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08-28 17:02: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风险管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风险管理措施

篇1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1.207

风险管理[1]是经济学中的术语, 护理风险管理主要指对患者针对护理程序及护理水平等一些风险因素进行管理。一旦护理人员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好风险因素, 很可能发生诸多护理纠纷事件, 严重影响医院及社会的稳定发展[2]。所以, 必须要将护理质量不断的提高, 确保患者的安全与健康。为了探索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措施以及重要性, 本研究就本院收治的580例患者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本院于2013年7月~2014年7月护理管理中的5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290例, 观察组患者采取风险管理, 并成立一个专门的护理小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性管理, 采用调查问卷、询问等方式。

1. 2 管理方法

1. 2. 1 常规管理 依照医院管理制度对护理过程加以管理, 主要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规范性与安全性重点关注, 提升护理水平, 并保证护理质量, 给患者提供舒适的护理环境和护理服务。

1. 2. 2 护理风险管理方法

1. 2. 2. 1 对护理程序与管理制度做进一步完善 科学的护理程序和有效的管理制度在护理管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对此, 相关护理工作人员应对护理文书做有效管理, 除此之外, 还应对患者的隐私做充分保护, 并实施严格的管理制度, 采取工资绩效等方式, 将风险管理与护理人员的奖惩情况密切相连。

1. 2. 2. 2 组建风险管理小组 组建风险管理小组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输液、给药小组、设备小组、褥疮小组以及沟通小组等。

1. 2. 2. 3 加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 提升职业素养 将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以及风险意识有效的提高, 医院要定期的对其进行培训, 采用先进的知识、有效的技术方法将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进行不断的拓展, 将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有效的提升, 同时增加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加大力度培养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促使护理人员在遇到护理风险事件中不断提高处理能力。

1. 2. 2. 4 以服务为宗旨, 提升护理满意度 要对每例患者给予充分的尊重, 勤与患者进行沟通, 在进行沟通的过程中, 一些要以患者为核心, 坚持服务患者为目标, 经常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除此之外, 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 帮助患者树立治愈信心, 促使患者尽早康复。

1. 2. 2. 5 合理规划上班时间 护理人员除了要有较高的心理素质以外, 还需要有较好的体力, 风险管理主要体现在要对护理人员的上班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 防止在工作出现失误的现象, 这样也能够降低医患纠纷风险。合理的安排工作时间, 能够促使护理人员高质量的完成护理工作, 在人手不充分的时候可以及时的进行替补。

1. 2. 2. 6 严格要求护理人员工作 由于护理人员的护理效果是整个护理环节的重要表现, 也是患者切身感受的, 所以, 必须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以及护理技巧的不断提高, 只有将各个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的提高, 才能确保风险管理更容易进行。主要的方法就是定期的进行培训, 并鼓励护理人员能够更好的完成护理工作。对于出现的一些医患纠纷问题, 要及时的给予解决, 对典型的案例进行充分的分析与研究, 避免这种现象再次发生。

1. 3 调查方法 采取调查问卷的方法以及询问的方式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详细调查, 试卷共计580份, 回收580份, 有效回收率达100%。

1. 4 风险因素分析 风险因素主要由患者的病情、医疗器械设备、医院环境、药物方面、护理水平以及医生与患者的沟通情况等方面组成。

1. 5 护理效果判定标准 调查问卷是由本院专家自行拟定的, 问卷内容包括:护理态度、基本护理水平、健康教育情况及心理护理等, 护理效果标准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3个等级, 满意程度采用评分制进行判定:≥90分为满意, 80~90分为基本满意,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经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8.97%, 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84.8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医院的重要作用就是确保人们的生命健康。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 医院也在逐渐走向正规化的发展方面。根据采用相关的管理措施, 在每个方面都进行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这样能够促使医院的正规性管理的不提提高。医院在正规化管理时仍然还存在一定的医疗风险, 导致医疗纠纷等现象的发生[3-5], 这对医院的形象有着不利的影响, 对医院的工作秩序的顺利进行也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 所以, 采取风险管理的方式, 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将医疗风险有效的降低, 促使医院工作的秩序顺利的开展。

医疗风险管理就是指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主要是根据相关风险管理机构、管理制度、护理水平、护理程序等方面, 将护理工作的质量不断的优化与提高, 将护理工作中出现的护理纠纷有效的降低, 促使患者的满意度的不断提高, 为医院的不断发展提供有力的条件[6-9]。

由于患者个体差异性较大, 且病情较为复杂, 同时, 专科性很强, 医院的管理体制尚不完善, 仍有许多缺陷和漏洞, 除此之外, 对患者的护理设备需不断增加, 因此, 必须要对护理管理中风险护理进行不断的强化。

篇2

关键词:产科;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效果

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程序,具体是指通过识别、评估患者、患者家属以及临床医务人员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危险,进而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的过程[1]。我院在产科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产科2014年1月~6月收治的孕产妇100例,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7.4±2.2)岁;孕周37~41 w,平均孕周(39.2±1.4)w;排除妊娠高血压孕产妇、肝肾功能严重障碍孕产妇以及配合度低孕产妇等。将全部孕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两组孕产妇一般资料无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孕产妇给予产科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孕产妇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如下。

1.2.1组建风险管理组织: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预防小组,护士长作为小组的组长,小组成员则包括产妇护理骨干。护士长应结合科室具体情况制定出每周、每天的检查项目,具体检查工作则由小组成员去完成,进而明确相关的风险信息,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制定出科学的预防措施,加强风险事件的预防工作。

1.2.2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文件的学习。分析护理安全隐患的具体案件,进而来对事件发生的具体原因和引起的后果进行分析,让护理人员在实际的护理操作中能小心谨慎,避免护理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

1.2.3完善相关的风险管理制度 临床护理工作应该要认真落实到个人,加强分工合作,提高护理人员的团队精神。针对临床护理操作的重点工作应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定时汇总检查结果,并加强分析和改正。详细告知患者家属护理操作可能存在的风险,让患者及其家属能理解,并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从而让纠纷事件和投诉事件发生率降低。

1.2.4强化专科知识的学习,让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得以提升:让护理人员积极学习其他行业的管理模式,实施每天一问制,晨间护理前组织开展晨会,点评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共同讨论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案,定期组织考核。全面评估新住院的孕产妇,进而来对风险因素进行及时发现,并告知孕产妇,同时制定科学的措施来对纠纷发生率进行有效控制。

1.2.5加强护理环节的安全管理 护士长应提前上班,进而来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对护理记录和登记进行仔细查看;让护理人员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加强质量管理,分析护理安全隐患,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进而来对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进行有效预防。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孕产妇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管理;并利用本院自制调查表对两组孕产妇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若(P

2 结果

对照组中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为10.0%(5/50),孕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4.0%(42/50);实验组中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为2.0%(1/50),孕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0%(49/50);实验组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孕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产科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临床科室,也是产妇进行分娩的主要场所,容易受到患者自身、临床医护人员以及医源性等因素的影响,临床护理风险较大[2-5]。在产科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就是对护理操作存在的或者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识别和处理,主要特点为实用性、针对性和组织性,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让产科的护理风险减少,让孕产妇生活质量提高。护理风险管理能让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为孕产妇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明确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让护理人员在实际的护理操作中严格遵守相关的规范标准,对风险因素进行及时评估,并进行有效预防,对护理操作中的安全隐患进行查找,让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本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孕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汪海燕.产科护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0):3-5.

[2]何春燕.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天津护理,2011,19(2):119-120.

[3]胡俊珍,梁玮伦,杨明玉,等.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体系架构建立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8):114-116.

[4]朱雁群,吴美清.护理风险管理在妇产科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5,(16):2552-2553.

[5]王惠利,胡艳芳.风险管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01):146-147.

[6]赵慧娟.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J].右江医学,2012,40(03):435-437.

[7]余燕.风险管理在基层外科护理管理当中的应用[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07):139-145.

[8]黄江艳.风险管理在基层外科护理管理当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2,6(12):60-61.

篇3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河南 洛阳 471000)

【摘 要】本文介绍了风险管理的概念,阐述了在保密管理中引入风险管理的可行性,简要罗列了军工单位在保密管理中的部分风险点,提出了一些防控保密管理方面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

1 风险管理概述

在国际标准组织ISO的《ISO Guide 73:2009 风险管理——术语》中将“风险”定义为“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风险是指客观存在的,在特定情况下、特定期间内,某一事件导致的最终损失的不确定性。

风险管理的意识由来已久,但从20世纪中期开始,风险管理的概念才开始广为传播。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美国的风险管理科学最主要的目标是控制与处置风险,以防止损失发生或者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减少损失的程度,保障生产和各项生活的顺利进行。因此,单位应在损失发生之前做出最有效的安排,加强风险的防范与控制,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及损失,以达到最大安全保障目标。

作为一项管理活动,风险管理活动可由以下几个步骤:制订风险管理计划、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价、制定风险管理的措施、措施的实施效果与评价。

2 在军工单位保密管理中引入风险管理的可行性

首先,保密管理本质上是一种风险管理。保密管理历来是军工单位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军工单位科研生产经营的基础之一。通俗地讲,保密管理的最根本的目的在失泄密事件发生之前,从源头上阻止失泄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因此,保密管理实质上也体现为对失泄密风险的管控。军工单位中涉密人员比例较高,人员素质层次不齐、个人保密意识不尽相同;同时,单位涉密事项相对较多,工作中形成了大量的涉密载体,而载体从产生直至最后销毁的中间各个环节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常常会发生一些违规事情。同时,对于一个单位而言,本单位的人员不会是固定的,而是一直处于流动的过程中,如:辞职、退休、新入职等,而离开本单位的人员在以前的工作中会接触到有关本单位的有关涉密事项,本单位的部分涉密事项也会随着这些人的离职而被“带走”,会使部分涉密事项处于不受控的状态下,存在一定的失泄密隐患。因此,为军工单位的保密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其次,风险管理是实现保密管理精准化的有效途径,精准化是新时期保密工作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所谓精准化,就是根据各单位自身的业务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分配资源,精心设计方案,精细实施活动,确保管理对象清晰、管理措施有效、管理流程闭环,实现保密管理的最大效益。风险管理要求在对单位各种业务流程进行细致梳理的基础上,对其中存在的保密风险点进行定位,并从风险要素、发生概率、危害范围及程度等多个维度近评估,从而实现管理对象精准;要求针对单位的风险点及其特征,对有限的保密资源进行科学分配和系统整合,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从而实现管理措施精准;要求在单位动态的科研生产过程中对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建立持续性改进机制,确保管理措施始终与风险管控要求相适应,从而实现管理过程精准。

再次,风险管理是促进保密管理与军工单位科研生产活动相融合的重要手段。对于军工单位而言,保密管理本质上是对单位的服务和保障。任何脱离了单位科研生产活动的保密管理,都是“纸上谈兵”式的管理。而采用风险管理的思想,保密管理措施只能来源于对科研生产、人力资源、质量、安全等业务流程的细致梳理、对风险点的科学分析评估,这将牵引军工单位根据保密要求对科研生产等各类活动进行再造,将保密要求真正与单位各方面的规章制度相结合,从而实现保密管理与科研生产等各类活动的有机融合。

3 简要罗列军工单位保密管理中常见的风险点

保密风险管理中的风险类别可概括为四类,包括:载体管理风险、人员管理风险、要害管理风险和信息系统管理风险。

3.1 载体管理风险

1)定密不准,密级调整不及时,该定不定、不该定乱定、定密过多过滥、一定终身、只定不解(降),导致载体处于失控的风险。

2)交流合作中保密审查不严格或缺失,导致秘密信息以“非密”输出,造成泄密的风险。

3)载体从产生到销毁之中各个环节由于违规操作,导致载体处于失控状态,造成失泄密的风险。

3.2 人员管理风险

1)相关部门领导对本部门保密职责落实情况监管不力,未开展有效的监督检查,各类审查把关不严格,部门的保密违规事件频发;

2)人员保密意识淡薄,故意或过失泄漏国家秘密;

3)人员在上岗、在岗、离岗时未进行教育,导致该类人员的保密责任未得到有效落实,带来一定的保密管理风险;

4)未对涉密人员出国前进行保密教育提醒以及回国后未进行回访,不能及时了解并掌握涉密人员在国外期间的行踪以及人员的思想动态,人员管理方面存在的一定风险。

3.3 要害管理风险

1)界定不准确,改定不定,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存在失泄密风险;不该确定而定,增加管理成本;

2)日常管理不善,人员出入违规,导致失泄密。

3.4 信息系统管理风险

1)系统遭外界病毒入侵,导致系统瘫痪、信息外泄;

2)人为破坏信息系统物理隔绝,导致系统存在风险;

3)网络终端使用不符合保密要求,导致信息泄露;

4)终端安全设置不符合要求,存在隐患。

以上只是对风险点简单的罗列,各个单位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准确梳理风险点。

4 保密风险应对措施

针对保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点,军工单位需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各类风险以及风险点的发生。大抵可以从体系建设、责任落实、培训教育、监督检查四个方面开展各项活动。

4.1 体系建设

与时俱进,紧跟时展,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各类新问题、新情况,及时修订单位的各类制度、完善各类流程。

4.2 责任落实

军工单位主要领导重视保密工作,将保密责任层层落实,使责任真正落实到各个部门。

4.3 教育培训

根据情况制定单位的一级保密培训计划,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分解一级培训计划,制定二级、三级培训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保密培训工作。

4.4 监督检查

军工单位开展定期保密检查为主,不定期开展保密专项检查为辅的各类检查,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5 结束语

风险管理是一项持续的循环性工作,在保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也不例外。风险管理可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实践中通过制订风险管理计划、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价、制定风险管理的措施、措施的实施效果与评价五个步骤,不断强化对保密风险的认识,完善风险防控措施,提高保密管理水平,确保国家秘密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彦,马春勋,王民.全面深化企业风险管控 确保保密管理长效机制[J].国防科技工业,2014.

[2]阮谢虹.辨识保密风险 建立控制机制[J].国防科技工业,2012.

[3]国家保密科技测评中心资质审查部.试论风险管理在涉密资质单位保密管理中的应用[J].保密科学技术,2013.

篇4

1.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较低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企业主在学历方面普遍较低,因此其综合素质较低,一方面没有长远的企业战略管理规划,另一方面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与所有者在企业建立之初,其一般将主要精力用于生产和销售等方面,不注重加强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这使得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隐患不断增加,对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甚至会导致中小企业破产。

1.2资产结构策略缺乏理性完善的资产结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中小企业的发展,资产结构的完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其不断进行优化。目前,中小企业在资产结构策略方面缺乏理性,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很多中小企业都会出现资产结构失衡的现象,使其自身的负担不断加重,严重威胁其生产经营,其资金链随时面临断裂的可能,因此使其财务风险一度膨胀。

1.3投资理财缺乏战略性中小企业除了生产经营之外,其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就是进行投资理财,有效的投资理财能够为中小企业带来客观的收入,使其现金流变得十分灵活。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的投资理财缺乏战略性,未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投资,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缺乏完善的管理,盲目利用自有资金,进而增加了财务风险,这是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的通病。

1.4投融资能力及应对市场风险能力有限中小企业自身发展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使其在资本市场中的投融资能力相对有限,银行的“惜贷”现象并未得到彻底缓解,使得中小企业的可用资金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另外,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其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十分有限。这些都导致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被一度强化,甚至在很大程度上面临倒闭的风险。

2.提升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2.1强化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提高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是提升其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首要步骤。因此,要组织中小企业的管理层进行集中培训,使其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深化其对财务风险管理的认识。另外,要鼓励中小企业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教育,增强其对财务风险的预测和把握能力,增强其控制财务风险的能力,及时发现和控制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保证其财务安全。

2.2优化中小企业资产结构优化资产结构是降低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提升其财务管理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要在保证中小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基础上,对各项资产业务进行严格的审查,并设定严格的标准和预警机制,一旦超出这一标准就要对其资产结构进行重新审视。在优化资产结构的过程中还要向知名企业学习,以保证自身的资金链处于高度稳定状态,以此提高财务风险管理能力。

2.3提高投资理财的战略性首先,要提高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对现阶段资本市场变动的认识和把握能力,使其在投资理财的过程中时刻注意规避风险。其次,要与同行业内的大型企业进行合作,采取入股的形式进行投资,避免孤军奋战。最后,要提高管理层的投资理财能力,同时要与专门的投资理财机构进行合作。这同样是提高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措施。

2.4增强抵御市场风险及投融资能力增强抵御市场风险和投融资能力的首要措施就是要提升中小企业自身发展实力,强化其生产经营策略,从各个环节出发,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以此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同时要对市场风险进行有效分析,完善市场风险预警和处理机制,及时规避市场变动带来的风险,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中小企业投融资能力及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样是提升其财务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前提。

3.总结

篇5

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存在各种隐性风险,对国库资金管理有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几个主要风险进行分析。

(一)法规政策风险

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我国的推行与使用,是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和基本国情的产物,也是我国财政资金管理制度的创新。财政国库资金支付方式、资金账户使用等在集中支付制度实施后都发生了变化,但是财政管理的法律法规还没完善。目前使用的仍然是1994年颁布的《预算法》和1985年颁布的《国家金库条例》。从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变化来看,这些法律法规已不符合财政集中支付和风险管理需要,现行的《支付结算办法》、《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等也存在滞后和不匹配的问题。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未严格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没有完善的匹配法规保障,使得该制度存在不可避免的风险。

(二)资金集中支付风险

一方面,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在强化管理责任时,资金支付风险也由分散向集中转变。资金集中支付风险主要包括凭证管理风险、支付确认风险和清算风险。国库集中支付的资金支付对象由以前的一级单位扩大为各级政府基层预算单位提供的供应商、公共服务单位和个人的收款。目前,我国各个省市财政国库支付局管理机构支付和审核只看凭证和文件材料,各银行和预算单位领取、使用和剩余多少资金,财政部门不清楚。这样,在集中支付过程中就会出现不法分子造假票据、内外勾结套取财政资金等,且资金违法过程容易成功,导致了集中支付的各项漏洞和资金流失风险。另一方面,由于财政集中支付中间涉及环节较多,如果银行和财政单位的支付、记账、录入等信息的时间或信息数据不一致,就会导致清算和支出不符合,出现额外的资金支付风险。如果中间经办人没有按规定逐项落实和逐项输入系统信息,也容易造成资金支付风险。因此,集中支付手段伴随支付风险。

(三)信息系统风险

目前财政国库集中支付都是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管理,由于信息系统的不完善和互联网环境的安全性问题都会引起资金支付风险。目前,我国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工作全过程都是在GFMIS系统中完成的,都是工作人员网上操作,这在方便的同时也导致了信息系统受到停电、病毒、网络攻击、系统不稳定或者硬件设备损坏等原因而出现系统崩溃,造成数据丢失。这种问题将导致财政资金难以正常支付,形成支付信息错误或错误支付,形成资金损失风险。

(四)管理制度风险

管理制度风险是指由于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相关管理制度本身的不健全或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而引起的风险隐患。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行后,建立了一系列的资金支付管理制度、清算制度、记账制度、审核制度等,但是由于支付过程的复杂和涉及的方面较广,各种管理制度之间难以完全顺畅衔接和满足国库集中支付需要,存在管理制度风险。

(五)操作方面的风险

操作风险主要是指国库集中支付过程中的执行人员,在支付操作时由于本身操作失误或者故意的行为,导致资金出现不正当支付和流失风险。在操作层面所涉及的具体风险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支付凭证风险。资金支付凭证在流动过程中,由于未建立完善的辨别和使用体系,可能存在风险隐患。二是财政现金的管理风险。由于财政集中支付的管理制度要求,预算单位可能对零余额账户进行提现和转账,存在操作上的漏洞和风险。三是违规操作风险。工作人员对直接操作时具有各种失误导致的资金流失风险。

(六)监督管理风险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工作的银行是支付过程中最前沿环节,责任重大,直接关系资金去向和流动,其面临的风险也十分明显。经过对多个地区银行支付的调查发现,虽然银行和财政合作长久,但是这方面的合作确实成本高利润低,结果导致许多银行为了降低成本而将此项业务交给某些人或某个部门独立处理,缺乏有效监管。同时,预算单位用款申请和支付单位的审核批准等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总之,缺乏有效的监管,对国库集中支付造成的风险较为严重。

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风险管理对策

降低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风险即是提高其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因此,提供各种有效控制措施,对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存在的风险进行管理,对现阶段集中支付发展十分必要。

(一)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

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业务中涉及的环节多、单位复杂、动用资金量庞大,风险来源比较多,而且存在的潜在风险隐患比较隐蔽,难以在显示操作中注意到并进行良好解决。由此导致了集中支付时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引起财政资金流失和浪费,支付工作不能有效地识别、防范、补救等问题。因此,要保障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安全运行,支付风险管理的目标得以达成,就必须结合集中支付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风险管理体系,由系统、全面、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风险降到最低,保障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工作顺利开展。

(二)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针对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实施后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的安全性问题,要降低其风险隐患,就必须尽快完善支付工作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减小风险促进其稳定发展的有效保证。完善管理制度可从四方面出发:一是制定和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管理改革和资金清算办法,详细明确改革后财政及银行的工作职责,规范工作管理制度落实到位,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上升为工作准则程度;二是迅速出台预算单位资金结算管理办法和制度,保证各项资金花费的信息透明化和准确化;三是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管理制度,对各级财政及银行信息系统使用进行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有效防范风险;四是从银行方面建立支付管理制度,调动银行支付工作人员积极性和工作态度,强化风险保障。

(三)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体系

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工作涉及多个环节和部门,支付风险存在于预算单位、财政部门、银行等多个层面,因此,要确保风险防范就要进行有效的工作监督和管理。一方面在预算单位、财政部门、银行等相关机构内部应当建立监管制度,对国库集中支付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促使工作职责和管理制度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银行的监管,着重注意对银行进行财政清算和支付业务的监管;此外,还要加强对预算单位资金申请和审核工作的监管,杜绝弄虚作假的行为。各个方面监督管理机制互相制衡,确保国库集中支付工作公正良好运转。

(四)完善信息管理和应急组织系统

当前国库集中支付依赖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得以实现,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提高了准确性,但是也带来了信息系统风险。因此,只有不断完善信息系统的管理,才可以有效保障整个工作过程的顺利运转和安全稳定性。同时,建立应急组织系统可以有效地对突发风险事件和安全问题进行及时处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以减少有可能造成的损失。(五)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风险意识和素质财政国库支付最主要的工作还是由人主导,所以操作层面风险隐患防范较为重要。主要措施是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对资金风险进行宣传,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财政管理工作素质,规范自我职责和工作态度,从源头上降低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和风险。

三、结语

篇6

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多数医院食堂逐步去除公有制模式下的运行管理机制,转而采取食堂外包制度,即将食堂经营权对外承包给企业,由企业直接进行经营。外包情况下食堂容易产生诸多风险,例如食品安全、火灾等,这些需要用恰当的风险管理方法,以达到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保障的风险管理目标。

关键词

浅谈;医院食堂;风险管理;措施

后勤食堂管理如何,对于维护医院的安全稳定、服务职工、病员、家属等具有重大意义。当今许多医院都拥有自己的食堂,食堂经营有3种情况:一是投资商投资建设食堂后对外发包,二是医院自有食堂自己经营,三是医院自有食堂对外发包。这三种经营方式下都要接受医院设定的安全卫生经营管理及员工、病员家属满意度等目标,我院食堂采取外包方式,将食堂承包给院外的餐饮公司。要求承包商必须按照合同内容执行,依照法律法规、卫生规章制度履行安全生产的责任。医院对承包商采取监督、协调、合作管理,共担风险,共担责任的模式。

1食堂外包的原因

医院对食堂进行外包,是当前市场化改革的必然,为了将后勤服务逐步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剥离下来,提高工作效率。传统的医院自办食堂餐饮服务均有员工编制,拥有事业单位固定工资,所用临时人员续签合同后存在人事转正和事业单位下的社会问题,且干多干少一个样,工作效率低下,员工缺乏积极性。经营管理思想落后,无创新意识。通过引进有餐饮管理经营经验的公司,其在效率、保管、采购、制售等方面都有成熟的经验,能从原料采购、生产、经营各个方面实现质量的全面提高,又极大地节约了成本。引入的餐饮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这就难以避免承包者为了追逐利润而不惜一切手段降低成本,对于就餐员工、病员及其家属的健康安全没有给予足够关注,因此增加了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并且菜品的质量、数量、价格方面的变化,容易引起就餐者的不满。

2食堂外包中的风险

2.1食品安全的风险根据《国家卫计委关于2014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情况的通报》,2014年发生在家庭的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及死亡人数最多,病死率最高,为6.2%。其中,农村自办家宴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中毒人数占家庭食物中毒事件中毒总人数的83.3%。发生在集体食堂的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最多,其主要原因是食物污染或变质、加工不当、储存不当及交叉污染等。学校集体食堂是学生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承包经营者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往往会通过不同方法降低成本,提高售价。在食品采购方面,为了节约成本,往往采购质量较差、过期原料。采购员拿回扣现象严重,为了自己的利益变相提高采购价,而且采购不合格原材料。在食品加工制作过程中,未按照相应卫生、制度、规范标准进行生产,因此生产出携带病菌较多的食品[1]。

2.2员工素质的风险食堂工作量大,工作内容枯燥乏味,工作时间集中于早、中、晚就餐时间,承包经营者为了降低人员成本,聘请的员工大多是当地文化素质较低的临时工或外来民工,并且频繁更换,这些人普遍缺乏卫生安全知识和意识,甚至未经健康检查即上岗,这些现象和问题增加了卫生安全隐患。当员工、病员、家属因为菜品质量等问题与其进行交流时候,个别员工易产生消极情绪,引发口角甚至肢体冲突,从而引发员工、病员与食堂的对立局面。员工素质不高,服务态度不好,会降低就餐者对食堂的满意度,影响到员工的正常生活、病员的治疗效果、医院的整体声誉。

2.3医院设备硬件损失的风险外包服务经营大多是短期或一年一签合同,社会餐饮企业担心硬件投入在承包经营期间内无法收回,因此不仅极少更新、添置设备和改善卫生条件,而且掠夺性使用医院配置的设备。食堂的座椅、窗口、生产设备等均属于硬件设施,这些生产设备长期在潮湿的环境下使用,容易锈蚀、腐烂,从而使医院遭受损失。由于硬件设施的所有权属于医院,外包企业的工作人员不爱惜设施,不规范使用保养设备,加剧了硬件的磨损。

2.4火灾的风险食堂厨房是经常用火的地方。由于后厨物品存放复杂,厨房设施和厨房环境差异很大,设施的不断更新,用火方式的变化,都增加了火灾的危险性。厨房是使用明火进行作业的场所,所用的燃料一般有液化石油气、煤气、天然气、柴油等,若操作不当,很容易引起泄漏、燃烧、爆炸。同时食堂地面长期潮湿,在水、电、气、油烟和烟气的腐蚀下绝缘层老化锈蚀快,很容易发生漏电、短路起火。

2.5贿赂医院食堂管理人员的风险承包经营者为了获得经营权或者在经营过程中偷工减料,容易向院方食堂管理人进行贿赂。医院一旦发生个别卫生事件、服务态度投诉等,经营者为平息事态,向医院监管部门进行行贿,以减小处罚力度。经营中由于收受贿赂的风险,问题一旦发生,简单处理,对相关责任人处罚力度不够,致使卫生安全条件得不到保障,最后很容易发生大规模食物中毒事件。

3外包食堂的风险管理措施

3.1完善食堂监管体系健全监督机制规范食品采购和验收程序严把食品质量关进一步搞好监管体系建设,一是发挥员工积极参与监督的管理,认真接受员工、病员、家属的意见,加强有效的改进措施。工会、纪检等组织可以在食堂设立监督台,就餐时间派专人值班。如果就餐中吃到异物,可以与监督员共同请求食物退换。二是采取调查的方式,采取第三方不定期调查问卷的形式,在员工、病员、家属中派发调查问卷,对食堂满意度进行调查,收集意见,对经营者实行强制改进措施,对意见较大的外包经营者加大处罚力度甚至取消承包权。对医院来讲,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餐饮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和《医院食堂和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建立健全院方对承包经营食堂监督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如采购制度、索证办法、验收制度以及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等,做到层层把关,责任到人,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人。

3.2综合考察承包方信誉情况建立可靠的外包经营管理制度医院需要建立完善招标流程和严格的食堂外包制度,对食堂的发包要实行公开招标,对参加投标的餐饮公司要从各个方面进行考察,要全面审核投标方的经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资金能力、资质信誉。通过层层把关把社会上那些资质过硬、经验丰富、管理规范、信誉良好的餐饮单位吸引到医院从事食堂的经营和管理,为医院的员工、病员及其家属提供安全卫生的食品和良好的服务,坚决把那些规模小、信誉差、管理混乱、唯利是图或临时搭凑起来的草台班子、一心谋取私利的经营单位或者个体经营户杜绝在门外。同时,医院应该引进多家餐饮企业进行良性竞争,通过菜品质量、口味、原材料、服务态度各方面的提高,以吸引就餐者,为就餐者提供良好的饮食服务。

3.3加大食堂检查管理力度对于安全问题加大处罚措施医院对外包食堂的检查,主要应该以4个方面为主。一是材料源头,食品原料实行源头、定点、统一采购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应对所有食堂材料供应商都实行审查准入制度,对食品供应商的资质提出严格的要求,同时对采购员实行素质绩效考察,防止采购员收回扣现象。二是食品加工环境,食堂必须有清洁的环境以保证食品卫生安全,有洁净的烹饪流程。三是定期对各个窗口制作的菜品进行测验、并每天对各个窗口菜品进行取样保存48小时,以便一旦发生事故便可确认源头。四是制定考核方式,严格以制度管人管事,加强对食堂工作人员的食品安全教育,提高从业员工和管理者的安全知识和管理技能,所有的食堂工作人员必须定期参加培训及业务考试,要求统一着装,对餐具定时消毒。就餐安全不仅仅是餐饮企业的行业专利,医院作为社会服务的窗口,肩负着救死扶伤的重大责任,其后勤保障的诸多工作中,绝不可以忽略患者及其家属对饮食的特殊需求,它是患者恢复健康的支撑,也是帮助患者家庭减轻负担的重要手段,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内容。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现场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P6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是建筑工程产品在生产、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可能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财产损失。建筑工程产品不同于普通产品,它凝聚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种不确定性可能会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有时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包括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两个方面,两者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严重的工程质量问题存在安全隐患,不安全的因素也会影响工程的质量。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快速推进,带动了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在工程大理建设、建筑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不断,建筑施工安全风险也引起了全社会、全行业和所有建筑施工企业的重视。

近两年来,上海、成都先后出现高层住宅楼倾斜现象,被人们戏称为“楼歪歪、楼斜斜”,造成极大的社会不良影响,严重威胁到了人的生命安全、社会安全、周围环境安全;近年来,省内也出现多起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如楚雄姚安统建房质量事故、昆明新机场“6.28”脚手架倒塌事故、昆明新机场引桥,“l.03”事故,损失极其残重,教训极为深刻;而去年上海静安区“11.15”大火则震动了全国、全建筑行业,这起建筑安全事故伤亡人员众多、财产损失极大、事故极其惨烈、教训极其深刻、社会影响极其重大,除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外,建设、施工、监理、监管部门有关责任人被追究司法刑事责任,部分还被党纪政纪处分。由此可见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着极大的风险,这种风险控制不好,不但可能给企业、个人带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甚至可能导致事故建筑施工企业破产。

2.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的措施

如果能够减少事故隐患、不安全行为和轻微事故,也就能在总体上减少发生重大事故的机率,就能够减少、降低或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不安全等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具体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讲,可以从五个方面降低建筑施工安全风险:

2.1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三大因素之一,高处坠落、触电等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都与人的行为有关,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一半以上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有关,而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重在教育培训,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重点抓好四个环节的安全生产教育:

(1)抓好建筑施工特殊工种的安全技能教育,建筑施工现场涉及多个工种,其中部分工种属于危险性较大的特殊工种,如电工、架子工、施工电梯、建筑起重机械操作工等特殊工种,这些工种对技术有着严格的要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建筑施工特殊工种必须坚持教育、培训、考核和执证上岗的要求,坚持严格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不发上岗证,无上岗证不得上岗,严格建筑特殊工种管理。

(2)加强岗前教育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的阶段安全危险源不同,对建筑从业人员上岗前应结合工程进度和安全管理实际,对有关安全技术事项向所有进行施工的现场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和岗前教育,提高安全生产意识,认识安全生产新情况新问题,掌握注意事项,消除安全隐患。

(3)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安全教育,提高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和建筑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认真分析总结建筑安全生产阶段性工作,吸取教训,积累工作经验,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及时纠正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存在的问题。

(4)加强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政策、法规、规程等教育,在工作中认真落实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岗位职业技能安全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岗前教育、法规政策教育,是预防人的不安全因素的重要手段,通过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认识建筑施工危险源、建筑施工安全隐患,加强危险源、建筑施工安全隐患管理,预防建筑安全事故,降低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安全技能培训教育主要针对降低触电、机械操作安全事故的防范,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提高可总体降低安全事故风险。

2.2做好建筑安全防护措施,做好事故预防

由于人容易受到心理、生理等条件的局限,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并不能完成杜绝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建筑安全防护措施也是预防事故的重要手段。建筑施工安全措施主要是抓好“三宝”、“四口”、“五临边”的安全防护,防范高处坠落事故。“三宝”是指: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三宝”防护是指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在超过 2 米以上悬空作业的须系好安全带,悬空作业点无法挂设安全带的,设置安全拉绳或安全栏杆等,悬空高处作业点的下方必须设置安全网,按照规定对建筑施工现场设置安全立网和水平兜网。“四口”是指:楼梯口、电梯口、预留洞口、通道口;“五临边”是指:沟、坑、槽和深基础周边,楼层周边,楼梯侧边,平台或阳台边,屋面周边。楼梯口、电梯口、预留洞口,设置安全防护栏杆或盖板、架设安全网,在施工的建筑物的所有出入口搭设牢固的防护棚。对沟、坑、槽和深基础周边,楼层周边,楼梯侧边,平台或阳台边,屋面周边等,必须设置防护栏杆、挡脚板或设防护立网。“三宝”、“四口”、“五临边”的安全防护主要可降低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事故机率,减小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损失。

2.3 制定应急预案防止事故扩大

对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来讲,采取培训教育、安全防护等措施可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需要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加强应急救援演练,在发生事故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应急救援预案主要是针对可能发生的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为迅速、有效、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方案,通过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进程。一旦发生事故,施工企业具有应急处理程序和方法,能快速反应处理故障或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的初期阶段,使可能发生的事故控制在局部,防止事故的扩大和蔓延。

2.4购买工程保险,转移事故风险

随着建筑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装备不断出现,并在工程实践中逐渐推广应用,建筑施工企业面临承接技术没把握、管理经验不足的工程,需要加强对建筑施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装备的技术咨询,重视工程质量安全检测,了解工程特点、弱点,制定相应对策,不断总结经验,尽量降低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购买工程保险是转移和减少建筑施工企业自身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有效措施,建筑施工风险的不确定性使建筑工程保障日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3结语

一个事故不断的企业是无法生存的,不断的建筑施工安全质量事故所造成的损失也是一个建筑施工企业所无法承受的,因此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应该引起越来越多建筑施工企业的关注,尊重生命、关注安全。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要求,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安全技术,做到标准化生产、高效生产、安全生产,为业主交付优质合格的工程,为社会提供安全适用的建筑产品,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强化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充分调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力量,把精力放在工程质量上、放在建筑施工安全上,降低企业成本,取得最大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建明.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篇8

关键词: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具体措施

建设电力类的工程项目,投入进来的金额较多且耗费了偏长的总工期。这种状态之下,相比其他项目含有较大的电力工程风险,这也阻碍着长久的工程进展。强化风险管理,在更广范围确保了稳健运转着的电力及经济,风险管理是尤为必要的。从客观视角看,电力项目配备的风险查验、各时段的风险管控应能衔接为整体,依循设定好的管理规程以便发觉潜在隐患,及时着手予以整改。

一、风险管理的价值

电力工程设有本体的风险查验、风险的管理等,风险管理明晰了根本目的且拥有整合的内容。从现有状态看,电力工程涵盖着的各企业都拟定了细化的管理内涵、管理的目标等。风险管理可分成合同风险、组织类的风险、人事类的风险、建造工程存有的质量隐患。识别多样的潜藏风险,是为确保预设的工期可被落实,提升本源的建造质量。由此可见,风险管理缩减了耗费掉的项目成本,获取了凸显的综合实效。电力工程设定的各时段项目应能筛选必备的管理主体,依循总体的规程指引。针对风险管理,设定专门情形的这类组织。风险控制选出来的主体应能随时查验电力隐患,维持顺畅状态下的项目进展。管控内外的项目风险,各企业配有适宜自身的这类规程。具体来看,项目风险预设的管理规程涵盖了质量的查验、妥善调控建造的进度、把控耗费的总金额、保护划定好的施工场地。增设成套的这类机制,显示了积极的价值。

二、现有的管理弊病

首先,电力工程暗藏项目管理之中的多样风险,含有潜在的施工隐患。从现状看,电力工程仍存有管理之中的多样漏洞,缺失了更高水准的成效性。针对风险管理,日常管理显现了形式化特有的总趋向,缺失根本的实质。与此同时,风险管理还没能筛选最佳的、拥有权威的指引机构,缺失了针对于细化机构的查验及监管。其次,电力项目没能配有完备的查验体系,风险管控缺失了完备的属性。电力公司预设了质量管控可采纳的机制,整合了成本管控、进度的调控,也侧重维护了现场。受到意识约束,公司设定出来的现有规程暗藏了多样漏洞且没能日渐完善。风险管理配备了带有瑕疵的现存条款,缺失了细致性。电力类的现存企业没能增设必要的激励及监督。第三,电力项目管理经由长期的摸索,归结获得了珍贵经验。然而,某些管理者缺失了必备的重视,仍没能增设查找风险依托的数据库。缺失了数据库,风险管理搜集可得的一切信息都没能被妥善留存下来。查找项目的风险,配备了敏锐状态下的预警机制,精准查找了潜在的多样风险。预警规程显现了独特的本体价值:它设有内在的网络,可提早查验并反馈搜集得出的信息。及时布设了这样的网络,防控未来的突发威胁。现有电力类的项目常常缺失了提早预警,机制存有漏洞。

三、归结缺陷成因

识别项目潜在风险,这种流程是较为复杂的。项目风险配备了量化流程、识别潜在风险、后续的处理流程。遇到管理中的多种疑难问题,管理者常常没能依循应有的路径妥善去处理。这是由于电力行业拥有自身的垄断属性,风险查验现存的认知仍旧薄弱。管理风险延续了旧式常规的流程以此来缩减损失,这类流程含有独特优势,但不可忽视弊病。风险管理暗藏漏洞,这种弊病出自如下根本的成因:

(一)薄弱的现存认识

相比于其余行业,电力公司凸显了独有的垄断表征,行业范畴内并不存有剧烈态势下的彼此竞争。这样的情形下,行业筛选的管理者、设定决策的主体仍没能拥有新时段的竞争认知。风险并非可怕,然而管理者根本没能注重识别风险,这就减低了职员应有的竞争性。很多职员觉得:在垄断保护下,并非必须吸纳更多的新知,也并非面对着剧烈的自身竞争。风险管理长时段以来都被忽视,类似形式性的。

(二)落后的防控流程

面对突发的威胁,项目选出来的企业常常依托于被动的抵抗,没能自主予以防控。真正突发了损失,才想起来怎么予以补救。事后防控趋向于被动,它的宗旨应设定成防控灾害。企业应能综合选取防控、转移风险这样的路径以便于防止威胁,而非被动予以面对。实际上,被动防控不仅没能减低凸显的灾害威胁,还增添了附带的后续损伤。还应综合予以考量,衡量多样的真实要素。唯有如此,才会在最大范畴内防止威胁。

(三)缺失必备的专门人才

风险管理设定了凸显的自身针对性,职责人员若拥有了专业资质即可掌控全面架构下的电力风险。常规来看,电力企业并非设有内在的风险辨识及调配人员,这些人员常常被归并至预设的综合部。某一项目配备的综合部整合了风险管理选出来的职员,但他们并非经由培训也没能拥有专门的资质。没能掌控最完备的专门知识,常常面临任职时才勉强予以对付。缺少查看风险、管控风险可采纳的综合途径,专职人员又没能接纳专门培训因而拥有资质,那么很难提升至预期之中的专业水准。

四、摸索更适宜的管理措施

电力项目侧重于查看风险、识别各时段内的累积风险。由此可见,风险管理占到了总体工程凸显的位置。面对现有的进展态势,还要辨析根本的隐患及成因。在这种基础上,采纳了配套的管控途径以便防控突发的威胁。电力工程有着独特的项目属性,但它应被看成复杂态势下的电力工程,这种项目关系着起初的规划、后期识别风险、量化及监控处理。识别且侧重于评价风险,应能承认风险管控之中的不确定,掌握多样的管控思路。针对电力工程,有必要吸纳域外先进的路径及经验,经由综合考虑才可设定最佳的措施。

(一)设定机制的构架

电力工程唯有配备了风险解析、风险管理选取的配套机制,才能真正防患未然。辨识多样的风险,这种思路依托于构建起来的优良环境。增设了最优的机制环境,依托有序地调控以便于获取真正的成效。要接纳市场调控,依托于市场本体的疏导来管理风险。初期设计工程、招标及投标可采纳的多流程应能依循设定好的准入程序。若没能经由培训而拥有必要资质,则不应准许进到这样的市场内。完善风险调控,在最短时段内增设搭配的职责追查、考评常态的绩效、管控财务类的总体成本。此外,还要依托法律设定的路径来追查职责,规范建筑架构内的竞争市场。相比其他途径,法规设定的约束框架拥有更完备的优势,减小了潜在隐患及风险。

(二)信息化态势下的新式管理

项目管理在信息化状态下整合了多类的模块,包含风险指标设定的新式体系、评估及管理风险、细化的多知识模块、测评真实的风险。信息化状态下,风险管理融汇了选取的信息性标准,依循了信息化特有的新思路。设定信息化状态之下的指标体系,录入了搜集得出的初期信息用作管理的解析。信息化设有自动评价采纳的配套系统,辨析了精准的风险等级、可达到的影响状态。辨析了潜在的各类风险,这种状态下才可设定配套的调控对策。解析得到的精准信息被调配至后续的决策部门,可用作项目决策采纳的参照。

(三)吸纳专门人才

电力公司筛选的管理者及职员都应接纳系统培训。公司要增设各时段内的定期培训,这样才可规避专业水准不佳的隐患。设定培训流程时,可选脱产培训、聘任专家以此来供应定时的讲座。伴随改造的日渐深化,企业应能尝试着转移现存风险,依托保险渠道维护自身权益。针对新增添的信息化技能,采纳培训才能提升真实水准,让企业拥有凸显的人才优势。

结语

电力工程有着不可确认的较多要素,风险也含有多样的本身形态。依循渐进的路径妥善管控风险,识别了管控步骤内的多样要素。应当注重的是:风险管理并不可一蹴而就,完善管理应能历经较长时段的摸索。采纳有序的途径以便调控常态的风险,选取拥有专门资质这类的优良人才。日常管理实践之中就要归结珍贵的管理经验,确保输送更为优质的区域电能,提升综合范畴内的项目实效。

参考文献

[1]李勇.谈电力工程EPC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J].山西建筑,2015(1):245-246.

[2]刘胜国.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5(8):128-129.

[3]陈锡标.浅谈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对策[J].科技与创新,2015(14):47+49.

[4]陈力卓.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1):216-217.

[5]刘虎.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研究与体系构建[J].商业会计,2014(21):40-42.

篇9

一、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第一,控制环境建设。控制环境是组织风险管理的基础它影响组织中人员的风险意识。主要包括管理层风险管理理念,董事会监督,主体中人员的诚信、道德价值观和胜任能力,管理体制、职责和权力分配。在这方面重点是:一是不断强化风险意识,尤其是管理层的风险意识;二是建立决策层、执行层和操作层风险管理体制,明确责权利;三是完善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形成闭合管理流程。

第二,制定目标并层层分解。确定目标是有效进行事项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前提,也是明确工作方向,落实风险防范责任的过程。企业战略目标确定后,必须层层分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把责任落实到位。

第三,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管理层对可能产生风险的事项进行确认,并组织风险评估,采取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确定风险度和管理重点。

第四,采取风险应对措施。COSO报告提供了四种常用的风险应对措施: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承担、风险分担。首先尽可能采取规避风险,降低损失的措施;其次,在无法规避风险时,可选择风险转移,通过保险转移、外包转移、租赁转移、委托转移、出售转移等方式降低风险;其三,当企业需要主动承担风险,或不得不承担风险时,也要采取得力措施,降低风险;其四,也可采取与其它企业共同分担风险的方式,通过合资、合作、联营等,降低风险压力及损失。

第五,开展风险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确保风险管理措施得以实施的重要内容,贯穿于整个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包括咨询、评估、决策、批准、授权、执行、控制监督、审计审核等活动。

第六,加强信息沟通。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现代化的信息系统,提高获取、处理、反馈信息的效率,为企业风险防范提供及时、准确、有用的信息,以便管理层做出科学决策。信息不对称往往是导致决策失误、造成损失的重要因素。

第七,完善监控体系。风险的数量和可能性会随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持续的监控可以使企业明确在下一步的风险管理中应当改进的问题,如监督流程、部门联动、分层监控、持续监控、事后追踪等等,应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建立规范、完整、有效的监控体系。

二、企业风险管理有效措施

第一,树立全员风险防范意识。企业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和有效运行离不开员工培训。一是加强企业领导者的法律知识和风险知识培训,促使他们了解企业风险的内容、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对企业的危害性,有意识地主动防范企业风险;二是加强专业人员风险知识和技能培训,重点是安全保卫、财务会计、法律事务、经营管理、纪检审计、人力资源、社保医保等业务管理人员,重点掌握风险防范的流程、操作、标准,按章操作,规范运行;三是全员培训,不断充实员工的法律知识和风险防范知识,在每个风险控制点各司其职,尽心尽力,从而构建企业风险防范的稳固基础。

第二,加强企业内控制度建设。企业按照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和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规定及要求,根据从实际出发、务求实效的原则,以对重大决策、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要流程作为企业内控重点,建立健全有关企业发展战略、资产重组、融资投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财务审计、法律事务等方面的内控子系统,进一步完善内控体制机制,与企业风险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强化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第三,建立健全配套制度。一是建立风险应急机制。一旦风险发生,应采取最有力的措施,将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内,减少损失,保证企业的根本利益。二是建立企业风险评估制度。企业为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可以聘请有资质、信誉好、能力强的风险管理评价中介机构,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咨询和评价,出具风险管理评估和建议专项报告,以便企业持续改进。另外,企业还应建立重要岗位权力制衡制度、重大风险预警制度和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

篇10

关键词:外贸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

随着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量每年大幅增加,外贸企业对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贸易总额的连年增长,外贸企业的数量也在递增,国外应收款的数额也在大幅度提高,国外客户应收账款问题已经成为了外贸企业所面临的一大难题。随着市场经济环境日趋复杂,针对目前的形式而言外贸企业需进一步改进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措施,保障资金回笼,才能有效推动企业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外贸企业进行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背景意义

企业的应收账款其主要来源于企业的赊销行为。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经济中,企业要想生存发展,要想扩大销售,提升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必然会带来应收账款的增加,应收账款形成后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和机会成本,会给企业造成重要的影响。然而,目前我国一些外贸企业规模小,管理制度不健全,风险意识淡薄,抗风险能力差,国际贸易经验不足等问题,往往容易造成重视订单而忽略应收账款的风险控制。而一味的追求扩大销售争取订单,盲目赊账,导致应收账款不能按时无法收回,将形成企业的坏账。中小型外贸企业的流动资金本来就很紧张,一旦发生较大金额的坏账,很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使企业无法正常经营。应收账款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收账款的汇率风险;第二,应收外汇款增加企业的机会成本和管理成本;第三,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

二、外贸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出口信用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我国外贸企业为了扩大出口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往往采用商用信用的方式出口货物,但是由于缺乏信用风险内部管理机制和管理经验,导致我国企业逾期的应收账款大大增加。出口信用保险及社会中介机构提供的资信调查、评估及应收账款的追收等业务构成了我国外贸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管理服务体系。但是有些网络信息并不真实,所以很大程度上难以满足外贸企业的实际需要。同时,好多企业并没有通过中国信保来投保,没有将信用风险转移,致使有些海外应收账款无法追回,仅凭自身实力无法规避应收账款的系统风险。企业海外的坏账损失使企业经营的现金流量减少,增加经营风险。

(二)缺乏国际结算风险意识不同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有不同的利弊,以我国目前最常用的信用证结算方式为例,信用证的结算方式主要是银行信贷为主,因此在中国,外贸结算则是最安全和使用相对较多的结算方式,但是信用证清算方式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主要因为开证银行要求信用证以贸易为基础的信用证以书面形式进行认证,以及目前国内外贸企业在签署合同以及进出口货物信用清算方面经验不足等方面导致。

(三)客户信息不完善,信用信息收集流于形式外贸企业针对有意向签署合同的客户,在签订合同之前,企业的信用管理部门需要对海外客户信用进行评估,以充分调查海外客户的实际规模及性质,确保合同达成,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当中许多外贸企业在信息收集和资料整合以及对客户的评价等方面都缺乏真实性和有效性的,相关工作人员对信息采集评估工作不重视导致信息收集工作缺乏使用价值,使得评估信息采集工作流于形式,一些外贸企业的相关销售人员为了完成和提升个人的销售业绩甚至提供客户的虚假信息,徇私舞弊的行为往往忽略了信息收集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另外,从相关人员角度来讲,由于销售人员缺乏财务知识,在与客户沟通时往往存在对客户提供的信息不敏感,捕捉不到有效信息也会直接导致企业获取的信息不准确,从而导致信息评估困难,企业对客户信用的分析和评估失真等问题出现。

(四)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应收账款管理是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管理,涉及部门多,企业内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经营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披露都有可能直接导致应收款项无法收回的情况发生。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好多外贸企业上到管理部门,下到职能部门相互之间的协调和信息沟通一旦缺乏准确性和时效性,都有可能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行,更严重的会直接影响应收账款的收回。

三、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策略

(一)增强企业信用管理风险管理意识1.加强对信用风险的管理外贸企业要加强对信用风险的管理,增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意识,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体制,能够清楚的认识到国际贸易的复杂性和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金融危机时代,外贸企业树立以“现金为王”的财务管理理念,企业需要完善和改进现金流量管理体系,对企业现金流进行动态监测,避免企业出现资金流断裂的情况从而导致企业无法正常的运行和经营,另外,外贸企业要想增强企业资金流动性,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海关和国家外汇管理局部门的沟通协调等基础工作,从中获取相关政策信息,从而能够充分利用国家进出口优惠政策对价格风险的管理政策,也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和经营费用。2.新金融工具的使用能够有效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新金融工具的使用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例如投保出口信用保险,首先,出口信用保险作为规避经济损失的有效手段,在出口贸易收汇有安全保障,出口信用报销在企业出口贸易发生损失时给与经济上的补偿,避免呆坏账发生;第二,出口信用保险可以为企业获得出口信贷融资提供便利;第三,可以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投保的过程就是一个防范和控制风险的过程。通过投信用保险来保障收汇的安全,规避收汇风险。

(二)国际结算方式多样化对于不同国家的客户,采用不同的结算方式。出口企业在选择国际贸易结算方式时应从安全收汇、资金占用、手续繁简和银行费用等方面综合分析。除了要考虑结算方式本身特点,还要考虑结算方式之外诸如出口产品特点、市场供求状况、贸易对象资信、运输方式、交易金额、汇率波动、国家政策等因素,力求选择最合适恰当的结算方式。企业为了保障出口货物与收汇安全应该对存在的结算风险做出进一步的改善策略,比如开证银行方面,需要选择资信评级好的银行开立,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来防范开证银行风险。其次,规范出口合同,保证所签的外贸合同合法、有效;出口外贸合同中的项目内容和仲裁条款,违约条款等必须明确,保证外汇收汇的及时和安全。再者,认真、仔细地审核信用证,严格按照信用证规定交单,以保证在信用证规定的时间内能够收汇。

(三)完善客户档案管理,加强对客户的资信调查针对特殊重要客户,企业可针对内部人员配置情况进行信用调查工作落实,也可委托第三方收集客户信用信息,对特殊重要客户的信用评级不容忽视,需建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根据往来业务收付款情况,对客户的付款和信用状况进行信用等级的设立和评定,在交易中,针对信用等级低的客户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风险规避,首先,可以限制交易产品数量。其次,交易付款条件需要严格设立。最后,发货应分批次进行,在上一批次货款未结清的情况下,禁止发下一批,有效避免公司损失。

(四)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与沟通外贸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涉及部门、环节和人员众多,首先要细化各部门的岗位职责和权限,确保各部门之间职责和权责明确,分工合理,信息畅通。在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上,首先外贸企业应设置专门的资金管理工作组,指定完善的信用政策,同时,针对客户资金评级、付款方式等,需要加强监控,从而有效辅助业务部门加强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应收账款的监控体系、预警机制。应收账款的监控体系应包括赊销的发生、收账、逾期风险预警等各个环节。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的分析管理,计提坏账准备金,计入当期费用。财务部和销售部门也要及时和客户进行账款核对,保证应收账款的准确性。另外还需要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共同努力,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做好合同签订与审核,有效规范合同格式,完善合同内容,有效避免部分客户利用合同漏洞,出现欺诈等行为,降低应收款项管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