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重要的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08-27 15:18: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历史重要的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历史重要的知识点

篇1

[关键词]经济 水利工程 改善 质量监督 瑕疵 实施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4-0156-01

为了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问题,我国引入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质量监管,从而实现质量的提高。从另一个层面上看,水利工程施工现代化管理理念也是一种文化建设,是对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进行量化标准衡量的基础上,对施工者与管理者的双重规范与约束,使其在工程出现相关问题时,能改及时发现责任、承担责任,并快速进行解决,从而提升工程效率,也保证了整体施工质量水平。

一、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的重要性

1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管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水利工程往往存在一次性、投入成本大、建筑期限长、施工环节复杂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质量监督管理的责任之重大。尤其是水利工程有很多工程项目无法进行综合性测试其质量,而且如果因为某一道工序质量出现问题,并不是凸显出来,而是被下一道工序所掩盖,这就对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管造成了巨大的阻碍。因此,水利工程质量要进行严格监管,确保每一道工序的质量合规,最后的水利工程建筑成品才不是出现问题。

2另外,水利工程项目是关系到国家发展的重大工程,关系到民生建设,就必须要求其质量监督要精细化。关于民生建设的方面,比如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农业用水、防洪防灾、水资源保护等方面。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但也是我们的危害之源,它可以养育我们,也可以毁灭我们,这要看我们如何来处理水资源。水利工程的存在意义,其就是趋利避害,让我们最大程度的去获得水资源的“利”。如果水利工程出现质量或其他问题,那么不仅仅是一个质量问题那么简单,它将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要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并加强工程施工的质量监督,以此确保自己与其他的生命安全。

二、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运用精细化管理的问题

第一,综观我国目前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其存在的最大问题、也是一致的问题就是管理体制的问题。许多水利工程施工项目仍运用过久的管理体制,比如国有化管理体制,这种体制缺乏创新与活力,在规范上过严,而在灵活性上不足,遇到问题不能灵活变通,造成了精细化管理在一些层面上的受阻,使得其无法有效渗透。所以,我国应该尽快解决这一问题,从根本上消除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提高的限制性因素,实现质量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政府资金支持力度不强是困扰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发展的又一问题。水利工程项目由于政府与水利部门之间不能有效沟通,致使财政拨款不能及时到位,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工程进度产生影响。另外,由于是财政拨款,涉及的部门人员较多,致使资金管理复杂,有很多资金的支出出现问题,最终使得水利工程项目资金的使用出现问题。第三,由于我国正处于水利工程项目发展的初级阶段,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还不是很娴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监管。而且水利工程施工与其他工程施工不同,水利工程施工对施工技术及工艺的要求较高,但凡管理人员的管理技术不到位或者缺少管理经验等,都会影响水利工程质量监管的标准,严重的话可能对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产生影响。第四,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现场的监管力度不强也会影响水利工程的质量。

如果,在水利工程现场施工过程中,精细化管理不到位,对于及时发现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使得施工现象一片混乱,在一定程度上是会影响水利工程的质量。

三、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精细化管理的实施

1 精细化管理的强化

加强对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精细化管理,首要任务就是制定详细的问责制度。对不同项目工作要指定相应的责任人,并且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进行严格把关,严谨聘用不合格的施工技术人员参与工程建造,从根本原因上杜绝因技术问题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应不断的吸取成功管理技术的经验,收为己有,实现去其糟粕取之精华的目的,从而为工程质量而服务。

2 对监理与验收工作应细化与强化

在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中,往往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部分是监理与验收工作。负责监理工作的单位主要是监管水利工程施工人员的规范性操作,是否存在违规操作的处理,保证每一个施工环节的质量问题。如果发生突发性事件,要及时做出妥善处理的方法。而验收工作是当一道工序完成之后,对此进行质量的验收。特别注意的是隐藏工程的验收工作,它存在隐秘性,对验收工作增强了一定的难度系数。所以,工程监管人员在进行工程质量验收时,一定不能化繁为简,应强化自身,严格进行监控。按照正常验收工序进行依次验收,确保每一项工序都合格,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质量。

3 加强对工程施工材料的监理

一个工程施工质量好坏的前提必然是工程材料的质量好坏决定的。如果对施工材料进行精细化管理,就能实现水利工程施工效益最大化,而且施工材料也是有效控制成本的源泉。所以,对施工材料就要进行精细化管理,制定详细的采购计划。这一材料采购计划要结合当地实际环境因素,制定科学的、合理的采购管理制度,实现采购回来的施工材料得到充分利用,避免施工材料的多余浪费现象产生。同时,对于施工材料的保管、验收等工作也要重视,避免在存储过程中出现原材料损失状况以及原材料本身的质量出现问题。另外,也要严禁使用有质量问题的原材料进行水利工程施工建设。

4 规范施工队伍与施工流程的监督

施工队伍的专业性及技术水平决定着水利工程质量的好坏。因此,要聘用有资质、专业性强、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建设,并且要对施工队伍进行技术复核。一批专业的施工队伍建设的水利工程项目一定是比一批专业性能不高的施工队伍建设的水利工程项目质量要高。另外,水利工程施工企业也要定期开展施工队伍的技术培训,引进新的理念及文化,不断提高施工队伍的专业性。同时,水利工程施工过程要严格按照施工流程。对于施工流程的改变,很可能是对后续整体进程的改变,从而影响了施工进度,也为施工质量的监管增加了难度,最终导致施工质量出现问题。所以,要加强对施工队伍的专业性教育培训以及严格按照施工流程进行工期开展,进而确保工程质量不出现问题。

5 对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环境进行监督管理的方法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水资源、地质环境及天气变化等自然因素;例如工程技术质量保障、制度等客观人为因素;例如工程设备、人员组合、施工场地等客观环境因素。由于本身水利工程较其他工程项目不同,具有多变性、复杂性等特点,致使施工质量监控难度增加,因此,要确保每一道工序的质量。另外,对于环境因素有些是可以控制,有些是无法控制的。对于无法控制的那些环境因素我们要提前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制定的方案要尽可能的将所有可能性因素都考虑进去,避免当突发事件来临时出现慌乱的情形水利工程施工的监督主体有很多,各方主体也要自觉团结一致,严格把控质量监管,为共同的利益而奉献力量。

总之,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合规、提高我国水利工程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就要不断创新、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断完善我国水利工程施工的监督管理制度,实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现代化、精细化及规范化,进而实现水利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初中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教学

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教师应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提升学生对历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在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自身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只注重向学生不断地灌输相关的历史知识,导致很多初中学生认为历史学科的学习枯燥且冗长,从而造成极不利的影响。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我国素质教育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十分繁重,初中历史学科中的内容十分繁多,在目前的初中历史学科中,有大量的时间、事件、人物等,这些都是需要学生进行记忆和掌握的。因此,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导致很多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负面情绪。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有效地启发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措施

1.注重构建历史知识框架,培养学生把握教材全局的思维能力。要想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就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历史专业知识水平。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敢于突破传统教学的禁锢,善于在教材中进行有效的挖掘,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相关的历史结构、知识点、主题等知识。比如,在学习历史七年级上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把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即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和政权分立与民族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帮助学生构建好相关的知识框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把握好中国历史的整体部分,从而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2.正确解读教材知识,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初中历史课程本身就有学习体系,教师需要注重不断地给学生传授历史学习的方法,有效地调动学生对历史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比如,在学习“”一课中,教师可以理清楚相关的知识点,针对的时间、背景、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和意义进行准确的解读,让学生通过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再来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升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的教材学习过程中,不断丰富学生的思维能力,保证让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双向发展。同时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学生对于历史学科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3.巧妙结合各种记忆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记忆思维能力。历史学科本身是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在实际的历史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能够掌握、了解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记忆相关的知识,从而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记忆思维能力。历史知识的记忆并不是没有规律和技巧的,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记忆的整体性。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教材中有很多有关战争时间、名称、条约和赔款内容的知识,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形象记忆,利用顺口溜和联想记忆法等不断加深对相关历史知识的记忆。教师要让学生通过相关的技巧,更好地牢记相关知识,不断地吸收历史知识,有策略地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框架,提升学生的记忆思维能力。

总之,初中是学生自身认知水平和知识系统丰富的重要时期,初中历史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天赋,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自身要注重不断地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作者:侯廷英 单位:高唐县赵寨子中学

参考文献:

[1]陈秋晓.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J].亚太教育,2016(20):152.

篇3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存在问题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145

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到历史学科学习,因此,对学生而言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能够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点的讲解,还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而目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目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精力旺盛,记忆力强,正是学生有效进行历史学科学习的大好时机。现代教学倡导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积极的将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然而目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只有有效解决了存在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首先对目前存在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学生没有将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

初中阶段是学生进行历史学科学习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能够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而引导学生将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避免学生在历史知识点学习的过程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无疑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而目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将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方面存在不足,教师按照教学步骤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而没有对学生该如何更好的掌握知识点进行引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课堂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不仅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而且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积极的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进而使学生更好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而目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的情况,影响了知识点有效呈现,同时较为单一的教学方法,也使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味,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将学生纳入教学过程

为了使初中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历史学科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之中,将学生纳入教学过程,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师讲解的知识点,也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知识点。而就目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将学生纳入课堂教学过程引起重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而对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到了课堂教学中来没有引起重视,同时也没有积极的采取有效措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无疑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四)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方面存在不足

历史虽然是一门学生十分喜欢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学习难度相对不大的学科,然而,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历史学科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而目前初中历史教师并没有对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方面引起重视,教师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而没有将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与知识点的讲解结合起来,使得学生难以在有效学习方法与技巧的引导下更加高效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

二、应对存在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有效措施

上文对目前存在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加以解决,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针对上文中提出的目前存在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本人提出如下几种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引导学生将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

针对目前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对引导学生将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基础之上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还要引导学生积极的理解知识点。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白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理解知识点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养成通过理解知识点进而深入掌握知识点的好习惯,避免学生在新时期的历史学习过程中出现机械的记忆知识点的情况。

(二)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针对目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在实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的将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多种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三)采取有效措施将学生纳入教学过程

针对目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将学生纳入教学过程之中。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将学生有效纳入教学过程之中,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互动,例如:本人会针对教学的内容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让学生进行集体作答,这样就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课堂教学中来。

(四)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篇4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德育教育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心智发育还不够成熟,受到外界影响较大。这时候如果正确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塑造,有利于学生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因此,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注意将历史内容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能够在教学中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朝正确方向发展。

2.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认知空间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囊括了历史文化教学、思想道德教学、人文素养教学等。因此,初中历史教学除了能够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还能够扩充学生其他方面的认识,不断提升学生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认知空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向全面人才方向发展。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规范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国的社会形态也发生了改变,因此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教育方面的水平都得到快速的提高。“以史为鉴,可以明智理”,我们可以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再对现实进行思考。在历史课程中渗透道德教育,将我国的传统的思想文化以及道德精神在学生中得到延续,让他们在现代社会下,建立起具有时代意义的道德规范。

4.增强学生的民族使命感

黑格尔说:“纯粹直观的民族精神,就是历史中透现普遍人性。”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学生的民族使命感。我们都知道,我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世界上没有任何民族具有中国古代那样悠远、深刻、富于忧患的历史意识。在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的同时加入道德的教育,让学生拥有更强的民族自豪感、使命感,激发他们的奋斗努力的精神。

二、初中历史教学有效融入德育教育的策略

1.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主要的教学目的是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很少对学生在德育方面进行教育。为了有效地将德育教育引入初中历史教学中,需要做到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具体原因有如下两方面:一方面,学生在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才会认真地学习历史,历史教师也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最终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这本身就是一种德育教育的体现。只有教师首先带头,做好示范模范的作用,尊重学生的想法,学生也才会对教师感到敬畏,由此延伸到别人,这就是一种德育教育的传播。

2.利用历史的辉煌成就进行情感教育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有一种很好的方法,那就是列举我国历史上的一些辉煌成就,让学生从心底感觉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学好历史也是爱国的一种很好体现,学生自然就会对学习历史产生兴趣,从而实现感情的升华。例如,在讲解秦汉文化的辉煌时,可以重点对西汉前期的造纸术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到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是中国。然后到了公元105年,蔡伦对造纸术进行了改进,这种纸称为“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各国的文化交流,从而推进人类文化不断进步,这是我国对世界做出的重要贡献。这种例子的举出,能够让学生顿时为我国的历史辉煌成就而感到自豪。在讲解这段辉煌成就时,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进来,这就起到了一种很好的道德教育。在初中历史教材中,还有成千上万的成就,这些成为德育教育的很好资源。

3.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接受德育教育

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还处于知识的积累阶段,对一些事情的看法还不够全面,但是历史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机会来发表内心对历史的一些独特的想法,学会倾听学生的内心,这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会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说,在讲解爱国英雄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发表看法,讲解自己心目中的爱国英雄是什么样的,不同学生心中的英雄形象都是千差万别的,就有利于丰富每个学生的视野和看法,然后总结出爱国英雄的共性。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学习更多的知识。而德育教育就是在这种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的,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独特魅力。

4.正确强调历史教学与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

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离不来我国的历史资源,加强对历史知识的宣传和弘扬,能够更好地在历史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利用历史教材中的一些鲜活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德育教育,能够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到其中的情感,从而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德育的感化,这对教学会起到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假如在历史教学中,单纯地就课本上的知识点进行理论的说教,不仅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还会引起某些个性较强学生的反感,教学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5.深度挖掘教材德育内涵

初中历史教学主要依托于历史教材,现阶段的历史教材内容全面,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教育。然而很多初中历史教师都对教材中的思想内容进行了忽视,过于注重教材中知识点的讲解,这不利于历史教育目标的实现。历史教学的最重要的目的是情感教育,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当深入地挖掘教材当中所蕴含的德育内容,并采用合适的方式加以利用,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习了历史的知识点,而且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了感化和陶冶。

参考文献:

1.韩明华.浅谈初中历史课堂中如何开展德育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3(19).

篇5

【关键词】教与学;英语教学;和谐教育

引言

初中历史作为一个学生在正规的历史学习中的起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更好的给初中的学生打下一个基础,就需要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使用一个良好的、易于学生理解和分析的授课方式,而图示法就是其中一个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初中的历史课堂中得到了一个较好的使用效果,并且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对于历史课的兴趣。

1.在历史课堂中使用图示教学法的优点

1.1激发学生自身对于历史课堂的兴趣 图示教学法的板书不仅仅改变了初中传统历史教学方式的提纲式、呆板的传统形式的板书的面貌,同时这种图示教学法不会受到环境以及条件的限制,其取材相对较为灵活,并且其形式也多种多样,让板书变得更加灵活,同时也让学生更加喜欢课堂,在使用图示教学法的过程中,还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笔来进行强调,这样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以及学生的注意力。

1.2构建一个教学的体系 图示教学法可以完整的去揭示历史教材中的内在联系,并且这种方法可以有助于学生对所学习的历史知识进行一个完整的梳理,得到一个相对于较为清晰的线索,从而达到构建知识体系的目的,在完成效率和完成质量上都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1.3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初中的历史课堂中,使用图示教学法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老师可以列出大致的图示,其他的细节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填充,这样就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进而把丰富多彩的历史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其变成一个成纵横交错的结构图示,这种方式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很轻松的梳理所学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强化记忆的过程中进行思维和智力的训练,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

1.4帮助学生加强记忆 在初中的历史课上使用图示教学法可以让老师把语言的讲述与图表的演示两种方式进行相结合,以此达到一个“图”“文”并茂的效果,同时也能够充分的去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主动的去接受并且传递信息,同时也可以有效的刺激学生的大脑让其进行一个积极地思维,从而来达到强化学生的记忆的目的。

2.如何有效的将图示教学法应用在历史课堂中

2.1由教师去编写历史图示,以此来展示图示教学法的优势

在历史课堂中让老师使用图示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可以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接受最多的知识,并且帮助学生快速的理解老师所讲述的内容,让学生更加清晰的理解历史知识的体系和重点,如在讲三次工业革命的时候由于这一内容的知识点相对较多并且较杂,学生很容易记得这个就忘记那个,而使用图示法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将所有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不仅仅对三次工业革命讲解可以这样,另外老师在讲授三国时期的历史的时候也可以这样,由于其国家和战役较多,并且这一时期的形式相对于复杂,很多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理清所有的线索,而图示教学法则可以很快速的将这些知识点显露出来,其中主要包括了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孙权、刘备先后崛起,在经过了官渡之战以后曹操打败了袁绍,并且在不久之后统一了北方,赤壁之战中孙、刘两方合作击退曹操,三国鼎立的局面逐步的形成。

曹操官渡之战(200年)统一北方

东汉末年

刘备?坨 ?坭魏

军阀混战 联合抗曹 赤壁之战(208年)蜀

?坭 ?坨

孙权J K吴

三国时期的图示

2.2让学生进行自主的编写历史图示,提高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

在老师进行几次图示法的讲解之后,可以让学生自行动手来进行学习和使用图示法。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来进行总结,例如:针对我国的来进行图示法的总结。老师首先需要教会学生去掌握好基本的编写方式,然后让学生自行选择树状图或者是概念图来进行编写历史图示,其中树状图的优势是可以将历史知识的层次性以及结构性有效的展现出来,而概念图则是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不同概念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如在老师讲解完五代十国的内容之后,就可以让学生仿照之前所讲述的三国时期的图示方法来进行图示的总结,以此来帮助学生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历史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总结

通过以上的学习和讨论可以知道,图示教学法不仅仅是一种相对于轻松的记忆方法,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这种方式也有效的改变了我国在进行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的去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去发挥出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进程和历史人物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去记忆和学习。

【参考文献】

[1]于秀兰.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苗登.初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S1期

[3]蔡晓玲.浅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几种方法[J].才智,2009年09期

篇6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256-01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给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变课堂主角为配角,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师生互动,合作互助,共同解决问题。然而,目前的历史教学却未能实现上述要求,教学现状依然不太乐观: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师生关系紧张,以致于造成了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究其根源,关键在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习惯于运用传统的以自己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如何做才能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呢?对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1.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的授课中,我发现如果学生学习动机明确、兴趣浓厚,自然就能产生求知欲,课堂教学质量就高。既然兴趣如此重要,那么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1巧妙导入,激发兴趣。导入是一节课的起始环节,具有温故知新、承上启下和启发、诱导的作用。一个成功的导入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导入的设计,根据教学内容,找准切入点,或运用歌曲导入,或运用故事导入,或运用悬念导入,刺激学生的感性认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够顺势进入新课的轨道,产生"欲知而后快"的期待心理。

1.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历史学科所描述的都是学生所不曾经历过的"过去时",学生要认识、理解那些远距离的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兴趣不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教师有必要创设历史情境。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挖掘知识中蕴含的情趣因素,根据教学内容,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辅之教学工具,将丰富多彩的历史内容、生动的历史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情趣,让学生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中积极学习。当然,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如竞争激趣、游戏激趣等,只要我们教师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从教学实际出发,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够调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1]。

2.新内容设计,深度演绎史实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凝结,历史课堂无疑中包涵大量的史实。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如何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并且牢记它们成为初中历史教学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创新教学内容的设计才能改变历史教材繁、难、偏、旧现象的要求,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对基本史实的讲述,剖析历史发展的脉络,帮助学生明晓历史逐步演进的过程,从而获得科学系统的历史知识。这就要求初中历史任课教师能够对历史知识有一个全面掌握,理清史实间的相互联系,并挑选典型的史实进行直观性讲解,将史实以生动有趣的展现。例如在讲述《凡尔赛一一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时,面对抽象的课题,教师可以结合之前学过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和发展过程,让学生联系以往知识分析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世界格局。然后,让学生在思考起因和结果中,体会帝国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世界的重新爪分和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多极结构,这时可以由教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世界地图让学生圈出相应的帝国主义国家,切实的感受当时的世界格局。让其在史实的真实呈现中,感受历史的继住开来和承前启后。

3.心设计课堂提问

问题是历史教学的心脏。成功的课堂提问,能够"一石头激起千层浪",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堂提问,将其贯穿于历史教学的始终。那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切合学生实际。既不能太简单,从教材中很容易就能够找出答案,也不能太难,让学生无从下手,而应难易适度,让学生"跳一跳,就够得着"。第二,提出的问题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思考。教师要把复杂问题条理化、系统化,把深奥的问题明白化、通俗化,且问题要一环扣一环,逐渐深入,从而保证学生能够沿着正确的思路轻松解决问题。第三,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教师所提问题不能浮于表面,而应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启发性,能够发散学生思维[2]。

4.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往往能让学生更轻松地掌握所学内容。我个人根据这几年的教学,总结了几点学习历史的方法。

4.1背好知识点。虽然现今强调素质教育,但这并不代表学生不需要背诵、记忆一些知识点,而是要求在理解的情况下记忆知识点,这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更加深刻。具体来说,教学中教师应引导明确重难点,背诵、记忆重要的知识点。

4.2建立知识线索。要把所学内容更准确掌握下来,有一定的线索是很有帮助的。线索清楚,往往就知道课本内容的核心意思,想要查阅也就比较迅速。因此,历史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渗透知识线索的指导。这要求教师在授课中,必须把课本内容讲清楚,让学生能够有条理地把握相关内容,制作出每一课的相关知识线索,清楚每一课由哪些方面来组成,每一方面又分为几点来讲解。这样,学生的头脑里有了相关线索,需要查阅的时候,只要回想一下,很快就能确定所考内容在哪一课,也就能把答案确定下来,达到了学以致用。

4.3理解具体事件。历史是过去的事,可概括为:原因、时间、地点、人物、内容、结果、作用、影响、启发等方面。在教学中,我们可指导学生每学习一课之后,就按这个角度去归纳所学内容,概括出相关事件,然后再把这个事件的每个方面写下来。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5.结束语

以上仅是笔者对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些粗浅看法。除此之外,方法还有很多。我坚信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只要时刻保持对历史老人的敬畏之情,无愧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良知,对历史课堂教学多一点思考,就一定能够开创历史教学的美好明。

参考文献:

篇7

生动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A-

0116-01

历史是生动的,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历史课堂却显得枯燥乏味,致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抵触心理。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抛弃照本宣科的说教式教学方法,致力于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将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活跃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教学现象极为普遍,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气氛沉闷,难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教材进行初步浅读,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尽可能地提出疑问。教师可专门留出一段时间给学生进行提问,然后根据问题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剖析。

例如,教学“向人性的扼杀者宣战”的内容时,笔者先让学生在仔细审读课题的基础上提出疑问。有的学生问:“这个‘扼杀者’是谁?”有的学生问:“扼杀者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人性的扼杀?”还有的学生问:“为什么要宣战?”笔者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即“主人公是谁,做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结果如何”,然后,引导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并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剖析,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点。让学生对教材进行提问,使学生对教材有了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思考,能加深学生对教材的印象。这样教学,很好地活跃了课堂氛围,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历史知识具有抽象性、不可再生性等特点,若仅仅凭借教材上的图文说明,很难完整地还原历史面貌,导致学生较难把握所学知识点。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进行多元化整合,精心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技术还原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原貌,为学生呈现形象生动、色彩斑斓的历史课堂。

例如,教学人教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新航路的开辟》一课时,笔者发现学生容易混淆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为此,笔者自制多媒体课件,用地图演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地理位置,接着分别用四种不同颜色的动画箭头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在路经重要地点时,在屏幕上自动、醒目地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并配以声音讲解,然后将各知识点归纳成对比表,向学生进行展示讲解。这样教学,让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知识点。

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的运用只是一个辅助的手段,需要与其他教学资源有效结合起来,方可达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充满生动性。

三、采用歌谣记忆教学法,激发学生的记背兴趣

记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记忆和背诵是单调、枯燥的过程,学生希望能找到简易、巧妙的方法,快速、准确地记住所学的知识点。歌谣记忆法可以很好地达到这一目的。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将课文的重点、难点内容标出,然后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最后让学生根据个人的记忆习惯,将总结出来的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编成方便自己背诵和记忆的歌谣。所编歌谣可以是对耳熟能详的歌曲进行填词,也可以是自编自创的绕口令式歌谣。在此过程中,学生记忆和背诵相关知识点的兴趣大增,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例如,人教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辉煌的隋唐文化》中主要介绍了隋唐在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外交方面的繁荣,用大量史实印证了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高峰。该课内容繁多,记忆难度大,笔者采用了编制歌谣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歌谣如下:一桥一城一发明,诗仙诗圣白乐天,颜筋柳骨展子虔,立本擅画《步辇图》,吴带当风莫高窟,《霓裳》《破阵》《胡旋舞》。将枯燥的记忆内容转换成学生更容易接受和喜爱的歌谣模式,能够让学生在背诵和记忆时减少抵触厌烦心理,也将教材的内容总结成更为简短的形式,方便学生记忆。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学生在创编歌谣的过程中有所欠缺,教师要作出有针对性的指正,并适当地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歌谣。

篇8

关键词:初中历史;师生互动教学;运用

我们都知道,打造高效课堂是促进学生发展,提升学生素质的有力手段和途径,同时也能够体现教师的价值,促进教师的长远发展。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一、认识备课的重要性

首先,在师生互动教学的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协调好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通过锻炼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除此之外,现在很多教师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就是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之前,并没有很好地思考自己到底要教给学生一些什么知识,也就是说没有搞清楚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而教师又应当为学生补充些什么。因此,初中历史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及时找出教材中的重点问题,并将问题作为备课的一部分,这样才能保证在上课的过程中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及时准确地教授给学生。如果初中历史教师没有做好备课工作,那么很可能导致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能有条不紊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形成知识难点的累积。例如,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甲骨文与青铜器》这课学习前,初中历史教师首先应该备课,找出这课中的重点和难点。比如:1.甲骨文是怎样被发现的?2.甲骨文主要记载的内容是什么?3.详细了解司母戊鼎的具体情况,并欣赏书中的青铜器。4.说说研究商周时期的历史,有哪些古老的文献可以参考?通过这样的过程,初中历史教师可以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在给学生讲课的过程中能够有顺序地讲解出来。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在上课前,要充分认识到备课的重要性,应当做好充足的备课工作,为学生合理地设计好教学内容,从而高效地实施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升他们的历史素养,然后再基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传授给他们相应的知识。

二、了解学生特点,创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初中历史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特点,创建平等的师生关系。根据初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实际学习情况,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例如,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学习的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利用已有的材料,为学生安排“人类起源的发展过程主要的几个阶段”的历史情境,激励学生自愿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景模拟不同的祖先(如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找出不同祖先之间的异同之处,这样能使学生快速掌握“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等知识。与此同时,初中历史教师应该进行教学方法与思想的革新,勇于实践,争取让历史教学变得更加高效,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从而提高自身历史教学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完善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

初中历史教师应有效地抓住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从而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使教学的主要内容得到优化和提升,然后将学生的学习任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与此同时,初中历史教师还应当革新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完善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以保证初中历史教学效率。如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教师不但可以减少课堂上的板书,节约时间,还能够把教学内容动态地呈现到学生的面前,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增加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例如,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学习的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关于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相关视频,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初中历史教师要与学生进行互动,比如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呢?而西周采用分封制的主要意义又在哪里呢?学生通过互动可以得出夏桀、商纣王因为自身残暴而失去民心,而商汤和武王仁义之举又得到了民心,同时商汤和武王任用贤人(伊尹、姜尚等),联合周边小国得到天下。而西周建立分封制的主要意义是因为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国家的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繁荣强盛的国家。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掌握好重点内容。

四、结语

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我国初中历史教学中不可忽略的重点环节,我们首先应当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认识备课的重要性,以此扎实初中生学习基础;其次要了解学生特点,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质疑,掌握更多的学习技巧和方法,并且要创建平等的师生关系;最后完善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不断地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总结教学经验,争取让初中历史教学变得更加高效。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作者:董方兴 单位:江苏省沭阳如东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二期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社会的发展对人类创新精神的要求日趋迫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张扬他们的个性,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古人云“授人之鱼,不如教人以渔。”但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并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严重制约着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又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要真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并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定位不准。

升学的压力在不断的加大,不少的初中生以及教师对于历史教学的定位不准,错误的认为历史课在课堂中地位不重要。无论是资源配置,还是课堂的学习时间。历史的课程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轻视。

(二)教学死板。

教学的死板、短板也是历史课堂教学中出现较为突出的问题。我们在课堂上可以观察出,不少的历史老师不仅没有做课前的充分预习工作,而且在历史课程教学中,授课形式也比较单一,照本宣科,只是对课本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讲解。在这种老师主动、学生被动的情况下,如同醍醐灌顶。学生参与度不高,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缺少创新。

教学方式的固化,缺乏创新教学等这些都是现在面临的一大难题。有些历史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自我陶醉,主观性强,没有充分关心学生的接受兴趣与能力,往往习惯同一种教学模式,单纯的课堂宣讲已经成为了很多历史老师教学历史知识的唯一方式。

二、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不能单纯的传授知识,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不断地掌握自主学习课本知识的能力和方法,这也是老师需要教会给学生的,同时,也是学生基础学习能力的表现。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来不断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帮助学生探索知识学习的有效方法

快速地获取知识、保持记忆的长久性以及知识再现的正确性是学习有效性的基本表现。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来说,每一个知识点或者概念都会有不一样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初中历史老师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地发现并且迅速地掌握其中的规律,从而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探究出快速的记忆方法,有效地提高中学生学习的效率。首先,初中历史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技巧,让学生自主的选择和借鉴;其次,初中历史老师可以帮助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探索出最有效的知识记忆的技能,从而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

2.帮助学生探究如何有效地掌握部分知识的关键点

初中的历史课程中往往会包含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的记忆,这些历史事件的学习往往会包括很复杂的内容,例如,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影响、历史意义等等,初中生如果单纯的死记硬背,学习的效率并不是很高,因此,这就需要老师帮助学生探究记忆关键点的方法来把复杂的信息简单化,提取其中的重要点,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3.帮助学生探究掌握相对比较系统的历史知识的技能

历史学科本身就是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课程,其中的每部分的知识和内容是相互联系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把相对零散的知识归纳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学会系统地掌握知识的技能。初中历史老师可以根据一些专题的线索,例如,把初中历史分为政治、经济、文化各大专题,几个大的专题再分为若干个较小的专题,如,经济专题下分为生产关系、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政治专题和文化专题也有不同的分类,这样就可以不断地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学科的有效方法。

(二)不断地进行拓展和探究,深化中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挖掘。

不断地深化学生对历史学科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挖掘,主要指的是对于学科的重点知识、学科内知识的联系以及跨学科知识的综合等,这对于探究和强化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初中历史老师要不断地深入挖掘教材中隐含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挖掘知识之间的深系。例如,显性的知识显示,1865 年美国从俄国购买阿拉斯加来进行领土的扩张,但是,从隐性的方面来看,俄国在1865 年之前是一个跨欧亚美三大洲的帝国。其次,初中历史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探究历史事件的本质和规律。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从历史角度可以分析其发生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同时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不断地探究事件的本质。例如,最终的失败,直接的原因就是革命党人的不断妥协以及的篡夺,根本原因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从革命的失败中得出的结论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再次,历史老师要让学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主张,进行自主的学习。例如,如果中国获胜,那么历史上又该会如何评价李鸿章的形象呢?如果当时不去告密,是否就会成功呢?总之,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思考和学习。

(三)培养中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自主地解决新的问题的能力。

不管是什么学科的学习,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知识,对于历史学科来说,历史知识的运用主要是用来解答各种历史的相关考试和与此相联系的综合试题,同时,也可以用来指导和解决一些社会和个人的现实问题。

1.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来解答相关的考试题

就目前我国的形势而言,考试是唯一的相对公平和全面的检测学生的知识水平的手段和方法,因此,关于应试的答题技巧对于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初中历史老师可以通过平时的各种练习以及考前的各种模拟测试来培养初中学生的答题技巧和能力,以适应考试的需要。

2.教会学生尝试着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现实的社会问题

学习历史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可以帮助我们把握现实的世界以及预测遥远的未来。首先,初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分析当前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问题,并对此加以认识和理解,尝试着对其作出合理的预测。其次,根据历史上总结出来的经验和规律,客观正确地看待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断地激励自己的发展和进步。

(四)不断地开发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新时期高素质的接班人的关键所在。初中历史老师要不断地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采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初中历史老师要给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初中历史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设计题目来作为平时训练的内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历史老师要积极地帮助学生转换角色,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和关键地位,让他们学会从老师的角度去主动思考和设计一些题目,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主学习能力。在进行训练题目设计的时候,历史老师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可以参照之前的相关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思考对其进行一定的改造,突出创新性。

参考文献:

[1]龚肖宁.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J].新课程学习(上),2013,(06).

篇10

关键词:创新;联想思维;历史

要想感悟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并分享万物表象间无穷的美妙与纷呈,联想是最佳的彩桥。所谓的联想思维就是由此想到彼,并在同时发现它的共同的或类似的规律的思维方式,是既有联想的特点又有思维属性的思维方式。初中历史课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可谓“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篇幅虽然不是很多,但具体历史事件的知识点丰富、复杂、繁多,作为中考必考科目,学生在知识点的识记上需要下很大工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费劲不少,可结果却不尽人意,考试中总是出现丢三落四的现象。笔者结合自己参加工作几十年来的感悟和教训,以及近几年在教学方式上的探究,并经过认真地思考、细心地研究,认为把联想思维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识记,效果良好,有助于解决以上问题。

联想思维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的特征,即能从一定的学习对象出发,有目的、有方向地去联想到其他事物,以扩大或加强对学习对象某一方面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或解决某些问题。在中考试卷中,有许多题目也是从比较的角度来命题的,要求把几个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按一定的条件进行不同的比较,并归纳出其中的本质性的东西来。为适应教学的需要,我们在实际操作中要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并在单元测试、月考、期中、期末等检测中去强化,让学生在反复地训练中逐步形成一种能力,即一见到某历史事件,就会立即联想到与它相关联的其他历史事件来。

联想思维的方式有很多,其一是相似联想,即由某一事物或现象想到其他相似的事物或现象,进而产生某种新设想的联想方式。这种相似可以是事物的事件、性质、时间、地点、人物等方面的相似,初中历史教材中有许多这样的历史事件,我们可以跨朝代、跨国界进行联系,找到它们之间存在的异同。例如,中国近现代史是最重要的考点,内容较多,更需要条理清晰,才能识记有方。如导致旧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次列强和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常考点,、第二次、、等,《》《》《》《》《》等,学生单个去记,效果不会很好。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找到这些事件的相似点,把他们联系为一个整体,让学生认识到这些战争和条约的性质都是列强,战争的结果都是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都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一步一步改变着旧中国的社会性质,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样无论怎样测验,学生都能从它们的相互联系中找到解题的思路。联想思维的另一种形式是对比联想,即根据事物之间存在的互不相同或彼此相反的情况进行联想,从而引发某种新设想的方式。例如,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发生的俄国1861年改革、中国的以及日本的明治维新,让学生总结三次变革产生的原因、条件、过程、性质和结果,以及对所在国家历史进程的影响,通过这样的对比,不仅强化了学生对具体历史事件的识记,而且能够从本质上把握住这些历史事件的内在特征,“区分事物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联系事物是认识事物的深化”。通过长时期对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会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判断事物性质的能力,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联想思维还有诸如接近思维、连锁思维等几种思维形式,均可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