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违规建筑的法规范文
时间:2023-08-28 17:03: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违规建筑的法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经济的发展,小汽车源源不断涌入普通百姓家庭,笔者从黄河口晚报获悉:截至2012年上半年,东营市百户居民拥有家用汽车达52辆,随着黄蓝两大战略的实施,东营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建设,城市影响力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未来几年内小汽车拥有量必定会以更快地速度增长。快速增长的机动车不仅增大了城市道路的交通量,也导致了日益严重的停车难问题,居住区停车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居住品质提升的瓶颈。
2、东营市停车位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旧居住区停车位紧缺
2000年之前建设的居住小区开发商为追求短期效益,建设时缺乏预见性,没有考虑业主停车,造成车位容量严重不足,一些旧小区原本面积就不大,现在已成为有车一族争相抢占、寸土不让的地盘。
2.2 新建居住区停车位配套滞后
2000年之后,虽然停车位指标建设的本身存在一些问题,但在具体的实施使用中也存在与设计脱离的问题。现在新建的小区一般都配套了足够的车位,但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车位建设落实率低。
2.3 地下车库停车率低
2006年开始入住的瑞国际公馆是东营市开发区的一处小高层居住小区,小区的地下车库几乎无车问津,但室外空地、道路上被车辆赌的严严实实,就连绿地上也都停满了车,不足4米宽的小区道路令车辆难以进出。
2.4 收费难,物业管理不足
由于物业公司服务质量的参差不齐、部分居民对缴纳物业费的理解和认识程度的不同,新建的和老旧小区都存在物业费征收难的问题。
2.5 居民素质低下,停车混乱
由于个人素质问题,部分居民车辆的随意停放,造成堵路、堵门、堵车现象普遍,给物业管理造成很大的困难,外来车辆的混乱停放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3、居住区停车难问题的原因解析
3.1 机动车快速增长和停车设施建设滞后的矛盾
长期以来忽视对停车设施的建设是导致停车位数量不足的根本原因。另外,在居住区建设实施过程中,一些开发商不重视停车设施建设,从而使停车位问题更为严峻。
3.2 地面停车位数量有限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上规定:居住区内汽车地面停车率不宜超过10%。
3.3 地下停车位数量少且闲置多
地下车库大部分是结合人防设施改建而成,其建设成本高,且产权不归业主所有,致使销售不畅、回收资金缓慢。多数开发商建设地下停车场,还只停留在满足政府强制性要求的层面。
3.4 停车管理规定不完善
目前仅在《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规定》有部分涉及停车场建设与管理的相关条文。亟待出台相关统一的停车管理法规来确保以后的居住区停车位的建设与管理。
4、国内外经验借鉴
4.1 国内外居住区停车管理和建设的案例
北京
1998年实施“停车泊位证明”措施,以逐步实现“一车一位”,并树立“购车有位、停车入位、有偿使用车位”的观念。
1999年,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制定了北京市住宅建设执行标准:中高档商品住宅楼1∶1,高档公寓1∶1.3。
2004年7月初建设部出台的《居住区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中明确要求,物业公司利用现有空地尽可能补建停车场。
香港
香港人口密度大,在区位上划分比较细致,其停车位的确定按统计公式,即停车位=基本标准×需求调整系数×可达性调整系数。
英国
英国政府根据车位现状规定了组团式停车分配指标。指标充分考虑了不同类型住宅的不同标准,标准高的套型停车率也高,并在满足住户的要求后,还提供了未分配车位,让居民和来访者共享。
日本
日本实施拥车自备车位政策,即购车在车辆登记时必须提供停车泊位证明,并由相关部门实地考察确认之后方可等级挂排。车位可以是自家车库、空地也可是方圆2公里之内租用的固定停车泊位,但必须出具有效的证明。
4.2 案例分析
从北京、香港及英国等地的居住区停车位配建指标可以看出,居住小区停车位配建标准依据区位、户型及业主年龄而定,并对小汽车的发展留有一定的停车余地;而日本的自备车位政策不但可以保证车有位停,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汽车拥有量的疯长。
5、东营市居住区停车位的建设管理建议
5.1 居住区停车位配置建议
5.1.2 根据区域位置配置停车位
城市不同区位的居住小区应根据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的要求,实施不同的标准。建议东营市居住区的车位配建指标,按中心城和开发区来划分,进行区域远近考虑。中心城片区以内的居住区停车指标标准可定的低一点,中心城之外的标准则应定得高一点,并且,西城住宅的车位标准应较东城的要低一些。
5.1.3 根据居住区类型配置停车位
随着居住空间的发展,目前居住区分为别墅区、普通商品住房、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及限价商品房等)。对于户型较大且档次较高的住宅,按每户1.5-2个车位的设置;普通商品房按每户1个车位设置;保障性住房和档次较低的住房,车位按每户0.7个车位设置;别墅类住宅,每户大于2个车位设置。
5.2 居住区停车位的管理建议
5.2.1 加强管理,避免车位设计与实际实施的脱节
在提高车位建设标准的前提下,规划管理部门要严把审批关、验收关。对停车位建设进行强制性监督,保证停车设施的落实,验收合格后需进行定期检查,对配建不足的小区,应及时、逐步地进行补建和落实,保证居住区停车位的顺利建设和使用,避免车位设计与实际实施的脱节。
5.2.2 制定购车政策、健全停车秩序,加强车位管理借鉴日本经验,逐步实现自备车位的政策,有了停车位方可买车,保证停车率。
在停车秩序方面,要让车主尽义务,物业方面及时制定机动车管理规定,与业主共同维护小区的停车秩序。
5.2.3 政策鼓励开发商建设地下车位
对于建设地下车位的开发商政府应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和补偿,在融资贷款方面给予一定支持,提出相应的奖励办法,提高其建设地下车位的积极性。
5.2.4 鼓励业主购买地下车位
政府及开发商加大对地下车位的宣传,改变居民的消费意识;与业主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购买合同,明确买主拥有地下车位的年限;另外针对地面车位不足,地下车位闲置的小区,可考虑收取地面停车费来刺激地下车位的销售。
5.2.5 探索新的居住区停车位管理方法
5.2.5.1 针前没有物业的居住区,建议在小区居民中成立小区车辆管理委员会。
5.2.5.2 针对那些老旧小区,政府可以鼓励建设立体停车库。
6、结论
解决居住区停车位的建设管理问题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本文通过对东营市居住区停车位配置现状及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结合东营实际,从不同角度为东营市居住区停车位的建设与管理提出一定建议,虽然部分建议还不够成熟,希望能在解决我市居住区停车难问题上有所帮助,起到未雨绸缪的效果。
篇2
1.1建筑工程项目违规现象严重。
在近年来对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检查中,发现部分项目无视国家建筑法规规定,规避报建、图审、招投标等基本的法定建设程序,在资金不到位、条件不具备、不履行任何工程建设程序的情况下“未批先建、违法开工”,这些行为给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埋下了重大隐患,已经严重影响了建筑市场的良性发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建设单位依法建设意识淡薄,安全意识不强,仓促开工,盲目推进;另一方面,个别地方部门为了完成主要经济指标,往往“重项目、轻管理;重指标,轻监督;重开工率,轻质量安全”,片面追求政绩,忽视质量安全隐患,为开发企业开绿灯,督促开发企业推进建设项目。
1.2建筑市场混乱、企业法制观念淡薄。
当前,在施工中以包代管的情况非常普遍。实行总分包工程的总、分包单位,只负责包任务,不负责管理。现场安全管理仅仅依靠劳务分包单位,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严重脱节。一些企业没有把安全生产摆在应有的位置,一味追求经济利润,认识不到安全对社会、政治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重生产、轻安全、重经营、轻管理、重效益、轻教育的现象严重,违章指挥,对事故查处不力,导致安全生产管理薄弱,事故隐患得不到解决,安全工作无法落实。
1.3建筑工地安全隐患多。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负责人监管不利,不能对工地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并处理,对工人和企业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或者工作人员操作不当,没有及时有效的得到制止也是安全隐患存在的原因。有的工地为了抢工期,违规操作,不仅导致了施工质量的降低,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1.4安全生产投入不足。
建筑工地负责人为了降低成本,在安全生产方面投入不足,没有建设维护工人安全的设施。同时建筑商资金运作困难,在安全生产方面没有办法提供财力的支持,同样是安全隐患的存在诱因。
1.5工程建设责任落实不力。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5.1建设单位在不按规定支付安全费用,导致施工企业无安全经费或安全经费不足;或建设单位一味压缩工期,工人长期加班造成疲劳作业引发事故的现象屡有发生。1.5.2施工企业的部分项目经理、安全员存在挂靠现象,项目经理和安全员在多个项目兼职,无法做到同时在施工现场;施工企业安全规章制度流于形式,责任制未落到实处,安全法规和标准意识差,违法、违规、违章行为时有发生。
2对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反思及监管对策
2.1完善建筑安全法规,加强监督。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以法律做后盾。要规范建筑市场,确保建筑安全生产,就必须提供法律保障;要建立健全政府监督机构建设。加强监督机构建设与建立健全安全法规,是适应市场经济法制化管理的根本。2.1.1建立比较完备的建筑安全生产法规体系。《中国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出台为建筑安全法规的完备提供依据和方向。2.1.2明确安全监督机构的性质和责任。首先,作为建筑行业的安全监督和国家监察一样都属于政府行为,是政府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护人民的生命和国家的财产,必须健全执法机构和人员,保证必要的经费,在任何情况下建筑安全监督机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政府应赋予建筑安全监督管理统一执法的权力,维护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形象、公正性和权威性。其次,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作为依法行政的责任主体,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建筑安全实施监督管理,是具体实施监督的执法机构,不应是直接的专业技术责任主体。
2.2加强对违规项目的查处力度。
认真履行建设工程法定的建设程序,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对未批先建的项目,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建筑法》等法律法规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和安全生产有关文件精神,有关部门应加强沟通联系,重拳出击加大处罚力度。同时要加大对相关单位的法制宣传,增强他们的依法建设意识。
2.3对工作人员的进行安全教育。
针对建筑施工现场作业人员流动性大、农民工多、违章作业多的现状,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宣传教育和实岗培训。特别是结合当前工程建设对从业人员的新要求,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的作业标准培训,着力提升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因不安全作业带来的建筑施工常见事故。
2.4安全监管部门落实责任。
篇3
一、总体要求
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2012〕14号)等文件精神,扎实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依法依规、依据政策,集中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坚决治理纠正违规违章行为,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非法违规行为导致的重特大安全事故,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着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整治重点
1、建设项目不办理施工许可等法定建设手续,擅自开工建设的。
2、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承建的。
3、施工企业无资质或超越资质范围承揽工程,违法分包和转包工程的;无安全生产许可证,擅自进行施工活动的。
4、施工单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无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特种作业人员无操作资格证书,从事建筑施工活动的。
5、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进行施工作业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无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三、时间要求
1、自查自纠阶段(2012年5月底前):各有关单位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及时治理纠正非法违规行为,消除安全隐患。
2、全面检查整治阶段(5月底至六月初):县住建局建筑领域“打非治违”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对县在建项目进行全面检查、集中整治,对涉及非法违法建筑施工行为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严肃查处。
3、重点复查阶段(7月):县住建局建筑领域“打非治违”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对此次“打非治违”专项整治行动中问题突出的项目单位进行复查,加强督促指导,推动我县建筑领域“打非治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4、总结、巩固阶段
县住建局建筑领域“打非治违”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对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情况进行总结。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单位要明确工作重点、工作步骤。成立自查自纠领导小组,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篇4
因少数村民文物保护意识淡薄和管理体制不顺等原因,被文史界称为“千古第一村”的江西省乐安县流坑村,在6年内竟出现村民违章建筑68栋。为此,江西省文物部门和地方政府近日痛下决心,将所有在重点文物保护范围内的违章建筑全部拆除,同时对建设控制地带的违章建筑进行拆迁或改造。
目前,文物部门和当地政府正通过组织人员逐家逐户上门宣传文物保护相关法规、下达停工通知书、启动新区建设、照价补偿和依法对违规建筑强行拆除等方法,恢复古村原貌。根据工作进度安排,今年7月份将完成对文物保护范围内所有违规建房的拆除和清理工作,届时“千古第一村”的风采将得以完美再现。
关于流坑
流坑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专家誉为“千古第一村”。流坑村在五代南唐开元年间建村,元代遇兵祸遭毁,明代中叶重建。流坑村现有七横一竖八条街巷,巷口设置门楼,门楼之间以村墙连接围合。
篇5
1.1相关的政策法规保障体系不到位
从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政策法规来看,虽然里面有关于建筑节能的内容,但是当中具有强制力的条款却不多,概念过于笼统模糊,缺乏了明确的法律责任划分,可操作性也不强。只有关于设计方面的标准,对于施工的材料、监理等没有明确具体的规范和要求。对于绿色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违反违规行为没有必要的惩治措施,呈现粗放型管理。许多工程都是打折绿色工程建筑的幌子,实际是高耗能的工程,这些,都不是现代绿色建筑工程发展所需要的。其次,缺乏相应的奖惩制度。法律法规缺乏行之有效的奖惩措施,尤其是在绿色建筑工程节能减排的效益方面没有可具操作性的法律法规。
1.2缺少经济刺激
从绿色建筑工程的相关法律法规来看,工程的建设和实施缺少了经济政策的刺激。而绿色工程的节能标准的推广和实现又是取决于建筑单位和开发商发展绿色工程的积极性。虽然国家大力提倡绿色建筑工程的节能功效和这一功效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但对建筑单位和开发商来说吸引力都不算太大,所以就导致了他们没有积极性,阻碍了绿色建筑工程的发展。
1.3管理水平尚未达标
目前,绿色建筑工程中的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是传统型的,专业型的人才过少。传统型的管理人员缺乏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知识,他们的管理技术很难符合绿色工程的管理需要,而且他们绿色建筑的工程理念并不强,对绿色建筑工程的施工规范也不熟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效果。
2加强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认为,一定要在加强政府宏观管理的基础上,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奖惩评价制度体系,加强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才能适应绿色建筑工程的发展需要。
2.1健全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
法律法规的完善是保障绿色建筑工程健康发展的基础,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点入手:(1)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法律,在当中加入绿色建筑工程的相关内容,补充完善已有的法律法规。同时,建立绿色建筑的认证、评估和标识制度,开展分级评定,从而引导市场的消费。(2)针对绿色建筑工程的管理和施工人员存在的知法犯法的情况,并且我国大部分的民众对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都不是十分了解,那么司法机关和相关的管理部门应大力宣传绿色建筑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建立绿色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机制,落实法律责任的追究制度,维护法律权威性,落实绿色建筑工程的建筑标准。
2.2实施有效的经济刺激手段
(1)设立绿色建筑工程的专项资金。绿色建筑工程大成本的投资和较长时间的回收一直都是建筑单位和开发商在进行投资时放弃的主要原因。所以为了积极推动绿色建筑工程的开展,政府应设置专项的资金来宣传绿色建筑工程的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改造已有的建筑,推广并示范节能技术,让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得到提高。(2)政府给予财政补贴。财政补贴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比如直接补贴或者贴息补贴等。这样不但能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提高生产能力,而且能对消费进行有效地刺激,从而扩大市场的需求。
2.3提高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强化管理队伍的建设
(1)进行专业培训。在完善培训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对工程的管理人员、监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并将培训的成绩和情况与培训人员的绩效待遇挂钩,不断加强所有工程人员的环保节能意识。调动全体工程人员参加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不断促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和建设水平的提升。、(2)加强人才引入。通过社会招聘、高校录取等多个渠道,招纳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所需要的专业人才,招纳集技术型和管理型于一体的复合型管理人才,这样也能提高绿色工程的管理队伍的专业水平,并且对于绿色工程的开展,可以从根本上给予强有力的人力资源的支撑。
3结束语
篇6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会议精神要求,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市场监管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市场监督管理的若干意见》、《市建筑市场管理若干规定》和《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建筑市场监管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要求,进一步认识到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建立公平公正市场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打击和遏制转包挂靠、违法分包、以包代管、不诚信履约、恶意拖欠工程款和民工工资等违法违规行为,为提高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总体目标
通过务实的作风、扎实的举措强化建筑市场行为监管,规范建筑市场秩序,重拳整治转包挂靠、违法分包、不诚信履约等违法违规行为,着力强化相关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员履职履责意识,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全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打击低价抢标、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促进招投标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规范用工管理,大力推行实名制,加大拖欠行为的预防预控,构建清欠监管工作的长效机制,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健全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健全建筑市场管理网络,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与清出机制,形成诚信受奖、失信受罚的氛围,为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三、工作思路
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为契机,着力深化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强力打击转包挂靠、违法分包、不诚信履约等违法违规行为;以“诚信备案”、“合同备案”、双清过程控制”、“项目工资保障金”等为抓手,加强市场监管力度,确保违法违规行为得到遏制;以综合执法检查、飞行检查和差别化监管为手段,消除工程质量安全隐患,提升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以加强“两场”联动监管为突破口,强化相关责任主体、责任人员市场行为意识,提高到岗率和履责能力水平;以开展相关责任主体及人员信用考核为措施,加强建筑市场动态监管,完善市场准入与清出机制。
四、工作措施
1、进一步增强规范建筑市场秩序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2012年开展的“建筑市场秩序规范年”活动虽然在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建筑市场依然存在转包挂靠、违法分包、专业分包合同不备案、责任主体人员不到岗、到岗不履职、建设单位未完善建设手续擅自开工、指令分包等违法违规行为,不诚信履约降低工程质量安全标准时有发生,监理企业履职履责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监管手段有待进一步突破,拖欠工程款和民工工资问题依然十分严重,清欠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精品工程不多,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依然十分重要和紧迫。只有市场规范,才能从源头遏制违法违规行为,从源头治理拖欠顽疾,工程质量安全才有保障,社会才能和谐稳定。
2、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和完善建筑市场监管手段。今年区建工局将在去年基础上继续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大胆创新市场监管手段,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一是进一步完善企业诚信备案管理制度。凡进入我区施工现场的所有企业及所有管理人员都纳入诚信备案管理范围,含施工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和劳务分包企业,未经备案,所有企业及人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二是进一步加快和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对进入我区的施工企业、监理企业及所承接的项目建立档案,并及时收集相关科室提供的信用信息,按照信用考核管理办法,对项目经理、总监、施工企业进行信用考核,形成诚信有市场、失信失市场的氛围。不断强化和提高相关责任主体及人员的创优意识、品牌意识、做大做强意识。三是推行建筑市场监管交底制度。在工程开工前,按照建筑市场监管的相关文件要求,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市场行为监管书面交底,告知应当遵守的市场行为规定和不应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以及我局对市场监管采取的一些工作措施。四是完善工资保障金制度。对进入我区承接项目的专业分包企业在合同备案前按项目征缴工资保障金;对进入我区承接项目的劳务分包企业在诚信备案前按企业征缴工资保障金。对发生拖欠行为且不主动配合处理的施工企业严格执行工资保障金征缴标准,对未发生拖欠行为或发生拖欠投诉能迅速处理到位的施工企业可适当下调工资保障金征缴比例。
3、进一步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使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2013年我局将按照住建部86号文、市人民政府289号令和区政府88号文要求进一步强化建筑市场监管,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专项整治建筑市场种种违法违规行为,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形成市场监管的高压态势。一是明确职责。将全区所有项目分片分组、定人定项目,明确责任。对总分包行为、管理人员配备及到岗履责情况、用工管理行为等进行检查,并对出现的清欠投诉负责接待处置。在主体评估、主体验收和竣工验收前由工程科负责人和责任人员组织抽查把关,对存在严重市场行为隐患的项目暂缓进行验收。二是联合执法,形成合力。相关科室建立工作联系制度,信息互通。从招标办开始,及时将中标信息传至工程科,工程科与质监、安监互通信息,重要节点签署工作联系单,遇到相关情况随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同时各职能科室在执法中实行一票否决,即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不管出现在哪个职能科室监管范围,其余科室都可暂停其一切后续市场活动。三是严格提前介入管理。进一步加大市场巡查力度,规范施工许可、提前介入审批程序,进一步规范审批流程,对所有申请提前介入的项目由工程科统一扎口管理,未经审批,不能介入。对未完善施工许可或提前介入手续就开工的工程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并对公司法人进行问责约谈,督促其整改到位。四是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对未经诚信备案进入现场、专业分包合同未经备案、未缴纳项目工资保障金等项目一律暂停主体评估、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考评、主体验收、竣工验收等程序;对存在转包挂靠、违法分包、恶意拖欠民工工资行为的,及时搜集整理相关证据材料进行行政处罚,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心慈手软。
4、进一步完善信用考核管理办法,健全市场准入与清出机制。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是健全社会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也是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和治理拖欠顽疾的根本举措。去年,我局已制定了项目经理和总监理工程师按项目进行信用及履责情况考核管理办法、施工企业按年度进行信用考核管理办法,今年将进一步完善考核实施细则。一是扎实有效开展信用考核工作。按照考核管理办法,对在我区承接项目的项目经理和总监理工程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和项目竣工后进行履职履责和信用考核;对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按年度进行信用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监督管理。通过考核,将一批不诚信履约、信用不良的企业及人员清出建筑市场;对排名靠前、信用良好的企业推荐参加评先、评优。通过考核不断强化相关责任主体及人员履职履责意识,提高履行职责能力和水平。二是不断完善考核管理办法。根据考核实践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信用考核管理办法,尝试将考核结果带到企业招投标行为中,使信用较好,考核得分排名靠前的企业优先得到承接项目资格。其次将“12345”投诉处理情况与信用考核评分相结合,将考核结果与文明施工措施费测评相挂钩,综合应用多种监管手段遏制不良行为的发生。
5、进一步加强招投标市场监管,从源头防范不良行为的发生。围绕全力做好建筑市场专项治理工作,重拳打击围标串标、转包挂靠、指定分包等违法违规行为,为建筑行业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这一目标。今年,我局将进一步加大招投标市场监管,强化源头控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一是严格投诉查处。对招投标环节出现的围标串标、业绩造假等投诉,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一经查实,对负有责任的单位和人员严厉处罚,情节严重的清出我区建筑市场。二是加强标后管理。对涉嫌低价抢标中标的企业,局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监管职责,加大监管力度,加强联动。对在建工程的监理、施工单位加大行为检查力度,督促其全面执行投标时各项承诺。三是加大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对所有进入我区的招标单位及从业人员进行备案,完善考核办法,尤其是加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招标的管理,对其过程中是否出现违法违规情况,服务质量等做综合考核。对考核较差的企业及人员问责约谈,情节严重的将暂停在我区开展相关业务。四是加强对招投标法规政策的研究。要通过对现行招投标法规政策的研究,找到适合我区招投标工作的方式方法,保证企业经营有合理的利润,遏制围标串标、低价抢标等行为的发生,净化招投标市场空气,使企业树立合法经营的理念。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招标;问题;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据报道称某轨道交通六号线二期、七号线一期以及九号线一期白蚁防治工程招标中,按照政府指导价该建筑工程总价原本只有 200 多万,但招标价却为500 多万,这说明建筑招标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 当前国内建筑工程招标现状及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虽然国内建筑行业的发展非常饿迅速,而且招标方面的法律法规得到健全和完善,但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招标方面的法规需要进一步细化
实践中可以看到,当前国内建筑工程市场招标竞争日益激烈,竞争者之间硬件上的差别并不大,这使得建筑工程招标操作流程中的各方关系更加的微妙。虽然当前国内已经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建筑工程招标方面的法律法规,但这些都是宏观层面的管理制度,缺乏细节问题的管理效率,加之市场竞争过程中缺乏监管,以致于建筑工程招标工作履步维艰。比如,很多建筑工程招标参与企业想趁机钻空子,无视法律法规,甚至存在着严重的有法不依、暗箱操作等现象,最终 严重影响了建筑市场招标秩序。
1.2 地方行政干预现象严重
就当前国内市场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处于初级阶段的建筑市场招标活动,难免会受到地方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的干预,这主要是处于对部门甚至从个人利益 的考虑。实践中可以看到,地方行政干预的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比如预审资格、评价标准要求较为粗糙、招标过程中的行政干预严重。对于招标单位而言,其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性质以及复杂度,制定资格审查要求、评分标准,报送招标办进行全面的审查,后者基于部门、地方主管部门利益的考虑,通常会对潜在投标人资质、业绩以及技术能力等,视而不见,因此导致建筑市场秩序严重混乱、缺乏制度化保障。
1.3 低价中标现象非常的普遍
目前国际上较为通用的招标方法是最低价中标法,同时也是当前国内建筑行业有效融入全球化经济发展体系中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实践中可以看到,最低价 法已在国内建筑行业的多数地区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和推广。因当投标竞争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竞争的主要内容,所以在最低价中标法推行过程中,很多中标企业为拓展市场,不得不选用低价中标策略。
1.4 投标人资质与转包、分包问题
通过对当前国内招标实践研究发现,很多不具备资质要求的建筑企业、个人,为参加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通常借用有资质建筑企业资质证明,挂靠有资质建筑企业,滥竽充数、扰乱了招标秩序。同时,还存在着转包、分包问题,即中标后,没有严格按照要求组织施工建设,将工程建设项目随意的转包、分包给小的施工队,并从中收取分包、转包费用;层层转包、分包后,工程造价急剧下降,以致于偷工减料、豆腐渣工程屡见不鲜。比如,重庆綦江彩虹桥、湖南省凤凰桥工程事故,都是血的教训,二者均与违法转包、分包相关。之所以会出现以上安全事故,主要是因为建筑工程招标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暗箱操作、层层承包以及费用克扣等问题;当高建筑项目击鼓传花般到了承建方手上,这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豆腐渣工程,也就不足为奇了。
2 加强建筑工程招标管理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国内建筑工程招标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加强建筑工程招标管理、净化市场招标环境和秩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建筑工程招标管理
就当前国内发展现状来看,正处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初级阶段,转型、过渡时期的法律法规执行和落实难度依然非常的大。基于此,法律法规不能只是局限在宏观层面上,而是应当对其进行细化,根据实践中存在着的突发现象、新问题,进行及时的改进和完善,从而克服法律法规滞后的难题。对于建筑工程招标中的问题而言,应当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邀请招标单位与定标自检的矛盾。实践中应同时公开一致推荐的不超过 3 个中标候选人,从中确定具体的中标人,以免部分单位钻空子,规避招标或搞形式主义;第二,公开招标范围界 定。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对公开招标的范围进行明确。只要涉及到国有资金投资控股、国有资金投资占主导地位的建筑工程项目,均应当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 以免出现模棱两可、犹豫不决的现象;第三,妥善处理招标与成本节约的关系;第四,其他关于建筑工程招标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尤其是表述不一时,应当以科学、合理为标准,查缺补漏。
2.2 明确投标人的资质
对参与招标人而言,应当对其资质事先明确,审查条件涵盖有几个方面的内容,投标人需拥有独立订立合同权;拥有合同履行能力,其中包含技术资格、专业资格、管理能力、完备的设备设施、充足的资金、具备有丰富经验与良好信誉的从业人员,且工作人员不存在有不良的工作记录,近期内没有发生特别严重的问题、或者重大违约违规行为。
2.3 加强对建筑工程款支付操作、造价调整的有效控制
对于投资控制而言,最为重要的事项就是建筑工程建设进度款支付方式、过程的有效控制。实践中常见的进度款支付方式表现为两种形式,即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进度,依据合同造价的百分比进行支付;按当月实际完成的工程量进行结算并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支付。在建筑工程变更中,若是设计发生变更情况,则会导致工程造价受到直接影响,这就要求业主需在招标文件中将如何处理工程变更的相应办法有效确定下来,针对审批程序的变更实施明确,不管是哪方提出的设计变更,都必须在规定期限内通过书面渠道由建设方或者是施工方对对方进行通知,唯有双方均签字认可之后变更才能够生效;业主需给予重点关注,慎重考虑,业主造价工程师应积极涉猎各项施工手段,强化经济施工方案设计。
2.4 标底合理编制与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应用
标底编制过程中,应当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具体实时,这对有效防范招标过程中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践中,若建筑工程需编制标底,则业主需委托有资质的相关机构编制;在此过程中,应当认真做好标底保密工作,以免因投标人事先获知而采取串标或者围标行为。招标控制价管理过程中,应当尽量缩短招标控制价公布、开标时间间隔,避免投标人出现严重串标现象。
2.5 采取公开招标方式,避免暗箱操
作现象的出现实践中,应当积极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以免出现暗箱操作现象。比如,某工程可分为 A、B、C、D 四个标段,其中投标方可对上述标段中的任意三个进行投标,但最终只有一个标段中标。 针对该建筑投标项目,投标之前应当提交建筑工程预备金、合同履约金,如分别可以是 30 万元;对于 D 标段而言,可以是 20 万元,其中预备金为 10 万元、合同履约金为 10 万元。最为重要的是该招标前报名投标、具备资质的施工单位有 6 家。该建筑工程项目的 A、B、C、D四个标段,均为程首次公开招标,既严格按照现行的政府采购法进行采购操作,又改变了传统建筑工程个人主义模式。
3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建筑市场工程项目招标竞争日渐激烈,虽然建筑工程招标阶段的法律法规已经不断完善,但这并不意味着建筑行业不存在违规操作的行为。因此实践中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招标管理模式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市场招标秩序、才能确保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星.建筑招标过程中业主应注意什么问题[J].中国房地产业,2011(12).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招标;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7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0-0344-01
1 国内建筑工程招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招标方面的法规需要进一步细化
实践中可以看到,当前国内建筑工程市场招标竞争日益激烈,竞争者之间硬件上的差别并不大,这使得建筑工程招标操作流程中的各方关系更加的微妙。虽然当前国内已经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建筑工程招标方面的法律法规,但这些都是宏观层面的管理制度,缺乏细节问题的管理效率,加之市场竞争过程中缺乏监管,以致于建筑工程招标工作履步维艰。比如,很多建筑工程招标参与企业想趁机钻空子,无视法律法规,甚至存在着严重的有法不依、暗箱操作等现象,最终 严重影响了建筑市场招标秩序。
1.2 地方行政干预现象严重
就当前国内市场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处于初级阶段的建筑市场招标活动,难免会受到地方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的干预,这主要是处于对部门甚至从个人利益 的考虑。实践中可以看到,地方行政干预的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比如预审资格、评价标准要求较为粗糙、招标过程中的行政干预严重。对于招标单位而言,其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性质以及复杂度,制定资格审查要求、评分标准,报送招标办进行全面的审查,后者基于部门、地方主管部门利益的考虑,通常会对潜在投标人资质、业绩以及技术能力等,视而不见,因此导致建筑市场秩序严重混乱、缺乏制度化保障。
1.3 低价中标现象非常的普遍
目前国际上较为通用的招标方法是最低价中标法,同时也是当前国内建筑行业有效融入全球化经济发展体系中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实践中可以看到,最低价 法已在国内建筑行业的多数地区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和推广。因当投标竞争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竞争的主要内容,所以在最低价中标法推行过程中,很多中标企业为拓展市场,不得不选用低价中标策略。虽然这种行为与市场发展规则不相符,但部分建筑企业仍然抱有投机心理,通过设置虚假材料、开设假证明等方式,恶意压价竞标,甚至采用低于成本价的方法进行竞标;中标后,主要采用改变工程量的方式向业主追加投资、采用不正当手段实施商业索赔。低价中标的现象,不仅扰乱了建筑工程招标市场秩序,而且对工程的施工质量、工期等,也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1.4 投标人资质与转包、分包问题
通过对当前国内招标实践研究发现,很多不具备资质要求的建筑企业、个人,为参加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通常借用有资质建筑企业资质证明,挂靠有资质建筑企业,滥竽充数、扰乱了招标秩序。同时,还存在着转包、分包问题,即中标后,没有严格按照要求组织施工建设,将工程建设项目随意的转包、分包给小的施工队,并从中收取分包、转包费用;层层转包、分包后,工程造价急剧下降,以致于偷工减料、豆腐渣工程屡见不鲜。
之所以会出现以上安全事故,主要是因为建筑工程招标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暗箱操作、层层承包以及费用克扣等问题;当高建筑项目击鼓传花般到了承建方手上,这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豆腐渣工程,也就不足为奇了。
2 加强建筑工程招标管理的有效对策
基于以上对当前国内建筑工程招标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加强建筑工程招标管理、净化市场招标环境和秩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建筑工程招标管理
就当前国内发展现状来看,正处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初级阶段,转型、过渡时期的法律法规执行和落实难度依然非常的大。基于此,法律法规不能只是局限在宏观层面上,而是应当对其进行细化,根据实践中存在着的突发现象、新问题,进行及时的改进和完善,从而克服法律法规滞后的难题。对于建筑工程招标中的问题而言,应当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邀请招标单位与定标自检的矛盾。实践中应同时公开一致推荐的不超过3个中标候选人,从中确定具体的中标人,以免部分单位钻空子,规避招标或搞形式主义;第二,公开招标范围界 定。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对公开招标的范围进行明确。只要涉及到国有资金投资控股、国有资金投资占主导地位的建筑工程项目,均应当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 以免出现模棱两可、犹豫不决的现象;第三,妥善处理招标与成本节约的关系;第四,其他关于建筑工程招标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尤其是表述不一时,应当以科学、合理为标准,查缺补漏。
2.2 明确投标人的资质
对参与招标人而言,应当对其资质事先明确,审查条件涵盖有几个方面的内容,投标人需拥有独立订立合同权;拥有合同履行能力,其中包含技术资格、专业资格、管理能力、完备的设备设施、充足的资金、具备有丰富经验与良好信誉的从业人员,且工作人员不存在有不良的工作记录,近期内没有发生特别严重的问题、或者重大违约违规行为。就当前国内建筑市场环境来看,多数建筑企业在执行项目经理承包机制,即便是建筑企业自身具备非常强的综合竞争能力,各项目经理之间的能力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应当化投标人项目组织实力考核管控,选择优秀的投标人、单位,积极参与到建筑工程竞标工作中来,从而使建筑项目品质得到有效的保障。
2.3 加强对建筑工程款支付操作、造价调整的有效控制
对于投资控制而言,最为重要的事项就是建筑工程建设进度款支付方式、过程的有效控制。实践中常见的进度款支付方式表现为两种形式,即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进度,依据合同造价的百分比进行支付;按当月实际完成的工程量进行结算并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支付。在建筑工程变更中,若是设计发生变更情况,则会导致工程造价受到直接影响,这就要求业主需在招标文件中将如何处理工程变更的相应办法有效确定下来,针对审批程序的变更实施明确,不管是哪方提出的设计变更,都必须在规定期限内通过书面渠道由建设方或者是施工方对对方进行通知,唯有双方均签字认可之后变更才能够生效;业主需给予重点关注,慎重考虑,业主造价工程师应积极涉猎各项施工手段,强化经济施工方案设计。
2.4 标底合理编制与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应用
标底编制过程中,应当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具体实时,这对有效防范招标过程中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践中,若建筑工程需编制标底,则业主需委托有资质的相关机构编制;在此过程中,应当认真做好标底保密工作,以免因投标人事先获知而采取串标或者围标行为。招标控制价管理过程中,应当尽量缩短招标控制价公布、开标时间间隔,避免投标人出现严重串标现象。因此,建议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针对实践中出现的不平衡报价问题,招标过程中应当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要求招标人提供工程量清单,投标人以其实际情况为基础, 对单价、总价进行确定,从而确保竞争的公平性。
2.5 采取公开招标方式,避免暗箱操作现象的出现
实践中,应当积极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以免出现暗箱操作现象。比如,某工程可分为A、B、C、D四个标段,其中投标方可对上述标段中的任意三个进行投标,但最终只有一个标段中标。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建筑市场工程项目招标竞争日渐激烈,虽然建筑工程招标阶段的法律法规已经不断完善,但这并不意味着建筑行业不存在违规操作的行为。因此实践中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招标管理模式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市场招标秩序、才能确保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有形建筑市场(即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以下统称有形建筑市场)是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为建设工程交易活动提供服务的场所。实践证明,设立有形建筑市场是我国建设工程领域的一项有益尝试。这项措施对于增进建设工程交易透明度,加强对建设工程交易活动的监督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工程建设领域腐败行为,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有形建筑市场成立十几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同时由于其自身的一些天生缺陷,制约了作为有形建筑市场的发展,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大都进入了二次或三次建设及自我完善的时期,这也是社会建设日益发展的要求及客观规律的需要。在这解决矛盾和促进自身发展关键时期,如何准确定位,如何加强自身建设,规范运行,如何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管,加强建筑市场监管,大力整顿建筑市场秩序,促进了建筑市场的公平竞争和统一开放,如何拓展监管和服务功能等等,都需要认真思考、研究,并在实践中予以解决。
一、有形建筑市场归口管理不统一
按照规定,一个中心城市原则上只建立一个统一的交易中心,不应在一个城市建立不同层次的交易中心。而现实情况是,相当一部分省会城市同时有省、市两个有形建筑市场并存。两个市场并存势必导致市场重复建设、政出多门、各行其是和信息不统一,投标人入围选择标准和方法不统一,招投标交易程序不统一等问题的出现。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立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建监[1997]24号)文件指出:“一个中心城市原则上只建立一个统一的交易中心,不应在一个城市建立分属不同的部门、不同层次的多个中心。”有形建筑市场作为政府集中进行监管交易活动的场所,在一个城市里不能设置多个,充其量只能是交易中心和交易分中心或者中心市场和分市场的关系,否则就无法进行有效统一的监管、规范有形建筑市场的运行。实际工作中,相当一部分交易主体在交易过程中,会根据一个城市里两个中心所执行的标准不同或者根据两者之间工作协调不紧密而走捷径,钻漏洞,具体表现为在一个交易中心进行招投标,然后在另一个交易中心办理施工许可,这就直接导致监管过程不透明,并不能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二、监管过程中交易主体存在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以我中心报建登记部工作为实例,2007年该部江北片区(以江汉、江岸、桥口三区为主)报建管理人员受理建设工程报建167项(不含市政、园林绿化、水务工程),其中擅自增加面积或无证施工进行补办证项目11项,市、区建管部门处罚698784元。2008年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房地产行业走入低谷,全年受理建设工程报建118项(不含市政、园林绿化、水务工程),其中擅自增加面积或无证施工进行补办证项目7项,市、区建管部门总区处罚为166986元。在18项补办证项目中,擅自加层或随意改动原有设计将架空层等改建商品房的情况屡见不鲜。为何开发商宁愿罚款也要擅自增加面积,让我们看以下几个有代表性的数据:(1)金利明珠花园项目:加层面积12739平方米,建管部门处罚114800元,平均处罚为9.01元/平方米。该项目当时房价约为7000/平方米左右,从数字上能看出该处罚对开发商并没有威慑力,开发商依旧可赚取高额利润。(2)汉水熙园项目,增加面积15581.37平方米,建管部门处罚90000余元,平均处罚5.77元/平方米,该项目当时房价不低于8000元/平方米。(3)博学仁府项目,增加面积6558.26平方米,建管部门处罚69900元,平均处罚1065元/平方米。(4)桂子山大厦,加层面积4607.81平方米,建管部门处罚开发商36200元,处罚施工单位5000元。平均处罚8.94元/平方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湖北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相关管理部门对以上违规项目作出一定处罚,但处罚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2001、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整顿规范市秩序的通知》([2001]81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国家计委监察部关于健全和规范有形建筑市场若干意见的通知》([2002]21号)阐明了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健全体制,完善功能、加强监管、规范运行规范有形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才是根本宗旨。但由于有形建筑市场交易主体在高额的利欲驱使下,置国家政策法规不顾,归根到底是违规所得的利益远大于被政策法规处罚的利益,所以才任意为之。这也为将来我们如何完善建设有形建筑市场各项监管功能提供了了一个新课题。
三、优化有形建筑市场配置资源并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和电子信息化建设
现今有形建筑市场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设立了300多个有形市场,且各个有形市场都有了一个适合建设工程交易的场所,而且相当一部分与当地的各个分中心实现了联网,实现了资源共享,但这仅仅一个区域或地域内的资源共享。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东西部发展不平衡,这就对是否能取得更大程度上资源优化配置,资源共享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打破地域的限制,实现全国各地的交易中心资源共享是完善有形建筑市场服务功能的一个长期方向和目标。2005年《建设部关于加快建筑市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建市[2005]138号)树立了总体目标:“到2010年基本构建起全国建筑市诚信信息平台,实现住处互通,互用互认,建筑市场责任主体(各类企业和执业人员)行为诚信标准更符合建筑市场监管的需要;相关法律法规得到完善,信用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做到有法可依;建立起有力的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做到守法经营,依法活动;综合信用评价的市场化初步形成。”目前,全国建立的300多个有形建筑市场,将收集、工程信息、企事业单位的资源信息、建筑材料价格及工程建设法规政策信息和业务流程计算机管理融为一体,有的还实现了区域性联网。中国工程建设信息网已与全国100多个城市招投标办联网。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制约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瓶颈:(1)资金投入不足成为信息化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由于资金缺乏,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建设管理部门设备条件较差,信息收集、处理、加工能力较低,甚至有些地方连基本的设备也不够完整。(2)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不足也是制约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总体上讲,建设事业从事信息化工作的技术人才数量严重不足,素质更亟待提高。尤其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建设事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更为缺乏。规范化的信息技术培训制度还没有建立,许多在岗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较低。从借鉴发达国家历史经验看,日本政府为构建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于2000年3月正式启动了“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因特网等网络系统办理各种申请、申报、审批等手续,实施网上办公计划。通过政府内部的顺畅沟通、资源共享,达成政策制定的迅速、有效。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从纸张信息处理转为通讯网络、资料电子化信息处理。其正在开发建设的“公共工程综合信息系统”是目前发达国家中规模最大的建筑市场和建筑产品管理信息系统。
篇10
__年,市扬尘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扬尘办的指导下,高度重视扬尘治理工作,紧紧围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认真落实“6+4+2”工程,狠抓实干,主动想办法添措施,积极探索扬尘治理新思路和新机制,扬尘整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现将__年度扬尘治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落实责任,强化目标管理
为将扬尘治理工作切实落实到实处,进一步明确属地管理责任。根据彭州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目标要求。年初,市扬尘办对各镇(街办)、工业开发区和各部门下达《关于进一步加强工地、道路扬尘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各镇(街办)、工业开发区及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进一步加强扬尘[:请记住我站域名/]治理工作。
二、重点推进,加强扬尘治理
(一)加大“三大工程”治理力度
成都市委、市政府把扬尘治理工作列为我市改善城乡环境质量的十大民生工程之一,纳入年度工作目标。彭州市扬尘办高度重视,召开扬尘治理的工作会议,并对我市“三大工程”具体点位进行摸底排查并分解下达目标任务。截止目前,全市共计硬化道路__㎡、裸土覆盖13890㎡、绿化带提档降土__米、树池覆盖__㎡,超额完成全年“三大工程”目标任务。
(二)部门联动,切实落实污染源头监管
按照成都市扬尘治理工作要求,我办不定期组织公安、交通、建设、房管等职能部门成立联合执法组,对在彭建设的施工工地和所有从事渣土运输的车辆进行专项整治。在专项整治期间,联合执法组共出动车辆74台次,人员280人次,对全市113家工地和200余辆运渣车进行了检查。通过专项整治,工地打围、硬化、裸土覆盖等情况明显改善,车辆不按规定安装全密闭系统、超载、冒载、带泥上路、洒落等现象明显减少。
(三)加强对建筑垃圾的管理
1.规范建筑垃圾运输市场,对建筑垃圾运输实行全密闭和公司化营运管理,要求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必须进行自动软蓬全密闭覆盖系统改装。我市共有6家企业参与建筑垃圾的运输,改装车辆__辆,所有的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均安装GPS并接入数字化城管系统和公安交管系统进行在线管理;
2.严惩乱倾倒建筑垃圾的行为,组织人员采取不定点巡查和定点蹲守的方式严查乱倾倒建筑垃圾的行为,一旦发现违规行为,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共处罚乱倾倒建筑垃圾的行为7起,处罚金额达6400元;对3家运输企业因未办理《建筑垃圾处置许可证》和《建筑垃圾运输通行证》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给予金额14000元处罚。
3.对无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的建筑垃圾实行公司化清理,改变了零星建筑垃圾清理难的现状,一经发现存在无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的建筑垃圾,立即向清理公司发派工单进行清理,共清理建筑垃圾8000余方,做到建筑垃圾清理高效、快捷、无滞留。
4.规范临时占道装饰装修,避免造成扬尘污染。年初拟定了《__市临时占道装饰装修管理规定(暂行)》,并下发到各镇及相关部门,对进行临时占道装饰装修活动的条件、申请程序等进行了规范。要求需要临时占道装饰装修的单位或个人在进行装饰装修活动前必须按照该规定进行申请,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进行施工,并落实相关要求,各片区执法中队负责监管,市扬尘办在巡查过程中进行督促管理,如果未按规定落实相关要求的,将不予退还占道装饰装修保证金。目前,大多数临时占道装饰装修能严格依照该规定进行落实,有效规范了临时占道装饰装修活动。
(四)加强辖区内清扫保洁降尘和绿化带扬尘防治工作
1.属地管理单位与辖区的保洁公司就降尘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改进环卫方式,采用机械化吸尘、湿法清扫等方式进行环卫作业,加大对街道的冲洗力度,杜绝二次扬尘污染;属地管理单位应做好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车运输过程中的防尘工作。
2.各镇和城管局(园林绿化和市政设施管理所)对辖区绿化带进行不定期的冲洗,彻底清除辖区内特别是主要干道绿化带路沿石和绿化植物上的灰带和积尘,保证每月对城市主街道内公共绿地、绿化带、行道树、景观设施进行冲洗、降尘4次。全年年共计用水43200吨用于洒水降尘。
(五)加强道路扬尘治理工作
市城管局环卫处加大了对街道(含人行道)的冲洗除尘,小雨过后进行强化冲洗除尘作业;交通局对公路沿线进行冲洗除尘;各镇对镇域道路和街道进行除尘,有效的减少灰带的形成,杜绝二次扬尘污染。
(六)加强对工地的管理
一年来,扬尘巡查小组对全市113家施工工地进行巡查,对施工工地防尘治尘措施是否到位,是否按规定进行打围,道路是否硬化,是否设置冲洗设施,是否设置隔离护栏、警示标志等情况进行逐一检查。共劝导违规工地320余次,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27份,处罚违规工地6起,处罚金额3.9万元。
(七)加强夜间扬尘管理
实行夜间值班制度(晚19:00——22:00),联合巡防服务公司对全市工地、道路的扬尘污染情况进行巡查。对乱倒建渣、夜间违规使用不符合标准的车辆进行建筑垃圾运输的、施工工地不落实扬尘防治要求进行施工等情况进行查处。自开展扬尘夜间值班制 度以来,共检查施工工地780余个次,查处违规运渣车17辆,扬尘污染现象明显减少。
三、加大督查,提高办事效率
1.市扬尘办加大督查力度,对发现的突出问题和上级通报问题进行重点督查,对责任不落实、治理不到位的及时下发督办通知。全年来,共向各镇、工业开发区和各部门发出督办通知24期,处理问题共155件。
2.对数字化管理平台和巡查人员、微博、市民反映存在扬尘污染隐患的问题,第一时间组织扬尘执法人员赶到现场进行协调解决,实现了老城区、牡丹新城、南部新城等城区全覆盖,共解决了问题168件,有效遏制了扬尘污染。
四、勤查严管,加大处罚力度
对在日常巡查中和专项整治活动中发现的工地、车辆存在的违规行为,依照扬尘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共出动执法人员__人次,检查在建工地113个,运渣车辆数980辆次,并对情节严重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全年来共处罚工地和运渣车20起,处罚金额达64300元。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严格落实新修定的《__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条例》,加强对建筑垃圾运输企业管理,建立建筑垃圾运输企业信誉考核制度。
(二)加大巡查力度,创新执法方式,在日常巡查的基础上,采取错时执法,对造成扬尘污染的行为进行打击,严防死守,维护扬尘秩序。
(三)加大对工地、道路、车辆的监管,总结先进经验,完善执法制度,坚决遏制扬尘污染。
(四)加大对零星建筑垃圾的清理,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