行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的职能,资产购置入账不及时,由于未能规范各级明细账之间也存在较大出入,长期不进行资产盘点,对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导致账实不符,家底不清,加大了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
(三)固定资产处置不规范
大型资产和大宗资产的处置须经医院资产管理领导小组批准,并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批后才能进行。有些医院未办理相关申请报批手续,就变卖、转让或报废某些固定资产,资产处置的随意性很大,极易产生违法乱纪行为。
(四)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
部分医院在购入固定资产时按购置费用列作当期支出,违背了正确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会计原则。同时日常只核算账面价值,不提折旧,通过提取修购基金来保证医院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导致医院财务报表上列示的固定资产价值大于其实际价值,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目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投资,轻管理
由于公立医院资产购置资金大多来源于财政拨款,致使领导只注重投资、轻视管理,平时只注重固定资产物质形态的使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重视不够,甚至认为这只是财务或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责。
(二)采购缺乏统一协调的科学论断和采购机制
主要体现在科研或临床设备上,往往凭领导意志,只追求设备先进,不考虑实际需要,导致先进设备做摆设;要么各部门追求自身利益,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要求购置先进的仪器设备,致使固定资产重复购置,造成资源浪费。在资金紧张的同时,许多闲置资产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固定资产价值的贬值与使用价值的隐性流失。
(三)缺少有效的管理约束机制
由于医院缺乏统一的管理与协调机制,致使固定资产核算不及时、不全面,甚至存在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多年账面没有反映,早已报废的资产仍挂在账上的现象。由于账务混乱,导致家底不清,加大了管理的难度,难以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四)经营性固定资产与非经营性固定资产产权不清
目前无偿使用医院固定资产从事经营活动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医院办了各类经济实体,如后勤服务公司,把医院的土地、房屋、设备等长期提供给经营单位使用,却不按规定办理固定资产使用手续,经营单位占有这些固定资产后,为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经营单位不提或少提折旧,费用核算不实,在虚增自身利润的同时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五)固定资产管理监督机制形同虚设
按国家有关规定,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属国有资产,同级财政部门行使监督权,但这一制度在现实中往往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就医院本身而言,又没有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这也是导致固定资产不清的原因。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国定资产采购机制
医院可成立固定资产采购委员会,成员由院领导、部门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医务人员组成。凡医院采购的大宗仪器设备均需交采购委员会论证可行后,才交给政府采购,这样既避免了一言堂,又避免了仪器设备的重复采购。
(一)建章立制,加强固定资产账目和实物管理
1、领导重视、统一思想、部门协调、落实责任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在“统一领导,归口管理”的思想指导下,成立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加强医院各使用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监督,按照“钱物分离、互相牵制、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统一思想认识,合理分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做到人在物在。
2、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对各个管理环节加以界定,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
实行“三账一卡”制度。财务部门负责管理本单位全部固定资产,即财务部门负责总账和一级明细分类账,财产管理部门负责二级明细分类账,使用部门负责建卡或台账。固定资产实行“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资产使用部门要保证固定资产完整,还应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凡固定资产内部转移、报废等情况,都应及时在卡片中进行登记,财务部门定期与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对账,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及时调整相关账目;同时,医院在加强对已办理验收入库的固定资产管理的同时,还要对在建工程进行认真登记,及时反映增减变化情况,已完工程要及时办理竣工决算手续,以准确反映医院固定资产情况。同时要加强盘点,每年至少对固定资产清查一次,并对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及分布情况、损耗情况和使用效益等进行全面分析,及时解决所发现的问题,确保账实相符。医院领导要加大对医院各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在固定资产报废审查时,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对盘亏固定资产,有关部门要认真核对,确实盘亏的,报上级有关部门审批。对人为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要追究使用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责任,以强化管理意识,明确管理责任。
(二)正确划分和核算经营性固定资产与非经营性固定资产
医院应正确划分经营性固定资产与非经营性固定资产。对医院经济实体占用的非经营性固定资产征收占用费。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第24条明确规定“对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应坚持有偿使用的原则,以其实际占有的国有资产总额为基数,征收一定比例的国有资产占有费。征收的占用费,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医院将一部分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转经营使用,其实质就是利用国有资产实施经营活动,对此,国资部门应对其征收资产占用费,对于征收上来的资产占用费,可投入到医院固定资产改造,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经济实体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对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正确反映经营收益。医院非经营性固定资产也应按照新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核算,正确反映医院经营情况。
(三)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尽管同级财政对国有资产行使监督权,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这种监督具有滞后性。因此,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取得、使用、处置进行监督。加强固定资产及其经济效益审计 ,以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检查固定资产是否得到合理应用,是否存在账外固定资产以及有无固定资产流失现象。要加大力度切实解决固定资产管理不严、账实不符、闲置浪费及被非法侵占的问题,防范国有资产流失,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总之,固定资产管理是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家正逐步进行公立医院改革,各医院应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借此机会,摸清家底,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固定资产安全与完整,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崔秋霞.《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J].金融经济,2007(14)
[2]石廷祥.《谈农业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监察局网站
[3]乔迎光.《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J].山西财税会计园地 2008(9)
[4]刘伟小.《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理性思考》[J].管理世界,2009(6)
篇5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法律上为国家所有,是由行政事业单位占用并可计量的经济资源的总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改善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也有助于提升财政配置资源效率,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腐败问题。2006年底至2007年10月的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结果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额为8.01万亿元。在全部的国有资产中,行政事业单位净资产数为5.31万亿元,占国有净资产总额的35.14%;固定资产总额为4.18万亿元,其中土地、房屋及构筑物所占比重是66.45%。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公共财政制度的逐步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数量和质量也正在不断改善。从数量上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量不断攀升,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已达4万亿元,目前已占到国有资产总量的35%[2]。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国有资产主要有三种管理模式。一是机关内各单位的管理模式。依照现行资产管理有关规定,机关内各单位无论什么资金来源形成的资产,一般应由各级机关事务管理局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二是在机关之外办公部门、单位的管理模式。除机关内各单位外,在外办公并列入部门预算的单位,大都拥有各自的办公用房及其他国有资产,还自行使用并掌握资产方面的专项经费。三是临时或专项工作机构的资产管理模式。部分临时机构、各类指挥部的工作也需要一定数量的国有资产,这些资产由临时或专项工作机构负责管理使用,大都属于监管的空白区。此类管理模式所占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比重较小。2006年7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构建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从形成、使用到处置的有效监管体系,同时明确了“由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各自负责,各级财政部门开展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综合管理;主管部门则负责对本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由行政事业单位负责对本单位国有资产进行具体管理”的管理体制。
二、发达国家和地区公共财产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不少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财产范畴虽未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完全对等,但在管理方式等方面有着诸多类似和相通之处,可为借鉴。
(一)管理模式
从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公共财产管理的实践中可以总结出以下模式。
1.日韩模式
日本对国有资产实施分类管理,有综合管理、行政资产管理等。该国行政资产由政府各行政部门最高层次官员管理,除法律规定以外,不允许随意处理或抵押给民间企业团体及个人。综合管理涵盖国有资产管理的综合协调及相关规章制度的设计、制定等。日本财务省财务局是日本国有资产的主管部门,负责国有资产的全面综合管理,各省、厅为资产管理的执行单位。韩国国有资产管理原则为“多级负责、分类管理”,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多级负责,中央政府各部门和团体分管其所属部门和团体的国有财产,地方国有财产则受财政经济部委托,由直辖市、道、自治团体总管,并且经直辖市、道、自治政府将管理权责下放到各市、郡管理;统筹管理韩国国有财产的部门为该国财政经济部,该部长官(部长)负总责。
2.美加模式
“集中管理,分散使用”是美国联邦政府资产管理的总体原则,主要开展动产与不动产的分类管理。美国的总统预算办公室和财政部负责国有资产预算管理,国会是预算审批机构,财政部负责管理投资于企业的非经营性公有资产;联邦行政服务总局于1949年成立,是联邦政府资产管理的最高执行机构,对使用政府财产的政府公司,设立了国会听证会、公民监督、政府审计的三方监督制度,该行政服务总局负责管理用于行政服务的公有资产,负责联邦行政资产及行政服务的采购供应、维修处置,对联邦政府资产实行集中管理。加拿大由为政府开展支持保障的共同服务部门牵头,对联邦政府资产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财政部和国库委员会为资产预算负责机构,公共工程和政府服务部为该国资产管理机构,肩负着为整个联邦政府提供后勤保障服务的责任,在联邦政府资产管理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
3.德国和澳大利亚模式
德国联邦政府的资产主管部门是联邦财政部,联邦资产管理局隶属于财政部,负责对分布在全国的联邦资产实行管理。联邦财政部以五年财政计划为根据统筹编制年度预算草案,各部门依据财政部下达的预算编制通知上报预算草案,联邦财政部则会同联邦议院对预算草案予以审议。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财产的管理与运行,包括管理联邦政府物产以及制定政府物业管理、购置政策等,主要由机关事务部来负责。财政部和金融管理部下设的澳洲工程局主要负责联邦政府办公用房和设施设备等资产的管理,由联邦政府授权对政府财产实施完全商业化管理,州及地方政府资产则多由公共事务局管理。各资产使用部门在向该国财政部申报预算且由国会讨论通过后,将获得一定数目的财政资金,并向房产管理机构提出使用办公用房的申请,经由房产管理机构统一调配自有办公用房,或进行市场租赁,但须向房产管理机构支付使用租金。
(二)经验与启示
以上国家公共财产管理模式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在法治化进程、介入领域、管理体系及监督制约制度等方面均具一定的借鉴意义。
1.政府资产管理法治化和专业化通过政府对资产的法治化管理,在促进资产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提升透明度及资产管理效率的同时,成熟市场经济国家还普遍开展对部分政府财产的专业化管理。该类管理有利于避免财产的重复购置与闲置浪费,进一步提升政府财产的使用效率[3]。
2.政府资产很少直接介入市场竞争领域政府资产在市场经济较完善的国家,仅限在行政职能履行和公益公共服务提供等市场效用不够明显的领域。
3.有效推动社会事业产业化、政府用房市场化市场经济较发达的国家除部分不盈利而社会又迫切需要的公益公共性领域由政府投资外,对文化等社会事业本身不参与投资运作,而是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周密完善的管理监督措施,按照市场化要求面向社会寻求对社会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支持。同时着手探索内部结算、商品化供应的租赁制度,以市场化手段调节调整政府房产的结构和分配使用,鼓励使用单位节约空间,客观上也为节约并明晰政府的行政运行成本打下基础并创造条件。
4.政府资产管理体系较为完善在政府资产管理中,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履行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不断建立健全政府资产管理体系,并对各级管理机构的职责权限和分工作出明确规定。
5.监督制度严格规范许多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着手建立了严格规范、相互制约的政府财产管理监督督查制度,以有效防范政府财产管理中的失职、渎职行为与失范、腐败现象。
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长期来看,受到计划经济下管理方式的影响,中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重重,阻碍了公共财政体系的运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在传统的政企事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下,受利益驱动、责任意识缺失等因素影响,各单位缺乏明确的目标、责任和权利,对国有资产管理有一些错误的观念和认识,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不可计算效益,超预算或无预算购建国有资产不违反财经纪律,出现缺口还会由财政来承担,造成资产管理权责不清、人员素质不高、硬件不足、资产随意处置、忽视对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等,使得资产在使用、管理中漏洞频出。
(二)管理机制不健全
从资产形成、使用到处置,缺少有效的管理机制。在资产形成与配置环节,增量投入和存量调整衔接不到位,由于缺乏合理统一配置标准,导致部门、单位间配置不公平。在资产使用机制上,存在资金投入与资产使用绩效考评的脱节、约束和激励机制不到位等问题,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率普遍较低。在资产处置机制上,资产与收入管理脱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于低效、闲置甚至冬眠状态,对于闲置资产和利用效率不高资产,不能及时调配,影响了资产的管理效能、使用效果和寿命,不能保值增值,也难以充分发挥存量资产的潜在价值。
(三)会计核算与监督不到位
会计核算制度有漏洞,无法全面准确地记录和反映其财务状况及运营效果,难以真实、准确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成本耗费与效率水平。会计监督也缺乏力度,多数单位没有设置专职部门或人员具体负责实物资产的管理,导致使用管理职责不清、出租及处置随意、资产流失等问题的产生,从而也造成底数不清、账目不明。一是存在虚账和账外资产现象,部分单位建设的办公用房、公益设施等资产,已经投入使用达数年,其工程支出始终未入固定资产账户;二是产权意识淡薄,有些单位资产的原始产权证件不完备,资产存在着潜在流失的危险;三是缺少上级部门划拨、调拨资产给下级单位时或接受捐赠部分资产的原始手续或票据,致使资产游离于账外;四是对固定资产已有的增减值变化,某些单位未及时予以财务处理,对部分长期挂账的资产未能及时进行清理;五是部分基层单位纳入统一集中核算后,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仍不到位,如有些单位财务交接时,未及时盘点固定资产、进行账实核对。
(四)管理体制不顺
问题症结的根源还在于体制方面的问题。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不规范,管理职责不清、职能交叉。资产管理信息共享程度较低,而且对违规违法现象也束手无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脱节于财政预算和财务管理体制,弱化了监督管理手段,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业务管理与价值管理的衔接不力,致使各单位不能服从于统一管理和协调,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评价体系,形成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政府所有、部门占有的无序状态,也导致了国有资产基础层面的管理尚不牢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现有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分析、服务决策等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致使资产管理手段不科学,有效资产管理缺失。二是国有资产特别是固定资产的账目登记有待规范,有些单位不设固定资产明细账,更无法实现固定资产账实与账卡的相符,缺少对实物资产控制,部分单位固定资产支出方面无明细单,账实无从核对,固定资产也无法予以登记。三是国有资产管理缺少制度约束或有制度没有真正实行。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无账可查,没有完整的产权登记,家底不清,导致对这部分资产管理手段落后。四是内部财务控制与核算不完善。大多数单位账物都由同一人管理,监督制约机制缺乏,成批物品采购“化整为零”,规避政府采购监督,购置或建成相关资产后缺少应有的验收手续。
(五)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是各单位资产的实物管理与预算管理、价值管理衔接不力。行政部门负责实物管理,财务部门则负责账务管理,监管权责不清晰;会计核算中心(国库集中收付中心)业务量大、人员少,难以盘点控制各单位的固定资产,而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则“无账可查”,极易造成账物管理的脱节。二是财政资金的供求矛盾加剧。资产更新与购置的预算安排不能严格依照工作需要予以科学合理安排,使得资产的预算安排常常出现供不应求局面,另一方面各单位因占有行政资源的无偿性,引发相互攀比、树立政绩等的内部扩张诉求,争项目、争资金比比皆是,无形中造成了行政资源的浪费、资金供给的紧张。三是财政的分配和调控能力逐渐削弱。因为各单位国有资产存量由于财政支出产生的失衡,加之产权混乱、分散,财政部门很难完全掌握现有资产底数、构成及现状,资产购置管理粗放,且时常出现随意、重复现象,进一步加速了资产闲置、流失,增加了政府行政成本,有些单位甚至直接以行政命令代替增量调控,造成当年财政支出预算结构很难得到优化,在严重弱化资产财政预算分配能力的同时,无形中也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四是缺乏规范的资产形成制度和确保资产配置科学合理的资产配备制度。各级立法机关与管理部门对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的管理仅仅是制定了一些规范和办法,如建立了产权登记制度、统计制度、“非转经”评估处置办法等,不少管理办法流于形式,且部分法规、制度之间互有矛盾,使执行部门无所适从。而管理制度不完善,是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乏力的主因之一。
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途径
在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过程中,除了从理论层面重新审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性质和特点,借鉴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先进经验与成功做法外,还需要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摸清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整体改革思路,从体制、机制、制度完善等诸多方面探索加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途径。
(一)理顺管理体制
在公共财政模式下三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管理体系。第一层次为财政部门牵头成立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属于领导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对国有资产管理行使领导权,依法研究制定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规定,决策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第二层次为主管部门,即资产管理机构或资产经营公司,内设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使用成本中心,该成本中心主要负责:划分成本责任;加强成本管理;合理划分管理和使用权力及划分责任,加强与预算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第三层次为行政事业单位,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管理。
(二)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一是要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机制。其核心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事业性资产预算管理制度。要完善部门预算编制,统一预算内外资金。资产配置方面实行资金预算联合会审;资产使用方面实行资产和资金使用绩效考核;资产处置方面资产处置与收益统管相结合。二是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机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会计核算中心(国库集中收付中心)不能参与单位资产的管理。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资产备查登记簿、固定资产卡片等,定期与核算中心的账务进行核对,对账实不符的要及时查找原因;对未入账、报废报损资产及时办理相关手续,进行账务处理;把资产管理纳入到日常工作考核中来。
三是要建立国有资产购置与政府采购相衔接机制。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购置全部纳入政府采购,不仅能降低资产成本,提升公共支出和资产配置效率,还能实现资产源头控制。由国资监管部门编制并下达国有资产年度购置计划,并报政府采购部门备案;政府采购部门组织实施资产政府采购,并将相关结果随时反馈给国资监管部门;国资监管部门要密切联系政府采购部门,确保全面掌握资产采购信息,为资产全过程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四是要健全国有资产的处置机制。本着物尽其用原则开展调剂、处置,提倡占用单位积极运用拍卖、租赁等形式促进资产流动,及时清理闲置资产;由国有资产监管部门根据不同单位的资产状况和使用要求无偿调拨、重新配置,组织开展对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的申报、登记和评估定价,按照有偿使用的原则处置和调剂,将闲置资产转化为新的有效资产,以最大限度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节约财政支出。
五是创新并建立分类管理的运行机制。非经营性资产实行委托管理的方式。对纯粹行政办公用物业,授权各行政部门使用;对学校、文化场所、医院等公益性物业实行部门管理,明确管理单位及保值增值责任。经营性资产,积极探索创新市场化运作运营机制,以国资委授权经营方式统一经营,收益上缴财政,对未列入行政办公用途的事业单位公建物业和空置物业实行以社会化管理或多种形式营运的资本化管理,要发挥好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作用,对非行政用途资产和以往对外投资产生的债权,可经由评估及债务清理,分层次分阶段划转到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并通过委托、置换、外租等方式开展运营,由经营公司负责行使国有资产出资人的权利,对国有股份予以优化并收缴收益。六是健全监督机制。以强化使用管理、加强处置管理完善收入管理、规范配置程序为重点,由财政部门具体担负资产监管,防止资产流失和腐败形成。
(三)强化基础管理,制定和完善监管方面的法规和制度
篇6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核算变化;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一、新医院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重点内容变化及处理方法
(一)固定资产的入账标准重新确认和其影响核算内容的分析与处理
1.新医院财务制度对固定资产构成条件的单价标准有了新的提高,专用设备单价由原来的800元提高到1500元,一般设备和其他固定资产由原来的500元提到1000元。由于固定资产价值标准的提高,直接影响了原账务中按固定资产核算管理的实物资产,其中将有一部分按照新制度的内容转变为低值易耗品管理,转账中对原账务中固定资产科目余额产生影响的分析:达不到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库存物资科目上,对已领用的出库,还应同时将其成本作为一次性摊销。
2.处理措施是在新旧制度对结时,把部分固定资产转为库存物资。对原有固定资产进行一次清查,把不构成新制度固定资产单价标准的挑出来,形成一张清查表,作为结转的依据。
(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作为重点新增内容的分析与处理
1.首先,将原来的计提固定资产修购基金改为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以便真实、完整地反映固定资产的有形价值折损和固定资产的净值。其次,是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再记入专用基金科目,直接计入医疗成本,防止医院成本费用的重新计算。再者,是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按照不同的资金来源和用途,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使用财政补助收入等形成的固定资产,在折旧时,增加累计折旧,不计入医疗业务成本,而是冲减待冲基金。对于医院自筹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则应在计提折旧时增加累计折旧,并计入医疗业务成本,出租的固定资产折旧列入其他支出。同时,使用财政补助等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冲减待冲基金的处理方法有利于完善医疗业务成本的核算范围,夯实医疗成本数据,体现了医疗成本与医疗收入之间的配比关系。财政补助等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不计入医疗业务成本,既可以更好地体现医院的补偿机制,又有利于按照预算管理要求,对财政项目收支及结余进行核算。
2.处理措施:首先,要认清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最关键的问题是形成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不同的资金来源有不同的账务处理方法。使用医院自筹资金形成的计提折旧,要记入医疗业务成本,使用财政补助等资金形成的计提折旧要冲减待冲基金。所以在清理固定资产工作时,划清固定资产的结构十分重要,主要办法是在固定资产明细账中注明资金的来源,还有在固定资产总值中确定财政补助资金和其他资金的比例。具体工作步骤是对固定资产的原价、形成的资金来源、已使用的年限、尚可使用年限进行清查,为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追溯确认待冲基金作好准备,并编制核查表。
二、医院财务管理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账实不符,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首先,固定资产制度管理弱化,在具体核算业务中固定资产卡片管理有名无实,卡片内容中规格型号往往是空的项或临时充填,并不能真实反应实物资产详细信息,形成单位资产存量不实,账、卡、物不符。缺少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管理,无定期盘点制度或走形式盘点。其次,为了会计核算的方便性。增加资产时只作事业支出,不增加固定资产。使其资产直接在账外管理,单位大额固定资产同样失去控制。单位负责人的固定资产责任意识薄弱,只重视现金等流动资产的情况,对管理固定资产工作不重视,这就不能够保证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二)在固定资产购置和处理环节,未经过财政部门审批,私自处理现象严重
按照相关规定,国有固定资产在购置、出租、出售、报废流程必须向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并履行审批手续。但有些单位不通过财政部门的审批,随意出售、核销国有固定资产。在固定资产报废更新过程中,报废资产不按相关制度处置,报废收入不作账务处理,报废的固定资产仍存在着继续使用的情况。有些医院的交通工具、房屋建筑不做国有资产价值评估,不报批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擅自变卖,形成账外账,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产生违纪腐败问题。另外,单位在购置大批固定资产时,不按相关政府采购程序办事,暗项交易,以高出市场同类商品价格购进,使单位经济利益受损严重。再者,接受捐赠、抵账的资产,不办理入账手续,不能真实反映资产总量。
(三)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没有得以体现
固定资产只核算账面原值,不计提折旧。因此,一经入账,直到报废,会计报表上的固定资产净值一直等于原值,不做任何变动。无法反映固定资产价值的真实情况,这种价值背离的做法,最终导致虚增净资产。同时,资产的折损成本不能计入医院各科室的成本核算中,至使医院在成本核算中缺少固定资产价值的磨损成本体现,各科室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重视态度不够,缺乏相关责任制度。
(四)固定资产管理电算信息化水平不高,形式色彩严重
篇7
一、固定资产含义的变化及核查
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执行对固定资产核算又有了新的规定,例如单位价值标准提高,一般固定资产单位价值由旧制度的500元提高到1000元;专业设备单位价值由旧制度的800元提高到1500元;每月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制定出新的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表等一系列规定。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加强了医院的成本核算,对成本核算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固定资产折旧便是其中一项。为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医院执行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之前对固定资产的清查是十分重要的。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措施
(一)经营理念转变
医院领导转变传统经营理念,重视固定资产全方位管理。把一家医院比作大海中一艘航行的巨轮,院长则就是这艘巨轮的船长,他所做出的决策,直接影响医院的发展方向。许多院长十分重视抓经济效益,殊不知从管理上同样可以把经济效益提高上去,尤其是固定资产的管理。如果医院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固定资产将会使用效率低下,甚至闲置,盲目购置设备,固定资产无人监管损耗严重,造成资产的浪费,对于一所医院损失是巨大的。
(二)制定相关规定
目前大部分医院的固定资产实行多头管理:财务部管总账、管金额,总务科管房屋、办公家具等;器械科管专用设备。由于相互脱节,沟通不够,定期盘点不及时,无法及时发现账外资产、毁损资产、遗失资产等,造成“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情况存在。同时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人员责任不明,管理责任不到位,使得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混乱,这时设立统一领导专人专管的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势在必行。
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可以隶属于财务部,成为财务部二级科室,总体掌握医院所有固定资产情况,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主任直接领导各分管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会计,各个使用科室设有固定资产管理员,承担起固定资产的保管责任。
(三)加强内部控制审计
医院各部门需要配合医院审计科做好固定资产内部审计工作,审计部门不只要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清查和清理进行监督,还要定期对本单位固定资产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审计,提高固定资产的营运收益。审计固定资产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是否有账外固定资产以及固定资产有无流失现象,切实处理固定资产保管不善、账实不符、闲置浪费以及非法侵占等问题,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做好审计监督指导工作。
三、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定时清查制度
对固定资产进行全程监控,做好定期盘点清查。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加强了医院的成本核算环节,由此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也有了更加严格的规定。在成立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的基础上,需要医院对固定资产进行全程监控。首先,完善固定资产采购更新制度,严格按程序审批,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利用内网的办公信息平台逐级审批:使用科室提出购买(更新)申请;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总务科、设备科)从技术上进行论证,确定原有固定资产是否可以报废或者使用科室是否有必要购买此设备,并对购置价格提出指导意见;财务部(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审批资金使用计划意见;主管院长及院长签署审批意见。其次,设备购买后,尤其是大型医万设备,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每月至少对一项大型设备做出专题分析报告,有利于全面掌握医院设备的使用情况,让领导和使用科室对设备的使用效益做到心中有数。
最后,固定资产报废环节要有规范的审批制度:使用科室提出报废申请,详细说明设备报废原因;管理科室对设备进行评估鉴定并做出评估报告,判断其是否满足报废标准,对于满足报废标准的固定资产,提交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主管院长,院长审批。审批后管理部门确保报废设备收回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定期到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办理国有资产报废程序,并进行财务销账。
医院固定资产产品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盘点工作量大而繁琐,但决不能因此而放松甚至放弃盘点工作。每次将清理、盘点的具体情况及结果形成书面报告,对于存在的问题一一列示,并提出修正意见及建议,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及时清理,真正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完成对资产从申购到报废的全程监控,形成良险循环的长效管理机制。
篇8
【关键词】医院 设备资产 处置 措施
在医学工程部门中,医疗设备资产处置是比较重要的一项工作,对社会、经济担负着巨大的责任。在国有资产防止流失、医疗设备资源的合理应用及各医疗器械使用风险的降低等方面,开展此项工作均有重要的意义。医院的资产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与流动资产等。在日常的工作中,医院的资产由于产量极大、品种繁多,而且侧重于购买,不注重使用等的情况比较多,从而在利用资产时,没有较高的效率。再加上没有充分认识到资产处置的具体内容与办理方式等,导致医院的资产出现多年挂账,合账实不相符。
一、医院设备资产处置
(一)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中,资产处置是重要一环
组成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的环节主要有:申请、购置、使用、管理质控及处置等。在医疗产品的更新换代过程中,资产的处置有推动性的作用,而且也更有利于提高医疗的质量。另外,资产合理有效的处置也能够使国有资产的有效利用率增强,以免造成浪费。
(二)医院设备资产处置和其他环节相互影响
医疗设备资产处置工作做好的根本是,对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要管理到位,每个环节的管理工作也都受到资产处置工作是否做好的影响。医院设备资产处置工作的有效进行,就是为医院其他环节的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保障,从而对其他环节工作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资产处置的方式
按照有关的规定,资产的处置方式主要有出售、调拨、转让、捐赠及报废等。在对医疗设备进行处置的过程中,还采取了厂家回收的方式,这主要是为了原始设备更好地升级换代。
二、医院设备资产处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虽然对资产处置的几种方式也实践了很长时间,可是对于业内人士而言,资产处置的问题依然存在着一些双重的困难,如国家有关规定的限制等。
(一)销售体系中,最大的问题是卖给谁
在医疗设备中,国有资产占有较大的比例,不能随便进行买卖,能够进行国有资产买卖、回收的公司应具备什么样的资质,而且其资质又应该由谁进行确认。按照相关文件的规定,在进行调拨国有资产时,所需的文件、材料都非常多,而且在审批时,手续也非常的复杂。
(二)在转让与捐赠医疗设备时,基本上都是以公益为目的
对于一些大医院的二手设备,由于其质优,仍可使用,但为了使医疗质量不断增强或者设备升级,必须淘汰掉,这在一些级别比较低的小医院中,其利用价值依然很高。质优的二手设备,由于其性价比高,能够使这些医院的资金困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对于这些医院医疗质量的提高更有利,进而可以使患者的就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使医疗改革进行的更顺利。然而,设备来源的医院中,其连带责任、存在的风险都比较大,这就给这种处置方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能够进行转让、捐赠的设备是什么类型,而其来源医院担负的责任又该是什么,在国家有关的管理部门中,这些必须要有进一步的明确、界定。
(三)实际财产和账面不符
因为很少对医院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即使盘点也是象征走形势,因此也就导致有些固定资产财务账上有,但是实物根本没有了,账面上永远比实物多。
三、医院设备资产常见问题的预防措施
(一)区别对待资产的处置
对于可以保值增值型的一些资产,要采用正确的处置方式,避免流失资产;而减值型的一些资产,基于其使用期限、安全性,对使用期限或者是状况还好的设备,要将工作的重心定于鉴定报废的环节上,而不是处理废品的环节上。
(二)旧设备再利用的展望
针对一些报废设备,但有些零件尚可使用或者闲置的、未报废的设备,可以进行一些展望。主管部门要尽快建立可以进行交流信息的平台,并进行登记各种医疗设备及零配件,使资源可以共享。另外在政策、法规上对“对口支援”要给予鼓励支持,从而可以重新利用未报废但闲置的一些设备,不仅节约了资源,且也使医疗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账”与“物”要加强监管
1.从实际工作出发,对官方的医疗设备编码深入研究,尽快使固定资产台账建立起来,对设备进行设置“一物一码”或者是“一类一码”等,从而使设备信息更具可溯性,对账实核对更有利。
2.通过条形码等有关技术,使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在每个环节都能有效进行。
3.加大对实际资产的盘点,一旦发现账实不符,就要立即调查其原因,调查清楚之后,对账本进行调整,确保其和实物相符。
四、结束语
医院设备资产处置工作的政策性非常强,且其业务的制度化要求也比较高。为了使国有资产的处置行为更规范,使国有资产更安全、完整,必须加强医院资产管理的制度建设,加强细化管理,并严格实施管理制度,从而使医院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医院设备资产安全,为医院的正常运用和长期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
医院固定资产,是医院开展卫生工作的物质基础,是保障人民健康、发展卫生事业的重要条件,也是反映医院经济实力、规模大小和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由于医院固定资产种类较多、品名复杂、分布广泛、用途多样,其价值在医院全部资产中占有较大比例,其安全性、真实性、完整性对医院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影响极大。因此,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效能,确保固定资产保值增值,对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医院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医院领导是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是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领导认识不到位,制度、措施就难以落实。要管好医院固定资产,首先要大力宣传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强化医院负责人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克服重钱轻物的思想,树立钱物并重的观念,将固定资产管理和现金管理等流动资产的管理同样看待,从而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并纳入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其次要强化医院相关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和责任。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仅仅依靠财务部门是无法实现科学管理的。要管好用好固定资产,在医院内部需要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的共同努力,实施全员、全过程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明确落实资产的管理责任。并对各部门、个人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加强检查和监督力度。
二、摸清家底,全面开展清查工作
医院的相关职能部门要有组织地、全面地对各科室的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盘点和清查,详细登记,并且严格按照现行《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的固定资产管理原则、计价标准,实行分类管理。通过清查,纠正各级账目中设备分类错误,消除账物、账卡、账账不符、卡片记载不详现象;账外财产要补办入账登记手续;所购建的固定资产已经投入使用,但未办理竣工决算和验收手续的,应及时办理竣工决算和验收手续;按固定资产的计价标准凡达不到标准的应及时予以清理核销,不再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已经达到报废年限或虽未达到报废年限,但现在已无法使用的固定资产,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履行报废审批手续。同时结合清产核资,注重对固定资产的清理、评估和产权界定工作,切实掌握医院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使用的规模、方式,对利用固定资产从事经营性经济活动的部门、个人严格审查,切实建立和健全对转为经营性使用的资产的收益管理和监督制度,做到产权明晰,责任清楚。
三、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
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搞好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医院应根据《会计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等有关固定资产管理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系统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包括:购置审批制度、采购管理制度、验收管理制度、操作使用管理制度、维修保养制度、报废报损制度、调剂管理制度、损坏事故处理制度、计量管理制度、信息档案管理制度、清查盘点制度等。同时,建立与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控制制度,确保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同一部门或个人不得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全过程。从而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纳入依法管理、规范管理的轨道。
四、创新管理手段,实现动态管理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量大面广,统计数据多,变化频繁,传统的人工管理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医院管理的要求。为了及时、准确、全面、高效、科学地记录和反映医院固定资产及其变动状况,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面监控和有效利用,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率,应建立适合医院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行信息化管理。通过计算机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内容包括设备编码、规格型号、价格、购入日期、折旧年限、月折旧金额、调入日期、调出日期、报废日期、生产厂家、产地、购人途径、出厂编号、合同编号等。快速、准确地对固定资产的有关信息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全面客观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入库、出库、调拨、报废等情况,实现全院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质量、水平和效益。
五、加强内部审计,促进医院固定资产管理
篇10
一、目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一)违背了正确划分医院资本性支出和公益性支出的会计原则
资本性支出是将一次的费用分摊到不同的期间进行承担收益性支出,是指收益期不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的支出,即发生该项支出是仅仅为了取得本期的收益,前者称支出费用化,后者叫支出资本化。资本化的支出随着每期对资产的耗费,按照收益的原则和耗费比例通过转移、折旧等方法,逐渐转化为费用。
在老《医院会计制度》中,会计政策是以历史成本价值入账,医院资产负债表上固定资产项目的金额只反映原值,忽略了资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存在的贬值与报废。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通过修购基金来进行资产的维护和更新,医院购置的固定资产直接列支为当期的支出,有的直接列为医疗支出,固定资产在报废之前以原值记录在资产负债表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净资产总量的虚增,不利于报表使用者了解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不利于医院与医院之间的横向比较。在资产负债表上自然也无法真实充分体现所有者权益的变动,从而影响医院当期业绩的考核。
(二)固定资产管理手段落后
通过资产清查,发现部门之间固定资产使用环节上存在管理逐步弱化和忽视,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屡见不鲜,大型医疗设备束之高阁、闲置不用,保养和维护更是无人管理,大大降低了资产的使用效率。国有资产不按规定审批程序,低价随意处置和报废,这种松散的管理模式,并造成资产的严重损失和浪费。固定资产管理模式陈旧落后,医院的HIS系统、财务软件不能和固定资产的管理系统相衔接,不能反应各个科室固定资产的增减,也不利于医院的管理者了解固定资产的整体使用和占用情况,更不利于为医院财务部门进行全成本核算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三)内审机构不健全
目前,内审部门由于专业性强,主要是从事财务或审计,对固定资产的投资业务不是特别精通,很难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甚至有些项目,审计上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没有建立资产管理的责任追究制
对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未进行制度化管理,致使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在管理上相互衔接不到位,相互监督不力,相关人员责任不明。财务科管总账、管金额,总务科管房屋、家具,设备科管设备,各部门无明细账或明细账不全,各科室无收、发、维修记录,有的固定资产因保管不善造成损坏、丢失,使财务报表失真。
二、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必须建立有效的资产管理机制,首先建立三级账簿管理模式。实行“三账一卡”管理,明确责任,制度到人。做到财务科有账、资产管理部门有账有卡、使用科室有账(卡)物,从而实现物质在流通环节层层衔接、环环相扣,保证账账、账卡、账物衔接紧凑,账实相符。
(二)正确使用“折旧”“待冲基金”科目
在新制度下,正确使用折旧和待冲基金科目。医院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在预计的使用年限内,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折旧的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确需采用其他方法的,报上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审批,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计提,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已提足的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严格区分财政资金和非财政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非财政资金形成的资产计提部分形成成本费用。财政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的折旧是待冲基金科目,财政资金形成资产的部分不反应为成本费用,而是冲销待冲基金,在待冲基金提足后余额为零,提足折旧前资产报废。
(三)建立信息化的沟通平台
加强信息化资产管理,要本着经济、高效的原则,充分发挥信息中心的作用。设备的招标、采购、维护和报废要由信息中心来执行;软件的安装、升级和维护也要由信息中心统一负责管理。硬件方面,要加强台账管理,做好资产核查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提高信息中心人员的技术水平,使其能准确判断设备故障,以提高售后维修的速度和质量。软件方面,要通过对软件进行合理的维护,延长软件的使用寿命;要通过培训和学习,使信息中心人员掌握基本的软件安装、配置和故障排除技能。实行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可实现对固定资产的集中统一管理,做到固定资产实时调配、动态跟踪固定资产的来源及去向,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发挥固定资产的最大效益;能最大程度地杜绝管理漏洞,避免医院固定资产的流失,保证医院固定资产的有效调配。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关于民风民俗的法律法规
- 下一篇:工程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