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风险防控范文
时间:2023-08-28 17:02: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舆情风险防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 在现在的社会中,电网企业舆情压力较大,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从社会发展进程看,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诉求、社会矛盾聚集,情绪化表达成为潮流。从公众关注热点看,央企的行业垄断、收入分配、服务仍将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一旦有失误,都有可能演变成一场舆情危机。从信息传播手段看。“网上没有主席台,人人都有麦克风”,网络媒体成为公司负面舆情主要来源与重大舆情的重要议程设置者。比如说一个小区停电了,一直不来电。因为种种原因,然后这个事件就在贴吧或者微信发酵了,对供电企业造成了负面影响。其内容和人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百姓针对这件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很多跟帖着不知道具体情况,只是一味的跟随潮流而走,随意发泄自己的不满,这对企业造成了较大不良的影响。
关键词 网络舆情 舆论引导 信息传播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舆情主要是利用网络的传播力度,在网络中传达人们对于一些观念的看法,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
我国企业网络舆情的实际状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网络舆情的去中心化。现在科学技术发展十分迅猛,在过去处在受众位置的网民已经成为网络传递的主要对象。现在的新媒体就是全媒体,媒体的范围不断扩大,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在现在的网络环境中,最开始是以门户网站为基础,新闻从业人员和网站管理人员都属于主要的责任人,更容易在社会中构建良好的氛围。
网络舆情监管制度不健全。企业网络舆情具备其独有的特征,传递速度较快,便于操作,这些特征使得网络逐渐成为企业发泄情感的主要道路。因为每个人的情感、专业能力等因素各不相同,所以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同,人们可以利用网络来传递自己的心声,从而使得网络舆情不断增长。但是现在网络舆情管理制度不健全,对于思想观念的教育认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企业网络舆情的应对措施主要有:
一、加强自我管理
现在的人们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也乐于接收新鲜的事物。但是有时候对社会价值判断不够准确,会出现随意跟风的现象。这就要求企业进一步加强管理,强化在使用网络时的法律观念、责任观念和安全观念,从而使得网络环境更加的完善健康。同时还要加强企业的政治参与力度,从而有效的解决企业网络所引发的安全问题。企业网络群事件中有很多的不安全因素,例如情绪化情况严重,肆意散播谣言,这就是公民政治参与混乱的表现,所以需要保证在企业正确的政治参与方式,并且企业要对自己的言行和举止负责,从而有效的预防网络舆情所造成的损害。企业还要强化自身素养,在进行言论表达的时候要深思熟虑,不能贪图一时的泄愤,随意散播谣言或是盲目跟风。
二、建立疏通机制
现在,我国网络舆情发展的实际状况就是媒体供应过剩,官方信息提供不及时,在现在的媒体环境中,企业可以使用多种方式来加强自身的认知能力,针对企业不科学、存在误差的思想观点,需要顺应当时媒体技术传播的规律性。使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教育,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针对媒体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主观方面不积极,行动方面不落实,时间方面不及时,内容方面不真实,态度方面不正确,还有部门领导不让说等问题。媒体事件的发酵主要经历五个阶层,四个小时内是谣言产生的初期;六个小时内信息趋向多元化;八个小时内会产生一个鲜明的主题;十二个小时会出现新闻审查;二十四个小时会把事件推向最高峰。所以,企业在处理舆论的时候,需要合理的控制时间,对舆论进行有效的梳理和引导,构建引导干预制度,这也是企业网络舆情监管和引导工作的主要内容。
三、做好舆论引导
针对企业网络舆情,需要强化关注力度,及时引导,变“被动”为“主动”,不能过分堵塞消息,这样只会增加大众的猜疑力度,使得事情朝着最坏的方向发展。加强舆论引导工作,一是积极建设主流媒体网站,加强新闻网站建设,宣传企业所做的工作,努力增强与公众互动的能力,增进与公众的沟通。二是完善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遇到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遵循“双进驻”,进驻危机处置小组和临时新闻小组。三是创建网络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建立全员全过程舆情风险防控工作机制,实现舆情风险早发现、早预警,做好源头治理和超前防控。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变化,网络舆情已经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生活中去。企业的文化素养较高,网络虽然可以增加他们的视野范围,但可以给企业的思想认知和行为发展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所以需要强化当代企业的自我约束能力,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性认知对事物进行准确的判断。同时还要对企业的思想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强化企业网络舆情引导团队的构建,构建良好的社会氛围,不断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肖丽妍,齐佳音.基于微博的企业网络舆情社会影响力评价研究[J].情报杂志,2013.05.
篇2
一、科学有效开展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
全市卫生系统要把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作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充分准备、加强监测、立足“四早”,果断处置,继续遵循“依法、科学、规范、统一”的原则,落实防控措施,科学应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确保防控工作有力、有效、有序、有度开展,坚持科学有度,突出重点,早诊早治,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围绕最大程度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这一目标,要将疑似病例及早使用抗病毒药物和患者救治作为首要任务,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诊疗能力,确保检测试剂和抗病毒药物及时、足量配备到医疗机构,落实“四早”措施,按照“四集中”原则,积极救治患者;进一步强化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重症肺炎病例、流感样病例和外环境监测等基础工作,扩大除哨点医院外的流感样病例监测范围,加强风险评估,做好疫情趋势研判,严格执行病例诊断报告制度;继续发挥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的优势,加强信息沟通和统筹协调,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和加强活禽市场消毒、休市、关闭等源头控制措施;继续公开透明、及时信息,普及防控知识,加强舆情监测,引导公众科学认知、理性应对疫情。
二、强化完善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与120联网建设
根据省、市政府制定的《加强应急能力建设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市级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平台,强化县级卫生应急决策指挥中心基础建设,完善指挥软件系统,加强应急指挥决策软件系统与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对接融合,完善应急指挥决策平台的后台数据支撑,提高实战运用能力,发挥指挥协调作用。同时,结合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心建设的相关硬件要求,加快视频交换平台的更新,完成视频会议系统的改造建设。完成各辖市120与省联网任务,加强全市120联网运行管理,及时准确做好车辆调度单网络填报,信息完整率不低于90%,确保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启动,快速高效抢救患者及伤员。
三、基本完成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任务
全面完成市、县两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任务。江大附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分别作为市级综合类、核和辐射类、烧伤类、中毒类和传染病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丹阳、扬中、句容三个辖市人民医院作为县级综合类和传染病类两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要认真对照《省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管理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加快建设进度,全面完成基地建设,实现我市紧急医学救援资源、力量和网络在市、县二级全面覆盖。市和辖市两级要探索建立基地“平战结合”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日常管理和内涵建设,提升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平时”要做到组织架构健全、职责任务明确、规章制度完善、预案流程清晰、人员分工科学、硬件设施达标、物资储备到位、培训演练严格;“战时”要做到应急响应迅速快捷、各个环节衔接严密、整体运行顺畅高效,队伍拉得出、伤员收得下,紧急医学救援工作科学有序展开。
四、全面提升各类卫生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
市和各辖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对照标准和实际需求,继续加大对各类应急物资和实验室检测设备的配备力度,根据中毒处置、核和辐射、水质监测等应急检测要求,以及各类突发事件现场处置所需个人防护装备和现场快速检测设备购置计划,依托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健全全市卫生应急实验室网络,错位发展,根据不同特色建立专业参比实验室,完善公共卫生应急联合检测工作机制,逐步构建区域性卫生检测中心。继续按最需要原则添置实验室(含移动实验室)仪器设施等装备,加快疾控机构实验室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检测能力水平,强化卫生应急库建设和应急物资的储备,全面提升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满足及时、快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需要。
五、深入推进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工作
继续加强各类突发急性传染病监测、检测和应对能力建设,建立健全预警研判机制,切实提高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不明原因肺炎以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防控工作,提升疾病的早期发现、报告意识和能力。依托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实时监测分析、研判和引导,整合利用120、12320等相关资源信息,初步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指标体系,提升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早期研判能力。全面深入推进全市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加强风险评估技术培训,开展风险评估报告(表)质量抽查和督导检查,市和七个辖市区疾控机构须按要求定期完成风险评估报告,一旦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及时进行专题风险评估。要加强与农林、检验检疫部门人畜共患病防控合作,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共享,建立并完善同时调查、信息共享、共同处置的应急处置机制,定期开展形势会商和风险评估,实现突发事件由被动处置向主动预防转变,提高风险监测、识别和管理水平。
六、切实加强和完善卫生应急队伍处置能力
全面加强全市各级应急队伍建设,合理设置传染病处置、中毒处置、核辐射卫生应急处置和紧急医学救援队伍,优化队伍结构,强化培训,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进一步加强队伍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卫生应急救援能力。今年下半年,将组织开展一次由市卫生局牵头,全市各相关医疗卫生单位和市级专业应急队伍共同参与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以全面提升应急队伍处置能力。全市各级卫生部门应合理有效落实卫生应急队伍装备、物资储备,确保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要求。健全完善各级卫生应急队伍日常管理和应急调用机制,组织卫生应急专家针对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和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调研评估活动。加强市、县两级卫生应急师资、骨干培训,积极组织参加全省突发事件医疗救治技术、急性中毒处置、人禽流感防治知识等业务培训,提高我市各级应急队伍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现场处置能力。
七、高标准完成公共卫生应急核心能力达标任务
以贯彻省卫生厅《省卫生应急能力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和市政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履行〈国际卫生条例(2005)〉加快推进我市公共卫生应急核心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为契机,认真制定和落实卫生应急能力建设整改工作方案,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组织体系,构建组织健全、功能齐备的卫生应急工作体系。市和各辖市区要全面系统制定、修订原有应急专项预案,各辖市区要制定利于操作、实用便捷的工作简案,确保各项卫生应急相关政策、法规和预案得以有效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和处理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市和各辖市区要对照标准逐级开展对各自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的检查评估和督导,做好迎接国家卫生计生委和省卫生厅对我市督导检查的准备工作,确保2014年6月前实现《国际卫生条例(2005)》规定的公共卫生应急核心能力建设目标要求,2015年底前市、县两级卫生应急能力要通过整改全部真正位居全省前列。
八、积极开展应急示范市(区)创建工作
对照国家和省《卫生应急示范县(市、区)建设标准》,有条件的地区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基础台帐资料,强化应急决策指挥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努力加快国家级和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市(区)创建。同时,各地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基层卫生应急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模式,以卫生应急示范市(区)创建为抓手,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公众,积极开展群众性卫生应急科普知识宣传和培训演练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活动,大力普及卫生应急知识和技能,提高居民卫生应急知识知晓率和行为素养。
九、快速有效做好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围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和其它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两大任务,各级卫生部门要把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有效应对和科学处置每一起突发事件,千方百计救治伤病人员,科学开展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加强中东呼吸综合症等输入性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检测技术储备和应对能力建设,提高早期鉴别能力;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要终始保持高度警觉和24小时通信联络畅通,特别加强节假日、重要敏感时段的应急值守和信息报告。要每天关注疫情、舆情,开展网络舆情实时监测、分析研判和引导回应,高度重视突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沟通和信息工作。加强部门合作,健全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和相互通报机制,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合力。要科学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发展规律,把握各类事件的特殊性和阶段性,及时调整防控策略和措施,既全力应对,又不浪费资源;既全面出击,又不引起社会恐慌。认真做好各类重大活动(会议)应急保障。建立环境污染损害健康事件发现、研判及处置的预防控制体系,认真做好重污染天气健康防护及医疗保障的卫生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工作。协助省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抢救费用结算工作,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基本实现发票机打分割,确保救助基金工作顺利开展。
篇3
关键词:县级供电企业;营销风险;防控手段
1 县级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特点
县级供电企业是国家电网公司的最基层单位,是国家、省、市电力公司相关政策、制度的具体实施单位。是级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营销范围的专营性
根据电力营销的特殊性,目前,县级供电企业仅对其按照规定取得《供电营业许可证》、《电力业务许可证》许可的特定区域,即在一个行政县区域内开展电力营销工作。电力营销的专营性,一方面使得电力营销具有天然的地域垄断性,但同时也使得县级供电企业必须履行对社会的普遍供电义务,由此使得客户群体良莠不齐,构成电力营销风险。
(2)营销环节的复杂性
电力营销工作专业性强,且相对流程复杂。不论是在业扩报装过程,还是在送电后抄表收费、用电检查、反窃电管理等环节,县级供电企业工作人员直接面对电力客户,对应各项电力供应与销售政策的执行,且通常客户不具备专业辨识能力,致使工作人员存在较大的自由裁量度,导致服务风险隐患的存在。
(3)营销对象的多样性
县级供电企业的营销对象多样,包括居民客户、一般工商业客户、农业客户、大工业客户等,其中城乡居民客户占绝大多数,再者,为低压小工业和小商业客户。营销对象的点多面广,导致服务需求的多样化,从而对县级供电企业在营销服务过程中提升客户满意度提出更高的要求。
2 县级供电企业电力的营销风险
2.1 经营操作风险
(1)窃电风险对于部分企业特别是高耗能企业而言,电费支出是其经营成本的一个大项,因此部分企业通过实施窃电来降低成本。另有部分居民、小工业等低压用户,也常实施窃电。因此,窃电现象禁而不绝。
(2)在日常工作中,由于计量装置配置不合理、计量装置故障,或者计量装接差错、计量参数设置错误,计量异常长时间未发现、未有效处理等,都将引起电量电费结算异常,致使产生电费风险,引发用电纠纷,进而影响企业形象。
2.2 电费安全风险
(1)客户缴费风险
客户缴费风险具体表现为:1)现有代收电费业务合作单位关于停止代收电费的书面正式通知或口头临时通知;2)代收电费业务合作单位大面积网点停止代收电费;3)代收电费业务合作单位提出无理要求;4)第三方调查机构提供的可靠拒收依据;5)业务系统或网络原因引起电费无法缴纳。
(2)电费账务管理风险
电费账务管理包括电费票据管理、电费台账管理、银行代收电费管理、电费对账和各类电费账务资料管理等工作。在票据的领取、登记、开具、保曾等各方面均存在人为及系统差错的可能。
2.3 电力服务风险
(1)服务投诉风险
服务不规范、服务未前置以及过度服务是服务质量的主要风险点。当前供电企业已充分认识到优质服务的重要性,但对服务是否确为客户诉求及服务的效果评估工作关法度不高。服务不规范将直接引起客户诉求升级,继而引发服务投诉事件。
(2)服务舆情风险
县级供电企业在具体实施营销服务过程中,各类业务是否按规定时限内办结,是否按程序办理,是否存在违反十项承诺及十个不准的行为,都是引发舆情的风险点。若供电企业不践行承诺,不公开办事,将严重影响企业形象甚至导致负面舆情事件的发生,对供电企业的潜在风险不言而喻。
2.4 电力市场风险
供电企业市场营销的各个环节中会遇到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致使供电企业面临着诸多风险。
(1)电力供需矛盾风险
过去十年间,随着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电为供需矛盾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原本单一的电荒问题演变成了时段性缺电,电力供求紧张出现在夏季或冬季负荷高峰时段,同时,随着区域大电网的形成,电网故障往往也导致一定时间突发性大面积电荒,这些因素致使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面临着不可忽视的市场风险。
(2)售电市场开放风险
目前,虽然尚未有直购电大用户,但根据《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精神,大用户的购电选择权将作为试点首先予以开放。大用户直购电指日可待。届时,将导致众多用电大户市场流失,售电量急剧减少。同时,由于电为营销市场开拓面变小,短期弥补此部分流失可能性极小,市场风U较大。
3 县级供电企业电力营销风险防控手段
3.1 技术手段
大力推进电力营销现代化建设,必须以自动化、信息化促进电力营销现代化,并建立先进的网络营销体系。一是结合营销现代化建设,建立营销标准化工作体系,以实现电力营销的规范化;二是建设包括客户服务系统、客户缴费系统和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等营销技术支持系统,覆盖数据采集、经营业务、管理决策等多方面的工作,实现各系统之间的数据集中、功能集成和管以理集约;三是进行与市场相适应的业务流程重组和机构再造,实现业扩、检查、计以量、电费、收费、配电等电力营销全过程的网络化控制与管理;
3.2 管理手段
加强营销制度建设。牢固树立依法治企理念,以适应电为市场变化为准绳,健全并完善营销制度,强化制度执行,促进电力营销各环节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开展。
严格信息公开制度。公开销售电价政策,明晰用电办理流程及服务标准,实行用电业务办理流程透明化,真实、及时、完整地公开用电事宜办理进度等信息,信息公开、流程透明,促进各项业务按时办结及保证工作质量,防控巧谋私行径,
强化行风建设。建设完善行风监督网络,纠建并举,以纠促建,以规范服务行为为核心,完善明察暗访机制,集中力量解决客户普遍关注的行风服务热点焦点问以题,从根本上消除营销人员可能利用职务行使特权的空间。不断加强营销人员职业以风险和廉洁从业教育,强化权力监督约束,不断推进企业法治化建设步伐,实现电力营销规范化服务的不断提升。
3.3 服务手段
建立客户信用等级评价体系,优化电费回收环境。积极推行客户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将企业的缴费情况、缴费能力、经济实力、资本结构、经营效益、发展前景和社会信用等信息纳入评价体系。根据不同的信用等级,采用限时缓缴、停电催缴、电费预缴等办法,在客户办理用电业务时,可以考虑优先安排信用高的客户:在电以力负荷紧张时,可以优先保证信誉高的客户正常用电。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可以及时发现可能欠费或正在实施欠费的用电企业,可以提前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欠费事以后清缴的难度和呆坏账的产生。
提升服务理念,规范服务行为,适应市场及客户需求。牢固树立现代服务营销以理念,剔除业扩报装特权观念和行为。以客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客户服务价值,赢得客户的认同,维护好企业和客户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
篇4
一、做好上下沟通协作
妇幼健康事业是基础的民生事业,关系到妇女儿童的健康,更关系到人口素质的提升,相关项目也是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为此,全区妇幼健康工作者要有大局意识,讲担当、尽义务。区乡村三级要协调一致,数出一处,遵章守制,扭转提升工作。卫健局妇幼科要发挥行政监督指导全区妇幼健康工作的作用,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要充分发挥业务指导和监督,要及时准确的向卫健局和上级业务指导机构上报工作信息和进度,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要遵守工作纪律,学习业务知识,及时准确完成工作任务和要求。
二、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
落实肺炎疫情防控各项要求,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各级妇幼保健机构院感防控工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对辖区内妇幼保健机构进行随机抽查,加强对孕产妇合并肺炎等危急重症救治指导力度,做好对重点病例的救治工作指导。开展儿童肺炎疫情监测。加强孕产妇和儿童病毒肺炎防控知识宣传,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的妇幼健康管理工作。
三、统筹推进妇幼健康事业发展
做好“两纲”、“十三五”、妇幼健康扶贫终期评估和经验总结,按照“十四五”、新“两纲”要求,部署落实妇幼健康重点工作任务,做好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衔接。坚持“大健康、大妇幼”理念,推进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加强部门协同,争取社会支持,共同推进妇幼健康事业协调、开放发展。
四、全力保障母婴安全
继续实施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巩固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密切监测母婴安全形势,推行巡回指导,切实将母婴安全工作责任落实落细落到人头,强化孕产妇的健康闭环式管理,全力避免孕产妇死亡。加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能力建设,开展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技能培训和竞赛演练,积极推进多学科协作诊疗,提高妇幼健康服务人员能力素质,坚持强化风险意识不放松,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服务能力。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推动孕产妇危重症评审。组织开展孕产妇死亡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加强新生儿复苏和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等适宜技术的推广。加强医疗机构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危儿管理,降低婴儿死亡率。加强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及孕期随访,降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启动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行动计划,提高梅毒孕产妇治疗率和梅毒产妇所生新生儿的预防性治疗率,有效阻断母婴传播。
五、创新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
推进妇幼健康保障工程。全面开展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通报考核结果。落实“两个允许”要求,探索建立保障与激励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加强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推广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服务。落实妇幼健康统计调查制度(2021版),加强妇幼健康信息质量控制,反馈、通报质控结果,妇幼卫生信息年报表每季度上报前需由妇幼保健机构主管领导签字确认后上报。推广先进地区“云上妇幼”典型经验做法。推进母子健康手册使用。
六、强力推动妇幼健康信息化进程
落实《省妇幼健康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管理要求(试行)》,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创新服务模式,大力推进全市妇幼健康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积极推动助产机构完成系统对接。做好《出生医学证明》电子证照建设和推广应用工作,分娩信息24小时内准确无误录入妇幼健康信息系统,确保及时导入出生医学证明系统,达到信息及时共享。注重防范网络信息与数据安全事件发生。
七、强化出生缺陷综合防治
落实《市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方案》,抓实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开展预防出生缺陷日主题宣传和公益活动。推进婚前孕前保健服务,加强婚前医学检查、免费孕前优生和增补叶酸项目工作管理,优质高效完成工作任务。落实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相关标准规范,强化服务质量监管,规范全市听力筛查中心建设,明确转诊流程,按要求及时录入妇幼信息系统,提高全区新生儿听力筛查率。推动先天性心脏病产前产后一体化管理,落实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项目。做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工作。
八、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
继续实施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加强0-6岁儿童健康管理,强化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等保健服务和儿童营养喂养咨询指导。加强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和婴幼儿养育照护科学专业指导。加强爱婴医院管理和母乳喂养社会宣传,巩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成效。
九、推进妇女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推进妇女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加强青少年保健、更年期保健服务适宜模式推广。推动落实基本避孕服务,促进生殖健康服务融入妇女健康管理全过程。继续开展“两癌”筛查项目,免费为城镇低保、特困供养家庭有意愿的适龄妇女提供宫颈癌、乳腺癌检查服务,加强质量控制,提高筛查质量和效率。
十、补短板强弱项,强化属地整改措施
卫健局要落实属地妇幼健康服务行政管理的主体责任,针对本地“十三五”期间母婴安全保障、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妇幼健康项目、重点信息监测等各方面工作上的短板弱项、研究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推动执行落实,为“十四五”开好局。区级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要落实好区域妇幼健康服务业务监管和指导责任,认真总结分析具体工作的薄弱环节,研究落实改进办法,加强对各级相关医疗机构的业务监督与指导,切实提升全区妇幼健康整体服务水平。要强化卫生行政部门与属地妇幼保健机构间的协调配合,上下联动机制,促进行政与业务有机融合,更有力的推动妇幼健康事业更快更稳发展。
十一、加强妇幼健康行业监管与行风建设
强化妇幼健康行业重点技术、重点领域、新业态的风险排查和防范,严防系统性风险。推进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管理制度建设,加强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技术综合监管,禁止助产机构与第三方检测机构合作开展产前筛查相关项目(血清学、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与诊断)工作。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指导各地开展孕产妇住院分娩实人实名认证工作。加强妇幼健康行风建设,塑造行业良好形象。
篇5
“俗话说:‘预则立,不预则废。’职务犯罪作为腐败的极端表现形式,已成为最严重的社会性问题之一,尽管发案行为隐蔽、手段卑劣、影响恶劣、后果严重,但其具有自身特点和规律性,也是可以通过非诉讼方式,经过坚持不懈地做好预防工作,继而有效控制,并将其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的。”东宝区院检察长靳良志如是说。
根据上级检察机关有关部署和要求,东宝区院研究制定《荆门市东宝区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五进”活动实施方案》,切实做到“四个”纳入,即纳入全年预防工作总体规划,明确“五进”工作内容、主体责任和标准要求;纳入各业务部门执法办案之中,把“五进”活动具体任务分解到检察机关有关职能部门,落实到检察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纳入创新社会管理,按照预防工作规律,综合运用各种预防工作方式,努力化解社会矛盾,消除利益冲突,调整干群纷争,保护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纳入年度预防工作目标绩效考核范围,做到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评、同奖惩。
为推进“五进”活动的深入开展,东宝区院坚持以岗位为对象,以问题为导向,以预防为主旨,确定在全区部分街道、乡镇、企业、单位建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示范点,从深化廉政教育,完善风险防控,强化内部监督,落实管理目标等方面着手,定期安排检察干警进行蹲点调研,开展走访服务,组织各类各级岗位人员,认真梳理岗位职责和权力事项,深入查找在思想道德、工作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坚持个性化与人性化相结合,有的放矢地开展预防活动,促使检察干警意志锻炼在一线、转变作风在一线、能力提升在一线、受理诉求在一线、难题化解在一线,确保“五进”活动扎实开展,取得明显成效。
同时,该院建立“五进”活动跟踪问效制度,要求预防部门适时对接受宣讲教育的单位或个人进行跟踪回访,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座谈讨论、电话回访、重点了解等行之有效的形式,认真听取、归纳整理、总结积累、及时反馈他们的具体意见建议,并重点进行宣传、咨询、答疑、维权活动,以普及法律常识,介绍检察工作,传递预防理念,宣传国家政策,接受群众咨询,办理群众诉求,使人民群众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深切认识到,检察机关不仅肩负打击犯罪、惩治腐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任,而且履行着预防职务犯罪、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职能,使“五进”活动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二、突出预防重点,增强“五进”活动的针对性
东宝区院紧紧围绕区委提出的“跨越发展、强区富民”主题和“产业兴区、‘两化’强区”战略,开展预防“五进”活动,全程跟踪东宝经济开发区大会战项目建设,开展重大建设项目挂牌督办,建立“联街道、联乡村、联社区、联企业、联项目”的五联制度,大力推行“一个问题、一人牵头、一人负责、一套办法、一抓到底”的工作法。
在实践中,东宝区院注重把握“三个重点”。即重点对亿美特、弘业物流二期、仪邦物流等8个园区项目开展重点预防,实施提前介入,科学防控,为园区建设竞进提质,添油给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重点对杨竹流域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对生态农业示范区土地流转和万人社区建设中存在的职务犯罪风险点进行摸排疏理,积极集中抓好所涉来龙村、泗水桥村等七村一个社区基层工作人员的警示宣传教育,引导他们顾大局、识大体,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得失,自觉服从和服务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际需要,防止利益冲突,制止矛盾纷争,使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顺利推进。重点关注中心城区最大的棚户区——胡祠堂改造工程,及时与工程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预防职务犯罪联席制度,对财政资金拨付情况进行预防性审查,对参与改造搬迁项目投标的企业及企业法人代表进行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切实加大监管力度,落实治本措施,坚持用制度管权、管钱、管人。
同时,通过组织开展“走千家、访万户”活动,进一步健全联系群众制度,构建群众工作平台,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密切关注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谋划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如结合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启动之机,主动组织检察干警上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耐心向拆迁居民宣讲法律法规知识,广泛征求驻地农村干部和农民意见建议,认真了解群众疾苦,受理群众正当诉求,回应社会呼声与关切,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使人民群众通过检察机关的执法办案和预防工作,既感受到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又感受到人民检察官的关心和温暖,努力以预防工作的实际成效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三、运用科技手段,扩大“五进”活动的受众面
东宝区院建立健全了惩防职务犯罪网络舆情信息工作领导小组、网络舆情信息工作联席会议、网络舆情信息分级监测等工作体制,不断推进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在腾讯网开通官方微博、公众微信账号,在荆门论坛注册实名用户。安排专人负责维护“两微一论坛”,及时宣传中央反腐倡廉动态、检察机关工作职能和惩防职务犯罪重大举措、工作成果等,及时回应网友反腐倡廉关切,他们对区内党员领导干部涉嫌贪污贿赂、渎职侵权舆情及网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实行24小时无间断收报。根据舆情事件敏感程度和影响大小,将舆情分为不同类型,分别制定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同时,东宝区院不断整合畅通举报、咨询等渠道,建立网上互动平台,引导网民合理表达诉求,并及时处理、回复网民反映问题,努力消除负面影响,形成了网络良性互动氛围,尤其调动了年轻群体参与职务犯罪预防的积极性。
东宝区院积极与移动、联通公司合作,建设检察工作动态信息平台,通过举报宣传周活动,共向辖区移动、联通手机用户,发送警示教育廉政短信14万条。根据近年来荆门市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典型案例,制作《醒悟》警示片,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情节、锥心的感悟、清晰的画面、透彻的法理,讲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引导和启发公民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蚀,自觉秉公务、讲操守、重行廉,做遵纪守法、廉政勤政的模范。该片在城区中心天鹅广场和步行街大型LED显示屏滚动播放15天,并制作成警示宣传教育光碟,赠送给荆门市辖区内的各单位、乡镇、街道、社区公众观看,深受社会各界肯定和赞扬。
一位白发苍苍的陈志新大爷指着电视显示屏,边看边笑着对检察官小陈说:“你们播放的警示宣传教育片主题突出、案例典型、情节逼真、寓教于理,让公众不仅能看得清、听得懂、记得住、印象深,而且能触及受教育者心灵,内化为廉洁理念,外化为廉洁行为。”
四、搭建活动载体,增加“五进”活动的深入度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影响发展。东宝区院根据高检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检察机关延伸法律监督触角促进检力下沉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自觉深化法律监督认识,找准预防发展优势,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充分挖掘预防潜质,率先在荆门市主城区的浏河、北门等12个社区设立检察服务站,工作覆盖面涉及荆门城区60%以上人口。为此,东宝区院结合实际在区域范围内聘请100多名社区网格管理员担任兼职预防员,充分发挥其熟悉社区环境、联系群众密切、工作相近兼容的独特优势,直接深入到机关、企业、学校和社区,进行检察职能、预防工作的广泛宣传,不断提高预防工作正能量。
社区检察服务站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立足检察,融入社区,积极预防,服务居民”的工作理念,循着“责任到人、工作到位、服务到家、落实到底”的思路,把预防工作作为社区检察重要业务工作之一,真正做到把预防职能延伸到最基层,把服务保障送到老百姓身边,着力推进预防违法犯罪的全面落实。一是坚持全面预防。坚持按照省院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将预防刑事犯罪、职务犯罪、诉讼违法三项预防职能进行有效整合,构建检察机关预防违法犯罪工作大格局。二是坚持服务群众。围绕以人为本、执法为民要求,坚持贴近社区、贴近实际、贴近居民,着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三是坚持多措并举。充分利用社区检察服务站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独特优势,积极采取提示预警、警示教育、预防调查、预防咨询、预防宣传等各种手段和措施,推进预防工作专业化、社会化。
篇6
2011年,我街道综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省委、市委全会、全省、南平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跨越发展这条主线,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公共安全、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为导向,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深入推进基层基础建设,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全面提升综治工作整体水平,为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充分发挥综治职能,服务保障跨越发展。
1.有效服务发展大局。紧紧围绕打好“五大战役”、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的目标,充分发挥综治职能,有效服务发展大局。继续深入推进优化发展环境治安专项整治活动,加大对破坏和阻挠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工业园区发展和损害企业合法权益行为的打击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借机滋事、干扰生产、阻扰施工、强买强卖以及涉黑涉恶犯罪的行为,优化治安环境,确保重点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突出服务“三农”工作,依法查处侵害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体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制贩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等坑农害农的违法犯罪活动,保障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准确把握经济形势,运用法律手段调节经济社会关系,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强化法律服务,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2.切实改进执法方式。综治部门要积极主动推出便民利民措施,打造“一站式”的窗口,引入“一条龙”服务,运用巡回审判、警务直通车、“QQ网络警务室”等措施,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突出服务企业发展,慎重使用强制措施,做到“五个不轻易”:不轻易传唤企业负责人、不轻易冻结企业账户、不轻易查封企业账册、不轻易扣押企业财产、不轻易开警车进企业办案,防止因执法、司法不当给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影响;对经济纠纷案件,多用调解协商的办法,慎重作出裁判决定;对执行案件,灵活采取强制执行、分期分批执行、执行和解等措施,争取最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3.努力提升保障能力。准确把握法律政策,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改革探索中出现失误与违法犯罪、执行和运用国家政策谋发展中出现偏差与钻改革空子实施犯罪等方面的界限,依法惩治犯罪者,保护无辜者,支持改革者,努力营造敢闯敢试、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干事创业的社会环境。着眼服务保障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综治工作,加强社会服务管理,优化社会环境,更好地保障跨越发展。
着力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抓好源头预防。广泛开展群众观点再教育,进一步提高政法干警的群众工作能力,通过大走访、大接访、开门评警、回访当事人等方式,密切群众关系,维护群众利益。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积极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努力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作决策上项目要做好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风险两个评估,坚持做到“三个不实施”:即群众不支持的不实施,与民争利的不实施,条件不成熟的不实施,努力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深入推行“路线图”,扎实做好工作,切实把纠纷解决在当地,化解在基层。
2.抓好全面排查。切实做到街道每半月拉网排查,村每周流动排查,行业系统联动排查,特别是要深入排查因项目建设、征地拆迁、山林纠纷、涉法涉诉等引发的重点矛盾,切实把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隐患掌握住。强化各级综治成员单位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工作中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的职能,落实矛盾纠纷排查、信息报送、分析研判机制,全面排查调处社会矛盾纠纷。
3.抓好调解落实。着眼于“事要解决”,健全完善党政主导、多元化解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建立健全行业性调委会等调解组织及市、乡、村、组四级调解网络,完善落实矛盾纠纷多元调解衔接机制、医患纠纷“五位一体”化解机制、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多位一体解决机制。坚持调解优先原则,综合施策,依法调解,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尤其要重视做好涉法涉诉重信重访排查化解和执行积案清理工作,努力实现今年上半年把进京非正常访积案妥善化解的目标。继续开展案件评查活动,严格责任追究,预防和减少新的涉法涉诉案件。以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处置得好为目标,着力源头预防、初始化解和妥善处置群众性事件。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1.强化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建立流动人口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全面采集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信息,准确掌握流动人口现实动态,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做好对流动人口服务工作,着力解决流动人口就业、就医、居住、子女就学等困难。及时研究解决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
2.增强综治专项工作实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若干意见》,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管教,重点加强刑释解教人员的有效衔接、常态化管控工作,强化并规范公安、司法、法院、监狱、社区的对接工作,加强和改进教育改造与安置帮教工作,帮助刑释解教人员更好地融入社会。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加强对监外执行罪犯的管理,有效预防脱漏管和重新犯罪。积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加强对社会闲散青少年、流浪儿童、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留守儿童等群体的教育、救助和管理工作,千方百计解决其就学、就业问题;探索建立对未成年人的初犯、偶犯免除前科报告义务制度;加强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有报复社会倾向人员、“”痴迷人员等重点人员的管理控制,有效预防、减少个人极端暴力事件。强化校园及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深化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继续开展平安铁路创建活动,加强铁路护路联防工作。
3.强化网络虚拟社会的管控。积极构建网上治安防控体系,着力提高网上发现处置、侦查打击、防范控制能力,及时封堵、删除有害信息。建立健全网上舆情引导运作和处置机制,充分发挥舆情引导员队伍的作用,及时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司法个案、突发事件的网上舆论,化解网络舆情危机。
4.强化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坚持分类管理、区别对待。对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志愿服务组织和民间公益性组织,要充分发挥他们在参与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对敏感类社会组织,民政、公安等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建立内部会商机制,摸清底数、纳入视线,加强监管。对境外非政府组织,坚持利用、防范两手抓,坚决抵制和防范其对我进行渗透破坏活动。重点加强对国内政治类、宗教类社会组织和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监管,及时掌握其政治背景和现实活动情况,对实施渗透破坏活动的,要依法予以取缔。
强化打防管控措施,确保社会治安平稳。
1.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要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深化、反恐怖、反渗透、反颠覆斗争,健全完善情报信息网络,提升预知预警预防能力;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等组织捣乱破坏活动,健全完善预防、惩治和教育转化长效机制;讲究斗争策略,妥善处置地下宗教、民间“保钓”等敏感问题;高度重视“维权”领域的斗争,对境内外敌对分子敢于挑战政治底线的违法犯罪活动,要旗帜鲜明,依法坚决打击,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要严厉打击刑事违法犯罪。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突出打击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黑恶势力犯罪、涉枪涉爆犯罪、严重暴力犯罪、电信诈骗犯罪、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两抢一盗”犯罪和“黄赌毒”违法犯罪,以及个人极端暴力行为报复社会的各类犯罪,切实解决突出治安问题,坚决遏制刑事案件高发势头,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2.严密社会治安防控。进一步健全完善点线面相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网上网下相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突出城区主要路段、校园、公共复杂场所以及农村重要集镇等要害部位的防控,进一步扩大视频监控覆盖范围,提高对社会面的治安防控能力。突出重大节庆、敏感节点及相关重大活动等重要时段的防控,尤其要重视建党90周年节庆的安保工作,集中防范力量,强化安保措施,确保万无一失。突出消防、交通、安全生产等重点行业领域的防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检查督促,强化责任追究,预防和减少发生各类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强化治安重点整治。集中整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虚假信息诈骗、制贩吸毒等突出治安问题,继续采取领导挂点、挂牌督办、派驻工作队等有效措施,按照有机构、有方案、有部署、有行动、有成效“五个有”的要求,集中力量深入开展重点整治,限期改变治安面貌。重点抓好学校及周边治安整治,加强学校安保工作,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筑牢学校安全防线。继续开展维护正常医疗秩序专项整治活动,依法依规调处医患纠纷,保障正常医疗秩序。
4.深化“平安”建设。继续把平安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围绕创建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巩固拓展提升。深化平安街道、村、社区、学校、医院、企业的创建活动,拓展金融、交通、铁路、边界等行业系统的创建,不断提升创建水平。要强化平安创建责任,把平安创建与优化发展环境、精神文明创建等工作结合起来,作为评选文明单位和党建先进单位的前提条件。要丰富创建内容,注重培育亮点,提高创建实效。
强化基层基础建设,打牢社会稳定基础。
篇7
一、明确工作任务,强化责任落实。按照上级部署要求,组织召开区纪委十二届二次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了中央和省、市纪委全会精神,明确了2012年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深入63个区直部门单位开展述廉民主评议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专项检查,通报了检查结果,推动了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严格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加强对住房保障、校舍改造工程、楼院综合整治等为民办实事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促进民生工程依法、规范、按计划推进。加强对政府投资重点项目的监督检查,及时查纠了部分工程项目存在的问题。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排查整改投资额500万元以上工程项目37个。深入推进工程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抓好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的集中化、常态化公开,公布信息2077条。
三、深化廉政教育,打牢思想根基。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从政道德教育,把培育廉洁价值理念贯穿于领导干部培养、选拔、管理和使用全过程,探索建立了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考试制度,组织16名进入公示阶段的拟提拔重用处级领导干部参加了任前廉政考试。《日报》等媒体进行了相关报道。加强节日期间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增强了党员干部廉洁过节的意识。抓实网络信息的收集、研判和处置工作,整理上报网络评论文章38篇,提升了网络舆情处置能力。
四、深化科技防腐和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推进源头防腐。调整完善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压缩自由裁量空间,启动了对行政处罚裁量新标准的执行。积极推进行政执法网络平台和业务系统建设,建成并启用了执法监督系统、网上服务大厅。规范行政处罚流程,运行网上行政处罚业务系统,制定出台了《区网上行政处罚与执法监督管理办法(试行)》,促进了行政处罚权的规范透明运行。完善廉政预警防控管理系统,探索构建包括“制单、跟单、评单”等三个环节的“跟单式”监督新模式,促进了“三重一大”重要事项决策制度的落实。《重大决策“跟单”监督》被《日报》头版登载。
五、狠抓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关系。加强机关和干部作风建设,查处行政部门不作为、乱作为、推诿扯皮以及行政执法不规范等突出问题。积极组织《民生在线》上线工作,对群众提出的387条意见建议,进行责任分解、跟踪督办、认真回复,确保了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对《纠风网》受理的40件事项、行政效能投诉受理的17件事项均作了及时有效处理。扎实开展了市级基层行风建设示范窗口的评选推荐活动。积极开展党务公开外网平台建设,进一步拓展了党务公开的途径和形式。
六、依纪依法办案,维护党政纪严肃性。坚持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加强案件监督管理,立查案件1起,处结1起。集中排查矛盾纠纷,加强节假日和各级两会期间值班,办理举报10件次,未发生业务内进京到省上访问题。对受处分党员、干部的处分决定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了处分决定执行到位。
七、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素质。扎实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制定了学习制度和方案,开展了学习讨论交流。组织参加各类培训10人次,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充分发挥派驻机构职能作用,强化对驻在部门“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监督制度的辅导,派驻机构作用进一步发挥。深入开展信息调研工作,信息工作考核成绩继续保持全市领先。
第二季度,我们将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纪委全会精神,紧紧把握反腐倡廉工作的总体要求,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明确责任分工,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深入推进公开工作。认真开展党务公开工作“回头看”,进一步规范党务公开内容和程序,丰富和创新党务公开形式,落实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利的各项制度,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努力创建一批党务公开工作示范点。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围绕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工程建设、办事服务等公众关注事项,丰富公开渠道和形式,完善制度建设,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公开网络体系。整合资源现有资源,拓展服务内容,优化办事流程,建立区街社区三级联运的政务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能力。
二是深化工程治理工作。围绕提高对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管效能,扎实抓好新建、在建工程项目的全程监管,重点检查基本建设程序、招标采购、资金管理等环节。出台《区政府投资项目中介机构库管理办法》,规范中介机构执业行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是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深入开展“严明党的纪律,保持党的纯洁性”主题教育活动。制定活动实施意见,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活动顺利进行。组织参加全市“保持党的纯洁性”党政纪知识竞赛。
四是加强作风建设。针对机关和干部队伍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集中整治方案,重点解决庸、懒、散和慢、拖、瞒等问题。加大效能监察力度,畅通监督渠道,采取明查暗访、电子监察等多种形式受理投诉,建立效能投诉快速转办机制,确保5个工作日内办结回复。引入社会监督,开展网络评议,建立监督员队伍,开展效能监察专项治理,加大问责力度,推动各项工作全面提速增效。
篇8
金融业成为信息化进程的前沿阵地,具有电子化进程启动早、数字化应用水平高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未来,中国银行业将从经营、管理、创新、风险控制等层面全面推进信息化进程。
夯实信息化基础。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整合企业级数据仓库资源,建立囊括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各环节的指标管理与数据采集体系,实现结构化数据标准化管理,丰富非结构数据的采集储存。
信息化经营。商业银行信息化意味着经营侧重将由实体网点向虚拟网络、移动支付和便携式服务转移,业界对金融实验室、智能网点、未来银行建设的热情,已为传统物理网点的智能化蜕变埋下伏笔。
信息化管理。一是转变管理方式,提高商业银行各类管理流程系统化水平,增强营销与管理人员的移动办公能力。二是转变管理机制,由传统的人工控制、制度约束向系统控制、模型监测转型。三是转变人才结构与队伍建设方向,商业银行将更加注重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与储备,数据分析师、精算师、模型分析师等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信息化创新。产品创新将逐步从行政引导、目标引导向诉求引导、市场引导转变,传统业务应用将实现模块化、参数化改造,通过信息化要素重组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高创新效率。同时,金融创新需要建立囊括需求编制、项目管理、跟踪评估等环节在内的系统化管理模式和完整的评价机制,从而形成产品创新的长效机制。
关注信息质量与风险防控。一是要逐步提高信息质量,完善数据管理体系,实施数据质量治理,推动行业标准与规范的建立。二是要严格控制信息安全,建立信息查阅、使用、共享的管理制度,明确信息应用管理权责,提高系统和信息应用的灾备应急能力。三是建立信息化的风险防控机制,扩大信息化模型监测范畴,建立自动响应和联动处理机制,实现预警和舆情信息的共享传输,探索“大数据”时代突发事件趋势预测等。
可见,金融业信息化势在必行,共融、联动、高效、智能将成为商业银行信息化的关键,信息化进程将给现代商业银行带来巨大变化。
信息化改变商业银行营销和销售管理模式。一方面,传统的产品供给型营销向需求引导和潜力挖掘型营销转变,“大数据”背景下以数据挖掘为基础的事件式营销、交叉营销、接触点式营销将成为提升销售业绩的源动力。另一方面,信息化共享将打破部门销售管理格局,建立以客户为中心,公私结合的综合营销模式,逐渐形成跨部门、跨专业、跨领域的联动营销机制。
信息化推进商业银行服务流程与客户体验优化。商业银行通过柜面与自助、物理与电子渠道的信息化整合,精简业务处理环节,实现多岗位和跨专业联动、促进信息互通共享,实现面向客户的智能化服务。同时,通过网点、电子银行、移动终端等渠道的信息互通,商业银行将更加注重客户体验,形成“全流程、一体化”综合服务模式。
篇9
着力提高服务发展大局能力,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按照党的十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平安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抓住关键环节深入推进“平安平湖”建设,切实做到服务全局、服务中心、服务发展。牢固树立中心意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紧扣全市中心工作,加大对经济转型发展的支持力度,依法妥善处置“三改一拆”、城市有机更新、水污染治理等工作中的问题。协调发挥好政治、组织优势和司法手段的作用,采取调解、仲裁、和解等方法,竭力寻找各方利益的平衡点,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努力维护经济秩序。不断完善企业合法性经营联合调查机制,坚持差异化处置小微企业诉讼,依法严厉打击针对企业的金融诈骗、合同诈骗、高利借贷、暴力逼债等妨害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打击企业主欠薪逃匿专项行动,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因欠薪逃匿引发的,切实维护经济秩序。不断优化服务措施。实施企业帮扶专项行动,及时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组织力量预防化解企业矛盾,妥善处理涉企经济纠纷。巩固“综治进民企”工作,深化政法系统中层干部担任企业综治指导员制度,广泛开展走访基层、帮扶企业等服务活动,重点加强对实体经济、小微企业的有效服务,切实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着力提高化解矛盾纠纷能力,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化解矛盾纠纷是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和基础,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期盼解决的具体问题入手,发挥群众在平安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始终关注舆情民意,及时回应公众关切,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狠抓源头治理。坚持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因决策不当、时机不成熟、操作程序不规范而给社会稳定带来的冲击,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健全各级党委(党组)定期社会稳定分析制度,落实情报信息会商和分析研判制度,不断提高预知预警、预防预控能力。狠抓排查调处。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化解专项行动,以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调中心”为平台,健全调解组织网络,建立调解专家库,引入首席调解员制度,不断完善拓展医患纠纷、劳资纠纷、交通事故、土地承包和新居民调委会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切实提高调解工作的针对性和成功率。狠抓积案化解。继续采取领导包案,落实“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办法,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妥善化解。对重点案件和重点人员,落实三色预警机制,确保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当地。
着力提高驾驭治安局势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经济社会越发展,群众对平安建设的要求越高,对社会治安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必须努力顺应群众新期盼,守土有责,保一方平安。始终坚持高压态势。不断挤压犯罪空间,坚持既破大案又破小案,着力完善“命案必破、黑恶必除、丑恶必扫、盗抢必打、赃物必追”的严打整治长效机制,重点打击有组织团伙犯罪、黑恶势力犯罪、重大暴力犯罪、“两抢一盗”多发财犯罪,以及社会反映强烈的、赌博、高利贷和传销等犯罪。健全完善治安防控体系。继续推进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完善街路面治安视频监控网络,推进单位内部视频监控建设,加快形成以信息情报为主导,街面巡逻、城乡社区村居、单位和行业场所、区域联动、技术视频防控、“虚拟社会”以及心里防控等七大防控网络为重点的动态防控体系。不断强化群防群治力量。继续加强村级专业巡防等群防群治力量建设,壮大平安志愿者队伍,深化“邻里守望”、“治安岗哨”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治安积极分子、调解信息员、网格长、村民群众等社会各方面力量在维护社会治安工作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震慑和减少犯罪。
着力提高社会管理创新能力,确保社会公共安全。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服务管理。做好社会管理工作,必须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有效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完善工作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下设专项工作组的作用,分工负责,协同配合,抓好督查,推动落实。抓住重点人群。以户籍制度改革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对新居民的服务管理,积极保障特殊人群合法权益,切实加强对矫正人员、归正人员、精神病人、吸毒人员等特殊群体的服务和管理,强化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救助及强制医疗措施。继续做好社会闲散青少年以及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等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帮教工作,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和民警“四位一体”的帮教工作格局。突出重点领域。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行政责任和主体责任,健全完善公共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突出重点领域的防控和监管,着力抓好学校安全、校车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着力提高基层综治协调能力,夯实平安创建基石。基层安则大局稳。坚持把更多精力、注意力放到基层,把人力、物力、财力更多地投到基层,筑牢维护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千方百计强化基层基础。探索建立镇街道党委政法委,统筹基层政法工作资源,实现基层政法工作由“单打独斗”向“齐抓共管”转变。着力推进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规范化建设,大力加强公安派出所、交巡警中队、司法所、人民法庭、检察室等基层政法单位建设,使基层政法单位真正成为维稳的坚强堡垒。继续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把社会管理服务工作落实到相应网格,真正做到“人在网格内接受服务、事在网格中得到解决”。坚持不懈深化平安创建。以深化平安村(社区)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各行业、各领域系列平安创建活动,力争实现省级平安市“九连冠”,勇夺“平安银鼎”。深入开展“平安综治宣传进万家”活动,进一步提高居民群众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积极稳妥加强舆情管控。以实施网络实名登记制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市网络舆论管理服务中心运作,推进部门、镇街道网络微博建设,着力强化舆论引导、部门沟通、信息传达和舆情应对等机制,防止网上非法活动向现实社会转移发展。
篇10
开学条件保障情况组织师生按时返校情况。教职员工是否及时到岗,学生是否按时返校。学工部,人事处 3月4日
落实学生资助政策情况。是否积极落实国家资助政策,是否出现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学工部 3月4日
教材和教辅材料符合国家规定要求情况。是否及时在开课前将课本发放到学生手中,是否违背自愿原则强制学生订购教辅材料。教务处,图书馆韩文仲 3月4日
实验室及实习、实训保障情况。实验室、实习场所及其设施设备配置是否符合教学需要,运行维护是否符合规范。国资处 3月4日
后勤保障情况。学校网络、多媒体设备、教学终端等各种教学设施设备及生活设施设备是否经过检修维护,饮食、住宿、水电暖等各项后勤保障工作是否到位。信息技术中心,国资处,后勤管理处 3月4日
经费保障机制落实情况。财务处 3月4日
开学主题教育活动情况。是否做好新生态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危机排查工作,对心理危机事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学工部 3月4日
校舍安全管理校舍隐患排查情况。是否建立危旧房屋排查整治台账,尤其是对老校区危旧房屋建立整治规划,即使维修、改造和加固,对D级危房是否即使封存并落实拆除措施。后勤管理处 3月4日
食品与饮水安全管理食品与饮水安全管理情况。是否加强食品安全和卫生防疫工作,不断完善学校食堂就餐环境。学校食堂食品采购环节、运输环节、储存环节、加工环节等是否存在卫生和安全隐患。自备水源、二次供水及直饮水设施、食堂蓄水池等是否清洁、消毒,是否进行水质检测。后勤管理处 3月4日
校园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学校“三防”建设落实情况。学校是否配齐必要的安全防护、应急处置装备,校园重点部位是否安装视频监控,寄宿制校园是否设专职宿舍管理员,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安全工作处(部),学工部 3月4日
重点领域治理情况。是否严防溺水事故,坚决避免群体性溺水事故。是否防止校园拥挤踩踏事故,维持好高峰时段学生上下楼秩序。是否强化校园消防安全防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和器材配置及完好有效情况,组织开展消防演练和应急疏散演练,消除安全事故隐患。安全工作处(部) 3月4日
高校校园安全稳定情况。是否落实反恐工作责任制要求,强化应急处突工作准备,加强网络安全和舆论引导,确保高校安全稳定。是否加强为先化学品及特种设备的管理,即使处理学校试验用废弃危化品,并落实处置备案制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安全工作处(部),国资处 3月4日
防范非法入侵校园导致学生伤亡情况。各地各校是否制定健全舆情信息分析安全预警快速反应和排查化解联动处置机制和工作责任制,是否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队伍建设,是否定期开展安全应急演练工作,是否经常性对师生开展法制教育和公共安全教育。安全工作处(部) 3月4日
- 上一篇:财务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 下一篇:关于医疗的法律法规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网络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