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08-27 15:18: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信用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信用管理办法

篇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动全市物业服务行业信用监管体系建设和物业服务企业诚信经营、健康发展,不断提升全市物业服务工作水平,根据《物业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98号)、《国务院关于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国发〔2017〕46号)、《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号)、《住建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取消物业服务企业资质核定相关工作的通知》(建办房〔2017〕75号)、《湖南省物业管理条例》《长沙市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经理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长物办〔2018〕4号)、《浏阳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18年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浏信发〔2018〕1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物业服务行业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承揽物业服务项目、从事物业服务活动的本地或异地注册登记物业服务企业,应按照本办法规定参加我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评价管理。

第三条  市物业管理部门会同各街道(乡镇)、市直相关单位负责指导全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评价是指物业管理部门依据本办法规定,对物业服务企业从事物业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信用信息进行采集、记分、评价,确定其信用等级的活动。

信用评价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合法和审慎的原则,依据《浏阳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等级评价评分标准》(附件1),确保信用评价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充分发挥企业信用评价在规范物业服务中的作用。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是指物业服务企业在物业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能够用以评价其信用情况的信息,主要包括基本信用信息、良好信用信息和不良信用信息。

第二章信用信息采集

第六条  信用信息的采集,是指对物业服务企业的信用信息进行征集、分类、记录、存储,形成反映、评价物业服务企业经营情况的信用信息记录的活动。信用信息采集渠道主要包括物业服务企业自行申报;市物业管理部门、各街道(乡镇)、市直相关单位主动采集;各社区(村)居委会、各小区业主委员会(非住宅项目管理方、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业主提供。

第七条  信用信息的采集、录入应当遵守下列原则:

(一)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如实、及时申报信用信息,并对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负责;

(二)信用信息采集应当客观、公正、严谨、及时,保守国家秘密、保护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八条  信用信息的采集按以下规定进行:

(一)基本信用信息

基本信用信息由物业服务企业采集申报,主要包括:

1.物业服务企业信息:物业服务企业应在办理工商注册登记15日内申报企业名称、企业地址、企业性质、法定代表人、经营负责人、主要发起人、企业人数、成立日期、营业期限、营业范围、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及其他有关信息。

2.物业从业人员信息:物业服务企业应在签订物业服务合同15日内申报物业从业人员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工作岗位、职务、学历、执业资格证书、聘用合同、联系电话及其他有关信息。

3.物业服务项目信息:物业服务企业应在签订物业服务合同15日内申报物业服务项目名称、项目地址、项目类型、项目户数、项目面积、车位数、项目主管、合同期限、收费标准及其他相关信息。

(二)良好信用信息

良好信用信息由物业服务企业采集申报,主要包括:

1.纳入守信红名单管理的文件;

2.市物业管理部门、各街道(乡镇)和市直相关单位的表彰文件、荣誉证书、奖牌;

3.取得突出管理业绩的证明材料;

4.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承揽住宅小区项目的物业服务合同;

5.其他证明材料。

(三)不良信用信息

不良信用信息由市物业管理部门、各街道(乡镇)、市直相关单位主动采集,主要包括:

1.纳入失信黑名单管理的文件;

2.市物业管理部门、各街道(乡镇)和市直相关单位下发的行政执法检查书面通报、整改通知文书和行政处罚决定书等法律文书;

3.人民法院、仲裁机构出具的物业服务企业需承担责任的已生效判决书、裁决书等法律文书;

4.经查证属物业服务企业主要或全部责任,且未妥善解决的投诉举报、新闻媒体曝光等问题;

5.其他违法违规以及违反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行为。

第九条  市物业管理部门记录物业服务企业不良信用信息的,应当通过书面通知或邮寄等方式告知相关物业服务企业。物业服务企业对不良信用信息记录有异议的,应在5个工作日内向物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异议申请,并提供相应证据,逾期视为认可。

物业管理部门应在收到书面异议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核查。经核查异议不成立的,维持原记录;经核查异议成立的,及时更正原记录。核查结果应当书面反馈相关物业服务企业。

第十条  信用信息采集按规定记入档案后,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规定程序审批,不得擅自修改、增减、删除。

第十一条  本市注册物业服务企业在外地经营或在外地设立分支机构(子公司)的,其在外地的信用信息不记入本市信用信息记录。异地注册物业服务企业来本市经营或在本市设立分支机构(子公司)的,限采集其在本市的信用信息记录。

第三章  信用等级评定

第十二条  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等级评定采取即时评价和定期评定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分级评定、动态管理。

(一)即时评价。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每月底按时申报企业良好信用信息。市物业管理部门应当每月主动牵头采集企业不良信用信息,并将确认后的企业良好信用信息和不良信用信息记入档案。

(二)定期评定。由各街道(乡镇)、市物业管理部门分别牵头组织对物业服务企业进行季度和年度考核。并于每年7月初评定上半年全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评价排名,每年1月初评定上年度全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等级。

1.季度考核。每季度末,由各街道(乡镇)牵头,各社区(村)居委会组织各小区业主委员会(或非住宅项目管理方、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召开业主代表座谈会、征询业主意见和接受业主来信来电来访等方式对各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行为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附件2)以街道(乡镇)为单位报送市物业管理部门汇总。

2.年度考核。由市物业管理部门牵头,联合各街道(乡镇)、市直相关单位组成考核组,每半年组织一次对我市从事物业服务的物业服务企业进行信用评价考核,年度组织进行企业信用等级评定。

3.考核标准。季度考核、年度考核均应按照《浏阳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等级评价评分标准》(附件1),对各物业服务企业的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分。具体评分比例为:季度考核占40%,年度考核占60%。

第十三条  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等级评定采取信用分值综合评分制,信用基准分值为100分。并实行加减分制,按照年度得分评定信用等级。信用分值=信用基准分值-不良信用分值+良好信用分值。记分周期为12个月,从每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记分周期届满,次年重新记分。

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分值评定按照《浏阳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等级评价评分标准》(附件1)执行。

第十四条  物业服务企业年度信用等级根据已记录、确认的企业信用信息确定,并按照各自得分高低进行排名。信用等级划分为优秀(A)、良好(B)、合格(C)、不合格(D)四个等级,分别表示企业的信用程度,具体标准如下:

信用分值在100分以上(含100分)以及被纳入守信红名单管理的,为优秀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等级为A;

信用分值在80分以上(含80分)100分以下的,为良好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等级为B;

信用分值在60分以上(含60分)80分以下的,为合格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等级为C;

信用分值在60分以下(不含60分)以及被纳入失信黑名单管理的,为不合格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等级为D。

第十五条  基本信用信息超过15日未申报,或基本信用信息发生变更超过15日未申报变更的,在企业信用分中扣分。

良好信用信息当年度未申报的,不得转入下年度追加记分。

不良信用信息减分采用当年的数据,原记分记录作为历史数据保存在企业信用信息档案中备查。物业服务企业对已记录不良信用信息进行整改后,可向市物业管理部门提出撤销记录的书面申请。物业管理部门经考察验收后,对已完成整改的,可撤销记录。对未完成整改的,在当年信用等级评定时予以信用扣分。当年没有完成整改的扣分事项转入下一年度予以信用扣分。

第十六条  各街道(乡镇)在季度考核中,发现物业服务企业服务完全不到位、管理严重缺失、与业主矛盾突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可书面报送市物业管理部门。经核查属实后由物业管理部门出具《限期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不到位的予以信用扣分。

第十七条  市物业管理部门在主动采集物业服务企业不良信用信息时,应当征求各街道(乡镇)及市直相关单位的意见。各街道(乡镇)及市直相关单位对物业服务企业的依法查处或通报情况,由市物业管理部门按规定进行信用扣分。

第十八条  物业服务企业被纳入守信红名单管理后,处于有效期且有效期超过半年以上的,当年度信用等级直接评定为优秀(A)级。

物业服务企业被纳入失信黑名单管理后,处于有效期且有效期超过半年以上的,当年度信用等级直接评定为不合格(D)级。

第四章  信用等级管理

第十九条  物业服务企业年度信用等级评定后,市物业管理部门应发放企业年度信用等级证书(附件3),由企业在企业或项目所在地显著位置上墙公示。

第二十条  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结果作为物业服务企业和物业服务项目参与评先评优、招投标等活动的重要依据。根据物业服务企业不同信用等级,实行差异化分类管理,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

第二十一条  对于信用等级为优秀(A)级的物业服务企业,在信用等级公布之日起一年内可享受以下支持措施:

(一)优先向市社会信用管理、政府采购管理、项目招投标管理、企业工商注册登记、物价收费审批、人民银行、人民法院等部门和各街道(乡镇)进行推荐;

(二)参加物业服务项目招投标的,在评标总分基础上加4分;

(三)在省、长沙市、浏阳市物业管理示范项目评审总分基础上加4分;

(四)对企业申报的信用信息材料实行随机抽查;

(五)优先推荐评定为省、长沙市、浏阳市优秀物业服务企业;

(六)优先推荐纳入地方政府扶持企业名录;

(七)国家和地方有相关优惠扶持政策或者创先评优活动的,予以优先考虑。

第二十二条  对于信用等级为良好(B)级的物业服务企业,在信用等级公布之日起一年内可享受以下支持措施:

(一)可向市社会信用管理、政府采购管理、项目招投标管理、企业工商注册登记、物价收费审批、人民银行、人民法院等部门和各街道(乡镇)进行推荐;

(二)参加物业服务项目招投标的,在评标总分基础上加2分;

(三)在省、长沙市、浏阳市物业管理示范项目评审总分基础上加2分;

(四)对企业申报的信用信息材料实行随机抽查;

(五)可推荐评定为省、长沙市、浏阳市优秀物业服务企业;

(六)可考虑推荐纳入地方政府扶持企业名录;

(七)国家和地方有相关优惠扶持政策或者创先评优活动的,予以考虑。

第二十三条  对于信用等级为合格(C)级的物业服务企业,在信用等级公布之日起一年内实行以下引导措施:

市物业管理部门加强对其业务指导监督,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加强专业化、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强化诚信意识,改进服务,不断提高物业服务质量水平。

第二十四条  对于信用等级为不合格(D)级的物业服务企业,在信用等级公布之日起一年内采取以下监管措施:

(一)实行约谈警示制度。市物业管理部门约谈物业服务企业法定代表人和经营负责人,责令限期整改,并通报市社会信用管理、政府采购管理、项目招投标管理、企业工商注册登记、物价收费审批、人民银行、人民法院等部门和各街道(乡镇);

(二)列入行业重点监管对象,增加对该企业的“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频次;

(三)对企业申报的信用信息材料实行全面检查;

(四)取消参与行业各类评先评优和奖励资格;

(五)开具企业信用证明时注明上年度信用等级。

第二十五条  对于信用等级为不合格(D)级的物业服务企业,在根据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进行惩戒的同时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一)企业存在违法违规情形,被吊销工商营业执照的,应在吊销之日起15日内退出所接管的全部物业服务项目并办理相关移交手续。

(二)企业法定代表人、经营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员的有关情况,记入物业服务企业主要管理人员不良信用档案,存留期为五年。

第五章  信用信息档案管理

第二十六条  市物业管理部门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或县(市)级以上新闻媒体、“信用长沙”网站等平台定期向社会公布全市物业服务企业的信用评价排名和年度信用等级评定结果情况,提高社会公众知晓度。

第二十七条  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记录按下列规定的期限保存:

(一)物业服务企业未注销前,基本信用信息长期保存;

(二)良好信用信息自记录之日起保存3年;

(三)不良信用信息自记录之日起保存5年。

第二十八条  符合下列规定的,信用信息保存期限可以调整:

(一)缩短保存期限。物业服务企业已经履行生效的法院判决或仲裁裁决、有关单位行政处罚决定,纠正了违法违规或违反物业服务合同的行为,且保存期间未发生新的不良行为记录的,可向市物业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缩短不良信用信息保存期限,但最短不得少于6个月。

(二)延长保存期限。物业服务企业拒不履行生效的法院判决或仲裁裁决、有关单位行政处罚决定的,或违法违规、违反物业服务合同行为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的,以及在保存期限内再次发生不良行为记录的,市物业管理部门可以延长不良信用信息保存期限,但最长不得超过10年。

第二十九条  法院判决或仲裁裁决、有关单位行政处罚决定变更或撤销的,物业服务企业应及时向市物业管理部门提出变更或者撤除该不良记录的申请。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条  市物业管理部门从事信用评价管理的工作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不得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违者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第三十一条  物业服务企业弄虚作假、伪造更改企业信用信息,影响半年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评价排名和年度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结果的,经查实,取消相关排名和信用等级评定结果,并纳入我市物业服务行业失信黑名单管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30日以后施行,有效期为五年。

 

附件:1、浏阳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等级评价评分标准

2、浏阳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评价季度考核表

3、浏阳市物业服务企业年度信用等级证书

 

 

附件1:

浏阳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等级评价评分标准

项目

信  用  信  息(分值项号)

计分标准(分)

备注

基本

信用

信息

基准分值

及时完成信用信息采集上报(1)

100

经历分

经营时间(2)

10年及以上得3分;6-9年得2分,2-5年得1分,2年以下不得分。

业绩分

物业服务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ISO)等体系认证的(3)

+4

 

物业项目管理总面积(4)

+3/30万㎡

 累次

加分

老旧小区(2000年1月1日前建成使用)或保障性住房管理面积(5)

+1/5万㎡

管理3种以上类型物业(如多层住宅、高层住宅、别墅、办公楼、商业、酒店、工业厂房等)(6)

+1

 

良好

信用

信息

加分

住宅小区管理

每承揽一个住宅小区服务项目(7)

+1/个

累次

加分

社会公益行为

慈善救助捐赠(8)

+1/10万元

社会公益捐赠(9)

其他公益行为(10)

企业或负责人当年获得荣誉称号

国家级表彰(11)

企业荣誉+10,负责人荣誉+8

按项目数量累计加分,同一项目同一奖项按最高荣誉计算一次

住建部、省级表彰(12)

企荣誉业+6,负责人荣誉+5

省住建厅、长沙市级表彰(13)

企业荣誉+4,负责人荣誉+3

良好

信用

信息

加分

企业或负责人当年获得荣誉称号

长沙市住建委、浏阳市级表彰(14)

企业荣誉+2,负责人荣誉+1

 

市物业管理部门、市直相关单位、各街道(乡镇)表彰(15)

企业荣誉+1,负责人荣誉+0.5

项目当年获得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大厦、综合)

国家级表彰(16)

+10

住建部、省级表彰(17)

+6

省住建厅、长沙市级表彰(18)

+4

长沙市住建委、浏阳市级表彰(19)

+2

市物业管理部门、市直相关单位、各街道(乡镇)表彰(20)

+1

先进

典型

企业先进典型当年被国家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对物业行业发展具有正面、积极意义的(21)

+4

(可按宣传报道次数累计加分,但同一先进典型被各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的,以最高等级加分,不重复累计)

企业先进典型当年被省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对物业行业发展具有正面、积极意义的(22)

+3

企业先进典型当年被长沙市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对物业行业发展具有正面、积极意义的(23)

+2

企业先进典型当年被县(市)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对物业行业发展具有正面、积极意义的(24)

+1

业主

表扬

当年受到5名以上业主表扬的(以表扬信、锦旗等形式)(25)

+0.5

不同项目可累次加分

当年受到10名以上业主或者业主委员会表扬的(以表扬信、锦旗等形式)(26)

+1

交流

互动

当年组织业主开展社区文化体育活动累计达三次以上的(27)

+2

 

业主年度测评满意度达到80%以上的(28)

+6

 

良好

信用

信息

加分

创新

发展

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物业服务模式,有智慧物业管理项目(29)

+1

智慧物业管理总面积超过5万㎡的,超出部分每增加5万平方米加0.5分,最高加分不得超过5分

不良信用信息减分

违法

违规

行为

因物业服务企业原因造成10人以上集体上访(30)

-3/次

不同行为

可累次扣分

业主有效投诉,不及时处理投诉(31)

有效投诉-0.5/次;

不及时处理-1/5天

擅自改变物业服务用房用途的(32)

-3

擅自改变物业管理区域内按照规划建设的公共建筑和共用设施用途,进行利用经营的(33)

-2

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申请、支付、使用程序不规范的(34)

-4

物业专项维修资金未专款专用的(35)

-6

未能履行(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内容、降低物业服务质量和标准的(36)

-2/项

未按规定切实履行前期物业承接查验义务的(37)

-4

未按规定办理物业服务合同备案手续的(38)

-1/次

未经业主同意,物业服务费预收期限超过六个月的(39)

-1

对业主或者使用人的违法违规行为未予以劝阻、制止或未及时报告有关行政执法管理部门的(40)

-2/次

未依法依约履行物业公共秩序维护义务,导致群发性失窃事件、治安事件等发生,致使业主人身、财产安全受到损害的(41)   

-6/次

不良

信用

信息

减分

违法

违规

行为

企业相关岗位管理人员未取得执业资格证书或者满3年未参加继续教育的(42)

-2

 

未按规定在物业管理区域内的显著位置公示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收费项目、计费方式、收费依据和标准的(43)

-2

利用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经营收益未按规定单独建账并定期公布收支情况的(44)

-2

物业服务合同终止时,物业服务企业不移交物业服务用房和有关资料的(45)

-4

不同行为

可累次扣分

被解聘的物业服务企业拒不退出或延迟退出物业管理区域的(46)

-3/5天

管理服务规章不健全,未制定安全防范应急预案或虽建立预案但未进行定期演练和落实的(47)

-2

采取中断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方式限制或者变相限制专业服务的(48)

-1/次

对各类因业主需要为业主提供配送、搬家、维修等服务进入住宅小区临时停放的车辆未超过半小时的车辆收取停车费的(49)

-1/次

未与业主签订装饰装修管理服务协议,未将装饰装修禁止行为明确告知当事人的(50)

-2

未定期巡查装饰装修现场的(51)

-2

未按规定建立、保存在物业服务活动中形成的技术资料及保养记录的(52)

-3

允许大型车辆、载有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物品和危险化学品的车辆进入住宅小区的(53)

-2/次

未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维修和养护电梯、锅炉等特种设备,并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请定期检验的(54)

 -6

电梯运行中因故障引起人员被关时,物业公司电梯管理人员或委托的电梯维修专业单位未及时赶到现场进行处理的(55)

-4/次

电梯、锅炉等管理人员未取得特种设备作业证书的(56)

-2

未在电梯轿厢内张贴有效的电梯检验标志、安全注意事项、警示标志、使用管理单位名称、维保单位名称及其救援电话的(57)

-3

不良

信用

信息

减分

违法

违规

行为

未与电梯维保单位约定,建立电梯日常维护保养管理工作制度,影响电梯质量和正常运行的(58)

-3

 

未按规定组织消防宣传、教育、演练和检查的(59)

-2

未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维修和养护消防设施的(60)

-4

企业法定代表人或经营负责人、主要股东因执行企业职务行为犯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61)

-5

未经同意,泄漏、披露、使用应当保守的业主或使用人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62)

-3

发生安全事故时,未及时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告或未协助做好救助工作的(63)

-4

存在侵占绿地、违法搭建建筑物等行为的(64)

-4

企业受到各级行政部门处罚的(以处罚决定书认定)(65)

-5/件

不同行为

可累次扣分

企业受到各级行政部门通报批评的(以文件认定)(66)

-4/件

拒不执行或拖延执行各级行政部门作出的生效行政处罚决定的(67)

拒不执行的,-10/件;拖延执行的,-5/件•月

拒不执行或拖延执行生效法院判决或仲裁裁决的(68)

拒不执行的,-10/件;拖延执行的,-5/件•月

与业主、物业使用人发生言语、肢体等冲突,引起不良影响的(69)

-3/次

不良现象被媒体曝光,或者经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查证属实的不良行为,逾期未整改的(70)

-2/件

物业从业人员和物业服务项目基本信息超过15日未申报的(71)

-2/5天

劳动用工行为不规范,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未及时妥善处理的(72)

-4/件

保洁不到位,存在卫生死角的(73)

-2/次

落实文明创建及垃圾分类工作不到位的(74)

-2/项

不良

信用

信息

减分

违法

违规

行为

未按规定建立、保存在物业服务活动中形成的物业管理档案资料的(75)

-3

 

干涉、阻扰、操纵业主筹备召开业主大会、成立业主委员会的(76)

-5/次

市物业管理部门检查时,项目主管连续两次不在岗的(77)

-1/2次

未按要求及时报送物业统计报表或其他相关资料的(78)

-0.5/天(最高不超过5分)

未报送物业统计报表或其他相关资料的(79)

-2/次

虚报、瞒报、错报、漏报统计报表数据信息的(80)

-2/次

不配合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组织调查或者开展其他工作的(81)

-2/次

不按规定参加市物业管理部门、街道(乡镇)或市直相关单位组织的会议、学习或其它活动的(82)

-1/次

经认定的其他违法违规行为(83)

      -2/件

 

 

 

 

 

 

 

 

 

附件2:

浏阳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评价季度考核表

                                                                    (          年     季度)

序号

物业服务企业

服务小区数

建议加分项

加分值(汇总数)

建议扣分项

扣分值(汇总数)

总得分

 

 

 

 

 

 

 

 

 

 

 

 

 

 

 

 

 

 

 

 

 

 

 

 

 

 

 

 

 

 

 

 

注:建议加扣分项为《浏阳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等级评价评分标准》(附件1)中第15、20、25-28、30-37、39-41、44-52、54、61-64、69、73-76、82项可由小区业主委员会(或非住宅项目管理方、房地产开发企业)掌握的信用信息项。

 

街道(乡镇)(盖章):                                                负责人签字:    

 

附件3:

浏阳市物业服务企业     年度信用等级证书

 

编号:

 

企业名称:

企业地址: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法定代表人:

经营负责人:

信用等级:     ( )级

 

浏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年   月   日

 

 

 

 

 

 

 

 

 

 

 

 

 

 

 

 

 

 

 

 

 

 

 

 

 

 

 

 

 

 

篇2

为推进我省信用系统建设,进一步发挥信用系统作用,引导企业走诚信经营的良性发展道路,改善投资环境,打造“信用**”,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信用系统建设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依法采集、向全社会提供准确、全面、及时、权威的企业信用数据,可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减少风险、防范商业欺诈,激励企业诚信经营,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推进信用系统建设,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举措,是政府经济管理方式转变的重要体现,是政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内容,是打造“信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信用系统建设工作,20**年决定由省工商局牵头、省直有关部门参加,共同建设我省企业信用数据管理中心和网络平台,20**年省政府颁布了《**省行政机关征集与披露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195号),建立了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在省工商局设立了省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公室(简称省信用管理办公室),同时承担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责。省直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信用系统建设工作,认真执行《**省行政机关征集与披露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省政府第195号令),加强信用系统建设。

联席会议要充分发挥作用,拟订我省信用系统建设规划,根据省政府第195号令制定信用系统管理、维护相关制度,对信用系统建设、管理中的重大事项进行组织协调。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参加信用系统建设的各省级部门)认识,要认真执行省委、省政府决定,履行省政府第195号令规定的职责,落实联席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各成员单位要把信用系统建设摆上重要工作日程,明确分管领导,落实工作机构和专职人员;要结合本部门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方案和措施;及时与省信用管理办公室沟通,协商解决系统建设中的具体问题,依托省政府电子政务外网,按照“客观、准确、公正、及时”和“维护企业合法权利,保护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原则向信用系统平台提供数据和信息并对信息的准确性、合法性、时效性负责;形成“领导重视、责任落实,分工协作、有序联动,提交数据、准确及时,资源共享、服务社会”的工作机制。

省信用管理办公室是我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我省企业信用信息网络的建设、维护、管理,组织实施信用系统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和披露。省信用管理办公室要积极主动加强与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的联系和协调,及时掌握动态,通报情况,帮助各单位解决系统建设中的具体问题,督促各单位落实省政府、联席会议确定事项并就系统建设、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及时向省政府报告和建议。

二、突出重点,狠下功夫,限时破解难题

(一)扩充数据数量,提高数据覆盖率。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整合集中工作实行部门负责制。按纵向归口集中,横向比对、交换、整合的原则由各部门自下而上逐级归集整合数据并按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及时、准确地向省信用系统数据交换平台提交真实、合法、完整的企业信用信息。参加信用系统一、二期建设的部门,对属本部门所掌握的应提交但还未提交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要安排专门人员进行清理,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整合集中,于10月30日前完成数据的全面整合集中和提交入库工作。特别是数据源在国家部委局机关以及未实现省、市(州)、县数据大集中的单位应积极采取措施,力争按时完成。对确实无法按期完成的,要提出专题报告,说明原因,拟订数据入库时间表,送省信用管理办公室,省信用管理办公室提出意见报省政府。

(二)严格数据标准,提高数据质量和可利用率。数据标准不统一,直接影响数据质量和可利用率。企业信用信息须包含与企业营业执照完全一致的企业名称、企业登记注册号和企业组织机构代码。信息所含企业名称不完整、不规范或缺少上述要素的,信息提供部门要在10月30日前进行补充完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服务;省质监局要尽快将“组织机构代码”提交到信用系统资源中心数据库。

(三)及时准确上传数据,确保数据按时更新。各部门要加强对提交数据的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要根据对企业的行政许可审批、实施监管职能等所发生的变化及动态数据予以适时更新。其中企业基础信息、组织机构代码等应及时更新,其他信用信息具备条件的也应及时更新;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应根据不同情况,按年、季、月更新,应在每月25日前提交上月更新数据。确有困难的,须提出数据项的具体更新时间安排及理由送省信用管理办公室审核同意并备案。

(四)加强数据采集设备管理,保证信用系统的正常运行。各部门要建立健全信用系统数据采集设备使用管理制度,明确专人负责保管维护。要保证数据采集前置机等相关设备正常接入电子政务外网,保证设备24小时正常运行和与**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数据资源中心的网络畅通。

三、加强基础建设,确保信用系统持久运行,功能发挥

(一)加强制度建设。随着系统建设两期工程的结束,数据的更新、系统的维护越来越成为一项日常性的工作。省信用管理办公室要及时研究拟定“数据提交制度和纪律”、“数据采集设备使用管理制度”等相关管理制度,经联席会议审定后实施;要建立系统建设和管理维护的工作通报制度。省政府将不定期对系统建设和管理中的阶段性任务进行督查督办和工作通报,适时纳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范围。省信用管理办公室要主动会同省监察厅、省政府督办室做好信用系统建设有关工作。

(二)制定《**省企业信用信息目录》。省信用管理办公室要牵头协同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开展调查研究,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需要、政府监管需要和法制原则,加紧拟订《**省企业信用信息目录》,形成我省企业信用征信数据指标体系,为信用系统数据全面、完整和规范提供保障。

篇3

关键词:商品市场;信用缺失;企业信用制度体系

中图分类号:F713.5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11-0128-02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传统的采邑经济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而逐渐被破坏,代之以以社会化大生产为特征的市场经济,各种产品和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生产要素的流动领域大大扩大了。人员流动范围的扩大和流动更加频繁,使得原有的身份信用不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地出现反映信用缺失问题的现象,事实上,中国经济的各个领域以及各个市场主体和公共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信用问题,这些问题成为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桎梏。

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商品市场中的信用缺失问题。

一、我国商品市场中信用缺失问题的主要表现

商业信用是信用制度的基本内容之一,我国目前的信用缺失首先表现在商业信用领域,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1.大量存在经济活动主体之间相互拖欠货款,贷款方拖欠银行的贷款,经济活动主体偷、逃、骗税的现象

中国企联于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通过问卷、企业座谈、实地调研等方式对513家企业的诚信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针对调查研究的情况,提出了推动我国企业诚信建设的政策建议。调查显示,企业受到多种失信行为的困扰,主要包括拖欠款、违约、侵权、虚假信息、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我国企业市场交易手段落后,由于信用条件不完善,造成企业信用交易手段受到限制,财务成本高。20世纪90年代我国商业票据结算量约相当于企业存款余额的11倍,而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经是3 300倍。此外,发达国家企业间的逾期应收账款发生额约占贸易总额的0.25%~0.5%,而我国高达5%以上。近年来,我国由于企业失信行为引发的社会问题呈现多发趋势,发生数量大幅增加,影响较大有:欧典地板虚假宣传案、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制假案、安徽华源制药厂产品质量案等。

2.经营中弄虚作假行为猖獗,主要表现在:不法厂商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质量欺诈、商标侵权、专利侵权以及合同欺诈等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调查,1998年全国有68.45%的消费者受到过商业欺诈行为的侵害。概括起来,我国商业企业对消费者的欺诈行为主要表现为商业质量欺骗、价格欺骗、服务方面的欺骗、商场在促销活动中的欺骗、经营方式的欺骗及企业形象和商场实力的不真实宣传等方面。据统计,2003年前11个月,全系统共查处提供虚假文件骗取登记、虚假出资、虚报出资、抽逃出资的企业2.3万家,吊销违法企业营业执照15.3万家。查处无照经营业额211万户次,取缔无照经营47万户,查处各类食品违法案件1.03万件,制假售假案件24.24万件、商业欺诈案件5 159件。受理消费者申诉70.66万件,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15.45万件,广告违法案件6.88万件,商标侵权案件2.87万件,合同违法案件1.74万件,其中合同欺诈案件3 173件。

二、我国商品市场上信用缺失的原因

我国商品市场上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可以从技术层面和制度层面两个层面来展开分析。技术层面的原因主要有信用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落后以及信用风险管理人才匮乏等,制度层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尚未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的契约化交易相适应的信用制度。

(一)技术层面的原因

1.信用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我国企业对商业信用的认识不完善,存在短期行为。很多企业为了提高销售额和扩大产品市场份额就盲目地赊销产品,加上信息获取困难等外在客观原因,对客户的信用情况缺乏足够了解,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商业信用风险比比皆是。当前,绝大部分企业尚未建立授信管理制度,有的建立了授信管理制度但不完善,有的建立了完善的授信管理制度却没有得到切实的执行,以至有的企业第一批发出的商品货款还没有收回,就发出第二、第三批商品,而且涉及金额巨大。这种不重视控制信用风险的做法对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是一种非常短视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这一观点的深入人心,企业信用管理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关注。一些企业开始有意识地进行信用管理,但对于那些规模较小的公司来说,信用管理仍然没有受到充分的重视。即使是在那些大型企业,专门设有信用管理机构、由专业的信用管理人员负责信用管理的情况也是凤毛麟角。信用管理意识淡薄的直接后果就是信用风险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使风险在企业中累积。

2.信用风险管理技术落后

授信企业普遍缺乏专业化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一些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增加利润,盲目地采用赊销形式,售后又不重视应收账款的监督和管理,结果导致了较多的呆账。据相关调查分析,在大量的坏账中,属于外部环境、政策性原因和“三角债”之类问题的,所占的比例并不高,大约只有16%左右;而属于经营性、内部管理造成的,则占到80%以上。

对客户的信息管理是信用风险管理的关键。当前,国内企业缺乏客户资信资料管理技术,还不具备自主建设客户信用信息数据库的能力,对往来的客户无法及时记录各种交易信息以及形成的内部评价,更没有条件对客户的经营状况及财务状况等进行时时跟踪及风险预警。另外,企业信用管理的核心是对客户进行信用分析和信用等级评定,通过对客户所有相关财务及非财务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得出客户的偿债能力评估。这项工作需要运用专门的信用分析模型来完成,但目前我国的企业中能将信用风险模型引入企业信用管理的非常少见。

3.信用风险管理人才匮乏

信用管理是一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管理知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对信用管理人员,尤其是信用管理部门经理的要求非常高。信用管理人员要掌握信息、财务、管理、法律、统计、营销、公关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同时实践能力和工作经历也必须出色,才能胜任信用管理工作。但当前,国内很多企业对信用管理工作的认识还只停留在“信用管理就是收收账”的层面上,所以,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工作并未受到重视,只是交给一些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业务人员去操作,缺乏科学、严格的标准。

另外,造成我国商品市场上信用缺失的原因还有我国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和事实上存在的市场分割。

(二)制度原因

商品市场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如果没有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中契约化交易相适应的信用制度,那么商品市场中容易出现信用缺失问题。我国的经济形式,在改革开放以前是采邑经济,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

社会信用的维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比在采邑经济条件下重要得多。因为在自给自足的采邑经济下,交易的重要性还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即使社会信用体系遭到破坏,交易无法顺畅进行,经济也不会受到致命性影响;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分工的细化和专业化生产已经达到了很深程度,以至于任何一个微观个体都无法在不与其他个体交易的情况下继续维持其生产经营。而社会信用的维持显然是交易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我们无法想象在缺乏社会信用,交易没有任何保障的条件下还会有众多的交易者愿意进行交易。于是,社会信用体系的维持就成为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与契约化交易相适应,信用的维持也主要体现在对契约的遵守和履行上。与采邑经济下的情况不同的是,信用的维持主要不是通过对违约者进行舆论的谴责以及由此造成的实际社会活动的全面隔离来实现,而是诉诸法律及相应的市场规范,而我国恰恰并没有建立起维持信用的制度体系以及相应的市场规范。

三、政策建议

我国商品市场中的信用缺失问题表现复杂,而且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单从某个方面着手很难解决问题,应该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中国企业信用制度。企业的信用等级涉及:(1)静态指标,反映企业当前实力,如企业规模、企业资产质量、企业产品质量、企业财务状况;(2)动态指标,反映企业发展能力,如企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经营能力、员工素质、所在行业前景等;(3)履行承诺的意愿;(4)社会对企业信用的认可程度,等等。相对于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具有非人格化、积累性和稳定性等特点。企业是具有独立权力能力和行为能力的法人实体,其信用虽然与员工行为有关,但作为一个整体,其信用主要通过企业整体形象为社会所感知,而不与具体的个人相联系,即具有非人格化的特点。企业信用被社会认知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社会成员与企业在一个长期、反复的互动过程中,形成对企业的共识,建立信任关系。按照现代企业理论,经营者与其也是一种雇佣关系,企业可以通过更换经营者来改变由于个人失信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因而企业信用对个人的依赖较小,有较强的稳定性。

企业信用制度涉及:(1)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相关的法律、规章的建立和执行,包括信用信息采集、使用的法律规范和违规行为的惩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2)征信(信用调查)资料的开放和征信企业合法地市场化运作;(3)政府或民间机构对信用交易和征信企业的管理,等等。中国企业信用制度组成框架包括:征信条例、征信企业管理条例、企业征信管理办法、企业信用评估办法、企业信用数据管理条例、企业信用查询条例、信用中介机构条例、企业债务催收办法、信用结账条例、信用监管条例和信用争议解决条例。

参考文献:

[1] 企业诚信建设课题组.我国企业诚信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建议[J].中国建材资讯,2007.

[2] 徐瑞娥.加快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观点综述[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网, 2004-10-31.

[3] 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

[4] 诺思.制度变迁理论纲要[G]//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5] 程选民.产权、信用与现代市场经济[J].财经科学,2000,(2).

[6] 张亦春,等.中国社会信用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篇4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成因;对策

1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1)中小企业融资状况有所改善。1998年中央正式提出要“增加向中小企业贷款”。2000年国务院《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进入制度和体系建设阶段,特别是我国制定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以法律的形式为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及融资提供了有力的保护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2007年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成立近三年、截至目前拥有138位成员的中小企业,共有20家公司推出了21个再融资计划,计划融资120.36亿元,其中6家公司已通过非公开发行或发行可转债融资22.92亿元,仅占中小板IPO融资总额的5.67%。不少业内人士指出,中小企业板的再融资能力亟待加强,而深交所拟推出小额再融资豁免制度,将有助于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旧严重。中小企业可以从政府资助、银行信贷、资本市场、融资租赁、产业资金、民间资本等渠道取得资金,这些构成中小企业的外部融资渠道和内部融资渠道。但是目前存在一些问题。

①中小企业的融资通道过窄。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公司债发行的准入障碍,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据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8月的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供应的98.7%来自银行贷款,即直接融资仅占1.3%。由于我国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缺乏完备法律保护体系和政策扶持体系,影响创业投资的退出,中小企业也难以通过股权融资。另外,现在我国极为缺少切实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很多商业银行原来也是面向中小企业的,可由于资金、服务水平、项目有限,迫使它也逐步走向严格,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

②缺乏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信用体系。就中小企业自身来讲,固定资产较少,贷款受到限制和自身的信用度的问题,造成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信用体系减少。

③自有资金缺乏。我国非公有制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内源融资,从而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强做大。据国际金融公司研究资料,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分别占我国私营企业资金来源的30%和26%,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不足1%。

2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1)中小企业自身原因。我国中小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经营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在管理模式上仍停留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上,企业制度更新滞后,与市场环境转换不同步。

(2)银行信贷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以后,在信贷管理中推行的授权授信制度,以及资信评估制度主要是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而制定的,使信贷资金流向国有企业和其他大中型企业的意愿得以强化,而且近两年来,银行信贷资金向“大城市、大企业、大行业”集中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贷款具有金额小、频率高、时间急等特点,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相对较高,在商业银行尚未将盈利最大化作为主要经营目标的前提下,这就影响了银行的贷款积极性。

(3)缺乏中小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的制度和法律。有关的法律法规根本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一方面我国中小企业所有制构成比较复杂,而有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是按照所有制的性质来制定,这使得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处在不同的竞争起跑线上;另一方面某些法律法规对中小企业也不适用。如《贷款通则》、《担保法》等法律规定的有关企业抵押担保的要求,是多数中小企业很难达到的。

(4)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社会诚信缺失严重,金融市场的利率还未完全放开,直接融资门槛较高,债券市场不是很发达,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等问题,都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宏观层面上的成因。

3对策

(1)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一切规范化管理必须以规章制度作保证。政府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将其着眼点放在法规、制度建设上,通过制度保障、政策协调和资本市场创新等措施,为克服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为了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抓紧制定《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尽快出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管理等方面的暂行办法,依法推进融资环境的改善。

(2)完善银行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贷款渠道和较为宽松的贷款政策。具体措施如下:①大力扶持和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②参照国外的做法,建立一些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银行。同时,简化借贷手续,及时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③完善金融体系。一是为中小企业定期提供金融政策、利率和金融服务信息。二是预算服务,提高结算服务,提高结算速度,开放新的金融结算工具,加快中小企业资金流通。三是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帮助中小企业改善社会形象,降低其经营管理风险。(3)切实加快信用体制建设。①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信用担保体系是发达国家中小企业使用率最高并且效果最好的一种金融支持制度,是世界各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做法。应鼓励民间资金进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市场,由政府出面组建产权清晰、职权分明、完全按市场规律运作的高效率担保机构,既能体现政府财力作为支撑的组织协调作用,又能发挥市场灵活运作优势。②鼓励发展信用中介体系。建立中介服务机构,特别是信用评级机构,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投资、融资、服务、会计、律师、技术、培训等服务。应该以建立信用记录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为突破口,推进中小企业发展。③中小企业要加强信用管理。中小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是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最重要的微观基础,所有企业间的信用制约关系,首先是依赖每个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和风险防范机制建立起来的。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一是加紧制定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和政策,如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等,这是企业信用管理活动的保障基础;二是要建立信用管理组织或职能,信用管理的职能集销售管理和财务管理于一体,从企业设立审批开始信用管理的职能要纳入公司章程;三是要有信用风险控制与防范机制,尽量避免商业信用违约行为的发生,促进市场秩序运行。

(4)中小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①中小企业应努力克服自身的缺陷,想尽各种办法来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规范经营并按现代企业制度,挖掘内部潜力,按市场规律发展经济,重视科技开发和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档次和科技含量,完善财务管理,提高核算水平,树立良好的信用观念,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争得银行对客户的广泛信赖和支持。②在用人机制上,设计合理的工资奖金分配办法,健全职工劳动保险和医疗保障制度,吸引一些优秀的科技、管理人才,打破家族式管理模式。同时,做好职工的后续教育工作,为企业当前和今后的发展提供动力。③中小企业要制定长远的发展计划,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中小企业在成立之初就要建立自己长远的发展规划。长远的发展规划能够使中小企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不会因为近期的利润而裹足不前。同时,详细具体的长远发展规划能够使贷款机构对他们充满信心,改善贷款环境。

(5)构建有效的、多层次的融资系统,从间接、直接两方面同时着手。①直接融资。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更有效,更大程度的满足多样化的市场主体、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对资本的供给与需求,有利于推动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为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创造条件。有利于中小企业通过多元化渠道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②间接融资。政府应大力发展地方性、民营中小金融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应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服务组织体系,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金融机构融资提供信息支持。政府应转变观念,由“管理为主”变为“服务为主”,开展“一站式”办公,提高政策和信息的透明度,提高政府办事的效率,彻底改变企业对政府部门“难、繁、慢”的印象,更好地为企业融资服务。

篇5

信用主要体现在商品生产和交换活动中发生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企业信用是社会对企业履行符合当事人利益承诺的可能性的稳定预期。此处的承诺包括基于法律的承诺,基于社会道德的承诺和基于契约的承诺。企业信用取决于企业履约的能力,同时取决于履约的意愿。企业信用主要涉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关系,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资金信用关系,企业与居民之间的商品信用关系,企业与员工的合约信用关系以及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法律信用关系。在市场经济中,信用是促进合作的重要手段,是降低交易费用的重要手段。

信用制度由正式约束、非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构成。正式约束的内容是有关信用行业各种规定、准则等的总称,包括信用形式的确认、信用工具的采购、信用活动的组织、信用法规的建立、信用机构的设置等内容。非正式约束的内容包括传统道德范畴的“信用”,如诚实守信,现代法律意义上的契约意识等社会信用观念,意识。实施机制是指对经济主体守信与否的监督机制、约束机制以及奖惩机制等,三者之间有机结合构成统一的信用制度整体。

二、信用管理是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当前我国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信用管理的目标是强化客户资信管理,防范信用风险,控制逾期应收款项,加快资金回笼,加强欠款催收,提高企业利润质量,规范赊销业务,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建立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素质,从而使企业得到可持续发展。而目前我国企业的信用管理现状是应收帐款数额大,帐龄长,坏帐多以及信用管理制度落后,少数不法企业以信用方式非法骗取其他企业的经营资源,又利用法律的空隙,逃避法律制裁。这些非法行为的泛滥,使得我国的市场经济遭遇空前的信用危机。在当前“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和“国际市场竞争国内化”的形势下,我国企业如果不迅速提高自身信用管理水平,将最终面临被市场淘汰出局的危险。

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信用管理制度的建立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实守信,依法经营是企业参与国际经济交流,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本要求,企业加强信用管理制度的建设是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笔者认为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建立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切实重视信用文化建设,为企业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

培育新的信用文化是建立企业信用制度的前提。道德诚信,文化建设作为基础性的制度安排,对良好社会经济秩序的建立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注重对企业的信用观念与信用道德的宣传、教育培训,加强企业信用伦理建设,将信用道德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力量,增强员工的信用意识。要全员积极参与,加快把信用管理观念转化为各自的行为准则,增强企业信用建设责任感,建立新时期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价值观、伦理观和信用观。建立完善“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道德评价和约束机制,为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建设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

2、加大信用立法与执法力度,为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道德与法律是信用管理制度建设的两大柱石,道德是核心,法律是保障。信用要求人们对经济利益“取之有道”,信用建设要依靠法制来维护。信用缺失在现象上说明我国市场经济基础的薄弱和发育的不健全,在本质上说明法律、法规的不齐备和不落实。有法律保障的信用制度,才能提醒与规劝人们,才能使信用得到尊重、回报,使不守信者失去谋生的“饭碗”和参与社会的“通行证”。因此我们一是要借鉴其他有关国家的经验,完善我国相关法律制度,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并具有中国特色的信用法律法规;二是要建立奖惩制度,这是构建信用体系链条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健全信用法律体系的表现;三是建立完善的执法监管制度,利用职能部门加强监管,严厉打击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严厉惩罚失信企业。

3、打造信用政府,发挥政府在信用制度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我国当前之所以缺乏信用机制,与政府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目前我国仍属于非征信国家,政府在企业信用制度建设中的组织保证作用举足轻重。因此政府要在重塑社会信用关系中发挥主导和协调作用,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廉洁自律、以身作则。依法规范行政行为,避免盲目干预,真正提升政府公信力,体现立法、执法、服务、监督、维护市场秩序这些政府职能的作用,建立政府信用制度。

4、加快建立产权清晰、责任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这是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的基础和切入点。

信用关系的实质是财产关系,信用活动产生的制度前提是交易双方必须拥有财产。如果交易主体没有自己独立的财产,就不能产生用自己的财产与别人的财产进行交易活动,只有明确了责任主体,经营者才能对财产保值真正负责,企业信用才有前提保障。在我国当前的产权制度下,作为市场主体的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并没有独立的财产所有权,在这种情况下,让国有企业同国有银行成为市场主体,它们之间的信用关系,也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具有排他性的所有权约束的信用关系,它们之间根本不区分真正的“债权人”与真正的“债务人”,只是形式上存在信用关系,它们的行为也影响到其他性质的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如果经济主体没有独立的财产,则意味着它没有真正的能力承担财产义务,履行和约承诺,也没有真正的能力承担交易风险,无法真正对交易结果承担财产责任,经营信用无从谈起。因此构建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必须改革产权制度,使企业成为独立财产的真正所有者。将国有产权制度改造成真正的公有产权制度,使企业都成为拥有独立财产真正的产权主体,根据自己的意愿运用和处置本身所拥有的财产,通过平等协商一致所缔结的契约出入市场,独立进行真正的产权交易。这样,企业就会有真正内在的自我信用约束机制,及时偿债、履行合同将会自然变成企业必须共同遵守的信用准则。

5、在企业内部建立实施全程的信用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全程的信用管理制度,就要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信用管理。前期信用管理制度就是要建立客户动态资信管理制度,建立以客户的信息资源和资信调查为核心的规范化管理办法,对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全面的掌握和控制。同时对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等级评定,并按信用等级及潜力归类进行管理。中期信用管理就要建立客户授信制度。该制度以控制客户的信用额度为核心,建立科学的交易审批程序和严格的担保审批制度。后期信用管理制度就是要建立应收帐款监控制度,包括应收帐款信息记录制度,帐龄监控制度、赊销客户的跟踪管理制度,以及拖欠帐款的催收制度。与此同时还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信用管理部门,并配备相应的信用管理人员,专门负责信用管理工作。

6、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实现企业信用评价的市场化。

信用中介服务机构是我国信用监督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业务的开展可以大大减少或消除企业交易信息的不对称,提高各交易主体的信用程度和降低交易成本。随着企业信用风险意识的日益加强,必定会扩大对信用信息的需求,相应带动征信、评级等资信机构的发展,而社会也迫切需要独立的、公正的、有权威的资信机构。我国政府应该发挥推动作用,大力培育信用服务中介组织,为企业信用评价的市场化提供主体基础。信用中介服务行业的发展必须在政府的有效监督和管理之下,实行严格的准入,限量和管理制度,对其进入和资质条件加以规范,使其真正成为公平、公开、公正的社会信用管理服务机构。

篇6

一、企业信用监管的现状

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是一项崭新的课题,但目前存在三个问题。

1.国家法律法规理论指导不足。(1)在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运行中,国家政策、政府管理、法律环境、行业标准、征信手段、评价方法等都有一套成熟的理论和长期的实践,而我们仅仅是从政府一个部门的企业登记和日常监管入手开展工作;(2)企业信用涉及商业银行、征信和信用调查、资产评估以及信用评级、信用保险和信用咨询等一整套市场运作流程,而我们仅仅提供企业是否违法的客观记录,并对少数严重违法失信企业提供网上查询;(3)信用管理是涉及多部门的系统工程,应有完善的相关法律体系并规范操作,而我们只能以“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司法”对违法当事人的限制性规定做参照,因此急需制定相关法律,包括公开披露违法失信企业时出现的不当行政的法律救济措施。

2.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不全。我国加入WTO后,一系列的国际贸易规则,不仅要求我们遵守国内的法律,同时还必须符合WTO国际公法的要求。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必须以诚实信用为前提,以严格履行合同为保证,这是法律的要求,也是企业生存必须遵守的底线。然而许多企业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对合同管理与质量管理乃至企业发展的关系在理性上认识不足,管理方式、组织形式不适应现代市场交易要求,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少企业缺少专门或兼职的部门管理合同,有的兼职人员不懂合同,没有实现合同管理电子化、网络化,一些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合同台帐手工填写,随意涂改,合同文本使用不规范,合同主要条款漏项,企业间相互拖欠严重,给企业经济利益和诚信带来负面影响。

3.社会信用管理意识不强。当前,一方面由于全社会对合同管理认识的差异,特别是广大消费者对合同知识知之甚少,另一方面现实经济生活中合同交易又极为广泛和普遍,使得利用合同进行的违法事件不在少数。个别不法分子利用一些地区、企业、个人盼望资金、好项目的心理,在引进资金、引进项目、发展种养殖业和高科技项目上利用合同进行欺诈,使地区、企业、个人蒙受损失。

二、实施金信工程的对策

面对信用管理的现状,如何适应入世的需要,我们应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高度出发,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理念、方法,重新审视工商部门合同监管职能,建立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在工商行政管理职责范围内发挥四个功能,即:企业信用信息的披露功能,教育培训企业诚实守信的引导功能,规范企业信用行为的监管奖惩功能,对企业授信不当、不履行承诺等产生的信用风险予以防范或救济功能,在实施金信工程中做到“四着并举”:

1.补充完善信用动态数据库,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按照《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企业信用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一方面对合同行政监管信息要及时录入,同时协调系统内其他职能科室、分局涉及企业信用信息的收集整理,保持企业相关信用资料录入的及时性、连续性,对严重失信违法的企业在登记注册、申报驰、著名商标等方面的限制要落实到位,对重守企业的激励措施要不折不扣地兑现,取信于企业;要建立相对独立的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个人信用数据库,作为企业信用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企业信用与企业负责人个人信用的联系,使企业信用有明确的责任人,才有人真正对企业信用负责;另一方面要主动与相关政府部门、司法机关联系,建立健全可操作的信用信息收集机制,结合实际,落实信息共享的具体操作事宜,要向企业宣传建立信息系统的作用、意义,帮助企业开展征信服务,制定企业信用信息有偿查询的内容、程序和方法,形成动态数据库。

2.培育发展信用企业,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重合同守信用”认定活动,是金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表现形式,它与当前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目标相一致,也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要求。以我县重守企业评定现状为例:一是全县共有重守企业299家,占全县企业总数的10%,比例较低;二是全县重守企业中国家级2家,省级3家,市级55家,县级239家,等级档次有待提高。我们应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努力推进“重合同守信用”活动深入开展,加快各地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要通过舆论宣传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诚信风气,增强企业参加重守认定活动的积极性;要主动向地方政府汇报,请他们召开专门会议,认真排查,支持已命名的重守企业参加上一级的认定,未取得的企业要引导他们积极创造条件报名参加认定;在日常监管中要注意发现、培育重守企业,加强信用培训,加强指导规范,帮助企业争创,力求多发展;对申报重守认定企业,要严格标准,认真把关,广泛征求法院、银行、税务、司法等部门和企业客户对其信用的评价意见,登报公示征求社会意见,确保质量;对被命名表彰的企业要利用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既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又抓住典型导向拉动作用,吸引更多企业加入重守创建队伍中,打造企业信用平台。

3.查处企业失信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褒奖信用企业,弘扬诚信正气,是我们应尽的责任,规范合同行为,查处失信违法行为,更是我们的法定职能。为此,我们一要通过集中整治,加强对建设工程施工、房地产等合同的行政监管,积极引导他们自觉使用合同示范文本;二要坚决清除假冒的重守企业,近年来,宝应曹甸工商分局先后查处了2起企业利用产品宣传册、互联网冒用重守名义进行虚假宣传的行为;三要严厉打击合同欺诈行为,要组织干部集中学习、培训,提高合同欺诈案件的办案水平,并利用企业信用电子网络,将有违法行为的企业确定为警示企业名单,在网上公示,向社会发出警示;四要建立企业激励机制,将生产经营信誉好的企业确定为良好行为企业向社会,登记中开辟绿色通道,年检中免实质审查,发展中重点扶持,改变“老实人吃亏”的现象,使诚信企业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

4.加强以诚信为本的道德教育,打造诚信企业、诚信经济的品牌。要在开展法制教育的过程中加大对《合同法》、国家工商局《关于对企业实行信用分类监管的意见》的宣传,要充分运用新闻媒体、协会简报、集中培训、深入企业办班的形式,提高全民尤其是企业负责人、营销人员、合同管理员对《合同法》、《江苏省合同监督管理办法》的学习理解,增强严格按合同办事的自觉性。今年来,宝应工商局还深入开展了“合同助企活动”,通过与重点服务单位签订协议,提供信用知识培训、内部合同管理指导、法规咨询、资信、大宗合同签订把关、合同争议调解、合同仲裁、动产抵押登记、争创省市级重守企业、查处侵权案件等十项服务,促进了企业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对企业授信不当、不履行承诺等产生的信用风险予以防范或救济,引导企业在合同管理方面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三、对金信工程的再认识

构建企业信用监管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对此,我们在实施金信工程中应当处理好五个关系。

1.立足自我与争取支持的关系。工商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成为企业信用建设的牵头单位,建立企业信用数据平台;要协调好与相关部门的关系,建立相互协作制度,运用我们拥有的企业登记基础资料换取我们所需要的其他企业信用信息,丰富企业信用资源。

2.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建设的长期性与阶段目标关系。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需要我们分阶段实施。因此确定每个阶段目标应该按照先易后难、先内后外原则开展工作,首先做好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其次做好制度建设,最后把企业信用建设向个体工商户信用建设延伸。

3.信息化建设与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关系。开展企业信用工作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需要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支持。但是信息化工作不能代替企业信用工作,企业信用工作也不能以信息化为满足,应该以市场主体为中心,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手段,相互促进发展。

篇7

2008年12月1日,世界银行《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和展望》预测,2009年全球贸易额将收缩2.1%,是自1982年以来的首次下降,由此金融危机对出口导向型国家的影响将加剧。

市场信用风险大幅上升

全球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信用状况普遍下降,企业和金融机构倒闭大量发生,国际国内信用风险将大幅上升。

2009年美国将有6.2万家企业破产;西欧破产企业数量将增加1/3,增至19.7万家,其中法国将有6.3万家企业倒闭,破产企业增长幅度最大的将是西班牙,爱尔兰和英国。而2008年1~11月日本就已有1.43万家企业倒闭,创下了5年来的新高。

从倒闭原因看,“流动资金匮乏”(同比增加37.2%)尤为突出,难以从金融机构获得融资,导致资金链恶化的企业增多,年底可能进一步增多。

出口坏账率成倍增加

据中国信用保险公司统计,2008年中国出口坏账率在2%~3%之间。由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目前采取的经营方式,覆盖率只有出口额的3%左右。根据国际经验,信用保险可占到该国贸易额的20%~30%。中国24万家外贸企业中只有数千家投保了信用保险,央企中也只有1/3投保了信用保险,已投保的企业数量不足10%。由于绝大多数中小出口企业并没有投保信用保险,所以他们的坏账只能由自己承担。对于利润微薄的中小企业而言,一笔坏账也许就会造成毁灭性打击。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针对国内企业经营者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被调查企业中,普遍认为三资企业的信用状况较好,私营企业信用状况欠佳,对国有企业信用状况的看法有一定分歧,三资企业认为国有企业虽然比私营企业守信用,但仍然有一部分国有企业失信状况较为严重,但内资企业认为,国有企业的守信状况良好,甚至可以和三资企业媲美。企业经营者选择守信企业所在地区均为中国经济相对发达和开放的地区,可见企业信用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直接相关。

随着国际买方市场的普遍形成,越来越多的进口商为避免占压资金和节省开证费用而拒绝给出口商开立信用证,转而要求卖方接受信用付款方式。譬如,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亚洲出口商都坚持要买方开立信用证,但今天则几乎完全丢失了这个“强势地位”,全面接受了承兑交单(D/P)或放账(O/A)等信用付款方式。据了解,目前中国只有大约20%的出口使用信用证,80%都是放账交易,且放账期限越来越长,来自欧美国家的买方付款期一般在交货后90天,有的长达120~180天,拉美地区的买方甚至长达360天,与此同时,进口仍然以对外开立信用证为主,变化不大。外贸顺差掩盖着巨额信用逆差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位的贸易大国,随着对外贸易由逆差转为顺差,进出口的信用条件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越来越多的出口贸易采用了赊销方式,进口却依然以信用证方式为主,有些甚至采用预付款的方式。从贸易信用的角度观察,可以发现,在外贸顺差帥掩盖下是巨额的信用逆差。据估算中国每年通过出口赊销和进口预付款等方式有近万亿美元的信用净输出,放账期基本在90~180天不等。

产生信用逆差的原因

与外贸顺差一样,中国对外贸易中“信用逆差”的形成有一定客观原因,主要是由进出口商品结构差异决定的。可以将其称为“结构性信用逆差”。中国出口的商品大多是供过于求的商品,不得不放账、赊销。而进口的商品大多是紧缺的能源、原材料以及关键技术和设备,消费品不足3%。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对外开立信用证,甚至提交预付款。

“信用逆差”的产生还有“非结构性”原因。首先,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尚不健全,信息透明度不高,外国出口商对中国企业的资信状况和信用程度不了解,不敢贸然赊销给中国进口商:其次,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意识差,对信用管理知之甚少,信用管理水平低,不会运用信用管理工具也是重要的原因。时至今日,中国许多外贸教材仍然在宣传“外贸尽量采用信用证”,而很少讲解信用成本和信用风险。第三,由于社会制度和司法体系的不同,以及文化差异,地域隔阂产生的误解而引发的猜疑和歧视,也会在贸易信用条件上表现出来。

信用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信用服务行业整体规模不大但发展迅速,各分支发展不均衡,部分行业开放度不高或尚未开放,大多数分支行业缺乏监管,秩序较乱,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部门不明确。有关信息公开与保护,以及规范信用中介服务活动等方面的立法滞后,监管部门不明确,全国性行业协会也没有建立,行业发展受到影响,信用信息的公开化程度不高,已经建成的信用信息平台的使用效率不高,信用信息分割,不能共享,互相封锁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使行业发展面临信息不全面,不及时的障碍。专业信用人才匮乏,信用产品创新不够,目前虽有几所大学设立了信用管理专业,但市场上信用人才供给不足,导致企业创新能力不够,市场缺乏适销对路的产品。

近年来,除部分国家垂直管理部门和经济发达地区外,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整体进展缓慢,行业信用建设刚刚起步,又基于企业自身信用建设和信用服务行业发展现状,要保障商务信用交易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推动企业信用建设走向良性循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中小企业也出现了普遍的信用风险问题,因此也越来越重视信用管理,但中小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与大型跨国企业差距明显。与此同时,企业对部分信用管理工具的需求日益迫切。

中国企业信用建设滞后,决定了企业信用管理水平必然较低,进而影响企业进行信用交易的信心和能力,而信用交易规模小又决定了企业对信用服务需求不多,从而限制了信用服务业的发展,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就失去了根基和土壤,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目前亟需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中国企业建立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引进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提高中国企业的信用管理意识和水平,同时,开放企业急需的商账追收行业,加快信用保险、保理,融资租赁和信用交易担保等可以直接分担企业信用风险、帮助企业融通资金等信用服务业务的发展速度。

促进企业信用交易发展的建议

针对目前企业信用交易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商协会,各类信用服务机构和广大企业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内需和促进消费的高度重视信用交易及信用管理,共同努力,从制度建设、技术建设和文化建设三个层面入手,尽快构建起完善的商务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保障企业信用交易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体应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由商务部牵头尽快制订《公平商务信用交易管理办法》,鼓励企业健全内部信用管理体系,科学开展信用交易,适当披露信用信息,建立债权登记制度,对所有客户公平授信,保护消费者权益,规范买卖双方在信用交易中的权利义务关系,规范财产抵押登记行为,引导企业正确使用各类信用管理工具,促进信用服务机构发展,规范其执业行为等。

二、大力开展信用管理培训,推广《商贸企业信用管理技术规范》标准,协助企业建立信用管理制度。

三、推动公共信用信息开放与共享,依托行业商协会及专业信用服务机构,按行业(分区域)建立会员制的信用信息交换系统,促进企业征信、信用评级等信用信息服务业的规范发展。

四、推进信用风险转移与债权保障机制建设,大力发展信用保险、保理、交易担保等信用服务行业发展。

篇8

为进一步推进*市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诚信守法意识,规范企业市场行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根据省政府《关于建设“信用浙江”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15号)和《浙江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管理办法》(省政府第194号令)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推进“信用*”建设,加强企业诚信教育,增强企业的信用意识,营造诚信发展环境,维护诚实守信、公平交易的市场经济秩序,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二、总体目标

2006年9月底前,初步建成以企业经济户口为基础、以监管对象为目标、以信息化为手段、以信用格式为内涵、以信用评价为杠杆、以信用资产培育为目的的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为政府各部门监督管理企业行为提供依据,为社会各界查询企业信用信息提供服务。

三、基本内容

由市政府授权,以工商企业登记注册信息为基础,以政府相关部门职能为依托,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撑,归集、整合企业信用信息资源,通过信用征集、信用评价、信用反馈、信用提示、信用培植、信用披露等方式,对企业实施市场准入、存续、退出全过程的信用监管,实现企业信用信息互通共享,建立政府企业信用监管工作系统。

四、工作任务

(一)建立*市企业信用信息平台。负责全市范围内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整合、评价、使用和管理,承担全市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企业信用网站的建立、日常维护和管理。具体办公地点设在市工商局。

(二)建立企业信用监管制度。一是制定相关运行制度,主要包括出台关于加强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企业信用信息交换目录、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平台软件用户手册等;二是建立信用信息成员单位例会制度;三是建立信用管理考核制度,企业信用监管工作列入市政府对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

(三)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子系统组成。

1、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主要功能是全市企业信用信息数据交换和存储,包括政府企业信用信息数据交换软件系统和信息共享中心软件系统。

2、前端采集系统。适用于信用信息征集采用网络自动传入的部门。主要为前置机软件,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经贸、环保、卫生等政府部门采用网络向企业信用信息中心提供企业信用信息,实现企业信用信息的归集和整合。

3、企业信用评价系统。主要功能是应用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信用评价系统软件,自动提取企业信用信息,依据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字模型,对企业信用状况进行等级评定。

4、企业信用信息网站。主要功能是对外、公示、查询企业信用信息,作为政府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和建设的对外窗口。

5、网络及安全系统。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以政府内网为平台,并与其他网络严格物理隔离。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也是提升我市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各部门要充分认识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把企业信用监管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篇9

从我国金融领域信用体系的发展来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社会信用的法律支持环境的营造、信用数据库建立与开放是当前我国金融系统信用体系建设的三个基本问题。

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总体框架

(一)管理框架的建设思路

根据国际上信用体系建设的经验,在信用体系建设初期,应当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政府宏观管理的刚性作用,随着信用体系的成熟可以逐渐过渡为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应当以社会中介机构作为社会化信用体系的主体。根据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实际,信用体系建设初期应当将体系建立和营运分离开来,首先由政府部门管理,待信用体系运行成熟后,再采用市场化运作,转交独立的中介公司进行企业化管理。其原因是:

第一,从效益角度来看,在信用体系建设初期,通常在信用体系建设的5年内,信用体系的建立成本与服务收益反差大,入不敷出,一般处于亏损状态,显然由企业来承担建立成本很不现实。

第二,从征信数据征集能力来看,在信用体系建立的初期,只有政府凭借行政行为,才能征集、建立起基本的信用信息的数据库,而企业性质的中介公司很难做到。

第三,从信用消费意识来看,作为信用消费主体的企业和银行领域,当前普遍消费意识不强,信用消费需求不足。只有依靠政府强化信用管理,才能推动人们信用消费意识的增强。

第四,从信用体系成熟的周期来看,在自发状态下,信用体系建立到发展成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常需要150年的时间,而在当前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中,社会信用体系快速建立与成熟,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来推动。

(二)层级框架的发展思路

要按照全国统一协调的原则,建立信用体系的层级组织结构,自上而下的层次组织应当是:全国社会信用领导组织机构、信用建设的政府主管部门和银行领域层面、征信中心、征信中介公司、信用消费企业和个人等五个层面。

(三)信用体系建设中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

第一,统一原则,即达到规划统一、信用编码统一以及技术标准的统一,以达到整体推进的目标;第二,主旨多元原则,即信用体系建设要综合考虑其道德价值、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第三,整体与局部协调的原则,即要兼顾整体结构与具体细节,运作体制与操作程序的关系;第四,解决当前问题与长远问题的原则;第五,效率性与公正性结合的原则;第六,以法来统一规范信用建设行为的原则。

二、社会信用的法律支持环境的营造

信用虽然属于道德范畴,但是作为市场经济基础信用体系建设,必须依靠法律来保障其正常、健康发展。根据国外信用体系成熟国家的经验,通常情况下应用于基本信用管理的相关法律包括公平信用报告法、平等信用机会法、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公平信用结账法、诚实租借法、信用卡发行及公平信用和贷记卡公开法、电子资金转账法等,只有具备了完整、规范社会法律体系为保障,营造了良好的信用管理的法律环境,才能使政府、企业、银行、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等的信用定位和活动得到顺利发展。当前我国信用管理的法律体系不健全,存在很多方面的缺失问题,必须加强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其中最为重要的方面有:

(一)加强社会信用信息管理方面的法律

这是用于规范个人和企业信用资料等征信信息的法律,它对于界定信用信息的采集、披露和使用程序,防止征信数据的部门垄断,而导致信用信息公开不当、使用错位,最终形成信用管理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二)促进信用信息标准化方面的法律

征集信息数据库标准化是实现信息评价水平的基础性工作,应当按照国际通行的数据库统一编码及相关标准,出台相关法律规定。

(三)规范信用中介机构的法规

包括对咨询机构、评估机构、担保机构、风险投资基金等信用中介机构管理,以及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投资基金、社会资信评估机构和风险投资公司等企业税收管理方面。

(四)加强信用行为的监督与惩治方面的法律

包括对诉讼审判的效率、审判结果和行政执法内容的执行保障方面,以及对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保障、违法违约侵犯他人权益者依法惩处方面等。

三、信用数据库建立与开放

征信体系中的数据库建立是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应当在信用法律范围内,进行企业及其个人信用信息的收集,并提供有效的信用评价服务等。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信用信息的建立与开放分3个层次推进:

(一)建立全国性的信用信息征集与管理的决策领导机构

负责组织协调国家的信用信息建设,制定信用征集的标准、业务发展模式和工作指标体系和工作管理办法,研究确定信用记录及其公布的制度,积极探索市场经济变化中的信用信息管理与协调机制。

(二)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基础进行全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企业的经营状况、资本实力、产品质量、品牌及企业完税、年检、法人行为、债务纠纷等信息,都属于信用联合征信系统的范围,这些信息征集首先应以国家工商管理部门为基础,用企业登记号码作为信用信息的编码统一,以其具有的企业户口数据库为信息征集的基础平台,充分利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企业登记年检系统、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等现有系统的优势,以此为基础整合银行、技监、税务、海关、保险、公安、法院及相关社团单位的企业信用数据,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起多信息的企业信用数据库,进而推进社会的企业信用信息建设。

(三)以国家金融机构基础进行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

篇10

金融租赁公司引入外部评级机构进行信用评级和信用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其信用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而信用评级机构开展与金融租赁公司的合作,也可进一步拓展市场,增加信用信息数据的积累。二者合作的主要方式包括信用评级、尽职调查、管理咨询以及信用方案设计等。

关键词:金融租赁;信用评级;合作

1 金融租赁行业发展状况及风险特点

融资租赁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美国,目前,全球近15%的投资都通过融资租赁完成;在美国,融资租赁已经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金融工具,其租赁渗透率已超过30%,进入成熟期。而在中国,到20世纪80年代才引入融资租赁,融资租赁的渗透率一直较低。2007年3月1日,银监会颁布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这一办法的出台,标志着银行自1997年被强行退出租赁市场后重新获得该牌照,工行、国开行、建行、交行、民生、招行等相继成立了金融租赁公司。据银监会统计,截至2008年11月,6家银行租赁公司的平均注册资本达到36亿元,租赁资产规模约为460亿元,只用了一年就大致占据了整个融资租赁市场业务的半壁江山。

融资租赁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业务,是一种将金融、贸易、工业结合起来,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通过“融物”达到“融资”的交易,其法律实质是出租人按承租人对租赁物与供货人的选择取得租赁物再出租给承租人。

金融租赁公司在开展融资租赁业务过程中,不可能完全依赖于自有资金,也需要资金提供方的融资支持。它既接受银行提供资金的服务,是银行信贷信用的受信人,又是向承租企业提供设备和服务的授信人。

金融租赁公司如何为承租企业设置融资租赁信用条件与融资租赁公司能否满足资金提供人的信贷信用条件,融资租赁公司的未来租金收益与融资租赁公司未来应付资金提供人本息是否相匹配,是保证融资租赁业务流程得以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其中,承租企业的信用风险是金融租赁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这是因为租赁业务收入是目前我国金融租赁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而承租企业的信用状况不仅直接决定了金融租赁公司租赁业务的收入与风险,同时也决定了其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水平。

2 引入外部评级机构进行信用评级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金融租赁业务的快速发展,监管部门对金融租赁公司资本充足水平和资产质量等的监管也日趋严格,如何有效识别、防范和控制承租企业信用风险,加强内部信用风险管理,是金融租赁公司面临的共同课题。

金融租赁公司引入外部评级机构加强承租企业信用评级和信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独立、客观地揭示承租企业违约的可能性和损失的严重程度,提高金融租赁公司信用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

承租企业的信用风险,即违约的可能性和损失的严重程度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包括承租企业所处的行业发展阶段、市场竞争状况、产业政策,承租企业的经营状况、管理水平和财务实力等,需要运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与分析。金融租赁公司借助外部评级机构历经多年所建立起来的信用评级体系和专业判断对承租企业进行信用评级,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当前其对承租企业风险识别和控制方面的不足,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另一方面,外部评级机构以独立第三方的地位开展承租企业信用评级,能够不受委托方和被评企业之间利益关系的影响,评级结果的公平性和客观性有较大程度的保障。

2.2 实行资产五级分类,提高资本充足水平的需要

《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风险分类指导原则》等现行监管政策规定金融租赁公司资本净额不得低于风险加权资产的8%,同时应实行风险资产五级分类制度,并提取规定的呆账准备金。外部评级机构对承租企业的评级结果可为金融租赁公司基于信用风险的资产分类提供重要参考,同时为风险加权资产和资本充足率的计量提供依据。

2.3 有助于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打造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监管的加强,我国金融租赁公司必须迅速提升信用风险定量识别和控制技术,建立和健全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和流程。同时,金融租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将从单纯的业务扩张逐步转变为风险计量、风险定价和经济资本分配,从而实现收益和风险相匹配的经营目标。借鉴外部评级机构信用风险分析技术和信用风险管理咨询经验,有助于促进金融租赁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3 信用评级机构与金融租赁公司的合作方式

根据金融租赁公司的业务特点和信用特征,信

用评级机构可在以下方面与金融租赁公司开展业务合作,以帮助金融租赁公司进一步提高承租企业信用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针对融资租赁公司的承租企业进行主体信用评级;为金融租赁公司提供针对承租客户的尽职调查服务;为金融租赁公司提供信用风险管理咨询服务;为融资租赁业务设计相关信用方案。

3.1 承租企业信用评级

承租企业的信用评级是对受评企业按时、足额偿付约定租金的能力及意愿的评价,其核心是充分揭示受评企业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来源以偿还其到期租金,并以简单的评级符号表示其违约风险的大小和损失的严重程度。主要分析要素包括经营环境、企业的基本经营及竞争地位、管理素质、财务状况、关联企业之间的关系及特发事件风险等。金融租赁公司应首先选择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开展业务。

3.2 承租企业尽职调查服务

尽职调查是评级机构通过专门的征信方法、渠道和程序,对拟承租客户真实的资产和负债状况、股权结构和关联企业、经营历史及现状、主要管理人员、法律关系及其所面临的机会以及潜在的风险等进行的一系列调查和核实。

尽职调查的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基本情况、发展历史及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生产现状、财务状况、特定债务、涉诉事件、经营者个人诚信情况以及相关行业的简要分析等。该报告可帮助金融租赁公司判断承租方的经营、管理实力并甄别经营风险,提供决策参考。

3.3 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咨询

金融租赁公司在经营活动中将始终面临着必须不断扩张信用以扩大市场份额和争取客户,但另一方面又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信用风险,提高赢利水平的两难困境,因此,建立企业内部信用制度,构建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机制势在必行。信用评级机构可协助金融租赁公司建立有效的信用管理体系,以帮助金融租赁公司解决好客户选择、融资方案制订并实施、加强应收融资租赁账款的管理等问题,从而实现增加收入和降低风险的预期目标。信用评级机构提供风险管理咨询的主要内容包括:信用管理诊断、信用管理制度体系建立、信用管理部门建立及人员考核指标体系设计、信用管理政策制定、业务流程重组、资金营运及信用风险管理系统建设等方面。

3.4 为融资租赁业务设计相关信用方案

融资租赁业务和风险控制的实践证明,承租企业的经营方式、机构实力、交易的机构组合、中介服务机构的介入与否以及二手设备市场的设立都将影响融资租赁公司对承租企业信用条件的设置。针对融资租赁业务承租企业的不同特点,在进行融资租赁业务关键要素方案时,应根据承租企业主体信用评级的结果,进行具体优化设计。信用方案设计的重点在于对租赁债权的管理能力以及未来的租金收益、余值处置收益与金融租赁公司所承担的风险以及资金成本、现金流压力等是否匹配。在针对大型服务运营商客户时(如电信、电力、供水、供气运营商),除考虑当前的信用等级外,信用评级机构还将对该类企业未来赢利能力和现金流情况进行评估判断,并根据设备余值风险的定价和处置能力综合设计融资租赁方案;而面对一般生产加工类企业对建筑、工程施工设备或大型生产设备的融资租赁需求时,其在行业内的地位、市场份额、核心竞争优势、设备的通用性、历史信用记录以及第三方担保等保障措施均成为融资租赁方案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