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企业财务注意事项范文

时间:2023-08-28 17:03: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新企业财务注意事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新企业财务注意事项

篇1

关键词:税收优惠 研究开发费 加计扣除

中图分类号:F810.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7-192-02

研究开发费,是指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国家为鼓励企业开展研究开发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2008年12月10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8]116号),企业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

一、研究开发费列支范围

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规定项目的研究开发活动,其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实际发生的下列费用支出,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规定实行加计扣除。由于国税发[2008]116号文件采用列举的方式,因此,除8类费用外,均不得归入实行加计扣除的研究开发活动范围。

1.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以及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

2.从事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

3.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

4.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或租赁。

5.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

6.专门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

7.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

8.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费用。

由于企业财务人员是根据财务通则财企[2007]194号文件核算、归集研发费用,所以企业需要特别关注的是不能加计扣除的与研发费用有关的项目主要有:

1.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外聘人员劳务费、股权激励。

2.房屋折旧、租赁费以及相关固定资产的运行维护、维修等费用。

3.设备调试、检验,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试制产品的检验费。

4.会议费、差旅费、办公费、外事费、研发人员培训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研发保险费,知识产权的申请费、注册费、费。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项目只是不能加计扣除,而不是不能扣除。

二、研究开发费的加计扣除方法

1.研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允许再按照国税发[2008]116号文件列举项目当年实际发生额的50%,直接抵扣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

2.研发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

三、向税务机关报送资料

企业在年初或研究开发前应向税务机关报送项目计划书和研究开发费预算。企业应在年度申报前向税务机关提出书面备案申请并报送相关资料:

1.研发费加计扣除书面备案申请及《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情况备案表》(一式两份)。

2.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3.有资质的税务师事务所出具的研发费加计扣除事项鉴证报告。

4.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计划书(需根据规定的领域详细说明至具体项目)和研究开发费预算。

5.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专门机构或项目组的编制情况和专业人员名单。

6.企业总经理办公会或董事会关于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立项的决议文件。

7.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的合同或协议。

8.研究开发项目的效用情况说明、研究成果报告等资料。

9.属于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的,应提供合同或协议书。

10.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专门机构或项目组的编制情况和专业人员名单。

11.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当年《研发项目可加计扣除研究开发费用情况归集表》、《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归集表》;对委托开发的项目,应提供受托方出具的该研发项目的费用支出明细情况。

12.研究开发项目的效用情况说明、研究成果报告等资料,包括知识产权证书、生产批文,新产品或新技术证明材料、产品质量检验报告,以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13.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四、企业对日常研究开发活动管理的注意事项

1.企业领导应重视该项政策的落实情况。只有领导重视该项政策的落实情况,单位的财务、技术等部门才能重视此项政策。才能减少企业所得税的缴纳,还能加强研究开发过程的管理和研究开发绩效的分析。此乃重中之重。

2.财务部门与技术部门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技术部门负责企业的研发活动和研发管理,技术管理部门必须要掌握企业所有的研究开发项目信息,如研发项目的领域、研究开发费预算、研发人员编制、研究成果报告等,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研究开发费的核算工作并完成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备案文书的准备工作;财务部门负责账务记录与核算,如实反映研发经费的使用,规范研究开发费核算科目与相关费用的核算与处理,修改与完善财务记账凭证或原始记账凭证以满足核算要求,协助技术部门对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全成本预算,完成项目的核算工作,与技术部门共同完成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的相关工作。所以加强财务与技术部门的良好配合和沟通是享受税收优惠的一项重要环节。

3.企业必须对研究开发费用实行专账管理,可以按照财务通则财企[2007]194号文件核算、归集研发费用,但最好用国税发[2008]116号文件列举项目进行单独设立明细科目,以便于准确填写年度《研发项目可加计扣除研究开发费用情况归集表》。这样可以省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下面设账方法可供参考。

4.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企业应于年度汇算清缴所得税申报时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规定的相应资料进行备案和严格的审批。申报的研究开发费用不真实或者资料不齐全的,将享受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主管税务机关有权对企业申报的结果进行合理调整。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可以及时修改和补充申报资料,为企业能享受到税收优惠多了一份保障,更能促使企业按税务要求进行研究开发费的管理和核算,为以后享受加计扣除税收优惠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8]116号

3.秦凤琴.对研发费用扣除标准合理筹划的思考.现代经济信息,2010(18)

4.常润润.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问题的探讨.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7)

5.赵芳.关于研究开发费税前扣除税收优惠政策的解读.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

6.王红英.浅谈企业研发费用管理充分享受税收优惠.财经界(学术),2010(8)

7.财务通则财企[2007]194号文件.

(作者单位:大连化工研究设计院 辽宁大连 116023)

篇2

    从中国知网搜索的文献来看,研究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教材存在问题的学者寥寥无几,到目前为止,研究的学者有郭冰,郭泽光(2003)、祝建军(2008)、李冬姝(2011)等。他们认为财务管理专业教材存在以下问题:教材理论背景与国情存在差异;教材体系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缺乏对能力的培养;教材内容更新速度慢,与实践脱节严重等。对于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教材的研究只有王东、王伟(2012),他们在“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一文中提到了我国现有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大多借用普通本科教材,存在着内容多、理论深、实践性弱、教材内容与财务管理工作实际脱节等问题。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财务管理专业教材和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材的问题。经过研究发现,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教材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内容结构是普通本科教材的“浓缩本”或者是“翻版”

    通过对标明应用型本科字样教材的调查,我们发现许多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教材无论从章节结构还是每一章节的具体内容基本上都是普通本科教材的“浓缩本”或者是翻版。目前标明应用型本科的院校并不多,我们随机选择了有财务管理专业的10所非“211”、“985”大学,①研究他们的专业课程开设情况。笔者发现,10所院校全部开设了《财务管理学》这门课程,于是,我们选择《财务管理学》教材作为研究对象。由于目前还没有官方或者学者公认的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代表性教材,我们选用了两本标明为应用型本科教材《财务管理学》和标明普通高校的教材进行了分析研究。比较的教材中一本为著名财会出版社立信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其封面标明“21世纪应用性经济管理规划教材”,以下简称立信版;另一本为浙江大学2010年7月出版,其封面标明为“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以下简称浙大版;普通院校的教材为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其封面标明“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推荐教材”,以下简称人大版。

    人大版共有八个知识模块,第一模块为财务管理基础知识,讲述财务管理的概念、目标、企业组织形式与财务经理、财务管理环境、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与收益以及证券估价等;第二模块为财务分析,分别讲述财务分析基础、财务能力分析、财务趋势分析以及财务综合分析;第三个模块为财务战略与预算,分别讲述财务战略、全面预算体系、筹资数量的预测以及财务预算;第四个模块为财务管理筹资,分别讲述长期筹资概述、股权性筹资、债务性筹资、混合型筹资、资本结构的理论、资本成本的测算、杠杆利益与风险的衡量、资本结构决策分析、短期资产管理、短期筹资政策、自然性融资、短期借款筹资以及短期融资券;第五个模块为财务管理运营资金,分别讲述营运资本管理、现金管理、短期金融资产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存货规划及控制;第六个模块为财务管理投资,分别讲述长期投资概述、投资现金流量的分析、折现现金流量方法、非折现现金流量方法、投资决策指标的比较、现实中现金流量的计算、项目投资决策、风险投资决策以及通货膨胀对投资分析的影响;第七个模块为财务收益分配,讲述股利及其分配、股利理论、股利政策及其选择以及股票分割与股票回购;第八个模块分两章介绍为公司并购管理和公司重组、破产和清算等知识。

    立信版和浙大版均没有第模块的并购重组模块,其他模块与人大模块大同小异,除章节及三级标题名称、顺序有所区别外,其知识点和文字字数也基本相同。经过仔细对比分析,我们认为两本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教材只是普通大学教材的简单删减或重排,并没有实质性差别。

    (二)教材内容可操作性不强

    现有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教材与普通本科教材基本一样,都侧重于对概念、作用、原理以及决策工具和分析工具等知识的介绍,对于实际工作的流程、方式方法以及与工作岗位直接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很少涉及或一笔带过,更缺乏对实际工作过程中重点、要点、难点及注意事项等知识介绍。学生学完以后既没有得到“鱼”,也没有得到“渔”,从而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

    《财务管理学》的几个模块除基础知识模块外,其他模块应该都是应用性很强的知识模块,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财务实际问题的基础。然而,现有所谓应用型教材与普通院校教材基本一样,都是以介绍基本理论、分析工具、决策工具等为主,可操作性不强。我们以立信版和浙大版的融资模块及其中的长期借款为例予以说明。

    立信版第四章为筹资模块,共分为四节,分别讲述筹资概述、资本成本、杠杆价值的利用和资本结构决策。长期借款为其筹资概述中“筹资方式”标题下的一个知识点。该书用800字左右篇幅对长期借款概念、种类、条件、偿还方式、偿还计划以及长期借款的优缺点六个方面进行了介绍,没有提到长期借款的程序和其他知识点。

    浙大版筹资模块由其第三、四章和第二章的第三节组成。该模块共十节分别讲述资金成本观念、筹资概述、权益资产筹资、长期债务筹资、短期资金筹资、期权工具筹资、杠杆原理、资本结构、资本结构决策方法。“长期借款”为其“长期债务”节中的一个子标题。该书用500多字对长期借款概念、种类、程序以及长期借款优缺点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其中长期借款程序仅用“长期借款通常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提出申请、履行审批手续;审批贷款;签订借款合同;使用贷款;归还贷款。”一句话概括。此外,没有其他知识点。

    可见,两本教材都缺乏“应用性”。一是缺乏对不同资金来源特点的分析介绍,不能告诉学生可以从哪里融资;二是没有或者基本没有对筹资的条件和操作程序进行系统、详细的介绍,不能告诉学生怎样筹资;三是没有结合具体融资方式介绍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构,不能培养学生合法融资的理念;四是没有真实完整的实际案例分析,既不能让学生通过案例了解实际融资的完整过程,也不能帮助学生掌握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要领,更不能帮助学生掌握融资的难点、要点和注意事项;五是课后习题和思考题局限于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缺乏对能力拓展和分析能力、动手能力等训练,不能达到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教材这些缺陷的存在,学生学完后自然就无法胜任融资任务,也就没有达到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目的。

    (三)教材内容不能与时俱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的环境和内容在不断发生变化,各种财务工具和手段也在不断创新。然而,现有应用型财务本科专业教材却不能及时反映这些变化,进行知识更新,与时俱进。如并购重组等是我国经济转型时期非常重要的财务工具,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常用的财务手段。2009年人大版对此已经安排了两章篇幅进行专门介绍,而2010年出版的立信版和浙大版均没有这部分内容。又如,中小企业融资是我国多年来的一大难题,为此进行的金融创新如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等,立信版和浙大版也都没有介绍。

    二、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教材存在问题的原因

    有学者认为应用型本科教材存在问题的原因是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对教材编写质量的监控,①以及教材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从规划、立项、编写到出版发行,需要较长的时间。②笔者认为除了这些原因之外,还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对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的定位认识不到位

    对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对“应用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是原因之一。目前对于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的定位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研究,如徐行、张红认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以培养将高新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包括管理能力、服务能力)的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王成、甘亚蓉、唐玮认为独立学院应该树立“应用型市场化人才”培养目标。黄嘉涛,张德鹏,韩小花认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直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够补充和完善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结构,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要。朱开悉认为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目标是具备“宽、厚、强、高、熟”,具有财务管理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的财务管理专业执业人才的培养,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学本科教育应以素质为基础、以知识为主体、以技能为手段、以能力素质提高为目的。以上学者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定位的认识都有一定的道理,都肯定了“应用型”的意义。但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的定位过于宽泛、抽象,对于“应用性”的实现方式与途径还没有形成共识。因而很难有公认的应用型本科教材面世。

    (二)编写教材的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很难写出高质量的专业教材。在企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不乏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者,然而他们往往缺乏对理论的兴趣或缺乏编写教材的动力和压力。因而现阶段教材基本上由学校教师编写。由于应用型本科办学时间不长,教师队伍还比较薄弱,稳定性也差,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学校又缺乏对编写优秀教材的激励机制。一些民办院校的财务管理本科院校更是如此。尽管学校中也有一些双师型教师,但多数是徒有虚名,他们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只是通过考试取得“会计师”等职称而已。多数教师编写教材是迫于职称的压力,一旦没有这种压力,也就没有编写教材的动力。有些教师确实来自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岗位,但年轻、稳定性差,理论功底欠扎实,教师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编写出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材。另外一部分既有实践经验也有教学经验的老教授,由于没有职称评定的需要,以及精力等原因,因而也没有参与应用型教材编写的动力和压力。从而参与编写教材的教师有些虽然有着扎实的理论功底,但是没有经过企业实践的锤炼也就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即使有实务内容,所谓的实务内容往往缺乏可操作性,没有真正深入企业的具体业务。

    三、我国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教材建设的构想

    (一)以“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分析能力的操作性人才”为教材建设的核心理念

    “一定的理论基础”是指教材全面、系统、扼要的介绍该门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实务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

    “一定的分析能力”是指教材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式既要让学生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能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便于培养学生思考和探索的习惯与能力。

    “操作性”是指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了解工作过程中应遵循的法律法规、掌握工作流程、要点、难点以及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能力。

    (二)教材建设的基本思路:以理论概述为先导,以实际操作流程为主线,以实际案例及评析为支撑,以课后作业作为巩固与扩展

    “以理论概述为先导”是指介绍实务内容前首先扼要介绍相关理论知识。理论概述由两部分组成,即全书的理论章和实务章中的理论节。理论章主要介绍本门课程的基本概念、相关的理论、发展趋势等以及本课程的基本内容、结构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等;理论节部分为实务章的第一节,主要介绍每一章的基本概念,原理、特点,与其他章的关系以及创新等业务内容。

    “以实际操作流程为主线”是指以实际财务业务的工作流程为顺序介绍每种财务业务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与工作标准,以及特点、要点。由于每一大类财务业务又可以分为不同的小类,而不同的工作类别的工作流程又有差异,因此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业务流程进行介绍尤为重要。

    每一实务章,通过一个真实完整的案例展示整个工作内容的实际操作流程,并进行评析。首先,通过案例展示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实际操作流程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基本概念等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其次,通过对案例点评,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要点、难点和注意事项,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探究的习惯。最后,通过案例分析,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理论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每一章节后面的思考题作为补充,拓展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要求学生查找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所有贷款的种类、流程,并进行比较,通过这个练习题既强化了学生对信贷融资的理解,同时又锻炼了学生查阅资料、归类整理和分析比较的能力。

    (三)编写队伍的组成

    教材最好由专职教师和财务管理实务工作人员共同编写,并由具 有高级职称的双师型教师担任主编或实际负责人。专职教师应该具有扎实的财务管理理论基础、较强的科研能力,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材编写经验,同时具有一定的财务管理相关的工作经验。专职教师主要负责理论部分、案例分析、能力拓展、课后作业等内容的编写工作。从事实务工作的作者必须具有较扎实的财务管理理论基础和丰富的财务管理实务工作经验,熟悉相关财务管理工作流程、要点和难点,负责业务流程、案例提供与整理等编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