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运营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8-27 15:18: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资产运营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资产运营管理制度

篇1

【关键词】新医改 医院管理 资金运营管理

医院资金运行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它对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但由于传统观念影响等原因,它在医院各种工作中一直得不到重视。因此,当前我国不少医院资金管理存在一些与新医改不相适应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医院为增强整体竞争实力,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强化资金运营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从而实现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一、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资金运营管理目标

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要立足于市场,只有生存,才可能发展。一方面,随着医疗科技不断进步,现代医疗设备不断更新,医院要从市场上购置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卫生材料等必须医疗资源,以增强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医院硬实力。新设备的引进,又需要操作这些设备的人员能偶与时俱进,这就需要医院加强对这些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以便为患者提供更新、更好的医疗服务,增强医院的软实力。以上这些硬件和软件的投入,都需要医院投入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医院通过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获取收益,以从市场中收回前期投入的资金。

上面这两个方面不断循环,构成了医院资金运营的两大系统。通过合理、有效的使用资金,使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这是医院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因此,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要加强财务工作人员管理理念,通过有效的资金运营管理,使收入补偿支出,才能使医院保持稳定的运行,才能减少医院面临的市场风险,确保医院的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

二、当期医院资金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和财务人员资金风险意识薄弱、管理手段滞后

目前,不少医院领导者和的财务人员由于受到传统计划经济时代思想观念的影响,他们的市场风险意识和资金风险意识比较薄弱,对医院资金运营管理不够重视。另外,许多医院领导是一线的专家学者,缺乏资金运行管理知识,对医院资金运行管理工作不了解。一些医院特的财务人员,专业知识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不能够满足新医改下医院资金运行管理工作的需要。他们工作手段、方式滞后,把精力主要放在记账、算账与报账上,难以建立正确的财务观念,专业水平得不到提升,无法开展有效的资金运营管理。

领导不重视,医院财务工作人员也不重视,缺乏现代管理手段,导致医院资金运营管理流于形式,成了摆设,重收入轻支出、重医疗业务管理轻财务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医院的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影响。还有一些医院走向另一个极端,只重经济利益,忽略社会责任,医院财务人员往往凭领导的指示来做账,忽视了主动财务监督职能。

(二)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预算制度落后

新医疗改革对医院的资金运营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因其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之上,大多数医院的资金管理制度缺乏对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有些医院没有制定相关的岗位责任制度,没有明确其财会人员的岗位职责,相关人员对资金的运营管理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一些医院的资金预算管理制度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缺乏预算对资金和合理调度管理;资金预算内容缺乏全面性;资金预算方法和程序不规范;医院其他部门和科室都认为预算管理工作与己无关;资金预算缺乏科学性和计划性等。由于财务管理制度上的缺陷,不少医院对资金的运营管理缺乏严格的控制标准,资金浪费现象严重。

(三)内部控制乏力,资金的运营管理松散

内部控制是提高医院资金运营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医院资金运行管理的核心是成本管理和内部控制。但是,目前大多数医院没有形成规范的内控体系,其内部控制措施往往流于形式,相关人员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来进行内部控制。医院往往更多的重视资金的收入,对于资金的管理缺乏过程监控,使得对资金的监控缺乏力度,可能会出现部分医院领导贪污、腐败、擅自挪用医院资金的等现象。

(四)资金日常管理薄弱,资金运营效率低

我国医院资金日常管理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存货管理问题,医疗器材、设备和药品的采购在于与临床联系不够,无法及时调整库存量,其存货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导致大量资金被占用,影响医院资金运营的正常循环。一些医院在创收的冲动下,在没有进行可行性分析的情况下盲目投资,购进医疗器材和设备,造成资产闲置,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其次是资金收付和使用管理问题。如私自存款或开户;资金占用不合理;多头管理造成资金沉淀严重;收付程序不规范;货币资金流失;资金外循环等现象。

三、新医改下加强医院资金运营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领导重视力度,完善资金运营管理制度

医院资金运行管理制度的完善不仅涉及医院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同时也依赖于医院管理层的思想意识。医院领导层对医院资金运营的重视程度是控制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只有领导重视资金的运营管理,才能真正提高医院资金的运营管理能力。医院资金运营的权责分配、人力资源政策、医院文化、业务流程的设定和优化等方面都需要领导的支持。我们要实行定额备用金制度,控制医院货币资金的使用,避免资金管理失控。我们要把严格遵守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医院的所有资金实行集中管理,才能够做到统筹兼顾,使医院资金运营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有效实施有可靠的保证。

(二)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医院内部控制

医院应结合行业特点和自身特征,不断拓宽内部审计领域,体现内审工作的管理效益。医院应设立由医院领导直接管理的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配备相应的专职审计人员。不断增强医院财务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加强资金预算控制,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对内部控制关键节点进行有效控制。

我们要建立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机制,确保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发挥内审作用,对资金的运营管理做到事前有预算、事中有控制、事后有考核,实现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向以资金运营为中心的综合性基础审计转变。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规范医院资金的使用程序,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成本的使用效率,确保医院资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实现医院经营管理目标。

(三)完善资金运营制度,降低医疗成本

降低医疗成本不仅是政府对医院的要求,更是广大群众对医院的期望。国家基本医药制度可以改善目前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用药。对于产能严重过剩的品种,可以依据各药企上年度销售业绩来分配市场份额,药品质量监督部门加大对药品的监督检查,建立严格的退出机制。我们要通过对药品采购环节加强监控。降低药品采购成本。

(四)重视资金日常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医院要提高资金运营管理水平关键的是要实现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一是加强存货管理,加强与临床的沟通联系,利用集中采购或联合采购的方式降低物资采购成本,从整体上减少医院的采购成本和库存管理成本。二是规范资金收付,强化资金流向监控,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业、制止奢侈浪费的方针,定期指定会计人员核对银行账户,同时加强对现金流量的分析预测,严格控制现金流量的流入和流出。

(五)强化财会人员能力,加强财务队伍建设

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人员的价值取向日益复杂复杂化,他们面临着各种利益关系的考验。如果他们的执业态度不端正,在单位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就会严重违背会计准则和职业道德,产生会计凭证、报表等的造假行为,这些行为导致医院会计信息严重失真,阻碍医院经济的迅速发展。

基于医院实际情况,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在医院财务管理中主要进行信息处理财务核算。因此,医院财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和品德素质。医院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责任意识教育,应树立新的理财观念,强化财务管理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做到自尊、自重、自律、自省,洁身自好。另一方面,还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财会人员的专业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效率。财会人员要不断充实自己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财务制度》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较高的专业水平做好医院自己运营管理工作,适应医院财务工作和医院发展的要求。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医疗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医药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健全医院资金运营管理体系,强化资金运营管理工作,为新医改下医院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提高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篇2

摘要:财务会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特别是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会计管理有了全新的内涵和意义,已经从单纯的统计核算,转向内控管理、资金科学配置等方向转变与发展,企业必须不断发展和创新自身的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的资金得到合理安置,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财务会计;管理模式;探究

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其运营的根本是要有充足的资金,因此,企业必须加强财务会计管理,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积极调动全体员工的力量,使之能够有效配合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的优良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与经营水平,在选择财务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结合自身的经营运营特点,另一方面则应参照客观形势的发展趋势,这样才能选出最合理的财务运营管理模式。

一、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缺乏科学的预算编制模式

当前的财务预算编制多数脱离了实际,导致在预算实际运行实施中困难重重,企业下面员工不配合,预算编制无实质作用,因此,财务预算编制需结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企业应该以部门为单位选择一名预算代表,负责编制每个季度、年度的预算计划,然后再配合财务管理部门进行统一讨论、研究制定企业整体上的预算计划,这样一方面确保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财务管理的民主性,也有利于预算的有效执行。

当前一些企业或事业单位多数采用旧年参照法来制定预算,再结合未来的发展计划细化预算收支,这种预算编制法不仅不具有科学性,还会影响员工配合的积极性,预算工作得不到积极的贯彻实施。

2.财务管理过于集权

现阶段,一些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出现权力过于集中的现象,为了防范单位的资金风险,将财务管理权集中到财务管理部门或者其上级部门,这样就很容易导致财务管理过程中,计划制度、内控、预算编制等与广大员工脱节,在没有顾及广大员工想法和建议的前提下盲目进行财务预算、内控管理,容易引发群众的不满情绪,影响了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效率。

3.权责利相分离,财务管理效果不佳

科学的财务会计管理模式需要将权责利有效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确保有效开展业绩考核,才能通过业绩考核来调动广大员工的配合积极性,维护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高效运转。然而,现实中的企业、事业单位却未能做到这一点,多数单位实行财务集权管理,高层部门掌握财政大权,其他下层部门单纯负责履行工作义务,不享受任何参与管理的权力,这样无疑会影响到财务管理的科学性,一些单位即使分散了部分财权,然而,却模糊了其职责,各部门权责划分不明确、不科学,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二、财务会计管理模式探究

1.夯实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应该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应该科学规划预算阶段,那就是:编制阶段、执行阶段以及控制考核阶段。其中预算编制需要企事业单位上下的相互配合,本着“积极协调、相互沟通”的原则来正确地编制预算,由此来发挥预算的统一规划与集中约束功能,使单位上下员工都能够主动配合预算的贯彻执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单位应该根据预算科学设置各岗位绩效标准,以此来约束并监督各岗位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防止贪污腐化问题的出现,同时高级管理层也能够凭借预算执行情况来明确自身的经营状况,为了进一步确保预算编制的贯彻落实,可以将单位编制的总预算分配到各个部门,落实到各个岗位,并经常检查各个部分的预算落实情况,再结合单位自身的经营发展概况对预算计划作出科学的适度的调整,以此来发挥预算的积极作用。

2.积极完善内控制度

财务会计管理的一大目标就是实现企业资金的合理分配,从而达到控制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无论采取哪一种财务会计管理模式都不能偏离这一大方向和目标,因此,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要重点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完善内控管理,可以通过制定制度、措施与加强执行等方面来积极规范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控制企业经济活动的风险,达到加强内控、提高效益的目的。

内控制度的建设需要单位高级管理层以身作则,率先发挥节俭办公、节俭出行的工作风格,为整个单位树立良好内控形象,在此基础上设立内控管理制度,将内控制度落实到各个部门与各个岗位,使整个单位全体员工都形成积极的内控意识,自觉规范自身行为,配合单位的内控管理,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以此来创造出积极的内控管理经济效益。

3.完善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是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单位内部必须编制科学的固定资产目录,对其进行科学有序的管理,设置固定资产卡片,明确不同固定资产的类型、特征、使用地点、负责方、保养维修等项目,有效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其中必须重视固定资产日常维护、保养、维修等工作,因为这些环节可能涉及到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维修,确保其功能与作用的正常发挥,以此来有效消除其问题。

4.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

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并非某个部门的任务,需要整个单位的集中有效配合,因此,应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明确各个岗位的财务内控分工,形成严格的岗位责任机制,单位需根据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来正确归类各个部门的各个岗位,对不同部门的不同岗位设立不同的职责任务与内控标准,给予各个岗位适度的权力,同时也要约束其权限,达到不相容岗位之间能够彼此制约、相互监督,形成一种岗位间有效制约的平衡机制。同时,为了确保所选财务管理模式的科学性、合理性,企事业单位应该对自身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动态调整,结合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运营管理模式,来改革更新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单位全体员工都能够积极配合贯彻落实财务管理制度,打造良好的财务管理效果。

总结

财务会计管理是企事业单位运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积极加强财务会计管理,提高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水平,为单位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实现资金的合理规划与资源的科学配置,通过财务管理创造效益,利用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企事业单位的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桔林.完善“村账乡”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的对策研究———基于湖南省的调查数据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1,12:17—20.

[2]赵文蔚.现代企业会计管理模式的构建及相关问题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6:201—202.

[3]金辉.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下的财务会计管理现状及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14:156—157.

篇3

城市的基础设施中,污水处理是重要的内容,其处理质量直接关乎到城市环境的问题。从目前的城市污水处理情况来看,由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在运营中存在一些问题,就需要重视运营质量管理工作。本论文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展开研究。

关键词:

城市;污水处理;运营管理

引言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职责内容中,除了工作标准、应急预案之外,还要对污水处理中所消耗的资金做好预算,确定好工作人员并提高其对外协调能力。所以,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职责范围,认识到自己的工作需要与外界环境进行协调才能够顺利展开。这就需要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人员不仅要在厂区范围内做好污泥的处理工作,还要将公用的系统界面构建起来,在工作内容和管理权限上都要与相关单位做好协调工作。从内部管理的角度而言,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人员在对职责范围予以强调的同时,还要明确所有工作人员需要履行的工作职责,并对相关的管理规定予以强调。

1城市污水处理厂要做好出水水质管理工作

城市污水处理厂要做好出水水质管理工作,就是要确保所处理的污水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目前的污水处理厂所排放的污水中,由于水质不合格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城市水源二次污染。所以,做好出水水质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1将出水水质管理目标制定出来

城市污水处理厂要确保出水质量符合要求,不仅要对出水的质量进行化验并做好记录,而是还要从排放环境的角度出发对污水技术处理的工艺参数进行分析,基于此而对水质重新界定,以确定污水处理设施所处理的污水是否达标[1]。污水处理厂在进行水质管理的时候,要对水质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包括水质的可生化性以及COD指标、TP指标的去除效率,都要总结出规律,以寻求有效的技术处理方法,之后将出水量统计出来上报给有关部门。

1.2将出水水质管理策略制定出来

污水处理厂进行水质管理所涵盖的内容包括水质正常时对水量情况、空气环境以及污泥状况进行管理;水质异常时,要对污水处理设备予以考虑,检查反应池的指标是否符合要求,包括水源管理、空气环境以及污泥状况的管理是否到位,时候会有污泥膨胀的异常状况产生等等。对这些异常现象进行排查的过程中还要查找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后,专业技术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启动应急预案,以保证出水质量。

2城市污水处理厂要做好设备管理和资产管理

城市污水处理厂要正常运行,且确保污水处理能够保证质量,就要注重各种设备的管理和资产管理。目前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营中,往往会忽视这两项管理而单纯地强调污水处理基础,在基础设施不完备且资产不足的情况下,要确保污水处理质量是很难的。

2.1将设备管理目标及资金管理目标制定出来

设备管理目标及资金管理目标制定出来,可以保证污水处理的基础设备处于良性运行状态。即便是设备运行中存在故障,也可以及时采用维修措施,确保污水处理系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另外,要将预算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污水处理系统在运行中得到良好的维护。

2.2将设备管理及资金管理策略制定出来

其一,采用技术培训的方式,将培训工作落实到生产车间现场,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指导性培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生产车间的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设备的运行机理,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维修和维护技术,以能够在操作设备的同时,对设备进行有效维护。其二,将设备维修管理制度建立起来。设备管理人员要对维修记录整理好之后建立维修档案[2]。所有的设备都要经过验收合格之后才能够入库。此外,还要从生产运行的角度出发做好设备的技术改造工作,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对设备予以更新。

3城市污水处理厂要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中会存在诸多的风险。但是,往往管理人员对风险缺乏意识,就会导致工作人员的安全健康受到威胁。

3.1将风险管理目标制定出来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风险管理目标就是将运营中所存在的风险消除。对于难以避免的风险,就要采取防御措施,以将风险发生而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3.2将风险管理策略制定出来

污水处理厂的有关部门进行风险管理的时候,要注重防御为主,能够从工作经验的角度出发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分析,以从技术的角度采取控制措施。注重对操作人员的职业素质的培养,还要对工作环境予以改善,注重污水技术处理水平的提高,以对风险能够应急处理并有效控制。

4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充分满足的同时,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渐转向环境质量,环境保护成为目前被社会关注的焦点。城市污水处理厂承担着城市污水处理的责任,直接关乎到城市环境保护质量。特别是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就需要认真对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

参考文献

[1]欧大千.城市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2(02):141—142.

篇4

关键词:知识产权;价值链;维度

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2

通过对文献的回顾,我们发现对知识产权管理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得到不同的理解,比如从资源观、资产管理和战略管理等角度进行分析。本文认为知识产权管理活动与企业价值创造和增值的过程密不可分,知识产权管理的过程就是将知识产权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传递给消费者。知识产权管理就是通过对知识产权实施动态管理、法制管理和市场管理,从而提高企业运营知识产权的水平,强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发挥市场竞争优势。知识产权的开发、运营、利用、保护等都是属于知识产权价值链上的环节,因此本文从价值链的角度,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分为知识产权取得管理、开发管理、运营管理、维护管理和组织管理五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企业价值链

价值链的概念是迈克尔.波特在他1985年出版的著作《竞争优势:创造和保持卓越绩效》中首次提出的,他认为企业就是一个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产品生产过程中进行种种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分离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价值链来表示。企业的价值创造和增值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的,它涵盖了商品或服务在创造过程中经历的从原料到最终消费品的所有阶段,由5项基本活动(内部物流、生产经营、外部物流、市场销售和服务)和4项辅助活动(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组成。这些活动互不相同又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即价值链。

二、知识产权管理价值链模型构建

向子梦(2005)构建了知识产权管理系统,提出知识产权创造、知识产权利用和知识产权保护是构成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最主要的三个子系统。柴金艳(2008)提出了知识产权价值链的概念,将知识产权管理与价值链的概念有机结合,它是知识产权管理的全过程,包括辅助活动:知识产权结构和制度、知识产权人员队伍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基本活动:知识产权信息收集、知识产权开发、知识产权产品化、知识产权市场化和知识产权服务。

因此综合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以及已有学者对知识产权价值链的研究,本文提出,企业知识产权资产价值链的基本活动分为:知识产权取得知识产权开发知识产权运营知识产权维护。成功的知识产权管理不仅在于对资产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而且在于认清各环节在整个价值链中的地位与作用,厘清环节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从而不断优化环节之间的联系,加快知识产权的生产与流动,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源源不断地提供能源与动力。因此,我们建立知识产权资产价值链模型,如图1所示:

知识产权管理的价值链包括知识产权取得管理、开发管理、运营管理和维护管理者四项基本活动,这四项活动构成了知识产权管理价值链模型的主体。而知识产权的组织管理为整个价值链系统提供支持与辅助。知识产权价值链是一个知识产权管理的全过程,存在着上下游的互动关系,具有内在的不可分割性。从整体上将知识产权体系内的各种机构和制度有效组合起来,以增强整体的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是实现知识产权价值的重要途径。同时,知识产权价值链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强调分工协作与系统的优化和整合,它将相关的知识产权环节连接起来并将各相关要素组织起来,通过协调互补、沟通合作,协同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的整体效益,从而实现将知识转化为有价值的商品。

三、基于价值链的知识产权管理维度分析

基于上述模型,我们知道,基于价值链的知识产权管理包括5个维度,分别是知识产权取得管理维度,知识产权开发管理维度,知识产权运营管理维度,知识产权维护管理维度和知识产权组织管理维度,下面分别阐述各个维度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各个维度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1)知识产权取得管理

知识产权的取得方式多种多样。企业可以通过创造,购买、收购与兼并、合作开发,风险投资等途径获取知识产权。但总体来说,知识产权的取得途径可以概括为两种方式,一个是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创新获得,一个是企业通过市场交易获得,包括购买、收购与兼并、合作开发,风险投资等。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也分为自主创新过程中的知识产权管理和基于市场交易获得的知识产权管理。

(2)知识产权开发管理

知识产权开发管理也叫知识产权生产管理,是知识产权的产品化过程。这是产品从研制到形成批量生产投放市场所必需的过程,因此,存在着一个“时间差”,由此导致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创新产品被仿制和假冒。从维护创新者利益出发,企业在知识创新的开发阶段,需要对创新实施知识产权保护,进行知识产权的开发管理。

产品或者服务是知识产权的载体,在知识产权的开发管理阶段,首先要重视的是知识产权产品化的效率问题。技术或产品创新从研发阶段到生产阶段存在着实际的操作问题,知识产权的开发管理就是要将这一操作过程效率化、平稳化,保证所有的创新都落实到实处,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摩擦。其次,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还应协调研发部门及生产部门,以实现两部门之间的无缝对接,以利于知识产权的快速应用,减少知识产权闲置的成本。

(3)知识产权运营管理

知识产权运营,是指知识产权的所有者或依法有权处分的组织和个人应用知识产权,谋求或取得相应的竞争优势或收益的过程。知识产权运营的主要途径包括产品的制造和营销,还包括防止竞争对手产品进入市场、发放知识产权许可、技术转让、技术合作开发、共建研发平台,利用知识产权改善商业伙伴关系、提高利润分享等。本文根据企业知识产权运营的具体模式建立知识产权运营管理的运营机制。如图2所示,将知识产权运营管理分为三个维度,分别为知识产权转移管理、知识产权扩散管理和知识产权自营管理。知识产权转移管理主要是指在通过授权、许可、连锁和转让等方式进行知识产权运营过程中的管理。知识产权扩散管理主要表现在合作生产、建立知识产权联盟过程中的管理。知识产权自营管理则为企业自行销售或建立全资子公司或利用知识产权进行投融资过程中的管理。当然整个知识产权运营管理还包括选择何种运营方式的决策。

(4)知识产权维护管理

知识产权的维护管理是主要针对知识产权开发管理、运营管理而进行的技术服务、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冲突管理。提供技术服务主要是对知识产权的运营进行巩固,进一步扩大知识产权运行的效率(如签订长期合作合同等);知识产权保护主要是指企业通过法律和管理途径,对自己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冲突管理是对已经发生的知识产权纠纷进行处理,以保护自身合法的知识产权,其中知识产权保护是知识产权维护管理的主要方面。同时,企业要不断监控知识产权情况,防止被侵权。这项工作不是仅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就能够完成的,应与对侵权行为具有有效对策和对打击侵权有经验的专业律师事务所和公司广泛合作。当侵权行为已发生时,企业应运用法律手段,打击侵权行为,进行知识产权维权,维护企业利益。

(5)知识产权组织管理

知识产权组织管理是指权利人为了激励知识产权创造、促进知识产权开发、利用和维护而进行的组织构造、人员设置、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是企业知识产权价值链管理的载体。

①知识产权管理组织建设

管理组织建设包括企业组织机构设计、职能部门划分及职能分工、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安排等。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设置,直接表现了知识产权在企业经营战略框架中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在企业技术研发、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中的渗透能力,并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

②知识产权人员的配置和培养

知识产权工作是比较专业而又综合的管理活动,需要配备一定专业的知识产权人员,并辅之以兼职的从业人员,才能起到良好的管理效果。还要对管理人员进行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职能划分、职责规定等,为不同的管理岗位配备适合的人才,同时实施必要的培训计划。

③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

在技术能力特定的情况下,制度的作用往往大于技术,恰当而有效的制度本身也能释放出强大的制度效应。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产权的归属、奖励机制、知识产权的运用、知识产权纠纷的处理以及知识产权教育、激励知识产权创造的制度、促进知识产权利用的制度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等方面。由于知识产权的产生、运用、转让等都有着不同于有形财产的特殊性,要使知识产权真正发挥作用,知识产权工作应贯穿于企业技术创新、生产、经营全过程。因此,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必须要制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④知识产权文化建设

企业知识产权文化,是企业及其成员在企业成长过程中形成、积累和提炼而成的对于企业知识产权现象的一种态度、价值、信念和制度等。长期以来,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知识产权文化缺失,导致“有制造无创造、有知识无产权、有产权无保护,有保护无利用”的现象十分普遍,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官司不断,这些都严重影响和制约着知识产权资产价值链的生成与运转,因此,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形成一种尊重知识、重视学习、鼓励创造、积极维权的良好环境,推动企业知识产权资产建设显得十分重要。

综上分析,知识产权取得、开发、利用、维护和组织管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知识产权取得是知识产权开发和利用的不竭源泉,也是知识产权组织管理和保护的基础;知识产权组织管理为知识产权取得、利用和保护提供组织保障和制度平台;知识产权利用是知识产权取得、组织管理和保护的目的和动力;知识产权保护为知识产权取得和利用提供制度保障,知识产权保护的水平直接影响到知识产权创造、组织管理和开发、利用的效率。总而言之,知识产权管理是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一项工作,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使得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向子梦.基于创新绩效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D].电子科技大学,2005.

[2]柴金艳.基于价值链的企业知识产权竞争优势培育——以华为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54-56.

[3]张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中的组织设计要素与原则[J].现代管理科学,2007(02).

篇5

关键词:财务管理;运营;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4文献标识码: A

一、企业资本运营概述

(一)企业资本运营的内涵

资本运营的内涵是要求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始终以资本保值增值为核心,关注资本的投入产出比,保证运营的效益。

(二)企业资本运营的特点

1.资本运营的价值性

企业资本运营是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使资本实现的价值和在生殖过程中的附加值,使其更有效,我们实现资本扩张。资本运营过程中,任何元素的使用是有成本的需要,以反映资金成本的需要,运用价值分析的方法,比较测量的机会成本和边际成本价值。有利于资本配置效率和运行效率。

2.资本运营的流动性

资本的内在属性是流动性,只有通过不断的流动才能实现资本的合理配置和增值。对于资本运营而言,企业的存量资产已经不单单是实物,不仅要求实物形态的完整,同时对实物资产的利用效率提高了重视。

3.资本运营的市场性

资本运营不能脱离资本市场,资本本身就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市场是资本运营的必要条件。只有通过市场的检验,才能了解资本价值的大小和运营效率的高低。资本的竞争,也是通过市场活动来完成的。可以说,资本运营就是市场运营,缺乏健康而发达的资本市场,资本运营就无法充分实现。

4.资本运营的增值性

资本运营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资本增值,也是资本本身所要求的。无论是资本的优化配置还是产权重组,目的都是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以较小的资本成本去获取最大的资本收益。资本运营看重的不是资产规模的简单扩张,而是新价值的增加。

二、财务管理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

(一)财务管理是企业资本运营的基础

在企业资本运营模式下,所有者对经营者的考核标准,生产了什么和生产了多少不再是重点,资本最大限度的增值是否实现才是其评价的标准。因此,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把财务管理放在首位,努力实现企业的最佳财务状况。同时,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也对财务管理目标做了明确规范:在资本保值的前提下不断增值。

(二)财务管理是企业资本运营的必要条件

企业经营方式转化为资本运营以后,财务管理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而是不断像其他能够创造利润的领域扩展。财务管理也不仅仅是商品经营过程中的理财活动,也包含资本运营过程中的理财。科学的资本运营模式,需要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与之相适应。

(三)财务管理是企业资本运营的核心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企业运营的核心应该是财务管理。有效运用财务管理,可以使企业更加合理的分配和运营资金,从而达到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的目的。同时,对财务管理严格控制,可以有效降低企业成本费用,避免不必要的财务损失,进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财务管理发挥着整个过程的监管和控制作用,对企业经营效益的获取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说,财务管理是企业资本运营的重要环节,是其核心内容。

三、企业资本运营与财务管理

(一)资本收益最大化是资本运营的财务目标

一个企业是运营资本进行经营,是资本保值、增值的载体。企业追求的目标是通过资本运营获取资本收益最大化。从投资者角度来讲,他们往往会把资本投向社会最需要、能实现最大化资本收益的部门、行业或产品中,从而有效保证资本增值和资本收益的最大化;从经营者角度来讲,要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

(二)优化资本配置是资本运营的财务核心内容

优化资本配置就是通过改变资源配置结构,充分发掘潜在经济效益。从企业的理财角度来看,企业筹资规划与投资规划是其核心问题。而企业筹资规划是资本运营管理的一项重要财务活动。由于资本成本影响着资本收益,所以企业应根据其不同时期的发展,选择适当的发展战略、资本筹集渠道以及不同的资本结构。

(三)加强风险防范是资本运营的财务重心

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风险也会随之增加。除却经营风险之外,资本运营也要承担相应的财务风险。比如在筹资过程中要承担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以及资产配置风险等。为了达到资本运营工作的预期效果,财务管理人员应尽可能科学预测市场环境的不确定因素,从财务管理角度对资本运营的运作方案进行充分论证。

四、完善企业资本运营中的财务管理

1.实现资本运营的会计核算

实现资本运营的会计核算,就是企业将资本直接投放到生产经营活动中,以形成生产经营能力过程的会计核算。最终目的就是运用资本投入而形成的生产经营能力,从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以获取经营利润以达到资本保值、增值的目的。

2.产权资本运营的会计核算

通过产权交易集中或分散企业资本,从而使企业资本结构得到优化,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产权交易主要分为两个层次,其中一方面是经营者依据出资者的所有权经营企业的产权资本,进而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的目标。另一方面是依据财产权来经营,以达到经营目标。

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转向资本运营以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财务管理工作不仅仅针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了,其领域不断拓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多种经营的选择方式和投资机会呈现在了企业面前。企业依据投资组合理论,结合自己的盈利目标、融资能力以及抗风险的能力,尽可能丰富资本经营活动。

(三)建立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企业的财务管理无法适应资本运营工作,财务基础工作相对薄弱。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因此,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强化财务管理的作用。

企业要设置独立的财务机构,并配备适当的财务人员。如果是二级核算单位,应配备相应的专兼职核算人员,具备一定条件的企业,在资本运营工作中可配备总会计师或者与这一职务匹配的人员,尤其是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更应进行合理的人员配置,以规避核算不清造成的管理混乱等问题。

会计原始记录作为企业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的原始资料,应对其统一内容和格式,有序管理、规范存档。有效行使财务管理工作的职权,避免财务工作操作失控。

财务人员作为企业资本运营管理的参谋人员,应为企业领导做出科学的资本运营决策提供依据。无论是实业资本运营还是产权资本运营,都与财务人员的出谋划策是无法分离的。因此,财务管理工作贯穿于企业资本运营管理的全过程。

作为一个管理现代化的企业,要依据《会计法》和《企业财务通则》等法律法规,和自身所处行业的财务、会计相关规定,制定符合本企业资本运营管理的财务管理制度。以适应企业资本运营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为企业达到资本运营目标做好财务基础工作,用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为其做好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1]邵淑珍,孙玉红.关于完善企业资本运营中财务管理问题的思考[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3(4)

篇6

2014年,全市供销社系统财会工作要以《四川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2014年财会工作要点》(川供财[2014]42号)为指导,紧紧围绕市社“发展社有企业,拓展经营业务,完善基层组织,增强服务效能”的全年工作总思路,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抓好监督指导,推进全系统经济效益再上新台阶

一是切实加强财务管理。加强社有资产运营管理,努力提升社有资本运营质量,提高使用效益。搞好筹融资工作,为拓展经营业务提供财务支持。

二是争取财政、税务、信贷政策支持,为企业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促进企业增收节支,提高效益。

三是加强目标指导和检查,做好财务检查分析工作,督促亏损企业扭亏,盈利企业增盈,突出重点,定期通报,确保目标任务完成。

二、强化制度建设,促进社有资产保值增值

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及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努力提升企业内部成本控制水平。积极推进各区市县联社及社有企业社有资产运营和监管,促进其建立和完善资产经营收益预算管理制度,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

三、争取政府支持,力争妥善解决地方政策性财务挂帐和项目资金申报管理

一要积极协调落实《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意见》(广安府发[2014]6号)精神,努力争取各区市县政府妥善解决供销社历史遗留问题。对20__年财政等七部门共同核复的供销社系统地方政策性财务挂帐,涉及政府承担的部分要纳入预算,力争消化处理。

二要做好项目资金申报工作。组织实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项目申报工作,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进程;做好中央“新网工程”资金申报相关工作,早准备、早安排。加强项目库建设,完善“新网工程”项目库。

三要加强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工作。对项目实施情况、专项资金使用及效果进行专项检查,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合规使用,发挥实效。

四、严格财务制度,规范和完善预决算管理

做好市县两级部门预、决算工作,确保财政预算资金稳定增长。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和管理,规范支出。进一步完善财政经费的预算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五、提高核算质量,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和财会队伍建设

一要通过多种形式做好经济形势分析,社有资产监管,财政资金监管和使用,供销社改革发展等方面的调研工作,为推进供销社改革发展提供政策依据和决策参考。

二要继续推进会计报表联网直报工作,做好系统会计报表的审核、汇总工作,全面真实反映经营成果。

篇7

一、人员调配方面

项目正式运营后,需要管理、服务、厨师、保洁、保安等人员共六人(详见附件一)。为最大限度节省开支,人员采取集团公司内部挖潜与招聘、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一是集团公司安排部分人员赴卧云铺常驻,进行日常的管理、服务工作。抽调赴云中居帮忙工作人员所产生的餐饮、交通等费用开支由集团公司承担,期间道路交通安全由集团公司负责。

二是所有人员就位后,着手制定完善各项制度措施,加强岗前培训,落实各项责任,尽早达到工作要求。

二、财务收支方面

一是云中居财务人员由集团公司派驻,财务管理由集团公司统一核算,实行预算管理体制。预算内资金由分管副总与集团公司财务部门负责人签批,预算外开支或超出子公司审批权限的资金使用,经集团公司审批后执行。云中居财务管理制度、年度预算及资金使用权限报集团公司批准后实施。

二是云中居项目年支出资金预计约22万元(不含宣传费用),年收入预计22万余元,需要集团公司在本年度给予20万元启动资金,后续是否需要资金支持待运营情况另行确定。(详见附件二)

三是云中居正式交付前所产生的相关费用支出,不计入云中居支出成本。云中居所属车辆、家具等非固定性资产由集团公司划转至云中居使用。后续各类相关补助、扶持资金留于云中居使用,列入营业外收入。

三、经营绩效考核方面

经营绩效考核内容由集团公司确定,在年初下达,年底由集团公司统一组织考核。参与考核人员,由云中居据实确定,报集团公司批准。考核合格的,发放云中居绩效奖金。绩效奖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完成年度经营绩效考核指标80%的,按年度经营绩效考核指标×20%进行计提;另一部分为超额完成年度经营绩效考核指标的,按超额部分×40%进行计提(剩余60%做为云中居下一年度运营管理费用),两者相加,根据绩效考核制度和个人考核结果进行分配,报集团公司批准后执行。年度经营绩效考核目标未完成,云中居不予发放绩效奖金。

四、安全管理方面

篇8

【关键词】 建设单位 资金管理 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企业资金管理问题已成为阻碍企业进一步壮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资金管理对企业的经营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许多建设单位存在的资金管理问题主要包括:管理手段不足,资金控制能力较弱,对单位资金的收入与支出监控不到位,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因此,我国建设单位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资金结构,加强资金风险防范,努力提高自身资金使用效益,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建设单位逐步做大做强,健康稳定地发展。

一、建设单位加强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资金是支撑企业各种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集中表现。建设单位资金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单位财务管理的效率,关系到单位经济效益水平的高低。资金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管理工作,从施工准备、工程施工到完工结算的资金运动过程中,建设单位要完成资金的筹集、使用、回收、分配等财务活动。近年来,随着建筑施工市场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工程资金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我国建设单位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加强建设单位的资金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加强资金管理是建设单位发展壮大的需要。加强资金管理有利于建设单位掌握单位的整体运营情况,有利于加快资金周转,实现单位资金的统一管理,提高资产净收益,壮大企业实力;其次,加强资金管理可以实现资金的整合与调配,避免部分项目资金短缺,部分项目却资金大量结余的现象,充分发挥留存资金的作用;再次,加强资金管理可以防范建设单位的财务风险,随时了解单位资金流量状况,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同时通过加强资金管理有利于单位规范资金的收支行为,加快资金回笼,避免单位资金的滥用,有效防范单位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建设单位资金管理现存的主要问题

我国建设单位大多采用相对独立的项目管理班组的管理形式,这种管理方式虽然可以解决单项目的管理问题,但往往会使资金过于分散,资金的整体调控力度不足,给单位资金管理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1、资金管理力度不足,资金使用效率较低

尽管我国建设单位都会制定相关的资金使用计划以及单位费用开支计划,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往往不能按计划办事,计划与实际脱节,导致对资金的管理不能按计划进行控制,资金管理力度不足,影响单位资金的正常周转。单位对资金的无序管理使得单位的负债率越来越高,资金周转慢,再加上建筑行业对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严重地影响了单位资金运营状况。例如,部分单位存在多头开户的现象,使得单位资金过于分散不能集中管理,对资金的控制力度不足,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部分建设单位在没有很好地把握当前市场状况的情况下,未考虑投资受益与风险的关系,盲目跟风投资,盲目购进固定资产,投资失误多,且项目过于分散,未能突出重点项目,加大了单位的机会成本,使得资金的使用效率进一步降低。

2、资金收支管理制度不健全,权责不明

建设单位部分相关人员会利用个人职权便利或收支凭证上的漏洞,钻单位资金管理制度的空子,贪污或挪用单位的资金。例如更改发票或收据的金额将多出款项据为己有,出纳人员收款不开票或少开票,隐匿现金,部分人员甚至私设银行账户,利用单位转账要求的时间差私吞单位银行利息等。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单位缺乏完善的资金收支管理制度,建设项目资金管理细则不合理,没有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或是相关制度执行不到位,程序混乱,资金使用过程中权责不明;二是单位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当,业务交叉过杂,不相容职位不能相分离。例如一些建设单位的印章和票据管理过于松懈,少数部门没有将财务专用章、银行预留印鉴等重要财政印章分开保管,而是交由一人保管全套支付印章,印章存放也没有按照相关章程规范来保管。

3、资金运行缺乏预算管理

目前,大多数建设单位在资金管理上还采用传统的资金管理办法,没有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有的建设单位虽然建立了预算制度,但是由于人员不到位、程序复杂等原因而没有付诸于实践,流于形式,导致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缺乏标准依据,项目预算不准确,建设工程超预算、超计划的现象普遍存在。实际中,一些建设单位在前期的调研和组织设计等未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就通过不同的渠道争取项目和资金,扩大投资规模,这是造成项目超预算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它往往会使得这些工程出现比较大的资金缺口。另外,部分建设单位往往会忽视外部市场经济的影响,预算计划不切实际,指标选取不合理,资金预算管理不健全,单位资金收支管理缺乏统一的、规范的计量标准和评价考核依据,成本费用发生条件缺乏约束力,盈亏不实,不良资产日益增多,这些都大大降低了建设单位资金运转的速度和使用效益。

4、资金流向监控不到位,缺乏完善的资金追踪考核机制

资金流向监控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大多数建设单位对资金的控制往往强调事后监督,事前和事中监督十分薄弱,无法监督到位,致使擅自挪用、转移资金甚至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频频出现。一些建设单位虽然也制定了完整的监督制度,但其监督往往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其真正效用,无法及时发现和排除建设项目运营过程中的问题,不仅影响单位资金的利用率,甚者可能威胁到单位资金的安全性。实际中,建设单位对建设资金拨付后通常缺乏对施工单位资金的实际运用情况进行监控,使得部分施工单位存在私自利用建设资金进行违规活动的行为。另外,对于不可预见费用的支出,一些建设单位往往疏于管理,任其自然发生,盲目批准工程的一些额外支出,进而继续追加付款,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增大单位财务风险。

三、加强建设单位资金管理的对策

1、加强资金运营管理意识

建设单位要想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首先需要从加强资金运营管理意识入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首先,全单位应树立统一的资金运营管理意识,特别是单位管理者,重视资金管理的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确保单位资金的运用与单位发展战略相结合。其次,重视资金管理过程中资金的时间价值,明确资金不仅仅是用于交易,更可以在流通过程中实现价值的增值,因此,单位应充分、准确地把握市场,灵活运用资金的时间价值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降低投资风险,提高资金的经济效益。再次,树立现金流量观念,相关人员应在掌握真实、全面的现金流量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现金流量的编制,加强对单位现金流量的分析和控制,确保单位的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最后,提高单位资金管理的风险意识,要充分估计各个项目风险,谨慎投入资金。

2、完善建设单位资金收支管理制度

建设单位要完善资金的收支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制定建设资金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和拨付办法,例如要求按月度预支款项,承包单位每月定期向发包单位递交工程价款预支单和工程进度报表,建设单位在仔细审查工程进度后再办理当月预付款;二是完善单位投资机制,大力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完善投资风险机制,建立严格的投资决策责任制,保证项目的资金运行和支付的安全性;三是建立工程建设资金追踪考核机制,如对施工承包单位,在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项目资金无超前预支、无挤占或挪用现象则给予一定的奖励,以鼓励施工承包单位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达到降低项目建设承包的目的。

3、建立全面的资金预算管理

建设单位应从传统的经营性资金收支预算转变为全面的资金预算,同时完善预算的编制、审批、监督、考核等环节,形成健全的资金预算体系。建设单位资金的全面预算管理要遵循“收支统管,统筹兼顾,积极稳妥”原则,在保证单位各部门广泛参与的基础上,编制全面的资金预算方案和预算控制方案,使单位资金预算切实可行,把单位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收入和支出纳入预算管理程序中,疏通资金流转环节,量入为出、精打细算、保障单位资金有序流动。同时,要求预算方案一经确定即成为建设单位进行财务预算管理的依据,除非重大原因,不得轻易修改,如需修改,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针对建设单位的特点,实施资金预算管理应遵循以下程序:一是自下而上逐级申报,编制资金预算计划;二是自上而下逐级下发,通过一定的会议形式讨论审批预算;三是实行滚动式管理。单位财务部门也应改变对所属单位的监控方式,从事后控制转变为事前控制。同时,实行严格监督和考核制度,也就是对施工开工、项目承接、基建投资等过程的现金流采用预算管理和定额考核,树立“钱流向哪里,管理就跟到哪里”的观念,避免将单位资金盲目投资于没有进行可行分析的项目,保证资金运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力度,发挥单位内部监督作用

目前,部分建设单位还存在财务监管乏力,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需要建立一套以内部审计为起点的财务监督机制,同时建立相关的资金风险预警机制,发挥内部财务监督作用。首先,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将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有效结合起来,做到对施工项目资金的严格把关,监管到位,最大限度地降低资金在建设施工环节的运营风险。其次,对单位资金流向和财务状况等实施全过程跟踪和监控,避免相关人员挪用或盗用资金,确保资金使用到位。再次,以现金流量监控为重点,严格限制无预算资金的支出,加强对现金流量的控制,实施大额资金的跟踪监控。

总之,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设单位应正视自身资金管理的薄弱环节,加强资金管理意识,建立一套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和相应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从而使单位的资金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力度,发挥单位内部监督作用,保证单位资金处于良好的流转状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高建设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史小红:建筑企业资金管理强化措施探索[J].财会研究,2010(4).

篇9

关键词:公路;经济效益;影响因素;对策

Abstract: In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transport and discovery industry is the basic industry, an important carrier and is also a sign of modernization of the economy, in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highway is the key parts of the. However, with the highway financial inputs are constantly increasing, so is the corresponding economic returns corresponding to finance investment? Economic take-off in the era of highway operation conditions, has also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public attention. In this context, how to do a good job of highway economic benefit, has become the first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highway departments. To achieve the maximum economic benefits of highway,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to gain a firm foothold in the market competition, to survive and develop further.

Key words: highway; economic benefit; influencing factor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53.7

一、公路经济概述

公路经济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概念是公路经济效益,通常来说,新建的公路或者改建的公路具有两种类型的经济效益:一种是新建或者改建公路其系统内部的经济效益,即新建或改建的整个公路系统通过对公路养护及其管理等活动过程进行其内部管理的不断强化,使得自身所从事的公路在建、养、管等各个方面的生产发展得以不断提高,另外,该系统其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加同该部门员工的工作以及生产条件、对新型工艺进行创新和应用,使其福利待遇得以提高等的各种各样的活动,这些均为经济实力的集中体现。另一种指的是整个公路系统社会经济效益,也就是说这个公路系统能够进行的社会经济的相关服务能力。具体来说,主要指的是其能够带给车辆、行人乃至整个社会一个更为完好、安全、畅通、舒适的公路交通环境,最大程度地将人们的行驶费用以及行驶时间能够降低,同时使整个交通系统的肇事率得以降低,创造一个行驶舒适且便利的交通环境,另外,还应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公路系统内部经济效益同公路系统的社会经济效益之间为对立统一关系的集中体现,其同公路的建设、养护、管理以及整个公路的生产活动各个环节的全过程相互融贯。

二、公路经济效益受到制约的主要因素分析

公路系统受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主要因素制约,但是其中最为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员工在思想认识上略有欠缺。目前,整体公路管理体制的条条框框都受到了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因此导致公路相关部门的员工思想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够彻底地摆脱旧时期的传统观念,无法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从而没能够树立出正确的市场经济观念,在公路有关部门中,很多员工都存在靠、要、等的落后思想。这也使得公路相关的部门难以发挥出其主观能动性,也导致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也受到了“传统”的压迫。

(二)没能将公路系统的管理体制理顺。从目前我国公路系统的体制来看,依然采用的是半下放的管理形式,公路的建设与养护中所花费的资金拨付都是通过省厅实现。省厅对公路行业管理进行直接的管理,地方仅仅是对于人事、行政和党群做出相应的管理。如此,能够将地方以及公路行业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点:这一种体制对公路系统的建设以及养护无法满足省里的计划要求,也无法满足其地方经济发展所要求的公路建设以及养护的标准。

(三)在公路建设以及养护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每一年计划中所投人的费用不足,再加上相应材料价格大幅度的上涨(养护公路所需),也大大增加了公路养护成本,逐渐形成了公路部门的挂账资金,因此,也只能够通过负债的形式来支持公路的建设以及养护的运行。

(四)公路部门人员超编现象严重。随着最近几年来公路系统当中各个部门的人员在快速的增长,从而导致过剩的情况逐渐地显露出来,甚至出现了“人吃路”等情况。另外,相对较差的市场竞争力也成为公路经济效益增长受到制约的因素。

三、提高公路经济效益的相关对策

在当前的公路系统中,“两科效益”也会对经济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所以想要扭转现状,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充分的发挥出内部经济效益以及社会经济效益。

(一)提升思想认识。作为公路系统部门的有关人员,不能够一进部门就感觉到有了稳定工作,没必要学习了。应该不断地增加专业方面的学习,将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提高到新的台阶,用新型的市场经济观念代替以往旧的观念、旧思想,从而通过有效的措施让公路的建设、管理与养护等能够有序、协调的发展下去。

(二)增强运营效率,健全管理制度。就目前的公路工程的运营管理来说,需要考虑到:其一,在内部设置健全的管理机构和健全的组织;其二,根据不同的特征,从而制定与公路运营相互匹配的管理制度。只有如此操作,才能够确保公路工程组织机构能够具备权威性、科学性。作为运营管理来说,如果能够创新管理制度,那么就能够让整理管理系统充满无限地活力,并且相应的工作也能够按照制度顺利的进行下去,如此,才能够保证公路工程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三)科学管理,挖掘潜力为了促进公路社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就需要科学的管理公路系统,强化公路的建设与养护工作,此外,还需要公路系统的好路率满足指标规定中的要求。此外,公路内部存在无限的潜力,我们也要对其进行深人的挖掘,在养护公路时,需要做好资金、人员、设备等各个方面的准备,才能够确保顺利的进行公路养护。此外,在建设与养护上,也需要做到有设计与规划,在均衡合理、科学编制的原则之下,利用有限的资金来获取最大的投资效益。

(四)多种经营方式的发展。在公路经济活动得以发展的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到进行中的公路经济活动是否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以及发展规律,并且也需要适当的调整公路系统内部结构,转换经营机制,让非养护单位也能够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从而有利于形成与发展新型的公路经济增长点。

(五)降低运营管理成本。在我国,由于公路工程投资主体多元化,导致运营工作缺乏统一的、有效的行业管理,造成机构重复设置,设备重复购置,人员岗位设置随意,导致人员、设备利用率偏低,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影响效益的发挥。为实现统一的、有效的公路工程运营管理,可以探讨在省内组建一个公路工程运营管理机构,对省内公路工程运营项目进行统一的行业管理。首先把一些能合并的机构进行合并,切实把岗位、人员压减下来。其次把养护、工程等专项工程推向市场化,引入竞争、激励机制。通过多种措施盘活固定资产,提高设备的使用率,降低负债经营率,降低运营管理成本的投入,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六)尽快实现全省联网收费,提高公路工程通行效率。随着公路工程的不断发展,联网收费将成必然。它将最大限度地减少路桥收费站数量,规范收费行为,杜绝收费人员贪污作弊的漏洞,降低运营管理成本,提高物流、人流效率,方便人民群众,具有很好的提高公路

工程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功能。

四、结语

随着公路施工工程的逐渐增多,对于公路的建设与养护的要求也发生的变化。在现代化的促使下,公路建设的主要重点已经放在了高等公路主要框架的扩大以及公路网规模的扩大之上,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公路系统的应用水平。因此,我们也需要注重公路建设与养护对于公路经济效益的影响,提出解决对策,才能够确保公路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本文针对公路经济效益影响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其提出相应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陈玉红.公路经济的制约因素与解决措施浅析[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05).

篇10

近日,XXXX行全面应用集中监管平台,至此,经过近一年的时间,该行在全省二级分行中率先全面完成“三大中心”建设,初步实现了运营管理的规范化,切实提高了柜面业务风险防控能力。

回顾该行“三大中心”建设的历程,一组组数据振奋人心:到6月15日,仅用41天时间即完成了辖内XX个营业机构、XX个营业窗口的远程授权上线推广工作,上线率100%;以XX名专职远程授权员替代了营业机构原来的XXX名二级主管,笔均授权时间XXX秒;到8月29日,实现了集中作业,优化了操作流程,减轻了营业机构操作压力;到11月26日,全面应用集中监管平台,实施集中监控,实现了柜面业务影像化、事后监督自动化、业务信息共享化、柜面业务监控立体化。

速度源自于关注度。“三大中心”建设是XX行党委确定的“一号工程”。XXXX行新一届党委成立后,针对运营管理薄弱的实际,决定举全行之力推进“三大中心”建设,并以此为“敲门砖”,全面提升运营管理规范化水平。在“三大中心”建设推进过程中,成立了领导组织,明确了责任部门,主要领导给予高度关注,行长亲自过问、靠前指挥,主管行长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及时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从根本上保证了工作进度。

质量源自于精心部署。为打造全新运营模式,XXXX行由行领导带队,先后组织人员到深圳、长春考察学习,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订了实施方案。为抓实后台中心场地建设,专门腾出办公场所,对中心场地进行了整体改造,配备了监控、仪器、办公桌椅等硬件设施,达到“三大中心”建设的标准要求。在全辖范围内公开选拔专业技能对口、政治素质过硬的业务技术骨干,采取分批次、有侧重的培训,配齐、配强推广和运行人员,确保高质量完成集中培训演练。为保证精准实施,XXXXX行按照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合理有序的原则做好时间安排和质量控制,通过先实施全辖手工集中事后监督过渡,在分行营业部搞集中作业和授权试点,积累了推广经验;在上线初期,通过分析流程变化,广泛听取各层次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感受和意见,逐步形成了符合实际的“三大中心”操作流程;在三大系统切换上线冲刺阶段,专门制定了详细的切换进程表,逐日逐项落实切换上线工作,参与系统上线推广工作的人员,充分发扬“5+2”和“白加黑”的苦干、实干精神,为顺利实现系统切换奠定了坚实基础。

效率源自于统筹协调。“三大中心”建设涉及面广,需要各部门协同作战。在人员选配上,运营管理部协调人事部门,制订了公开选拔方案,各支行全力支持“三大中心”建设人员选调工作。在人员管理上,中心人员人事关系和工资关系全部上收到市行,以二级部的形式单独管理,确定工资标准;XXXXXXX部通过完善招待所和食堂设施,统一安排食宿,并做到福利待遇与机关员工一致;在财力保障上,财务会计部单独划出固定资产指标,优先满足“三大中心”建设设施配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