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成绩提高方法范文

时间:2023-08-25 17:23: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历史成绩提高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历史成绩提高方法

篇1

在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历史教师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的原因

1.受传统教学模式所限。

当今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沿用了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枯燥乏味,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无法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初中历史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不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使得学生缺乏实践锻炼,不能适应社会发展。

3.教师素质不高。

如果历史教师没有较高的素质,就无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就要提高自身素质。

4.历史教材内容有待完善。

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参照,需要契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而当今的历史教材内容单调,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用这样的教材教出来的学生,必然只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考试,而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

5.初中历史教学效果评价制度有待改革。

目前,学生的考试成绩是衡量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准,这极大地影响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不合理的教学效果评价制度限制了历史课堂教学的发展,对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不到任何推动作用。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的解决对策

1.改变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教师必须改变以往那种以自己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主体,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习效果。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会主动学习,提高对历史的热爱程度,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3.契合社会现实。

在教学中,教师要契合社会现实,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历史基础,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现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另外,教师还要以教材为依据,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明白,历史知识就在生活之中,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知识。

4.改变教学评价制度。

在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中,考试成绩是教学效果的主要评价标准,但实践表明,成绩优秀并不代表能力优秀。因此,考试成绩不能作为历史教学效果的唯一评价标准。对此,教师要建立与现代社会相契合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制度,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5.提高教师素质。

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发展。对此,学校要为历史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篇2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困境;策略

一、引言

初中历史属于初中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引导学生认知历史发展规律、了解民族兴衰与发展、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的重要课程,对于拓展学生知识广度与深度,丰富学生智慧,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存在着重要现实意义。然而在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仍存在着较多的现实性问题,这种“困境”的存在,导致初中历史教学效果偏低。基于此,在认知其困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具备发展性的应对策略,以切实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实现其教育价值。

二、初中历史教学现实困境的理性分析

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现实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学科重视程度低。无论是学生或老师,其对历史学科的重视程度都处于较低水平,没有真正认识到历史学科的现实价值。教师在教师中重点介绍易考内容,缺乏对历史学科本身的介绍与梳理,没有有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多认为历史学科不重要,缺乏学习兴趣与热情;其二,应试教育影响仍较为突出。虽然当前进行了一定的教育体制改革,但不可否认的是,应试教育影响仍十分突出。而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师在安排教学时,只能针对课本内相关知识作介绍,缺乏拓展与延伸,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为第一要务;其三,教学与实际脱节。在历史教材中,很多内容与现实生活是紧密相连的,然而教师在教学中,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仅对教材内容作相关介绍,没有将教材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其四,教学方式落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缺乏对学生主体的认识,教学活动不具备差异性与针对性。且教学方式十分单一,缺乏现代多媒体的应用,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三、突破初中历史教学困境的发展性策略路径分析

在理性分析初中历史教学困境的基础上,为切实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需要从多个维度出发,优化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与综合素质。

1.转变教学理念,完善学科体系

初中历史教学除了让学生了解相关历史史实外,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智慧,了解民族发展历程,掌握一定的历史思维,从而完善学生历史观。教师需要充分重视历史教学的现实意义,转变教学理念,摒弃历史学科不重要的思维,积极做好课程内容安排与设计。在新课改要求下,教师需要不断完善历史学科体系,打破以课本为局限的教学安排,提高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如在讲述三国赤壁之战时,教师可以引入语文课程中的《赤壁赋》,通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融,完善学科体系,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

2.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

为切实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课程中引入现代化教学设备,如应用多媒体进行课程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够极大提高课程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因历史学科存在着大量知识需要记忆,但分散的知识点与发展轴线很难被学生掌握,而应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增加学生知识印象,提高学生记忆效率。如在讲述《中日》课程时,教师可以先应用多媒体播放《甲午风云》电影片段,让学生真切感知历史,并激发其学习兴趣。多媒体应用需要与历史课程进行充分结合,把握历史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切实提高其学习效率。

3.创新教学策略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教学策略相对较为单一,学生多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无法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为此,教师需要切实改变教学策略,创新教师方式,并充分调查与分析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采取具备针对性与差异性的教学策略。如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小组教学方式,以互补性为原则进行小组划分,组织学生开展课题研究。也可引导学生走入图书馆,调查相关历史文献等,突破教室空间局限。也可采取情境教学法,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融入到情境之中来学习历史知识。

此外,在历史教学中,还应创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摒弃唯成绩论的评价方式,将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幅度与课堂表现等纳入到评价体系之中,切实发挥评价导向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结语

初中历史教学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对于学生历史观塑造,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存在着重要现实意义。理性分析,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仍存在着较多困境性问题,基于这些问题的具体分析,为实现历史教学质量与效果,提出转变教学理念,完善学科体系,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创新教学策略等发展性对策,以切实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动力,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琳琳.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6,(6):168-168.

[2]官雄文.加强初中历史教学,以适应高中历史教学需要[J].新课程・中旬,2015,(6):212-212.

篇3

关键词:历史教学;初中;教学问题;人才培养

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已经普及,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基础文化素养、道德品质的学生。历史作为义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荣辱观、道德素养等意义重大。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历史知识过于条理化,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以死记硬背的方式为主,学习的目的则是为了通过各种考试,这样的教学现状不利于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因此,学校、老师、学生都应该积极做出努力,解决好现存的历史教学问题,促进历史教学的良性进步。

一、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1)历史学科没有受到重视。目前的初中教育中,历史教学没有引起老师的足够重视。历史课被当作一门副课来教学,教学空间与教学资源明显不足。历史课课时安排量极少,在多数情况下,历史课还会被语数外等学科占用,这导致历史教学不能够有质有量地完成教学要求。

以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七课“南方经济的发展”教学为例。这堂课的教学,需要老师对两宋时期经济发展的各方面因素做出详细解答。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讲解不够详细,以为只让学生自己看书就可以,这说明老师对教学不够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历史学习质量缺乏保障。

(2)历史教学目标单一。历史教学担任着历史知识教育、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等目标,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基础历史知识,基本历史分析能力的初中学生。而现在的历史教学目标,主要以通过考试为主,不注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种单单以通过考试为目的的历史教学,不能够发挥历史教学的真正作用。

教材中对于历史教学的目标及要求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不注重对这些教学目标的完成,教育理念没有完成转变,不能够圆满地完成历史教学目标。

(3)教学方法落后。现在的历史教学方法仍然比较落后,老师的讲解占据了课堂时间的很大一部分,作为历史教学主体的学生,很少能够参与到教学当中。而且,历史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活动极少开展,学生的历史兴趣没有得到激发,历史课堂气氛消沉 ,历史教学效果较差。

以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汉字的演变”为例,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之初增加一些关于汉字的文字游戏,例如,填空题:山石 上古木 ,该题答案为岩、枯两个字。学生在做文字游戏的过程中,就会发现汉字的象形演变过程,提升历史教学的趣味。

(4)教学评价方法不科学。教学评价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教学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目前的历史教学评价仍然以考试成绩评价为主,这种教学评价方式不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给历史教学的整体进步带来不利影响。

二、初中历史教学对策

(1)提升历史教学的地位。学校方面,应该对历史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配备专业的历史教师,安排足够的历史教学学时,丰富历史课的教学资源。这样,可以让教师对历史教学更加用心,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学生中间,还应该开展历史宣传教育,让学生明白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2)合理优化教学目标。学校领导,应该遵照历史教学大纲,合理地优化历史教学的目标。以徐州某初中学校为例,该学校历史教材为川教版,学校听取相关教师的意见,结合历史教材,制订出了历史教学的目标:从知识和能力方面,主要目标是充实学生的历史知识,让学生能够对历史有清晰的认识,牢记历史的教学。从过程与方法方面,主要让学生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从情感与态度方面,主要通过学习历史培养学生一定的历史价值观,学会以史为鉴,培养爱国情操。

(3)改进教学方法。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改进,重点在于历史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历史教学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开展丰富的历史教学活动,让学生从多样化的历史教学当中学习到有趣的历史知识。例如,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增加学生讲解历史小故事的环节。由不同的学生来轮流讲解,不仅可以促进学生阅读历史读物,还可以丰富历史课堂,促进课堂的活跃氛围。此外,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历史竞赛,历史课外实践活动,全面完善历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4)健全教学评价体系。健全历史教学评价体系,应该将历史的教学评价分为两个部分进行。一部分为考试成绩,一部分为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可以分为口头考试与书面考试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应该分课堂表现,活动表现,学生综合评价等。这样,可以全方位对学生的历史水平进行评价,促进教学评价体系的科学化、合理化。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学校、老师、学生三个方面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制订教学目标、丰富教学方法、健全教学评价体系等多种措施的采取,力争在一定阶段内让历史教学的效果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目的是促进学生历史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早日成才,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沈文竹.浅析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功教育,

2008(4).

篇4

随着教学现状不断地发展、改革和创新,初中历史学科在教育理念、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也发生了较大的改观。可是,最近几年的初中历史成绩在中考比例中总是变化无常,作为历史老师,我们不得不努力地去适应现行的教学现状。以下是我个人对初中历史学科在教学中的几点看法和分析,希望对广大同仁的教学工作能有所帮助。

一、历史教学的现状

1.初中历史教学不断变化与改革。我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初中历史课程在我州进行了无数次的改革。先是把历史作为会考科目,初一、初二历史老师匆匆忙忙地给学生上完课程就等待初三会考,那时候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都存在应付心理,反正会考及格就行了,大部分都是临时抱佛脚。后来又在初中阶段取消会考,把历史改为县统考科目,而且把历史老师的教学成绩放在全县排名,但只是教到初二就结束了,初一学习中国古代史,初二学习中国近现代史。这种状况持续不久,历史又恢复了县统考,历史老师和学生又开始回到正常的教学轨道上来。经过这些反反复复的变化,我觉得无论是哪一个科目只有通过考试,老师和学生才会认真对待。

2.在初中,历史教学得不到重视。有很多老师和学生主观上把所学科目分为了主科和副科,这种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他们打心底排斥副科,重视主科。学生们把学习时间大都花在语文、数学和英语三大主科上。正是觉得初中历史属于副科,在安排课程上时间也较少,有的学校每周甚至才有两节历史课。课时量少且不说,而且几乎都是把历史课排在上午最后一节或下午第一节,老师和学生都知道,这两节课教学效果很不好。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不到及时巩固,考试成绩就会不太理想,渐渐地,部分学生就放弃历史学科。老师们应该能够意识到,历史学科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是发挥着巨大作用的,各个学校、各位老师要高度重视它,改变历史是“副科”这样的不正常定位。

3.不懂历史的老师在教初中历史。非专业历史老师因为没有受到过系统的、专业的学习,知识连贯不起,掌握的史实不多,知识讲解不到位,很多时候连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不了,在教学中只是念完课本一遍,然后就让学生自学。这种教学使学生学习时缺乏兴趣和激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觉得历史课枯燥乏味。可是,即使学生乏味了,不喜欢历史,这部分老师还总是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他们从来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更不想给自己充电。再说,现在很多大学都开设了历史专业,该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了,学校应该让这些具有历史思想的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胜任初中历史教学。因为学生所学的科目与科目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历史学得好对语文、政治、地理等学科都有很大帮助。

4.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模式滞后。当前,特别是农村初中仍广泛沿用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方式,对于那些专业素养较差、工作态度不认真的教师就是按照先划重难点、然后背诵的教学方式,很少真正根据教学内容传道、授业和解惑。

二、高效历史教学的策略

首先,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运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以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为切入点,使学生明确历史学科对每个学生都有直接关系。了解中国国情和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的历史知识人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求知欲,激励学生学好历史的兴趣,使他们明白学习历史不但能增加自己的知识,还能壮志,为自己的人生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5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师生互动教学

一、师生互动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体现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历史课堂中的体现

1.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上授课的主体,需要把书上的知识通过口说讲给同学们听,让同学们了解历史!可是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觉得历史课枯燥无味,找不到让自己兴趣的一面,这时就会有些同学在课堂上交头接耳说话,扰乱课堂秩序,影响老师上课。

2.师生两者之间缺乏交流

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每一节课所要教学内容十分了解,为了保证课程的进度,在历史课堂中减少了师生互动或者同学们之间讨论的环节,限制了同学们对历史的内容的探讨和了解。有的老师只是布置问题让同学们回家自己思考,这样不利于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也会使学生们对初中历史失去兴趣。

(二)师生互动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体现

1.师生互动教学能够调动同学们学习的兴趣

大家都知道,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令学生们枯燥无味,上课想睡觉,到了考试就完全不会答题,不知如何从哪里入手,这就会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也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若老师在课堂上采取多与学生互动的方式,会使同学们对初中历史课上所学的内容的看法有所改变,师生互动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的应用不仅可以改变学生们对学习历史枯燥无味的看法,还可以激发学生们对学习历史的兴趣,调节课堂上的学习氛围。

2.师生互动教学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如果教师们一味的在课堂上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就是照本宣科的做法,学生难道不会对历史产生厌倦的想法?难道不会对历史失去兴趣?难道不会影响学习成绩……这一切都是不值得提倡的,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需要老师学会用创新的方法去教导学生,师生互动正是一个能够使老师与学生之间更好交流学习的平台,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使学生学到更多的历史知识,也能够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给双方都带来了有效的利益。

3.师生互动教学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只会让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教师在讲台上只管讲自己所要授予的课程内容,因为枯燥无聊,所以有的学生会选择睡觉或做其他与历史课上不相干的事情,所以会影响考试成绩以及班上的总体成绩;而师生互动教学却能够缓解这些现象,不仅可以调节班上的上课氛围,还可以促进老师与学生们之间的感情。在师生互动的课堂中,学生们如果在课堂上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问老师,在课后遇到不懂也可以到办公室找老师们解答疑问,这样也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二、师生互动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一)教师应当正确选择师生互动形式

不管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改革好的教学模式,每个教师都必须在课前准备好下一节课所要上的内容知识,这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必备责任。特别是当今新课程的改革,教师在课前备课,尽可能的将课程内容精心设计和编排后,在历史课堂上更加丰富的进行讲解,这样才能调动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找资源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过去的历史,这样师生之间可以进行互动,且学生对于不懂的问题可以与老师进行探讨,教师必须从容的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她们感受丰富多彩的历史世界,也可以活跃学生们的思维以及表达他们各自的观点。

(二)优化师生教学互动氛围

随着新课程改革,教师教学必须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师生之间需要在初中历史课堂上进行更多的互动以及交流,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历史题目抢答,对于表现好的,勇于参与的进行奖励,这个过程中,师生互动就可以调节课堂上的氛围,不会让课堂变得沉闷。教师作为初中历史课堂上课程内容的教导者,师生之间可以以朋友、知己的身份进行探讨交流,学生们不需要害怕教室们,在此过程中可以共同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三)了解学生们的本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应该要了解学生们的性格特点,从而引导学生自主的去学习历史,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们可以通过班长或者班级其他班干部了解本班同学的性格特点,对于性格比较外向的同学,教师可以与其愉快的讨论,让她们一起带动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们,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们之间教师们也可以对学生们进的互动,也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四)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求知感

教师在选择教材时,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要选择那些具有实用性、趣味性的教材,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扮演书上的内容知识,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现场的场景,把自己融入到历史事件上,使他们在体验中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掌握历史,这样可以增强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求知感。

总之,教学模式需要不断的改革创新,才能够顺应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培养需求,师生互动是有利于培养师生关系之间的感情,也是有利于激发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气氛,师生之间互动也使得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5-0239-01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面对这样的情形,国家教育部提出了加强历史课堂互动式教学,创新教学手段的新要求。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一味的进行知识的灌输,完全忽略了学生的内在诉求,不注重课堂活跃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了初中生缺乏历史学习的兴趣,无法树立正确的历史思维。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传承我国的悠久历史,学校和教师一定要创新教学模式,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丰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历史课堂的活跃度,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1.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现状

1.1 仍旧以应试教育和提高成绩为目的。知识的有效作用在于扩大和加深我们对世界、对自身的理解。但是我们的教学却把知识当成敲门砖,当成应试工具,以通过考试为唯一目的。这种观念在初中历史教学上主要造成两个弊端:一是由于历史在升学考试中分量不重,被当成可有可无的科目,很受轻视,因此很多老师和学生对历史课都是敷衍了事;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应试知识点的记忆,活的历史被肢解,没有坚持新理念的新应用,导致课堂教学的呆板枯燥。另外,很多教师都认为只要明确历史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就算实现了教学任务,这样一来,课堂教学完全变成了背诵课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1.2 教学模式陈旧单一。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多半墨守以往的历史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呆板单一,课堂枯燥,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高强度的系统记忆,对通过考试有一定效果,是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无法紧跟时展的步伐。

1.3 课堂缺乏有效互动。教育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是教师和学生,两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在现代化教育理念下,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但是,大多数初中历史课堂仍旧缺乏良性互动,课上只有教师在夸夸其谈,完全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某初中教师在讲解""的时候,一开课就问学生的起源和历史背景,造成学生学习的无序性,给人以突兀之感,阻碍了课堂的活跃度。

1.4 脱离实际。历史不仅是研究过去发生的事情,更是要借古看今,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我们的初中历史教学和现实生活是脱节的,根本没有做到与新理念相契合,很多学生都不知道历史知识可以拿来干什么,除了考一个好分数,完全没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由此造成的结果是,很多初中学生常常连最基本的社会常识都没有,看新闻,看报纸,完全摸不着头脑,对当下的社会问题缺乏分析能力。

2.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

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已经清晰直观的看到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想要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实现文化的传承,就一定要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实现创新应用,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2.1 加强课堂提问的艺术性。良好问题的创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问题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和教材的教学内容,并且让学生能够把问题当作兴趣进行思考,不断增强提问的广度、深度和趣味性,调动他们的思维,从而实现教学方法的改变。我们还以""为例,在进行这一讲教学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采用更为创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避免上述问题现象发生。教师可以先讲解一下发生的历史背景,然后提出与"五四"相关的问题,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我国受到了来自哪些国家的威胁?巴黎和会中,我国代表团成员有怎样的期许等等,从而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法。

2.2 丰富历史课堂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不仅仅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它也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想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要求,就一定要对教学模式进行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历史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进行讨论,并派代表进行问题的回答。教师也可以采用表演方法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完毕后,可以让学生扮演历史中的人物,还原当时的情形,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改变以往沉闷的教学方法。此外,教师也可以采取故事法进行历史授课,众所周知,我国的历史悠久,内容广博,教师在授课结束后可以让学生讲解一些关于历史的小故事,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保证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2.3 利用先进技术实施教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保证课堂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就要重视教师的能力素质。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加强队伍建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存的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各大学校还要不断增加资金投入,运用先进的多媒体、计算机设备进行教学,在课堂上适时地播放一些历史短片,从而丰富教学形式,增强课堂活力,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进而产生对历史知识的浓厚兴趣。

结束语:综上所述,根据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现状,采用创新型教学方法已经势在必行。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互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坚持先进设备的应用,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初中历史课堂 有效性 教学策略

一、什么是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

所谓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是指老师在教学中满足学生的心理,不仅仅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主动地接受知识,提高课堂效率,认真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

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是对于老师和学生同时而言并非对其中的老师或者学生一者而言,是对于老师讲课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双重测量标准的概括,两者既是相对的又是互相联系的。对于评价老师的有效性的检验方法是测量所教授的知识对学生的有效性。对于学生的课堂有效性则反应在老师对整堂课的把握上。

二、传统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分析

传统历史课堂教学是老师讲授学生听讲并且记录笔记,素质教育则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导,老师处于引导地位。

因此,传统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改变教育的方式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完成的任务。

传统课堂要求学生听老师话并且认真完成作业。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常常是听了老师的话完成作业,并没有再预习和复习。

要求学生主动学习,不仅仅完成作业,更重要的是学会自我学习,学会举一反三,通过老师传授的知识学会思考并且通过自己查找资料获取新知识。

三、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方法总结与分析

1.培养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探索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

(1)开端引导法

所谓开端引导就是通过上课前几分钟老师讲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从而让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其后的四十分钟内提高学习效率。这种方法对老师的总结性要求较高,把一节课要讲的东西用简练的语言先做陈述并在接下来的讲课中一一展开。

(2)学生参与法

学生参与法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整体教学中,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这就要求老师在课下分发提纲,将本节课要讲的东西告诉学生并要求学生复习,在课堂上学生分组讨论并根据提纲提出问题,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随时提问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3)故事引入法

历史就是历史故事的简化版,在讲课过程中老师可以把历史课教学内容变成历史故事,然后用通俗的语言讲给学生听或者在讲课的过程中穿插一部分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故事,以提高学习效率。

(4)联想法

所谓联想法是通过课本的讲解让学生发挥想象形成头脑风暴,让课本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思维体系,通过想象找到各知识点的相通之处,可以是各朝代的记忆或者按照共同点记忆。

2.运用多样的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

(1)与实践相结合

所谓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是让学生根据历史的意义联系实际而是让学生进行情景的复制,通过一定的表演让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2)多媒体教学法

不要一味地使用板书,而应搜集大量的历史资料并用多媒体放映,通过历史的短篇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历史并理解。

(3)激励学生法

所谓激励学生法是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表扬或者鼓励,让他们尝到学习的甜头,从而从根本上接受历史的学习,达到很好的学习目的。

(4)历史展示法

所谓历史展示法是要求老师搜集一些仿制的或者真实的历史文物展示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这些物品感受历史的魅力,从而达到真正爱上学习的目的。

四、初中历史教学课堂有效性方法总结实践

在新课改的浪潮中历史老师逐渐摸索出多种教学方法,经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实践取得良好的教学成绩。

1.课下学案预习法。

课下学案预习法已经实行一段时间,并且取得一定的效果。很多人说这是在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其实并不会。我们的学案并不是传统的拥有大面积习题的学案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大纲并通过教师的讨论总结形成的问题式学案,不需要学生大面积地书写,只需要将学案中的问题用笔在课本中画出来就行。在寻找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很认真地读书并且很认真地思考,在课堂上明显发现原来学生的迷茫感减少,对于老师讲解的许多东西很快就找到对应的地方,提问时学生回答率也明显提高。

2.课上小组讨论法。

这种方法是我们常用的方法并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推广,开始之初学生对此种教学方式很排斥,家长也很排斥,总担心学生在一起讨论的时候会说话开小差不能专心讨论问题。

对于此种情况老师想到了一种好的办法,让学生根据课下的学案进行讨论而不是漫无目的地讨论,给他们圈定一个讨论范围,这样他们在讨论时就会围绕学案的主题,加上教师的监督,他们很少讨论与历史无关的问题。

通过讨论,学生的思维变活了,不再像当初的死板,会提出各种有趣的问题,也很乐意就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很快班级学习历史的氛围变得浓厚,再加上历史老师对课本内容的点播,让他们更熟悉历史内容,学习效率提高不少,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8

【关键词】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激励策略;完善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1

初中历史课堂应当是生动活泼的,因为初中生的好奇心强烈,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应当探索适合初中生的课堂激励方式,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历史知识的信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摆脱考试压力的困扰,用轻松愉悦的心态来接受知识,探索历史学科的奥秘。

一、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目的,是决定学习效果的首要因素。正确的动机,可以激发学生对一门学科的热爱,引导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从而探求更多的知识。初中历史学科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历史学科本身的内容并不艰涩难懂,因此,教师只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起正确的学习动机,就可以有效促进教学效果提升。

教师应当善于分析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困难,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爱。通常来讲,初中生学习动机不正确,是因为背负了过重的课业负担,同时又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如果教师能变换教学方法,增添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学生就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并产生学习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目的性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设定自己的阶段学习目标,并鼓励他们向着这个目标努力。要鼓励学生积极反馈学习效果,以奖励措施为主,树立他们对学习历史的信心。同时,教师还应当转变教学理念,提升自己的学术研究水平,强化指导教学。要转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授的教学内容时,可以为学生播放备课时收集到的历史图片、电影片段等。这些生动形象的教学资料,可以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调动他们对知识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探求相关知识。

二、适当鼓励批评

首先,要采取以鼓励为主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接受历史知识的主动性,并使学生对知识保持长久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多采用表扬策略,尤其要鼓励那些成绩不是很好、学习热情不是很高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为成绩好的同学发放一些小奖品,或者对回答问题准确的同学给予热情肯定,鼓励学生探索知识,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例如:教师在讲授的历史意义时,如果有的同学提出与教材不一致的观点,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并指导同学们讨论变法所带来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这样做能够使学生明确变法事件的历史价值,并帮助学生养成大胆提问的好习惯。如果教师认为学生的观点与主流观点不一致,就不予理睬,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被挫伤,对历史知识的爱好就会受到打击。

在探索鼓励策略的同时,教师还要巧妙采用一些批评手段。这样做不是为了单纯的惩罚学生,而是为了克服学生散漫、马虎大意、注意力不够集中等学习习惯,更好地实现课堂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批评手段不能被过于频繁地运用,否则将会引起学生的抵触心态,反而达不到批评的目标。教师要在保护学生积极性和自尊的条件下,恰当地鼓励和批评学生,而不能采用偏激的激励策略。

三、纠正消极心态

实际上,许多初中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并不是十分强烈,有的同学甚至厌倦这门学科,认为上历史课的意义只在于被动接受知识,并应对考试题目。这样的消极情绪,不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造成学生这种情绪的重要原因,是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强,对于课堂教学不够适应,同时,教师缺乏相应的引导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要帮助学生克服消极的心态,重新体会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就要着手研究学生们感兴趣的事物,并对学生采取针对性的引导策略,使他们的兴趣点转移到历史教学上来。例如:教师可以与爱好体育运动的同学一起探讨历史上知名的体育活动和人物,与爱好计算机技术的同学探讨计算机诞生的经过和发展步骤。这样就消除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畏惧心理,有利于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吸收知识。

另外,教师要侧重鼓励那些后进的学生,对他们所取得的学习成果给予及时肯定。这部分同学的历史知识基础薄弱,在较短时间内可能难以取得显著进步,但是教师要消除学生的自卑心态,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要了解后进学生的学习障碍,鼓励他们探索高效的方法体系,从而更快地提高成绩。

四、引进合作环节

合作学习的模式,是随着初中课程改革的深入,新出现的一种灵活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课上引入合作环节,可以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感情。例如:教师在讲授唐代的历史事件时,可以带领学生设计一个专用的历史事件栏,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唐代历史事件摘抄到新闻板上,供大家研究探讨。还可以将全班同学分为几个小组,分别安排不同的信息收集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历史事件的有趣片段,在课堂上供大家交流分享。

五、结语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授课模式中,教师的讲解占据了课堂时间的绝大部分。然而,部分历史教师只注重单方向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导致课堂教学效果难以提升。实际上,只要教师改变一下教学策略,将积极的鼓励与引导引入课堂教学中,就能消除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厌倦情绪,并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励策略的合理性,是决定初中历史教学实效的重要因素。教师要不断探索激励学生的有效措施,积极接受新式的教学观念和方式。

参考文献

[1]王彦平.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激励策略[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2(07).

篇9

一、初中历史课堂探究式学习方法运用的重要性

历史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门比较新颖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们应该格外的重视,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同时让学生自身的思维方式进行不断地更新。在“探究式”学习方法的运用过程中对于这一点就能够进行充分的加强,让学生自身的观点能够得以表达,教师的引导作用会变得更加明显,教学氛围也能够进行更好地烘托。这是传统教学并不能够达到的教学效果,我们由此可见其重要性所在,希望能够得到广大教师们的重视。

二、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提高成绩的阻碍

(1)学生自身的知识点的贯穿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历史学科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这种心理对于学生今后的历史学科的学习产生了巨大的负面作用的,学生会将心理排斥逐渐发展成厌烦或抵触心理,使得教学过程并不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2)学生自身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受到抑制。传统历史教学过程主要是以学生间接接受历史知识为主,学生自身的动脑思考过程并不多,自身的思维方式很难得到拓宽。这样发展所引起的必然后果就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听什么,在思考问题过程中很难进行相互联系,使得思考问题过于片面,对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3)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难以提高。在传统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硬性掌握,导致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过于强调按部就班,问题处理并不能做到灵活多变,学生解决问题还是以依靠教师为主,依赖性过强,使得学生在处理问题时自主性并不能够发挥主要作用。

三、初中历史课堂探究式学习方法运用的优势所在

(1)学生自身知识点的连贯性能够得到不断的培养。在进行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方法的运用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过程能够做到更加充分,同时学生在进行问题思考的过程中,也能够做到将以往所学知识进行不断联想,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可以将知识点逐渐进行完善并加以充分的注意。这样学生的学习气氛就会不断得到优化,同时其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愈加提升,对于知识点的相互串联也能够更加完整,使学生能够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是我们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所在,同时也是该学习方式的优势所在。

(2)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全面考虑问题。在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实施过程中,对于学生自身的思维方式能够做到进一步的优化,学生对于关键的知识点能够进行牢牢地把握,通过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思考,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高速运转,在此中对于学生的考虑问题的过程就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使得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过程逐渐变得全面,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将学生的观点也能够进行正确的指引,使学生在思考问题过程中受到积极的鼓励,让考虑问题成为学生的兴趣所在,这也是我们在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的优势之一。

(3)学生自主考虑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我们通过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学习积极性能够起到极大的提高作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也是重中之重,通过该学习法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对于问题的自主解决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学生可以针对问题进行不断地练习,使其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考虑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够真正领会“举一反三”的真正作用所在,在进行自主解决问题过程中将解决问题的思路逐渐清晰化,使问题解决过程更加简单。我们从这一方面也能看出该学习方法的先进性与优越性,希望能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

以上就是本人对于初中历史课堂探究式学习方法的运用所带来的积极效果与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成绩提高的阻碍进行的相关研究与分析过程,在此之中对于优越性进行了着重的论述。在研究与探索过程中观点还存在一定的不完善,希望能够得到广大教师以及学者们的意见与建议,为今后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刘素红.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J].甘肃教育,2006(5).

篇10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教学活动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方法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在自觉与自动学习态度的引导下,自发地开展学习活动的行为。与传统的学习方法不同,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学生有更多的学习自由。自主学习,可以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当代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1.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现状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但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不是那么顺利。下面我们分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困难。

1.1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意识不足。

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只有教师认识到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发展的意义,才会自愿地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一些教师本着提高学生成绩的想法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没有意识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一些教师认为让学生掌握最多的考试答题技巧,对于学生来讲是最重要的,学生能否自主学习,并不像学习答题技巧那么重要。教师没有认识到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影响到历史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自主能力的有意引导。

1.2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不强。

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仅仅是教师的职责。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期待,教师才能认识到自主学习培养的必要性。但是,当前大部分初中学生已经习惯了“一言堂”的课堂,习惯做教师的观众,习惯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一些初中学生已经麻木了,不知道什么是自主学习,也意识不到自己应当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这样的现状影响了初中学生自主学习欲望的产生与提高,不利于其主动参与到初中历史学习活动中。

2.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方法

2.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部分初中学生不喜欢历史教学,是因为他们知道历史都是过去的事情,与自己的生活距离太远,无法体会当时历史人物的心情,也无法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因此,要让学生深入历史学习活动,教师就要为学生创设合理、生动、形象的情境,让学生走入当时的历史情境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比如在讲解有关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鸦片摧残人们身体与灵魂的照片,让学生一边阅读历史课本上的文字,一边看形象的照片,让学生意识到鸦片流传的危害。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林则徐,你会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理解当时那个情境下历史人物的心理,认识到历史事件发生的必要性。在真实的氛围下,学生乐于接受历史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发现历史事件的合理性。

2.2规范评价,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信心。

科学的课堂评价,会让学生的历史学习自信心得以提高。在当代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一双赏识之眼,积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很小的进步,都要有效表扬。教师的表扬,会让学生觉得“我可以将历史学好”,享受于历史学习活动中。科学的课堂评价的实施,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欲望的增强。

比如在复习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习的知识,重构历史知识体系。一些学生的逻辑思维较强,可以明确线索对历史事件进行总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其进行表扬,让学生更积极地总结。一些学生总结能力不强,但纵向思考能力较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学生的优势,进行表扬,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2.3加强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

自主学习要讲究方法,教师传授正确的自主学习方法,才能让学生有能力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多设计一些自主学习的环节,让学生有机会体验自主学习,发现自己在自主学习方面的不足与优势,开发自主学习方法。

比如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写作主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并构思,给学生时间体验自主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主思考中理顺思路,先从主题分析开始,之后构建写作思路,添加写作素材,让自主学习更有意义。

3.结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学观,从心理上、思想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更要通过改进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进步。只有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快速进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