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常识范文
时间:2023-08-28 17:03: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常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农村普通高中;语文教学;文化常识
一、引言
对文化常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常识,让学生认识和了解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常识,有利于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以及增强学生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伴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全面开展,文化常识作为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实现语文教学中对文化知识的渗透,促使学生透彻了解民族精神,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对学困生人格的培养,促进学困生身心健康发展,成为现阶段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当前农村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人格教育的缺失
纵观现阶段语文教学现状可见,理论教育重于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没有落实到位,使得人格教育缺失。2015年的高考全国卷出现对文化常识的考查的题型,而2016年教育部在《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中,明文指出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常识的考核内容。受考试制度的影响,语文教师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理论文化知识教学,以期通过理论知识训练,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素质教育的忽视和人格教育的缺失,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形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师“重讲授轻体验”占主导地位
语文教学中健全学生人格,需要着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各项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普遍习惯重理论教学,“重讲授轻体验”占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不够深刻,就会对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形成不利影响。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我们的学生――年轻一代真正深入体会,才能自然而然生出民族自豪感,才能从内心深处真正热爱我们的民族以及文化。申遗成功的“二十四节气”,我们的学生可能都记不全,更不知节气的由来,更难主动去了解它,认可它作为我们民族文化的深层意义。现今,我们的学生,我们的社会兴起过洋节,如圣诞节、复活节……但对于我们的传统节日却毫不关心,这种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程,更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三)教材利用度不高
农村普通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课本教材展开教学活动,坚持应试思想,注重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对课本教材利用度比较低。高中课时比较紧张,教师为了在有限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尽可能压缩课堂教学,省下更多的时间进行复习。教师通常会引导学生快速学习课文内容,对于古代文言文仅以原文翻译、串讲、重点词解释等形式展开,对于现代文教学则是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生仅仅理解课本教材呈现的内容,而且只是了解课文内容大体含义和其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平时的授课中,教师很容易忽略文化常识这个知识点,或是照本宣科一语带过,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着重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由于缺乏对课本教材内容的深入了解,学生对文化常识理解程度不深,学生认识不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和乐趣,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对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形成了不利影响。同时,学生无法从文化常识中汲取营养,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对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形成了严重的阻碍。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化常识的基本途径
高中语文教材中涉及诸多文化常识相关内容,例如丰富的优秀文化典籍,《史记》《汉书》《后汉书》《诗经》等等。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常识,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高中语文教学对文化常识进行渗透,必须深层次发掘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常识素材,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特点,加强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真正实现文化常识渗透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一)深入发掘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常识素材
深入l掘高中语文教材可以发现,语文教材中蕴藏着非常多的文化常识。例如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等等。如果不注重学生的体验、领悟,学生停留于表面的认识,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不利于文化常识的真正渗透与传播。让学生认识和了解这些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常识的了解,可以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对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文化常识进行深入剖析,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些文化常识。以“北宋四大家”之一的苏轼的作品为例,选其作品《赤壁赋》展开讨论。这篇文章苏轼以独特的笔触,将其人生观娓娓道来,既包含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也包含随缘而安的人生态度和忘情尘世的洒脱。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层次发掘汉语文化的丰富内涵,提炼出促进学生情感认知能力和人格健全的因素,确保学生真正理解教学语文教学内容表达的深刻内涵和感情,不断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同时,教师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优美的句子。如“白露横江,水光接天”“饮酒乐甚,扣舷而歌”等,通过鉴赏这些富有画面感的句子,能够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和鉴赏能力。同时,学生在鉴赏审美时,还能够深刻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从而实现语文教学中转化学困生和学困生人格培养的重要目标。除此之外,通过文化作品了解文化常识,还要求学生对其语言进行了解。例如《赤壁赋》一文先后呈现出了乐-悲-乐的感情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于课文的字里行间,这就需要学生深刻理解和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和魅力。所以,让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常识,既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
(二)增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化常识,要求教师必须深层次发掘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文化常识的基本内涵,加强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在实际生活中渗透文化常识,不断加深学生对文化常识的理解,实现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和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目标。为此,教师要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学生学习生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做好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工作,让家长充分认识到文化环境和氛围的重要作用,积极参与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中来。首先,营造舒适的家庭氛围,形成家庭阅读的良好氛围,由学生阅读包含人文精神的课外读物和语文教材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进而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目标。挖掘《兰亭集序》《赤壁赋》中的干支纪年法,地支与十二生肖之间的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些日历上也标有干支和生肖,这可加深学生对我们古人的聪明才智的敬佩,加深民族自豪感。《孔雀东南飞》中“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中的“黄昏”“人定”是古时十二个时辰计时法中天色计时法,对应十二地支计时法。其次,通过学生家长及时反馈学生家庭学习态度,家长人格教育方式等,促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加深学生对文化常识的理解,从而真正实现文化常识渗透于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如《鸿门宴》中项羽高居尊位,在现实生活中宴请宾客,有主客的位置之分,有以老为尊。而在工作会议的安排当中,也有上司和下属位置之分。文化常识,古已有之,延续至今,无处不在。学习和积累文化常识,在现实生活中做有一个素质有文化的人。
(三)让学生自主尝试挖掘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化常识,不断加深学生对文化常识的认识和理解,必须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利用自己对文化常识的认识和理解,灵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真正实现加深学生对文化常识理解的重要目标。高中语文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常识,蕴藏的知识量比较多,而且都需要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例如,考试中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有“科举制之前如何选拔官员?”“科举制的名称”“古代节日习俗”等等,要了解这些文化常识,学生就必须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如“科举制之前通过察举、征辟和孝廉的方式选拔官员”,古代节日习俗中春节要贴春联、燃鞭炮、挂年画、耍龙灯,元宵猜灯谜、吃元宵,中秋赏月、吃月饼等。天文历法当中的有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地支和十二生肖的关系,申遗成功的二十四节气等,如《兰亭集序》中的“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又如《赤壁赋》中的“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干支纪年法在现在还在使用。古代对人的称谓有多种情况,其中可称官名,如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故称“王右军”;也可几项兼称,如先称籍贯,再称姓、名,后称字,如《游褒禅山记》中的“庐陵萧君圭君玉”。古人有“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的说法,这与中国古代阴阳学说和中原地区地理及太阳照射有关,被太阳照射为阳,反之则为阴。《游褒禅山记》中的“华阳洞”即在华山的南面。了解这些文化常识,就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了解,对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让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常识形成深刻的了解,学生自发将这些文化常识应用于写作中,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学生在写作中将苏轼《赤壁赋》中关于人生感悟的描写原句用于作文中,就可以增强作文的可读性,实现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化常识的重要目标。所以,对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形成充分的认识,通过对课本教材内容的学习,教师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布置写作任务,仔细检查学生写作情况,总结出学生语文知识常识性错误,同时有计划地向学生讲授文化常识,使得学生充分认识到文化常识的重要性,积极参与文化常识学习活动,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而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目标。
四、结论
综上所述,高中教育教学改革中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出语文学科的重要作用,在语文学科教学中适当渗透文化常识,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加深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和理解,促使学生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徐付娥,左君.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困生的发展――浅谈对学困生的转化[J].新课程(小学),2015(01):24.
[2]刘江.玉璞需雕琢铁杵可磨针――数学“学困生”的人格矫治[J].中学教学参考,2011(10):67.
[3]穆占财.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困生的语文水平――以威宁县保家中学为例[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4.
[4]李祖惠.浅析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的原因及培养策略[J].速读(中旬),2016(08):336.
篇2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研究性学习 具体做法
深化教育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是当今中学语文教育的中心课题。作为既具创新意识,又能展示中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创造学习欲望,大受中学生欢迎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目前正在各地中学普遍采用,某些学校也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此,我结合近年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展开研究性学习的尝试谈谈感想。
一、要建立科学的语文合作小组
由于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因而建立起科学的语文合作学习小组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可以这样说,语文合作学习小组建得是否科学,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的好与坏。基于此,我按照全班学生语文水平总体平衡(还考虑到性别、气质、性格、能力倾向等因素)的原则,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按1∶2∶1的比例分成若干小组,前后四桌(单人单桌)四人为一小组,并进行编号或起个组名,如:“飞鹰组”、“起航组”等。四人同桌共凳,面对面,无距离,这样在学习中就可以共同合作,互相帮助,互相竞争,互相监督。每个小组选一名能力较强的当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并及时跟语文老师汇报与联系。小组成员之间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合作学习:
1.共同讨论。
共同讨论和研究语文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各抒己见,后达成共识,并作出相应记录。
2.互相促进。
小组内互相督促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语文作业,尤其是背诵。同时对完成的语文练习和作文自觉进行批改评价。
3.合作课题。
小组四人团结协作,分工明确,群策群力,完成语文老师布置的研究性课题。
二、要选择和确定开放性的语文研究性课题
有了科学而和谐的合作学习形式,还必须设计明确的研究性课题,而且这个课题对学生来说具有进行探索的余地和思考的空间,即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易流于形式。同时,研究性课题的确定必须考虑到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同步,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及操作的可行性,比如高中语文新课标有专门的一些研究课题,可以以此为基点,让学生探索研究。自然,这样的课堂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可以有很多形式。
1.组成小组集体备课。
教师先以讲读课示范,指导学生如何把握课文的学习重点,如何突破难点,探索学习方法,然后将教材中比较浅显通俗的课文分配给小组。教师略作要点提示,要求学生自己备课,查阅参考书、工具书,甚至参考网络资源,小组内合作,展开讨论,并扮演教师角色写出教案,准备教具(教师可做适当辅导),最后推荐学生上台讲课。课毕由老师指出其优劣及注意事项,还可让学生作出评价。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既明白教师备课的辛苦,又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更摸索出有效的学习方法,开拓思维,提高语文能力,老师也了解学情,真是一举两得。
2.创设情境,或角色朗读,或讲演,或辩论。
在上散文单元时,可让学生扮演作者,在深刻理解课文背景及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入角色朗读,如对《荷塘月色》朗读,可以配乐。另外对演讲和辩论,师生共同合作,创设教学情境,共同参与,使之更贴近作品实际,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创造和排练课本剧。
在上小说和戏剧单元时,为了让学生形象地、创造性地理解作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进行小组合作表演剧本。集体创作排练中,可以分工,分成导演、道具、服饰、场景、舞美、灯火、音响等部分,既各司其职,又统一协调,最后可以在全班,甚至全年级表演。比如对戏剧《雷雨》最精彩部分的表演。这是培养个性才华、展示个性才华的最佳舞台,既能涵养性情,又能增长见识,丰富经历,对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4.撰写小论文。
读写结合是语文训练的一种重要形式。文学鉴赏活动当然要阅读,但还要借助“写”,写批注点评笔记,写评感批评文章,写鉴赏短文,写文学作品读后感和文学作品短评等,以至于引导学生撰写文学小论文,最后由教师全班评读。这样读写结合,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沟通,更好地把文学鉴赏和写作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文学作品读后感和文学短评。
5.办语文手抄报或板报。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质量;问题;改善方法
1引言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因此,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前提。要想学生在高中阶段取得优异的成绩、顺利地考上大学,学好语文是必须做到的。同时,语文的学习与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能体现语文的精神。从中可以看出,如何改善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意义重大。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工作经验,主要论述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常见问题,并提出了改善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
2 高中语文教学中常见问题分析
2.1 没有意识到语文的重要性
语文学习从表面上看,就是对汉语的系统化学习,基本上是关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这样就给学生带来一种语文学习很容易的错觉,从而在日常学习中掉以轻心。在高中所有课程中,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下太多功夫,主要把学习重心放在数理化上,有些语文老师还会主动把课匀出来让给其他科目。虽然老师的初衷是为学生成绩着想的,但造成的结果却是学生对本应该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生字知之甚少的尴尬局面。我们常说,态度决定命运,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不纠正过来,语文学习的成效就无法得到明显提高。
2.2 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方法
现阶段很多的教师都没有重视这一点,都只是在盲目地进行教学,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教师运用多媒体在进行教学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只是大量地、不断地进行授课,这样的话学生可能根本跟不上多媒体变换的速度,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不够高,久而久之学生可能产生厌倦学习的思想。除此之外,每位同学的学习热情不同,学习能力不同,所以产生的结果也不同,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现阶段教师没有区别对待语文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没有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以及学习目标,这样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语文学习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2.3 没有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
自从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还在延用着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学生还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在语文课堂上老师按照备课从头说到尾,完全是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告诉他们哪里是重要内容要划重点,不大会注意学生听课的反应。对于学生而言,这样古板的教学方式普遍无法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基本上他们学习语文的方式就是将老师布置的任务背一下。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没有创新精神,无法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4 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学习氛围差
课堂学习氛围差是高中语文教学常出现的问题,这种问题将导致学生没有学习语文的欲望。这里的学习氛围包括了课堂的活跃程度、学生的学习热情等等。目前语文课堂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这样往往只有教师以及少部分的同学在认真听讲,其他的学生都不会参与到课堂中来。大部分的学生都会认为语文的学习是枯燥无味的,语文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记笔记,没有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没有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或者说学生都是在被动地学习。
3 改善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3.1 加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注重度
学生对语文的注重度不够,最基本的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意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高中所有课程中,需要加强语文学习的认识,并充分意识到语文学习在我们生常生活中的作用性,从而把学习重心放在语文上。与此同时,要纠正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提高语文学习的成效,避免出现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生字知之甚少的尴尬局面。
3.2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语文教学方法
在选择语文教学方法之前,需要做好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工作,制定出更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计划。这一点需要语文教师进行大量的调查,通过学生的日常表现以及平时成绩来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情况,再来制定适合的学习方案。比如对于语文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的要求就应该更严格,完成同一项学习计划的时间应该更短;对于语文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地放宽要求,完成学习计划的时间也可以适当地延长,这种方法不仅仅是更符合学生的发展状况,顺应发展规律,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3 加强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语文教师可以积极地创新教学方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转换成“学生讲,教师听”,这种方法是指教师与学生改变身份,学生自由地选择授课的内容,自己备课寻找上课时需要的资料,然后进行授课,而教师则在台下认真听讲的模式。这样的话学生在寻找各类资料的过程中必然会获得不一样的收获,获得知识,教师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语文水平。再比如积极利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指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布置不同的研究课题给不同的小组,小组进行研究讨论,最终各个小组进行比赛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性以及思维性。
3.4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现阶段高中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都可以看成由于学生缺少语文学习兴趣而造成的,所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可以在课前讲一些关于语文的小故事,比如说讲曹雪芹平生的故事,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比如在学习《雷雨》的时候,可以分角色来进行表演,有人表演周萍,有人表演四凤,有人表演老爷,来真实地讲述发生的故事,这样趣味的学习必定受到欢迎,必定有很好的效果。
4 结语
总之,高中教师的职责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和复习,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学习乐趣,教师只有更新观念,主动适应、参与教学改革,才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帮助学生、指导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感觉到高中语文课堂是求知者的天堂,学习的乐园。
参考文献
[1]宋道东.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谈[J].中国-东盟博览,2011,(10).
篇4
一、教学目标
(一)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精神品质的提升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手段,其知识性和人文性并重,构成了人类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育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已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三维目标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理念。语文课程有着独特的优势,其思想性、审美观对学生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文质兼美,可诵读、可品赏,既有人生种种的生活遭际的叙述,也有人类美好感情的赞颂,也有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它所体现的生命意义、文化价值是别的教材所无法替代的。语文学习重要的是学生的一种理解、感受,是一种发现、顿悟。既有对作品多元的理解,也有对自然现象、人生意义、人类发展的思索。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学习就在于培养起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独立健康的人格。
(二)语文学习更要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性格不同,生活经历差异,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文化修养,所以他们对作品的理解感悟自然会有差异。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学习背景,只是让学生简单地背诵或是死记硬背作品中的字词句。教师对教材的分析也只是按照教参所写的要点为学生逐一讲解,那么,学生就不会对作品有深刻的认识,也不会形成自己独到的想法。久而久之,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就是一种表面肤浅的感受,收效自然很少。改变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这是实施农村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教师在思想上要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活生生的、有灵性的人,要积极与学生对话、沟通,保证学生合作学习的渠道畅通无阻,把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权力交给学生。
(三)语文教师要善于整合课程资源
语文教科书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社会、生活将走进课堂,成为教学资源的有利补充。教师不仅要利用现成的教学资源,而且还能够会开发课堂以外的教学资源,充实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新课标的实施,要求教师紧紧围绕高中语文课程的整体目标,从知识积累、信息整合、初步感受、品评鉴赏、感悟创新等环节进行课程设计,明确课程设计思路,根据农村高中课程资源和学生需求创造性地开发课程。
二、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和性格特征,从学情出发,设计出符合新课程内容又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增强追求美的信念,提升对美的追求意识,使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提升,在愉悦中得到感染,激活学生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新课程标准对于课程目标的第一要求就是“积累与整合”,积累是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读音、成语等内容的积累,整合不仅涵盖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而且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要素的整合,更有语文知识结构的整合。新课程标准在注重课堂知识的同时,还注重知识的延伸,将语文学习的范围扩大到社会和生活。这样的延伸,这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实现教学的“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教学理念。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师生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规划者,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指导者,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将变得更为实际而效果明显。综合性的学习需要小组之间的合作完成,再也不用靠个人单枪匹马地去奋斗,去完成学习任务,而是大家切磋学问,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模式
文学作品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个要求体现于三个方面:
1.引导鉴赏。在阅读中强调兴趣的培养,注重阅读中的鉴赏,注重鉴赏品味的提高。一部优秀的作品,往往是通过朗读和表演才能把握其思想内涵的。对重要的语句和富于哲理的名句要细心体味、吟咏,领悟其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深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以及人物内心活动,进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学习鉴赏的基本方法,要了解不同体裁作品的特点,了解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在阅读中不断获得新的体验。
2.学会思考。对文学作品基本了解,培养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具有提出新颖见解的能力。文学往往是时代的反映,体现着时代的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置身时代,独立思考,对问题有着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引导学生交流,让其不同思想的火花碰撞。还要引导学生切磋,体会领悟,促进共同提高。
3.善于发现。发现就是能够从平常事中发现新奇,从点滴事中发现规律,从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人物和事件,能够运用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进而进而整体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学会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分析问题时能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篇5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方案已全面实施。开放型课堂教学必将成为课改后较长的一段时期的教学主旋律。针对高中语文教学,开放型的阅读教学是怎样的呢?这是现在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开放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针对“封闭性”阅读教学的缺点,开放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呢?(1)加大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情感,发展学生个性,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一条提到:要培养爱国感情,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还要尊重多样文化。这就说,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要加大学生个人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感情,尊重多样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多种民族的情感内涵,营造学生健康、丰富、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2)开拓文学鉴赏领域。开放型阅读教学,要超越“封闭性”的阅读教学,既要继承以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为目的传统,又要开拓文学鉴赏领域。教学上不能够再“以本为本”、“以资料为资料”,应该以课本为主干,以资料为繁枝,以学生见解为茂叶。我们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有多角度、多层次的见解。总目标第二条提到: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中华文化之博大,任何一种课本都只能精选极少的一部分来介绍,单靠课本去体会它,是很困难的。同样,不管是哪种文化现象,资料中的见解都是因人而异的,要让学生知道,只能拿来作为参考,拿来启发个人思维。教师本身更要知道,拿别人的见解强加于别人,在开放型的教学中是吃不香的。
二、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
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理论正确与否,关键的是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的。现在的任务就是实践。如何实践?(1)开创开明的“放养式”的阅读教学。努力拓展阅读教学基地传统的保守的阅读教学特点是“圈养式”,教学内容控制在极其有限的篇目里,学生视野狭窄。尽管有课外的语文读本,但是认真读的学生并不多。这样很难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实行“放养式”。教学要在课本和语文读本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图书、刊物、报纸来增加阅读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分析能力。“放养式”阅读教学法应成为一种发展趋势。(2)开创互动的“智能型”的阅读教学。传统的阅读教学普遍注重“知识型”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是机械的,教者设法把课文的知识系统交给学生。这才感到踏实。其实,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的对象具有创造性。开放型的阅读教学方式正是为了培养创造型的人才。阅读教学必须巧妙地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思辨、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多向分析、放心解答,真心肯定学生的活动过程,实意预言学生的成功人生。这样,学生阅读的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鉴赏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训练和提高。
篇6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金]王寂
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作者为何说“荒却溪南旧钓矶”?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能力。理解诗歌要从诗句开始,还要从整体上思考。
答案:(示例)因为钓鱼是有机心之事,作者已忘机而不再钓鱼,所以说荒废了旧钓矶。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符离吊颍川侯傅公①
[清]王士祯
跃马千山外,呼鹰百战场。
平芜何莽苍,云气忽飞扬。
寂寂通侯里②,沉沉大泽乡。
颍川汤沐③尽,空羡夥颐王④。
【注】①颍川侯傅公:指明初大将傅友德,他初随陈友谅,后降明太祖朱元璋,有功于明室,后被太祖“赐死”。②通侯里:喻傅公生前居处。③汤沐:即“汤沐邑”,借指封地。④夥颐王:指张楚王陈胜,汉高祖称帝后为陈胜置守冢三十户。
简析诗歌前两联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 写作水平
0引言
高中生面临着来自升学和就业的双重压力,所以题海战术一直是我们教学中的重点,然而这并不能真正有效地提升中学生的语文素质。从新课改实行以来,将语文的阅读作为教学策略的研究重点已经成为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重中之重。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来谈一下高中语文如何能够实现有效阅读。
1重视学生的初读感受,注重预习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应当培养学生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为教学指明了方向。以往的教学中也会安排预习,往往由于目标不够具体明确而流于形式。关于预习也有一些方法可以尝试,比如每篇课文学习之前,学生须上交问题本,用简洁的语言写出预习课文后发现的几点问题,提问角度不限,但是自我思考的结果;或者根据每篇课文的不同特点,设置一个主要问题,让学生书面完成,我将这样的预习作业定为常规,并让学生养成习惯。古语云“非学无以致疑”。“学”在先,“疑”在后,学生完全自读,凭对文章的第一印象质疑,问题源于学生的真实想法,而且提问的角度不限,使学生有广阔的独立思考的空间,思维处于发散的状态,可触及到文章的任何角落。这样的预习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文学作品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所以阅读教学中必须认真品读语言,鼓励学生个性化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体验。
2有效阅读的研究反思
阅读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要想实现高效的阅读,阅读的方法和思路必须是对正确的。语文的有效阅读的研究重点应当放到对阅读策略的研究上。《语文课程课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当“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也就是说,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作为阅读教学的主体,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不同的个性,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以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纵然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如果没有阅读量的累积,还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的作用。阅读的方法来源于大量的阅读,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还要进行一定数量的阅读。
3探究式阅读的训练
高中生面对的依旧是高考,而且目前来说,这对高中生还是一次转折点,所以高中阅读就带有比较强的功利性。学生要想考上理想的大学,光靠课内的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阅读的层次感。语文教师要借助学生对阅读的自觉性,引导他们把兴趣爱好保持下去,让他们认识到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方法,培养他们的感悟能力。教师也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作为阅读教学的主体,要富有创造性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从而有效地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4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教师教、教师讲,很少有学生的阅读。新课程强调体验和感悟,实际上就是强调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自己阅读。很显然,体验和感悟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学生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够体验,才能够感悟,才能够因文悟道。能力依赖于知识,更依赖于方法,方法是能力的桥梁。新课程新教材强调了阅读能力的层次和要求。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力求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切入点,从学生的思维的形式和模式入手,借助语言学、语法学、修辞学和逻辑学的原理和规则,追根溯源,开发出一套快速而行之有效的语文阅读的具体方法,以此贯穿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凭借这种方法并且熟练地驾驭这类系统的方法进行阅读,准确地把握各种各样的阅读材料,达到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真正达到语文教学“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标。并且,教师运用这样的方法进行教学,能使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课堂教学模式得到有效的更新,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真正落到实处。
5分层施教,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1.分层次训练,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机会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便有差别,如果对每个学生的训练都同一标准,则势必是强者智力过剩,弱者畏难扫兴。在阅读教学中,采取分层次训练的方法,既有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的统一尺码的训练,又有因人而异训练的兼顾,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训练的机会,能够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2.采用多种方法,使课堂训练落到实处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学懂内容,在课堂训练中,应层层深入,在“听、说、读、写”这四个字上下功夫,设计各种练习。其中写是最重要的一环,写出来的文章漂亮与否,是很能说明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怎样的。所以教学生写好作文这一工作,是需要长抓不懈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及时学习别人的优秀写作方法和语言,把它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文章的许多写作技巧大家在学课文都已经明确了,关键是如何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这就要教师帮助他们做一些铺垫,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发挥想象与联想展开写作。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就心中有数了,然后再说明一下自己所要说的道理或要赞扬的精神,选取有代表性事物,拟好提纲,搭好文章的框架,再写完整,再润色,文章就写好了。
总之,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把握好新课标的要求,合理地构建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学生必定会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王志红.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职业时空,2009(7)
篇8
【关键词】职业中学 语文课堂 效益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026-01】
《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一书中“百句教育名言”第81句是这样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是学生课堂睡觉问题,有能力解决学生上课睡觉问题的教师是一流的教师。”面对体育班普遍存在的“学生上课睡觉问题”,教师一节课的成败,关键取决于其课堂调动的效果——“唤醒”的艺术,否则所有的精心设计可能无效,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老师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唤醒”的艺术。
一、课前调动不可忽视
1.课前吸氧 振作士气
或久雨天晴,或瑞雪飘飞,或春雨濛濛时,我会提前10分钟在教室门口等待学生下课,然后带领他们下楼去赏景,或在花园边散步,或在操场滑雪、打雪仗,有时天气沉闷时,也在课前陪着学生下楼去做做游戏,或去操场跑一圈,我还从生理学角度给他们讲这种活动的重要性,以便驱赶学生的疲乏,振作他们的士气。
2.大声朗读 抖擞精神
我给学生反复强调坚持课前诵读的重要性,语文课前预备铃响后,由科代表起头,或朗读或背诵与教学内容、进度相关的诗歌、散文、名言警句、满分作文等,要求他们坐端正,精神饱满,声音洪亮整齐,读出气势、感情,这一方面培养了语感,强化了记忆,另一方面振作士气,使他们以一种昂扬的姿态拉开一节课的序幕。
有时他们也会读得有气无力、断断续续、乱七八糟,这时我就给他们声情并茂地示范,或叫个别疲倦的学生起来单独诵读或背诵,以起到“惊醒梦中人”的作用。
3.丰富活动 激发热情
每天课前由一名学生在黑板右侧写一首诗或几句名言,上课后讲给大家。后来每天课前由一名“小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然后由他组织学生以故事为材料来考虑作文观点,拟出作文题目,我注意到这种方式学生热情高,气氛活跃,讨论积极,且对于作文的快速审题立意、题目拟定、素材积累大有帮助。坚持训练,体育班学生也能拟出诸如《成功之花在宽容的枝头绽放》、《把爱进行到底》、《快乐是一种能力》等生动的作文题目,也能写出一段富有文采的读后感,驰骋操场的健将初步收获了笑傲课堂的喜悦。
4.心理沟通 拉近距离
走进教室,如果感觉学生死气沉沉,没精神,我会让他们讲讲笑话,来个脑筋急转弯或猜谜竞赛等,来刺激一下疲惫的学生,引出他们的笑声,逗出他们的笑脸,有时会和学生交流沟通,问问他们训练累不累,作业多吗,看到他们有了说话的欲望再上课,对体育生而言,我认为这不会浪费时间,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二、课堂调动要想方设法
1.搭建平台尝试成功
对体育班,要适当降低授课难度,提出学生经过努力易于达到的课堂小目标。如篇幅长的文言文第一课时,我给他们定的目标为:准确、流利地朗读全文,老师巡回了解、检查、提问,对于完成任务的学生全班为之鼓掌,老师也为他们翘起大拇指,使他们沉浸在难得的喜悦之中,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谁还能睡得着呢!
2.讲练结合多管齐下
对体育班学生来说,教学内容与形式单一,单向活动时间长,即便读《阿Q正传》他们也易于疲劳。如果老师讲的时间长,或让他们默读时间长些,他们就会乏困,学习效果自然不佳,所以最好是讲练结合,且任务要明确,限时督促他们完成,及时检测反馈再转入下一个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思,动口读,动笔写,多管齐下,如动脑思考故事蕴含的人生道理,动口描述诗歌的优美意境,动笔翻译文言语句。还要鼓励学生会提出问题,促使他们在课堂上忙忙碌碌,自然留不出时间睡觉。
3.小组合作热情高涨
在学习文言文时,我尝试组织学生三四人一组,结合课注,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相互交流、提问,老师走动检测,相机点拨,我发现他们积极行动,无一人睡觉。分组时要注意到学生基础、性格、以及性别的男女搭配,学生们写查议记,热情高涨,学有所获。
4.小组竞赛争先恐后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竞赛,或按男女分组,或按横向纵向座位分组,开展分角色朗读课文,分组讨论、抢答、抢背、辩论,小组长互相提问等竞赛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刺激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驱赶瞌睡虫的光顾。
5.张弛有度适时调节
教学中发现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老师要么开个玩笑善意提醒,要么问个他容易回答上的问题。若发现大多数学生精力欠佳时,留2分钟左右的时间引导学生彼此鼓鼓劲,或齐唱一首歌,或做深呼吸,或学猫伸懒腰,或相互拍手等,赶走疲劳后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6.表扬激励增强自信
卡耐基认为赞美与鼓励会产生惊人的力量,甚至一句话就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发现学生的优点还是缺点,是区分优秀教师与平庸教师的分水岭。体育班学生在文化课课堂上,更需要也更渴望来自同学与老师的肯定、表扬、激励,老师给个微笑,拍拍肩膀,翘起拇指对于他们来说是多么难得的享受啊,所以我总是努力寻找每个体育生身上的优点,告诉他们我对他们充满期待,努力给他们创设展示优点的平台。设计好他们易于完成的问题,创设条件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持续强化他们成功的欲望和感受,以唤醒他们内心沉睡的学习文化课的自信心。
三、课后调动也必不可少
对于个别上课易睡觉的学生,课下多和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性格、家庭、学习情况,课间和他们开开玩笑,拉近师生心理距离。天气变化时,提醒他们注意身体,多穿件衣服,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把老师的信任与期望明确地告诉他们。
篇9
一、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生活本身是丰富多采的,是作文的源泉。文章是客观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的,对小学生来说,则主要是内心世界的种种心理表象。表象在小学生作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小学作文教学应着力促进儿童的自觉表象活动的发展,使他们能逐步获得尽可能稳定、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儿童记忆库中表象的稳定度、鲜明度越高,就越利于加工,思维就越活跃,就越具有创造性,也就越有可能写出内容真实、形象具体的好文章。因此笔者首先要做的是,教学生学会去爱。爱山,爱水,爱名胜古迹;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爱植物,爱动物,爱小物件;爱看书,爱收集,爱手工制作;还有爱种植,爱采摘,爱参观访问等等……正是由于这些爱,孩子们的情感更丰富了,头脑中储存的东西更多了,他们会随笔写下这样的精彩段落:
摘高处的葡萄时,我踮起脚尖伸直胳膊左手轻轻地捏住葡萄的茎,右手用剪刀咔嚓一剪,又一串葡萄落入了我的袋中。我忍不住拿起一个葡萄珠,剥去皮,放到嘴里,啊!真是汁多味甜,甜在嘴里,甜在心里。
一片绿油油的花生地,花生的叶子很茂盛,花生好像在和我捉迷藏,一个个都藏到了地底下。我双手握住花生的茎叶,身子微微向后倾斜,稍稍用力一拔,一个个带着泥土芳香、嫩黄色的花生便欢快地蹦了出来。像一群淘气、顽皮的孩子,顾不上身上沾着的点点泥土,争先恐后地跑到我的眼前,向我述说着地下迷宫中的趣事。
珍妮娃娃最吸引我的地方除了美丽的外表,就是它的四肢可以转动。它有许多种不同式样的服装,我可以任意搭配。它那头美丽的长发可以随意编出不同的小辫。珍妮娃娃不仅培养了我的审美能力,还使我变得更加有爱心了。
我坐在船头,凉爽的海风迎面吹来,感到全身非常舒服。望着浩翰的大海和广阔无际的天空,它们在远处好像连在了一起,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海。翻滚的浪花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这就是我向往已久的大海,真美啊!
……
可见,生活正是广阔的海洋,教育学生,只有热爱生活,才能积极地投入生活的怀抱,才能从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
二、引导学生写真话,表达真情实感
文章合为时而作,文以载道,是我国语文教学历来坚持的传统。小学作文训练虽然只是最初步的应用语言表达见闻感受的训练,但它毕竟是小学生表达自己生活认识的活动,应当把语言文字的表达训练与语言文字应用的目的性教育结合起来。在写作指导的设计中,首先应该使学生树立为用而学的意识,使作文训练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真正为生活服务。同时,要教育学生明白,作文不是文字游戏,而是把自己的真实生活感受、思想情感传达给别人。因此首先要有表达的欲望、表达的需要,然后才有作文,这也就是我们说的:有所为而作。只有让学生把作文当作自己参与生活和发展自我的工具,真正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小学生的作文才能形成持久稳定的内部动力。
三、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作文教学心理研究表明,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引导他们想象,这样会使意境更加广阔,认识和感受更加丰富。为了使学生认识想象对深化观察、丰富作文内容的作用,笔者一方面注意选择一些观察与想象紧密结合的文章介绍给学生,另一方面特别注意发掘学生中的闪光点。
我们走进兰花凤梨及食虫植物室,一株茂盛的红宝石蝴蝶兰映入了我的眼帘。一朵朵红宝石一般的花朵嵌在绿色的枝叶上,它们好像在冲我们招手,向我们表示欢迎。一棵棵猪笼草也不甘示弱,它摇动着巨大的花朵,似乎在自我介绍:我叫猪笼草,是食虫类植物,我会散发出一股诱人的香气来吸引虫子,虫子只要爬进我的大桶里,我的桶就会合上盖子,然后流出一种液体可以把虫子溶化、吸收。你可千万别小看我哟!我是你们人类消灭害虫的好帮手呢。
让静止的画面活起来,让将来的景象浮现于我们的眼前。启发想象可以使学生的眼界更开阔,思想更活跃,作文内容更丰富,更富有儿童的情趣。
篇10
关键词:高速公路绿化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U416 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力度的加大,同时伴随全球对环保意识的增强,绿化已经成为了高速公路工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与人们对环境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相比,我国高速公路的绿化水平还有一定差距,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比较常见问题,针对每个问题分析相应的防治措施,论述如下:
一、绿化用地整理不到位
杂草多土质差,栽植后就会出现苗木生长缓慢且成活率较低的现象。形成原因往往是建筑垃圾未清理干净、杂草未完全拔掉、或是种植土厚度不够。
防治措施:规范整理绿化用地。建筑垃圾必须清理干净,杂草完全拔除,确保种植土适合植物生长,种植土厚度要达标。一般地被植物根域层的最低厚度为15cm;小灌木为30cm;大灌木为45cm;浅根性乔木深度为60cm;深根性乔木为90cm。并且注意保持好种植土的排水性和透水性,必要时可设置暗渠等排水设施。
二、边坡排水沟排水不畅
如果每逢下雨时沟内积水,下大雨时雨水会沿公路路面横流,出现这种情况就说明边沟排水情况不畅。边沟沟底纵坡设置过长、纵坡坡度过小、沟底不平顺,边沟堵塞严重都可能是造成此类情况的原因。
防护措施:按实际排水需要设置边沟纵坡长度和坡度; 及时清理边沟中的杂物,保持边沟排水通畅;边沟沟底要砌筑平顺,防治局部凹凸不平。
三、喷播草籽植被地段出现秃顶现象
有些高速路段草籽播种发芽后长势不好、疏密不均匀,甚至有成片土皮暴露在外,形成秃顶现象。此类现象形成主要是因为坡面较陡,部分漏洒草籽或草籽被雨水冲走;草籽质量差,发芽率低;坡面土质不适合草籽生长;播草籽后养护不及时,没及时进行补种。
防治措施:按施工规范施工,采用机械播撒,防治漏洒,喷播时混合料须拌合均匀,选择适地适生的草种;土壤面层换填一层适合草籽生长的种植土层;坡面有渗水的地方适当设置导水管(软式透水管)引排地下水至坡外;及时进行养护和管护。大雨过后要及时补种被冲走区域,注意坡面湿度,直至植草成坪。在种植地被植物和乔灌木时,注意成片成丛种植,没有种植的坡面尽量不要人为破坏坡面草坪。
四、苗木叶片发黄或打蔫,出现枯死现象
苗木栽植不久后叶子卷曲,叶片叶柄下垂,出现萎蔫现象,植株幼叶开始枯焦。这种情况形成的原因:施工单位多,交叉施工严重、苗木到场后没有及时栽种到位,造成苗木脱水;栽植时节日照太强,气候干燥,浇水不足,造成植株缺水所致;反季节栽种;起挖运输苗木不规范造成植物裸根;土质不良等原因都可能造成苗木大量死亡。
防治措施:作好协调工作,确保将到场苗木第一时间栽种到位。注意选择适生树种,规范运输和栽植,及时进行养护,对土质较差的坑穴提前进行换土。栽植后浇足定根水,固定好苗木应在24小时内浇上第一遍透水,如发现树杆四周泥土下沉或干裂,应加土踩实封坑。封坑后,新植苗木再浇够2-3遍透水,才能确保成活率。
五、乔木坑穴积水
树坑积水会导致苗木根系腐烂而死亡。形成原因大多是因为夏季雨水较多,若树坑排水不畅,树木易遭涝害。
防治措施:对施工当时发现排水不良的坑穴,在穴底铺10-15cm砂砾或铺设渗水管、盲沟;对施工后才发现排水不良的种植穴,及时排水是挽救受涝树木的首要之举。因为树木长期处于浸水状态,土壤中含水量过高,缺少氧气,树木根系不能进行正常呼吸,必然导致根系腐烂而死亡。排水的顺序要根据树木栽植的环境来确定。注意栽植在低洼处的应先排,地势较高的可以晚些。栽植在黏土或粘壤土中的树木应先排水,栽植在素砂土或砂壤土中的也可较晚些进行。排水时对受涝程度不太严重的树木可人工排水,大面积受涝或受涝较重则应用水泵或挖排水沟等方法排水。并注意排水后加大修剪量,因为受涝树木根系已经受损,影响了对水分的吸收,而此时地上部分的蒸腾并未停止,修剪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树体水分的消耗。修剪以疏枝、疏叶或短截为主,可视受涝后的情况确定修剪量。
七、乔木移栽后抗风吹能力差
乔木移栽后易被风刮倒,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树坑深度不够或者是乔木栽植后没有及时支撑。
防治措施:挖树坑时必须按照标准执行,坑穴的挖掘以放线定出的灰点为中心沿四周向下挖穴,穴之大小依土球规格及根系情况而定。穴的直径应比土球大20cm左右,穴的深度一般比土球深15cm左右。树穴必须垂直下挖,上下口径统一。大型乔木栽植后,必须立即支撑。支撑可用人字形、三角形或单柱支撑,支撑要牢固。支撑下埋深度可按树种规格和土质而定,支撑物基部应埋入地下不少于30cm,支撑物严禁打穿土球或损伤根系。支撑的高度应按植株高度定,一般应支撑在株高1/2以上。支撑与树木扎缚处可用软质物衬垫,不可磨损树干,扎缚后树干必须保持正直,并且注意斜立的单干支撑设在迎风面。高度在5m以下需支撑的树木,可采用定杆支撑,5m以上的树木宜结合使用定杆支撑和牵引固定。
八、苗木抗寒性差
高速公路绿化苗木在冬季死亡率大,春季发芽率低。是因为冬季路面散热快,公路路基温度下降,低于附近土壤的同期温度。公路两边地形开阔,空气对流快,高速行驶的车辆带动风速,引起树木的剧烈摇摆,导致其根系受到损伤,并加快树木的水分损耗,降低树木御冻抗寒的能力。
防治措施:做好冬灌工作保证植物安全越冬和来年萌芽。合理的冬灌既能保证植物地上部分吸收充足的水分,又能保护地下根系抵抗干燥多风的冬季。一般地温高于5°C时,植物根系吸收水分,低于5°C时则不能吸水。所以,在地温低于5°C前浇一次透水。地温低于0°C,土壤会因含水而结冰,这时也要浇一次水以保持根系不被风抽干。同时加强防冻保温措施,如培土、盖地膜、树干涂白等。春季对苗木管理时,切忌防寒材料过早或突然完全撤除,要采取逐渐过渡的办法,防治苗木不适应和倒春寒的危害。春季管理还应注意使植物地上部分生长与根系发育的同步进行。采取的办法是适时浇返青水和增施有机肥,利用有机肥使局部低温升高尤为重要,是春季苗木管理的关键。
高速公路是现代经济迅速发展的产物,随着人们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意识的加强,绿化必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多层次多功能的高速公路景观绿化模式,将成为现代高速公路发展的必然趋势。成功的高速公路绿化工程对行车安全、环境美化和生态保护都会带来实效,但首先要保证绿化工程的顺利进行,希望经过我们每一位高速公路工作者们不断的探索和钻研,能让高速公路绿化工程的综合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参考文献:
陈艳梅.浅谈高速公路绿化.《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23期
尹吉光.高速公路绿化初探--大保高速公路绿化研究.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