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的典范范文

时间:2023-08-27 15:18: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营企业的典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民营企业的典范

篇1

[关键词] 民营企业;社会发展;贡献分析

[中图分类号] F270.3 [文献标识码] A

一、民营企业的界定

关于“民营企业”的界定国内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它是指我国境内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根据我国公司法,按照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来划分企业类型主要有:国有独资、国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又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等,因此,除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外,其他类型的企业中只要没有国有资本,均属民营企业,包括外商和港澳台商独资及其控股的经济组织。另一种观点认为,外商和港澳台商独资及其控股的经济组织不属于“民营企业”的范畴。单成繁(2005)将“民营企业”定义为,由本国公民出资兴办或经营的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法人实体和非经济法人实体,具有自行组建、自行筹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谋发展的特征。本文采纳此观点。

二、民营企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一)助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

1978年我国个体私营经济占全国GDP的比重仅为0.9%。根据《民营经济蓝皮书》统计,2006年非公有制经济占我国GDP的比重达65%以上,其中民营经济占45%,年均增长速度高达25%以上,大大高于同期全国GDP9%的平均增长水平。近年来,受国内外环境的影响,民营企业的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但2011年民营经济所占比重仍超过50%。从地区看,越是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其经济增长率越高,如江苏、广东、浙江、上海、北京、山东等省市。甚至在有些省市,民营经济成为助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如2010年四川省内江市民营经济对全市的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72.4%。

(二)促进了社会就业

截至2007年3月,全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达到504.4万户,从业人员达到6663.4万人;截至目前,全国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从业人员超过1亿,实际从业人员可能超过2亿;民营经济在二、三产业中的就业比重超过84%,在城镇中的就业比重超过70%。很多地区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作为解决就业等社会问题的主要手段,如“十一五”期间贵州省通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为城镇新增60余万个就业岗位。

(三)增加了政府税收

目前,我国民营经济税收比重已超过国有经济,在不少地方,民营经济税收已成为主要财源。从2003年开始,民营企业中个体私营企业的税收增长率连续8年超过50%,2010年民营企业实现税收总额4775亿元。 2010年,浙江省非公企业入库税收占地方税收的比重为60.2%;在很多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中,民营经济上缴的税收占县级财政的比重一般也在50%以上。

(四)繁荣了社会主义市场

民营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市场供给,增加了市场供给的数量和品种,彻底消除了短缺经济对提高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制约。自2000年以来民营经济中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占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半壁江山,而且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年增长率达到25.6%,远远超过同期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的增长率,对繁荣社会主义市场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扩大了社会投资

民间投资十分活跃。据统计,2011年1—4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达到35.1%,而民间投资占57.7%。与2003—2010年平均值相比,政府投资占比下降了8.3个百分点,而民间投资增加了22.5个百分点。随着制约民间资本的政策逐渐放宽,民间投资仍存在巨大的上升空间。

(六)维护了社会稳定

一方面,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帮助国家解决了如就业难、收入低等诸多问题;另一方面,许多民营企业在自身得到发展后,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据全国工商联的调查显示,在慈善事业方面,由全国数十位企业家发起的“光彩事业”在“十五”期间的捐赠总额超过100亿元,民营企业捐赠占到了2/3,民营企业已经成为社会公益事业捐赠资金的重要来源。

总之,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力量和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源泉。

三、促进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民营企业的政治、经济地位

虽然民营企业从法律意义上可享受“国民待遇”,但在诸多领域民营企业并没真正享受到这种平等待遇,而更多的是受到歧视和冷遇。在国家与地方的重大政治、经济决策中缺少来自民营企业家的声音,这与民营企业当前的社会贡献是极不相称的。因此,提高民营企业的政治、经济地位刻不容缓。

(二)改变全社会对民营企业的歧视观念

当今社会很多人对民营企业持有偏见,一些民营企业家因为有钱被冠以“土财主”、“暴发户”,民营企业家缺少社会认同感,民营企业在引进人才方面也是困难重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因此,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对民营企业的歧视观念、建立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是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三)扶持政策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由于在政府的经济决策中缺少民营企业家的声音,加上某些政策制定者作风严重,出台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往往形同虚设,可操作性较差。因此,在制定相关政策前,要深入民营企业,了解其实际困难,认真采纳其建议,制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扶持政策,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四)民营企业要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近年来,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民营企业在得到各种政策支持的同时,也应提高社会责任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回馈社会,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典范,从而赢得广泛的尊重与认同,才能促进自身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单成繁.“民营经济”称谓将约定俗成[J].党史纵横,2005(11).

篇2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是人的不断发展,以人为本是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首先,以人为本需要企业营造一种亲密和谐和有归属感的人际关系,这个要求企业所有者提出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制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可与否直接影响企业是否能留住有能力的员工,如果企业文化不被员工认可,一旦有文化氛围更好的公司邀请,企业员工流失程度会很高。所以企业的文化建设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要让员工不仅是为了工资或者分红而奋斗,更重要的有一种对企业文化认可的责任感。其次,对不同的人员提供个性化服务和不同发展平台的晋升机会。企业要发展员工的潜在能力,让员工在适合的岗位上给予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长处,充分调动员工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二、人员培训创新

对人员进行培训是企业基础工作,我国的民营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首先,培训任务和责任转移到各部门而不单是人事部,因为人事部把握企业大方向但具体的专业内容明显不如各个专业部门。但是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把人事部的培训和各个专业部门的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人事部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的培训,各个专业部门对员工从专业知识、理论、实践等方面进行培训,使员工快速认同企业文化,快速进入工作状态,这样企业才能高效运转。其次,要从以前的灌输型培训转变为互动性培训,为增加员工的主动性,企业在培训时应使用互动式培训,就相关问题积极进行互动,或者角色模拟提问,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三、业绩管理创新

民营企业的业绩管理或者考核是企业管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其中财务数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关注财务信息反馈,而要准确的判断企业未来的发展和规划。民企必须考虑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行业背景、以及行业技术发展方向等诸多因素。所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首先,从企业的生产能力来看,良好的生产能力决定一个企业是否具备行业典范和企业进行在投入的保障。其次,财务信息可以分析员工利益的满足程度,通过财务指标可以看出企业的周期目标是否实现,员工的业绩考核是否实现,股东的利益是否有所保障。民企要重视财务状况,但不是唯一的衡量指标。在此,用户满意度也是衡量业绩管理的重要指标。用户是产品的直接使用者,用户的反馈一定程度上代表对企业的满意度,如果反馈良好,企业会更加快速的发展,如果反馈有缺点,有助于企业迅速改变产品品质,及时扭转不利局面,只有用户满意,企业才能真正的不断发展。

四、激励法创新

篇3

[关键词] 民营企业信用保险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方面已成为重要的生力军。无论在投资、消费、出口、就业等方面,民营经济都有重要的贡献。特别是在沿海地区民营经济已经开始告别以往的小打小闹、粗放经营的简陋局面,逐步走上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道路,从而成为全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典范。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及相关法律体系的不完善,民营经济体系中一些投机者利用市场机制和法律体系的漏洞和空白,要么搞假冒伪劣蒙骗客户和消费者,要么拖欠和逃避债务坑害商业伙伴和金融机构。另一方面,由于民营企业在起步之初都存在规模小、管理不健全、资金实力弱等特点,从而不可避免地造成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的市场形象较差。所有这些问题必然导致民营企业在信用方面受到市场的质疑。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信用经济,信用对经济的作用和影响不断扩大。而信用管理的必要性主要源自违约的风险,即信用管理实际上是一种风险管理。其风险包括两种:一种是由主观违约行为给其他经济行为人导致的风险,即通常所说的诚信问题,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于契约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另一种是客观因素导致的风险,即通常所说的狭义的信用问题,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于契约双方信息的不完备。对民营企业而言,这两种情形极大地削弱了其在市场中的地位以及市场竞争力,成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主要障碍。所以建立行之有效的民营企业信用保险机制就成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

一、民营企业信用问题的基本特点

由于缺乏完善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再加上民营企业大多具有规模小,资金实力弱、缺乏品牌优势等特点,导致部分民营企业信用的缺失成本较低,而信用缺失问题则已经成为制约民营经济整体发展中的普遍性问题。民营企业信用问题主要有以下特点:

1.合同诈骗、拖欠和逃避债务、以次充优是民营企业信用问题的主要表现

原因在于无论是强约束的市场法制还是软约束的商业伦理道德都存在相对缺位的问题,从而使市场中的契约关系得不到足够的尊重。

2.民营企业的信用问题具有地域共性的特点

由于受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地理特点、人文习俗、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民营企业的信用问题在地域上表现出很大的共性。这些企业通常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经营方向、经营方式和经营手段,从而使部分企业的信用问题所造成的市场影响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和群体效应。对一个地区而言,一旦其企业信用受到群体性的质疑,就必将对本地区形象和经济发展形成巨大的抑制作用。所以所民营企业的信用问题不单单是民营企业自身的问题,更是关系整个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

3.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违约行为很难由法律约束来遏制

原因在于:首先法律条文对债权人保护不够;其次是经济案件的审理通常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第三是判决结果的执行软弱无力,“赢了官司赔了钱”的事情随处可见。由于法律约束的效率有限,对民营企业的经济行为的约束只能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毕竟行政手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既不应作为第一选择,而且其作用对民营经济也不像对国有经济那么有效。

二、民营企业信用保险机制的设计

既然信用管理是一种风险管理,现有法制和行政手段对民营企业的信用管理又缺乏效率,那么建立完善的市场保险机制就成为最优的选择。欧美国家从20世纪初的大萧条中吸取教训,建立了银行保险体系以规避金融契约的风险,即保障了银行客户的利益,也促进了银行业的稳定和繁荣。同样是规避契约风险,我国现阶段民营企业的契约行为也需要类似的保险机制。

民营企业的信用保险首先要求建立区域性的保险机构,以便实行就近服务和监督。因为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普遍存在小而散的特点,而且在行业上存在区域内的相似性。经营方向往往依托本地的资源条件、经营传统或地理优势表现出很强的集聚效应,从而为保险机构的征信创造了有利条件,有效降低了征信成本。同时大大降低投保人在不对称信息结构中的信息优势,使对主观违约的监督更为便利而得以强化。由于实行承包人的集中监督、专业监督和就近监督,监督成本大为下降,使主观违约者逃避债务和履约责任的企图难以实现。同时保险费率的厘定和抵押条款都可以建立在对各企业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这也有助于降低保险机构自身的风险。

以目前的市场条件而言,信用保险机构宜以政府或具有强大资金实力的国有金融机构为主体投资设立。这主要是要考虑保险机构自身的市场形象和市场地位。因为民营企业的契约行为一经保险机构保险,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就要有承保人首先承担,那么承保人的信用和理赔能力将成为市场各主体考虑的首要问题。

民营企业信用保险的主要业务是对本地区民营企业进行征信和风险评估,并依其对风险的计量厘定投保者各种契约的保险费率以及抵押条款,通过为投保人的履约意愿和能力提供保险收取保费并在投保人违约的情况下进行理赔,无论其违约是主观故意还是客观因素导致的意外变故。

信用保险中各市场主体关系示意图

相对地,民营企业则需根据市场竞争情况和契约对方的要求决定是否接受保险费率和相应的抵押条款申请保险机构提供保险。民营企业的契约通常包括四种类型:供货型契约:投保人的履约责任是按时保质保量地供货。购货型契约:投保人的履约责任为按时支付货款。融资型契约:投保人的履约责任为按时偿还债务。租赁契约:投保人的履约责任为按时支付租金或提供出租标的。租赁契约一般在本地进行,而且标的物通常为不动产,提供保险的意义不大。信用保险主要是针对前三种契约行为,而这三种契约在引入保险环节上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在三者中投保人的履约责任都是按时支付,否则便要由承保人对保险受益人即违约受害方进行理赔补偿,然后再向违约方追偿。民营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向信用保险机构提出申请,信用保险机构依据风险计量结果确定保费和抵押条款并向契约对方出具保单。三者的关系由图表示。

三、信用保险中的风险计量及防范

信用保险中的风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投保人的故意违约,它取决于信用保险机构的监督力度、抵押情况和违约处罚即欺诈成本;第二是客观因素导致的非主观性违约,其中有经营因素和非经营因素,经营因素主要是指由于企业所处行业以及企业自身资金和技术等原因所导致的支付能力的不足,其风险可以通过财务分析来衡量。而非经营因素则主要是无法预测的市场环境和自然不可抗力所导致的企业支付能力的不足,其风险只能通过统计学工具来估计。

首先考虑故意违约导致的风险。设保险标的额度为A;承保人的监督投入为I;主观违约发生的概率为,即监督力度越大,主观违约发生的概率越小;违约发生后的追偿额度为,即监督力度越大,追偿额度也就越大。则保费或抵押额度F1应满足:。

其次考虑由客观因素导致的风险。对于由客观因素导致的风险的计量可以借鉴金融风险管理的Var(Value at Risk)方法。Var方法估计在一定置信度水平下资产组合的最大损失值,属于单侧置信区间估计。而在此我们要估计的则是给定单侧置信区间来确定相应的置信度,即企业的支付能力位于区间(,标的额度)的概率。Var的计算方法很多,有历史模拟法、Delta类模型、Gamma类模型、Monte Carlo模拟法等。现以最简单的历史模拟法为例:取企业过去n+1期的支付能力数据,计算各期的变化量得,其中。令:,

在此,就是由客观因素导致的企业违约的概率的估计值,它既包括企业经营因素导致的风险,也包括非经营因素导致的风险,是对企业总体支付风险的计量。R2为支付能力大幅下降的期望估计值。此时保费和抵押额度F2应满足:。

在此,我们采用了比较粗略的历史模拟方法,所以对经营因素和非经营因素无法予以区分,估计精度不会太理想,更精确的风险计量应该对经营因素进行Delta类模型和Gamma类模型等方法的估计,而对非经营因素则应采用极值理论或事件研究等方法来估计。

综上所述,在同时考虑主观违约风险和客观违约风险的情况下保费和抵押额度应满足:

公式两边的差值即为保险机构的预期收益。

四、信用保险机制运行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信用保险机制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一种新的安排在运行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问题才能行之有效,真正达到为民营企业保驾护航和服务的目的。

1.要坚持投保自愿的原则

作为一项新的服务体系,信用保险机制必然要有一个适应完善的过程。在此期间,要坚持市场调节的原则,要尊重民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尊重其自愿选者的权利,要加强引导,避免行政命令一刀切的做法,使信用保险机构真正成为民营企业的市场服务机构而不是管理机构。否则,就会加重企业的负担,不但不能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反而有可能成为地方民营企业发展的障碍。

2.要摒弃地方保护主义的错误观念,着眼于地方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

很多地区民营企业的信用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与本地的地方保护主义有关。地方保护主义者再一些经济纠纷的处理中通常会出现偏袒或维护本地企业的倾向,使一些违约甚至欺诈行为得不到公正有效的解决。表面上看这样做是为了本地企业的利益,但实际上是顾小利而忘大义,一旦造成地区性的信用缺失,必将对本地经济的长远发展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篇4

关键词:民营企业 市场营销 管理策略

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对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在中国市场经济的道路上,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开阔了新的途径。随着世界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国的市场经济也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并逐渐与世界接轨。在这种经济环境下,民营企业就需要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以增强同行业中的竞争力。调整市场竞争策略,将产品与服务的竞争向市场营销转向成为了促进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1 我国民营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现状

1.1 民营企业的营销观念没有与时俱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以其灵活的经营方式成为了社会经济市场中的活跃分子,其为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进入新的经济发展时期,世界经济冲击着中国市场,只有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才能够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实力。企业要更好更快地发展,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下,就要将为社会服务意识建立起来,并建立起以社会服务为主的营销策略,以符合市场运营方向,满足消费者要求。然而一些民营企业受到传统营销观念的影响,依然将市场营销观念建立在卖方市场的基础上,从而导致了商品供过于求。盲目地推销商品导致了商品挤压,大量的库存不但影响了企业资金的周转,而且导致了一些企业处于半瘫痪状态。

1.2 民营企业没有使营销职能得以充分地发挥

民营企业都有自己的营销部门,其负责企业的市场调研、销售以及营销策略的制定等等。作为直接关联到企业经济效益的部门,营销部门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程度是备受企业管理人员重视的。但是在新的经济条件下,管理人员对于市场的营销方向并没有全面认识,从而导致企业营销职能上出现了欠缺,而无法做到系统化管理和全方位展开。面对日益激烈的企业竞争,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效率营销策略不但能够及时地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难题,而且缩短企业营销周转周期,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企业在营销决策上无法做到及时到位,而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加之营销工作没有明确定位,导致营销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而且对于诸多问题都无法及时解决。

1.3 没有建立起系统化营销机制

市场营销不仅仅是销售本身,其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其中涵盖各项促进市场营销的元素,并通过优化结构,使各项元素处于高效运转状态。这就需要民营企业首先建立起营销战略意识,以企业品牌提高企业产品的影响力,以提高企业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一项系统化工程,首先是网络工程。民营企业在营销战略调整上,要根据市场需求建立起营销网络,并以企业品牌作为企业发展方向,以使企业的运行明确化,企业的发展持续化。以运动产品为例。鉴于目前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对于运动产品更为青睐。但是随着更多的运动产品厂家进入到市场中参与竞争,就需要树立起品牌,以扩大企业产品的社会知名度。以“李宁”为例,这一品牌已经为诸多的民营企业树立了榜样,但是更多的民营企业依然没有建立起长效机制,更不会建立起系统化的市场营销网络,因此而导致产品营销既没有计划性,也缺少目的性。虽然获得了短期效益,但是在多元化的市场态势下,缺少了市场定位的营销方式很难让企业具有持久性。

2 促进民营企业市场营销水平的策略

2.1 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观念

要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就要使营销策略符合买方市场,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那么企业的营销观念要符合市场发展态势,并加大企业产品的促销力度,就要将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都要建立在营销策略的基础上,从产品的生产到产品的定价,进入到市场营销阶段,都要紧紧围绕客户的需求展开。此外,市场营销还要展开售后服务,即收集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反馈,以进一步改进市场营销工作。

2.2 建立起民营企业营销的品牌战略

在民营企业的销售观念中,除了要考虑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之外,还要建立起创造社会效益的观念。企业通过参与各种社会公益事业,对于社会的发展有所付出的同时,也会得到非经济性的回报。企业要发展,就要建立企业成长意识,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并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为了实现企业的良性循环,民营企业就要建立起科学化的管理方式,实施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社会提供更为良好的服务。与此同时,对于各种资源都要合理利用以降低企业投入成本。实施品牌战略,就是要建立企业经济增长点,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地运用各种资源扩展企业,逐步地发展成为著名品牌,同时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有坚持,才有发展,有成长,才有未来。民营企业要不断地成长,就要寻找榜样,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地实施技术创新、体制创新,以及建立在品牌战略上的营销创新,以促进民营企业在成长中源源不断地提高社会效益。

2.3 民营企业要建立起符合市场需求营销网络

处于信息化时代,企业的市场营销就要建立起网络环境,以适应产品营销的市场需求。按照常规的思维模式,小企业要与大企业竞争,随时都会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但是在现代化的商业领域中,不乏大企业被埋葬在市场浪潮中的例子,这足以说明企业的经营需要智慧。充分地利用各种时代元素,将营销的创新理念注入其中,就会将占有绝对竞争优势的营销网络建立起来,并呈现出最佳的运行状态。以TCL为例。TCL的成功在很大的程度上就要归功于其所建立的营销网络。从商业性质而言,TCL的大屏幕彩电以其硬件上所占有的优势而垄断了市场。但是,其产品的单一化要使这种优势长久地维持下去,就要让产品适应多变的市场。为了扩展产品的销售空间,TCL建立了网络营销组织,并对组织架构不断地优化,提升了服务非质量的同时,通过资源的合理化配置,以形成了企业的规模效益。与此同时,TCL不断地完善企业文化,将品牌因子注入其中,创造出了更多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并提供了更为周到的服务。除了巩固了经销商连门之外,还提高了网络环境的利用率,实现了网络组织兼容性的不断扩大。TCL的成功不仅在于此,其在营销战略价值上的可贵之处在于,其建立起了庞大的根基之后,将营销网络进一步扩大,将大批的行业合作者吸引过来,并向电脑产品扩展,为用户提供了更为快捷而优质的服务。按照传统的营销理念,企业要首先建立起工厂,生产高质量的产品,然后打开市场以及建立起企业品牌以扩展销路。然而TCL则是典型的“先有市场,再有工厂”的销售模式典范。依赖于网络营销而树立起企业品牌形象,成为了民营企业在市场营销策略中的突破口。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市场的不断开放,民营企业面对来自我国市场与世界经济市场的竞争,就需要认清自身在市场营销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于现有的营销策略进行调整。选择正确的营销策略,建立起系统化的营销管理模式,不但更有利于占领市场,而且还会使企业处于良性运转状态,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扶持民营企业发展政策的落实,我国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姜晓男.关于民营企业营销管理的现状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3(03).

[2]黄清队.中小民营企业营销管理的再思考[J].当代经济,2008(10).

篇5

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我国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各界领导的指导和人们的关注,也离不开企业家们的努力,本次论坛围绕“以工促农”“以园兴农”“以产带农”“以城带乡”,以上海河济战略投资为主题,展示与交流最新的实践经验和先进的理念,旨在深入解析新农村建设与新型产业发展的关系,展示工业园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推动作用,总结民营企业投资新型工业园区的经验,探讨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推动地方又好又快发展的道路,必将有利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农村,为以工促农带动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也必将有力地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和深化。

来自江西九江、山东枣庄、江苏淮安的地方领导在发言中表示,民营企业专著于工业园区的开发与运营,以发展工业带动新农村建设是切实可行的,它既拓展了企业自身发展空间,也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带动了当地行业的大发展,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构建新农村提供了产业支撑和物质基础。

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农村司司长叶兴庆说,建设工业新园区,这是建设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发展工业园区搭建民营资本,这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和谐互动。建设新农村农民主体,农民要投入,国家也要投入,税费也要投入。上海河济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民营资本利用工业园区的平台来投资办厂,促进农村发展,这也是一个好的体验。民营资本的社会力量作为第三力量与农民和政府一起互动,我觉得这样新农村建设才能加快。

篇6

2010年,李书福和他的吉利集团玩了一把蛇吞象,把沃而沃收入囊中,西方人都用大拇指狂喊,OK,OK,0K;很多中国经济专家与同行却鼻子扭曲的像个喇叭,断言“福娃”李书福是找死。这实在不应该是中国人的举动。那么,李书福收了沃而沃到底为中国带来了什么呢?

首先,为中国带来了荣誉。英国《每日电讯》评选的“掌控世界汽车工业未来走势的五位重量级人物”名单中,来自中国吉利集团的李书福榜上有名,其余四位人物分别是美国总统奥巴马、福特CEO兼总裁穆拉利、菲亚特老板马尔基翁和丰田总裁丰田章男。我认为,这是李书福的福气。这种福气不是谁都能获得,这种福气的背后是吉利的价值链条在发挥作用,是中国的“福娃”为世界汽车工业创造新价值的能力。西方说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并购瑞典沃尔沃轿车公司是全球化战略的典范,李书福打通了这个价值的命脉。然而,没有胆大包天的勇气是玩不了这个游戏的,他为中国争回了荣誉。

其次。为中国带来了市场。吉利收购沃尔沃,将中国公司推上7全球汽车舞台。吉利的成功一定程度上是中国经济崛起、重塑全球商业规则的最新典范。李书福做到了,他胆大心细,出手敏捷,他将让中国在世界发挥更重要作用。成功收购沃尔沃标志着中国公司第一次获得全球主要汽车品牌的管理和销售。这是李书福垒球品牌整合下对超常市场机会把控能力的绝妙注解。

第三,为中国带来了品牌与技术。收购沃尔沃后,中国吉利将获得其所需的品牌和技术,拥有了与国内外对手正面交锋的实力。如果说我们对国际市场还有点胆怯,就是我们无法拥有别人的品牌和技术,李书福做到了,他做了我们中国企业家的教材。

第四,为中国带来了力量。中国汽车市场飙升的销售量令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高额利润让中国汽车制造商开始进军西方市场,追赶西方技术。所以才有西方专家“如果我是吉利的竞争对手,我可能会因为他们购下沃尔沃而突然失去竞争信心”的恐惧学说。这是一种力量的威慑,更是中国力量的威慑。

篇7

年会开幕式上,由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为评选出的“2010年度十大文物维修工程”的项目单位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牌,主办方希望共同将这项有意义的文物维修工程评选活动长期开展下去,目的是更好地推进我国文物古建筑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次年会上,为鼓励在推动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中做出贡献的企事业单位,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组织国内知名专家严格评审后,授予敦煌研究院文物技术服务中心等十家企业“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十佳优秀企业”荣誉称号;授予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为代表的单位“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典范单位”荣誉称号。基金会希望受到表彰的企事业单位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在推进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再立新功。

开幕式专题演讲中,大唐西市博物馆作为2011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年会的承办单位,站在领奖台前,接受“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典范单位”这一至高无上的荣誉表彰,大唐西市博物馆王彬馆长感慨万千,就大唐西市作为民营企业在助力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的成绩,向各位领导和专家做了汇报,也谈了看法和观点,希望能通过大唐人的行动带动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共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会议上,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组组长罗哲文、国家文物局原顾问谢辰生等专家对我国近年来文物保护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与会专家表示这也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进一步发展打开可喜局面。

本次年会“2010年度十大文物维修工程”项目介绍中,敦煌研究院副所长、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汪万福主任和新疆文物古迹保护中心梁涛主任分别就“交河故城二期抢险加固工程”项目进行专题介绍,使修缮施工企业的代表得到一次干载难逢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篇8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 营销管理 现状 策略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泉州中小民营经济历经起步、发展、提升三个阶段,闯出了一条具有侨乡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对泉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功不可没。但在当前新形势、新任务下,中小民营经济适应国际经济环境的能力有待增强,顺应国家宏观调控的能力有待增强,自身整体管理能力和竞争力有待增强,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有待增强。如何在更高层面上推动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继续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成为摆在中小民营企业面前的一个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企业的产品、服务等市场的竞争将逐步变成营销战略的竞争,任何竞争都要通过企业的营销来体现和应对。美国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美国250家主要公司的高级人员认定,他们的第一任务是“发展、改进和执行竞争性市场营销策略”,而第二、第三任务才是控制成本和改善劳动组织。企业为实现其营销的目的和任务,应该制定一套完整、系统、有效的营销策略。营销策略就是指为实现营销管理的目的、目标和任务,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和手段。

一、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营销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1、企业的营销观念没有及时更新

在计划经济根深蒂固的当今时代,一些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对买方市场仍然奉行传统的生产观念、产品观念和推销观念,但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时期,由于商品供过于求,买方市场出现了“生意难做”的问题;还有一些企业对买方市场措手无策,随大流盲目地推销产品,其结果是要么是产品库存大量积压,要么是应收账款急剧增加,资金周转出现困难,从而使大多数企业陷入停产或半停产的状态。

2、企业整体营销功能不足,导致营销部门以外的其它部门不能充分发挥营销职能

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都比较重视营销工作,但是这种“重视”具有明显的局部性、不确定性和非过程性,不系统、不全面、不到位,从而造成高层管理缺位。高层管理缺位带来了许多危害。首先,其他部门的营销优势得不到全面利用。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个个体都具有自己的营销职能,但在高层管理缺位时,则只有营销部门发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其整体营销职能会大打折扣。其次,决策缓慢,影响销售工作高效进行的许多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这样一来,该决策的问题不能及时决策,对企业的营销业绩造成负面影响,甚至,会重挫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后,营销工作缺乏方向。高层管理决定企业的营销方向,当它缺位时,必然导致营销部门的盲目指挥。

3、许多企业没有树立正确营销战略意识

没有战略的企业,就像在险恶的气候中飞行的飞机,始终在气流中颠簸,在暴风雨中穿行,最后,很可能迷失方向,即使飞机不坠毁,也不无耗尽燃料之虞。现在,泉州的许多企业正如这架飞机,太需要战略了。得战略者得天下,在泉州的“特步”、“安踏”、“匹克”等一些生产运动系列产品的企业,都为其他民营企业树立了榜样。而当前多数的泉州企业也只是计划当期,得过且过,初创时就不曾设想过将来,造成企业盲目运行。

4、企业忽视了营销网络的功能

一位营销专家曾经说过,“市场,说到底就是‘网络+品牌’――销售网络加上品牌的影响力。”网络如同人体的血管,靠有力的销售完成资金的循环,滋养着企业的成长,其中任何部分的病变,都可能损伤企业的肌体,乃至企业的生命。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泉州的有些企业并没有在市场网络上下过功夫,它们只注重产品生产,无计划、无目标地销售产品,这样,不仅浪费营销资源,而且无法取得好的营销业绩。另外,当前企业的市场定位、促销方式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

二、中小民营企业营销管理的策略

1、建立科学、实战的营销组织框架,确立企业整体营销观念

民营企业内部的所有部门和员工紧密协作,来共同实现理想的经营业绩,是现代营销强调的整体攻防能力。当前许多企业的业务人员没有真正地组织起来,从而难以有效地进行市场开发和管理。这就像两军对垒抢占地盘一样,其中一方军队管理不善,组织不起来,没有像样的攻势或者抢到了地盘却没有能力固守,这样的军队必输无疑。可见,高层的营销管理在市场营销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应当根据市场开发需要,建立销售组织体系、市场信息管理体系、目标和计划管理体系,通过完善的销售管理体系明确销售管理层次及其职责、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将市场目标、销售管理人员和业务员、经销商、市场信息以最佳方式组织起来,充分发挥企业的整体攻防能力,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实现最佳的营销目标。

2、树立辩证的买方市场观

买方市场在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产生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同时,也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在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的购进方面,买方市场的压力只是施加给商品的卖方,而生产企业作为买方不仅没有压力,反而是大好的机遇,因为买方市场的压力,主要来自产品销售企业在采购时,处于买方的地位,可以充分享受买方市场的偏爱和优惠。在设备和原材料的采购上,企业可以充分“货比三家”地进行挑选,不仅可以讲质量,而且可以压价格。再者,买方市场带来的市场空隙,给企业提供了破土而出的希望,利用优质低廉的材料、机器设备生产高品质的产品,逐渐地适应买方市场,才能抓住买卖方市场带来的机遇,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3、确立名牌战略

当今世界已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它已成为企业进入市场的“敲门砖”,这是由于消费者对新产品的认识逐步加深,对选择产品的条件更为苛刻,这样就加剧了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因而企业必须在提高产品质量上下功夫、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只有大家认可的名牌产品才可以成功。在我国,如运动产品行业有“李宁”、“特步”、“安踏”、“匹克”等。经济专家们断言,从上世纪末起,我国商品市场的竞争将主要表现为名牌之间的竞争。然而,当前在泉州一些中小企业尚未意识到品牌战略的重要性,只要看到别人生产什么,自己就生产什么,没有自己的特色,更没有自己的品牌,企业怎样创立自己的品牌呢?针对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制定名牌战略;企业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确立不同阶段的目标规划、可行性的实施步骤。另一方面把质量创新作为名牌产品的根基和企业的生命。企业创名牌应当在质量管理上下功夫,不能一味追求“上档次”、“高售价”。世界名牌商标就象征着高质量,如日本的“本田”,美国的“可口可乐”、“麦当劳”;还有像泉州的“安踏”,现在都致力于质量和品牌的研发。再者,当今市场竞争的一个主要内容是科技竞争。在这方面,企业要通过技术创新,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不断改进产品设计,开发新产品,加快技术改造的步伐,吸收先进技术,并予以创新。这样,企业的产品才可以走在市场前列。

4、制定合理务实的营销政策,充分调动和发挥业务人员的促销积极性

人员推销是人类最古老的推销手段。人员推销是最直接的促销形式。当今的推销人员除了商品销售这一作用外,他们可以了解和熟悉客户的需求动向,及时地向客户提供企业的产品介绍以及客户所需的各类服务,另外,业务人员还可以利用直接接触市场和消费者的便利,进行市场调研和情报工作,从而为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决策提供依据。可见,业务人员在市场营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位著名的营销大师曾经说过,没有推销不出去的产品,只有推销不出去产品的推销员。可见,优秀的推销员可以推销任何产品,怎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推销员呢?业务人员选择营销这项辛苦而艰巨的工作的重要原因就是基本动力。当前,国内的许多中小企业企图通过道德和思想教育达成发挥业务人员作用的目的。这种作法是无可厚非的,但企业必须明白,当利益不成问题,业务员才不关心利益。松下幸之助曾经认为资本主义国家所以能够繁荣,主要是利益原则在起作用,正所谓利益所趋奋不顾身。所以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相应的营销政策,调动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5、建立科学、高效的营销网络

营销网络可以促进商品流通,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营销意识的增强,网络也被赋予了营销推广的重要职能。企业应当转变传统的网络仅为销售渠道的观念,认识到当今网络对企业的重要意义。创立自己的营销网络,首先,企业应针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市场细分,其依据可以是地理、人口等。然后,企业根据市场的特点、企业的目标及营销资源的具体情况确定细分变量。最后,调动自己的营销资源,分配到分市场,加强各细分市场的联系,形成高效的网络。企业甚至可以先构筑自己的营销网络,再建设工作。如TCL集团在1992年进军彩电市场时,根本没有自己的彩电基地,他们倡导“有计划的市场推广”观念,大力筹建自己在全国营销网络,没有工厂找人代加工,硬是靠着网络,在各地进行强有力的市场营销推广,强立促销,奇迹般地在五年内跻身于中国彩电业三强之列,成为现代营销学“先有市场,再有工厂”的模式典范。

随着我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中小民营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不仅来自于本国同行业的竞争,还来自于外国同类企业的竞争。针对此现状,市场营销策略将会是中国中小民营企业进入市场、占领市场、扩大市场的锐利武器,更是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生存、发展和壮大的重要手段。市场营销已经不仅仅是企业的一项单独职能,而是成为整个企业的一切活动的基础。只有通过营销才能使客户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的文化、企业的产品、企业的服务,进而达到让客户接受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目的。正确、有效的营销策略将使中小企业在进一步开拓、占领和扩大市场领域的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沈应仙:浙江经济――新经济时代的市场营销组合及其模式[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 张贵华:湖南大学商学院学报――剖析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十大误区[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篇9

关键词 民营企业 资源产品 合资合作开发 补偿贸易 境外加工 并购

一、引言

我国“走出去”战略实施到了大规模快速发展时期。在境外获取资源类产品来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是否可持续地安全运转的重大问题;是避过贸易障碍,弥补常规进口方式不足,保障资源类产品稳定长期供应的重大问题,既是目前的重要任务,也是长期的战略目标。然而,我国企业目前“走出去”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国有企业虽实力强大,但机制不活,国际上对大型企业的这种动作心存戒备,甚至出现国家干预的现象;机制灵活、具有开路先锋特质的民营企业,在“走出去”中有出色的表现,但实力不强,管理和人才等跟不上,更主要的问题是开拓方式单一或不当,独资和并购问题很多,其他方式运用较少,这种状况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学习发达国家以前“走出去”的经验,结合我们现在的实际情况,创新对外投资方式,是目前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浙江民营企业“走出去”在全国具有先锋模范作用。经过二十多年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转变,从打拼国内市场上升到拓展海外市场,从利用国内资源升级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浙江省民营企业“走出去”成绩斐然,在南非、俄罗斯、东南亚、拉美、非洲等地开发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农业及生物资源、渔业资源,已经成为全国的典范。在民营企业“走出去”的队伍中,不乏实力较强的中小企业;但由于大多数民营企业普遍采用的是以家族为中心的经营模式和各行其道、各用其招的拓展形式,涉外经营人才匮乏,严重制约民营企业海外拓展。不少私人企业主本身文化素质低,缺乏必要的现代市场经济基本知识、经营技能和管理理念,面对全新的国际市场经营环境往往茫然无措、力不从心。由于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组织和引导尚不到位,民企开拓海外市场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付出的成本较高。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缺乏规范、快捷、有效获取国际市场信息的渠道,很多急于走出国门的企业存在着饥渴症和盲目性,容易上当受骗。本文试以“走出去”投资获取境外资源的方式来分析探讨这些问题。

二、“走出去”获取资源类产品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需求缺口日益增大,资源争夺白热化,经济安全没有切实保障

我国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石油资源,目前约40%需要进口,估计到2020年需求缺口每年达2.7亿吨,对外依存度达50%甚至更高。原子能发电用的原料也是短缺。我国钢产量世界第一,铁矿石进口逐年增多且速度很快,2005年达44.5%,据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预测,到2010年,铁矿石年缺口超过1.3亿吨,实际近几年就每年进口几亿吨,2007年估计达3.5亿吨以上,占总需求量的55%,成为世界之最。铜矿年缺口117万吨,氧化铝年缺口220万吨,钾肥缺口年530万吨。一些直接需要进口的加工资源产品尚未计算在内。至于我国木材初加工业,家具玩具制造业,建筑业,造纸业用的原木、锯材、木浆等原料,渔业及其他生物资源,我国也是缺口较大。按照WTO最佳利用国际资源的宗旨,我们可以从世界其他资源相对富裕的国家进口,但是,在当今资源消耗极快、不可再生资源总体越来越少的趋势下,加上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整个世界都把眼睛盯住这些资源及其资源类产品,很多产品是不能像其他商品一样随便能够从国际市场取得或以公平的价格取得的。

因而,围绕资源的进出口,特别是境外投资和并购,在国际上已经掀起了大的波澜。这场接近白热化的大战所争夺的,不仅是传统上的对实际资源的拥有权与开采权,而且还包括资源的定价权与标价权。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在资源期货市场处于垄断地位,因此对国际油价、铁矿石价格的影响力极大。石油、铜等重要矿产资源价格大幅波动的趋势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将有增无减。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对国际资源的依赖迅速增加,毫无疑问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从中海油收购尤尼科遭遇美国政府阻挠等相关事件可以看出,资源开发已经成为国际和国家政治问题。

(二)企业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企业“走出去”运作中,存在以下普遍问题:

一是没有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走出去”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我国政府的鼓励,东道国资源的吸引力,使富有闯荡精神的民营企业走出国门淘金,然而由于没有切实而科学全面的可行性论证,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如一民营钢铁企业,在菲律宾拿下一座铁矿,最初只为矿石含铁量达63%而欣喜若狂,但由于该矿在茂密森林的深处,要雇佣当地人修路、建码头,成本不断加大,不得不另请其他企业联合投资,预期的利润大打折扣。我国一些大企业在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藏量极为丰富的地方拿到铁矿开采权,但实际上当地资源早被国际巨头所垄断,几经波折,付出天价成本,也才得到很少份额。此外,近年海运价格暴涨,加上环保成本,利润已经很薄,就是我国宝钢等大型企业,也难以避免在竞争中付出代价。

二是企业互相竞争,缺少合作精神,没有较好合作的机制。面对国际垄断巨头的打压,我国的企业不能形成合力,反而互相拆台,互挖墙脚。曾有一个条件相当优惠的蒙古铜矿项目,由于我国企业竞相争抢彼此哄抬价格,最后被一家加拿大公司坐收渔利。不少企业在与国外谈判中,表里不一,竞相加价,此种情况常有发生。正如德龙钢铁公司董事长所说:“中国钢铁企业势力太分散,很难形成集体意志和行动,容易被对方打垮,也容易被自己搞垮”。

三是没有考虑到其他受影响的社会因素。首钢在秘鲁十多年的采矿过程中,不断受到当地工会组织的罢工困扰,损失惨重;还有四次违反环境法规,受罚严重。在非洲国家,即使与政府签订了开矿手续,但当地宗教团体反对,或地主不允许动用当地土地,也会使合同泡汤。在加拿大,中国五矿集团收购一个矿山,遇到国际竞争对手,报价节节攀升,最后收购还要加政府的审批并发给“通行证”,困难重重。

二、“走出去”获取资源类产品的方式选择

除上述普遍存在的问题之外,本文的重点是讨论“走出去”的方式问题。笔者认为,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存在投

资方式不适宜且比较单一的问题,这也是资源开发型企业“走出去”遇到各种障碍的重要原因。

目前,国际投资的形式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从以“绿地投资”即新建企业为主,如合资、合作、独资、合作开发,且合资合作形式占主体,发展到以兼并和收购等手段直接控制对方企业为主。我们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也想迎合这种潮流学习这种方式,在“走出去”投资资源开发类企业时较多采用发达国家和国际上盛行的独资和并购形式,但却只看到独资和并购方式的优势,忽视了这种方式的使用是否脱离了企业自身的能力以及国际政治经济的现实状况。一些民营企业产权清晰机制灵活,但不善于也不喜欢与对方合作,超越了“走出去”的阶段。我国整体经济实力比六七年前“走出去”战略初始时已经强大得多了,但是,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我们企业的实力还很弱小,经验远远不够,特别是在别人垄断的领域与之竞争,目标又是极为敏感的资源产品,故而有必要反思我们“走出去”的方式。按发展态势,民营企业应是今后“走出去”的主体,以下就其对外投资获取境外资源的各种方式做一分析。

(一)境外采购

通过正常的渠道直接从国外出口商进口,是最为普遍的方式。但资源类产品有其特殊性,呈现日益短缺的趋势,如油气和金属矿藏,到国外境外采购,要比常规的进口要好一些,也就是说通过在境外设立一些贸易和采购机构,把进口的距离更拉近一些,也更具主动性,操作起来较为简单,但对目的资源的保障和控制则没有什么意义。

(二)独资生产

目前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多数是采用此种方式,优点是决策及管理方便,技术可以更加内部化。近年来外资在我国的独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但尚处对外直接投资初期的我国企业,且是对敏感的资源类产品进行独资生产,一是经验不足,环境不熟悉,二是东道国的干预和反对,三是有垄断优势和实力强大的第三国企业的竞争,采用独资方式对我们不利,实践表明成功率和建成后的效益也不是很高,因此目前不宜采用这种投资方式。

(三)合资生产

这是对外投资初期普遍采用的方式,其特点是双方共担分险,共同经营管理,共同分享利润,即双方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也分享权力和义务。笔者认为,这是我们目前在对外投资获取资源类产品方面首选的方式。一方面,这种方式更易被对方接受,我们的资源开发型投资主要在非洲、东南亚、南亚、俄罗斯和澳洲国家,他们缺少的是开发资金和出口市场,通过采用这种方式,他们可以获取我方货币资本、技术和管理,同时也可以使其资源得到稳定的市场;另一方面,我方采用这种方式,尽管多了对方的制约因素,但是由于有对方利益在其中,企业有其配合较易运作。当然,最好是我方控股,在我方不能控股的情况下,合同必须写明产品出口我方,在价格、供货等方面尽量争取较好的条件。

(四)合作生产

这是投资不以股份作为分红的投资方式,东道国一般是为了得到投资方的货币资本和先进的物资、技术和管理、销售市场,我方投入的资本等可以在一定时期通过折旧和其他分红形式提前收回,结束合作过程。这种方式在资源类产品获取方面不如合资有保障,但是,只要在合同期中确定产品归我方进口,或合作期结束后也出口我方合作的目的就基本达到。在对方缺少资金和建设物资的情况下,对方比较欢迎这种方式。由于其较易操作,更适合我们民营企业采用。

(五)合作开发

这是对资源产品的开发有资金和技术困难,前景有风险的一种投资合作方式,多用在对地下或海上资源的勘探,成功则双方都可获利,若不成功则前期投资损失由投资方承担,但在一般情况下,以这种方式得到的资源,优先由投资方进行处理。这种方式适合在不能可靠确定资源存在的地区勘探和生产。东道国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较多采用这种方式吸引投资。我国也曾利用这种方式在内陆和海洋上进行过中外合作开发,实践证明效果很好。笔者认为此方式较为适合“走出去”的企业所采用。一些发展中国家非常需要外资和技术进行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我们的企业在条件具备时应抓住机遇。当然,做好切实的可行性论证是投资合作成功的前提。

(六)跨国并购

这是目前国际上最为盛行的对外投资方式,发达国家普遍实行,我们的一些企业尝试过,但除一些特大企业在个别领域和地方(如小规模的森林和矿产开发)成功外,只要涉及较大规模的并购,几乎都遭到对方国家的阻挠和坚决反对,加之资源产品方面的特殊性,当地企业受本国保护较多,我国企业难以进入,这种方式对民营企业目前还不适宜。

(七)补偿贸易

这种方式曾经在外汇短缺的国家大受欢迎,在当今世界资源极为紧张的情况下,我们亦可变通利用这种方式。对有资源的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加拿大等国来说,除非对补偿的产品有特殊需求,他们一般不会采用这种方式;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我国的工业制成品较受欢迎,与其磋商利用补偿贸易方式,用我方其他产品或劳务来交换资源类产品,只要谈判顺利,运作恰当,补偿贸易仍不失为一种可以利用的方式。

(八)境外租赁

此种方式本来是用作租赁机器设备等资本货物的,但在俄罗斯曾有租赁经营开发和培育森林资源的先例,其他矿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可创新利用,特别是在非洲和拉美地区,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妨尝试这种方式作为补充。比方说,在一些国家的内海或法定的200海里经济专属区,我们租用其渔场,缴纳部分租金,得到一些渔业资源。至于矿产资源的租赁,只要合理充分地策划并谈判,兼顾双方利益,实现双赢是很有可能的。

(九)战略联盟

这种对外投资方式盛行于上世纪90年代。针对强大的竞争对手,一方可以联合其他方进行多方面的合作,以达到一定的联盟合作目的。在获取战略资源方面,我方实力不足和弱小时,可联合几个实力不同的合作伙伴,也可与实力雄厚的垄断公司进行某些方面的联合,利用其上游或下游某个价值链薄弱环节,积极参与合作。但最为有效的,是与东道国或发展中国家的公司合作,在资源产品获取的某个方面或环节进行合作,这样比单打独斗要好得多,如合作得好,成效不一定比其他形式差。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学习与人合作极为重要,亦可谓其成长为大型跨国公司必须弥补的不足之处。

(十)境外加工

境外加工本来是鼓励我方产品到境外加工后占领东道国市场的,是针对出口的。在此所指,是另一个意义上的境外加工,就是要把我们在境外开发的产品如森林木材资源、中药材资源、渔业资源、农业资源以及矿产资源进行加工后返销国内,这种在境外进行的加工并将产品“出口”到国内的方式对于我国所需要的资源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篇10

机场建设融资的主要渠道包括:各级政府投资,国内外机构投资,资本市场融资,金融机构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等。对于盈利机场而言,以上每条道路都较为通畅,现实中也不乏成功案例。首都机场、上海机场、白云机场、厦门机场、美兰机场等“排头兵”已经在这些道路上越走越远。投资者总是希望其投资能带来回报,即便是政府的拨款,也要考虑保值增值问题。那么,亏损的中小机场,如何融资?

一、引入战略投资者

作者通过参加中小机场的相关项目发现,随着运输量的增长,中小机场离盈亏平衡越来越近。但是,由于中小机场的负债水平过高,财务费用很高,因此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机场的赢利水平。如果中小机场能够引入合适的战略投资者,则财务杠杆会大大降低,从而中小机场的财务状况将会大大改善。因此,中小机场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吸引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并积极上市融资。

4月15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萧山国际机场)与香港机场管理局合资协议签署,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成为中国内地首个整体合资的民用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的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模式给了中小机场很好的典范。

2005年4月,中国民航总局机场司司长张光辉在上海举行的首届中国机场峰会上透露,民航总局正在制订相关政策,不久,民营资本将有权购买和经营机场。张光辉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今年1月15日起,投资组建公共航空运输企业,民营资本与国有投资者享受相同待遇,然而对于投资机场的建设、运营和管理以及具体可入股比例,一直没有相关政策支持,民航总局希望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给民营企业购买机场一个合法身份。

中国的机场有美好的未来,这一点能令不少愿意长线进入的战略投资者动心。有预测显示,2006~2010年,中国航空运输年增长速度将保持8%左右。到2010年,我国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将达到300亿吨,旅客和货邮运输量将分别达到1.4亿人次和470万吨。中小机场现在就可引进战略投资者,借助交通流量的快速增长,中小机场有望迅速改变财务状况。

二、BOT融资

中小机场应积极采用其他市场化的融资手段如BOT等。BOT指以出资建设项目作为条件换取项目建成后的经营权和出让专营权的融资方法。中小机场中一些主营和副营项目的建设若能在建造前就拟定一套专营权的出让方案,像香港赤腊角新机场那样,将免税店、餐饮店、停车场、巴士专线等的专营权预先出让,就能以这部分出让所得来补充建设资金。当然,专营权的出让,BOT方式的采用,都要有相应的政策配套,否则也难执行和实施。

三、与金融结合

从国内外企业发展的过程和经验来看,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是必然趋势。我认为中小机场目前塑造金融功能的可行方案如下:

方案1:建立稳固的银企关系

中小机场应该对原有融资网络进行优化,以一个主要银行为依托,形成融资主渠道,在此基础上再开拓辅助的融资渠道。

实行主办银行制和贷款额度授信管理,通过银企长期性契约,形成利益共同体。

方案2:引入金融机构入股

中小机场在建立股份制时,应该积极吸纳金融机构投资入股,或者将现有债权转为股权,建立与金融机构的产权关系,以享有金融机构对宁波机场的优先优惠支持。

根据现行商业银行法律,商业银行不能对企业投资参股。非银行性的金融机构可对企业投资参股,诸如信用合作社,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财务公司等。因此,中小机场应该积极吸纳实力雄厚的非银行性的金融机构对机场投资参股。

四、PPP融资模式的应用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也称为3P模式,即公私合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政府部门、民营资本基于某个公用事业项目结成一种伙伴关系,双方首先通过协议的方式明确共同承担的责任和风险,其次明确各方在项目各个流程环节的权利和义务,最大限度发挥各方优势,使项目建设既摆脱了政府行政的诸多干预和限制,又充分发挥民营资本在资源整合与经营上的优势,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有利的结果。2005年香港地铁公司与北京市政府草签北京地铁四号线项目《特许经营协议》揭开了中国内地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公私合营模式即PPP模式的序幕。(地铁四号线引入PPP模式其意义不仅在四号线本身,它将成为北京乃至全国基础设施建设新模式的一个样本。

中小机场采用PPP融资模式的总体思路如下:

(一)以机场项目为主体的融资活动是机场项目融资的一种实现形式。主要根据机场项目的预期收益、资产及政府扶持措施的力度,而不是机场项目投资人或发起人的资信安排融资。机场项目经营的直接收益和通过政府扶持所转化的效益,是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机场项目公司的资产和政府给予的有限承诺是贷款的安全保障。

(二)使民营资本更多的参与到机场项目中,提高了效率,降低了风险。这正是现行机场项目融资模式所缺少的。PPP模式的操作规则使民营企业参与到机场项目的确认、设计和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在内的整个机场项目运行周期中,这不仅降低了民营企业的投资风险,而且能将民营企业在投资建设中的高效管理方法与技术引入到机场项目中,还能有效地实现对机场项目建设与运行的控制,从而有利于降低机场项目建设投资的风险,较好地保障国家与民营企业各方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