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服务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8-27 15:18: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志愿者服务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主负责活动项目以及队伍管理。
副队长职责
主负责队伍日常事务运作。
队长与副队长负责总体规划,事务决议,总体协调,规章认定,工作考核;领导和指导各部门的行动,是队伍主要负责人。
行政部职责
1、主要负责“青年自愿团”各类活动的组织和队伍管理活动;项目策划与开发。
负责各种志愿服务活动的联系、组织、策划、开展,加强协会与福利机构、各高校青志队、社会义工等慈善公益组织之间联系,促进本协会与社会外界的相互了解,拓宽志愿活动的思路,向外树立本协会志愿者的良好形象。
2、负责队伍制度整编以及队员的奖惩评优的工作。
负责各项活动的安排和总结,学期的总结与评优。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纳新制度、竞选制度、评优制度等内部制度的修改以及队伍管理等,是促进整体工作顺利运转的中枢。
理事部职责
1、文秘工作:会议、活动记录与物资、资料登记核实,以及部门通讯以及协调。
协调和监督协会各部门工作,执行理事会的决议,传达部署、反映情况;负责协会财务经费、公共物品的管理,协会人员资料登记和更新,档案存档,会议的安排、签到登记和内容记录。
资料登记:申请加入、以及队员档案整理,时长记录等。
通讯工作:与队伍以及外部的通联工作。
物资工作:工作证、物资申请以及退还;以及为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所需物品的合理采购。
2、队伍培训
举办各种培训活动,组织学习青年志愿者事业的业务知识,提升干部干事、队员的工作能力、团队意识及整体素质,提高志愿者服务水平;协助评优工作,提供相关信息。以队员为核心,增智怡情;并对队员进行必要的帮助,促进队员与队员、队员与干事之间的更好交流。
宣传部职责
1、宣传工作:主要负责“青年自愿队”自身的宣传。
篇2
志愿者联合国将其定义为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并且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我国区县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起步得较晚,目前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管理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对其进行认真分析,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区县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一、区县公共图书馆引进志愿者服务管理的积极意义
(一)弥补人力资源缺口,优化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和知识结构
我国区县公共图书馆是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人数在新馆建设之后已由相关部门核定,每年人员经费基本一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2011年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文件后,公共图书馆零门槛进入,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全面推进向广大群众开放,各区县公共图书馆的业务工作呈井喷式发展。像越秀区图书馆,地方文献室和广府文化研究室向读者提供免费借阅文献,读者证借书册数也增加到10册,新增的广府学堂讲座、童心坊等活动贯穿全年,导致服务量的大增。另外,随着图书馆功能的不断扩展,图书馆成为了一些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譬如廉洁教育基地、社科普及基地,常年需要开展一些相关活动,并接受有关部门检查材料,在正常业务工作中要再分配一些人手打造各大基地,彰显图书馆品牌。在这种情况下,合理利用志愿者服务,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公共图书馆是免费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公众因年龄、教育程度、专业和兴趣等方面的不同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也不一样,而图书馆工作人员较稳定并且专业单一,难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比如地方文献,它是反映当地历史、经济、文化等情况,具有其他地区不可复制的特点,但是较多区县图书馆缺乏了解当地经济历史文化的人才。正是这些来自不同领域,不同专业背景的志愿者可以为图书馆弥补这方面的缺失和不足。
(二)搭建图书馆与读者多向沟通平台,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引入志愿者,就像在图书馆搭建了一个平台,馆员跟志愿者通过这平台进行互动。志愿者具有双从身份,一是作为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一份子,二是作为读者,因此他们能在工作中发现馆员难以发现图书馆服务存在的缺陷,并提一些建议或者意见,对图书馆提升服务质量起到重要作用。而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能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交流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
(三)提高区县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认知度和读者活动的公众参与度
很多公众只知道有省市级图书馆,没有区县级图书馆,基本只有附近群众才知道区县公共公共图书馆的存在。提高图书馆知名度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倡导志愿服务,吸引公众走进图书馆。图书馆进馆流通人次增加,可以吸引更多公众参与本馆各读者活动,让图书馆活动办得有声有色。
二、区县公共图书馆志愿者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制度约束,没有成立专门的志愿者管理部门
目前,我国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针对公共图书馆志愿者,区县公共图书馆作为基层图书馆也没有制定符合自己图书馆相适应的志愿服务管理条例。另外,区县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较少,基本都没有人事部门,而且没有成立专门的志愿者管理机构,出现志愿者管理凌乱,没有计划统筹性,随时招人用人,难以留住较好的志愿者。
(二)志愿者工作内容单一,工作岗位设置不合理
目前,大多数区县公共图书馆志愿者从事的服务工作都偏向简单机械,主要包括图书上架、整理和文明指引等基础服务,没有根据志愿者的能力高低而安排不同工作,容易挫伤部分志愿者工作的积极性。志愿者经常抱怨简单的岗位工作太多单一,不能体现和实现自身价值。区县公共图书馆没有合理设置志愿者服务岗位,导致部分岗位空缺志愿者,出现图书馆供求和志愿者需求不一致的严重现象。
(三)志愿者工作无专项资金投入,没有专门的招聘和培训机制
区县公共图书馆作为基层单位,一般都没有志愿者工作专项经费,小部分图书馆抽用公用经费或活动费等,志愿者管理没有经费保障,招聘和培训不规范,不具有持续性。当图书馆有需求时,应急向学校、社会招聘志愿者,基本没有经过系列严谨完善的流程进行招聘,出现部分志愿者盲目参与,惰性对待等情况。
(四)缺乏激励机制,不能激发志愿者的主观能动性
志愿者敢于付出自己的辛勤劳动,更多是因为他们具有更高层次的精神方面需求。但由于每个志愿者的年龄、所接受的教育、所从事的职业不同,参加志愿服务的动机随而不同,志愿者的需求出现多样化。而区县公共图书馆采用的是以表彰为主的激励手段,缺乏针对性和具体性,不能满足志愿者们的需求,因此不能激发志愿者的主观能动性。
(五)志愿者宣传工作不到位
很多区县公共图书馆志愿者宣传工作不到位,只是在自己的馆网站开通志愿者报名系统,没有志愿服务具体岗位和要求等,几乎也没有对开展志愿服务的活动效果进行宣传,导致很多人不知道图书馆有志愿者需求,图书馆志愿者具体是做哪些公共服务工作。另外,部分区县公共图书馆有跟高校合作,但仅限于个别二级学院,没有向全校学生宣传志愿者招募等内容。
三、志愿者管理改进措施
(一)制定有效的志愿者服务管理制度,成立志愿者服务管理组织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章制度约束,志愿管理工作难以较好开展。区县图书馆可以参照当地省市图书馆志愿者管理办法,立足本馆实际制定管理制度,确定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志愿者服务行为准则,确保志愿者能认真投入到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中去。志愿者服务的内容是多样化,从招募、培训、激励等系列环节,都需要有一个专门部门进行统筹安排。区县公共图书馆设立志愿者管理组织机构可从各职能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可以由馆长、办公室主任和各业务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以便能招到合适志愿者,并分配志愿者的服务岗位。
(二)精心设置志愿者服务岗位,合理安排志愿者
区县公共图书馆应该在常规志愿服务岗位上,设置志愿者特色拓展服务岗,譬如为盲人读者录制有声读物、外文借阅服务、档案整理、活动策划等岗位,不仅缓解图书馆特色岗位人手紧缺现象,而且能满足志愿者的需求。志愿者结构多元化,不同志愿者对服务的工作内容要求不同。像中学生志愿者,一般提供图书整理等常规服务工作,而大学生一般偏向选择跟自己专业相关的服务工作。因此,区县公共图书馆要设置好志愿服务岗位,并根据志愿者的技能、特长、知识结构和兴趣等方面合理安排志愿者开展服务。
(三)适当安排财政资金投入,制定有效的志愿者招募和培训流程
区县公共图书馆每年运行经费有限,适当安排资金用于志愿者服务管理之上,可以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即使没有专项经费,也可以从办公费或活动费等项目适当抽出部分经费作为志愿者专项经费,为志愿者招募和培训机制提供经费保障。“志愿者招募”是图书馆志愿管理工作的起点,有效的招募可以为实际志愿者服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区县公共图书馆可以选择通过图书馆网站、志愿者协会网站、目标学校海报、微博、微信等多种渠道信息。志愿者培训可分成不同的类型与层次,但系统培训是不可缺少的。系统培训内容包括图书馆基本知识和志愿服务道德素质。对于深层次的服务,像外文借阅、联合参考咨询、档案整理等,图书馆还要精心设计培训课程,由富有经验的馆员授课,或通过交流分享会的形式进行培训,让志愿者了解掌握服务工作。
(四)建立可行的激励制度,激发志愿者参与服务的热情
增加志愿者心里的归属感,能有效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参与图书馆服务。图书馆应与志愿者保持密切的联系,比如QQ、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志愿者在参与服务时,可以通过这些网络平台结交认识新朋友,扩大社交面,让志愿者之间,志愿者和图书馆之间关系更加紧密。另外,建立有效可行的激励制度,为中小学生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学时,为优秀志愿者颁发证书,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交通费补贴等,都能激发志愿者的工作热情。
篇3
作者简介:王嘉曦(1964―),广西桂林图书馆馆员。
志愿服务泛指不计报酬地贡献时间、财力、劳力、知识及技能,自愿协助他人解决困难或服务社会,其本意就是以志愿之心,通过服务他人,实现社会公益。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者是文化志愿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1 公共图书馆引入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的意义
1.1 图书馆精神与志愿者服务精神
公共图书馆一直遵循 “服务第一,读者至上”的服务宗旨,倡导“无障碍、零距离、零门槛”阅读,这与志愿者服务所提倡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相符合,志愿者服务的无偿性、志愿性、利他性与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开放性、均等性相辅相成,二者相互合作、相互渗透,高度融合,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1.2 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作用及意义
1.2.1 弥补人力资源的不足,促进图书馆事业的进步与发展。随着社会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图书馆的服务活动越来越多,社会对图书馆的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1年1月26日文化部、财政部提出《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自此,全国各地公共图书馆积极推进免费开放服务,服务人次迅速增长。如广西桂林图书馆,2014年读者接待量同比2013年增长了57%,开展各类公益活动485场,面对如此之大的工作量,因人员编制、财政经费等诸多因素,工作人员并没有相应增加,有限的人力资源很难满足读者多元化、个性化、深入化的阅读需求,更难以开展深层次的阅读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志愿者作为重要资源参与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中,成为必然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一方面,能使部分专职馆员从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专心从事更个性化、专业化、高层次的服务。另一方面,志愿者通过具体的服务工作加深对图书馆的进一步了解,成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相互沟通的媒介,志愿者可将读者的诉求及时反馈给图书馆,还可以读者身份就图书馆服务及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使图书馆服务工作不断地得到改进和完善。作为图书馆文化使者,志愿者还可向社会传递图书馆服务信息,引导社会关注图书馆,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认知度,促进图书馆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1.2.2 高素质志愿者的参与,优化了服务结构。公共图书馆是面向社会收集传递信息,开展社会文化服务的公益机构,其服务对象非常广泛,阅读需求参差不齐。不同的阅读需求对图书馆的服务要求也有所不同,而公共图书馆长期以来人力资源相对紧张,难以全面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阅读需求,同时,图书馆员工的知识结构不平衡,也影响了对各类读者服务的深度和广度,随着拥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各行各业和掌握不同科学技能的高素质志愿者参与图书馆服务,可以有效缓解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缺失和人才资源的不足,提高了图书馆员的职业精神和社会价值,优化了图书馆服务结构,提高了服务质量。
1.2.3 为志愿者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公共图书馆志愿者不仅是图书馆服务的参与者,也是图书馆服务的受益者,图书馆开展志愿者服务,为志愿者提供了一个学习实践的机会,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除了帮助别人之外,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组织领导能力,拓展知识面,同时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2 志愿者可从事的公共服务
2.1 图书馆日常服务工作
图书馆日常服务工作是志愿者参与图书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包括帮助馆员对开架书库进行图书排架、整理,引导读者检索及借阅。这些看似简单的基础工作,要求志愿者具备一些图书馆基本知识和服务热情。[1]
2.2 开展特色阅读活动
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志愿者,利用公共图书馆提供的公众平台及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充分发挥其特长,主动、义务承担活动的主持者,参与各类阅读辅导、讲座、培训、展览以及网络信息服务等活动。
2.3 宣传推广服务
公共图书馆志愿者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知识水平,向社会大力宣传图书馆,参与策划图书馆阅读等活动,为读者编制阅读书目推荐等工作。
2.4 为特殊读者服务
公共图书馆志愿者应充分利用自身掌握的文化知识,为老年人、未成年人、残障人士、进城务工人员等特殊读者开展适合自己的志愿服务。如指导老年读者学习电脑、书法,为残障人士送书上门,对学龄前儿童开展绘本阅读、绘画、手工制作教学,针对聋哑人群开展手语教学,为进城务工人员举办法律法规解读、职业技能培训等。
3 我国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实践探索
3.1 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现状
我国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起步较晚,1996年,福建省图书馆首次将志愿者服务引入图书馆,开启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先河。此后,上海、深圳、北京、佛山、广州、辽宁、河北等省市的公共图书馆也相继开展了志愿者服务工作[2]。志愿者的引入,为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志愿者提供了一个社会实践的平台。2006年,中国图书馆学会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以提升基层图书馆馆长专业水平,推动图书馆事业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图书馆人帮助图书馆人”的大型行业援助行动方式,发起“全国图书馆志愿者行动――基层图书馆馆长培训”志愿者服务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是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的一次有机结合,也是对建立行业志愿者机制的一次有益探索,引起了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在这次援助行动中,中国图书馆学会确立了志愿者招募、培训等制度,并随后开展了一系列志愿者服务活动,将我国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活动不断引向深入。[3]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志愿服务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创新和丰富,形成了一批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优秀项目,如辽宁省图书馆的“对面朗读”、长春市图书馆的“‘义务小馆员’志愿服务活动”、广西桂林图书馆的“‘英语角’――崛起中的民间阅读推广力量”等活动,但从总体来说,我国目前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规模还比较小,各地进展不平衡,志愿者队伍建设薄弱,管理制度不完善,加上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志愿服务的社会保障与激励机制不健全,致使社会认知度不高,志愿者勇于参与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稳定性受到影响,阻碍了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深入和发展。
3.2 基于广西桂林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几点思考
广西桂林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源于1988年组建的桂林市图书读者协会。经过20多年的摸索,该馆从最初的只是由少数读者参加的读者协会读书活动,发展到后来的由英语角、老年书法协会、妈妈志愿者服务队等组织的各类不同主题的服务活动;从最初的只是一些爱好读书的人利用休息时间到图书馆来以书会友,到后来的拥护有各种专业知识的人才到图书馆开展讲座、展览、绘本故事、手工制作等志愿服务,该馆志愿者服务经历了从单一性到多重性,从松散到有组织管理的过程,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这些志愿者在图书借阅、图书上架整理、咨询、讲座、展览、活动等多个岗位上努力践行志愿精神,不计报酬为社会服务,力尽所能帮助他人,为传播先进文化,引领阅读风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目前,该馆登记在册的长期志愿者有700多人,团体志愿者4个。志愿者成员包括机关干部、企业领导、教师、工人、学生、社区居民和外国友人。近十年来,志愿者共开展服务活动3,000余次,参与服务的志愿者累计人数达10万人次,参加活动人员达30万人(见表1)。
3.2.1 通过招募,选拔高素质人才。文化部、中央文明办《关于广泛开展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文公共发〔2012〕31号)中提到,文化志愿者招募应“采取经常性招募、应急性招募等方式,把专业文化工作者、基层群众文艺骨干、文化能人和文艺社团吸引进来,不断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基本环节就是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公共图书馆可选择报纸、电视、图书馆网站和微信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招募志愿者,同时在号召社会大众积极参与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志愿者的专业、素质、兴趣爱好及特长,通过对志愿者的专业素质、语言表达能力、人际关系的交往等进行考核,选拔高素质人才,为图书馆今后的服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2.2 建立培训机制,提高志愿者服务质量。上岗培训是公共图书馆开展志愿者服务必不可少的工作。公共图书馆除了组织本馆人员对志愿者进行岗位培训外,可依托专业培训机构对志愿者开展服务礼仪、服务技巧等培训;也可通过志愿者协会,让优秀的志愿者对新加入的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精神、志愿服务理念等培训,提高志愿者综合素质及服务水平。
3.2.3 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志愿者工作激励机制,对稳定志愿者服务队伍至关重要。公共图书馆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适当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不仅让志愿者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得到认可和尊重,还能充分调动志愿者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志愿者的自我价值。
3.2.4 寻求社会合作,促进志愿者服务持续性发展。社会志愿者组织、大专院校在校学生以及民政部门登记在册的各种公益性社会团体,是公共图书馆获得社会支持,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的重要力量。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团体招募,团体合作的方式,吸纳社会各方面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集中力量开展图书馆志愿服务。同时,并就志愿服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沟通交流,及时解决问题。还可通过合作共建,探索统一、规范的志愿服务管理和运行机制,规范志愿服务工作,提高志愿服务工作的管理水平,从而使图书馆志愿者服务获得健康、长足的可持续发展。
篇4
>> 发挥读者协会作用 创新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 利用云计算创新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模式 以微博创新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育人模式探讨 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创新 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研究 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探讨 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思考 对创新高校图书馆读者意见处理流程的分析 高职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创新 浅论创新高校图书馆服务理念和模式 基于微信平台创新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服务模式 创新高校图书馆教育服务职能的思考 新时期如何创新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 利用自媒体创新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 试论创新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 创新高职院校教辅人员主动服务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导读工作探究 创新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高职院校图书馆人性化服务探索 浅谈新时期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创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谭飞.从服务心理学谈图书馆读者服务[J]图书馆界,2013.(01):9-11.
[3]王雅琴.研究读者阅读心理 深化读者服务工作[J]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9(03):56-58.
[4]宗河.让读书成为时代风尚[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6-04-29(003).
篇5
关键词 大学生志愿者 农村社区建设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417 文献标识码:A
自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以来,我国的农村社区建设就一直在探索中发展。农村社区的建设涉及到农村社会发展的多个方面,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急剧变迁,大量农民走出农村,农村社会已变得越来越开放、多元,传统的农村社会管理体系已无法满足现代农村社会的管理与发展需要。因而,当前的农村社区建设除了需要党和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支持之外,还需要健全的农村社会管理体系保障,需要充足的社会资源包括广大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作后盾。动员大学生志愿者自愿为当前农村社会的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这不但有利于促进农村社区的和谐发展,而且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1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和功能定位
1.1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
自1993年“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实施以来,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公益行动之风,大学生作为青年志愿者的主要力量,他们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能够结合所学专业知识进入社区积极开展大量的服务,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和好评。但是总体上说,当前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区的主要在城市,广大农村较少,主要包括“西部计划”、“村官计划”等,从常态化和普遍推行的角度来看,这些服务农村基层的服务形式因成本较高、对专业能力、素质要求较高的原因,还未能充分整合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的规模资源。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农村志愿者参与的是“弱势群体服务”,这无疑对农村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农村的城镇化、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深化,农民对于如何提高生活品质等精神层面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因而当下农村社区的建设需要更多的来自社会的健康力量,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的参与。
1.2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功能定位
(1)弥补社区资源不足,创建优良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社区环境。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农民的经济收入、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对居住环境、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农村公共事业滞后、公共服务不足,这已成为影响农村社会和谐和城乡关系和谐的最大变量。大学生志愿者作为民间一股强大的健康力量,能够将自身的专业优势、奉献精神就近就便发挥到周边农村社区建设中,提供环境保护、医疗保健、心理咨询、网络信息咨询等多样化服务,充分弥补农村社区建设社会事业发展落后,公共服务不足的缺陷,提升了农村社会的精神文明风尚,对创建优良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社区环境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2)丰富大学生志愿者的社会经验并提升其专业技能,增进了其社会化的进程。大学生在为农民服务时,他们走出狭窄的校园生活圈子,大大开阔了眼界,不但能将所学知识与技能与农村发展的实践相结合,获得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更多地了解农村社会,而且在农村社区的有效服务活动也能使大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格、心理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与提高,从而更有利于促使其成为较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加快了他们社会化的进程。
(3)促进社会合作与互助,推动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及公民社会的培育和成长。大学生志愿者不计报酬,在参与农村社区服务中体验并付出,激发了其社会责任感和为公众服务的意识,增强了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提升了社会道德评价。同时,大学生志愿者在为农民提供了服务的同时,也为农民呈现了服务他人、服务公益的价值理念和实践途径,从而有利于促进农民参与村民自治,进而有利于推动我国当前农村社区建设和管理沿着健康的轨道蓬勃发展。
2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途径
根据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和自身的优势,以及农村社区建设的特殊情况及现实发展需要,本文试图对大学生志愿者如何有效参与农村社区建设提出了如下几方面的基本途径:
第一,设立农村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实现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在农村社区,尤其是城乡结合部以及农民工集聚的城中村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资源较为稀缺,大学生志愿者可以立足社区发展的需要,建设农村社区志愿服务站,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区志愿服务管理制度,实现志愿服务活动的制度化和常态化。农村社区志愿服务站的设立,能够积极引导大学生志愿者关注三农问题、关心农村公益、关注农村在社会变革中不断产生的环境质量日益恶化、留守老人和儿童的管护和教育欠缺等焦点问题,充分利用高校各方面的有利资源,促进农村发展。
第二,充分结合专业优势,建立与专业相关的实践基地。大学生志愿者应注重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将所学知识与农村的生产、建设充分结合起来。农村普遍存在耕作模式不科学,销售模式较为单一等问题,大学生能充分结合其专业知识,为农村提供包括诸如教育、心理健康、法律、农业技术、电子商务、营销策略、节能减排等多方面的服务内容,促进农村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创收,一定程度上满足农民的实际需要。高校可以结合学科特色和人才资源优势,与农村社区合作,将农村社区发展成为高校专业实践的重要基地,从而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志愿者探求专业知识的兴趣,推进其对专业知识的运用,同时,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农村社区的科技含量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第三,发挥高校文化的辐射功能,推动高校与社区文化共建。农村的文化建设普遍存在农村公共文化资源匮乏,文化消费整体偏低的情况,农民对于精神文化日益增长的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大学生志愿者能充分带动发挥先进校园文化的辐射功能,与农村社区管理部门以及辖区内的单位联合开展文艺汇演、知识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推动校园文化与农村社区文化的融合,传播农村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时代的新型文化,充实农村文化的内容,创新其形式,赋予时代性、教育性。这样既可以丰富学校学生和农民的文化生活,提升其精神生活的层次,同时促进了农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激发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
3 促进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经过政府、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共同合作,我国大学生志愿者已经深入社区民众的日常生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参与社区服务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不利于大学生志愿者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精神。因此,探索如何整合大学生志愿组织的服务资源,完善社会志愿服务的有效机制,从而推动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显得极为必要。
3.1 转变政府职能,积极培育和扶持社会志愿组织
要发扬大学生志愿精神,拓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政府必须对社区志愿组织给予必要的支持。首先要减少对志愿组织直接的行政干预与控制,努力营造其健康良好运行的外部环境。其次要积极引导志愿组织参与社区事务治理,帮助树立志愿组织的公信力,完善监督和考核体系。再次加大对志愿组织的资金支持。此外,政府和社会应该对志愿服务给予道义和关系上的支持,形成政府、社会、高校良性互动的协调机制,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农村社区建设搭建一个运行通畅的平台,为其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
3.2 完善法律与政策的制定,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提供法律和政策上的支持
推进志愿服务在法律与政策方面的完善,有利于界定清楚志愿者的权利与义务,有利于保障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沿着健康、有序的轨道发展。结合农村社区建设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农村社区建设的相关条例,对于志愿服务事业的地位与作用、志愿者的来源与职责、服务对象的构成与领域、物资保障等方面应做出明确的法律界定,将大学生志愿服务从自发状态上升为自觉状态,志愿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充分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促进志愿服务活动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可持续化发展,从而推动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农村社区建设事业更加深入发展。
3.3 健全培训制度,充分挖掘农村志愿服务群体资源
大学生志愿者自身的素质决定着志愿服务的经济社会效益,他们对志愿精神的正确认识、对社区工作环境的充分熟悉以及服务技能的掌握程度等因素,决定着志愿者能否有效参与志愿服务,因此,高校各团组织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时期、不同的社区服务对象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以便让大学生逐渐更新思想认识,将理论知识与不断变化的社会实际情况有效结合起来。
3.4 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志愿者服务是一种无偿无私的奉献,但这并不代表志愿者不需要任何回报。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必须探索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设置丰富多样的荣誉奖项,纵观国内外的志愿服务经验与发展来看,社会给予志愿者的精神激励能够使志愿者感受到奉献社会的满足感,获得参与融入社会的学习机会,以及一种被人需要的自我实现的价值感。因此,不断完善激励机制,适当地表彰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将不断地激励大学生志愿者乃至社会其他志愿力量无私参与农村社区服务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孙元.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制度化的建议[J].青年探索,2008(1).
[2] 贺红霞.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J].继续教育研究,2010(12).
[3] 马冀.农村社区建设和大学生志愿服务互动关系研究[J].兰州学刊,2010(1).
篇6
一、领导重视、部门配合、上下齐心,为“两项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的领导和组织保障
丽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浙江省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实施工作,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开发人才资源、拓宽就业渠道和弘扬奉献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的重要意义,把大学生志愿者作为促进丽水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人才,纳入全市人才队伍建设序列,进行管理、培养、使用,将欠发达地区计划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工作的总体格局之中。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和指导,市委组织部、团市委、市教育局、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专门联合成立了“欠发达地区服务计划”领导小组,并在团市委设立了办公室,负责志愿者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各县(市、区)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以加强当地志愿者的服务管理。在大学生志愿者到岗后,各县(市、区)项目办及用人单位都和志愿者们及时签订了三方服务协议,通过确定三方在服务期间的权利和义务,既保证相关工作顺利进行,又维护志愿者正当权益,使大学生志愿者得以安心开展服务工作。
(二)切实关心关怀。丽水市委、市政府要求志愿者管理部门和各用人单位要切实做好服务管理工作,要做到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管理上严格,工作上重用,安全上万无一失。市长刘希平多次做出批示要求团市委切实关心大学生志愿者的生活、学习、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并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参加了大学生志愿者中秋座谈会和第一批志愿者服务期满欢送会,寄予了志愿者厚望,致以了真诚祝福,志愿者们倍感温暖,深受感动;市委副书记张成祖也要求市项目办对大学生志愿者要“安置好、服务好、发挥好”,并在走访慰问志愿者时,嘱咐他们注意身体,好好工作,发扬志愿者精神,勤奋踏实地工作;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林天宁专门对“大学生志愿服务丽水”进行专项调研,提出了“四个提升”的要求,还在去庆元调研时看望了服务庆元的部分大学生志愿者。今年,市委、市政府还专门从人才工作专项经费中拿出一定经费作为实施“计划”的工作经费和优秀大学生志愿者的奖励经费。
(三)经常走访慰问。团市委书记班子分赴所有的县(市、区)走访看望和慰问每一个志愿者,了解在丽服务大学生们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真正做到对志愿者工作上关心,生活上关照,感情上关怀。今年中秋期间,市项目办组织项目办领导成员单位,分组慰问走访了全市54位志愿者,通过座谈等形式,详细了解了志愿者在当地的学习、生活、工作情况。各地组织部门也高度重视和关心志愿者,各县(市、区)委组织部领导也纷纷抽出时间走访看望了志愿者,了解到岗情况,掌握大学生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倾听志愿者的要求、建议,让志愿者深切体会到组织上的关心关怀,更加安心地开展服务工作。目前,县(市、区)的项目办已全部建立起了定期会谈制度。
二、强化服务、狠抓管理、大力宣传,切实加强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建设
(一)服务到位。服务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计划能否顺利实施,我们通过扎实细致的前期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等来切实加强服务工作。
1、前期工作扎实细致。早在2003年,我们就对实施欠发达地区计划作了充分的调研摸底,同时还着手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努力做到工作早安排、早准备。今年上半年,各级项目办根据省项目办的要求,向用人单位发放了《*年浙江省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用人申请表》,对所需专业、服务年限等基本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分类,全市共征集志愿者服务岗位178个。在做好岗位摸底后,市项目多次与省项目办进行对接,并通过第一批志愿者积极向各高校学生介绍丽水实施“计划”情况,争取更多的志愿者到丽开展服务。省项目办确定到丽服务人数后,市项目办及时了解志愿者基本信息,并要求各县(市、区)项目办根据志愿者基本情况召开用人单位协调会,介绍计划的实施过程,并就大学生志愿者工作、生活的问题,安排专人落实。
2、创造良好工作条件。大学生志愿者来丽后,我们本着“相对集中、便于管理”、“哪里最需要就安排到哪里”和“充分调动积极性,让志愿者充分施展才华”的原则,结合丽水实际,结合志愿者服务意向和所学专业,在省里初步意向的基础上合理设置志愿者的服务岗位。目前,绝大部分志愿者对所服务的单位和岗位都表示满意,绝大部分用人单位也都积极的创造工作条件以帮助志愿者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发挥作用。
3、落实后勤生活保障。大学生志愿者初到丽水,人生地不熟,团市委明确要求各级团组织要把志愿者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时刻牵挂,切实关心,尽最大可能为志愿者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条件,特别是要妥善安排好志愿者的吃、住、行等问题。市项目办向每个县(市、区)项目办询问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经费的落实问题,保证每月8号的交通补贴、生活补贴得以及时发放。在“海棠”“卡努”台风来临前夕,我们在腾讯QQ群上给志愿者留言,提醒他们注意安全,在国庆长假前,我们又用短信通知他们回家的途中注意安全。平时,我们也不定期的找一些志愿者交流,了解情况,他们一旦反映问题,市项目办总是迅速处理,让他们豪无后顾之忧。
4、整合资源帮助就业。服务期满后的就业,是大学生志愿者最关心的问题。引导大学生志愿者在我市安家落户、扎根丽水,留下尽可能多的优秀志愿者是我们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检验欠发达地区计划实施成效的方法之一。市项目办为了帮助服务期满的志愿者实现就业,通过整合资源、协调各方,结合大学生志愿者意向,切实为他们的就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为了进一步服务大学生志愿者的就业,市项目开展大学生志愿者就业意向调查问卷、大学生志愿者就业岗位征集、志愿者就业洽谈等活动,争取志愿者能好就业、就好业。各县(市、区)也都在竭尽全力服务志愿者的就业,其中遂昌县项目办争取了组织人事部门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共为四位志愿者就地以事业编制的方式落实了工作。经努力,第一批服务期满的49名大学生志愿者,9位志愿者进入公务员队伍,10余位志愿者被事业单位录用,其他大部分志愿者也基本就业。
(二)管理到位。我们要求将日常管理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具体化,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掌握了解情况、建立规章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加强自身管理”等办法来推进欠发达地区计划的稳步实施。
1、经常调查研究,做到情况清楚。团市委利用每个季度的县(市、区)工作例会,全面听取和了解各项目县的工作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部署工作任务。同时还要求书记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在下乡调研、检查工作时,必须到服务单位看望志愿者,切实掌握好第一手情况。在去年计划实施之初以及今年9月,我们向志愿者们下发了旨在了解他们服务初衷和对服务单位、服务岗位及服务项目办评价满意度的调查问卷,全面摸清和掌握了志愿者的工作、生活现状和思想动态。为了在平时更好的加强与志愿者联系,我们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利用腾讯QQ开设了专门供志愿者相互交流的平台,让他们相互联系,增进了解,也为项目办传达工作信息提供了便捷。通过这两个渠道的信息反馈,我们更好地掌握了志愿者们的基本情况,也可以及时地针对一些问题做好解释和处理工作。
2、建立规章制度,强化管理服务。目前,各县(市、区)项目办及用人单位都和志愿者签订了三方服务协议,确定三方在服务期间的权利和义务,既保证相关工作顺利进行,又维护志愿者正当权益,使大学生志愿者得以安心开展服务工作,更加有条不紊地将“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进行到底。同时,我们还按照团省委、省项目办的有关文件精神,着手出台了《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日常管理办法》,对大学生志愿者学习、工作、思想情况定期汇报、外出请假、用人单位评价反馈等都作出了具体规定,以进一步规范和强化志愿者的管理。各县(市、区)也都结合当地实际,纷纷制定日常管理制度,如莲都的志愿者例会制度、青田的志愿者台帐制度、庆元的志愿者月访制度、云和的志愿者月报制度,都为全面实施“两项计划”,确保规范化管理和志愿服务工作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3、落实工作责任,做到齐抓共管。我们对各项目县实行“二要二跟踪”责任制,即对大学生志愿者生活上要关心照顾,工作上要从严要求,对他们进行跟踪服务,跟踪管理。为督促各项目县严格执行实施,团市委还建立对口联系制度,即由一名常委联系一个项目县,不定期到各项目县进行督察,并将督察情况列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当中。各项目县也分别和有关用人单位签定责任状,明确用人单位工作职责,做到齐抓共管。
4、创新工作方式,倡导自身管理。用志愿者来管理志愿者是当前管理工作的一个有效创新,我们在志愿者中设立服务队组织机构,由他们自己民主推选确定服务队队长和联络员,定期召开会议,开展主题活动,强化志愿者的组织观念,推动工作深入开展。同时,市项目办还倡导保证个人安全是安心工作的前提,志愿者必须学会自我保护,特别是要注意饮食、住宿、出门的安全。实践证明,志愿者的自我服务管理能有效的弥补我们平时管理当中的一些不足和不到位。
(三)宣传到位。为营造一个全社会都关心和支持大学生志愿者的良好氛围,我们立足媒体宣传,不断扩大志愿者的社会影响力。在大学生志愿者来到丽水的一年多时间里,丽水电视台、丽水广播电台、丽水日报、处州晚报等市内主要媒体都对“两项计划”和大学生志愿者进行了跟踪报道,充分展现了志愿者的良好风采。04年11月份,丽水电视台还为志愿服务的先进典型——在莲都区联城镇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王凤娟拍摄了专题短片并播出,近期还在志愿者中挑选典型,拍摄成了一系列的纪录片,进一步宣传大学生志愿者的“奉献”精神。“莲都播报”、龙泉电视台、庆元电视台、云和电视台等县级新闻媒体也都对大学生志愿者做过报道,志愿者频频在银屏前亮相,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广泛反响,为大学生志愿者今后开展工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同时,市项目办还专门编印了《大学生志愿服务丽水工作简报》,在编印简报的时候,我们着重于“传达领导有关指示,上下联动”、“交流各县(市、区)工作经验,有所启发”,“探讨志愿者服务体会,相互促进”等几个方面,重点开设了“志愿者风采”、“志愿者日记”“秀山丽水安个家”“志愿者走服务地”等栏目,来及时掌握了解志愿者的工作、生活、学习情况,加强对志愿者的工作指导,交流各地工作经验,推动工作深入开展。尤其在连续刊出的“秀山丽水安个家”栏目,在志愿者中间形成了一定的反响,很多志愿者来函来电希望能够尽快刊出有关自己的报道,让其他县(市、区)的志愿者能够初步认识自己,为以后的联系打下基础。此外,进一步扩大“大学生志愿服务丽水”活动的影响,宣传基层大学生志愿者的先进事迹,增强各项目办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市项目办开展了服务丽水“十佳”大学生评比、县(市、区)项目办年度考核活动,并挤出经费给考核先进单位2000-6000元不等的奖励。
三、服务中心、服务社会、服务大局,切实发挥了大学生志愿者的积极作用
让志愿者学有所用,学有所长,是整个计划的根本着眼点,也是省委实施此项计划的初衷。只有作用发挥好了,才能让志愿者们感到值得奉献,才能让用人单位满意,才能是志愿者在服务地受到老百姓的爱戴和拥护。一年多来,我们牢牢把握住“受锻炼、长才干、做作用”这个重点,努力给志愿者创造施展才华的平台,充分营造人尽其才的工作环境,要求各县(市、区)项目办加强了与用人单位的沟通联系,让用人单位多给志愿者创造条件、多压担子。
篇7
一、志愿服务激励工作的上海经验
志愿服务是一项需要志愿者倾注热情与精力参与的事业,需要的不仅仅是志愿者无私奉献的爱心与热情,还要对志愿者进行行之有效的激励。一个规范合理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可以提升志愿者参与服务的热情和积极性,激励更多的公众参与到志愿服务当中,对于上海志愿服务事业的长期稳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是未来上海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后世博时代上海志愿服务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上海在志愿服务工作方面的先进经验可以总结为以下六点。
(一)日趋完善的志愿服务管理体系
上海在继续发扬世博志愿服务的成果基础上,不断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努力推进志愿服务事业长效发展,积极回应社会热点需求,拓展志愿服务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逐渐成熟的项目化运作方式
上海市志愿服务项目内容可以分为四类,包括常设服务项目、中长期服务项目、短期服务项目、应急服务。契合世博期间广泛动员起来的社会志愿热情和良好志愿服务氛围,培育建设全市项目化志愿服务体系。
(三)不断健全的志愿服务组织队伍
上海市进一步完善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建立了注册志愿者库,建立起了一支常态化、专业化的志愿者队伍,整体提升了志愿服务的程度和水平。
(四)创新开拓的志愿者服务基地
志愿者服务基地是指在社会公益事业中,具有长期的公益岗位、服务项目,通过志愿者的服务体现城市文明、城市精神的公共场所和窗口单位,是建设上海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
(五)有效培育了志愿文化精神
志愿文化是志愿服务活动的灵魂和价值基础。经过多年的积累及由世博而升华的志愿服务精神在世博后的城市志愿服务过程中,内涵日益丰富,特色更加鲜明。上海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宣传工作,积极营造奉献互助的社会氛围,使更多的组织和个人认同志愿服务,扩大志愿服务的社会参与度。
(六)先进的志愿服务信息化平台
上海始终关注志愿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依托上海志愿者网,建设了上海志愿服务信息化管理交流平台。
二、上海志愿服务激励工作现存问题及成因
回顾20多年来的历史,我们清楚地看到,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海志愿服务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国外相比,上海志愿者激励工作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志愿服务激励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直接影响着上海志愿服务的成效。认真研究和探讨上海志愿者管理及其存在问题,对于借鉴国外有关经验,提出如何加强志愿者管理的建议和对策,推动上海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上海志愿服务激励工作现存的问题及其成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法律政策支持缺位
首先是全国性法律尚未出台。当前上海在志愿服务领域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上海市志愿服务条例》等,这些规章制度的出台对推动和规范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维护志愿者的合法权益和奉献热情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目前上海志愿服务法制建设处在全国前列,但全国性志愿服务立法的缺位,影响了志愿服务法制体系整体建设,造成地方立法资源的浪费。其次是地方政策支持欠缺。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针对志愿者的活动和志愿者管理的综合性政策。志愿组织缺乏经费,其人员培训、日常管理、项目策划就没有必要的场所、费用等物资支持,其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必然受到制约。这不仅是上海,也全国各地志愿服务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二)社会支撑体系缺失
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志愿服务活动的覆盖面较广,它的有效开展不仅要有政府的支持和保障,也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上海是我国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最活跃的地方之一,近年来,广大市民的志愿服务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参与志愿服务的主动性大大增强,但由于志愿服务活动在我国开展较晚,社会公益活动并不十分深入人心,因此,目前仍然存在着诸如媒体宣传力度薄弱、社会资源支持显著欠缺,公众认知度不足等社会网络支持不足的问题,这种社会支持网络的欠缺使得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需要的设备、资金、场地等资源受到限制,从而影响了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三)志愿文化精神缺乏
上海在世博会形成并在其后践行的志愿精神,是新时期上海志愿服务精神的生动写照。但是由于国内整体大环境的同质性,加之上海作为人口流动程度较高的特大城市,志愿文化及志愿精神有必要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提升。中国的历史文化蕴涵着对家庭和国家强权的意识,导致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形成两端力量强大,缺少公共观念和公民社会的孕育。改革开放后公民社会得到了极大发展,公民文化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公民大多数还是法律和名义上的公民,没有成为生活中名副其实的公民。公民对政府的依赖还是很强,公民自主管理意识在某些层次和领域还比较薄弱,公民参与社会融入社会的热情不高,动机不强。
(四)组织内部管理缺席
首先是内部激励机制不科学。当前志愿活动的精神激励基本上局限于单纯地授予荣誉称号,主要是在志愿活动结束后通过开展总结表彰大会进行的。由于这种传统管理观念的束缚,往往忽视了对志愿者活动过程前和过程中的激励。而且传统观念认为志愿者提供无偿并不需要物质激励。但是随着志愿队伍的壮大,社会服务领域越来越广泛,对专业性志愿的需求越来越多,志愿者在专业中投入的服务成本越来越高,如果只强调精神激励的话,往往使志愿服务流于形式。其次是组织人力资源机制不健全。对志愿者的教育培训机制还面临许多缺失,虽然制定了许多培训规章制度,但往往没有践行制度的行动。缺乏有针对性的专门培训,不能提供差异化培训,导致志愿者上岗后不能适应工作要求,认知和行动出现偏差,打击了志愿者热情,降低了组织效率。
三、上海志愿服务激励工作的方略建构
志愿服务的蓬勃开展不仅要组织和动员更多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 更重要的是制定相应机制加以鼓励和引导, 使志愿服务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可以从四个维度来对志愿服务激励工作进行建构,分别是宏观视角下的政府与社会环境塑造,中观视角下的组织内部管理体系优化,微观视角下的志愿者个人认知提升以及过程视角下的分阶段激励模式建立。以下将从这几个视角对上海志愿服务激励工作的提升作深入阐述。
(一)宏观视角下的政府与社会环境塑造
政府应将志愿者行动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中,给志愿者提供良好成长环境。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来支持此类活动,用政策来保障志愿者权益,创造一个更好的法律体系和社会环境。不仅以德提高公民的认知水平,也要以法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来规范志愿服务,为其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促进志愿者的服务热情。法制化是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基础。上海志愿者组织发展机制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在于能否推进政府促进机制的建立,具体来说,就是改变政府职能,优化志愿组织管理体制。政府首先要降低对志愿组织的准入门槛,整合志愿组织管理机构,改变对志愿组织双重管理体制,以理顺志愿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责任关系和权力关系。志愿服务只有获得全体公民的广泛参与,获得民众的广泛认同与支持,才可能具有充分的发展空间。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指示精神,上海志愿服务的机制建设,要“将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因此,上海要建立大众志愿服务激励机制。适时对志愿服务进行精神嘉奖。我国社会在激励志愿者,支持志愿服务的资金、设备、场地及观念等方面,必须协同社会力量,依靠政府、企业、家庭、体育团体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大环境下的对志愿服务理念的理解与认同。
(二)中观视角下的组织内部管理体系优化
首先是在组织内部管理层面。上海志愿组织的激励机制建设,健全内部管理机制是应有之义。志愿组织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是有效管理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必须注重信息化和战略管理的自身建设,加强与社会、企业、政府、及个人间的联系,努力推进社会的资源整合。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保障志愿者组织队伍的稳定性和管理的针对性。从入口上建立建全选拔程序和审查机制,保证志愿者队伍的整体质量。其次是在组织内激励层面。要提高组织内环境激励,组织内部要重视志愿者们的社会需求培养,对组织的归属感跟认同感是内部管理的重要方面。要加强组织内培训激励。志愿组织应通过构建学习型组织,使志愿者们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通过组织的共同学习,使志愿者的工作表现更优异,增强工作满足感并提升志愿服务工作的整体质量。要加强组织内绩效激励。志愿组织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考核体系,通过考核对志愿者的工作态度、能力、业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激发志愿者们的工作积极性,促进组织的发展。要发挥信任激励的作用。在志愿组织中,各级领导和管理者更应该善于利用自己独有的激励优势,有效地发挥示范应有的良性辐射作用。
(三)微观视角下的志愿者个人认知提升
志愿者是志愿服务的主体,也是激励的主体。自我激励是最高境界的激励。也是最核心的激励。只有志愿者的内在参与动力得到了激发,志愿服务事业才能成为有源之水。在调研中发现,志愿者较少会自我激励,作为组织来说,要意识到帮助志愿者激发动机的重要性,提升志愿者的认知有助于志愿者强化个人的参与动机,引导志愿者学会发现自己的需要,学会刺激这种需要,通过影响个人的动机来调整个人的行为,并把动机变成现实中的心理渴望,为志愿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把志愿者的心理渴望引向组织的目标并达成目标。青年群体是上海市志愿者的主力构成部分,他们正处在人生成长发展的起步阶段,也正处在树立理想、形成世界观的关键阶段,应该通过团队培训等方式,让志愿者体会到时代赋予他们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希望他们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实现个人的抱负,把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进步融合到一起。志愿者在参与服务过程中希望能提升个人能力、丰富个人阅历、学习社会知识等。在志愿者组织,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完成服务项目或策划一个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志愿者之间彼此的沟通协作、讨论实施,个人的各方面技能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提升,对志愿者尤其是青年志愿者来说,这是参加志愿服务对他们最好的回报,因此要对他们进行成长发展的激励引导。激励是一种使人产生行为动机的过程,人是激励过程的主体,了解人的动机和需求是设计激励机制的前提。志愿者的自我激励机制是通过激发志愿者的内在需求和动机,达到激励自我的目的。如果志愿者善于从自我激励的角度看待志愿服务价值,即使社会激励有所欠缺,也仍然能够让他们保持志愿服务的热情。
篇8
关键词:应急管理; 志愿服务; 突发事件
简要搜索百度百科,我们可知,应急管理是应对于特、重大事故灾害的危险问题提出的。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公共机构在某些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解决、事后恢复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科学措施解决这些突发事件,从而确保公民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并一定计划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管理活动。
而其中政府起重要的主导作用。当然,应急志愿服务是针对突发事件基于爱心、责任、道义、信念和良知,通过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资源、善心为受灾地区的人民群众提供的一种公益性无私服务[1]。两者的关系十分特殊。而这样的应急志愿服务本身就比普通社会志愿服务的要求更高,因而需要专业化人才、相应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的应急志愿服务激励、培训机制,因此认真学习并研究应急志愿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一项跨时代课题。
1.各国应急志愿服务的现状
1.1 德国
1.1.1 简介
德国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拥有完整应急管理系统的国家之一,有着庞大的救援组织、完善的法律制度以及井井有条的机制运行模式,可以实现对突发事件的迅速处理。
1.1.2 特点
1.1.2.1 知识与技能专业化
建立在应急救援任务专业化分工基础之上的德国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具有很完善的救援知识和技能。而在更为精细划分职能时,德国是按照灾种的不同来进行明确的分工的[2]。
在消防部门中,消防部门主要承担防火灭火、交通事故、动物保护、自然环境救助及其他灾害的救援,除此之外还要参与国际救援。同样,在技术救援协会中,因为技术救援协会的主要职能是防止救援失败和救援力量不足,提供各项技术支持,所以按照突发事件的不同和救援任务的不同,技术救援协会成立了各种不同的技术救援小组,包括政府救援队、电力通讯后勤保障队、水灾队、技术分队等其他队伍。五大志愿者救援组织是通过协议与政府合作的组织,它的特殊性是因为这样的救援组织是在消防部门的协调下,分别根据自身的救援专长参与灾难救援。
1.1.2.2 参与广泛性
德国有非常广泛和庞大的专业化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这样的志愿者队伍为德国政府节约了很多的人工成本,也弥补了德国在职业救助力量上的不足。据统计,在德国现今的约8200万人口中,就有180万志愿者是具有系统专业的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的。并且,其中还有130万名志愿者在国家各地消防部门中承担着救火、救灾和救护任务;大概也有8万名技术救援志愿者在联邦应急救援机构承担着重要的工作。而在民间救援组织中,有近50万名专业志愿者常年参与救援行动,他们随时听候政府号召和差遣[4]。
1.1.2.3 分布网格化
德国的志愿者队伍和民间的应急救援组织都是按照网格化设置分布在德国的各个城市和农村地区。这样的网格化分布确保了突发事件发生时,救援队伍的快速救援。
在德国,由于人口分布较为分散,在5万到10万人的城市和乡镇都会设立专业的志愿消防队,因而在整个德国有将近1500个志愿者消防站,这些消防站按照网格化分布于各社区。当接到突发事件的救援指令后,这些志愿者消防队按照规定,必须在10分钟内赶到灾害现场[5]。作为专业的技术救援协会的总部是设在波恩的,在总部之下设立了8个邦级分部、66个区级分部、668个社区志愿者应急救援站。由于他们的技术装备是标准化配备的,外加这些志愿者们培训出来了接近于条件反射的快速反应,几分钟内他们就能组织完毕并到达灾害现场实施有计划的救援,这使得德国突发事件救援成效尤为突出,并且受灾程度通常都很小,不会造成过多的损失。
1.2 美国
1.2.1 简介
现今美国的联邦志愿服务计划是按照责任关系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是由国家与社区服务机构联合主办并管理,而另一类是由由联邦政府其他部门分别主办并管理。在紧急服务计划之下,又可以划分出许多的更有针对性的志愿救援团队。同德国相比,美国更为显著的特色是注重于法律制度的制定,实现了有关突发事件的法律体系的完善。
1.2.2 特点
1.2.2.1 证书发行严格化、全方面法律体系[5]
就如此之多的支援者的救援知识水平和能力而言,因为美国一向严格要求医疗保健、建筑师和工程师等职业从业人士具有执照和证书,而这些需要执照和证书的职业很多是与应急管理相关的,因而应急救援者的能力与水平得到了保证。同时,光靠个人的知识水平无法支撑起整个应急救援体系的运作,美国法律一方面对应急志愿者实行实名认证和许可,严格制定了各种方针政策来确保应急志愿服务的妥善运行,另一方面保护合格应急志愿者的权利。
1.2.2.2 公民观念不同、自发参与救援
在美国,一般突发事件发生后,社区或者说整个地区都会出现一种现象:公民角色扩张。就是说,在未经动员的情况下,自发的就会有大量社会公众赶到事发现场,参与应急活动。起初,此类自发救援行动带来了许多困扰,类比我国汶川地震期间,也曾出现过这样的问题。但是美国政府在2002 年4月制定了管理自发志愿者行动的初步建议和行动步骤。紧随其后在2003年全国救灾志愿组织联盟(NVOAD)成立了一个委员会继续这项工作并拟定了自l志愿者管理的全国性的原则和合作操作理念。因而,公民的参与有了可行性的法律规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应急救援效
率[6]。
1.3 英国
1.3.1 简介
同德国和美国相比,英国应急志愿服务的开展都是以应急管理机制为前提的。由于应急体系是由国内紧急事务秘书处(CCS)负责总协调,所以英国的综合应急救援能力较高。
1.3.2 特点
1.3.2.1 应急服务的二重分类
在英国,应急服务分为两种即一般服务与特殊服务。其中,一般应急服务是由各个地方政府组织或应急志愿者组织的;而特殊的应急服务则由中央组件与推动,而地方政府协调参与与管理的。
但是如果当有大范围、危害重大的公共危机发生时,应急级别和救援方案会由国内紧急事务秘书处(CCS)进行会议快速决定;随后CCS再联系各个应急志愿组织,分配任务;而应急志愿组织在接到上级通知后,会通过各个层级组织的领导者来继续向下通知并把2各处自愿参加此次救援的应急志愿者集中到一起来参与服务。像英国红十字会在每处都有地方性应急小组,这些地方性应急小组可和其它各处小组联络,相互调动资源来参与解决各种突发事件。
1.3.2.2 应急志愿资源雄厚
英国公民自救能力比较强,而且志愿者的数量庞大、志愿者资源也十分丰富。此种良性状态的形成是由于非政府组织在英国的规范性发展以及及时对于应急志愿组织多次参与公众事件处理和社会建设服务的经验总结。当突发事件发生时,本地居民在专业应急服务人员到达前成为第一反应人,第一反应人的行动很大程度上是对突发事件最有影响的,所以英国公民的主动救援值得学习。
1.3.2.3 良好的合作互动关系
在针对应急志愿服务方面为了规范政府与行为,英国在1998年的《政府与志愿及社区组织合作框架协议》一直坚持应急志愿组织是相对独立的,这样有利于弱化政府对志愿组织的干预和控制,给志愿组织留下更多的独立空间,更好的保持伙伴式的框架合作。
1.3.2.4 充分的法律保障
为了让应急志愿者在参与救援时有更好的保障,英国政府、应急机构和应急志愿组织三方不断强化应急志愿者的法律背景。
1.4 日本
1.4.1 简介
日本由于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日本岛常年有地震、暴风雨等灾害袭击,也正是在这样的多灾害情况下,日本政府很早就意识到了加强对应急志愿者管理的重要性并创立了救灾志愿者服务中心,使得日本的应急志愿管理逐渐变得组织化、纪律化,这也让日本形成了一套特有的应急志愿服务体系。
1.4.2 特点
1.4.2.1 至关重要的救灾志愿者中心
日本创立的救灾志愿者服务中心,是协同和组织志愿的关键枢纽组织,使得日本的应急志愿管理逐渐变得组织化、纪律化,在招募新志愿者、管理新老志愿者以及协调分配志愿者等活动变得更为快速和高效。而救灾志愿者中心不仅仅只是一个协调机制,它还是一个综合性的总枢纽机制,成功的解决了突发事件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增加一个救灾志愿者服务中心其实也是可行的方法。因为它可以设置一个解决日常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分支机构;同时也可以临时成立突发事件快速救灾的辅助机构,就地快速召集、救援专门人员,从而实现对某些突发事件的解决。
1.4.2.2 基础骨架性的成员招募
日本对应急志愿者的招募是针对不同的需求有不同形式。其中一种类似于医生护士等,都需要经过资格认证并确认按期考核才能成为专业的志愿者。另外一种是一般工作志愿者的招募,由于这类工作技术含量不高,在日本政府提出条件基本满足情况下即可成为志愿工作者。同时,灾害志愿者中心与受灾现场联系之后会更具受灾情况和志愿者分布情况,及时安排招募新志愿者。定期,灾害志愿者中心也会对原有志愿者的生活工作情况进行及时的更进与记录,确保实现对各地志愿者的协调与管理。在获取了应急志愿者的信息之后,灾害志愿者中心毁在网站和社区等地向全社会申请。志愿者在看到的信息后结合自身情况,向灾害志愿者中心提出报名申请并参与救援。同时,关于救灾用品的准备方面,志愿者们还可根据自己所接受的分工的不同提前准备好。另外的一般工作的应急志愿者,则会根据各自情况接受不同层次救灾技能的应急培训,例如:某些从未涉及救援的志愿者不会轻易安排他去参与救援,需要进行一个基础的系统培训之后才能通知他去参与救援,而相比一个已经接受过基础培训的志愿者在受灾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安排其参与救援。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所有的志愿者,日本政府都要求其必须购买人身保险,这种行为也是保障应急志愿者的权益的一种方法。
1.4.2.3 血肉相关性的分类管理
在遭受自然灾害的重创之下,能够井然有序的工作是高效实现救助的良好外在表现。因此,如何对应急志愿者实施最为合适的组织管理是极其重要。日本在应急志愿者的组织上,根据志愿者招募计划的分类仍然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社会团体为单位参与灾害救助的,另一类则是不属于任何社会组织,以个人为单位参与救助的。而对于不属于任何组织的应急志愿者必须根据受灾地区组建临时救灾组织,而且志愿者转换到其他工作地区之后,则组织关系同样发生变换,即志愿者又要加入另一地区的临时救援组织之中。同时,日本政府强调:一旦情况特殊或者有特殊需要,所有的志愿者都要优先前往调动组织的部门报到,听候调遣,决不允许擅自行动。灾害志愿者中心在与各救援单位保持沟通和联系,时刻关注前方在人力物力上的需求,实现了对志愿者的一个良好的调控作用。虽然中心并没有权利参与调配、指挥政府相关性救援队伍(国民防卫队等),却能够为其提供及时的救援的信息,因而在相互关联的情况下,实现了很好的分类管理。另外,救灾志愿者中心引进了应急志愿者数据库和信息网络平台等信息技术,与抢险队和消防队、国民自卫队共享志愿者信息。这同样也是日本高效救援能力的关键助力,值得我国学习。
2.我国应急志愿管理的问题[9]
2.1 身份不明
在中国,一个“尴尬”情况就是应急志愿服务并不是一个官方性质的服务,这种情况也导致了应急志愿者身份十分的不明确。同时,正因为身份的不明确,法律地位以及相应的一些法律权利都无从谈起,更不用说明确的责和有效的救援,这是我国应急志愿管理中最严重的也是最显著的问题。政府在没有明确认定志愿者法律身份的同时,就不会考虑到一些相关志愿者遇难和补偿、慰问的问题,即一系列和志愿者相关的个人权利和人身安全与名誉无法得以确定。
2.2 分布不均
从东方之星的沉船事件即可看出,相应的抢险救济器械都是经过运输才能到达遇险地点,在时间上,这样的运输工作会降低救援的成功率,因而“就地原则”无法实现。虽然,我国人口数量极大,志愿者数量总体也较多,但相对忠诚稳定的志愿者数量偏少。我国志愿者的职业构成上多为青年人和在校大学生,由于大学生毕业后工作等原因,会导致志愿意向的削弱和志愿积极性的丧失。按照区域划分,我国东南沿海等地志愿者数量相对较多,而中西部地区志愿者数量相对不足,稳定的志愿者数量就更为稀少了,这样的不均衡分布实则是对我国应急救援工作的高效开展带来一定阻碍的,或许值得改进。
2.3 参与盲目[9]
我国大多数志愿者参与抢险救灾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盲目性,例如: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从报纸和新闻媒体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志愿者热情积极主动参与但是还有一些志愿者会受周边群体压力和政治动员,消极、被动参与到抢险救灾工作中。但由于,一部分志愿者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的不过关,导致了救灾过程中受伤和转变为遇难者的情况也不在少数,这样的盲目参与也给救援行动的顺利开展造成了影响。
2.4 法律缺失
直至今年,我国仍然没有出台一部全国性的志愿服务法律或行政法规,虽然已有 1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5 个市先后制定了有关志愿服务地方性法规但大都避开实质性的问题,缺乏执行力和实效性。2017年1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在该规划中明确规定了“十三五”期间要进一步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这一措施针对应急志愿服务立法领域里制度不完备,缺乏程序性、可操作性较差的问题或许有一定的改善。
3.我国应急志愿管理的展望
3.1 志愿服务响应运行机制必须建立
在我国建立一个集中、统一、高效的应急志愿服务多级响应联动机制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明确应急领导协调机制,加强政府应急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联系与协调合作,提升应急领导力量;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类型和级别的突发事件,要善于制定完善细致的应急预案,并通过演习实现对各种可能现象的完善解决。
3.2 应急意识必须提高[10]
上文中,提及了关于美国公民角色扩张的问题,这样的公民应急和自救意识值得深思。因此,我国应该在把应急志愿队伍专业化的基础上,更多的培训具有专业应急常识和快速反应能力的应急志愿者,并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各种宣传渠道普及突发事件应急知识提高广大群众对如何处理突发事件的意识,如:在高校、社区、新闻媒体中不断提及应急自救的知识等等,同时还可以定期派遣应急志愿者到各个地区进行解说和演讲突发事件自救措施等等。
3.3 应急志愿者在宣传、培训和管理等环节中的作用
突发事件并非时刻都会出现。因而在平时,我国各志愿服务机构应该做好物资储备的工作以防止突发事件来袭无法提供完善的物资支持。我国应建立起以长效服务为主的管理机制,通过把应急志愿服务纳入系统的应急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各地志愿者在不同应急志愿服务中的不同作用,明确宣传、招募、培训、组织、响应、教育管理、考核解散等多个阶段中政府和应急志愿组织的角色和作用,让志愿者根据自己的专业技术在不同的突发事件中发挥发挥独特的作用,提高全社会的综合应急能力,注重公民应急素质的培训。
3.4 志愿服务进行法律规范和安全保障
由于我国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政策,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保障应急志愿者的组织管理,使组织管理有法可依。另外,志愿者的权利需要得到关注。参考美国等发达国家,他们对于应急志愿者的权利保护相当的注重,这样的高度关注提高了志愿者参与志愿行动的积极性。作为参考我觉得我国可以通过公开筹措资金提供专业化保障的方法来维护应急志愿者的权利。同时,我国政府也需要设立专门针对应急志愿服务相关个人的赔偿保险,为应急志愿者参与突发事件的人生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4.结论
21世纪的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现实社会中存在各种传统的和非传统的、自然的和社会的风险、矛盾,严峻的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急需得到政府的重视。
我国应急志愿服务管理体系还处于发展阶段,随着种种措施的实施,绝大多数关键问题已经得到基本解决,但仍存在一些细节问题需要解决和调整,例如机制的完善和法制的改进等。应急志愿服务的完善还需要不断和时代的接轨,而现今能做的只有实践出真知。
[参考文献]
[1]仝鹏.国内外企业应急管理机制比较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3),156-157.
[2]吴秀强.当代应急管理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张网成.我国志愿者管理现状与问题的实证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 (6):26-32.
[4]郑建锋,陈杰.地震应急救援中志愿服务的管理与完善[J].人民论坛社会民[6]高艳蓉.我国应急志愿服务管理机制研究[J].人民论坛社会民生,2015(7):158-160.
[5]宋劲松,王宏伟.美国应急志愿者管理制度及其经验借鉴[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2(4):34-40.
[6]赵富强,张红,陈耘.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志愿者的管理优化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5):649-653.
[7]苑海华.我国应急志愿者管理研究[D];燕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8]李民昌.提高政府履行应急管理职能的能力[J].政府应急管理考量,2015(9):22-24.
[9]于魏华.中外应急管理模式的比较与借鉴[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5):231-234.
篇9
一、指导思想
以“为师生服务”为指导思想来开展工作,牢固树立图书阅览室为师生服务的宗旨,充分利用现有的图书资料及设备,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机会,激发学生的阅览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工作要点
1、积极配合学校各项活动,做好服务工作。
2、认真做好图书借阅常规工作。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引导读者充分利用图书室资源。
4、把新采购的书进行分类、编目,采集书籍信息整理出台账,并详细地录入电脑。
三、具体安排
1、完善图书室常规工作管理。
落实文献资料采编、加工、借还、保管、赔偿、清点、剔除及借书、阅览等管理制度,并在工作中不断完善,严格执行。及时做好图书登记、上架、期刊记录、出借手续,随时做好破损书刊的修补工作,注意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更好地引导学生的阅读活动。
2、抓好流通管理,发挥图书育人功能。
①提高学生图书管理员的管理质量。
进一步加强小图书管理员队伍建设。本年1-6年级共有11个借书班级,每班选定好1名小图书管理员,一周安排5个班到图书室借书,给小管理员安排好本学期图书借阅时间,并引导他们认真学习图书借阅制度及阅览室管理制度,要求各班严格按照规定时间进行图书借阅,明确职责,提高服务水平。
②重视图书借阅阵地建设。
加强藏书室、阅览室的卫生建设,落实好各班定期借阅制度,提高图书资料的流通率及管理水平。
4、积极推动读书活动的开展。
①指导学生选择好书。
开展读书指导活动,引导学生选择阅读有意义的好书,使其从中陶冶情操,开拓视野,充实知识,更新认识,调剂学习生活,促进多方面素质的提高。定期进行好书、新书推荐活动,给学生的读书活动导向。
②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有效的、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读中增知,读中悟理。鼓励学生认真做好读书摘记,积极写读后感。并做到三结合:阅读与自身兴趣爱好、与课堂教学、与自身知识结构的长处及不足相结合。
图书室这块阵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越来越显得重要,为了更有效的发挥他的育人功能,我将和全体师生共同努力,把工作扎扎实实做好。
具体工作:
九月份:
讨论制订本学期工作计划。
2.图书馆东西阅览室课桌恢复,环境卫生清理等。
3.做好办理新生及新来教师的借书证工作。
4. 发放本学期课本。
5.做好图书管理员培训。
6.对各班学生进行图书借阅制度的宣传教育。
7.做好各年级图书角进班前核对、补齐及发放工作。
8.做好循环教材管理及图书破损修复等工作。
十月份:
1.2017-2018学年期刊征订学生期刊和教师期刊。
2.做好2017-2018学年新华书店图书选购工作。
3.做好2017-2018学期课本统计、整理等后期工作。
十一月份:
1.做好新图书的盖章、编目、上架等工作。
2.迎接上级检查,资料补充、整理工作。
3.举办新书展、书评活动。
十二月份(2018年1月份):
1.举行“新书我读”活动。
2.学生服务员评优活动。
3.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教材征订工作。
4.总结本学期工作。
三月份
1、做好阅览室开放前的准备工作,催还寒假图书,整理书架,第三周起学生开始借阅图书。
2、做好环境布置、清洁卫生工作。
3、做好新书推荐的宣传工作。
4、做好借书证补充工作。
5、出读书专栏。
四月份
1、导读课,并做好记录。
2、指导学生读好健康教育读本。
3、图书馆清洁卫生,做好电子阅览室电脑的维护。
4、出读书专栏。
五月份
1、召开图书管理员会议,小结前一阶段工作。
2、向学校建议征订图书的类目。
3、导读课,并做好记录。
4、评比读书之星,以沙龙形式,交流读书心得。
5、出读书专栏。
六月份
1、开展读书节活动。
2、开展读书征文活动及“手抄报、书法、征文”等评比活动。
3、举办新书展览会。
4、导读课,并做好记录。
5、本学期期刊装订。
七月份
1、召开优秀读书积极分子经验交流会。
2、做好图书归还工作和整理工作;
3、评选优秀图书管理员,并进行表彰。
4、对添置的新书,根据《中图法》编目、上架。
5、总结本学期工作。
其他工作:
1.做好每周报栏宣传内容筛选、志愿者培训、志愿者服务管理等工作。
2.做好图书馆每日借还图书管理及档案资料的补充和整理等工作。
篇10
院第一阶段活动落实的基础上,根据Xx区卫生局《关于在全区医疗卫生系统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通知》精神。进行了第二阶段的整改落实活动,现将活动具体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以人为本,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系改革和创先争优活动。以病人为中心,以群众满意为动身点和落脚点,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继续改进医疗质量,大力弘扬高尚医德,加强行业作风建设,进一步解决医疗卫生服务和行业作风中存在突出问题。结合我院实际深入开展民生工程,七月底完成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7名,完成0岁以上人口健康体检000名,从而保证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推动医改顺利进行,促进社会和谐。
(一)改善服务态度。不段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做到服务好”
方便患者检查,优化医院门诊环境和流程。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卫医政发【00号)和《0年全区医疗管理工作要点》将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作为加强医疗服务工作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实行窗口工作人员提前十分钟挂牌上岗、取药等情况一般不超过分钟。加强门诊服务窗口和诊室弹性排班;实行窗口、出院、电话、入户等多种预约方式。力争做到随到随查;全面推行检验检查演讲及时发放制度,确保患者隐私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节假日门急诊和住院医疗服务,完善医院标识和就诊流程引导系统;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
加强院前、院内急救医疗服务的协调配合,优化急救服务。完善院前急救。确保急救医疗服务无缝衔接。加强医院急诊科规范化、规范化建设,完善急诊绿色通道。对急危重症病人应先抢救、后结算,确保及时施治;根据急诊流量,合理调配急诊力量,适时配备急诊加强班。院内要组建小时生命救援队,配备相应的抢救设施,及时救治危重患者。
要以“技能好、会沟通”为重点,改进住院服务。全面实施以合理配置护士人力、实行责任护士制度、规范提供分级护理和整体护理服务为核心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尽快提升年轻护士技术操作能力和人性化服务水平。加强病区规范化建设,严格探视和陪护管理,为住院患者发明整洁、安定的住院环境。推行住院服务中心化,为住院患者提供陪检等服务,方便住院患者。认真落实出院患者电话随访制度,出院患者一周内电话随访率应达到9%以上。
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推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依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卫办医政发[00]08号)要求。大力推进同级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促进合理检查,降低患者就诊费用。
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者服务,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要尽快组建志愿者服务队。教育并引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认真落实医疗投诉处置方法,建立健全医疗纠纷调解机制和医疗责任平安制度。严格执行首诉负责制,深入开展创立“平安医院”活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二)加强质量管理。继续改进医疗质量,努力做到质量好”
提升医疗质量。依法加强执业准入和监管,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严格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危重患者抢救、会诊、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交接班等核心制度,严格落实《病例书写基本规范》和《手术平安核对制度》规范病历书写和手术平安核对工作。强化医疗技术分类管理和手术分级管理,严格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手术能力和权限审核,坚决查处违法违规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和越级手术现象。健全医疗质量控制网络,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组织体系、制度和机制,及时、完整、如实、准确上报质控信息。加强重点科室、部门建设与管理,做到人员配备到位、设施设备配套、技术水平过硬、管理科学规范。继续强化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和医务人员培训,加强医疗服务过程中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人员管理,继续改进医疗质量。
推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进一步落实“三合理”规范,严格规范诊疗服务行为。坚持因病施治,重点落实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导原则和规范,加强对抗生素尤其是三线抗生素临床使用的检测。一类手术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联合使用率、三线抗生素使用率等指标保持在全区较低水平。继续开展医务人员“三基”抽考。认真落实临床路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治疗指南》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方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章、规范。大力推行临床路径和单病种付费,促进医疗质量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
保证医疗质量平安和患者权益。切实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加强医疗技术和大型设备临床应用管理。依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方法》要求,建立严格的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
(三)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严肃行业纪律,努力做到医德好”
继续培养和树立一批先进典型,继续加大医德医风教育力度。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加大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敬业奉献先进典型的宣传,结合卫生行业特点,深入开展宗旨意识、职业道德和纪律法制教育,引导广大医务人员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大力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贯彻落实医德医风制度规范。认真贯彻落实《0年全区卫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纠风工作要点》宁卫党发[0]0号)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促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进行。建立医患沟通责任人制度,住院患者主要由责任医生、责任护士负责沟通,手术患者术前、术后由主刀医师沟通,门诊患者有接诊医师负责沟通。加强医德医风教育,落实医德医风考评、医师定期考核和不良行为记录等制度,加大医院巡查和违法违纪行为惩罚力度,严肃执业纪律。
严肃行业纪律。坚决杜绝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
健全内控机制,坚决杜绝吃、拿、卡、要、乱收费、收受或索要“红包”收受回扣、商业贿赂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强化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长效机制建设。加强经济管理。严格统方权限和审批程序。
(四)深入开展行风评议。努力做到群众满意”
- 上一篇:财务管理流程及制度
- 下一篇:合伙公司财务管理方法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志愿者活动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