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现代化范文
时间:2023-08-28 17:02: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艺术现代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前言
由于“现代性”的内涵是随着时代、地区、民族等因素而产生不同,所以我们要将这个概念运用到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问题中时,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用辩证、发展的方法将西方的“现代性”与中国的传统艺术中“民族性”的有机的结合起来。
一、艺术“现代性”的产生与发展
对于什么是“现代性”,福柯在其《什么是启蒙》中说:“我不知道我们是否可以把现代性想象成为一种态度而不是一个历史时期。所谓态度,我指的是与当代现实相联系的模式;一种有特定人民所作的资源的选择;最后,一种思想和感觉的方式,也是一种行为和举止的方式……”。因此,“现代性”实际上是一种超越、发展传统的行为或观念。黑格尔更认识到了现代性对于艺术的现实意义:艺术家拥有创作的自由:
l9世纪中后期至今的现代、后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就是艺术家们自由的进行艺术创作,不停突破传统、进行各种艺术实验的表现。但是,二者所表现出的“现代性”含义又是有所不同的。现代主义艺术中的“现代性”与欧洲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动荡有着不可磨灭的关系。工业革命导致尼采所说的“上帝死了”,宗教神话思维被现代科技理性所取代。这种宗教整一性意识遭到彻底破坏,必然带来了全社会性的困惑、混乱和焦虑。艺术领域中先后出现了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以及表现主义、未来主义等各种我行我素的实验艺术,就是艺术家面对这种社会剧变所作出的反应。而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痛苦以及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后,艺术家们开始将自己完全淹没在现代科技文化的浪潮中,不再象19世纪的痛苦挣扎,通过回归自我来对抗科技压力,而是开始满心喜悦的享受了,后现代主义也就是因此现了。虽然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与风靡,标志着统治西方200多年的“现代”世界观的危机,但实际上“后现代”又何尝不是一种新的“现代”观呢,它们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文化的发展呈现出了与传统更多更大的不同而已,他们是有着本质的联系的。因此,当我们借鉴西方的“现代性”观念时,必须用辨证和发展的眼光来看,而不可断章取义。
二、西方“现代性”的扩张
除了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去看“现代性”,还要注意由于发展先后、经济基础不同、社会制度差异等因素所造成的东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强势和弱势之分。注意到这个因素,就不会迷失自我而盲目的被他人所左右。
发端于经济全球化的文化全球化,就是这么一个源自西方世界的强势文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以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不仅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也成为“文化全球化”的主导;更多的发展中国家扮演着弱势的角色,传统文化不得不面对着伴随经济全球化而来的西方现代、后现代文化的猛烈冲击。“全球化”的美国文化被形象地概括为“三片”,即代表美国饮食文化的麦当劳“薯片”、代表着美国电影文化的好莱坞“大片”、代表美国信息文明的硅谷“芯片”。而在艺术领域,美国在二战后借助其霸权化的科技、经济、政治地位向满目疮痍的欧洲推广美国式艺术,先后树立起了滴洒抽象表现主义、集合主义、波普艺术、极少主义、观念主义等符合美国意识形态需求的艺术流派,并使之随着经济全球化扩张到世界各地。在二战后3O年内,美国式艺术成为世界性艺术,成为世界艺术发展的风向标。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认为,相对于政治经济的硬力量,文化是一种软力量,但是它对社会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却是持续不断的。英国学者汤林森更认为这是一种新的文化殖民,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在全球的扩张。虽然汤林森说的看起来有点偏激,但是文化全球化传播的力度和强度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其发展势头不容忽视。
因此,面对从西方蜂拥而来的现代、后现代艺术文化,作为发展中国家同时又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成就的中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是相当重要的,既不要盲目崇拜,也不要妄自菲薄。
三、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
如何实现中同传统艺术的现代化,现在存在三种观点:一,立足于过去。赞同这种选择的人主张用“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部分”去“抵制随着改革开放而来的西方腐败的意识文明,保持民族固有的美德与自尊”。二,立足于未来。赞同这种选择的人,强调“中同画可以推向世界,为了世界性、历史性的需要,让世界接受中国画”,立足于现在。这批论者倾向于中国美术的现代化,面对严峻的现实,对传统进行深刻的反思。
很明显,前两种观点不仅忽略了传统的实践性或延续性,把传统看作静止的、凝固着的东西,还属于狭隘的“文化民族主义”观,是不明智的,也是行不通的?而第三种观点是较为符合现实需要的,冈为它是以发展和辩证的方法去看待和解决我国艺术目前面临的问题。首先,我国艺术必须是要发展的,而来自外部的促动和营养是必不可少的素。比如,被中华民族视为悠久历史传统的象征的“塔”这种建筑形式,其实是来自印度的舶来品,是随着佛教在东晋传人后才在中困遍地开花的。中世纪时期的伊斯兰围家之所以获得在科技文化上的巨大发展,是因为他们翻译了大量卉希罗的文化典籍,而欧洲的文艺复兴也是以这些著作作为启蒙和基奠的。现代的美国文化之所以能在全世界迅速传播,除了其科技、经济高度发达的原因外,其本身的文化“杂合”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一。此,并没有什么纯粹的文化可供民族主义膜拜;文化艺术的发展,除了在自身寻找发展规律外,寻求外来文化的帮助是不可避免的。其次,在吸收外来文化的时候,以何种态度对待随经济、科技、传媒浪潮奔袭而来所谓“强势文化”,是传统艺术现代化的一个关键:美同在世界上确实占有领先地位是科技文化,此,正如有史论家所说的“美国当代艺术与其说是艺术,不如说是技术的表现”在它的后现代艺术里,从集合主义、波普、超级现实主义、构成主义、大地主义、装置艺术以及广泛化的观念主义艺术,无不充斥了美国科技文化语境中的图像和技术产品,科技文化的产物成为艺术家创作的表现对象和手段以新奇体验代替审美,混迹于生活取代艺术的精英意识成为艺术的新内涵此,这种艺术已经完全脱离艺术的文化传统只是高度发达的科技、经济甚至政治的产物。以这种认识为前提,就不会将“非艺术化”的后现代艺术与发达的科技文化混为一谈,不会盲目的崇拜或反对外来的现当代文化一以“拿来主义”的方式,对于我围经济科技发展有利的先进的科技文化可以全盘接受,而对不符合我闰发聪现实,与我周艺术传统形式或意识完全割裂的后现代芝术.就要小心谨慎,只能吸收其“合理内核”了。
除了纯艺术领域,在应朋艺术领域也要特别注意防止中国本土文化识别特征的丧失、从西方传到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由于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以及它本身所具备的易推广、易操作等的特性,使其在短短几十年内广泛进入了我们的生活。然而,这种“繁殖”迅速的现代艺术设计,却会因为他的标准化、可量化、科学化的特性却极容易使一个国家民族的传统艺术设计丧失殆尽。在现代艺术设计刚刚在欧洲推广的时代,莫里斯的新工艺美术运动就是欧洲传统手工艺在遭到几乎是灭顶之灾时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反抗。我国目前的艺术设计正在重蹈覆辙,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已被许多开口包豪斯、后现代的现代设计师抛掷脑后,难怪一位日本设计师看过了浦东蔓延的摩天大楼后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中国没有现代设计!”。因此,在学习利用西方现代艺术设计时,不仅要看到它的优势,更要认识到他的局限:过于注重功能和形式而没有文化底蕴,放之各国皆准却而没有民族特色。这种统一的设计思路和模式将会使我们的现代文化完全失去中国的民族特色。只有采取双赢的结合战略,将源自西方的“现代性”与我国的“民族性”相结合,将西方现代艺术思想和中国传统艺术有机的结合,才既能实现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又能保持了艺术的中国身份。将西方现代艺术设计注重功能、标准、量化的特点与我国传统设计中的注重感性、象征的审美特色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中国传统艺术设计的现代化;认清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实际上是西方工业革命、现代科技革命的产物这个事实,就会知道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不仅要吸收西方现代艺术思想,更要考虑到我国的当下社会发展阶段,更要考虑我国本身的艺术传统。只有这样,才既不会陷入设计领域的狭隘的民族主义,又不会失去艺术的中国身份。
篇2
“终结”一词于现今的文化发展而言已然不能作为其字面本身来认识,在不断地热议与反思中,而今的“终结”之意味在西方已然衍变成了否定之否定的较为理性的发展之路,用中国化的语言形象述之便是其文化艺术的发展之路亦如浴火中正在“涅槃”的“凤凰”。中国最为传统的戏曲艺术在它发展的数百年之中无不历经着巨大的风云变幻,诸多剧种亦应和着历史的车轮在不断的创新与变革中生存,唯有婺剧发展至今仍旧较为完整地保留着其原始的样式。然而,婺剧并不能打破适者生存的定律,所以今天的婺剧处于凤凰最为痛苦的涅槃之中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传统与现代的审美裂变
如今是科技的高端时代,它将整个人类置于全球化的语境之下,尤其是影视艺术文化所特有的强大魅力,一跃而成为了当今社会最受欢迎的大众文化娱乐形式,拥有着极为庞大的受众群体,加之,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更增强了影视艺术自身的艺术魅力和传播能力,其规模越来越大、能力越来越强、覆盖面也越来越广。传统婺剧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其自身的滞后性跟局限性也越发的突显出来,于京剧、越剧、黄梅戏等相较,本就已经慢上半拍的婺剧于当下所面临的生存考验自是艰难无比。
我们不妨将婺剧与黄梅戏、越剧作一比较。黄梅戏是在吸收当地说唱艺术“罗汉桩”以及青阳腔、徽调的演出内容和表演形式的基础上,产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戏。这说明,黄梅戏的源发与婺剧很相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二者都植根于民间,最初只不过是劳苦大众自娱自乐的一种表演形式,且具有浓厚而又淳朴的生活气息。其二,因青阳腔、徽调(即徽剧)都同源于南戏,故而两者间的声腔剧目必然有着许多类似之处。所不同的是黄梅戏的成熟与发展迟至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即清朝钱嘉末期),且影响远胜于婺剧。主要是因为黄梅戏在其成熟之后勇于创新和改革,不局限于农村的小草台,而将视角渐渐迈向城市的大剧院,逐步将戏曲的内容跟形式演练得更加现代化,同时,有效的借助于当时的新兴媒体——电视电影,将其搬上荧幕,从而极大的扩大了自身的知名度,一跃而成为了中国五大戏曲之一。
中国当代很多戏曲也都是借助于新兴传媒的力量来提升自身的知名度,除了黄梅戏,还有与婺剧同属一个地域的越剧,越剧也是在浙江这一戏曲传统肥沃的土壤中迅速成长壮大的,其发展历程与黄梅戏极为相似,为全国广大观众所熟知并不仅是因其委婉优美的唱腔跟美轮美奂的服饰妆容,而主要是能紧跟时代的潮流,将戏曲不止搬上大剧院,而且还成功搬上大银幕。而婺剧则仍然固守着极为传统的艺术表演形式,鲜有革新。或则,婺剧自身所承载的传统艺术过重,其浓郁的巫傩气息又更为适宜乡间草台,而黄梅戏、越剧等这类新剧种,孕育成熟的时间也大都为中国文化体制大变革时期,在新文艺、新思想的氛围中提炼了传统艺术的精髓,对具有于封建传统思想的诸多剧目大胆革新和创新,使其更能符合当时文化的变革浪潮,而婺剧主要以巫傩为核心戏曲样式,因而在从传统到现代的审美裂变中显得茫然无措。
一项调查显示,在信息传播尚不发达的年代,浙中民众以观赏戏剧为主要娱乐方式,中老年人对婺剧的认可程度相当高。而在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时代,婺剧的受众群体更多的以老年群体居多,很多年轻人对婺剧这种古老艺术几无认可。调查中还发现,表演婺剧的人也越来越少,除专业演员外,只有少数老年人表演婺剧,鲜有青年人涉足其中,而且情况正变得越来越糟糕。随着这种趋势加剧,婺剧将成为无源之水,甚至在这个审美裂变的时代走向消亡。
二、于裂变中寻求突破
婺剧在当下生存的最大障碍是它浓厚的以巫傩为核心的表演程式,虽然在这种程式上吸收和囊括了古典戏曲的诸多艺术精髓,但随着文化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婺剧自身所承载的这种极为传统的表演程式越发地显出了它自身的滞后性。所以,笔者认为,婺剧要想在当下寻求突破性的发展,就必须从传统的戏曲模式中走出来,通过变革,形成新的艺术形式,使自己的“基因”在这些新的艺术形式中得以传承。拿京剧来说,在很多流行音乐、影视剧作、歌舞表演等极受年轻人欢迎的现代艺术形式中,都有京剧元素,如具有“亚洲天王”之称的创作型歌手——周杰伦,于2006年为《霍元甲》创作及演唱的同名主题曲《霍元甲》,其中便融入了京剧的唱腔,一时间掀起了一股热潮,很多著名歌手也随之效仿;同年,在《星光大道》的舞台上,一首《新贵妃醉酒》将京剧与当时流行的R&B等时尚曲风巧妙相融,其惊艳无比的古典造型以及一人独唱的男女混合“双声”唱法,不仅让人们记住了李玉刚,更将京剧的热潮推向了极点。尽管对于李玉刚这种融中国的戏曲、古典舞、民歌、美声、通俗等于一体的全新表演方式,遭到社会各界颇多的争议,但毕竟这是对传统戏曲文艺变革的一种尝试,而受到那么多年轻观众的热捧则证明其变革的成功。从这一点来看,至少他们为中国戏曲开辟了一条可兹借鉴的新出路。其实,婺剧完全可以在这条新开辟的道路中寻求相应的突破。就笔者而言,婺剧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作些尝试:
首先,借助网络媒体,特别是电影艺术的力量进行有效的传播。京剧、越剧、黄梅戏等全国性的大剧种之所以有如此大的知名度,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有效地借助了媒体的力量,成功的将戏曲改编成电影。婺剧可以从这些成功改编的剧种中获取一定的经验,毕竟,电影的拍摄技术与戏曲相较而言,其技术更为复杂,在叙事上与戏曲又有着极大的出入。如戏曲本以曲调多、念白少为特点,始终以唱为先导。而电影由于在叙事上的强大功能,歌唱在戏曲电影中的叙事作用己不明显,唱的比例往往被压缩。1962年的越剧电影《红楼梦》就把舞台本中的“前葬花”、“劝黛”等唱段删节了。为了便于观众理解,电影中戏曲的唱词和念白也常常被改得浅显平易、通俗易懂,发展到后来甚至出现普通话对白、电声音乐大行其道的局面,如黄梅戏电影《生死擂》以中西合璧的乐队音乐伴唱,戏曲的声腔音乐特点模糊。再有,戏曲与电影最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戏曲主要将虚实结合作为艺术的审美要求,而电影则以其逼真性为审美前提,这必然要求戏曲电影以大量生活化的表演取代舞台上程式化的动作。
当然,就戏曲自身与电影艺术所存有的相悖的表演手法而言,倘使将婺剧的发展仅仅凭借于电影艺术,将很难展现出婺剧自身鲜明的传统艺术特色,且有将其同化为电影,失却婺剧本身独有韵味的危险。符号学美学大师苏珊·朗格曾经指出,“适用于各门艺术之间的交叉关系的无所不在的原则就是同化原则……在一般情况下,同化原则均以人们熟悉的方式起作用……每一门艺术都有它自己特有的基本幻象,与这种基本的幻象相比,其它任何一个种类的虚幻形象都是次要的,这就是说,在艺术中并不存在着美满平等的婚姻——存在的只是成功的。”’因此,婺剧在借用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之时,如何最大化的有效保留自身的戏曲样式而又不被电影所同化,是婺剧首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其次,可以将婺剧的表演程式衍生开来,不拘泥于传统的表演模式。戏曲艺术的美不在于绚烂的灯光、瑰丽的舞台设计,而主要来自于演员的表演,加之,戏曲表演是集音乐、文学、舞美于一身,是一门歌舞合一、唱作并重的综合艺术。故而当下的很多流行时尚的音乐元素都能够将其融入其中,李玉刚之所以能够获得热捧,便是巧妙地将古典与现代相融,将京剧的经典唱腔跟表演程式杂糅于现代的流行歌舞元素之中。婺剧的表演程式与京剧很是相似,且服饰、面具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故而,可以将自身这种独有的特质结合当下众多的流行元素,包括以高科技为支撑的炫目的舞台背景,从而迎合时下年轻人追求快节奏的审美需求。当然,这里并不是说要改变婺剧自身的戏曲样式而一味的趋同于歌舞的模式。就譬如京剧,其自身的戏曲样式并不会因为李玉刚的走红而使京剧本身有所改变,只是说在京剧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另一种更为人喜爱的娱乐形式,而这样的娱乐形式不仅提升了京剧的知名度,而且也将京剧的经典元素融入到了各类流行的娱乐形式之中。
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是,2012年由浙江师范大学艺术团选送的原创舞蹈《婺魁》,在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决赛中凭借独特的文化创意得到了一致好评,并获得艺术表演类舞蹈节目甲组一等奖第二名。《婺魁》的指导老师李娜说,《婺魁》的灵感来自于婺剧的“跳魁星”,将“跳魁星”中的服装、配乐、动作,舞蹈中的每个元素都要进行了“现代化”的改造,《婺魁》的舞蹈动作大多是“魁星”特有的摇头晃脑和细碎横向的走路姿态,除了最基本的“矮子步”,她又创造了不下五种的新步子,或左右晃着头小跑,或抬起胳膊上下震动,甚至还融入了霹雳舞的元素,使得传统的“跳魁星”有了新的爆发力。而最能表现“魁星”形象的另一个重要元素便是面具。魁星的脸,是一张三段式的面具,以红、蓝为主色调,眼睛、鼻子、嘴巴都很夸张,像某种怪兽,通过含在口中的钢丝牵动,可以开合嘴巴,做出各种滑稽动作。歌舞中的“魁星”其面具用了极为大胆的色块冲突,每张嘴的大小、獠牙的多少、面部的表情都不一样,乍看像化装舞会上的假面。通过这样的改编,使《婺魁》中“魁星”的形象更现代,也更富有戏剧性。《婺魁》的成功不仅在国内备受好评,于国外也是赞誉不断。
从《婺魁》的成功可以想见,只要不过分拘泥于传统的表演程式,勇于创新,将婺剧其自身的古老性渗入到现代的流行元素之中,从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决不是异想天开。衍生化的发展于中国戏曲来说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即以保留自身的戏曲艺术为内核,将戏曲最为经典的部分杂糅于当下各类流行的歌舞之中,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篇3
一、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设计水融
传统文化艺术往往包含极其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和社会心理积淀。中国传统文化讲求“行”、“神”、“意”,现代设计则主张个性、时尚、潮流[1]。前者含蓄而内敛,后者张扬而个性;前者传达美的意蕴,后者突显视觉冲击。两者的有机契合,不仅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现代设计提升文化品格的精神需求。
(一)民族性是设计文化生存之本
传统民族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设计。艺术是由人所创造,而人恰恰是在民族文化肥沃的土壤中植入了“时代性”、“地域性”,特别是“民族性”的印记。没有纯粹意义上脱离了社会属性的人,因此也就不会存在脱离了“种族、环境、时代”背景的设计者。传统民族文化是经过历史考验所创造出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它具有不可逆的传承性。传统民族文化以其博大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审美意境以及特有的完美表现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设计者,成为其思维本源,成为其创作灵感取之不竭的源泉。设计从来不是纯粹的个人行为,一个设计师如果脱离了民族的传统文化,就只会成为游离于国家、民族之外的怪胎。尽管有些现代设计师声称他们的作品是“无传统”的,但实际上,他们却必须以“传统”为鉴,将其传统逆转形式、逆转思维来阐述他们的设计。艺术是世界性的,也是民族性的。从审美接受角度来看,独特的民族艺术形式所形成的陌生化的审美意识形式可以给艺术欣赏者带来审美愉悦感,激起他们艺术上的共鸣,真正地使艺术无国界。从东西方文化的角度来看,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伴随其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是现代设计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设计艺术的现代感很大程度上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继承和发展,是内在于民族文化的历史性演进,并以传统化的多样性来丰富的[2]。如今,现代设计所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是如何能使现代化的艺术设计在国际性多元文化交融的主流中获取世界的认可。因此,只有在现代设计中融入更多的传统文化因素,才能使设计经得起历史的沉淀,经得起世界的考量。
(二)现代设计以传统艺术为依托
传统艺术元素蕴其意,现代设计张其形,两者巧妙地结合,这不仅是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意识的必由之径,也是引导设计出具有主张性、时代性、国际性的现代设计的关键。丰富瑰丽的传统艺术宝库为现代设计者提供了异彩纷呈的艺术素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代设计所缺少的对民族精神的表达。梁启超先生有言,“以借他国而立于大地”,也就是要求设计师有意识地将传统的民族文化纳入到设计中去,用现代的审美观念和设计理念对传统艺术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以传统的文化积淀与现代的设计手段相结合,创造出雅俗共赏且具有深厚文化气息的现代设计文化。
二、现代设计是对传统艺术美的传承与发展
(一)现代设计是传统美的蕴意的延续
含蓄而隽永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主导思想,不注重西方式的轮廓、比例精准的直白与平实。中国的传统艺术更多的是传达一种形神兼备的美的意境,讲求情景交融的美的意境的延伸,在审美情趣上形成特有的自由、无限的空间意识,构成中国韵味的艺术精神世界。“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其中蕴含着的就是中国式的含蓄与典雅,曼妙地将富含韵意的艺术设计提升为精神层面的心灵感悟,其独特的文化蕴意与欣赏者产生情感的交流与共鸣。如中国画的“似与不似”,以其形延其意,取其神,意蕴深长又富含特有的古典气韵内涵。现代设计则更多地融入了现代的思维、节奏,凭借着创新的个性与特色,将传统的文化因素有机地注入到现代设计之中,在现代文化内涵上延其传统之神韵,创其现代之特色,打造出现代设计的市场、文化价值,经过历史的品味而经久不衰。如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就成功地运用了“篆刻”这一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元素,将“京”字以篆体韵味的手法对汉字字体及流畅的书法进行了深刻的把握,刻画出了一个舞动的神态,向全世界传递了“新北京、新奥运”的概念。
(二)现代设计是传统美的创新与超越
现代设计是现代审美情趣和社会经济文化取向的综合体现,是高新技术与文化艺术的高度融合,也是传统艺术的创新与超越。现代设计要立于长足发展的不败之地,就要在吸纳传统艺术文化因素基础上不断创新,要探求现代设计的发展,延续古典韵味美,以创新的思路彰显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3]。2008年中国奥运“火炬”的设计就是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设计美的契合。中国式的写意手法,“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传递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传统的纸卷轴造型和立体浮雕式的工艺设计,高雅华丽而内涵厚重,既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因素浓缩在一个极具现代科技色彩的奥运火炬之中,又创新性地把古典韵味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科技创新而又特色鲜明。
三、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传统与现代,始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由动至静、由静至动的不断双向运动的过程。在现代设计中要做好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使其不断创新与发展。
(一)现代艺术应保持传统文化的蕴意,在创新中求发展
对待我们的民族传统艺术要重在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内在实质,从传统风格、传统艺术中汲取精华进行创造、深化和发展,让传统艺术元素成为现代设计的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4]。在现代设计中要积极寻找与传统文化内涵、精神的结合,在思路上形成一种文化的默契,体现出传统文化独有的意蕴,使现代艺术既有时代气息又有民族内涵。另外,现代艺术设计对传统文化的运用一定要注意把握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要正确把握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传统文化艺术是一定时代和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借鉴时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巧妙地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应用到现代设计中。不断创新现代设计,把握好其精神实质,用全新的观念把传统艺术发扬到现代艺术设计中来,使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实现新的超越。
(二)创新现代设计应融合民族性,面向国际化
国际化是民族化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是不同民族在未来发展中的共性。要注重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应当看到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无论是对内对外的影响,还是创新程度,与国际现代艺术设计优秀作品都还有一定的距离,缺乏独立性和国际竞争力。新形势下要求现代艺术设计不仅要兼具信息化、视觉化和现代化,还要通过国际交流来促进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与创新。新世纪的到来,将促使中国设计者去创立一个全新的中华民族设计体系,在设计中做到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完美融合,既体现出民族个性,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表达出现代设计所需世界性的共性,更好地与国际文化接轨。
篇4
1、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顾名思义,主要是以人类赖以居住的环境为对象,对其进行艺术化的“创美”活动从而满足特定人群的审美需要,之所以说是“特定人群”,是因为环境艺术的设计总是要根据某一特定人群的品味、追求、审美文化心理、价值观等等因素联系起来的,因此可以说,环境艺术设计追求与周围环境、人群的审美需要有机融合,并以此来表达作者自身的艺术品味和艺术追求。环境艺术设计的范畴较广,主要包括了室内装修、室外规划、景观园林修建规划、道路规划等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及存在问题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蓬勃于二战以后,其深受战后工业理性的影响,应该看到,二战后的工业革命对西方环境艺术设计的巨大推动作用不容忽视,但是由此也使得西方环境艺术设计走上了一条“删繁就简”的道路,具体来说就是环境艺术设计中抛弃了以往那种蕴含丰富文化因素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环境艺术设计抛弃了延续了几千年的圆曲线型等设计方法,直接采用更为简洁直观的直线、圆柱、正方形等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进行环境设计,装饰性的雕刻艺术形式受到冷落,各种环境艺术设计无不透漏着后工业时期工业理性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深刻影响,作为各个民族审美心理代表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环境艺术特色逐渐消失,现代环境艺术越来越走上走上了一条“趋同”的道路,摩天大楼成为当今城市建筑群体的主要代表,而在我国当下的环境艺术设计,也更多地受到西方现代派的设计理念和风格的影响,一大批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横空出世,但是真正融入我国传统文化、注重本土文化的作品却凤毛麟角,这一方面使得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中无法体现和保留我国的传统文化,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民族特色被抹杀,另一方面则使得普通民众难以切身领略到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中的美,让人难以理解,因此有必要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我国传统文化,这是促进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3、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1)环境艺术设计与特定民族的审美心理、个性追求等息息相关,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趋同已经使我们本民族的审美文化心理处于逐渐磨灭的境地,因此必须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加入传统文化,重拾我国自身的审美文化心理追求。
2)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更易于被普通民众所认同和接受,这对于发扬环境艺术、凸显作品价值来说尤为重要。环境艺术设计的受众应是普通民众,因此将传统文化观念等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中,对于拉近作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实现作者自身艺术追求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民族传统文化,在当前全球化浪潮下加强我国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来说也至关重要。
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分析
我国古代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各种园林、建筑、宫殿、寺庙、民居等都蕴藏了我国丰富悠久的文化传统,它们是不可多得的宝贵的环境艺术作品,因此值得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从中汲取营养,更有利于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
1、巧用各种富有美好寓意的植物
植物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手段,其早在古代就已经被广泛运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更为重要的是,植物是“活”的,可以与周围的其他要素形成一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之感,让人耳目一新。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许多植物因为有着美好深刻的寓意而被普遍应用于室内外的装饰中,例如坚贞不屈的松树、高尚道德的兰花、傲然独立的梅花、隐逸孤傲的、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等等,因此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巧妙地运用这些具有特色的植物,是环境艺术设计成功的重要步骤。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以将室内室外的植物进行巧妙结合和联系,形成一种巧妙的自然过渡,造成一种绿色植物不断延伸的视觉效果;在利用植物作为环境艺术手段时,要注意特定植物所代表的不同含义。在该别墅室外环境设计中,设计者巧妙地采用了竹子,竹子代表“雅”,那么在为新修别墅群等做环境设计时,就可以适量在别墅周围种植一些翠绿的竹,这样就可以凸显别墅主人的风雅有内涵,而不是外人所想的“暴发户”,这样就潜在地满足了客户的需要,同时也要注意竹子与周围景物的颜色搭配等,避免造成搭配色调过于冷清,给人以冷傲之感。
2、室内设计中引入传统文化元素
室内环境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相对于室外环境设计,其和人的日常接触更加紧密频繁,因此如何在现代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引入传统文化,从而产生一种奇异的“穿越”效果,则可以大大加强环境艺术设计的品味。客厅里的电视墙被设计成为了圆拱门的形状,就是巧妙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了现代环境设计中,众所周知,“圆拱门”多背应用于我国古代的园林设计中,是我国古代建筑中极具特色的部分,在现代室内环境设计中,将传统的正方形的电视背景墙设计成这种圆拱门的形状,则可以给主人一种突入园林之感,室内的器物看上去就像是摆在园林中一样,这样就无形中就为整个现代化的客厅增添了一股清幽娴雅的氛围,同时,由于电视以及周围的器物都是黑色,色彩无形中有一股清冷的感觉,而设计者将电视周围的背景墙巧妙地设计为暖色系列的米色,成功地将那种清冷之感冲淡了,冷暖互调,恰到好处。
三、总结
篇5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平面设计;运用
前言
我国是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家,所以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俗话说“只有民族的,才是全世界的”,所以在进行现代平面设计时,可以将现代化的设计元素与传统的文化艺术元素相结合。平面设计属于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而我国传统的文化文化艺术元素,就是平面设计的灵感源泉,为设计作品增添了时代的个性。如果说创造性是平面设计的前提,那么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就是平面设计的基础。因为传统的卫华艺术元素是历史沉积下来的经过,集齐了前人的无数智慧,经过了历史的考验,才成为了现代人所继承的传统文化艺术。
一、传统的色彩艺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随着经济建设进程的逐渐加快,社会发展不断进步,使得人们对于色彩越来越敏感,所以对于色彩的应用也逐渐丰富起来。例如,在中国的古代,黄色代表着皇权,象征着高贵。随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发展,加快了中国传统色彩艺术元素的发展进程,使得传统的色彩艺术元素逐渐的被人们所接受,并应用与现代的平面设计中[1]。
二、传统的文字艺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元素中,文字艺术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传统文化艺术元素的不断发展,文字艺术的出现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在文字艺术的发展进程中可以发现,文字艺术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例如春秋战国时期使用的文字就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但是这种差异性却能够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很多丰富的创作思维以及文化资源[2]。所以说,文字艺术元素就是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基本元素。传统的文字艺术就是从图形演变而来的,人们可以根据这些图形了解实际事物与情况,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就是将这些文字图形的意义与功能进行了综合性的还原,形成特别的审美元素。
三、传统的民俗艺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同时还具有丰富的民族与广阔的地域,因此形成了多样化的民族特色。目前,我国有很多现代的平面设计都享誉国内外,不仅仅因为设计本身的精巧,还因为其中融入了很多传统的民俗艺术与民族特色。将传统的民俗艺术元素融入现代平面上设计中,可以增加人们对于设计作品的亲切感,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增加人们对于设计作品的情感感悟。
四、传统的图案艺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我国的图案艺术元素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其中剪纸与年画等都属于图案艺术。不同的图案有着不同的含义,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也都不同,但是在图案艺术中都具有很强的感情渲染力,同时也表达出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传统的图案艺术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核心部分,随着历史的沉积,使得传统的图案艺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从而形成了完善的、宏伟的传统图案艺术文化系统。就图案的内容来看,可以体现出很多方面,例如,有人们庆贺丰收的、欢庆节日的、日常的生活与工作的以及恭敬神灵的。在进行图案艺术装饰时,可以既可以反映出人们的生活态度,也能够表达出生活情感。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同时还具有丰富的民族与广阔的地域,所以在不同的地域上,都有着自身的文化与文化特色。例如,我国的南方与北方在文化上就有着明显的差异,维吾尔族的文化与藏族文化也有着明显的不同[3]。因此,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就产生了很多具有民族性与地域性的图案。而在现代的平面设计中,融入多样化的图案艺术元素,可以继承传统图案文化所表达的情感,传承传统图案文化所表达的精神。另外,在实际的平面设计中,可以深入的了解传统图案文化艺术中的故事,然后将故事进行还原,并在其中融入现代化文明与思想,将传统图案文化中的精神与现代化的形势进行有机的结合,一方面可以满足了人们对于现代平面设计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够传承了传统图案文化艺术中的精神。除此以外,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现代平面设计师,不仅要求能够深入的了解传统文化艺术,还要求在将传统文化艺术元素与平面设计进行融合时,不可以对文化艺术今次那个生搬硬套。因为这样就既会违背创作精神,还会降低设计作品自身的灵性。
五、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以及多元化的样式。传统的文化艺术在色彩、图案、文字等方面都与现代化的设计安排有着明显的差别,是非常值得人们去思考与借鉴的元素。另外,在进行现代平面设计时,我国的设计师会将传统的视觉艺术元素设置为现代平面设计的符号代表,体现出我国的平面设计正在逐渐的向民族化的方向上发展。
参考文献:
[1]伍小珊.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包装工业,2014,22:44+46.
[2]黄跃成.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4:179-180.
篇6
人类所创造的世界是一个文化的世界。文化是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媒介。设计活动是一种综合性创造,它要把社会的、经济的和文化的进步有机地结合起来,凝结在物质形态的产品之中。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解析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建的、改造的、享受的、传承的、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各种事物的总称,它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体现,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是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等诸多内容,而且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那么,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首先,是“人文”精本文由收集整理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重视人的道德修养,主张人们通过自身的修养与学习,成为高尚的人、有理想的人。因而古代的“人文”精神非常重视礼仪形式,提倡德治,力求使社会各个等级和睦相处。正是有了这样的“人文”精神,才培育了中华民族积极进取、坚韧不拔、敬老爱幼、救济孤残、勤俭持家等美德。
其次,是“自然”精神。道家经典《老子》将“无名”作为天地的始原,“有名”作为万物的根本。它们是外延很大的名词,如果要从哲学上加以概括,都超越不了“有”与“无”的外延范围。《老子》一书还提出要如实地去认识自然,不要附加人的主观想象,因为天、地、宇宙来源于“道”,而“道”则是自然。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精神的出发点。
再次,是“奇偶”精神。当人们探索自然地奥秘,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有时从“五行”的“五”去看事物的构成和变化;有时从“偶数”的相对相生去把握自然和人生变易的道理。这种“奇偶”精神浸透于中国古代的哲学、自然科学、古建筑、古代都城布局,甚至连古器物的造型美,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归结为“奇偶”精神的体现。
最后,是“会通”精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是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文化,她善于学习各种文化体系的长处,又能加以吸收,用以丰富自己,这就叫做“会通”精神。
二、现代艺术设计教育
现代艺术设计在中国只有二十几年历史。我国的艺术设计,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兴起而兴起的。有些艺术家和设计师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急匆匆地紧随商品经济这趟末班车,追逐潮流、赶超世界,却无法冷静下来,审视自己的理论,研究自己的教育。
各高校大幅度增设艺术设计专业,扩大办学规模和招生人数,一时间,艺术设计成为国内最热门的专业之一。虽然各个高校在教学改革方面一直不断深化,但由于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历史较短,艺术设计教育体制和体系也都基本上取自西方,至今仍然未能建立起自己的语言与特色教学,造成了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盲从西方,却又因文化积淀与西方迥异而无法达到与西方相应水准的矛盾现状。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对现代艺术设计产生着巨大影响。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与成熟更离不开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缺少了本土历史与文化底蕴的支撑,照搬西方模式的教育方式,是不能适应我国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艺术设计既要与世界接轨,又应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不仅要培养具有现代化创新能力的设计师,还要求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深刻了解的设计师是不会有深层次的艺术作品呈现给国人的。因此,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一代设计师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艺术教育应在培养学生基本功的同时,增加对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尤其是传统设计理念的总结。在具体的艺术设计教育过程中,应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去,增开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基础理论课程, 强化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应将设计教育引向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之中,摒弃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粗浅、狭隘、偏颇的认识,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传统文化形式上的简单嫁接和盲目照搬, 要引导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灵魂;应在设计教育中提倡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融合,将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与思维方式相结合,保留中国本土设计的艺术本质和民族审美特征,设计出真正具有民族气息的高水平作品。
篇7
关键词:传统民间艺术;现代布艺装饰画
一、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和布艺
民间艺术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民间艺术”的领域很宽广,而且也不乏很多“绝活”,象皮影、剪纸、编织、刺绣等,都是很著名的民间艺术形式。民间艺术的造型、色彩和结构随意、主观,具有原始文化和乡土艺术的特点,反映了中国的传统审美观念。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忠实记录者,值得我们仔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布艺是现代装饰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传统意义上的布艺,即指布上的艺术,是中国民间工艺中一朵瑰丽的奇葩,在我国工艺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主要是以布为原料,集民间剪纸、刺绣、制作工艺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到了现在,布艺有了另一种含义,指以布为主料,经过艺术加工,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的制品。将布艺装饰画与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相结合,使得布艺装饰画获得了取之不尽的宝贵创意资源;同时将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在现代装饰画的范畴内进行重新的解读,赋予传统民间艺术以新的生机和活力。将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与布艺相结合,也是我们从实际出发的结果,传统民间艺术的资料较为丰富,并且有许多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借鉴,我们在此基础上,主要对表现方式和材料进行研究和尝试,另外我们选取的加工材料“布”,较为方便易得,加工条件要求不高。
二、研究现状和我们的研究目标
1、研究现状
现在国内的民间艺术与布艺装饰画结合的研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布艺只是作为装饰画的一个加工手段被介绍,对于它的表现特征和加工手段研究的较为表面,另外现有的源于民间艺术的布艺装饰画大部分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审美层次,基本是传统民间布艺的原封不动的模仿。国外一些国家对于自己民族的民间艺术继承较好,并尝试了极为丰富的媒介和载体,结合现代艺术的表现方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研究目标
首先,将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的,剪纸、皮影、脸谱、刺绣等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整理,以点带面的对于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的发展、表现特征、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认知;其次,通过对于现代国内外装饰艺术形式的材料收集和整理,形成对于当下装饰表现的系统认知;最后,将以上两点进行结合,借鉴优秀的对于传统继承和应用的案例,将传统的民间艺术作为现代布艺装饰画的创意源泉,现代布艺装饰画作为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和应用的途径。
三、创新点及解决的关键问题
(1)创新点,对于传统民间艺术的继承和应用,将在分析出其各自的创意方式、表现语言、材料特征的基础上,借鉴现代视觉元素“解构”的方式,保留一个特征性元素,对其他的元素进行大胆的主观处理,以期望获得更大的创作空间,赋予传统民间艺术新的生命力。
(2)解决的关键问题,将传统民间艺术的表现特征在现代装饰艺术的语序下进行从新的解读,使得传统的民间艺术成为现代布艺装饰画的创意源泉,现代布艺装饰画作为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和应用的途径,两者形成共赢的局面。
四、具体的实施步骤和研究方法
1、具体的步骤
对于代表性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剪纸、皮影、脸谱、刺绣等进行深入挖掘与整理,尽量去体会和掌握它们创意方式、表现语言、表现材料、加工工艺;对于我国传统布艺的表现语言、材料、加工方式进行了解;并对现代的国外及国内的布艺的表现语言、材料、加工手段进行了解,进而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对,掌握发展脉络;收集国内外对于传统继承和应用的优秀案例作为借鉴,将我们对于民间艺术形式的认知与其结合,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总结我们对于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应用路径;收集现代国内外的装饰艺术资料,分析现在语境下的装饰语言的特征。
2、研究方法
在具体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综合研究法、个案分析法、并结合设计实践:综合研究法:首先,对我国代表性传统民间艺术做深入的了解,梳理、概括代表性民间艺术形式的发展脉络和表现特征。其次,对我国传统及现代的布艺装饰作品进行比对研究,总结出在表现方式及材料加工等方面的变化;个案分析法:针对国内外对于民间艺术继承和应用的具体优秀个案,对民间艺术与现代装饰画的结合,提出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的设想。从一般到特殊,先归纳再演绎,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设计实践:根据收集的资料在自己对选择民间艺术形式的认识下,结合现代的装饰语言特征,进行装饰画的制作。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将传统的民间艺术的典型代表,脸谱、皮影、剪纸、刺绣作为研究对象,广泛的收集资料,并分析他产生的必然性,以及在表现形式、表现方法和材料运用上的特点,然后将它放在现代视觉语言的语境下进行重新的解读,借鉴图形设计中的解构方式,对传统形象的特征进行分析后,进行全方位大胆的解构尝试,以期待出现传统与时尚的碰撞,产生即源于传统有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新形象。
参考文献
[1]戴瑞.装饰画(高等艺术院校系列教材)[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2]傅太华,温学拼布DIy.纺织期刊第十五卷第三期.
[3]黃莉缉,当代纤维塾术探索,台北市,整术家出版社,台湾,55–65.
[4]邓福星,唐家路,潘鲁生.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论.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
[5]邓福星.艺术前的艺术.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7年.
篇8
在社会不断的发展过程当中,通过生活、生产、文化多方面的积淀,所产生的文明成果,就是传统文化,可以说这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传承,通过传统文化,人们不仅能了解到历史并对历史加以继承还能够在先辈的基础之上,开展出新的技能基础与传统文化。作为现代的艺术设计者,应在对传统文化有着初步认知的基础之上,对传统文化也要起到促进的作用,这样既起到了传承的作用,也能够完成对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有效推动。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各个民族也都有其相应的文化与风俗,经过长时间历史的沉淀,使得民族文化新颖别致,特点鲜明。传统文化具有着多种的表达形式,其内涵呈现形式主要集中体现在不同地区的风俗文化方面之上,从中我们不仅能够体会不同地区的审美标准也能够感受到不同地区的情感表达方法。在现代艺术设计当中,传统文化元素经常为设计师们所使用,成为了信息时代现代设计艺术的主要元素,相应的科技元素的冷色调通过传统文化元素温馨而自然的中和,就使得原有的设计产品多了一份清新,也荡涤了人们的心灵。随着历史车轮的不断前进,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也开始树立其独特的别致风格,从众多艺术作品中所引用的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现象中就能够看出,传统文化的魅力是历久弥新的,是具有力量的,能够不被新兴文化所影响,且更加稳固地屹立于文化丛林之中。我国的传统文化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建筑。长城、四合院、故宫、园林以及各类塔、钟、楼阁等;二,自然。熊猫、长江、黄河、松竹梅、鲤鱼等;三,文化。山水画、书法、十二生肖等;四,娱乐。笛子,各种棋类,皮影以及脸谱等;五,生活。筷子、金锁、如意等;六,民俗。对联、月饼、以及剪纸等。我国历史文化悠长深远,其文化产物元素也不胜枚举,现代艺术文明中,经常会引用传统文化元素作为写意表达对象,进而完成作品理念的表述,这能够看出,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艺术的联系是紧密的,二者之间是起着传递与承接的作用的。
二、玻璃产业与玻璃艺术文化
1.玻璃艺术的产生
与我们的固定思维意识不同的是,玻璃是液体而非固体,通过熔融这一化学过程,形成了连续的网络结构,再通过冷却使得网络结构中的物质粘度增大并硬化,最终形成的硅酸盐类的非金属材质。玻璃成为商品是在公元十二世纪,十八世纪,比利时人则研制出了平板玻璃,随着美国人研发出现代工业中的玻璃引上机设备,以及玻璃的工业生产逐渐形成规模,玻璃艺术也因此生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玻璃的生产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地完善,使得玻璃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方面不可或缺的原材料,而玻璃艺术也随着玻璃生产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2.玻璃制品的分类
玻璃种类繁多,从用途这一方面对其进行分类,可分为两种:一,器皿类。生活中大多数用的是这一类玻璃,食品类、装饰类等;二,平板类。建筑用材中大多使用这类玻璃,挡风玻璃、透光玻璃等;若从成分来进行划分,也能够分为两种:氧化类和非氧化类,氧化类主要有硅酸盐玻璃、磷酸玻璃等,其中,建材方面多用的是硅酸盐玻璃,磷酸玻璃主要应用于科研事业。玻璃经过深加工后,能够形成多种样式,因此,艺术效果使得玻璃艺术体现的更加明显。通过技术的不断改良与演进,使得玻璃艺术的呈现方式也得到了更新,制作出了:琉璃制品、水晶玻璃、钢化玻璃、彩印玻璃、高级银镜玻璃、彩釉钢化玻璃、喷砂玻璃、中空玻璃等。玻璃艺术能够运用到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使得玻璃在保留其基本使用性能的基础之上,也能够起到丰富人们生活的作用,因此,玻璃艺术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方面所建造的水晶宫的主要材料就是玻璃,德国通用公司所建造的透平车间也是由玻璃所制成,从中能够看出,玻璃艺术对于生活乃至艺术成就的影响是巨大的。
3.文化对玻璃艺术的影响
文化能够反映出民族与国家的底蕴,能够呈现出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形态传承,通过物质到非物质的输出,这样的一个转换过程,向外界展示了公共的文化产品。社会是由众人所组成的,可见个人对于社会的影响程度,人们在进行改造、建设世界的过程当中,也在不断地形成、塑造一种新的社会秩序体系,在这样的一个交互的过程当中,就能够产生多种不同层次的文化,并体现出文化所包含的基本价值。文化是社会的精神底气所在,从不同的社会关系中能够体现出不同的文化需求,而玻璃制作的过程当中,就要遵循着一定的文化方式,这样的文化方式正是玻璃艺术,玻璃艺术能够带动着玻璃产业的文化发展,并通过玻璃这一介质元素,丰富了文化市场。玻璃是需要文化环境的,因此,玻璃艺术的作用就是至关重要的,玻璃产业有着多种不同的品牌,而通过其不同的玻璃艺术作品中能够看出其别树一帜的审美魅力,这是文化所赋予玻璃制品的,而这一审美魅力是通过历史的沉淀从而建立的。玻璃制品品牌的建立,同样是在文化背景下生成的,这一品牌的基本理念是符合当时人们的基本审美水平的,能够反映出当时文化的主要呈现方式与价值走向。
三、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玻璃艺术中的运用
国画、山水画、青铜器、瓷器这样的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玻璃艺术中,是十分常见的,从形态呈现、纹路走向上都能够体现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再者而言,酒类的瓶体设计,都运用了传统文化元素,例如洋河蓝色经典系列的玻璃酒瓶就采用了青花瓷原色的色调,通过悠长深远的蓝色来展示出酒文化的历史悠久,青花瓷类型的瓶身能够表现出传统文化元素中淡定大气的特质。中国五千年的悠久文化成就了传统文化独特的风俗,梅瓶是由古代流传至今的酒类容器,其造型结构敛足、小底,从整体上来看,体态修长、气势突显,能够体现出中国自古而来的内敛又不失威严的独特文化风韵。
四、结语
篇9
青花瓷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青花瓷器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是闲为它具有丰富的装饰技法和独特的中华民族风格,青花白瓷,清丽脱俗、典雅大方;给人以清新明快、肃穆端庄之感。
传统青花主要是通过线条的粗细、疏密、点线等笔法来表现各种艺术意境,一笔之下有刚柔、虚实、浓淡、轻重的变化,运笔之中有中锋、侧锋、逆锋、拖等。传统青花勾线、分水、布局特点:遒劲的线条,湿润的分水,疏密有致的布局在作品中得到运用,我们知道,青花勾线也就是中国画里的白描,比较工整细;它的分水,就是泼墨大写意风格。
传统青花艺术在不同的时代呈现了不同的面貌。元代青花不但料色丰富,而且在器型及花纹装饰上也相当工整细致,有其一定的特色。到明代,青花讲究表现工艺,所绘花鸟草虫、山水人物小品,构图简洁清丽,寥寥数笔,生趣盎然。青花色调也很净丽青翠,另有一番民间简朴清新的情趣,清代的青花瓷在明代青花卓越成就的基础上,继续有所发展和提高。特别是康、雍、乾三朝,在瓷器造型、釉彩、花绘等方面,都获得了新的成就。在装饰风格上,更多地吸取了民间木刻版画的表现手法,对所表现的形象作概括、夸张的加工,用刚劲、细致的笔法勾线,再以多种深浅色渲染,看上去爽朗明快,青花经历了元、明、清六百多年发展的历史,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面貌,无论是官窑青花瓷,还是民用青花瓷,都有自己的艺术特色,有着无与伦比的艺术成就,也确立了传统青花的清新、典雅朴素的文化品格。
现代陶瓷艺术向着随意自由、富有想象力、具有人文精神的方向发展。现代陶艺纯属艺术家个体面对心灵的艺术创造,有其个人情感在里面。现代陶瓷艺术往往追求的是“创新”。它具有从古老的陶瓷母体中脱离而形成独立的纯艺术特征。而传统青花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已经成为我们历史的一部分,它在今天和未来都将以各种形式介入我们的艺术活动。
二、传统青花与现代陶瓷艺术如何结合
1、民间青花与现代陶瓷造型结合
民间青花与现代陶瓷造型结合强调了把传统带入到现代语境中,在青花瓷中将水墨画和民间的姊妹艺术的一些表现手法移植,将水墨中极具抽象意味的墨趣,将其他一些手法的部分作为装饰语言的主体,在青花瓷中得到充分的展现。正是这种互补的结合,使瓷作更富有一种文化感,更具有一种文化品位和东方情调。也就是说在传统青花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发展,使青花更具有创作者的个性。
景德镇陶瓷学院秦锡磷教授,其作品造型新颖大方,画面生动自然,色彩清新明快,手法挥洒自如,格调秀雅脱俗,兼有民间艺术的意趣和文人艺术的高雅,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东方艺术特色。他的作品是传统青花艺术和现代陶瓷造型完美结合的典范。
2、传统青花作为符号化语言在现代陶艺中的作用
在现代艺术表现中,传统语言和图式往往作为一种特定意义的符号被运用到作品中,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景德镇陶瓷学院黄焕义教授许多陶艺作品中的局部青花装饰纹饰有来自官窑的,有民窑、各朝各代都有,作者根据个人的审美需要与陶艺造型上的需要,对传统青花瓷纹饰采用撷取方法,有时在原形上加工处理,有时在传统青花瓷纹式中加入新的元素符号,为他所有,但又不失传统青花的韵味,他的大部分作品中青花装饰的典雅、晶莹与造型的纯朴、粗犷构成粗与细、亮与涩、动与静、古与今的审美特征。
3、青花与其它手法综合装饰的形式
以上两位陶瓷艺术大师的成功也证明了传统青花与现代陶瓷艺术的结合具有可取性,看新闻说一件将中国剪纸与陶瓷的传统青花工艺结合起来独创的《12生肖盘》陶瓷艺术精品在绳金塔民俗博物馆亮相,吸引了众多游人观看,这说明传统青花和现代陶瓷艺术相结合得很完美。不仅中国的陶瓷艺术家是这样的喜欢青花,连国外的陶瓷艺术家们也同样对青花充满青睐,美国的艺术家借鉴了我们景德镇的传统青花,如“二战”前后制造的艺术瓷盘,并未受当时画坛盛行的抽象派影响,而是继续模仿英国瓷的彩绘贵族庭院人物画以及中国瓷的清代青花山水画。现在也有很多艺术家在吸取彩陶、民间青花及写意图画的基础上,使传统青花显示青春时代的活力。国内外的艺术家们把西洋画构图和青花的淡雅格调结合起来,看来比较有中西合璧的感觉,就像是“混血儿”。
篇10
一、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现代摄影的特点
1.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特点
气韵生动、应物象形。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海纳百川的艺术包容性,吸取了书法、诗歌、印刷等多种艺术的表现特点。在春秋时期《左传》记载绘画应“铸鼎象物”,能够反映生活特点。孔子指出线条与颜色是绘画的重要特征。南朝著名画家谢赫指出了绘画不仅应“象形”“象物”和“随类赋彩”,更要使画作通过运笔的技巧达到生动传神的效果。中国传统绘画不仅能够表达文字无法表达的内容,更能“度其物象而取其真”,使得画作呈现一股浑然天成的气韵。有情感投入,有意境之美和有文学内涵,在空间结构中展示其随意舞动、虽乐而歌的空灵的空间表现力。重视画作的神韵和内在美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在画作的立意上、布局上,都包含着含蓄、潜隐、虚实结合的传统哲学思想。在画作的艺术表达上自然且富有情致,韵味十足的意象表而不露,是传统思想与社会文化结合的产物。
2.现代摄影艺术的特点
客观性。客观性是现代摄影最突出的特点,借助于科技和先进的设备,通过摄影器材达到对图像的客观反映,现代摄影的作品非常具体、真实和形象。客观的对事物、人物进行形象表达,是艺术的形式美。现代摄影追求作品的空间感、平衡杆和结构比例,力求表现事物、深化内容。隐喻性。现代摄影艺术不仅能够如同镜子一般表现事物,还能通过对景物、事物、人物的艺术拍摄,引导欣赏者看到照片背后的信息。通过对某些场景、细节等的拍摄表现出照片深层的意义。直觉性。照片的拍摄在一瞬间发生,是对某个事物运动过程的抓取,通过对典型瞬间的选择来展示艺术特性。现代摄影由于选择的空间、时间和器材不同拍摄的作用也不同,抓取到最优的结果才能抓取到摄影艺术的灵魂。
二、现代摄影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
随着摄影器材的问世摄影逐渐成为了人们在人物、景物、事物视觉留存的重要方法,对传统绘画的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现代摄影的产生使得传统写实派绘画失去了部分市场,然而中国传统绘画中以意象派为主,其画作的关键在于内在的思想和笔法运用方面,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在现代社会中的艺术价值提升。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与现代社会逐渐脱节,传统的艺术不经过创新也难以得到发展与传承,现代摄影艺术的精进和发展,其中构图、颜色运用和光影结合的手法为中国传统绘画带来了灵感,借鉴现代摄影的优秀部分,对传统绘画笔法、颜色、构图,逐渐与现代摄影艺术融合,使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更显露勃勃的生机。
三、中国传统绘画对现代摄影的影响
1.提升了现代摄影的意境美
中国传统绘画中所蕴含的“画中有诗”的意境之美对于摄影作品的意境追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代摄影作品在学习和借鉴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感运用中,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创造出了“意境派”的摄影流派,更添了现代摄影艺术范围。通过模仿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条使用、光影调配和色彩搭配,丰富了现代摄影艺术的理论和表现方式,为摄影艺术开辟了更多的发展方向。
2.丰富了现代摄影的人文内涵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有着丰富了文化内涵,绘画作品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作者文学、艺术修养的体现,是作者对人、对事物、对社会的思考和感悟。例如徐悲鸿的“马”,空灵飘逸的身形和独具魅力的笔法,都是作者善于发现生活、记录生活和领悟生活的结果,只有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才华才能完美展示出心中所想。现代摄影艺术借鉴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注重摄影者本身的文化内涵和个人阅历,在创作中引用文化之魂来提升作品的格调与内在,增强了艺术的生命力。
四、中国传统绘画与现代摄影的艺术融合
1.中国传统绘画与现代摄影构图艺术融合
在构图方面,现代摄于与中国传统绘画对其都非常重视,合理的构图设计是艺术作品成败的关键。对色彩、层次、线条和光影的运用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其合理的安排,以最佳的艺术形式展现是摄于与绘画共同的追求。现代摄影有着随意性、瞬间性和抓取性的特点,在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视觉比例设计特点之后,结合了其开放式的窗户构图方法,更加有层次、有呼应的实现了艺术表达。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也逐渐借鉴了现代摄影的构图技术,改变了其视觉冲击力薄弱的缺憾,更添其艺术感染力。
2.中国传统绘画与现代摄影光影艺术融合
无论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还是现代摄影都离不开色彩和线条的运用,哪怕黑白照片与水墨画,都通过了光影结合、点线的结合方式创造出艺术作品。中国传统绘画由于其颜料色彩种类的限制,对于“光”的表现只能用颜料的绘画技巧来表达。摄影作品中的“光”则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光,更具真实性,然而现代摄影由于技术的限制,没有光的参与则无法完成作品,所以现代摄影对于“光”的使用非常重视。现代摄影借鉴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颜色的使用,以颜色来产生光的幻觉,在光度、光质的表现方面更具特色,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也借鉴现代摄影中对于光的表现手法,增强绘画的气氛营造,更突出其意境的表达。
结语
- 上一篇:工程监理的作用及意义
- 下一篇:道路工程监理控制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