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文文学常识范文
时间:2023-08-28 17:02: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古文文学常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古国,文化博大精深,且古诗词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精髓所在,在世界文学的浩瀚海洋中中国素有“诗国”的美誉。古诗词作品是先人智慧的积淀,其以优美工整的形式、和谐动听的韵律、丰满凝炼的语言和深沉真挚的情感传唱不衰,成为我国文学艺术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由于古诗词年代久远,学生在学习中存在诸多困难,因此只有不断创新,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 教学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千百年来,古诗由于语言生动凝炼,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从古至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古典诗歌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奋发有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在教学实践和探讨中,我们认为根据具体诗文,有时可以灵活采用这样的教学结构模式: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这样的顺序来学习的。本文主要从几方面谈谈初中古诗教学方法。
一、解读诗题。
诗题往往点出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写作对象和场景。解读诗题往往要前后延伸和拓展,从多个角度了解诗歌。举例如下:
1、《泊秦淮》:诗人杜牧什么时候停船靠在秦淮河岸?(夜泊)当时环境怎样?(夜色迷茫,“笼”)诗人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还是忧愁?为什么?
2、《春望》:诗人杜甫在什么季节眺望哪里?那里的景色是繁华还是荒芜?为什么?(诗人在春天眺望长安城,而当时长安城被安史之乱的叛军占领,一片荒芜景象,这就是战乱中的唐朝首都)。
二、了解诗人。
我们常说“诗如其人”,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孟子也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了解诗人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创作时丰富情感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对诗歌及诗人有个初步感知,为理解诗歌作好铺垫。了解诗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介绍诗人的诗风。如先引导学生复习小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有了感性体验后接着板书“李白—豪放飘逸”,再教学《望天门山》。这样,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认识过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诗人、诗歌的感知在不断深化。
2、介绍诗人的评价。如讲孟浩然,可以从其他诗人或诗论入手来介绍:孟浩然是唐朝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的诗人,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他的诗,受到李白、杜甫的高度赞扬。大诗人李白在《赠孟浩然》这首诗中,不同寻常地写到:“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还发出“高山安可仰”的长叹。杜甫也称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想一想,能得到李杜高度赞扬的诗人,可见其诗歌是多么的不同凡响。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过故人庄》。
3、介绍诗人的创作背景。如教学杜牧的《泊秦谁》,先有感情地介绍时代背景:杜牧生活在晚唐时代,当时唐朝已呈衰落迹象,风雨飘摇,然而当朝的达官贵人却不顾国家安危,夜深了仍然在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有家不归,有案不办。杜牧是一个有正义感和远见的诗人,他在秦淮河畔看到这个场面后,感到非常悲愤:那些向歌女点歌的达官贵人,怎么就不知道亡国之痛呢?奢华不除,大唐必亡!
三、理解诗句。
初中所选古诗词都是名篇佳作,语言凝炼,音韵优美,含义深刻。由于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用典现象和押韵的关系,能否准确、生动地释词解句直接影响到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意象的领悟。理解诗句,通常有释、补、调、想、品五法。
1、释 。如:(1)商女:以卖唱为生的女子,歌伎。(2)宦游人:出门求官之人。(3)儿女共沾巾:分手时的少男少女。
2、补。如:(1)君问(我)归期(我)未有期(2)泊(于,在)秦淮(3)与君离别意(都是相同的),(因为我们现在)同是宦游人。
3、调。(1)风烟望五津(望五津风烟):遥望您去蜀州时将经过的五个渡口,那里关山重重,烟雾迷蒙,我实在为你担心。(2)无限河山泪(河山无限泪):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我的眼泪无穷无尽。(3)烟笼寒水月笼沙(互文):淡淡的烟雾和朦胧的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江水和沙滩。
4、想。海日生残夜:黑夜尚未散尽,一轮红日就从大海中冉冉升起。[先译后联想]黑暗之中孕育着光明,光明与黑暗同时存在于一个画面当中,最后光明冲破了黑暗,放出万道霞光。这是多么令人惊奇多么令人鼓舞的一幅画呀!
5、品。如:(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品一个“潜”字,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而又默默无闻的美好品格,从中也折射出诗人杜甫关心天下苍生疾苦的善良情怀。(2)山光悦鸟性,谭影空人心。不说山光使诗人心情宁静愉悦,而写山光使飞鸟怡然自乐,这就是含蓄不露,这就是诗味。鸟的怡然自乐,正是诗人淡泊宁静的反映。这就是借物境写心境,用光和影营造了一种幽静清寂的境界。
四、品味意境。
古诗的教学,一定要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引导学生借助诗人的丰富联想,展开想象,领略诗人的情怀。我们要诗情画意地教古诗,学生能诗情画意地再现意境是关键。要想真正品味出诗的意境,还必须从文本出发,通过对一系列意象的理解、联想和想像,来探求和再现古诗文中深邃而美妙的意境。展开想象的翅膀,再现诗歌描绘的艺术画面,从而品味古诗文的意境。如教学《天净沙·秋思》:
先请学生找出诗人摄入古诗中的意象。诗人选择“夕阳西下”的时刻,摄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赋予他们以独特的情趣:枯、老、昏、小、古、西、瘦等。阅读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感知这些意象,才能通过有形的自然之物,体会那无形的 “断肠”之情。
接着老师适当地进行引导:“断肠人”骑着一匹瘦马(为什么瘦?),走在古道上(是一个人吗?),任西风吹打(神色如何?),见到枯藤,老树,昏鸦(心情怎样?),小桥,流水,人家(会引起什么思绪?),夕阳(又有什么特殊含义?)。这样就能让学生把简单的意象重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勾勒出一个流浪天涯的寂寞旅人,从而加深对文章的主旨及作者感情的感受。
最后提问:“断肠人在天涯”,这“断肠人”为什么不回家?他是在离家的路上还是回家的的途中?这“天涯”又在何方?教师要引导学生于有尽文字处体会无尽之意,去体会那想还乡而不能的苦闷,淡淡的表现蕴含了浓浓的哀愁。
诗歌欣赏离不开想象,通过感知、重组、想象,由浅入深,展开艺术的画面,才能品味诗的意境。这样,让学生用自己的观点去想象,大大增强了阅读兴趣,既学习了文言知识,增强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及写作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五、感悟诗情。
古典诗词表达思想感情大多采用较为含蓄的手法。诗人往往将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写中。
1、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
2、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天净沙秋思》中的“断肠”二字,可以表达出诗人的情感,那便是词人思念家乡寂寞悲苦的情感!
3、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不畏浮云遮望眼”为什么不用白云、孤云,而用浮云呢?因为浮云可以暗指困难、挫折、障碍等。可以通过理解这个意象,知晓诗人艰难险阻的精神。
4、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
六、指导朗读。
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读,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更能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更能引起他们的共呜,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1、朗读教学时,要防止三种不良倾向。一是为读而读,对学生的朗读不加以指导和评点,走过场而已。二是只放录音带而不亲自示范朗读。由于朗读带一般由艺术表演家录制而成,其阅历和感悟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有相当大的差距。如果不顾城乡学生的差别,不因材施教,不考虑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硬要机械模仿,无异于拔苗助长。我们主张最好老师当面范读,同时配合面部表情、动作等体态语,因材施教,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情感的桥梁,起到录音带无法替代的作用。录音带的作用适合于诗歌欣赏,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一般不适用于范读。三是朗读前缺乏感情理解的基础和忽视感情积累、酝酿的过程。
2、古诗朗读要讲究节奏,这样才能琅琅上口,音韵优美。一般来说,按表音节奏划分多,按表意节奏划分少。四言为“二二”节奏,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二一二”节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晨兴/理/荒秽,带有/荷锄/归”。七言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二一”节奏,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
3、古诗的读法有三种类型:朗读、朗诵和长吟,这三种对节奏的处理要求有所不同,应当分清类型。另外,师生对朗读的要求也不一样,应该有所区别。
4、古诗词朗读还要注意掌握感情基调,如壮志难酬、苍凉悲怆的《渔家傲》,豪迈奔放、想象瑰丽的《望天门山》,气壮山河、慷慨悲壮的《过零丁洋》,委婉含蓄、缠绵绯恻的情诗《无题》,与世无争、清新自然的《归园田居》,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春望》。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上,我们既要继承前人好的教学方法,又要运用一些灵活、实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使语文古代诗词教学充满生机,情趣盎然,让学生真正喜欢古代诗词,以确实提高学生对古代诗词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王德昌 《中国古典精粹文库》,春风文艺出版社,1992年9月第1版
2、蒋孔阳 朱立元 《美学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