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预算制度范文
时间:2023-08-28 17:03: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预算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市场化进程中,港口企业已经逐步意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加上港口企业间相互交流借鉴的加深,大多数企业基本设立了预算管理制度,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推进预算管理的深入。技术上能够做到在凭证、付款等环节设置适时控制,做到对部分费用按照项目重点管理。但总体来说制度和技术相对完善,具备长、中、短期预算的企业并不多,如果说全面预算是一个体系,那么绝大数企业做的只是一个点,与全面预算实施目标存在很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预算管理组织机构没有构建,使得本应具备的人人关心预算管理、接受预算约束的管理环境始终无法营造,致使预算机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预算没有很好地支持公司的战略,甚至与之产生冲突;预算编制过程过于耗时、成本太高,基本是财务部门在包办;公司预算管理未做到全员参与,甚至做不到全部门参与;预算管理非财务指标缺乏,不能给各单位预算目标的分解、执行及分析等环节提供合理依据,使预算管理控制职能完全丧失;缺乏预算调整机制,预算制定后几乎不再进行修改;未对预算执行偏差进行分析、报告以及考核,使预算对企业运营目标的导引、激励等作用根本无法发挥,预算实质上形同虚设。
二、预算管理体系完善策略
预算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必须依靠有效的制度保障,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实施预算管控的重要前提,可以指导企业上下级及各部门之间有序地进行预算活动。预算管控系统运行所需的保障制度包括科学的组织架构、健全的财务核算体系、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的企业激励制度等。
(一)设置预算管理组织架构,建立责任体系健全的预算组织体系,包含权威的预算领导机构(如预算管理委员会)以及承担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和考核的专职部门,分别负责协调企业内部关系、平衡各部门工作计划、组织实施预算活动等。除此之外,港口企业还应该有良好的内部组织架构,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科学的预算责任网络,以便于预算的顺利分解及明确责任归属。
(二)建立全员参与制度预算机制的高效运行离不开全体职工的支持,其中,企业中基层管理者对预算活动的态度及执行效力尤为重要。在预算实施之前,应进行动员教育,对预算知识做宣传培训,从根本上树立起全员对预算管理的支持态度,让其充分了解到预算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自觉加入到预算管理的相关工作中,为管理及制度的实施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建立健全以业务财务一体化为基础的会计财务制度以业务财务一体化为基础的会计财务制度是全面预算管理落地的前提,也是全面预算实施有别于财务预算的根本点。缺失这个前提,全面预算就如空中楼阁。一方面,预算管理离不开预测,预测需要以大量的信息为基础,而以业务财务一体化为基础的会计信息恰恰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支持;另一方面,健全的会计核算体系也是预算执行控制、差异分析数据来源的基础。
(四)科学选择预算管理模式、方法目前,大部分港口企业都处于成熟阶段,成本控制是这一阶段财务管理甚至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将预算总成本按照预算成本中心分解,进而形成约束各成本中心管理行为的分预算成本。在预算方法选择上,适当选择滚动调整、弹性预算等辅助方法,以使预算方法更加实用有效。
(五)丰富现有预算指标体系预算目标是预算管理工作的核心,年度预算目标是对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分解细化的结果,在确定目标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公司的综合财务能力(盈利能力),还应从客户(如客户忠诚度、市场增长率等)、学习和成长(如离职率、员工满意度、人均培训时间等)、内部运营(如操作系数、堆场利用率、设备故障率等)四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指标越细化、丰富,预算目标才会明确、完善,对公司的预算管理才能具有指导意义。
(六)强化预算执行控制预算考核不能简单地看主要预算目标执行偏差是否在合理范围内,还必须包括预算管理流程是否规范、日常控制是否有效、制度建设是否完备等各方面内容。预算控制行为必须详加规划,否则实际发挥时,就会出现无所适从的现象,缺乏方向,徒劳无功。因此,港口企业要对收入、存货、生产、人工、费用及现金等预算进行全面控制,并逐步建立合理的事前、事中、事后预算管控系统,以保障整体预算体系的健康运行。
篇2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企业管理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的方式,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其能够很好的优化市场经济下的资源配置,并且对于投资管理有一定的规范,可以有效的提升企业投资的经济收益,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在国有控股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可以加强企业的发展,以下就主要的对国有控股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做研究分析。
关键词 国有控股企业 全面预算管理 制度分析
全面预算管理主要就是以现金的流量为主,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筹资活动以及投资活动中的内部各部门的财务以及非财务资源预先的进行规划和预算,对于活动的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相应的控制和考评,从而达到协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完成企业经营目的的一系列的管理的活动。以下就对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在国有控股企业中的应用做分析介绍。
一、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体系
国有控股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体系主要的包含以下六个方面:预算组织制度、预算指标体系、预算编制程序与方法体系、预算控制与调整制度、预算报告制度以及预算考评制度。
(一)预算组织制度
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部门应该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应该由相关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成立相应的预算管理委员会,并且要根据企业发展的战略以及实际的情况来之制定预算管理的方案,各个企业也应该成立相应的预算管理机构,并且可以要求企业的法人代表对企业的预算目标最终的实现负责。若是企业已经进行了改革,应该明确各个人员在企业中的权限和责任,做到各司其职,分头做好预算组织工作。
(二)预算指标体系
预算指标体系主要的是从国有的投资者的角度上出发,主要的是对于国有企业一种外部的考核,在企业进行相应的内部预算考核的时候,要结合企业的具体的情况,对于预算考核的指标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于准确的体现出企业的生产经营的状况,使相应的评价结果更加的具有科学性。
(三)预算编制程序与方法体系
预算编制体系主要的是提高预算编著的工作的效率,规范了编制的工作的标准,使其更加的科学合理,减少了预算编制和预算指标的随意性。预算编制程序的相关的流程为:下达目标、编制上报、审查平衡、审议批准、下达执行五个步骤来实施。预算编制方法体系主要的是可以根据不同的预算的项目,可以采用不同的编制的方法,其主要的包含了固定预算、概率运算以及弹性运算等方法。其中固定预算主要的是根据预算中正常可实现的某一业务量水平编制的预算,其一般会适用于固定费用或者是数额比较稳定的预算项目;概率预算主要是因为需要估计的业务或者是项目发生各种的变化的概率,通常情况下会应用在比较难进行推测变动的预算项目;弹性运算主要的是指按照预算期内可以预见的多种业务水平所编制的能够适用不同的业务量的预算方法。在选择预算编程和方法的时候,应该根据企业的具体的情况来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保障其能够实际的进行操作。
(四)预算控制与调整制度
预算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主要的手段,其为企业实施内部的控制提供了全方面的管理的平台,更够很好的明确企业内部人员的职责和权限。预算的控制具有很多的特点,其可以通过对目标的分解来明确企业内部各个预算单位的目标和责任,可以强化企业内部预算的监控和考核,达到全面控制的目的。预算的调整主要的是指当市场的需求以及内部的资源等企业内部的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原来的预算已经不能够适应企业当前发展的需求为进行修改,在其修改的过程中应该严格的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调整。
(五)预算报告制度
良好全面的预算报告制度应该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内容的系统性、报告的及时性以及资料的相关性等,具体的可以分为基本报告和特别报告两大类。基本报告主要的是定期编报的,以预算责任单位的正常经营状况和结果为对象的预算反馈的报告;特别报告主要的是指非定期编报的,针对预算责任的单位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的特别事项所做的反馈的报告。
(六)预算考评制度
预算考评的核心主要的是注重过程的监控、预警以及经营状况的分析,考评的原则主要的是以预算的指标作为核心,构建预算的考评体系;以责任的部门为对象,自我评价和其他评价相结合;还应该强调标杆的作用;要正确区分经营业绩和管理的业绩;另外还应该将评价的结果作为奖励和惩罚的重要的依据。
二、国有控股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实践发展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主要的方法,其在企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国有控股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系来建立的,企业管理的目标主要的是目标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完成品种和产量逐步转移到追求经济的效益最大化,其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有效的实施对于企业管理的理念、风险的控制以及资源的配置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的做法是:首先是在组织管理方面,应该设置风险管理、审计核算、投资以及人力资源等管理部门,提升相应的决策水平。其次是预算编制方面,主要的是要以提升企业的价值为核心,将战略规划的年目标进行仔细的划分,可以分为财务计划和经营计划,各个部门都要按照相关的要求实施。第三是财务管理方面,要严格的审核超出预算的资金的配置,使资金的投入可以取得较高的经济回报,促进企业的发展。第四绩效评价的方面,每一季度都应该进行预算目标的核算,保障目标能够实现。
三、总结
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在国有控股企业中的应用,可以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的实现,并且可以增强企业员工经营的责任以及效益的观念,可以规范企业的管理,使企业的目标实现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且有效的控制了企业财务的风险,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道侠.浅谈加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科技信息.2011,03(03):64-72.
[2]王志新.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几点思考.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4(21):31-40.
[3]陈繁玉,孙丽霞.浅议国有企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财经界(学术版).2012,11(10):142-150.
篇3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优化;财务预算
中图分类号:F8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业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房地产企业不仅数量增多,而且企业的规模发展很快,市场竞争实力不断扩大。在经济活动中,房地产企业主要以营利为目的,根据政府部门的规划及政策要求,在相关土地上开展基础设施以及房屋建设等,并实施转让房地产开发项目或销售、出租商品房等行为。房地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着显著特点,主要包括:首先,建设开发周期长,很多房地产项目持续两到三年的时间,且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其次,房地产项目的投资额较大,需要大量资金作为开发和经营成本,企业在项目开发及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最后,由于容易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以及金融市场因素的影响,房地产项目的销量以及价格的波动较大,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比较大。因此,房地产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以有效规避经济活动中的财务风险。
一、房地产企业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有助于从全局出发对企业目标进行综合规划,引导房地产企业将经营目标更加具体化,促进房地产企业员工全面认识企业的发展目标与自我工作任务。其次,通过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协调和促进房地产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工作,确保各部门的工作目标和房地产企业的总体发展目标的一致性。最后,通过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对预算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和纠正,可以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控制,消除财务风险隐患,促进房地产开发企业顺利实现经营目标。总之,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房地产企业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管理控制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促进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顺利进行,推动房地产企业科学、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很多房地产企业已经开始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应该看到,我国的房地产企业由于起步晚、基础差、规模普遍偏小等特点,加上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周期长、容易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造成很多房地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着很多问题,面临着一定的财务风险。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虽然很多很多房地产企业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且也制定出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但是,在制度实施的过程中,预算管理就呈现出松散型状态,预算管理目标与制度实施之间缺乏实质的合作与交流。所以,当前的房地产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制度体系的确实,造成房地产企业缺乏整体规划,不能有效落实预算编制目标,也无法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的考核与监督,造成预算管理的作用难以得到发挥。
(二)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般来说,全面预算是企业财务活动的重要内容,但是又不能把预算仅仅看作是企业的一种财务行为。实际上,在很多房地产企业员工看来,全面预算管理只要企业财务部门负责制定和控制就可以了,与其他部门无关。实际上,房地产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员工以及房地产项目工期管理等密切相关,是房地产企业各项管理活动及行为的集中体现。
(三)预算执行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在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中,很多房地产企业采用的是项目公司制度。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并没有严格设置预算机构,往往把预算编制和执行等职能都划入财务部门。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财务部门工作性质的局限性,造成对房地产企业的资金使用无法进行全面科学的判断,而只能根据财务预算处理,引起企业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矛盾,导致预算管理无法有效发挥作用。
(四)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监管。在我国预算管理中,预算执行情况的管理及监督主要采用的是业绩考评体系,也就是以财务指标为主要依据,而缺乏对非财务指标进行评价。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传统单一的财务评价指标已经无法满足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不仅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企业及相关人员的经营业绩,甚至造成很多企业员工采取与企业长期发展相背离的短期行为,对房地产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后果。
通过对企业相关经济指标的分析,可以准确掌握预算执行进度,并可以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调整,以顺利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不确定性,房地产企业必须要通过进一步优化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及时做好风险防控准备工作,切实提高房地产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
三、通过制度优化落实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措施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贯彻房地产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机制,通过制度优化,有助于实现企业财务治理及资源的合理配置,协调并控制各财务主体的财务活动,有助于优化房地产企业的管理体制,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有以下措施:
(一)构建起完善的分级预算管理体制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占据有利地位,房地产企业应当加强全面预算管理。而全面预算管理作用的发挥就需要科学完善的预算管理体制。根据房地产市场的情况,房地产企业应当构建起各级全面预算管理体制,分别组织各级预算的讨论、报批、下达以及考核等,确保房地产企业预算活动顺利进行。同时,各级预算管理部门要把预算与企业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合理分析市场形势,全面制定收益目标,以有效规避财务风险。除此之外,企业各级预算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企业的整体目标,结合部门实际情况对预算进行细化,准确评价房地产项目的经营预算与企业发展目标之间的差距,然后提出可供选择方案。通过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分级预算管理体制,对各种项目预算进行汇总,结合房地产企业的资源状况以及企业发展目标,进而确定企业预算方案。
(二)优化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一方面,对房地产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主要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及企业的权责,合理确定预算目标,并对预算进行编制与汇总。同时,要根据预算管理原则、方法以及程序等,编制并且实施预算管理等。另一方面,在房地产企业预算管理制度方面,要结合企业管理模式以及房地产行业的特点,建立起完整的房地产开发成本体系,并将其作为计算企业项目成本及相关费用的依据,科学指导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预算工作。
(三)合理选择房地产企业的预算编制方法
在传统的企业财务预算中,主要以年度作为预算周期。而对房地产企业来说,由于房地产项目开发周期长,容易受到很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编制财务预算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而且着眼于整体经济形势等情况。首先,要做好项目汇总分解工作。不仅要认真做好企业财务总体构成的分解,更要按照年度、月等进行细化,落实预算责任。其次,要加强企业部门之间的合作。由于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预算涵盖到项目前期研发、项目策划、工程建设以及物业管理等部门,因此,企业各部门要同理合作,各部门分 工编制预算,最后进行汇总和分析。再次,合理确定预算编制周期。房地产企业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保证各项目顺利进行和资金链的正常运转。最后,要加强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有效控制现金流量,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四)重视加强房地产企业预算预警管理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房地产企业准确应对各种挑战,必须重视预算预警机制建设,随时防范财务风险,及时调整财务预算。要依据全面预算的制度要求,对相关财务项目设置预警控制指标,针对不同情况设定相应的预警级别,并根据实际运行情况与预算目标之间的偏差,对企业财务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系统分析企业各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有效化解财务风险,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结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房地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房地产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相关制度进行优化,不断提高财务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加强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从而进一步整合企业的各种资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顺利实现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建新,王海英.浅议房地产开发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J].民营科技,2009(2).
[2]郭欣红.浅议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J].西部财会,2009(3).
[3]刘惠娟.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优化企业管理机制[J].辽宁经济,2007(10).
篇4
关键词:企业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和完善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指的是企业为了实现财务经营管理的目标制定的一系列控制措施、方法、程序,包括对环境、活动的控制和保证控制效果的制度设计。
一、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应该遵循的原则
(一)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盈利,因此财务管理活动首先应该遵循成本效益原则。成本与效益具有相对性,企业管理者越多,消耗物资越大,管理的过程就越复杂,但是控制效果会越好,成本消耗比较多,在进行内部控制时,应该从企业的经营效益方面出发,力求降低成本。
(二)内部牵制原则
内部牵制就是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管理者之间要相互监督、职务分离。职务分离能够权责分明,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出现问题时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因此,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要明确各部门职责与权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适应性与发展性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应该在依照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来制定计划,这样制定的控制计划才能与本企业的发展相适应,这就是适应性原则。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使还应该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并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以适应市场和企业的发展。
二、财务预算的管理方法
(一)零基点预算方式
零基点预算就是以零为基础进行财务预算,以服务行业为例,服务业的工作量很大,投入成本不好估计,所以可以采取不计算现有成本,从零开始制定预算管理计划的方法,可以制定预算表,对预算表展开分析与控制,来降低成本。这种预算方法的缺点是工作比较分散,重点也不突出,并且工作量比较大。
(二)滚动预算管理
滚动预算管理不以半年度或者年度等定期预算模式进行预算管理,而是根据企业发展实际情况进行预算,并且对预算方案进行适时的调整与修改,以提高预算进度与工作效率。优点是使预算管理更加充分具体,缺点是更加适合短期预算,不能为企业制定长期发展计划。
(三)弹性预算管理
弹性预算管理以成本和业务量为基础进行的预算管理,形式主要是预算表,分为弹性成本预算和弹性利润预算,对一些不稳定的企业来说,弹性预算发挥的作用更大。
三、建立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建议
(一)财务信息系统的完善
财务信息系统能够把财务管理的流程固定在一个模式中,来执行财务控制制度,是财务预算管理的最佳的方式,完善财务信息系统有利于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完善发展,但是企业在监理财务信息系统时应该注意财务系统的统一性、完整性和安全性,保证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合理,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财务信息系统的作用。
(二)财务流程的稳固
财务预算管理应该按照财务管理的工作秩序进行,对业务活动的基本步骤进行控制,财务流程在业务流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财务管理工作流程中可以收集数据,加工整理后形成财务信息,为企业经济决策提供重要依据。财务流程的稳固还需要流程化的管理评价机制做保障,稳固与完善的财务流程管理能够有效保障财务安全。
(三)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对财务管理效率有直接的影响,受到经济利益的趋势,一些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低下,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质量,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树立爱岗敬业、依法办事、公平公正、搞好服务的意识,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总体素质,这是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
(四)财务管理体系要适应企业管理体制
企业建立和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财务管理,完善财务建设,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无论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还是投资融资活动都有很大帮助,财务管理体系建设猪油适应企业的管理体制,才能发挥作用,因此,企业应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财务管理制度,为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提供依据,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
(五)对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评工作
财务预算工作的顺利进行仅仅依靠制度的建立是远远不够的,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才能够反映预算工作的效果,因此,需要对财务预算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考评。考评工作应该有秩序有效率的进行,考核的方法应该严格的制定,企业应该结合实际采取不同的考核方法,使考核方法既有可行性,又能够真实反映出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还能够对预算执行发挥一定的激励作用,这样的考评工作才有价值。
四、结束语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财务管理的基础,而预算管理又是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财务内部控制应该在一定的原则下进行,按照财务预算的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郝照陶,陈骏.电子商务下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
篇5
为做好20__年度企业财务预算编报工作,进一步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根据《__*区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现就20__年度财务预算管理及报表编制报送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提高预算工作质量
自《__*区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各企业充分认识到财务预算在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营效益等方面的作用,并按照财务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编报财务预算报告,但一些企业也存在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工作组织不到位、相关财务预算指标不衔接、预算执行偏差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财务预算作用的发挥。各企业要高度重视年度财务预算工作,认真总结以前年度财务预算编制、执行情况和存在问题,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落实预算管理责任,规范预算编制方法,加强部门之间沟通协调,切实做好20__年度财务预算报表的布置、编制、审核和报送工作。
二、客观分析经济形势,合理确定20__年度预算目标
目前,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各企业要客观分析国内外市场形势,加强对业务发展状况、内部资源利用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和预测,科学确定20__年度各项预算目标。以前年度预算执行偏差大的企业,预算目标既要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又要合理估计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努力提高预算目标的准确性。
三、细化资金预算,有效配置企业财务资源
20__年各企业预算管理中要细化资金预算安排,一是要加强信贷政策走向分析预测,兼顾资金成本、收益与风险的平衡,合理确定信贷资金预算规模;二是要认真分析财务资源对企业发展的保障能力,统筹规划生产经营与投融资活动的资金供给;三是严格控制资金支出范围与结构,通过资金集中管理等手段,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突出降本增效,从紧安排成本费用预算
降本降耗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各企业要将成本费用预算控制作为重中之重,认真分析成本费用开支结构,合理确定成本费用压缩的项目、目标和措施。一是明确重点业务和关键环节的成本费用控制目标,压缩可控费用预算,特别是经济效益下滑的企业,可控费用预算要细化控制项目,明确下调目标;二是强化成本费用预算执行的约束力,严格控制预算外支出。
五、加强重大事项预算控制,努力降低经营风险
针对部分企业出现的运行质量下降、经营风险加大等问题,20__年要对债务、投资、存货、应收款项、担保等重大事项,实施从严预算控制。各企业应严格按照《椒江区国有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做好投资预算,对于超出企业承受能力、资金来源未落实、投资前景不确定、不符合发展战略和主业方向的投资,原则上不作预算安排;对于资产负债率超过行业平均水平且持续上升的企业,要压缩债务预算规模。
六、加强预算执行跟踪分析,强化财务预算执行监督力度
各企业应当加强预算执行的跟踪分析工作,建立定期的财务预算执行分析制度,及时掌握预算执行进度与效果,分析实际业务与预算指标之间的差异及原因,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同时,进一步完善预算执行考核力度,将预算目标完成情况与业绩及薪酬管理挂钩,强化预算的约束与激励作用。
七、企业财务预算报告的编制范围
企业编制财务预算应当将内部各业务机构、所属子企业和基建、技改投资项目等独立核算经济单位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纳入财务预算编制范围,各企业应当结合内部预算编制工作程序,认真做好对所属子企业财务预算编制的指导与审核工作。对于暂未纳入20__年度企业财务预算报表编制范围的经济单位,应当予以说明。
八、认真编制财务预算情况说明书
财务预算情况说明书是预算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企业应在总结分析上年度财务预算执行结果与执行差异原因的基础上,对20__年度财务预算编制方法、预算编制基础、预计重大投融资事项、主要财务预算指标等内容进行分析说明,主要内容参照“20__年度企业财务预算情况说明书内容提要”。
九、按时报送年度财务预算报告
各企业应在认真做好内部预算管理的基础上,按照预算管理工作要求,于20__年3月18日之前以纸质文件和电子文档,向区国资公司和行业主管部门预报20__年度财务预算报告,企业财务预算报告除报送合并预算报告外,还应当附送企业总部及与二级子企业分户财务预算报告,财务预算报告包括年度财务预算报表及财务预算情况说明书,财务预算报告在20__年统一格式的基础上,增加长期投资预算附表。
篇6
关键词:内部控制制度;成本管理;实施;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02
在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的今天,企业要想得以生存或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制度,尤其是对于成本控制的管理更应该进行改革。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既包含了物质形态的流转,又包含了价值形态的流转,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的成本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同时也要求企业管理层在进行成本控制时,一定要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对企业进行价值管理时,一定要对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同时还必须制定成本计划,并对其目标进行确定,以便于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降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成本投入。实物管理包含了工艺方案、结构设计以及产品等内容,同时还必须对企业的生产规模进行确定以便于对企业的资源进行有效地使用以及合理的配置。
一、内部控制的概述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
所谓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是指:为了确保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能够正常、有效地进行,确保企业的资产具有完整性以及安全性,一旦发现企业日常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舞弊现象以及错误,并对其进行及时的纠正,确保企业的各项资料均具有完整性、合法性以及真实性而制定、实施的相关程序以及政策。
(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会计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够达到相关的要求或标准,而且它还可以为企业的风险管理、经营的有效性、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以及企业经营达标等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状态提供基础保障。从这个角度来看,内部控制制度也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企业对风险的管理力度以及认识程度。
(三)缺乏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那么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各种舞弊现象以及错误,情况严重的还有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倒闭。例如安然事件、巴林银行倒闭、银广厦案、巨人集团衰败等,这些企业的衰败与倒闭均是由于内部控制的失效或缺失所导致的。
巨人集团在我国民族电脑行业发展的低谷时期,它并没有与方正、联想等国内知名的电脑行业联合在一起抵抗外强,而是选择了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巨人集团在没有任何经验以及规划的前提下,冒然涉足生物工程、房地产等利润丰厚的行业。企业的发展出现了弃长补短的情况,使得企业的有限资金被分散到各个行业中,最终使得企业的整体营销协调作用无从发挥,导致了企业的发展战略出现了严重匮乏的现象。
由此可见,内部控制在企业的风险管理过程中是一项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企业的内部控制方式主要有实物控制、预算控制、授权批准控制、组织规划控制。
二、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弊端
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传统成本控制是以生产过程控制以及产品的成本控制为主的,但是我国的经济市场化建设过程中,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以及跨行业之间的竞争风起云涌。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成本控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弊端也变得越来越明显,它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随着市场竞争逐渐白热化,各行业的利润也在不断地缩水,绝大部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意识到内部控制在企业成本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为了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各类企业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不过一些企业在对生产成本进行下调后,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但没有得到提升,而且还变得越来越低,企业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出现此类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一些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时,只关注“节约成本”而忽略了对成本的支出进行合理的控制,且未将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与企业的成本控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传统的企业成本管理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市场中供求关系的变化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加速,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也逐渐趋于个性化,这就使得“特立独行”成为了市场交易过程中的主流概念,消费者的观念也因此而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各种产品的生命周期日益缩短。基于此,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就必须引入先进的管理方式,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让企业能够应对发展过程中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二)缺乏内部控制意识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意识到了改革的重要性,但是一些企业在改革的过程中,只强调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忽略了对企业的成本控制方式进行强化以及改革。这些情况的出现使得企业的改革与内部控制制度的更新出现严重的脱节现象,最终导致了企业的内部控制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世界性的竞争日渐激烈
随着经济全球化制度的不断发展,全球性的市场体系已逐渐成形,这就为我国的企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企业的成本管理也由内部管理逐渐向外部管理延伸。一些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只注重内部的成本管理,对于外部环境的成本管理缺乏相应的管理措施。
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以及实施方式
(一)对企业的成本控制思想进行改革
在传统经济模式下,企业的成本模式基本上是简单的报账模式,这种成本管理模式往往只重视数字而忽略了成本管理的作用,同时对于企业的成本决策以及成本预测的重视程度也相对较低。这就使得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的过程中,一般是采用人工的方式来对企业的成本进行管理的,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手段。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也变得日渐紧密,因此在对企业的成本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全员参与的重要性,而不是只依靠财政部门来对企业的成本进行管理。为了实现成本管理的全员参与,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就必须树立开拓创新、经营观念、效益观念以及竞争观念等一系列的现代化企业管理观念,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的相关制度能够适应经济市场化建设的相关需求。
(二)对财务控制的要点进行明确
企业的预算管理控制包含了管理、投资、销售、生产、采购、融资、筹资等一系列经营活动的过程。
1.在企业的成本预算过程中,成本控制是确保企业责任制的科学性以及经营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2.对预算指标进行分解必须具有科学性、合理性;3.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其调整过程中的严肃性,同时还必须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反馈;4.在对预算的结果进行考核时,务必要确保其具有严格性。
(三)完善内部控制的成本管理系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依靠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以预算核算软件以及计算机等现代化科技为工具的操作方法,将企业的各个部门与企业管理层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组成一个成本信息管理系统。在此系统中,企业中各级的成本目标责任就可以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依据,企业的各个部门以及管理层可以根据自身的相关职责来建立相应的成本要素入口,让所有员工均能参与到企业的成本管理过程中,并对效益结果进行实时公布,以此来强化企业绩效管理过程中的透明度。
(四)强化信息反馈以及市场调查在企业成本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市场信息既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关键内容,同时它也是内部控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应用的关键组成部分。经济市场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的成本管理也日渐复杂化,特别是在科技进步与成本管理高度融合的今天,企业的成本管理能否适应时代的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展是否顺利,这些情况基本上是由成本信息反馈的水平高低来决定的。所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想对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就必须对产品的信息反馈水平进行不断的提高。
(五)提高成本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企业在利用内部控制来对成本进行管理时,务必要建立一支专业素质相对较高的管理队伍。此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必须对现有的成本管理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使他们的业务能力以及文化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吴文生.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成本管理运算中具体实施与运用[J].新财经(理论版),2011(11):334.
[2]刘国娜.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与应用研究――基于内部控制的视角[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3]李昕.以全成本评价推进通信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6):235-236.
[4]赵华.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
篇7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企业内部控制;措施
对企业而言,内部控制不仅是经营活动的一种体现,还关系着企业自身财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此外,企业的内部控制也影响着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使得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和管理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电算化的实质,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一系列的会计工作,例如:记账、报账、算账、查询等。与传统的人工会计相比,会计电算化实现了数据信息的共享,使得会计工作更加高效、迅速,账务查询更加及时、修改更加方便,大大地节省了工作时间。但是,会计电算化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的水平,若不及时处理,会严重的限制企业发展。
一、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在会计电算化下的现状
近年来,虽然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发展迅速,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相关的企业内部控制的配套措施还未完善,没有信息化建设的保障,导致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发展情况与企业内部的控制管理相分离,增加了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难度。简单说来,即由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足,使得会计电算化的出现和发展不仅没有为企业的内部控管理工作提供帮助,反而增加了其工作难度,尤其是内部控制与会计电算化的对接,因为没有完善的、科学的对接方式的支撑,使得二者的对接工作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发挥不出应用的作用。现阶段,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主要以企业会计信息的审计工作为主,控制对象则倾向于财务控制管理方面。然而,受到传统企业控制管理思维的限制,许多企业仍然在采用传统的控制手段开展内部的控制管理工作。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使得企业会计账目的一切处理活动均利用计算机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传统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审计带来了新的挑战。会计电算化产生的新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处理,最常见的就是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审核时的问题。与此同时,在会计电算化的大环境之下,企业所有的会计信息都必须要放在计算机当中进行储存,这种情况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性造成了一定威胁,很有可能发生企业会计信息被盗或者丢失的现象。此外,由于会计电算化在我国起步的时间比较晚,应用的时间也比较短,所以相应的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还有待改进和完善。综上所述,目前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其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会计电算化下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主要问题
(一)严重影响了传统控制手段作用的发挥
企业在将会计工作电算化之后,便主要依靠计算机来进行会计信息数据的整理、处理以及储存工作,可以说会计电算化使企业的大部分会计信息都集中在计算机当中,计算机的操作人员成了控制的主体,同时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也从之前人工操作的单一性的控制成了自动化的程序控制,这种情况极大地削弱了手工会计相互制约却又分工明确的控制职能。在目前会计电算化的大趋势下,企业中的结构组织向着更加扁平化的趋势发展,内部控制管理的层次显著的减少,职能和责任均有着更加集中化的发展趋向,企业管理层面不再是企业结构最顶层,而是处在工作活动的中心,这也使得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中心发生了变化。这些因会计电算化而导致的变化,均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里工作的开展增加了一定程度的难度。就这一现状而言,可以认为在某种角度上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传统的内部控制产生了一种冲突,这种冲突使得审计内部会计信息数据之时,因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影响而未能形成系统的信息化方法,同时也造成了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匮乏。在会计电算化发展如此迅速的环境下,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程度比较低,则会极大地增加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风险,对企业的经营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原数据的操作准确度不够高
会计电算化的主要优点便是通过计算机可以自动做到输入或者输出数据,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加工和储存等工作,并在程序的控制下,自动实现记账、数据分析以及报表的制作等。然而,输入计算机的原数据是人工进行核算的,若人工核算阶段发生失误,计算机是察觉不出来的,计算所得的数据便也是不正确的,这种情况会对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所以,在处理原数据阶段,必须做到稳定、准确,以此来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
(三)控制操作者的失职
授权控制、批准等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比较常见。在以往传统的人工会计操作中,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阶段都必须得到相关职能人员的审核与批准,以此来减少失误、失职现象的发生,但是这种人工会计操作比较麻烦,所需步骤比较多。会计电算化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企业的大部分活动均以电算化作为主导,使得会计电算化的功能集中了起来,这种集中导致会计工作人员的责任职能产生了变化,由之前的核算变成了管理。这种情况下,若是没有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则非常容易出现操作者受到利益的驱使而利用自身职能篡改数据或者系统程序等现象,严重威胁着企业数据信息安全。
(四)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就目前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企业未能设立会计电算化的审计监督部门,而缺乏相关部门的监督,是阻碍会计电算化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尽管一些企业设立了审计监督部门,但是由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缺乏,使得目前从事会计电算化审计监督工作的人员整体素质比较低,对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理解不深,不能准确掌握电算化的风险和特点,导致审计监督的水平较低,在这种情况下,会计电算化的优势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篇8
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企业是构成经济结构的重要单位,企业担负着国计民生物资的生产和经营,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外部发展影响着我国经济运行的整体形势。在企业生产与经营过程中,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其中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是企业保持稳步发展的必要途径。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就是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保证企业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
二、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会计核算与监督的主要内容
会计核算主要是指以货币为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过程,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会计核算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分析准确的会计信息,为企业提供需要的会计信息,更好的指挥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会计核算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第一,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并且通过实物量度和劳动量度辅以计算。第二,会计核算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兼顾全面性和综合性特点。第三,会计核算以真实合法的会计凭证为依据。会计监督是专业的会计机构和人员按照法律规定,通过会计手段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以及有效性的监督活动。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也是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一部分。会计监督既是内部监督也是外部监督,会计工作人员根据《会计法》的规定,行使会计监督的职能,对企业的经济事务进行监督和督促,保证企业能够在合法和合理的范围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会计人员的监督职权是由法律赋予的,会计人员行使监督职能受法律保护。在财务管理中,会计核算与监督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从目前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实施来看,除了上述两项内容之外,会计核算与监督在职能方面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核算和监督其重点内容在于对会计管理过程进行认真核对和监督,最大程度的保证会计管理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使会计管理能够在准确性和整体性上满足实际需要。
(2)会计核算和监督的重点在于核算和监督,主要实现了对财务管理过程的二次核对,并对会计管理结果进行监督,确保财务核算结果的准确性,使整个会计管理过程都能受到有效监督,保证财务管理取得实效。
(3)会计核算和监督使整个会计管理过程能够满足实效性和透明性要求,实现了对整个会计管理过程的核对和监督,对会计管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会计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管理过程的重要内容,积极履行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是保证会计管理过程取得实效的关键,对提高会计管理质量有着重要的促进。
(二)会计核算与监督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性
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与市场经济的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市场经济的供需关系由市场变化决定,企业在市场调节的作用下,可以拥有很多机会,也会面临一些挑战。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会计核算与监督是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必需的面对的工作。会计核算与监督,能够利用会计信息的准确性,通过分析明确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状态。会计核算工作是以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为参考依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核算工作能够再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通过真实的判断,能够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项目做以评估。核算是计算和分析的过程,也是形成报告的过程,形成报告就是为了能够给企业的决策者提供必要的信息,让企业决策者在处理企业事务和确立发展方向的时候,有完整的参考依据。而会计监督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具有决定作用。会计监督能够从大方向保证企业的发展道路是正确的。我国正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国计民生的物资为主要项目,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能否保持在合法与合理的范围,通过会计监督就能够准确定位。从会计核算与监督来看,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对企业生产经营有着重要影响,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核算与监督关系企业生产经营的透明度。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实行会计核算与监督之后,企业生产经营的透明度得到了全面提高,实现了对会计管理的全面监督,使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都在监督与管理之下。因此,会计核算与监督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透明度。
(2)会计核算与监督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性。对于企业生产经营而言,会计核算与监督既能提高会计管理的整体质量,同时也能满足会计管理的实际需要,对会计管理的开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会计核算与监督对企业生产经营有效性有着重要作用。
(3)会计核算与监督关系企业生产经营的持续性。对于企业而言,生产经营是企业的长期行为,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在这一过程中积极开展会计核算与监督,不但能够保证企业生产经营取得实效性,同时还要确保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得到持续发展。
三、有效发挥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方法和途径
(一)正确认知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我国的多数企业过多重视企业经营利润的创收,我国企业经历了一个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的阶段。重视经济效益就会忽略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就会陷入生产与经营粗放的管理阶段。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经营者越来越发展企业长期发展必须要坚持的原则。我国企业坚守的会计规范主要为《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而二者的执行更多的在于宣传,而没有从实际操作角度促进会计核算与监督的积极作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今天,我国企业要想参与到更多的国际竞争中,就要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会计核算与监督能够从根本上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能够通过会计核算与监督保证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能够有自己的发展特色。在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发挥过程中,要想保证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作用得到全面发挥,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对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了解。在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发挥过程中,要想保证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得到良好的推行,并保证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要加强对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了解,在充分了解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基础上,做好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运用。
(2)对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有足够的认识。结合当前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实际,在会计管理过程中,对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有足够的认识,是保证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充分发挥的关键,只有加强对二者的认识,才能推动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发挥。
(3)准确把握会计核算与监督原则。考虑到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实际,在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中,只有把握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才能保证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得到良好的开展并取得实效。因此,准确把握会计核算与监督原则,是推动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的关键。
(二)构建会计核算与监督的机制
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一个连续的活动,生产经营涉及的内容和项目较多。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不仅要定期进行,而且还需要建立长期的会计核算与监督机制。会计核算与监督机制需要在会计程序、会计政策、账簿制度、内部凭证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定期盘点制度等方面进行细致合理的划分。核算与监督机制要有明确的规定,通过制度制约具体的操作行为。构建会计核算与监督机制要将日常监督与长期监督相结合,通过连续不断的监督检查,形成会计工作的长期效应,保障每项措施落实到位。考虑到会计核算与监督的重要性,在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推进过程中,要想保证二者取得积极效果,就要从构建会计核算与监督机制入手,以良好完善的工作机制,确保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得到全面推进:
(1)将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结合在一起。在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机制建立过程中,只有将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结合在一起,才能保证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机制的作用得到全面发挥。
(2)构建完善的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机制。在充分料及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内容的基础上,只有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制定具体的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策略,并以此作为构建完善的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机制的基础,才能保证工作机制的建立取得积极效果。
(3)进一步健全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体系,保证其实施效果。结合当前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实际,进一步健全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体系,是畅通企业生产经营以及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效的关键。基于这一认识,对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体系进行健全和完善是十分必要的。
(三)建立专业的会计核算与监督机构
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需要各个部门有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同样,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也要由专业的人员担任。我国现阶段的企业财务管理中,专业性标准还不是很高,个别企业的财务人员专业性不高。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是一项严肃性很高的工作,所有的会计信息都需要在专业的环境下进行审核。会计核算与监督机构需要拥有专业的人才和设备,在核算与监督过程中,保持适宜的节奏。只有专业性的机构才能够将会计核算工作做到实处。发挥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能够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规划会计工作的秩序,形成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在企业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中,专业的会计核算与监督机构是保证两项工作能够得到全面有效实施的关键。基于会计核算与监督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专业的会计核算与监督机构,是保证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设立会计核算与监督部门。在企业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中,考虑到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的特殊性,只有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设立专业的会计核算与监督部门,才能保证企业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取得实效。
(2)对会计核算与监督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在专业的会计核算与监督部门建立过程中,不但要明确会计核算与监督部门的职责,还要对会计核算与监督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保证会计核算与监督部门能够高效运转。
(3)赋予会计核算与监督部门足够的职权。鉴于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的特殊性,在其工作中,应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赋予会计核算与监督部门足够的职权,保证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能够得到有效开展。
(四)做好企业内部与外部的统一协调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是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相互作用的结果。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设计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环节的认定都需要大量材料的支撑。企业内部与外部的统一协调就是要做到核算与监督工作保持完整性,在内部控制与外部约束上做到有计划、有步骤,财务信息的审查上,保证资料的全面性、合法性、真实性。为国家相关部门提供真实的信息,依法进行核算与监督工作。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发挥能够从根本上清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精确的计算和分析,检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使企业能够在规范化的运营环境中发展壮大。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以及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的实际职能,只有做好企业内部与外部的统一协调,才能保证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取得实效,进而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需求,达到提升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质量的目的。为此,做好企业内部与外部的统一协调,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把握这一原则,才能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取得实效,保证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的有效实施。
四、结语
篇9
【关键词】预算组织机构;预算管理制度;预算流程管理;预算控制
全面预算管理是按照企业的战略目标,通过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考评与激励等一系列活动,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种管理方法。通过预算管理,能够优化和协调资源,改善资金流和物流情况,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预算管理能够将公司目标、战略与行动计划联系,是企业战略执行的有力工具。中小企业应认识到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构建适合自身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一、健全预算管理组织机构,明确职责
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需要一个高效的自上而下的组织结构,组织机构是完成各项任务的根本保证,是预算管理工作的基础环境。预算组织由预算管理组织和预算执行组织两个层面组成。企业应成立由总经理、财务负责人、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预算管理委员会,并将其作为预算管理的常设机构,负责拟定预算目标和政策、汇总、编制年度预算草案、下达预算方案、考核预算执行情况等。成立预算管理办公室或设立预算管理专员,负责汇总各部门预算执行中的数据、资料,拟定总体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等。预算执行组织是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责任单位,总经理作为第一责任人对总体预算负责,各部门对预算实行归口管理,要保证预算在企业的权威性。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业务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等工作。
二、制定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企业决策的执行和目标的实现,并能有效保证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预算内部控制制度应由涵盖预算编制阶段、预算执行阶段、预算考核阶段的制度构成。
1.预算编制制度。预算编制是落实企业预算目标以及分解责任目标的过程,预算编制质量的高低将影响到企业预算的执行及评价,企业应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如预算编制管理制度、预算业务岗位责任制度、预算组织管理制度等。预算编制管理制度中应明确预算编制方式及方法、预算编制程序、具体要求预算项目的编制内容。
2.预算执行制度。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为保证预算执行到位,维护公司预算管理的严肃性,要制定严谨的制度规范。如预算资金支出审批制度、超预算资金审批制度、预算执行报告制度、预算调整制度等。预算执行控制制度中应明确部门职责划分与权限控制、预算执行事项的申请与批复、预算执行过程控制、预算执行结果控制等。预算调整制度中应明确调整条件和方式、调整程序等。
3.预算考核制度。企业应针对预算考核工作制定相关制度,如预算考核管理制度、预算评价制度、预算考核奖惩管理制度等。预算执行考核制度中应明确考核机构和时间、考核方式和内容、考核流程和结果应用等。
编制的预算制度内容要全面,可操作性强,较详细地描述管理流程的各环节,权责分明。建立具体控制制度的同时,还要结合本单位实际设计出预算内部控制的各种记录、凭证和报表。
三、加强预算流程管理与控制
预算管理是根据企业发展目标和中长期规划的指导,将年度计划和业务指标进行量化分解,据以执行、考核的管理方法。预算控制是对预算的各环节和制度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控制。
1.确定全面预算编制模式和内容
多数中小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利润和销售规模兼顾,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起点需要同时考虑目标利润和销售规模,全面预算的编制切入点要考虑企业战略目标的侧重占。一般情况,预算编制内容应包括经营预算、财务预算、资本支出预算。经营预算是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业务的预算,主要包括:目标利润、销售预算、生产预算、采购预算、成本费用预算等。具体包括:销售收入预算、销售费用预算、生产预算、材料采购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产品成本预算、差旅费预算、管理费用预算等。成本费用预算又分为可控成本预算和不可控成本预算。财务预算主要包括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根据需要可编制对外投资、基建工程、固定资产更新等预算。根据预算编制时间应编制年度预算、季度预算和月度预算。
2.构建全面预算指标体系
由于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较多,考核指标过多容易使考核效率低下,因此,应当选择有代表性的指标来考核预算执行效果,应同时兼顾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企业经营环境在不断变化,如果只用财务指标进行预算考评,其劣势主要表现财务指标注重过去的业绩而忽视对未来企业发展能力的重视,会导致企业的短期行为。因此在预算指标体系设计中按照财务指标为主,非财务指标为辅的原则。财务指标一般应包括效益类、资产类、资金类、成本费用类等,如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成本利润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非财务指标应包括质量控制指标、安全生产指标、产品市场份额、消费者的满意程度、企业的社会责任等。
企业对预算核心指标的选择应该与企业当前采取的经营战略和产品的生生周期相配合。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的中小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可能是市场占有份额,也可能是利润,或规模与利润并重,其预算的核心指标有所不同。企业要根据战略需要确定不同的核心指标。
3.采用合理的预算编制程序
预算编制应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综合平衡的流程进行。第一,产品市场及销售预测是规划目标利润、编制预算的前提。在编制预算之前,首先要对外界市场情况和内部资源进行预测,包括市场需求、销售价格、采购价格、生产能力、供求关系等预测;然后根据公司战略目标和年度经营目标、内部资源状况编制预算目标,下达预算编制任务;第二,基层预算单位根据总目标的要求,结合自身发展方向,通过预测工作量情况、新项目开展等因素,制定本部门分预算方案;第三,预算管理委员会对分预算方案结合内外情况进行审查、汇总,综合平衡,提出调整意见后逐级下达;第四,各部门依预算管理委员会提出的意见修改后再次上报,经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最终形成年度预算。
4.运用科学的预算控制形式
企业要结合自身经济业务特点、基础数据管理水平、生产经营周期和管理的需要,选择或综合运用固定预算、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流动预算等预算控制形式。例如:对数额相对稳定的项目,如固定资产折旧、大修理费、办公费等,可采用固定预算法编制预算,加以控制;对材料采购置、制造费用等与业务量有关的成本费用项目,可采用弹性预算法编制预算;对不经常发生的或预算编制基础变化较大的,如固定资产投资等预算项目,用零基预算法编制预算;对季度预算的编制应采用滚动预算。在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时,要充分考虑成本的可控性,使责任单位的权责相当。
5.规范预算调整程序
为了保证预算的严肃性,下达执行的预算原则上不予调整。但在执行中由于市场环境、政策法规等发生重大变化,或企业业发展计划有较大调整时可以按规定程序对预算进行调整。
调整预算应当由责任单位向预算管理委员会提出书面报告,分析客观因素变化、对预算执行的影响等,提出预算指标调整要求。预算管理委员会对预算调整报告进行分析、审查。
6.加强预算的执行与考核
预算要逐级下达到各个预算执行部门直至具体责任人,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体系。执行中关键要建立预算执行报告和分析制度。建立月度、季度执行分析制度,各责任部门应定期报告预算执行现状及趋势,财务部门也应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控,以保证预算更贴近实际,落实预算责任指标,更好地发挥其控制和导向作用。
预算考核是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系统考核评价,也是对预算执行人进行业绩评价的基础工作。预算管理委员会作为预算考核的组织机构,对各责任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评,人力资源部门作为具体执行部门。考核可分月度、季度、半(下转第40页)(上接第37页)年度和年度进行。考核方式上宜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定性可根据员工的表现进行,定量考核要根据选定的各预算责任指标的执行差异情况进行奖惩。
表1 中小企业部门预算执行主要责任分配表
部门 主要预算责任内容
生产部 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产品成本预算;
安全生产、质量控制
营销部 销售预算、销售费用预算、回款预算、产品市场份额
采购部 采购预算、付款率预算、期末库存预算
财务部 现金预算、财务费用预算
行政办公室、行政部门 管理费用预算
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考评,用以促进预算的执行、落实,便于对各部门实施量化的业绩考核和奖惩制度,也为对员工的激励提供依据。同时,从整个预算管理循环过程中来看,预算执行考核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也为下一年度的预算的编制提供经验和资料。
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低下,已成为其发展的一个障碍。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中小企业应结合自身规模、业务特点和管理的需要,构建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实施预算内部控制,保证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宇.唐山市中小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例分析及启示[J].商业会计,2013,1.
[2]廖全兴.如何有效提升企业全面预算管理[J].会计师,2013,07.
[3]黎萍.探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师,2013,02.
篇10
摘 要 从当前实际看,许多小微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问题非常突出,进而影响了小微企业的经济效益,阻碍了小微企业的发展,本文提出了一些自己对加强小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看法。
关键词 小微企业 全面预算管理
一、小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1、没有全面预算管理。这种情况在民营小微企业和家族企业大量存在。在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家依靠自己对市场的判断能力和个人的冒险精神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他们大多数对会计不太熟悉和不太重视。在他们看来市场才是最重要的,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会束缚他们的手脚。所以,这些企业往往不制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老板一人说了算,会计的作用仅在于如何算账使老板少交税。收入不入账,成本、费用虚高等屡见不鲜。在家族企业,经营者认为没有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对自己更有利,更便于他们浑水摸鱼。
2、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有些小微企业存在全面预算管理,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不够全面,没有覆盖所有的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使小微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的现象极为严重。甚至一些小微企业没有正规的财会部门,会计等事项由办公室人员包办。
3、对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认识的片面性。目前,不少小微企业的管理人员对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就是会计编制、会计控制、会计分析,即全面预算管理变成会计预算管理。因此,对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设计仅停留在会计控制上,参与全面预算管理的也仅仅是财务人员。
4、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行为主体素质较低。近年来,小微企业财会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跟不上,一些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混进财会队伍,思想素质差,业务一知半解,连正常的会计业务都处理不好,更谈不上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运用。一些小微企业企业领导对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一窍不通,更不用提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执行了,这势必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使本就运作艰难的企业更加举步维艰。
二、小微企业预算管理制度的设计原则及基本流程
1、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设计原则。
(1)全面性原则。全面预算管理的预算体系包括企业经营性预算、财务预算和专项预算,既能反映企业日常经济活动的预算,也能反映企业资本性支出等一次性财务资金筹措和使用的预算。
(2)全员性原则。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涉及企业内部权责利关系的全面安排,它不是某一部门的事,而需要上下配合、全员参与。
(3)全程性原则。全程性是指对企业对经营进行活动全过程的控制,对各部门的评价考核也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得到体现。
(4)指令性原则。全面预算管理由预算委员会负责,预算一经确定,一般不轻易调整。
2、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基本流程
(1)确定目标。全面预算管理应目标明确,除目标利润外,企业的股东权益也应得到体现。
(2)预算编制、审核、批准。由相关预算责任部门编制本部门预算报送到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审核、汇总、平衡各部门预算,报管理层批准,经管理层批准后的预算报董事会批准。
(3)预算执行。实行预算例会制度,由财务部门分析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向管理层编报预算执行报告,提出改进和巩固措施并加以落实。
三、小微企业预算管理制度的具体对策
1.强化管理者的全面预算意识。小微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应有明确的认识,管理者应走出误区,更新观念,强化管理。要建立一个有效的令行禁止的管理系统;培养一批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奋、正直、忠诚的员工,确保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落实。
2.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人是观念创新的根本和灵魂,企业制定经营目标,设置核算机制,都必须依靠人的创造性工作。我国传统文化是儒家文化,以人为本是儒家管理理念最鲜明、最重要的标志。强调以人为本,要求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依靠提高人的综合素质、道德水准和法规意识,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最佳效果。
- 上一篇:房屋赠与法律规定
- 下一篇:高新企业财务注意事项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