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与券商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3-08-28 17:02: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证券与券商的区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证券与券商的区别

篇1

关键词:融资融券 定价 风险控制

一、融资融券概论

融资融券又称证券信用交易,包括券商对投资者的融资、融券和金融机构对券商的融资、融券。融资就是借钱买证券,证券公司借款给客户购买证券,客户到期偿还本息,客户向证券公司融资买进证券称为“买空”;融券是借证券来卖,然后以证券归还,证券公司出借证券给客户出售,客户到期返还相同种类和数量的证券并支付利息,客户向证券公司融券卖出称为“卖空”。

融资融券交易与大家熟悉的普通证券交易,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

1.暗含做空机制,投资者从事普通证券交易,买入证券时,必须事先有足额资金;卖出证券时,则必须有足额证券。而从事融资融券交易投资者预测证券价格将要上涨而手头没有足够的资金时,可以向证券公司借入资金买入证券;预测证券价格将要下跌而手头没有证券时,则可以向证券公司借入证券卖出,这意味着股价下跌时也能获利,改变了单边市场状况。

2.具备杠杆效应,普通的股票交易必须支付全额价格,但融资融券只需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即可交易。

3.改变了与证券公司之间的关系,在融资融券制度下,投资者与证券公司不只存在委托买卖关系,还存在资金或证券的借贷关系,须将融资买入的证券或者融券卖出的资金交给证券公司作为担保。

二、融资融券的历史进程

2006年1月6日,证监会《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次以官方文件形式提出,券商将可以为客户买卖证券提供融资融券服务。早在1993、1994年,券商就开始为客户提供“透支”服务。在当时机构自我约束力和金融监管能力不足的背景下,券商违规融资、挪用资金、重仓庄股,客户不顾风险借国债之名炒股,众多券商身陷亏损黑洞。1996年,证监会明令禁止融资融券业务。

新《证券法》已经删除了对融资融券交易的限制性条款,这为券商融资融券业务合法化扫除了法律上的障碍;而近日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则明确了符合条件的券商可以进行融资融券业务,并对融资融券规模与净资本的比例作了明确规定。

三、我国引入融资融券交易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证券市场基本制度的完善。在我国资本市场交易基础设施、技术条件逐步完善的今天,市场只允许作多的单边机制,必然导致市场机制在运作中处于一种非协调非对称的跛行状态,经常只能通过外部力量的干预(政府干预)才能恢复其稳定态,缺乏做空机制成为资本市场的重大缺陷。

2.有利于证券业的规范经营和资产重组。目前我国券商多而小、布局不甚合理,融资融券业务为券商拓展业务模式提供了新的盈利模式。那些内控机制达标、资产质量优秀的券商将会率先获得推出该业务的资格并迅速吸引客户,整个经纪业务市场将面临客户资源的重新整合。

3.有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结构的优化。引入融资融券交易方式后,整个金融市场结构将会发生变化:货币市场、证券市场、金融机构融资市场三个市场有机联系与贯通,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相互对接,资金能够顺畅良性循环,降低银行和证券行业系统性风险,提高资金市场的运作效率。

四、我国引入融资融券交易存在的风险分析

1.体制风险。融资融券交易具有创造虚拟供求的功能,并通过银行信贷融资,扩大银行的信用规模,可能出现如下情况:一方面,造成通胀的压力,虚拟资本的增长比一般信贷引起信用扩张的乘数效应更为复杂,从而不利于当局对经济的宏观控制;另一方面,虚拟供求有可能使证券价格严重脱离实际价值,形成泡沫。

2.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交易一方因倒闭或其他原因不能履约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是金融机构在信用交易中必须解决的风险,虽然各国对信用交易都要求交纳一定比率的保证金,但仍存在交易对手不能履约的可能性。

3.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变量变动而带来的风险。我国股市目前还不够成熟,股市波动性强,投资者还不够理性,而且还存在着股价操纵等行为,由于融资融券杠杆化的作用,突然的急速上涨和下跌很可能造成投资者巨大的损失。

五、融资融券的风险管理

1.监管层的风险管理

首先,对券商介入融资融券业务要设置严格的门槛。券商开展融资融券业务,既需要与投资者打交通,又少不了与其他金融机构打交道,这其中会有利益上的冲突与纠纷,也会放大金融风险,因此,监管层必须对其严格把关。

其次,对投资者参与融资融券要设置适当的门槛。考虑到投资者承担风险的能力,对投资者设置门槛是必要的,但这种门槛设置不能太高,否则融资融券政策就成了方便少数人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的政策。

最后,适当放宽对投资者融资融券的投资对象或标的,拓宽投资者的选择空间。

2.券商的风险管理

融资融券将使券商经纪业务的内容更加丰富,证券交易量增大,券商的佣金收入也会随之增加,可以说,融资融券业务是券商的巨大“利好”,但券商万不可忽视其中的风险。如果券商是自己进行融资融券交易,那券商是在自营,与一般投资者并无本质区别。不过,券商如果大量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负债经营的话,一定要注意财务风险,以免陷于财务困境而难以自拔。

如果券商是为市场里的投资者提供融资融券,作为债权人的投资者,券商要做好处理“呆账坏账”的准备。为此,券商应建立一套完整而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如确定风险管理政策和风险容忍度,评估风险管理的效果。

3.投资者的风险管理

融资融券是一把“双刃剑”,投资者使用得当,可以赢得更多的投资收益;反之,也会给投资者带来更大的投资损失,这就要求投资者要有很强的风险意识和较好的控制风险能力。因为在投资过程中想准确把握时机是非常难的。国内证券界人士也表示,融券交易虽然意味着可实施做空,但具体操作较难把握,一般不要以不确切的不利消息作为做空的理由。而且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很可能碰到陷阱。在做空某只股票时,需要提防这只股票的庄家行为。

参考文献:

[1]毛建林,罗涛.关于我国引入融资融券交易机制的现实思考[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篇2

证监会公告称,证券公司分类结果不是对证券公司资信状况及等级的评价,而是证券监管部门根据审慎监管的需要,以证券公司风险管理能力为基础,结合公司市场竞争力和合规管理水平,对证券公司进行的综合性评价,主要体现的是证券公司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的整体状况。

至于上述5家券商被下调等级的原因,当事券商方面并未予以《投资者报》记者正面回复。某券商从业人士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监管层对证券公司风险管理能力评价主要对资本充足率、合规、风控、信息安全、客户保护、信披等六个方面,评价期为上一年度5月1日至本年度4月30日。而此次遭遇等级下调的都是中小券商,在过去一年因业务违规被监管层处罚。

民族证券评级垫底

根据《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证券公司分为A(AAA、AA、A)、B(BBB、BB、B)、C(CCC、CC、C)、D、E等五大类11个级别。A、B、C三大类中各级别公司均为正常经营公司,其类别、级别的划分仅反映公司在行业内风险管理能力的相对水平,C类公司风险管理能力则被认为是刚刚及格。D类、E类公司分别为潜在风险可能超过公司可承受范围及被依法采取风险处置措施的公司。

目前已公布业绩报告的多家券商盈利均实现了数倍规模的增长,得益于A股市场走牛,券商盈利能力增强,资本也获得扩充,券商整体评级也获得提升。95家券商中有30家证券公司评级与去年持平,评级发生变动的有60家,其中55家评级上升,占比近六成,仅有长城证券、华福证券、华西证券、民族证券和平安证券5家证券公司遭遇下调。

具体来看,长城证券由A类下调至BBB类、华福证券由AA类下调至A类、民族证券由B类下调至CCC类、华融证券由AA类下调至A类以及平安证券由BB类下调至B类,民族证券成为今年唯一一家C类公司,此次并无公司被划分到D类、E类,券商整体运营状况良好。

据了解,民族证券之所以等级垫底,与该公司20.5亿元资金违规投资,导致公司遭北京证监局勒令整改不无关系。

5月20日,方正证券公告称,子公司民族证券已收到北京证监局的《关于对中国民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责令其在6月15日前对问题予以改正,并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民族证券被指三项内容违规:一是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的财务报表及2014年年度报告,均将20.50亿元的投资定性为银行存款,导致年度报告、净资本计算表、风险资本准备计算表、风险控制指标监管报表等报表存在违反会计准则、证券公司净资本计算规则的情形,并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保留意见。二是2014年9月至今持有一种权益类证券的市值与其总市值的比例超过监管标准。三是大额资金使用的决策及审批手续不完善,对外签署协议未按照公司制度要求经法律合规部评审,在审批文件不全的情况下用印且未进行用印登记。

6月16日和7月23日,方正证券分别民族证券的整改公告,公告显示,违规20.5亿元资金仍未全部转回,但已收到投资收益3821.03万元,其他问题也还在处理当中。

评级关乎券商利益

虽然管理层对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评级包括资本充足率等六个方面的考量,但是几乎每次“触雷”的都是合规方面,此次5家下调等级券商也不例外。

除了民族证券外,其余4家券商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违规问题。其中,长城证券向不符合条件的客户融资融券、代销伞型信托产品、为P2P平台向其客户融资提供便利等问题,违规情节较重,其被暂停新开融资融券客户信用账户3个月。华西证券也在今年2月对46家证券公司融资类业务现场检查时遭到处罚。

一位券商从业者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此次降级的多是中小券商,其风控能力相对较弱,本身存在一些为销售业绩“踩红线”行为,以融资融券为例,大券商在股市行情较好的四五月早就不对接外部账户,而小券商中屡禁不止。

对于评级结果,证监会指出,证券公司分类结果主要体现的是证券公司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的整体状况,供证券监管部门使用,证券公司不得将分类结果用于广告、宣传、营销等商业目的。

但是另一方面,券商评级与券商利益息息相关,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会对不同类别证券公司实施区别对待的监管政策,同时开展创新业务、新设营业部、获得牌照资格等也与结果直接挂钩。证监会还根据证券公司分类结果确定不同级别证券公司缴纳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具体比例,级别越低的券商缴纳的保护基金越多。

分析人士表示,对于开设网点、发行上市、新业务的限制影响券商业务当前的战略布局,尤其是对于中小券商来讲,提早布局当前互联网金融,可以形成与大型券商差异化发展的优势。

篇3

很多散户投资者也纷纷把券商的策略奉为圭臬,作为下一年操作行动的指南。但是在此之前,我们有必要翻翻旧账,看看谁说得最准确,以他们的策略指导投资胜算更大一点。

一般市场上,作为监督者的媒体只检测过去一年的准确度,但这并不能说明券商们的真实实力,一两年的判断常常会带有偶然性。

《投资者报》记者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查阅了40多家著名券商过去5年200多份A股年度策略,以找到长达5年的准确度最高的券商。

由于时间跨度很大,记者能够找到完整5年策略报告的有22家券商,他们分别是国泰君安、国信证券、中信证券、招商证券、中原证券、宏源证券、华泰证券、安信证券、银河证券、东方证券、兴业证券、长江证券、广发证券、国金证券、长城证券、中信建投、申银万国、海通证券、民生证券、民族证券、光大证券、中金公司。

记者注意到,如果纵向看每一年券商的策略,上述22家券商中多数预测不靠谱。统计显示,2009年~2012年,22家券商的准确度不足两成,其中2011年22家券商全军覆没。

不过,如果综合考量5年的成绩,我们还是能找到相对靠谱的券商。5年准确度分数排名五强的分别是国泰君安、国信证券、中信证券、招商证券以及中原证券。

而一向在研究上占有话语权的中金公司准确排名倒数,成了A股的反向指标。中金研究所衰落被指和人员流失相关。

中金公司排名倒数

最出乎意料的是,被市场顶礼膜拜的中金公司准确度排名倒数第一。

在过去5年中,中金公司仅在2012年的预测中挽回了一点颜面,前4年全军覆没。2009年,中金预测不排除A股还有20%的调整幅度,结果股市大涨80%。2010年预测A股有25%~30%的上升空间,结果市场大跌14%。2011年预测上证波动在2600~3400点之间,结果当年仅摸高3067点,最终收于2200点下方。2012年判断A股资金面好于2011年,沪指有望上冲至2900点,但实事上全年最高仅2269点。

2010年到2012年,A股基本上处于下跌过程中,但是中金公司持有多头思维;2009年A股出现一个久违的牛市,中金却囿于2008年熊市思维不敢看多,中金的判断成了股市的反向指标。

“这几年中金有价值的报告越来越少了。”一位私募感叹道。他告诉《投资者报》:“中金公司研究所如此沦落,是有迹可循的,和人才流失密可不分。中金研究所精锐部队基本不复存在。”

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5月研究部副总经理沈建光离职,随后中金原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和宏观研究员邢自强离开。2011年初,策略团队集体离职,首席策略师高挺、策略师王汉峰、侯振海、梁耀文等纷纷跳槽。2011年中,家电研究员黄文倩等一批知名分析师离职。

公开资料还显示,高挺所带领的研究团队曾获2008年第六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策略研究最佳团队第一名,2009年第七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策略研究第五名,高挺团队的离开对中金公司策略研究能力造成重创。“这或许也是中金策略频频出错的原因。”上述私募人士如此说。

据了解中金研究所人员变动持续动荡了3年,仍然没有消停。今年3月份,中金公司研究所固定收益研究组研究员徐小庆,电子行业分析师赵晓光和文化传播行业分析师金宇离开公司。上述3人均为中金公司老员工,且曾为中金研究所立下赫赫战功。

没落的中金公司在2012年宣布不再参与新财富分析师评选,对外宣称的理由是对评选结果持怀疑态度,但外界仍然认为中金是拿“不参选”来做研究实力下降的挡箭牌。

中金研究实力的下降,从基金分仓收入上也能说明一二。Wind数据显示,中金公司2012年的基金分仓为1.16亿元,同比降幅34%,在分仓收入超过1亿的券商队伍里下降幅度最大。2011年的基金分仓收入为1.8亿元,同比下降38%,下降幅度在分仓收入超过1亿的队伍里仍然排名第一。

除了中金公司策略不靠谱外,准确度排名倒数前五的还有光大证券、民族证券、民生证券以及海通证券。

国泰君安准确度最高

尽管中金表现差强人意。但是,长达5年的券商策略准确度的统计结果显示,大型券商仍占优势。据《投资者报》记者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准确度排名前十中,大型券商占了8家。中小券商中仅有中原证券和宏源证券跻身准确度十强。

国泰君安在众多券商同行中脱颖而出。5年中对A股趋势的判断,仅有两年比较一般。2009年,国泰君安预测沪指波动区间1800点到2800点,是众多券商中预测最低点位最接近实际情况的,而其他券商都非常悲观,中信建投甚至预测最低点位将达1200点。当年沪指波动区间为1842点~3478点。

2010年,国泰君安预测A股会走出震荡行情,不具备长期牛市根基,年初周期性行业回暖,3~6月份可能出现调控。这也和实际有相当程度的一致。2010年A股在经历了一季度短暂的反弹行情后,从4月中旬股市开始断崖式下跌直到7月末。当年大部分券商还沉浸在2009年大牛市的幻梦中没有醒过来。

同样,2013年国泰君安判断沪指波动区间在1900点~2400点,认为变革是最大的投资主题。事实上2013年股市波动区间在1849点~2444点,点位预测比较准确,而且投资策略建议也比较符合2013年的操作。

相对不准确的是2011年和2012年,2011年预测沪指波动区间在2600点~3800点;2012年预测沪指波动区间在2300点~3000点,一季度是低点,小牛格局有望。这两年的错误应都是持有牛市思维,认为股市在下跌了那么久后,应该迎来大级别反弹。

排名第二的是国信证券。它在2012年和2013年的预测相对准确:2012年预测沪指高点2700点,前高后低,7~8月份存在明显波动;2013年预计沪指波动区间1800点~2300点,年初延续反弹,之后步入调整,三季度末重新上涨。最不靠谱的是2010年的预测,国信认为当年一季度冲高回落,二季度继续上行,可事实截然相反,2010年股市在一二季度冲高后迅速滑落,直到三季度才反弹。

排名第三和第四的是中信证券、招商证券,其预测最准确的都是在2010年。中信证券预测2010年沪指最高可至4500点,二季度中旬市场可能进入敏感期,全年呈N型变化。招商证券的判断是宏观政策有两个敏感点,一个是上半年3~4月份,一个是三季度。如果发生在3、4月份,市场走势大体如N型;如果发生在三季度,市场走势大体呈倒V型。这些判断都与当年的大盘走势较为吻合。

五强是中原证券、宏源证券和华泰证券并列。其中,中原证券能够和众多大型券商比肩,实属意外。中原证券最准确的两次预测在2010年和2013年,2010年预测沪指运行区间2600点~4500点;2013年沪指运行区间为1700点~2500点。都与当年的大盘走势区别不大。

宏源证券最准确的一次判断是在2009年,当年预测存在牛熊转换的可能,沪指区间在1500点~2900点。与2009年大盘走势吻合度较高。

华泰证券最准的两次判断在2010年和2012年,2010年的判断是A股一季度上行,二季度回落,下半年震荡上行;2012年的判断是A股整体回落趋势难改,二季度有所反弹。

记者注意到,中原证券、宏源证券准确度相对较高,也得到了机构的认同,其基金分仓收入也在迅速飙升。

2012年,中原证券基金分仓收入虽然仅有182万,但是同比增长了180多倍。宏源证券的基金分仓也是如此。据Wind数据显示,近年由于A股不景气,券商的基金分仓收入整体下降,但是宏源证券是为数不多的能够逆势增长的券商。2011年实现收入0.49亿元,同比增长72%;2012年实现6000万元收入,同比增长23%。

前四年准确度不足两成

市场的真实走势,往往让人目瞪口呆。如果拿每年券商的预测和实际对照,你会发现绝大多数券商的策略不靠谱。

2009年和2010年,22家券商中准确度获得3分以上的各有5家,准确度仅为22%;2011年,22家全军覆没,几乎没有预测对的券商;2012年有两家的分数在3分,占比10%;2013年各家券商的成绩相对不错,只有4家的分数在3分以下,准确度高达80%,这是5年来准确度最高的一年。

在回顾过程中,记者能够明显地感觉到当年市场状况会直接影响到来年的判断。譬如2008年出现史上最大跌幅,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被打击得晕头转向。2009年,即使面对国家出台的4万亿投资计划,也很少有券商能够放开胆子看多市场。

统计显示,大部分券商预测2009年将呈现震荡筑底格局,上证指数波动区间基本在1200点~2800点。但事实上,上证指数2009年的波动区间为1800点~3400点。

例如中信建投是最悲观的,预测沪指会继续下探到1200点。中原证券、国金证券、民族证券、长城证券的预测最低位也到了1400点以下,这比股市的最低点1664点还低了200点。

类似的情况在随后几年也频繁出现。2009年在4万亿推动下,A股单边上涨,市场情绪高涨。在预测2010年趋势时,各家券商又是乐观者居多。在经历了2010年的巨幅调整后,多数券商认为调整到位,对于2011年的判断又是过于乐观,以至于记者统计的22家券商没有一家能够完全预测对。

记者注意到,由于前几年券商判断点位误差太大,2013年多数券商干脆不提点位,以模糊语言来代替。统计显示,22家券商中只有8家提供了点位预测。

不过幸运的是,2013年的预测,各家券商都相对靠谱,准确度高达80%。各家券商一致认为2013年春天A股将有一波反弹,而经济复苏、资金流动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政策导向则成为券商关注的重点。在给出对上证指数运行区间预测的券商中,最低为1700点,最高为2750点。截至12月26日收盘,沪指今年至今最低点位1849点,最高点位2444点,预测基本落在区间内。

券商判市价值何在

面对每年市场上对于策略不靠谱的调侃,北京一家券商的首席策略师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券商策略师就像天气预报,连天气预报对第二天的预报都不那么准确,又怎么能期望策略师能对一年有着准确的判断?”

“我们清楚地知道不可能对未来一年的策略做准确的判断,但是我们又不得不判断,这也是我们的工作,起码在现行的条件下可以对机构投资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补充道,我们会根据市场的具体变化,做具体的调整。就像天气预报告诉你什么时候到春天,什么时候到夏天,然后到具体时节再告诉你哪天穿棉衣,哪天穿单衣。

对于准确度,券商本身看得好像并没有外界那么重。中信证券研究所的一位负责人曾和《投资者报》记者沟通:“对于券商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准确度,最重要的是影响力,它能够影响彼时一批机构的投资操作,这就成功了。”

在他看来,券商的策略是在一个具体的环境下作的判断,但是市场又是瞬息万变,策略团队会时时刻刻做出改变,不准确是难以避免的。

“另外一个方面,我们的报告是针对机构,我们会去路演,有时候很多东西是不能写在报告上的,这样我们的想法会表达得更加透彻。大众看到的报告不一定是我们全部的表达。”

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黄燕铭曾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分析师的预测准确与否并没有那么重要,分析师的价值在于影响力,而不是对上市公司盈利预测的准确性。”

篇4

    经营业务的差异

    投资银行最基本的业务有三项,即证券承销、证券交易和企业并购,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资产证券化、项目融资、私募股权投资、投资管理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创设交易不断成为现资银行的主体业务。在业务领域上,中国的投资银行最主要的业务有证券承销、证券交易、自营业务和基金管理,对其它业务尤其是金融创新业务涉足很少。而美国的投资银行,则在上述所有的投资银行业务中都有涉足,其在金融创新业务中的表现则尤为突出。在业务的权重上,中美投资银行也存在则很大的差异性。

    中国投资银行的证券交易(也即经济业务)占据很大的份额(中金等少数投资银行除外),这也就是国内大多数投资银行被称为券商的原因。而以高盛为代表的美国证券公司,其业务重点则放在了证券承销和自营业务上,金融创新交易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见,中美投资银行不仅开展的业务范围有差别,而且业务的倾向也有所区别。

    收入构成的差异

    中美投资银行在经营业务上的差异,相应的也就导致了二者的收入构成会大不相同。

    表1仅从主要投资银行业务角度考察了中美投资银行收入构成的差别(经济业务等零售业务收入未纳入考虑),可以发现,美国投资银行的年总收入中,企业并购和股票承销所占据的份额是最多的,一般都在30%以上,债券承销占据的份额大约为10%左右,而银团贷款所占据的份额则相对较小。中国的证券公司的年收入中,贡献率最大的当属股票承销(占到总收入的70%以上),其次是证券承销业务,企业并购业务和银团贷款很少、甚至没有。中金公司则是个例外,其收入结构与国内券商差距较大,但也与美国典型投资银行的收入模式不相同。

    由此可见,美国投资银行对证券承销和并购都有很强依赖性,收入来源分散,收入结构较为合理;但国内券商则对证券承销具有极强依赖性,收入结构过于单一。

    治理结构的差异

篇5

证券公司的电子商务发展目标已经不仅仅限于网上交易而是把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一对一理财服务作为取得竞争优势的手段。

在证券业界久付盛名的嘉信理财(Charles Schwab)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一对一营销的成功案例,给了后来者巨大的激励,具资料显示,该公司近年来每年约提拨其营业额的11%到14%的经费作为IT投资经费,用来提升该公司的资料处理能力与软硬件建设水平,完善其一对一营销系统,投资比例在行业内比其它企业高很多。这项投资到1998年就已经为其带来了约220万人网上客户,网上托管资金高达1740亿美金。

反观国内,电子商务在证券业内虽已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其起步点是在营业部交易模式下诞生的,当时,网上交易是作为一种交易委托手段产生发展起来的,客户利用互联网将委托请求发送到营业部,这种方式与电话委托没有本质区别。在此之后,证券公司总部又建设了自己资讯网站,并开通了诸如在线顾问、投资咨询的专家服务。但是,网站与交易业务系统的分离造成证券公司总部服务力量不能有针对性的服务于自己客户,也不能利用自己的服务吸引新客户,客户也不能得到自己开户券商的个性化服务,而且,券商的资讯与其他财经网站的内容大体雷同,从整体上讲,证券公司的网站并没有在企业运营上发挥重大作用。这为利用CRM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些问题正在券商和软件公司的努力下得到快速的解决,具报道已经有多家券商与国内外著名的软件公司合作建立自己的整合式的一对一个性化系统。

我们以国内某著名证券公司的实施为例子,看看证券电子商务正在取得哪些突破,这家总部设在上海的证券公司,于国内的软件公司和世界著名的宏道公司正在开发适合中国证券市场特色的一对一个性化证券系统。

这个系统整合了企业运营、风险监控、客户服务综合设计,建立了证券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以综合数据中心为核心,以网站、CallCentre为服务手段,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个性化服务。真正做到服务于“我的客户”,开发“我的客户”。个性化服务的前提条件是客户数据集中管理,利用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平台有效整合综合数据中心的信息资料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整个综合服务平台实现5个主要功能:

1.交易委托系统,为客户提供全面、优质、个性化的服务。交易系统的集中化管理,还有利于证券公司对经营风险的整体监控,从而减少违规经营事件的发生。同时,因为客户数据集中管理,既可以为广大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也可以利用各种数据分析手段对客户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例如:客户交易模式分析、客户群分布等,从而为公司的经营决策提供指导建议。

2.行情资讯综合系统,系统将行情信息、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上市公司公告信息,结合在一起,根据不同的研判方法为客户提供分析建议,使客户可以很方便取得其需要的信息。[/b]同时,行情、财务数据分析系统还为客户提供便利的建模手段,使证券投资研究人员能将自己的数学分析方法得以很快实现。

3.BV1TO1个性化服务平台,Call Center服务中心,为客户个性化服务,系统可以根据客户交易资料、投资模式、定制需求等检索条件提取服务人员所需的信息资料,使客户服务人员也能快捷取得该客户的资料,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服务。

4.数据挖掘系统,证券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证券公司经过多年的运营,积累了大量的交易、行情、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这些数据是一份巨大的资源,利用高效的计算机手段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对证券投资、企业运营具有指导意义。

篇6

实际上,券商的触网的主攻目标分为微博、微信、电商三大块。随着微博曝露出的各种运营、风控难题,让不少信心满满开微的券商打起了退堂鼓,新浪也出现不少“荒废”状态的官方微博。本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券商处于由微博转战微信阶段,部分市场敏感度较高的券商已经迫不及待涉足电商。

热情退去官微闲置

“微博刚火的时候,不少券商都表现出极大热心,运营一段时间后随着各种问题的出现,热情退去导致不少官微处于闲置状态。”深圳一家中型券商财富管理中心人士表示,券商刚开始瞄准微博的传播效率快、渠道成本低等优势,纷纷开设官微。经过实际运营,才发现互联网看似没有什么成本,实际上背后要花费不菲的运营成本维持运作。

据新浪微博的公开统计信息显示,目前,34家券商开通了以公司名称为用户名的官方微博,占所有证券公司的29%。但其中只有19家券商的微博通过新浪的机构认证。

本报记者初步梳理发现,上述证券公司微博的粉丝数差异巨大。广发证券微博拥有57.2万粉丝,齐鲁证券官方微博粉丝不到100名。粉丝数量过万的券商微博达18家。

一家拥有十余万微博粉丝数的券商人士指出,目前未能持续经营的微博一方面是没有精力管理,另一方面是在微博上“吃过亏”心有余悸。

例如,某上市券商去年一条关于公司业务的微博后,引起股价波动及媒体持续跟进,让其相关业务部门懊恼不已。随后,该券商官方微博逐渐暂停内容更新,微博运营也停滞不前。

“微博上的传播你无法控制。”上述券商人士表示,2012年该公司官方微博因转发一条某研究员观点,因其预判与市场不符,引来大量跟帖投诉。合规部门马上要求删除该条微博。

据业内人士透露,监管部门2013年初下发相关通知,要求券商建立相关管理人制度,并就公司实名认证的微博用户情况做了统计。

“不敢开微博,是因为他们没有了解微博。”广东一家中型券商负责微博运营的人士指出。

一家券商电商部门人士认为,微博要实现营销功能任重道远。“目前要么是将其当做一个信息平台、要么将其作为宣传途径。”

转战微信试水电商

“都玩微信去了。”深圳一家投行人士想看看关于IPO重启的业内评论,却发现他关注的好几个“重量级”微博迟迟没有新的发言。

据一家券商的统计,截至2013年6月底,只有20多家券商开通官方微信公众账号,最近统计发现已增至近50家,114家券商中使用微信平台的券商占比达44%。

“相较微博,微信更适用对接业务。”前述广东中型券商负责微博运营的人士认为,最大区别就是微信能形成较为有效的闭环,微博是完全公开的平台。

记者体验多家证券公司的官方微信后发现,部分券商心思很有“亮点”。

如中信、国海在其官方微信中定制了包括开户功能、附近的营业部定位等。国海的微信账号还能随时查询客户的资产状况、盈亏等。

本轮互联网金融浪潮中,部分市场敏感的券商也纷纷涉足电商。继保险、银行、基金等金融企业进驻淘宝后,方正也亮相淘宝天猫商城,开设券泉友会淘宝天猫商城旗舰店。

华创则选择通过收购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取得网上支付牌照推出了“华创证券网上商城”;华泰除自设的涨乐微博社区外,也布局网上商城进行线上金融产品的销售。

篇7

“私募债券期限一般是在一年左右,预计企业需要承担的年化总融资成本将在12%—14%之间,确实比银行贷款成本要高一些,但中小企业现在从银行渠道贷不到款。对认购者来讲,属于高风险高收益。”天风证券董事长余磊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6月4日,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同天风证券就中小企业私募债的业务层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此前的5月22日,沪深交易所分别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业务试点办法》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业务试点办法》(下称《办法》),并开始接受发行人备案申请。

理想与现实之间

令外界普遍感到好奇的是,与聚焦在镁光灯下的温州金改相比,天风证券似乎名不见经传。

某中型券商债券部人士告诉记者,天风证券为湖北省国有企业,有一定资源,债券业务在业内排名尚可,但保荐团队组建时间不长,保荐业务属于今年年初才正式申请的牌照,现在才基本走完程序。

资料显示,天风证券的股东包括了多家上市公司,如人福医药(600079.SH)、京山轻机(000821.SZ)、道博股份(600136.SH)等。

“很多大型券商对这个业务的动态可能也很关心,但兴趣都不大,因为中小企业私募债规模大多比较小,都是千万级别的,一般手续费1-2个百分点,对券商的收入贡献并不大。做10个私募债项目的收入还不如做一个IPO项目的收入多,但可能每一个私募债项目所花费的精力、人力和做IPO是一样的。”某中型券商资深投行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大中型券商的淡定为中小型券商留下了市场空间,天风证券就一直积极染指中小企业私募债业务。

“天风证券给我的感觉一是很专业,二是他们很有诚意。”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表示,“他们在今年三月就到温州进行实地调研。这几个月我们也陆续和不少券商打过交道,但在这当中他们是最有诚意想要切实为温州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的。”

但显然理想主义并非天风积极行动的唯一动因。

“我们摸底之后得出的判断是,温州的企业资质及信用通常都不错,尤其是本地企业及企业家,出现信用破产的现象都只是特例。”天风证券副总裁徐浪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很显然,良好的企业信用是天风敢于进取的首要原因。

此外,天风证券还有着更长远的打算。

“我们现在特别重视中小企业私募债业务,是希望能在企业危难的时候帮他们渡过资金难关,当这个企业将来做大后,如果要上市或者有后续融资活动,由于此前我们已经和企业有了前期磨合和沟通,较易获得企业的优先信任,就能为后续业务发展埋下伏笔。”徐浪表示。

信用定价被引入

中小企业私募债概念的引入最早出现在国外一些公司收购项目中,由于高风险、高收益,又被称为垃圾债。

“很多中小企业的报表是无法反映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的,比如,民间借贷如此发达,如果我在外面借了5000万元,我的财报上是不会写明这些的,但最后还是会影响我的资金和财务状况。”温州当地一咨询公司负责人坦言。

《办法》规定,中小企业私募债对发行主体没有资产和盈利方面的要求,只要是符合工业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划定标准”的非房地产和金融类企业均可发行。审核方式采取备案制,无需行政审批,交易所承诺在收到全套备案材料之后的10个工作日内完成备案工作。

此外,在资信评级和担保等方面。《办法》也未作强制性要求,仅将发行利率限于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3倍以内,每期私募债券的投资者限定在200个以内,其他条款均由发行人和投资者自行协商确定。

天风证券投行部人士告诉记者,虽然这种中小企业的私募债也会有担保,但担保额度都很低,不可能做到全额担保,同时,现在有意向通过私募债融资的中小企业一般都没有评级。

“参考中国四大评级机构的评级标准,我认为也很难给中小企业给出合适的评级,监管层是如何考虑的不得而知。”

一位上交所内部人士则告诉记者,从银行贷款角度来讲,现在绝大多数银行贷款都要资产抵押或者担保,但中小企业私募债品种其实是引入了信用价格在内,试图建立一种信用定价机制,两者存在巨大差别。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应对私募债高信用风险的问题,偿债机制曾一度被各方所讨论。

“一开始证监会、交易所都讨论过偿债机制问题,包括交易所要不要设立偿债基金,券商要不要承担一点风险,地方政府能不能分担一点,但这个方案经过反复考虑,最后都被否决了,原因是信用债券的本义就是要企业拿信用做担保,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要求企业家承担无限责任。”徐浪表示。

“当然我们也会组建本土团队,做好前期尽职调查,摸底企业经营状况,监控资金用途及流向,但最重要的还是需要发行了信用债券的企业家自己承担无限责任。”徐浪表示。

在摸索出一套成熟的运作经验之前,尽量缩短债券期限则是规避风险的方法之一,也体现了谨慎性原则。据了解,该类债券的期限并非像之前外界所言的2-3年期。

而私募债利率则成为各方所关注的焦点。“私募债券期限一般是在一年左右,预计企业需要承担的年化总融资成本将在12%—14%之间。”天风证券董事长余磊表示。

据周德文会长介绍,现在温州中小企业采用银行票据融资的成本大约在8%,民间借贷成本则在20%-25%,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利率水平介于两者之间。

融资成本仍嫌高?

12%-14%的融资成本到底高不高?

“我觉得价格有点贵。”周德文对时代周报记者直言不讳,“从我们角度而言,是希望能为企业切实解决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新的融资渠道的引入确实能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但如果融资贵的问题解决不了,也还是于事无补。”

不过,周德文同时也承认:“这个价格是市场决定的,我们也和中信、浙商等券商交流过,整个市场定价差不多都在这个水平。我们会继续与天风证券沟通,希望能尽量降低融资成本,我们的期望值在10%-12%之间。”

上述上交所人士同样认为10%-12%的区间比较合理,该人士告诉记者,中小企业目前净利润率一般都在10%左右,12%的利润率都算很高了,12%-14%的融资成本是大部分企业都很难承受的。

“但证监会发起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初衷其实是为了引导民间借贷阳光化和规范化。如果现在民间借贷利率是在20%左右,那么12%—14%的私募债成本是相对合理的,我们主要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缓和民间借贷产生的问题,这对整个国家金融秩序的规范和健全都是有意义的。”

“在一倍银行利率到三倍银行利率之间,询价的区间还是很大的,不同企业因自身经营状况、企业资质不同肯定定价也会有很大区别,我们也会有很多具体标准。”天风证券一项目经理告诉记者,“无论如何,中小企业私募债的推出对于融资困难且管理规范的中小企业来说绝对是个大利好,而对于手头有资金的投资人来说,则多了一条投资途径。”

这是投资人与发行人纠结得最多的地方,也是核心所在。如果私募债融资成本太高,则发行人会敬而远之,但如果没有高收益,又很难有投资者购买私募债。

此前,外界预计中小企业私募债单只发行规模在1亿元上下。按照首批试点规模预计,整体发行规模在几十亿元的水平。相对于20余万亿元的债券市场存量,这是一个很小的比例。即便这类债券有较大投资风险,相对于各银行、保险、基金及券商的可投资头寸,完全在可承受范围内。

天风证券或拔头筹

本报记者李意安发自上海

由于中小企业私募债的低成本收益比难以吸引大券商的眼光,正好给了中小券商优化投行业务及收入结构的一个良好契机,也有助于中国证券行业出现各具特色的大中小型券商。

按照规定,符合私募债业务条件的证券公司可在董事会通过议案后,到中国证券业协会申请专业评价,通过后即可获得相关业务资格(分类评价 B 类及以上、净资本不低于 10 亿元、已开展债券承销业务)。其后,券商即可向交易所申报发行材料,交易所对私募债发行实行备案制,期限10天。

“券商并非持有债券牌照即可参与进来,关于中小企业私募债的业务可以理解为另外一个牌照,需要证券业协会来审核资格。”上交所内部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交易所与券商一直在预沟通,但要6月5日证券业协会对券商资格进行评审之后,6月6日上交所才能正式接受获批券商的备案资料。6月9日起,深交所也开始正式接受备案。

据悉,中小企业私募债业务是由证监会总牵头,发行备案是在交易所,券商资格是在证券业协会,发完债以后,登记托管结算则通过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进行。

该上交所人士告诉记者,大部分券商都在关注这个问题,报材料需要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审计报告两年,这个要花时间,到6月6日证券业协会审核资格出炉,一共报过来的券商有七八家。从目前各地的中小企业私募债进展情况看,天风证券有望成为首家承销私募债的券商。

篇8

一、券商投资顾问业务

券商投资顾问业务是接受客户委托,按规定以软件工具、终端设备等为载体向客户提供证券相关的产品与服务,辅助客户做出投资决策,从中获取利润的经济活动。

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3年,115家券商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92.41亿元,其中,投资顾问业务净收入44.75亿元;2014年,120家券商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602.84亿元,其中,投资顾问业务净收入69.19亿元;而2015上半年,证券市场行情火热,125家券商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305.08亿元,其中,投资顾问业务净收入43.54亿元,呈明显的上涨趋势。

二、券商投资顾问业务模式现状

券商投资顾问业务的发展模式与投资顾问业务的定位有关,根据定位的不同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偏服务产品签约型、偏投资参谋型、偏客户资源型和综合理财规划型。

偏重服务产品签约的模式发展时间长,相对较为成熟。该模式对客户进行分类,针对不同客户的特点提供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投资顾问借助强大的客户服务平台对签约客户进行专业化服务,提供专业的投资咨询建议。

偏投资参谋型业务模式以投资顾问的专业性进行营销,实质上接近于客户经理。投资顾问负责开发服务潜在客户,整理市场信息并制定市场拓展计划,为客户提供金融理财服务,实现客户资产保值增值。

偏客户资源型业务模式主要通过提升客户交易频率来提高客户交易量与佣金收入。这种模式要求券商客户资源丰富且规模较大。

综合理财规划型业务模式通过复合型专业人才来开展业务,目标客户是成熟的投资者,以开发新客户、销售理财产品为主,服务内容一般有交易通道、资讯平台、投资内参、财富管理4个层次。

三、券商投资顾问业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券商投资顾问业务发展迅速,不同的模式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随着2015年证券市场的大幅波动与客户量的激增,券商投资顾问业务模式暴露出很多问题。

(一)投资顾问定位偏差

投资顾问业务往往与其他业务混杂,难以发挥其优势。投资顾问定位的偏差导致众多营业部的投资顾问等同于客服和营销人员,仅仅存在外在形式,没有体出与其他业务的实质性区别,很难有深层次的服务。

(二)专业投资顾问较少

券商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差、规模小的问题也广泛存在。投资顾问缺少扎实的金融专业知识和较为全面的投资视野,不具备客户分析能力和产品配置能力,专业素养较低,缺乏操作经验。

(三)盈利模式波动较大

由于投资顾问业务服务内容缺乏特色、形式单一,导致业务竞争力弱,券商盈利随着市场行情有较大波动。而以利润为导向则存在鼓动客户盲目操作等问题,缺乏长期经营的规划,难以形成稳定且持续增长的盈利模式。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2013年、2014年、2015年上半年券商经营数据信息所示,2013年至2015年上半年券商经营数据如下表所示:

四、券商投资顾问业务模式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券商投资顾问业务处于业务探索期,可作为转型起步期突破口,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随着客户对资产增值和优质服务的需求逐步旺盛,券商应该发挥自主创新能力,塑造核心竞争力。面对行业发展趋势,我们对券商投资顾问业务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准确定位,突出特色

投资顾问的真正价值在于其服务性。投资顾问提供的服务应当具有针对性,了解客户实际需求与风险承受能力,推送与其实际情况相匹配的产品。投资顾问业务中的营销应当是以客户为导向的,突出产品与服务特色,在了解客户的基础上向客户推荐合适的产品供其选择。

(二)培训人员,完善考核

券商投资顾问业务的发展离不开专业化的投资顾问团队。培养具备专业素养的投资顾问团队,完善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考核制度是券商业务发展的当务之急。通过培训人员,组建团队,合理分配券商内部资源,建立标准化的考核制度与服务体系,实现券商投资顾问业务的发展目标。

篇9

如何操作融资融券业务?风险在哪?

中国证监会于10月5日宣布启动融资融券试点。这个承载股民对政府救市期望的金融服务要与世人见面了。那什么是融资融券呢?普通投资者能否参与?融资融券业务能否把中国股票市场带出低谷?

买空卖空的融资融券

融资融券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又一新产品,融资融券又称“证券信用交易”。融资是借钱买证券,证券公司借款给客户购买证券,客户到期偿还本息,客户向证券公司融资买进证券,称为“买空”;融券是借证券来卖,然后以证券归还,证券公司出借证券给客户出售,客户到期返还相同种类和数量的证券并支付利息,客户向证券公司融券卖出,称为“卖空”。

据证监会披露,融资融券业务将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进行。试点期间只允许证券公司利用自有资金和自有证券从事融资融券业务,普通投资者还无法参与。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后,融资融券业务将会成为中国证券公司的常规业务。

融资,就是你把保证金抵押给券商,或抵押自己手头的股票借资金,比如有人用10万股的宝钢股票抵押,拆借120万的现金,用于买入其他股票,等买入的股票卖出后还上券商的贷款。

再比如融券,假如你有100万元,如果宝钢股价是8元,实际最多可以借股票10万股,而不是12.5万,借来的股票可以在市场上卖出,获得现金80万,一个月后宝钢跌到6元,这时候只要60万就可以买回10万股的宝钢了。这样一个月就可卖空股票获利,股票下跌也可以挣钱。但是如果宝钢股价不跌,一个月后涨到10元,而你又以8元的价格卖出借来的股票,这个时候券商就会不断催促你还股票,也就是平仓,如果你不主动买回10万股,券商就会用你的保证金100万买回10万的宝钢。这样你就拿不回来抵押在券商的100万,你以8元的价格卖出的股票获得现金80万,来回亏损20万元。

适时推出意在救市

不管人们如何评价融资融券对市场的作用,它已经出来了,我们要正视这个事实,目前我们能做的是如何研判有了融资融券的股票市场的走向、融资融券的意义何在?

融资融券本来就是市场必备的一种交易制度,纵观世界,有的资本市场从一开始就有这个制度。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梅君对《小康•财智》记者说:“融资融券推出意义重大。从长远来讲,终结了中国十几年来单边市场的状况,以前,投资者只能在股票市场单边做多,现在改变了这一状况,投资者可以做空,可以活跃市场。”

出台融资融券业务是政府监管部门,为了救市采取的措施的一部分,起到发出一个强烈信号的作用,信号能不能被市场接受,能不能被市场认同,这和我们周边市场还是有一定关系的。

可以肯定的是,融资融券的短期效果比较乐观,从短期来看,大家都认为市场已经跌得很厉害,出现投资价值了。不少投资者现在想抄底,但是已经没有钱了,对于这一部分人,就可以让证券公司做担保,借一部分钱出来,就是通过融资融券,再加入市场的搏击,给市场注入新的生命元素,对于市场是有好处的。

“证监会推出的利好救市措施,可以说是长短兼顾,有些会发挥长期的作用,有些会产生一些基本的作用,但是现在最关键的是周边的市场,目前看,投资者最担心的是整个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因为如果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期的话,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从国内来讲,对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也是一种担忧,影响股民投资信心。”梅君说。

融资融券适合谁?

目前,市场人士大多认为在融资融券试点期间,融资融券带来的利好效应将更多地表现在板块和个股上。那么究竟有哪些板块和个股会受益呢?目前来看券商板块无疑是受益最大的板块;而那些潜在的融资融券标的股,主要是一些大盘蓝筹股,也会从中获益。

融资融券的启动对券商股的利好最大。而且试点取得成效后,融资融券业务将会成为证券公司的常规业务,这将扩大券商的业务范围。梅君认为,对券商而言,传统的业务就是经纪业务,投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现在增加了融资融券业务。券商无疑是最大的赢家。券商对于融资融券业务是两头收手续费的,而且融券者的保证金是没有利息的,但融资的钱肯定不会白给,至少投资者得付7%的年息。

按照相关规则,大盘蓝筹也值得关注,大盘蓝筹股可能会成为融资融券的标的股,如中石化,宝钢,鞍钢等。

梅君说:“中小投资者最好不要参与融资融券业务,因为风险很大。对于一般投资者,如果没有风险承受能力的话,放大投资者收益的同时,也会放大损失。本来你自己有一些钱在那里,但是现在相当于你要借钱去做股票,如果亏的话,就等于双倍的亏。打个比方,如果股市亏的话,本来你只亏1元钱,现在就亏2元钱。”

联合证券分析师宋曦提醒广大投资者:“相对来说,投资融资融券,风险的控制会更加严格,需要更强的投资技术,卖空的技术比买入需要更多的分析,需要更多的投资技巧。对投资者来说,这种双边的投资比以前单边的投资风险要大很多。一些大的投资者和一些机构比较适合投资融资融券,一些散户、小的投资者最好不要涉及这种投资。融资融券给很多投资者提供了机会,当然也带来了风险。如果控制不好的话,对市场有推波助澜的作用,证监会应该加强监管力度,特别是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不同运作模式比较

融资融券交易作为一种信用交易,在全球主要形成三种运作模式,即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化模式,以日本为代表单轨制模式,以中国台湾为代表的双轨制模式。这三种模式各有优势,中国在制定有关融资融券法律规则,建立完善运作制度时同时参考借鉴这三种模式,取长补短,促进融资融券交易在中国的成熟发展。

篇10

证券公司的创新发展直接影响证券市场的发展质量,其中,产品创新居于证券公司各类创新的中心地位。证券公司产品创新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巩固市场份额、探索新业务机会创造利润的过程。证券公司开展产品创新的意义体现在:第一,证券公司开展产品创新可以增强公司现有资源的利用能力。证券公司开展产品创新可以作为一种期权,通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树立该领域的创新品牌,有助于在细分市场上培育独特的核心竞争力。第二,利用产品创新来寻找新的业务机会。通过产品创新,公司可以培育潜在的利润空间并建立能更好适应于环境变化的认知框架,以前被忽略或过滤掉的信息和机会将会被重新审视,从而建立新的业务模式。第三,开展产品创新活动可以消除惰性,注入创新意识,打造学习型组织,实现证券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截至2010年底,我国共有证券公司106家。这106家证券公司的注册资本总计为1876亿元,平均为17.69亿元。本文主要以注册资本为划分依据,结合10%的统计显着标准以及市场影响程度,将注册资本高于30亿元的13家证券公司(含中金公司)定义为大型证券公司,注册资本低于30亿元,高于17.69亿元的26家证券公司界定为中型证券公司,注册资本低于17.69亿元,高于5亿元的证券公司界定为小型证券公司;注册资本在5亿元以下的证券公司界定为微型或专业证券公司。由于证券创新业务的开展与资本实力挂钩,以及避免成为并购对象的考量,主要从事经纪业务的微型证券公司正在向传统业务全牌照加速转化,注册资本亦在不断增加,纯经纪类券商或将消失。

我国证券公司的主体是中小证券公司,证券产品创新水平离不开中小证券公司产品创新程度。近年来,传统业务份额日益向大型券商集中,中小券商的生存发展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在证券承销业务方面,2009年全国共有111家公司首次发行股票上市,10家大型券商承销金额占比高达79.76%。在经纪业务方面,2009年排名前10家券商所占市场份额超过41.52%。伴随着证券行业品牌经营时代的到来,大型优质券商依靠监管政策倾斜,凭借品牌优势和强势市场地位,不断蚕食中小券商的传统业务,抢占和控制具有良好盈利前景的各项创新业务,中小券商市场边缘化趋势明显,粗放式经营已经接近极限。面对如此严峻形势,中小券商如何挖掘创新潜力,拓展生存空间不仅是现实要求,更关系到我国资本市场的创新发展。

二、基于SCP范式的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数据剖析

本文基于近6年的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数据。研究大型券商和中小型券商的产品创新能力,分析市场结构与证券公司产品创新之间的关系,尝试从理论上有所拓展。

(一)资产管理业务正在成为证券公司产品创新的重要领域

由于经纪业务面临衰退,很多证券公司大力拓展资产管理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已经成为新的利润来源。资产管理业务作为高风险的创新业务,曾是监管当局重点控制的对象。2004年10月,中国证监会了《关于证券公司开展集合资产管理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相关文件,为了稳妥推动该项业务的发展,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中国证监会确定了“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在试点阶段仅创新类券商能够开展集合资产管理业务。2005年3月,广发证券的“广发理财2号”和光大证券的“光大阳光”正式推广发行,标志着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开始进入理财市场。

2008年6月,《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颁布,昭示该业务对规范类券商彻底解禁,券商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阵营不断扩容,资产管理业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具有私募性质的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与公募基金有很多区别,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投资范围更加宽广,产品设计也更加多样化。券商集合理财主要针对自身营销网络中的客户,由于对客户的风险偏好比较了解,为客户“量身定做”的理财产品具有鲜明的投资风格。中小券商为了在资产管理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在投研、渠道和人员配备上准备充分,推出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有颇多创新之处。如中航证券的金航1号和普通混合型理财产品相比,该产品增加了股指期货套利策略。东海证券的东风5号集合资金管理计划重点关注人民币升值、制度变革、成本转移和消费升级、低碳经济、节能减排与新能源主题,资金投向ETF、创新型基金、可转换公司债券等创新型金融_T具。山西证券的汇通启富l号依靠独立开发的基金评价及投资组合优化系统,优选基金品种,构建投资组合。

(二)资产管理业务数据的SCP分析

哈佛学派认为企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即市场集中度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市场行为,企业行为又决定了企业运行绩效,这就是“市场结构一市场行为一市场绩效”fSCP1分析范式。经过修正完善,SCP范式已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和常用_T具。越后贺典根据Bain分类方法和亚洲国家的产业分类实践,提出了判断市场结构的标准见表1。

H,DefnsetZ(1973)和D,Needham(1978)的研究表明:当市场集中度超过50%以后,行业利润率与集中度的正相关关系就开始出现;而当集中度在10%-50%以内时,行业利润率反而随着集中度的提高而下降。我国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开始时市场集中度非常高,从2005年到2010年,券商资产管理总规模CRl0指标一路下滑,从极高寡占型发展到指标值大于80%的中寡占型,目前正在由中寡占产业向低集中产业过渡。这说明我国大型券商在资产管理市场仍然居于支配地位,但是影响力有减弱的趋势。

本文根据2005-2010年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各项指标,综合测算券商资产管理集中度、资产管理规模,并对理财产品运营绩效(ZCR)进行评估。市场集中度是指规模最大的几家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占整个行业的份额,本文选取CRl0,即前10家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规模所占市场份额。CRl0值越大,说明市场集中度越高,市场支配势力越大;市场规模(zCS)选取当年证券业资产管理总规模作为衡量指标,采用对数化处理为LNZCS。在中小券商进人市场后资产管理规模越大,说明产业竞争程度越强;以上证指数投资收益率代表证券市场整体收益水平fMR),来判断证券市场整体收益水平对券商理财产品的影响程度。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我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市场结构与经营绩效回归结果:

从回归结果来看,券商理财产品运营绩效除与市场收益率存在着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外,与市场集中度、市场规模关联度不大。即使市场集中度超过50%,也不存在投资收益率与市场集中度的关系,明显有悖于权威的市场机构标准。这主要是政策管制导致市场准入门槛过高,考察期较短,数据不完整的缘故。

从图1可以看出,在2008年6月之前,仅创新类券商能够开展集合资产管理业务,中小券商参与度较低,这对于大型创新类券商树立资产管理品牌起到很大的支持作用,但该阶段券商理财产品投资收益总体上低于市场收益率。2008年6月以后,中小券商陆续进入理财产品市场,改变了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生态环境,使得市场集中度不断下降。增大了产品创新的边际收益,为投资人获得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投资收益,尤其在弱市下抗跌性良好。据wind统计,2010年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收益率超过10%的有15只,其中有7只是中小券商理财产品;收益率为负的理财产品共有25只,其中15只是大型券商理财产品。

随着中小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市场份额扩大。市场集中度(cSl0)与市场规模呈现-0,975的负向高相关度。说明近年大型券商市场份额逐渐缩小,市场结构的变化显着地影响到证券业的竞争程度。

三、理论思考

究竟是大型企业和垄断市场结构在促进产品创新方面具有主导作用,或是竞争行业要比垄断行业具有更强的创新激励因素,西方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就此争论不休,至今无法统一认识。从实证结果看,我国资产管理市场上市场集中度与证券产品投资绩效关联性不强,大型券商缺乏证券产品创新的前瞻性和主动性。

(一)缺乏产权保护限制了大型券商创造力的发挥

1、证券公司产品创新的成本。

证券公司产品创新的成本主要包含两部分:研究与开发成本十寻租成本

证券公司研究与开发成本与其所处行业内地位、竞争环境,地理位置、客户资源、组织结构、自身研发水平、技术力量、资金实力有较密切的关系,属于可控成本。激活开发团队的潜能,设计出契合市场需要的证券创新产品;打造出高效的新产品开发模式,合理定价和销售各类证券创新产品,是证券公司的卖方属性。

寻租成本属于不可控成本。发生寻租原因首先,就产品创新而言,由于创新蕴涵着风险甚至带来系统性金融风险,我国采取严格的监管政策即各种政策的存在使许多产品设计方案在短期内无法具备充分的可行性,这就必然带来巨大的寻租性制度空间;其次,方案的产品化是指计方案标准化、并改进其交易效率的过程,而这一进程若脱离了证券市场监管者(尤其是交易所)的必要技术支持是难以完成的;第三,大量衍生型创新产品方案必须基于基础产品才能进行设计,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基础产品的缺乏也滞后了相关创新方案的实用化进程。总之,监管当局所提供的政策支持、技术支持和交易环境对于证券公司产品创新具有关键性影响。

寻租成本与监管程度呈正比关系,监管程度越严,寻租空间越大,寻租成本越高。

证券公司一旦创新成功不仅会提升自身知名度和品牌,还会带来巨大的垄断利润。在生存压力、垄断利润(如图2)和寻租成本的比较中,证券公司必然会不计成本地进行寻租行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2、证券公司产品创新的收益。

当前各家证券公司的创新业务品种和方案尽管为数不少,但除了组织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外,其余方案大多仍停留在初步设计阶段,仅有集合理财等少数品种可以达到实用化程度。

出现上述状况主要源于两个原因:政策和搭便车行为。

我国证券市场仅仅发展了二十多年,尽管发展规模和速度都很快,但与国外成熟的证券市场相比,还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这自然存在巨大的创新空间。但如果政策过度存在,必然加大寻租成本,同时寻租行为本身也面临着很多风险。

另一个因素是搭便车行为。证券市场是信息流动性极强的市场,出于经济人的理性思维和追逐利润最大化动机,证券市场的任何创新行为必然带来极强的市场回馈反应——复制或模仿。由于我国缺乏针对证券市场知识产权的专门保护手段,或者说证券产品创新的知识产权很难获得保护或基本上没有保护。证券公司本质上是证券经营服务的中介机构,客户资源基本处于流动性状态。由于对外宣传或沟通的原因,这种商业秘密(知识产权)很难称为秘密。在这种情况下,除非该创新产品进入门槛要求很高或客户资源有限、客户需求已经得到最大化满足,否则创新产品就变成了准公共产品,证券公司收益就未必是垄断利润。还有可能是(图3所示)亏损。譬如,一家大型证券公司正在考虑是否对它不能取得专利的创新产品进行研究。研究带来的创新如果难以得到保护,一旦发明公之于众,其他证券公司就能进行无成本或低成本复制、通过竞争分享一部分开发商的利润,这样进行研究与开发就没有什么回报。与此类似,“羊群效应”使市场对此缺乏信心和提供的资金不足。从国外的发展状况来看,通过创新获得的垄断利润是短暂的,长期获得的是正常经济利润。实际上,一种新产品在被一家券商推出后,如果比较成功,马上会吸引其他券商跟进。唯一的区别就是研究实力和优化能力的不同,券商的研究实力和动态的优化能力难以被其他券商模仿。研究实力和优化能力的差异决定了各券商在资产管理业务中的竞争能力。

AJ模型和KMZ模型的结论显示,存在知识溢出的情况下,市场机制会导致产品创新不充分。并且,随着这种知识溢出的增加,以成本降低程度来度量厂商创新的效果会有所下降,创新者难以通过创新行为获得市场领先者的地位,从而市场结构趋向于竞争。

(二)中小券商是新兴资产管理市场重要的创新主体

Klepper(2002)认为,产业演化是企业产品创新与市场结构的互动演化,以及企业之间形成比较优势的过程。

每个产业都要经历由成长到衰退的发展过程。产业的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产业周期的不同阶段,产品创新与市场结构的关系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产业初建不久,社会大众对新产品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较高的创新产品成本与较小的市场需求的矛盾,使得开展产品创新的公司不但没有盈利,反而出现较大亏损,甚至财务破产。譬如,2001年就曾风靡一时的券商委托理财业务,一些曾经非常知名的券商迫于买方市场的强大压力,采取错误的资产管理模式,没有规模控制意识和缺少相应的风险管理手段,把庞大的资产管理规模全部置于风险敞口状态,最终成为资产管理市场演进过程中的铺路石。

当某个产业步入加速成长的轨道,大都会经历一

个进入企业大于退出企业、竞争不断加剧的阶段,也会在此后稳步成长阶段呈现出退出企业数量超过进入企业,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的特征,从而形成比较稳定的市场结构。并且,无论是高速成长阶段企业数量的上升,还是稳步成长阶段企业数量的下降,都是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从而形成清晰的产业震颤现象。

Javanovic和MacDonald(1994)认为,产品创新对市场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突破性创新和重大技术范式变革发生时,市场结构会发生急剧变化;而在渐进性创新阶段,市场结构缓慢和温和地变化。

证券市场要求不断推出新产品,新产品又意味着新商机。在新商机出现的时候,由于内部流程的复杂和价值观的固化,大型券商习惯依赖成熟的产品和服务流程,并将主要资源投放在巩固既有市场份额上,难以灵活、迅速地做出反应。

中小券商出于“分得一杯羹”的考虑,并不在意“被模仿”,更愿意标新立异,挑战难度大、风险高的项目,激励机制更加直接、有效。全体员工的利益都与产品创新成功与否密切相关,中小券商通过开发新产品实现“弯道超车”的欲望更强。因而,中小券商作为新进入者,是推动新兴资产管理市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

任何一个商业产品都不是一次突破就得以完成。建立完整的产业链,需要大量的连续的精细化创新开拓业务范围,强化新产品的渗透率,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中小券商是原创性产品的主要载体。大型券商具有将离散的产品创新成果整合集成、再创新后转化为品牌支持的主流产品能力,是实现产业化的中坚。

因此,在新兴资产管理市场中,市场结构既有可能出现中小券商迅速成长,成为产业的绝对霸主f如高盛)的形式;也有可能呈现出大型券商激烈竞争,但没有任何一家券商能占据领导地位的状态。

我国资产管理市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市场,据预测2016年我国资产管理市场规模将达到1.4万亿美元,并创造20亿美元至30亿美元的年利润。中小证券公司在资产管理业务上,不乏创新的激情和动力,只是政策歧视、市场准人和资本实力等因素限制了其创新潜力的发挥。即使如此,中小券商仍取得不俗业绩。

由于中小券商倾向于集合理财产品,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并非“以大为美”的特征逐渐显现。从2010年经营业绩来看,中小券商理财产品的投资业绩领先于大券商,东海证券、第一创业证券、浙商证券等异军突起。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数据,浙商证券2009年底净资本为25.1亿元,排名38位。2010年其集合理财产品规模已超过40亿元,管理收入逾亿元,60多家开展理财产品的券商中跻身前10位。

(三)中小券商的创新发展有助于解决金融风险问题

美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历程和规模经济决定了较高的市场集中度,形成以超级投资银行为主体,中小投资银行为补充的多层次格局。既有国际化的超级投资银行,也有侧重于区域或本土市场竞争为主的中小投行,还存在一些专注于特定领域的小型投资银行。

美国金融危机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为“大型金融机构的危机”。大型金融机构由于过度投资于风险巨大的衍生品。发生经营破产危机,再通过要素市场之间的相互传染,结果导致资产证券化市场出现多米诺骨牌式崩溃。这凸现了美国证券业结构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少数大型投资银行的寡头垄断可能蕴涵着更大的金融风险,而中小投资银行却体现出更强的生命力。

美联储(Fed)主席伯南克认为,“金融危机的一个教训就是企业大到不能倒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依据美国监管部门的最新思路,对金融稳定存在威胁的超大型投资银行可被直接分拆,大型投行垄断的格局将逐步削弱,美国投资银行的竞争格局面临重构。的确,处于垄断地位的大型投资银行具有极强的连带效应,证券产品创新的负外部性蕴含着系统性金融风险。

与美国投资银行业改革方向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证券经营机构正在向大型金融控股集团迈进,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将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我国也存在着“大而不能倒”的隐患。事实上,我国已经形成大型投资银行垄断传统业务市场,中小券商在夹缝中生存的态势。

美国投资银行业失败的经验教训说明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无益于金融稳定,甚至不利于证券产品创新。美国资本市场创新主要由大型金融机构推出,一旦证券产品创新出现风险问题会造成巨大的社会福利损失。而且,市场结构趋向于垄断,垄断机构为了最大程度地获取利润,必然会选择推出信息不透明、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或者将利润微薄的创新知识产权束之高阁,出现大量研发支出并没有增进社会福利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加强市场竞争,尤其要培育中小券商的产品创新能力,这才能够提升证券业整体的业务创新素质,亦可分散和规避证券产品创新风险,防止证券产品创新风险蔓延开来。

四、主要结论和创新策略选择

(一)主要结论

证券业要持续向前发展,从价格竞争逐步向产品竞争、服务竞争转化是必然趋势。从实证结果和理论分析来看,我国大型券商并不具备担当证券产品创新领跑者的角色。由于创新产权很难保护,搭便车行为和寻租行为的存在,以及反应迟缓,过于依赖既有竞争优势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大型证券公司全方位开展产品创新的动力。这就注定证券产品创新很难成为证券公司塑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也难以作为券商构建新盈利模式的主要手段,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大型券商之间、大型券商与中小券商之间的竞争不会演变成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

在目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中小证券公司确实具有极强的产品创新动机。何况资产管理市场刚步人高速成长的轨道,市场尚未饱和,正是中小证券公司充分发挥产品创新潜力,获取超额利润。争夺市场话语权的最佳时段。一些中小证券公司通过突出产品创新特色,实施精益管理,经营业绩超常规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品牌经营基础,甚或发展成为未来我国资产管理领域的龙头企业。

美国投资银行失败的经验教训说明,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并不真正有益于证券产品创新,是金融稳定的重大隐患。因而要提升证券业整体的业务创新素质,着重在于培育中小券商的产品创新能力,这既可分散和规避证券产品创新风险,又能防止证券产品创新风险蔓延开来。

(二)证券公司产品创新的策略选择

我国的资本市场起步晚,基础薄,在证券产品创新上更多是参照美欧的蓝本。ETF、集合理财业务都属于政策指引下的“舶来品”。尽管美欧证券公司受到重创,但并不等于否定创新,其创新精神和创新方向依然值得借鉴。

实力雄厚的证券公司作为市场领导者,通过资源整合,推出覆盖面较大,适应不同客户多样化需求的证券创新产品,以期获得更大的商业份额和保持长期的市场领先地位。

面对实力强大的国内外竞争对手。在资金实力有限的情况下,中小券商应当明确自身创新发展定位,树立精品意识,不求大而全,而求小而精,即集中力量做好一个或几个投资主题,通过为客户提供专业化、差异化服务的创新产品,争取在细分领域建立自己的品牌,培养稳定的客户群体,走通过做专、做强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