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产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3-08-28 17:03: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海洋产业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海洋产业分析

篇1

海洋经济在沿海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江苏省海洋资源丰富,综合指数位居全国第4位,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海洋产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大力发展海洋产业有利于发挥海洋资源优势,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海洋产业集聚作为一种高效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产业关联和协作效应,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江苏海洋产业发展现状

江苏省海洋产业2000年的生产总值为300.82亿元,2010年增长到3550.9亿元,为2000年的11.8倍,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8.57%,平均年增长速度为325亿元/年。2011年,江苏海洋生产总值约为3900亿元,比2010年增长9.83%左右,可见海洋生产总值增长的势头逐步加快。江苏沿海三市国民经济增长迅速,生产总值达8262.7亿元,增长幅度为12.4%,相对于全省平均水平来说,涨幅高出14个百分点。江苏省全省亿吨大港有7个,其在数量上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江苏省海洋产业总量在不断增长,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但是与全国或其他沿海省市海洋经济相比,其海洋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贡献率与江苏省沿海地区明显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相比是不适应的。

三、江苏主要海洋产业聚类分析

本文主要利用聚类分析法,对江苏海洋主要产业进行聚类分析,找出关联性、相似性较高的产业,确定江苏主要海洋产业间具有较高关联度的产业群。基于资料的真实性与可得性,根据《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07-2011)整理出江苏主要海洋产业近5年各产业的产量,作为聚类分析的基础数据。

1 步骤

(1)样本的无量纲化处理。

(2)计算样本两两之间的欧式距离,即样本各个变量值之差的平方和的平方根,再用最短距离法,得到对称矩阵。

(3)得到聚类表,阶为聚类步顺序号,群集组合里的群集1、群集2是该类合并的两类观测号,系数为距离测度值,表明不相似的系数。首次出现阶群集,合并两项第一次出现的聚类步序号,群集1、群集2均为0的是两个观测量合并;其中有一个为0的是观测量与类合并;两个值均为非0值,是两个聚类的合并。下一阶:此步合并的结果在下一步合并时的步序号。

2 聚类结果分析

第一次出现的是系列1、8,第一步合并为一类,它们之间的非相关系数较小,为0,再下一次合并是第4步,在第4步的时候,1、3、8组成一类,出现集群,集群子类个数为3个,再下一次合并是第5步,1、3、5、9组成一类,以此类推。

结合2006—2010年江苏各主要海洋产业,将归于一类的指标合并,视未被列出的指标各自成为一类,就得到指标的一个聚类,从树状聚类图可以看出,所代表的各主要海洋产业即海洋盐业、海洋船舶制造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业之间的产业关联性较大,其中海洋交通运输业与滨海旅游业关联性强,而海洋渔业与海洋化工有较强的关联性,产业间的协同发展作用较大。在发展江苏海洋产业时,产业的关联性较大,其中一个产业的发展,将带动其他产业协同发展。

篇2

论文关键词:上海,海洋产业,现状分析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东缘,位于我国东部海岸的中心地带,地处长江与东海的交汇口,是长江三角洲、长江流域以及东海黄金区域的结合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区位条件极为优越,是世界重要的产业集聚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中临海的特大型国际都市,上海海洋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拓展城市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同时能够顺应全球海洋经济和海洋科技发展浪潮的需要。对上海海洋产业的研究也是上海作为国际性的港城在城市定位、功能转型及产业升级内在要求。

1 上海海洋产业现状

上海全市陆地面积为6340.5km2,其中陆地面积6218.65km2,水面面积121.85 km2,海洋面积近9000km2。201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220.8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412.32万人。上海东临浩瀚无垠的太平洋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南接杭州湾,西与富庶的江苏、浙江两省毗领,北界黄金水道长江入海口,正当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部,是中国最大的港口,按照吞吐量衡量为世界第一大港。

1.1 海岸线资源、滩涂、浅海资源分布及经济利用

海岸线是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之一。上海的海岸几乎全部建有海堤,为人工海岸。据上海东海海洋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于2003年底到2004年4月的海岸线修测成果统计,上海拥有海岸线470km。所辖海域滩地共55个,总面积645.74km2 [1]。上海利用圈围的滩地建立了一大批农场垦区、工厂企业、市政设施和自然保护区,合理开发利用滩地对缓解上海市土地紧缺矛盾,保证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增强农业后劲、促进工业产值增长、稳定长江口河势、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明显。

1.2港湾、港址资源及港口开发利用分析

港湾、港址资源及港口的形成与发展,为现代化港口城市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天然优势,并成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依托和载体。上海港始建于黄浦江,发展于长江,拓展于杭州湾,腾飞于洋山港,历经了由内河向河口、沿海、海岛的开拓过程,雄居中国港口半个世纪,现已跻身于世界港口之前列站。上海港根据港口区分布的地理位置可分为洋山港区、长江口南岸港区、杭州湾北岸港区、崇明岛港区、长兴岛南岸港区、横沙岛南港区、黄浦江港区,共8个。上海港外贸物资中99%经由上海港进出。2008年,上海港完成了2800 万TEU集装箱吞吐量排名第二,而稳居世界集装箱大港第一位的新加坡港完成达2990万TEU。交通运输部《2009中国航运发展报告》显示,2009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76.57亿吨,比上年增长9.0%。在全球货物吞吐量排名前10大港口中,上海港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大港的位置。上海港在港口建设水平上持续保持和发挥产业优势。

在发挥港口产业优势的同时上海也存在着河口岛屿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足的问题。作为我国的第三大岛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崇明岛面积大于香港各岛,而2008年GDP只有香港的1/66。2005年,崇明三岛平均GDP为8343元/人,只相当于上海全市人均GDP34436元/人的1/4。与长江三角洲14个地级市比较,最低南通市人均GDP9378元/人工商管理毕业论文,三岛比南通还低1035元/人。同样是岛屿的舟山市,人均GDP也达11586元/人,超出三岛人均GDP3243元/人。三岛一产的比重偏高。上海全市一产占全部GDP1.8%,崇明一产占24.8%,长兴、横沙占22.3%,三岛平均22.3%。从现状经济及产业发展状况来看,三岛不仅在上海甚至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尚属较慢地区。

1.3岸线海洋经济密度分析

通过分析对比海洋经济总产值与海岸线的关系,可以获得海洋产业发展与海洋空间的相互关系。分别计算沿海11个省市2000、2007年海洋产业总产值与大陆海岸线的比值,可以反映各沿海地区单位岸线长度的海洋产业产出贡献,即单位岸线海洋经济密度。

表1:2000年、2007年各沿海省市单位岸线海洋经济密度(亿元/km)

Table 1: 2000&2007 Economicdensity of unit marine shoreline for the coastal provinces (million / km)

 

省区

2000年海洋生产总值

2007年海洋生产总值

大陆海岸线

2000年岸线海洋经济密度

2007年岸线海洋经济密度

上海

601.37

4321.4

470

1.280

9.194

天津

138.63

1601.0

153.3

0.904

10.443

广东

1114.57

4532.7

3368.1

0.331

1.346

山东

737.76

4477.8

3122.0

0.236

1.434

浙江

399.53

2244.4

1840.0

0.217

1.220

辽宁

326.58

1759.8

1971.5

0.166

0.893

河北

69.19

1232.9

421.0

0.164

2.929

江苏

146.04

1873.5

3122.0

0.153

0.600

福建

419.15

2290.3

3051.0

0.137

0.751

广西

110.45

343.5

1083.0

0.102

0.317

海南

70.23

371.1

1617.8

0.043

0.229

全国

4133.5

25073.0

20219.7

篇3

关键词:河北省 海洋产业 竞争力 偏离份额分析法

2012年河北省海洋经济主要产业产值为891.56亿元,占全省经济总产值的3.35%,其发展水平与程度远低于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水平9.6%,在大陆11个沿海省份中竞争力排名非常落后。本文运用偏离份额模型对河北省海洋产业进行定量分析,以期更准确地了解其发展状况。

一、偏离份额模型简介

偏离份额分析法(SSM)由Daniel.B.Creamer(1942)提出,之后由Dunn J E S总结并作了进一步发展,目前SSM已被普遍运用于区域经济与产业结构的测算中。其基本原理是比较某区域与上级区域的经济增长,再用产业结构因素和竞争力因素分解该区域经济的增长,从而分析出其区域产业竞争力。鉴于篇幅有限,本文不再对该模型的推导过程进行论述,而是直接应用于实证分析。

二、实证分析

1.数据来源。本文数据来源为2010年-2012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国家海洋局绘制的2010年、2011年《河北省海洋经济主要产业主要产值表》以及《2012年河北省海域海岛使用管理公报》。

2.构造SSM模型分析表。根据2010年(基期)和2012年(报告期)全国及河北省海洋经济主要产业的产值及增加值数据,可以编制出河北省海洋经济主要产业SS分析表(见表1)。

观察上表,需要说明两点:首先,海洋油气业、海滨砂矿、海洋生物医药业在2010年-2012年均无产值,所以各个分量都为0;其次,海洋电力业2010年产值为0,2011年产值为12.84亿元,而到2012年的产值为53.15亿元,故无法运用数学公式进行测算。

从各个产业部门来看,除了海洋油气业、海滨砂矿、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河北省海洋经济的其他产业部门的全国份额均大于0,说明上述八个产业部门都是全国性增长部门,其中只有滨海旅游业的总偏离分量为正数且数值较大,增长优势比较明显。从各部门产业结构方面来看,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滨海旅游业的结构基本合理,而其中最合理的还是滨海旅游业,有利于河北省海洋经济整体的发展;海洋渔业、海水综合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以及海洋交通运输业的结构都存在问题,影响了河北省海洋经济整体的发展。从各产业部门的竞争力来看,只有海水综合利用业、滨海旅游业的竞争能力较强,其他十个产业部门都缺乏竞争力。

3.对河北省海洋经济各产业部门分类

结合表1和表2可知,只有滨海旅游业在河北省海洋产业中结构合理且竞争力较强、增长势头强劲;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的产业结构基本合理却缺乏竞争力;海水综合利用业的产业竞争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结构却不合理;其他产业部门无论是产业结构还是竞争力水平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河北省海洋经济各产业部门亟需进行调整以带动河北省整体经济的发展。

三、调整建议

1.增加产业门类,进行全方位的发展。海洋油气业、海滨砂矿、海洋生物医药业在河北省尚未有所发展,排除海洋油气和砂矿等资源的限制性因素,对海洋生物进行深加工、发展海洋生物医药已势在必行,尤其海洋生物医药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应该是今后河北省发展海洋经济的重中之重,因此加大科技投入和人才创新力度,是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业的关键。

2.保持合理的产业结构,突出原有优势。河北省滨海旅游业作为优势产业,应该继续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发展,扩大其在全国的影响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当然,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应当注重保护环境,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对于产业基本合理的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应该继续发展增强去竞争力。

篇4

1引言

福建省是中国东南沿海的省份,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部、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岛相望。福建海岸线狭长,有3752公里,位居全国第二。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着力实施“大念山海经”、“发展蓝色产业”、“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等战略部署,特别是把“海峡西岸经济区”纳入福建省“十一五”规划中。2009年,福建省海洋产业占已经达到了25.1%,海洋产业在福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但海洋产业发展不是很成熟,在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同时,还要注意对海洋产业的产业部门和产业结构进行适时的调整,以适应海洋产业的健康快速的发展。选择与福建省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海洋主导产业,可以发挥海洋主导产业对海洋经济的带动和聚集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国外研究学者研究SSM方法比较,FOTOPOULOS&SPENCE(2001)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根据结构分量和竞争分量之间绝对数的大小说明区域与产业结构在增长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并判断是什么力量起主导作用。PENEDER(2003)在对28个OECD国家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产业结构是20世纪90年代宏观经济发展和增长的重要因素。

国内学者研究和运用SSM方法较晚,王品慧,潘若愚(2008)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从区域增长份额、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和区位偏离份额三大指标分析,得出安徽省工业部门的产业结构基本趋于合理,但总体增长力和竞争力较差。

潘雄锋、李名子(2008)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从经济增长的3个相关因素即份额分量、结构分量和竞争分量,对我国2000-2006年各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种植业产值总量较大,但结构性矛盾突出,并且各地区农业内部及整体的结构和竞争力因素对产值增长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王宜虎、徐银良(2009)运用偏离份额分析对山东省服务业的竞争力作了实证研究,从服务业的行业结构和竞争力两个角度分析,得出山东省服务业虽然相对全国增长较快,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是产业内部结构存在较大问题。

本文运用SSM方法,从份额偏离选择基准、结构偏离选择基准、竞争力偏离选择基准出发,对福建省海洋产业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初步选出适合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2海洋主导产业选择新基准

由SSM的数学模型可知:如果Gi较大,L>1,说明福建省海洋的经济增长快于全国;如果Pi较大,W>1,则福建省拥有较大比重的朝阳产业且产业结构较好;如果Di较大,u>1,则福建省有较多的海洋产业在迅速发展且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地位在不断上升。我们可以把分成三个选择基准:

(1)份额偏离选择基准。该基准源于份额偏离分量Nij,代表了福建省海洋产业部门的经济发展趋势。值为正,说明该海洋产业部门在本区域内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且正值越大发展前景越好。

(2)结构偏离选择基准。该基准源于结构偏离分量Pij,代表了福建省海洋产业部门的产业结构基础。值为正,说明该海洋产业部门在本区域内具有较好的产业结构基础,且正值越大结构基础越好。

(3)竞争力偏离选择基准。该基准源于竞争力偏离分量Dij,代表了福建省海洋产业部门的相对竞争力。值为正,说明该海洋产业部门较全国的相应产业部门增长快,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且正值越大竞争力越强。

3运用SSM三基准对福建省海洋产业进行分析

3.1数据来源

统计中所用的原始数据来自《2006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报》、《2009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报》和福建省统计局,各产业部门均以海洋产业增加值为分析对象。

3.2实证结果分析

(1)福建省海洋产业总体结构特点分析。

由上述SSM方法的公式得出表1,由表1可以得出福建省2006年到2009年海洋产业的总体结构特点:由于L<1,得福建省海洋产业的增长率慢于全国总体水平,总体发展速度偏慢;由于Pi较大并且W>1,可知福建省的海洋产业构成中包含比重较大的朝阳增长部门,海洋产业总体产业结构比较好,这种结构对海洋产业的增长有较大的贡献,不必进行大规模的结构调整;从Di为负数,并且u<1,可以看出福建省海洋产业发展较快的产业不多,总体竞争力明显偏弱,需进一步提高海洋产业的层次,加强海洋产业的竞争力。

(2)福建省海洋产业的Shift-share分析图。

为了对各海洋产业部门进行比较,找出各个海洋产业部门份额偏离分量、结构偏离分量、竞争力偏离分量,分析福建省海洋产业的结构、竞争力情况和海洋主导产业的逐步确定,据表2所得数据,对其5个指标以标准化方法进行无量纲处理,并根据处理所得数据做产业部门优势分析图和产业部门偏离分量图(图1,图2)。

在图1中,分布于第一象限的海洋产业部门,属于较好的海洋产业部门,一方面具有较大的产业部门优势,另一方面全国增长优势较明显,是具有产业部门优势的增长性产业部门;分布在第二、四象限的海洋产业部门属于一般产业部门,要么具有一定的产业部门优势,要么具有一定的增长优势;分布在第三象限的海洋产业部门则属于较差产业部门,该象限的产业部门在全国的增长优势既不明显,产业部门优势与其他产业部门相比也无优势。在福建省海洋产业部门中,1(海洋渔业)和12(滨海旅游业)属于第一象限,说明这两个产业既有产业部门优势又有产业增长优势,可以作为福建省海洋主导产业的候选。2(海洋油气业)、3(海洋矿业)、7(海洋生物医药业)、9(海洋电力业)、10(海水利用业)则属于第三象限,说明这几个海洋产业部门在全国既没有增长优势,与其他海洋产业部门比较也无优势。剩下的海洋产业部门属于一般产业部门,分布在二、四象限,都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福建省的12个海洋产业部门第一、二、三、四象限都有,说明产业结构比较合理,虽然两极分化严重,但不缺乏作为优势产业补充的一般产业部门。

在图2中,分布于第一象限的海洋产业部门,其结构优势和竞争力优势较为明显,原有的产业结构基础很好,较其它海洋产业部门也具有很好的行业竞争力,属于较好产业部门;分布于第二象限的产业部门虽具有产业结构优势但竞争力优势不明显,第四象限的产业部门则具有竞争力优势但没有产业结构优势,分布在这两个象限的产业部门属于一般产业部门;第三象限的海洋产业部门,结构优势和竞争力优势都不太明显,与其它产业部门相比则属于较差产业部门。从图中可以看出,福建省没有一个产业部门属于较好产业部门,也没有一个产业部门属于较差部门。福建省海洋产业部门都是有竞争力优势但没有良好的产业结构基础或者有良好的产业结构基础而没有竞争力优势,但1(海洋渔业)、6(海洋化工业)和12(滨海旅游业)都较接近第一象限,有很大的潜力成为较好产业部门。

(4)主导产业的初步确定。

根据本文建立的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偏离份额基准,主导产业应选择份额偏离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均较大的产业部门作为主导产业。由于图2中,1(海洋渔业)、6(海洋化工业)、12(滨海旅游业)比较接近较好产业部门,所以可以初步选择1(海洋渔业)、12(滨海旅游业)两个产业部门作为主导产业。因为它们在属于全国增长性产业部门,发展趋势较好,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它们都具有很好的产业结构基础,在海洋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它们的增长率明显高于国家同类产业部门,从侧面反映出其生产率较高,具有大区域竞争优势。

在福建省2010年海洋规划中把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作为福建省海洋主导产业,本文初步选择的福建省海洋主导产业是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说明SSM方法初步确定的海洋主导产业在实际的海洋产业发展战略中具有基本客观的有效性。

4对福建省海洋产业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分析,结合福建省海洋产业大环境,对福建省海洋产业做出以下几点建议:

(1)对于原有产业结构基础较差但有良好的竞争力优势海洋产业部门,如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业等,这些产业虽然结构基础较差但具有后发优势,发展潜力较好,应该抓住海洋产业的大发展这个机遇,从宏观微观方面进行积极培育和扶持,使其向着主导产业部门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业属于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潜力较大。由于其海洋生物医药和功能产品需要较强的创新技术研发体系,故应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建设产品研发基地,引进高科技人才,加强海洋生物医药科研成果的转化,形成以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链。

篇5

[关键词] 灰色关联度 海洋产业 陆域产业

近年来,随着海洋经济的蓬勃兴起,海洋经济产值在全国和各沿海省市GDP中所占份额日益提高,海洋经济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也日渐显现。2006年,我国以海洋产业增加值和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计的海洋生产总值达2095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01%,而这个数字在2001年仅为930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8.48%;2006年,涉海就业人员为2960.3万人,一年新创造工作岗位180万个,海洋产业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渠道。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从众多的海洋产业中选择重点发展,从而构建科学的海洋产业链,正成为各沿海省市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本文将以灰色关联度方法为基础,采用综合灰色关联度的方法,对海陆产业的关联关系做以下研究。

一、灰色关联分析的建模机理

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以此思想来计算灰色关联度。曲线形状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的关联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从而据此判断影响系统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

1.灰色关联度

(1)确定系统特征序列

对一个抽象的系统或现象进行分析,首先要选准反映系统行为特征的数据序列,即系统特征序列,以及影响该系统或现象的m个相关因素序列,用它们来反映我们所要分析的问题。分别计为:。

(2)变量因子的初始化

原始数据的量纲往往不同,为了能进行比较分析,需要统一量纲。对于系统特征序列合相关因素序列,记初始化后的数据分别为:

其中对于,

(3)计算关联系数

的关联系数为

为分辨系数,越小,分辨能力越大,通常有。

(4)计算灰色关联度

则即为系统特征序列与相关因素序列的灰色关联度。

2.综合灰色关联度

(1)灰色绝对关联度

灰色绝对关联度以及之后的灰色相对关联度、灰色综合关联度都是仅指对所考察的两个序列,两个序列的地位具有对等性。灰色绝对关联度以计算序列相对于初始值的变化的绝对量为出发点。

(1)计算系统特征序列与相关因素原始序列始点零化像:

其中对于,

(2)计算统计量

(3)计算灰色绝对关联度

系统特征序列与相关因素序列的灰色绝对关联度(简称绝对关联度)即为:

2.灰色相对关联度

灰色相对关联度是序列与相对于始点的变化速率之联系得数量标准,与的变化速率越接近,灰色相对关联度越大,反之越小。

(1)求初值像,具体步骤同1.2

(2)以下步骤与2.1至2.3 同

记与的灰色相对关联度为,简称相对关联度。

3.灰色综合关联度

如与分别为系统特征序列与相关因素序列的灰色绝对关联度与灰色相对关联度,对于,称为与的灰色综合关联度,简称综合关联度。 是绝对关联度的权重,在本文中取值为0.5。

二、山东省海陆产业间灰色关联度的侧度

在上述灰色关联度中所提的计算序列与的灰色关联度过程中,考虑到了其它非i的相关因素对与的灰色关联度的影响,较为全面地利用了系统信息。在进行海洋一、二、三产业与陆域一、二、三产业的灰色关联分析时选用灰色关联度为计算方法。

以山东省海洋一、二、三产业2000年至2005年的产值所成的时间序列为系统特征序列,分别以同期山东省陆域一、二、三产业的产值所成的时间序列为相关因素序列X1t、X2t、X3t。按本文灰色关联度所介绍的方法计算灰色关联度,得结果有表1

注:所用数据来源于《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01至2006),以及《山东统计年鉴》(2001至2006)

采取同样方法,笔者分别以山东省的主要海洋产业,即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盐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的产值所成时间序列为系统特征序列,以陆域一、二、三产业的产值为相关因素序列,时间区间同样为2000至2005年,计算可得相应得灰色关联度,如表2。

注:数据来源同表1。其中海洋旅游业总产值04年前后发生变化,在此本研究将旅游业总产值统计口径统一到04年之前的方法上,即取青岛、烟台、日照、东营、威海、潍坊这6个沿海市的旅游外汇收入之和

由表1可知:海洋第一产业与陆域第一产业之间的灰色关联度为0.638;与陆域第二产业的灰色关联度为0.830;与陆域第三产业的灰色关联度为0.737。可见与海洋第一产业关联的紧密度排序依次是:陆域第二产业、陆域第三产业、陆域第一产业。按照分类标准,海洋第一产业即海洋渔业及其相关产业。海洋渔业为陆域第二产业(如食品加工业、制药业等)提供必要的原料,陆域第二产业也在为海洋渔业提供相关的机械设备作为支持。同时,海洋渔业也与陆域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餐饮业有着紧密的联系:海洋渔业产品直接为陆上餐饮业提供原料供应;陆域交通运输业、仓储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海洋渔业产品的流通,同时旅游业也因海洋渔业的发展多了选择的空间。

需要注意的是,测算结果表明海洋渔业与陆域第一产业的关联度最小。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海洋渔业主要受制于海洋自然环境,而与陆域第一产业特别是淡水渔业之间的联系相对薄弱,是由于二者尚处于较为独立的发展状况而造成的。

海洋第二产业与陆域第一、二、三产业的灰色关联度分别为0.570、0.676、0.636。可见海洋第二产业与陆域第二产业的关系最为密切,陆域第一产业与海洋第二产业发展相距最远。海洋第二产业可以看作是陆域第二产业的延伸,因此它们之间有着的紧密关系就不足为奇。结合表2以海洋第二产业中的海洋船舶制造业为例,它的发展与陆域第二产业中的设备制造业、冶金业等紧密相关,它们之间的灰色关联度达到0.743。海洋第二产业中的海洋盐业则与陆域第一产业有着天然的联系(为畜牧业提供饲料原料等),灰色关联度高达0.902。

海洋第三产业与陆域第一、二、三产业的灰色关联度分别为0.601、0.653、0.639。海洋第三产业的两大支柱为海洋交通运输业与滨海旅游业,它们的发展与陆域第二、三产业休戚相关。海洋交通运输的对象主要是陆域第二产业中所生产的货物以及所需的原材料,陆域第二产业发展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海洋交通运输的货源供给情况,它们之间的灰色关联度为0.642,大于与陆域第一、三产业的关联度0.563和0.616。滨海旅游业则更与陆域第三产业中的内陆旅游业和陆域交通运输业密不可分:每年有大量的游客经由飞机、汽车、火车涌往海滨旅游胜地,并带动陆域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同时,各大旅行社也往往会推出兼有沿海与内陆游览内容线路(如青岛-泰山-曲阜),使海陆旅游连成一体。因此,滨海旅游业与陆域第三产业的灰色关联度为0.688,超过海、陆第三产业灰色关联度0.639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邓聚龙:灰色系统理论教程[M].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2]宋 薇: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的关联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3]张绍良 张国良:灰色关联度计算方法比较及其存在问题分析[J].系统工程,1996(05):45-49

篇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11个省份率先发展,分别是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江苏、辽宁、山东、上海、天津和浙江。这11个省份,占全国大约13%的面积,集聚全国40%的人口,却创造了全国70%的财富,这其中,海洋经济功不可没。沿海省份海洋经济总量规模正在不断扩大,但地区差距也十分明显,为了使我国区域海洋经济能够朝着更加平衡、合理的方向发展,对沿海地区的海洋经济竞争力进行评价和权重分析,找出薄弱环节,为政府宏观海洋经济决策提供参考。有关区域竞争力方面的研究,国外的文献已经相当丰富。世界经济论坛(WEF)[1]从1980年就开始研究国际竞争力,到1986年,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体系。

自1990年开始,WEF和瑞士管理开发学院(IMD)[2]合作出版《国际竞争力研究报告》,它们提出的“竞争力=竞争力资产×竞争力过程”的竞争力方程,涉及8个领域的近300个指标。MichaelPorter[3]是第一位从产业层面研究国家竞争力的学者,他认为国家竞争力取决于产业和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一国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取决于6个因素,即要素状况、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机遇作用以及政府作用,这六大因素就构成了著名的“钻石模型”。伴随着21世纪———海洋世纪的到来,不少学者开始对海洋产业的区域竞争力开始了相关研究。王圣[4]等通过对山东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估体系的构建,将影响山东省海洋经济的因素分为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集聚和创新力四大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上述指标的权重进行排序,得出山东省海洋经济的竞争实力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殷克东[5]等通过模糊聚类分析、动态分析和结构分析,对我国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进行了梯度类型划分及动态评价,探明中国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发展的动态变迁特征、关键因素及其内在关联效应。刘洋、丰爱平[6]等对山东半岛7个沿海城市1996—2005年的海洋产业竞争力做了聚类分析。

殷克东、方胜民[7]从海洋产业人才竞争力、资本竞争力、国际化水平和制度竞争力等四个方面,构建了14个二级指标、56个三级指标的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刘大海[8]等从科技水平、经济状况、资本实力等方面,构建了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选取主成分分析法作为定量评价方法,对中国沿海省市的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定量评估及比较。谭晓岚[9]通过对海洋经济竞争力评价理论框架的构建,将影响海洋经济竞争力的因素分为核心驱动因素,包括海洋高级科技人力和专业人力资源、海洋科技组织创新能力等,以及一般影响因素,包括社会需求、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组织等。

根据以上对国内外文献的回顾,可见目前对区域竞争力的评价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对于区域海洋经济竞争力的评价研究还有待深入。大多数学者在定量分析的方法上主要选择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估和比较,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中主成分分析法可能因为降维造成的数据损失而使评估结果不准确,在指标较少以及指标间相关程度不高的情况下不宜采用。层次分析法采用专家判断矩阵来进行赋权,问题是不同专家的判断矩阵根本往往并不一致,其均值难以通过一致性检验。从评价数据角度,一些主观指标如产业组织、制度环境等主要靠专家打分取得,总体上随意性较大,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选用目前使用较为成熟的TOPSIS评价法对区域海洋经济竞争力进行评价,然后采用面板数据进行模拟权重的测量和单调性检验,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影响区域海洋经济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以及造成各地区海洋经济差距的主要原因。

1研究框架方法

1.1研究框架

首先进行评价指标的选取,然后采用TOPSIS法进行评价并且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对评价指标进行单调性检验并且计算出模拟权重,研究框架。

1.2研究方法

(1)TOPSIS法。TOPSIS是Huang[10]提出的一种优秀的评价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归一化后的数据规范化矩阵,找出多个目标中最优目标和最劣目标(分别用理想解和反理想解表示),分别计算各评价目标与理想解和反理想解的距离,获得各目标与理想解的贴近度,按理想解贴近度的大小排序,以此作为评价目标优劣的依据。贴近度取值在0~1之间,该值愈接近1,表示相应的评价目标越接近最优水平,该值愈接近0,表示评价目标越接近最劣水平。

(2)面板数据。面板数据最早是Mundlak[11]引入到经济计量中,指在时间序列上取多个截面,在这些截面上同时选取若干样本观测值所构成的样本数据。面板数据具有很高的效率,能够有效降低自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对遗失重要变量也不敏感,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更多的变化和更多的自由度。在我国海洋经济统计时间较短、数据较少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实证研究。将TOPSIS对海洋经济的评价结果作为因变量,评价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根据回归系数的符号是否为正来判断评价指标的单调性,对回归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可以得到模拟权重。

2数据

基于客观数据对地区海洋经济竞争力进行评价,选取的指标有海洋第一产业值、海洋第二产业值、海洋第三产业值、海洋第三产业比重、海洋经济比重5个指标,其中海洋第三产业比重是其占海洋经济的比重,海洋经济的比重是海洋经济占GDP的比重。前3个是绝对指标,表示海洋经济的总量;后2个是相对指标,表示海洋经济的质量。选取的地区为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11个沿海省市,所有数据来自于1998—2010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描述统计量。

3海洋经济竞争力评价

3.1TOPSIS评价

我国近年来区域海洋经济分类竞争力的TOPSIS评价结果。为了更加清晰地分析各省海洋经济竞争力的变化状况,将其图示化后,如图2所示。2006年之前,广东省的海洋经济竞争力最高,并与位居第2位的上海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山东省位居第3位,竞争力较弱的省份有广西、江苏、河北。2006年之后,山东省的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其竞争力水平由原先的第3位,一跃成为竞争力最高的地区,广东省和上海市则依次排在第2、3位,海洋经济发展较弱的地区仍旧是广西、江苏、河北三省,其中江苏省的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有逐渐缩小的趋势。浙江、福建、天津、海南和辽宁5省的海洋经济竞争力的大小始终位于中间水平,在2001—2005年间,各省的竞争力波动较为明显,其余年份,竞争力的变化都较平稳。总体而言,各省海洋经济竞争力大小的变化并不明显,由图2可以清楚地看到,从1997年开始,广东、山东、上海一直位于海洋强省的行列,并且拥有者不可动摇的竞争优势,山东省的海洋竞争力发展最为迅速;其次是福建、海南、辽宁、天津、浙江,属于海洋经济竞争力较强的省份;最后,广西、河北、江苏3个省份的海洋经济竞争力始终处于劣势的位置,并与海洋强省之间的差距较大,其中江苏省的海洋竞争力呈逐年上升,广西省则呈逐年下降趋势。#p#分页标题#e#

3.2权重分析及单调性检验

采用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影响区域海洋经济竞争力因素的权重大小,首先采用F检验分析是采用混合回归还是面板数据,结果发现应该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然后进行Hauseman检验,发现相伴概率为0.000,拒绝随机效应模型的原假设,应该采用固定效应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从面板数据固定效应结果看,所有变量都通过了统计检验,R2很高,为0.988,海洋第三产业对区域海洋经济竞争力的贡献最大,每增加1%,会导致区域海洋经济竞争力增长0.24%;其次海洋第一产业每增加1%,会导致区域海洋竞争力增加0.19%;地区海洋经济总量和海洋第二产业,每增加1%,会导致区域海洋经济竞争力增加0.13%;服务业比重对区域海洋经济竞争力的贡献最小,为0.04%。各评价指标的回归系数都为正数,说明随着指标值的增加,评价结果也随之增加,是单调递增的。将5个指标的回归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模拟权重,海洋第一产业值的权重为0.26,海洋第二产业值的权重为0.18,海洋第三产业值的权重为0.33,海洋第三产业比重的权重为0.05,海洋经济比重的权重为0.18。

篇7

人类要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充分开发利用和保护宝贵的海洋资源。从地理构成上来说,我国是一个陆海二元国家,海洋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空间,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坚持陆海统筹,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所以发展海洋经济,必须要注重与陆域经济的联动发展。海陆产业之间在资源、产品、技术上存在着相互依赖性,海洋产业可以说是陆域产业向海洋延伸的结果,陆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也需要海洋产业作为新的支撑点[1]。充分发挥海陆产业之间在物质、技术等方面的相互转换性和互补能力,使海陆产业在生产、技术、效益、分配等各方面处于协调状态,推动产业内部结构趋于合理、产业聚合能力不断增强、产业经济运行效率不断提高,逐步实现海陆产业关联达到最优平衡,使整个国民经济产生1+1>2的效果,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不断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由于海陆产业在产业生产要素上具有共同性、流动性,在产业结构上具有趋同性,在产业布局上具有依赖性,决定了海陆产业之间存在着复杂、深刻的有机联系。发展海陆产业,在技术规律、经济规律的支配下,通过合理的关联机制建立各产业部门之间协调、持续、稳定发展的最佳数量比例和有序关系,从而实现海陆产业关联的最优平衡。海陆产业关联研究对于海陆产业的联动发展,陆海统筹规划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关于产业关联的研究,侧重于应用投入产出法研究各个产业之间中间投入和中间产出的关系,由于海洋产业经济统计系统关于投入产出的数据不易获得,本文尝试运用灰色系统理论解决海陆产业关联度计算的问题。通过更为精确的广义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我国海洋三次产业以及12个主要海洋产业与陆域三次产业之间关联度进行计算和分析,以期较为全面深入地分析海陆产业的关联。

灰色关联分析是一种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的多因素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统计序列的几何关系进行比较,从而分析系统中多个因素关系的紧密程度,统计序列曲线的几何形状越接近,则表明它们之间的灰色关联度越大,反之越小。由于两个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态势一致性主要由总移差、总体一阶斜率差与总体二阶斜率差等方面来表现,目前现有的几种灰色关联度模型均是在充分考虑因素间的位移差、斜率差的基础而建立的,所以灰色关联分析可以深刻地剖析事物间相关的实质与内涵。灰色关联分析比起其他统计分析其优势主要体现在:灰色关联分析是按系统要素发展趋势来做分析,因此对研究对象的样本量没有过多要求,也不需要典型的分布规律,其分析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基本吻合。

篇8

关键词:大连;海洋文化产业;SWOT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1-0133-03

一、大连及海洋文化概况

(一)大连的概况

大连,位于中国东北辽东半岛最南端,西北濒临渤海,东南面向黄海,海域辽阔,管辖海域总面积达2.3万多平方千米,超过陆地面积近1倍。海岸线绵长,长约1 900千米,约占辽宁省海岸线总长度的73%,有大小岛屿260个。大海孕育了大连的海洋经济、海洋文化、海洋资源。大海赋予大连以生命和灵魂,而文化则给大连这座城市注入了无形的活力。在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大连综合竞争力名列全国城市第九位,名列内地城市第六位。

(二)海洋文化与海洋文化产业

海洋文化简单来说就是与海有关的文化。海洋文化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有关海洋文化的定义多达几十种,但至今也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当代海洋文化学科建设的积极倡导者,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曲金良在其《海洋文化概论》中表述:“海洋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体系,就是人类认识、把握、开发、利用海洋,调整人和海的关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具体表现为人类对海洋的认识、观念、思想、意识、心态以及由此产生的生活方式,包括经济结构、法规制度、衣食住行、民间习俗和语言文学艺术等形态。”[1]

现在发展海洋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的共识,新兴海洋产业成为海洋开发的主流,传统海洋产业在转型中扩展,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的互动加速。国内对于海洋文化产业的研究尚属于起步阶段。海洋文化产业属于文化产业中的一个特殊领域。结合海洋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定义,我们认为海洋文化产业是指为满足社会公众的精神、物质追求,从事涉海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涉海文化服务的行业[2]。大连已经形成多种海洋文化产业部门,从原来的传统海洋旅游文化产业逐步向新兴海洋文化产业转变。

二、大连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发展优势

1.区位优势明显。大连位于黄渤海之间,三面环海,海域辽阔,有大小岛屿226个,全区海岸线长1 906公里。是全国14个沿海开发城市之一,也是中国辽宁省的一个重要沿海港口城市,是中国东北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也是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在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大连综合竞争力名列全国城市第九位。优越的区位为大连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提供了基础。

2.人才资源优势明显。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资源的作用日益凸显。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大连是全国高等院校聚集度较高的城市之一,并有比较健全的海洋科研体系,拥有中国著名的海洋院校――大连海洋大学,它是中国北方地区唯一的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培养了一大批海洋专业人才。人才资源优势为大连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支持。

3.腹地产业与资源优势明显。大连地处辽东半岛南端,背靠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东部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广阔腹地,面向胶东半岛及渤海沿岸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群。同时,大连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交通便利,使得大连与毗邻的国家在资源、技术、资金、劳动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互补性腹地产业与资源优势为大连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提供了发展的可能和空间。

(二)发展劣势

1.生态脆弱、污染严重。海洋的生态系统相对陆地更为脆弱,系统中的各部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环环相扣。一个环节的破坏,就可能导致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平衡的破坏,进而影响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大连在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重取轻养,破坏了海洋的平衡,导致部分海域生态脆弱、污染严重。这些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

2.保守的思想制约了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大连的地区文化具有开放性,对于新文化的引进与接纳十分有利,这是它优秀的一面,但同时,大连的地区文化还有保守的一面,具体体现在求稳、求安逸、不思进取等方面。而且大连的文化精神中缺乏本土精神,缺乏开拓与创新的精神[3]。这种保守的思想甚至一直影响到现在的大连人。这些都严重的制约了大连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

3.海洋文化产业企业总体竞争力差。人们谈到海洋,最为关注的往往是海洋经济、海洋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而海洋文化往往被忽视或尚未被重视,海洋文化产业更是一个薄弱环节。在大连海洋文化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海洋文化产业领域主要以小型企业居多,极少有专门从事海洋文化产业的经营,大部分企业都是专营其他产业,兼营海洋文化产业。就造成了海洋文化产业资源分散、人才匮乏、资金不足、专业性不强等问题,难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从长远角度来看,影响了海洋文化产业在大连的全面发展。

(三)发展机遇

1.国家战略和政策带来了新的机遇。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规划指出,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制定了从海洋大国迈向海洋强国的战略和发展政策。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大连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文化名城的机遇期已经到来。大连市颁布了《大连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大连市“十一五”时期,要逐步把大连建设成为拥有先进的文化设施、一流的文化精品、拔尖的文化人才、发达的文化产业和充满活力的文化体制、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繁荣有序的文化市场,国际色彩浓厚的区域性文化中心和现代文化名城。这些都为大连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2.大连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给大连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大连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和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龙头,这为大连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更广阔的空间。从2002―2010年,大连抢抓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历史机遇,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增强了发展实力,大连经济增速稳定在15%~17.5%之间,经济总量增长3.3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4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倍,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倍。2009年,大连经济总量达4 417.7亿元,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七;经济增速达15%,稳居第一。2010年大连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5 000亿元,这些都为大连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保障。

(四)发展威胁

1.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现在,中国沿海各省市都是海洋文化产业的重点开发和较发达地区,仅在大连所处的辽东半岛地区附近,就有天津、秦皇岛、青岛等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较好的沿海城市。同时,再加上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两个传统的经济强势板块,对海洋文化产业的重视和大力发展 [4]。近些年海南省也着力培养海洋文化产业的新增长点。这些都势必导致大连与沿海各省市相似的海洋文化产业的空间、资源和人才的竞争日益加剧。这些都对大连海洋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构成了威胁。

2.社会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影响。从根本上来说,海洋文化产业是消费服务行业,同时又是生产服务业,这些都决定了它容易受到外界不可预测的因素影响和左右。例如自然灾害、经济危机、外汇汇率的变化、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的变化等都会对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冲击和影响。甚至连季节的改变也会对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五)SWOT分析结论:

SWOT分析表明,大连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从大连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见下页图2)可以看出,在一定的条件下,优势、劣势、机遇、威胁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5]。应该在充分利用优势,挖掘自身潜力的基础上,弥补劣势和不足,抓住机遇,使大连的海洋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三、大连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建议

1.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事业发展的速度和效益。所以思想的转变是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我们首先改变认为文化产业不能成为产业的旧观念,要把文化产业当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去规划,去发展。另外,在中国海洋文化产业还属于新兴产业,政府应当制定鼓励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优惠政策,加强财政支持,创造相对宽松的金融服务服务环境,放宽海洋文化市场准入条件,扶植和推动海洋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快速的发展。

2.努力提高海洋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如今,文化产业已是文化与高科技结合的产物,体现了文化与科技、经济相互渗透的趋势。鉴于此,我们应大力提高海洋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以增强其市场的竞争力。尽快实现海洋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由文化产品的低技术含量、低文化附加值与低服务水平,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与高服务水平发展。当前大连应重点以开辟高新技术与海洋文化创意相结合,渗透和改造传统的海洋文化产业,重组和调整海洋文化产业,创新和开发海洋文化新产品与服务,大力发展具有知识产权和竞争力的支柱产业,使海洋文化产业成为大连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新的增长点。

3.重视人才,提高人民的海洋意识,营造良好的海洋文化氛围。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通过开发利用各种文化资源,创造文化附加值来实现的,它的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的创造性人才,而且需要大批懂得海洋文化又有经营管理头脑的复合型人才。首先高校要紧密联系社会,主动为地方发展服务,在人才培养上抢占先机 [6]。其次要重视人才,引进人才,并对现有的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人才合理流动。最后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引导作用,及时引导海洋文化产业的消费热点,在全社会营造成一种良好的海洋文化的氛围和风气。

4.培育特色的海洋文化产业品牌。对于大连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而言,必须要突出重点,打造一批有大连特色的海洋文化产业品牌。要建设好以贝壳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等为主的海洋博物馆等一批重点海洋文化中心设施;以大连极地馆、圣亚海洋世界为重点的海洋生物馆;开辟一条集休闲、购物、展示功能于一体的海洋文化走廊;打造一条观海景、品海韵的海洋观光带;兴建一个以海防军事教育、游乐休闲为主题的海洋文化基地;加快建设一批象征大连地域文化、体现大连“海洋精神”的灯箱、壁画、城雕等 [7],使海洋文化资源与人文精神的特色充分融入到城市的各个角落。

5.合理保护和开发海洋文化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海洋文化资源是指人类为开发海洋、改造利用海洋、维系社会规范和塑造人类自身的长期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资源。随着大连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污染日益加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指导,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系统,并利用宣传、教育手段来公民的环保意识,将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有利于树立新的海洋价值观和科学发展观,使海洋的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循环,从而推动海洋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大连作为中国北方最具活力和开放度的沿海城市,要实现“海上大连”的建设目标,参与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就要全面推进海洋的开发,加快发展海洋经济,从战略高度重视和发展以海洋文化为主题的城市品牌,努力提高海洋文化的层次,带动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曲金良.海洋文化概论[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

[2]张开城.海洋文化与海洋文化产业研究述论[J].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2010,(16):3-4.

[3]崔广彬,马荣霞.大连文化名城建设的定位与发展对策[J].大连干部学刊,2009,(1):25-27.

[4]韩明杰,牟艳芳.基于海洋文化产业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9-14.

[5]王跃伟,栾维新,陈航.区域海岛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海洋信息,2008,(3):14-18.

篇9

一、一个分析矩阵

人类是生存在陆地上的高等生物,方便在陆地上进行生产、生活。陆地资源更容易被人类获取,也最先被人获取。在陆地资源足够丰富并且人口相对稀少时,不需要海洋就可以满足日常所需。随着人口膨胀、陆地资源耗竭,人类越来越多的将目光投向海洋。但是,面对不适宜生存的巨大海洋水体,海洋资源的获取要比陆地上的难得多,需要附加比陆地生产多得多的承载或防护装备,从而增加了更高的生产成本。因此陆地开发与海洋开发在投入方面处于不对等的地位。这种不对等关系,可以简要地归结为急需程度、难易程度两大因素的不对等。

从急需程度角度看,海洋资源是对陆地资源的补充,当陆地资源充足,可以满足人类需求时,海洋资源不会被开发;只有当陆地资源出现相对短缺的时候(这其中包括资源的耗竭和人口的膨胀两方面的因素),人们就开始尝试以比较小的成本来开发海洋资源。因此海洋资源开发的需求度一般比较低。这成为海洋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从难易程度角度看,由于人类对海洋环境有着天生的不适应性,在同一生产力水平下,海洋资源的开发的成本要大大高于陆地的开发成本。当成本过高时,海洋资源不会被开发,只有当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致使开发成本的降低到开发收益之下时,海洋资源的开发才会成为可能。因此,海洋资源开发的成本一般比较高,这是制约海洋产业发展的另一制约因素。综上所述,海洋资源开发的急需程度低、难易程度高,交错重叠地影响着海洋资源的开发活动。这种动态的变化矩阵可以由图1来表示。只有需求度而开发成本过高海洋资源不会被大量的开发;同样,只有开发成本较低,没有需求度也不会对海洋资源有过多的开发。只有在需求旺盛且开发成本较低的情况下开发活动才能快速的展开。

二、海洋资源开发活动路径类型分析

由于不同的资源耗竭的速度、需求的增加速度、技术的革新速度都不尽相同,因此其表现出的整体发展速度也是不尽相同的。笔者针对两种制约因素的交叉影响来说明海洋资源开发过程的一般路径类型(见图2)。

如图2所示,在海洋开发过程中,存在五种主要的发展路径:

路径一:ABD这一路径代表的海洋资源开发的特点是:开始由于人口的急剧膨胀或是陆地相关资源的不断枯竭等原因造成的对于该海洋资源的需求度迅速增大,但这一海洋资源较难获得,要花费较高的成本才能获得,因此虽然开发动力很大,但阻力也很大,收益不明显,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图2中表现为AB的过程。

随后,由于需求迅速增大所带来的影响,相应的研发技术也不断进步,使得开发成本不断降低,需求度还是以同样速度上升,此时该海洋资源开发活动表现出了加速发展的势头,图2中即表现为BD的过程。这一路径典型的例子是海洋油气业。随着人口膨胀和陆地油气资源的枯竭,人类对于油气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海洋中蕴涵着大量油气资源,但海上油气开发需要巨大开发成本,因此在技术不成熟成本较高时,只有少数国家拥有开发能力,海洋油气发展缓慢,即表现出AB的过程,随着开发技术的不断革新,开发成本不断降低,海洋油气出现了加速发展的势头,即表现为BD的过程。

路径二:ACD这一路径表现为某一领域的专项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进而应用于某个海洋资源的开发活动上,开发成本大大降低,但这一资源目前需求度还不是很高,因此表现为发展阻力小但动力不足,发展速度不会很快,图2中表现为AC的过程。由于成本的大大降低,该海洋资源的开发收益空间随着需求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陆地资源的枯竭和人口膨胀等因素,该海洋资源开发活动的发展速度会迅速提升,图2中即表现为CD的过程。这一路径典型的海洋产业包括海上运输业、海洋服务业等。以海洋服务业为例,服务业顾名思义是为其他产业提供服务和支持的,当其他产业没有发展到相对大的规模时,即使通讯、电子技术相对成熟,海洋服务业的发展也是相当缓慢的,即AC的阶段,只有其他海洋产业发展到较高程度,需要海洋服务业为其提供服务和支持时,海洋服务业才能够迅猛发展,即CD的阶段。

路径三:AD实际上,严格按照ACD或者ABD路径的海洋资源开发活动是较少的,大部分海洋资源的开发是沿着AD的路径进行的。即开发技术的进步和该海洋资源的需求度的增加这两个因素同时出现,该海洋资源的开发活动以一个均匀的发展速度进行。海洋渔业即是如此。人类对于鱼类资源的需求度是随着人口不断增长不断提高的,另一方面,捕鱼技术、捕鱼工具也在不断地进行更新,因此,需求变化与难易变化是同步进行的,即表现出均匀的发展态势。

路径四:DC前面三个路径都遵循着由难到易、由缓到急的一般规律,路径四和路径五则是在前三个路径发展到D区域后的一个后续发展路径,也就是说路径四、五只有和前面三个路径组合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海洋产业发展路径。当某海洋资源开发活动到达D区域后,由于技术的进步速度惊人或者需求度放缓,造成了生产能力过剩,导致了人们对该海洋资源的相对需求度大大降低,发展速度变慢,这时就会表现出由DC的过程。典型的产业是一些资源极其丰富的开发产业,如海水制盐业。人类对于盐的需求度是随着人口的增加缓慢增加的,它不会有很大的波动,但随着制盐技术的不断进步,产量迅速增加,到达一定阶段后超过了人类的需求,出现生产过剩的状况,即表现为DC的过程。

路径五:DB当某海洋资源开发活动到达D区域的时候,由于该海洋资源的需求过于旺盛,导致该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产生稀缺状况,这时开发该海洋的寻找成本或是替代品研发成本就会大大增加,因此表现出了DB的过程。典型的产业是一些高耗型的产业,如海洋油气业、海洋渔业等。

海洋资源的路径分析方法也可以纳入到成本收益分析框架内,即用成本-收益来解释海洋产业的发展速度问题。因为成本收益与难易、急缓存在对应性联系。成本收益反映在难易度上,开发技术越难,成本就越高,收益就越低;反之亦反是;反映在急切度上,人类的需求越急,那么开发该海洋资源的收益就越高,因为该资源弥补陆地资源不足的功能越强;反之亦反是。那么,海洋产业的发展进程就是:当开发成本大于收益时,该资源将被暂时搁置,即图2中A区域;随着技术进步,成本降低,资源更加稀缺,需求旺盛,使得收益大于成本,该海洋资源方可被开发,表现出图2中的B、C区域;随着收益与成本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即图2中的B、C到D的过程;随着进一步发展,海洋资源提供的量与陆地资源减少的量基本保持平衡,科技进步使得成本降低,使得收益稳定,那么产业表现出平稳发展的态势,即表现为图2中的D区域;当该海洋资源开发出现过剩时,即海洋产出量大于人类的需求量,使得收益降低时,该海洋产业将出现发展速度递减的趋势,这实际表现为D到C的过程;人类对该海洋资源的开发致使其存量大幅减少,该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稀缺现象,开发中的搜寻成本、替代品研发成本同样大幅度增加,海洋开发速度又会降低,即图2中D到B的过程。

三、不同海洋产业类型管理的侧重点

由于不同海洋资源有着不尽相同的需求度、技术革新速度、资源耗竭速度,因此其表现出的整体发展速度和发展路径也不尽相同。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环境的海洋资源开发活动在管理上也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下面以图1画出的A、B、C、D四个区域划为分析单元,具体探讨各类海洋产业管理的侧重点。

(一)A区域海洋产业管理的侧重点

这一区域的海洋产业一般还属于发展初期,需求度相对不高且开发成本较高,但是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在未来海洋经济体系中会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处于这一区域的海洋产业包括:海洋第一产业中的海洋增殖业、海洋牧业;海洋第二产业中的深海矿产业、海洋工程建筑业;还包括海洋的“第零产业”中的资源再生业、资源养护业、资源勘查业等。这类产业管理的重点是早做规划和前期准备。一方面要为这一产业的发展留下足够发展空间,切实做好海洋功能区划工作;另一方面,应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努力减少开发成本,为未来产业的迅速发展做好技术准备。

(二)B区域的海洋产业管理的侧重点

这一区域的海洋资源的需求度很高,但同时开发难度较大,开发技术要求较高。处于这一区域的海洋产业大致包括:海洋第二产业中的海洋矿产业、海洋能电力工业、海洋化工业中的海水淡化业等。这类产业管理的重点是努力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满足需求度的迅猛增长。其中包括:首先,要成立集中资金、人力优势的科研院所,鼓励创新,大力发展涉海科研技术;其次,各海洋主管部门应切实做好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工作,切实鼓励、引导相关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应抓住经济全球化契机,积极与国外展开合作,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借鉴外国成熟的管理经验。

(三)C区域的海洋产业管理的侧重点

这一区域代表着相应先进的技术可以应用于海洋开发活动中,但目前的需求度相对不是很旺盛的海洋产业。大致包括:第二产业中海水制盐业、第三产业中海洋服务业和海洋“第四产业”等。由于这一产业发展的技术准备已经具备,现在没有发展起来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先进技术带来了生产力过剩,造成相对需求不足;另一方面,现有的产业的发展需要依托其他产业才能发展起来,因此在其他产业没有发展起来之前使得这一产业的需求不足。这类产业管理的重点是:对于需求相对过剩的产业,应努力推进产业转型,加强产品科技含量,根据需求导向制定产业的总体发展方向;对于需求绝对过剩的产业,应努力加大相关产业发展力度,建立起相关服务的配套体系,为后续的服务性工作做好基础工作。

篇10

【关键词】区域经济 滨海旅游业 一元回归分析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为全面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山东省编制完成15.95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和6.4万平方千米陆域面积组成的半岛蓝色经济区总体规划纲要,同时完成26个专项规划。2010年4月下旬,国务院同意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作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2012年1月4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成为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这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山东提出构建“三带三区”总体发展框架,即在16万平方千米海域上,由近及远形成海岸、近海、远海三条开发保护带,此举相当于将山东的陆域面积扩展了一倍,本文即是通过研究近六年山东半岛滨海旅游业和海洋产业总产出之间的关系,用Eview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得出滨海旅游业对整个海洋产业的贡献值,从而能更有重点的发展各个行业及海洋产业。

二 研究方法

本文为了说明滨海旅游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引入回归方程对二者关系进行分析,通过2005~2010年山东半岛海洋产业实现总产出和滨海旅游业实现产出间的关系,继而说明海洋经济发展对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1.模型分析

第一步,图形分析。对表1中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得出趋势图和相关图(见图1、图2)。

图1中海洋产业实现总产出与滨海旅游业实现产出二者存在差距逐渐增大的增长趋势。图2中横轴为山东半岛海洋产业产出,纵轴为滨海旅游业产出,相关图分析显示,二者为线性相关关系。

第二步,参数估计(见表3)。设滨海旅游业实现产出为Xi,半岛海洋产业实现总产出为Yi,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所示:

Yi=a+bXi

资料来源:山东统计信息网

由图3得到的参数估计结果为:

(192.9415)(0.175082)

t=(-0.88286)(24.3742)

R2=0.993312 F=594.1017

2.模型检验

第一步,经济意义检验。所估计的参数 ,说明滨海旅游业实现产出增加1元,可导致海洋产业实现总产出增加4.267476元。这与经济学中乘数效应的意义相符。

第二步,拟合优度和统计检验。拟合优度的度量:由图3中可以看出,本例中可决系数为0.993312,说明所建模型整体上对样本数据拟合较好,即解释变量“滨海旅游业实现产出”对被解释变量“海洋产业实现总产出”的绝大部分差异作出了解释。

对回归系数的t检验:针对H0∶β1=0和H0β2=0,由图3中还可以看出,估计的回归系数β1的标准误差和t值分别为:

β2的标准误差和t值分别为:

, 。

取α=0.05,查t分布表得自由度为n-2=4的临界值t0.025(4)=2.276。

<t0.025(4)=2.276

故接受

H0∶β1=0;

>t0.025(4)=2.276

故拒绝H0∶β2=0。

这表明,滨海旅游业实现产出对海洋产业实现总产出有显著影响(见图4)。

3.回归预测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假设滨海旅游业实现产出2011年达到2012万元,2012年实现产出达到2500万元,利用所估计的模型可以预测海洋产业实现产出水平。

用EViews作回归点预测,输入Xf1=2012,Xf2=2500,在Yf数据表中出现预测值Yf1=8415.821,Yf2=10498.35。这是当Xf1=2012和Xf2=2500时

山东半岛海洋总产出的点预测值。得到X和Y的描述统计结果,(见图4)。

根据图4的数据可计算:

取α=0.05,Yf平均值置信度95%的预测区间为:

Xf1=2012时,预测区间为:8415.821412±497.38691

Xf2=2500时,预测区间为:10498.34970±725.26487

即当Xf1=2012时,Yf1平均值置信度95%的预测区间为(7690.55654,9141.08628);当Xf2=2500时,Yf2平均值置信度95%的预测区间为(9773.08483,11223.61457)。

Yf个别值置信度95%的预测区间为:

当Xf1=2012时,预测区间为:8415.821412±831.84954

当Xf2=2500时,预测区间为:10498.34970±725.26487

即当Xf1=2012时,Yf1个别值置信度95%的预测区间为(7583.971872,9247.670952)。当Xf2=2500时,Yf2个别值置信度95%的预测区间为(9666.50016,11330.19924)。

4.结果分析

通过对滨海旅游业和海洋产业实现总产出间关系的线形分析,当海洋产业收入1元与滨海旅游业相关时,能给整个海洋产业带来4.267476元的增加值。由于受统计数据的限制,以上分析只是建立在滨海旅游业及相关服务领域的统计,如果将旅游带动消费作为海洋产业的贡献,滨海旅游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则是不言而喻的。

三 结论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滨海旅游业对海洋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都有很大的带动作用。我国拥有1.8×104千米的大陆海岸线,1.4×104千米的海岛岸线,岛屿6500多个;海域南北延伸近40个纬度,面积达300多万平方千米,有中温带、暖温带的海上景致,更有热带、亚热带的海洋风光,拥有丰富多样的滨海旅游资源,滨海旅游业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部分沿海城市正在开发滨海旅游资源,制订了滨海旅游业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根据我国持续增长发展态势预测,旅游业发展同样会持续增长,而滨海旅游业无论是资源利用深度还是品味等级层次都将进一步得到拓展。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中国将会涌现出更多更好的海滨度假旅游目的地,中国滨海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冯晓行.区域经济视角下的黑龙江省汽车产业发展研究[D].硕士毕业论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