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建议范文

时间:2023-08-27 15:18: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阅读教学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阅读教学建议

篇1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思考和建议

阅读从来是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同时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获得知识,探求真理,丰富视野,使个人不断成长和提高。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又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对比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笔者认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重视朗读的作用

传统的阅读中,多采用默读的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对文章的深入体验。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文字语言训练,最重要的就是语感的训练”。而且文章的深层底蕴和情感内涵,也只有在一种充分投入的状态下才能体会的更加透彻。阅读时候所产生的各种感受,都是语感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声的、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自发的收集一些美文,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当众朗读全篇和其中的一段,由教师和学生担任评委,对这位同学的朗读做出评价。其中有感情的朗读,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方面。在这种比赛机制下,学生们在课下对自己所选择的文章都进行了认真的研读,在朗读的时候,也充满了感情。这就在客观上实现了默读和阅读两个过程,既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质量,又通过朗读,锻炼了他们的语感。

二、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1世纪,创新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了各个专业和学科共同的目标。作为阅读来说,因为文学作品中,有很多“空白”之处,这就给学生想象力的激发创造了条件,而阅读的过程,就是填补这些“空白”的过程。通过这种的填补,不但加强了阅读的效果,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空白点之所在,从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体验。比如在《孔乙己》中,再一次见到孔乙己的时候,鲁迅先生描写到:“他脸上黑而且瘦,穿一件破夹袄”。这里就出现了一个空白点,孔乙己之前的长衫去哪里了?对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开各种想象,有的学生说是孔乙己将长衫当了换酒喝,有的同学认为是长衫已经破烂不堪,好面子的孔乙己不愿再穿等等。对于这些想象,教师不能轻易的否定,因为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只要是言之有理,能够自圆其说,都应该得到肯定,而阅读效果也在这种“空白填补”中得到了深化。

三、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读和写历来都是不分家的,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来说,读直接决定着写。而阅读后做读书笔记,则是有着诸多益处的。一方面,很多文章有着深刻的内涵,仅凭一遍和几遍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而通过读书笔记,能够让学生换一个心境,重新对文章进行思考和感悟,而随着笔记的写出,也就实现了对阅读的又一次深化。另一方面,之所以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一个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形成自己的认识,而且这种认识用文字记录下来,印象无疑会更为深刻。另一个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读书笔记将是一个学生写作锻炼的大好机会。所以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作为自己阅读经历的记录,从而实现阅读素材和阅读经验的双重积累。

四、形成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主体,规定着教学内容、进度和程度等全部,但是新课程倡导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且作为阅读教学来说,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本身就没有标准答案之说,所以更应该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在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一一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辟一墙报,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教师通过对学生“点子”的调查,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话题是学生最欢迎的,通过教学、教法的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新的课程标准颁布以后,阅读的重要性得到了新的明确,所以阅读教学也应当进行适当的变革和调整,作为语文教师来说,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充分的指导,并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培养其参与意识,使阅读不但充分发挥出其作为语文应用工具的功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着广阔阅读视野、高雅文化修养和健康心理意志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梁红妮.初中语文阅读之我见[J].陕西教育,2007(22).

[2]摆玉英.浅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才智,2009(21).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3.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与内容第七条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这段话明确指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小学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给我们的阅读教学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一线的语文教师,在工作之余,笔者常常思考什么样的阅读教学课可以称之为好课?窃以为一堂优秀的教学必须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蕴含着积极思考的学习行动,必须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然而笔者根据自己上课的经历,发现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些许问题,并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如下所列。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1 教师机械的"精讲"破坏了文章的整体性。现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多以授课教师针对文章内容的"精讲"为主,教师根据课文的内容,将文章的中心思想、各段落大意以及对重点段落进行"再精讲"。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引导学生对所学课文的重点难点进行准确的把握,但是这种对课文进行支离破碎的分析,淡化了学生们对文章进行整体感悟的意识。

1.2 "填鸭式"教学使语文阅读课堂死气沉沉。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为了使学生考试时能够得到高分,采取了"填鸭式"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上,一切为了考试,教师是绝对的权威,而应该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丧失了主体地位,成为了教师灌输课本内容的"受体",从而处于了被动地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课堂上应有的生气和活力消失殆尽,学生关于课程内容的独立思考受到了限制,失去了挑战课程内容的信心与勇气,从而使师生间的课堂交互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从而使课堂变得机械、呆板、程序化、死气沉沉。

1.3 教师落后的授课形式。小学语文的阅读课由来已久,但大多数语文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还是"老路子",只重视学生知识的线性积累和对课文内容的死记硬背,授课形式仍然停留在汉语文字词语的积累上、文章的段落划分以及各段落大意和重难点句的讲解这种低层次的教学水平,而与新课改下课程标准中对阅读课的期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师针对文章的内容的讲解占据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而由学生主动建构文章内容、体验文章的优美辞藻和深厚感情的机会几乎没有,使学生无法针对文章内容产生独具个人色彩的丰富联想,也就无法实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语文阅读课课程目标。

2.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2.1 转变教育理念,重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首先进行教育观念的转变,不能再把自己作为课堂的核心和"统治者",而应该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学习情境的创办者、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学生要认识到自己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文章内容,建构自己关于文章的认识和理解。

2.2 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阅读课上课前,教师应该结合课文的内容情感,在课文内容和学生情感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的着力点,创设一些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的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期唤起学生关于文章内容的情感体验和共鸣,这有利于学生去更好的理解和感悟文章的情感内涵。例如,在学习文章《可贵的沉默》时,笔者根据文章的内容,按照文章的结构也对同学们提出一个相同的问题"爸爸妈妈知道你的生日在哪一天吗?"在得到同学们的回答之后再循序渐进的进行设问,在同学们的反馈过程中逐步向原文靠近,直至最后让同学们真正的沉默下来,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到文章中那份可贵的沉默,这种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会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感知文章的情感。在学习文章《月球之谜》时,为加强学生对月球以及宇航员登月的了解,教师可以从网上搜集关于月球和宇航员登月的一些图片、视频,在讲授课文内容之前播放给学生观看,精彩的画面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学生们会用心的观看,这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文章中对月球的描述对学生进行讲解。这种教学安排,可以使学生从视听两种角度去了解关于月球的一些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3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朗读之于阅读,犹如好鞍搭上好马,搭配得当,可疾驰千里。在朗读文章的过程中,学生在流畅的声音里能够更好地感觉文章平仄起伏的韵律和抑扬顿挫的节奏,鼓励和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充分感受文章的思想美、情感美。例如《妈妈的账单》一文中小彼得读妈妈的账单时,这个时候,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就要处于小彼得的立场,怀着一种惭愧的心情去读妈妈的账单,使学生设身处地地理解到作者通过小彼得传递出来的情感,以便于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2.4 引导学生读写结合。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叶圣陶先生曾经就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要阅读名家名作,可以使学生积累下一定数量的优美的词句,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带领学生学习文章时,适当的引导学生读文章时站在作者的立场上去读文章,平时以一个作者的身份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乃至通过写作反映生活。这样的读写练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表达自身感受的能力,对于学生以后阅读、鉴赏文学作品也是大有裨益。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现状存在的许多不足,不是旦夕之间就可以解决,改革要首先从思想层面进行,作为工作在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要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认清自己的定位,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找寻新的教学方法为阅读教学服务,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妍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基础教育,2012(4)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教学建议

G623.23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变得多种多样,但是作为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阅读还是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特别是在小学生阶段阅读是小学生活动信息和知识的主要途径。阅读可以学习知识,可以获取信息,可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喜欢阅读,学会阅读,终生阅读,是一个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阅读教学中阅读,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吸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培养小学生能力的重要过程。

新课改实施已经多年,这些年来人们对于小学的语文教育思想不断的更新,教学方法也层出不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是新课改所关注的重要内容。因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涉及小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关乎教学改革成败。在新课改的阅读教学领域我们发现,教学改革的成果,同时也看到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往往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不能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小学生的实际求真务实,做到合理高效。同时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天马行空,夸夸其谈,使阅读教学犹如空中楼阁,华而不实,这种阅读教学虽然表面看上去热热闹闹,实则效果不佳。只是活跃了课堂的氛围而已。没有什么实用价值。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搞好小学的阅读教学呢?我就多年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找对问题推进课改。

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的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要想真正的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必须要正对现实,找准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才能依据问题寻找答案。以下几点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阅读文本理解不深,导致教学没有深度。

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制约着教学的实际效果,特别是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学对于教学内容理解不深,导致教学效果大大折扣,这种事情也是常见的现象。对于教师在这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教师水平有限,不能按照参考书建议去理解教材文本,导致小学生理解上出现偏差和不足。

(2)教师选择过多的参考,导致观点混乱,条理不清。在我们老师身边充斥着许多教学参考资料,这些资料有对教师有用的一面也有干扰的一面这就要看教师有没有正确的主观判断,教师在参照教学资料是要站在小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找准语言训练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使自己在资料前迷失自我,才不会使小学生也失去正确的方向。

2.没有尊重小学生的阅读个性,影响小学生的积极性。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要锻炼小学生的思维培养小学生的能力,必须要尊重小学生的个性,促进小学生的思考和交流,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小学生,要允许小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想法代替了小学生自身对课文理解和考,这样的态度不利于小学生的思维锻炼和小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是与课文的直接对话,是认识感受与作者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阅读是小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不应该也不能代替小学生去感悟,教师要允许小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小学生的思维锻炼,才能发挥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学生语言积累不足,影响教学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培养小学生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是我们阅读教学的重点,整个阅读教学过程的重心向文章理解分析倾斜,从而导致教师忽视了语言的积累,并且很少进行运用语言的训练。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训练时间分配上,重语言理解轻语言的运用。长期积累下来,形成了现在小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较弱的现状,制约着阅读教学的效果。

4.重形式不重内容。

近年来为了推进教学改革的实施,往往要开展一系列的听课活动,教师为了应付这些听课活动,不得不采取新课改所提倡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新课程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应用于教学实际,上课的教师只注重了形式,不见实效。形成了课堂上热火朝天,课堂气氛异常炽热,却没有实效的花拳绣腿。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建议

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改革的现状,下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几点建议:

1.培养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特点,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小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小学生的情感体验。

2.开展设问教学锻炼小学生思维。

锻炼小学生的思维,是实现小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对话文本。

(1)合理设置问题,引起小学生的兴趣。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诱发小学生的感情。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而问题导入最能激起小学生的学习的愿望。

(2)设置合理的活动,引导小学生主动参与。词语是课文的基本单位,词语学习是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对课文中的关键词、难懂词语更应该不惜时间,深入理解。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拓展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从小处入手,引导小学生主动参与,发散小学生思维,使词义理解得更透彻。使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

3.巧用评价,激活阅读。

篇4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我们还要充分的利用互助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再成为我们小学教育的难题,有效的缓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不感兴趣,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不够重视的状况。下面本文就针对互助合作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进行探讨以及分析。

一、进行小组学习,提高互助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小组学习是一种让学生集体学习的方式,是互助合作学习方法的有效形式,就是在进行组内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加强互助合作,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一种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例如,在对小学语文《第一次抱母亲》进行讲解的时候,就可以运用小组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进行合作学习。首先上课前教师要求学生把《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阅读一遍,然后在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归纳出这篇课文的读后感,看哪个小组归纳的最好,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得出一个最佳的结论。“作者通过这篇课文向我们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之情,通过对文章的阅读我们深深感受到母子情深,深切的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回报母亲。”由此可见,通过集体的力量进行合理的探讨以及研究,这样的小组间的互助合作学习,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二、加强学生交流,提高互助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交流是进行沟通的最好方式,小学语文中的阅读教学主要目标也是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我们要重视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的语文阅读教学环境,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还要重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对学生、学生对教师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这对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的运用互助合作的教学方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对小学语文教材中《欢乐的泼水节》进行讲解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进行交流,首先,在上课之前我们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经验和对一些傣族的民族习俗的了解,谈谈自己的想法,为接下来的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助学习打下基础。然后,通篇的阅读这篇文章,找出一些学生认为最美的、最生动的一些句子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在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和傣族人们笑着,跳着,是那么开心。”交流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同时也在一定的程度上让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作用。

三、创建互动课堂,提高互助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互助合作的训练是一种有效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在进行合作训练的过程中,可以把合作学习的目的以及过程进行完全的体现。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创建互动的课堂,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的投入到阅读学习中,提高小学语文阅读学习的有效性,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不断的提高自己、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248-02

阅读是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角色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是新世纪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就是培养学生热爱母语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母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我认为新世纪阅读教学应该以读为本,以悟为主,实施“读、悟”融为一体的教学策略。

一、以读为本。

小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朗读开始的,所以,最初的阅读能力只能是朗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诵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的体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而恰当地运用朗读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深化语文的课堂功效。

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要求他们读每篇课文都要用正确流利的语言读出语气、读出节奏、读出感情。首先,要正确地读。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声音洪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其次,是流利地读。在正确读的基础上,重点要求读得连贯自然,不读破词句。再次,是有感情地读。在读音正确、速度合适的基础上,把握语气的轻重缓急,尤其是要读好人物对话的不同。

“以读为本”,不是一遍一遍地机械重复,而是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读这些内容,然后才是怎样读好的问题。只有把读和感悟语言、积累语言、习得方法、运用语言、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等结合起来,学生才能从大量的读中感悟到语言的无穷的妙用。

二、读中感悟。

感悟,感知而领悟。在读中领悟,就是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学生对课文有所领悟,有利于逐步形成阅读和表达的能力,是谓“善教者授其法也”。小学课文都是经编者精心推敲选择的佳作,均有启智育人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可特别注意对重点语句的点拔,引导通过朗读吟诵,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熏陶。

阅读教学中,要避免繁琐多余的内容分析就必须注重和突出“感悟、积累、运用”。它是构成阅读教学中逐级推进的课堂教学“三层次”。课程标准提出的“感悟、积累、运用”,除了读之外,还在着大量的其他学习活动,例如说、听、写、思考、游戏等。我们的语文课堂提倡以读代讲,是为了把读书的时间更多地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加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与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作了这样的要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把字、词、句等的训练与读有机结合起来,我们的“以读为本”才能真正焕发出其特有的生命力与活力,让学生在扎实有效的语文基本技能训练中积累、感悟“语”与“文”,在多层次中品读中进一步感悟和内化语言,进而能在相应的生活图景中积极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读书要做到“读进去”和“读出来”。“读进去”就是读中有思考,“读出来”就是读中有感悟。这种自悟自得的阅读体验,增强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阅读时依托语言文字的形象,加入自我的经验认识和想像,唤起活生生的形象,体验到文章蕴涵的人类文化的精华、人文价值以获取美好的感受。

三、自主阅读。

语文感悟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做长期的、细致的、积极的引导和训练。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坚持“以读为本”的训练,学生与语言充分地面对面接触,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就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情感沟通,产生共鸣,从而达到以读为本,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之目的。语文阅读不应是生活中随意的漫无目的消遣性阅读;也不应是一般的了解性的浅尝辄止地阅读,它应该是一种全身心投入地欣赏性阅读,应当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审美心态,集中自己全部心智,去充分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中的人与事、景与物、情与理,不仅要观其“言”,更要品其“味”,悟其“神”,让阅读过程成为学生审美的体验和发现美的旅程!由此阅读已被赋予了一种全新的内涵,它在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作用与价值越来越厚重,每篇课文教学的内容都是极为丰富的,而教学的时间却是很有限的。因此,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选准“读”的内容。只有选准了“读”的内容,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品词析句、体味情境,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陶冶情操。通过引导给予学生浓墨重彩的强化多读、细读,体会它的妙处,欣赏价值极高的地方。文章是表情达意的工具,鲜明的态度,真实的情感是朗读的灵魂。而选择好了“读”的方式,找准了语言文字情感的基调,才能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涌起随之而至的激情,鲜明的态度与真实的情感也才能从“读”的声音语调里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是悟的基础,悟是读的深入,是语言积累和运用的水融,是技能的形成过程。阅读教学中应做到以人为本,“训练”中包容“感悟体验”;以读为本,“感悟体验”中体现“训练”。

篇6

然而,长期以来,在中学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不少教师还是停留在静态的阅读客体(文章)的分析层面上,单纯着眼于文本的内容分析、关系分析、结构分析、写作特点分析以及段落大意、内容要点、中心思想和作者观点的归纳等等,具体包括“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结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六项。即使是所谓的“阅读鉴赏”,也无非局限于“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表现的内容”、“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等等。诚然,这种方法对于掌握阅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无疑是有效的,但对知识难度加大加深的高中学生来说则效果不佳,作用甚微。

现实中,不少教师还停留在自己津津有味的引导中,把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当着能事。殊不知,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完成了,可学生的收获甚微,对文本的阅读在固定的轨道上运行,有的只是统一的或共性的东西,自己的疑问、认识、理解、体会都只能烂在自己的肚子里。久而久之,阅读能力的提升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这就必须强调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它在某种意义上昭示着包揽式的阅读教学模式的结束。通过教学实践的反复摸索,笔者认为提高阅读教学效益的关键在于尊重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一、创设情境,激学生提高阅读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其“情境教育”理论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为它能够有效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从而使教学效果显著。高中学生虽说自我意识增强了,但其阅读的盲目性、随意性普遍存在。我们若能在阅读教学前创设有效情境,就能引导他们的阅读注意,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达到提高阅读教学效益的目的。如:教学《故都的秋》,则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南国的秋景、北国的秋景乃至异国的秋景等,让同学们在一张张如诗如画的图片中自然产生对秋的热爱和渴知的情感,激起学生心底对作者笔下秋景描写了解的渴求,从而有效提高其阅读的动力和激情。

二、设置疑问,助学生把握阅读重点。

高中学生已具备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了解,绝大部分学生对文本重点的把握仍很模糊,甚至全文读完不知讲了什么,重点就更不用说了。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可设置一些疑问,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往文本的重心上走,助其把握阅读重点,从而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同样以《故都的秋》为例,可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语句:“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说,何以见得?让学生在阅读中解决问题,而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就很快把握了文章的重点。

三、解开束缚,还学生自主阅读空间。

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教学中应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宗旨,以大语文观为指导,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因此,在教学中,师者要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合作伙伴,让学生在自主的、愉悦的环境中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最终达成高效阅读的目的。

在教学中我们常可看到这样的情景:学生读到动情处,有的大声朗朗,有的寂静沉思,有的提笔勾画,有的欣欣然诉之于同桌……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来理解和感悟文本。同时,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可打破原有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选择学习伙伴进行朗读、讨论、辩论、表演,互相探讨,合作交流,共同解决疑问。在这样一种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自由表达阅读感悟,达成自我的阅读成果。

四、方法探究,引学生领悟阅读策略。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提供多种阅读策略供学生选择,学生可根据具体情况和自身实际进行挑选,以达到最有效的阅读效果。如:到了高三阶段,面对考纲中规定的名著阅读,不少同学是手足无措,这时教师则可提供“程序阅读法”。

所谓“程序阅读法”,就是教师按照正确的学习策略,规范学生的阅读步骤,学生按程序操作,教师个别点拨,学生经过反复实践,最终形成单向线形到多向路径的规范化阅读的良好习惯。程序阅读法,可以使学生规范阅读步骤,节约阅读时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整体感知中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精妙,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如在进行名著导读训练时,就可指导学生采用分工合作的方法分成“阅读建议――精彩片段――点评感悟――探究思考”四个步骤进行。这样一来,学生在寻找语文资源时分工明确,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同时在交流时又能为别人提供新鲜的素材,每位同学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篇7

关键词: 阅读技巧 超纲词 感悟 简单句 复合句

阅读理解在高考英语试卷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高考英语考试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分值最高的题型。提高英语的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英语老师要把对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目标牢记在心,通过分析学生做英语阅读时产生的主要困惑和问题,教授学生一些做英语阅读题的方法和相应的解题技巧,并做针对性的教学实践和强化训练,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成绩。笔者现就自己在长期教学中总结出的一些做英语阅读题的经验,供大家参考。

一、要明确英语阅读的观点和态度

相对于汉语来说,英语在用词方面有一定的严谨性。比如,汉语中经常会出现“好像、或者、大概、差不多”等界限不明显的模糊性词语,但英语中这样的模糊性词语出现的频率相对较低。另外,我们做英语阅读时经常发现,英语对某一事物的看法表述比较细致,要么支持,要么反对,带中立色彩的词最不可能成为正确答案。为此,我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态度和情感融入其中,还要区分开作者的态度和作者引用别人的态度。当作者的态度没有明确提出时,要学会根据作者使用词语的褒贬性判断作者的态度,作者的观点一般与文章主旨相关联。例如:

“The Heart of the Matter”, the just-released report by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AAAS), deserves praise for affirm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to the prosperity and security of liberal democracy in America. Regrettably, however, the report’s failure to address the true nature of the crisis facing liberal education may cause more harm than good. According to this Paragraph, 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 the AAAS’S report?

不难发现,作者对此报告的评价有两个方面:deserves praise和failure to address the true nature,两个评价之间用转折副词however连接,可见只能选择负面的选项,答案A Critical,B Appreciative,C Contemptuous,D Tolerant,根据句末的may cause more harm than good可推出答案是A。为此,做英语阅读首先是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英语词汇,其次是要求在读的过程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要用“悟”来应对超纲词

在英语阅读考试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没有学过的生词,一般叫超纲词,超纲词词义含义推断,熟词生义或者在特定场合的意思。词义题的解题技巧是根据上下文进行推理猜测,两个原则:一是不管这个词多超纲,根据上下文都能得出其意思;二是不管这个词多熟悉,要通过上下文得出其在特定场合的意思。正确选择不是熟词的常规含义,通过因果关系或者同义词猜词,因果关系猜词是找出生词与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才能猜词。

三、要正确区分简单句与复合句

在英语阅读考试中,很多原文句子不论多复杂,只要静下心来分析句子结构,不外乎平时练习中经常见到的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其实复杂句是由多个单句通过连词连接构成的,一个单句两者如果真要简单区别,就是看连词。You jump,I jump.(from Titanic)这个没连词,但实际上有,省略了and,可以找到2个并列的动词jump,这个就是复杂句了。当然,我们把简单句理解成简单的句子,那么就不太符合,很多时候语法熟语从英文翻译过来,意思走形。

理解原文所表达的含义,分清句子层次是做英语阅读题的关键,如主句是一个什么结构,现在分词或者过去分词短语作定语修饰。为此,教师在平时的英语阅读训练中,要有意识养成分析邻近的几个句子的关系,在养成这样的阅读习惯后,就会逐步提高学生分清楚文章层次的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做英语阅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解释说明关系,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同为从句的形式来解释前面某一个较为抽象名词的具体内容,另一种形式就是举例说明前一句话的观点。为此,在阅读中不管是怎样题材的短片,分清楚句子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做题很有帮助。

总之,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中,还要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多记单词,多看科技、教育、人文类书籍,多做题,要让学生做题时主动形成某种程度上的条件反射,通过原文就能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在此基础上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最终解决阅读瓶颈问题。

参考文献:

[1]曾美芳.主位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理解中的应用[D].福建师范大学,2013.

篇8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高职英语阅读教学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起源于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论皮亚杰认为。个体在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巾。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缔构得以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来建构知识结构的过程“同化”足学习背把外在信息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丰富和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的过程:“顺应”则是指在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与外在信息发生冲突时。学习者主动调整和重组原有认知结构的过程。根据建构主义学习观。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坩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在教学巾,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雨被灌输的对象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有以下四个要素:(1)情境:学习环境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2)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3)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问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排『本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4)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日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存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前面提到的“图式”。也就是关于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

二、传统高职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Carr日I从图式理论fSchemaTheory)~度探讨了阅渎的本质。认为阅读是读者利用大脑巾已经存在的同式背景知识结构。通过“自上而下(top—down)”(即对由视觉输入的语言文字符号的信息进行解码)和“自下而上(bottom—up)”(即运自身已有的经验、知识和当前文本信息进行推断)两种模式的相互作用和补充完成阅读理解因此。阅读是凄者与作者的互动过程。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信息交流。读不是读者被动地接受。而是通过辨认、记忆、回忆、联想、分析、综合、推理、预测等心理活动复杂的心理活动。对输入的文字信息进行主动地加和意义建构受传统阅读理论和教学观的影响。当前高职英语浏读教学出现了以下问题:

第一、传统『蒯读教学偏重语言知识点的学习。忽略了阅读技能的训练部分教师认为。阅读仅仅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被动解码过程。认为意义附身于文。读者只需逐字逐句渎文字。全文意义便唾手可得。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讲单词、语法和句子。而不少学生也误以为阅读就是熟记单词。语言点。弄清每句话的字面意思这种教学方法忽略了读技能技巧训练。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是按照由单词到句子再到段落的顺序来逐字逐句地理解文本。不知道用什么样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去捕捉有效信息来做出正确的推理和判断。

第二、传统阅渎教学强调知识的传授,教学模式以“教”为主。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则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阅读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任务就是理解老师传授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阅读的主体是读者。学生才是阅读课堂的主体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来看。学生的列读知识和技能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而是通过学生亲自参加到阅读实践中去。并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将教师的指导与自身的一系列思维、认知、判断和理解活动结合起来,将自己积累起来的背景知识容纳进去。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第三、传统阅读教学讲授模式僵化。缺乏真实的学习情境情景是教师为学生创造的类似于真实的场景。真实的情景是建立在真实的学习活动之上的。它让学习者能够在实际情境下结合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完成意义建构、而传统的阅读教学活动要么把重点放在法词汇讲解上,要么放阅读、做题、对答案上,没有体现真实阅渎中读者的主动和语言的交际性从而造成学生学到的知识与现实阅读和语言活动脱节。在实际英语使用中面临许多障碍。

第四、传统阅读教学活动单一,只强调老师“教”和学生“学”。认为教学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问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也仅仅体现为简单的师生关系。而忽视了认知主体的学生同伴之间的社会互动。因而对“协作学习”认识不足。没有重视小组式的讨论和交流。

第五、传统阅读教学对教学效果检测方式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认为检查学生阅读效果的最好办法就是核对练习答案的正确率。在我国。阅读考题大部分是以标准化的客观选择题形式出现的。因此平时课堂阅读练习题也以选择题为主。这种标准化测试比较容易操作,但也有很多缺陷。Lazear指出。标准化测试只能测试学生全部能力的非常表面的有限信息。仅仅依靠这类考试的分数来评判学生。会对学生产生不公正评价。打击学生积极性。

三、对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难以实现。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和发展在高职英语教学实践中尝试用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来帮助学生发展阅读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建立建拘主义教学观

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学观首先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课堂角色。从英语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英语的组织者、协调者、设计者、促进者、开发者和学生的合作伙伴。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变为主动构建知识结构的创造者和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学生与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形成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第二,教师要改革传统教学方式。让课堂教学由“教”为中心逐渐向以“学”为中心转变。让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变为小组教学、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让单纯的语言点讲授或做题练习转变为讲座、问题探究、协商学习、意义建构等多种教学活动。将教学活动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建构的基础上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二)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实现情境化教学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学习观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脱离实际情境的英语教学模式。认为学是和一定情境相联系的。只有在实际的情景下学习,学习者才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新知识。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传统教学忽略情境的创设,让学习在在脱离真实现实生活的“去情境化”中进行,从而造成学生“学与用”脱节和高分低能。因此,情境创设是阅读教学中的首要任务。是教学的开始阶段。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要使学习活动要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课堂教学必须突出教学环境与现实的相似性而要创设真实的课堂情景。课堂教学活动必须体现真实性。即学生所要完成的任务应该符合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实际情况。符合语言使用的真实条件。真实性阅读的目的一般是为了获取信息。真实的阅读活动一个读者运用背景知识。不断对阅读材料做出假设、预测和验证,实现读者和阅读材料、作者之间的积极的、主动的交流,形成对阅读材料的正确理解的过程。

因此。阅读教学应让学生沉浸于自然真实的语篇之中。引导学生借助上下文来理解阅读内容。并从中逐渐学会和掌握各种阅读技巧教师要启发学生进入阅读输入的语境。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顺着文体的思路去体验和感受阅读材料的内容,从而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有。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语言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进行交际的工具,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情感、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就英语教学而言,教学的实质是交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思想、情感、信息交流的过程。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以单向的灌输或传授的方式向学生进行枯燥的、死板的知识的输入。而是要以双向的、互动的交流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为学生提供输出信息的渠道。使学生在主动吸收知识的同时。能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比较恰当地运用所学知识和老师、同学进行实际的交际活动。总之。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互动,以设问、答题、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阅读。自然地完成对文章从局部到整体的感知和理解。

(三)提倡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优化教学方式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f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这样的群体中。共同批判地考察各种理论、观点、信仰和假说,进行协商和辩论。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成为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研究发现。有效的协作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成绩。培养学生思维发散能力。还能帮组学生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及自我评价水平。增进积极的群体关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教与学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也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要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边互动的协作学习,可以把学生分成4—6人组成的小组。以阅读活动为中心,开展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阅读任务。首先,学生按照教学要求定时定量完成材料阅读。对要解答的问题形成自己理解和看法然后。组员之间交流各自对问题的见解。在交流时,学生彼此团结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教师也可加入学生的讨论。同时根据教学任务进展情况,引导深化学生的讨论最后。各小组的组长根据小组成员的讨论情况进行信息总结。形成书面或口头材料。便于师生对学习结果作评价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不仅仅讨论对剌读材料的理解是否正确。还要讨论如何运用阅读技巧和策略来完成阅读理解。

(四)加强阅读策略教学,促进意义建构能力的发展

如前所述。“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的最终目标要帮助学生完成意义构建。就是要帮助学生激活头脑中的图式去“顺应”或“同化”新知识。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而图式是一种惰性知识。如果不被激活就无法被运用Carre曾做过一项试验。让学生在外语阅读前接受阅读策略训练试验结果的表明。阅读策略训练激活了学生头脑中的图式。对加强和促进他们的外语阅读起了积极作用因此。阅读课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读什么”。更重要的应该是“如何读”学生只有学会学习的方法。才能举一反。触类旁通。更好地做到知识的迁移。发展对阅读内容进行意义建构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教师必须让学生意识到阅读是一个读者背景知识和文本信息相互作用进行解码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至下而上(bottom—up)和至上而下(top—down)两种信息处理方式完成的不少学生受传统阅读法的影响,只通过逐字逐词、逐词逐句的方式来阅读,却忽略了利用top-down模式来对文本信息进行主动的推断和认知。也就无从激活背景知识阅读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top—down模式,通过略读、浏览、猜测等方式对文章进行印证性理解。提高学生获得综合信息的能力。

Carre提出。在教授和训练学生阅读策略的时候。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该策略是什么:下定义,描述策略特征:(2)为什么学习该策略:说明策略学习目的;(3)如何使用该策略:分析,解释和示范该策略;(4)该策略用在何时何地:界定策略使用环境;(5)对策略的使用作何评价:分析策略使用情况,指出优点和存在问题。以略读法(skimming)为例,教师首先向学生指出略读技巧是迅速获得大意的一种方法。目的是通过对读物的大致理解来激活头脑中的图式。以便利用激活的图式对文本信息进行推断:接着教师向学生解释怎样进行略读如可以通过浏览文章标题,副标题。主题句。标志词等获得文章得主要线索,同时用例文作一定量的示范。说明略读主要适用于快速阅读:最后教师在学生经过略读训练之后。让学生对自己运用略读法的情况作简要评价。评价可采用问卷式。也可采用写评论的方法。

(五)改革传统评估手段,建立多维评估体系

篇9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阅读;教学模式

新出台的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对于有效性阅读有这样的表述,阅读时根据学生们不同的接受能力特点,老师上课进行的分析教学不能替代学生的自身阅读实践活动,初中英语教师应该主动积极的引导学生自觉主动阅读,培养自身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经验的体验,使得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才能达到学生的有效性阅读的最终要求[1],首先教师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讲解分析,发散学生的思维。其次最重要的就是指引学生自觉进行有效性阅读,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老师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要充分尊重学生在阅读教材和课外读物过程中的个人见解。但是当下课堂上仍然广泛存在着教条式的权威解读,使得文章解释支离破碎,过于要求学生被动接受,不能充分发挥以及培养学生自我阅读习惯及能力的培养,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理念[2],笔者就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阅读能力有效性培养提出自己观点,具体如下:

一、培养个性化思维,加强学生质疑意识

学生们的阅读水平能力的提高必将是从合理有效的质疑开始,学生在上课时的交流中脑海中会产生很多疑问,这便是质疑的意识,有了质疑意识才能更好的通过自身阅读提高阅读水平和能力,记得有位学者这样说过“非学无以致疑”就是指没有什么学问不是从疑问开始的,只有学会质疑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鼓励初次读作品时使用默读的形式,不用手、不发声,相关研究表明默读可以很好的让学生静下心来,在课堂上探讨默读中产生的问题,善于学习的人总是善于发现问题的,更是敢于提问、勇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学习的过程可贵之处就是能有疑问,有小的疑问就可以获得小的进步,疑问可以让自己获得更大的进步,首先在态度上要端正,不懂就要问,敢于质疑,这是提高初中英语有效性的基础。在初中英语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就要让积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文学相关作品,先需要产生质疑的问题,再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过程中就提升了学生们个性化培养。

(一)善于质疑思维,形成独立思考

文学作品中它的主题是其灵魂,衡量学生阅读能力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把握文学作品的主题,教学过程中不能依据教参单一线条的规定好文章的主题,更应该发散同学的思维,形成多元化,使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的思考,并透过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懂得学会质疑传统的主题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质疑文本语法,形成个性特征

学校关于阅读的教学过程最重要的就是对语感的培养,这便要求我们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上重视语言的相关教学,通过问答方式来增加对语言表达手法的运用、情感表达语感的分析。

二、树立以人为本思想理念,开展平等文明和谐教学

新课程大纲要求学生对文学作品加深理解在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认知情感活动中,从而形成一定的感悟和思考,享受通过对文中的审美所带来的乐趣,学生们应该珍惜每一次感受,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是进行阅读的主体,教师要更好的发挥引领者、组织者的作用,开创一种师生平等和谐文明的氛围,也是学生有效性阅读能力培养的前提,学生因为家庭条件不同、所处环境各异、接触事物也有差异,因此形成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存在差异,这就造成了对于同一个作品会有不同的解读角度和认知水平,因此教师需要放开手脚大胆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阅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与理解能力,真正做到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的“百花齐放”[3]。教师应该有权威,但是不等同于用标准答案压制学生的想法,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开展平等文明和谐教学十分重要。只有在课堂中做到师生平等交流才能够更好的实现有效性阅读。

三、用情感体会文章,培养有效性阅读能力

个性特点中有一个重要的组成成分便是情感,缺乏情感的流露便不能做到真心、真诚,不是真心自然就不是好东西。课堂时间十分宝贵,教师需要通过点拨引起学生们的共鸣,安排充足的时间给同学们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确确实实的阅读文章,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英语文章作者丰富的情感以及对外国异域风情文化有初步的认知和了解。英语由于在国内发展起步较晚,基础也参差不齐,因此对初中英语课程尤其是阅读的热情和兴趣不高,平时很少阅读英语的著作,即使阅读也是泛泛的阅读,缺乏系统的指导,有时学生有阅读的欲望和兴趣但是未能有及时的指导,便放弃了[4]。大纲要求教师在学生阅读时间以及能力上进行相关的指导。最重要的就是在阅读中融入自己的情感,通过自身对于教材作品的品味阅读,将自己的感受与学生进行交流,形成良好的共鸣,将死的书本转变形成有血有肉的感情。

四、利用课堂教学,建立完善阅读教学的评价体系

根据初中英语教学大纲的框架以及教学内容,制定完善行之有效、详细可行的阶段性的教学评估体系,通过优秀、良好、合格三个指标对学生的总体英语学习能力以及课堂开展的实施效果,通过评价体系得出的结果及时发现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缺陷,并通过交流沟通寻求解决方案[5],引领学生做到自觉主动阅读、互动阅读以及联想式阅读,真正实现利用课堂教学中建立并完善的阅读教学评价体系,最终达到英语的有效性阅读。

五、总结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相应的阅读技能培训,使得课堂中短短的时间内初中英语教学课堂中实现有效性,教会学生在考试中通过使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快速解决英语阅读题型。阅读本身就是要坚持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主线[6],通过更多情景设置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得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自我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帮助学生们通过有效性阅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最终实现教书育人的真正内涵。

参考文献:

[1]王素.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

[2]丁丽红.课堂网络环境下初中英语拓展阅读教学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

[3]陈祖义.浅谈网络环境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J].科技创新导报,2009,10:172.

[4]陈利民.初中英语有效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用[J].考试周刊,2013,A4:111-112.

篇10

【关键词】以学定教;小学阅读课堂;生本理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8-0085-01

现阶段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表明,只有在最大程度上打造让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才能让学生时刻保持积极学习的心态,因此,教师要在“以学定教”的基础上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高效课堂的根本在于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高效率地完成教师的教学内容,而小学阅读课堂更加以多样的方式进行,其中包括“静态阅读”和“动态阅读”,“情境阅读”和“朗诵阅读”等方式,让学生利用多样阅读完成学习目标,实现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一、重视课前预习,实现以学定教

以学定教要建立在学生所具有“学情”的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应该积极监督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首先,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课前预习环节的重要性,预习是保证学生能够顺利进行课堂学习的重要方面,只有全面预习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为高效课堂提供基础,具体的课堂预习内容可以根据以下方面进行:

1.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教师在布置新课预习内容时,要把阅读课堂中产生的生字和新词进行标注,然后设计成学生课前阅读预习的一部分,保证学生可以进行无障碍阅读。为了保证生字和生词问题得以顺利解决,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查字典的方式进行,将生字的读音进行标注,生词通过摘抄字典的词义解释加强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在阅读课堂中抽出时间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而为阅读课堂进行大略规划和制定步骤。

2.朗读和总结文章的必要。教师在布置课前预习时,要强调朗读和总结文章大致内容的重要性,朗读是加深记忆和理解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文章讲解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学生在进行课前朗读时会发现教师所标注难词的遗漏,学生就会自觉将难词解决,起到朗诵的重要作用。学生在阅读预习时,不仅可以通透文章,对于文章的理解会有初步的认识,也方便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深入讲解。

二、丰富阅读课堂,注重“生本”理念

课堂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场所,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的学习作用,在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基础上利用科学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阅读能力,从而达到有效的“生本”课堂效果。

1.完成课堂生字和新词的总结和学习,把握学生的预习情况,从而实现针对性教学。教师首先应该了解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在确保学生完成预习的情况下进行适合学生预习情况的课堂讲解。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个别学生和小组代表的方式检查课前预习情况,随机提问学生对生字新词拼音的标注和生字新词的默写、解释,或者在班级内划分适当的小组,并以小组检查的方式选出优秀预习小组,激发学生对于课前预习内容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风》中,教师可以重点检查“唤醒”、“明媚”、“生机勃勃”、“暖烘烘”和“凛冽”等字词的预习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这一检查环节完成“以学定教”的教学准备。

2.强调学生在阅读课堂中的重要学习地位,发挥“生本”课堂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利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于文章的理解作用设计成“小游戏”环节,因为学生的注意力发展仍存在不容易集中、集中时间较短等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有趣的课堂环节吸引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在一些枯燥的阅读文章中,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激发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兴趣。比如,在《新型玻璃》这一阅读文中,教师可以根据每个自然段所介绍的不同新型玻璃进行归纳,让学生分别扮演“变色玻璃”、“吃音玻璃”、“夹丝玻璃”、“吸热玻璃”和“防盗玻璃”等,然后通过对话的方式各自介绍“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扮演的乐趣,还可以在此过程中加深阅读记忆。

3.引导学生总结阅读内容,让学生通过总结实现系统化学习。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知识,还可以引导他们在写作能力方面实现发展,因此,教师要重视文章的脉络和中心思想,让学生学会借鉴和利用。教师可以通过在学生阅读前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例如,在《落花生》这一文中,问题可以设计为“课文写了哪几件事?”事件的简略和次要、文章的主要内容等,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明确“四要素”:时间、地点、任务和事件。“生本”课堂的优势不仅在于给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学习自由,还在于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在不完善的时期,因此,系统化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的重难点所在,我们还应贯彻阅读课堂的根本,让学生在教师的辅助学习下完成阅读的理解和总结。

三、完善以学定教,拓展“生本”内容

对于以学定教的完善不仅在于让学生的学习实现课堂内容知识的积累,还可以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关于在阅读课堂中拓展“生本”的内容,是在教师的引导学习下通过多样形式学习的方式完成学习内容中选取的有效教学手段。总之,要在小学阅读课堂中实现高效学习,就要在教师“以学定教”的基础上根据丰富的“生本”教学经验让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模式,从而为积累学习知识、丰富学习内容打下基础。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课下阅读时间的规划,从而对学生提出相关要求,让他们在阅读课堂的复习中巩固学习内容,实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拓展课下的阅读学习应该发展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训练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课下拓展中,教师应该积极倡导学生回顾课内的学习方法,强调课后对于运用能力的发展,从而最终形成能力型学习的发展。课后作业模式也是体现“以学定教”内容的重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内的学习情况布置课下作业内容,作业可以分为探究式作业、自主式作业和合作式作业等三种类型,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也需要体现“生本”理念,突出学生自身思想的重点所在。例如,可以要求学生摘抄阅读中的优美句子并写下自身感悟,还可以通过家长和学生合作的方式进行字词检查,对于拓展作业,可以让学生根据课内阅读学习写出相关题目的“文章”。

在新课标要求下开展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不仅需要教师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式,还需要教师在“以学定教”的基础上实现“生本”理念的落实。通过实践教学过程表明,只有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引导教学为基本的课堂教学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从而打好牢固的阅读基础和写作素材积累,最终实现高效科学阅读课堂的形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