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风险对策范文
时间:2023-08-28 17:03: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营管理风险对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全面风险管理 经营网点 资金风险 对策
全面风险管理是目前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加强资金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大型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建设起步较早,2006年国资委颁布下发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为我国大型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了规范和指引,大多数国有企业都根据要求将风险管理制度引入了内部控制体系中,尤其是中石化这样的大型企业,更是聘请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例如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公司的下属分公司,特别是油品销售企业,由于其经营网点分散,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一直属于资金管理的高度关注区域,因此一定要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更好地对经营网点资金风险进行防范和管理。
一、经营网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风险
(一)货款结算过程中的应收账款风险
应收账款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商业竞争以及销售收入与实际收款之间的时间差,对于商品销售企业来说,赊销是一种重要的销售手段,其对于企业拓宽市场、降低库存以及提升市场占有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赊销也使得企业面临很大的资金风险,应收账款的数额越来,企业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就越大。随着我国成品油销售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化,部分成品油销售企业经营网点采用赊销及降价方式招揽客户,扩大市场占有额,这必然会加大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
(二)资金停留被攻击的风险
对于成品油销售企业的销售网点(加油站)来说,其销售货款不可能在第一时间存入银行,必然会有一部分现金停留在营业场所,这就带来了一定的现金管理风险。各种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对销售网点的资金安全产生很大的威胁,全国各地经常出现加油站资金被盗被抢的案件。现金在加油站停留的时间越长,资金滞留量越大,就会带来越大的资金管理安全风险。
(三)内部管理风险
经营网点员工的法制观念以及职业道德等问题也是产生资金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加油站员工不及时将销售货款送存银行,非油品不在线销售,营业款不按照规定缴入财务部门入账,挪用、坐支销售货款等行为都会加大经营网店的资金风险。
(四)信息网络风险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加强,企业大部分业务借助相关的系统在线操作,如果网络不能很好的加强安全防护,很可能就会被入侵,导致系统瘫痪,甚至数据被篡改,使得企业遭受重大损失。
二、资金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风险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
现阶段成品油经营网点的资金风险主要表现为实物流与资金流的不统一、资金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足、资金安全管控存在漏洞以及经营网点内部管理风险等。虽然资金安全、内部控制月月讲、常常提,毕竟油品销售企业网点经营分散,人员较杂,流动性强,其风险意识与重视程度客观上讲的确是参差不齐的。
(二)资金管理存在漏洞,导致效益流失和坏账损失
成品油销售企业的资金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导致出现效益流失和坏账损失的状况,主要表现在:一是脱机销售导致的企业经济效益流失。一些经营网点管理人员为了谋取个人私利,当国家对油品价格进行调整时,往往采取脱离业务管理系统,脱机销售的方式,从中赚取差价,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失;二是一些网点人员内外串通勾结,诈取营业款,或者在收现金时少加油,多报价以谋取蝇头小利。
(三)网点布局分散,缺少有效的资金安全管控手段
由于成品油销售企业销售网点多、分布广,遍布城乡、公路、河道,一些网点设置的地区比较偏远,由于这些条件限制,大多数营业款项不能在当天及时的存入银行,且相关的账务报表传递时间过长,导致财务管理部门难以对资金进行准确的核对与现场监控。企业为了提高信息化运用水平,虽然建立了较多的信息系统,但各系统之间数据不能充分共享、集成度不高,销售收入与银行到帐数据基本通过人工进行匹配,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另外,一些销售网点的安全保卫措施不到位,监控薄弱,资金被盗抢的现象时有发生,给企业的资金安全带来很大的风险。
(四)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存在一定的资金安全内部管理风险
由于成品油销售企业一线的员工流动性比较大,员工的素质参差不齐,个别法律意识比较淡薄的员工存在挪用、盗窃企业货款的行为,另外,企业虽然制定了比较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经营网点的资金管理执行不到位,如果各职能部门和员工在资金管理方面的权责不清晰,将会给经营网点的资金安全带来更大的风险。
三、加强全面风险管理,防范资金风险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良好的风险管理理念,提高资金防范意识
良好的风险管理理念是企业开展内部控制的重要环境因素,也是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基本保障。企业的风险管理理念是企业在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以及战略目标的执行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信念和意识,其不仅对企业的经营风格和文化氛围产生影响,还决定了企业的战略经营目标能否得到顺利的实现。其中,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是企业风险管理理念的重要体现。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在内部树立良好的风险管理理念,让全体员工认识到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才能让其在日常工作中及时的发现和识别风险。作为成品油销售企业的经营网点,其一定要在全体员工中树立风险管理理念,让其认识到网点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资金风险,在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企业相关制度,为风险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强化内部监督考核
企业要不断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并强化内部监督考核,为风险管理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首先,经营网点要严格遵守企业的业务操作流程,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处理,从而避免管理出现漏洞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要严格遵守经营网点资金管理制度,对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资金管理权限、责任以及奖惩措施予以明确,从而落实相关制度;其次,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例如现金管理制度、财务稽核制度等;再次,还要不断强化系统监管。进一步完善财务集中核算体系,加强对各经营网点的资金监管与考核。另外还要加强网络安全管理,确保系统安全运营。当前对于石化系统资金安全管理来说,最现实也是最有效的手段是根据各级内部控制制度、手册的要求严格执行,及时监督管理,使资金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三)搭建资金云平台,完善资金监控体系
企业要建立云平台,加强大数据的分析与管理,以云平台中的资金监控板块为依托,将销售收入、货款回收数据统一纳入云平台管理。一是规范资金日报表,明晰商品销售及相应的资金收款方式,确保商品销售收入与资金的平衡。二是规范银行进帐单,进帐单与业务数据相对应,通过一定的规则,形成识别每笔进帐单业务身份的“关键字段”,“关键字段”可用数字表示,要反映营网点名称、业务类型、业务发生时间等特性,并请银行网点将该“关键字段”同时录入银行进帐系统。三是加强银企直联系统的建设,开设“收入户”与“支出户”,实施收支两条线,通过银企之间的接口,将银行的资金到帐数据从“收入户”上载至云平台。四是将企业的销售收入、银行到帐数据在云平台通过“关键字段”进行自动匹配,,通过报表及手机短信提醒等方式,适时反映应入未入帐的资金,五是结合企业的ERP,将核对无误的收入与资金数据从云平台导入ERP并自动产生会计凭证,从而做到日清日结。经营网点的资金管理由静态管理转为动态管理,实现资金管理模式从人工化向系统化转变。
(四)强化现金收入管理,防范资金安全风险
企业要不断强化经营网点现金收入管理,确保货款能够及时安全回笼,防范资金安全风险。首先要采取手段保障经营网点的资金安全。要加强保险柜管理,并对留存的现金及时的送存银行账户。企业发行专用充值卡,引导客户持卡消费;其次,要不断加强员工的业务培训与考核,提高员工的素质。另外,要加强银行存款管理制度,将银行结算制度严格落实执行。经营网点的一切费用和资金要尽可能的通过银行转账来实现,严禁任何员工利用银行账户进行套取现金或信用的行为。要对支付凭证和发票进行严格的保存管理,财务部门要按月建立银行余额调节表,对未达账款项进行及时的核对,防范业务风险。
三、结束语
随着企业成品油销售业务的逐渐扩大,企业经营网点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资金风险,企业一定要认识到资金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全面风险管理思路为指导,通过树立良好的风险管理理念,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强化内部监督考核,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平台,完善资金监控体系,强化现金收入管理,防范资金安全风险、加强网络安全等措施,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更好地防范资金风险。
参考文献:
[1]陈昌伟.加油站非油品业务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上海商业,2011;05
篇2
银行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对国家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从银行自身经营管理来看,由于银行经营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金融政策和金融管理中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调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金融风险成为了影响银行经营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为了保证银行能够正常有序经营,有效抵御金融风险,我们应对银行金融风险的种类有足够的重视,并认真分析银行金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制定具体的金融风险应对策略,提高银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为银行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银行金融风险的种类
从银行当前经营管理现状来看,银行所遇到的金融风险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其又可以分为:国家风险、主权风险、法律风险和结算风险。信用风险是银行经营管理中遇到的主要风险之一,是多种风险的总称,对于信用风险的理解,我们应将其作为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主要风险来看。
(2)市场风险:利率风险又包括利率错配和利率波动缺口风险。基差风险。基差指同一时点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的差,当一般利率水平的变化引起不同种类的金融工具的利率发生程度不等的变动时,银行就会面临基差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重新定价的不对称性也会使用权收益率曲线的斜率、发生变化,即收益率曲线的非平行移动,汇率风险: 又称外汇风险,指经济主体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市场风险是银行在实际经营管理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风险之一,对银行的正常经营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果不得到有效消除,将会影响银行的整体经营管理效果。
(3)流动风险:(常被称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微观上指变现能力。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和/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损失或破产的风险。流动风险是目前银行在经营管理中遇到的最普遍的风险之一,银行在经营中必须保证一定的流动量,才能有效应对流动风险。
(4)操作风险:欺诈、交易系统及清算系统故障、个人不充足的员工训练及操作失误,突发事件,道德规范。操作风险主要是银行在具体经营管理中由于系统和人为原因造成的风险,这种风险是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来消除的。
三、银行金融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考虑到金融风险对银行产生的重要影响,银行在经营管理中对金融风险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银行金融风险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风险管理的体制尚未成型。在银行的经营管理中,金融风险管理起步较晚,在整体管理水平和管理体制上距离理想状态还有一定的距离。从目前国内银行的金融风险管理来看,金融风险管理的突出问题在于现有的金融风险管理体制尚未成型,现有的金融风险管理体制无论是在制定过程还是在执行过程中,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对银行的经营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所以,金融风险管理体制尚未成型,成为银行金融风险管理的主要问题之一。
(2)资本市场信息透明度不高。由于目前国内金融市场竞争相对激烈,在资本市场上信息保护较为严密,一般的资本市场信息都掌握在大型的银行手中,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难以从正常渠道获得有价值的资本市场信息,导致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不但不利于银行总体效益的提高,也不利于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开展。因此,资本市场信息透明度不高成为了银行金融风险的主要种类。
(3)预防和分散金融风险的意识薄弱。从银行遇到的金融风险来看,如果某一种金融风险过于集中,得不到有效预防和治理,银行将在经营中遇到较大的风险,总体经营效果将会受到较大影响。由于缺乏对金融风险的认识,目前多数银行对金融风险的预防和分散措施都不十分理想,在预防和分散金融风险的意识方面也比较薄弱,不利于银行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所以,预防和分散金融风险的意识薄弱是银行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四、银行金融风险管理的具体应对策略分析
鉴于金融风险对银行造成的严重影响,银行要想有效应对金融风险,提高金融风险的预防和治理效果,就要结合银行金融风险管理实际,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建立合理的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加强政府监管力度。鉴于银行的重要地位以及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银行在应对金融风险过程中,应将体制建设作为重点,不但要建立合理的金融风险管理基本程序,还要不断完善金融风险管理体制,保证银行的金融风险得到全面有效的监管。为此,我们应将建立合理的金融风险管理程序,健全银行金融风险管理体制作为重要工作,确保银行金融风险管理机制便于操作满足实际要求。
(2)加强企业管理,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受到管理体制和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银行在资本市场上在金融信息上缺乏透明度,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加强企业管理,在银行和金融机构之间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制度,保证银行间的金融信息得到合理流动,提高银行的金融风险管理效果,促进银行金融管理发展,切实解决银行金融风险管理问题。为此,加强企业管理,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应对银行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
(3)加强预防和分散金融风险的意识。考虑到当前银行对金融风险缺乏预防和分散风险意识问题,我们不但要从加强银行预防和分散金融风险意识入手,还要建立完善的金融风险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证银行能够对金融风险进行合理分类,并采取相应措施对银行的金融风险进行有效预防和分散,保证银行的金融风险能够得到有效预防和治理。为此,银行应从加强预防和分散金融风险的意识入手,有效解决金融风险问题。
篇3
关键词:农业发展银行 管理会计职能 经营管理 业务发展
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自身改革的要求以及约束力不断加强。同时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国家对三家政策性银行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对政策性银行的业务范围进行了划分。新一轮改革要求农发行要通过对政策性业务和自营性业务实施分账管理、分类核算,明确责任和风险补偿机制。为适应新的改革发展要求,农发行亟需对当前的经营管理风险和漏洞以及因定位、业务调整而产生的经营管理方式、水平等不匹配状况进行调整和改善。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管理举措,如何通过强化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发挥管理会计职能对提高农发行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业务发展显得格外重要。
一、强化管理会计职能对农发行经营管理的作用
管理会计的职能主要是提供对企业经营管理有用的信息,为加强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而发挥作用。管理会计的职能主要分为事前管理、事中管理、事后管理。事前管理指对企业经济业务发展进行预测、决策和计划,事中管理指为使经济业务按照预定目标发展而对其实施控制,事后管理指对企业经营活动成果进行考核和评价。强化管理会计职能使得银行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经营管理体系,对加快实现银行责任目标和绩效,界定银行业务管理职责,促进业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增强农业发展银行的竞争力
管理会计的目标是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强化管理会计职能有助于全面了解农发行整体运营状况,并对存在的经营管理问题进行改善。同时有助于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相应的系统信息,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并促使农发行对人力、财物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实现对经营风险的防范,提高农发行的经营效益,从而增强农发行的竞争力。
(二)适应政策性银行改革发展需要
随着政策性银行定位、业务的调整,农发行从外延式发展战略到内涵式发展战略的转变以及农发行对自营业务实行分账管理等改革要求不仅对农发行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出了要求,同时也加大了经营风险。这迫切需要通过强化管理会计职能,使农发行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控制经营风险,进而实现农发行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的经营目标,适应政策性银行改革发展要求。
(三)适应利率市场化的需要
我国实现利率的市场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利率的市场化会改变农发行现有的经营状况。利率市场化会使得农发行的业务受到冲击,收益大幅下降,风险加大,利润减少不可避免,这对于农发行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面对利率市场化的趋势,只有通过强化管理会计职能,提升农发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各项业务的健康发展,才有可能农发行保本微利的目标。
(四)实现经营决策科学化的需要
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职能定位、业务范围的调整,对农发行的经营管理水平要求将更高。而实现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化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通过强化管理会计职能,加强对农发行经营活动以及业务的计划、控制和评价,为农发行的经营决策提供更多的科学的有用信息,实现农发行经营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改善农发行的经营管理,提高农发行的经济效益。
(五)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的需要
农发行倡导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打造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这与强化管理会计职能密不可分。通过强化管理会计职能可以进一步增强农发行的抗风险能力,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并通过相应的约束机制促进业务管理机制合理化,提升农发行的金融服务能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发展银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方法和技术亟需完善
现行农发行所采用的财务管理方法还处于财务会计阶段,主要履行的职能为核算和监督,具体工作仅停留在对发生业务的核算以及事后的财务分析和监督等。财务管理体系缺乏管理会计职能的参与,对各项发生的以及未发生的业务不能运用计划、控制、评估等管理会计职能进行科学、系统性的管理。财务管理作为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管理方法的不完善会直接影响到对业务风险的防范能力以及现代经营管理体系构建。传统的财务会计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农发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对经营管理水平的要求。
在财务技术方面,农发行对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程度不够,缺乏相应的诸如管理会计、成本管理等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农发行现行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局限为前台核算系统,各系统数据相对分散,不能实现数据的整合以及共享。同时缺乏有效的评价分析系统,未能实现对数据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而为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有效信息的功能。
(二)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农发行在业务管理流程以及经营管理流程等方面的规范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业务管理的审、贷、查三权分离的内控体系还不够完善,各岗位、职位间的职责不够分明。对部分可能发生业务风险而建立的相应的应对机制还不够完善,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中风险控制的重要保障机制,应将其强化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在风险管理文化和理念方面,农发行对员工风险意识的培养还不够,未形成以责任意识为主导的风险防范意识,以信贷风险控制为导向的环境。
篇4
一、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农村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主要有系统性、不确定性、突发性等特点,即农村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每个经营环节都可能会出现风险;而风险来源是多样化的、不确定性的,甚至是无法预知的。正是这些特点,使得农村商业银行应重视经营风险管理,加强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水平。具体来讲,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主要具有以下作用:1.良好的经营管理水平能保证国家金融安全。近些年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金融市场一直风波不断,各种金融危机不断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应加强金融风险控制,做好金融安全工作。而银行作为国家的主要金融机构,其经营风险控制水平高低不仅仅影响着银行金融安全,也影响着国家金融安全。特别是农村商业银行,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农村金融安全的重要保障。当农村商业银行拥有较高的经营风险控制水平时,农村金融安全也将得以保障,进而保证国家金融的安全。2.良好的经营管理水平是提高风险控制的基础。农村商业银行中存在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等,不管是哪一类风险,都和经营管理有着密切关系。如信用风险,如果农村商业银行在贷款时严格按照带宽流程办事,加强贷款人信用情况核查,即能有效地减少信用风险。又如操作风险,在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流程办事,并加强稽核、核查等内部控制,从源头行入手减少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因此当农村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管理有序、正常的开展,按部就班的完成相关工作,便能有效规避或降低如上三种风险带来的损失,因此良好的经营管理水平时提高风险控制的基础。
二、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控制水平的措施分析
农村商业银行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其风险控制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村商业银行的收益情况,因此农村商业银行应加强风险控制,做好风险控制工作。而在提高风险控制水平时,农村商业银行应认识到经营管理在风险控制中的重要性,做好经营管理工作,如下是农村商业银行加强经营管理提高控制水平的对策分析。1.完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中,能够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方法和控制,一改传统事后才能补救的状态。另外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后,能为日常工作流程提供良好的参照依据,减少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农村商业银行在提高风险控制水平时应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时,应明确规定出工作流程,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流程办事,为各项事务办理提供参考依据。另外还应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内部稽核等相关制度,保证会计控制、内部稽核工作的开展,通过良好的会计控制、内部稽核等加强风险控制。2.提高员工风险控制意识。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并不是单纯的靠一个人、一个部门便能实现的,应全员参与到风险控制中,将风险控制贯彻到每一个工作流程中来。而要坐到这一点,则需要提高每位员工的风险控制意识。在提高风险控制意识时,应加强风险控制培训工作,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在培训时应做好全面培训工作,将员工职业道德、工作技能、先进理论知识等相关内容纳入到培训中来,同时也将风险控制当做培训重点,让员工意识到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技能、职业道德素质等的提高做好风险控制工作。3.完善监管机制,做好监管工作。监管是风险控制中的重要一环。首先央行应加强农村商业银行的监管,如督促农村商业银行尽快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对存在问题较多的银行进行频繁、大强度的检查,促使银行及时针对存在问题进行改正,为风险防范奠定良好基础。其次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应完善监管机制,如通过会计控制、内部稽核等对银行资产、经营状况等进行有效监管,及时发现经营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另外还应对各种经营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并制定出风险应对机制,防患于未然。经营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风险控制水平,因此农村商业银行应认识并重视这一点,全面做好经营管理,真正通过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风险控制能力的提高,从而增加银行收益。
作者:张利民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何婧,何广文.农村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其经营风险、经营绩效关系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6(12):65-74.
篇5
一、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的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之间发展差距较大,银行的地区垄断比较明显,市场竞争较小,我国的各种规模的商业银行都比较弱小,这种不平衡的银行体系结构对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是不利的。我国的商业银行与国外的商业银行相比,不论是从规模上还是资金的储备上都处于劣势地位。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改变了垄断的状况。但是其在银行业中占有的份额比例依旧很高。只有国有制的商业银行和股份制的银行向新经营模式改变。
二、商业银行在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的定位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制度主要采用分业经营,银行与证券机构、保险机构之间的利益存在冲突和竞争。同时我国的商业银行与同行之间缺乏合作氛围,合作深度受限,金融创新的产品很少。公司内部的协调需要沟通,金融控股的集团发展很快,但是整合力度不高使得集团的管理比较松散。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收入来源主要是通过借贷获得利息收入,但是在投资业务上会增加比重,银行的经营结构比较传统。集团内部合作松散,资源配置不合理也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重要问题。1933年的经济危机让世界经济变得萧条,金融行业的不规范经营让银行面对的金融风险加大,我国商业银行当前的风险控制系统比较滞后,不利于发展混业经营管理模式。商业银行应对风险的能力降低。我国的特殊国情要求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学会提高抗风险能力。我国商业银行缺乏健全的法律依据,法律漏洞比较大,虽然商业银行内部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制度,但是在银行混业经营模式的组建和选择、公司管理、业务实施和交易、风险防范以及监管方面缺乏专门的法律规范。这就造成我国的商业银行在经营的过程中面临更大的风险挑战。监督机制不健全也容易导致市场竞争不健康,市场秩序混乱,从而增大了经营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的竞争力薄弱,绩效考核机制不科学,过分强调通过客户关系的管理、资金管理、全面服务方面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忽视了银行潜在的资源价值和综合性的服务技能。当前金融方面的监督成效较低,对经营管理模式的交叉业务监督不到位。监管部门之间的责任界限不明晰,监管资源浪费从而导致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混业经营管理等不稳定因素的产生。
三、改进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的对策
改革金融体制是推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商业银行应该将各分支机构的管理进行改革,提高内部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机构的应对金融风险能力并制定一个合理的考核制度,做到以人为本,加强人力资源改革,优化组织内部的机构,不断引进人才。给员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并形成有效的激烈机制。加强和同行以及国内外合作伙伴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金融内外部信息,对金融风险有前瞻性的意识。对金融产品和经营管理模式以及组织内部的设置进行创新,不断提高商业银行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商业银行可以引进工业资本,增加融资渠道,从而把握好经营的重心,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这种方式可以让银行获得金融支持还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提高金融业的抗风险能力。充分应用计算机等科学技术加强对银行的内部控制,实现信息共享的速度更快捷,降低经营成本,使得管理更加现代化。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离不开健全的法律以及监督机制,从企业内部而言,高层领导的职能必须明确规定,而外部的监督部门也同样需要明晰责任界限。
四、结语
篇6
【关键词】内部控制 企业 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策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资产合理运转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最近几年,随着先进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的引进,国内企业开始重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通过内部控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但是与发达国家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相比,国内企业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上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不仅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竞争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如何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高内部控制水平,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国内企业受到传统的企业管理思维等方面的影响,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还停留在表面层次上,导致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控制环境不协调
所谓的控制环境是指企业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所处的环境,包括管理环境、经营环境、人文环境等等。企业控制环境不协调主要是员工主动参与和接受内部管理的积极性不强,员工的内部控制思想培养周期长、见效慢,受到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影响比较明显,多数企业当中、尤其是国有企业当中还存在浓厚的行政管理氛围。在内部控制环境中,管理者处于决策制定地位,而员工只能被动的接受。大部分员工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可以说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价值观还无法适应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需要。
(二)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
风险评估机制是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然而国内很多企业还没有重视起内外风险评估机制的构建,导致管理人员制定不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目标,或者对经营管理中的一些因素未能充分考虑,导致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陷入困境。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所处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各种风险可以说是千变万化、蜂拥而来,这种情况下不仅会浪费宝贵的经营资料,还让企业在经营决策中失误的风险不断增大,给企业经营管理埋下了较大的风险隐患,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甚至会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
(三)控制活动的随机性增大
国内企业在经营管理当中,很多企业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管理策略和可行性的管理程序,也没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办法和程序,这也就无法形成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策略。针对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风险,企业没有一个有效的应对手段,各种市场变化因素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逐步增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只能被动的接受竞争。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虽然能够采取一些控制措施,这些控制错大多是被动实施,缺乏主动性和可操作性,控制活动的随机性增大,制约了控制措施作用的发挥,甚至根本无法发挥控制作用。
(四)监管机制形同虚设
监管机制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措施,也是保证各项内部控制措施能够落实到位的有效措施。但是企业没有形成系统的完整的监督机制和约束机制,表现为监管力度不到位,评估和考核不够标准化或忽略评估和考核。监管层次和责、权、利不清;各种监督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的缺失不及时向上级呈报。即便是一些企业能够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监管机制,由于执行不到位,这些监管措施实际上也是形同虚设,很难起到监督、督促、预防等作用。
二、提高内部控制体系水平的措施
针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应该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内部控制体系水平。具体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优化和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可以说是进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在这一方面企业的领导者要充分意识到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自觉提高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意识,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起到应有的领导带动作用。此外,企业要加强职工的内部控制培训,通过培训让广大职工认识到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的重要作用,了解执行内部控制措施对自身的意义,自觉将自身的工作和发展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相协调,遵守各项内部控制制度、规定。同时,企业要真正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在统一企业领导与广大职工的思想,净化企业内部思想环境,清理管理制度中与内部控制要求不符合的项目,通过优化和完善内部控制环境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企业的领导者在内控制度当中还应该以身作则,严格贯彻执行各项内控措施,保证各项措施能够落实到位,在日常工作当中适当的向内控制度建设倾斜,多倾听一些管理负责人对财务内控制度实施情况的汇报,掌握企业真实的内控现状,制定更加完善的、科学的内控措施。
(二)构建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
风险评估机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也就是经营管理风险评估和财务管理风险评估,一方面企业应该将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尽最大可能的纳入到内控体系当中,使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都能在内控体系的掌控当中,构建起健全的经营风险预警机制,针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各种措施,在出台之前由风险评估人员对措施的风险性进行评估,保证各项措施的科学性。同时也可以对外部所处环境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预测企业可能会给企业的经营管理造成的影响,为企业出台应对策略提供理论指导。另一方面,要强调财务内控的风险预警,也是要做好重点环节、重点内容的控制。首先,企业应该将资金作为主要控制点,严格监督资金的调度、使用和分配,防治资金体外循环。其次,严格控制企业经营管理当中的各项费用支出,防止出现成本费用超支的现象。最后,企业要严格控制财务权力的使用,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经济管理者的权力进行有效的监控,防治等现象的发生。
(三)要努力减少控制行为的随机性
一方面,企业应该处理好空与被控之间的关系,企业应该在这对矛盾中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在控上企业应该强调控针对的是人,而是不是管理本身,控的目的是规范、约束,是针对管理当中可能出现的、违法乱纪的行为,是为了减少企业的财产损失。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内控制度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控是企业发展所需。企业的管理人员不应该将控当做是一种压力,而是当做对工作的鞭策。而在内控措施上,企业管理者应该从人的约束开始,强调对管理权力的限制,把握好管理的主要目标,善于掌握管理中细节信息。而管理人员要真正将自己置于被控的地位,把握好自己的行为,主动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增强工作中的责任心,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控与被控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在内部控制上应该有详细的计划和完善的制度做支撑,企业应该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计划,配合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针对经营管理中的措施采取针对性的内部控制举措,增强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避免因控制行为的随机性导致不能对经营管理进行有效的控制,减少随机性对企业发展的不良影响。
(四)要不断完善内部监管机制
在监管机制中企业应该将绩效考核制度作为核心内容,在绩效考核制度当中明确激励的形式、内容和标准,以及通过实施激励应该达到管理的目标。同时要严格禁止任何篡改财会资料的行为,保证财务管理资料的真实性,使财务管理部门能够利用这些资料为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和核算和监督,为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在监督机制处理流程上实现流程的系统化,也就是从审批、审核、签审流程的完整性,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各种行为进行监督,保障业务合法、会计资料真实、财产物资安全。要根据企业内部各种经营与管理活动确定的流程、操作标准和原则,建立的各种管理策略、设立各个组织机构。要依据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包括企业高层和中层管理人员)的责任、权限、工作范围、任务和要求,应设立自上而下的岗位责任标准。
总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机制,是管理者对管理人员的一种有效的约束和制约,企业必须不断完善内控制度,构建起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其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文菁.对企业内控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J].南方国土资源,2010(08).
[2]刘镝,高洁琼.企业内控面临的问题与完善建议[J].中国集体经济,2010(24).
篇7
关键词: 浮动抵押;银行经营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392(2008)07-0049-02
《物权法》已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物权法中关于浮动抵押的规定对银行的经营管理将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是对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对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影响,随着物权法施行后对银行这两方面的影响,银行间的竞争必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一、 浮动抵押的法律规定
我国《物权法》对浮动抵押作了以下具体规定:
第一百八十一条 经当事人书面协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可以将现有的以及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抵押,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实现抵押权时的动产优先受偿。
第一百八十九条 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以本法第一百八十一条规定的动产抵押的,应当向抵押人住所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依照本法第一百八十一条规定抵押的,不得对抗正常经营活动中已支付合理价款并取得抵押财产的买受人。
二、浮动抵押的实行对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
浮动抵押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抵押财产不确定,抵押标的具有广泛性和浮动性。而浮动性正应是浮动抵押最本质的特征。抵押标的为抵押人现有的和将有的财产;二是抵押权不得对抗正常经营活动中已支付合理价款并取得抵押财产的买受人,抵押权实现时,已售出的财产不是抵押财产,已购入的财产是抵押财产;三是浮动抵押权登记优先,已登记的抵押权优先于未登记的抵押权,未经登记的抵押权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浮动抵押的上述特点将对银行的经营管理产生重要影响,主要是信贷风险管理和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信贷风险管理主要涉及存量信贷资产风险的控制与降低,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主要涉及增量信贷资产风险控制和银行金融产品的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多个债权人对一个债务人,即多家银行对一家客户贷款,其中一个或几个债权人与债务人办理了全部或部分浮动抵押,未办理浮动抵押的银行债权风险将增加。
二是一个债权人对一个债务人,如果新的债权人介入,则原有债权风险增加,例如,债权人甲以保证担保的方式为债务人办理了流动资金贷款,债务人以贷款形成了的机器设备、原材料、半成品和产品与乙债权人办理浮动抵押且办理了登记,则债权人甲的贷款风险增加。根据我国《物权法》第181条的规定,原材料、半成品等可替代性动产的抵押,由于流动性强、变化性大,很难公示,目前的登记公示制度很难解决异地销售和因原材料被加工而产生的变化问题。
三是一家银行利用浮动抵押制定出风险可控、市场竞争力强的金融产品,则经营同质化的其他银行将在风险管理和市场拓展两方面被消弱竞争力。如银行针对信用度高的企业,以企业产成品设定浮动抵押后,再行设立应收帐款质押,即可全面掌握企业的生产、销售情况,确保债权实现。
四是已签订浮动抵押协议的债务人在抵押权实现前善意或恶意出售抵押资产、减少或阻止抵押范围内资产流入,则银行债权风险增加,并且容易引起骗贷行为的产生。因为浮动抵押设定主体的范围比较宽泛,可以是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业生产经营者,这些主体均可以设定浮动抵押权,而我国目前对于个体工商户、普通农户现在的和将来可能拥有的动产,甚至对个体企业、合伙企业现在的和将来拥有的动产,均缺乏现实可行的监管制度,会增大抵押权人的受偿风险。
三、 银行利用浮动抵押加强经营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
银行应成立由相关领导为领导小组和相关部门(信贷、资产保全、法规、前台业务部等)组成的工作小组加强对浮动抵押的管理,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领导、组织、研究、协调和推动工作。
(二)摸清底数,分类排队,落实重点
摸清银行信贷资产底数,将信贷资产按本行是否为第一债权人分为两大类,其中要把非第一债权人并且具有十个债权人以上的客户作为重点,将其中的潜在不良贷款和现实不良贷款作为重中之重。
(三)加强研究,提前准备,确保第一时间办理浮动抵押登记
加强研究,提前准备是前提,因此围绕浮动抵押从法条研究、竞争策略、操作管理办法等技术层面展开十分必要。确保第一时间办理浮动抵押登记是目的。浮动抵押设立之后,即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约束力,即可以对债务人本人执行权利,但是要使其效力真正完善,必须要进行登记。所以银行一是要组织力量深入研究法条,密切关注同业以及法学界的研究成果;二是抓紧研究制定浮动抵押合同以及相关合同文本,为与客户签订合同并办理抵押做好准备;三是主动与工商管理部门联系,力争抢得先机 。
(四)强化贷后管理,把贷后管理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浮动抵押合同签订后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在于贷后管理,客户经理对贷后管理的认识水平和管理能力以及管理部门执行贷后管理制度的力度尤为关键,因此应加强对客户经理的培训,提高客户经理的认识水平和管理能力,尤其针对浮动抵押所涉及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要制定标准的检查内容,以检查形式的规范带动检查内容的规范,确保把贷后管理落到实处。
(五)利用浮动抵押,加快金融创新步伐
在认真研究浮动抵押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深入市场,深入客户,研究客户的经营模式、业务流程和资金流程,研究浮动抵押所涉及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的运行特点,制定出满足银行风险控制和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来。
参考文献:
[1] 关涛,2007: 《浮动抵押刍议》,《 法学论坛》 第3期。
[2] 梁慧星,2007: 《物权法草案第六次审议稿的若干问题 》,《比较法研究》 第1期。
[3]霍冰,2007: 《浮动担保的法律问题探讨》,《 金融理论与实践》第8期。
[4]唐荣娜,2007:《 评物权法规定的浮动抵押制度》,《 法制与社会》第8期。
[5]李玲,2007: 《浮动抵押的法律特征及影响》,《 现代金融》 第9期。
[6] 潘建明,2007:《 物权法中动产浮动抵押的理解与适用》,《企业家天地》第10期。
[7]刘生国,2007:《 抵押权制度的变迁――从到》,《 太平洋学报》第8期。
篇8
(中国民生银行郑州分行,河南 郑州 450046)
摘 要:中国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每一次变革都是由创新带动的,每一次进步也均是创新推动实现的,创新属于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的的源泉。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本人就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创新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及研究。为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法的发展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一些创新对策,希望这些对策可以在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实践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3-0064-02
0 序言
中国商业银行创新属于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其中经营管理方式的创新是中国商业银行创新最直接且最典型的代表。在经济及技术的强大支持下,中国商业银行早就跳出了传统的产业壁垒,朝着管理交叉及功能多样化努力发展着。
毋庸置疑,现在中国商业银行所使用的经营管理方式在某些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及弊端。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银行相关人员必须进行经营管理方式上的创新,理应制定一整套的创新经营管理理念,推动中国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下面本人就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创新方式这一问题提一些自己的观点及看法。
1 信息技术革命属于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创新的原动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技术对于银行的经营管理而言所起的影响是特别大。我们甚至可以下这样一个定论:即现代信息技术所进行的每一次革命均促进了银行经营管理模式的更新换代,有利的推动了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农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农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大致是这样的:手工记账时代——电脑单机记账时代——局部联网时代——互联网数据上收时代——电子银行时代——自动化时代——标准化时代——定制化时代。鉴于信息革命的逐渐深入,如今互联网的运用,3G、4G网络的出现、运用、推广、升级及革新,这些新信息技术的出现均对银行的经营管理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促使各大商业银行顺流而上,开发出一系列的新产品,新业务及新服务。由此可见,信息技术革命对于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特别巨大的,它促进了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属于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创新的原动力。
2 流程创新属于中国商业银行运营管理创新的重中之重
运营属于中国商业银行存在及发展的前提及必要保障。中国商业银行如果想在削减成本,风险控制及提升服务的前提上实现差异化竞争优势,那它就必须以产业化,服务化及柔性化的模式重新组建其运营管理体系。假如说双人复核制属于手工记账时代的要求的话,那么综合柜员制便是会计电算化时代的要求;假如说电子渠道的出奇制胜属于电子银行时代的要求,那么规模化及流程化集中作业模式便属于互联网时代的要求。
如今,“顾客选择”已然开始引领产业的发展方向。鉴于客户服务需求正向多元化及个性化方向转变,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银行的经营管理思路也应该发生彻底的变化。此时,流程银行变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出现了,同时还成为了当代中国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主要方向。“流程银行”是相对于以前的“部门银行”而言的,流程银行是以客户需求为核心,凭借重新组建银行的业务流程,文化理念,管理流程及组织流程,彻底地改变以前的银行模式,使其改头换面,因此而形成的以流程为重心的全新银行模式。以客户为核心的经营管理理念,必然引出以客户为核心的业务流程,因为这属于和客户最接近的敏感地带,只有从此处着手,才可以真正地了解客户的爱好及憎恶,制定出客户最满意的方案。
中国商业银行流程创新的主要着力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为突出重心业务流程;其二则为突出业务流程的多样化。
2.1 突出重心业务流程
每家商业银行都必须以不同业务流程对客户提供价值量的大小为依据对重心业务流程及边缘业务流程进行区别,随后再根据流程所具有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最恰当的解决办法。所谓重心业务便是那些最可以体现自己银行竞争优势,可以产生高附加值的业务流程,比方说零售业务,产品研发及创新,微小贷款业务及高端客户业务等等。业务流程的创新理应将重心业务流程的重建作为重点。而我们通常所说的边缘业务流程指的就是那些附加值比较低,抑或无法以体现银行竞争优势的业务流程。比如对小银行而言,成本较高的IT技术及大客户业务便属于边缘业务流程的范畴;而对于大银行来说,社区银行业务及微小借款业务等便属于边缘业务流程的范畴。对于这样的业务流程,我们可以选择的方法有三种:其一,通过有偿委托的方法将其委托给比自己有优势的银行或公司;其二,通过外包方式将其外包给其它公司;其三,果断放弃这些业务。这种基于比较优势前提上的业务流程的再造,可以让银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重心业务之上,不但可以节省银行的人力,物力及财力资源,同时还可以较好的提高比较优势业务的回报率。当然,通过外包及有偿委托的方法将业务转交给其它公司的做法在传统银行模式下是无法实现的。可是在流程银行的组建中,外包已经成了一种公认的捷径,它可以帮助银行较好地克服资源困难,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
2.2 突出业务流程的多样化
传统银行之所以无法满足客户多样化及个性化的需求,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它们将业务流程的标准化看得太重了。流程银行的业务流程理应具有多样化特点,理应根据不同客户群的不同需求,制定一系列差异化的业务流程。比方说按照客户收入水平的不同,分别推出针对高收入客户,中等收入客户及低收入客户的业务流程;按照客户信用水平的高低,分别推出针对高风险客户,中等风险客户及低风险客户的业务流程等。例如:花旗银行在全世界业务中,针对老挝这样的不发达国家,其核心业务方向为美国跨国公司向当地企业提供现金管理,外汇服务及短期融资服务。针对印度等国家的客户,则增加了办银团贷款,零售业务及债券业务等。针对经济发展较快的马来西来及新加坡等国家,则推出了更为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及证券业务等多项服务。针对日本等成熟发达国家,花旗银行则推出了囊括了投行,证券,租赁,期货及信托在内的一条龙金融服务。
3 集约化管理属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创新的关键举措
近年来,尽管ATM,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及第三方支付等方式较好地分流了营业厅等银行网点的业务压力。然而,鉴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居民生活习惯差异及居民年龄差异等众多影响因素的存在,如今仍然有大量的业务是由营业网点内的柜员进行办理的。当营业厅的一线柜员进行业务的操作时,那么风险便全部集中在了他们身上,如此操作环境及风险控制环节的链条便会拉得特别长,同时员工还会觉得特别累,最重要的是业务的风险还不容易管理。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要及银行的发展,集约化的运营管理模式便在银行界的期望之中应运而生了。
现如今,集约化管理在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系中主要表现在集中作业,集中监督,集中保障及集中授权四个方面。集中作业属于商业银行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集中监督属于金属服务全球化的必须要求;集中保障属于商业银行提高资金运营水平的必然选择;而集中授权则属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风险操控的客观要求。集约化管理属于中国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方面的创新,同时它对于商业的发展及经营管理服务的完善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4 结束语
社会分工是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一个标志,同时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前提。社会分工的优势在于它可以让人们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能够大大缩短平均社会劳动时间,同时人们的生产效率还可以得到明显的提高。中国商业银行经营领域进行的改革及创新是商业银行内部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其创新一定可以较好地提高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效率,让客户对银行的服务更加满足,同时它给社会带来的回报也是传统商业经营管理模式无法比拟的。
参考文献:
[1] 张延亮.《与时代同行——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二十周年文集》[C].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篇9
【关键词】供电企业;运营安全;法律风险;预防措施
前言
随着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供电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在法律风险防范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供电企业在运营安全中,很容易出现各种法律风险,这不但会影响供电企业的供电质量,还会对供电企业的声誉造成很大的影响,严重的限制和供电企业的发展,因此,预防法律风险对供电企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供电企业预防法律风险的意义
预防法律风险是提高供电企业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供电企业的风险来源增加了很多,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电力体制改革力度的深入,电力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也增加了供电企业的法律风险。预防法律风险是增加供电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供电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方式,预防法律风险能有效的提高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供电企业文化的建设,为供电企业积累更多的资产和财富。因此,预防法律风险对供电企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供电企业主要面临的法律风险
2.1 供电企业经营管理的法律风险
在电力体制的改革下,虽然供电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由于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导致很多供电企业在企业管理、工程建设、电力营销等环节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近年来,财税、工商等部门对供电企业进行检查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一些设立账外账、转移挪用项目资金、借款理财等习惯性违章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对供电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对供电企业的名誉造成很大的影响。
2.2 电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
供电企业在建设电网时,面临着征地、居民拆迁、占用通道、环境保护等各种因素的问题,如果供电企业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就很有可能在实际工作中,侵害他人的土地,从而引起电网建设工程纠纷,这不仅会对电网建设工程的正常进行造成很大的影响,供电企业还因此有可能受到行政处罚,对供电企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
2.3 欠费、窃电风险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推进,有一部分供电企业面临着经营困难、甚至是隐性破产的危机,其主要原因是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由于房屋拆迁、电力用户所在地发生变更、用电企业因经营不善倒闭重组等,从而导致供电企业出现电费收回难的现象,这就对供电企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目前,我国的供电法制环境不太完善,存在一定的漏洞,很多非法人员及单位常利用这些漏洞,进行窃电行为,并且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这些非法人员将先进的技术应用在窃电过程中,供电企业很难及时查出窃电现象,这对供电企业的经营效益造成很大的影响。
2.4 供电服务的法律风险
由于供电企业的服务点比较多,涉及到千家万户及各行各业,供电企业的服务质量对经营管理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供电企业在供电过程中,出现对用户造成人身伤害、停电不通知、供电质量差、事故抢救不及时等现象,就有可能面临着索赔、投诉等服务风险。
3 预防法律风险的措施
3.1 提高供电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供电企业要树立强烈的防范法律风险意识,依法经营,将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法制化,从而为供电企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供电企业要加强法律宣传力度,让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明白依法生产经营的重要性,强化工作人员的法制意识,保证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能保持良好的警觉性,控制好每个风险点,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从而构建良好的防范法律风险根基。
3.2 提高供电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预控力
供电企业要积极引进并培养法律专业的人才,成立专门的法律事务部门,定期根据相关政策的变化,对电力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法律纠纷事件等进行分析调查,将涉及到的法律风险提前预测出来,做到早发现、早控制,将法律风险控制在起步阶段,有效的降低法律风险对供电企业造成的影响,从而达到防范法律风险的目的。法律事务部门要根据法律风险调查情况,定期法律风险防范的重点,加强重点防范项目的管理,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从而避免法律风险事件的扩大。法律事务部门要根据可能发生的法律风险,制定合理的风险处理方案,如果发生法律风险后,要及时的进行处理,尽量减小法律风险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3.3 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
供电企业要建立完善的法律顾问制度,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用严格的制度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对违规操作的行为,要及时纠正,对于情节严重的现象,要根据相关规定,对相关人员进行严肃处理,从而保证制度的严肃性,将完善的管理制度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从而降低供电企业内部因素引起的法律风险现象。供电企业要建立完善法律风险管理制度,设置明确的法律风险管理流程,供电企业的法律事务部门要根据企业的总体发展规划,对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识别、评估、衡量,并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同时法律事务部门要加强风险监控,当风险确认后,经总法律顾问批准后,立即进行风险处理,然后将处理结果上报给相关负责人,从而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高效的法律服务。供电企业只有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才能有效的降低法律风险,为供电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3.4 建立风险管理文化
风险管理理念是企业价值观的体现,供电企业员工的风险理念越高,则企业风险管理系统的运行就越顺利,反之,供电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就会十分困难。因此,供电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风险管理文化,供电企业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让员工时刻受风险管理文化的熏陶,不断提高员工的法律风险意识,提高员工的工作责任心,不断提高员工对风险管理理念的认同感,从而为供电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3.5 严肃处理违章违规行为
由于供电企业在经营管理、工程建设、营销服务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违规行为,因此,要大力发挥内控机制的作用,严格处理供电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违章操作、违规指挥的现象,对于设立账外账、转移挪用项目资金、借款理财等违规行为,相关部门要严查、细查,发现问题要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只有严肃的处理违章违规行为,才能有效的降低供电企业法律风险。供电企业要规范经营管理,做好安全生产、安全供电、依法操作,从而有效的对用户造成人身伤害、供电质量差等问题。
4 总结
法律风险贯穿了供电企业经营安全的整个过程,供电企业要充分的认识到防范法律风险的重要性,建立长期有效的防范机制,确保供电企业正常、稳定的经营,从而有效的促进供电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霞.供电企业运营安全法律风险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13(17).
[2]林森.现代企业运营法律风险成因及防范对策简析[J].经济视野,2013(20).
[3]戴彦.县级供电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及对策[J].能源技术经济,2010(10).
篇10
摘要本文以企业境外活动为研究对象,指出了当前企业境外的四大财务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税务风险以及利润风险,提出了相应的防范与控制措施,并据此论证了做好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及控制工作在进一步提升现代企业参与境外竞争,获取多元化经济效益的过程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企业境外财务风险对策分析
何谓财务风险呢?一般来说,财务风险是指由公司/企业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方式不恰当所导致的整个公司/企业偿债能力的下降,进而导致公司/企业投资人预期收益下降的问题。在市场经济建设发展背景作用下,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无法消除的一大问题,这也就是说,企业的财务风险只能以防范及控制的方式来缓解,而非消除。在市场经济行为活动更为密切的境外市场当中,企业财务风险问题成为了制约企业全面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如何对这些风险加以控制与防范,已成为当前相关工作人员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那么,企业境外财务风险有哪几种基本类型?这些财务风险应当以各种措施或手段加以防范与控制呢?笔者现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一、企业境外财务风险概述
在国境经营管理行为活动日趋复杂化的背景作用下,企业在参与境外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形式,财务风险正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汇率风险。一般来说,汇率风险是指企业在境外市场经营活动与经济行为中那部分以外币计价的负债与资产项目因受到外汇汇率的波动性影响,从而导致的企业负债与资产项目价值涨跌并蒙受经济损失。在企业境外活动当中,汇率风险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基本类型:第一,交易性风险,这主要是指在汇率变化波动影响下企业负债及资产项目清偿过程中的风险;第二,经济风险,这主要是指在汇率变化波动作用下企业产销量、销售价格以及单位成本变化所引起的整个企业收入及成本项目的变动性风险;第三,会计风险,这主要是指企业在将外汇汇率折算为本国货币的过程中受交易日汇率与核算日汇率差异性变动影响而发生的相应账户的风险。
(二)利率风险。所谓利率风险是指企业在一定经营管理时期内受利率水平变化而引发的企业投资损失性风险。它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企业生产成本式风险,就企业的境外活动而言,整个国际金融市场当中利率的变动是形成这一财务风险的最根本原因,需要我们加以特别关注。
(三)税务风险。简单来说,税务风险是指企业在面临整个国际资本流动大环境下受税收种类、税收政策以及税负水平等诸多因素而言,而造成企业经济效益受损的风险,这也是当前企业境外财务风险中最关键的风险问题之一。
(四)利润风险。利润风险是指企业在境外经营管理行为活动中所获取的利润会在境外交易国家相关政策以及诸多限制性因素的制约之下出现的损失性风险问题,是整个企业境外财务风险的最后一环,也是直接关系着企业经济效益的风险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着重关注。
二、企业境外财务风险的防范及控制对策分析
针对上文有关企业境外财务风险的主要类型与形成原因分析,笔者现提出以下几点财务风险的防范及控制对策,希望合理缓解与减少现代企业在境外市场竞争活动中的财务风险。具体而言,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汇率风险的防范及控制对策分析。我们必须明确一点:企业在境外活动中形成汇率风险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国际市场中汇率的长期性变化与波动。这也就是说,对企业境外汇率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应当从外汇市场行情的把握入手,探明企业在境外经济行为活动中可能对汇率变化产生影响的因素,预测汇率在未来期间的变化发展趋势,以此合理防范并控制财务风险。
(二)利率风险的防范及控制对策分析。笔者认为这一工作的关键在于对利率进行合理的评估与预测。现代企业需要在境外行为活动中把握整个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变化发展趋势,规范企业的资金筹措工作,合理控制整个企业的资金使用成本,并在相关金融工具的辅助之下确保企业相对于利率风险的合理规避。
(三)税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对策分析。大量实践研究结果向我们证实了一点:企业境外税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需要落实相应的国际节税技术。现代企业在境外经营行为活动中需要加大对于包括国际减税技术、免税技术、延期纳税技术等在内的多种节税结束,并在税收筹划工作的辅助之下确保企业税负的最低化。
(四)利润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对策分析。企业在进行境外经营活动之前需要就拟开展经济行为活动国家的政治及经济环境加以详细评估,避免境外经营活动的盲目性。与此同时针对企业境外经营成熟程度合理选取严格/宽松型的外汇管制制度,在满足企业对各项债务偿还能力的基础之上实现整个企业资产的保值与增值,进而合理规避企业境外利润风险。
三、结束语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剧与城市化建设规模持续扩大的背景作用下,我国企业的各种境外经营管理行为活动呈现出了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大量的企业开始融入到境外市场当中。然而我国现阶段大部分企业财务风险及控制意识的落后已成为了企业境外活动的最关键制约因素,有待改进。加大对于企业境外财务风险及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的研究力度,也因此有着极为深远的研究与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梁媛.国有资产境外投资风险生成机理与治理机制研究.湖南大学.2010.
[2]殷.建立矿产资源境外风险勘查基金之我见.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0(13).
- 上一篇:公司运营成本控制
- 下一篇:高中语文笔记整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