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08-25 17:23: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阅读教学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阅读教学的意义

篇1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1.途径多样

随着教育的发展,以往的教育方式得到了许多的改变,但总体方向是朝着更加高效、多样的方向发展。从教育取得的成果来看,我国教育方法的改善收获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不仅对学生有利,而且对于各个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起到了许多帮作用,从长远来讲,这对于我国人才的培养也是功不可没的。在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的途径得到了丰富,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到语文知识,而且通过网络等途径也能够接触到丰富的语文知识。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是语文教育发展的一个良好的机遇。

2.教学情况改善

由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带来了便利。教学的发展也不例外,其中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语文教学长期处于学生积极性低下、教师无力改变现状的情况,但是在教育发展的新时期,通过丰富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通过教师以及学生自身的努力,极大地改善了语文教学的情况。

3.仍然存在不足

教育的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它在不断的发展中也会不断地进步,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挫折,只有通过不断解决问题,才能够为语文教育的发展扫除障碍。从现在语文教育发展的情况来讲,在某些具体教育领域内还存在不足,比如在学生的阅读、写作教学等方面,普遍存在较大的问题,这也是阻碍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同时也阻碍了语文教学的进步。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让语文教学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得到巨大的进步。

二、语文阅读教学意义

1.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阅读,初中语文的学习将会失去意义。语文的学习离不开阅读,而要想提高学习能力,就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才能够在保证学生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阅读是一个增加学生阅读知识的过程,并且同时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将自己所阅读内容中的精华部分体味出来,这就是阅读能力的一大提升,不仅能够增加自身对文章的理解,而且还能够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2.积累素材

语文学习的各个部分是相通的,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为了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地学习语文知识,而阅读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够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人文事迹,而这些知识可以当作自己作文写作的素材。阅读是一个锻炼的过程,而同时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学生将自己阅读的优秀文字记忆下来,就能够帮助自身在写作的过程中丰富文章内容。这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良好途径之一。

3.增加学习兴趣

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缺乏兴趣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而这也是阻碍初中语文教学进步的一个巨大因素。阅读内容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而教师通过寻找学生喜爱的内容,就能够起到较好的指导意义。通过让学生阅读感兴趣的内容,就能够极大地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这个基础上,对于学生对语文的长远学习也是一个巨大的帮助。学生能够在不断的阅读中发现其中的乐趣,从而不断保持自身对语文的兴趣,为自身的学习带来巨大的动力。

三、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的策略

1.结合网络教学

现在教学对网络的运用已经非常的普遍,因为网络方便且知识丰富,以其简单的操作等优点受到了广大教育者的欢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减少教学中的枯燥乏味,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阅读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顺利地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比如,在阅读《水浒传》的过程中,可以播放一部分的片段,激发兴趣,然后让学生自己阅读。这是保证高效语文阅读教学首先要做的一项工作,在兴趣的驱使下才能够让学生主动阅读,进而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保持热情。

2.注重思考

阅读并不是一个单纯阅读的过程,如果只是简单地阅读,而不注重思考,那么阅读也将失去意义。因此,广大学生应该明白阅读的意义以及思考的重要性。语文教师要起好指导性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中,带着问题去思考是广大教师特别提倡的一种阅读方式,在如今也有着非常大的借鉴意义。在阅读之前,要为学生提出思考的问题,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并寻找答案,长期遵循这种阅读方法,就能够不断积累经验,为今后的语文阅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推荐阅读

篇2

要找到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有三个原点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小学语文教学教什么、怎么教、为谁教?为此,我们围绕左荣老师执教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展开了三次教学诊断,进行了三次教学改进。

一、“教什么”――从“非本体性教学内容”走向“本体性教学内容”,改进教学结构

左荣:《女娲补天》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31课。我确定《女娲补天》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 复习词句,积累语言,运用重点词句练习复述故事;

2. 重点品读“找石补天”部分,想象“找石”过程中遇到的重重困难,想象“补天”的神奇,感受女娲的了不起;

3. 感受神话故事神奇的特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 按照“起因、经过、结果”三类,分别出示三组词句,在复习词句的基础上,练习复述故事;

2. 走进故事起因,品读重点词句“围困、挣扎”,感受灾难深重;

3. 概括故事经过,想象“找石补天”的不易与神奇,对女娲“找石”的细节展开想象并进行小练笔;

4. 由女娲补天的结果,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其他神话故事。

李学伟:有专家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这是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正确而言的。语文教学内容大致划分成两个大类:一类是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一类是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包括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的熏陶、多元文化的学习、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等。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理所当然地应该聚焦语文知识、方法和语文技能即本体性教学内容来展开教学,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本体教学内容应该是渗透在语文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之中的。

神话最大的特点是“口耳相传”――传故事内容、传人物形象、传精神象征。复述故事的过程,既是加深感知故事形象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语言的过程。学会复述,是这一课的重点;感受女娲的了不起,是这一课的难点。你围绕“感受灾难的严重、想象找石补天的不易与神奇、引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阅读兴趣”,进行“初读――精读――总结”,主要还是非本体性教学内容,而“复述、品读、写话”等本体性教学内容都是依据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需要而随机添加的,呈碎片化的点缀。

以本体性教学内容为主要目标展开教学,一般按照“认知――实践――迁移”组织教学,凸显的是本体性教学内容的学习过程。《女娲补天》应以“学会复述神话故事”为教学主线,教学目标要体现本体性教学内容:

1. 从女娲补天的“起因、经过、结果”中,发现各自的表达顺序,积累生动的词句,学习积累性复述和创造性复述;

2.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感受女娲为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而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形象以及神话的神奇魅力。

为此,我们可以对课文进行语言的“类结构化”处理:

1. 把“原因部分”处理成学习复述、感受神奇的样板,学会“找到顺序、运用词句、展开想象”的复述方法,复述“天哪,太可怕了”的场景;

2. 在“经过部分”,尝试运用“找到顺序、运用词句、展开想象”的复述方法,复述女娲找石的经过、补天的过程,感受女娲的了不起;

3. 在“结果部分”独立运用找到顺序、运用词句、展开想象”的复述方法,对“天补好后的情景”进行创造性复述。

三个板块,每个板块的结构虽然一样,但功能不同,依次体现了“认知、实践、迁移”的过程,是从“学结构”到“用结构”的过程,是举一反三的过程。

二、“怎么教”――从“教为中心”走向“学为中心”,改善教学关系

左荣:通过试教,我有两个发现。一是课文看似一读就懂,其实学生未必真懂。开课问“故事的起因是什么?”所有孩子都认为是“天塌了一个大窟窿”,“故事的结果是什么?”孩子认为是“天补好了”。后来,通过学习,孩子们自己找到了正确答案:原因是“女娲为了拯救人类”,结果是“女娲拯救了人类”。二是全班孩子表现都很积极,每个问题抛出去,基本都有90%以上的孩子举手,但是我抽问学生的范围却较窄,不少孩子没有表达的机会。

李学伟:虽然说“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并不等于说“怎么教”不重要。要培养学生熟练的语文能力,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而在于学生自己的“听、说、读、写”实践,学生只有在主动参与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才能习得语文能力。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流程要充分满足学生“学”的需要,要增加交流、讨论、展示的时间,要加大个人学习与小组学习在课堂时间安排中的比例。就《女娲补天》来说,我们需要再梳理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方式,看看哪些适合独学(自主学习)、哪些适合对学(同桌讨论)、哪些适合群学(小组合作)。

左荣:由复述练习,我想到一个游戏,名字叫“滚雪球”,前一个同学说一句,后一个同学重复前一个同学的话再自己说一句……我会把一个小组的孩子编号(1个小组的4个同学分别是1、2、3、4号),教学环节的教学方式作如下改进。

1.小组游戏:用滚雪球游戏的方式,说说《女娲补天》的“起因、经过、结果、感受”,初步感知故事内容。为了游戏成功,每人尽量简短,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

2. 哪些地点可怕?重点品味“围困”“挣扎”两词,发现“找到顺序、运用词语、展开想象”的复述方法,滚雪球式复述“起因”。

3. 女娲为了拯救人类,做了哪几件事?从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女娲“了不起”?小组分工合作,按事情发展顺序,复述女娲补天“了不起”的细节。

4.以“天哪,太美好了!”为中心句,迁移“天哪,太可怕了!”的段式,创造性复述女娲补天的“结果”。

5.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完整复述《女娲补天》。

三、“为谁教”――从“发现儿童”走向“发展儿童”,深化教学意义

左荣:再次施教,我发现小组合作有了明确任务和分工后,学生兴趣浓厚了,气氛活跃了,学习投入了。但是,有的听课老师提出了两点质疑:一是学生学习方式改变了,学生活动展开了,“语文味”“神话味”却淡了;二是在热热闹闹的背后,是否每个孩子都学会了复述。

李学伟:我们到底为什么而教?这个“为什么而教”,可以指向教学目标,也可以指向教学主体。老师们认为的“语文味和神话味”,应该是“对文本解读的演绎”。我们是教“教师的文本解读”,还是教“儿童的学会发展”?我们“为谁教”?答案是肯定的――为儿童发展而教,以“人本”为基石建构全新的课堂规则和课堂形态,使学生形成能力、发展思想、培养精神。

学生要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教师的作用也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点燃、激励、发现。只有发现儿童才能发展儿童。不知你在课堂上是否发现:4人小组成员水平不一、动力不一、机会不一、成功体验不一;各小组进行展示的机会不一。所以,你还要制定公平的规则、搭建展示的平台、欣赏不一的学生,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篇3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拓宽阅读材料;训练阅读的方法

Abstract: Aiming at the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difficulty, I combined with teaching practice, summ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reading in the reading teaching significance, thus summed up the effective method of training reading.

Keywords: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broaden the reading materials; training method of reading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阅读教学尤为重要。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开拓学生语言能力,而且还要深化课文的内涵,扩展课文的外延,把课文含义延伸到学生周围的生活中,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拓展和延伸,最终达到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目的。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时过多地对阅读文章进行扩展,往往让学生忽视对课文的理解;过多补充其他内容,让学生应接不暇,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我对英语阅读教学扩展活动进行了反思,发现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扩展教学活动要注意四个方面,才能更好的、有效的发展阅读教学活动。 一. 注重课本阅读材料

课本是阅读教学的源泉,没有课本材料为依据,阅读就只能是空谈。所以扩展阅读是一种辅助课本阅读的手段。拓展必须在完成阅读任务的基础上进行,才能保证阅读教学的高质、高效。不管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拓展方式,都必须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关注学生阅读的质量,让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透彻,学会把握文章的语言表达,从而建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教会学生阅读技巧,把握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教师应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 二.注重思维训练的培养 有效的拓展应增加学生思维的深度,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如果阅读教学仅仅注重了表面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忽视了思维训练的培养,那么这种扩展训练只能是形式上的转换,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拓展。教师要透彻地研究教材,挖掘和提炼阅读课文的精髓,精选拓展内容,设计循序渐进的任务;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需求、方法应用和兴趣爱好等认知活动的要素,并进行有效的训练。 三.把握好拓展阅读的质量

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当、得体的拓展,但并非每课必扩展。扩展应注重课内与课外的有效的结合,以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作为扩展的切入点。课前可预习扩展,课中可引入扩展,课后亦可延伸拓展,关键是选好拓展的切入点,使拓展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表达欲望,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体验、感受、领悟和思考。 但是在拓展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文章的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拓展的内容和方式,过量或质差的扩展都会削弱拓展阅读的意义。 四. 学生是拓展的主体

在拓展阅读的教学中,主体应是学生,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师生作为课堂“学习共同体”的角色。教师应是向导或协助者,为学生理解和应用文章营造氛围,并随时提供帮助。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喜好,和他们一起选择与实际生活贴近或最受关注的相关知识来拓展学习。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方法的优化组合及和谐统一。

五. 在具体的课堂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阅读教学。 1. 重新组合文章

我注重学生运用文章中的语言,结合自己体验,根据身边周围的情景,设计适合自己阅读任务,在语境中重新组合阅读文章的语言。

2. 转换文章的信息

指导学生以阅读文章为依托,筛选或改编获取的语言信息,转换文章的某一方面,如文体、表达顺序、情景或人物等,让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语言实践。

3. 仿写阅读教材

指导学生抓住阅读文章中具有明显特征且有价值的精彩片段,让学生既可以针对全篇课文,也可以针对片段练习,包括对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或过渡照应等方面的仿写。通过仿写,学生能在模仿中迁移,在模仿中创新。

篇4

1.目前高中英语阅读能力培养中出现的问题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做题时词汇量不足,阅读速度慢,准确性把握不足,时好、时差,存在很大的偶然性,阅读技巧不强。在阅读教学中归纳以下诸多问题:

1.1 "知识点中心论"——片面性、不真实性

片面强调对阅读技巧或词汇的训练,缺乏整体规划,忽略了认知心理学的宏观教学规律,导致了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不真实性。阅读课的目标只停留在认知的表层,即每一节课都围绕语言知识点的讲授而讲授。也就是此谓的"词汇个个开花,语法条条分析"的教学模式。

1.2 "内容中心论"——"空中楼阁式"的能力培养

有些教师认为,阅读课就是以内容为中心而展开的讨论,语言知识可以不涉及,像中文老师一样,划分段落,总结段落大意,最终导致了语言知识的传授这一基础被忽略,离开基础,谈何更深层的理性理解呢?

1.3 形式无效性——能力培养的非有效性

阅读理解应在单位时间内完成。而有的教师在讲授之间,让学生头一天(或更长时间前)进行自行预习,在课堂上再让学生限时阅读,然后提出问题,并依问题进行讲授。其实,这种授课方式在学生通过查阅有关参考资料,熟悉了阅读材料内容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有效的。熟不知,无论学生在应付各式各样考试还是进入社会大考场,时间就是效益,此种授课方式长此以往,必将"课将不课"了!

3.快速高效阅读的方法

3.1 立足课本,挖掘思维源泉

有人认为,目前的英语课本内容太长,篇目少,生词集中,复现率低,语法密集,练习单调,不适宜进行阅读理解教学。新教材确实有上述特点,但其题材和体裁多种多样,富有思想性,趣味性和启发性,只要应用得当,不失为传授语言知识,进行阅读训练的好材料。通过课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我们紧扣"理解"和"运用"英语这两个环节,以课文为基础,适当增加辅助阅读材料,遵循课文教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规律,形成了一个模式:领会-模仿-理解-操练-活用。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领会教师布置的提示性问题,初步把握文章内容和主旨,然后进行模仿性练习,学习有关词、句;教师指导学生找出主题句,它有可能在段落的开头或末尾,弄清段落大意及段落关系,然后设置提示性练习,初步让学生独立运用有关语言点,增加阅读训练,设置专项练习,让学生反复运用有关词、短语、句型,表达思想,练习的设计具有交际性。

3.2 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思维

阅读过程就是使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有目的地去预测、思考和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从而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意义,领会作者的意图,所以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容易令人疲劳的思维过程,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首先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应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即以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宽松时空,并利用一些相关的活动激发和保持学生高涨的兴趣,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快乐的情绪,做到"为学而乐",真正让他们认识到阅读是一种既可以增加知识,又令人愉快的活动,即创设一种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从而以旺盛的精力,饱满的热情,进取的态度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获取信息的兴趣和欲望呢?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可以针对不同材料灵活多变。

如SEFC 2A Unit9 Saving the earth 老师可创设智力上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思维的加工,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As we all know, the earth is the only home of all creatures. Do you think it is beautiful? Do you think it is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for men to protect the earth? What is the biggest problem facing the earth? Why do you think so?

What causes the problem?

What can we do to solve the problem?

What do you expect to learn in this unit?

How will you use what you have learnt in your own life?

这就使学生循着老师精心设计的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积极地去阅读语篇信息,理解语言现象。

按照新课改高效课堂模式要求,即打破单一的班级授课模式,使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等成为教学组织的重要形式,全班同学都要动起来,参与到讨论中,那么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讨论,还使学生在阅读时能充分地联想,将阅读材料与已有的知识、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将抽象的概念与感性的形象的事物联系起来,还说Saving the earth一课,同学们立刻会想到"Sandstorm"(沙尘暴)、"EL Nino"(厄尔尼诺)、"Volcano"(火山)"Earthquake"(地震)、"Tsunami"(海啸)、"Global warming"(全球变暖)等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可怕的事情。通过激烈的讨论、争辩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阅读材料的思维加工深刻得多,创新能力也得到发展,阅读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3.3 扩大阅读,培养语感

英语阅读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要真正理解读物内容,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在掌握语言知识结构的同时,还得多了解一些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交习俗、政治宗教,生活经验及科普知识等,以便在阅读中排除歧义,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也只有这样才能积累大量词汇、习语、结构和句型。扩大知识面,培养语感,提高对文字的反应能力,从而真正具备接受知识的能力。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1-0089-01

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没有理解的阅读是无效的阅读;片面性的、随意性的、错误的理解也是无效的阅读。我们要热情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理解。只有这样才有利于阅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更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理念,为学生个性的彰显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力引导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个性发展,以便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创造未来的素质,也就是说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未来。

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挖掘学生共性的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关心和爱心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把教师对他的尊重、理解与爱转化成为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产生对学习语文知识的动力,激发他们在课堂上主动、自主的学习,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愉快的心情。

二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对话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对话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这一全新的阅读教学理念以来,沉寂的课堂因为“对话”赋予学生“言说权”而显露出勃勃生机,出现了另人欣喜的局面。课堂上,生本对话、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思维碰撞、心灵交流、情感互动、意义感悟。这些都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曾经称赞道:“没有一种方式比师生之间的对话更能提高沟通能力更加能启发思维技能。”孔子也经常跟他的弟子进行对话,以此来了解他们的思想性格,启发他们积极思维。可见,对话策略是很值得提倡的。在对话式的阅读教学中,只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在师生互动中形成体验、探究的生态氛围,这是实施有效对话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对话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当发现学生在对话过程中有了独特的见解时,教师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以激发他们对话的热情,从而促进他们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

提倡对话策略,没有让教师放松备课,反而要求教师要准备更丰富的背景知识。这些知识不仅是文本的、作者的、编者的,还应包括学生的。必须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关注的焦点所在,必须认真考虑学生可能提出哪些问题以及向学生提出哪些问题。因此教师不但要精通教材,还要能够预知学生在实现他们与文本对话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从而驾驭整个对话情境。在学生与文本对话时,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好,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与文本对话架起“桥梁”。学生阅读文本,不仅仅是单方面地吸收文本所负载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要与文本展开心灵的对话。因为阅读的过程就是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意识之间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

三课堂活动多样化

在阅读教学中课堂活动应该多样话,这样学生会有新鲜感。比如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比一比等,向学生推荐并开设一些“儿童诗欣赏”、“美文阅读”等系列语文活动,一方面充实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另一方面还引领、指导学生的家庭成员积极开展有益于成长的语文阅读活动,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协同为学生营造一个比较好的阅读环境。例如读一读。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出形、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现在课堂中读的形式也很多,有默读、快速读、个别读、集体读、教师范读、分角色朗读等等。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妙的声音,利用音乐渲染气氛、感悟意境;欣赏美丽的画面,使之心驰神往,领略此中情意;通过想象和联想,设身处地体验人物思想感情,进入超越现实时空的文本境界;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是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自我表现的舞台。

从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将面临一个个新问题,将不断引起我们的重视和研究。各种阅读教学的新方法将更多地走进课堂。我们将沿着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继续前进。我们应当满怀信心,肯定成绩,正视问题,不断反思,不断调整。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农村中学阅读教学

农村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重点,阅读教学搞的好坏直接影响语文教学成绩的好坏,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便成为摆在我们每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农村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现状

(一)学生方面:

1、电视、游戏及通俗读物冲击导致阅读兴趣不高 。如今,农村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镇上游戏室、网吧遍地都是。于是不少学生把课余时间都花在看电视,玩游戏、看通俗读物上。大多数学生最喜欢看的书是连环画,漫画,网络流行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等,他们认为文学名著不好看,而且看了也没用。

2、没有书籍来源,阅读环境不善。不少农村学校缺乏资金,不能建立一个象样的图书室,藏书少,仅有班级图书角,没有开设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限制,达不到预期效果。此外,农村学生的家长文化程度不高,普遍对课外阅读不重视,大多数的家长反对自己的孩子买课外书。他们认为课外书是闲书,会影响学习,学好课本知识就可以了。加上经济拮据,没有太多的零花钱买书,即使有,在农村也无法买到有用的书。在调查中了解到,家中有四大名著的只有2%,有一至两本的有6%。他们所谓的课外书无非是几本作文书、教材辅导书、故事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书源,学生当然就无法阅读!

3、课业负担过重,促使学生没有剩余的精力来通过阅读丰富自己的视野。尽管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说要推行素质教育,教材多次改革,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最终还是靠考试分数定乾坤。学校为追求高升学率,贯彻的还是“应试教育”。“题海战术”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空余时间。每周一小考,每月一大考,大大小小的考试、补习,让学生疲惫不堪,哪有时间和精力看书!

(二)教师方面:

1、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这主要是教学中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担心完不成预定的教学任务,给学生的读书、思考和语言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多或不充分,唯恐“浪费时间”,没能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二是借学生的嘴巴说出教师要说的话,层层设问把学生引进备课时的答案即标准答案中,学生成了教师的传声筒,完全失去了自己的个性阅读。

阅读教学强调的是学生“自主阅读”,看重的是“学生活动”;阅读课上教师过多讲述文本,占用了学生诵读品味文章的时间和过程,势必造成学生与作品隔膜。缺乏学生“自得”的基础,教师的分析和讲解就会成为“外加”,结果是学生对阅读文本没有兴趣。

2、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意识不浓。教学目标不明确而造成课堂教学环节不合理甚至混乱的情况时有发生,课堂教学的流程和教学环节的设计不符合阅读教学和学生认知的规律。教师在一堂课上提出几十个问题,满堂问,阅读教学活动显得零乱,甚至支离破碎;或者是随口提问,一点思维力度都没有,缺乏思考价值,无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对目前阅读教学存在的现状的思考与探索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针对农村的实际,要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采取怎样行之有效的策略呢?笔者个人认为,要提高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就必须解决好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课内:扎扎实实抓好课堂内的阅读教学。

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吃透新课程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真正转变阅读教学观念,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1、坚持一课一得,读写结合,指导学生通过实践明白自己阅读中要注意的事项。

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和核心。课堂教学中,呈现和明确教学目标,能激励学生的内在动力,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方法策略,了解学习对象及方式,预知和设想学习的结果。这一定向环节对教学过程起指引、调节和激励等多种功能。如果我们细化目标,将阅读教学分解为想象力培养,命题培养,语言学习,仿写句子……这样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以一举两得,一方面让学生品味文段,知道从中筛选信息,提高语言积累,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从感性的角度提高写作水平,以写促读。

2、坚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学会“读书”。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读的次数多、内容多、形式多,有利于感悟和积累,有利于废止繁琐分析,有利于打破沉闷呆板的课堂气氛。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独立阅读、自我检测为主要形式,训练、检测学生的独立阅读的能力。着重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学会读书的方法。

3、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个人知识的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语文教学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乐趣,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项研究表明,如果老师能发现、奖励和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所表现出来的每一个优点,那么他们就会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老师的教学活动,爱上这门课程。教学中应尽可能增加趣味性,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使学生品尝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增加学生上阅读课的兴趣。

二、课外:抓好课外阅读的指导

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与交流,是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份内之责。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学习语文要两条腿走路,既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要引导学生课外学语文、用语文。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课外阅读的时间,然后对课外阅读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监督,使学生不至于盲目的阅读,打击其阅读的积极性。

笔者认为,我们农村初中教师在课后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开拓、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可读

1、与家长沟通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针对农村中学学生严重缺乏阅读书籍这一阅读必要条件的问题,我们必须联系家长,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一方面让家长从经济上对学生阅读提供必要的支持,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家少接触通俗读物,电视和游戏,利用本来已经不多的课余时间多看点有意义的书籍。

2、完善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

在农村,各项社区服务滞后,学校图书馆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但是农村中学图书馆书籍来源匮乏,已有的图书非常陈旧,已经很难跟上当前社会的发展,教师应一面向上级领导反映要求完善学校图书馆各项设施,另一面可以根据情况在班级设立图书角,通过各种方式提供与时俱进的报刊杂志,作为图书馆资源的重要补充,此外最重要的是阅读课必须开足。学生阅读有了实质的支持,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他们阅读的兴趣自然会增加。

(二)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必要的指导。

初中学生的辨识能力、自制能力还很差,课外,教师必须在如下方面对他们的阅读进行必要的指导:

1、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图书。

图书是人类知识财富的宝库,是获得知识的源泉。它供人们利用、探求、吸取。但是,读书又须选择。开卷未必有益。选择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从方法上来讲,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必读书目录供学生选择,此外还可以教学生通过自己看前言、看目录、翻后记和抽样阅读的方法来选择图书,也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选择。

2、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

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保证读有所得,是保证读书有效的方法之一。在读的过程中,文章的哪方面触动了我,或联想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原理等等,引导学生用几句话记下来。也可以摘抄优美词句,做一些积累。

3、引导学生使用好工具书。

工具书能为我们迅速提供某些方面的基本知识,解答疑难问题,使用它可以大大提高读书的效率。在阅读中,碰到不认识的字,不懂得词,或不知道的人名、地名、事件等,都可以通过查阅工具书来弄清楚。比较常用的工具书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字典》等。要教会学生学习使用工具书,解决阅读中的一些疑难问题,使学生不至于因为累计过多的小问题而放弃阅读。

(三)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爱玩、好胜心强是当前初中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特点组织多种阅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1、实行课前演讲。进行课前演讲,促使学生主动去扩大自己的阅读量。笔者试行了几年课前演讲,学生们从开始的讲成语故事到现在的讲述内容包罗万象,都希望自己的演讲能够得到更多同学的认同,通过阅读挖掘知识的劲头更足。现在那个班级语文课前演讲已经形成良好的秩序和习惯,这也成为我教学的一大亮点。

2、开展读书交流课。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这时如果通过交流实现资源共享的话,读书的效果大大不一样。通过交流可以了解更多的好书,还可以在交流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逻辑性思维能力,开阔眼界。

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学生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9-008-02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在语言形式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和精神素养,更多时候这种目标的达成依赖于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打开学生阅读兴趣大门的金钥匙,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动力之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学生意识,才能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成长,使课堂成为“基于教师教的学转变为基于学生教自己的学”(王尚文语)。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意识的基本特点

1、把人当人,平等尊重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高中生,高中阶段是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其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在性格、人格尊严等方面均处于一个波动期,特别需要教师的尊重。每个学生具有自已独立的人格尊严,但学生集体智力、能力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由于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的不同,每个学生的个体素质是有差异的。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正视个体差异,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症下药,因势利导。

2、自主学习,积极引导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当成完全被动接受的对象,不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提问和解决问题。这样既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无法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使学生渐渐地把学习当成了负担。要想让学生摆脱这种被动学习的局面,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发生相应的改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意识具体表现

1、以人为本,关注全体学生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课程标准最重要的理念,课程标准中许许多多的要求和做法都是源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而针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规范和建议中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强调尤为突出。教师要以人为本,关注全体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差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课堂教学,从而把他们培养成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2、科学把握,制定教学目标

课堂是教师传授教学内容的主阵地,但是一节课仅有短短的四十五分钟,这就需要教师制订长期的教学目标和短期的教学目标。长期的教学目标可以是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的,而短期的教学目标则具体体现在一堂完整的课上。那么,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该如何设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其实,这主要取决于具体的教学文本和学生情况。根据教学文本和学生情况确立集中的课堂教学目标。例如《前方》,文本内容较多而教学课时只设定为一课时,笔者的教学目标就侧重于“理解文中关键句的含义”。当然,摄影散文这一文体的写作方法我们也应该要学习,但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

3、合理取舍,遴选教学内容

王荣生教授说过,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是要有适宜的语文教学内容。

也就是说教师首先要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并且知道自己为什么教这些内容,如何教才能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选入教材的文章,有多种不同的文本体式,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每一种文本体式都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王荣生教授就提出过,应按不同的文本体式来确定教学内容。其实,即使同一文本体式,不同的作者也会形成不同的作品风格。因此,在确定阅读教学内容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课文的具体特点——文体的“类”风格及作家的个性特点,不能一刀切。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学文本,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文本的内容和形式方面,讲授一些关键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4、因材施教,优选教学方式

新课程标准鲜明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具体实践中,要因材施教,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激发学生合作内在动机,使学生感到合作的必要性;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意识提高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

学习关于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国内外最新的教学方法和理论要从心灵深处彻底更新和端正教学思想牢固地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把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心理学、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觉性、自立性和创造性,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人格的价值和独特的品质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研究学生心理

教师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导者, 在教育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学生能否转变学习方式, 提高学习效率,除了在于教师能否转变观念, 改进教学方法之外, 还有重要的一点: 教师能否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教学。老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各种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3、进行教学反思

反思是个体以自己已有的观念和行为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所进行的再认识的思维及情意体验过程。因此反思能使人认识到自己观念和行为方面的优点与不足,从而改进自己。一节课结束后,教师继续对自己的学生意识的情况进行反思。再次上课时,教师的学生意识又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通过这种连续地反思,教师的学生意识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郑逸农.“非指示性”语文教学设计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2] 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篇8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必须要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阅读的基础,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是发展能力的必要条件。所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下列办法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1.以境引趣

巧用多媒体课件,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深入阅读的兴趣。如小说《林黛玉进贾府》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电视剧《红楼梦》的片断,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以加快学生的感知和理解的进程,增强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2.以事生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作者轶文趣事或背景资料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我教庄子的《逍遥游》,先介绍庄子的生平事迹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庄子虽生活贫困,有时靠借米和打草鞋度日,但对楚威王重金礼聘其为相断然拒绝。他愤世嫉俗,鄙薄富贵利禄,拒绝同统治者合作。学生了解庄子后,就有兴趣阅读课文,也更容易理解庄子所追求的“无所待”的最高境界了。

3.设疑激趣

语文阅读,离不开教师的问题的导引。精心地设计好每个问题,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诱导思考问题,从而让他们获得新的知识。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力求新颖有深意。如在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前,我设计这样的问题给学生:“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有地位又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为什么走上反抗的道路呢?他的性格有什么变化呢?”这样学生就会带着老师的问题阅读课文,并且课外阅读《水浒传》与之有关的情节。这样既创设了问题的情景,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自读与教读相结合,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质量

自读和教读在语文教学中是相互联系的。教读是基础,自读是教读所追求的目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要求课堂学习方式由传授式学习向探索式学习转变,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各单元教学中,精讲一两课,更多的课让学生积极参与,去品味,质疑,讨论。集思广益,达成共识。通过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作适当点拨。这样平时长期训练,将课堂当考场,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能力会有很大提高。读书不只是吸收继承,更要发展超越,所以自读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在阅读之中遇到疑难问题,要独立思考,并且力求自己解决,比如查字典资料解疑。自读还要有敢于怀疑精神,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形成思考的习惯,还要与动笔习惯结合起来,让学生懂得动笔的重要性,“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在阅读过程中发现文中优劣得失,随笔作些简要评注;摘抄优美句段,并进行背诵。读完文章之后写阅读心得体会,以提高阅读及写作能力。

三、教给学生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在阅读教学中把阅读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打开语文知识的大门。

1.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通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的感情基调,思想倾向,文章脉络,以便正确理解阅读题,避免理解偏差或歧义。要着眼于整个篇章,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把有关词句放到具体语境中去辨析,把握综合性大题与零碎小题之间的联系。

2.精读和评析

精读有关段落,重点段是设计问题的所在段落,认真分析思考,注意前后逻辑连续深刻理解,做到有的放矢。在学习中,根据阅读的要求,在字里行间圈点勾画,以示重要词句;在有疑问的地方作记号,并能找机会解答。同时要学有所思,边读边思考,才能学有所得。评析是阅读中的鉴赏活动,是深层次精读,在理解文章的内涵的基础上,对文章的突出特点及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态度作出评价判断,并揭示文章的深层意义。

3.抓住文体特点阅读

语文书阅读文章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思想教育意义。所以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些文章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文体特点来指导学生,让他们掌握各种文体的特点后,再去进行阅读。如议论文,文章往往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在阅读时就应该让学生明白重点是抓住开头的句子;科技性文章,逻辑性严密,重在进行推理和分析,掌握主旨思想;对记叙文,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抓住记叙文的六个要素。散文阅读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

四、拓宽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

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的积累。如何迅速而有效地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阅读范围,加快阅读速度,最终提高阅读效率,提高人文素养呢?

1.指导学生订阅各种报纸、杂志

如《语文学习报》《青年文摘》《读者》等,增加阅读量;利用学校阅览室、图书馆查找资料;利用寒暑假课外阅读经典名著,如唐诗宋词、戏剧文学、名人传记、科技书籍、历史哲学等,并做好摘抄与读书笔记。这样可以接受更多方面的信息,为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2.利用互联网增加阅读量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312-01

一、目标模糊不清,内容杂乱繁多

教学目标过于笼统一直是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很多教师确立教学目标,往往是凭经验或照抄参考书,所定目标不是年复一年的重复,就是或高或低,忽左忽右,甚至是凭自己经验的主观要求。对学生应该形成什么能力,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这一课该教会什么,教师都不清楚,而是一味追求课堂的精彩纷呈,气氛的热烈活泼,课堂设计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使课堂就成为少数优等生表演的舞台,大多数“啦啦队”队员的呼喊,整堂课没有静心读书的时间,没有咀嚼回味的思考,没有心与心的交流,没有情与情的激荡,知识如浮光掠影,训练似蜻蜓点水,读书似小和尚念经,学生实际能力提升较慢。

《语文课程标准》中教学总目标和各学段目标十分明确具体,而我们常常一只眼睛看过程与方法精彩纷呈,一只眼睛看分数高低论英雄,却把我们的出发点和归宿丢了,以至于教师教得很困惑,很烦累,学生学得很迷茫,语文素养较低。

我们认为,研读新课程标准,学习新理念,明确教学目标是提高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教学理念上,建立在对学生学习需要的科学分析上,建立在对教材的准确把握上,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这样才能使语文阅读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双基”训练欠实,学生能力薄弱

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目标,淡化“双基训练”。有的教师认为就不要双基训练了,这是对课程标准的一个误解。小学语文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师傅领进门”的关键时期,他们良好的写字、阅读等品质都在这一时期形成。而我们当今的语文课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视频导入,也有课外拓展,教师都在尽力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至于学生的字是否写会、写好,词语是否会用,表达是否完整流利,都不去细心、耐心的指导,而是高屋建瓴,空中楼阁。到了小学六年级,能够写一手漂亮钢笔字的同学超不过三分之一,在作文中,能够准确使用标点,运用准确的词语流畅表达自己心中所想的学生更是少数。写字质量滑坡,错别字增多,词汇量下降,语言贫乏,用词不当、词不达意,是各学校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实,追寻小学语文教学的本真,从字、词、句入手,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我们也需要静下心来思考,跟随时代脚步,我们要对“双基”赋予新的内涵。

三、教学策略不当,阅读感悟欠深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不能够深入研读教材,分析学情,不能灵活运用教学策略,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个性化阅读很难落到实处。具体表现在:(1)教师仍占主体地位,灌输式教学仍然是主流。课堂上依然是“我讲你听”“我教你学”,课堂教学的一切环节都围绕教师的预先设计进行,学生只是听众,没有学习的自主性,没有可供自己独立支配的时间和空间,甚至不能表达自己的见解与观点。(2)教师是为了分数而教,学生是为了分数而学。很多教师的在教学中仍存在重知识、重标准答案、重结果、重齐步走的问题,以读代讲意识不强,朗读功力欠缺,设计缺乏层次,指导存在盲目性,读讲尺度把握不准。学生的学习缺少方向、方法与动力,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思维僵化,只读死书。(3)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浅尝辄止。在新形势下,有的教师开始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但由于教师对其研究不透,利用不当,新的教学方式方法虽被采用,但很多时候只是为了追求表面的浮华热闹,实效性差。(4)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附下身子”走近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做他们的学习伙伴,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创造性地阅读文本,畅谈感受。教师应在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主动、自学、自得的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得到良好的发展。

四、课堂评价模糊,有效生成不足

独立意识尚未形成的小学生依赖于教师的评价,所以教师的课堂评价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对小学生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我们的课堂上,评价简单划一,只是一味地说“你真棒”“读得真好”等,长此以往,这几句评价语本有的激励效果也渐渐消失,变成了一种“家常便饭”,怎能感染学生,激起学生思想的涟漪?另外,介于语文本身的广泛与灵活,课堂上的有效生成也是丰富多彩,如何评价引导,积极利用,也十分重要,某种程度上说,对生成的利用能力也是语文教师能力的集中体现。

苦练基本功,努力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灵活利用课堂生成,精彩进行点评,当教师在课堂中“妙语连珠”时,学生也会像教师一样妙语连珠。

五、阅读写作脱节,课外拓展不足

阅读和写作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前者是自外而内的意义吸收,后者是由内而外的思想表达,两者之间可以互相沟通。正如语文教学前辈叶圣陶先生所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在看我们当前的语文课堂,只是引导品味文本,很少挖掘突破口,引导学生“有所撰作”,即使有些教师有所设计,也是蜻蜓点水,匆匆而过。实践证明,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体现文道统一和读写结合这两个基本原则。

篇10

第二节: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目标与阶段性特点。

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可总结为:语篇为盾,兴趣为矛;形成发展,阶段侧重;授人以渔,鱼渔共享;大局意识,超前培养。

一、语篇为盾,兴趣为矛

语篇就是以信息交流为目的的有一定主题内容的一段连续话语。阅读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从语篇的角度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不同侧面同主题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关注对文章整体的认识,让学生“先见森林,再见树木”,通过掌握语篇教学中形连和意连认识到语言形式、上下文和语境对阅读理解的关键作用。如通过总结归纳连词在阅读中承上启下的作用,提高学生对文章情节发展的预测能力并掌握快读技巧。语篇是信息的载体,而文体是语篇的载体,文体能表现文章内容的分布情况和规律。在阅读中,熟练掌握各种英文文体的结构特点有利于识别文体的类型,迅速检索文章信息,归纳文章大意和进行逻辑推理。

二、形成发展,阶段侧重

整体教学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章,不破坏文章的整体性和趣味性,不影响文章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培养阅读能力和提高阅读速度。用一句话加以概括,阅读局部不离整体,整体寓于局部之中。但需要强调的是,整体的含义不是指语言知识的累加,也不是部分之和等于整体,而是从整体上感知和归纳课文中心思想和课文大意,从课文内容的整体信息出发,逐层深入弄清段落大意及各段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篇章结构,理解其现实意义,深化运用。

课文整体教学的步骤分为三步:

第一步,从整体上对课文进行综合性理解,包括预测、指导、阅读、思考、理解五个环节。

第二步,从课文内容的整体出发,围绕段落大意或主题句对课文进行局部分析,包括发现、自查、问答、讲评、练习五个环节。

第三步,抓住课文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全方位地对课文内容实施综合性作用,包括归纳、总结、具体化、情境化、运用、点题这几个环节。

三、授人以渔,鱼渔共享

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老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可采用“替换”、“设问”、“图表”、“解释”、“选择”等手段指导学生推断词义。

比如训练学生快读技巧可以用“空缺跳读法”,它要求学生阅读所给予的词语和浏览选择题,通过语篇联想来了解短文所要表达的意义。

_____telegrams are paid by _____ _____ _,that’s to say that every word costs money._____ _____ try to use toy as _____ _____ as possible. Little words like _____ _____ disappear。

_____ _____ shortest _____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was form an Irish writer _____ _____.Paris and sent _____ _____ to his publisher to see _____ __ thought of his new book,The message _____“?”._____ ___ bake _____,saying”!”.

1.The best title to this passage is:_____.

A.The shortest Telegram in the World

B.How to Use the Language of Telegrams Correctly (√)

C.How to Save Little Words in Telegrams

2.From the example in the passage, we can draw a conclusion that the writer ______ in telegrams.

A.was against using small words(√)

B.thought it necessary to express one’s idea clear

C.was for the use of as many words as possible

3.People always try to use few words as possible in telegrams because_____.

A.they hate to use small words

B.they want to save money

C.they want save the receiver’s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