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平面设计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08-27 15:18: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平面设计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简约主义是什么?它是一种时尚潮流、一种文化倾向、一种美学定义或是艺术家们对理想的探索,或者其它。每个时期的定义都有不同,它被艺术家、建筑师、作家在近些年不断提及,并且成为一种生活的思想影响着我们。
在各个领域,如音乐、绘画、建筑、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的现代主义者,都在用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寻找同样的东西:精髓及本质。他们要发现那些客观存在却被其他运动的影响而掩盖了的东西。它存在于设计的根本。
简约主义最早出现于 20 世纪 50―60 年代。其理念在于降低艺术家自身的情感表现,而朝单纯、逻辑的选择发展。它可以是一种艺术流派(此时译作极少主义或最简单派),也可以指一种时装风格或者生活方式。作为一种现代艺术流派,极少主义出现并流行于 20 世纪 50―60 年代,主要表现于绘画领域。极少主义主张把绘画语言削减至仅仅是色与形的关系,主张用极少的色彩和极少的形象去简化画面,摒弃一切干扰主体的不必要的东西,从而突出主体的感染力。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或设计风格,简约主义直至 20 世纪 90 年代才变得时髦。90 年代简约主义与全球“回归自然”的呼声不谋而合,赋予了人本的文化内涵,以其顺应现代人生活观念的本征,成为当今时代的一种基本精神。90 年代有一句口号“Back to basics(回归本始)”足以与 80 年代的“回归自然”成为姐妹篇。回归是感到前无去路的困惑的当代人的惟一选择,而 “basics” 是指基本要素。90 年代迷惘的一代不会回归到维多利亚式的价值观去,他们选择与极少主义相通的东西。
简约主义在平面、绘画、雕塑、室内设计、建筑、服装、环艺、电影乃至文学创作等方面都有涉及,简约之风吹着从艺术到世俗的每个角落,从单纯的绘画领域发展至建筑、服装设计、室内设计乃至工业设计中的汽车、电子等产业,形成了席卷全球、不可遏制的蓬勃之势;简约主义摒弃粗陋、奢华与琐碎,以简洁凝练的手法来疏导现代生活,在有限空间、有限资源下,以高品质的内涵、恰如其分的表现形式,获得最大的发展空间。
二、 简约主义是平面设计的发展趋势
设计是时代文化的一种表现,它的形成和发展都受到社会模式、文化价值观、伦理道德及精神领域等诸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
1. 社会的发展
社会的发展推动了简约主义设计的发展。综观历史,人类社会经历着一个由“简单”到“繁复”再至“简约”的不断向上发展的轨迹。上世纪中叶之后,世界范围的战争告一段落,人类文明得以繁衍生息,全球经济逐渐走向一体化。世界经济有了很大的振兴,这也无形之中促使人不断提高效率,社会要求人们不得不以更快的节奏工作以及生活,一些繁琐的,无关紧要的因素,逐渐从生产、生活的各个流程里被剔除出来,人类已经疲于应付这些无关主体痛痒的因素了。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简洁明了更容易被人接受了。人们的根性里少了几分矫揉造作,多了几分坦白直率。这些改变也直接影响了人的审美观的改变,更简单主题更直接的简约主义应和了现代人,从而有了更大发展的土壤。
2.文化
卡西尔认为:人有超越自然世界的一面,那就是文化的世界。“人是文化的动物”,人类的全部文化都是以自身 “符号化”的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产品”。科学、艺术、语言、神话等都是这个“产品”的一部分,由它们内在的相互联系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类文化。这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真正本质,也就是在创造文化的活动中必然的把人塑造成“文化的人”。今天的人类不仅生活在一个自然的世界中, 更生活在“文化的世界”中。这个世界是人类历史上所创造的“人为事物”的总和。从居住的建筑到使用的器物,从抽象的道德到具体的法律,从艺术宗教到科学技术。“文化就是你的生活方式”,文化的概念如此之大,所以只有在宏观上才能真正把握它的本质定义。归综于一的把握住每种文化的时脉,唯有简单的和直白的去诠释它的每一个主题,这也是简约主义的精髓。
文化与设计是分不开的,试想一下,如果一件设计只是一味强调简约,而没有文化气息,那么这样的简约有什么内涵?其实,简约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理念,在简约的基础上赋予其文化内涵,亲情文化或是民族的、现代的文化元素,就会营造出高品位的设计效果。当然,所提炼出的元素是与本设计相吻合和恰当的。
3.平面设计的商业化
21世纪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作为商业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平面设计处在传统与潮流、商业与文化交汇冲突的复杂位置。
时至今日,设计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媒体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宣传有关设计的相关讯息,展现在公众面前的是一个美好的设计世界。毫无疑问,未来的“设计思维”将引领我们通向一个创意型的、经济不断增长和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世界,同时,设计实体之间的合作与兼并、工程学层面的研究与开发将缩减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创造更大的利润。21 世纪将有望成为一个“创意的时代”――一个属于发明创意者和设计专利拥有者的社会。在这种社会中,公司和企业如果想取得成功,必须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博得消费者情感上的共鸣。
分析所有相关论述,我们可以得出未来设计产业的两大趋势:其一,在当今业已被转化利用的高科技成果当中,传统设计服务的大部分组成模块将被商业化,这一点在以价格为唯一区别器的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其二,如果能够采用一些有效的提升设计效率的措施,那么即便采用与原来非常接近的成本预算,传统设计产业的组成形态也可能被打破,并最终趋向优化。未来的用户将有望轻松的实现自我设计,这对于设计产品的循环周期来说意义深远。同时,研发将集中于顾客本身,而并不是市场,企业战略将集中于良性的增长和创意经济,而非廉价的卖主。
4.资源和环境保护与简约主义设计
简约平面设计的发展与环境保护有着紧密联系。包装的过度会对资源带来不必要的浪费,比如说前几年出现的月饼过度包装。中秋佳节,人们都要向亲朋好友送月饼以传递节日的问候,月饼便是一时的畅销商品,为了将月饼卖出更好的价钱,各商家将心思放在了月饼的外包装上,小小的月饼搭配豪华的外壳,卖出高档产品的价格,买回家后,拆开包装却发现月饼的品质远不如外包装呈现的那样精致、细腻。而且,开启后除了月饼本身,包装就变成了废品,这样就造成了资源的过度浪费。大家都清楚,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先天脆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在提倡创造节约型社会的今天,更应该节约宝贵资源,充分发挥资源效率。
有部分成功的包装设计,他们通过针对性的研究,推出了一些符合环保标准的设计。比如,法国设计的可压缩三分之二体积的“依云牌”矿泉水瓶,水喝完以后可以进行压缩,减少了所占用的体积,这样的设计便于以后的报废和回收。报废是绝大多数包装都不可避免的宿命,如何方便人们回收是未来包装设计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在设计时需尽可能使用可再生的资源作为包装材料。
三、 简约主义的具体形式
简约主义在平面设计的各个领域得到体现。简约主义设计不是内容的简单删减,在平面设计中,它需要提炼设计精华,展现迭出的创意,给观者以非凡的视觉享受。平面设计中的设计要素都逐一体现了简约主义的存在,它更是涉及到海报招贴设计、字体设计、UI 设计、影视广告设计等各个领域,体现了相当的渗透力。
1. 简约字体
字体具有独特的信息传播力量,如罗伯特・弗罗斯特所言:只要看一眼,就明白是什么。随着字体设计的发展,字体在设计中有了更多的变化与创新。事实证明,人们更喜欢和乐于接受简单的字体。简单的字体更容易让人记住和使用,大概大陆将繁体改为简体也是出于方便使用而设定的吧。在设计领域,字体设计一直是平面设计系的专业课,从中我们也能感受到简约设计的影响力。比如,中国美术学院用简约字体设计的标志,即是将“国”字两边的框架去掉而形成的。在 2005 年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的主题海报上也出现了简约字体。设计者把“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的字体放大,将文字中的部分笔画进行简化处理,在不丧失汉字的可读性前提下做点和面的构成处理,使其看起来像计算机做的图像放大后的视觉效果。在与此同时推出的视觉识别系统中,也广泛沿用了这组独具特色的简约主义设计,如悬挂的条幅、横批等等。这些运用自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其对简约主义设计理念的推崇和喜爱。
2. 简约色彩
因为色彩往往能带给人们对设计作品先入为主的第一感觉,由此获得或鲜明或轻描淡写或冷酷直白的视觉感受。色彩具有的神奇力量,往往能在欣赏者内心激起涟漪。在进行设计时,色彩结合造型,可以强化造型的寓意并帮助解读信息,增强设计作品的表现力。进一步了解色彩的脾气与属性,对设计作品能否成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平面设计中的简约主义作品经常运用色彩的规律进行设计,对设计情感的传达起到重要作用。
简约主义的平面设计作品喜好简单的色彩和简单的搭配,简单的色彩,是指他们大多选用单一的色彩,或邻近色中的两到三色进行设计。可口可乐公司的红色已经是深入人心,雪碧的绿色同样也相当鲜明。走进可口可乐的专营店,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物品都用统一的红色、白色进行设计,那种视觉冲击力和标志性是其他品牌无法比较的。为什么现在的标志设计都选择单色或者比较少的颜色,(当然,颜色有特殊意义的设计除外)就是因为简单、鲜明的颜色识别度高,而且容易让人产生深刻的印象,方便读者的再次联想。使用鲜明的色彩进行设计,也是设计获得成功的法宝之一。在舞台设计上,不论是灯光还是演员服装,设计上都强调高纯度的色彩。
3. 简约版式
在页面和书籍设计中,版式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体的品质感和构成效果,它对设计意义的表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的版式设计给人视觉冲击力,容易更准确地传达视觉效果;有的设计则看起来含蓄温和,跳跃性不大,实际上很耐看,而且包容了无限的广告语言。简约设计风格的设计者不为华而不实的亮丽外表所影响,潜心研究版式时力求阅读更流畅,信息传达更快捷灵动。
随意翻看近几年的设计杂志,不难发现各类的平面设计更加精炼简洁。简洁优美的设计,搭配不多的色彩和直接了当的表达设计意图,让人们节省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斯特林公司的设计师詹妮弗为 Pina Zangaro 公司做产品目录设计就延续了外观线条优雅的产品特征,小开本外轮廓柔和,色彩上选择了淡淡的米黄色,并使用了金属扉页。设计的重点突出在版式设计上,对目录的文字和页码进行编排,版式设计简洁雅致,覆有牛皮纸张,每张牛皮纸上简单线条和字母构成了画面的丰富和视觉看点,增加了目录的设计感。
4. 简约包装
包装承载着保护商品和为商品增加卖点的重要使命。成功的包装不仅能提高商品的商业价值,同时也能提升该品牌在受众中的印象。合适的包装定位是每个产品都要规划的。在十几年前,国人对商品的包装有很多的讥讽,说是“一流的产品,三流的包装”;如今消费者又对一些商品的过度包装怨声载道,于是有了“三流产品,一流包装“的指责。这样的指责,暴露了一些商品包装严重过度的问题。在国内曾经轰轰烈烈上演的月饼包装事件,主要体现的是商家为了对月饼价格进行增值,过度地使用包装,丧失了月饼自身的特征,从外包装无法辨识内部的真实,对消费者而言,不但无法从包装上得到直观有效的信息传达,恶劣的甚至产生消费误导,丧失了包装的功能,并且对包装材料产生了极大的浪费。过度包装的出现让消费者产生厌恶的情绪,真正从内心呼吁简约包装时代的到来,他们更希望看到简单明了的包装,这样更符合人们对真实的渴求,也更便于对产品的把握和选择。
中国正在通过各种途径提升简约包装的社会普及率,群众和企业的呼声也很高。《中国企业报》2005年8月2日的第一版发表了《简约包装是企业善举》一文。文章指出,企业崇尚简约、适度的科学包装是顺应时展要求的。目前,我们的国家政府已经作出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决定,这对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是相当必要和及时的。在资源紧张的警钟声中, 节约美德被再次唤起。国务院还专门发出了《关于作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工作重点的通知》,从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五个方面提出了近两年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工作,人们对这个通知给予高度评价,并抱以很高的期望。通知的出台,对遏制商品过度包装,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有着深远的意义。其实,过度包装还有很多危害,它不止在影响企业的竞争力,过度包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制造了大量的垃圾,危及着日益严峻的生存环境和有限资源。另一方面,过度包装必然提升产品成本,在豪华包装的“新鲜劲儿”过去之后,其过高的价格必然会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过度包装容易使消费者的期望值上升,一旦打开包装,发现产品与预想的期望值不符,就会产生上当受骗的感觉,从而对包装企业和产品生产企业失去信赖。
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长远发展目标来看,它需要企业和各方面的实际行动。简约包装应成为企业的普遍行动, 而非少数人的行为。而且企业对产品进行简约、适当的科学包装,于自身、于社会都十分有益。企业科学管理、节约资源,这不仅能带来社会效益,更是现代企业增强竞争力的法宝。
篇2
1集约
所谓“集约”系指采用了“热加工双类Г型复合平面建筑总图形式”、“大型炼钢辅助设施四合一特构”、“大型循环冷却水联合泵站”、“重钢结构厂房山墙悬挑结构”等4项集约化的设计创新点,以使本项目与国内外同行业相比主厂房用地减少70%,辅助设施用地减少50%以上,在用地奇缺的条件下得以建成;总图布置与铁路运输的传统设计模式得以打破;流量为17675m3/h的大型循热加工环冷却水集中泵站得以实现;锻热厂房对厂区道路的影响得以迎刃而解。
1.1热加工双类Г型复合平面建筑总图形式的创新所谓Г型建筑是由一个纵向厂房和一个横向厂房所组成的直角形大型联合厂房,双类Г型复合平面建筑,系其纵向和横向分别有2个相平行的厂房,且在平面上脱开布置的超大型复合厂房,是大型热加工厂区总图布置的一种新形式,用于土地资源奇缺老厂的升级改造,当然也可用于同类新建项目以节约日益稀缺的土地资源,参见图1。从图1看,本项创新是将炼钢、铸钢车间分别布置于双类Г型复合平面建筑纵向左右2个厂房,热处理、锻造车间分别布置于其横向上下2个厂房;在两相平行厂房中间设1露天跨以存放工模具、毛配件和改善通风条件;在炼钢与铸钢、锻造与热处理车间内各设2条蓄电池电动平车运输线以解决内部的运输,其延长线可与邻近车间相连以解决与外部的运输;将设在纵向厂房内的1条平车线延伸到老炼钢厂区,以调运钢液用于大件大锭的生产;将设在横向锻造与热处理车间左边的蓄电池电动平车线延伸到纵向左边炼钢厂房铸锭跨内,以供炽热锻造钢锭的运输;在露天跨端头增设电动平车,增加毛坯件与加工车间的运输途径。这样炼钢、铸钢、锻造、热处理4个大型新车间与老厂区在总图上,既自成一体互不干扰,又融为一有机整体相得益彰。本双类Г型复合平面建筑替代了传统总图按铁路拐弯半错落有致的布置,在厂区用地面积仅约为88km2,力保炼铸锻热车间主厂房轴线面积约61.5km2得以满足,其建筑系数高达70%,与某重机厂相比减少用地约70%,开创了国内外同行业总图布置的先河。本双类Г型复合平面建筑通过4条蓄电池电动平车过跨运输线,替代了铁路长距离的迂回运输,使传统的物流模式得以突破。其物流之快捷通畅是国内外大型铸锻企业所无法比喻的,如某重机厂铸钢到清理、锻造到热处理铁路迂回线均长达1km及其以上。
1.2大型炼钢辅助设施四合一特构的创新本项创新是将2台500kg/h大型真空泵房、80t炼钢炉高大余热锅炉房、2台15t/h燃气锅炉房、1430km3/h大型炼钢除尘器室等4项辅助设施,组合成为1个多层砼框架特构,使之占地仅1404m2,约为可用地76%,在没有新的土地资源的情况下,确保了项目的成立。其不仅减少用地50%以上,还使相关管线的敷设和介质用点的布置得以充分优化、管道的长度得以大幅度缩短。
1.3大型循环冷却水联合泵站的创新本联合泵站担负新老5个车间26台套设备和装置所需冷却水的循环冷却,最大流量17675m3/h,当分别独立建设时需设循环泵系统22套,用地12km2以上,而实际可用地仅约为6km2,为此将循环泵系统按水质要求集约成13套集中进行建设,并按调频电机+总管末端压力及其冗、简、散、集的方式进行控制,使26台套设备和装置冷却水以不同的组合方式进行循环冷却。其水质分为自来水、中水、净水3种,并进行充分优化以使水资源得以合理利用。本设计自来水流量最少约占8.77%,中水最多约占57.43%,净水约占33.80%。对净水还采用软化制水与自来水进行勾兑,以把软化制水用量降低到最低程度约为30%。其调频电机以控制泵的流量。此外由于电机转速的降低还可减少泵的电耗量,因其电耗为实际速率的2次方倍。其控制的“冗”即对主控室PLC系统的电源、CPU采取冗余配置,并辅以输入输出组件在线插拨、信号光电隔离、自动寻检、故障报警等措施,以确保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简”即在多种运行参数中,择其总管末端压力作为控制参数,以使繁杂的过程控制得以简化“;散”即在5个车间分别设置协议转换单元(即分控制器),并将各自采集的信息数据,通过服务器上传到一体化的数据库,以使主控制器数据不断得到更新和优化处理,再将优化的指令通过服务器回传到分控制器以执行之,并可免除大量控制线的敷设“;集”即将上述协议转换单元信息数据,集中在主控室进行监视与管理,并预留上传接口以供全厂总控制室对数据的采集和监控。
1.4重型钢构厂房山墙悬挑结构的创新锻热车间柱距按常规标准设计,南山墙将超出厂区道路边界线,在总图布置无法再进行调整的情况下,而在国内外同行业首创重钢结构厂房山墙排架柱中心向北移2.0m,山墙起重机梁底以上部分结构从排架柱中心向外悬挑3.5m,以使山墙下部结构避开对厂区道路的影响。本项创新是一种特例,但对结构设计是一大挑战。
2用余
所谓“用余”系指采取了“间歇炼钢电炉余热锅炉+燃气锅炉联产蒸汽工艺”、“循环冷却水热泵制热采暖工艺”等2项余热利用的创新工艺,以使本项目与国内外同行业相比,间歇炼钢电炉余热利用能得以实现,且吨钢可产蒸汽约100kg用于真空脱气;循环水余热再利用采暖30km2能得以应用。
2.1间歇炼钢电炉余热锅炉+燃气锅炉联产蒸汽工艺的创新大型电炉炼钢生产中,由于炉内除尘工艺的需要,其炉顶第4孔所排出的高温高浓度CO烟气饱含着大量的物理热和化学热,已在连续炼钢电炉得以利用,其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图2中的余热锅炉蒸发器为重力热管式,属于国家专利。余热锅炉中压蒸发器蒸汽的产量约为100kg/t钢,用于钢液的真空脱气,可形成平衡生产。低压蒸发器所产蒸汽用于补充水的除氧,因此余热锅炉无需额外蒸汽的补给。图2所示工艺在连续炼钢钢厂的利用虽日臻完善,但在国内外机械厂间歇炼钢电炉上,由于余热供给的不平衡尚未获得应用。为此本设计在此基础上并联增设了燃气锅炉,并使之1台处于热备状态,以对用汽系统随时进行蒸汽的补给,这样间歇炼钢电炉余热锅炉+燃气锅炉联产蒸汽的创新工艺得以形成,参见图3。从图3可见,通过对余热锅炉蓄热器压力的监测,对余热锅炉和燃气锅炉供汽系统流量进行联合自动渐变控制,当余热锅炉蓄热器的压力达到一定供汽条件时,在保持蒸汽流量不变的前提下,先由蓄热器从满负荷到渐变减少至零,再由燃气锅炉同步从零渐变增大到满负荷的方式进行运行,即可实现对间歇炼钢电炉余热所产蒸汽的利用;燃气锅炉还可为蓄热器进行预充汽,当炼钢炉从冷启熔开始所产蒸汽的压力只要达到设定值之后即可加以利用,以提高余热的利用率;余热锅炉与燃气锅炉的分汽缸合二为一,可使2台乃至3台蒸汽喷射泵能同时处于工作状态,以满足大型双真空锻造钢锭的生产要求;在分汽缸的出口设有调压装置,以满足远距离真空泵的正常使用;另外在分汽缸上预留了旁路出口,以备生活或其他生产之用。总之该系统的创新做到了尽可能的完善。
2.2循环冷却水热泵制热采暖工艺的创新本项创新不在于水源热泵制热技术本身,而在于水源为炼钢循环冷却水,属于余热的再利用;热泵的水源系统为炼钢炉自流回水系统的二次开放式循环系统的旁路,不需另设水源供水泵;热泵水源旁路系统与二次开放循环冷却系统处于并联状态,互为备用安全可靠别无它虑;旁路系统中还串接了管道增加泵,以满足热泵对水源压力的要求;采暖面积大,为30km2。根据我国目前水源热泵的制热水平及其可靠性,本设计选用一级电驱式能效比为3.68的中温机组,热水温度为65~57℃,总制热量为4100kW,水源流量为576m³/h,一个采暖期可节标煤约1700t。本创新设计说明,循环冷却水系统蕴藏着巨大的热力资源,本设计所用水源的流量仅为资源量的3.26%,如何进一步开发利用应引起重视;当高温热泵机组运行可靠性和能效比进一步得到提高后,其对余热的利用会比中温机组更好。
3纳新
所谓“纳新”系指采取了“地沟轴流式通风方式”、“工业炉排烟方式及其余热利用”等2项纳新以吐故的创新技术,以使本项目与国内外同行业相比,高温区通风条件能得以根本性改善;地下庞大烟道和地上高大烟囱能得以消除;加热炉能耗能降低约40%~50%,烧损率、氮氧化物(NOn)排放率能得以大幅减少。
3.1地沟轴流式通风方式的创新本项创新不在于地沟轴流式通风方式技术本身,而在于在国内外同行业首次采用了流体力学模型计算(CFD)技术。面对炼铸钢多连跨厂房恶劣的通风条件,采用传统的通风方式已难于满足要求,为此就车间的温度场进行了流体力学模型计算,以寻求新的解决方案。但限于计算机的能力和软件的水平,只作了最高温度场的模拟计算,从而得到了其相应温度场的分布趋势。据此针对最高温度区设置了2条地下通风地沟,以人为地进行新空气的补给。采用轴流式通风机,总风量为1350km3/h,亦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其中1条通风地沟设在连续混砂机轨道基础之下,以免占据宝贵的生产面积。
3.2工业炉排烟方式及其余热利用的创新本项创新在于对全部工业炉采用上排烟方式和余热的利用,这样地上的高大烟囱、地下的庞大烟道得以消除,使企业形象和厂区面貌焕然一新;所有加热炉都采用了亚高速蓄热式烧嘴及其U型布置形式、时序脉冲式控制燃烧、套筒单座式换向阀、纤维气动压紧软密封等新技术,使节能达到40%~50%、烧损由4%~5%降低到1.3%及其以下、氮氧化物(NOn)排放由约200×10-6降到125×10-6及其以下[3];所有热处理炉都采用了炉顶烟气余热装置及其相应新技术,使其能耗、烧损、降排大幅减少。
4与国内外同类企业对比
篇3
关键词:建筑平面;平面设计;传统符号
建筑行业随着不断的改革和发展,各项建筑技术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这样就促使我国建筑平面设计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有了一定的技术支持,建筑平面设计发展越来越多样性。但是在建筑平面设计当中,也要考虑人们对建筑整体的需求、空间结构格局的合理性,以及是否满足周围环境的要求等多方面问题。对于平面设计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设计规划问题,在保证美观的基础上满足实用性,通过合理的设计规划使整体的建筑施工成本降到最低。因此,对于建筑业今后的发展来说,建筑平面设计的构思非常重要,下面通过理论叙述的方式对建筑设计思路进行分析。
1建筑平面设计的形态组成
建筑平面设计的设计思路在于建筑的形态组成结构,同时建筑形态组成结构也是平面设计的基本。形态组成结构是指设计是通过点、线、面的多种排列组合方式,形成不同的空间结构层次感,并且通过不同的形态的设计构成不同的形状。在建筑平面设计当中较为常见的就是几何图形,几何图形就是有多种平面组合而成的,组合形态的特点使其在建筑平面设计当中应用较为广泛,例如建筑当中的门窗、结构墙体等。几何图形的状态多种多样,依靠点、线、面等排列组合的方式,使其达到一定的观赏性和使用性。现在我国建筑当中应用较多的就是方体,由于方体本身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且在整体结构上较为美观,我们可以看到城市居民楼或办公楼一般采用方体结构。同样方体之间进行组合的方式也能够增强整体的美感和稳固,例如建筑屋顶支撑多采用三角形,我国古代传统建筑通常以方体在底部作为支撑,三角形结构作为整体的上部结构,这样在保证美观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有利于建筑的长久使用。
2建筑平面设计的思路方法
2.1在设计中结合现实功能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各项技术的逐渐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对于建筑的要求增多,这样在建筑平面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建筑的美观性,还要结合实际需要增加功能设计。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不仅要求有一定的审美,对于现阶段的大众实际的需求有一定的了解,并且通过自己的构思将其体现在平面设计当中。现代我国的建筑行业平面设计受西方观念的影响较大,在一些建筑平面设计的风格上体现的较为明显,但是西方的设计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我国的建筑需要。现在建筑设计当中要想结合现实功能的需要,就要从建筑设计的构思上有所改观,对于西方的一部分设计理念不符合我国的实际需要的情况,就应当适当的摒弃,应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建筑平面设计更加符合实际的需要。
2.2在设计中融入传统符号
建筑物所在地区的传统历史和当地文化内涵是传统符号。在建筑平面设计中,所注重的塑造性格特征,在其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就是传统符号。以当地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为依托,建筑平面设计的性格特征才会更加有意义。例如,世界闻名的印度博帕尔邦,建筑师实地考察了博帕尔邦附近的历史人文环境,发现了博帕尔帮地区不仅自然条件非常优越,拥有天然的巨大湖泊和环绕青山,而且周围还建立了许多穆斯林建筑物,如桑奇佛塔。建筑师从中获得了设计灵感,在设计对博帕尔邦平面图时,重视对古印度和伊斯兰文化中传统图案曼荼罗的使用,产生了九宫格形式的平面设计创意。建筑平面的基本形态以圆形为核心,然后把整个建筑物分割为图书馆、综合厅堂、上议院、下议院和庭院等功能厅,其中在平面中厅堂和庭院形成十字,图书馆、上下议院和综合厅设置在交叉十字的附近。并且设置了相互之间不联系的三条路线,游客或是行人走在道路上都能感受到传统伊斯兰建筑物的传统符号美感,游客从任何方向都能感受到古印度的宗教观。如此一来博帕尔邦成为全印度甚至全世界具有传统意义的建筑物,同时也是印度和伊斯兰建筑物中的瑰宝。
2.3在设计中注重心理体验
一个好的建筑平面设计,不但能够在给人们带来很好的视觉体验,还能够在刺激视觉器官的同时,带给人很好的心理体验,可以让人通过看到建筑的平面设计和形态设计,明白设计的内涵价值。在实际生活中,常常会看到一些建筑平面看似毫无章法,形态扭曲,实则是为传递出了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设计理念。例如,在日本真宗言本福寺,水御堂的建筑设计就是如此,设计师在设计该建筑时考虑到佛教中常用莲花代表一些佛意,莲花开放象征着佛祖顿悟。若能够将开放的莲花设计在建筑平面设计中,从心理上会让人们感受到自己来到了极乐净土。因此,设计时将水御堂建造在莲花水池上,其建筑平面设计图纸是把庙堂的大厅设计在地面之下,地面之上是莲花水池,欣赏游客顺着楼梯走下来,游客面对着莲花水池,看着满目的莲花,游客自会产生会一种与莲花合二为一的感觉。
3结束语
在现代社会来说,建筑的核心已经不仅是美观性,随着社会人民的需求,建筑平面设计应当更人性化,符合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又不失美感。这样对于建筑平面设计的要求也就更高。建筑平面设计应从人们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各种形态的组合设计,以这样的构思作为标准,使建筑平面设计得以更好的发展和应用。对于现代建筑设计师来说,基本的构思是满足社会需要的前提,但是仍要不断的创新发展,在基本构思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发展,而西方的设计理念可以借鉴但不能够照搬。相信通过设计人员的不懈努力,我们的社会会因为建筑的发展,变的更加美好。
作者:谢继伟 单位:大连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贺平.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融合[J].文艺研究,2012(1):167-168.
[2]魏琨.手绘表达在建筑概念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27):70.
篇4
关键词; 建筑;总平面;设计;对策;问题;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市场经济体制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伴随着社会建设总量的快速增加。结果,一方面为建设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为新一代中国建筑师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另一方面,社会生活形态也发生了迅速而深刻的变化,人类社会已进入了后工业社会,社会生活变得越来越快而多元化,给当代建筑师提出了新的课题 。
一、建筑总平面设计的概念
总平面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管理局或城、镇规划建设局批准的用地范围内,根据上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结合地形、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因素,把建筑物、构筑物、交通运输、各种场地、绿化设施等,在平面图上进行合理、协调地规划、设计与布置,使一个工程的各个项目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这样的设计,称为总平面设计。从实际工作上讲,总平面设计是个反复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它是整个建筑设计过程的开始,也是整个工程设计的终结。
二、建筑总平面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中,今天的社会建设活动愈来愈系统化、组织化、专业化、工业化,建筑设计活动也不断向集约型、大规模化发展 ,与城市问题 、环境问题 、社会问题的结合日益紧密,继而设计活动要解决的各种制约因素越来越多、越来越专业而具体,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都有显著的变化,所涉及的领域从社会、文化、经济信息、资源、环境、技术、心理等等几乎无所不及,建筑学逐渐成为一门交叉学科。现代的建筑学科被不断细分,原来的学科理论和体系已不适应这种分化的需求,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场地设计逐渐从建筑设计中分化独立出来。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 ,强化建筑师的法律和社会责任,提高工程设计质量,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业需求,与国际社会接轨,我国实行了注册建筑师制度。在注册建筑师考试科目中 ,场地设计被单独划分出来 ,与建筑设计、结构、设备、经济管理并列,突现了场地设计的重要性。有建筑哲学观点认为我国建筑界重认识论、方法论的研究, 轻本体论和价值论的研究。在这种理论研究指导下, 难免出现城市建筑无特色、建筑与环境不协调的设计。基于现实中的问题, 笔者从平面设计价值观、平面设计功能、平面设计手法等三个方面来论述应对之道。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总平面设计图是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场地内的落实后与建筑方案设计前期的衍接阶段,反映了城市规划和建筑方案总平面化的成果,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控制落实:
3.1 平面设计应立足本体论, 重塑价值观。
所谓建筑哲学本体论, 是从物质存在的角度, 对建筑哲学总的问题以及基础科学层次, 如居住环境、建筑文化等层次的哲学反思。建筑环境是由平面来规划设计的, 我们把握建筑哲学本体论的真谛, 就是要正确认识平面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核心地位。
平面是建筑的灵魂。平面包括建筑单体室内平面和群体总平面, 外部的平面同内部的平面一样需要相互统一、相互联系, 面与面的围合又构成空间实体即环境。平面设计表达了建筑师对人、对生活、对建筑的理解, 当建筑拥有一个把人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的平面时, 他便拥有了一个功能适用的空间, 创造了一种把空间与时间连接起来的动态, 是运动的统一。如果设计者没有对功能进行归纳组合, 没有一个按适用功能来规划设计的平面, 而是任意模仿抄袭古典建筑, 盲目追求立面造型效果, 那么, 这种建筑物的内部空间或外部环境只会让人有一种身处异地、无所适从之感。
平面设计是建筑设计艺术中的主要部分, 它不仅仅是对功能的组合, 更重要的是要与外部现实交流。许多著名建筑师的建筑作品都体现出了平面的重要性。平面更能体现出设计者的构思意念和内在的逻辑性,没有一个好的平面就没有了一切, 因为建筑艺术最终要走向生活, 华丽的外表掩盖不了贫乏的现实。
3.2平面设计应以人为本, 满足人的多方面功能需求。
平面设计的作用是真实地反映人在其中的感受, 满足人的多方面功能需求。作为人类生活场所的演进, 建筑传统的本质属性是人的存在性。这是第一性。任何营造活动都是人与自然共生的结果。建筑的发展是主客体互动的审美关系。现代建筑的最新课题是要使合理的方法突破技术范畴而进入人情与心理的领域。人与空间密不可分, 人对空间的需求是人类的最基本需求之一。作为建筑的平面, 它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 建筑创作应该真实反映这种特点,反映人在其中的活动和感受, 满足人的多层次需求, 而不是单纯沉溺于平面组合的游戏, 平面的设计应实实在在地为建筑中的人服务, 创造出良好的空间体验。然而, 当今也有许多设计人员盲目仿效手法主义。他们的平面设计不是把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 而是采用虚伪的手法, 把业主引入平面的幻觉。在今天这个商品化社会中, 这种作品有时能够得到客观的经济效益, 但是,这种行为却阻碍了建筑发展进程。当然, 我们在重视功能的同时, 同样要给形式以高度的重视, 但故意玩弄玄虚的平面组合游戏是背离建筑设计规律的, 我们应在充分考虑人的前提下去完善平面, 避免虚荣和浪费。
3.3运用适当的手法造就更完美的平面, 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
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建筑平面是由许许多多的墙面来界定的, 如果除去墙的意义, 那么这些长长短短的线就构成了平面的一个肌理。在建筑平面中, 肌理是对空间组织结构的陈述, 它是把握平面结构的参照系。由此来看, 在建筑平面的设计中适当地引入手法主义不容置疑地有其积极的意义。它可以在某些方面表达设计人员的意图, 同时又可以给人感官上的愉悦, 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
我们可以对建筑单体按照原先的整体构思进行深化设计,这时候总图的设计工作就由先行者慢慢转向总结者了。 我们要把所有完成设计的建构筑物都如实反映在总平面上。总平面设计需要兼顾城市规划要求、建设方利益、使用者需求、环境效益等,我们要在满足各项需求的基础上为人们创造出“以人为本”并和谐统一的理想空间。
结束语
总的说来, 平面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决定性环节。忽视它的作用必然会造成一些盲目抄袭、生搬硬套, 使城市建筑与环境失去地域性和特色。因此, 我们要摆正平面设计的地位, 从平面入手,研究它的生成过程和规律, 重视本体论和价值观,把以人为本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创造人性化空间, 满足人的功能需求, 结合生态环境, 运用适当手法, 完善平面, 取得建筑与环境共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
[3]《建筑学场地设计》闫寒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04
[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规划•建筑•景观.
篇5
关键词:建筑设计 抗震设计 平面设计
一、引言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抗震设计不仅对整个建筑的使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建筑的总体设计上占据着直接的控制主导地位。结构设计尽管对于建筑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建筑设计既定的情况下,结构设计也只能按照建筑设计的要求进行。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方案或做建筑设计的初级阶段充分重视抗震的重要性,那么结构工程师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对结构构件合理布置,使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刚度分布均匀,建筑本身的抗震性能有所提升,结构受力与变形也会比较匀称,从而最终使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与承载力大幅度的提升与改善;相反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方案或做建筑设计的初级阶段忽视了抗震要求,那么结构设计师在设计结构的抗震性时难度会很大,不仅会造成设计不合理情况的存在,造成大量的构件截面与配筋用量的投资浪费,还会严重影响建筑的抗震性能。因此,建筑设计过程中重视抗震要求在整个建筑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在建筑抗震设计的过程中要突出的重视一下几方面的问题。
二、建筑体型设计问题
建筑体型主要是指建筑的平面形状以及建筑主体的空间形状的设计。以我国的唐山地震为例,在地震的过程中,平面形状复杂的情况多会在地震中受到轻重程度的破坏,这包括外凸和凹进、侧翼的过多伸悬、不对称的侧翼布置等情况。规则而不复杂的平面形状则能够抵御地震的破坏,在地震之后甚至能够保持完好无损。在纵向上立体空间形状中存在的复杂和不规则在地震中很容易受到破坏,尤其是在建筑结构刚度因地震受到破坏的地方更容易受到破坏。因而,为了增强建筑的抗震性能,在建筑体型的设计过程中,要尽量使用简单、规则的平面与空间的形状;尽可能的采用矩形、方形、圆形、扇形等抗震性能较好的平面形状;尽量避免外凸和内凹的体型以及不对称的侧翼和过长的伸翼等平面形状的存在;尽可能的是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刚度分布匀称以避免因扭曲反应而引起的抗震性能的下降。
三、建筑平面布置设计问题
在整个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平面布置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的基本反映。建筑平面布置图直接明确了柱子的距离、通道和楼梯的位置、房间的数量和布置等各方面的内容。在实际的建筑过程中,由于存在因建筑使用功能不同的情况,因而使各楼层在墙体(填充墙、内隔墙、有相应强度和刚度的非承重内隔墙)、墙体与柱子的不对称,从而最终造成了整个建筑抗震性能的降低。在有的建筑物中存在将刚度强的电梯井筒放在建筑的角部或者一侧,结果最终造成了在地震的过程中靠近电梯一侧的建筑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究其原因在于具有极大抗侧力刚度的电梯井筒成为了地震作用的焦点,从而造成了邻近其周边的建筑遭受更加严重的破坏。在有的建筑物中存在平面布置上一侧的墙体过多而另一侧稀少的现象,在地震的过程中,因为平面墙体分布的不均,造成了中心的偏离,使建筑结构的手里不均,从而造成了地震中扭转现象的发生,使局部墙面遭受破坏。在商场的临街建筑中,存在临街一侧没有墙体而另一侧有刚度很强的墙体,这就造成了两侧刚度分布的不均,可能会降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在地震时引起扭转地震作用。有的建筑则会发生内隔墙不对称甚至中断的现象,地震时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造成地震传递受阻,引起内部结构的破坏,对于建筑物抗震性能有着消极的影响。建筑平面布置设计直接关系到建筑的抗震性能,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于:建筑平面设计首要的要做到结构质量和刚度分布均匀并且对称,从而避免突变以及产生扭转效应,从而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建筑平面布置的总体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结构抗侧力构件的科学合理布置,在建筑使用功能与结构抗震相融合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建筑设计在提升建筑抗震性能中的重要作用。
四、建筑竖向布置设计问题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建筑平面设计在建筑抗震中的作用,而且要从建筑竖向布置设计,即从高度结构的质量以及刚度分布设计上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建筑的竖向布置设计问题在单层或多层、高层建筑或超高建筑中都普遍存在。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因建筑使用功能各异,底层的商场或者购物中心需要大柱距、大空间,而上面的写字楼或者公寓楼则需要以墙为主,柱很少;有的建筑物因使用功能的不同,在不同的楼层设有面积很大的公用天井大厅、大会议厅、展厅、报告厅等,因而造成了建筑物在质量与高度分布上的严重的不协调与不均匀。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在高度上上下相邻两层因质量和刚度分布的不均匀、不平衡、不协调,形成了突变。甚至于在有些楼层,因刚度不足或很差造成了抗震承载力不足或变形非常大的薄弱层对于建筑物的抗震有着严重的影响。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的。在建筑的实际设计过程中有些布置因建筑使用功能的不同,而存在比如相邻楼层之间的墙体不对称,柱子不对齐,墙体中断或不到底,上下层墙不协调,上下层柱子不均衡现象的存在,导致了地震力传递的不同,同时剪力墙分布存在的不直通底层或者严重不对称以及数量太少都可能造成建筑物的扭转效能,从而影响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汶川地震表明,建筑物在竖向上的刚度的不均匀、不协调,会对建筑物造成严重影响,真至于会造成整个建筑物的坍塌。在日本一九九五年的阪神大地震中,就发生了多栋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中间楼层集体倒塌现象的存在。因而,在建筑竖向布置设计时,要尽量的保证剪力墙布置的匀称与协调,尽可能使其沿竖向贯通到建筑物底部,尽量避免中断或不到底现象的存在。
五、建筑上应满足的设计限值控制问题
在当今中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是在对大量震害的经验思考总结基础上形成的,它对房屋建筑在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列的抗震现职控制提出了基本的规定。针对这些规定,建筑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遵守房屋的建筑总高度以及层数;房屋抗震横墙问题和局部墙体尺寸的限值控制。
六、屋顶建筑的抗震设计问题
屋顶建筑的抗震设计问题是高层以及超高层建筑设计所必须重视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的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审查结果表明,屋顶家住存在过高与过重的双重问题。过高或者过重的屋顶建筑不仅加大了建筑自身的变形,而且也降低了建筑抗震性能,对于屋顶建筑乃至整个建筑物的抗震都极为不利。当屋顶建筑与下部建筑重心不一致,且屋顶建筑与下部建筑的抗侧力墙体不连续时,建筑物在地震中更会面临扭转作用的破坏,对于建筑物抗震性能有着极坏的影响。因此,在屋顶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要尽量降低其整体高度,采用高强轻质以及结构刚度匀称协调的材料,保证屋顶与下部建筑的重心相一致,尽量提升屋顶建筑的抗震性,避免发生扭转地震作用,从而使整个建筑的抗震性能有所提升。
篇6
这次实习安排在毕业设计之前,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毕业设计贯通整个本科四年所有专业知识,将平时所学的零散知识点第一次完完整整的串联起来,第一次让我们最真实的体会结构设计的方法和过程,对本专业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和继续深造具有深远的影响。而这次实习过程中,建筑、结构、施工的老师还有现场技术负责人在全程中给予指导,带领我们从实际工程中去认识书本知识的现实存在。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在自己的设计当中取长补短,借鉴他人的先进设计思想和经验。
这次实习期一共五天:结构和施工四天,建筑一天。
实习的工程项目有:XXXX办公楼、XXXXXXXX枢纽、XXXX学院新校区、XX大学XX校区图文信息中心和学院综合楼、XX大学建筑馆
结 构
一、结构选型
本次实习工程项目多为多层结构。对于多层结构而言,在XX地区,采用框架结构既能满足受力需要,功能需要而且相对而言经济性好,因此结构形式多选框架结构或者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目前结构选型中常用的形式,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有机结合。框架结构易于形成较大的自由灵活的使用空间,以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剪力墙则可提供很大的抗侧刚度,以减少结构在风荷载或侧向地震作用下的侧向位移,有利于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二、结构布置
1、平面布置
结构的平面布置是指在结构平面图上布置柱和墙的位置以及楼盖的传力方式。从抗震角度看,最主要的是使结构平面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相重合或者尽可能靠近,以减小结构的扭转反应。XX地区主要的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因此建筑物是需要考虑抗震要求的。在这次实习中,所有的建筑平面都并不规整,不满足平面布置的要求。但是结构设计者通过灵活的设缝和柱网的布置,将不规则的建筑平面分割成多个规则的平面,从而使各个单独的分体系满足了抗震要求。
在抗震地区设缝应为防震缝,平面形状复杂时,用防震缝划分成较规则、简单的单元。但对高层结构宜尽可能不设缝。
2、竖向布置
竖向布置的要求是:结构沿竖向(铅直方向)应尽可能均匀且少变化,使结构的刚度沿竖向均匀。由于本次参观的工程项目都属于多层建筑,因此在竖向布置上的要求体现得并不多。
三、基础设计
任何建筑物都建在地层上,因此,建筑物的全部荷载都由它下面的地层来承担,受建筑物影响的那一部分地层称为地基,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结构称为基础。
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必须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设计等级、建筑布置和上部结构类型,充分考虑建筑场地和地基岩土条件,结合施工条件以及工期、造价等各方面的要求,合理选择地基基础方案。
本次实习中各工程采用的基础形式,既有柱下独立基础(浅基础)又有桩基础(深基础)。以XX市XX办公楼项目为例:该项目处于XX江畔,地质条件复杂,同时地下水位较高,并根据综合评价,采用承台桩基础最为适宜。XXXXXXXX枢纽的一幢配套用房也采用了桩基础的形式。但与前者不同的是这里的桩直接与地基梁连在一起,取消了承台,二者类似柱与梁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基础形式的选择和组合,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还是有很大的自由度的。
四、柱网的布置
柱是框架结构的主要竖向受力构件,柱网的布置对整个建筑结构的功能和力学性能有这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优良的柱网布置能够方便施工,加快施工进度。
柱网布置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2、建筑平面布置的要求。
3、柱网布置要使结构受力合理。
4、方便施工。
五、承重框架的布置
柱网确定后,用梁把柱连起来,即形成框架结构。梁柱刚接构成双向梁柱抗测体系。一般情况下柱在两个方向均应有梁拉结,故应在房屋纵横向均应布置框架梁。因此,实际的框架结构是一个空间受力体系。但为计算简便起见,可把实际框架分成纵横两个方向的平面框架即横向框架和纵向框架。
横向框架--由建筑物短方向的梁柱组成。
纵向框架--由建筑物长方向的梁柱构成。
两向框架分别承受各自方向的水平荷载。对于楼面竖向荷载,可由横向框架承受,也可由纵向框架承受或纵、横向共同承受。根据楼面竖向荷载的传递路线,可将框架的承重体系分为三种:
(1)横向框架承重体系: 横向框架跨数往往较少,有利于增加横向房屋抗侧移刚度;纵向连系梁截面尺寸较小,有利于建筑的通风采光。
(2)纵向框架承重体系:适用于大空间房屋,净空高度较大,房屋布置灵活。
(3)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体系:各杆件受力较均匀,整体性能较好。
施 工
大三暑期学校已经安排了我们进行一次为期一个月的土木工程施工实习。在那次实习过程中,我们主要对施工现场的建筑机械设备,人员组织,施工方法,技术、质量和安全控制进行学习。而本次施工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配合毕业设计当中的施工设计,因此,我们的实习重点是放在施工组织设计上的。
一、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用来指导施工项目全过程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的综合性文件,是施工技术与施工项目管理有机结合的产物,它是工程开工后施工活动能有序、高效、科学合理地进行的保证。
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配套投产,根据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流程、投产先后顺序,都要服从施工组织总设计的规划和安排。安排各单位工程开竣工期限,满足配套投产;
②确定重点,保证进度;
③建设总进度一定要留有适当的余地;
④重视施工准备,有预见地把各项准备工作做在工程开工的前头;
⑤选择有效的施工方法,优先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确保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
⑥充分利用正式工程,节省暂设工程的开支;
⑦施工总平面图的总体布置和施工组织总设计规划应协调一致、互为补充。
施工组织设计一般分为三个阶段:1、施工条件设计(或称施工组织基本概况);2、施工组织总设计;3、各个建筑物等单位工程的施工设计
二、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进度计划是在确定工程施工目标工期基础上,根据相应完成的工程量,对各项施工过程的施工顺序、起止时间和施工工艺衔接关系以及所需的劳动力和各种技术物资的供应所优质的具体策划和统筹安排。编制一份科学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协调好施工时间和配置关系,是施工进度计划贯彻实施的首要条件。
施工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的基本要求
1、保证拟建施工项目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努力缩短施工工期。
2、保证施工的均衡性和连续性,尽量组织流水搭接、连线、均衡施工,减少现场工作面的停歇和窝工现象。
3、尽可能的节约施工费用,在合理范围内,尽量缩小施工现场各种临时设施的规模。
4、合理安排机械化施工,充分发挥施工机械的生产效率。
5、合理组织施工,努力减少因组织安排不当等人为因素造成时间损失和资源浪费。
6、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三、施工平面布置
1、施工平面布置的意义
施工场地平面布置是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对指导现场文明施工有着重要的意义。否则,施工场地布置不合理会造成施工秩序的混乱。一个项目的施工场地要容纳上百人上千上万的队伍进行施工,各自承担不同的任务难免会互相干扰,再加上施工场地布置得不明确或考虑不周到,施工过程中就有可能占用其他队伍的施工场地,影响其他队伍施工,就会产生纠纷。许多材料、机械需要存放,进行施工场地平面布置时如欠全面考虑,就可能出现存放位置占用了建筑物的设计位置等等,这些都会影响施工进度而增加施工成本。由于施工场地布置粗糙直接影响施工安全,并容易发生触电、失火、水淹等危害,造成经济损失和人身安全事故。因此,必须要充分重视施工场地的布置。
2、施工平面布置的作用
1)确定生产要素的空间位置。
2)项目施工过程中,确保施工互不干扰做到有秩序的进行施工。
3)可使施工所需各种资源及服务设施,相互间有效的组合和安全运行。
4)减少场内物、料的二次搬运费、降低施工成本。
5)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是现场平面管理的依据,现场调度指挥标准。
3、施工平面布置图
施工平面布置图是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建设区域平面布置的一种简明图解形式,用以表示在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和现有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为施工服务的临时性的生产、行政和生活用房、机械设备、塔吊轨道、室内和露天仓库、道路(铁路)、给排水管线、电力和热力网及其他管线的相对平面位置。
建 筑
我所要做的设计是三段式:建筑、结构、施工三个部分都要自己完成。其中建筑设计对我来说是一片空白,平常了解到的也就是进行建筑造型和功能的划分。但是到底如何设计,如何进行划分,我是一点头绪都没有的。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建筑实习是在我校比较有特点的建筑馆进行的。这座建筑馆算是建筑系最原始最真实的一个教材,整个建筑融合了建筑设计的许多要点,当然在实习过程中也体验到了它的缺点。所以它是我们进行建筑实习的最佳对象。
实习所了解到的要点
一、入口设计
建筑物的入口既要满足客观的结构构成,又要产生主观性质的情感的美学意义,但是最重要的是满足功能要求。
比如建筑馆门口的大踏步设计。它具有以下功能:
1、人员集散地
2、解决高差
3、入口造势要求
二、立面设计
立面设计应根据初步确定的房屋平、剖面的内部空间组合关系作为设计基础。
1、应反映出建筑的性格,即建筑的使用性质
2、应反映内部空间及其组织情况
3、应反映自然条件和民族特点的不同
4、应反映基地环境和建筑规划的总体要求
三、中庭
中庭通常是建筑内部的庭院空间,形成具有位于建筑内部的“室外空间”,是建筑设计中营造一种与外部空间既隔离又相连系的特有形式。
中庭也是一种交流空间,这里可作为集会、庆典、展示的场所,有着丰富建筑物功能的作用。
四、灰空间
灰空间最早是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其本意是指建筑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过渡空间,以达到室内外融和的目的,比如建筑入口的柱廊、檐下等。也可理解为建筑群周边的广场、绿地等。
按照我的理解,就像灰色是黑白的过渡色一样,“灰空间”就是封闭空间与开放空间的中介,或者说是内容与功能不同的空间之间的过渡空间。由于它的存在,冲破了封闭空间的制约而争取与户外空间取得更加广泛的联系,从而使主体与客体情景交融。
五、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开端,对建筑物的整体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平面设计中要注意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各功能用房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③各功能用房之间是否联系方便、相互影响较小。
③建筑平面与周围环境是否协调。
④建筑设计是否经济合理。
⑤建筑平面是否满足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⑥建筑形象是否有鲜明的个性。
各类民用建筑的平面主要由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和结构部分组成,其中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是平面设计所关注的重点。
中国~教育资源网
总 结
篇7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筑设计;方法;发展
引言
水利建筑本身作为一门跨专业的学科,工程往往由水利工程师主导设计,故使用功能、耐久年限等一般不会有大的问题,但不少水利工程师由于缺乏足够的建筑学知识和艺术训练,往往只注重功能的需求而甚少涉及建筑艺术和美观的需要,做有建筑艺术化、环境景观化的水利工程设计力不从心,使得大部分水利建筑给人们的印象都是粗老笨重的钢筋混凝土形象。而建筑艺术创作设计属建筑学理论范畴,但建筑师往往因缺乏水利专业技术知识和对农村水利工程环境的了解,无法胜任水利建筑的设计。浙江省有很多老的水利工程,基本上没有非工程的措施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配置,更无力考虑建筑艺术、生态环境等问题,随着水利事业的不断进步.发展与布局矛盾日益突出,管理单位纷纷提出申请,要求进行改造和调整。因此,创造条件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实现“以人为本,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发展战略,以适应当今社会对水利发展的要求,高质量地进行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已势在必行。
1?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方法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的几个关键为:
1.1 总平面设计?水利建筑总平面设计一般包括水利工程主体建筑物和其他配套设施的总平面布局,主体建筑物一般包括闸、坝、泵站等,配套设施包括管理用房、生活用房、绿化、活动场地等。以泵站为例进行总平面设计,泵站枢纽一般包括的建筑物有:泵房、配电房、办公楼以及职工宿舍、食堂、车库、锅炉房、大门传达室等附属建筑。过去的总体设计中,往往只做水工工程位置图,而不做配套建筑和环境总体规划设计的传统设计模式,这样缺少了对建筑的合理布局和对环境的规划,总图往往有大片位置无设计内容,对这一大片空白区建设单位对其的使用和建设存在普遍的盲目性和无序性。水利建筑的总平面设计不仅要满足基本的使用要求,做到功能分区布局合理,内部 交通 流线简洁、顺畅、有序,建筑物之间联系方便,减少不同使用功能之间的交叉干扰,而且应注重环境设计,考虑设计绿化、休息空间.职工 体育 运动场地等,丰富整体空间造型。同时各个建筑物也有集中和分散各种布置方式,各有其优点,具体采用哪一种布置方式,则应因地制宜,根据具体环境而定,或突出建筑,或强调环境。
1.2 建筑平面设计?同总平面设计类似,一般水工建筑物的设计程序首先是由水工专业、水机专业、电气专业等提出专业设备布置要求,然后由水工专业和建筑专业共同确定水工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形式,建筑专业主要把握建筑在总图布置中与交通的关系,建筑物本身在建筑防火、使用尺度、安全性、内部交通关系等方面是否满足规范以及使用需要。同时建筑设计人员应积极发挥主动性,考虑建筑空间的有效使用和综合利用。水工建筑有其固有的特点,其结构的布局是按水工设计规范,满足水力条件和机泵设备安装的要求,在与建筑专业的配合上,需要多方面、多回合的商讨,才能相互协调。几年来,从多项工程的设计中我们体会到,水工结构与建筑艺术的配合过程,是一种磨合和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过程。水工设计不仅为水利建筑艺术化创作设计提供了技术保障,更是为营造新型的景观水利、城市化水利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水工与建筑设计巧妙结合,可达到减少投资,优化设计,美化环境多重目的。做好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树立创新意识,对设计思想的发展非常重要。
1.3 建筑造型设计?建筑造型的设计往往反映一幢建筑的性格特征:或粗犷豪放,不拘一格,或温文尔雅,小家碧玉;或强调 现代 高科技韵味,或注重 历史 文脉,运用符号、象征等手法表现一种文化底蕴。总之一幢或一组建筑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应与它所处的具体环境相协调,而不是靠在设计时凭空想象,或单纯为追随某种所谓“时尚”而臆造出来的东西。同时,即便是在一个整体环境下的一组建筑之间,由于体量的不同,各个建筑物也存在着性格上的个体差异,而这种差异是存在于统一性之中的。如:泵房一般平面为简单的矩型,高度较高,体量较大,这是它的体量本身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就是大度豪迈。对于这类建筑,由于其本身不可能像公共建筑一样有什么大的形体上的组合、对比关系,设计中要注意“粗中有细”,尽量利用其本身大的体量,通过开窗方式、墙面与柱子关系的进退等手法丰富其细部,以使其看起来不那么单调。如泵房配电房毗邻设计,还可利用与其靠在一起的配电房,使泵房体量作为形体组合的一部分,泵房、配电房一并考虑,以取得形体对比较丰富的组合效果。对于像启闭机房加两侧桥头堡类的建筑,由于机房本身一般长度较长,有时可达到几百米,设计中应充分运用“韵律”的造型手段,使每跨作为一个造型因素,形成一系列有节奏、韵律的线性体量。总之,建筑风格的确定,事关整个水利工程外观表现成败的关键。
1.4 建筑材料?建筑的颜色和质感取决于所用材料,同时也同建筑的造型设计息息相关。由于水工建筑多处在野外.所以抗风性和耐脏性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抗风性主要表现在所选门窗能否承受超常的风荷载.耐脏性问题则要求在建筑表面装饰材料的选材上,尽量选用耐脏性较好,不易积土,耐于水冲刷的材料,如饰面砖、石材、优质外墙漆、铝塑板等。另外为表现水利建筑的特点,在颜色的运用上常用蓝色、白色等冷色系,但不可一概而论,有时暖色系的运用,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篇8
[关键词]建筑设计 意义 内容 方法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设计是根据工程要求综合考虑使用功能,结构施工,建筑经济及艺术等问题,着重解决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与各种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内部和外表的艺术效果,各个细部的构造方式,以及如何以更少的人力物力,投资和时间,来使建筑物做到适用,经济,坚固,美观,创造出既科学又艺术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在整个工程设计中起着主导和先行的作用,对人、城市以及社会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1、探索建筑设计的意义 。
1.1建筑设计对人的意义。人创造了建筑,建筑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人类大量的活动是要在建筑中进行,所以建筑设计就是解决与人生活有关的问题,来满足人的社会性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总之,建筑是为人服务的,与人密不可分、互相关联,设计的好坏影响到人的生活质量和精神文明,优秀的建筑设计可直接作用于人的生活和生产,进而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1.2建筑设计对城市的意义。城市是建筑的载体;建筑是城市的主体;城市的出现使得人类历史上最辉煌最激动人心的建筑设计艺术闪亮登场,之后随着人口的加剧、交通的拥挤和城市功能的分区,不同的建筑设计作品才随之出现。所以说建筑设计之于城市就如水之于江海,树之于森林,好的设计可创造出更丰富的建筑场所,减少城市道路拥挤,减轻能源的消耗,是拉动外来投资,吸引人们在其驻足的前提,是一个城市精神文化风貌的象征。
1.3建筑设计对社会文明的意义。建筑设计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从社会文明史上讲,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现象都是伴随着大量标志性建筑的营造而尘埃落定的,所以说建筑设计的本身也就超越它的形象特征,成为人类社会文明的象征而穿越千年,世代影响后人,尽管不会成为社会进步、建筑变化的先锋,但它会随着历史的湮灭和精神的传承,延续中华文明的精粹与锋芒。
总之,笔者认为:建筑设计的意义贯彻整个设计全过程,在充分理解了设计的重要意义后,才可以进行设计内容的分析和方法的探索。
2、探索建筑设计的内容
对于整个建筑工程设计来讲,主要分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设备设计三部分,而本文重点论述的建筑设计则主要包括总体设计和细部设计两部分,具体内容有建筑平面设计、立面设计、剖面设计和详图设计。
2.1建筑总平面设计。此设计包含总平面布置和平面图设计两方面。建筑总平面布置是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组成内容和使用要求,因地制宜的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环境关系,按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有关规范和规定合理布置建筑,组织线路,布置绿化,使其满足使用功能或者生产工艺的要求,做到技术经济合理,利于生产发展和生活方便。
而平面图则是突出表达建筑的组成和功能关系的图纸,设计时要从建筑正题出发,充分考虑建筑空间组合的效果,照顾建筑剖面和立面的效果与体型关系,图纸的绘制要根据工程性质及复杂程度,放大局部复杂的平面图;建筑平面较长时,可分区绘制;屋顶平面可缩小比例绘制;一些重要的细节要标注清晰,总之,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关键,平面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第一步,设计要面面俱到,层次分明,突出重点、注重细节。
2.2建筑立面设计。建筑立面的设计重点体现在立面图上,立面图是表示建筑外部形状和内容的图纸,是建筑外垂直面正投影可视部分。设计时建筑各方立面应绘制完全,那些差异小,不难推定的立面可适当省略,内部绿化带、院落的局部立面,可在相关剖面图上标示。
2.3建筑剖面设计。剖面图是体现剖面设计的结果,充分展示了建筑物垂直方向房屋各部分的组成关系。剖面图设计应主要标示出建筑各部分的高度、层数、建筑空间的组合利用以及建筑剖面中的结构、构造关系、层次、做法等,此外,剖面图的剖视位置应选在层高不同,层数不同,内外部空间比较复杂且最有代表性的部分。
2.4建筑详图设计。建筑详图就是建筑细部的施工图。因为平立剖的比例较小,房屋上许多细部构造无法表示清楚,根据施工需要们必须另外绘制比例较大详图才能表达清楚。所以建筑详图是建筑平立剖面图的补充,包括局部构造详图(夕 墙详图,楼梯详图,阳台详图等)和表示房屋设备的详图(卫生间图,厨房图,设备的位置及构造图等)及表示房屋特殊装修部位的详图(吊顶,花饰等)。详图的绘制要比例大,尺寸标注齐全,文字说明清楚,准确清晰易懂。
3、探索提高建筑设计的方法
合理的设计是建筑师设计思路和设计灵魂的表达,所以寻找正确的思路,探索提高设计的方法是非常有意义的事,展开论述如下:
3.1严格按照建筑职业规范和国家规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合理化设计,保证建筑设计的质量。建筑在一个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从安全合理、经济适用、可控性、标准化等方面出发,颁布的职业规范和国家标准是衡量建筑设计质量得以实现的标准,所以设计时要严格的遵循不可逾越,同时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满足各方人士的需求,这些都是确保提高建筑设计质量的基础与前提。
3.2剔糟,沿用沿革法进行综合设计。要想提高设计水平,就要对以往的建筑设计进行系统的分析剔糟,从中提炼自然法则、历史、文化和人们的思想、生活习惯、情趣等并将此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进行清晰明辨的综合设计,提高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3.3培养团队精神加强服务意识。建筑设计属于技术服务行业,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团队精神和精品的服务意识。所以要想提高建筑设计,企业必须培养适合不同建筑类型的设计团队,集团队智慧共同完成设计任务,此过程中再配以优良的服务,将服务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高质量、高水平的设计出优秀的作品,才能赢得良好的口碑,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4加快传统设计向现代化设计的转变。近年来建筑设计单位从只做设计主业向产业链两头延伸,向工程技术服务和建设全过程服务发展,实现了设计质量、效益、速度、规模的统一,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加快传统设计向现代化设计的转变,以结构调整为转变方式的主攻重点,按照现代设计体制改革的方向,促使建筑设计向规模化、一体化、特色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3.5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要想提高建筑设计水平就要加强设计方案的评审,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使设计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总之,建筑设计对人、城市和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竞争的不断加剧,设计的质量将是生存的底线,我们要严格遵照规范,不断学习,不断借鉴,剔糟,勇于创新,树立精品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探索出一条通向设计质量和设计水平最优化的道路,才能实现建筑业的蒸蒸日上,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李有年,辛丙流.探讨建筑设计中存在的fg题[I].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O6期
篇9
关键词:水利工程 建筑设计 方法 发展
0 引言
水利建筑本身作为一门跨专业的学科,工程往往由水利工程师担当设计,故使用功能、耐久年限等一般不会有大的问题,但不少水利工程师由于缺乏足够的建筑学知识和艺术训练,往往只注重功能的需求而甚少涉及建筑艺术和美观的需要,做有建筑艺术化、环境景观化的水利工程设计力不从心,使得大部分水利建筑给人们的印象都是粗老笨重的钢筋混凝土形象。而建筑艺术创作设计属建筑学理论范畴,但建筑师往往因缺乏水利专业技术知识和对农村水利工程环境的了解,无法胜任水利建筑的设计。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水利建筑越来越多地开始注意视觉效果,很多水利建筑还与旅游景点相结合,成为旅游景观的一部分。南京地区有很多老“三边”水利工程,基本上没有非工程的措施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配置,更无力考虑建筑艺术、生态环境等问题,随着水利事业的不断进步.发展与布局矛盾日益突出,管理单位纷纷提出申请,要求进行改造和调整。因此,创造条件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实现“以人为本,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发展战略,以适应当今社会对水利发展的要求,高质量地进行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已势在必行。
1 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方法
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的几个关键为:
1.1 总平面设计 水利建筑总平面设计一般包括水利工程主体建筑物和其他配套设施的总平面布局,主体建筑物一般包括闸、坝、泵站等,配套设施包括管理用房、生活用房、绿化、活动场地等。以泵站为例进行总平面设计,泵站枢纽一般包括的建筑物有:泵房、配电房、办公楼以及职工宿舍、食堂、车库、锅炉房、大门传达室等附属建筑。过去的总体设计中,往往只做水工工程位置图,而不做配套建筑和环境总体规划设计的传统设计模式,这样缺少了对建筑的合理布局和对环境的规划,总图往往有大片位置无设计内容,对这一大片空白区建设单位对其的使用和建设存在普遍的盲目性和无序性。我们调整了过去老的设计模式,详细规划和建筑环境设计环节,基于水利建筑一般坐落在城市边缘或离城市较远,常与风景区结合等特点,水利建筑的总平面设计不仅要满足基本的使用要求,做到功能分区布局合理,内部交通流线简洁、顺畅、有序,建筑物之间联系方便,减少不同使用功能之间的交叉干扰,而且应注重环境设计,考虑设计绿化、休息空间.职工体育运动场地等,丰富整体空间造型。同时各个建筑物也有集中和分散各种布置方式,各有其优点,具体采用哪一种布置方式,则应因地制宜,根据具体环境而定,或突出建筑,或强调环境。
1.2 建筑平面设计 同总平面设计类似,一般水工建筑物的设计程序首先是由水工专业、水机专业、电气专业等提出专业设备布置要求,然后由水工专业和建筑专业共同确定水工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形式,建筑专业主要把握建筑在总图布置中与交通的关系,建筑物本身在建筑防火、使用尺度、安全性、内部交通关系等方面是否满足规范以及使用需要。
同时建筑设计人员应积极发挥主动性,考虑建筑空间的有效使用和综合利用。
水工建筑有其固有的特点,其结构的布局是按水工设计规范,满足水力条件和机泵设备安装的要求,在与建筑专业的配合上,需要多方面、多回合的商讨,才能相互协调。几年来,从多项工程的设计中我们体会到,水工结构与建筑艺术的配合过程,是一种磨合和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过程。水工设计不仅为水利建筑艺术化创作设计提供了技术保障,更是为营造新型的景观水利、城市化水利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水工与建筑设计巧妙结合,可达到减少投资,优化设计,美化环境多重目的。做好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树立创新意识,对设计思想的发展非常重要。只有大胆探索,勇于尝试,才能创造出一流品质的现代化水利工程。
1.3 建筑造型设计 建筑造型的设计往往反映一幢建筑的性格特征:或粗犷豪放,不拘一格,或温文尔雅,小家碧玉;或强调现代高科技韵味,或注重历史文脉,运用符号、象征等手法表现一种文化底蕴。总之一幢或一组建筑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应与它所处的具体环境相协调,而不是靠在设计时凭空想象,或单纯为追随某种所谓“时尚”而臆造出来的东西。同时,即便是在一个整体环境下的一组建筑之间,由于体量的不同,各个建筑物也存在着性格上的个体差异,而这种差异是存在于统一性之中的。如:泵房一般平面为简单的矩型,高度较高,体量较大,这是它的体量本身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就是大度豪迈。对于这类建筑,由于其本身不可能像公共建筑一样有什么大的形体上的组合、对比关系,设计中要注意“粗中有细”,尽量利用其本身大的体量,通过开窗方式、墙面与柱子关系的进退等手法丰富其细部,以使其看起来不那么单调。如泵房配电房毗邻设计,还可利用与其靠在一起的配电房,使泵房体量作为形体组合的一部分,泵房、配电房一并考虑,以取得形体对比较丰富的组合效果。
篇10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
0 前言
近些年来,建筑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城市建设的发展中,高层建筑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不断的结构设计研究与实践中,人们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结构设计提供了快速、准确的设计计算工具。然而有很多设计还存在诸多缺陷,主要原因就是在总体方案和构造措施上未采用正确的构思,即未进行概念设计所致。所谓概念设计就是运用人的思维和判断力,在设计前期从宏观上决定结构设计的基本问题。一般指不经数值计算,是从结构概念入手,依据整体结构体系与结构子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相对刚度关系、结构破坏机理、震害、试验现象和工程经验所获得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从整体角度来确定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和结构措施。
一概念设计的意义
由于结构方案设计阶段,是不需要借助于计算机来实现的,这就需要我们综合运用其掌握的结构概念,能做到结构功能与外部条件一致,充分展现先进的设计,发挥结构的功能并取得与经济性的协调。运用概念性近似估算方法,可以在建筑设计的方案阶段迅速、有效的对结构体系进行构思、比较与选择。所得设计方案往往概念清晰、定性正确,避免后期设计阶段一些不必要的繁琐运算,具有较好的经济可靠性能。同时,也是判断计算机内力分析输出数据可靠与否的主要依据。
二 做好概念设计因思考的问题
1 结构方案要根据建筑使用功能、房屋高度、地理环境、施工技术条件和材料供应情况、有无抗震设防, 选择合理的结构类型。
2 分析结构破坏的机制和过程, 以加强结构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
3 分析竖向荷载、风荷载及地震作用对不同结构体系的受力特点及传递途径。
4 注意非结构构件对主体结构抗震产生的有力和不利影响, 协调布置, 并保证与主体结构连接构造的可靠性。
5 承载力和刚度在平面内及沿高度尽量均匀分布,避免突变和应力集中, 有利于防止薄弱的子结构过早破坏、倒塌, 使地震作用能在各子结构之间重分布, 充分发挥整个结构耗散地震能量的作用。
6 抗震房屋应设计成具有高延性的耗能结构, 并具有多道防线。
7 预估和控制各类结构及构件塑性铰区可能出现的部位和范围。
8 掌握各类结构材料的特性及其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三 结构体系设计
1 结构形式与特点
高层建筑对内部空间的要求,因其使用性质和功能不同,建筑平面布置也就随之变化。小空间平面布置方案仅适用于住宅及旅馆;办公室要求大小空间兼有;餐厅、商场、展览厅等,则要求有能灵活分隔的大空间;舞厅,宴会厅和报告厅等,又要求内部为无柱大空间。随着结构技术的发展, 一些较新颖结构体系的运用,如悬挑、悬挂、巨型等结构,为满足各种使用功能要求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悬挑结构:体型独特,外观新颖,在建筑艺术上有特色,加之外柱截面很小,四周开敞,很受建筑师的欢迎。其特点是围绕核心筒在各个方面作出悬挑,由核心承受所有的荷载,围绕核心筒可以创造出没有任何垂直支撑的平面形式,这使室内空间的使用更加方便、灵活。但这种结构类型建筑体型上大下小,形成了上层质量大、刚度大,而下层质量小、刚度小的不合理分布,因而上部楼层产生很大的水平作用使底部中央筒体受力很大,使用时要慎重对待。
悬挂结构:是指采用吊杆将高楼各层楼盖分段悬挂在主构架上所构成的结构体系。主框架与矩形框架相类似,承担全部侧向和竖向荷载,并将它直接传至基础。除主框架落地外,其余部分均从上面吊挂, 可以不落地。
矩型结构:一般有矩形框架结构和矩形桁架结构。矩形框架结构由楼、电梯井组成大尺寸箱形截面矩形柱,有时也可以是大截面实体柱,每隔若干层设置一道1-2层楼高的矩形梁。它们组成刚度极大的矩形框架,是承受主要的水平力和竖向荷载的一级结构。上下层矩形框架梁之间的楼层梁柱组成二级结构,其荷载直接传递到一级结构上,其自身承受的荷载较小,构件截面较小,增加了建筑结构布置的灵活性和有效使用面积。紧靠上层矩形梁的楼层,甚至可以不设柱,形成较大空间,以满足建筑需要。矩形桁架结构以大截面的竖杆和斜杆组成悬臂桁架,主要承受水平和竖向荷载。楼层竖向荷载通过楼盖、梁和柱传递到桁架的主要杆件上。因此,矩形结构亦被称为“超级框架结构”。
2 结构平面设计原则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侧移已成为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关键控制因素,如何在满足相关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更好的抗侧力体系成了结构工程师追求的重大目标。建筑平面的形状宜选用风压较小的形式,并应考虑邻近高层建筑对其风压分布的影响,还必须考虑有利于抵抗水平和竖向荷载。在地震作用下,建筑平面要力求简单规则,风荷载作用下则可适当放宽。因为结构整体弯曲变形所引起的侧移与结构体系抵抗倾覆力矩的有效宽度的三次方成反比例关系,所以不宜建造宽度很小的建筑物。一般应将结构的高宽比H /B控制在5-6以下, 当设防烈度在8度以上时,H /B限制应更严格一些。另外,建筑平面的长宽比也不宜过大,一般宜小于6,以避免两端相距太远,振动不同步,产生扭转等复杂的振动,而使结构受到损害。在规则平面中,如果结构平面刚度不对称,仍然会产生扭转。所以,对任何平面形式的高层建筑来说,其抗侧力结构的布置原则都是尽量使平面的质量中心接近于抗侧力结构的刚度中心。因此,简洁、规整、均匀对称的平面设计,对于合理布置抗侧力结构是有利的。由于质量分布很难做到均匀对称,在结构布置时,除要求各向对称外,还最好能具有较大的抗扭刚度,在满足建筑功能的条件下,把抗测力构件从中心布置和分散布置,改为沿建筑周边或四个角上布置,就大大提高结构的抗扭能力。
3 选择合理结构布置, 协调建筑与结构的关系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确定之后,结构布置的合理与否很大程度影响着建筑的使用,结构的经济性和施工的合理性,特别是地震区会影响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构布置不当,常常造成薄弱环节,引起震害。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结构布置一般应考虑以下几点:
(1)高层建筑控制位移是主要矛盾,除应从平面体型和立面变化等面考虑提高结构的总体刚度以减少结构的位移。在结构布置时,应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及刚度,加强构件的连接,使结构各部分以最有效的方式共同作用;加强基础的整体性,以减少由于基础平移或扭转对结构的侧移影响,同时应注意加强结构的薄弱部位和应力复杂部位的强度。此外增强结构整体宽度也可减少侧向位移,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变形与宽度的三次方成正比。因此,宜对建筑物的高宽比加以限制,体型扁而重的建筑是不合适的,宜采用刚度较大的平面形状,如方形、接近方形的矩形、圆形、Y形和#形等塔式建筑,即把使用要求及建筑体型多样化和结构的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又可形成侧向稳定的体系。
(2)在地震区为了减少地震作用对建筑结构的整体和局部的不利影响,如扭转和应力集中效应,建筑平面形状宜规正,避免过大的外伸或内收,沿高度的层间刚度和层间屈服强度的分部要均匀,主要抗侧力竖向构件,其截面尺寸、砼强度等级和配筋量的改变不宜集中在同一楼层内,应纠正“增加构件强度总是有利无害”的非抗震设计概念,在设计和施工中不宜盲目改变砼强度等级和钢筋等级以及配筋量。简单地说就是使结构各部分刚度对称均匀,各结构单元的平面形状应力求简单规则,立面体型应避免伸出和收进,避免结构垂直方向刚度突变等。平面的长宽比不宜过大,以避免两端相距太远,振动不同步,应使荷载合力作用线通过结构刚度中心,以减少扭转的影响。尤其是布置楼电梯间时不宜设在平面凹角部位或端部角区,它对结构刚度的对称性有显著的影响。
(3)应满足建筑功能要求,做到经济合理,便于施工。建筑物的开间、进深、层高、层数等平面关系和体型除满足使用要求外,还应尽量减少类型,尽可能统一柱网布置和层高,重复使用标准层。
- 上一篇:商业银行如何管理信用风险
- 下一篇:科研项目管理制度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