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规章制度范文
时间:2023-08-28 17:03: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营企业规章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了解,多数民营企业的工作重点是发展经济,疏于档案管理工作,各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领导不重视、档案材料收集不全、过程性管理不规范、相关制度不健全、材料保管不安全、使用不方便等问题。主要表现在:
1、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档案管理不规范
档案本身不能直接创造价值,只有通过社会利用,才能实现间接效益,同时,从档案收集到开发利用,也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单位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利润最来得实际。这种隐蔽性和滞后性的档案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者对档案工作的评价,对档案工作造成了消极影响。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工作的宣传,监督,指导力度不够,也影响着人们对档案工作的认识。
2、管理部门监管力度小,主动及时介入少
由于受办公经费和人员限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深入到民营企业进行建档调研、监督评价和业务指导不能常态化,经常化,在民营企业建立初没有及时介入,即使民营企业形成了一定规模,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也没有主动介入,指导各民营企业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业务规范和标准,让民营企业档案的管理步入规范化轨道。
3、岗位培训不到位,专业管理人才匮乏
据了解,我县民营企业档案人员大多身兼多职,对档案工作的业务生疏,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不高,具备单独开展工作的能力人员少之又少,就是在岗人员接受过专业岗位培训的人员也只是占少数。大多数档案工作人员对计算机、历史、法律等相关的基本知识的储备及运用能力也比较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极少针对民营企业举办档案业务培训班,很少对民营企业档案人员进行宏观的业务指导,这使民营企业档案人员不能便捷、系统、高效地地掌握相关的工作技能。
4、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规章制度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制度没有建立,少数企业只建有档案员责任制等几项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档案规章制度,工作就不扎实,不规范。一些民营企业建立之初,没有对档案工作进行建章立制,让档案工作随之科学规范建立并与之同步发展,是目前困扰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难题。有的民营企业虽然对档案工作有了重视,也有专业人员管理,但是在管理上依旧存在着档案分散,易丢失,不利于查找利用的倾向。尤其是大民营企业让下属部门分门别类管理、保存档案,造成档案的分散管理,不利于查找利用,无法满足工作需要。
二、加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措施
为了加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民营企业的领导、档案管理机关及有关部门,应从战略的高度、以长远的目光、立足民营企业工作实际,高度重视、关心支持、深化研究民营企业的档案工作,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解除后顾之忧。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策略来强化档案工作。
1、沟通协调,明确工作意义
各档案行政和各民营企业要加大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尤其是领导层的档案意识必须增强,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要舍得投入。档案行政主管部门要经常深入企业,从不同角度宣传、指导档案工作,主动与企业沟通交谈,提出档案工作中的一些意见或者建议,帮助企业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如:规章制度的执行,档案设备购置,人员的配备等,把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到企业年度计划。民营企业也要通过召开会议、举办各种活动、调查研究等方式不断提高企业职工和基层员工的档案意识,从而达到全员参与档案工作。
2、稳定人员,提高专业素养
针对档案工作性质,民营企业要认真选定专人管理档案的工作人员。针档案行政主管部门要经常举办档案业务知识培训班,企业领导要支持档案人员参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高档案人员业务素质。各企业要稳定档案专业队伍,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改变过去档案工作的任务只是“保管”档案的思想,树立档案服务企业经济发展的宗旨。企业档案部门要准确把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从大局出发,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及时、准确地领导提供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地方的法规性文件资料。企业档案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拓宽工作思路,加强与企业各部门的联系,了解各部门所需的档案信息。而档案管理人员要切实为企业广大员工服务,让大家全面地了解相关的方针、政策,对相关的非性文件进行开放,如社保、医保、工资、福利等涉及个人切身的政策性文件材料提供调览服务。
篇2
【关键词】民营企业 内部控制 失效 对策
民营企业,就广义而言,是指非国有独资企业;从狭义的角度来讲,它仅指私营企业及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联营企业。因而,它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能够自行决定人事任免、财产处置、投资筹资等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各类决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民营企业正处在逐步地发展壮大中,它在国民经济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而内部控制,它产生于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在民营企业管理中所起的作用更是不可小觑。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能够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贪污舞弊;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能够保证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能够为宏观经济运行提供良好的微观基础。
一、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现状及原因
目前,不少民营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表现出内部控制失效的现象,正如三鹿集团。它曾创造令人振奋的“三鹿速度”,但在企业扩张的背后,却隐藏着内控失效的风险:内部控制意识薄弱、风险评估能力地下、风险应急能力欠缺、管理者素质问题等。然而,内部控制失效不仅存在于大型民营企业中,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中更是常见。其原因可以从COSO的研究报告《内部控制――一体化框架》中所提到的控制风险、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这五个方面来体现:
(一)内部环境不完善
内部环境主要指企业内部文化、价值观、组织机构、管理理念和风格等基础因素。某些企业内部控制的失效,往往不是由于缺乏内部控制制度,而是缺乏有效且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比如: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不重视,表现为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而制度不健全或不执行、不落实等情况。而民营企业则可能存在着更为严重的问题:中小民营企业大多实行家族式的管理,企业实权基本掌握在企业创立者或家庭内部权威领导者手中,即便设立了监督管理职位,但真正的法人治理机构并未设立,未达到内部权衡之效。除此之外,民营企业还可能存在管理者管理意识淡薄;员工对企业文化认识不充分之类问题。
(二)风险评估不健全
风险评估是指管理层识别并采取相应行为来管理对经营、财务报告、符合性目标有影响的内部或外部的风险。如何控制和防范风险是企业生存的关键。内部控制对于风险的管理更应以预防为主,而企业往往存在着“重事后检查,轻事前防范”的现象,等到风险来临时,却又缺乏合理的风险预警机制,从而忽略了对可能产生的风险的防范,被迫陷入了亡羊补牢的局面。就民营企业而言,民营企业家的风险意识比较薄弱,常不能做到未雨绸缪。而中小民营企业可能受规模限制,没有合理的风险预警机制,同时,又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可以想像,民营企业家在对风险的管理过程中,如果仅凭管理者的经验而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持,其结果是危险而又可怕的。
(三)控制活动执行不到位
控制活动是指企业对所确认的风险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企业目标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而在现实中,企业常常存在着控制执行不到位的现象: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不公平;企业业绩评价不科学;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当,职责不明……对于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而言,其控制机制是不健全的,控制显得乏力,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民营企业落后的用人观念。由于多数民营企业都受到血缘关系的牵制,在用人上常用亲人而忽视了能人,这使得员工的积极性渐消。同时,激励制度无法兑现,惩罚措施又没有落实,执行的随意性使得控制活动的执行难以到位,内部管理呈现出失控的状态。
(四)信息与沟通不流畅
信息与沟通是指未来使职员能执行其职责,企业各部门及员工间必须沟通与交流相关的信息,包括外部和内部的信息。信息与沟通的不流畅,会导致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完全,企业战略决策难以充分的贯彻执行,部门间沟通不畅、协调不到位等问题。民营企业的信息往往掌握在大股东手中,大股东与小股东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这侵害了小股东的利益。而员工间如果缺少必要的沟通,势必会为工作带来不便,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五)监控力度不够
监控是指评价内部控制质量的执行情况,即对内部控制的设计、运作及改进活动做出正确评价。事实上,监控范围过小,监控机制不健全,监控力度不到位都是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内部审计在监控中的地位越来越显现,但很多中小民营企业更容易受到规模和业务量的影响,导致其内部审计没有独立性,或职能停步于查错防弊,不能有效地监督其他组织的活动。因而,监督机构无法充分发挥其监控作用。
二、加强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加强内部环境建设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21世纪,民营企业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其实已经不适用了,企业应在管理中融入现代管理理念,向现代化的公司治理结构转变。首先,企业要加强董事会的管理职能,并且,可以成立董事会所属的委员会,如审计委员会,发展委员会等。其次,要建立所有权、经营权、决策权三权既分离又制约的机制,融入内部牵制制度,从而保证内部控制的实施。
2.重视内部控制的作用。2004年安徽阜阳的“大头娃娃”事件曾给三鹿集团上过一堂风险警示课。但三鹿集团事后的关注点并不在内部控制上,而在企业扩张上,这是三鹿内部控制失效的隐患之一――缺乏内控意识。事实上,很多民营企业都如三鹿集团一样,把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经营目标,而忽视了内部控制的作用。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内部控制的作用,我们要提高高层管理者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要加强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使其重视起内部控制。只有高素质管理者对内部控制有了充分的认识,他才能自觉而有效地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3.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与员工共同秉承的价值观、共同遵守的信念和共同实施的行为方式。企业内控制度的贯彻实施依赖于企业文化的支持和维护。良好的企业文化支配着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规范,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行为规范又将推进内控制度的实施。民营企业如果能营造一种适合其发展的企业文化,则能使员工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责任感,在这份责任感下,员工会尽心竭力地为企业服务,使企业更高效地运转。相反,不适合的企业文化会给企业带来弊端,正如国美电器。其企业文化使得高层们关注政治多于业绩,想的是如何让黄光裕对自己满意。总的来说,企业文化对内是一种精神的凝聚,对外是一种保障性的宣言。
(二)增强风险应对能力
1.树立风险意识。风险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不确定因素的增加而时刻变化着。因而,民营企业管理者应树立风险意识,对内应分析自身的优势劣势,对外分析机遇和风险,考虑企业的生存境遇;在管理过程中则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谨慎的态度,时刻警惕任何风险的表征。
2.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2005年的“早产奶”事件是三鹿集团的一次教训,而三鹿没有从消除内控隐患的角度思考问题,仅对销售直接负责人予以处罚,可见其风险管控存在漏洞。2008年“结石娃娃”事件,三鹿在面对此危机时能拖就拖,能瞒就瞒,这体现了三鹿集团内控失效的隐患之三――应急机制无效。由此可见,建立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势在必行。民营企业的管理者要采取一定办法全面评估和分析风险,尽量防止风险的发生或将其降至最低;要根据行业特点、自身情况,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以及合适的风险应急系统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风险。
(三)有效执行控制活动
1.落实内部控制规章制度。企业要建立大量的规章制度,以使日常经营所遇问题有章可循。更为重要的是,企业要按章办事。如果只是制订了规章制度而不实施,那还有什么意义呢?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不应流于形式,而应切实地贯彻执行下去。基于民营企业人员配置上可能存在的血缘问题,企业应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对于违规违章的,则可给予一定形式的处罚,奖惩分明,强调人性化管理和以人为本思想。对于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国美而言,其“重勇猛轻谋略、重人治轻法治、重控制轻指导、重惩罚轻奖励、重服从轻沟通”的企业风格是不合适的,其可持续发展更需要一种人性化的管理。管理者以身作则,落实内部控制制度才是加强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2.建立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政策。国美正是一个有着典型家族管理模式的公司:黄光裕是大老板,其妻管理香港国美,其妹为华东区总经理,二妹夫为多个机构负责人,母亲管理国美投资公司。从股权上看,国美在用人制度上可能是唯亲者用之,而这种态度将使得外来员工的工作热情被浇灭,同时存在着员工素质不高的问题。企业要重视人才选拔制度,任人为贤,重视财务人员与内部控制人员的选用,做到真正地尊重人才,重视人才,充分发挥员工的创作性与积极性。企业还应加强员工继续教育与培训制度,努力提高员工素质。
(四)促进信息的及时沟通
企业想要进行沟通,必须要获取信息,所以需从企业内外部收集大量信息。而收集的信息通常是非系统的,要想将其转化为生产力,必须先进行筛选、分类、加工等步骤。利用处理好的信息做出的决策是具有时效性的,那么,如何能尽早获取有效信息,如何尽早将有效信息转化为企业所用则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民营企业应根据自身规模等特点建立信息加工与收集机制,完善信息传递机制,畅通沟通渠道,使企业在经营决策过程中掌握先机,保持领先优势。同时,良好的交流沟通,能使企业管理者及时掌握运营情况,能确保组织成员清楚了解自身责任,能使员工进一步了解内部控制制度,摆正自己,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因而,民营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信息的交流沟通,形成高效、广泛的信息流通。
(五)完善监督考核机制
可知,监督是内部控制的必要环节,评价考核是建设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方法。针对民营企业可能存在着虚增业绩、弄虚作假等问题,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审计组织来实施有效的监控。那么,民营企业如何完善内部审计呢?首先,企业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制度必要性的认识,有条件地,还可以推行审计委员制度。同时,企业要注重保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最后,企业还要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审计队伍。当然,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还可聘请社会中介机构或政府监督部门进行监督,将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民营企业如若人手不足,也可将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给会计师事务所,或聘请专家定期审核企业账目及财务报表。总之,民营企业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完善监督考核机制。
参考文献
[1] 梁桂军.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J].致富时代:下半月,2010,(6).
[2] 王萍.关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思考[J].新:党建版,(6).
[3] 卡哈日曼・艾买提.中小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10).
[4] 孙懿君.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7).
[5] 张敏.浅析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J].华商. 2008,(14).
篇3
【关键词】温州模式;家族制;现代企业制度;诚信
1.温州模式对温州经济发展的影响
1.1 温州模式对温州经济的促进作用
温州的经济发展模式受到温州重商文化的影响,温州模式选择了通过发展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的集群模式来发展市场进入门槛低的“小商品 ”,由传统制造业起步,并且主要围绕传统制造业在扩展。逐渐形成了行业优势。以内生型为主,外向型为辅的经济增长方式,由于经济发展的主体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资金分散,缺少技术和人才等问题,因此“温州模式”倾向于进入门槛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1.2 温州模式对温州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
1.2.1 温州模式中的家族制的弊端
不可否认,家族制对初期民营企业的发展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有利于企业的低成本扩张和高效运作。企业家族化会导致决策失误。家族制企业在经营中实际上是家长个人决策。现在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集董事长和总经理于一身,企业的管理权和重大决策权完全由一人掌握。而决策者不能很好理性的做出决策。往往造成投资的重大失误或经营方针的重大失误。企业家族制主要是以为亲情为主的管理模式,他们占据了大部分或者全部的中高层职位,不能很好的对公司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使企业管理混乱不堪,缺乏代现化企业管理制度是阻碍企业的发展。
1.2.2 温州民营企业诚信危机
1.2.2.1 缺乏诚信制约温州的经济良性运作
缺少对消费者的诚信其突出表现在,一些民营企业缺乏必要的诚信经营观念,宁愿选择不讲诚信损害消费者利益来追求企业最大利润,在经营活动中只考虑自己眼前的现实利益,不考虑消费者利益,以次充好,广告虚假,商品质量差等。企业出现不诚信的行为是因为民营企业经营者自身素质低。他们可能是诚信最大的受益者,也可能是不讲诚信最大的受害者。我国的民营企业经营者整体素质偏低,主要是经营管理素质低下,管理方式粗放落后,在合同管理、财务管理方面严重欠缺,造成企业欺诈、被骗等现象发生,加大企业信用风险。
1.2.2.2 冒充品牌,没有自己品牌
品牌其实是产品概念对应的消费群体的情感需求,企业所塑造的产品品牌应该是该产品对应的消费者的情感价值的具体体现。企业的品牌不是有企业自己创造的,而它一定是消费者认同的。品牌不仅仅是价值的聚合,更是情感的载体。这种被认同的价值是由很多元素组合的,是需要时间的,因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利益价值认同,也是一种情感的需求。温州许多民营企业就没有自主品牌,一味的模仿其他品牌,久而久之,企业就失去了品牌效益,没有一个消费者说企业的品牌只有对应其心理情感的价值才会去消费,好感只是情感价值的一部分,还要累积更多的情感价值,才能达成品牌的整体认同企业的品牌只有对应其心理情感的价值才会去消费。而温州企业往往就是失去了消费者对品牌的整体认同和对产品的好感,导致企业不能做强、做大。
2.如何克服温州模式中的弊端促进温州经济的发展
2.1 改革家族封闭治理,引进公司制管理
温州家族企业生命力源泉在于”使管理层本身变成企业持久性、权力和持续成长的源泉”。温州家族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焕发生机,必须实施非家族化管理。非家族化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在家族企业中移植接入现代企业制度。令人可喜的是,不少家族企业已开始突破家族制,吸收一些现代公司制度的优点。针对家族企业的矛盾,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而建立起一整套企业的规章制度后,企业主必须首先带头遵守,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执行必严,违章必纠”,而且不仅自己不违章,在对待违章的家族成员时也不能手软。让企业的规章制度成为公司的”宪法”,维护规章制度的权威性,这是国外管理思维中的精髓,也是温州家族企业所最缺乏和最难以改变的。因此必须重视制度的力量,从理性的高度真正避免随意管理,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好制度基础。
2.2 建立诚信机制
民营企业要建立诚信经营的自律机制 全社会企业诚信经营的实现,是通过一个个企业来完成的。近几年,温州的“正泰”、“德力西”、“美特斯.邦威”等一批知名企业就是靠“企业信用”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为此,企业必须建立诚信经营的自律机制。温州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失信惩罚机制:要建立社会公示制度,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如果出现恶意逃废债务、失约失信,经公证鉴定,受损方均可通过各种合法的方式进行公示,督促其自觉守信履约,形成社会信用监督。
2.3 树立品牌意识,创建品牌
如果一个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必须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因为品牌就企业的形象,而品牌并不是自己创造的而是消费者的认可,是消费者对企业感情的一种需求。要树立品牌,有以下几种方式:
(1)加强公共关系,因为企业要搞好与各个方面的关系,树立和改善企业形象,增进消费者对企业的了解。增强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情感。
(2)加强广告宣传,可以增加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可信度,消除顾虑,广告可以利用大众传媒可以扩大企业知名度,其具有很强的情感表达和感染能力,更能表现企业的价值,吸引消费者。一个企业品牌就是企业的生命,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才是企业生存之道。
参考文献:
[1]周德文.温州模式[M].厦门:厦门鹭江出版社,2009.
篇4
关键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 现状与对策
1、当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共性问题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是在传统财务管理基础上的扬弃发展,与封闭、事后、静态为主要特征的财务管理有很大差异,财务管理任一方面决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关系重大,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却是许多民营企业的软肋。在现实运作中,尽管许多民营企业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其发展初期的经营业绩也不错,但最终还是陷入了种种困境,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落后,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行为不规范,从而导致财务管理混乱,使企业缺乏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从而导致经营决策的失误。
(1)民营企业管理者管理观念落后陈旧,财务管理意识不强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民营企业中,大多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中小企业大多是以家庭经营、合伙经营等方式发展起来的,相当一部分选择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形式,这类企业在建设初期就以情义代替规章制度,形成家族式的经营管理模式,文化素质整体不高,大部分民营企业主缺乏财务管理的意识,不具备现代企业制度的经营管理理念,往往以亲信主导财政大权,实质为管财、守财;素质相对较高的民营高科技企业管理者,又普遍存在着长于技术而拙于管理的现象,企业的发展、壮大完全依靠过硬的生产技术和艰难的销售行为,付出与收益严重不配比,这些因素渐渐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在企业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或限制了企业发展壮大。
企业管理者忽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缺乏必要的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不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或者有制度而不严格执行,以人治为根本,致使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体制不协调,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记账”、“算账”上,会计核算极不规范。更为严重的是民营企业的财务主管人员大多也未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大部分民营企业由管理者本人的亲属担任会计、出纳,甚至出现出纳人员领导财务工作现象,管理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管理混乱无序、暗箱操作盛行、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流于形式、形同虚设而导致企业凝聚力丧失,具有先进管理、经营经验的人不能融入企业,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不高,导致企业发展缓慢,给财务工作埋下隐患。这些隐患的危害在创业初期尚不明显,但一旦进入资本化、规模化经营后,它们的影响力就会逐步扩大,在投资方面无可靠、可用的经济数据支撑,致使企业投资失误陷入经营困境,最终将导致企业走向衰退与没落。
(2)筹资渠道狭窄,融资能力不足,资金严重不足,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一个健康发展的企业不但要能充分利用好内部资金来源,还要能有效地从外部融入资金,充分利用财务杠杆作用是企业快速成长、发展壮大的关键。我国的民营企业,其资金主要来自于自身的积累,金融机构贷款所占比例非常小,目前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仅占银行信贷总额的8%左右,民营企业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最突出的问题。
首先,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比较混乱,各种企业良莠不齐,商业欺诈、坑蒙拐骗、违约等行为时有发生,歇业倒闭的频率也比较快,存续发展的民营企业负债过多,融资成本高,风险大,自身财务管理、核算不够规范、财务管理透明度差,企业不注重资信建设,这些都使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风险增大,社会也逐渐形成了对民营企业的偏见,造成了民营企业和银行之间的距离,银企联系不强,企业资信往往达不到金融机构的信贷标准。
其次,在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方面,证券市场准入门槛高,我国资本市场还很不完善,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难以通过直接融资渠道来获得资金,从股权融资来看,作为企业发行股票上市的唯一市场,沪深交易所设置了很高的门槛,绝非一般中小企业能问津,这种发展向中小企业融资的资本市场方案,实际上只能解决部分的高风险、高回报的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问题。
最后,抵押和担保是金融机构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降低贷款风险的重要手段。不能满足抵押或担保要求也是民营企业不能获得银行贷款最常见的原因。由于我国民营企业规模较小,中小型民营企业缺乏足够的抵押能力,有些民营企业在特殊的成长背景下,土地、厂房、设备等产权不全,即使有一定的资产规模,也因为产权残缺而很难抵押以获得自己所需贷款。而且,估价担保抵押物价值的成本很高,估价抵押资产时昂贵的费用也增大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在我国,整个社会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民营企业的担保体系更是残缺,再加上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隐蔽性特征和产权不清的状况,银行放贷给民营企业的风险较大,造成民营企业获得贷款相当困难。
(3)盲目投资,投资活动缺乏科学决策依据
2010年初,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民营企业投资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和引导。但我国民营企业老板扮演的角色往往是高级采购员、营销员、公关先生,而不是企业家、经理。在资金投放中,企业有盲目跟风的思想,往往在没有做好前期市场调查,投资财务经济分析及对未来风险预测及防范的情况下,主观决定投放方向和投放规模,造成决策失误。在投资中经常表现出轻率和违背经济规律的投资行为,缺乏科学决策依据,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只看到多元化经营所带来的分散风险作用和将企业规模做大的虚荣成就感,而忽略了企业扩张与其资金实力、投资效益、技术开发、市场开拓及内部管理等方面的矛盾,导致资产分散、风险增大。
(4)收益分配机制严重滞后
民营企业往往实行家族式管理,在初创发展时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与亲朋好友共患难,度难关,创家业。随着企业规模扩大,企业的创建人不能志同道合,二次创业意见相左,担心控制权旁落,排斥其他权益资本进入,拒绝在经营者、劳动者之间建立利益的分配关系。内部股权封闭逐渐暴露出许多矛盾与缺陷,所有者不仅要防范内部员工的“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甚至要防范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吞食,难以推行绩效考评、股权激励、价值管理等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措施,企业发展效率低下。
2、改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引导民营企业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提高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首先,民营企业主应解放思想,着力提高管理素质,积极参加培训和考察,加强学习现代企业管理办法和先进企业管理经验;其次,可通过聘请职业经理人概念,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模式对企业实行管理;最后,对民营企业财务人员,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积极进行员工培训与教育投资,进行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引进方面的投资等人力资源培育与引进措施,以先进的管理和经营理念建立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到位。
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民营企业首先要明确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性,围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财产安全完整和确保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来确立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遵循合法、有效、全面、适时原则、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运用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及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等方法,对企业的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进行全面的会计控制,从而达到加强会计核算、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和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转变观念,强化财务管理意识,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坚持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证财务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主要地位和作用。保证规范的会计核算、透明的财务管理,树立民营企业的诚信文化理念,加强法律观念,重塑民营企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良好新形象。建立良好的银企互信,多渠道进行融资探索。测算各种融资方式的资金成本,选择最适合企业当前需要的资金筹措方式,制定符合当前企业生存、发展的财务战略规划。
篇5
关键词:西部贫困地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西部贫困地区民营企业虽然起步晚、底子薄,但发展速度快。以四川省为例,2006年底全省个体私营企业户数为188.3万户,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首次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4047.68亿元,对全省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3%,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许多民营企业存在重经营、轻管理的现象,企业管理尤其是企业财务管理薄弱,很难适应市场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严重制约其进一步发展。
一、西部贫困地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状况
在西部贫困地区,民营企业基本上由个人或家庭投资创立,资产集中于创业者手中,权力高度集中,一般都是企业业主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实行家族式的经营管理,使财务管理也高度集权,实行家族式财务管理模式。正是这种管理模式,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呈现如下状况:
(一)理财观念滞后,财务管理意识不强
西部贫困地区处于我国内陆,长期的封闭性导致人们的观念都比较保守。在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上则表现为理财观念滞后,缺乏现代财务管理意识,习惯自我理财方式。通过对四川省南充市的民营企业抽样调查发现,目前仍有约90%的企业财务管理权控制在家族成员手中,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及会计、出纳等大多由其亲属担任。很多民营企业主没有真正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没有诸如边际成本、边际利润、风险价值、内部财务控制等现代财务管理知识概念。在他们看来,财务管理就是简单的报账、记账和算账,有会计、出纳就行了。集中反映在财务管理实践中出现了许多不科学的做法,如企业在预算管理方面,没有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的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动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安排,难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目标;在现金管理方面,不研究投入资金的回报率,不分析销售利润率和现金流量的关系等等。
(二)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
由于家族式财务管理的围墙阻碍了外来优秀人才的进入,致使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企业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主要表现为:许多财务管理人员文化水平偏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的教育与培训,不懂得现代财务管理知识,财务管理工作仍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上。据调查发现,有的民营企业财务人员不懂得现代会计方法,财会工作仅仅是记录商品采购量、销售额和盘点盈亏,没有对成本费用、销售利润等进行核算。不会利用存货及库存、盈利能力、资金周转速度与利用效率、现金及流量、各部门业绩等会计资料进行有关财务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有的原始记录不及时、不完整,甚至不准确、不真实;有的会计报表和业务往来账目不规范;有的会计档案不规范甚至没有完整的会计档案等等。
(三)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
在西部贫困地区,由于经济的欠发达,民营企业大多属中小型企业。不少企业没有规范的财务制度,存在着不依法建账、账外设账、突击做账、白条抵现等现象。据调查大约有60%的民营企业没有建账或建账不完整。财务收支操作不规范,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收支经办、审批以及稽核制度,企业主个人随意开支,有的甚至个人钱财与企业资金不分;没有建立包括账实核对、账证核对、账账核对在内的财务核算制度,有的企业对财产物资和库存现金不进行定期盘点,对银行存款和债权债务不经常核对,常常造成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不符;没有一套健全的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合同管理、经济责任制考核以及其他财务管理等制度,致使企业财务管理处于无序和混乱状态。
(四)财务控制薄弱,财务管理手段落后
在西部贫困地区,由于民营企业经营规模都较小,受自身体制和外部环境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企业财务控制机制尚未建立起来,根本谈不上现金流量控制、成本控制、财务风险控制等财务控制。例如,有些企业缺乏现金流量管理理念,认为现金越多越好,将大量的现金闲置,不参加生产经营周转,结果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活动;而有些企业在资金使用上缺少计划安排,用于购置不动产的资金过多,常常使企业资金无法满足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陷入资金困境;不少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对投资项目缺乏必要的预测和周密系统的可行性分析研究,结果导致投资决策失误,使投资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给企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有的甚至因此而破产。另外由于企业起点低、实力弱,在财务管理手段上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不少企业财务会计的账务处理基本上还停留在一本账簿、一把算盘、一支笔的传统模式上;有的虽然购置了计算机,但由于财会人员计算机水平不高,主要采用手工和电子表格进行核算,更谈不上整个财务管理的网络化。
二、加强和改进西部贫困地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对于改善整个企业管理工作以实现企业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西部贫困地区民营企业应该在对传统财务管理模式进行转换的前提下,针对财务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
(一)切实转变理财观念,增强财务管理意识
思想支配行动,观念决定一切。西部贫困地区的民营企业应该跳出西部狭隘圈子,拓宽视野,全面更新观念,不断增强现代财务管理意识。尤其是企业领导,不仅要懂得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而且应将新的财务管理理念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要增强法制观念,认真学习和严格执行《会计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实行依法理财。要现代会计观念,不仅要发挥会计反映、监督的功能,而且要发挥会计对经济方案的优劣性和风险的可控性进行预测以及参与经营决策的作用。要人本理财观念,将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人格化”,充分调动员工参与理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行民主理财。要信息理财观念,通过全面、准确、及时、有效地搜集各种信息,进行加工作处理,并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财务决策和资金运筹,提高财务决策效果和资金运筹质量。
(二)优化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夯实财务管理基础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离不开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财务管理队伍。鉴于西部贫困地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队伍现状,
企业首先要抛弃任人唯亲的观念,打破家族围墙,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通过从大专院校和其他渠道招聘财会专业毕业的优秀毕业生或者引进资深的财会人员,以优化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队伍。要采取送出去、请进来、自学等多途径、多形式的办法,强化对现有财务管理人员的文化知识、法律知识、现代管理知识、计算机知识、财会业务知识和技能等的教育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增强其履行职责的能力,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和质量。要按照新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各项规定,夯实各项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力求做到四个规范,即会计凭证规范、会计报表规范、业务往来账目规范和会计档案规范。要建立、健全原始记录,规范原始凭证,企业原始凭证的取得要真实、合法、有效,绝不允许虚假不合法凭证进账。各类会计报表要符合编制原则,报表的有关项目要按要求填列,并且按规定程序(如企业内部审计和主管领导签字)报送。对企业的往来账目要定时或不定时进行核对,并逐项进行结算。会计凭要按要求进行归档,会计报表、信息资料分类进行整理装订归档,以便为企业领导和有关部门及时、正确、完整地提供财务信息。
(三)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规范财务管理行为
财务管理制度是规范财务管理的保障,要加强和改进西部贫困地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关键要抓好制度建设。一是要制订好各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要根据新会计准则、会计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逐步建立起诸如预算管理、资金管理、投资项目管理、合同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成本费用管理、财务报销审批、内部稽核、经济责任制考核以及其他财务管理等一系列制度,使财务管理有制度可依,有章可循。二是要抓好制度落实。为防止规章制度流于形式,维护其严肃性,增强其执行的约束力,应坚持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无论是企业领导还是财务管理人员,都要按规章制度办事,做到违者必究。企业领导应带头遵守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尤其是财务报销审批制度,个人不得随意开支,更不得乱支乱用。同时,要规范企业财务管理行为。企业必须按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会计账簿,建账要做到严密、科学、完整,不得在账外设账。会计人员不得任意简化会计手续和滥用会计科目,会计账目要做到清楚、真实,会计资料要完整,真实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信息。要加强企业内部稽核,指定专人对有关会计账证等进行审核,复查,发现问题及时加以纠正处理。
(四)加强财务控制,降低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企业目标以及财务管理计划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和根本保证。财务控制涉及的内容很多,如现金流量预算控制、应收账款控制、实物资产控制、成本控制、财务风险控制等。根据目前西部贫困地区的民营企业的实际,重点应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健全财务控制制度,完善财务处理流程,逐步实现财务控制制度化和程序化。具体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授权批准控制制度、会计系统控制制度等。二是强化成本控制。要强化成本控制意识,包括企业领导和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即全员成本控制意识;要建立目标责任成本管理经济责任制,进行层层分解,从部门扩展到个人,把降低成本的具体措施落实到每个环节和每个人,实行全员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保证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要把成本控制的重点放在企业费用的控制上,想尽千方百计降低成本费用。三是加强财务风险控制。首先应降低主观人为的财务风险。企业领导在进行资金筹措、项目投资、债务规模控制等决策时应摒弃个人凭经验、拍脑袋等主观随意决策恶习,加强科学决策、集体决策,要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对决策内容进行科学论证和分析评价,以降低财务决策风险。财务管理人员要掌握扎实的现代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对财务风险要具有职业敏感性和准确的判断能力,及时发现已经出现的和潜在的财务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化解方案。其次要发挥财务的风险预警作用,形成以财务为核心,市场预测、决策、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等各环节之间相协调的经营管理链条,无论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能够通过财务得到及时反映,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后企业在突出主业的前提条件下,可以根据自身的人、财、物和技术力量及开发能力,适度进行多元化经营和多元化投资,分散财务风险。
篇6
关键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对策
一、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概述
现如今,随着我国飞速增长的经济形势,也促进了我国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其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从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历程上来看,存在着比较显著的一个问题就是: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在完成其资本的原始积累之后,在企业进入资本化、规模化经营时,各种弊端和先天不足就暴露出来。研究发现,我国有很多名声在外的民营企业看起来是如日中天,但是生命周期却非常的短暂,有的甚至很快就垮掉了。分析造成这些企业失败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最为主要的一点就是因为这些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所以重视对当前民营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问题的研究,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民营企业主要担提供非常重要的就业渠道的岗位。我国当下民营企业成长速度非常的快,占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四分之三。尤其是民营企业在参加社会保险、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权益等方面积极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近年在国企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国有和集体企业从业人员净减少,是民营企业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为稳定社会作出贡献。另外,在推动市场经济进程中,民营企业承担着重要的力量。民营企业有着非常灵活的机制,在一些大企业并没有涉足的领域中也非常的活跃,而且在一些批量加工、配套以及品种多的领域中有非常积极的参与。
二、当前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现状
1、欠缺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很多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是很高,也没有很强的工作意识,有些企业的会计人员甚至自身都不专业,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健全的制度,太低的财务人员准入门槛所导致的。尤其是针对资金的挪用上,更是缺乏严谨性,对资金把关不够严格,造成严重的浪费现象。尤其是在考核和监督制度上,很多企业甚至没有健全完善的考核监督机制,甚至有些都没有响应的约束制度对其进行把控,这就造成财务人员在工作上存在着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没有很深的责任感。
2、很多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够科学合理。企业的资本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中负债资金和权益资金的比例关系。民营企业的企业资本结构通常的负债资金都比较高,因此造成财务风险来临时更会加剧负债比例。一旦其负债比例超过一定的限度后,必将造成非常严重的财务问题,企业就可能无法在预定时间内还清负债资金。逾期之后的高额利息也会加重企业的经济负担。
3、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办法欠缺科学合理性。当前很多企业的规模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再加上没有健全的企业组织部门,导致很多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根本没有遵循科学化的管理原则,很大的问题就是在管理过程中受到经验和主观决策的影响,甚至否没有结合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因此非常容易导致其决策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例如有些项目投入不能收回成本,或者是遇到收益过低等情形,这些风险容易让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产生恶劣的影响。
4、民营企业落后陈旧的财务管理经验。当前绝大多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仍旧停留在比较传统的阶段上,没有引进新的财务管理管理和经验。很多企业将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混为一体,导致屡屡出现事后核算的现象。有些工作人员甚至没有意识到自身职责所在,浅薄的财务管理意识,做事只做表面,并没有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资金活动进行整体的控制财务监督,对于企业内部的其他活动也不加关注,使之与财务管理相孤立,最终导致资金的使用效率非常的低。
5、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较为缺乏。市场经济体制不断的健全过程中,随之而来的就会有更多的财务风险。但在很多的民营企业中,有一些管理人员没有对市场经济下的发展进行深刻的了解,认为只要正常经营管理,不出现财务的失误就不会出现风险。甚至有些企业的管理人员根本没有意识到财务风险是可以通过有效的管理方式来加以规避的,所以在风险快要降临的时候也没有用有效的管理手段进行防范,导致企业出现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对策
1、企业的领导者应重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对于财务管理制度应当更加的健全。深化企业领导对其的重视,这样能够全面改善其财务管理工作,而且构建自己的财务管理措施,完善管理机制。确保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做到有章可依,运用有效的方法对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加以约束。对内部控制的重视需要落实到行动上,运用精细化的管理手段,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意义深远。运用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可以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细分成很多的小部分,这样就能够对企业的财务工作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把控和准确的预算。
2、强化企业的财务管理意识和监督机制的完善。要想完善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需要其领导者能够充分重视企业的内部财务人员的配备以及机构设置问题,确保企业的内部潜在风险能得到及时的消除。要想完善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完善会计法规体系,确保企业的财务监督工作可以落到实处,需要对具体的监督内容进行细化,运用量化的财务监督模式,确保财务指标的操作性不断增强,而且能够运用法律手段对财务工作加以监督,做到严格认真执法。
3、切实提升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财务管理工作的根本就是对财务人员的管理,财务人员直接参与财务管理,甚至其本身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规章制度,因对对于规章制度的实施也是需要人来进行的。所以,财务人员素质高低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效果的好坏优劣影响极大。因此企业应当强化财务人员的管理,加强对其道德品质和专业知识的考核,培养会计人员的爱岗敬业的态度和责任心。
结束语
综上,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而言,要想在正常的运营过程中有效的规避财务风险、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就要加强企业内部的建设、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力度,制定更合理的措施应对风险,使用多种方法让企业在生存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庭.关于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改革的探讨[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26):163-164.
篇7
中关村科技园区有近5000家企业,但真正有实力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寥寥无几,企业一做大就发生“地震”。这与产权不清晰具有因果关系,企业的经营者干来干去不知道为谁干,企业发展的动力逐渐减弱,职工跳槽频繁,所以高科技企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技术创新而是制度创新。
在我国有个很普遍的现象:长寿的公司不多,特别是民营企业各领三五年,好过五年的企业很少,这与我国企业制度建设存在缺陷是分不开的。
中国企业家往往不相信制度,而相信强人。他们或者不了解或者不愿意承认,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面临不同的矛盾,过去成功的法宝,可能成为今天成长的障碍。如果创业的元老认识不到这一点,不能适时地改变自己的管理方式,企业就可能被资本市场所淘汰,或在企业控制权市场上被收购。
当然,造成制度缺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凡事讲究变通的思维方法与工作方法;二是民营企业的老板创业大都走的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成长之路,“个人英雄主义”成为企业的一种普遍风气,更成了企业管理中的权威;三是执行力度不足,导致企业制度形同虚设,使企业制度的建设在初始阶段便陷入困境;四是人为因素的影响,比如人际关系的困扰等等。
“创业靠产品,做大靠制度。”当企业个体达到合理规模后,地域扩张就成为主要方式。为了在外地“克隆”自制母体,经营和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理性化以及与之相应的内部规章制度的建设,往往成为企业管理层最紧迫的需要。事实上,今天遍布全球的麦当劳、肯德基的成长靠的都是制度的再生产。
德国著名思想家马克斯・韦伯首先提出制度化管理。他认为:在制度化管理中,职务是职业,不再是人的身份,所有管理行为都来自规章制度的规定,管理权威集中于规章制度而不是控制在某些人手中。在规章制度面前每个人都处于同等地位,从而排除了个人偏好或专断的影响,确保个人与权力分离,摆脱了传统管理的随机、易变、主观、偏见的影响,具有比传统管理优越得多的精确性、连续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制度化管理以经理性分析研究制定的管理规章和制度为基础是一种不徇人情的管理体系。在典型的制度化管理中,存在着一套有连续性的规章制度网,涉及管理过程的许多主要方面,它规定了种种活动应怎样进行,特殊情况应怎样处理,并给每项工作确定了清楚的、全面的、明确的职权和责任,从而使组织运转和个人行为尽可能少地依赖个人。
篇8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控认识;内部会计控制
一、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薄弱问题分析
(一)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特点
首先,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受重视程度直接取决于企业主的态度。其次,以重要项目的内部会计控制为主。正如前面所述,大多数民营企业组织结构相对简单,管理系统没有大企业那么复杂,所以其内部会计控制目标主要是其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以及资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为主。因此主要是对现金、应收账款、采购、资产管理、投融资等重要项目实施程序控制和人员控制。
1、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型民营企业,由于规模小、业务量少,尚未建立起规范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会计机构简单,通常只设置出纳和会计两个岗位,而采购和应付款、销售和应收款、成本核算等一般不单独设岗。有的民营企业甚至根本不设置会计机构。某些大型民营企业虽然建立了会计机构,但由于企业对外部环境和经济业务等的变化缺乏预见性而导致管理滞后,加之在经济改革过程中对某些新出现的业务没能制定出相应的处理程序和制度,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的现象。民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不规范不仅影响了会计秩序的正常运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对企业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也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消极影响。
2、会计账目混乱
很多民营企业没有严格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会计处理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还有某些民营企业没有制定合理的账务处理程序,不能按规定处理日常事项、定期结账和进行财产清查,造成账实不符,有些业务未及时处理,长期挂账,重要的会计档案如会计凭证、会计报表等没有按规定装订成册和妥善保管。由于部分民营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致使会计信息失真、违法违纪的现象时有发生。其主要表现在: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账外账、乱摊成本、隐匿收入和利润等。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失效严重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以后,民营企业面临着与国际、国内其他企业的激烈竞争,因此,建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3、会计人员素质偏低
目前,很多民营企业在会计人员的任用上任人唯亲,致使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作用的发挥。大部分民营企业的会计人员由于只有简单的会计常识,管理知识相对匮乏,在成本控制方面缺乏经验和能力,无法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还有一些民营企业的投资者和经营者缺乏基本的会计知识,致使企业未能依据自身的财务状况设计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也被放置在一边。
(二)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薄弱的原因
1、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健全
内部会计控制是对企业的整个经济活动进行综合、全面、连续、及时的监督和督促的过程。实践证明,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基础,而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机制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关键。《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试行)》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但当前一些民营企业对内部会计控制还没有给与充分的重视,企业内部缺乏制衡机制;有的民营企业存在着成本费用核算不实、控制不严、控制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有的民营企业只通过压缩差旅费、水电费、材料消耗费等来控制成本,而忽视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只注重在生产过程中抓成本控制,而忽视从产品的设计入手将技术进步、成本控制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
2、民营企业经营者的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淡薄
目前许多民营企业都选择了家族式管理模式,即企业由一位强有力的人物作为统帅,实行高度集权化管理。这种以家长制为核心的家族模式状态下的民营企业,其内部的现金管理制度,稽核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会计制度残缺不全,即使有其中的几项制度,也只是流于形式,未被认真执行。而某些民营企业的会计人员又是与企业所有者有亲缘关系的,他们有时不仅不会为企业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建议,反而会为企业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内部会计制度设置障碍,以确保自身的利益。
二、加强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一)完善税收政策,建立起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部分民营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通过逃避纳税来增加财富的意识较强,而民营企业逃税现象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是当其进入发展阶段后,就不再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因此,政府应从税收政策调控上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同时民营企业也应当注意收集,研究国家的各项政策规定,充分利用中央和地方赋予民营企业的权利,抓住机遇,使用合理,合法的方式,采取节税措施,减轻企业税负,着手从会计凭证、账册设置以及日常财务收支等方面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对材料、工时、动力等健全定额管理制度,并建立健全分析、审核制度,以达到人、财、物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二)完善企业治理机制,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框架
民营企业要加强自身建设,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首先,走出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要进行产权制度创新,向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转变,成为具有现代化企业制度特征的公司,至于条件尚不成熟的民营企业,要按市场规律办事,实行科学的内部管理,提高企业自身的整体水平。其次,转变用人观念,完善用人机制,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民营企业一定要舍弃任人惟亲的陈旧观念,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广纳贤才。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需要,引进业务熟练的会计人员,强化对现有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同时加强信息化和专业化建设,全方位地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三)提高经营者依法经营的意识
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显著特征就是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虽然理论上可以从两方面对经营者实施控制,一方面是以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及法律规章制度为主体的外部控制,另一方面是以董事会为主体的内部控制。但理论和实践均已证明,外部控制不能取代内部控制,因为董事会是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对内部会计控制而言,一个积极主动的董事会是相当重要的。目前,我国很多民营企业在形式上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聘任了总经理,但在实际工作中,董事会在在很多方面还存在误区,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未建立。加强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必须加强董事会的建设,加强对投资者和经营者的政策法律宜传和培训,提高经营者依法管理的能力。董事必须具备优良的品格和较强的专业胜任能力,内部董事和外部董事的比例要适当。同时,董事会还应下设由不同董事组成的委员会,如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委员会等,直接指导企业内部相关工作敦促管理人员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并将内部审计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评价结果作为考核经营者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赵奇.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及对策[J].财政监督,2009(2).
2、何玉英.对强化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探讨[J].经济师,2006(8).
3、张旭萍.我国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探析[J].财会月刊,2006(12).
4、李桂芝.论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篇9
关键词:民营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审计组织 架构流程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在完善内控与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的支撑,但是,目前民营企业在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上存在缺陷,在人员招聘、绩效考核等方面往往有管理者个人说了算,无论是组织架构还是流程方法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缺乏必要的审查和监督,一方面增加了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导致企业人力资源大量流失,因此在民营企业中实行人力资源管理审计迫在眉睫。
一、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一)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经常出现畸形,究其原因一是民营企业用人唯亲,管理者往往在关键部门安插自己的亲信,而对外部招聘的人员则心存戒心,即使对方能为企业创造较大的价值;二是为降低企业的成本,民营企业对非长期的岗位,往往通过短期或者临时招聘获得,人员流动十分频繁;三是高水平人才由于地理、薪资水平或者对民营企业认知的原因,对民营企业不会是就业的首选。
(二)培训机制不够完善
大多数民营企业对待员工的目光比较短浅,缺乏长期规划,认为自身和员工之间只是简单的劳资关系,同时又由于民营企业员工的流动率较高,往往也会让管理者认为花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对员工进行培训是不合算的,因此,员工的积极性就无法调动,员工的潜力也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只是简单的经济利益关系,一旦利益受阻,可能就一拍两散。
(三)人力资源管理缺乏战略规划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战略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许多民营企业的管理者认为凭借自身经验就能评估各种风险,采取适当措施,不需要过多依靠人力资源管理,这种目光短浅的想法会使企业只注重短期利益,所做的决策常常过于凭借自身的主观判断,使得人力资源管理的非理性和偶然性加大,最终影响了企业的整体效益。
(四)绩效管理制度不健全
首先要明确绩效考核绩效管理和是不同的,前者强调绩效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整个过程穿插在企业管理活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要求员工关注企业的总体绩效而非短期利益,从而符合企业的长远发展;后者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仅仅是对员工某个时期的工作行为进行评估,更偏重事后的评价。而民营企业往往将这两者等同起来,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员工的唯一标准,绩效指标设置也多不合理,往往只考虑短期业绩方面的指标,忽视长期规划。
(五)相关法律意识淡薄
很多民营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在法律上习惯上打球,而且内部规章制度也不健全,管理方法有待提高,聘用程序有待规范,对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各种非理性的因素,存在比较大的法律风险,增加了企业未来的诉讼成本,甚至影响企业的名誉。
二、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组织结构设计
人力资源管理审计需要有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因此在组织架构的设置上,需要自成体系,必要时可以请外部专家加以指导,具体设计如下图所示:
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是内部审计能够有效实施的基础,人力资源管理审计也是如此。首先,企业应在人力资源部和审计部挑选有工作经验的员工,成立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小组。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审计流程复杂,除了要具备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等专业知识外,还需精通经济管理方面的综合性知识与技能,因此,小组成员必须准备充足,若相关人员素质与技能不足,可以引入外部专家进行指导。
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小组成立后,由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一般不再受其它部门制约,而审计委员会则对企业监事会和董事会负责。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小组在开展工作时应减少多头管理,这有利于其保证独立性、公正性以及高效率。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小组在工作中还应与财务、销售等职能部门进行沟通,及时得到所需的各种审计证据。
三、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审计流程构建
(一)成立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小组
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小组一般需要5-6人,可以从人力资源管理部与审计部抽调,也可以临时从外部聘任一部分专家。组长一般由监事长担任,若无监事长,则由审计部门负责人任组长。同时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小组成员之间需要一定时间的协调与沟通,增强审计小组整体的配合程度。
(二)确定审计目标,制定审计计划
首先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目标,主要是考察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企业总体战略是否相契合,其次是检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否存在缺陷,有无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是否能提升企业绩效。目标确定后,再从战略规划、规章制度、合法合规和企业效益这四个方面开展审计,确定审计的开始与结束时间,确认审计的范围并预计审计结果。
(三)风险评估
在审计开始之前,先向人力资源部等有关部门即被审计单位发送内部审计通知书,以便相关人员知悉并配合。以风险审计为导向,收集各类内外部信息,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多年的工作信息,对其进行SWOT分析,然后从战略规划、规章制度、合法合规和企业效益四个方面进行风险评估,寻找重点区域,明确审计重心。
(四)制定审计方案,搜集审计证据
首先,制定审计方案,方案中应该包括职务系统、招聘系统、培训系统、绩效系统、薪酬系统五大系统,根据方案的内容和小组人员的配备情况,规定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其次,根据审计方案和前述的审计重点,搜集相关审计证据,做定性或者定量的分析,然后,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要说明问题发生的具体情况,一般应当包含时间、数量、金额、地点、方式、用途等内容,最后,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复核无误后进行签收并归档和保管。
(五)编写审计报告
人力资源管理审计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六个部分: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目标、审计计划、风险评估、审计时间与范围、审计结论、改进建议。报告中应重点阐述三个方面,一是在人力资源管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和风险,二是评估企业对这些问题和风险的控制能力,三是提出改进意见,如何解决问题和降低风险。
(六)后续审计
后续审计是审计报告发出后相隔一定时间内,人力资源管理审计人员为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论和建议是否已经采取了适当的纠正措施并取得预期的效果而实施的跟踪审计。小组的负责人应确定后续审计的目标、时间和范围,审计小组成员则应确保被审计单位是否采取了措施进行风控,是否按建议的方向纠正,是否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程度内。
审计小组在后续审计工作时应考虑以下五个因素:一是进行重要性分析;二是纠偏所带来的人力与财务成本;三是预测可能出现的失败概率,若概率偏高,则需适当调整;四是纠正过程的复杂性,若过于复杂,则需考虑如果缩减程序;五是后续审计的时间长短,若过于耗时,则需缩短时间。因此,后续审计工作应将重心放在前次审计中发现的重点区域,以及针对这些重点区域采取纠正行为的难易程度。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因此民营企业如何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审计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当然,人力资源管理审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需要投入相当大的成本,因此,民营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审计时,还要充分考虑成本收益比,设计符合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组织机构,并构建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审计流程,减少风险,提高效益。
参考文献:
[1]丁晖.人力资源审计与企业的发展[J].特钢技术,2008(3)
[2]段兴民,戚振东,孙晓华.英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审计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N].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7(5)
篇10
一、温州某锁业有限公司案例
(一)温州某锁业有限公司情况介绍
温州某锁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经营锁件的制作、营销的公司。生产各类中高档筒式、三柱式球型门锁,筒式、三柱式执手锁,插芯式执手锁、电子数码键盘锁、电子数码防撬摇控锁、宾馆专用TM、IC卡锁、指纹锁等。产品已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现公司在职员工有100多人,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二)该公司内部控制现状与问题分析
1.组织结构过于简单,权责分派模糊不清
在组织结构形式上,该公司采用传统的直线职能的组织结构。只有一位创立者,作为该公司的总经理,在其领导下直接设置了办公室、财务部,供应部,销售部,生产车间和仓库。总经理一人事必躬亲,没有赋予下属各部门独立的处理事务的权力和责任,各部门之间也没有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
2.公司的投资决策,经营决策带有主观性
企业决策是由总经理一个人说了算,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总经理作出的决定主要是建立在谨慎的经营思想上,凭借自己多年的行业经验和对市场信息的分析判断来进行的,没有建立规范的决策机制和风险分析、风险防范机制。
3.会计核算流于形式,没有充分发挥其监督的职能
公司从成立至今,会计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工作衔接不到位,对于会计信息系统而言,管理者只是要求能达到避税的目的,而没有充分利用会计信息来服务于经营管理。
在核算内容上,会计人员仅停留在简单的事后记录 ,对公司的资产、费用、成本、收入等进行明细分类核算,月底财务报表过于简单,只有两张主要的财务报表和纳税报表,没有收益分析,没有成本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会计信息不真实, 不全面,可利用价值低,因而,管理者无法了解到准确、详细、及时、完整的财务信息,在内部管理过程中也就缺乏有力的数据支持,管理起来自然显得苍白无力。
二、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以上面温州某锁业有限公司为例,将民营企业大致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概括如下:
(一)产权独断和决策独断
企业治理结构, 是由企业资产的所有者、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所组成一种制衡关系。本文案例企业是一个典型的中小型制造公司。企业内部设立了董事会、经理层分别行使最终控制权、经营决策权和经营指挥权,但其董事会就由大股东即公司的创立者控制,董事长并兼任总经理,权利无约束,主要的合伙人还是自己的亲属为主,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无法建立,也无法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和监督制度。
(二)企业经营缺乏有效控制
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基本上是自己的亲属,而大部分员工基本上属于外来人员,一切听从领导指挥, 领导怎么说,就怎么做,无自己主张与意见,主观能动性较差。企业虽有各种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但却没有严格的监督机制来保障实施,导致内控制度形同虚设,企业经营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控制。
(三)内部会计控制不健全
企业财务人员直接受总经理领导,财务决策依赖于总经理,总经理怎样说,会计机构就怎样办,缺乏独立性,而民营企业容易受到利益驱动,重经营,轻管理,总经理超越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行使职权,以至于既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失控,企业对内控机制运行的监督往往被一般性工作差错的查纠所取代,缺乏对内控运行情况的深入考核,未设置相应的考核评价指标,使得内控措施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三、完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完善内部机制
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公司董事会和经理层的权责.使其各负其责.相互独立,制衡.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的民营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系统,进行有效的组织控制。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建立多层次的会计控制体系,严格划分各部门的责任权限,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对经济活动的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每一步均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实施,从而保证企业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杜绝一个人独立处理业务的全过程。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会计工作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广博的知识水平、精湛的业务能力,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养,实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包括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会计理论和实务教育等方面的内容。通过不断更新知识,及时应对客观环境的变化,准确把握政策精神,切实贯彻相关的制度,将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做好。
- 上一篇:高新企业财务处理
- 下一篇:企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