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情况汇报范文

时间:2023-08-27 15:18: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标准农田情况汇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标准农田情况汇报

篇1

我县自2012年列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以来,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即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重点,现已在、镇完成高标准农田面积11200亩,完成财政总投资1380万元,完成主要工程量为:平整土方86万方,衬砌渠道93公里,新修机耕道43.1公里,机耕桥4座,修筑田埂205公里,打机电井7眼、购置设备7台套,维修电灌站2座、更新设备4台套,并已通过上级检查验收。

二、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里成立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县领导担任组长,县农发办主任和、镇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重要方案、重大事项和重要举措等进行决策管理,协调部门之间关系,形成全县一盘棋,共同合力搞开发的良好氛围;二是建立项目库。年初组织人员深入全县各乡镇调查摸底,实地勘察,掌握第一手资料,建立项目库,搞好项目储备,及时组织人员到省、市跑项目、争资金。2012年争取到国家立项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项目中央财政资金930万元;三是在项目实施前,派出工作人员深入到项目区村组,召开群众座谈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使项目建设尽可能满足群众意愿,并取得群众的支持;四是在项目建设上,实行分工负责制,县农发办主任负总责,两个副主任负主责,所分管的项目实行“包项目建设、包进度质量、包档案建设、包验收过关”的四包责任制。在严格质量方面,除我办工作人员和监理人员监督外,我们还邀请了村、组的老党员、老干部进行监督,确保每个标段工程都达到技术设计要求;五是注重开发项目的规模化水平。为了凸显农业综合开发整体效益,首先,项目安排要求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其次,开发效果达到高标准农田要求,即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排灌自如、旱涝保收,便于机械耕作。

三、2013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准备情况和下一步打算

我县2013年度计划沂江乡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开发任务为建设高标准农田10500亩,财政总投资133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平整土方89万方,衬砌渠道34公里,新建电灌站7座,维修电灌站8座,营造防护林8公里等。项目实施方案已得到上级批复,目前完成工程招投标,并与中标人签订了工程施工承包合同,计划11月10日动工新建,争取年底前完成所有标段工程土方任务,明年2月14日全面竣工,3月份县级竣工验收,4月份确保以优良工程迎接市级检查验收。同时,着手做好2012年度项目计划编制的各项工作。

四、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是项目区乡、村、组各级在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上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乡、村、组各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应高度重视并把它摆上重要议事、干事日程上来,特别是户与户、村与村之间的土地调整等一些矛盾、纠纷要积极妥善处理,同时还应积极组织群众投工投劳,配合做好工程施工前的各项工作;二是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协调工作。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需要各相关部门鼎力相助、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近几年来各相关部门给予了积极配合、大力支持,但随着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作量越来越大,希望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加大配合力度,共同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做好,更大程度地造福于全县农民群众;三是加强自身建设。针对本办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我县应加大有关专业人员培训的力度;四是配齐交通车辆。针对本办交通工具偏少问题,建议有关部门批准购置工程管理车子一部,确保推进新形势下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顺利进行。

篇2

一、我省土地整治工作的基本成效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土地整治工作,把土地整治作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耕地保护、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的重要手段,不断加大资金投入,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农用地整治和城镇村建设用地整治,保护了耕地资源,保障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资源需求,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

(一)农用地整治稳步推进。始终把垦造耕地作为国土资源开发保护的重点内容,2008年实施“百万”造地保障五年工程,共垦造耕地113.83万亩,其中低丘缓坡开发74.7万亩、滩涂围垦造地14.83万亩、建设用地复垦15.33万亩、土地整理8.97万亩,超额完成106万亩的目标任务。2013年启动的“812”土地整治工程计划5年再垦造耕地80万亩。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护,先后组织实施以吨粮生产能力为目标、以地力培育为重点的“千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推广冬绿肥及商品有机肥促进土壤有机质提升,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改善耕地配套基础设施,构建耕地质量管理体系及评价技术体系。近4年共启动实施220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地力培育,累计完成地力培育1617.4万亩次,已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342.86万亩。大力推进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争取金衢丽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建设用地指标16.33万亩、甬台温建设用围填海指标12.5万亩、舟山群岛新区陆海统筹建设用地指标12万亩,保障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

(二)建设用地整治有序开展。争取部省合作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编制省、市、县、乡四级土地整治规划,出台政策措施,规范项目立项审查、实施管理和验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设置向中心村培育、“空心村”复垦和下山搬迁倾斜。截止2012年底,累计启动1326个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使用增减挂钩周转指标12.17万亩,计划搬迁农户20万户,拆旧12.6万亩,可复垦耕地12.2万亩,可安排建新13.8万亩;目前已完成26个项目验收,复垦耕地0.655万亩,建新0.72万亩。推进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完成城镇体系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中心镇中心村规划的编制实施,优化全省城乡空间布局,全面部署“三改一拆”行动,推动城镇空间发展转型升级,启动实施“亩产倍增”行动计划,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开展建设占用耕地表土剥离再利用试点,加快废弃矿山复垦。2011年全省人均城镇工矿建设用地面积121.37平方米,接近规划控制值,2012年亩均建设用地GDP产出19.6万元,比2010年增长23%,2013年上半年累计拆除违章建筑5665万平方米、“三改”建筑面积4081万平方米,三年任务有望两年完成。

(三)整治资金投入持续加大。近两年,全省(不含宁波)共计投入土地整治资金159.9亿元,其中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37.5亿元、耕地开垦费38.6亿元、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10亿元、土地指标有偿调剂收入36.6亿元、其他财政性资金22.5亿元、引导社会资金投入12.2亿元、其他资金2.5亿元,资金投入逐年加大。省财政优化支出结构,突出扶持重点,安排“百万”造地保障工程资金15.9亿元、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示范专项资金4.6亿元、基本农田建设保护资金11.5亿元,提高省统筹补充耕地补助标准至5万元/亩。各级财政出台政策,提高开发造地补助标准,加大耕地质量提升工程补助力度,推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启动实施,保障土地整治项目顺利进行。出台造地改田资金、省分成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资金等财政管理办法,鼓励资金整合平台建设,开展资金使用绩效管理,强化监管验收,不断提高土地整治资金使用效益。

(四)体制机制建设日趋规范。建立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落实补充耕地责任和部门职责分工,严格建设项目占用耕地选址方案评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加强垦造耕地项目及标准农田占补置换监管,实行“占一补一、先补后占”,落实项目挂钩制度,严格补充耕地验收,连续17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加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管理,从严控制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范围和规模,按照封闭运行、规范管理、结果可控的要求,合理设置建新、拆旧项目区,确保项目区内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加强项目报备,督促增减挂钩指标及时归还。建立土地权属调整机制,按照确权优先的原则,理清土地整治范围内土地的地类和面积,明晰界址和权属,设立协调机构,公开公平公正地制订调整方案,项目实施后及时办理土地确权、变更登记手续。注重维护群众权益,合理制订农房搬迁补偿安置政策,建立群众监督机制和项目公示制度,土地整治项目选址、立项、实施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听取群众意见,土地调整互换取得农民同意。

二、土地整治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省土地整治工作得到明显加强,但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随着我省“四化”同步快速推进,“双保”矛盾将进一步突出,土地整治工作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从调研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用地整治困难重重。我省耕地后备资源较少,集中连片、立地条件好的地块也已先期开发,低丘缓坡开发难度日益加大,且易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滩涂围垦计划指标少,且造地周期长;建设用地复垦补充耕地有限,且进度不理想。据估算,“十二五”期间我省各类新增建设用地需求量约263万亩,需占用耕地170万亩,补充耕地任务十分艰巨。目前,平原地区、城市郊区大批优质良田被占用,而新垦造耕地在项目选址、工程实施管理、质量验收等环节把关不严,加上地力培育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等因素,造成新垦造耕地质量相对较差,个别地方还出现垦造耕地无人管、无人种的现象。基本农田建设与管理还不到位,标准农田质量提升缓慢。

(二)建设用地整治成效不明显。农村建设用地整治还处于起步阶段,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立项和建设管理还处于摸索之中,加上基层财力不足及农民意愿不强等因素,试点项目进展缓慢。部分农户搬新不拆旧,“一户多宅”,造成宅基地复垦难和农村土地资源两头占的现象,影响了政策的权威性,也造成新的社会不公。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日益扩大,超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粗放低效用地等现象在各地不同程度存在,土地利用效益与好的省份相比仍有差距,“三改一拆”目前还处在“拆”的阶段,“三改”工作还没全面推开。

(三)土地整治资金投入不足。低丘缓坡开发、滩涂围垦造地的补助标准亟待提高,农田质量管护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投资大、周期长,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涉及拆迁、建新、复垦等也需要大量的启动资金,同时,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收入不稳定,各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保障压力加大。土地整治融资渠道不多,地方融资平台清理后融资难度增大,风险较高,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节余建设用地指标及新增耕地指标按照当前出让和转让的价格,收益难以实现项目资金自身平衡。田水路林等各部门涉农资金政策上整合不够,没有发挥叠加效益。

(四)土地整治管理机制难以落实。有些地方片面实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破坏了部分区域的生态环境,耕地质量整体上也在下降,我省近半地市已无耕地可造,不能在本区域内实现占补平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3年来,政策措施还需进一步完善,周转指标难以按期归还的问题还很突出。土地权属调整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整治中农民的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够,还存在部分农民“被上高楼”的现象。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客观上我省土地资源禀赋条件不好、耕地资源较少、国土开发利用强度已较高等原因,也有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和政策衔接及制度安排上的不足。部分地方政府只关注耕地的数量平衡,片面追求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对补充耕地质量和后期管护关注不够,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认识不深,对优化国土空间布局节约集约用地不够主动,工作中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建新、轻拆旧”、“重用地、轻复垦”、“重增量、轻存量”的倾向,影响了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整治、标准农田建设及农业“两区”建设等规划衔接上脱节,低丘缓坡开发存在零星基本农田置换及林地权属调整等政策障碍,滩涂围垦造地项目落地难,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存在分类指导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三、深入推进土地整治工作的建议

面对这些困难与挑战,我们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三个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大力推进土地整治,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落实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决策部署、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提供重要的支撑。

(一)以强化责任意识为重点,加强土地整治工作领导。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片面追求建设用地指标的倾向,要从保障粮食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深刻认识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地方各级政府依法保护土地的责任,各级涉土涉农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在农业“两区”建设、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农村住房改造、中心村建设、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下山移民脱贫致富等项目上要与垦造耕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有机结合,相互衔接,统筹推进。建立健全土地整治责任制度,将耕地数量平衡及质量提升情况纳入地方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建立增减挂钩周转指标使用情况及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进展的考核体系,把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作为各地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内容之一,加快形成分级负责、逐级推进、共同努力的工作格局。

(二)以保护耕地资源为基础,深化农用地整治。坚持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开展低丘缓坡、沿海滩涂等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摸清补充耕地资源潜力,编制并安排好垦造耕地的规模、时序和区域,有计划组织实施。加快农业用围填海项目的储备和报批,统筹使用好围填海指标,加大建设用地复垦和灾毁土地复垦项目推进力度,确保完成垦造耕地任务。推行耕地保护“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管理,在项目选址、实施、验收等环节更加突出质量监管,防止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全面开展移土培肥和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坚决落实补充耕地质量评定结果作为耕地占补平衡验收制度。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提升完善农业基础设施,达到旱涝保收的标准,加大有机肥、速效肥、缓释肥推广力度,狠抓地力培育,鼓励耕地流转承包到户,发挥经济效益,全面建立地力监测机制,健全耕地质量等级更新评价制度,定期公布耕地质量等级状况。规范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及示范县建设,努力建成若干“万亩方、千亩方”基本农田保护示范点,粮食生产功能区要约束性种粮,坚决纠正“非粮化”现象,逐步推广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鼓励建立村级农民耕地保护组织,探索管控性保护、建设性保护和激励性保护并举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共同责任机制。

(三)以节约集约用地为导向,深入推进建设用地整治。坚持城乡统筹,节约集约,按照“先减后用、增减挂钩、平衡有余”的原则,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政策,从政府推动型向农民意愿型转变,实现“政府得土地、农民得实惠、城乡得发展”的多赢效应。把按时拆旧复垦作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对地方政府拆旧复垦率的责任考核,在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先复垦后挂钩,“先补后占”,引导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从建新主导型向拆旧复垦主导型转变,加快研究农民闲置宅基地流转和退出机制,畅通宅基地使用权收回渠道。全面推进县域村庄布局规划,促进乡镇合理布局和有序建设,探索“全域联动、全域整治”的整镇、整县大国土整治,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中心城市、中心镇和中心村培育,推动集聚集群集约发展,科学谋划“三改一拆”“拆”后土地利用和建设,以土地整治为核心推进“三改”工作。盘活城镇存量建设用地,加大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清理力度,加快低效用地改造,有序推进亩产倍增计划,实现土地整治从外延扩张向内部挖潜增效转变。

篇3

一、基本情况

示范片位于市交界处,4个行政村,1所中学、2所小学,66个村民小组,2077户,8693人,总面积9544亩,其中耕地面积7532亩、水面面积1204亩。

二、主要工作成效

(一)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夯实

一是各示范村已基本实现道路硬化。村18.8公里村级公路、17个小组的组级公路全部硬化;村5公里村级公路全部硬化;村19.4公里村级公路、0.8公里组级公路全部硬化;村16.8公里全部硬化。二是水利设施建设得到巩固加强:江示范片水渠护坡、衬砌渠12.2公里,对示范片内排灌渠进行了全面疏洗,新建抗旱小机埠2处,改造排渍机埠1处,新建和改造控水闸3处,自来水厂正在施工建设中,预计年底投产。三是农电网改造更加完善:农村电网改造全部到户,新增台区变压器共计15个,保证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二)产业转型得到进一步拓展

示范片在加强传统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同时,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加强产业转型升级,形成特色产业:村与朝辉公司达成协议,共同打造庄园经济,构建“一厂带五区”即建成一个以生产化妆品、药妆品为主的生产加工厂,一个以特种水产为主的养殖区,一个以花草种植为主的百花区,一个以老年人疗养为主的疗养区,一个以水上娱乐、垂钓休闲为主的健身休闲区,一个以商业经营为主的商贸区。目前已完成规划,晋湘科美日化厂已试生产,五月份可正式投产;村招商引资办起了2个熟食品加工厂,拓宽群众就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村引进“省直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造纸机分公司”,利用原有学校办厂,并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村积极与乔口渔都对接,恢复境内文物古迹,打造休闲旅游的新亮点。如此一来,各村已形成符合自身实际、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

(三)生活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是强力推进清洁家园工程。示范片群众已基本实现户户改厨改厕,且经多方投资新建垃圾围1470个,并配备常年保洁员21个,垃圾清运车8台,另外对主干道两侧进行了全面绿化,有条件的地方进行了亮化(共安装路灯500盏),居住和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二是大力推进惠民工程。示范片群众实现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全覆盖,各项惠农政策都全面落实到位,民生保障得到加强,各村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健康的休闲娱乐设施建设建成投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营造了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三是加大劳务输出力度,确保群众增收。示范片借助人脉资源和地理优势加大劳务输出。示范片各村公输出劳务人员4080人,确保群众增收。2012年人均纯收入1017元,增长15%。

(四)政风民风得到进一步改善

一是各村都严格按照要求成立了财经领导小组和财经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及时定点公开村级政务、财务。二是坚持实行村账镇管。三是各村严格执行“一事一议”制度。凡重要事项均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通过后村委会组织实施。四是经村民会议制定村规民约。对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环境卫生等事项制定村规民约,互相监督,提升群众素质。

三、2013年工作目标

在新的机遇面前,我们的目标是“把江示范片建设成省级示范片,同时以江示范片为龙头,全面推进我镇新农村建设”。我们的工作任务:一是充分利用区位优势,高起点规划好城镇建设,加快与长沙的融城对接;二是大力扶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型农庄、专业养殖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农业科技化、集约化水平,促进产业化经营,重点推动村“一厂带五区”的庄园经济建设和村的历史文明古迹恢复与乔口渔都对接。三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功能,围绕路桥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等,解决各村所有住户人畜饮水和生产耕作交通不便问题。四是加强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和管理,整治“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五是认真做好农村低保、社会弱势群体救助工作,多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健康休闲,营造和谐和睦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氛围,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六是转变作风凝聚合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

篇4

一、林业生产完成情况

截止到目前,上半年共完成造林13050亩,其中防护林10600亩、经济林1650亩、用材林800亩,绿化村庄35个,四旁植树20万株,封滩育林20__0亩,新建林网65000亩,新建绿色通道58.6公里,新育苗2500亩,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效果显著,全县没有发生一般以上森林火灾。

(一)实施重点绿化工程建设,提升全县林业建设水平。一是大力实施了精品绿色通道建设。按照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验收的“三高”原则,对永莘路、新博路、东郑路、庐山路、宁崔路、胜坨镇北路等路域进行高标准绿化,新建绿化带58.6公里,动用土方577.24万方,植树41.5万株。二是加大了重点水系的绿化建设。对永丰河永安镇段、溢洪河胜坨镇段、广蒲沟郝家镇段水系进行绿化,新建绿化带21公里,动用土方22万方,植树12万株。三是实施了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与全县土地开发治理相结合,按照“小网格、宽林带”的标准要求,重点对黄河口镇利林片、永安镇五村片、胜坨镇巴东皇殿片、郝家镇耿薛片、董集乡胡家片、西宋乡五七片等土地开发片进行林网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林网6.5万亩,动用土方155.6万方,植树32.1万株。四是大力开展村庄绿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绿化村庄35个,植树10.4万株。五是精心组织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印发了《20__年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通知》,安排布置了县直义务植树现场,组织县六大班子领导和县直部门干部职工20__余人进行了义务植树。抓好重点绿化工程建设的同时,完成了全县林业贴息贷款营造速生丰产林情况的调研、20__-2015年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和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发展林业建设项目编报等工作,编制了具体项目建议书,计划在20__—20__年新建森林资源3.14万亩,使全县林业建设再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加大林业科技培训与推广,不断提高林业科技服务水平。一是大力开展了林业科技培训。以千村万户林业科技培训工程为载体,采取技术人员包乡镇与内聘技术员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基层和林业生产一线,通过举办培训班、田间地头的现场指导、发放科技明白纸和科技光盘等形式,加大林农群众培训。目前为止,已举办科技培训班22期,培训林农2800余人,印发科技明白纸4000余份,完成了全年任务的64.2%。二是加强林业科技服务网络建设。按照县有专家、乡镇有技术员、村有技术能手、户有明白人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林业科技服务网络,增强了林业技术服务的及时性、机动性和实效性。三是积极组织群众外出学习。先后组织全县10名林果大户到山东农业大学进行培训,21名有林果业发展潜力的村支部书记到沾化、蓬莱考察学习外地林果业发展经验,取长补短,推动我县林果业发展。四是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广频振式杀虫灯、苹果套袋和果品保鲜库技术,杀虫灯推广面积达到1300亩,新建果品保鲜库10座,提高了林业科技水平,促进了产业健康发展。

(三)加强森林资源的规范化管理,巩固全县绿化成果。一是以“林业执法年”活动为载体,结合全民义务植树节、“四五”普法宣传日和专项执法活动,通过电视、广播、宣传单、横幅、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加大林业法律、法规宣传,进一步增强了全民爱林护林的自觉性,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执法大环境。二是充分发挥木材检查站作用,严打涉林违法行为。在加强日常巡逻检查的同时,大力开展专项木材整顿活动,严厉打击盗伐林木、无证运输木材的违法行为50余起,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在3、4月份集中开展的打击无证运输冬枣苗的行动,有效震慑了涉林违法者的嚣张气焰。三是加强了苗木检疫,严防病源入侵。组织局森保站和种苗站的技术人员,加强外调苗木的检疫和消毒,严格苗木质量关,共检疫苗木20万余株,查处不合格苗木7000余株。四是严格办事程序,强化林政管理。加快推进林权制度改革,严格林木采伐管理,上半年共办理林权证43份,转让、分割林权证11份;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12份,间伐面积875亩,间伐蓄积2324.85立方米,做到了能不伐的不伐,能少伐的尽量少伐,促进了林木的有序开采,可持续利用。五是大力开展美国白蛾为主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在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网络建设的基础上,印发了《20__年美国白蛾防治预案》,新建有害生物标准测报站1处,投资70余万元订购了20万枚周氏啮小蜂繁育蛹,积极推广周氏啮小蜂和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技术,提高生物防治率,从根本上控制和消除美国白蛾。目前,正大力开展第一代美国白蛾的查防与监测,确保准确掌握疫情动态,及时展开防治。六是狠抓森林防火。严格落实森林防火领导责任制,实行主要领导“一岗双责”,将防火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加强对“两林场”和经济林重点区域的检查督导力度,进行森林防火检查10次,排查隐患8处,全县森林防火工作平安运行。

(四)不断加大

机关建设力度,努力倡树部门新形象。积极争创省级文明单位,将其作为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纳入议程,强化措施,加强建设。一是在林业系统内部,组织开展了“勤于读书、乐于学习”活动,营造学习氛围,倡树学习理念,不断提高机关队伍干事创业的本领。二是深入开展了“实践科学发展观,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排头兵”活动。把活动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列入局党组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实施,先后举办了科学发展观专题报告会,组织干部职工到桓台县参观学习了林业建设,并注重活动与工作的有机结合,实现了两者的互促互进。三是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在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的同时,狠抓公款接待制、民主集中制和“五不”规定的落实,反腐倡廉工作不断深入。四是积极开展“五型机关”建设。在市级文明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机关建设力度,积极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效能型、节约型和廉洁型机关,进一提升机关建设层次。同时,大力开展“平安单位”、“三无单位”创建活动,确保了林业系统的安全稳定,树立了林业部门廉洁勤政、干事创业的良好形象。回顾半年来的工作,各项林业重点工程、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但同时也看到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与现代林业建设的要求相比,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相对滞厚,社会化造林的积极性还没有被充分激发。二是美国白蛾代数多、繁殖力强、破坏性大,虽经几年有效防治,疫情有所减缓,但整体防治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三是经济林产业化发展、林业实用新技术推广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扶持政策少,不利于调动群众投资投劳、扩大产业规模的积极性。四是受多种因素影响,林业执法难度大,尤其是油田涉林案件的查处难度更大,对依法保护全县森林资源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工作措施,对症施治,确保全县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篇5

2005年,我镇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两个“一号”文件精神,按照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结合我镇实际把“稳棉扩粮抓特色、奶业高肥强畜牧,苗木基地促旅游,项目招商快发展,城镇美化带商服”作为工作思路,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半年来镇党委,政府带领全体干部群众认真落实农业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工作上突出一个“早”字,狠抓一个“实”字,使各项措施及时落实到位,较圆满的完成了农业生产各项任务指标,现就各方面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业生产各项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

(一)种植业指标的完成情况

今年我镇完成总播面积13.4万亩,其中粮食作物2.61万亩,比去年增长56.3%,经济作物10.8万亩,粮食作物中小麦1.53万亩(其春麦0.03万亩)比去年增长69.9%,玉米7015亩,豆类3810亩,经济作物中种植棉花7.23万亩,比上年增长5.8%,其中高度棉花种植6万亩,达到棉花总播面积的83%,应用“小白龙”滴灌面积3886亩,种植甜菜5850亩,比上年增长4.4%,种植加工番茄面积8470亩,比上年减少42%,应用地埋式滴灌面积1600亩,种植其他经济作物面积2.63万亩。其中油料1760亩,三瓜4265亩,烟草3100亩,制种玉米830亩,青贮玉米8500亩,其中套种青贮玉米5500亩,苗木5100亩,蔬菜2735亩。

(二)林业生产完成情况

今年县上给我镇下达造林任务840亩,实际完成994.1亩,超额完成18.3%,其中农田防护林916.1亩,经济林78亩,同时完成高标准苗木展示区30亩,展示品种达到40多个。今年的新植林木目前已普遍灌完四水。此外,我镇还狠抓了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5月初对全林木普遍进行了一次喷药,确保了林木的正常生长。在林木方面,各村场均与各管护人员签订了责任状,林权和责任落实到人头,造林成活率明显高于往年。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种植业方面

1、加强领导,统一思想,狠抓种植业内部优化调整,给我镇实际,确立了“一稳一增一扩”的总体思路,即稳定经济作物面积,增加粮食作物面积,扩大套种饲草面积,狠抓了种植业结构调整方案的落实。

2、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考核办法,充分调动包村干部和村组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年初,我镇将各项任务指标分解量化,具体落实,并打破常规对那些不利于操作的考核项目予以取消,结合各村场、站所实际,制定了一套易操作,同时又能真实反映村场、站所工作状况的考核办法,直接与工资挂钩,实际重奖重罚,同时,又将包村干部的考核与村场的考核结果挂钩,与年终工资和奖金挂钩,这些措施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镇各项整体工作的发展。

3、出台优惠政策,确保重大技术措施的落实。

今年,由于“小白龙”滴灌面积县上不再给优惠补助,许多农户虽然在去年已经偿到了这项技术的甜头,但是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导致农户想用“小白龙”,可就是掏不起钱,面积迟迟定不下来,针对这种情况,我镇在年初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制定出台了优惠政策,每亩地镇上拿出3元良种补贴,村场补助两个工,每个工值15元,合计补助33元。这项政策的出台极大调动了用户的积极性,全镇节水灌溉面积达到了5486亩。

4、狠抓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病虫害防治工作

今年我镇积极引导广大农牧民大胆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全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17项。如:目前我镇的良种应用率达到98%以上,1600亩地埋式滴灌技术已成功实施,目前作物长势喜人,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管成功与否,将为我镇今后的产业结构调整积累丰富的经验,另外,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我镇与县有关单位联系,引进50个杀虫灯分别布置在各村场,及时监测虫情,镇农科站技术员分片对***的虫情进行认真细致的监测,对于个别村场已经出现的虫情及时进行了防治。

5、结合村场实际做好***协会成立工作。

在***交售方面多年来一直出现结帐难的问题上,结合村场实际,以生产小组为单位,通过“民主日”会议推选群众信任的人负责,这些人大部分为当地农机运输户,并采取5-10户自愿组合的形式,形成小组,各小组再推选协会会长的办法,这样以来避免了由村场负责人来结帐,要帐难的问题。

(二)林业方面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今年,造林面积大幅度压缩,但是能管好林带,保证成活率一直是造林工作的难点,因此我镇结合村场片区实际,将造林任务、林权落实到人头,签订管护合同,明确责任权利。所以造林成活率明显高于往年。

三、存在的问题

1、各类作物田管工作还跟不上,部分农民大田种植管理粗放,精耕细作意识差。如:***

2、村场干部在抓农业生产的方式方法还比较陈旧,插花田较多,每户农民种植的地块太分散。

3、新技术、新品种引进多,但管理措施还不到位。节水灌溉面积少,特别是“小白龙”应用面积比较少。

4、植树造林方面重栽轻管现象还比较多,林木病虫害防治面积还有些少,高标准林带少。

四、今后的打算

1、加强领导、加大服务、加大引导,善始善终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

2、抓好冬小麦灌水工作,按时灌好最后两个水,做好收获机械的准备工作,保证冬小麦全面丰产丰收。

篇6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一是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打造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大农业标准化种养作用与效益的宣传和推广农业标准化种养实施经验,推广高效成熟绿色立体养殖模式。鼓励支持企业参加农展会、博览会、交易会、推介会等经贸活动以及名优农产品评选,提高资源农产品整体知名度。目前我县以优质谷、红提、西红柿、猕猴桃、辣椒、茶叶、食用菌、百合、中草药等为代表的特色种植业及以竹狸、生态猪、生态牛、黑鸡等为代表的特色养殖业已初具规模。例如特色产业“三木”药材种植面积22.8万亩,白芨、重楼等特色作物1.95万亩(其中:高山优质茶叶0.5万亩、百合种植0.3万亩、白芨0.6万亩,重楼0.2万亩,玉竹0.35万亩)。二是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加快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重点围绕粮食、水果、蔬菜、食用菌、药材、肉牛肉羊、  生猪七大种养业,以及富硒农业、有机循环农业、休闲农业三个新兴产业加大示范创建力度,促进大宗农产品品牌化、特色农产品高端化。目前全县累计完成创建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1家、市级1县、县级4家、乡级26家,示范区通过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等举措,为全县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标杆作用,有力示范带动了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

(二)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村容村貌日新月异。一是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全力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农业农村设施进一步完善。2019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项目,项目总投资983.13万元,共分29个项目点,新建渠道38.96千米、拦水坝1座,项目建成后改善灌溉面积2000亩,恢复灌溉面积600亩。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166.2万元,项目建成后,可新增粮食产量426吨、水果279吨、红柿25吨。2019年生态乡村示范建设工作, 12个村屯道路硬化道路20000多米,14个村屯安装太阳能路灯300盏,1900余户、11000余人。二是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目前已发放宣传资料15600张,悬挂宣传标语451条,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次数868次。清理积存和散落的垃圾累计20939吨,清理河塘沟渠累计21.3公里,清理废弃秸秆农膜及露天堆放农业废弃物累计462.3吨,集中开展大扫除、大清洁的户数5153户,农村受益群众人数58775人。财政资金投入32万元,自筹资金408万元。将在24个自然村做无害化厕所600座,6个村整村推进无害化厕所,结合新农村生态(幸福乡村)示范建设点,建设6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点,建一座集市公共厕所,10座300户以上的村屯公共厕所。三是全力统筹抓好田园综合体项目。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举全县之力推进园综合体建设,引进全国第一批田园综合体创建区域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结合我县中峰镇独具的红提产业,旅游业态,乡村特色,佛教文化等量身定制资水丹霞田园综合体。目前县财政落实300万元设计规划资金,整合3000万元资金落实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00万元资金发展产业。

(三)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一是实施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和部分村庄实用性规划编制,达到特色风貌提升,乡村文明治理有效,基础设施全面改造,公共服务逐步完善的总体要求。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农村风貌管控,传承发扬乡村优秀历史文化。二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继续推进“改厨改厕改圈”工作,实现农村清洁厨房普及率60%以上、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90%以上、人畜混居改造完成率达100%。三是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大力提倡移风易俗,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做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扫尾工作。健全自治法制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机制,完善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功能,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二、工作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县领导任副组长,县县直单位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全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部署推进重大政策、重大行动和重要工作,协调解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难点问题。并制定督促检查工作年度计划和阶段性安排,不定期开展督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有效工作机制。

(二)培育农业品牌,抓好示范区建设。通过抓有机农业政策落地、抓“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抓标准化生产、抓质量安全体系、抓电商及订单销售模式等五大内容,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推进有机农业全覆盖,确保到2020年全县累计建成各级园示范区(园、点)102个、其中自治核心示范区2个,市级示范区3个,县级示范区3个、乡级示范园19个,村级示范点78个。

(三)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不断优化创业环境,借力“互联网+”发展,鼓励有能力的农民工、有文化的“二代”农民、有技能的“两后生”返乡从事涉农行业创新创业,支持优秀农业技术科技人员参与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大力培养懂经营、善管理、高素质的新农民。目前共开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310余期,培训农民2.48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2万余份,受益人数达5.8万余人次。

三、存在问题

(一)在培育带动型的龙头企业方面,我县农产品外销以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龙头支撑产业发展的作用不明显。

(二)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方面,我县新型经营主体实力弱,成立的各类农民合作组织实力薄弱,带动能力有限,难以担负起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业产业化建设重任。

(三)在培育扶贫产业方面,我县属于典型的山区县,贫困村大多地处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贫困户科技文化素质不高,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低,普及农业技术不到位等因素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目标。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村对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改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美丽资源”乡村建设四个阶段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农民收入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工作思路

1.规划先行,做好三个规划。一是县发改部门牵头做好全县的乡村振兴整体规划,统筹全县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二是规划做好农村建设规划,确保农业、水利、住建等各项建设有序推进。三是农业部门做好现代农业产业区域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2.示范引领,做好示范区域建设。一是打造资江沿线示范区域。以绕资源县城水为基础,以山水相依、碧水蓝天为主题发展资江休闲旅游产业,把资江沿线的旅游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示范区。以支部为龙头,以文明村创建和乡规民约制定为抓手,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开展好人家、好人好事评选,着力打造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示范区。二是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及其他现代农业产业,打造产业兴旺示范片。

(三)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抓好人才培育,建立技术人才库。着力培育一支懂农业、爱农业、爱农村的三农工作队伍。一方面要积极营造良好氛围,引导大学生、在外务工人员等人才回农村领办创办农业产业;另一方面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项目,加快农村人才的培养,为全市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篇7

我们××镇地处废黄河南岸,镇域面积122.6平方公里,共辖20个行政村,一个社区居委会,共有17880个农户,73000人口,耕地面积81000亩,2004年全镇共实出国内生产总值3.4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19元,财政收入达到1451万元。

近年来,我们××镇党委和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发展大局,注重环境保护,着力生态建设,确保可持续发展,广泛开展了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创建工作,先后荣获省平原绿化先进乡镇,省科技先进乡镇,盐城市绿化十佳乡镇、市财源建设先进乡镇,从2002年至2004年连续三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绿化先进镇,千万株意杨工程先进单位,全县三个文明建设综合奖。竹林村在2003年全市绿化观摩现场会上,被市农林局领导誉为“日不见村庄,晚不见灯光的全市生态第一村”。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严格落实创建责任。

为切实加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创建工作,镇专门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一名党委副书记和一名党委委员为副组长,原创: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立专门办公室,由环保干事任办公室主任,并严格强化了领导小组和各级的工作责任,确保做到“三个不”,即:影响生态环境的项目不上;污染环境企业不批;破坏环境的眼前利益不取。坚持把环境创建工作作为抓发展的第一责任,做到三保证,即:保证创建力量;保证创建经费;保证依法实施。镇三套班子成员每人负责一个项目,领办一个工程,工作好坏实行一票否决,层层落实了工作责任,先后制定了领导小组成员守则,领导小组职责,镇长环保职责,分管领导职责,环保员职责和考核细则。凡环保不达标的企业,企业和负责人一律不准参加评先创优,新上项目影响环境,造成污染的谁批准谁负责,造成后果的严肃追究责任人的责任,直至依法查处,从而确保工作有人抓,责任有人担,后果有人负。近年来,先后有4个千万元以上的招商项目,因有污染被拒之镇外,一个化工企业被责令搬迁,目前,镇内无一污染企业。

二、强化宣传,造浓全民创建氛围。

我们始终把强化宣传,增强全民创建热情,作为搞好全民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基础性工作来抓,充分利用会议、广播、墙体标语、发放资料,举办“6.5”环境宣传周等一切可利用的宣传载体,广泛宣传全民创建优美环境乡镇和生态村的重要意义,并利用外地化工企业造成环境污染的典型案例进行教育,使广大干群充分认识到抓优美环境创建,就是抓经济发展,保护环境就保护自己,保护子孙。同时在全镇各中小学专门开设环保课程,近年来,全镇先后召开环保专门会议20多次,书写、悬挂宣传标语2000多条,举办6.5环境宣传周3次。通过宣传,参与创建,保护环境已成为全镇绝大多数干群的自觉意识,主动意识。每年义务参加创建人次均达万人以上。通往镇政府所在地的坎友路陆集段被市授予示范路段,镇政府机关环境建设二次接受县机关环境建设先进典型观摩,全镇绿化工作二次接受市组织的观摩。

三、因镇制宜,制定科学合理规划。

科学规划是实现创建高标准的前提,因此,我们不惜投放3万多元资金,聘请南京大学教授和省国土资源勘察规划设计院专家到镇进行实地考察,依据我镇的镇情实际,人文地理,按照“环境优美,特色明显,有利发展”的要求,共帮助制定五个长远发展规划。五个规划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镇农田水利建设规划;××镇村镇建设规划;××镇集镇建设规划;××镇绿化工作规划。在长远规划,总体规划制定好后,又分别制定了年度和阶段规划。为保证几个规划协调和谐,我们又按照“高标准、高品位、高速度、有特色”的“三高一有”的要求,制定了××镇环境优美乡镇创建规划,确保规划实施按标准建设,按计划完成。

四、突出重点,努力提升创建质量。

一是突出加强集镇建设,做美建大窗口形象。先后投入近500万元建成了6条计10公里长的硬质街道路面,达到了三道分开的要求,主要街道铺设了彩色人行道板,创业路水泥路面正开工建设;投入80万元,架设了60盏低杆路灯,100面广告灯箱,沿街单位建筑全部架设霓虹灯,投入60万元建成桥南街心公园,投入50万元建成了沿河路市民休闲风光带,投入20万元,建成了共创辉煌的集镇雕塑;发动社会力量,举民力、集民资,投入近两千万元,新增建商住和社会事业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建成公共绿地面积12000多平方米,达到了四季常绿,四时见花的要求,投入100多万元完善了给排水设施,今年又投入20万元,建成了新的集镇垃圾填埋场。

二是突出加强生态建设,做优建强××特色。在环境优美乡镇创建过程中,我们坚持做到三结合、三促进:即将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促进经济发展;将环境优美乡镇和村镇建设相结合,促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将环境优美创建和农田水利建设相结合,促进对外开放形象的提升。为此,我们突出加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大搞植树造林,创林业强镇。近年来,我们先后在全镇组织实施了“林业双千万”、“林业125”和“林业4.5”等绿化工程。目前全镇在田意杨树木达252万株,人均达到35株,绿化覆盖率达到30.6%,宜林地段绿化率达100%,81000耕地全部达到林网化。其中:一级林网达到67500亩,二级林网达到14440亩,124公里骨干道路,已全部按照标准绿化到位,村庄四旁植树总量达到115.5万株,户均达到65株,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5.2%,是全省平原绿化先进乡镇之一。在实现林业大镇目标的同时,我们又着力构建林业强镇,凭借林木资源优势,加大林业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沭阳、连云港等客商新上了13个板材加工厂,就地转化劳动力1500多人,实现了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创××特色。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生态建设为前提,以适应市场为导向,教育引导农民大力调整种养结构,采取了建基地示范,树典型引导,奖励式激励等一系列举措,建成集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为一体的无公害农业示范园区,建成了沿废黄河规模达12000亩,绝不用任何农药的××花生种植基地,3000亩的无公害大棚西瓜基地,质量达到了绿色食品的标准,建成了镇南1500亩无公害大棚蔬菜生产基地,产品全部销往沪、杭、苏、锡、常等大中城市和浙江中大、连云港如意、省食品进出口公司等大食品集团公司,建成了集炕孵、育雏、饲养、产蛋、销售一条龙,饲养量达150万只的镇南草鸡基地,苗鸡远销到,鸡蛋打进了沪、宁、杭等大城市的超市。为扩大影响,提升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我们还着力加大农副产品品牌建设力度,已成功注册了“陆洁牌”“百家村牌”草鸡、草鸡蛋和××小花生工商商标,并通过参加全省农产品博览会,上海农产品展销会等途径,知名度日益扩大,产品常年处于产不够销状况。“竹林牌青椒”、“乡村人家杂粮”、“三坝西瓜”等三个品牌正在申报过程中,可望在年内外注册成功,形成了较强的××生态农业特色。

再一方面保护和拓展生态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在切实加强耕地保护的同时。紧紧抓住了省市委在我镇帮扶的机遇,加大了中低产田的改造力度,近年来,全镇共复垦整理土地2400亩,其中疏竣河道16条,动用土方63万方,填平废沟塘51个。关闲小土窑6座,新增土地800亩,开发废黄河滩涂1500多亩,其中开发成鱼塘400亩。为解决秸杆下河、焚烧,既浪费生态资源,又污染环境的问题,积极探索了秸杆的利用途径,一是和外地的造纸厂、饲料厂、木业公司等企业联系,寻找到了出售途径。二是鼓励农民利用秸杆饲养食草畜禽,过腹还田,原创:目前全镇粉碎饲养畜禽的秸杆量达到1万吨以上。三是提升机械化水平,加大了秸草还田力度,从而彻底根除了秸杆焚烧,抛河里、搁路边既浪费生态资源,又破坏环境的陋习,达到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相得益彰。

五、强化管理,切实加强环境保护。

近年来,我们××镇在切实加强优美环境创建工作中,注重建设更注重管理,确保不遭破坏,不受污染,越来越好。

一是加强乡村环境管理。坚持路建到哪里就管到哪里,做到有路就有树,树下无杂草,镇里专门在农村两工中按排两个工日用于环境整治。每年进行两次全民环境大整治,镇内主要干道两侧房屋、树木进行了统一刷白,杂草进行了统一清除。

二是加强集镇环境管理。镇成立了街道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城管中队和环卫所两个职能部门,明确一名班子成员专门负责,今年又根据集镇规模不断扩大,人流量不断加大的实际,扩编了环卫队伍,目前环卫所人员数量达到12名,实现了全天候保洁的目标。同时我们还着力加大对居民的教育力度,制定出台了居民守则,落实了居民门前三包责任,确保了集镇环境的优美整洁,文明靓丽。

篇8

(一)造林绿化成效突出

1.造林任务圆满完成。2015年完成完成造林2万亩,森林抚育1.5万亩,低效林改造0.56万亩。

2.林业工程项目逐步完工。一是按时完成了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工程(新造林)和中央财政补贴森林抚育的作业设计、报批、施工、自查验收工作,省级检查验收工作。二是完成了2014年1-7月份和8-10月份植被恢复工程共计1100亩的设计、招投标、施工和管理等工作。三是完成了2014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林业项目2000亩的森林抚育任务作业设计,根据省厅要求,对2011年度退耕还林工程配套荒山荒地的2000亩建设任务和2009年度实施的封山育林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自查验收,并顺利通过省厅的检查验收。

3.退耕还林成效突出。全年共完成造林5000亩,其中经济林2000亩,用材林3000亩。低产林改造5640亩,主要分布在临汝镇、小屯、夏店、米庙、杨楼、蟒川;林下种植2000亩,主要分布在蟒川、杨楼、陵头。中幼林抚育4000亩,主要分布在寄料、杨楼、王寨、陵头、临汝镇、纸坊、蟒川、米庙、焦村。

4.积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今年义务植树活动采取____直单位联系乡镇的方式进行,3月中下旬,各____直单位、乡镇(街道)的部分职工及全____适龄公民数万人次共同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全____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5%以上。

5.花卉苗木面积增长迅猛。新增花卉苗木育苗面积5800亩,其中林业育苗4800亩,花卉1000亩。

6.林业产值稳步增长。全年林业总产值预计将达到7亿元以上。

(二)资源保护全面加强

1.林业资源管理逐步完善。一是组织开展省级公益林规划设计等野外作业,完成了省级公益林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工作。二是严把运输证、采伐证审批关,截止目前共办理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14个,运输证245份,采伐证512份,采伐蓄积17195.48方(限额21491方),征收育林金82.411万元。

2.林业执法力度不断加强。一是开展服务型行政执法培训活动,做好执法人员的培训、考试、换证和考核工作。二是积极开展森林资源行政案件跨区联动执法行动。三是森林公安局配合上级森林公安机关开展了枪爆物品大清查、追逃行动、春季行动、禁毒行动、缉枪治爆专项行动、立案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等各项专项行动,提高素质、强化管理、规范执法、服务人民。截止目前,共办理各类林业行政案件55起,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受案5起,有效地保护了我____森林资源的安全,促进了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长远发展。

3.严防森林火灾。一是加强领导,落实防火责任。在全____今冬明春森林防火会议,部署今冬明春森林防火工作,责任逐级落实,任务层层分解,共签订森林防火责任书661份、森林防火协议561份。防火期内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火情监测。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森林防火氛围。确定11月份为森林防火宣传月,多方筹资25万元用于森林防火宣传。每天在____电视台播出防火宣传字幕、火险气象预报,在____广播电视台播放防火通告,印发森林防火挂历10000份、防火通告5000份、文明祭祀倡议书2000份,出动宣传车200多辆次,悬挂宣传标语1000多条,在国有风穴林场周边设定固定防火宣传牌30个,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增强全民参与森林防火意识。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做好森林防火物资筹备。多方筹资281万元,加[:请记住我站域名/]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新购移动电话3部、风力灭火机180台、扫帚3000把、2号灭火工具4800把、铁锨500把、扑火服装430套、建防火检查站1处,建生物防火林带5公里,开防火隔离带15公里,为扑救森林火灾提供坚强的物质保障。四是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扑救森林火灾能力。我____正已筹建1支专业森林消防队,20个乡镇、办事处各有1支半专业消防队,每队50人共1000人。同时,积极开展冬季防火业务“大练兵”,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防火队伍作战能力。

4.病虫害防治工作持续开展。一是开展产地检疫。对全____2200亩苗圃地进行了产地检疫,检疫苗木共300余万株,对合格的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二是开展虫情调查。对全____杨树进行春季草履蚧、春尺蠖、美国白蛾第一代的虫情调查,并指导林农进行科学防治,共发放草履蚧防治药物拦虫虎20公斤、毒药带18卷,并通过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美国白蛾的宣传活动,发放美国白蛾防治宣传彩页4500份。三是全面启动_____

___飞机防治和人工地面防治林木食叶害虫行动。飞机防治采用蜜蜂型飞机,作业面积2万亩,作业时间2天;人工地面防治采用大型远射程风送式喷雾机,作业面积4万亩,作业时间20天。四是做好森防宣传工作和预测预报工作,共森防信息14期、预警信息10期,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解答林农问题200余人次。5.野生动植物保护全面加强。一是积极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活动。开展“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疫源疫病防控知识宣传、“爱鸟周”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二是林业局野保科联合森林公安局,突击检查____区及风穴寺景区周边16家餐馆、酒店,查处违法经营3家,处理违法人员5人。三是积极做好____汝河国家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工作。____汝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设计已由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完成,并制作了8分钟宣传短片。6月18日,总体规划顺利通过了省林业厅专家评审,现已上报国家林业局待审。8月21日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专家向高建军书记及____委常委作了____汝河国家湿地公园项目汇报,并提出了建设要求,预计9-10月份国家林业局评审组将莅临____进行实地考评。____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全面启动,9月18日,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6名专家莅临____,在____林业局技术人员的陪同下,通过现场测量、采样分析、飞机航拍等方式,开展为期5天的森林公园现场勘查工作。据悉,____森林公园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将于近期提交,并于10月份进行开工建设。

(三)林权改革逐步深入

一是完成集体林地家庭承包新增2500亩,家庭承包率由原来的71%提高到79%。二是林下经济迅猛发展,林下经济涉及农户共5.02万户,年产值达到8511万元,提供就业人数达到5.67万人。三是新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3个,涉及发展林下经济的2个,苗木花卉的1个,投资规模大、经营模式多元化、涉及农户多成为新立专业合作社的一大亮点。四是全年林权抵押贷款登记2起贷款金额共175万元。办理集体林权流转1起,流转林权面积3464亩。五是建成林权纠纷仲裁办公室,成立了林权纠纷仲裁庭。

(四)综合工作全面推进

按照____委、____政府统一部署,认真贯彻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积极参与全____中心工作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工作,强化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提升工作和服务能力,搞好队伍建设;坚持反腐倡廉战略方针,开展文明和谐创建活动,加强作风建设;全面做好招商引资、综治和帮扶等工作,搞好林业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共报送信息98期、发表新闻60篇,全面提升了林业部门的整体工作水平。

我____林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没有办公场所、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林木管护不到位、林业产业规模小档次低等问题。

2015年,我局的工作思路主要围绕“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主题,紧跟我____工作重点,实现高标准绿化、精细化管理、严格化管护、大力度执法的目标。

(一)积极推进造林绿化工作。一是完成荒山造林1万亩,森林抚育2万亩,农田林网建设2万亩,完成重点通道绿化50公里,新型农村社区绿化美化工程30个。二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林业项目建设,即:速丰林500亩,经济林3000亩,低效林改造3000亩,中幼林抚育2000亩,林下种植经济作物2000亩,林下种植中药材350亩。三是新发展苗木花卉2000亩。四是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二)完善林政资源管理工作。一是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落实林农对集体林地的承包经营权,尽快达到均户到户率70%以上。积极设立林地纠纷仲裁庭,出台《________林权流转实施细则》,建成林地交易流转信息平台。稳步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加快林下经济发展,使林下经济产值达到1.2亿元。积极扶持林业合作组织建设,明年计划发展5家合作社,使合作社达到40家。二是加快推进公益林的建设。落实好我____现有省级公益林面积1.6万亩的管护任务。三是积极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

(三)紧抓森林防火工作。一要做好日常防火管理工作。二要加强防火队伍建设。三要筹建重点防火区。按照上级要求,争取划定4万亩重点防火区,每亩每年补助25元,小计100万元;按3元/亩列支防火经费200万元,用于防火专业队建设和全____性的火灾扑救、设备购置、评先奖励。四要争取重点防火项目。争取2016年河南省嵩山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和2016年河南省平顶山____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建设项目。五是森林火灾受害率低于1‰。

(四)严格病虫害防治工作。一是2016年全____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管理确保森林病虫害成灾率降低到3.8‰以下,无公害防治率、灾害测报准确率、种苗产地检疫率分别提高到89%、91%、97%。确保不造成大的灾害。二是做好杨树食叶害虫防治工作。搞好飞机防治2万亩,人工地面防治4万亩。三是搞好国家级示范标准站建设。目前已申报国家级示范标准站建设项目,由中央投资200万元建设100平方米标本室、检疫实验室、资料档案室、药剂药械库等基础设施建设,购置相关仪器设备。

(五)加大林业执法力度。一是大力提高办案质量和数量。坚持执法办案,2016年案件办理数量要达到50起以上。二是完善硬件配备工作。2016年,按照省森林公安局的装备配备标准,对必配装备的配备达到85%以上,选配装备上将根据实际情况按需进行配备。更新已到报废期限的执法执勤车辆一台。三是进一步搞好执法规范化建设。四是争取完成森林公安业务用房建设项目。

(六)继续做好____汝河国家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的审批和建设工作。

(一)加强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制。____政府要与各单位签订林业发展目标,将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列为各单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实行任期目标管理,重点是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增长目标。各乡镇政府对本地林业生态保护与建

设工作全面负责,认真落实本级财政资金。建立完善考核机制,搞好监督检查。各有关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和潜力,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任务。(二)转变战略,扩大林业对外开放。着力激发各类____场主体发展活力,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发挥对外开放“一举求多效”的作用,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不断拓宽与省内外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领域,引进科技成果,提高林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加强舆论宣传,不断创新形式,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建立全社会办林业的新机制,促进全民共建共享。

(三)加大力度,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建立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发挥____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采取政府引导、社会投入、____场运作的方式,拓宽林业建设融资渠道。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生态建设工作的以奖代补力度。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积极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承包、租赁、兼并、收购、出售等经营方式,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加大林业招商引资力度。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建立奖惩机制;用足、用活、用好林业贴息贷款政策。

(四)深化改革,创新林业发展机制。一是巩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建设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示范社,大力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林业专业合作社贷款、林农小额免评估贷款等业务,积极探索林业资本运作新模式,大力开展森林保险业务,加快发展林下经济。二是推进国有场圃改革。探索新的国有林场领导模式和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的森林资源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国有苗圃改革新路子,加快国有场圃脱贫步伐,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三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加强林业政风行风建设,提高林业行业的服务形象。

篇9

同志们:

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今天召开全县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7月18日在象州县召开的全区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工作现场会议精神,总结经验,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振奋精神,再接再励,强化责任,切实抓好全县恢复生产和灾区重建家园工作。刚才民政局莫局长已对全区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工作现场会议精神进行了传达,等一下,县委徐副书记还有重要讲话,大家要深刻领会,狠抓落实,下面我简要通报前段时间全县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情通报我县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工作情况,况并讲几点意见:

一、6.20特大洪灾中全县受灾基本情况

6月20日—22日,我县持续连降大暴雨,6月21日凌晨至21日11:00仅11个小时内,山内乡镇平均降雨量148mm,连续强降雨引起山洪暴发,河水猛涨,200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袭击全县11个乡镇。全县77个村民委348个自然屯受灾,受灾人口103482人,倒塌居民住房945户2827间,损坏711户142间,因灾死亡2人,失踪3人,重伤2人,紧急转移安置5277人,全县受山体滑坡威胁需整体搬迁20个自然屯,385户1196间1737人。县境内国道323线、省道207线、县道645线多处塌方,通往罗香、六巷、长垌、大樟、三角的县乡屯级公路多处被洪水冲坏冲断,各种农作物受灾总面积47884.9亩,水利设施损坏、损毁1076条(处)9809km,水毁人饮设施154处造成16861人饮水困难,电力、通信、学校等基础设施毁坏严重。全县直接经济损失21031.3万元。

二、灾后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基本情况

灾情发生后,为及时准确地掌握灾情,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县里组成了精干的灾情核查工作组,分赴各灾区乡(镇),与所在乡镇(镇)领导干部一道,对受灾人口、受灾农作物面积、牧渔业的受灾情况、民房倒塌损坏情况和水利、工业、通信、交通等受灾情况进行全面、严格的核实,为开展救灾和恢复生产重建工作奠定了基础。

­——6月26日我,县里召开县四家班子扩大会议,听取了县直有关部门的救灾情况汇报,研究部署全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7月6日召开了全县灾后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动员大会,对全县的救灾恢复生产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及时把全县工作重心迅速转移到全面开展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工作上来。

­——民政部门及时运送发放救灾物资,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到目前止,全县本级财政共安排救灾资金120万元,已安排口粮救灾款60.万元,安排救济粮203吨(其中世界宣明会捐赠150吨),救济人口13533人;安排衣被救济款23万元,救济衣被3985件,救济人口2567人;安排恢复住房款25万元,发放油毛毡46543斤,搭建帐逢100顶,简易棚530个,食盐1000斤,食用油509斤,衣被2380套,黑胶破26543斤,铁钉、铁线6575斤,炊具、餐具200套。安置2205人,返回原住所2293人,投亲靠友409人,租借房屋370人,全县需紧急转移安置的受灾群众均已暂时得到安置,没有出现无房可住的现象。

­——为确保早稻和下半年农业生产灌溉用水需要,县直相关部门配合各乡(镇)多方筹措资金、广泛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对有条件修复的工程进行了及时抢修,对近期无法修复的工程也采取了临时措施,最大限度地恢复工程灌溉。目前全县已投入7.万人次40万个工日、水泥650吨、沙袋5万个、钢筋35吨、柴油8吨、水管5000m,县、乡、村和群众投入350万元,临时修复重点水毁水利工程182处,渠道清淤48km,恢复灌溉4.1万亩。

­——采取超常规措施,发动广大群众抢修村级公路、马驮路、人行便道,确保灾区生产生活秩序稳定。目前,全县已恢复临时交通120处,人饮供水工程72处,解决13100人饮水困难问题,恢复了182个村屯5.1万人的供电。

­­——进行生产自救,使各受灾企业早日恢复生产。县经贸局及时派人了解情况,协调各方面关系,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对受灾企业进行抢修,经努力,目前,在因灾而停产的10家企业中除了冶炼厂、七建红砖厂外,已有8家基本恢复生产。

­——迅速开展倒塌住房的重建工作。全县受灾倒塌的住房户、因地质灾害需要整体搬迁的村屯已基本核实清楚,全县的灾民倒房恢复重建工作方案即将出台。

­——发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美德,积极开展捐赠活动,目前共获县直单位捐款64900元,干部职工捐款290730元,接收上级捐赠物资折款15.2万元(民政厅捐赠大米18吨,市民政局捐赠大米4吨、食盐1吨、救灾衣被一车),世界宣明会捐赠大米150吨,本县捐款53万元,大米、衣被、水泥等物资折款12万元。其中,桐木镇小马屯群众在自己也受灾的情况下捐款1950元、大米750斤,建筑企业老板唐世佐捐赠大米2000斤,民营企业头排糖厂老板李世东在企业受灾损失120万元的情况下捐款5000元,民营企业利兴强矿冶企业捐赠水泥40吨。通过采取有力措施,我县6.20特大洪灾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三、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存在的困难

虽然我县6.20特大洪灾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大多是临时性的,我们在民房、交通、水利、农业等各方面的灾后重建和生产自救上仍然非常困难。

一是整村搬迁重建难度大。我县需整村搬迁的有20个自然屯和六巷乡政府,需要非常庞大的资金,如果按照3000­—5000元/户的灾民新村补助,是远远不够的。山内每户搬迁安置至少需要1.5万元。此外,山内搬迁最大的困难除资金外还在于大瑶山山高坡陡,几乎没有合适的地方来实施搬迁安置,如六巷乡9个屯需整村搬迁,但仅是六青屯勉强找到一块需机械平整后才能安置的地块,其他村屯根本没有合适的地方建村。

二是交通恢复难度大。各乡镇尤其山内乡镇,因山体滑坡、山洪、泥石流冲击,县、乡、村、屯公路损坏损毁都非常严重,修复难度极大。

三是恢复生产难度大。由于大量水利设施损毁,造成大量早稻后期无水可灌,如果连续15天不下雨,则将会出现严重旱情,晚稻播种更是深受影响。此外,大量农田被沙石覆盖,耕作层被洪水冲走,无法复垦耕种,给灾区恢复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四是村民自救难。近几年修扶贫路,许多村屯都集资修路建桥,有的村屯人均集资超过5000元,负担很重。现在这些村民房子没了,公路没了,桥梁没了,多年来的积蓄没了,自救能力十分有限,特别是连续遭受2003年“9.16”和2004年“7·19”特大洪涝灾害后尚未恢复元气,大量水毁农田水利工程、危房及其他基础设施尚未完全修复,今年再次受灾,受灾村民承受灾后重建的能力更是十分有限,很难解决生产自救投入的困难问题。

五是灾民今后的生活出路难。由于大量农田被冲毁,很多农民今后已无地可耕,无田可种。如六巷乡的古麦、胶厂、香桥、圣堂口等沿河村屯80—95%的耕地农田被洪水完全冲毁消失,这些村民今后依靠什么生存、生活,可想将是非常的艰难。

六是我县财政极为困难,严重缺乏救灾资金。洪灾使我县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而我县财力非常困难,每年需要国家大量的财政转移支付才能维持县级国家机关的基本运转,根本无力拿出巨额资金用于救灾和灾后重建,救灾资金极为缺乏。

四、当前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工作任务

(一)要把因灾倒房恢复重建作为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如期完成重建任务

1、要模清底数、明确建设重点。一些(镇)在填报因灾倒房台帐时,没有进行认真核实,没有认真领会县委、县政府通知内容精神,统计数字含有水份。要继续组织干部下乡下村进行灾情核,保证不漏户、不漏人。建立灾民住房倒塌台帐,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要根据困难情况分类排队便于重点联系、指导,制定重建方案。对严重危房不能再住人的,应视为倒房户进行统计,并给予重建。

2、积极筹集灾民倒房恢复重建资金。全县统计倒塌民房945 户4222间,按12月底前每户至少建成一间30m2的住房,从建设资金来看,要采取“政府救济一点、政策优惠一点、银行贷一点、农户自筹一点、乡邻乡亲帮一点、社会捐赠一点、投工投劳一点”的办法解决,要多渠道、多途径筹措重建资金。县财政局要及时调整财政年度预算方案,增加投入,支援恢复重建工作;民政部门要积极向上级争取经费,组织发动社会捐赠活动,筹集更多的补助资金。

    3、要明确补助资金的扶持原则和管理规定。在扶持过程中,必须严格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既不漏掉一户,也决不允许冒报一户;二是坚持倒房户自力更生建房为主的原则,自身积极性不高不予补助;三是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由群众评议确定扶持对象;四是坚持区别对象原则,实行分类帮扶。最近我在一些乡(镇),发现了一些不良的苗头,必须坚决纠正。要加强补助灾民建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所有建房资金必须建立专帐管理。配备专职财会人员,坚持集体研究,严格审批制度,做到帐目清楚,手续完备。要坚持杜绝截留、挤占、挪用以及营私舞弊问题发生。发现有贪污挪用建房救灾款的违法行为,要严厉查处、决不姑息。

4、要明确各乡(镇)政府及县直各单位在恢复重建中的责任。因灾倒户恢复重建的主体是倒房户自身,建房以受灾户自建为主,政府和社会的扶持帮助是在倒房户自主建房的基础上实施的救助行动。所有有自救能力的倒房户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生产自救和向亲友借钱、银行贷款等办法积极主动地自筹部分建房资金,并按照规划尽快动工兴建住房。各乡(镇)政府,县直各单位要积极指导、联系、协助受灾户恢复重建住房,把指导和联系民房恢复重建的任务分解落实到干部,保证每一户倒房户有两名以上干部进村驻户实施联系、指导。

5、坚持恢复重建“八步流程”工作方法。

    第一步:灾民申请。根据灾民提出的书面申请,了解、掌握灾民灾害损失情况和需要解决的困难。

第二步:民主评议。由村民代表对灾民住房倒塌和需救济情况进行民主评议,确定初步意见,张榜公示,上报乡镇政府。

    第三步:乡镇审核。乡镇政府广泛深入开展调查核实,对倒房户进行分类排队,编制救助花名册,确定补助对象,提出补助标准。

    第四步:县级审批。将群众确认的救济方案上报县民政局审批,确定补助额度,然后反回村民进行公示。

    第五步:制定方案。根据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建房实施方案,开工建房前,将实施方案张榜公示。

    第六步:选址规划。充分考虑灾民生产生活需要,科学选址,合理规划,精心设计,提供多套方案由建房户自行选择。

    第七步:组织实施。建房之初向重建户发放救助证明,明确建房面积、补助额度、完成时间。建房实施过程中,定期、不定期派出工作组现场解决灾民建房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第八步:竣工检查。建房工作结束后,对建房资金的管理使用进行审计检查,广泛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并将相关情况进行公布。

    6、要加强部门的协调配合。各有关部门要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调配合,共同抓好恢复重建工作。一是民政部门负责牵头协调灾民住房恢复重建工作,主要责任是核实倒房情况,制定工作方案,筹措落实倒房重建政府扶持补助资金,并审定提出补助分配方案。政府帮扶补助资金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由群众评议确定扶持对象及其类别,正确区别不同帮扶对象,实行分类帮扶。二是建设、国土部门要负责搞好重建选址、规划审批和建房质量的检查。重建规划要求是,因地制宜,适宜集中建房的可在群众自愿的情况下实行统一规划建设灾民新村;对不适宜集中建房的分散倒房户,则尊重倒房户的意见,就地选择地势较高,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重建;对连片倒房10户上以上的自然村屯,在恢复重建中,坚持先规划后建原则,做到科学选址,不要在洪区、低洼地带、地质灾害多发地段,风灾入口处等易受灾地重建住房,五保户的建房,可与兴建五保村结合起来,有条件的地方,要建设五保村。要合理设计,既要充分考虑灾民新村的长远发展,使灾民新村的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又要充分考虑当地住房整体水平和群众承受能力,做到量力而行,不搞不切合实际的高标准建房,减轻农民负担。三是交通部门要负责做好这民倒房重建的道路修复工作,确保重建物资运输顺畅。四是林业、经贸、建设、物价等部门要负责倒房重建的木材、红砖、水泥、钢材等建筑物资的计划、审批、供应,并协调物资供应企业按优惠价格供应重建物资。五是林业、卫生等部门要优先安排灾民重建沼气池,落实改厕扶持经费,落实沼气建设和改厕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建设。六是电力部门要做好灾后电力设施恢复抢修工作,确保灾民倒房重建用电需求。七是财政、民政、扶贫等部门要负责有关专项资金的落实,确保各项扶持补助资金和各有关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7、加强监督,保证效果。灾民建房补助资金主要是救灾款和赈灾捐赠款,这两项款是灾区群众的“救命钱”,每一分钱都必须用在灾民建房上,县委、县政府将组成督查组定期对恢复重建资金使用情况和灾区群众吃饭、穿衣、卫生防疫等工作进行督查,定期通报。各新闻媒体要加强对灾后重建先进典型的宣传,通过宣传树立榜样、推广经验、鼓舞士气。各乡(镇)要注重总结本辖区内恢复重建工作的典型经验;对那些恢复重建措施不力、进度缓慢,导致恢复重建工作被动的乡(镇)要进行通报批评。对因措施不力,导致灾区发生非正常现象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严厉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加快水毁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工程修复步伐,确保安全度汛以及生产需要。

由于这次暴雨洪水来得猛、来得急,超标准洪水对水利、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水毁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受灾尤为严重。

因此,各有关部门要各尽其责,共同抓好修复工作:交通部门要尽快恢复主干线、县乡公路通车运行;教育部门要抓好水毁校舍修复,确保新学期正常开展开学;扶贫部门要抓好贫困村基础设施修复;其他各部门也要认真抓好本系统水毁基础设施修复。

目前,我县仍处于主汛期,出现新的大洪水的可能仍然存在,防汛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我们在抓好水毁工程设施修复的同时,对防汛工作继续保持高度警惕,对下一步防汛形势的严峻性、抗洪工作的复杂性、救灾任务的艰巨性要有清醒的认识、充分的估计、足够的准备,加强防汛值班的预测预报工作,加强水库工程、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河堤险工险段、民房、中小学校等重点部位的安全检查和防范工作,做好防汛物资的补充归位,充分做好各项准备,确保安全度汛。与此同时,还要考虑我县秋冬干旱的特点,凡安全有保障的水库,应坚持科学调控,多蓄水,发挥好各类水库拦洪兴利的作用。

(三)加快恢复农业生产,帮助受灾群众摆脱困境。

抓紧以水毁水利工程为主的基础设施修复,既是保证下半年农业生产用水的需要,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迫切要求。各乡(镇)要抓紧农业项目实施,确保在晚稻插秧前尽可能恢复水毁农田,一时不能恢复的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复垦,以不影响明年早稻生产。

篇10

一、考察地点情况简介

1、未来农林大世界

未来农林大世界,被称为现代化的农业硅谷,最新农业科技精萃由这里走向祖国各地。农业领域的万千商家也借助绿色的信息平台、技术平台和商务平台迈向世界。由新加坡维信集团为主要投资方的未来农林大世界,落户在江苏吴县市太湖边的浦庄镇。规划占地面积3000亩,总投资10亿元币,投资额达1亿元,占地800亩的一期工程。

这里濒临太湖,山水毓秀,土地肥沃,适宜农业项目的拓展。自项目开发,了海内外农商界的响应,素有全球苗圃先锋盛誉的美国speeding公司、生产世界60%草种的美国俄勒冈tmi草种公司、以灌溉设备、温室大棚等为主从事农业科技开发的以色列前卫企业———寰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世界畜牧业领先的新西兰ecell企业、国际知名的比利时维他麦公司等已进驻,向农林界展示、推广最优良的科研。国内农林界的知名院所南京农业大学、农科院、水稻所等也陆续落户园区,使未来农林大世界真正名副其实的大橱窗和资汛汇聚中心。现已了农业科技博览园、国际农商园、电子商务与销售、农业科技项目孵化等平台,融展示、交易等诸项功能于一体。开发建设五年来,未来农林大世界已引进了60多项国内外最新科技,地转化了一批市场前景看好的高新科技。与美国维生种苗公司合资兴建的维生种苗公司的工厂化穴盘育苗及栽培技术已领先世界,以新西兰畜牧胚胎育种中心的胚胎技术为基础的小型奶牛场全套模式,在县、镇级拥有广阔的市场,也吸引了客户前来洽谈连锁加盟事宜。

2、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是和新加坡两国间最大的合作项目,是中新经贸合作的重中之重,江苏省和市对外开放的头等大事。

工业园区于1994年正式启动建设。它紧邻上海,位于古城东郊美丽的金鸡湖畔,行政辖区面积260平方公里。,中新合作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50万,计划吸引投资1000亿美元。园发展是: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园林化的高科技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了中新两国的和全力。在项目审批、海关物流、公积金制度、外事管理等被授予了国内独一无二的管理权限,了不特有特、特中有特的政策优势。与国内开发区相比,工业园区还有几个特点:

园区是两国间的合作开发项目。项目发展,中、新双方了中新两国的联合理事会、双边工作委员会、联络机构等三个的和工作机构。

园区拥有世界一流的城市设计和规划体系。其规划强调了以人为本理念,并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超前滚动开发原则,确立了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体制。

国情,借鉴新加坡经验。经国务院批准,工业园区可以自主地、有选择地借鉴新加坡在城市规划建设、经济发展和公共行政管理的经验。

8年多来,园区注重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经验,融新加坡国际化理念和文化底蕴与一体,建成区内每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资近1亿美元,了纵横交错的高等级道路、高标准设施和一批大容量源头厂,主要经济指标一直着年均50%左右的增幅。,园区已发展速度最快、开发最高、吸引外资最多的开发区。

二、经验与启示

1、三大资本种出高效农业

“三资”农业已江苏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未来农林大世界,新加坡维信集团投资建成了集现代农业科技展示与农业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博览园。而在市昆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台湾永丰余纸业公司投资万美元建起的永丰余高科农场,向农民示范如何自然手段生产有机农作物……

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海外资本等“三资”农业领域,开发农业资源,在江苏已初成规模。来自江苏省农林厅的统计表明,江苏“三资”农业企业已有18160个,投资总额累计达168亿元。在资金中,民间资本即国内自然人(只统计投资在万元的)在农业领域的投资占%,工商资本即工业或商业及企业法人在农业领域的投资占20%,外商资本即我国大陆以外的法人或自然人在农业领域的投资占%。

新资本农业领域,可以地解决农业投入、机制和市场农业根基问题,而且有利于提升农业结构、科技兴农和农业产业化。其一,“三资”投资农业提升了农业产业结构、了科技含量,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其二,“三资”农业培育一批国际水准的农业竞争主体,造就一批现代农业企业家,以“经营农业”的新理念,着农业可持续发展。其三,“三资”农业优化了农业资源配置,了就业机会和农民的收入,了农民素质的。

2、现代农业正在向、三产业作产业链的延伸

农业是人类生存最需求的行业。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也越来越先进,发达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越来少,但人均农业产量和产值越来越高。这是农业已融入了高科技成份,高科技的附加值逐渐增高。对农业生产的率也大。次学习、考察当中,参观了“精确农业”的生产模式,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土壤诊断,施肥、灌溉,运用优良品种来管理农田,分配生产,并使消费者能生产的最新信息。使了绿色产业、都市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教育农场、市民农园的新趋势,认识到了现代农业正在向农业工业化和商业化作产业链的延伸,传统的农业生产观念了大大更新。认识到了农业企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力量,是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前提和基础,它有利于产业结构,农业的产业化。

3、观光农业是新世纪的新课题

观光农业,以其清新的田园风光,纯朴的山村风情,在拥挤的旅游业中“别有洞天”地新世纪现代农业的新课题。从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旅游即游山玩水”的观光旅游已最时兴的了,代之而起的旅游,已招徕游客的“拳头产品”。发展绿色观光农业,是跳出农业发展农业的典型模式。

4、从农业流通环节入手,抓住农业结构重心

扶持、鼓励农产品较为的主产区,本地农产品的品牌信誉和,产品之间的过度竞争。鼓励主产农民成立的协会或合作社,以利于农产品批量市场,以利于降低农产品的交易成本。减低商业组织农产品经营的交易费用。在主产区与主销各大批发市场之间,信息联网系统,无偿多变的市场信息。

三、几点建议

面对农民增收缓慢的我乡跨入经济强乡进程中涉及到的问题,应该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先进地经验和做法,的对策性设计和,以便在工作中能地解决和的问题和深层次矛盾。

1、要走农业之路,迅速优势产业规模。

我乡农业结构已有的开端,还着“样样都有,样样一点点”的,要应用政策、信息、服务等手段,农民因地制宜的原则,迅速产业的经营规模,力量建设知名农产品,创出我乡农业品牌。种植业要淘汰劣质品种,推广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发展排各庄、范各庄、前殷、后殷、大安、吕家坨等村的无公害蔬菜、两瓜生产,卜大寨、大安、范各庄等村的花卉生产北安片的沙地梨、王喜庄片的葡萄、周庄子片的苹果的生产等高效、绿色农产品。抓住我乡南片面粉加工企业发展较快优势,尝试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种植业新的增长点。畜牧业要市场需求,奶牛、蛋鸡、瘦肉型猪的生产规模,产业的整体素质。发展特种养殖业。产业上规模,培育专业大户,规模经营;、引进龙头企业兴办生产基地,带动规模生产。对绿壳蛋鸡、秋瓜、优质葡萄等已我乡优势的产品,要跨县(市、区)种养,尽快发展全市性的大产业,规模效益。

2、吸引三资(外商资本、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兴农,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投入。

我乡要向“经济强乡”跨进,需要培育大农业,大农业需要大投资,大投资需要大招商。经营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技术和雄厚的资金我乡的资源,将我乡农业结构、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的力量,,引进“三资”投向我乡农业的,大幅我乡农业外向度,已提升全乡农业整体的关键之着。,我乡已地引进宏文、滦通、桑氏集团等经营企业投资我乡兴建龙头企业、开发复垦建设、投资农业园区等农业项目,投入的引进,在程度上加大了我乡农业结构的,了我乡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开放开发的大旗,把农业外向型工作我乡农业经济工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来抓,农业对外开放步伐,在土地使用、土地流转、税收、奖励等,鼓励“三资”在我乡农业领域投资,规划、调动全乡农业招商资源;以商招商、农业招商发展;优化环境、“三资”投资农业信心等的工作,全乡农业发展外向度,农业结构大,我乡经济的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