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行业风险分析与对策范文

时间:2023-08-25 17:25: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养老行业风险分析与对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养老行业风险分析与对策

篇1

关键词:工资福利;农民工;企业风险

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着招工不足问题,为招到工人,企业纷纷提高员工福利水平,改善用工环境,这在短期内大幅度地提高了企业成本。但从企业风险管理角度看:提高农民工待遇给企业带来一定成本压力,却使企业避免了由低工资待遇所带来的企业战略转移惰性、贸易壁垒、法律纠纷、民工荒、高水平员工流失率等风险;而且员工待遇提高,也可以提升员工劳动热情和生产效率,并不一定增加企业成本。本文将从企业风险管理角度出发,应用企业风险管理工具来分析提高农民工福利待遇所带来的企业风险变化,讨论企业如何以一种积极主动的风险管理策略应对低福利待遇所带来的风险。

一、农民工的工资福利现状

2006年国家统计局《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农民工权益保障度偏低:主要存在工资待遇低、合同签约率低、劳动条件差和保障措施不足、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高、参加社会保险比例低等问题。

(一)工作待遇较低

近四成农民工未与单位签订任何劳动合同或协议,有一半农民工拿不到加班补贴,57%农民工得不到工伤补偿,近八成农民工不能带薪休假,90%以上农农民工没有享受住房补贴和住房公积金,还有八成女职工无法享受带薪休产假制度。

(二)劳动保护措施不严密

调查表明,51.47%农民工反映其工作岗位的安全措施不够严密。有13.86%农民工反映单位(或雇主)未能提供必要保护措施。

(三)劳动时间偏长

调查显示,农民工平均每天和每周工作时间均比城镇单位就业人员长,其中有11.79%农民工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但能得到加班工资的农民工仅49.87%。农民工平均每周工作6.29天,平均每天工作8.93小时。

(四)参加社会保险率低

调查显示74.81%的农民工未参加任何保险,其中,有73.37%、73.77%、84.65%和67.46%农民工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

综上所述,可见农民工工资待遇处于低水平状态,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福利政策(尤其是对处于生产一线的农民工)还存在严重不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企业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

企业风险是指给企业正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的内外部因素;而企业风险管理则是通过对风险源的分析,按照风险发生概率和发生时所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划分,从而针对不同风险类型提出风险应对策略和控制程序的过程。企业风险应对策略主要有:接受风险、风险转移、退出策略(战略转移)、设置防范措施(包括建立风险的报告和控制系统)。

三、与低工资福利水平相关的企业风险

(一)企业战略风险

随着经济发展,劳动成本增加迫使企业从单独依靠廉价劳动力转向依靠技术改造、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福利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这将让企业转向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战略转移;反之,随着经济发展,该企业将被迫搬迁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方,丧失进行技术改造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战略转移机会。

(二)劳工贸易壁垒

SA8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ocial Accounutability 8000 International Stanndard)是1997年由总部设在美国的社会责任国际(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 International Standard)发起并联合欧美跨国公司和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由工资、禁用童工、劳动强度、生产条件、劳动时间和培训等9个要素组成。面对大量自中国的廉价商品冲击,欧美国家开始用SA8000要求我国企业,无SA8000认证企业将无法获得国外定单。可见,员工低福利待遇将使企业面临着劳工贸易壁垒风险。

(三)政府干预

我国《劳动法》对企业员工工资福利、劳动保障、工作环境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且政府越来越重视对农民工权益保护。企业若忽视农民工工资待遇:不改善工作环境、生产条件,缩短工作时间、降低劳动强度;则将面临政府部门调查和干预风险。

(四)工伤事故风险

由于农民工劳动条件差,劳动强度大、时间长,许多农民工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且企业缺乏安全教育培训,工伤事故频繁发生。当企业没有与员工签订合同,工伤事故将激发劳资矛盾,企业将面临法律诉讼风险并支付大额赔偿费。

(五)人才吸引和高流失率的风险

低工资待遇将使企业难以吸引人才,面临高水平员工流失率,特别是熟练工人和技术工人流失;“农民工荒”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据统计,深圳地区一线员工流失率为10%,纺织和玩具行业高达20%-30%,这使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经常处于招聘状态。高水平员工流失率也使企业劳动生产力水平急剧下降,产品质量面临严重挑战,这对企业的冲击将是致命的。

(六)其他风险

一些小项福利缺失,如:节假日奖金与休息、带薪假期、探亲假与补贴等;将极大地打击企业员工劳动积极性,造成企业士气低落,生产效率低下;同时企业形象也将受到不利影响,造成劳资关系紧张。

四、风险分析

按照风险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低水平福利待遇的相关风险分布图如图1:

如图1所示:处于区间Ⅰ的风险事件发生概率较小,但一发生就涉及政府部门调查和巨额赔偿,所以对该类风险一般是采用风险转移策略,通过投保由第三方(保险公司)承担;因此企业一般都通过为员工购买工伤保险或团体险来转移风险来应对工伤事故险。综上述,面对工伤事故风险时,企业主要集中在是安全设施投入、安全教育培训、购买团体险和工伤保险等方面。

处于区间Ⅱ的风险发生的概率较小,影响程度也比较低;该类风险一般都是为企业所接受。企业根据该类风险的历史数据估计出损失期望值,然后通过成立专项基金储备来应对该类风险。小项福利措施缺失造成员工士气和工作效率降低、对员工培训投入不足、劳资关系紧张这些风险都是处于区间Ⅱ,短期内对企业影响不大,但从长期来看还是会严重影响到企业战略执行和经营效率。因此在应对这些风险时,企业应成立专项福利基金,如员工培训基金、文娱活动基金、过节费基金、探亲补贴基金等,并把这些基金与企业业绩挂钩,使得农民工感觉到公司的人情味,提高劳动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处于区间Ⅲ的风险发生概率很大,损失严重程度属于中等;因此企业把该类风险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中,通过内部控制来设置防范措施和程序,含风险识别、评价、定期检查、报告、控制等一序列政策。劳工贸易壁垒、政府干预、人才引进和高流失率的风险处在该区间内;针对这些风险,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设定用工制度、工资福利政策,严格执行政府部门的各项规定,并做好沟通工作降低政府干预风险。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则要通过与国外客户协商,按照SA8000设定企业员工工资福利政策,进行SA8000认证和审查,避开该项贸易壁垒,获取定单。同时企业要制定激励性的绩效考核体系来吸引人才,留住技术工人和熟练工;从而降低招聘成本,避免农民工荒以及高流失率带来的风险。

区间Ⅳ的风险事件是发生概率很大而且损失最严重;对于这类风险,企业只有选择退出策略。

从短期来看,低工资福利待遇带来的企业战略风险是处于区间Ⅰ,由于企业战略风险无法转移,企业只有选择被动接受;风险发生时企业只能破产或搬迁。

但从中长期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必然趋势;企业将不得不提高员工待遇、技术改造、创新和产业升级,企业战略转移无法避免。

因此企业战略风险将从区间Ⅰ迅速平移到区间Ⅳ;企业只能做好应对措施,主动地、有计划地提高员工工资福利水平;特别要注意劳动力成本的增长速度、行业发展状况和劳动力成本地区差异;通过提高员工福利水平,加大培训投入,激发员工劳动积极性,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产品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化解劳动力成本压力。当劳动力价格上升所引起的单位成本增加额大于由于劳动率提高所产生的单位成本节约额时,企业将选择退出或搬迁策略。当然,在提高员工工资待遇时,企业将受到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即提高员工待遇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效益时,企业员工福利待遇政策达到最佳状态。

五、结论

通过对低工资福利待遇所带来的企业风险分析,可以发现:应从风险管理角度来制定工资福利政策,根据所产生的不同风险设定工资福利政策,并从整体上来规划企业中长期工资福利政策,按照成本效益原则来控制合理的提升幅度,逐步提高员工的工资福利水平。当然,在执行该策略时,企业应考虑成立一个由企业高层、人力部门、车间基层主管和员工代表所组成的委员会,来对企业现有的工资福利政策的风险负责,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制定和调整企业的工资福利策略;并由该委员会授权内审和人力资源部门来共同执行;形成相关的风险报告、评价、审查与控制程序,使得企业工资福利政策与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得到有效协调和控制。

参考文献:

1、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调查报告[R].中国国家统计局,2006.

2、《风险管理》ACCA教材[M].立信出版社,2000.

3、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M]. International Standard,1997.

篇2

一、表内业务金融会计风险与防范的未来发展

金融会计风险是风险在金融会计业务工作领域中的一种表现。风险的说法很多,存在多种不同的定义,如:1.可测定的不确定性损失;2.出现损失的可能性;3.损失出现的机会或概率;4.实际后果可能与预测后果存在差异的倾向等等。风险是与损失、不确定性相联系的概念,如果损失的概率为0或l,即不存在损失的不确定性,那么风险当然也就不存在了。因而,一般将风险定义为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在这里作为风险要素的损失是一种非故意的,非预期的,非计划的,可用货币衡量的价值的减少。金融会计风险是指金融会计业务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即金融会计业务可能带来损失的风险。

金融会计风险与金融业务的会计处理方式有着密切联系。按照现行制度安排,金融业务的会计处理方式可分为表内业务会计处理和表外业务会计处理两种方式。金融业务的会计处理方式不同,从而金融会计风险所涉及的业务领域,风险的表现及防范的也不相同。

表内业务会计处理要求对资产、负债、权益的确认、计量、列报和披露都能在会计报表中得到体现,具有规范性、连续性、透明性和稳定性的特点。表内业务所涉及的业务领域十分宽广,除存款、贷款、外汇业务之外,大量涉及投资业务,如证券投资、信托投资、租赁、房地产投资和风险投资等。其中房地产和风险投资业务将可能成为跨世纪金融资本扩张的重要业务领域。

房地产经济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适度投资房地产是提高收益,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房地产投资业务具有数额大、周期长、周转慢、流动性差、高收益和高风险并存的业务领域。房地产投资风险十分复杂,一般有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灾害风险和意外事故风险等。这些风险普遍存在于房地产直接投资、借款投资和证券投资的各种方式之中,应谨慎对待。

风险投资通常是指风险行业、领域、的投资。广义的风险投资包括对一切开拓性、创业性和新兴产业经济活动的资本投入;狭义的风险投资仅指与高产业有关的创业投资活动。风险投资在我国起步较晚,在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指导下,由国家科委制定并实施的“火炬计划”、“星火计划”和“863计划”表明我国风险企业和风险投资开始有了一定程度发展。金融企业开展风险投资业务,一方面来自自身业务拓展,发展服务功能和增强竞争能力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推进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促使国民经济高速、稳定发展的需要,金融企业拓展风险投资业务在信息、知识经济尤为重要。它将是跨世纪金融企业表内业务拓展的重要领域。

风险投资与房地产投资相比较,具有更高的风险和更大的收益。由于高科技产品和产业都是建立在全新科研成果和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的新兴事业,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还由于一项新科技成果转化为一种新产品,需要经过工艺技术研究,产品试制中间实验,投入生产,上市销售等很多环节,而每一环节都可能存在失败甚至破产的风险,所以,它具有更高的风险性。而依靠风险投资形成的高新产品,又具有成本低、性能好、附值高、竞争力强的优势,从而带来更大的收益,风险投资面临的高风险主要是指研制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使用风险和不可抗拒风险。

表内金融业务的未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金融会计风险与防范的发展方向。如果把房地产投资和风险投资作为表内业务未来发展的重点业务领域,那么金融会计风险与防范的未来重点也将转移到这些业务领域。

金融会计风险是指金融业务(工作)可能带来经济损失的风险,即金融会计业务工作中,因制度安排、组织管理、技术方法和人员素质导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从表内业务处理看,由于与制度的内在固有局限,各种会计假设(如主体假设,分期假设等)为会计信息限定了种种人为的前提,使信息与实际发生偏离;由于会计组织与管理的不完善,也增加了会计风险的发生;由于会计处理方法的多样性,从而增加了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还由于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导致利益驱使,不完善及职业道德的,业务能力和水平的限制驱使着会计行为风险的发生。如此种种表明了表内业务的会计风险的客观性、普遍性和潜在性。

金融会计理论的发展和制度的完善将成为跨世纪防范制度风险的一种趋势。1996年7月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十四次会议上,有人提出:“应单独设立一张报表,用以说明银行风险,并要求每年中多次进行风险评估。”(参见《会计改革与会计管理》97年l期)这种完善会计报告制度的建议,对防范制度风险显然是有益的。我国未来金融会计制度待世界援助我国金融会计项目实施后,将根据《银行基本业务会计准则》进行统一规范,以建立风险防范的金融会计新体系。

未来表内业务金融会计风险的重点将涉及结算风险、核算风险和折算风险。结算风险是利用结算管理的复杂性和不健全性的特点和弱点,通过结算凭证和结算渠道进行套取、侵吞、挪用结算资金所带来的风险,其手段隐蔽多样,涉及金额较大,是金融会计之主要风险。中央银行和金融企业通过自身职能,把整顿结算程序、加强账户管理、执行结算管理制度(包括结算纪律执行情况定期报告制度、结算岗位责任制度、结算质量考核制度)作为会计结算风险监管和防范的重点,以减少结算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会计核算风险主要表现在凭证审查不严,账务处理不及时,账务检查核对不力,复核监管不利,电脑制约机制不全,以及核算方法不当造成资金被截留、挪用、骗取、贪污、盗窃的机会所带来的种种风险。完善会计核算监管制度,强化监督手续,加强检查复核,严格账务处理规程和会计核算责任,通过不断完善的会计核算监督体系,尽可能防范核算风险的发生,以减少风险损失。折算风险是指外币报表折算中国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及时反映和披露汇率变动信息,减少折算损失,是防范金融会计风险的重要方面。可见,表内业务结算风险、核算风险和折算风险及其防范也将构成跨世纪金融会计风险与防范的一种趋势。

表内业务金融会计风险与会计行为紧密相关。它既包括会计人员的个体行为,也包括群体、组织和领导行为。风险的诱惑效应直接影响会计行为,从而构成会计行为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讲,除会计固有的制度风险外(实际上制度也是人来设计和执行的),几乎所有金融会计风险都与会计行为有关。会计行为风险显然将构成金融会计的主要风险。这种风险与防范完全可能成为跨世纪的主流,影响整个金融会计风险的强度,通常表现为会计人受利益驱动而导致的道德风险,其中,道德风险将构成会计安全性的重要威胁,是会计行为的主要风险。因会计人的能力,水平等主观因素导致技术风险,可以通过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加以防范,而道德风险的防范却较为复杂,一方面要加强职业道德,完善职业道德规范,从自身的角度防范道德风险;另一方面要改善会计执业环境,增强独立性,减少被迫提供虚假信息带来风险的可能性。防范会计行为风险不仅是跨世纪金融会计风险防范的主要趋势,而且是整个会计风险防范的长期使命。 二、表外业务风险与防范的趋势

金融表外业务通常指对银行产生收入或承诺,或有合约的业务,由于这些业务不在资产负债表内反映,不直接表内资产、负债和权益,仅作一注释或在线下予以反映,故称表外业务,或称“线下业务”,“或有承诺业务”,“无资产业务”,“无形业务”。

表外业务构成复杂,品名繁多,一般可分为两类近10种。(一)或有债权债务分类,包括贷款承诺、担保、衍生产品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等四种。其中,贷款承诺又包括可撤销与不可撤销两种,前者有透支便利和信用额度,后者有发行商业票据,备用和循环信用额,正常存款协议,回购协议和票据发行便利等。担保业务通常包括传统的汇票承兑,跟单信用证,保单,票据背书和新开发的备用信用证,追索权销售,融资支持等。衍生产品业务主要指以利率、汇率变动为基础的远期交易(如外汇期权、利率上限、利率下限等)。衍生产品业务具有强劲的增长势头,将可能是表外业务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投资银行业务系证券承诺、证券交易、并购、财务顾问、资金管理等。(二)金融服务类,包括贷款服务、信托与咨询服务、经营与业务,支付业务、进出口服务等五种,其中,与贷款有关的服务主要指出借业务和贷款组织的转让;信托与咨询服务包括信托与不动产管理、有价证券管理、养老金计划管理、单位信托、信用债券委托、离岸金融服务等;经营与业务主要指经纪和,如股票与债券经纪、共同基金、人身保险经纪、不动产、等;支付服务系指数据处理,安排、清算服务、信用卡销售点系统,现金管理系统等;进出口服务则指服务、出口保险服务、贸易报单、补偿贸易交易等。

由于表外业务不在资产负债表内反映和列报,对其确认、认量、列报和披露的方式和尚属开发之中,与表内业务相比较,具有自由度大,连续性弱,规范性不强,透明度差,风险性强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表外业务会计风险与防范的特殊性和严重性。我国银行表外业务起步晚,意识不够,涉及的具体业务不多,一般限于、担保、劳务服务和个别衍生产品金融期货交易业务。上海“327”事件表明,我国国债期货交易试点期间,由于缺乏风险监管机制和有效监督的立法基础,缺乏制度规范,加上会计风险意识不强,风险信息簿弱,违规交易屡次发生,从而导致市场混乱,证监会于1995年5月不得不停止国债期货交易的试点。

我国银行表外业务会计准则的制定相对滞后,表外业务会计处理缺乏制度规范,其潜亏、潜盈对于在报表中体现、表外信息披露尚未形成统一要求,信息透明度低,这就决定了我国表外业务会计制度风险的严重存在。随着金融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金融对外依存度的提高,专业银行商业化,区域性银行的组建,外汇改革以及外资银行的涌入,随着我国在亚太经合组织(Apee)中作用的提高,以及日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0)等,都将加速表外业务的增长。近年来,我国国际结算业务,结汇售汇业务,外汇买卖业务,以及境外担保业务的发展,已显示出表外业务的强劲增长势头。因此,列入表外业务会计制度风险与防范机制,研究表外业务会计规范,将是跨世纪金融会计风险与防范机制。未来表外业务会计制度的规范和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其基本思路是借鉴国外表外业务制度建设的成果,参照国际金融界及其它组织,包括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关于商业银行会计和表外业务信息披露的有关条款和框架,制定与我国金融市场相适应的表外业务会计制度规范,为表外会计制度风险的防范提供法规制度框架。

表外业务会计行为风险与防范与表内业务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风险所涉及的业务领域和表现形式有所区别。表外业务多属创新发展业务,与表内传统业务相比较具有更高的技术性要求,其会计技术风险更为突出,因此,不断提高会计人员表外业务素质,熟练把握表外业务会计处理方法,提高表外业务会计信息是防范会计技术风险的必然要求。

表外业务高风险的存在要求高质量的、及时提供风险防范的有用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不完整性将带来风险损失的更大可能性。因会计信息不全或信息失真导致经营决策失误带来的风险是最大的风险。会计信息风险与会计信息质量息息相关,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确保正确决策的基本条件,是防范信息风险的内在要求。我国表外信息需求量大,信息质量要求高。现有表外信息披露,包括会计报表附注和补充揭示尚不能满足表外业务的信息要求,表外业务会计信息的完善和利用将是跨世纪防范信息风险的发展趋势。可考虑增设一张表外业务情况表,列示表外业务的经营情况,反映表外业务的潜在风险,或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表外业务风险的有关情况,反映表外业务的潜在风险,或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表外业务风险的有关情况,包括表外信用风险、结算风险、市场风险、流动风险和经营风险,以便为表外经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风险信息,使其尽可能减少信息风险带来的损失。

国际衍生金融工具的快速发展带动着我国衍生金融产品交易。作为表外业务的衍生金融产品工具是金融业务创新的重要业务领域。可以预见,跨世纪表外业务会计风险与防范和重点将逐步转移到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风险与防范上来。注重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风险及其防范,准确、及时、充分地获取和处理各种工具的风险信息,不断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将成为未来金融会计风险与防范的重点研究和主要发展趋势。(参见拙文“金融工具创新与财务会计改革”《学家》1998年2期)三、风险防范系统的构建

金融会计风险防范是整个金融风险防范的组成部分。金融会计风险防范除了对其自身的风险进行防范外,还应特别注重会计对整个金融风险带来的。1995年2月26日巴林银行破产事件,使一个具有悠久、雄厚实力和良好信誉,被称为“女王的银行”,竞毁于巴林期货(新加坡)公司交易员里森之手。里森越权投机日经225指数的期权和期货交易,从1994年12月至1995年2月亏损达6亿美元,巴林银行被迫宣告破产。巴林银行破产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内部管理不严(审计失效),会计风险信息不灵是一个重要原因。事实上,里森利用临时账户越权经营,隐瞒亏损的手段并不隐秘,而巴林银行总部对新加坡分部所作的多次审计检查,却未能发现,截至1993年12月,新加坡的期货交易已造成的和账面存在的损失约1900万英镑,而公司报告上显示却是利润900万英镑。新加坡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 Coopers&Lybrand,1994年12月的审计报告中却认为,巴林期货(新加坡)公司的内部控制令人满意。1996年2月2日大和银行事件,使其全部停止在美业务,并罚款3.2亿美元。大和银行负责债券业务的副总裁井口俊英,利用非法手段买卖美国30年期的国库券以及2至5年期的国债票据,造成ll亿美元的损失。井口俊英的非法操作手段并不高明,却长达11年之久而无人知晓。纽约联邦银行、纽约州银行政府,以及日本大藏省,日本银行的历年检查也未能发现大和银行纽约分行的任何问题,这种监管乏力的事实不能不是造成大和银行事件的原因之一。巴林事件、大和事件乃至东南亚和亚洲金融风险的不少事实从反面证明了构建金融会计风险防范系统的紧迫性和现实性。它表明构建金融会计风险防范系统将是跨世纪面临的重要改革趋势。

金融会计风险防范系统是金融风险会计防范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在整个会计防范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发挥重要的作用。

金融风险会计防范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只有运用系统和构建金融会计风险防范系统的框架,改变分散的、孤立的、静态的风险防范方式,构建一个整体的、关联的、动态的风险防范系统才能提高金融会计风险防范的有效性,以控制和减少风险损失的发生。

从总体的视角考察,我们认为金融风险会计防范系统的基本结构框架至少应由相互联系的组织分系统、对象()分系统、职能分系统和方法分系统所构成。这些分系统相互关联,构成一个上下左右、纵横交叉、内外结合的会计防范系统。各级组织的会计防范是运用相应的防范方法,对其防范对象,通过反映、监督、等职能来实现的。它们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会计防范系统结构,这个系统结构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其一、整体性。各组分系统、子系统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它们均作为整体的一部分看待。这种整体特性根据“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的总和”的原理,产生一种新的整体功能。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构造银行风险的会计防范系统,能够获得任何子系统在孤立状态中所不能达到的综合效果,这就是整体性结构能够实现风险防范最佳效果,从而具有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其二、层次性。这个系统结构具有按层次逐级分解和衔接的特性,银行风险的会计防范系统按其组织层次、内容层次、职能层次和方法层次逐级分解为若干相互衔接的系统层次,从而构成一个多层组织、多层内容、多层职能和多层方法的结构体系,并通过风险会计信息的流动和互补,把各级层次联系起来,以发挥会计防范的最佳功能。

其三、关联性。这种特性包含两层意思,一为系统内部各分系统,子系统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二为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从而构成一个上下左右、内外关联的系统结构,这就有利于特定职能作用和整体职能作用的发挥。

按照系统结构的特征,我们把银行风险的会计防范放到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就能够立足整体,注重整体和部分、整体同外部环境的相互关联中,去和考察会计防范系统,从而达到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兼顾各方,相互协调地去实现会计防范的最佳效果。

金融风险会计防范系统的组织分系统包括:中央银行会计监管子系统、金融会计防范子系统和审计防范系统。

(一)中央银行会计监管系统

中央银行会计监管系统是会计防范的最高组织系统。它担负着对整个银行风险进行会计监督和管理的职责。本监管系统具有间接性、指导性、调控性和服务性的职能特征。其监管的对象(内容)主要包括表内业务风险监管,表外业务风险监管和会计风险监管。

表内业务的风险监管,主要运用《财务状况分析法》和《法规、制度监督法》。中央银行会计通过风险分析,审查资产结构和不良资产的比重,风险资产比率,最低资本金,资本充足性,资产流动性,风险准备金以及风险的潜在因素,及时向领导和金融企业提供有价值的风险指导信息;通过表内结算、支付业务和账户管理,并与央行稽核监督、调研信息密切配合,以发挥监管的“窗口指导作用”。如果金融企业“单独设立一张报表,用以说明金融风险”则表内业务风险监管便具有更为集中,更为可靠的信息基础。

表外业务风险监管将随着金融业务的创新显得更加重要。由于表外业务均不直接在资产负债表中列报反映,具有自由度大、连续性弱、透明度差、风险性强的特点,从而决定了表外业务风险会计监管的对象(内容)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些风险信息主要通过会计报表附注的方式提供。

金融会计风险是指会计事务工作中,因法规制度、机构和人员的因素导致资金损失的可能性。因此,金融会计风险监管主要是指对风险有关的会计法规制度、组织机构、人员素质的监督与管理。中央银行实施会计事务风险监督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通过完善和实施风险的会计法规制度,健全组织机构,提高人员素质,以减少金融风险的发生以及风险发生后的及时处理;其二是对金融会计自身的风险进行监管。

(二)金融企业会计防范系统

金融企业风险的会计防范系统是指防范金融企业自身风险而构成的会计系统。它是整个会计防范的基础系统。金融企业风险的识别、衡量、预防、规避、化解、转嫁和日常管理均依赖于金融企业会计防范系统。充分发挥金融会计对风险的反映、监督、预测、分析等职能作用,才能有效地实施会计防范。按照会计职能的划分可将风险的会计防范系统分为风险的会计反映子系统,会计监督子系统,会计预测子系统和会计分析子系统。

风险的会计反映子系统是会计防范的基础。它通过会计核算在表内、表外的列报、揭示和披露,全面反映金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情况,及时提供风险防范的有用会计信息。我国金融会计定期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为表内业务风险分析提供了较为完整的会计信息。而对表外业务风险的会计反映和披露方式有待完善。

风险的会计监督系统既是会计防范系统的子系统,又是会计监管的基础。它按照监督的时间定位可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按照监督的形式定位可分为单项监督和综合监督;按照监督的标准定位可分为合法性监督、合理性监督。这些不同时间、不同形式、不同标准的风险会计监督,形成一个上下左右、前后贯通的会计监督体系,它具有全时性、全面性的特征。

会计预测系统主要是指通过会计定量预测技术和方法,事先测算风险损失大小的过程。它是建立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之上的,是通过风险识别,大体辩别出可能出现何种风险的基础上,对其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测算,以减少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把损失控制到最低。

风险的会计分析子系统主要是依据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和资料,结合其它资料,运用专门的方法,对金融风险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研究分析的过程。会计分析子系统除运用一般的会计分析方法,如对比法、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外,还可采用风险分析的其他方法,如财务状况分析法、流程图分析法、环境分析法、幕景分析法、概率分析法、失误树分析法等。

(三)审计单位审计防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