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管理行业现状范文
时间:2023-08-27 15:18: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用管理行业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大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目前,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较单一,核心资本比例很高,附属资本很少,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附属资本40%的比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最主要的资产是各种贷款,贷款总量从2009年以来一直稳步上升,贷款量占总资产的比重也一直居高不下,信用风险是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主要的风险。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现状如下:
一、资产负债情况
大型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大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为70876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45%,占整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总资产比例为42.21%,负债总额为6593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11%,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总负债比例为42.17%。
银行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情况表(法人)
二、信用风险状况
不良的贷款率和不良的资产是作为中国商业银行和监管体系的在经营和管理方面的有效指标,衡量着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这五个级别是中国银监会从2004年1月1日起全面推行的贷款分类制度所制定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数额巨大,不良存款持续增加,信用风险的加大,这一系列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行。2008年金融危机诱发金融市场流动性不足,不良贷款问题更加受到关注。
中国银监会最新统计数据表明,2014年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有回升趋势。
从图可以看出,2009年以后,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先降后升,2014年第三季度末不良贷款余额为4272亿元,较2014年第二季度末增长315亿元,较2013年第三季度末增长907亿元。其中,工商银行2014年第三季度末不良贷款余额为1154.71亿元,农业银行为1034.66亿元,中国银行为906.96亿元,建设银行为1053.2亿元,交通银行为408.72亿元。
从图可以看出,不良贷款率从2009年以后一直下降,直达2014年开始有回升趋势,2014年第三季度末,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由2013年第三季度末的0.98%上升至1.12%,低于全部商业银行平均水平1.16%。
图 2009年第一季度-2014年第三季度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
随着我国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大型商业银行都严格执行不良资产拨备制度,2014年第三季度,大型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256.54%,高于同期的其他商业银行。其中,工商银行为216.6%,农业银行为335.07%,中国银行为207.70%,建设银行为234.47%,交通银行为201.29%,保持了较好的风险抵御能力,拨备覆盖率均在100%以上。
三、业务收入结构
利息收入占比高、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占比低是国内大型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一个普遍特征。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工商银行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高达74.28%,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20.65%,农业银行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高达78.45%,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9.15%,中国银行的数据分别为68.94%和20.81%,建设银行分别为75.34%和19.53%,交通银行分别为75.74%和17%。
四、资本充足性
篇2
我国加入WTO之后,经济、金融全球化使我国经济发展环境更加复杂,国内信用缺失现象非常严重,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我国加入WTO后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问题。
一、我国信用缺失现状及危害
目前我国信用缺失现象严重,大量企业任意逃废银行债务,企业之间相互拖欠“三角债”,证券市场各种违规现象层出不穷,消费领域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信用缺失对市场经济和整个社会生活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危害。
第一,信用缺失增加了社会交易成本,降低了效率,造成资源极大浪费。由于整个社会信用环境的恶化,信用缺失现象的普遍存在,信用作为支付手段的功能受到了很大限制,甚至一些企业为防范风险,宁愿放弃大量订单和客户,也不愿采用信用结算方式。
第二,信用缺失加大了我国的金融风险,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信用缺失导致的信用风险在金融体系中不断积累,特别是向国有银行集中,加大了我国的金融风险。信用缺失还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投资风险,提高了投资预期的不确定性,使企业的投资和银行的贷款趋于谨慎和收缩,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第三,信用缺失阻碍了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程。近2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一直在稳健地推行,但一些企业借改制、破产之名大肆逃废银行债务,企业之间相互拖欠三角债,极大地影响了企业改革、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造假更是触目惊心,严重影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影响了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
第四,信用缺失导致中国经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下降。由于信用缺失现象的普遍存在,我国企业和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成本将加大,参与国际市场的难度将增加,将不得不在价格等多方面做出较大牺牲。信用缺失还会引起外国投资者对投资环境的担心,加大我们吸引外资的成本。
二、我国建设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一)建设社会信用管理体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信用经济。良好的社会信用秩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与助推器,是支撑现代市场经济高效运转的基础和必要的安全装置。社会信用秩序混乱则会阻碍和破坏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
(二)建设社会信用管理体系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经济总量的扩大,市场竞争将日益激烈。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行各业将广泛运用信用手段促进经济增长。只有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管理体系,才能保证以信用交易为主要交易手段的成熟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才能更好地拉动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三)建设社会信用管理体系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的要求。加入WTO后,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将逐步连通为一体,如何更有力地参与国际竞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在国际贸易中讲信用、注意自身信誉是国际惯例的首要信条。守信用的企业将会得到长远的利益,不守信用的企业将会被淘汰。完备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将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建设社会信用管理体系是新经济顺利发展的要求。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新经济必须以社会成员之间高度的信用依赖和信用确信为基础,网上各项业务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支持和保障。在社会大规模的信用规范未建立的背景下,无法谈什么电子商务,网络再安全也难以得到真正发展。
三、建设我国社会信用管理体系
(一)建立系统、完善的信用法律体系。
我国现有的《刑法》、《民法通则》、《公司法》、《合同法》、《担保法》、《票据法》、《商业银行法》、《企业破产法》、《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等法规和行政管理规定对部分信用问题作了规范,但这些法规的目的、管理内容以及约束的问题并非专门针对信用,对社会上各信用主体的信用行为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法律准则与约束体系。因此,我们必须借鉴国际经验,加快信用立法步伐,制定信用方面的专门法律。立法条件尚未成熟时,应出台相关的法规或部门规章,同时尽快完善上述与之相关的现有法律。
立法过程中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1.信用公告制度与保护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矛盾;2.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失信惩罚机制,对失信行为进行法律界定,并制定处罚措施;3.立法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凸显部门利益,避免引起部门间的利益争夺,否则不利于整个行业的管理和发展。
(二)明确政府监管部门,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
在我国现行体制下,与信用管理有关的政府各部门如人民银行、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大多从本部门的工作职能需要出发,制定相关管理规定,管理相应的信用活动,但是没有一个统一管理全国信用活动的综合管理部门。因此,当务之急是明确政府各部门在整个社会信用管理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其信用管理的目标与内容,并明确一个部门作为主管部门,承担综合管理和监管职责。
政府在建设社会信用管理体系过程中应发挥积极作用。从西方国家的实践看,在推进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初期,需要政府各相关部门共同努力与配合。第一,应加强各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联通,实现资源共享,打破目前各自为政的状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第二,政府应主持制定一些基础性、关键性的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以规范信用管理行业的发展。信用管理行业的标准化建设对于提高社会经济效率、规避系统建设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第三,政府部门不直接经营信用中介机构,也不直接干预信用中介机构的日常经营活动,否则就失去了信用管理的中立、公正性质。政府应扶持和监督信用行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公平的环境,让信用中介机构按照市场的原则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从欧美和亚洲地区著名的信用中介机构来看,绝大多数公司一直都采取民营方式。因为民营公司是中性的,无偏见的,是市场经济中除客户和政府之外的第三方,它们为客户提供信用报告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它们在市场上的生存问题。第四,积极培育信用产品的市场需求。信用市场的需求是推动信用管理行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市场需求不足将严重制约整个行业的发展。美国政府很注重为信用产品的应用创造市场需求,利用多种手段引导市场交易者进行信用评级或者利用信用评级。目前,我国的企业和个人在经济活动中普遍缺乏使用信用信息的意识,信用市场需求严重不足。因此,政府应从多方面、多渠道采取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和个人使用信用信息产品,增强企业和个人的信用需求。第五,政府应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失信惩罚机制,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治力度,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另外,应该特别强调的是,地方政府在建设信用管理体系中也应发挥积极作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地方政府对于自己在建设信用管理体系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没有深刻的认识,存在一哄而上的现象,出现了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的情况,这是对有限的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发展信用中介机构。
近十余年来,我国的信用管理行业逐步发展。我国现有征信机构人体可以分为3类:一是民营征信机构,如新华信公司、华夏国际和上海中商等;二是外资、合资征信机构,如邓白氏公司等;三是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推动建立的有关中介机构。客观上,我国的征信公司尚处于起步阶段,专业化程度和社会影响也不尽理想,其作用与功效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我们应该积极培育独立的征信机构,以市场化、商业化方式管理企业或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
目前,我国的专业资信评估机构有几十家,但资信评估市场规模小,可供评估品种少,市场供需严重失衡,资信评估机构权威性与专业化程度一直没有得到社会公认。我们应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经验,奉行“超脱、公正、独立”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地扶持、培育专业的资信评估机构;完善信用评估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评估准则、方法和管理办法。
规范的信用管理服务是整个社会信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在西方国家,系统的、深层次的且具有一定规模的信用管理服务,是信用经营机构的后勤保障。目前我国信用管理服务行业发展很不平衡,商账追收行业基本上是空白,信用保险和国际保理等行业刚刚起步,国家应该鼓励发展这些机构与有关业务,进一步发展和健全社会信用管理体系。
篇3
关键词:信用立法;信用制度;信用管理
文章编号:1003-4625(2010)03-0109-04
中图分类号:F832.0 文献标识码:A
信用制度是一种以信誉记录与公示为手段的具有高度自律性的社会化行为制约和激励制度,对于鼓励诚实守信和规范交易行为意义重大。目前,经过百余年的发展,西方国家已形成相对成熟的信用制度和信用法律体系,成为国家信用交易和信用管理行业得以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西方发达国家信用立法概况
如果以法律规范为标志,西方信用法律制度起源于古罗马简单商品经济时代。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开始形成,现代信用制度也随之诞生,逐步趋于完善。如美国的信用管理行业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但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蓬勃发展,现代信用管理则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形成法律框架。在全球征信国家之中,美国是当今世界信用交易额最高的国家,也是信用体系最完备、信用管理法律体系较为完善的国家。
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短短20年中,为了稳定经济、保护消费者的隐私权和解决一些特殊的社会问题,美国先后颁布了17项有关信用的立法,且几乎每一项法律都进行了若干次修改,将信用产品加工、生产、销售、使用的全过程均纳入了法律范畴,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涉及信用管理各方面的法律体系,交织构成了美国国家信用管理体系有效运转的法律环境。这17项信用相关法律包括:《诚实租借法》、《公正信用报告法》、《信用卡发行法》、《平等信贷机会法》、《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公平信用结账法》、《电子资金转账法》、《公平信用和贷计卡公开法》、《储蓄机构解除管制和货币控制法》、《甘――圣哲曼储蓄机构法》、《银行平等竞争法》、《房屋抵押公开法》、《房屋贷款人保护法》、《金融机构改革――恢复――执行法》、《社区再投资法》、《信用修复机构法》和《信用控制法》等等。其中,《信用控制法》在1982年6月30日由于美国政府的信用紧缩计划而被中止使用。在16项有效的信用立法中,7项用于保护个人权益,9项涉及规范金融活动,对征信数据环境、失信惩罚机制、公平授信的权利和保护个人隐私权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了调整。此外,美国联邦政府还出台了一些与信用管理有关的规则,其中最著名的是《统一消费者信用准则》和《统一商业准则》,对消费者信用有关的法案作了简单、明确并符合现代信用管理的发展。
欧洲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因而也是信用法律制度比较健全的国家。除英国在1894年出台了《数据资料保护法》外,与美国信用制度建设进程一致,其他西方国家信用立法也多在20世纪60至80年代陆续出笼。德国1970年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后几经修改,在1990年12月20日再次修订并颁布了新的《联邦信息保护法》,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处理、提供与利用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后来又颁布了《通用商业总则》、《个人数据保护法》等。瑞典在1973年出台了《瑞典数据法》,英国在1974年颁布了《消费者信用法》,明确了信用管理服务提供者的资格条件。澳大利亚在1988年颁布了《联邦隐私权法》,明确限制了侵犯个人隐私权的信息传播行为。其他欧洲国家也颁布有信用监管法律,如《奥地利个人数据保护法》、《爱尔兰个人数据条例》、《比利时个人数据处理的个人隐私保护法》、《葡萄牙个人数据保护法》、《意大利关于个人数据处理中保护个人数据与其他数据主体的法案(修正案)》等。最引人注目的是,欧盟作为区域性的政治和经济组织,为促进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保护消费者个人隐私权,并保证企业和消费者征信信息交流的畅通,在1995年通过了成员国共同遵守的《欧盟数据保护法》,将保护个人隐私权和开放数据之间取得平衡作为基本原则,禁止直接处理针对自然人个人的信息和个人家庭活动的信息。
二、西方发达国家信用立法特点
(一)立法目标着重于保护个人隐私权和维护市场上的公平竞争
从各国信用立法的指导思想上看,着重规定了数据对象的查询权利、防止处理有可能造成损害或者痛苦的数据的权利、防止为直销目的而处理数据的权利、与自动决策有关的权利、获得补偿的权利、纠正和销毁、评估要求等项内容@,并着重于体现保护人权和维护市场上的公平竞争等项基本原则。这具体表现在:1.严格区分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和合乎国际惯例的数据,并规定合法使用消费者个人信用调查报告的用户类型和传播目的,从而既保护消费者的隐私权,又能使与消费者个人进行信用交易的授信金融机构或者赊销商取得授信;2.以法律强迫企业法人公开信息,消除企业法人对金融授信机构和消费者个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二)立法结构和内容体系完备
从各国信用立法的结构上看,大致由引言、定义、数据保护原则、个人的权利、豁免、过渡性条款、专员的权利与职责、通知、根据新数据保护法判定的犯罪等章节组成@,根据立法形成了包括公共信用登记咨询系统、信用评价制度、信用风险转移制度、信用管理制度的完备的信用管理体系。如为更好地服务于金融系统防范信贷风险、央行货币信贷政策、央行金融监管,西方发达国家普遍以国家立法强制建立公共信用登记咨询系统,并表现出法律健全、管理严格、央行直接管理等特点。如西班牙1988年26号法令规定所有在西班牙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必须加入西班牙央行管理和运行的中央信贷登记系统,许多国家如意大利、法国等国在《银行法》中对央行管理和运行系统有非常具体的规定及要求。据世界银行统计,除最早建立该系统的美国主要是由8个企业(企业信贷登记和消费信贷登记系统各4个)分别经营外,其他国家的公共信用登记咨询系统大都由央行直接管理,如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西班牙等。
(三)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信用管理模式
依据信用数据库经营方式的不同,目前世界上的信用管理模式大体有政府主管经营、企业自主经营和特许经营三种。
政府主管经营模式是由中央政府出资组成信用管理机构,并对信用业务实行直接经营管理的方式。其基本特点是由政府主导推动,由中央银行承担主要的监管职能,有关信息的搜集与使用等方面的制度也由中央银行提供和执行。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
以充分利用政府部门的权力资源,以较低的成本获取信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各种力量,迅速建立起覆盖全国的信用信息数据库。欧洲部分国家,如法国、比利时、德国等采用此模式。
企业自主经营模式是所有企业可以依法自主地经营信用调查和管理业务,政府不直接参与经营,仅通过制定较为完善的信用法律法规对之进行管理。世界上信用制度最发达和完善的美国采用了此种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以市场经济高度发达、市场机制作用发挥充分为基础,以先进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手段,以行业的自我管理形成具体的运作规则,以完备的信用法律为保障。
特许经营模式是先由政府建立信用数据库,再由指定的信用机构进行商业化信用经营,或者由政府指定的具有从业资格的民间企业建立征信数据库,并进行商业化经营。应当说,特许经营模式兼有前两种模式的优点。采用特许经营模式的典型是日本,其建立了以会员制征信机构与商业性征信机构共同组成的国家社会信用管理体系。
在对信用行业管理中,由于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的要求,目前国际上普遍的趋势是由政府主导逐渐向市场化运作转化,政府和中央银行主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其主要职能是制定确保信用管理正常运行的法律法规,并保证信用机构的从业者能够合法地取得大量原始的、真实的有关企业、消费者个人信用和相关的行业发展的种种数据,并且能够合法地销售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结果。
(四)立法保证信用信息公开
如美国的《信息自由法》、《联邦咨询委员会法》、《阳光下的联邦政府法》、《美国国家安全法》、《隐私权法》、《统一商业秘密法》、《就接触秘密信息而进行背景调查的调查标准》等大量法律,在保证与企业有关的信用信息披露公开、透明的同时,重点在法律上界定了信息公开和保护国家秘密的关系、信息公开和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的关系、信息公开与保护个人隐私的关系,并赋予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可以依法收集使用政府、公用事业、行业组织和企业公开的各种信息的权利。可以说,信用信息的公开、透明,是支撑美国信用服务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五)促进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用中介机构的建立和高效运转
信用中介机构是搜集信用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并提供信用信息、信用管理咨询等服务的机构,主要包括评级机构、企业征信机构和个人征信机构等。信用中介机构对于控制交易风险、降低交易费用、规范交易行为都有极大的作用。为促进信息中介机构的健康发展,西方各国非常重视建立健全信用中介机构评价指标体系和运作规范,各国法律都明确了对信用机构的监管部门及其监管职能,并主要通过对信用服务市场的准入实行业务许可、加强对信用中介机构违法的处罚、依据信用中介机构违法的次数和程度设置退出标准等方式完成监管任务。
(六)建立有效的信用奖惩制度
在征信国家,信用作为规范市场和个人经济行为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不仅在经济生活中,而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任何企业和消费者都要受到国家信用管理体系中的惩罚机制的约束。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严厉的失信惩戒机制以遏制商业欺诈和失信行为。这种惩戒机制包括:1.快速收集到不讲信用事件的信息,并取得相应证据。2.对事实加以鉴别,在较长时间内保存原始的不良信用记录,使失信者在一定期限内付出惨痛的代价。如美国法律规定,破产记录要保留7至10年。3.对不讲信用的责任人适用“重典”严惩,让失信者承受非常高昂的违约成本。如法国规定生产假冒产品可判处两年监禁,罚款100万法郎;企业如果数次不能如期偿还债务,可以吊销营业执照。美国法律规定生产、批发、销售假冒商品均属有罪,对产销者分别处以25万美元以上和200万美元以下的重罚,有假冒前科的,罚款额可达500万美元,并可判处10年徒刑。4.将处罚决定快速通报给相关机构,以形成社会对失信者的联合制裁。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信用监控系统,在遵照统一的法律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对失信者进行监控,使失信者无法逃避制裁。在对失信企业予以严惩的同时,一般都明确规定对于信用良好、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在股票和企业债券发行中则给予优先安排,可以获得银行较高的信用额度和更为优惠的利率价格。
三、西方发达国家信用立法对我国信用法制创新的启示
我国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为了维护市场经济所必需的信用秩序,比较注意用国家立法维护社会信用。如《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会计法》、《票据法》、《消费者权益法》、《公司法》、《破产法》、《证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都强调了诚实信用的法律原则,对违反诚信的行为规定了惩戒措施。但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立法而言,现行立法稍显薄弱,不但在形式上未出台统一的信用管理法律,现有立法还表现出调控能力不足、信用保障机制不充分、信用奖惩机制不完善等缺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信用制度的建立健全,应在充分考虑现有国情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信用立法经验。
(一)积极培育诚信文化
在美国,无论是企业还是普通消费者,都有很强的信用意识,美国的企业中普遍建立了信用管理制度,成立了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形成了良好的守信氛围,促进了信用法律法规的实施。要建立诚信国家,必须首先提高社会整体信用水平,增强社会公众的信用意识和法治观念,引导企业建立信用自律机制和建立健全内部信用管理制度,为良好信用法律的出台和贯彻执行营造出诚信为本、诚信兴业的社会氛围。同时,我们在建设我国信用法律制度体系时,应有开放、务实和创新的心态,既要与国际接轨,与大多数发达国家的规则相符,又适当考虑民风、民俗与国情,要能与过去的制度和法律相容,要有一定的继承性,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二)加强信用建设必须解决好国家干预经济和企业产权保护问题
欧美国家的信用法律制度是建立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很好地解决了国家干预经济和市场机制自发作用的关系问题,国家干预经济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这些国家实行的是私有制,对私有产权的保护早已形成了系统、有效的法律制度。不同的财产所有者在进行市场交易时,必须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如果是财产的单方面转移,必须用契约的形式约定偿还的时间和条件,以保证产权人的权利。基于上述理由,欧美国家的信用法律主要体现在征信领域,即立法的重点在于保证信用信息的公开和合理使用。上述两个问题在我国没能得到很好解决。对于我国来说,建设信用法律制度,必须注意解决好国家干预经济和企业产权保护这两个基础性问题。
(三)欧洲政府主导型的信用管理模式较符合我国国情
市场主导(美国)、政府主导(欧洲诸国)、两者结
合(日本)是西方各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的三种基本模式。美国的市场主导模式是典型的市场化行为,只有市场经济高度发达、成熟,才有可能实行这一模式。欧洲的政府主导模式,更多地体现了监管者的意志和要求,主要是为金融监管部门的信用监管服务的。我国的现实国情是政府掌握着企业的绝大部分信用信息,政府在管理企业、规范市场活动、改善经济环境等方面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而企业和市场的发展,总体上看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我国现阶段信用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必须以政府为主导:1.积极推动信用体系建设的市场培育和环境的形成。如政府带头采用信用评价结果,注意为信用产品的应用创造市场需求,以促进信用中介机构的发展;2.将政府职能管理和监督信息形成基础信息平台,通过一定形式向社会公开。
(四)加快信用立法以确保社会信用活动有序进行
完备的信用法律体系是信用行业健康规范发展的基础和必然要求,健全的信用法律体系,可以在客观上为信用的实现提供一种支撑的社会平台,使人们不能为、不敢为失信行为。在我国现行条件下,应积极从三方面推进信用立法工作:一是修改现行法律和拟订新法,为信用数据获取、使用、传播提供法律规范和保障;二是抓紧研究、率先出台与信用行业直接相关的基本法,如可先出台《信用报告法》,对信用行业的管理定下基本的制度框架,以促进信用行业规范健康发展;三是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建立健全企业失信惩戒和授信鼓励机制,尤其是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
篇4
关键词:社会信用体系,问题;对策建议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实现我国经济体制的成功转型,保障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要充分认识我国目前社会信用体系的现状,在政府主导下群策群力,加快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步伐。
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内涵及问题
社会信用体系也称国家信用管理体系或国家信用体系。从纵向延伸的角度,社会信用体系能够正常运转,必须包括以下要素信用管理行业和信用法律体系。信用管理机构和信用法律体系有机结合,维护社会信用体系的正常运转。从横向分割的角度,社会信用体系包括公共信用体系、企业信用体系和个人信用体系。三者共同作用,构成了完整的社会信用体系。
近年来,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虽有可喜成就,但仍然还有一些问题。具体的讲,比如高等院校中的招生舞弊、虚假就业、学术造假、功利教学等不良现象,社会中企业资信调查、消费者个人信用调查、资产调查和评估、信用保险、信用管理咨询及信用法律等工作缺失或缺位,给高校乃至全社会信用造成危害。如何建立和健全一整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信用体系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二、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现状的认识,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
1.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宣传
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从行业部门到企事业单位,都要把宣传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的工作纳入工作的议事日程。充分发挥电视、通讯网络、广播、报刊、各种会议等有效形式,大力宣传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义、措施、法规及实现社会信用的途经,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教育全国人民懂得: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化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更是利国利民的好事。通过信用体系的建立,让那些背信者、失信者、骗信者的恶名昭然天下,让守信者受到社会尊重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背信可耻的舆论氛围。
2.制定科学的社会信用体系发展规划和有效激励约束政策
针对社会信用问题怎样制订政策和制订哪些政策是政府行为的关键。
(1)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政府的科学决策。科学决策决不是过去政府中某些领导的“三拍”决策,要实行科学决策,就是要组成专家委员会,让专家参与决策;就是发挥到班子成员的集体智慧,实行集体决策;就是制订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按游戏规则决策。这样,才会打造诚信政府,才会有利于建立诚信社会的信用体系。
(2)要制订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信用体系是全社会的,它涉及社会的各阶层和每个居民,更是一个长久大计。为此,上到国家下到企事业单位,都必须确定相配套、相适应的社会信用的规划和战略目标。分阶段实施、分类指导,确保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具体地说,就是建立完善的信用法律法规体系、建立信用数据技术支撑体系、培育现代信用服务体系、建立信用产品市场体系、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立政府信用市场管理体系、建立社会诚信教育体系、建立失信惩戒机制等。
(3)制订有效激励和约束政策。这是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及运行的重要条件,激励政策和约束政策形成的核心是建立可操作的社会信用的评价标准,如生产上的质量标准,金融业的承受风险的标准等。激励政策和约束政策的最终目的是褒扬诚信者,惩戒失信者,可调动政府、企事业、个人的诚信的积极性,实现诚实守信的社会。
3.完善社会信用的法律制度保障体系
(1)建议制订社会信用法律,将诚实守信的原则纳入法律的轨道。诚实守信的原则纳入法律轨道不仅应是原则,而且还是具体的法律内容。例如:怎样保护债权人的权益,怎样确定商业机密和公共信息的关系,怎样遏制恶意逃债行为,怎样确立骗信、失信量罪的尺度等等。目前由于法律的不健全,使信用信息采集和使用等方面失去法律法规的保障,使信息采集的全面性和连续性受到制约,而且,信用信息使用的范围也产生法律争端。因此必须推进有关信用的立法工作。
(2)建立一系列和信用法律相配套的制度。实行政务信息公开、市场准入、失信惩戒约束机制、建立信用评估准则、评估管理办法等符合市场规律的诚信体系的“游戏规则”,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诚信体系建设。
4.健全组织保障和社会公共服务管理
要确立组织机构,实施组织保障,明确社会信用体系管理的职能。从中央到地方,从行业到企事业单位,都应建立管理机构,开展信用服务。要建立健全信用服务机构,努力营造中介机构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大力培育和发展信用调查、信用认证、信用评估、信用担保等社会中介服务组织,促进中介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特别要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缓解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国家要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扶持建立几家大规模、权威性的信用中介服务公司,让其在社会信用管理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要加快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建设,引导社会中介机构诚信经营,完善自律机制,维护良好的社会中介秩序。会计师、审计师、律师、公证等事务所,是提供社会公共信用的重要载体,对社会诚信影响重大,尤其要加强自律,严格监管。要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的信用监管,尽快研究制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开展社会中介机构清理整顿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中介机构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失信惩戒机制、从业管理制度和诚信记录制度,促进信用中介组织的规范发展。
建立社会信用的信息公共平台,为单位和个人建立信用档案,完善诚信信息披露制度。建立依法、规范、统一的诚信信息披露制度是目前的当务之急。通过失信信息广泛披露形成的社会性惩戒,将形成有效的失信约束力量,使失信者的具体失信行为转化为对全社会的失信,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制,失信成本大大提高。比如,新闻媒介公开诚信信息及曝光失信者“黑名单”和“不良记录”,组织群众公开评选“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和公信力佳的政府及司法部门等,不断强化社会监督与舆论监督,使用户及时、准确、高效获取信息。各地区、各部门要积极支持信贷征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充分利用其信用信息资源,加强信用建设和管理。信贷征信机构要依法采集企业和个人信息,依法向政府部门、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征信服务。
此外,还要建设与信用体系相适应的业务、技术规范、标准等,使信用的信息达到资源共享,规范运行;强化管理,包括政府信用管理部门的职能划分、责任确定,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及定期,个人信用信息的妆集及保密等。
5.针对不同对象采取区别化的社会信用教育
建议把社会信用教育纳入课堂,根据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类型,针对学校教育中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中不同教育对象,采取有区别的信用教育。学龄前的儿童,要编制通俗易懂的儿歌,连环画等,从“娃娃”抓起,从小就受到诚信光荣的教育;基础教育,则要开展知识讲座,开设第二课堂,确定为选修课;高等教育中,要设立社会信用专业或学科,研究社会信用管理的科学,培养从事信用事业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非社会信用专业学生,则要成为必修课,同道德法制课一道进行。日常教育中,要以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诚信观念和信用意识融入到大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使信用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夯实学生的道德基础,增强学生的信用意识。
要发挥教师在信用教育中的榜样示范作用。教师要讲诚守信,以身示范,表里如一,作学生的楷模。要用自己的诚信品质教育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受到诚信思想的熏陶,牢固树立信用观念,真正以信用作为自己终身的行为准则。
广泛开展社会信用教育。鉴于现有企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人员社会信用知识缺乏的实际情况,分期分批地有计划地开展专业培训,提高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定期采取一定的考核和激励措施,提高社会人员学习的积极性。
篇5
摘 要:商业信用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商业信用体系不健全,导致这一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当前我国商业信用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是:商业信用法律体系缺位,商业信用信息系统缺失,商业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发展缓慢,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滞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我国商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商业信用法律体系,推进社会公共信息系统建设,加快商业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建立与完善,加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建设。
关键词:商业信用 中小企业 法律体系 信用风险
中小企业在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充分就业和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缺少担保品、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银行往往对中小企业实施信贷配给,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借到资金,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商业信用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中的作用
商业信用是一种古老的信用形式,商业信用相对于银行信用来说,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中拥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1.信息优势
上游企业在与下游企业交往过程中,能够高效、及时、低成本地获取客户相关信息,对客户违约可能性大小信息的了解是企业销售活动的副产品。而银行要获取这些信息,需要承受额外的信息成本。从而,当银行由于信息不对称不能向客户发放贷款时,有时上游企业却能够以商业信用的形式向客户融通资金。
2.财产挽回优势
当客户违约时,相对于银行而言,企业在处置抵押品上拥有优势。如果客户违约,企业可以索回赊销给客户的原材料。由于已经建立了产品的销售渠道,企业能够将索回的原材料轻易地低成本地以市场价格再次销售,因此企业可以将客户违约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而银行由于缺乏相应的产品销售渠道,即使它能够索回部分抵押品,变现这些产品的成本也很高。
3.降低道德风险优势
相比于银行信用而言,商业信用的提供者能够更容易地监督客户的行为、避免客户改变信贷资金的用途,从而降低客户的道德风险。由于是以商品形态而非货币形态提供信用,客户要想改变商业信用资金的用途,用于其它非生产性目的,需要变卖掉原材料,这会遭致较高的成本;另外,企业的销售人员在平常的销售活动中,与客户的联系非常密切,从而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生产活动的信息。基于以上原因,企业提供商业信用可以降低客户改变信贷资金用途的道德风险。与商业信用不同,以货币形态提供的银行信用,客户可以很容易地改变信贷资金的用途,将货币资金用于非生产性用途。要监督客户的行为,银行必须承受额外的监督成本。因此,在某些时候,由于对客户道德风险的担心,银行不愿意向客户提供信用时,企业却能够以商业信用的形式向客户提供信用。
二、当前我国商业信用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商业信用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中起着独特的作用,但由于我国当前商业信用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导致这一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当前我国商业信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商业信用法律体系缺位
当前,我国商业信用制度的法律保障不健全,对失信的惩罚和债权的保护力度也不够, 成熟的市场经济,需要有完善的商业信用管理体系,政府也应通过颁布相关法律对信用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管,并对全社会进行信用教育。
目前,我国商业信用管理体系尚不完善,许多企业没有认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对守信在企业生存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虽然我国的《民法通则》、《合同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都规定了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刑法》中也有对诈骗等犯罪行为处以刑罚的规定,但这些仍不足以对社会的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法律规范和约束,商业信用相关立法仍然滞后。比如,我国目前尚缺乏信用法、公平交易法、信用中介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当前,没有法律明确界定哪些是企业应公开的信息,哪些是企业的商业秘密,谁有进行信用惩罚的权利,谁有进入信用征信行业的资格,这些对我国社会征信体系的建立造成了不良影响。由于缺少相关的信用法律法规,致使信用信息资源的采集、评价、开发以及披露缺乏法律依据,影响信息交流公共平台的建立。
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对债权保护的力度比较弱。民法通则、票据法、公司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虽然对部分信用行为的债权保护提供了保证,但不能涵盖全部信用行为。比如,在破产法和民事诉讼法中,规定企业只有严重亏损,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时才能破产。很多具有还款能力但不愿意偿还债务的企业,债权人不能依法申请这些企业破产,导致这些企业破产的比例很低,恶意拖欠货款的现象经常发生。
更为严重的是,在执法过程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相当普遍,导致对企业违背诚信的行为不能够及时地给予严厉的惩罚。
2.商业信用信息系统缺失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信用信息系统,企业的信用信息分布在税务、工商、银行等不同的机构中,只有上市公司的信用信息才向社会公开。绝大部分企业的信用信息并未向社会公开,使得在搜集企业信用方面困难极大,很难及时、全面地了解交易对手的信用信息,并且信息收集成本高昂。信用信息的缺乏,导致社会无法对企业进行有效监督,更不能够对企业承担社会经济责任的能力提供基本依据。
3.商业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发展缓慢
在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有众多为商业信用提供服务的机构,如征信公司、信用评估公司和商账追收公司等,这些机构之间互相分工,能够为社会提供多种多样的信用服务。而我国目前商业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发展严重滞后,现有的信用服务中介机构规模较小、经营分散,信用风险分析与管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满足社会对信用产品和信用服务的需求。
4.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滞后
企业在商业信用过程中,必然会面临一定的风险,这就要求企业加强对商业信用风险的管理。然而,当前我国企业对商业信用风险的管理状况不容乐观,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企业很少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去对商品销售、应收账款以及相关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系统地管理,更缺乏信用管理的基本制度,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职能基本上是由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或其中一个部门来承担。这导致的结果是:职责分工不清、相互扯皮、效率低下,在某些管理方面工作不到位,甚至出现管理真空。信用管理是牵涉到销售管理和财务管理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单独由财务部门或销售部门负责信用管理,只会导致强调财务或销售工作的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很难做到兼顾。
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对商业信用风险的评估,既进行定性分析,也进行定量分析。这些国家信用风险管理技术的提高和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的改进非常迅速,很多信用风险管理的定量技术和软件已在实际管理在得到运用。而在我国,企业评估商业信用风险的能力较低,特别是很少对信用风险进行定量评估,从而造成企业在商业信用活动中的风险较高。
三、完善商业信用体系的对策
针对我国商业信用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一是完善商业信用法律体系;二是推进社会公共信息系统建设;三是加快商业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建立与完善;四是加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建设。
1.完善商业信用法律体系
现代市场经济需要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为保障,完善的信用管理法律是商业信用健康发展的基础。如果有严格的法律法规对失信行为进行惩罚,就会增加企业的失信成本,从而从外部约束企业走向守信。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信用立法:首先要加强有关企业和个人信用监控方面的立法,明确信用记录被收集、被调用的条件,降低信用体系在运行过程中的交易成本,提高信用体系的运行效率。其次,要建立界定数据开放范围的法律法规,包括必须开放的数据源及其监督机构的责任,以及对于向大众提供不真实数据的惩罚。在强制性公开大部分征信数据源的同时,确定必须保密的部分,以及确定征信数据的经营方式。再次,要建立与界定商账追收的法律法规,包括各级工商部门开放商账追收类信用管理公司的注册,明确用法律或信用手段进行商账追收的程序与行为规定,对消费者个人及企业法人的追账手段约定。
2.推进社会公共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在现代经济中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信息经济学认为,由于信息产品的非竞争性,自由市场提供的信息产品将会少于社会对信息产品的最优需求数量。为此,政府必须对信息市场进行适度的干预。政府干预的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某些信息应该是政府来生产、提供;二是政府通过给予私人补贴的方式来鼓励私人多生产信息;三是建立信息产权的保护制度。目前,我国大约60%的信用信息掌握在政府各部门手中,由于体制的原因和部门利益驱使,社会公众无法得到和利用这些信息。这不仅造成了信用信息的浪费,而且制约了商业信用活动的开展。因此,政府应尽快建立统一的、功能完善的信用数据库,并向全社会开放,以满足商业信用活动中各经济主体对相关信息的需求。另外,由于我国信息产权保护制度很不完善,私人缺乏生产信息的积极性,因此,应通过给予私人补贴、建立完善的信息产权保护制度等方式鼓励私人多生产信用信息,缓解商业信用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局面。
3.加快商业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建立与完善
商业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在商业信用活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健全的信用服务中介机构是完善的信用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商业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发展严重滞后,为此,当前必须大力发展商业信用服务中介机构。首要的任务是,要发展各种资信调查与信用评估公司。资信调查与信用评估公司,在严格的法律规范下,可以进行个人和企业商业信息的收集、评估和。在制度上,应保障资信调查与信用评估公司独立、客观、公正地开展专业工作。资信调查与信用评估公司有责任保证为咨询者开出的商业信用报告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其次,应允许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经营包括信用调查、商账追收和信用保险在内的商业信用管理业务,以满足企业的信用管理需要,缩短我国商业信用管理行业与国际的差距。
4.加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建设
企业应建立规范化、系统化、独立于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的信用管理制度。在组织结构上,可以建立一个由相关副总经理直接领导下的独立信用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建立企业全程信用管理和评估,充分协调企业财务与销售目标,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科学的风险约束机制,避免任何部门管理人员片面追求本部门利益最大化而损害企业整体利益。信用管理部门的各项职责要与财务部、采购部、销售部等部门的信用管理工作按照不同的管理目标和特点进行合理分工。
参考文献:
[1]曹广军. 我国商业信用体系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发展观察,2012,(5):58-59.
[2]姜涛. 浅论商业信用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8):129-132.
[3]庄惠兰. 商业信用缺失的外部治理[J]. 福州党校党报,2005,(3):59-61.
[4]朱桦. 略论加快商业信用体系建设[J]. 中国流通经济,2010,(9):78-80.
[5]李清彦. 论我国商业信用现状及其体系构建. 才智,2008,(4):61-62.
篇6
[关键词]电子商务 网上支付 现状及对策
网上支付是电子支付的一种形式,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利用银行所支持的某种数字金融工具,发生在购买者和销售者之间的金融交换,从而实现从购买者到金融机构、商家之间的在线货币支付、现金流转、资金清算、查询统计等过程,由此为电子商务和其它服务提供金融支持。近年来,由于受到电子商务发展的有力拉动,中国个人网上支付的市场规模发展迅速膨胀。据iResearch预测,到2007年我国网上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605亿元。但在网上支付蓬勃发展的背后也出现了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笔者试对当前我国网上支付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应对之策。
一、进一步建立与完善有关网上支付的法律法规
网上支付作为一项近几年迅速发展的新兴产业,相应的政策与法规的出台明显滞后于市场的发展,这成为企业进入该领域的最大风险。近年来,我国虽已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订工作,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和《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等法律法规,但在网上支付领域,相关政策与法律还存在空白以及需完善之处。我国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工作,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应的法规制度。笔者认为,在网上支付工具方面,立法的重点应明确利用网上支付工具进行违法交易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明确法定的电子货币发行人、合理的货币识别制度以及电子货币使用中各方隐私权保护制度等法律问题。而作为金融监管机构的中央银行则要结合我国国情并借鉴国外发展经验,严格技术标准,强化业务监管。同时,针对在网上支付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与新情况,及时制定相应的规定或出台新的制度,弥补旧制度的不足之处,确保我国电子商务良性发展。
二、建立富有效率的社会信用体系
网上支付是基于Internet的一种结算方式,不同于传统“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物品交易,由于网上交易的双方互不见面,交易的真实性不容易考察和验证。信用问题成为网上交易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也是产生其他一系列问题的主要根源,因此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信用问题决定着网上支付的发展。在今年3月份,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颁布了《中国企业电子商务诚信基本规范》。虽然这类信用体系的出现,对于加强我国整体的信用建设是有建设性的作用。但总体来说,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发育程度还较低,社会化信用体系尚不健全,信用心理不健康,在我国还未形成一种“违规失信,处处制约;诚实守信,路路畅通”的社会氛围。笔者认为要促进网上支付的发展需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该社会信用体系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信用数据的开放和信用管理行业的发展;使用信用的规范和失信惩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政府对信用交易和信用管理行业的监督和管理;信用管理教育和研究的发展等。在目前,我国需要尽快完善数据库的建设,建立健全个人资信档案,不仅包括个人的银行信用信息,还应包括个人支付电话、水、电、燃气等公用事业费用的信息,建立与整合各个省份的企业征信系统,并将企业征信系统进行全国联网,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与个人都可以共享这些信息;实施资信评估制度,增强社会信用力量,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信用服务;建立惩罚制度,通过立法来警示、阻吓一些信用缺失行为。
三、建立统一的安全认证体系
作为网上支付的主力军,国内的各大商业银行都开设了自己的网站,并提供具有支付功能的网上银行业务。但这些网上银行互不相连,缺乏统一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技术不统一问题。我国大部分的网上银行是采用SSL(安全套阶层)协议进行安全控制;但也有些银行则采用SET(安全电子交易)协议。这种缺乏统一规划的先天不足,给未来的网上银行整合增加难度,也带来了安全上的隐患。第二,跨行支付问题。目前各开办网上银行的商业银行均只接受自己银行提供的支付工具,这就使得在不同银行开户的收付双方无法完成跨行的网上支付。第三,统一身份认证工作问题。为了保证网上交易的安全性,各商业银行推出了电子证书以便交易时进行安全认证。在1999年建立CFCA(中国金融论证中心)时,央行就对各商业银行表达了统一电子证书的意愿,但直到现在,真正使用CFCA证书的商业银行屈指可数。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要保证网上支付的安全性,建立统一的安全认证体系己成当务之急。各方的认证机构必须统一技术标准,还有必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网上支付资金清算中心,主要承担跨行之间的网上支付信息的交换和网上支付资金清算的职能,这样不仅可以解决跨行支付的问题,还可以进行信息共享,节约社会资源。只有国家出面建设统一公用的认证中心,才能起到认证中心公正、权威的作用,才能避免各方各自为政造成市场的混乱。在目前的情况下笔者建议可以先由CFCA牵头,让现有各商业银行的数字证书可以相互通用,相互认可。同时逐渐整合各大商业银行的数字证书,逐步达到统一数字证书的目标,并通过加强我国CFCA的身份认证的技术和后台管理,进一步方便各商业银行统一证书的维护与管理。
四、实现网上支付工具多样化
作为网上支付业务载体的网上支付工具,是网上支付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网上支付的必要条件。在传统的银行支付结算中,具有各种多样的支付结算工具如支票、汇票、本票、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银行卡等,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支付方式,互联网上的支付系统应是对现有支付手段的模仿。而在目前我国的网上支付业务中,主要支付工具是银行卡与邮局汇款。在国外还常用电子支票、电子现金以及其他各种电子货币作为网上支付工具。但在我国电子支票基本上还是处于空白,对于电子现金以及其他各种电子货币,由于没有相应的立法保证以及人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更是无从谈起。
理想的支付系统要求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灵活性,它应该在不同的支付条件下支持不同的支付模型。逐步丰富网支付工具,可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方便地使用网上支付业务,从而有力地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按照我国目前的信用状况,可在网上推行电子保付支票、电子商业汇票等,将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结合起来。同时结合我国的国情,大力推广移动支付、手机钱包、电话支付等支付工具,扩大用户基础,满足个性化要求。在我国金融体系发展成熟后,再推出如电子现金、电子支票以及其他形式的网上支付工具,方便网上交易,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永波等.电子商务中的网上支付问题讨论[J ] .中国科技信息,2005 ,(8) .
[2]孙君.我国网上支付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 ] .江苏商论,2005 ,(1) .
篇7
关键词:区域信用体系、协同建设模式
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获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由此迎来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构建长株潭区域信用体系,其中的关键和核心问题是建设模式的选择。
一、长株潭区域信用体系协同建设的必要性
(一)规范长株潭区域市场经济秩序
区域信用是一个地区的“名片”,是重要的无形资产。以株洲与湘潭两市信用乡镇和信用社区建设活动覆盖率为例,从2006年至2008年株洲市分别为22%、31%、51%;而湘潭市分别为60%、78%、80%。说明株洲与湘潭相比覆盖水平虽然提升速度较快,但是总体覆盖率比较低。从客观上讲,区域信用危机是经济转轨时期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多变性与过渡性所致。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传统的道德和文化正在受到外来思想观念的猛烈冲击,而新的思想道德体系又尚未完全建立起来,所以,市场经济主体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往往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难免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发生猛烈的碰撞,其具体表现为市场信用缺失,如商业欺诈、逃废债务现象严重,财务失真、金融欺诈、非法经营问题等。从表1可以看出,长株潭三地有质量问题产品的比率从2006年到2008年都呈现下降的态势,但该比率却一直处于相对较高水平。
(二)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全面形成
一是促进营造良好的区域金融环境并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安全。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银行又是金融的主体。长株潭区域金融安全的实现,不能仅仅依靠银行自身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机制,更要依托于区域信用大环境的改善。表2显示了株洲与湘潭地区信用信息入库情况,虽然信用信息入库比例都呈现上升趋势,但相比而言,湘潭市的个人信息入库比例处于较低水平。而一个信用信息数据库的信息储量直接决定了其发挥作用的大小,由于这两个地区的信用信息储量低,从而无法很好地满足商业银行对企业与个人信用信息查询服务的要求,不利于商业银行防范和管理信用风险,也不能有效服务于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
二是实现信用信息跨区域共享目标。目前长株潭地区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主要分布在工商、税务、金融等不同部门, 这些部门之间相互封闭, 各自为政。工商部门的企业信用管理系统反映了企业身份、注册资本等信息;人民银行的企业征信系统反映了企业信贷变化方面的信息, 信息服务仅局限于商业银行,从而使得各部门之间的信息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另外,由于地区间的完整的区域信用信息数据库没有建立起来,长株潭之间也没有统一的信息交换平台,三市之间无法获得彼此的信息资源,对信息的利用能力受到极大的限制,也使地区性信用中介机构的发展失去基础信息数据支持。而区域信用体系的建立能够使信用信息在长株潭三地之间顺畅流通,克服信息不对称与信息不完全所带来的问题。
二、长株潭区域信用体系协同建设的博弈分析
长株潭三市是利益相关者,它们之间存在着博弈行为。从理论上讲,区域经济是相对稳定的,因为区域经济是由稳定的成员及其关系构成。所以区域信用信息共享的合作博弈是一种重复的合作博弈。下面以长沙、株洲两方合作博弈来研究分析区域信用信息共享中合作的可行性。
1.一次博弈的选择
此行为的前提条件:长沙与株洲两地只存在一次合作行为。为简单起见,我们假定双方都只有两个策略:愿意与不愿意;如果博弈双方都采用愿意策略,则每一次博弈可以获得10单位的收益;如果一方愿意而另一方不愿意,那么不愿意的一方获得15单位的暴利,而愿意方将发生亏损-10单位(如图1所示)。
在一次性博弈中,按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行事,该博弈的最终结果是双方都采取欺诈的策略(0,0)为唯一的纳什均衡。但这只是帕累托低效均衡点,而不是最优解。
上述博弈之所以会出现互不愿意合作的结果,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各自的机会主义行为,博弈双方做的是“一锤子买卖”,即这种博弈只进行一次,双方为了自己的利益,一定会从眼前利益和短期利益出发,从而使得整个区域市场的信用被破坏,合作不会出现。
2.重复博弈的选择
对上述模型进行扩展,在长株潭区域经济中各成员之间是长期合作关系,即双方有机会长期重复博弈,则双方又将如何决定自己的行为?
首先研究一下参与方在该无限次重复博弈中的各阶段得益“贴现值”的总和:
其中,α:贴现系数,α在[0,1];对α的解释:(1)博弈继续的概率;(2)一般化,对未来收益的重要程度。
w:无限次重复博弈某一参与方的各阶段的得益
令α为贴现率(假定双方的贴现率是一样的)。双方的最优策略是:如果长沙选择不愿意合作,他得到本阶段收益为15单位,但他的这种欺骗行为将使得其承担株洲永不与其合作的惩罚。因此,随后每个阶段的收益均为0,故总贴现收入为15;如果长沙选择愿意合作,他得到本阶段收益为10,随后每个阶段的收益都是10,这样,如果下列条件满足,假定株洲与其合作,长沙选择愿意合作,则:
衡”。由上文可知贴现率 的内在含义有二种:一是博弈继续的概率,二从一般化意义上说是对未来收益的重要程度。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湖南省政府为了进一步整合促进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与城市发展所提出的宏观规划。其目标是通过包括资源、市场在内的经济要素的一体化促进三市集群经济的规模发展,提升以长沙为核心的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并进而促进长沙株潭地区社会经济的融合。可以得出长沙、株洲与湘潭之间是一种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关注长远发展。从而得出 值是无限趋近于1。满足上述条件,双方都会选择愿意合作。
三、区域信用体系协同建设的模式借鉴
在国内,作为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上海市、浙江省、深圳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起步较早,率先在国内取得了一些经验。由于各自不同的背景与基础条件约束,形成了不同的操作模式。
1.上海模式:由“政府与央行主导”逐步向“市场化”过渡模式。其征信系统由当地政府和人民银行共同组织推动建设。其思路是:组建上海资信有限公司,通过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出面整合银行系统内的个人消费信贷资料和上海市政府提供财政无息贷款,以支持该公司业务的开展。该资信公司的经营与发展方向大多来源于制度安排,其中包括对其信用产品的需求主要由政府的政策创造。
上海信用建设分步实施:从采集银行个人信用信息起步到银行企业信用信息,再向其他信用领域延伸;以个人信用征集为起点,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在操作上先个人后企业、先同业后联合的办法,逐步建立一个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信息网络。
2.深圳模式:“政府与市场并存”的信用模式。 深圳市信用建设主要采用的是个人信用征信系统建设完全实行市场化运作。政府并不直接投资,而是授权委托中介公司筹建深圳鹏元公司,按市场化机制运作,提供服务收取费用。政府则提供两大支持:解决个人征信的法律依据问题;另外,在人民银行的支持下,在该初始发展阶段无偿提供个人信用信息资料。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则由政府主导建立一个统一、权威的信用信息数据库作为企业信用体系的基础,并开通“深圳信用网”,成立企业信用信息中心由其负责对外提供公共服务。
3.浙江模式:“政府主导”信用模式。由政府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共同建设社会征信联合体系。其做法:一是同时组建全省企业和个人联合征信数据平台,由具有事业单位性质的省属企业负责信用查询中心的建设和管理。二是企业和个人两大信用信息系统均为公益性,查询信用信息是免费的,没有进行市场化服务和运营,浙江省政府对联合征信体系的运行进行监督管理。
从上面可以看出,三个地区信用体系建设所采用的模式可以归纳为“政府与央行主导”及“市场主导”两种信用建设模式。“市场主导”模式完全依靠市场经济的法则和运作机制,靠行业的自我管理形成具体的运作细则,政府仅负责提供立法支持和监管信用管理体系的运转。其优点:一是政府不必投资,没有过重的财政负担。二是征信公司以赢利为目的,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有助于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其缺点:一是其发展缓慢,并且要有一个发达市场经济,对信用产品要有足够的需求以支持信用行业的发展。二是发展中国家若采用该模式,易导致本国的信息服务市场拱手让给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三是它易造成重复投资和资源的浪费。“政府与央行主导”模式是以政府和中央银行为主导进行构建,政府通过建立公共的征信机构,强制性要求企业和个人向这些机构提供征信数据。其优点:一是有利于保护金融系统的安全和更有力地保护个人隐私;二是能快速建立起社会信用体系。其缺点:它仅有限地支持金融系统的健康发展,而不支持零售信用的发展,不利于将不同类别的信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只允许有一个大系统支持社会征信服务,不能满足市场的多样化的需要;该模式下的社会征信机构不以赢利为目的,政府的财政负担过重。
四、长株潭区域信用体系协同建设模式与路径选择
(一)模式构建
一个完整的区域信用体系是由一系列必不可少的部分或要素构成。从纵向延伸的角度来看,其正常运转必须包括以下要素:信用行业和信用法规。信用行业是区域信用体系的“硬件”,它拥有覆盖市场参与主体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和训练有素的信用管理人员,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各种信用信息产品和服务;信用法律法规是社会信用体系的“软件”,它为信用管理行业的商业行为提供“游戏规则”。信用服务机构和信用法规有机结合,维护区域信用体系的正常运转。
长株潭地区征信业的发育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由于市场作用相对较慢,该区域的征信业很难在短期内快速壮大。因此,在短期内有必要借助政府与央行的力量来推动区域信用体系的建立,保障征信服务能在较短时间内以较低的成本覆盖整个长株潭地区。但这样做的后果是,政府行政干预色彩过强,使得信用市场的效率、公平、准确性都难以保证。并且政府主导下的信用信息平台难以满足市场差异化的需求,在面向社会开放时往往使用量极为有限,像浙江和深圳的信用系统均是如此,这是由于信用信息本质上也属于一种资源,只有市场化的配置方式才是最有效率的。所以长株潭区域信用体系协同建设应采用由政府主导型区域信用体系逐步向市场竞争型区域信用体系过渡的模式,从而最终建立起以“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混合型区域信用体系。
(二)路径选择
1.协同建设起步期:政府主导型区域信用体系的构建
在这一建设期内,是由政府主导构建区域信用体系,并由政府、央行共同组建的征信机构作为第三方中介机构采用市场化机制、企业化经营来开展信用联合征信业务,适度控制和影响信用体系建设路径以及引导区域信用市场构建、信用产业培育。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一是组建区域性资信公司。考虑到长株潭地区还没有一家本地注册的信用服务机构,所以只能采用新建的方式,即由政府出资、人民银行湖南省支行入股的方式组建,其总部设在长沙,并在株洲与湘潭两地设立分支机构,为了克服政府和人行“双重”领导的弊端及信用信息数据收集难的问题,应确定政府的唯一主管地位。
信用服务机构能否健康迅速发展,关键在于有关资信数据能否通过合法的、公开而有效的渠道被信用服务机构获取。所以组建资信有限公司后进一步要做的就是为该公司建立起覆盖整个长株潭地区的信用信息数据库。考虑到数据的采集的成本,为了保证信息质量,对于不同的信息来源采用区别对待的方法。比如央行采用入股资信公司的方式来征集人民银行信息数据库的数据;对于非政府机构可以采用有偿的方式来征集其信息数据;对于各政府部门则采用行政命令手段无偿征集信用信息数据。资信公司通过加工、整理信息数据,借助企业信用网,政务公开网和其他形式依法向社会公开披露企事业单位的基本信用信息。另外,为了满足市场对信用产品的差异化的需求,资信公司可以向社会有偿提供信用服务,如企业为取得银行贷款,资信公司应企业要求向银行出具对该企业信用等级认证报告(如图2所示)。
二是制定信用管理法规。征信业是经营信用信息的特殊行业,如果信用信息的征集、披露及使用不当,如采集的原始数据不真实、出具虚假的信用报告等,都会严重损害企业和消费者的权益。笔者认为,长株潭地区要尽快联合出台《长株潭区域信用征信管理试行办法》,明确界定政府部门信用数据开放范围,明确政府部门及其相关机构信用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和具体方式;明确界定数据保密范围,依法保护企业、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国家的信息安全;明确奖惩机制,对不真实数据提供者设置严惩条款;对信用信息的使用和共享范围做出明确规定,防止滥用信用信息,保证信用信息的合理使用。
2.协同建设发展期:建立以“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区域性信用体系
在该时期,应采取“二步走”的渐进方式。第一步:引入私营征信机构,打破垄断格局。在这一阶段政府要逐步放开信用市场,支持有条件、有经验的企业进入信用行业,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信用服务公司的服务水平。第二步:待条件成熟,政府逐步退出信用市场。为了更好地让信用服务机构之间公平公正的竞争,促进信用业的良性发展,政府可以采用股权稀释的办法退出区域资信公司的日常管理,即政府通过把手中持有的股权出让给其他市场主体,发展为完全由市场驱动,完全出于市场对征信产品需求的信用行业,政府则将主要精力放在监督和维护中介信用市场上来。此时,政府的主要职能主要是通过法律法规对信用行业进行监督检查,以保证信用行业的健康运行,从而构建起“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区域性社会信用体系(如图3所示)。
随着征信工作的开展,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成立相关的行业协会,联合当地各征信公司参与制定完善其他有关技术、业务、安全、管理等各类主要标准,并最终将上述标准在实践中逐步扩展,形成科学的统一的征信行业标准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启.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模式探讨[J]. 经济论坛, 2009(1):13-15.
[2]朱涛. 信用体系的模式比较及其现实选择[J].财经论坛, 2006 (9):127-128.
[3]孙志伟. 我国社会信用管理体系模式及内容探讨[J]. 经贸论坛, 2009(11) :35-38.
[4]习谏. 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及其模式选择[J]. 中州大学学报, 2006 (10) : 1- 4.
[5]石晓军、陈殿左. 我国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创新研究[J]. 财经研究,2003(9):28-33.
项目资助: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08JD42)
篇8
今天,借这个机会,我希望和大家分享三个方面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已成行业中坚力量
首先,我国资管行业空前发展,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中坚力量。
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了20年,积极探索、励志图强,各类资管机构蓬勃发展,行业规模,特别是私募基金迅速增长。截至2016年5月1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自律管理的资产管理总规模约42.8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1.05%。其中,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7.73万亿元,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管理的专户业务规模14.93万亿元,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13.92万亿元,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约1570亿元,资产证券化产品规模2707亿元。
近两年来,私募基金增速尤其显著。截至2016年5月1日,已经在协会登记并开展业务的私募证券、私募股权、创投等私募基金管理人8834家,备案私募基金28534只,认缴规模6.07万亿元,实缴规模5.02万亿元,私募基金从业人员超过40万人,资产管理规模超百亿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101家,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今天,我国资管行业呈现三个特点。一是行业结构不断完善。基金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和私募基金管理机构竞相发展,公私募产品不断丰富,专业化分工的链条不断完善,可供投资者选择的多层次投资管理工具体系已经形成,为不同财富水平、风险偏好、期限偏好、收益目标的投资者提供资产配置服务,特别是跨生命周期和经济周期的配置服务已经开始起步。
二是市场功能日益显现。公募基金作为门槛最低的大众理财工具,已经成为中小投资者除了银行外第一大投资渠道,是A股市场最主要的专业机构投资者,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引领资管行业标杆。而证券公司与基金子公司的私募资管业务和私募基金,从居民多元化投融资需求出发,从实体经济创新、产业结构的需要出发,在社会财富管理中正在发挥越来越积极有效的作用,正在成为资本形成的重要通道、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
三是公募私募出现趋向“融汇”的迹象。当前,我国社会财富急剧增长,但优质资产却越发匮乏。投资者的本性往往是既希望获得私募基金的绝对收益,又希望享受公募基金分散缓释风险、流动性强、费率低的益处。当证券市场因经济的螺旋式发展而波动上行时,居民理财资金可以通过长期投资公募基金获取市场更好的回报。但是当证券市场进入“心电图”或横盘状态,个人投资者更加倾向选择私募基金投资机会。
美国市场近期大量涌现出对冲型的公募基金、公募化的对冲基金,以及公募与对冲基金并行管理的情况,让个人投资者有更多机会接触对冲基金投资策略,就是这一需求的印证。我国市场数据也显示类似的情况。今年一季度,公募基金规模下降6700万元,但是私募基金却流入了1.92万亿元的大众理财资金。这个改变对我国资管行业的格局和自律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行业新要求
第二,大资管时代对我国资管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进入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低贸易增长的趋势性下行轨道,由技术创新带领的新一波增长浪潮还未到来。科技革命引发产业革命,进而引领全球经济进入新的增长周期,必须依靠资本的助推。
技术创新是一个演变融合的过程,创新型企业从小微走向大V,从试错纠错走向最终成功,从个体成功走向群体成功,需要长期资本融资输血。受限于信用管理和风险管理的特定要求,传统的银行信贷资金已经不适于实体经济向创新驱动转型。金融业进入混业经营、创新、竞争的大资管时代,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加速资本形成已经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共同努力的方向。
我国进入经济转型的攻坚时刻,要培育新动力,形成新结构。对于全体行业同仁而言,加快建设一个强大、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资产管理行业,发挥买方优势,将社会财富与实体经济有效配置,为最有创造力、竞争力、生产力的部门提供资本支持,让全社会支持和参与经济的价值成长,这既是机遇所在,也是使命所系。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这里,我特别期待公募基金、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和创投基金,坚守各自的功能定位,坚持真正将资金转化为资本,根据企业生命周期不同节点的资本需要进行介入,避免只追求价差获利,不考虑价值增值的短期化、投机,避免违背基金本质、信托本质或产生利益冲突的“业务兼营”,让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具有市场潜力的项目和企业破土而出,形成突破,助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升级;让资本配置资源逐步从行政机制走向市场机制,发挥市场规则和市场价格的作用,通过市场竞争实现配置的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肩此重任,各类资产管理机构都必须始终坚守“投资者利益第一”原则,坚持公平和公正的交易准则。投资者是投资收益的最终受益人,更是投资风险的最终承担人。
硅谷的经验显示,只有确保投资者利益永远优先,所有投资者知悉全部风险,并且受到公平对待,他们才能放心地为初创企业和新兴市场提供资金。因此,基金管理人进行投资运作,虽然是基于对概率的计算,但绝不是赌博,要坚持组合投资。
上市公司融资在信息披露、财务报告、内部治理方面需要遵守的部分准则,也应适用于非上市公司融资。
监管机构和自律组织的职责就是引导基金管理人建立良好的职业操守,锻造卓越的专业能力,并且通过有效机制帮助基金管理人不断积累信誉,赢得投资者信任,形成良性循环。协会已经开始探索建立私募基金管理机构的信用档案,不断记录诚信,让真正具有信誉的基金管理人涌现出来。 保护投资者权益
正是基于此,我想谈的第三点是,我国资管行业自律管理的出发点必须是保护投资者权益,核心是三个博弈。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的有关规定由民政部报国务院批准成立,依照《证券投资基金法》的授权和证监会、民政部正式批准的章程,对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和私募基金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进行自律管理。
《证券投资基金法》关于协会职责规定的第一条就是,教育和组织会员遵守有关证券投资的法律、行政法规,维护投资人合法权益。协会通过明确的行业行为准则,有效的事中事后监测检查,有力的违律违纪行为处分,引导市场回归应有的博弈环境和博弈秩序,推动资产管理机构坚定不移地维护、累积自身信誉,维护投资者利益,夯实投资者和资管机构间的双向信任。
一是市场主体间的博弈。协会今年尝试在私募基金登记备案中引入外部律师和法律意见书制度,这是市场化信用制衡机制的一次尝试,希望私募基金管理人与律师、会计师等中介服务机构在相互博弈中相互增信,引导和敦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后坚持合规建设,履行法律责任和对投资者的受托义务。
二是资管机构和投资者间的博弈。面对资产管理机构,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信息不对称,因此确保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通过信息披露制度和基金合同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是为投资者提供法律保障的重要举措。
三是资本市场买方卖方间的博弈。资产管理机构要充分发挥行使买方定价权和投票权,促进上市公司、指导非上市融资企业不断优化基本面、提升核心竞争力,促使优秀的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司不断涌现,促成行业生产力的持续提高,激发上市公司和融资企业长期创造持续稳定的价值增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配置资源。 自律管理下一步
最后,我谈谈协会关于加快完善私募基金行业自律管理的各项工作安排。
协会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央编办相关通知要求,受权开展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私募基金备案和自律管理工作。两年来,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迅猛增长,但各种问题也不断凸显。部分私募机构滥用协会登记备案信息非法自我增信,误导投资者,不少私募机构不具备实际运营基本条件,从业人员不具备基本专业能力和素质,登记备案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有的机构长期“失联”。在经营运作中,不少私募机构存在公开宣传推介基金、非法承诺保本保收益、甚至借私募基金名义从事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行为。
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底,协会共收到投诉事项及线索814件,私募基金相关投诉765件,占比高达94%,其中私募证券占34%,私募股权占53%,创投占7%。我们对投诉事项进行分析归因后发现,私募证券投诉主要因为基金管理人信息披露不到位,投资运作不规范,投资者在证券市场发生较大波动时无法作出有效判断、采取合理措施,让账面损失成为事实损失。私募股权投诉主要涉及违规募集、延期兑付和非法集资行为,一旦发生问题,投资者往往血本无归。
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私募基金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发挥行业自律的基础性作用,协会2月5日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并根据公告要求对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进行逐一梳理,按规定注销1905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下一步,协会将围绕鼓励私募行业信用建设、解决行业实际问题、开拓行业长期发展空间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私募基金自律管理,积极推进有关改革。
一是将企业信用纳入登记备案工作相关标准,针对企业信用好的协会普通会员和私募基金管理人,对其旗下已设立的多个管理人或新设管理人在法律意见书环节适当予以豁免或简化。
二是针对工商注册环节无法对名称或经营范围进行修改的现状,在申请机构符合其他登记条件并履行相应承诺程序下准予登记,为企业修改工商登记留足时间,回应行业关切。这些承诺包括:1.仅从事创投、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咨询,或2.仅从事二级市场投资管理、投资顾问,或3.仅从事投资于投资工具的FOF。协会正在与部分地区的金融和工商部门协调完善相关工商注册事项。
三是针对有真实展业意愿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不强行注销,给予其一定宽限期。
四是问答九,细化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制度,完善从业人员管理制度。
五是推进养老金等长期基金入市,将私募股权基金、创投基金管理人纳入可选投资管理人队伍。
六是积极推进与财政部、税务总局的税制改革方案研究,加快税制改革,将在协会登记机构和产品备案投资者信息与财政部、税务总局进行共享,按照税收中性原则,落实投资者的纳税主体地位,对契约型、公司型基金与合伙型基金的基金层面不重复征税。
七是认真推进《私募基金监督管理条例》的起草与出台工作,完善证监会与基金业协会对私募股权基金监管的法律法规依据,理顺工商注册与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的衔接政策,争取明确合伙企业型基金不是合伙型企业而只是契约,只需在中登公司进行份额登记而不用去进行工商登记。同时,积极推进在协会备案产品在发行和定增重组中不再穿透。
篇9
【关键词】金融业 网上支付 电子支付
一、吉林银行网上支付业务现状分析
网上支付占银行业务比例较小。主营收入来自贷款利息和各项业务的中间手续费,网上支付业务得不到银行的足够重视,其发展所需资源被转移到传统主营收入上,最后成为银行的边缘业务。下辖的营业部或者网点没有配置专门负责网上支付业务的营销人员,网上支付板块被柜员和理财人员分割负责;设置有网上银行营销团队,但市场开拓能力有限。
网上支付方式呈多样化。由原来单调的银行卡支付扩展到以个人移动通讯工具为交易终端的移动支付,网上支付可供选择的交易方式越来越多。使用电子现金可节省交易费用,提高支付效率,为小额银行支付打开大门;电子支票的出现使偏爱使用信用方式进行支付的个人和公司在瞬间完成票据支付;移动支付则是国内银行业利用庞大的移动通信市场开创的网上支付方式;特别在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关系建立后,帮助银行拓展了网上支付方式和渠道。
网上支付覆盖市场范围广。涉及金融、娱乐、教育、旅游、通信等行业。对个人业务的覆盖有: 个人账户查询,个人客户可实时查询其名下账户余额、历史交易明细和账户信息;个人转账,支持个人名下转账、行内转账以及跨行转账;缴费,长春、吉林地区客户可通过网上银行缴纳电话费,社区一卡通用户还可缴纳水费和燃气费;个人理财,客户可实现个人名下的活期转定期(整存整取)、定期转活期及办理吉林银行增利账户业务;信用卡服务,用户可在线查询信用卡额度、账单信息,进行积分礼品兑换、信用卡还款、信用卡挂失等交易。对公司业务的覆盖有:信息、信贷业务、存款业务、转账和支付中介服务、住房金融业务、受托、基金托管业务、资金清算业务、保险箱业务等。
二、制约吉林银行网上支付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缺乏市场定位理念。吉林银行根据市场细分理论为银行的网上支付业务进行市场定位的理念尚未形成,影响吉林银行网上支付的向前推进。
尚未打造出自己的数字化品牌和服务特色。流程的复杂性使网上支付不利落,当客户完成单笔网上交易要付出比传统交易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时,银行的数字品牌和服务就会受到质疑甚至被抛弃。吉林银行大厅的LED广告、营销视频和手册低柜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缺乏网上支付业务的广泛性和流程的规范性,依然面临着技术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这些风险使得客户对网络银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及个人隐私权的保护仍持怀疑态度。而技术风险又是网络银行风险的核心内容。
尚未形成有利于开展网上支付业务的市场氛围。客户对网上支付的心理恐惧至少有两种,即金钱风险和功能风险。网络交易的诚信问题和支付困难一直在困扰着吉林电子商务的发展。
互联网支付行业自身的混乱。吉林银行的网上银行是采用SSL(安全套阶层)协议进行安全控制;但也有些银行则采用SET(安全电子交易)协议,具有安全上的隐患。各家银行支撑业务的软硬件综合实力参差不齐,制定的业务规则和安全政策只为自身的商业利益服务,导致网上支付的整体运营发展因为各家银行的业务“短板”而受到牵制。银联与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缺乏先进的技术整合。
尚没有一部本土化的地方性计算机和网络领域的政策性法规和指导文件。三、吉林银行网上支付的发展策略
(一)确立市场定位
在网上支付发展中应建立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市场定位的模式。可以对个人客户市场采用容易辨别和使用的市场细分变量,比如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等特征来进行市场细分;而针对企业客户市场,可以采用包括企业信用水平、企业技术能力、企业市场反应速度等细分变量进行市场细分,通过以上细分变量来将银行的营销和公关能力集中在那些有高学历、高收入、IT知识和技能足够、思想开放的年轻人身上或者是信用良好、发展前景好、市场反应速度快的优质企业身上。针对确定的目标市场,将网上支付服务定位在快捷、高效率和低成本的创新支付方式上,并进行宣传和提供配套服务。
(二)树立数字品牌和服务特色
数字化服务的便利性体现在流程的简便和技术门槛的降低。流程的复杂性使网上支付变得不干脆利落,当客户为了完成单笔网上交易却要付出比传统交易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时,银行的数字品牌和服务就会受到质疑;技术门槛的降低意味着银行网上支付业务的技术定义和面向客户的交易操作不应该专业化,而要针对客户需要,设计平易近人的指导说明和交易运作流程,保证客户只要最少甚至完全不需要相关的IT知识就能够轻松完成网上支付。应把面向客户的网页简单化、人性化,提供个性化的支付方式。
(三)强化网上支付的技术安全
加强技术安全保障,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吉林银行的技术中心可以将部分技术系统的维护和升级外包给技术力量雄厚的IT公司,在使用过程中学习技术和安全理念,提升技术研发水平。可以从IT企业购买系统软件,为银行提供较好的技术支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交易安全意识。大力打击网上违法犯罪活动。
(四)构建本土化的信用体系
建立和完善失信惩罚机制。网上交易、支付双方不见面,交易真实性不容易考察和验证,电子商务活动最后是否完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买卖双方,取悦于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诚信程度,需要尽快建立规范第三方平台的发展制度。要加强政府对信用交易和信用管理行业的监管。非银行支付机构、新兴支付工具以及互联网支付渠道的出现,给支付体系监管提出了新的课题。
(五)加强银行业的纵向与横向合作
银企合作是业外资源整合的重点,而银行间的业务与技术整合则是业内整合的重点。通过网上支付把供应商和贸易伙伴联系在一起,将网上支付业务覆盖到传统支付领域的所有渠道,会吸引更多的客户来办理网上支付业务。必须加强战略建设,提高银行卡联网通用效果,提高跨行交易成功率,促进银行卡在网上支付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吉林本地银行卡联网通用平台与中国银联的互联,解决本地银行业在全国跨行支付与结算上的限制问题。
(六)建立本土化的政策法规
篇10
【关键词】解决;海洋工程;融资难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成为沿海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海洋经济的蓬勃发展,为海洋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海洋工程产业亦成为重要的战略产业。
海洋工程产业是指为海洋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及服务支持的战略性产业,从产业链来看,海洋工程产业包括海洋工程装备业和海洋油气开采服务。根据海洋工程分析机构ODS预测,到2015年世界海洋钻井装置总需求量为83到116座,年均需求为16至24座,每年新增市场规模大约600亿美元。此外,海工辅助船的市场需求也正在不断增加。经粗略估算,未来5年全球海工市场规模可达3000亿美元左右,发展前景广阔。同时,我国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未来能源行业的发展规划也为中国海工产业提供了发展动力。2010年10月,政府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包含海洋工程装备的高端装
备制造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未来10年大力扶持。作为新兴产业,海工装备将获得比传统产业更大力度的税收和金融方面的政策扶持。2010年4月,工信部出台了《“十二五”期间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规划》,中国海工装备迎来历史性发展大机遇。中国海工产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逐步提升。大连重工、外高桥造船、中远船务、烟台莱佛士等在世界海工制造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目前,国内已经诞生了一批优秀的海工企业,在一些高技术含量的装备生产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并在东部沿海的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等省市已经形成了多个海工产业集群,拥有较为完备的海工装备配套产业。
海洋工程产业是资本密集性行业,这一属性决定了海工行业与金融行业之间天然的密切关系。金融体系的支持对于海工产业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构建起一个系统全面且运行良好的融资体系,才能促进海洋工程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海洋工程产业融资的三大市场
信贷市场、证券市场和租赁市场是组成海工企业融资的三大市场。2011年,相对于融资需求而言,资金供给总量依然不足,融资市场的总量缺口和结构矛盾恐怕还是难以得到有效化解,根据挪威银行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全球市场中海工及船舶资金缺口将高达3000亿美元到3500亿美元,中国的海工及船舶融资缺口将达60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1/5,融资难仍将是未来一年海工行业面临的棘手问题。
在信贷市场上,银行贷款是最传统及通用的融资方式,目前,包括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等数家银行对海洋工程这个新兴产业态度比较积极,积极开拓出口信贷等融资服务,如作为国内最重要的融资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积极扩大了船舶出口买方信货规模;截至2010年末,中国进出口大连分行累计对省内海工船只出口发放政策性贷款89.14亿元。2010年,中国进出口银行向熔盛重工提供150亿元规模的卖方信贷额度。“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加大对海工装备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和出口信贷融资支持力度,从各大商业银行的表现来看,一些融资业务虽有所恢复,但整体而言惜贷情绪依然严重。特别是对船企风险的担忧,在银行信贷政策偏紧的大环境下,目前国内银行船舶融资过度关注大客户,信贷资源集中于大型企业,使得中小企业往往难以取得。
在证券市场上,2010年很多大型海工企业选择在股票市场或是债券市场融资,扬子江船业(控股)有限公司在台湾证券交易所发行2.4亿份存托凭证(TDR),并挂牌上市交易,募集资金45.6亿元新台币;亚星锚链、杭齿前进、太阳鸟等成功在国内上市,共募集资金35亿元人民币,IPO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集资方式,因为它不需要担保亦不需负担利息。金融危机以来,企业发债融资成为替代银行信贷的主要方式。国债收益率的不断走低拉动商业债券收益率急速下滑,相应的企业发行债券融资成本随之走低。大部分业主发行债券票面利率仅在5%~10%之间,超低的融资成本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发债冲动。
在我国,租赁市场正逐步形成海工企业特别是船舶融资的又一重要来源。世界上很多海洋平台融资较多采用租赁模式。2010年,传统的融资租赁市场资金募集量进一步下滑;另一方面,中国金融租赁公司则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已成立的金融系租赁公司达10家左右。其中,民生租赁、工银租赁更是在海工领域已经拥有了相当规模的船队,极大地填补了中国在船舶融资租赁市场的空白。从本质而言,中国金融租赁公司还仅仅是银行系统的延伸,而并非独立的融资模式。也是由于这个原因,金融租赁公司融资成本难免远高于银行信贷,并间接受制于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整。这对中国金融租赁公司下一步的扩张很可能形成巨大的阻碍。
二、南通海洋工程融资现状分析
(一)南通海洋工程融资需求不断扩大
南通滨江临海,具有船舶及海洋工程发展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近年来,南通大力发展海工产业,使其成为引领全市乃至全省沿海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标杆。本文所涉及的南通海洋工程主要指海洋钻井平台及其装备制造,属于近海工程。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海洋工程、船舶产业企业600家,全年船舶和海工完工量超过1100万载重吨,全市造船总量占全国的14%,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造船基地。南通船企手持订单量近400艘,总吨位超3000万载重吨,均占江苏四成以上。南通已形成以中远川崎、中远船务、江苏熔盛重工、韩通重工、振华重型装备等为龙头,以吉宝(南通)船厂、惠生重工海工及特种船舶为特色的船舶企业群体和集船舶工程、海洋工程、游艇和配套业为一体的海洋工程船舶产业体系,产品覆盖从近海到深海的所有种类,产品品种已经达到了十多个,经过持续发展和不断提升,南通海洋工程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已达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创造了数项中国乃至世界海洋工程行业第一。2011年6月18日,中国江苏海洋工程产业发展战略联盟在南通正式成立。
南通也吸引着一批重量级海工项目落户,如总投资49.9亿元的熔盛海工项目设计年产9万吨FPSO(浮式生产储存平台)24座,2500吨组块7套;总投资47亿元的中远船务启东海工基地项目。总投资40亿元的海新重工项目,设计年产特种工程船10艘,海工平台2座,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1.5亿元;总投资15亿元的海通海洋工程模块项目土建也即将结束。2011年10月由新加坡吉宝集团在南通独资设立的第二个重大项目吉宝重工,总投资约1亿美元,注册资本3500万美元。吉宝重工是新加坡吉宝集团在南通独资设立的第二个重大项目,总投资约1亿美元,注册资本3500万美元(已到账2100万美元),项目主要生产浮式钻井系统及浮式生产系统,生产规模每两年三套,达产后年销售额约20亿元人民币。5000吨海工浮吊“亚洲大力神3号”合同总价超过7亿人民币,将在2013年底之前交付船东。日前,南通润邦股份购买启东北支原东江船厂岸线,并将投资3.6亿元建设“重型装备总装基地项目”。中远集团在南通注册成立中远船务(启东)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计划投资70亿元专门生产海工装备。
一些大型海工企业购买或建造大吨位船舶对资金的要求更为迫切。2011年中远海工新接订单有望超过150亿元,2011年7月熔盛重工签下4艘40万吨级矿砂船,总价值4.8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单。该公司9月29日与上海北海船务股份有限公司在沪签署协定,获得穿梭油轮建造合同。
(二)南通海洋工程融资难及因素分析
海工产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积聚巨额资本,且回收期限长,这些特点决定了海工企业仅仅依靠自有资金是很难满足全部资金需求的,必须依赖于外部融资来维持可持续发展。目前,南通市一些有实力的海工企业正在大力进行结构调整,这些企业在银行授信方面都有很大的支持。长久以来,中国熔盛重工得到了广大国内银行授信支持,2010年来公司连获多笔高额授信,其中就包括中国进出口银行与中国银行两笔创纪录的500亿高额授信。集团还分别与农业银行、光大银行签署授信合作协议,就在2011年6月底,还获得中信银行110亿高额授信。8月10日,中国熔盛重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与中国进出口银行,东方汇理银行展开深入合作,三方共同举办了境外2.2亿美元银团贷款签约仪式。而一些中小海工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不雄厚,在国家稳中偏紧的金融政策下,他们的资金紧张问题日益显现,严重影响了南通市海工产业的稳定与发展。
(1)外部宏观环境的因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银行已大幅收紧对船舶公司的融资信贷,欧美船舶融资银行由于资金流动性出现严重问题而纷纷撤资,加之航运走低、船价下滑,基本关闭船舶融资的大门,致使船东由于无处筹钱而大幅缩减新船订单量,有的还延期付款,延期接船,撤销新船订单,甚至弃船。而船东一旦弃船,造船企业投入的大量占用资金一时难以变现回收,在当前市场如此低迷的情况下,造船企业的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大。同时,造船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的不明朗,使不少造船企业的股东充满担忧,投资意愿降低,大量资金无序抽出,企业的正常运行难以保证,内部矛盾纠纷增多。在这两大因素的影响下,使一些海工企业可持续发展所需的资金难以筹集。
(2)企业自身因素。南通市一些中小海工企业大多为民营企业,主要是依靠自我积累发展起来的,不少企业尚处于成长期,规模较小,资产总量不大,经营业绩不稳定,抵御风险能力差,由于直接融资市场的准入门槛较高,融资成本较大,直接融资的大门基本上对中小海工企业是关闭的。同时,银行在对一个船企进行贷款评判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良好的财务状况,现金流,企业的资信度。海工设备技术难度大,系统集成度高,产品制造、安装、调试供需复杂,施工进度也不易控制,设备延期交付的现象时有发生,考虑到这些因素,中小海工企业一般难以获得银行信贷支持。
(3)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因素。①银行信贷条件苛刻,海工企业信贷成本加大。金融机构对于海工企业的生产制造能力难以掌握,同时国内又缺乏权威的海工专业咨询机构,这就使得金融机构不仅对具备有一定建造经验的大型海工企业融资慎之又慎,对境外平台运营商的资信也难以把握,对没有相关建造经验的海工企业和中小海工企业更是避而远之,不敢贸然试水。银行由于缺乏专业的人才,缺乏配套的方法和融资模式,而且风险防范和管理水平也不完善,这些成为银行介入海工业的主要障碍。同时,国家连续6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而提供船舶融资贷款的很多银行执行的都是基准利率上浮30%-40%的利率,高利率加大了船舶企业的贷款融资成本。而且银行对抵押担保的船舶要求也比较高,船龄高于五年的不得用于抵押贷款。此外,贷款的比例也很低,一般只有总船价的40%左右。银行船舶贷款程序复杂,门槛较高,中小海工企业一般难以获得银行信贷支持。②金融部门针对海工企业的创新产品不多,企业的发展面临困难。目前,海工金融业务处于初级阶段,如船舶修造业,主要集中于上游船舶制造业贷款,提供的金融服务品种少,而且业务规模小。多数银行主要经营船舶制造业、航运业的一般贷款,如流动资金贷款等,而对中游及下游航运类客户所提供的服务则十分有限。虽然近些年来,一些大型的海工企业采用船只租赁的融资方式,但行业专业知识的缺乏,势必影响着当地银行提供运营租赁。
三、破解南通海洋工程融资难的途径分析
由于南通市海工企业发展层次不一样,因此要解决融资难问题,不可能通过某一种途径或渠道来解决,而是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来解决不同企业融资所面临的问题。
1、利用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利用资本市场发展直接融资不仅是弥补我市经济建设资金缺口的一条主要渠道,也是解决海工企业融资问题的有效途径,尽快建立直接融资机制,加快直接融资步伐,促进南通市海工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新近出台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2011-2020)》支持符合条件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①推动企业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提高上市公司融资规模。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已基本完成,企业上市融资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如江苏熔盛重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成功在香港上市,募集资金140亿元港币,成为今年中国内地赴港上市的最大民营企业。要按照上市公司要求对大型海工企业进行规范的股份制改造,着重从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三个层面,对公司的经营、技术开发、管理体制不断调整和优化,提高整个公司的质量,夯实融资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证监会正式公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创业板的推出对一些企业无疑是极大的利好,因而南通的大型海工企业应利用这一平台,获取更多的发展资金,从而更好地发展自身。②积极争取发行债券改善融资结构。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资本市场比较发达的美国,企业对外融资结构中,债券融资的比重远远超出股票市场。对中小海工企业而言,发行一定数额的债券也能给企业的发展筹集相当的资金,但这需要企业良好的信誉作保证,因此,抓住国家宏观金融政策向好的机遇,积极向上级争取债券的额度指标和国家发改委的立项,及时做好逐级上报审批工作,最大限度地筹措资金。市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选择一些好的项目或企业发放企业债券,企业需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评级和信息披露制度,获得更好的融资机会。
2、创造条件,引进设立海工投资基金。发展船舶产业投资基金是世界航运强国和造船强国普遍采取的做法,船舶投资基金,是一种借鉴国际创业投资的基金运作,通过发行基金券,将投资者的不等额出资汇集成一定规模的信托资产,交由专门的投资管理机构管理,直接投资于船舶产业的未上市企业,并通过资本经营和提供增值服务对受资企业加以培育和辅导,最后经股权交易获得较高投资回报的集合投资制度。我们可以借鉴船舶投资基金的一些做法,设立海工投资基金。要组织有关部门做好风险投资基金可能进入企业的筛选推荐工作,加快风险投资基金的引进。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筹集起来,投资于海工项目,加快海工产业发展步伐。
3、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供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各金融机构要积极创新金融产品,为南通市海工产业的发展提供多元化的金融产品。一是要积极开展保函业务。保函业务的快速发展不仅将有力地支持舶修造业的快速发展,也将给金融机构带来中间业务收入的大幅增长。各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到开展保函业务的重要性,积极开展保函业务支持海工业的发展;二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务。租赁公司采用租赁方式将订造的船舶租赁给航运企业使用,收取租金,在不提高航运企业负债率的情况下,解决了融资造船的难题,同时又为船厂增加了订单。目前,船舶融资租赁已经成为仅次于银行贷款的第二大船舶融资渠道。统计显示,去年国内船舶融资渠道中,四大船舶融资银行承诺金额为250亿美元,航运企业发行债券为28亿美元,而船舶租赁承诺金额则达到40亿美元。作为崛起的第三方势力,融资租赁逐渐成为船舶融资的主流渠道。事实上,与银行贷款相比,融资租赁减轻了融资企业的财务负担,且更灵活和方便。三是要探索保单融资业务,发挥好保险机构支持经济作用。积极开展商业承兑汇票、票据贴现、押汇贷款等业务在我市试点工作,支持信誉良好、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的海洋工程装备企业加快发展。
4、积极发展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抵押担保问题。中小海工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必要的抵押担保,积极探索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南通海事局2011年上半年共办理船舶抵押权登记18艘次,通过船舶抵押融资,共帮助企业获得资金3.58亿元。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可以提升中小企业信用等级,有利于中小企业更容易通过银行渠道获得发展的资金,缩小中小企业的融资缺口。担保公司的发展要围绕建立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总体要求,以吸引民间投资为基础,政府财政补助为激励,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信用担保机构,完善担保机构的资本补充和风险补偿机制;明确担保机构的市场化发展方向,引导担保机构重点面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开展信用担保业务;加强担保行业自律,改进担保行业监管,以促进担保行业规范运作和担保业务健康有序发展为指导,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应坚持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和规范管理、有序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市场化运作与法人化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提供担保服务与提升企业信用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促进发展和防范风险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适度竞争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原则。
5、规范发展民间融资。要充分发挥民间融资在支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展民间融资需要从创新、引导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民间资金的集聚效应,进一步发挥民间资金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重点要支持商会转贷基金的发展,对商会转贷基金地方政府部门要有一定比例的资金配套支持其发展。
- 上一篇:成本控制的常用方法
- 下一篇:医药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