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8-25 17:25: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制度

篇1

关键词: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制度 治理水平

制度是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石,完善的管理制度是管理体系的基础,为企业各项经济活动运行建立科学、合理轨道,从而保障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体系管理,制度先行。

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企业管理的精髓在于建立健全系统、科学、合理、公正的制度体系,规范企业各项业务程序,明确各项业务责任主体,管理界面,职责权限、操作规范,指导和约束企业员工在其工作环节的行为,协调和控制处于经营活动中各个管理环节间的协作,从而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保障企业各要素畅通运行、规范治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本文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制度建设,就如何加强制度建设提出看法。

一、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制度建设现状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

没有建立系统的,全面的,完整的制度管理体系,部分业务存在无制度依据或没有将已有的经营管理行为制度化,由于相应的制度没有建立,缺乏执行和监督标准,管理和执行存在随意性。新开展业务、高新科技业务、高风险业务、重大经营事项及信息管理系统在业务开展初期,各项管理工作处于探索阶段,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管理漏洞与监管盲区。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

各业务管理部门制定管理制度,各部门从自身角度考虑,在横向上,存在管理制度职责交叉、重叠、缺失、造成管理制度执行过程中互相推诿。纵向上,管理制度与国家、上级部门及企业内部制度间缺乏遵从性、兼容性、前后制度的连贯性,存在制度多变或前后矛盾。制度在责任主体、管理界面,职责权限、任务目标及分工方面不明确,采用的管理方法不科学合理,程序与实际运行脱节,适用性、操作性不强,造成执行不畅。

(三)制度执行、监督不力

缺乏对监督重要性的认识,制度执行与监督指导未同步实施。由于监督不及时,制度执行与否,及其是否正确贯彻执行,不能得到及时掌控。监督管理缺乏相应配套的处罚考核管理。对监督发现的管理漏洞,违规行为缺乏相应的制裁措施或处罚力度不够,出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违法经营、违章指挥、违规操作等行为,由于执行不力,制度失去严肃性和权威性。企业监督力度的配置不足,监督人员的培训与技术力量不足,对执行层面监管不到位。

(四)管理制度修订不及时

企业外部、内部环境发生变化,相应的管理制度未及时进行修订、补充、完善。在对业务管理进行监督检查中,虽发现管理漏洞,违规行为,但未能从管理制度上进行深层次分析,未通过分析管理制度存在的缺陷,完善制度,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起到举一反三,杜绝同类问题的重复发生。

(五)制度宣传贯彻和培训学习不够

新的制度下发后,没有对员工及时开展必要地宣贯培训。员工沿袭旧的程序、方法、目标及要求,增加了新制度的执行难度。制度文档管理不公开,不透明,没有建立通畅的制度信息流通途径,有效制度更新不及时, 企业管理的决策者、管理者、执行者、监督者各个层次员工不能及时了解最新有效制度与执行的标准,不利于制度在不同层面上得到有效执行。

二、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制度建设,提高治理水平的举措

体系建设的过程是制度不断完善提高的过程,不断完善提高的制度体系优化出科学合理的治理要求,职责明确、权责制衡、运作规范,从而提高企业治理水平,为企业各项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一)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体系

制度是保障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各要素运行通畅、规范有序、简洁高效的重要支撑系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重叠、不遗漏原则全面系统梳理制度,建立各项业务活动决策、管理、执行、监督标准。横向上,内部各项制度、办法、实施细则、条例规定、规程、规则各自主体之间有内在的关联性、系统性;纵向上,管理制度与国家、上级、企业制度保持遵从性、兼容性、前后制度的连贯性,避免制度多变或前后矛盾。在横向和纵向上,制度的内容相互衔接贯通,逻辑保持协调与一致性,形成完整的流畅的制度管理体系,实现管理职责清晰、工作内容清晰、管理权限清晰、业务衔接清晰和监督标准清晰,使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及监督层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提供了企业治理依据。

随着企业发展与环境变化、新业务引入,需与时俱进建立并完善管理制度。经济的全球化,世界经济环境变化影响企业发展方向、战略规划、任务目标及治理方式,及时开展新业务、高风险业务、高科技业务的政策研究、评估风险,制定管理措施,落实管理职责与权限,建立工作程序与监管标准,指导新业务的开展。随着业务成熟,管理理顺,将业务管理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适应环境变化和企业发展,将经营管理风险最小化,有效防范经营风险,提高企业治理的风险防范能力。

(二)加强监督,强化制度执行力

“下属只做你检查的工作,不做你希望的工作”。建立层级监督检查管理程序,定期组织制度监督检查,实施长期监督,为执行提供长效驱动力;同时各个层级将监督检查融入日常工作,及时发现制度执行中的问题,对违规行为及时进行纠偏,确保制度在不同层面上得到有效落实,做到事中监督,实现过程控制,提高企业治理执行力。建立监督处罚考核机制。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严格监督,结合严格处罚与考核,才能保证制度执行正确、到位,解决制度与执行两张皮现象,引领依章行事、正确行事、规范管理,确保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从而起到预期的约束作用,实现事前预警,强化企业治理管控力。有效配置内部监督资源,稳定监督队伍,加强培训,培养内部监督人力资源,为监督检查部门培养具备财会、法律、计算机以及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专业人员,确保监督检查人员具有专业胜任能力,以便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企业治理监管力。

(三)建立制度PDCA循环,及时修订完善制度

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只有执行才能实现对企业的管控,只有对执行进行有效的监督才能发现制度设计和执行的漏洞及管理的薄弱环节。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管理漏洞和违规行为,从制度层次上进行深入分析,分析管理制度存在的缺陷,完善管理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起到举一反三,防范和杜绝同类问题的重复发生,提高企业治理持续改进力。制度的(PDCA)循环,即建立制度、执行、检查、处理完善、再执行循环过程,按计划制定管理制度,组织检查,通过检查找出问题和原因,进行处理,将经验和教训制订成标准、形成制度。然后再进入下一个循环,持续地开展制度PDCA循环,使管理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逐步条理化、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不断循环、不断完善,螺旋提高,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治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持续良性发展。

(四)加强制度的宣贯、培训与学习

及时组织制度的宣贯与培训学习,管理层学习制度,循章示范;业务人员熟悉制度,遵章办事;监督人员加强制度学习,监督发现制度存在问题,依章纠偏,为企业创建良好的治理环境;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制度管理平台,及时更新有效管理制度,制度制定者、使用者、遵从者、监督者及相关人员时时学习查看管理,以统一的标准规范地开展经营活动 。实现制度实时、透明、共享,保证企业内部控制治理信息与沟通透明、通畅。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等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Z].2008

篇2

关键词:内部控制 企业管理 作用

财政部等五部委2010年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连同之前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有了全面规范的建设指导性文件。内部控制被人们认识到是为了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比如企业的经营成效、会计信息可靠性及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而对企业采用的一种控制手段。内部控制的缺失,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各种舞弊及经济犯罪现象的发生。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对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一、内部控制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管理活动最终目的是通过为其所服务的客户创造满意的产品与服务,以实现企业的所有者效益最大化,并能永续经营,为达到这个目标,企业的内部控制自战略制定环节开始,不得像过去仅靠“拍脑袋”决定事情了,应当融合在企业经营活动的决策、执行、评价、纠偏的全过程。如何确保经营方针的上行下达,达到经企业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管理中扮演了无法替代的部分。内部控制制度的严重问题导致企业经营失败的例子时有发生,像光大“乌龙指”事件、郑百文事件、安然事件等,都表明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将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各要素建设的具体举措

(一)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全面有效的实施提供坚实的保障

公司治理结构状况体现了企业的最高领导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一个健全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必将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度订立、实施、修订使期更符合企业的管理目标、再实施的过程提供强有力的后盾。企业应在公司法、证券法等有关组织结构要求的规定之框架下,充分调研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自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至经营管理机构等方面建立细化的或易操作性的规范体制,形成权责分工明确、激励与约束相制衡的关系,同时,企业高管要在企业构建积极的整体价值观文化,以人为本,培养员工集体荣誉感,倡导开拓创新、诚信自律的良好氛围。

企业应当依据其规模及业务复杂程度合理设置机构人员,确保机构和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监督,可以通过编制宣导内部管理作业手册,业务流程图,岗位职责描述书,权限手册等方式促进企业全员参与内控,提高制度的透明性及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使各级员工正确行使自己的职责。

(二)从公司各业务层面建立风险\估应对作业机制,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企业应当结合实际情况,依据政府相关部门的有关企业内部控制指导性文件中对于的风险评估及应对相关的要求,建立起风险管理组织。识别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分析,对各业务层面建立起风险清单,分析关键控制环节所面临的潜在威胁及其发生的可能性,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的预案,以期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最低程度。

(三)科学制定企业各业务循环处理程序和方法

为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发生有效的牵制效果,避免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掩盖其错误和弊端行为的职务,需要在制定各项业务流程时把控好各个关键环节的不相容职务分离的问题。通常需要做好的主要不相容职务岗位分离的主要有:

会计核算过程: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由非出纳人员编制、往来应收与应付的核算、相应复核批准、会计档案保管相分离;会计核算与相应的稽核检查,应予分离;电算化的企业中的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审查、档案保管应当予以分离。

采购付款循环:物资请购与审批,多次询价与供应商的选择,购买合同的签订与审批,付款的安排与批准,采购、货物验收与相应的会计记录等都应当相分离。

生产循环:存货的请领、审批、发放与登记相分离;存货的保管、收发专人负责,不得同时负责采购或销售,也不得进行会计部门存货总账、明细账的登记作业;同时,应限制无关人员接近资产或办理物资收发;发料人员依据工单产品定额标准发货,超出标准的异常请领需要经过特别核准;财物的保管与清查相分离,以保证账证、账账、账实相符;工薪的起止计算时间决定、出勤记录与复核、工薪发放、记录等职务应相互分离。

销售与收款循环:销售业务相关环节,如:售价的审批、信用额度的审批、结算方式、销货合同的订立、销售单的编制、销售折让与退货等批准与经办应予以分离;发票开具与发货、开票与收款、销售收入账的记录、款账的记录和收款应分离;对于现金收款交易要向客户不定期的函证,以期事后检查交易的真实性;记账、收款和寄对账单应分离。

筹资与投资循环:为保证审批者评判计划的优劣的独立性,投资与筹资计划编制与审批应适当分离;债券和股票由有资质的机构发行及托管,经办人员限制接触会计记录;收、付款的人员与会计记录同负责相分离。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大小不同规模的企业其业务中的内部控制的构建应当考虑与其相适应,以使其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四)建立信息沟通渠道,利用信息系统的集成与共享,以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正确运用

企业应当通过建立对内部控制文件政策的渠道、组织对内部控制文件的学习与培训、定期及不定期的检查或内部稽查考核等制度,以加强信息沟通。

对于有条件的企业,在实施ERP及OA系统过程中应当与开发人员进行充分沟通,要求全员积极参与,整合改造企业的业务流程,使大部分人工控制活动固化为系统的自动控制,通过在系统中进行适当的权限设置,实现了内部的业务数据共享,既加强了信息沟通的效果,又可减少或避免了人为的疏失。

(五)建立有效的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机制,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企业应当通过设立高度独立于其他内部部门的内部审计等机构对各项日常经济业务进行监督,以保证企业的经营活动处于有效的监控之中。在企业发展战略、高管变动、重要业务流程等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应当依据风险评估状况以及平常监督的有效性等确定对内部控制的该方面应当进行针对性的核查。

三、持续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必使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

(一)系统、连续、全面的风险评估,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营的有效性,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风险恰当性

由于当前的欧债风波、美国次贷危机等金融危机影响继续,世界经济复苏仍存不确定性,企业间的竞争中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高,只有那些注重风险意识,建立了风险控制有效机制的企业,它们提高了内部控制的相关人员综合素质,对于风险做出正确的估计和判断决策,给企业避免大的经济损失提供了有力的屏障。

(二)恰当的评价考核体系,提高企业员工的向心力,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

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能够相对准确的地反映员工的工作绩效,弘扬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从而促进企业的各项制度的建设。同员工的生涯规划、企业的培训计划结合起来的绩效考核评价,必然会提高企业员工的向心力。一个团结的、不断进步的团队对于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效率无疑是极其关键的。

(三)有效的查错防弊,保护企业财产安全,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内部控制制度目标之一是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利用牵制原则减少舞弊及差错的发生。在内部控制有效执行过程中,有效的减少了资产流失或损失,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使得企业在同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

四、结束语

实践证明:通过实施内控体系建设,企业实现了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有效链接,在企业内建立起了覆盖各业务层面的全领域控制与激励系统,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创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

参考文献:

[1]企业内部控制课题研究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9.4

篇3

Abstract: To do well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enterprise, it must have a good internal financial control system.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of internal financial control,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establish a sound system of internal financial control.

关键词:内部财务控制;财务控制制度;建议

Key words: internal financial control;financial control system;recommendations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6-0138-01

作者简介:皮丕珍(1967-),女,湖南常德人,讲师,会计师,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教学与企业财务管理。

0 引言

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各项资金收支活动及其管理活动的控制。财务内部控制的本质就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降低交易成本。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应该能够保证财务信息的可信性,可以弥补财务契约的不完全性和财务责任的不对等性,从机制的角度分析,一个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实际上是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体现。反过来,财务内部控制的深化也将促进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达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解决企业心腹之忧,铸就领导驾驭才能,建立科学管理体制,内部财务控制是最重要的先决条件”。企业应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1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作用

1.1 增强员工的预算意识,通过全面预算控制,将管理事前控制替代财务事后控制,通过实现内部控制,给企业财务管理供给合理的成本控制工具,从而使每项预算控制都具有有效性以及正确性,在最大程度上增强财务管理的效果以及提高其精细化水平。

1.2通过内部控制系统可以增强财务的基础管理能力。因为通过制度化、标准化以及规范化的的业务流程,把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前置,每个责任中心一定要依据系统的要求规范处理所经办的业务,让财务部门获得的合理的信息,从而同财务基础管理的规定相一致。

1.3 内部控制系统的上线,财务工作的模式将从“管理型”会计逐步替代“核算型”会计。因为内部控制系统牵涉到财务所需业务信息的前置,通过系统原先已获得的众多的财务管理需求的信息,财务人员能够对信息做出及时地分析,从而为领导提供更为准确的资料。

2 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现状

2.1 企业内部缺乏制衡机制,对管理系统缺乏控制力 对于公司制来说:其法人治理结构是核心,而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关键要看董事会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在我国,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形备而实不至”,尤其体现在董事会这一重要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不少企业在改革过程中“放权让利”,致使原厂长负责制的领导班子现在既是经理层又进入董事会,董事会成员和经理成员高度重叠,而作为所有者的董事会,既不能充当所有者的“守护神”,也不能所有者对经营者进行监督,产权代表未能真正代表所有者的利益,新、老“三会”关系未理顺,监事会有名无实,这种责权不分的公司治理结构,导致内部监控严重失衡。

2.2 企业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符合实际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控制机制 内部财务控制既然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为使其更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企业不仅应该设置独立的组织机构,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系统的高效运行,但目前我国企业内部财务控制软弱无力,企业本身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符合实际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控制机制。

2.3 监控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不高,监控方法和手段落后,监控质量和效率低 任何系统的运行,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条件,高素质的理财人员,更是企业不可多得的财富,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企业的理财人员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和受专业教育的程度限制,其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都有待提高,他们的理财观念和理财方法,特别是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却还不能在更大程度上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

3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几点建议

3.1 保证良好的运行环境 企业应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构建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是健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制的基础,反过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制的有效运行又能够促进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3.2 建立高效的财务内控制度 企业要按照本身的现实状况,建立健全财务内控制度,同时始终贯穿在经营管理之中。该内部控制措施要具备三个特点:①系统性和整体性。包含的范围应牵涉到每一项经济业务,同时寻找主要的控制环节,贯彻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以及反馈等每一个环节。确保每个部门和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职责,达到内部控制系统的总体功能的目的。②高率性。有选择的对内部财务进行控制,要简化手续、精简人员,不做重复的劳动。③科学性和适应性。用一套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对管理的行为进行规范。采取合理有效的建议,确保内部财务控制的适应力。

3.3 建立内部控制监督机构,加强内部控制队伍建设 ①在形式与实质上,内部控制监督机构要处于独立状态,直接对企业的第一行政领导负责,独立于本企业的其他业务管理部门。②内部控制监督工作要制定统一、科学以及合理的监督审计程序,应有特定的核查频率与核查覆盖率,包含重要的风险点以及主要业务。③要将有责任心、对业务熟悉以及品行端正的人员组成内部控制监督机构人员。

3.4 设立独立性、权威性较高的内部审计部门 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它环节的主要力量,因此完善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必须加强内部审计监。企业应当建立由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的内部审计部门,使内部审计不受管理层的制约,以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从而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为企业正常经营保驾护航的作用。

3.5 努力提高财务、审计等监控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在财务人员职称考试和评定方面要仔细落实,健全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的培训机制,每级财政部门应统一进行规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在职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并且,对于财务监控部门人员的思想教育还要进一步的加强,特别是要注重财务监控部门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从而增强财务监控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以“它控”与“自控”,促使财务监控人员树立职业责任感,完善并深层次地升华自身的职业道德,这才是实施企业内部财务监控的最高尚之境界。

参考文献:

[1]陈颖.财务信息化与集团财务内部控制[J].内江科技,2009,(3).

篇4

【关键词】企业 内部会计 管理制度 新思路

一、前言

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指企业单位为规范单位内部会计管理活动,以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的规定为根据,结合本单位经营管理和业务管理的特点及要求而制定的制度、措施和办法。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主要包含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定额管理制度、稽核稽查审计制度、成本核算制度等内容。

企业内部会计管理是企业整个经营管理活动的核心,如今天津市企业的财务行为复杂多样,头绪众多,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掌舵,企业的发展将偏离预定的良性发展轨道,甚至出现违法犯罪行为。完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当今天津市企业解决发展中问题的重中之重。

二、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财务信息缺少统一性和真实性

由于天津市企业一般由众多项目公司、项目部等组成,而这些下属分支机构缺少一个统一的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导致财务信息缺少统一性和可比性,管理层无法从这些财务信息中得到有用的决策依据。在缺少可靠财务信息的条件下,企业没有对业务进行可行性分析与研究,导致项目的拍板缺少科学性和合理性,容易导致企业对业务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缺少预判,加大了业务控制的难度。

(二)管理层与财务人员职责缺位

部分天津市重工业企业管理层对内部会计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内部会计管理观念淡薄。不仅企业管理层缺少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将财务大权完全放置于财务部门手中,缺少对财务信息的把握,容易出现决策失误等行为;而且部分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企业责任感较弱,做事敷衍、拖沓,在财务报表的制作上不够用心,准确性和科学性大打折扣,无法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长此以往,内部会计管理必然出现问题。

(三)缺乏对财会人员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机制

现阶段天津市企业普遍存在忽视对财会人员综合素质培养的现象。企业经营者缺少内部会计控制意识,不重视对财会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没有按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建立起绩效考评制度,对于工作表现良好的没有给予应有的奖励,对于工作不认真、不负责的财会人员没有给予应有的处罚,造成财务部门整体工作积极性不高,员工缺乏工作热情。部分企业单位存在裙带关系,管理者以其亲属担任单位的财会人员,导致拥有专业技能和良好操作熟练度的财会人员的缺少,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必然无法真正得到实践。

(四)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和监督不规范

仅仅只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而没有很好的实施,也是没有用的。只有切实按照制度办事,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发挥监督职能,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进行审计,提高企业资金运行效率,提高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水平。如果纸上谈兵,不能严格按制度办事,那么将会给擅自挪用资金、偷税漏税、贪污等违法犯罪行为留出空间,导致企业资金的流失,影响企业的正常健康发展。

三、建立完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新思路

(一)完善内部会计管理体系

完善的内部会计管理体系需要明确单位管理者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职责,明确总会计师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职责,决定会计机构的设置,明确会计机构以及会计机构负责人的职责,明确会计机构与其他职能机构的分工与关系。良好的内部会计体系也是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的制度保障,企业只有健全内部组织结构,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够真正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二)完善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企业经营者应重视财会员工队伍的素质培养,提高财会职工专业素质,强化财会职工职业道德意识,培养财会职工内部控制的意识和责任感,努力引导财会人员找到个人价值与公司价值的结合点,建立和执行人力资源政策,引进把内部会计控制度设立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的思路和方法。

(三)完善定额管理制度

定额管理即预算管理是企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法。企业单位在处理经济业务时,通过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执行和差异分析,建立、健全企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预算的职能。财务管理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可以积极参与企业战略计划的制定,当然这需要经营者对财务管理的支持,采取能不断调整的滚动式预算或全面动态预算制度,为管理者提供详尽的资料,使预算能更多地服务于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使预算更接近于连续进行的计划过程。

(四)完善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和稽查审计制度

实践表明,在企业单位稽查审计工作采用专项稽查审计调查与稽查审计相互补充,能够更好地发挥稽查审计监督的作用。稽查审计离不开专项稽查审计调查,通过专项稽查审计调查能够取得更为广泛的数据和证据;专项稽查审计调查也离不开稽查审计,对调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必须按照法律程序通过稽查才能更深入地查处。由真实、合法稽查审计向真实、合法、效益稽查审计兼顾并突出效益稽查审计转变;由查处违法违纪问题为主向查处问题与为宏观服务相结合转变。

(五)完善成本核算制度

许多天津市重工业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一味片面地强调降低成本,而没有考虑到重工业产品的竞争能力,没有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没有将成本管理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其实,重工业企业要生存的关键在于生产的产品是否受市场的欢迎。因此企业在控制成本时必须重视产品质量的提高,绝不能片面地为了降低成本而忽视产品质量,否则,企业的形象将因为产品质量和信誉问题受到影响,导致企业业绩下滑或者倒闭。除此之外,由于重工业行业的特殊性,安全第一无可争议。所以,天津市企业单位想要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再局限于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而是应该将视野延伸到重工业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业务的发展态势分析、产品质量的提高上。

四、结语

总而言之,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当今天津市企业解决发展中问题的重中之重,能使企业及时地规避风险、准确的抓住市场机遇、对市场调节做出最快速的反应,并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增长,因此只有完善内部会计管理体系、完善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完善定额管理制度、完善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和稽查审计制度、完善成本核算制度等才能最终使天津市企业以较强的竞争态势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帆.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0(23).

[2] 蔡雪琴.关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的探讨[J].时代金融,2009(12).

[3] 张德森.完善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若干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5).

[4] 刘淑红.论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J].知识经济,2008(07).

[5] 赵玉红.浅议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J].财经界(学术版),2008(03).

[6] 张佳昕.建立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之管见[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08).

篇5

【关键词】铁路系统机制改革;深化发展;现代企业制度

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的不断深入,铁路管理机制也在不断改进,如何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新机制,通过学习《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使我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加深了理解,坚定了信心,开拓了思路。下面,我就运用学到的理论,联系铁路企业的实际,紧紧围绕如何在铁路内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个目标,深化铁路企业改革,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和观点。

一、深化铁路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性

企业制度作为微观经济体制是整个社会经济体制的基础。国家对企业制度的选择,主要考虑这种微观体制是否能使整个经济体制运行更有效率。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要求企业必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企业制度,这个企业制度不是传统的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企业制度,而是现代企业制度。那就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加入WTO以后形势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个企业制度的特征和内涵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党的以来,我国对包括铁路在内的国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和尝试。先后经历了放权让利、转换经营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创新三个阶段。随之实施了五大步骤,即扩大企业自、经济责任制、利改税和税利分流、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探索和深化,特别是通过三大阶段和五大步骤的实施,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扩大企业自的改革和经济责任制的改革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效显著。但我们必须清醒看到,目前我们铁路企业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实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深化改革,我们既不能满足现状,更不能止步不前,我们必须加大改革的力度,加快改革的步伐,为建立铁路现代企业制度付出更大的努力。显而易见,深化铁路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改变铁路企业现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二、如何紧密联系铁路实际,在铁路内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铁路企业要建立起符合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特征与内涵和我国铁路实际情况的现代企业制度,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提高对铁路企业改革目标的认识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铁路新体制,必须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铁路新机制,也必须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孕育生成。因此,铁路企业改革的目标应当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进一步明确铁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意义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铁路新的管理体制奠定基础。传统的铁路经济体制,是计划经济色彩最强的“政企合一”、“大一统”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是以路局制企业制度为基础的。企业经营指标由铁道部按照指令性计划统一下达,运输收入由铁道部统收统支,物资由铁道部统购统配,经营效果由铁道部统负盈亏,铁路局及其下设单位没有经营自,不是独立的经济实体。历史上这种管理体制和企业制度曾经在组织运输生产,保证社会总体利益最大化方面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新形势下,企业不能根据自己的利益和市场需要作出资源配置的决策,企业的管理者和劳动者缺乏改善经营、降低成本、采用新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企业的经营机制不活,市场竞争力不强。

3、铁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具体做法

首先要明确核心。要探索铁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从何处入手,重点是什么,切入点在哪里?我认为,应该首先弄清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什么?现代企业制度是以清晰产权关系为基础和特征的。法人制度是产权清晰的保证,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特征和组成部分。显而易见,产权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关系,主要体现在财产最终归谁所有、由谁实际占有、谁来使用、谁享受收益、归谁处置等财产中的一系列权利关系,是多种层次权利关系的总和。

其次要进行试点启示。铁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探索试点工作始于1994年。先后有大连分局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广深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贵阳车辆厂改制为南方汇通股份有限公司,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改组为控股公司,中国土木工程公司改组为企业集团,撤消全路的所有分局设置等。综观近年来铁路企业改革,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工作,有的运作规范,取得成效显著,给我们很大启示,使我们增强了信心。有的尚未达到预期目的,有的因种种原因最终放弃,但却在建立法人治理、调整资产结构、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市场营销等方面,从正反两方面为我们铁路企业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了一些经验,提示出制约铁路运输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的深层次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问题没解决好,这说明铁路运输管理体制改革必须抓住和围绕建立企业产权制度这个核心,深化改革,并以此为基础,搞好铁路企业内部一系列改革,以实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

再次要确定走向。通过明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及其重要意义,结合铁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给予我们的启示,我认为研究和探索铁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该坚持紧紧抓住建立企业产权制度这个核心,以建立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特征、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对整个铁路运输管理体制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探索,在深化改革的实践中选择最佳方案。

三、在深化铁路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践中至少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进一步解放解放。2、坚持用系统论指导改革。3、坚持扭住发展不动摇。“发展才是硬道理”。4、坚持做好稳定工作。

总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标志着我国企业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方向和目标,是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促进社会资源最佳配置的需要,是适应政府转变职能、改革国有资产产权管理体制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个方向目标,进一步搞好铁路企业内部的一系列改革,不断实现铁路发展的新跨越!

篇6

一、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现状

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健全的内部会计管理能够使管理人员清楚了解企业目前资金流动状况,同时对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提高会计工作质量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以本着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为目标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会计法》中提出:“需要建立企业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1]。”这对规范会计行为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性发挥了一定作用。从法律的角度讲,企业中的经营活动都属于法律范围内,对于与资金直接接触的会计工作,更是要保证资金的安全、真实、完整、有效。企业的决策与风险控制离不开财务、会计、审计工作,企业内部需要将三者明确分工,做到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管理监督机制。随着《会计法》的实施,企业内部的监督制度会更进一步的得到完善。虽然企业已经明确了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重要作用,但企业的管理人员与员工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内部监督管理的必要性,也没有深入了解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内容,会计人员并不清楚在企业中的职责。由于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运行受企业环境和条件的制约,管理体制还存在缺陷,影响了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

从企业内部来看,会计监督制度是一种自觉、主动性的监督管理方法,是企业监督管理的基础,能够预防国有资产的损失,也能够保证企业战略方向和企业正确的投资决策。但是,目前我国企业中,对会计监督制度的建立并不完善,自觉性不强,无法与政府部门、社会会计机构所监督的方法一致,导致监督结果也有所不同。并且,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也受到企业内部的运行和管理体制的约束,因此,目前来看,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十分重要,如何完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提升内部会计监督的力度,是企业运营管理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现有问题

1.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健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也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建设,企业内部的管理方法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仍然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将无法跟上企业发展的脚步。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中的会计监督制度概念模糊,将企业的审计监督看作是会计监督,监督管理混乱,未建立起合理的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

2.企业管理人员的约束机制不健全。企业管理人员的约束性不强,企业的发展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容易产生管理人员利用非法手段谋取利益,伪造会计证、做假账、对会计事项纵容等,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会计法》中的第五条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2]。”这种非法操作通常由企业的管理者操控,因此,管理者的约束机制未能行使,影响了会计的正常工作。

3.企业管理体系不健全。大部分企业中还未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会计管理体系,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对会计工作未能起到有效监督。虽然部分企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建立起了相关的监督制度,但具体的实施情况没有落实,比较形式化和流程化。监督管理体系的不健全导致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不仅会出现徇私舞弊现象更容易滋生腐败。

4.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低下。会计人员是企业资金流动的最直接接手人,企业的所有账目、财务、资产等信息都由会计人员统计。因此,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业务能力在工作中非常重要。业务能力指对账目、资产、财务等信息的统计、记录、上报等;综合素质则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准则等[3]。随着企业的发展,会计工作的范围逐渐扩展,会计人员相对短缺,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降低了招聘标准,使一些没有相关学历、专业知识及会计证书的人员进入到企业中,影响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另外,企业中的管理方法不严谨,导致会计工作的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薄弱、自我监督能力差等现象。特别是在我国,“权力至上”的思想观念引导下,有意造假,也为会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三、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问题的相关对策

1.企业内部制定相关稽核制度。企业管理中需要制定相关的稽核制度,在各项管理中,特别是会计管理中的作用非常大,科学合理的稽核制度能够保证各种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稽核工作的有效落实,对日常会计核算过程中出现的遗漏、错误、徇私舞弊等行为及时的纠正、制止,能够提高会计的工作质量,减少由会计所产生的资金不明、腐败等情况发生。建立稽核制度,还需要配备一定的稽核人员,稽核人员需要深入了解稽核制度中的每项规定,并且对会计工作内容非常了解,可以是会计工作人员之间进行轮值稽查,这样能够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财务信息的透明、真实,为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做出贡献,同时也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发展决策提供真实、有效的辅助资料。

2.企业会计人员相互监督。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工作人员的原则丧失,挪用公款、贪污受贿、中饱私囊等问题若没有及时解决将会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因此,需要企业尽快建立起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制度。上文提到,稽核制度需要一定的稽核人员执行,稽核人员的选择可以是会计工作人员进行轮值,相互监督。在深入了解稽核制度的理论内容后,认真落实到监督工作中并严格执行。执行方法有三:①建立会计人员轮岗制和末位淘汰制,轮岗制一方面可以避免监督人员徇私舞弊,另一方面可以增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监督过程中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深入了解;末位淘汰制是需要会计主管对会计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优胜略汰,使企业的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与职业素养同时提升。②制定会计会审制度,定期进行会计会审工作报告。③在财务主管的领导下,对会计人员的现金、资产、账目进行相关检查,是否有遗漏、错报等行为,一经查出,必须按照相关制度进行严肃处理,保证会计工作的有效进行。

3.发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是一项能够强化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基本措施,内部审计工作包括会计账目和稽查、评价内容的控制制度。审计工作是针对企业内部的相关政策的审查、评估,对企业的项目活动进行审查、核实,包括项目的市场动向、社会动态、资金投入、经济回报、顾客服务等,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为会计工作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会计的目前工作只是企业账目的管理、资产的统计等,而审计工作不仅需要看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目标等,还要了解企业的社会效益,因此能够为会计工作扩大工作范畴,为会计工作带来更广泛的宏观目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需要根据企业的自身发展制定相关的审计规章制度,让企业的审计与会计工作共同进行。

4.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会计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具备一定的专业学历和业务能力。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对会计工作者加强培训,一方面培训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通过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员工对工作具有一定的处理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会计人员的责任心,强化员工意识,增强员工的职业素养。员工需要对工作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勤于监督,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上报。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工作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对工作富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爱岗敬业,养成自我监督的良好习惯。人力资源结构方面也需要对会计人员配置作出调整,组建合理的会计部门人力资源结构,制定明确的晋升机制、奖惩机制、培训机制,多方面对员工进行素质提升。制定相关的奖惩和福利机制,对员工进行优胜劣汰,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进取精神,能够全面保证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篇7

企业财务会计监督的目的在于为企业管理决策层以及信息需求者提供准确、可靠、相关的财务报告,企业的财务会计监督工作主要是围绕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开展,财务会计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对原始凭证的审核监督

确保原始凭证的真实、规范、合法是控制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也是财务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原始凭证审核监督的主要内容是确保原始凭证的真实合法以及合理,对内容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督促经办人员纠正完善,对虚假或者是违规的原始凭证,及时查明原因追究责任。

(二)对财务会计账簿的审核监督

对财务会计账簿的审核监督主要是要求企业的会计部门以及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要求整理归纳会计核算资料,纠正各种会计账簿作假、设置账外账等行为,并配合完成国家或者是外部社会机构对企业的监督。

(三)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监督

财务报告是企业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外部主体了解评估企业财务状况的主要手段。对于财务报告的监督,重点是准确可靠,避免出现编造、攥改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依靠财务会计报告准确的评估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财务状况。

(四)对财务收支进行监督

对于企业财务收支的监督主要是确保企业财务收支审批手续的健全,制止纠正各种财务收支违规的行为。同时执行财务清查制度,对财务收支纪律、账簿、实物以及款项是否对应进行监督,确保财务收支规范、财务资产安全可靠。

二、当前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财务会计监督体系不完善

当前我国企业在财务会计监督管理上,重视程度不足,甚至没有健全完善的内部财务会计监督体系,需要开展会计监督工作时,临时组织,造成了财务会计监督工作缺乏长效性。此外,对于政府监管部门的会计监督往往只是简单应付,也没有积极的借助外部专业会计事务所进行财务会计进行审计,造成了财务会计监督的实效较差。

(二)企业内部的财务约束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我国企业管理模式中,普遍存在着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在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没有设置健全完善的岗位管理责任制度,而且对于各项业务流程也没有标准的规范与约束,造成了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例如财务票据填制不合理、审批程序不健全,账实记录不符等等问题,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开展。

(三)财务会计监督工作人员能力水平有待提高

财务会计监督工作对于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与个人素质要求较高,但是现阶段,我国企业从事会计监督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落后,影响了财务会计监督工作。

三、完善企业财务会计监督的措施分析

(一)充分发挥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约束机制的监督作用

企业内部的约束机制也是企业财务会计监督的重要形式,通过在企业内部落实内部会计责任等措施,发挥约束机制对于财务会计的监督约束作用。现阶段,完善企业的内部约束机制应该重点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明确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工作岗位责任制,对不同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业务内容、标准要求以及考核方式提出具体要求,以责任管理的方式促进企业会计工作人员严格执行财经法律以及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规章制度;完善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牵制制度,通过采取岗位分设、定期轮岗等制度,确保财务会计相关的业务活动可以其他业务流程人员查证核对。强化考核评价约束机制,通过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对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工作情况进行汇总整理,对各项财务会计活动的相关状况进行具体分析,以确保各项财务规章约束制度得到有效的执行。

(二)改革企业会计监督方式

对于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首先应该明确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的主要内容,即对企业所有的会计业务以及会计资料进行全面的审核,同时根据企业业务发展和会计内控管理需要应及时进行修改和调整会计监督的内容,实现会计审计的灵活、全面。在会计监督方法上,应该依靠会计监督机构集中管理,将系统审核与人工查账、全面审核与重点深度审核、现场查阅与非现场审核等几种监督方法相结合,对企业的凭证业务、授权业务、应收应付款项业务进行审核监督,同时及时将发现的问题上报企业管理层,并反馈财务会计部门进行整改。

(三)提高企业财务会计监督主体的作用发挥水平

提高企业财务会计监督水平,必须充分发挥企业会计监督主体的作用。首先,应该强化企业的内部会计监督,通过强化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来提高企业内部监督力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该重点对会计信息资料进行内部审计,同时对企业内部的各种内部稽核、岗位责任以及内部牵制等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通过强有力的内部监督检查,确保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真正发挥作用。其次,应该充分重视外部会计监督的作用,积极配合财政、税务、审计、金融监管等部门对企业的监督,确保财务会计活动的合法合规。同时与会计事务所开展合作,委托专业的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的所有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依靠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强、专业水平高的优势强化对企业的财务监督管理力度。

(四)加强财务会计监督人员队伍能力素质建设

对于财务会计人员队伍能力素质的培养上,首先应该加强对财务会计监督工作人员在国家财经纪律、财务会计监督相关理论知识、企业内部财务会计规章制度、内部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专业能力教育,确保能够适应财务会计工作的开展。其次,应该强化对于财务会计监督人员职业道德以及法制观念的培训,确保财务会计监督人员能够客观公正的开展财务会计监督管理。

四、结束语

篇8

关键词:财务 会计 管理 困难和解决方式

社会不断发展,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稳步提升,国家中小型企业在社会经济提升、以及社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针对中小型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调查和研究发现,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会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达标,资金管理不完善,财务数据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在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加强中小企业部门的监管力度,完善财务部门管理模式,提升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加强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让中小企业平稳、健全的发展。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

(一)企业会计人员职业素养不达标

我国中小型企业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制度不规范,用人制度不科学,企业在财务管理人员的任用偏向企业主管的亲属,以及企业领导对于财务管理的不重视,对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都比较低,领导对财务会计重视不够,以及这种“任人唯亲”的聘用制度,导致财务会计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达标,职业操守和素养低下,工作上不能准确的预测,有效的控制、监督和检验,科学的管理,正确的分析、评价,局限于单纯的财务登记、结算和报销等简单的财务工作,不能有效发挥财政管理制度职能

(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科学的管理方式方法,执行力不足、监督管理力度不够;企业的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没有详细的、具体的成文管理标准,和规范的内部控制程序,企业缺乏监督管理部门,对财务缺乏监督和检查,容易致使财务失控,造成资金的浪费和流失。内部监督管理力度不够,财务信息系统存在漏洞,以及社会上各式各样的发票、收据种类繁多,真假难以辨别,对财务会计管理监督工作造成一定困难。

(三)企业缺乏财务管理意识

中小型企业管理、发展和经营上,侧重于产品市场、业务和销售等方面的管理和培训,对财务会计的管理上缺乏重视程度,这些企业的领导层通常认为企业业绩增长和利润扩大,与财务会计管理上没有直接的联系,单纯的把财务管理看做看做记账、查账、报销和汇总的企业工具。只注重企业产品的生产、推广和营销,脱离财务管理,缺乏资金预算,不计成本的加大产品生产规模和营销市场,造成的结果必然是企业亏损。中小企业缺乏先进的、科学的财务会计管理观念,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低下,业务能力不足,无法保障企业资源的合理整合、调配和经营。

(四)违法、造假现象严重

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控制体系不完善,各种造假现象、违法违规现象十分严重,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意识薄弱,缺乏监督管理意识和能力,财务人员做不到严于律己,整体素质低下监守自盗,以及客观因素不甚理想,市场流通票据、收据种类繁多,不规范、不统一,难以辨别和管理,一系列因素造成财务会计管理力量薄弱,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造假现象屡见不鲜,挪用公款、偷税漏税,严重干扰小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有序性,严重干扰中小企业平稳、持续和健康的发展。

二、加强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一)加强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和职业精神

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首先改革企业管理模式和用人制度,面向社会招聘高素质、高能力、高学历的专业会计人才,彻底摒弃“用人唯亲”的传统思想,从聘用制度上解决财务会计人员素质不达标问题。加强财务管理人员从业教育和再培训工作,提高财务会计管理人员职业素质,增强业务能力;端正从业人员的工作态度,从领导管理层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识。

(二)完善和健全财务会计管理的规章制度

完善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建设,健全监督和审查机制,建立企业内部监督管理机构,确保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部门工作的规范性、透明性。加强企业各部门的职责,确立各部门的工作范围,建立企业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和公开透明的的管理体系。完善财务部门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预算机制,有效控制产品成本、运输成本和支出金额。有效的加强财务管理部门对资金的监管、审查和核对力度,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保证资金支出、使用高度透明化。

(三)巩固企业财务部门核心地位

巩固会计工作的核心位置,从中小企业领导层加强财务会计管理意识,普及财务会计工作管理的重点,把财务工作放在企业管理的重要位置,充分认识到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财务会计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确保企业资金安全以及合理使用,保障企业的平稳、持续发展。

(四)建立企业内部的监督和控制机制

规范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方法,防止记假账等违法乱纪现象发生;完善企业内部的监督检查和控制机构,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提高员工职业操守,规范企业会计出纳信息系统,细化企业经费支出、使用和报销项目,公开、透明企业资金的使用和支出,彻底杜绝财务部门资金支出不清晰,使用不透明,造假账等违法乱纪现象发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完善中小型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保证中小企业资金安全、成本可控、合理支出和使用,保障中小企业的平稳、可持续发展,保障社会和谐,保障国家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篇9

(一)针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审计制度落后

在企业中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检查与评价的一般是内部审计,但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缺乏科学性和连贯性,内部监督体系流于形式,审计范围有限。甚至,有些小企业部门结构单一,不仅没有建立审计制度,内部审计工作也得不到重视,使得已建立的内部审计制度难以发挥相应的作用。

(二)缺乏切实可行的内外监督管理机制

中小企业内部监督管理过程中过多的考虑的是成木费用等影响因素,很少企业意识到审计的重要性并愿意花费大量成本设立内部审计部门。随着中小企业的逐渐发展壮大,即使有些已经设立了审计机构,但仍发挥不了应有的职责,因此大都不能充分发挥其存在的职能。再加上内审人员达不到工作的要求,加上业务素质不合要求等方面原因,从而导致企业内部监督不力,种种监管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对于外部监督,主要由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两部分组成,但是,由于中小企业之间具有差异性,使得这些理论上行得通的监督体系在实际情况下对中小企业的监督效果却达不到相关要求。

(三)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内部管理职责不清

中小企业通常会出现因用人不足,出现一人多岗的现象,因此在岗位设置上许多管理方法都无法有效的实施,其结果是岗位设置缺乏牵制性。在有的小企业中,会计、出纳都由领导者一人担任,极容易出现账目不清的现象,而在有的企业中,虽然设置了会计机构,但也出现了责任制不明晰、岗位层次不清、落实不到位以及缺乏切实可行的内部会计监督管理制度等问题。这些存在的问题会使使得会计管理这一管理工作无法在经营管理中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一)优化内部会计控制环境

一方面要逐步完善适合中小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全面的内部会计管理控制制度,这是达到实现内部会计控制职能的首要条件。会计控制要求中小企业依据一定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管理工作流程,建立完备的岗位责任制,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管理职能;另一方面要注重提高管理者内部控制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者会越来越重视内部会计控制这一项工作,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会选择把内部控制放在企业管理的重要层面。

(二)建立员工培训机制

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企业应大力加强对人才管理,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执业水平和专业知识。人员素质的高低对内部会计控制过程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要注重加强后续教育,经常对在职员工进行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员工明确自己所担任工作的重要性,塑造良好的品德行为,在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也要提高相应的会计业务素质。建立岗位轮换制度对于及时发现和纠正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差错和违规行为也具有重要作用

(三)加强内外部会计控制监督

一方面,要强化内部监督制度,有能力的中小企业需要设置具有独立性强的审计部门,要逐步扩大审计的范围。对没有能力设立独立审计部门的中小企业,可以只聘请专业内部审计人员,同样可以达到加强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这样可以强化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监督有效性,强化对经济活动监督与过程控制,减少会计失真的现象。另一方面,要强化外部监督体系,为企业会计控制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各政府部门要合理分工,不仅要建立权责分明的岗位责任制,还要加强企业财务信息交流,增加企业财务信息透明度,力求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同时有关部门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质量的监管,并鼓励与支持新闻媒体公开企业违法违纪行为,警醒其他企业的同时,也促进企业自身迅速完善会计控制制度,挽回不必要的损失。

(四)加强风险评估,建立风险评估机构

篇10

关键词:内部监督问题对策

美国安然公司等重大舞弊案件催生了萨班斯法案,我国在美上市的企业从2006年开始实施该法案。然而在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背景下,美国最大的AIG保险公司深陷次贷危机泥潭等事件,再次推动了全球市场监督部门对公司内部监督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在国内《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于2011年正式实施,作为全面提升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制度安排。众所周知,一个没有免疫系统或免疫系统偏低的生命体是不可能健康成长的,而内部控制就是企业“生命体”的免疫系统。在内部控制五要素中,内部监督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以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企业内部监督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提高内部监督效率和效果的对策和建议。

一、企业内部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内部监督有效性待提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年6月28日,自2009年7月1日起施行。不可否认,在管理基础、风险技术待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内控规范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大部分企业近几年才开展内控审计,审计方法和思路仍沿袭了固有的基于财务核算的会计控制的审计思维,监督方法亟待创新、深度亟待提高。从执行效果上看,发现问题的层面主要停留在内控制度的执行性上,对于影响与阻碍企业健康发展的深层次内控问题、关键性内控问题等方面存在监督不足的问题。内部审计部门在本级企业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人员任免等切身利益受所在企业控制,客观上造成内部审计为本企业利益服务的依附性,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工作质量受到一定制约,内部监督弱化的问题依然存在。从近几年审计署的审计结果公告可以看出,企业涉及违规金额动辄数亿。

二是内部监督资源整合不充分。企业不同层级不同职能的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与内控自我评估工作尚未有效融合。各职能部门是日常监督的最重要的执行部门,能够在第一时间识别内控缺陷,但由于在监督权利、对象、任务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资源整合不充分。从日常监督开展工作展情况看,主要依靠内审部门推动开展,职能部门未发挥主导作用。如大部分部门不愿将重大的、深层次的内控缺陷及问题暴露出来,自我评估、自我矫正、自我完善的日常监督效果大打折扣。由于不能从日常监督中获取有价值的监督信息,内部审计部门就必须增加日常监督的工作量,不但增加了监督成本,同时对涉及企业发展战略等重点控制领域专项监督仍停留在事后阶段,特别是关键岗位人员的监督有待加强。从监督效果看,无论是重要风险发现的完整性、评估建议的深度和价值,与管理层通过内控促进管理的目标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是内部监督考核制度亟待完善。内部监督管理链中考核是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不少企业对内部监督检查出的问题不处罚或是处罚过轻,考核执行不到位,威慑性不强。如企业对内部监督发现的管理缺陷,没有制定改进方案,对管控体系进行持续的改进;未与领导班子岗位绩效考核直接挂钩,发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整改,屡查屡犯现象严重。2009年2月贺国强在部分中央企业调研时强调,要把惩防体系植于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之内,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之中,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企业的业绩考核和评价,不应单纯依靠财务指标,也应当与企业管理层的控制态度紧密相连,与企业内部监督的有效性紧密相连。内部监督考核制度、方法、措施和途径还需进一步探索完善。

二、提高内部监督工作有效性的相关建议

(一)以人为本,构建勤勉尽责的内控执行文化

无论是多么完善的内控制度,如果没有一以贯之的有效执行,都有可能形同虚设。一个成功的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境界、未来发展格局,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在现阶段,基于企业文化基础之上,构建勤勉尽责的内控执行文化,可以克服内部监督的局限性、有效解决制度约束的短板问题,服务企业发展战略。

一是高层引领内控文化建设。如光明集团管理层凌驾于内控制度之上,前董事长冯永明一个人就贪了7.9亿元。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强调了董事、监事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内控文化建设,关键在领导。从管理层着手,推行以人本的控制理念,培育其社会责任感、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风险意识,通过公司日常会议宣导等方式,不断地培训教育,以身作则地带头执行,推动勤勉尽责的内控执行文化建设。

二是积极培育员工的价值观。企业要充分重视员工的价值,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内部监督,是一个受人影响的过程,需要由组织内部每一层级共同执行。工作中,注重宣导全员参与的控制理念,引导和规范员工行为,提供学习与参与管理的机会,增强其控制意识和责任心,达到自我提升的目标。将有形控制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实现员工个人价值与企业控制目标有机的统一,打造整体团队的执行文化。

(二)以风险为导向,形成内部监督管理合力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明确由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核公司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明确了内部审计部门在公司内部控制中的地位和作用。监督是要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企业重大风险的控制上,有效利用风险评估结果,提高监督的效率和效果。内部审计部门应以风险为导向,整合职能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等内部监督资源,形成内部监督管理合力。

一是内部监督工作内嵌入日常工作流程,避免“两张皮现象”。从各职能部门风险管控需求出发,将内控自我评估工作与日常的检查监督方法相结合。在业务经营活动中,通过开展日常专项检查监督,减少内控评估的重复性工作,不断改进管理与业务流程,提升监督质量。形成管理促进内控、内控融入管理的互动机制。

二是聚焦关键风险及重大风险。内审部门要以风险为导向,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中心任务,聚焦外部监督部门确定的重点监管领域、内部评估中发现的管理漏洞、职能部门检查所发现的重大风险等问题,深入分析企业面临的重要风险,对有重大影响的风险领域进行重点关注,关注管理效益,向管理层提出防范及化解经营风险的建议,从而为企业增加价值。

(三)以考核为抓手,强化内部监督责任落实

为保障企业战略发展,切实提高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能力,建立科学高效的内部监督体系至关重。企业应构建以“内部审计为主导,职能条线为重点,员工岗位为基础”的内部监督体系,落实岗位责任,强化整改规范,完善考核机制,强化监控的再监督,促进有效履职。

一是落实岗位责任。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建立岗位管理标准,通过层层签订和落实岗位责任书,把责任人、责任目标、责任奖罚以文书形式固定下来,强化责任意识、明确责任分工,进一步明确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确保执行力。强化岗位源头管理,要层层查摆,找出突出问题,要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源,制定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发挥制度的持续效应。

二是完善考核机制。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提高内部监督水平。应将内部监督执行情况作为对领导层级、部门层级、员工层级的考核指标,落实到各个岗位,各个环节,各项操作中,促进有效监督。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履查履犯的要按规定进行处罚,造成较大损失的要进行问责,为企业持续、监控、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COSO.内部控制体系监督指南.

[2]鲁江津.论中国在美上市电信运营企业的内控控制管理.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

[3]卫星云.企业内部控制评估实践与改进思考.现代经济信息,2010.

[4]王晶.围绕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加快建设企业内部规范体系.会计之友,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