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洗钱相关法规范文

时间:2023-08-27 15:18: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反洗钱相关法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反洗钱相关法规

篇1

反洗钱工作一直是我行的常规性重点工作,由反洗钱专管员主要负责,全体员工共同学习参与。按照上级行的安排,在此期间开展的宣传活动,也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将反洗钱思想推广到普通群众中,助力培养全民反洗钱意识的树立工程。

首先,组织全员系统地了解反洗钱相关知识,掌握可疑资金的识别和分析,加强柜面宣传,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及各级人行的有关规定。利用晨会时间集中学习反洗钱及反恐怖融资相关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强化反洗钱意识,增强岗位反洗钱工作履职能力。

其次,在网点积极开展宣传、宣讲。 利用网点宣传电子屏等工具播放反洗钱宣传视频短片,LED显示屏滚动播放反洗钱宣传标语,在网点大厅和工作台摆放反洗钱知识宣传手册和折页,积极向客户宣传反洗钱知识,金融从业者不仅是从自身做到,更要做好社会宣传的工作,承担社会责任,增强客户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引导树立理性科学的投资理念。

篇2

【关键词】反洗钱联席会议制度 成员单位 协调机制构建 有效途径 甘肃省平凉市 调查与思考

一、甘肃省平凉市基本情况

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重镇,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全市辖六县一区,2016年全市总土地面积1.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09.2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2.12万人。近年,人行平凉中支紧密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反洗钱成员单位间协调沟通机制建设,初步形成了反洗钱工作合力。

(一)建立全市反洗钱联席会议制度。为适应新形势下反洗钱工作需要,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以防为主、打防结合、密切协作、高效务实”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2012年人行平凉中支起草了《平凉市反洗钱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被市政府以平政办发[2012]145号文件形式批转执,2015年人行平凉中支又着手对此项制度进行修订完善,确保制度内容与工作实际同步,全面贯彻落实当前国家和总行反洗钱工作各项要求。《平凉市反洗钱联席会议制度》涉及市司法局、市国安局、市法院等21个部门,制度明确了各联席成员单位履职内容,要求反洗钱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在全市反洗钱工作机制框架内开展工作,为贯彻落实国家、全省反洗钱工作精神、开展反洗钱宣传、查处反洗钱案件打下了制度基础。

(二)定期召开全市反洗钱联席会议。根据反洗钱联席会议制度,人行平凉中支牵头,按季召开辖内反洗钱联席会议,传达、贯彻国家反洗钱工作方针政策和反洗钱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精神;交流通报全市反洗钱工作进展情况,研究全市反洗钱工作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各成员单位提请研究的重大事项;通报季度经济案件,并针对有关工作进行协商,提出落实意见。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统一协调各行业、各部门反洗钱工作,实现反洗钱信息资源互通共享,形成反洗钱工作合力,推动全市反洗钱工作顺利开展。

(三)主动创建反洗钱信息平台。2015年9月,人行平凉中支与市政府、市金融办、市广电局、市工商局和市银监局等部门联手创建了“平凉市经济金融信息平台”,制定实施了《平凉市经济金融信息平台管理办法》。该平台采取召开信息会议、编发简报形式建立,具体由平凉市政府牵头,市人行、市金融办、市银监局负责信息,会议按季召开。利用该平台与办法,各反洗钱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按月收集、加工、整理涉及反洗钱工作方面的信息和相关政策法规,定期于该平台上,并提出防范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强化了反洗钱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之间的交流沟通。

(四)多形式签订单位间反洗钱协议。因反洗钱联席会议罐涉及成员较多,为切实做好反洗钱工作,人行平凉中支根据平凉实际,结合成员单位工作特点,分头与部分成员单位建立多种形式的反洗钱工作协调制度。如2012年人行平凉中支与市银监局、市外管局共同签订了《平凉市金融信息数据共享制度》,2013年与市工商局签订了《平凉市企业概况信息报送制度》;2014年与市法院、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分别草签协议,建立反洗钱信息互通机制;2015年5月与市公安局经侦大队共同起草《平凉市司法情报会商制度》,同年8月与市检察院口头达成协议,按月向人行报送全市经济类讼诉案件等等。

二、当前反洗钱协调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因反洗钱联席会议制度涉及部门众多,其运转效率如何,直接取决于协调机制内各部门是否认真履职。通过对平凉市现有反洗钱协调机制运行情况调查,我们将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对反洗钱工作认识不足。长期以来,人民银行做为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对构建行之有效的反洗钱横向协调机制抱有极高热情,这给地方政府造成错觉,认为反洗钱就是金融系统的事,就是人民银行的事,与政府部门无关!政府部门更关注某项招商引资给地方财政带来多少收益,很少考虑资金来源和性质是否合法;监管部门更关注于某个机构营运是否合规,很少考虑吸存、放贷资金的洗钱风险;金融机构更关注于增加客户、提高盈利,很少考虑拓展的业务是否合法、合规……。受部门利益限制,反洗钱协调机制内各成员单位对反洗钱态度“冷热不均”,反洗钱意识不强,缺乏主动开展反洗钱工作的积极性,反洗钱协调机制运行效果不佳。

(二)协调机构运作形式单一。虽然全市已建立多部门、多形式的反洗钱工作制度,但反洗钱横向协调机制运作形式较为单一,无论是定期召开反洗钱联席会议,还是协调机制内部单位之间签订协议、建立制度或共同发文等,都局限于互相通报反洗钱工作情况、传递反洗钱动态信息、交流反洗钱工作经验层面上,缺乏前瞻性、预见性的反洗钱运作方式,联席机制内各成员单位间反洗钱信息的无障碍沟通仍未实现,反洗钱工作开展困难较多。

(三)反洗钱受地域限制明显。反洗钱工作涉及预防、发现、报告、分析、调查和打击等多个方面,时常需要跨区域的协调合作。但是目前基层反洗钱合作协调机制基本限于各行政区域内的运作,既使建立跨县、市、省的反洗钱合作协调动作机制,也多停留在人民银行内部间的运作,无法真正将公安、法院、检察等重要职能部门纳入跨区域合作范围,在实施反洗钱检查时,由于协作、协调、协查不力,依法取证较为困难。

(四)反洗钱监管力量不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人民银行做为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具有“承担全国反洗钱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责任,负责涉嫌洗钱及恐怖活动的资金监测”的权力和义务。但实际工作中,因基层央行(地市级中心支行和县支行)反洗钱人员除了开展现场检查,又要应对报表、宣传、培训,以会议落实制度的现象长期存在,不利于反洗钱联席会议制度的有效落实。

三、进一步完善反洗钱工作协调机制的建议

实践证明,要切实发挥反洗钱协调机制效能,必须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目标,发挥部门合力,探索科学有效的协作形式,从根本上改善现有的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冷热不均的运行现状。

(一)强化协调组织工作。各级人行应加强向当地人民政府反洗钱工作汇报力度,使政府部门真正意识到防范洗钱风险与当地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工作支持,建议将反洗钱协调机制办公室设在政府部门,如金融办等,反洗钱业务工作具体仍由人民银行负责,而联络沟通工作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借助政府实力,切实提升反洗钱工作效率。

(二)持续开展宣传培训。反洗钱联席会议办公室,应针对各成员单位的业务特点和职能要求,将反洗钱各联席成员单位纳入反洗钱宣传义务主体,整合宣传资源,适时召集成员单位参与反洗钱宣传,或利用成员单位业务宣传机会融入反洗钱宣传,发挥宣传合力。同时加大反洗钱培训力度,通过多层次、多形式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反洗钱业务人员工作能力。

(三)着重制定保密条款。反洗钱工作涉及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因此基层央行要着重建立反洗钱信息通报、互换方面的保密制度,应制订“谁通报、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反洗钱信息通报范围、内容,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机密或个人隐私的信息,提供单位应依据相关法律规定,限定披露范围,从制度上保证反洗钱协调机制内各成员单位互通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四)不断充实成员单位。随着经济金融发展,反洗钱涉及部门逐年增多,因此在现有反洗钱协调机制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增加反洗钱协调机制成员,赋予其反洗钱工作职责和义务,为开展行之有效的反洗钱协调合作奠定基础。

篇3

关键词:虚拟货币;洗钱风险;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2-0122-02

随着虚拟货币在市场上占据一定位置,利用虚拟货币制度漏洞洗钱的风险也随之加大,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其法律制度以及监管体系,切实有效打击利用虚拟货币洗钱的犯罪活动,维护市场秩序。

一、利用虚拟货币洗钱的现状

虚拟货币是一种可以以数字形式交易,具有交易媒介和(或)计价单位及(或)价值储存功能,但在任何法域不具有法定货币地位的数字形式的价值。根据扬基集团分析师的估算,仅虚拟货币市场2012年就已经达475亿美元,在接下来的5年中该市场将持续增长15%,至2017年将达到554亿美元。而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主要源于其本质上是数字数据,而不是赖以存储的媒介具有匿名性、跨国性、去中心化等特点。目前虚拟货币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投资工具,在特定的虚拟领域可以以通货的形式,用来线上支付,购买产品。有些虚拟货币甚至可以避过法律约束,从线下直接与人民币对价。

由于虚拟货币具有便利、高效、隐蔽的特性,利用虚拟货币交易平台洗钱已经成为洗钱犯罪的新手段。目前,虚拟货币作为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产物,不仅可以用于现实产品的购买,还可以转让虚拟资产,使部分投机者低价收购,高价卖出,形成回流,而这个回流才是真正滋生市场操纵和流通、进行洗钱等导致金融监控失效的中间层。且这个中间层,仍然不在相关法律法规的监控下。

二、利用虚拟货币洗钱的原因

(一)缺乏法律制度保障

首先,我国对虚拟货币的界定是近几年来才施行的,对于虚拟货币的立法也还在初级阶段,责任归属也比较模糊。同时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民众对虚拟货币也并不了解。其次,我国现行没有相关虚拟货币洗钱犯罪的立法规定,这非常不利于我国打击利用虚拟货币洗钱的犯罪活动。最后,尽管倒卖虚拟货币在我国明令禁止,但仍有商家专门提供其买卖。由于使用虚拟货币洗钱犯罪的上游犯罪或辅犯罪大多数属于网络犯罪,而网络犯罪的法定刑罚往往要比洗钱犯罪轻很多,导致虚拟货币洗钱活动日益猖獗。

(二)存在系统安全漏洞

首先,虚拟货币市场不同于现实的货币市场,交易参与者的身份核实变成了监管的空白区域。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利用任何身份创建一个账号进入到虚拟货币市场。由此导致利用虚拟货币这一途径洗钱的不法分子激增。其次,利用虚拟货币洗钱过程中,存在跨系统转账等交易流程手续费低廉,可以无限次转账等漏洞,更加助长了利用虚拟货币洗钱之风。最后,虚拟货币发行方交易平台防火墙不健全,没有所属标识的虚拟货币可以被随意盗取,并利用其洗钱,使虚拟货币的价值受到严重影响,且影响普通消费者对虚拟货币市场的信心。

(三)缺乏有效监管体系

首先,日益增多的洗钱犯罪通过缺乏监管的虚拟货币市场进行,账户的匿名性导致所进行的线上洗钱活动难以追查到责任人,使监管受到制约,给反洗钱带来难度。其次,虚拟货币市场上交易的性质及内容都不被重视,甚至于即使发现了洗钱相关的虚拟货币账户,也并不能意识到其重要性,白白放跑了有力证据,使得利用虚拟货币洗钱犯罪活动更加随意且金额庞大。最后,打击洗钱活动,通常需要借助国际合作,而由于调查过程通常需要漫长而繁杂的程序与手续,极其耗费时间,导致合作面临较大挑战。

三、防范虚拟货币洗钱风险的对策

(一)完善法律制度保障

1.加强法律宣传

首先,各地政府要在网吧、虚拟货币转换点、售卖处等贴上关于虚拟货币违法行为的横幅及标语。聘请打击虚拟货币洗钱方面的专门公安民警,举办普法讲座等活动,增加对虚拟货币违法行为的禁止的网外宣传。其次,加大对虚拟货币反洗钱的网络宣传,与各大网站协商在一定期限或时间段内滚动播出打击利用虚拟货币洗钱的广播条,举办虚拟货币法律知识调查问卷,或将相关法律知识做成广告贴在网站的公益广告处,让网民们充分了解虚拟货币反洗钱相关法律。最后,对于公司企业等机构,应加强其自律性,并使其积极接受反洗钱监管。

2.完善法律法规

首先,应尽快制定具有操作性和针对性的虚拟货币反洗钱的相关法律法规《互联网虚拟货币反洗钱法》,细化对于虚拟货币交易过程中的规定,要体现虚拟货币洗钱犯罪的特点,对虚拟货币发行方及服务方应承担的反洗钱的义务做出具体规定,明确责任归属。其次,加速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完善当今应用《关于加强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管理工作的通知》或尽快出台一部专门的法律法规,运用现实社会的价值体系来切实解决根本问题。最后,确定执法机构,不定时审查相应虚拟货币发行方主体及服务商,使相关企业不能逃避法律管制。

3.严惩违法行为

严惩违法参与洗钱的人或机构相当于敲响整个虚拟货币市场的警钟。对于追查到的网络虚拟货币洗钱犯罪行为,一般是检察官作为公诉人被赋予了自由裁量权,有权以决定提讼或继续或者改以其他罪名。因此,在使用虚拟货币洗钱犯罪的过程中,检察官应该对于洗钱犯罪的潜在及现存的证据有所认识,以防止破坏接下来的,防止出现替代性判决(如网络犯罪判决)。而网络洗钱犯罪应与现实中洗钱处予同量刑。依据《反洗钱法》第32条:金融机构有前款行为,致使洗钱后果发生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罚款,并对直接负责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吊销其经营许可证。依据《刑法》第191条:自然人明知的情况下参与洗钱的,没收实施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

(二)弥补安全体系漏洞

1.严格核实交易者资格

一方面,国内虚拟货币平台账户实名制的推行必不可少,应严格禁止国外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使用,使得国内虚拟货币的交易必须运用到信用卡、银行卡等与个人真实身份相关联的支付工具。从事相关虚拟货币发行的金融机构应加强对交易平台个人交易的监控。对于已发生的洗钱行为,警方也应迅速追查相关账户注册的IP地址等,从网络追踪到个人,从而增加抓捕到洗钱者的可能;另一方面,网络后台制作一份“黑名单”对有前科的人实行终身禁止交易制度,一旦发现该身份相关的信息立即封掉其账号。各个不同网络的后台应该共享一份“黑名单”,将国内国外,各个区域的可能犯罪者全面监控起来,打击跨国洗钱。

2.完善跨系统交易流程

打击虚拟货币洗钱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应该增加跨系统转账流程过程中的比例费用,增加洗钱的成本,而随着洗钱成本的增加,会使洗钱的犯罪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跨系统转账过程中,超过跨系统转账的规定次数和金额上限,应设定一个交易核实到账时限,在该时限内,对该笔交易进行验证。另一方面,对交易服务方及发行方要重点排查。为避免有发行方参与其中,应对其所发行的虚拟货币的总数有一个限额,例如对每个账户的最高限额控制在10%。加强其自律性,使整个流程中最主要的当事方配合打击利用虚拟货币洗钱的活动。

3.加强系统防火墙

首先,应定期升级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的防火墙系统,设立专门人员轮班监控,将黑客利用漏洞攻击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其次,应经常提醒虚拟货币用户所在交易环境是否安全,加强用户的防木马意识,提醒其在每次交易之前进行木马查杀,将虚拟货币被盗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最后,虚拟货币大多数采用“分布式记账”,鼓励用户为自身和其他交易者进行交易验证,切实有效保护交易的安全。

(三)建立有效监管体系

1.对系统交易的监控

利用虚拟货币洗钱对案件的追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由于虚拟货币的去中心化、匿名化,对于大多数的交易是无法进行有效监控的,因此,应采取辅手段,加强对于虚拟货币交易系统与其他商业世界的交界口的监控。同时,在禁止了国外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情况下,犯罪分子洗钱活动必定会经过实名注册的信用卡或现实存在的银行账户等,警方可通过对服务器或银行遗留下的信息进行追查、监控。

2.加强对洗钱案件的敏感度

虚拟货币洗钱由于其线上化匿名性,大多数追查为现实生活中对犯罪分子进行的追查。而由于我国虚拟货币宣传不到位,一般警方在搜查中即使发现了电脑上的虚拟货币交易账户、电子钱包或转账票据等,也不能认识到其重要性。应加强对虚拟货币交易账户等的重视,在追查洗钱的过程中,一旦发现了犯罪分子可能持有虚拟货币,应立即控制所有智能电子设备以保持电子数据的完整,联系相关专业侦查人员并请求帮助。

3.加强国际组织合作

首先,对于贷款资金流入我国的账户要保存其交易档案,而对还款的资金来源要严格核实,确保其合法性。一旦发现洗钱行为,他国可以根据所提供信息的有效性从我国取得补偿,我国会采取相应措施调查取证,在其过程中,国际组织积极配合。其次,为了保障国际合作的顺利进行,调查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对方相关的国际合作规则,以免因为认识理解不全面造成障碍,保障反洗钱活动跨国的时效性。最后,国内与国外跨系统交易要遵照《支付机构跨境外汇支付业务指导意见》,除了实名之外,还要签署法律文件,注明交易来源及明细,如果是公司集团或机构应注明法人代表,保证自身行为的合法性。

参考文献:

[1]师秀霞.利用虚拟货币洗钱犯罪的防控策略[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2]李新安.虚拟货币洗钱风险研究[J].武汉金融,2015(10):42-44.

[3]廖云帅,何跃,沈栋文.我国虚拟货币现状、影响及管理探究[J].中国商界,2009(5).

[4]陈东海.我国虚拟货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浙江金融,2007(9):10-11.

[5]邱洪涛.网络虚拟货币存在的洗钱风险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4(21).

[6]李立霞.虚拟货币洗钱行为入罪问题研究[D].贵阳:贵州民族大学,2015.

[7]邱玉飞.洗钱犯罪的金融防范[J].上海金融,2002(9).

篇4

【关键词】 洗钱 基层 商业银行

我国各商业银行通过多年来反洗钱工作的开展,建立了反洗钱工作管理体系,反洗钱基础管理已纳入了日常管理工作之中。基层商业银行的反洗钱基础工作也得到显著加强。

1 商业银行基层机构反洗钱工作现状

各基层银行相继成立了内部反洗钱工作组织,设置了反洗钱工作岗位,建立了反洗钱岗位责任制,制定了内部反洗钱工作操作程序,明确专人具体负责。例如,XX支行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具有各自明确的职责,如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制定行内反洗钱规则,并监督和检查该规则的执行情况;研究和改进反洗钱措施,提高员工的反洗钱意识。从总体履职情况情况来看,都高度重视反洗钱工作,明确了交易主管在反洗钱工作中的组织领导职责,能够做到按反洗钱法有关规定进行客户身份识别、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及时进行客户风险等级分类等工作,能够按要求完成反洗钱监测分析系统的分析确认和补录工作。另外,反洗钱工作网络初步形成。经过多年努力,已初步形成了大额和可疑资金交易信息采集、分析与核查网络,客户、银行和公安等执法部门三位一体的反洗钱工作机制初步形成。

尽管如此,基层商业银行在反洗钱工作中仍有许多不足,存在一系列问题。据人民银行对某大型国有银行某分行的合规检查结果显示,此行在履行组织机构和内控机制建设、客户身份识别、大额可疑交易报告等反洗钱义务方面均存在严重的违法问题。如,组织机构和内控制度建设方面,没有制定部门反洗钱操作制度及实施细则;反洗钱培训工作不到位;客户身份识别方面,未登记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信息占被抽查账户资料总数的74.5%;在对公客户调查,对私客户联网身份调查以及对高风险客户基本信息审核工作方面,均没有按规定落实到位。

2 基层商业银行反洗钱工作难点剖析

就目前而言,基层商业银行反洗钱工作还存在很多难点和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层金融机构反洗钱意识不强,警惕性不足,执行反洗钱规定的主动性不强。一些基层金融机构为拉存款保客户而放松对开户资料的审核管理,只重视开户的数量而忽视质量,客户身份识别方面只是按要求被动地去做,容易因业务量大而忽视客户身份的核实和资金交易的调查,缺乏反洗钱工作的主动性,导致基层商业银行反洗钱成效甚微,洗钱风险增加。如:少数柜员因客户多、业务繁忙就对一些较为熟识的客户放松要求,甚至是对要求必须核查的业务也不按要求核查,造成事实上的未严格执行反洗钱制度。

(2)反洗钱技术手段相对滞后。一方面,金融机构对存款人开户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难以辨别。开户证件种类多,缺少有效识别其真伪手段的情况下,反洗钱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另一方面,数据采集方式不全面,上报数据完整性、准确性不足。目前基层商业银行反洗钱数据采集主要依靠上级提供,自身难以采取有效技术手段直接获取相关数据信息,交易对手信息无法全部查询收集。另外,基层商业银行反洗钱科技手段较为落后,缺乏有效的监控,尤其是网上银行业务使得高科技洗钱犯罪越来越隐秘,给基层商业银行反洗钱技术的更新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如:通过异地POS进行刷卡的交易,系统提取的交易记录难以真实显示出交易对手的基本信息,补录则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进一步收集交易对手的信息,既增加了工作环节,又难以保证交易对手信息的真实性。

(3)基层商业银行专业人才缺乏。应当报告的大额和可疑交易形式多样,应当核查的可疑资金交易形式多项,要准确辨别大额可疑资金交易,需要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对客户的具体情况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因而需要精通外语、金融、法律、计算机等相关知识的复合人才。而目前基层商业银行员工普遍缺乏专业的反洗钱技能,主要是对反洗钱法律法规的了解不够深入,对反洗钱知识的学习也不够积极主动,业务操作水平还较低,容易仅凭经验判断,而缺乏全面科学的分析,不能有效防范洗钱风险。

(4)反洗钱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反洗钱内控制度执行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基层商业银行反洗钱工作质量和水平,如反洗钱奖惩激励机制不健全,反洗钱岗位人员编制不落实,员工培训机制有待改进和加强等。

另外,基层商业银行反洗钱工作的自我管理力度不够,社会公众对反洗钱认识不足,不能有效配合银行反洗钱工作的开展等等,都是基层银行反洗钱工作面临的难点。

3 对基层商业银行反洗钱工作的几点建议

(1)更新理念,提高反洗钱意识。观念的转变是基层商业银行反洗钱工作取得效果的保障。既要指提高银行工作人员的意识,也包括提高社会公众的反洗钱意识。一方面,银行可以开展反洗钱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或者是竞赛活动,让基层银行员工充分了解基本的反洗钱法规,意识到反洗钱工作的重要性,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义务,自觉加强和提高反洗钱工作能力。另一方面,政府、金融机构要在主要社会服务窗口张贴反洗钱警示宣传,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开展反洗钱常识讲座,曝光典型案件以引导、教育广大群众提高反洗钱犯罪活动的警惕性;公开反洗钱举报电话,发动社会监督力量,扩大影响,让公众积极参与反洗钱的活动,更深入地打击洗钱犯罪活动。

(2)革新技术,增强反洗钱能力。革新反洗钱技术是防控洗钱犯罪的有效手段,尤其是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洗钱犯罪的手段也日益翻新,银行必须创新反洗钱管理手段。首先,可以开发出先进的基层银行现场验证软件,以确保客户信息的正确性,其次,改进反洗钱数据的采集方式,引入更加科学的电子数据采集系统,使可疑交易数据能更及时、更完整地得以采集和传送。再次,针对网络洗钱的特征,可以改进反洗钱的监控系统,强化电子银行交易监测,将大额度支付与银行财务系统连接,将可疑账户与资金关联账户交易信息实行自动监测。

(3)提高银行员工职业素质。基层商业银行员工基本素质水平低是反洗钱工作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商业银行应当加大反洗钱队伍的投入,提高其素质。比如引进一批懂法律、外汇业务,有经验的金融人才,组建专门的反洗钱队伍。同时还需加强在职员工的反洗钱能力培养,定期组织反洗钱专项培训,从反洗钱常识和技能出发,加强员工的反洗钱基本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员工及时认识到当前反洗钱的形势,增强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效率,全面提升基层商业银行员工的反洗钱工作水平。

(4)健全银行反洗钱内控制度。完善基层商业银行内部反洗钱控制制度是突破反洗钱工作的内在要求。首先,必须合理规划,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反洗钱制度和措施,明确各部门职责,细化反洗钱的各项规章制度,整合流程,充分重视其他各部门和反洗钱部门的通力合作,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形成合力,常抓反洗钱工作,使其成为日常工作中被加以考虑的一项必要环节。其次,加强基层商业银行反洗钱监管,一方面是加强银行内部的日常监督和信息核查,定期和不定期对银行业务操作和客户信息进行检查,消除隐患,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大额现金的管理和重点区域、重点企业资金往来的监测。再次,银行还可以适当增加网络交易记录的保存时间,违法及洗钱犯罪提供更多的线索和证据,有效控制洗钱犯罪。

(5)建立反洗钱工作激励约束机制。基层商业银行做好反洗钱工作的决定性因素最终还是人的因素。一是要设立一种基层商业银行反洗钱操作与管理相对独立的岗位,择优选拔反洗钱岗位人员,并与经营业绩和绩效脱钩,实行岗位津贴制,使反洗钱岗位人员得以相对安心和稳定;二是建立基层商业银行反洗钱工作岗位考核制度,加大奖惩考核激励力度,形成独立的反洗钱岗位工作绩效工资考核制度;三是建立基层商业银行反洗钱骨干优先晋升制度,将反洗钱骨干纳入基层银行内控管理人员职务晋升的后备库,从政治上、职务晋升上予以关心和关注,激发反洗钱骨干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魏刚.基层银行反洗钱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理论观察.2005年第五期.

[2]胡瑜.金融机构反洗钱内控制度法律问题研究[J].金融经济.

篇5

洗钱,是指将犯罪、黑恶势力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等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当下,跨境资金移动较以前而言,变得更容易了。与犯罪收益及恐怖组织有关的资金向金融系统及其他经济活动的流入对正常的经济活动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抑制洗钱活动需要整个国际社会的合作与配合,我国也早在2006年10月31日就正式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所称的“反洗钱”,是指为了预防通过各种方式掩饰、隐瞒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等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洗钱活动,依照本法规定采取相关措施的行为。

金融机构负有防止洗钱,杜绝不法资金源头的法律义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第3条中就金融机构等应履行的义务等也进行了明确,并在结合《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2号),《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1号)及《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7]第2号)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就国内金融机构应履行的反洗钱基本义务进行总结,大致分为以下几点:

(1)建立健全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其中包括: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内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备。

(2)设立专门的反洗钱岗位,明确专人负责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工作。

(3)建立健全和执行客户身份识别制度。

(4)通过第三方识别客户身份时需满足规定要求。

(5)身份信息核实。

(6)建立客户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

(7)按照规定执行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

(8)依法协助、配合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打击洗钱活动。

(9)对依法履行反洗钱义务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应当予以保密;非依法律规定, 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

(10)应当对报告可疑交易、配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可疑交易活动等有关反洗钱工作信息予 以保密,不得违反规定向客户和其他人员提供。

(11)在履行反洗钱义务过程中,发现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以书面形式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和公安机关报告。

(12)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妥善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能够反映每笔交易的数据信息、业务凭证、帐簿等相关资料。

(13)反洗钱培训和宣传。

国内金融机构在履行以上反洗钱基本义务的同时,要进行合理及有效的反洗钱管理工作。在整个反洗钱管理过程中,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风险识别是基础,风险评估是核心,根据风险监测结果实施不同级别的风险控制措施是最终目的。

1、风险识别

根据客户的身份、账户情况、业务等特征与洗钱的关联性,确定客户识别点;根据犯罪趋势、典型案例、常见可疑交易类型及其识别点等,确定资金监测识别点;根据监管机构的风险提示、评估结果、内审发现事项等,确定验证内控机制有效性的识别点。

2、风险评估

将上述风险识别点确定后,通过设计一整套完整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评价结果。

按客户特征,可考虑将其细分为:正常、关注、高风险;对资金监测,确立有效的预警系统;对反洗钱相关内部控制等制度,进行整体评估。

由于风险是随时在变化的,因此风险评估最理想的方法是采用持续且动态的跟踪、监测,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风险控制

根据评估、监测结果,酌情制定并完善管理措施。在反洗钱领域全面推进风险为本的原则,虽难以期盼风险为本的反洗钱管理框架能够完全消除洗钱行为和防范恐怖融资,但是仍须在理论与实践、成本与效益之间寻求平衡,采取合理措施,动态识别和完善反洗钱内控流程中的薄弱环节。

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是提高反洗钱工作效率的基础性工作。

客户风险等级划分管理是指金融机构按照洗钱风险特征和等级划分标准,将客户划归不同的风险等级,采取相应风险管控措施的洗钱风险控制方法。

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时的风险因素包括:地区风险、客户风险、产品和服务风险。

(1)地区风险是指严重犯罪活动多发地区等客户或其交易对手所属国家或地区性质所隐含的风险因素。

(2)客户风险是指客户身份或客户行为所隐含的风险因素。

(3)产品和服务风险是指金融机构提供的某类产品或服务可能造成更高的洗钱风险或恐怖融资风险。

目前,PBOC已开始推广机构信用代码信息查询系统,今后还将出台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工作指引,进一步规范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工作。

在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中针对洗钱活动等出台了一系列的惩罚措施等,具体相关内容的明文规定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

第一百九十一条[洗钱罪]明知是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

(一)提供资金账户的;

(二)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

(三)通过转帐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

(四)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

篇6

——以网络洗钱为视角

(福州大学 法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建设和网上金融服务的不断发展,网络洗钱犯罪随之而来,并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刑法在面对这种新型犯罪时表现出滞后性,未能及时、科学、有效地打击金融犯罪。以网络洗钱为视角,以金融法制建设的刑法功能理论为依据,研究打击网络洗钱犯罪的刑法规制和突破点,即完善其刑事立法及刑事司法制度并建立预防犯罪机制,提高刑法及时性与震慑力来预防与惩治网络洗钱犯罪。

关键词:网络洗钱犯罪;金融法制建设;预防犯罪机制

中图分类号:D92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2)03-0039-04

一、网络洗钱

洗钱犯罪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使用和网上金融交易的便捷已发展到更高级别的网络洗钱犯罪。网络洗钱是指洗钱者利用网上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网络金融服务,并通过电子支付平台进行洗钱的犯罪行为。作为洗钱罪的新型表现方式,网络洗钱是金融犯罪与网络犯罪的复合形式,其主要形式包括:利用网络银行、网络赌博、电子货币及电子商务平台等使之成为资金运作通道的洗钱方式。网络洗钱与传统洗钱犯罪有许多不同,不仅在犯罪主体构成、行为方式上有所差异,而且具有匿名性、网络性、隐蔽性等特点, 洗钱者为了实现资金流动、转移来达到洗钱的目的,往往利用网络支付账号进行虚假交易,给打击洗钱犯罪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1]由于网络支付行为的交易隐蔽、资金量分散、交易记录不完善,反洗钱监控和侦查一再陷入困境。一方面,非面对面的交易方式使得洗钱者更容易用多个匿名账号买卖物品,且由于注册虚拟账户的方便性,更隐蔽地实现账户间的资金转移,再加上网络金融服务运营商如支付机构对用户身份审查管理不完善,使得监管部门不易准确查到交易双方的身份信息,难以锁定和追踪犯罪分子,

从而增加监控追踪交易和资金流动的难度;另一方面,反洗钱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对网络支付组织的风险监管内容,相关规定如《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在反洗钱监管方面只提出“支付机构应当遵循反洗钱的有关规定,履行反洗钱义务”和“《支付业务许可证》的申请人要有符合要求的反洗钱措施”,但怎样遵循规定,履行什么样的反洗钱义务——是否履行具有本行业特点的反洗钱义务,还是履行与金融机构一样的义务,这样的具体内容未做明确表述,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2]另外,在认定网络犯罪过程中由于缺乏网络证据且网络证据的效力也未加以确认,使得执法机关难以作为刑事证据犯罪嫌疑人。在对其法律规制方面,我国虽然已制定了规制网络洗钱犯罪的规章,如《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支付清算组织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指引》,但这些均是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部门规章,法律层次较低,不足以震慑网络洗钱的犯罪态势,不足以有效的预防和规制网络洗钱犯罪。因此,应该在时机成熟时提高法律层级,制定规范网络洗钱犯罪的法律法规,为对网络洗钱犯罪进行有效的事前预防和事后处罚提供法律依据。[3]

二、金融法制建设中的刑法功能

(一)刑法功能在金融法制建设中的运用

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金融改革也正在逐步推进,金融市场尚不完善,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一些金融犯罪现象,有相当一部分在我国还暂时不会发生或仅属个别现象。但如果等到犯罪泛滥再行立法,又会给国家社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我国的金融刑事立法要逐步摆脱“经验型立法”模式,适当超前立法。除了对目前普遍存在的金融犯罪作出相应规定外,应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对那些尚未产生或尚未大量产生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必将衍生出的某些金融犯罪作出恰当的前瞻性规定。因此,刑法不仅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金融犯罪行为做出规定,也应对可预见的具有严重危害性的金融犯罪行为加以规定,特别要加强对层出不穷的新型金融犯罪的超前立法,以避免因社会经济形势发展而导致的刑法滞后性的问题。只有及时调整和增设金融犯罪类型,进一步扩大金融犯罪圈,才能更好预防和打击金融犯罪,适应金融法制建设的需求。当今国际金融犯罪的迅猛扩张以及国际条约的签署,要求金融刑法①的国际化,与国际接轨。因此,刑法必须强化刑法震慑力,通过设计相应的刑法条款与具体金融法规产生抵制金融犯罪的联动机制,并不断加强国际合作,进而来保证金融法制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刑法功能在金融法制建设中的局限性

首先,刑法缺乏前瞻性,无法事前预防与遏制。由于我国金融法制不健全不完善,容易给犯罪分子钻法律的漏洞,此时刑法无法对新型金融犯罪活动进行预防性的事前规制, 最后通常不断进行事后立法,由于缺乏前瞻性,行为人难以预测犯罪的可能性,反而刑法难以行使应有的规制功能。

篇7

[关键词] 反洗钱;审计;审计策略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1. 006

[中图分类号] F239.4;F8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1- 0015- 03

0 引 言

中国人民银行的《反洗钱报告》显示:与洗钱有关的案件数量呈现总量上的攀升趋势,几年间案件数量就增加了二十倍以上,涉案金额增长得更是迅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我国每年的洗钱金额进行过比较权威的估计,指出每年该数大体相当于经济总量的2%,总计能够达两千至三千亿元人民币。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目前的反洗钱工作形势严峻,增强反洗钱力度迫在眉睫。

现实中大量的洗钱案显示,面对愈来愈复杂的洗钱手法,我们必须要通过多部门多领域的合作,才能对金融经济领域进行有效的监管。审计由于其独立性、有效性的的特点,在反洗钱工作中应当充分发挥其作用。另外,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作为审计主体的重要构成,肩负反洗钱审计责无旁贷。

1 公司洗钱常见手法

洗钱是包括存放(将犯罪所得放进金融体系内)、掩藏(将犯罪所得转换如支票、贵重金属、股票、保险等形式)、整合(将经过不同的掩饰后的财产如合法财产般融入经济体系)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经常相互重叠,其所用的洗钱方式也各种各样,大致分为三大类,即通过现金洗钱,交易洗钱和通过金融洗钱,一种洗钱方式下可能有多重洗钱手段,一次完整的洗钱往往是多种手段的结合。

1.1 通过现金洗钱

1.1.1 化整为零存入银行,通过银行洗钱是较为常见的现金洗钱方式

国际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的成员国们大多对存款划定了临界数额,只要超过了临界数额,办理业务的银行就必须对该客户及银行帐户的真实受益人进行身份确认。为了避免遇到这样的障碍,洗钱者会将收益分成低于法律规定的临界数额的许多小份,然后通过许多个雇佣人把这些小数额的现金存入银行。

1.1.2 现金走私,这是将一种脏钱投入流通领域而不被怀疑的方式

大宗的犯罪活动带来大量的现金,如果洗钱者所在的国家反洗钱监管比较严格,洗钱者会将现金偷运到境外监管宽松的国家和地区,以实现将脏钱重新投入流通领域实现洗钱的目的。

1.2 通过交易洗钱

这类洗钱的目的便是要使人把违法收益误以为是合法取得的经营收益,因此洗钱者有必要选择一种或几种经营活动用以掩人耳目,为其洗钱作掩护。这里的交易指企业的经营活动。具体的交易洗钱方式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1.2.1 通过现金结算交易洗钱

最简单的洗钱方式之一:混杂犯罪收益与合法的经济活动收益。这就要求选择交易频繁、现金周转数量大的商业经营活动,以把脏钱混进正常合法的营业收益中。早在几十年前,黑手党就已经开始通过现金结算贸易洗钱了,他们利用洗衣店的盈利洗钱,在计算营业额时,将通过赌博、走私、勒索等获得的脏钱与洗衣店的正常收益混在一起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扣除应缴税款后,非法所得就成了合法收入。

1.2.2 通过进出口贸易洗钱

利用进出口贸易进行洗钱也是企业洗钱大手法之一。企业在进口时商定高报进货价格,高的金额以其他隐蔽形式支付给供货商,再以回扣方式分得赃款,使得非法收益留存在外;出口降低商品价格,或者开具虚假高金额的发票,进口商将货款差存入出口商的国外账户。另外,也可能是完全伪造进出口订货单,用以掩盖洗钱活动。

1.2.3 通过伪造企业间交易洗钱

这种洗钱方式通常易发生在多个企业之间,有些企业盈利少,业绩较差,想要粉饰财务报表,给其他企业的洗钱犯罪提供了方便。通过企业间交易运作与杠杆作用,洗钱的过程往往更复杂、数额更巨大,犯罪难以被发现。这种方式洗钱可能是多个独立经营企业共同参与,也可能是企业集团及其下属公司等关联企业(包括关联方为注册的空壳公司),甚至可能发展为地下钱庄,形成专门帮助企业洗钱的犯罪组织。

1.3 通过金融洗钱

1.3.1 通过保险公司洗钱

(1)通过短期退单方法洗钱。即洗钱者以购买大额财险并一次性缴纳所有保费,在保险人签出保单后随即要求退保,并将该笔钱付给不存在保险利益的第三方。

(2)通过团单个做的方式进行洗钱。即以企业或团体单位名义购入团体保险,过一段时间以后要求退保,将资金退回其指定的公司或个人账户中。

(3)通过制造事故,套取赔款的方式洗钱。如通过伪造企业财险事故、车险事故等方式,套取理赔资金来洗钱。

1.3.2 通过保险中介洗钱

(1)借助保险中间人来套得资金。虽然保险的相关法有明确规定财产保险直销业务不允许支付手续费,但部分财险公司却将直销业务在业务中列支,保险行业的监管漏洞使得洗钱者有机会通过中间人虚假违规套取手续费,以手续费的形式将脏钱“洗”出。

(2)有些财险公司通过保险中间人进行贿赂。即财险公司为了获取某些保险标的项目,借助保险的中间人向掌握相关信息和资源的单位或者个人进行贿赂,支付高额的保费佣金后将商业贿赂款再以保费佣金的形式“洗”出。

1.3.3 通过证券洗钱

证券洗钱主要是通过股票、债券、期货在内的金融资产的不同账户转移,以及短期内大量的买卖和并购企业再抽出资金的方式洗钱。 由于金融工具和交易品种繁多又复杂,加之,在金融市场上洗钱者可以进行大量的买进和卖出交易,容易假借交易抹去洗钱的痕迹,所以,全球资本市场的形成为洗钱提供了最好的保护。另外,证券经纪人在一种激烈竞争的环境中进行买卖交易,对账户上的大数额资金来源表现出过分的关心并不现实,也为洗钱提供了便利。因此,证券市场对洗钱者来说充满了诱惑力。

2 审计参与反洗钱的必要性

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它在维护国家与社会公众的利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辨别功过是非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洗钱活动危害国家、社会的稳定与利益,由此看来,审计在反洗钱活动中应当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

众所周知,因为洗钱是使脏钱合法化的重要途径,所以洗钱与必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管国家体制如何,各个国家均存在腐败公职人员借洗钱洗净非法所得的现象,扰乱了经济的正常秩序,并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从政府审计的作用上来看,其最基本的作用是凭借政府的强制性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查错防弊,因此,政府在反洗钱方面应加大审计在其中的参与程度,提升国家审计在反洗钱中的指导作用,将反洗钱审计工作提高到应有的高度。

社会期望注册会计师介入反洗钱的呼声随着洗钱的愈加泛滥越来越高,会计师在报表审计中需要关注对会计报表可能产生某些重大影响的违法行为,而洗钱活动必然会对报表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注册会计师关注洗钱有其必然性,另外,注册会计师在反洗钱审计中有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和对公众利益的关注三个优势,这些都成为注册会计师履行反洗钱义务的基础。

此外,金融机构本身也应当关注反洗钱机制的建设。金融机构作为大量资金交汇处,成为洗钱违法犯罪最主要的渠道。洗钱不仅影响金融机构的外部经营环境、损害金融机构的信誉、引发金融机构支付危机,甚至造成资金流动异常,打破特定时期内资本与货币供求的平衡关系,利率和汇率异常波动。因此金融机构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制能够有效发现或防范洗钱问题,并且可以弥补外部审计的不足,进行查缺补漏,大大地保证反洗钱的效率和效果。

总之,审计参与反洗钱工作是大势所趋,也是必然结果,我们应当努力推进审计在反洗钱中的参与程度,提高反洗钱的效率效果。

3 反洗钱的审计策略

审计策略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时的审计方法和重点,有针对性的审计策略可以帮助审计人员集中有限的审计资源在重大风险领域,以最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完成审计任务。下文从审计视角简要分析反洗钱策略。

3.1 对反洗钱内控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进行测试

在审计计划阶段应初步了解企业内部是否建立反洗钱内部控制,该内部控制是否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或者行业规范设立,以及该企业是否遵循了内部控制的要求。由于运行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防止或者及时发现违法行为的发生,了解企业的内部环境有助于审计人员确定企业可能存在的洗钱风险。这里主要检查企业的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比如审计人员检查金融机构本身是否制定有实用性强的反洗钱相关办法,用以识别洗钱高风险业务及业务环节的识别程序,可以通过查阅法和询问法,查阅相关文件档案,咨询相关领导与业务员。

3.2 加强洗钱风险评估

审计人员应实施风险评估程序,进一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重点关注机构被用于洗钱和恐怖融资活动的可能性,包括自身提供的产品、服务、销售渠道、面对的客户群体等导致的内在风险。对客户的资料和交易尽职情况调查,是否对客户的资料和交易记录进行妥善的保存,比如银行内部审计时,审查客户开户时是否核对并登记有效证明文件和资料,是否为身份不明的客户提供存款、结算服务等,主要通过查阅原始资料方式进行检查。

3.3 重点关注大额和可疑交易

在实施审计实质性程序时,审计人员应将关注点放在对底稿的实质性分析上,并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做横向比较测试,分析企业的现金流量、财务指标以及关联企业间的资金往来。如果企业参与洗钱活动,那么必然会出现资金的异常状况,所以在实质性测试阶段应对具有洗钱活动常见特征的交易行为和大额交易行为给予重点关注。如保险机构频繁大量地对某个人或者团体进行赔付或者办理退保,银行短期内账户资金分散转入、集中转出或分散转出、集中转入。

3.4 关注关联性业务

关联性业务是指关联方之间的交易业务往来,关联性业务通常是企业进行洗钱的主要手段。由于关联方之间存在的是控制与被控制关系,所以关联方交易可能是不公平的,而且是容易纵的。当这种交易被用于将非法所得及收益合法化时,关联交易便会成为一种洗钱行为。因此,审计人员应该重点关注看似缺乏经济目的,价格显失公允的关联性业务,在必要时,可以采用盘点法和询问法,实地盘查或者询问相关人员以明确交易的真实性。

3.5 关注进出口业务相关环节

根据上文洗钱手法所述,在进出口环节上,审计人员应该予以重视。在审计中,审计人员应当关注现金以及业绩表现异常的企业,不仅要将财务指标进行纵向横向比较,还要重视资金的流向,加大进出口业务相关凭证的抽查范围和数量,同时,还应该要取得海关、税务等部门的合作,将企业的原始记录与相关部门的留存的凭证相比较等,以帮助审计人员发现可能寻在的问题。

4 结 语

洗钱活动中的资金来源、去向等都会留下相应的轨迹,审计由于其特殊的经济监督职能和财务方面查错防弊的专业技能能够当此重任。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反洗钱工作才刚刚起步,当务之急是明确反洗钱审计的地位,强化内部审计的建设,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应对反洗钱的挑战和冲击的指导,才能在反洗钱的过程中,切实重视反洗钱审计的作用,将其作为反洗钱查处的主导力量,不断健全反洗钱审计的相关制度,才能增强反洗钱的有效性。

主要参考文献

[1]韩冬芳.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在洗钱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探讨[J].金融会计,2014(5):54-59.

[2]寇璇.审计视角下的反洗钱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08.

[3]李静,邓越.反洗钱中的审计策略与方法研究[J].经济视角旬刊,2011(2):112.

[4]李敏.财产保险公司反洗钱内部审计浅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9):293.

篇8

【关键词】保险业 洗钱风险 类型

一、我国保险业的主要洗钱类型

保险业潜在的洗钱风险是隐含在业务流程操作过程中,保险公司在接纳客户及与客户交易过程中主要涉及的业务流程包括:新契约、保险合同保全、理赔等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潜在的洗钱风险点经洗钱分子的操作可演变为通过第三方支付保单、团险个做、长险短做、福利保单、地下保单,利用保险公司等典型洗钱类型。

(一)通过第三方支付保单洗钱

第三方参与尤其是由第三方支付保费的现象表明,投保人只是资金提供者用以掩饰资金真实来源的幌子。投保人通过其所在的公司为其缴纳保费,事后再经其他途径补偿该公司。往往保险公司对此缺乏进一步调查手段和意识,从而投保人极易借第三方即该公司实现“漂白资金”的目的。

(二)通过团险个做洗钱

团险个做洗钱是以企业的名义为员工购买团体保险,然后过一段时间要求退保,保险公司将资金打回企业或者其指定的个人账户中。例如,王某、李某等4人于2009年8月购买150万元的某保险理财产品,以“保险费代交授权书”形式通过所在单位账户开立支票一次性缴纳保险费,并缴纳2%初始手续费。在随后的三个月里,4人分别提前提取所投保险大部分份额,扣除手续费后,转入其个人银行账户。

(三)通过长险短做洗钱

长险短做洗钱就是通过购买高额长期寿险,先一次性缴纳全部保费,保险合同成立后过了很短时间就要求退保,按保单的现金价值拿回资金,完成洗钱过程。由于我国规定一个人可以同时购买多份保单,洗钱者可以通过这种方法一次性“漂白”大量“黑钱”,并可以要求保险公司将退保金打到与投保时不同的账户,甚至直接现金退保。

(四)利用保险公司洗钱

保险公司将代收客户的小额现金保费存入银行后再划转给保险公司的业务,一般情况下,银行和保险公司不会怀疑保险公司缴存现金合法性。若投保人采取提前退保、保单质押或到期领取保险金至其他账户,即可将进入保险系统的“黑钱”顺利完成洗钱过程。

(五)通过福利保单洗钱

福利保单是指把公款转为私款的,为单位职工办理保险,可以得到现金退保,或保单到期时,可以获得现金为主的保险。福利保单,已经成为滋生腐败,逃避国家税收,变相截留国家资金,使国有资产向私人转移的新手段。为了躲避国家对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达到多发奖金和薪酬的目的,在许多行业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在保险业内也已经不是秘密。

(六)通过地下保单洗钱

地下保单,通常是指境外或港澳地区保险公司的推销员在内地向内地居民进行推销,内地居民在内地签署投保单、缴纳保费,然后由推销人员将投保单、保费携带到境外,由港澳地区的保险公司在当地签发保单。洗钱者只要将“地下保单”在境外退保或者质押,就可以拿到“洗好”的钱,实现将“黑钱”转移到境外的目的。

二、我国保险业防范洗钱风险难点

(一)“风险为本”的反洗钱工作理念尚未建立

从调查情况看,保险公司以客户为中心的反洗钱工作流程还未建立,常常出现内控合规部门与产品营销部门平行运行的“两层皮”现象,部门条块分割严重,如对新产品、新业务未确立足够的洗钱风险管理程序和控制措施。有部分保险公司从高级管理层到一般员工,对反洗钱重要性认识不够,反洗钱意识不强。如对银保产品的可疑交易,保险公司常常认为银行已经上报,而银行却认为保险公司已经上报,往往导致该笔可疑交易均未被保险公司或银行上报。

(二)反洗钱内控制度缺陷

保险公司的反洗钱内控制度形同虚设。一方面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员在保单审核过程中,由于过于相信熟客、相信直觉,不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流程逐条对其投保人进行核保;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工作我国保险业洗钱风险和对策分析

孔繁琦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江苏 南京 210004)

【摘要】随着保险业务的不断创新,保险产品与银行等其他金融产品日益融合,为洗钱者大量转移资金和模糊资金交易轨迹提供了新的空间。本文在分析研究保险业洗钱风险类型的基础上,探索保险业机构可能涉及洗钱的关键业务环节及防范洗钱风险难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与完善我国保险业机构防范洗钱风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保险业 洗钱风险 类型人员缺少对客户相关身份信息和交易信息的敏感度,对客户异常退保和理赔的资金关注程度也只停留在表面,不能有效识别和报告可疑交易;此外,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依赖定量抓取可疑交易指标,对细微、不易察觉异常交易,未加辅以人工识别,从而给洗钱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三)大量的中介业务模糊洗钱行为

中介业务在保险公司中占据重要地位。以2008年为例,全国中介业务实现保费8043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82%由于中介不是法律上的反洗钱义务主体,对保险洗钱往往倾向于“不作为”,即使保险公司与中介就履行反洗钱职责有所约定,中介承担的也仅是契约义务,保险公司很难有效约束其反洗钱行为、准确了解客户身份和资金来源。真实洗钱行为在“委托—”销售模式中趋于淡化、模糊或流失。

三、我国保险业防范洗钱风险解决措施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建议监管部门结合保险业实际和国际同行标准,对《反洗钱法》具体的操作程序、标准尽可能细化,进一步细化保险机构在承保、保全和理赔各业务阶段具体的客户身份识别、大额可疑交易报告等反洗钱义务。通过完善的保险业反洗钱法律制度,确保保险业反洗钱工作有法可依,坚决防范犯罪分子利用保险业的漏洞与弱点洗钱的行为。

(二)建立有效风险为本方法并完善反洗钱内控制度

保险业应根据《反洗钱法》和新修订的《保险法》,结合保险业反洗钱实际情况,对现有反洗钱内控制度作系统化的修订和完善,建立风险为本的反洗钱工作方法,制定以客户为中心的反洗钱工作流程及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制度,并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对下属分支机构执行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使风险内控部门能及时堵塞漏洞,有效预防洗钱风险,防范和控制洗钱行为的发生。

(三)加强系统开发,发挥数据系统优势,提高发现和跟踪可疑交易的能力

保险交易虽然比银行交易简单、交易量少,但保险业涉及面更广、专业性更强、环节更多,保险机构应建立动态的可疑交易报告系统,实现反洗钱监测系统与业务系统间的联通对接,将可疑交易监测工作贯穿于业务办理的各个环节,同时加强金融创新产品的超前监管,有效防范各种新业务带来的洗钱风险。

(四)加强宣传培训

保险公司对内要加强培训,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提高员工的反洗钱意识,让全体员工对履行反洗钱义务有清醒、准确的认识,积极营造反洗钱工作氛围。对外要积极扩大反洗钱工作宣传力度,在更大的范围内普及反洗钱知识,使反洗钱理念深入人心,有效地降低洗钱行为的发生,切实提高保险业反洗钱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龚惠琳.证券与保险业反洗钱工作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8).

[2]唐旭.中国洗钱犯罪案例剖析[M].群众出版社,2009,(12):89.

篇9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作为新型支付工具的网络虚拟货币在交易范围、使用频率上均呈现出几何级数式的扩张和增长趋势,比特币浪潮一时风靡全球。正当人们热衷于虚拟货币所带来的数字化支付便捷时,其所固有的虚拟性、便利性和跨时空性等特征以及现行法律制度的不完善都使得虚拟货币存在被犯罪分子利用的可能,成为洗钱犯罪的新型工具。

本文以虚拟货币的市场流动方式为立足点,分析了其在发行与交易环节所蕴含的潜在洗钱风险,阐述了虚拟货币监管体系的构建思路,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控建议。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虚拟货币的产生和洗钱风险;第二部分概述了虚拟货币洗钱犯罪的具体行为模式;第三部分分析了虚拟货币洗钱的监管难点;第四部分提出了虚拟货币反洗钱监管体系的构建思路。

一、虚拟货币的产生和洗钱风险

网络虚拟货币最早可追溯至1998年,当时美国Flooz公司的理念是创造一种在线虚拟流通货币,用以替代信用卡,进而成为在线货币供应商。这种最初形态的虚拟货币在性质上类似于商业代金券。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虚拟货币作为一种电子商务的产物得以存续,并向更高级的货币形态发展。比特金、莱特银、无限铜、便士铝等一系列虚拟货币应运而生。目前,全球范围内发行的虚拟货币已达百余种。

对虚拟货币与电子货币的外延,学术界向来有着明确的界定。作为现实货币结算工具的电子货币,在外延上,主要包括借记卡、贷记卡、电子票据等货币等价形态。虚拟货币则是在虚拟世界中使用的非真实的货币,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虚拟游戏币。游戏玩家对游戏币的相互交易构成了虚拟游戏币“金融市场”;2.网络服务商创造的在线虚拟货币。这类货币可以用于消费网络服务商所提供的特定产品和服务,比如,腾讯公司发行的Q币,它与法币的“汇率”大致为1:1。不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官方渠道仅允许以人民购买虚拟游戏币,后者不得兑换为法定货币;3.网络中介货币。消费者可通过货币交换获得该网络中介货币,比如,比特币,它既可能用于网上金融投资,也可能作为新式货币在生活中使用。一般而言,这种货币转换的好处是,虚拟货币服务商收取的服务费较银行卡直接划转的转账费用略低,并且在跨境交易中不必考虑汇率波动及货币发行当局对外汇的管制等问题。

现实世界与虚拟网络的鸿沟看似把电子货币及虚拟货币区分得泾渭分明,然而,如果虚拟货币仅仅游走于网络世界,那么它势必无法对现实金融秩序构成威胁,更不可能成为洗钱犯罪的新型犯罪工具。因为《刑法》第191条规定,洗钱罪所掩饰、隐瞒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必须是现实的财产性权益。掩饰、隐瞒虚拟货币不构成刑法意义上的洗钱犯罪。随着虚拟货币国际认可度的不断提升和国内市场份额的占比扩大,虚拟货币流通方式正经历着由传统的单向定向流通向准双向流通的演进。通过地下钱庄、网上交易及非法拍卖网站等隐性兑付渠道,均可能实现准双向间接兑换,进而引发网络用户充值账户风险的杠杆放大、变相黑市货币流通、掠夺央行货币发行权等金融监管体系和秩序的混乱,为虚拟货币互联网洗钱犯罪奠定了行事基础。

二、虚拟货币洗钱的行为模式

金融机构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联通,为洗钱犯罪提供了新的犯罪渠道,即通过虚拟货币与人民币的互转进行资金的跨地域转移,或者通过虚拟货币由多账户向单账户的聚集,进行资金的积聚转移。有的网络服务商更是将其与赌博游戏对接,通过“非法资金-游戏筹码-合法资金”的模式将黑钱漂白洗出。

网络用户通过虚拟货币发行平台从虚拟货币服务商处购买虚拟货币后,通常有两种选择:1.通过交易平台的消费、转让或赠予行为,将虚拟货币利益转移至其他账户;2.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实现不同虚拟货币或虚拟货币与现实货币之间的转换。由于现行法律规定只能进行以现实货币兑换虚拟货币的定向流通,因此,虚拟货币要想兑换成现实货币只能借助第三方支付平台实现。同时,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国内外关联,一旦洗钱者发现资金不安全,随时可能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将非法资金隐匿、分散、抽逃、转移,进而实现跨境洗钱的目的。主要的洗钱行为模式包括但不限于:

(一)套现虚拟货币

洗钱者将黑钱换购成虚拟货币,通过虚拟货币交易平台进行“单-单”账户或者“单-多”账户流转,达到在多账户间进行虚拟货币分散和交换的目的,最终将所有账户中的虚拟货币聚集在若干个特定账户中;或是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套现;或是将虚拟货币跨境聚集于允许现实货币与虚拟货币双向流通的国家(如韩国),通过虚拟货币发行平台套现法定货币。在虚拟货币发行平台无法实现双向流通的交易市场,通过寻找那些黑市钱庄的“倒爷”,收购所持有的虚拟货币,以此套取法定货币。

(二)赎回虚拟货币

监管部门对于虚拟货币发行环节中现实货币与虚拟货币的单向流通作了原则性的限制规定,但该规定仅适用于消费者和虚拟货币发行人正常交易的情形。在虚拟货币发行人面临破产清算,或者虚拟货币交易合同依法被撤销、解除、宣告无效等特殊情况下,消费者仍有权要求虚拟货币发行人对虚拟货币进行赎回。一旦虚拟货币洗钱者与虚拟货币发行人恶意串通,将黑钱以虚拟货币的形式暂存于虚拟货币发行人处,待风险过后再将双方之间订立的买卖合同予以撤销、解除或宣告无效,即可实现黑钱漂白的目的。

(三)参与赌博游戏

洗钱者往往会选择不禁止网络赌博游戏的境外法域来规避洗钱的法律风险,以为例,如果洗钱者想要将黑钱洗白,可先将这笔钱兑换成虚拟货币,匿名在赌博游戏中同时买双方获胜。那么,无论最终比赛结果如何,洗钱者所投入的一半黑钱都将具有充分的资金来源解释,从而达到将混淆黑白的目的。

三、虚拟货币洗钱的监管难点

在传统经济运行领域,金融机构赋有履行反洗钱义务的特殊职责,非金融机构则并不在此限。这种观点可以从BCBS对洗钱的定义中得以体现。BCBS认为,洗钱是指“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可能无意间被利用为犯罪资金的转移或者存储中介,犯罪分子及同伙利用金融系统将资金从一个账户向另一个账户作支付或者转移,以掩盖款项的真实来源和受益所有权关系,或者利用金融系统提供的安全保管服务存放款项”。然而,我国《反洗钱法》却有意突破了对反洗钱职责主体的限定,明确规定金融机构和按照规定应当履行反洗钱义务的特定非金融机构都是反洗钱活动的监控主体和被监管对象。可见,立法者已经察觉到非金融机构作为监控主体和被监管对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具体而言,虚拟货币反洗钱监管与传统的反洗钱监管具有以下不同之处:一是虚拟货币游离于传统的金融体系外,金融监管措施应对乏力。虚拟货币服务商向来将客户信息、交易信息和资金流向等视为商业秘密,加之相关信息的不当透露可能涉及侵犯消费者隐私权等敏感话题,有关部门通常难以获得有关资料并进行有效监管;二是虚拟货币的虚拟性特征极大地增强了洗钱行为的隐蔽性。在缺乏有效监管机制及信息高度不对称的情况下,虚拟货币服务商可能随时更新、篡改交易数据,有关部门难以第一时间进行电子取证;三是虚拟货币能够轻易突破时空的限制,将资金转移到全球任何一个不经意的角落,特别是那些明示或默示承认现实货币与虚拟货币双向流通合法的境外法域;四是虚拟货币的交易信息难以有效利用,可疑交易甄别困难,即使技术上能够满足监管要求,在具体贯彻执行时,其结果可能不是因为成本过高而失去经济价值,就是因为甄别数据的工作量太大而失去执行价值。

四、虚拟货币反洗钱监管体系的构建思路

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虚拟货币所特有的虚拟性、便利性和跨时空性特征,使现行监管模式面临严峻挑战。虚拟货币市场所固有的缺陷,使对金融监管机制的完善具备了迫切而必要的理由。这些监管措施应同时兼顾防御性管理、保护性管理和合规性管理等多个方面,以此来积极有效地防范虚拟货币的洗钱风险。

(一)注重监管法的域外效力问题。目前,我国尚未就虚拟货币制定经济立法,也没有出台虚拟货币反洗钱法规,面对虚拟货币洗钱这一潜在犯罪风险,这种立法活动刻不容缓。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要求我国在制定相关法律或者监管政策时,应全面考虑国际因素,以此来缓解国际层面的法律冲突问题。在传统的金融监管法中,监管部门只对法域内发生的金融活动进行监管,对我国法域之外的金融活动行为没有约束力。而虚拟货币却能轻易突破国际金融边际,在此特点的驱动下,虚拟货币发行商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将更愿意将业务活动转移至监管更为宽松的境外法域。如果各国缺乏有效的监管联动,虚拟货币洗钱风险将不断积聚,当危机爆发时,可能通过蝴蝶效应触发地缘区域或全球范围内的金融体系洗钱风险。因此,我国监管部门在制定相关法律政策时,必须作出通盘的考虑,通过加强双边及多边信息共享和协调监管,最大程度上赢得全球范围内洗钱风险监管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二)健全完善统一的虚拟货币监管平台。现行虚拟货币的发行主体主要是网络服务运营商和网络公司。这种发行主体的行业特殊性,使得虚拟货币市场与古代“钱庄”、“票号”相类似,各家“银票”都有自身的适用范围,并以各自的商业信用做担保。发行对象的分散性和多元化,势必导致监管部门无力顾及所有虚拟货币发行人的现实窘境。在跨市场有效监管机制缺位的情况下,一旦某家或某几家虚拟货币发行商出现币信危机,或者因过量发行导致虚拟货币币值通胀,在现实货币与虚拟货币准双向流通的市场,必将传导并冲击实体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从而为洗钱犯罪留下空隙。

为了规避洗钱风险,有专家指出,虚拟货币应当由金融当局统一监管,由政府组建专门的管理机构,成立官方的“虚拟世界银行”。事实上,早在1994年,欧洲货币组织就提出只有银行才允许发行电子货币的呼吁。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多数国家虽对电子货币发行主体的范围有所扩充,但仍限定在信用机构的范围之内。

我国可以建立以虚拟货币发行机构为枢纽、政府专门监管部门为中心、第三方支付系统为补充的虚拟货币发行交易监管平台,由银行或者其他信用机构担任虚拟货币受托发行的工作,虚拟货币的发行利益仍归网络服务运营商和网络公司,通过法定委托关系的构建实现金融机构反洗钱的重要监控职能。由于网络服务运营商具备虚拟货币利益归属人和委托发行人的双重身份,可以对受托银行或者其他信用机构起到有效监督制约的作用,进一步防范洗钱风险的发生。政府监管部门通过直接介入虚拟货币交易监管从而掌握相关交易信息,为反洗钱风险的防范提供执行依据。虚拟货币发行、管理与经营的三维分置,可以在有效隔断虚拟货币对实体金融冲击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障网络服务运营商和网络公司的利益。

(三)建立反洗钱风险实时监测和预警机制。由于网络虚拟货币消费者可能会与多个网络服务运营商或网络公司发生交易,因此对这些经营者中属于同一虚拟货币消费者的账户进行实时监测就显得至关重要。该实时监测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对虚拟货币账户单笔交易或者某时段内的交易进行监测。一旦发现异动则予预警,并做好跟踪监测,严防发生洗钱风险;二是对虚拟货币消费者的所有关联账户进行合并监测。一旦发现某时段内出现可疑交易,及时进行预警。这种主动的事中风险控制,有利于监管部门对虚拟货币洗钱风险作出全面、客观、及时的评价和判断。

篇10

一、保单贴现业务概述

( 一) 保单贴现的含义与用途

所谓保单贴现,指的是死亡寿险合同的被保险人在特殊情况下转让保险单的行为,保单受让人向其提前支付部分保险金并代其续交保险费,保险人则在未来将死亡保险金直接支付给受让人。其中,转让寿险保单的被保险人是贴现需求者,称为“贴现人”; 受让保险单的人是贴现供给者,属于投资人; 提前预付的部分保险金叫做“贴现金”。简单讲,保单贴现就是寿险合同的被保险人有偿变更死亡受益人的一种金融交易。保单贴现最重要的用途有两个: 一是用于末期疾病患者( 预期寿命一般不足两年) 的治疗费用筹集,能够使其在病故之前预先获取自己的死亡保险金以供疾病治疗,这被称为“临终者贴现安排”( viaticalsettlement) ; 二是用于年老者( 一般超过 65 岁但身体尚健) 的生活费用筹集,能够助其解决眼前的养老支付或改善生活,这被称为“生存者贴现安排”( life settlement) 。理论上,只要被保险人不再需要对将来的死亡风险进行保障,或者当前因各种原因( 例如面临财务困境) 急需资金,都可以选择贴现既有的死亡寿险保单[2]。对保单贴现需求者即被保险人,保单贴现提供了一种新的低成本的融资手段,被保险人可以收回保单面值即保险金额 50% ~80% 的资金[3]。同时,保单贴现的供需双方均享有税收优待,例如美国从 1996 年起就规定保单贴现者获得的贴现金和新指定的受益人领取的保险金均可免税,我国台湾地区税法亦仿效之[4]。但是,保单贴现交易中的诸多新生风险也加大了市场监管难度,其中就包括洗钱风险在内。

( 二) 保单贴现的交易流程

根据贴现需求者与贴现供给者以及其他投资人的相互关系不同,保单贴现可以分为直接贴现与间接贴现两种。如图 1 所示,直接贴现中的供给者同时也是唯一的投资人,需求者与其直接订立贴现协议,保险金与预付的贴现金的差额部分即为供给者的盈利。其中,贴现供给者理论上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专门成立的贴现公司。如图 2 所示,间接贴现采取了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模式,引入了资本市场上数量众多的投资人参与,贴现需求者和供给者都不与其他投资人直接发生关系,而由供给者发起设立的特殊目的机构( SPV) 起到桥梁作用。此时,贴现供给者只能是依法成立的法人企业,通过设立 SPV 并发行受益权担保证券来筹集资金、委托理财。接受委托的信托基金则凭借保险金的请求以及其他投资活动获得收益,再经由 SPV 在贴现供给者与其他投资人之间分配,完成整个的保单贴现交易流程。这其中,投资人认购的受益权担保证券可以自由转让,是一种衍生金融工具。

二、保单贴现业务暗含的洗钱风险

( 一) 保单贴现洗钱的方式

1. 利用保单贴现需求者洗钱

这类洗钱主要是为了得到保单贴现金,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利用既有的寿险合同被保险人。首先,打算清洗资金的上游犯罪人需要物色到那些身体与年龄条件适合并有意愿进行保单贴现的被保险人,然后说服他们进行保单贴现,同时诱导其约定保单贴现供给者将贴现金转到洗钱者指定的账户内,交换条件是洗钱者向他们另行支付高于贴现金额的货币。事实上,这笔另行支付的较高金额就是“黑钱”,而贴现供给者未来转入的贴现金就是清洗过后的表面合法的资金。为了促成保单贴现的顺利完成,洗钱者还往往唆使被保险人在贴现协议中接受较低的贴现金额,如此造成自己实收贴现金的减少被视作洗钱的成本。第二种情况是利用尚未投保的潜在被保险人,将其作为洗钱的道具。此时,洗钱者可能以投保人的身份为那些“道具”去投保寿险并交纳保费。根据很多国家或地区( 包括中国大陆) 的法律规定,只要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的投保,视为二者间具有保险利益,无需考察彼此的真实关系。另外,洗钱者也可能让“道具”自己去投保,但仍然是帮他们交纳保费。保单生效后,洗钱者再让“道具”们出面签订保单贴现协议,并支付其一定数额的报酬,最后由洗钱者自己的账户接收保单贴现金额。这里的“保费”和“报酬”投入也是黑钱,收到的贴现金就是白钱。同样为了保单贴现更顺利地完成,上述第一种情况中自愿压低贴现金额的做法也时常被运用。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为了提高单位时间内资金清洗的数量,洗钱者们多选择趸交保费。反洗钱研究通常把洗钱活动归纳为放置( placement) 、离析( layering) 和归并( integration) 三个阶段,在上述两种洗钱过程中,洗钱者交纳保费或者支付报酬可视为黑钱“放置”,保单贴现协议的洽谈和签订可视为资金“离析”,而贴现金额的接收则属于最后的资金“归并”。

2. 利用保单贴现供给者及其关联方洗钱

这类洗钱主要是为了得到保险人的保额给付,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上游罪犯或受其支配的人以自然人的身份充当保单贴现供给者,通过向贴现需求者支付贴现金以及代其交纳续期保费来放置黑钱,等到将来被保险人身故后再向保险人领取保险金以实现资金归并。另一种情况是,上游罪犯通过控制或设立保单贴现公司以及相关联的 SPV 和信托基金来实现,类似于反洗钱的“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 FATF) ”所归纳的“前台公司”( front company) 洗钱[5]。具体讲,就是上游罪犯并购或自己开设专业性的保单贴现公司乃至信托基金,将高额的违法所得作为注册资本和营运资金“放置”于内,从事表面合法的保单贴现业务以及附属业务( 例如信托投资) 。其中贴现协议的签订、SPV 的设立、受益权担保证券的发行与兑付以及资金委托与受托等活动均属于资金“离析”的过程,最后从保险人处领取死亡保险金并进行盈利分配可视作资金“归并”。与前述的其他几种洗钱方式相比,这种洗钱方式的规模要大得多,黑钱与白钱的混合也更充分,因此更受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机构青睐。

( 二) 保单贴现洗钱的动机

1. 从洗钱行为与保单贴现的共通属性分析

洗钱的根本目的是使非法所得能被应用而非法活动本身不被侦测。为此,洗钱的三个阶段必须协调配合、紧密相扣。其中,资金“放置”是为了剥离“非法收益与非法行为的直接联系”[6],资金“离析”是为了让被清洗资金的路径和所有权尽可能的模糊,而资金“归并”则使非法所得已经具有表面上的合法外衣,标志着洗钱的成功实现。换言之,凡是能够让资金的流动越迂回、越曲折、越出人意料的交易形式,就越能成为洗钱的理想工具。显然,从图1 尤其是图2 容易看出,保单贴现充分契合上述条件。首先,其涉及的交易主体数量不少,可供洗钱者灵活选择参与的角色; 其次,能够产生资金流的交易行为( 图中虚线所示) 很多、资金运动的过程极复杂,有利于洗钱环节的增加、交易过程的拉长和资金的频繁调动。此外,保单贴现交易各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还很突出,这有助于洗钱者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综合而言,保单贴现是一种天然的洗钱通道。

2. 从保单贴现洗钱的成本收益分析

“洗钱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经济现象”[7],追逐经济利益是洗钱者的重要目标甚至终极目标。越是低成本或者高收益的洗钱方式越能吸引洗钱者的介入。对此,根据前文的介绍可以看出,保单贴现洗钱恰恰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例如,利用贴现需求者进行的洗钱,资金归并量可以达到保险金额的五至八成,明显高于利用退保洗钱和保单质押贷款洗钱。再如,利用贴现供给者及其关联方进行的洗钱,一方面,被保险人必有一死,保险金的领取实为确定,故资金归并有了底限保障,另一方面,根据美国保单贴现专业网站的介绍,保单贴现投资的平均年化回报率最高可达 30% ~40%[3],是其他那些往往没有回报只有损耗的洗钱交易所望尘莫及的①。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保单贴现潜在的洗钱高危性。

3. 从保单贴现交易的制度规范分析

上文指出保单贴现的交易特性决定了它适合于作为洗钱工具,而另一方面,既有的反洗钱制度措施又尚未真正覆盖到保单贴现领域,这更是加大了保单贴现业务的洗钱风险。从金融创新最为活跃的美国市场来看,虽然绝大多数的州早已立法对保单贴现交易加以规范,但是,立法的根本目标都主要在于保护贴现人( 即被保险人一方) 和投资者的利益,监督执法的工作重点几乎都是为了促成交易的公开、公平与公正,尽量预防和减少欺诈行为的发生[4]。至于如何发现、惩治与防范保单贴现中潜藏的洗钱行为,迄今为止都没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对此进行规定。而缺少了反洗钱制度的必要约束,相当于是保单贴现洗钱的违法成本趋近于零,这无疑增大了洗钱者在与监管部门的博弈过程中最终选择洗钱策略的行为动机。

( 三) 保单贴现洗钱的特征

1. 保单贴现洗钱具有部门交叉性

如前所述,保单贴现交易的完成同时涉及不同行业和部门,尤其是间接型贴现业务,需要保险、证券、信托、银行、评级乃至金融业外的医疗等机构共同参与。因此,暗含其中的洗钱行为也同时兼跨多行业多部门,意味着对其加以有效地监控和防治难度很大。因为保单贴现的业务流程分属不同的监管机构监管,而他们彼此之间并不容易进行很好的协调配合,为洗钱者留下了空子。

2. 保单贴现洗钱兼有“黑钱洗白”与“白钱洗白”

所谓黑钱洗白,顾名思义就是把得自违法犯罪的资金清洗为表面合法,目的是逃避追查与制裁,这是通常理解的狭义的洗钱。白钱洗白,则是把本来合法的资金清洗为其他表面合法的形式,目的主要是顺利实现贪污、侵占或偷税漏税,可归为广义的洗钱范畴。准确地讲,白钱洗白是上游违法( 贪污、侵占或偷漏税款等) 行为与下游洗钱行为的有机融合,将原本是两种先后实施的行为同步进行,如此也增加了洗钱侦察的难度。早在2000 年10 月,加拿大皇家骑警和美国海关在温哥华共同召开“太平洋周边地区打击洗钱及金融犯罪会议”,即已提出“白钱洗白”的概念,意在合理扩大反洗钱的范围[8]。从保单贴现洗钱的实际情况来看,上述两种属性的洗钱行为均有可能发生。一方面,洗钱者希望将违法所得置入保单贴现流程以期漂白黑钱,另一方面,由于保单贴现业务享有免税待遇,也存在部分洗钱者将合法经营所得投入其中以偷漏税款。此外,还可能存在利用类似解约退保的行为来“白钱洗白”情况。退保洗钱是企业主管人员先用合法资金为员工投保团体寿险,随后要求退保并转款至私人账户以完成贪污或侵占;保单贴现的同类洗钱则不是选择退保,而是通过签订贴现协议,利用私人账户接收贴现金额来达到目的。

3. 保单贴现洗钱的潜在危害大

这首先是因为保单贴现洗钱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加之既有反洗钱制度的相对遗缺,使其暂时处于不受监控的逍遥境地。其次,保单贴现业务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其难以准确估算的市场规模无疑会容纳数量极大的洗钱交易。以美国为例,保单贴现的业务量在客观可期的将来会达到 5 000 亿美元[9],假设其中涉及洗钱行为的业务量占 20%,洗钱业务总量将高达 1 000 亿美元,其带来的不良后果将不言而喻。

三、对保单贴现洗钱风险的防范

( 一) 优化反洗钱宏观战略

反洗钱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防范保单贴现洗钱风险,必须从宏观战略层面做好反洗钱的一系列基础性工作。

1. 实施“风险为本( risk-based) ”的反洗钱策略

从国际范围看,长久以来金融业反洗钱都遵循一条“规则为本( rule-based) ”的策略路线,即高度依赖既有的制度规则,相对被动地发现和惩治洗钱。但是,相对于规则的死板,洗钱行为却高度灵活、极端善变,现实中常常是反洗钱部门后知后觉、成效低下。因此,自 21 世纪初开始,推行“风险为本”的反洗钱策略逐渐成为业内主流,相关主体开始从风险管理( risk management) 的角度来组织实施反洗钱工作,通过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措施改进等诸多环节来获得最大的反洗钱成效[10]。简言之,应实施“风险为本”的反洗钱策略,以风险管控的思维来灵活应对金融创新中的洗钱风险,做好前瞻性的分析与估测,布好洗钱行为立体防控网,对保单贴现等新型金融交易中的洗钱行为防患未然。

2. 拓展对洗钱概念的法律定义

前文指出,保单贴现洗钱同时兼有“黑钱洗白”与“白钱洗白”的属性。但依照国内现行的《反洗钱法》,洗钱行为等同于洗钱犯罪,换言之,不满足《刑法》对洗钱罪要件规定的许多洗钱行为并不构成法定的洗钱①,这意味着,保单贴现洗钱游走在我国反洗钱法律规制的边缘地带,惩治和预防此类洗钱尚存法律障碍。因此,应考虑响应 2000 年温哥华反洗钱会议的提议,拓展对洗钱概念的法律定义,将“白钱洗白”这样的广义洗钱也纳入洗钱的概念中。具体做法是,修订现行的《反洗钱法》,由该法单独对洗钱概念做出非罪刑化的定义,将各种类型的广义洗钱涵盖其中,侧重于对洗钱的侦测与预防。而《刑法》专门规定洗钱罪的有关要件,侧重于对那些情节典型、性质恶劣、危害严重的洗钱行为予以定罪处刑。通过从法律层面对洗钱概念进行拓展,将来在遇到其他可能出现的类似于保单贴现洗钱行为时,才不至于面临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

3. 加快推进金融混业监管

众所周知,金融混业经营乃至跨行业的综合化经营已经渐成国际潮流。而与之相悖的是,坚持混业环境下的分业监管,常常导致监管重叠与监管真空的并存,所需信息的流动与交换也有明显障碍。这就使得金融洗钱者的具体操作游刃有余、难被侦测。尤其是像保单贴现这样的交叉性金融业务,由于分业监管中的部门冲突和彼此失调为其提供了滋生与发展的温床,至今没有引起广泛重视。所以,为有效应对此类新型的洗钱风险,顺应潮流、加快推进国内的金融混业监管实属当务之急。只有与混业经营相匹配的混业监管,才能真正实现部门协调配合、信息充分共享、行动快速高效的金融监管新秩序,才能适应未来资产证券化进程的高速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保单贴现洗钱风险的有效防范搭建了又一个基础性的制度平台。

( 二) 采取针对性的反洗钱措施

1. 严把保单贴现业务准入关

首先,应考虑禁止自然人从事保单贴现供给服务,规定被保险人与其他自然人签订的有偿变更死亡受益人的协议无效,因为反洗钱过程中对自然人的洗钱行为监测相对更困难。其次,应对投资开办保单贴现公司的注册资本金设定最低限制。在试点的初期,可参照现行保险经纪公司的有关条件规定为 1 000 万元人民币,以后视情况再做细调。同时,对贴现公司的出资人和高管人员要严格审查,存在违法前科特别是洗钱历史的应实行禁入制度。并且,应要求贴现公司合规建立反洗钱内控制度,审查不达标的不予登记注册。然后,对于涉足保单贴现业务的信托基金或信托公司,应参照上述对贴现公司的反洗钱基本原则执行。最后,对于“特殊目的机构”( SPV) 的设立规则,应结合资产证券化制度创新的相关问题综合考虑,可作为后续研究课题,总体方向应该仍然是适当提高其门槛条件。

2. 合理限制业务条件或范围

应该制定一些措施以合理限制保单贴现的业务条件与范围,最大限度剔除那些洗钱风险更高的交易。具体而言,首先应当较严格地规定可进行保单贴现的被保险人资格。考虑到保单贴现的核心功能主要是筹集末期疾病治疗费和老年生活费,因此,应对保单贴现人的病情状况和最低年龄做出限定,尽量不让那些以其他贴现需求作幌子实为从事洗钱行为的人有可乘之机。另外,为杜绝前述的洗钱者以投保人身份交纳保费继而利用保单贴现洗钱,应重新审视并修订现行《保险法》第 31 条第 2 款①。因为在此规定下,保单贴现中的前述洗钱行为没有保险法上的阻碍,洗钱者很容易通过串谋取得被保险人的投保“同意”。因此,《保险法》在对人身保险可保利益作出规定的时候应当采取“利害主义”而非现在的“同意主义”原则。即如果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不是亲属关系,则前者必须对后者具有经济利害关系方能成立可保利益,为其投保。这些利害关系一般包括劳动雇佣、债权债务和合伙经营等,不能仅凭被保险人同意与否而定。如此,才可能把那些存在不良企图的“投保人”挡在正常的保单贴现交易之外。

3. 适度干预交易成本与收益

如上文所述,保单贴现交易的低成本或者高收益是吸引洗钱者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利用贴现供给者身份的洗钱更是如此。因此,从反洗钱的角度而言,有必要增大保单贴现洗钱的成本、降低其收益。例如,应严格规定超出了两年抗辩期限的寿险保单方能申请贴现。在美国,很多州的相关法律均有此规定,但其目的主要是避免保险人在抗辩期内因为被保险人投保时的不实告知等行为依法抗辩( 即主张合同无效而拒赔) ,最终无谓增加贴现供给者的风险。而基于反洗钱目的的以上规定,会直接延长洗钱者获得贴现金额、完成资金归并的时间,这相当于降低了其收益率。其次,可严格规定支付给被保险人的保单贴现额占保险金额的比率下限,以使从事洗钱行为的贴现供给者的成本不致太低。该规定本来用于保障贴现需求者的利益,但在遏制贴现供给者洗钱方面也具有一定作用。第三,应考虑对保单贴现交易中最终向保险人请求的保险金征税( 非保单贴现中的保险金领取仍然保持免税) ,其目的也是为了降低贴现供给者及其关联方的最终收益。

4. 实施增强版的客户尽职调查( customer due diligence,C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