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金融风险管理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08-27 15:18: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金融风险管理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电力行业所面临的金融风险按照不同的驱动因素可以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财务风险。其中汇率、利率等金融市场变量的变化或波动而引起的指的是市场风险,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电力企业涉及到的原材料和机电等产品是受到进出口业务比较多的,其要更多的关注汇率波动的变化,对此带来的影响。由于市场利率水平的变动而引起企业未来收益的变化的不确定性是利率风险,很多电力企业都是通过银行借贷来进行融资,由于很多用户付款不及时造成了电力企业无法及时让款项到账,这就会影响电气日常现金流的流动,如果这些呆账、坏账一旦形成就十分不李云上游电力企业的经营,进而就会使得整个行业产业链爆发行业信用危机,影响和危害巨大。由于内控机制不健全所产生的违规操作行为的可能性指的是电力行业的操作风险,操作风险大部分是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联系起来的,虚假的财务报告、不真实的会计信息、电力项目投标的商业贿赂等各种违规行为是操作风险导致的结果。这又主要是由于相关的监管机制不到位,没有严格、完善的审计监督体制就不能有效形成相关的制度约束,自然在执行上也会存在很多的问题。
二、我国电力行业金融风险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一)没有在电力行业形成长期的金融风险管理观念
由于金融类企业的其经营的产品多和金融投资息息相关,但是电力企业作为非金融企业其主要经营的产品与之有十分巨大的区别。在现实工作中,很对电力企业的相关上级和领导没有足够的意识到金融风险管理的好坏对企业的重要性,在日常的工作中对这一块就存在一些盲区和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没有足够的金融风险防范观念,对于金融风险对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影响很多电力企业管理者没有足够的认识。在企业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充分的重视金融风险管理。然后表现在对金融风险的认识能力上,在金融知识的积累方面很多的电力企业管理人员缺乏,从而不能让相关的专业人士对企业实现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
(二)在金融风险避险工具方面很多电力企业没有足够的了解
金融类企业在进行日常管理中主要追求收益,而非金融企业则并非如此,尤其在中国作为垄断的电力行业,电力企业在金融管理过程中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保值。目前在电力行业没有充分的应用用于防范金融市场风险的套期保值工具。一方面电力企业的相关领导对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刻全面,导致自己的认识盲区,从而带动下面员工也是这种状态;另外一个方面则是,商业银行所提供的金融衍生产品过分单一,这又主要是因为我国当前金融市场整体发展不协调造成的。
(三)信用风险控制工具的可靠性太差
在国内电力企业中目前还没有进行有效的商账管理,在国内刚刚形成企业资信评估的观念,高销售额是很多电力企业主要追求的目标,在订单签署之前并没有对客户进行信用状况的调查,这就会造成收款时的各种问题。另外,只有有限的渠道帮助企业获取客户和供应商信用状况,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还没有成熟的信用评级体制,没有完善的评级机制,这样就会使电力企业在对自己的客户划分信贷等级存在一定的困难。
(四)没有将电力行业金融风险管理的内控体系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传统的国有工业企业构成了我国主要的电力支柱企业,改革开放以来的股份制对于我国的制度建设有很强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在金融风险的评估、审计方面还没有较强的能力。总的来说,电力企业的内控功能弱化以及内部审计功能弱化造成了风险管理责任的弱化,这样就无法有效的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其中内部审计部门存在审计人员工作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工作状态懒散等问题,造就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功能弱化的主要表现。
三、建设我国电力行业金融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通过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转变增强金融风险管理意识
要加强我国电力企业金融风险管理就必须要转变原有的传统观念,应当像重视生产经营风险一样重视金融风险管理,应当从全局的角度长期的进行金融风险管理工作。因此企业的管理人员应做好风险管理文化的带头作用,通过险管理方面的培训和沟通来逐步的增强风险意识,这样能够使员工不断的从经验中吸取教训。同时在金融风险管理文化宣传方面电力企业也要加强,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任何一个员工都会受到自身企业文化的熏陶。
(二)对电力行业金融风险管理组织机构的建设进行完善
应当对金融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建设进行完善,主要包括规范相关部门的管理责任,引进和培养合格的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等,这样能够使电力企业管理及时的作出风险控制决策,对企业金融风险管理的具体职责进行明确。
(三)完善电力企业金融风险管理工具
通过电力企业金融风险管理工具的完善来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人力是很重要的,电力企业应当在与金融企业合作的过程中通过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充分应用来规避相应的风险。另外,也需要电力企业相关的领导足够重视这一块的建设,坚持对形式的把握,不断的改进相关的制度完善,加强电力行业金融风险管理的控制制度建设,是金融风险管理部门有效的对电力企业的金融风险进行管理。
四、总结
篇2
关键词:金融风险管理;发展趋势;管理意义
通过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不但可以为经济的发展营造稳定的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有助于保证经济主体在金融风险中不会受到较大的干扰。基于此,为保证经济主体进行最大化的收益与最小的损耗,应通过强化对金融风险控制,合理对其进行预测,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方案,确保经济主体金融风险中的整体安全性,最大程度化降低经济主体的受损程度。
一、金融风险管理的特点
(一)不稳定性金融活动作为经济活动的关键所在,通过健康的金融活动,可以促进经济平稳发展,但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不能够很好把握金融风险,将会带来经济萧条等问题。由此可见,金融风险往往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众所周知,金融风险还存在较大的危害性,一旦发生较大的金融风险,极有可能造成国际上的影响。金融危机的出现,不但为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而且造成了物价大幅度提升,导致很多企业面临着倒闭的状态,并且也为人们的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
(二)挑战性在金融风险客观性与不稳定性影响下,金融风险的爆发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随着金融活动的不断增加,很多金融问题叠加到一定程度后,便引发金融风险。由于当前这种情况所决定,才充分体现出了金融风险的可判定性与可分析性,各个地区和国家通过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并且根据实际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最大限度将金融风险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呢,最大程度化降低金融其带来的影响,减少为人们带来的损失。
(三)双面性在对金融风险进行分析的时候,要采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提高对金融风险的认知程度,积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重点加强对金融风险的把控,最大程度化发挥金融风险的防御效果,积极应对金融风险,促进金融活动的平稳运行。
二、金融风险的发展趋势分析
(一)加大金融风险文化管理力度在对金融风险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确立与金融风险管理相关的文化管控力度,同时要树立科学的金融管理理念,创新金融风险管理模式,促进金融风险管控工作全面发展。为了最大限度对金融风险进行控制,则需要深度对金融风险进行研究和分析,不断完善相关应急预防机制,同时要根据具体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相关预防对策,增加预防风险意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当中,如果出现相关问题时,可对风险来源进行严格的审查,并引起足够的重视,避免出现再次发生风险的可能。在保证当前工作的基础上,还应当注重人文色侧人文主义、人文理念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坚持以人性为基本理念开展相关活动,以此来保证企业管理的稳定性,进而降低风险的概率。
(二)提升管理金融风险的水准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拓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风险发生的几率,基于当前这种情况下,应该不断完善金融管理水准,通过创新方式进行技术提升。只有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才能够更高的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具体包括:对操作业务流程进行进行重点规范,针对已经发生的金融风险而言,需要对其发生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并做好经验上的借鉴,同时针对市场动态预测风险变化做到掌握和了解,做好风险预警准备工作。此外,强化信息技术风险管理,尤其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先进的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得到了显著性的发展,促进了产品和业务方面的创新。在当前这个过程中,相关金融机构要根据实际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不断完善金融风险管理制度,健全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同时要注重新技术的应用,不断完善金融风险管理系统,做好金融风险动态化调查,一旦发现存在金融风险的可能,及时做好预警提示,以便于对金融风险进行合理化控制。
(三)金融风险管理体制创新在金融风险管理过程中,要想实现对其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则需要增加金融活动专业化管理,确保管理与实施之间的配合,充分保证各个环节的稳定发展,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业务操作流程。此外,还需要不断完善相关考核机制,不断丰富专业考核评价,重视预警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为投资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以此来(下转第75页)保证投资的安全性。
(四)增强风险自我管控意识在金融风险控制过程中,为了促进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则需要注重创新和发展。在实际的创新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针对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同时,在金融创新中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在保证足够了解的基础上,要制定妥善的解决方案,不断完善风险管理策略。从金融发展表现的特点来看,其程序相对较为复杂化,形式较为多样化,鉴于此要健全风险评估体系,确保金融风险管理得到全面落实,实现对金融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五)对管理金融风险的实施对策进行评估在金融风险管理过程当中,其关键在于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在保证相关评估工作得到科学落实的基础上,要重点评估风险解决对策的实施效果,确保金融风险管理解决对策的可行性。通过当前工作的有效开展,有助于保证解决对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而保证再次进行良好的风险管控。
篇3
我们深深感到,在强大的金融风暴来袭之时没有哪个人、哪个企业、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其次,金融风险还有一定的叠加性和积累性,也就是说金融风险的发生虽然有不确定性和客观性,但却不是突如其来的,它的发生需要一定时间酝酿,是由一系列金融问题、经济问题累积到一定程度爆发形成的。因此,金融风险有可能通过科学的统计和分析去预判,当发生不利因素时,积极地做好应对和防范措施,可能会减少在金融风险带来的危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损失。再次,金融风险还表现出消极性和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用客观的眼光一分为二的去对待金融风险管理,才能起到最佳的防损效果,才能在千变万化的金融活动中稳定生产、稳步发展、稳获利润。
1.1金融风险的来源
金融风险来自于多个层面,其影响因素众多,但其主要诱因来自三个方面。第一,市场风险。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金融市场受国内外经济影响十分明显。在国内,经济虽然不断增长,但增长的内动力不足,特别是房产泡沫掩盖下的经济问题逐渐显露出来,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矛盾开始突出,国内金融风险不断增加。在国际上,继亚洲金融风暴之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连绵不断,致使国际金融市场热钱涌动,曾一度“成就”我国的经济,很大一部分学者认为,一旦国际热钱抽离中国,我国将出现巨大的金融动荡。同时,随着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的不断增加,我国金融市场的不确定因素也在不断增加,形成了较大的市场风险。第二,经营风险。受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国家政策、汇率、金融业的发展等多方面影响,金融活动的不确定因素也在不断增加,在经营过程中,金融风险的发生频率也在不断上升,金融活动的收益性更加难以把握,经营风险在不断扩大。第三,技术风险。随着现代企业电子化、信息化的普及与发展,手机、电脑等交易平台日益被广大的经济主体所接受。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病毒软件、黑客软件日益隐蔽和危险,增加了金融活动的泄密可能。同时在金融交易中,超负荷的承载等问题也会引起网络中断、操作无效等问题,导致金融活动的失误,引起一定的经济损失,造成金融风险的加剧。
1.2金融风险的防范
在金融风险的防范中,首先,应加大对金融活动的风险评估。比如对客户经营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进行评估,确保资金投向的安全性。其次,做好企业的经营状况分析,对其经营状况进行严格的审核,确保金融风险的最小化。再次,加强金融行业技术水平的发展,减少因技术问题导致金融风险的可能性。此外,还应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在逐步完善金融监管的同时,减少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直接干涉和控制,促进金融活动市场化、法制化不断完善和健全。总之,任何经济活动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对于金融风险的管理我们应该坚持科学的、谨慎的管理原则,增强业务能力,最大可能的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
2.财务控制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我国上市企业也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财务控制对企业资金的投入和收益有积极的意义,是确保资金投入正确性的关键,可提高企业资源配置的效益。首先,财务控制可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对企业决策做出了客观评价。其次,财务控制可提高企业资金流动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减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再次,财务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经营的信息化、科学化及内部控制能力。在全球化金融危机的环境下,不论是金融机构还是上市企业,自身的矛盾不断凸显。实践证明,在金融风险管理过程中做好财务控制对减少和规避企业的经营风险有重要意义。
3.我国企业财务控制的现状和对策
在金融危机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金融行业的监管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和完善,企业的财务控制也在不断完善。
3.1企业财务控制的现状
首先,企业对金融风险管理及财务控制的认识还不足,企业财务控制的内部结构还不完善,对金融风险管理的程序还不够健全,方法还不够成熟。在金融危机后,大部分企业财务控制的方向发生了改变,企业深刻认识到资金链对企业生存的重大意义,资金的运作从争取利益最大化变为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持续运行。同时,企业对财务控制方向的调整在金融危机后变得更有针对性和规划性。大部分企业将风险管理作为财务控制的实施目标,有效地进行金融风险方面的分析和管理。然而,以上转变尚处于摸索阶段,一方面财务控制缺少长期的、有效的机制,且相应的监管体制还不完善,无法看到财务控制的具体效果。另一方面财务控制的手段还不健全,太过单一。其次,企业财务控制的实施不太理想。在金融危机的刺激之下,我国的财务控制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和提高,但具体实施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第一,财务控制的环境尚不理想,企业内部组织框架尚不完善,一些财务人员对自身工作的认识不足,无法深刻体会财务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及金融风险管理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以致财务控制达不到预期效果。第二,财务控制的内部信息交流体制不健全,企业缺少统一的、能有效操作的财务管理交流系统和制度,对于市场风险、业务风险等方面的信息资源相对匮乏,增加了企业决策的风险。总之,信息交流体制的不健全不但影响了金融风险管理的效果,还影响了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第三,财务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不够,一些建议难以得到企业高层的重视,并且企业对财务控制的监管体制还不完善,财务控制的效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客观的、公证的认知。
3.2完善财务控制的措施
为提高企业经营的有效性和效率性,财务报告必须确保其可靠性和安全性,遵从提高企业效益的同时减少企业资产损失风险的原则。首先,完善财务控制环境。企业高管应认识到财务控制的重要性,以及财务评估在企业规避经营风险中的重要作用,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有效规避金融风险。一方面确保企业各部门的独立性,避免其他部门高管对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工作效果的影响。另一方面实施恰当的授权、问责制度,确保制度的执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风险防范意识。其次,企业上下应充分认识金融风险评估的重要性。一方面不断提高财务部门评估风险的能力,加强其对金融风险评估意义的认识。另一方面鼓励和培养广大员工参与到企业风险评估中,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再次,完善企业业务流程。一方面完善企业管理机制,使各部门都能各司其职,在本组岗位努力奉献,积极参与到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中来。另一方面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管理能更好地为企业的风险管理服务,确保在金融波动中,企业资金的稳定、安全。第四,加强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信息是现代社会企业竞争的关键,增强企业内部信息交流可以促进信息分析的全面性,提高信息分析的准确性,增强了企业的防风险能力。此外,确保财务部门的独立性,防止财务信息的泄漏,提高财务部门地位,对其发现的管理缺陷能及时做出回应,减少企业损失。第五,培养专业的人才负责金融风险管理和财务控制。一方面,金融风险管理是一个非常严峻的企业经营任务,金融管理的效果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必须选择专业的人才,才能在管理中依靠敏锐的直觉和科学、专业的分析,实施最有效果的管理,使企业有效地规避金融风险,减少企业在金融动荡中的损失。另一方面财务控制的专业性很强,对业务能力的要求也很高,而且资金是企业的命脉,作为企业的把脉人一定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在人员选用上绝不能马虎,选择有实力的人员管控企业财务,使企业资金的运营处于最佳状态。同时,专业的财务人员可以通过稳定企业资金流,确保企业在金融波动前能有效的预知和防范。第六,增强企业金融风险管理与财务控制的执行力度。再好的政策没有执行就是空谈,再好的方式、方法,没有执行就看不到效果。因此在金融风险管理与财务控制中必须增强其执行力度,才能确保其管理效果。
4.结语
篇4
关键词:静态风险;动态风险;监测风险;控制风险;评估风险
金融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金融企业大多追求高收益,但往往收益与风险是同比增加的,具体的一家金融机构因经营不善而出现风险危机,有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构成威胁;一旦发生系统风险,金融体系运转失灵,必然会导致全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甚至严重的会引发政治危机。因此企业的中要重视各项风险来源,发现风险,尽可能的规避各个环节的可控风险。本文主要讲述金融企业的动态风险,项目全过程的管理,通过监测、控制风险、评估风险来实施,将企业的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一、金融企业存在的风险类型
企业风险是指对企业的战略与经营目标实现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企业风险分类:第一,按照金融风险产生的根源划分,包括静态金融风险和动态金融风险;静态风险主要考虑社会政治环境正常情况下,由于自然力量的非常变动导致损失发生的风险,是可以通过转移方式控制。动态风险主要考虑与社会变动有关的风险,或者是项目运营过程中发现的风险,这些风险及早发现是可以规避的。第二,按照金融风险涉及的范围划分,包括微观金融风险和宏观金融风险;这些风险主要产生原因是由于国内外宏观经济政策及经济运行情况决定;第三,按照机构的类别划分,包括银行风险、证券风险、保险风险、信托风险等,这些类别的风险是由各行业状况,国家产业政策决定。
二、动态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我国实行市场经济时间不长,对于金融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处于摸索阶段,与国际上先进的国家还有着较大的差距。我们必须紧跟国际风险控制发展形势,及时了解并掌握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以适应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需要。金融风险产生的根源划分为静态金融风险和动态金融风险。动态金融风险主要是由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和市场需求变动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等因素引起的风险。动态风险造成的后果是难以估计的,因为市场资金的需求的变动和来源都较为广泛。金融体制改革的变化引起银行经营方面的波动,是很难用历史资料来推算的。动态风险可能引起的后果是双重的,即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也可能带来额外的收益。动态风险常常是可以回避的风险,此时企业在风险面前可以处于主动地位。动态风险的不可计量性和不可保险性,其可能引起的损失是无法直接计入成本的。而且,这种风险本身还意味着可能的收益,也不能进入成本。因此金融企业的动态风险管理是企业的重中之重,它是可以规避企业风险的发生的,因此许多企业都逐渐对动态风险管理重视起来并实施了相应的对策。据普华永道2004年初对世界上1400个大中型公司的CEO进行的调查,其中38%的CEO声称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35%已经初步建成全面风险管理体系。16%正在计划中,只有10%表示正在研究或尚无准备建设风险管理体系。既然这么多大型企业早已经实行了全面风险管理,因此动态风险管理肯定是必要的,更是可行的。我们可以通过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评估系统按照公司统一标准,多维度进行分析,在项目管理中动态的管理风险,发现风险,对风险进行综合考核与评价。
三、风险管控中的问题
我国风险管理的意识起步较晚,监管细则不象国外起源早。现阶段各企业中也频繁出现一些风险,因此金融机构在对风控管理被重视起来,很多金融机构从失败的项目中总结出一系列的控制手段和措施,也认识到在过程中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现主要明显的风险管控问题。(一)监管机构辅助力量不足。银行、保险、证券等相关监管机构出台了相关的监管办法,目的是维护行业的合法,稳建运行,从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但体制监管办法较为分散,金融业务有时会有交叉情况,导致形成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且监管机构并没有形成有效的金融风险监测、评价、防范的体系,缺乏早期预警和早期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的严谨制度。所以系统性的动态风险在金融企业中难以被发现,从而使监管机构的辅助力量就会显示不足。(二)金融企业风险管理制度流程形式化。现如今大多企业都有着一整套有关风险控制的制度和流程,但具体实施时针对一系列的工具,如风险评估模型、情景分析、压力测试等并未真正有效利用。在管理过程中对于各类工具虽然在实际工作中有所运用,但不对工作结果进行评估,不对风险类型进行认定,导致企业无法对已经出现的风险采取应对措施,从而失去了风控的意义。再者利用了风险识别工具后,又不重视时效导致风险识别的滞后,从而使企业失去了最佳控制风险的时间。以上情况使得企业风控管理形同虚设,成为企业一个形式而已。(三)风险管理不全面且不被重视。现在金融企业业务发展迅速,各类新兴金融产品陆续面世,企业间竞争演练到白热化程序。企业往往重视业务,急于更快开拓市场,占据行业主导地位,面对行业风险,市场风险,企业信用等风险则会不太重视,一心只想抢占市场份额,企业对风险管理完全不重视。再者大多数的人认为风险是中后台部门该去管理的事情,投资团队往往只关注业绩和利润,而不是从项目本身出发,自己对项目风险没有预判。进入投后阶段项目有了风险就认定是风控部门的事,与投资部门无关,互相推诿。企业没有把风险作为全员应该重视的工作,对于投委会决策时对中后台的建议企业也没有过多的重视,从而使项目触发风险直接导致投资失败。这种也是对风险管理的不全面的体现。
四、加强金融企业动态风险的措施建议
动态风险是项目全周期的管理工作,需要全体项目人员参与其中,让全体人员了解风险,有风险意识,并能发现风险。针对风控管理的问题有以下措施建议。(一)树立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现在金融企业的风险管理都有着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但偏于技术,新的项目立项都是利用大数据,用数据模型作为投后的管理的重要管理依据。所有的管理都依据于大数据系统,导致很多企业中的员工缺乏人情味和责任心,对工作失去热情,短期化行为比较严重。只有将风险管理从理论变为所有从业人员的自觉意识和行为,风险管理体系才能发挥其作用。要逐渐树立风险管理是每一个员工的职责和观念,而不单单是某一部门事情,是某些领导的责任。要使全体员工明确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并行不悖,动态的风险管理的过程同样是创造价值的过程。风险存在于业务的每一个环节,金融服务的过程也就是承担和控制风险的过程。(二)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公司要建立一套风险管理流程,大力推进合规文化的引领作用,推进风险合规向标准化发展。风险管理一定要有底线思维,坚持谨慎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在经营过程中不断的开展动态风险管理流程的建设和优化工作,逐步构建前、中、后台的风险防控体系。风险管理并不是一个部门的工作,而是涉及每个环节的每一个相关的业务部门。管理必须科学化、精细化、系统化,这样才能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可以通过三方面体现:(1)随时了解金融行业局势,逐步控制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企业定期宣导国内外金融的相关政策,让全员了解金融局势和政策的更新化,系统风险是企业发展层面的,不仅仅需要领导层,更需要全体员工了解参与。这样才有利于企业规范风险管理流程的方向性、执行力。(2)强化监管过程风险;金融企业投资的项目,需要了解底层资产背景,不仅仅从财务报表、投测模型分析投资项目的风险。还要通过了解企业市场前景、企业文化、客户满意度等多维度进行分析了解。很多企业对于风控管理仅仅只针对报表数据分析风险,这些数据虽然是发现风险强有力的支撑,但数据有时会滞后,因此风险人员要适当走出数据分析的塔楼,事前就应该有风险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为事前,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3)风险评估;企业全面落实监管要求,发现风险点及时上报,结合线上线下的综合监测结果及时发现并评估风险,明确风险级别,提高企业的风险监测、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分析决策能力。针对各项风险评估案例,内部总结分析,减少同类的风险案例,化解风险。(三)加强风险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培养。随着我国金融企业发展迅速的今天,金融企业对相关风险管理类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融企业如何对风险管理人员能力的培养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一方面可以加大对风险管理人才的引进力度,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为金融企业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支持,定向引进优质人才;另一方面,金融企业还应该立足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借助积极有效的内部和外部培训机会,让企业的员工不断学习更好地助力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从而提高企业风险监测、风险应对能力以及风险评估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只有不断的强化风险管理人才的管理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应对今后企业在运营和发展过程当中所面临的风险管理挑战。
总之,风险管理是当前我国诸多金融企业在运营和发展过程当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科学的加强风险管理人员的能力,金融企业发展才会有一个良性的空间。五、结语金融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发展过程中,企业要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要将风险整合到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之中,过程中的动态管理是企业要持至以恒的。要让全体员工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以及风险管理的作用。我们企业要多强化员工合规意识,教育和培训在风险管理文化的角色,确保遵守国家的法规原则下,进一步提高监管政策传导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提升动态风险管理水平,将企业的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这样企业才会发展更长久,金融行业也才会有良性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子源.企业金融风险管理的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8(11).
[2]邓傲雪.金融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8(4).
篇5
关键词: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金融风险;防范;化解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开始出现以来,地方政府普遍建立了投融资平台,并且随着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投融资平台建设,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尽管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金融风险,特别是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现象比较普遍,而且部分地区的融资平台当期债务本息已远超当地财政收入,潜在的金融风险一触即发。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及相关方面一定要高度重视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工作,特别是要运用系统思维和创新理念,着眼于破解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面临的一系列金融风险,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推动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工作取得更大突破。
1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面临的金融风险
地方投融资平台的风险已经被国家银行、金融监管部门列为行业最高的三类风险之一。从当前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面临的金融风险来看,比较突出的是债务率过高,普遍存在偿债能力不足的问题。比如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建设资金,利用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进行举债,而且已经超过全年财政收入水平,这使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可能面临较大的金融风险;再比如还有一些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不注重自身发展模式创新,特别是在开展投融资的过程中还没有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分析,特别是在投资领域过于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收效不高,进而可能引发一定的偿债危机。还有一些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在开展投融资活动的过程中,面临一系列投资收益风险,比如某地通过对12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调查,投资收益风险主要来自项目建设前、中、后期三个阶段,占比分别42.5%、31.7%、25.8%,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的问题比较突出,因而面临一系列投资决策风险。此外,很多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还面临国家宏观政策变动风险,特别是由于国家越来越重视地方投融资平台管理工作,同时也要求在防范和控制系统性风险方面狠下工夫,这就对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如何更有效的防范和控制风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很多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由于具有一定的“行政化”特点,因而在金融风险防范与控制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特别是在金融风险防范与控制方面缺乏高度重视,导致出现一系列不该出现的风险。
2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金融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从当前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来看,尽管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由于地方政府投融资活动越来越多,而且很多地方政府还出现了“过度投资”的现象,这就直接导致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面临着一系列金融风险,但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并没有深刻认识到防范金融风险的重大价值,在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还没有将稳定市场预期、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上升到战略层面,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风险”相对比较突出。深入分析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的原因,最根本的就是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投资规模越来越大,但却没有对金融风险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这也直接导致很多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缺乏“量力而行”的意识。2.2金融风险管理体系落后。目前很多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到位。比如一些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还没有深刻认识到国家对于防范和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高度重视,在开展金融风险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缺乏深入地研究和积极地探索,特别是没有从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的特殊性入手将投融资工作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结合,甚至一些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金融风险管理制度,金融风险管理工作缺乏规范化和有效性。还有一些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在开展金融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组织体系,同时也没有将其纳入绩效考核及目标责任体系当中。2.3金融风险化解机制薄弱。从当前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来看,普遍面临一定的“债务风险”,但很多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金融风险化解机制,导致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金融风险越来越大。由于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属于国有企业,因而很多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不重视公司治理改革和创新,特别是由于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设立的初衷是为本地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服务,平台融资后所投入的项目大多是半经营性或非经营性的,因而公司治理不够完善,特别是由于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项目投资计划、资金回笼情况、贷款余额、融资规模等普遍不对外公布,这也直接导致无法形成科学地监督机制,特别是外部监督不够到位,对于出现的风险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化解,因而导致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风险愈演愈烈。2.4金融风险监测工作滞后。要想更好的防范和化解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金融风险,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加强金融风险监测工作,但目前很多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对金融风险监测工作还没有给予高度重视,这也直接导致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面临更多的金融风险,特别是当出现金融风险的时候无法更有效地化解。比如一些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没有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金融风险监测工作,对投资、融资等活动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缺乏数据收集与分析,金融风险防范的前瞻性、战略性以及针对性不强;还有一些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不重视金融风险监测工作的系统性建设,比如很多地方政府以及监管部门在防范和化解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金融风险方面做得不够到位,同时也重视投资收益,导致出现了一定的投资收益风险。
3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
3.1强化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要将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工作上升到战略层面,将其与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经营、管理、创新等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卓有成效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最大限度提升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能力。这就需要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在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要将行政化与市场化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更加重视市场导向,地方政府应当赋予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自主经营的权利,使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则要大力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工作,在开展投融资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将落实国家防范系统性风险作为重中之重,积极探索财权与事权合理划分的运行模式,强化投融资活动与防范金融风险的有效融合。3.2完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对于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来说,开展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工作,至关重要的是要构建更加科学和完善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这就需要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要从有利于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入手,切实加强金融风险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金融风险管理制度建设,从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的特殊性入手,将管理工作与金融风险管理进行有效地结合,努力构建既具有针对性又具有系统性的金融风险管理制度,并加强制度的执行力,比如可以将投融资活动与绩效管理进行有效结合,并且要建立目标责任制度。完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还要更加高度重视金融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建设,特别是要将全面管理作为重要的原则,使各个方面、各个部门、各层次人员都参与到金融风险管理当中,努力形成合力。3.3优化金融风险化解机制。由于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面临的最大金融风险就是“债务风险”,因而应当建立相对比较完善的“债务风险”等金融风险化解机制。比如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为了更加有效化解“债务风险”,可以采取债务分类管理的方式,既要尽量化解存量债务,又要尽量减少新增债务,特别是要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情况入手,强化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化解的有效措施,并且要多听取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的意见和建议。优化金融风险化解机制,还要进一步规范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投融资行为,特别是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投融资活动。要进。一步优化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监督机制建设,要对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投融资活动进行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监督,确保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投融资效率和效益。3.4加强金融风险监测工作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在开展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的过程中,要把加强金融风险监督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效。这就需要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建立相应的金融风险监测机制,比如在开展投融资活动的过程中,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应当做好“风险点”监测工作,制定相应的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预案,一旦出现金融风险可以做到迅速反应。加强金融风险监测工作,还要进一步强化数据思维,通过对各类信息和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找出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并且在开展投融资活动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防范与落实,进而能够有效地化解各类潜在金融风险。
综上所述,作为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撑的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尽管已经成为市场主体,但由于很多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具有一定的行政化特点,还没有将自身的发展与市场进行有效对接,这也直接导致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面临更多金融风险,但目前很多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还没有深刻认识到加强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探索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模式,重点要在强化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完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优化金融风险化解机制、加强金融风险监测工作等诸多方面取得突破,努力使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科学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薛眉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管理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8.
篇6
【关键词】银行业 发展趋势 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830.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制的改革,我国银行业有了很好的发展,但银行业仍然存在着风险。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快,我国金融市场国际化已成为必然趋势,与此同时国际银行业存在的风险也必然会影响我国银行,研究分析风险的类型和生成机制,及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对于提高我国银行业在国际金融市场的竟争力,显得至关重要和十分迫切。
银行业风险是指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的影响,使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发生一定的偏差,从而蒙受损失和获得额外收益的机会或可能性,这种风险还隐含着另一重含义:即联动效应, 银行业蒙受的损失可能使整个金融系统处于瘫痪,社会发生混乱。
银行业的风险
1、风险管理手段和技术较为原始
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手段和技术较为原始主要体现为:(1)在风险管理工具尚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2)对风险调整的资本回报率、经济附加值、资本附加值等国际上先进和成熟的风险管理技术,大都是离全面应用还有不少距离;(3)风险管理缺乏衍生金融工具等有效转移风险的手段。市场工具的匮乏是中国金融风险管理落后的重要表现之一;(4)风险管理相关数据积累不够。
2、风险防范与管理意识淡薄
风险防范与管理的理念决定了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的行为模式,它渗透到商业银行业务的各个方面,涉及各个员工,在银行的经营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我国银行依法合规经营意识薄弱,大多数工作人员对风险防范与管理的认识不够充分,风险防范与管理理念陈旧,不能适应新时期银行业的高速发展、风险环境复杂的需要。突出地表现为:第一,对银行业发展和风险防范与管理的关系认识不充分。第二,对银行业发展的眼前利益与长远目标的协调关系的认识不充分。第三,风险防范与管理的意识在全行业职员中和银行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贯彻得还不充分,让银行业的职员产生了风险防范与管理只是风险控制部门的职责的认识误区。
3、尚未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
我国银行业尚未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呈现为:(1)风险与收益相平衡的风险管理文化尚未完全形成;(2) 不能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关系;(3) 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不到位,仍以信用风险管理为主,对市场风险、操作性风险等重视不够;(4)风险管理意识还没有贯穿到全行全员,还没有贯穿到业务拓展、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往往把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看作是风险控制部门的事情。
4、尚未建立科学的风险防范与管理体系
我国银行的风险防范与管理的体系还不够健全,基础还不够坚实。主要表现为:第一,我国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完善。我国银行控制权的垄断很难避免“所有者缺位”和“内部人控制”,金融业机构治理架构不健全,决策执行体系构造不合理,监督机构有效性不足,从而使得我国银行业的风险防范与管理的基础薄弱。第二,我国银行的风险防范与管理体制还不完善。现代金融业机构风险防范与管理体制的最大特征是纵向式的。而目前我国银行是以分行为经营单位的体制,它致使我国银行业的风险防范与管理体制也都是横向的。这种横向的管理体制造成了金融低效率。第三,我国银行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还不完善。第四,风险防范与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还不完善。第五, 我国金融业机构还缺乏一支复合型、专家型的金融风险管理人才队伍。
风险的防范措施
1. 建立金融风险防范的识别机制
建立金融风险防范的识别机制,就是凭识别者的判断能力、识别手段与经验去认识风险。由于金融企业对宏观风险很难把握,所以,商业银行的风险识别应侧重于微观风险的识别。为此,银行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建立较完善的信贷档案,真实记录银行发放、管理、收回贷款这一完整过程。应参照国际金融机构的做法,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包括贷款者的基本情况、财务状况、担保抵押文件、分析报告及备忘录在内的较完善的信贷档案。根据人行的监管要求,所有企业贷款和大额个人贷款均实行一厂一档管理,并尽可能完善,否则,信用贷款的风险就无法有效控制。这是建立风险识别机制的基础。二是关注早期预警信号。通过早期预警信号的识别、发现和预测贷款的现有问题和发展趋势,来确定贷款按期足额偿还的可能程度。这是建立风险识别机制的关键。
2、建立风险防范的分析机制
在金融风险防范的事前预警中,金融风险分析是核心,具体包括财务分析和非财务分析两方面。一方面,根据会计分析的要求,通过盈利比率、效率比率、流动比率、杠杆比率四个指标进行财务分析,通过对企业的财务分析,获得对企业真实、全面、准确的了解;另一方面,通过对借款人行业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自然、社会及银行的信贷管理等因素的分析, 掌握借款人的基本风险,直接分析具体贷款人的经营状况和经营风险程度,准确把握企业兴衰的脉搏。
3、全员风险意识
企业风险一般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目的是避免“意外”发生,确保决策中的风险考量,整合风险管理所有管理过程,保证所承担风险与管理手段匹配,用风险管理增强竞争力。全面风险管理的价值在于信息支持的更好决策、深思熟虑的风险承担、规范银行的治理结构、统一管理层的思想。全面风险管理始于董事会的决心,需要企业管理层的全力投入;全面风险管理作用于战略决策层面,而不仅是在流程控制与保险层面;全面风险管理需要融入企业的一切,包括业务、管理活动和企业文化;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历程,实施需要时间,大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实施计划一般为3―5 年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银行的管理就是风险管理。银行的每个员工都应该具备风险意识,要十分重视风险―――收益匹配的原则,把控制风险和创造利润看做同等重要的事情。正确对待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的关系,从基层业务人员到风险管理人员对要对风险有足够的、正确的认识,消除简单认为少发展业务就可以控制风险的观念,促使全体员工树立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开拓业务的理念。做到人人重视风险,人人防范风险,人人在风险中实现利润。通过风险意识的全员化,提高银行的整体抗风险能力。
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1、电子银行高速发展及信息技术的高度应用。在商业银行向投资银行业务渗透的同时,信息技术也在带动着银行业务的扩展,金融业是由信息技术获益最多的行业之一。上个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互联网的应用扩大了商业银行的自助业务,使服务更加贴近客户,也为银行节省了大量开支。越来越多的客户通过网上支付水费、电费、电话费、信用卡等项开
支。许多银行还开设了电子信件及时回复的服务,并有专人负责在网上回答客户问题,指导客户查寻所需信息。互联网正在深刻地改变着银行的服务。
2、风险管理技术受到足够重视并日渐成熟。在全球一体化的环境下,银行业面临的风险管理压力也越来越大,自巴林银行倒闭、安然公司破产以来,国际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技术和管理能力逐步增强,不断开发和利用各种组合管理为特征的新技术、新方法,管理和度量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在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框架下,风险管理技术将在实践的应用中更加完善和成熟。
3、营销技术备受国际银行业重视。从营销学的发展看,营销观念经历了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营销观念、顾客观念、社会营销观念等阶段,在过去的十年,出现了全面营销的观念,全面营销包括内部营销、整合营销、社会责任营销、关系营销等四个方面。营销战略在银行界的应用始于1970 年代,目前,“以客户为中心”的全面营销观念已经成为银行经营管理中的核心理念,在银行业的各个层面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勇.2008年银行业趋势预测与对策选择[J]. 银行家. 2008(04)
[2] 王飚,李炎军.宽松货币政策下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和控制[J]. 新金融. 2009(11)
[3] 季贝贝.外资与国内商业银行比较分析[J]. 商场现代化. 2005(26)
[4] 张素青,王常柏.外资银行进入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08(24)
篇7
一、我国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用评估体系残缺
金融业的展业活动以诚信原则为基础,从一定意义上来讲,金融机构为人们提供的不只是产品和服务,而更是一种信用。诚信原则始终贯穿着金融领域的各项活动,但是在我国,目前尚缺乏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致使金融机构很难进行信用审核,严重的束缚了金融业对风险的规避活动。
(二)承担风险的主体不明确
风险无处不在,有风险就必须要有承担者,想要有效的对风险进行规避和管理,首先必须要明确承担风险的主体,只有确定了风险的承担者,才能更好的转嫁风险。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过程中,承担风险的主体不够明确,结果导致国家财政代替银行成为了金融风险的承担者,当财政出现了巨额赤字,最终就会引发通货膨胀。因此,承担风险的主体不明确是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中的严重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三)风险管理的理念陈旧
在发达国家里,金融机构非常重视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原则,他们把风险规避和创造利润结合在一起,在进行风险管理的同时注重创造收益。而在我国,人们通常把风险和盈利放在相互对立的角度,不能正确的认知风险,阻碍了自身的发展。规避不等于逃避,风险管理是要运用正确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转嫁与管理,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许多机构为了逃避风险而放弃自身的业务,不仅导致业务大量流失,最后反而降低了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由此可见,我国的风险管理活动需要创新理念,只有打破传统理念的束缚,风险管理才会在实践中取得效果。
(四)风险管理的体制不完善
健全的体制是有效进行风险管理的保障,我国的金融体制经过多年来的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不够健全,尤其是在风险管理这方面,缺少完善的运作机制和组织制度,大部分金融机构都没有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使得在规避风险的时候各部门之间无法顺利的衔接,导致风险管理活动很难取得实效。
(五)风险管理的方法落后
从全球来看,风险管理的旧方法已经逐渐开始向风险量化管理转变,一些发达国家已经研发出了计量模型。在人类的社会里,只有掌握正确的处事方法才能让问题迎刃而解。现阶段,我国对风险的量化分析能力比较薄弱,对风险的识别和度量不够精确,导致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活动中无法做出科学准确的决策,没有正确有效的方法手段,自然不能够成功的规避风险。
我国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有问题就要有对策,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金融机构要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金融领域将会更加繁荣,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二、如何解决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古代的镖局到今天的保险公司,人类一直在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与风险进行斗争,在21世纪的今天,风险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金融领域,要确保金融机构在这场斗争中取得胜利,就要及时的处理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一下几个方面:
(一)国家政策上的支持
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活动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首先,国家要进一步健全有关金融领域的法律法规,为金融业的发展营造健康良好的市场环境。其次,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利用广泛的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再次,国家要支持金融机构引进国外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理念,并为其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加强诚信建设
我国的金融领域中,不良信贷现象非常严重,致使金融风险高发。因此,要解决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问题,必须要加强诚信建设,强化企业和个人的诚信意识和风险意识,在金融市场中全面落实诚信原则与公平竞争原则,避免由于信用问题给金融机构带来的风险隐患。
(三)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体系主要包含了政策体系、组织体系、评价体系和决策体系,面对金融风险的威胁,金融机构应该进一步健全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使之适应金融市场的复杂局势,积极调整金融机构的股权结构,建立良好的组织框架。
(四)创新风险管理理念和技术
创新风险管理理念,就是要正确处理经营和风险之间的的关系,在规避风险的同时注重创造利润,把风险管理的过程演变为增加收益的过程。创新风险管理技术,就要求金融机构在吸收国际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开创风险管理的新技术,并且把创新的理念和技术相结合,使之在实践中得到充分运用,从而更有效的规避风险。
(五)完善中介服务
笔者认为,良好的中介服务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具有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金融机构及时准确的获取市场信息;有利于金融机构对风险做出正确的识别和度量;有利于金融机构对风险管理做出正确的决策。不过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中介服务的漏洞给金融机构带来的隐患是巨大的,中介服务一旦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导致金融机构掌握错误的市场信息,做出错误的经营决策,给金融机构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所以,要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必须要完善中介服务,保证金融机构掌握准确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决定。
(六)风险管理模式的转变
金融机构要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必须注重风险管理模式的转变,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来实现:①风险管理的内容由单一的信用风险向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性风险相结合的模式转变。②风险管理的形式由直接管理向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相结合的模式转变。③风险管理的目标由单一贷款向整体风险转变。④风险管理的范围由国内向全球转变。⑤风险管理的重点由审贷分离向完善管理机制转变。⑥风险管理技术由单一的定性分析向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模式转变。只要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工作中实现以上几个方面的转变,就必定会在金融领域的浪潮中激流勇进,创造出更加丰富的效益。
(七)重视对创新风险的防范
世界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金融机构在不断开创新业务的同时,要注重对创新风险的防范,创新是一种尝试的过程,金融机构在开创新产品、新业务的过程中随时都面临着遭受损失的可能,这就需要金融机构加强对创新风险的防范力度,及时有效地对创新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规避,保证自身在创新实践中更加稳定和安全的发展。
(八)谨慎开创海外市场,防范金融危机
在与风险的斗争过程中,金融危机是金融机构最强劲的对手,要保证金融机构在如此强大的对手面前不被击垮,就必须拥有良好的应对措施。金融机构要立足于国内市场,保证自身在国内市场中的稳健经营,在此基础上谨慎的进行境外并购,积极创新不等于盲目冒进,金融机构的一切经营活动应该以稳健为前提,绝对不可以盲目的扩张海外市场,使自身在金融危机中承受过重的负担,只有在稳定国内市场的前提下,谨慎的开创海外市场,金融机构才能更加有效的防范金融危机。
三、总结
金融业的发展关系着整个社会的经济稳定,面对日益剧增的压力和金融风险的威胁,金融机构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风险进行规避和转嫁,尽管我国金融领域的风险管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风险管理的各项体制会更加健全,金融机构将有力的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稳定。
参考文献
[1]姚畅燕.陕西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规风险管理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0(02).
[2]李社环.整体风险管理及其在金融业的应用[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07).
篇8
【关键词】金融风险管理 信息技术 金融电子化 计算机技术 监督系统
一、引言
二十一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计算机的普及以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经营与消费观念使得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金融电子化利用了新一代的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将金融系统中的信息处理过程(如数据采集、管理、处理、存储、检索、传送等)融入到金融信息管理系统中去,以为向企业、社会和人民提供更好地服务,同时也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信息技术在金融风险管理中是通过金融电子化而发生作用的。可以得出,金融电子化可视为一个人际交互系统,把资金、技术、管理与安全集成为一个整体,而其中的核心技术就是金融计算机系统。
当前,个人计算机与超级计算机的技术发展已经十分成熟,计算机网络技术也普及到金融业务等领域,为此,金融管理工作的参与者,依靠金融电子化技术为基础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金,并应用于金融风险管理工具及其市场特性方向的数学模型,从而使得信息技术成为预测、处理和加大金融风险管理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同时,对加快金融电子化和信息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目前,国内外相关的各金融企业机构大都建立了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金融风险管理系统,均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二、计算机管理金融风险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一)金融风险管理
自进人二十一世纪之后,金融市场逐渐趋于复杂化、多样化、全球化。所以,金融风险管理的地位也将日益突出。金融风险指企业在金融市场中对未来收益存在波动性或不确定性的一些因素,如:债务人可能违约,债务人财政情况,利率和汇率的浮动等等,使金融主体存在损失或盈利的可能性及不确定性。因此,金融市场的稳定、金融企业机构的收益直接受金融风险的影响,甚至整个国家的安全也与金融风险密切相关。在金融市场中,企业面临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以及信用风险等多种金融风险,如何对上述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实现非营利性与营利性组织两者的收益平衡,就是金融风险管理所要进行的工作。
所谓的金融风险管理,主要包括识别、度量与控制金融风险的三方面内容。金融风险管理系统采用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开发设计,既可以快速准确的获取和处理数据,也可以定性或定量评估分析金融风险及资产,是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金融风险管理系统是一个全面统一的风险监督系统,它将数据处理作为基础,把模型库、方法库、数据库及管理决策系统构成为一个整体。它对风险特性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从而可以更好地优化资产,以对金融业务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为金融资产业务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提供了可靠的现实依据。
(二)银行业方面
在国民经济中,银行业是信息技术,即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最高、最为密集的行业之一。对各类银行,其实施战略决策的核心就是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的银行信息系统。大量新产品的开发、推广,以及日常管理工作、业务的开展与决策等均是依靠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所建立起的银行信息系统。
1.预防决策风险。各行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金融电子化的体系均有所不同,所以,无法对所有的金融信息进行汇总处理,进而可能导致信息浪费的发生。我国最高银行对各银行也不能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实时监控。比如信用卡的发放,其中均存在信用危险问题,如何能够做到客观、公正、定性、定量的评价一个人,并是否对其发放做出科学有效的判断。如果选择发送,该发放多少信用额度等,均需通过风险管理系统以分析,同时得出准确的信用等级及将来银行的收益率情况。因此,对于预防信用风险,计算机技术具有一定的防范作用。
2.预防运行风险。当前,针对各银行大量存在的运行风险,建立了以银联为主、覆盖其整个业务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可有效预防其存在的危险,并可通过该系统实现客户取款、存款、转账、汇款及查询功能。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网络会因人为操作、系统和黑客入侵等问题而导致瘫痪,因此,计算机技术必须得确保该金融系统的安全。
(三)金融环境的监测方面
金融环境变化万千,时时刻刻都需要监测。着力开发建设计算机网络金融系统及监控软件,既可以加快金融网络信息化的步伐,提高现代化程度,还可以有效预防金融风险,防止潜在金融危机的发生。当前,国内采用计算机技术设计开发的动态数据库系统,涵盖了与国内外经济发展相关的所有数据,为实现实时监控经济发展,从总体上了解国内外的经济状况,对未来潜在的金融风险或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做出准确有效地判断,并做出对应有效的防范措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四)计算机审计方面
手工审计既存在费力费时的问题,也存在可靠度、准确度不高的问题。采用计算机审计软件,可以快捷有效地完成对账表的审核。一般情况下,审计账表通过计算机审计软件存在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利用其固有的审计功能,如试算平衡功能,它可以很快完成余额表、电子数据的凭证表以及纸质财务报表的审核工作;二是利用SQL语言中的查询功能进行单个的核对。
计算机审计软件采取设定目标分析,可快速检测出潜在的疑点,通过数据分析,找到需审计的目标,将审计结果与已有审计证据进行对比,可找到所存在的根本问题,对查出的问题进行补充完善,可降低甚至避免发生金融风险。
三、加强金融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金融电子监管系统的建设
在金融风险管理中,计算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金融电子监管系统上。因此,降低金融风险最有效措施,就是建立和完善金融电子监管系统。参照央行的电子监管系统,建立对应的金融电子监管系统,可有效防范、防止,甚至避免金融风险的发生。
(二)金融信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建设
金融信息化的基础即计算机信息技术,所以,应着力金融软件的建设与开发。央行应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和制度,与此同时也规定各银行,必须根据央行监管系统的软件接口来设定监管系统,以便监督、管理、共享金融数据和信息,从而可进一步有效地防范、防止,甚至避免金融风险的发生。
(三)高素质金融风险管理团队的建设
科技的发展进步离不开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建立一个完善的金融风险管理系统,更需要一支高素质的金融风险管理团队。一方面,提高待遇,提供一个好地环境,吸收相关的技术人才来监督部门进行培训,担当起其人才培养和培训的任务;另一方面,通过制定出一定的考核制度,给大家一定的动力和压力,使大家能够充分认识到计算机金融电子监管系统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以为大家更为快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应用等方面的技能。
四、结语
当前,要全面有效地预防金融风险所带来的危机,就应大力倡导使用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全面系统地分析未来可能存在或发生的金融风险,为金融企业机构等做出正确有效的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和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黄达.金融学[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篇9
1风险与法律的互动
1.1法律可以规制风险
法律的功能与社会期望有一定的关系,人们往往将对社会的期望转化为法律所具备的功能,社会活动需要法律来约束,必须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这样的话不论是哪一个层面的人均会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约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金融法也是在社会经济活动的需要中产生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上的经济活动需要金融法进行保护和约束,市场经济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市场经济活动中违法情况的发生率才能降低,才能为人们营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对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进行有效的保护。风险的本质和预期有很大的关系,风险是面向未来的,也就是实际的结果与预测结果的差距,在传统社会中,与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是很完善,因此很多投机分子会钻法律的空子,为了谋取自身的利益不惜损害他人利益,甚至损害国家的利益,因此金融法必须要具备不断完善的功能,才能应对市场的变化,从而维持市场的稳定发展。
1.2法律规制风险本身也有可能会产生风险
法律制度本身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在进行风险制度化管理社会风险的同时,也可能产生制度化的风险,由于任何一种法律在时间上均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存在法律与经济发展不一致的情况,因此制度化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在制定新的法律制度的时候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法律通俗来说就是制度化管理风险的方式,法律在发挥功能的时候要考虑法律能否制约本身行为带来的风险。法律系统是社会系统的集中反映,由于社会是存在风险的,因此法律制度必然也会存在风险,法律风险受社会风险的影响,社会风险是一直存在的,人类的社会活动必然会存在一定的风险,要正确认识社会风险,不能一味地进行否定和批判,对社会风险进行客观地观察和分析,在风险中寻求发展的机遇。
2风险管理与现代金融领域的结合
2.1投资风险管理
在金融行业中的风险是指实际投资利益与预期的投资利益产生的误差,投资就是将金钱通过金融手段进行投资然后获益,当一个人的经济收入大于其消费需求的时候,他就会通过购买债券、股票或者银行储蓄的手段进行金融投资,在需要资金使用的时候变将过去的款项取出来。这样的话就会存在收入和消费不匹配的情况,对于投资者来说通过投资可以避免未来发生突况的时候资金不够的情况,对于资金不足的人来说,投资者通过资金投资能避免当前资金不足的情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投资的重要性,但是一定要对自身的经济状况和市场情况有清楚的认识,否则对自身会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对市场秩序产生一定的影响。
2.2金融中介的風险管理功能
金融活动场所和机制的统称就是金融市场,企业、金融机构和个人在金融市场中进行金融风险管理,在金融市场中风险已经成为商品的一部分,既可以被销售也可以进行购买,其中证券就是典型的代表商品,市场具有资源配置的功能,金融市场也会对其风险进行合理的配置,影响市场价格的四个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通过一定的传导和映射作用对市场产生影响。金融中介是一个金融机构,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根据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对投资人进行合理的投资建议和提醒,尽量保护投资人的利益,使投资者能明确认识到投资可能会带来的经济损失和资金收入。
2.3企业金融的风险管理功能
企业融资、治理和财务是企业金融的核心部分,三者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企业的经营活动不仅是风险管理的过程,还是一个资源整合的过程,企业金融的核心要素将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现出来,在财务状况良好的时候。适当的企业融资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也会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调整企业的管理结构,实现最大化的企业创造价值。
2.4风险、金融和金融法的共振
金融、风险和金融法三者有不可或缺的联系,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就会引起另外两个的改变,因此金融法要对资金余额进行合理的调节,解决收支不平衡的问题,金融法是现代社会中控制金融的重要工具,不是单纯的资金融合,金融法的内涵是风险定价,不仅仅是风险制度化的重要形式之一,更是制度化风险的源头。金融法对风险进行管理的时候必须要根据社会的发展而进行完善,在市场实际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降低法律滞后性所带来的风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任何一个国家的金融风险均会波及到其他国家的市场经济,因此我国要做好应对国际金融市场变化的准备,不断完善金融法的内容,使其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要。
3结束语
金融市场的成功与风险有密切的关系,金融市场中存在很多风险,因此金融法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要与时俱进,与金融市场的发展需要相吻合,及时调整金融法律的内容,做好国内金融风险管理工作,促进国内金融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管斌.论金融法的风险维度[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4):50-58.
篇10
一、银行现代化金融模式分析
互联网下的现代化金融属于金融行业中一种新的运行体系,其运行模式与传统银行及融资模式有所不同,在此模式下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将不对等的市场信息降至最低,这样就不再依托于传统信息的中介。我国目前的网络金融涉及的内容主要有网络支付与线上融资,前者属于网络金融最早应用的一个模式,后置是基于电子商务平台与电商信用基础上的,这样的一种新型融资方法据别操作便捷、投资低等特点,对于短期小额信贷的发放特别适用,所以该种金融运行模式特别适合一些小型企业。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处理应用为网络金融的运行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这里的信息处理属于网络信息技术的范畴,该技术使得供需双方可以互相获取各自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这是互联网金融的一个核心,亦是后续风险管理控制及资源配置操作的前提。通过互联网,运用云计算、搜索引擎以及社交网络技术等等,能够保障双方金融交易信息不被窃取。而通过互联网的信息平台则能够准确分析信息流、资金流以及物流等,从而为个人或者微小型企业服务。
二、金融风险管理中现存问题
(一)风险意识薄弱及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
在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市场环境下,金融业快速扩张的同时,出现越来越多风险问题,由于我国在改革开放前形成的传统金融观念普遍存在,金融风险意识薄弱,对金融风险管理了解程度较差,甚至还会认为经济市场上的收益或亏损不会对自身利益造成影响,出现诸如企业躲避银行债务,向银行转嫁经营风险,盲目扩张业务,热衷于违规账外经营等现象,存在大量不良债权,导致金融秩序严重混乱,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这些都充分显示我国目前金融风险意识较为薄弱。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康持久稳定运转得益于完善的金融管理体制,我国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从经过改革开放发展至今已取得明显的改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管理体制尚未完善,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有效率较低。
(二)金融避险工具及产品业务较少
在全球经济金融市场下,有存款、贷款、期货交易、理财业务、混合经营、全球化运作等金融业务,但我国金融市场现有的产品与业务中,仍以存款和贷款为主,企业能够进行风险管理和防范的套期保值工具较少。金融避险工具较少,产品业务形式单一,未能适应全球经济金融市场发展,各行各业的投资者对优质金融产品服务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我国为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投资优惠的政策和条款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投资和金融机构的涌入,在我国金融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的同时,我国金融机构的生存危机也大量出现,造成当前我国金融市场整体发展不协调。
四、加强银行内控及金融风险防范对策
(一)加强银行领导认识
为实现银行风险控制和防范,需重视会计人员思想引导。管理者需要全面认识会计风险管理重要性,同时针对会计风险的管理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以便农商行的会计功能可以正常进行。银行还要充分发挥领导的作用,引导银行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到会计风险管理和防范工作中,同时还要进行宣传与教育,以便银行工作人员充分认识会计风险,进而实现会计风险控制和防范。
相关银行应引进国外先进思想与制度,以银行现有规章制度为基础,加强财会信息公示,同时制定完善财务会计信息公示的标准,对最低标准进行统一,保证财会工作的信息公示可以正常进行。银行还要实时公示与核查流动资金的拥有率、资本占比与风险控制方式等,按照不同地区农商行情况,构建信息公示的标准。
(二)完善会计风险监督系统
我国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必须在完善的法律体制基础上,加大金融市场监管力度,建立科学合理金融信誉等级和财税制度,从宏观经济上对微观金融进行合理有效的把控,从多方面开展防控金融风险管理工作。
银行部门经营目的就是为了盈利,但在制定考核标准时,需要重视经营稳态与营利双重的考量,将经营责任划分到每一个部分,甚至具体到每个人。例如:可应用周期性的会议总结方式,组织银行各个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分析数据,建立科学信息反馈的渠道,以便财务工作者发现实际工作问题,然后及时上报与解决;对工作人员业绩进行考核,如果没有达标,需要进行相应惩罚,一些表现较好的要予以奖励。
(三)培养优秀的高素质金融人才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中资质老金融人员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方法,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传统金融管理观念和方法已无法满足现代金融市场需要,所以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需要优秀的金融人员。学校是培养高素质金融人才的基地,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形势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教学中对金融课程体系逐步完善,学习金融专业知识,为金融行业培养综合素质高的金融人才。
(四)明做好风险管理与控制
银行需要借助自具备的一些优势不断克服发展中的不足,同时不断对风险管理与控制的相关机制、体系进行完善,向现代化金融机构成功转型。同时也要认清自身资金实力、政策资源以及用户资源、金融结算等各个方面具备的优势与不足。与此同时,国有的银行在激烈的现代化金融市场竞争中,也要对自身风险控制体制进行创新,特别是对于线上信用的评级体制务必给予完善,使其与传统金融的信用评价充分结合后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公开违约信息的效果。另外,国有的商业银也要对现代化金融带来的挑战与机遇进行预估,发掘更多的金融用户,争取扩大自身的取信息获取渠道和提升数据分析与整合,使得自身金融运行更加透明全面,为用户提供更好地服务。
(五)在金融市场中定位自身发展方向
积极做好风险控制十分关键。银行需要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认识用户实际需求,向满足用户个性需求的目标迈进,积极推出更多与用户相适应的业务产品,向用户提供全面金融服务。另外,银行要对自身风险实施分层或者集合的管理方式,通过极强的用户信息处理能力扩大自身用户群。此外,传统的银行需要充分扮演着全能理财管家之角色,充分结合自身的灵活性与可靠性,无论是个人用户还是企业用户,均为其提供一种人性化的金融服务。
- 上一篇: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实施细则
- 下一篇:医药行业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