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业灌溉范文

时间:2023-08-25 17:23: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标准农业灌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标准农业灌溉

篇1

当前丘陵山区开发模式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的比较

高标准农田是指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灌排设施配套、土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生产方式先进、产出效益较高的农业生产田块。要求在项目建设时,按灌区或流域进行统筹规划、集中连片、规模开发。通过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解除制约项目区农业行产的关键障碍因素,项目区建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基本实现园田化;项目区抵御自然灾害虫能力显著增强,科技推广体系健全,规模经营适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达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目标。并对水利措施、农业措施、田间道路、林业措施及科技推广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标准。但由于丘陵山区优势产业的多样性,决定了这样的一些措施标准不一定完全适用于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其相同的方面,也有不一致的方面:

不论是平原圩区还是丘陵山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灌排设施、配套工程及道路建设都是建设的重点;都要通过土壤改良等农业措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使之符合无公害或绿色食品生产规范、规程的要求;都要鼓励采用经济适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及农业科技含量;都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组织机构,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及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的水平。

发展的产业不一致。平原、圩区以发展优质稻米为主,比较适用高标准农田的六条标准,而丘陵山区根据岗、旁、冲等不同地势,发展的产业不尽相同,冲田地势低洼,水源相对丰富,大多发展优质稻米,旁田根据种植习惯,一部分地区如丹徒的上党、谷阳、辛丰等地,以发展优质稻米为主,而另一些乡镇如句容的白兔、茅山、后白、天王等地以发展应时鲜果、茶叶等为主,而地势较高的岗地,则多以多年生的茶叶、葡萄、桃、李等经济林为主。产业不同,对各类治理措施的需求不一致。优质稻米产业区域灌排设施都是重点,并且由于地势平坦,可以按6条标准进行规划、治理,而丘陵山区不仅产业从多,地势也千变万化,很难完全适用高标准农田6条标准。如岗坡上发展茶叶,就更加侧重于水源工程、灌溉工程,并且要以管道灌溉或喷滴灌为主,同是由于地面有起伏较大,水土保持等治理措施也是重点,像2011春的大旱,我市大部分茶叶基地由于灌溉水源及灌溉设施不配套,造成减产近30%;再如发展大棚蔬菜或草莓,灌溉方式要以滴灌为主,同时对灌排工程的设计保证率也要有更严格的要求,发展的目标不一致。平原、圩区建设高标准农田,以提高粮食产量与品质,保证粮食安全为主要目的。丘陵山区发展的目标比较多样化,有保证粮食安全的,也有以发展应时鲜果、茶叶等,以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更有集种植、采摘、餐饮、观光等为一体综合效应为目的的。

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分析

丘陵山区农业发展的多样化,决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也要适应各类作物的生长需求,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丘陵山区发展的产业不同,直接关系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内容,是优质稻米、设施蔬菜,还是经济林果、观光农业,在建设之前必须有明确的目标,一般冲田、部分梯田基础比较好的旁田发展优质稻米产业,岗地以茶叶、经济林果等多年生作物为主,其余部分旁田以发展蔬菜、应时鲜果等高效作物为主。

高标准农田的规划设计必须围绕产业发展来进行,冲田上发展优质稻米,规划设计可以完全按照《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来进行,而一些岗、旁田要按作物种类为同,分类规划设计,如茶叶,主要以水源工程、灌溉工程、田间道路工程、水土保持工程为主,考虑茶叶的灌溉不是经常性的,因此渠道灌溉方式,与固定喷灌方式都不适用,因此可以考虑采用移动式喷灌系统,道路的规划设计就要考虑移动式喷灌系统的机器尺寸及灌溉半径,另外茶叶基地都具有一定的坡度,要考虑暴雨或山洪时的水土保持,并设计相应的工程;如果是草坪基地,采用固定喷灌系统比较适合,并结合草坪的生长特征,合理规划灌溉水源及排水系统。

篇2

关键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差距度;投资度;指标体系;评价;什邡市

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4)03-0047-07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403008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在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整备区等开展的土地整治活动[1]。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1年10月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2012年3月,国务院批复《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明确到2015年,再建成2.67×107 hm2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立基本农田集中投入和全域整治新机制,继续实施116个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重点加强50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建设,新建5 000处连片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此举对于增强中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加快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以及深化和扩展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全面管护内涵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2-3]。

与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和重要性相比,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方面的研究略显不足。当前研究大多侧重于政策解读和宣传方面,也有专家[4-8]就如何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出了战略思考和具体措施,还有土地整治实务工作者和研究人员[2,7-12]着重分析了当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然而尚未见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现状评价方法的研究,更缺少研究现状与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差距度和差别化的投资的相关研究,而这方面的研究能有效确定建设区域的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标准值、厘定基本农田现状与建设标准之间的差距,并使资金投资与现状相匹配,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投资和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落实和建设好2.67×107 hm2高标准基本农田意义重大。

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上,国内外学者关注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对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所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全面评价土地整理活动的生态环境影响和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土地整理项目提供了理论基础[5-15],也有学者从耕地整理的自然潜力和现实潜力两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适宜的方法实现了指标的定量化;而耕地整理现实潜力在评价时,主要从待整理土地所处的社会经济区位、待整理土地本身的基础设施状况和区域耕地后备资源状况等方面选取评价指标[16-19]。冯锐,吴克宁等针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集中连片、设施配套、生态良好等要求,运用理想解逼近法和限制因素组合法,对西南丘陵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做出时序安排与模式分区[20]。本文借鉴已有成果,以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为例,在调查基本农田现状的基础上,根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实践经验和专家意见选取指标建立评价体系,构建差距度模型计量反映基本农田现状与标准之间的差距,构建投资度模型计量反映差距度与投资额之间的关系,以指导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时空安排,也为土地整理规划及项目设计提供参考。

1研究方法与理论模型

1.1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思路为:①依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按照工程系统理论,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构建评价体系;②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用特尔菲法,选择15位相关专家,经过两轮打分得出权重,使之能较准确地反应基本农田的现状;③确定评价单元,考虑数据的可获取性和行政村的相对完整性,本文以各行政村内的耕地为评价单元;④构建差距度gap degree (GD)模型和投资度investment intensity (II)模型,计量反映各评价单元与标准值之间的差距程度以及差距度和资金投入的关系。通过ArcGIS9.3建立数据库,利用综合评价法对评价单元现状进行分析,对照已建成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和相对应的综合值,确定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标准值S,大于或等于标准值的表明没有差距,用0表示,暂不需政府投资;⑤采用自然断裂法natural breaks 分级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对小于标准值的评价单元进行分级,差距度为1级表示与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标准值最接近,表明评价单元现状较好,相应投资较少,5级表示与标准值最远,表明评价单元现状条件最差,相应投资最大;⑥案例分析与运用,检验模型和方法的正确性。

刘建生等:基于差距度与投资度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研究与应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3期1.2评价指标的选择与权重的确定

高标准基本农田是指一定时期内,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包括经过整治的原有基本农田和经整治后划入的基本农田[1]。根据目标体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将建设分为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及其他工程[21],建立指标体系应围绕5大工程建设以达到建设目标。权重的确定采用特尔菲法,选择15位相关专家,经过两轮打分得出权重。指标及权重见表1。

(1)土地平整工程。根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技术要求,土地平整应实现田块集中,耕作田面平整,耕作层土壤理化指标满足作物高产稳产要求[1],考虑数据的可获取性选取田块集中度、田块细碎度、田块分维度、耕地坡度、有效土层厚度5个评价因子。田块集中可减少耕地的耕种成本和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实现耕地规模经营[22],可用田块集中度表示,即评价单元内农户平均经营田块个数的多少;耕作田面平整主要通过田块耕地坡度,细碎度、田块分维度3个指标反映,耕地的坡度较大,则不易采用机械化耕作,因而生产成本通常较高,细碎度、分维度也间接反映田块的平整度;有效土层厚度是耕地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耕作层土壤理化指标满足作物高产稳产要求方面选取有效土层厚度这一评价指标。

(2)灌溉与排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指防治农田旱、涝、渍和盐碱等灾害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包括水源工程、输水工程、喷微灌工程、排水工程渠系建筑物工程、泵站及输配电工程[1],应达到旱能灌、涝能排的基本要求,本文选取灌溉设施设计保证程度、排水设施状况2个指标。灌溉保证率可用有效灌溉面积百分比表示,即以正常供水年内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区域内耕地总面积的百分数表示;灌溉设施条件指单位基本农田面积内的水利设施长度,根据土地现状图数据用Arcgis9.3量算评价单元内的水利设施长度。

(3)田间道路工程。田间道路工程指为满足农业物资运输、农业耕作和其他农业生产活动需要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包括田间道和生产路[1],用通达度表示,田间道路通达度高,说明田间道路建设状况好,连通性高,以田间道路通达的田块数占田块总数的比率表示[22]。

(4)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方向,防风固沙,改善农田小气候,从而起到护田增产的作用。同时农田防护林网还会通过涵养水分、净化空气等改善农田周围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23]。根据实地调查分好、较好、较差、差四等分别赋值4,3,2,1。

(5)其他工程。除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环境工程以外但与基本农田建设相关的其他工程,根据其他工程配套的实际情况赋值。

(1)数据标准化。由于收集的数据单位和数量级别不统一,在评价前应对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将其转化为无量纲的纯数值,使结果落到[0,1]区间,便于不同单位或量级的指标能够进行比较和加权。2.1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什邡市位于成都市西北部和德阳市西南部之间,距成都市60 km,德阳市20 km,位于成都一小时经济辐射圈内,并在成德绵经济带中处于有利地位,属于西部经济社会发达和经济快速增长地区。地形为西北-东南走向,呈长条形形状,居龙门山中段,103°47′-104°17′E,31°01′-31°37′N。2010年,什邡市幅员面积820.3 km2,耕地面积22 964.58 hm2,占土地面积的35.36%,其中平坝、丘陵、山地分别占耕地总数的88%、3%和9%。耕地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平坝地区,基本农田面积19 911.27 hm2,主要分布在皂角、回澜、元石、禾丰、马井、隐峰、师古、南泉、马祖、双盛、湔氐等镇。

什邡市属于都江堰自流灌溉区,水资源较为丰富,境内有“1江2河3渠”,即石亭江、小石河、鸭子河,人民渠、红岩渠、大寨渠。全市耕地以水田为主,有少许旱地和水浇地。据什邡市农业局中低产田情况的调查报告,全市土壤耕层深度比较浅,中低产田占现有耕地面积的62.25%,耕地质量急需提高。本文以什邡市的行政村为评价单元,以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101个村的基本农田为研究对象,土地面积数据来源于2010年什邡市国土资源局土地变更数据,社会经济等数据来源于2010年什邡市统计局的《什邡市统计年鉴》和2011年12月和2012年4月份的现场调查数据、问卷数据,耕地分等定级成果(2007)来源于什邡市国土资源局。从2010年土地变更数据的地类图斑中提取基本农田图斑,运用ArcGIS9.3的空间分析方法将其图层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空间管制区图和坡度图进行叠加分析,扣除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和坡度>25°的耕地区域。

2.2差距度与投资度计算及分级

用ArcGIS9.3建立的数据库,利用构建的差距度评价模型对什邡市的耕地现状进行分析,对照已建成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和相对应的综合值,确定什邡市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标准值;根据投资度模型计算各评价单元的投资额,再采用natural breaks 分级方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级,如表2,差距度为0级的为高标准基本农田,投资也为0,GD为5级的现状条件最差,投资应最大。什邡高标准基本农田差距度和建设投资分级

(4)在明确什邡市的差距度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后,结合资金情况,按照先易后难、先难后易或者难易结合的原则,为土地整治规划提供支撑,为什邡市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和投资决策提供多方案参考。通过对运用GD和II模型的运用,确定什邡市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标准值为0930,已经是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村7个

3结论与讨论

(1)本研究严格依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按照土地整理工程系统理论,确定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构建评价体系,通过什邡市的案例运用,能较准确反应待建设的基本农田现状,现状条件比较好、差距度较小的基

(2)构建了差距度(GD)模型和投资度(II)模型的,计量反映耕地现状与高标准基本农田之间的差距程度和相应的投资额度,为差别化投资、有效配置建设资金提供科学参考,也能指导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资金、空间和时序安排。

(3)本研究在差距度和投资度匹配上做了有益探索,但评价指标体系中少量评价指标难以量化,只能定性评价。科学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还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包括经济社会条件、政策限制、行政导向等,这些因素之间又互为交叉、互为影响,有时甚至相互矛盾冲突,必须经过综合分析、全面评判,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如何进一步完善机制体制,构建政府主导、国土部门搭台、相关部门集中投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体系,加大涉农资金在地方上的统筹力度,解决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存在的资金投入分散的问题,以建设促保护,以建设促发展,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作为解决现有耕地田块破碎度的有效手段,并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业科技推广相结合。同时,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如何做好公众参与,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权益,正确处理好建设中“科学”与“民主”的关系,解决权属状况复杂等社会现实问题,这些都是应该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方向。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 1033-201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Construction Standards, High Stanolards of Farmland, TD/T1033-2012[S].Beijing: China Standard Press.]

[2]刘新卫,李景瑜,赵崔莉. 建设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思考与建议[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3):1-5.[Liu Xinwei, Li Jingyu, Zhao Cuili. On Building 4 Hundred Million Mu of Highstandard Basic Farmland in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2, 22(3): 1-5.]

[3]严金明,夏方舟,李强. 中国土地综合整治战略顶层设计[J]. 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4):1-9.[Yan Jinming, Xia Fangzhou, Li Qiang. Top Strategy Design of Comprehensive Land Consolidation in China[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12, 28(14): 1-9.]

[4]李少帅,郧文聚.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资源与产业,2012,14(3):189-193.[Li Shaoshuai, Yun Wenju. Issues and Approache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Standand of Basic Farmland[J]. Resources and Industries, 2012, 14(3): 189-193.]

[5]刘建生,郧文聚,赵小敏. 农村居民点重构典型模式对比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3,(2):46-53.[Liu Jiansheng, Yun Wenju, Zhao Xiaomin. Typical Patterns of Rural Settlements Readjustment: A Comparative Study in Wuxing District, Zhejiang Province[J]. China Land Science, 2013,(2):46-53.]

[6]陈百明,张风荣. 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理论与方法[J]. 自然资源学报,2001,16(3):197-203.[Chen Baiming, Zhang Fengrong. Theory and Methodology for Sustainable Land Use Indicators System in China[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01, 16(3): 197-203.]

[7]王静,张凤荣,郭旭东,等. 县级尺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研究[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0(2):53-56.[Wang Jing, Zhang Fengrong, Guo Xudong, et al. Assessment Methods of Sustainable Land Use at County Scale[J]. Geography and GeoInformation Science, 2004, 20(2): 53-56.]

[8]薛剑,高标准基本农田标准与规划建设规划研究:以黑龙江省富锦市为例[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3.[Study on the Criteria and Plan of Wellfacilitied Capital Farmland Construction:A Case Study in Fujin City,Heilongjiang Province[D].Beijing: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13.]

[9]UN. 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ramework and Methodologies[M]. New York, 1996.

[10]Tan Shuhao. Land Fragmentation and Its Driving Forces in China[J]. Land Use Policy, 2006, 23(3): 272-285.

[11]刘建生.农村居民点整治之模式识别、潜力测算和布局优化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3.[Liu jiansheng The Research of Pattern Idemification Potentiality Calculation and Space Optimization for Rural Residential Land Consolidation[D].Nanjing: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13.]

[12]战金艳,史娜娜,邓祥征.江西省耕地转移驱动机理[J].地理学报,2010,65(4):485-493.[Zhan Jinyan,Shi Nana,Deng Xiangzheng.Driving Mechanism of Cultivated Land Conversions in Jiangxi[J].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10,65(4):485-493.]

[13]薛剑,郧文聚,杜国明,等.基于遥感的现代与传统农业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差异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24):245-251.[Xue Jian,Yun Wenju,Du Guoming,et al.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odern and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Land Use Patterns Based on Remote Sensing[J].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2012,28(24):245-251.]

[14]Petr Sklenicka. Applying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the Land Consolidation Effect to Three Contrasting Study Areas in the Czech Republic[J]. Land Use Policy, 2006, 23(4): 502-510.

[15]Gonzalez X P. Evaluation of Land Distributions with Joint Regard to Plot Size and Shape[J]. Agricultural Systems, 2004, 82(1): 31-43.

[16]张正峰,杨红,谷晓坤. 土地整理项目影响的后评价方法及应用[J]. 农业工程学报,2011,27(12):313-317.[Zhang Zhengfeng, Yang Hong, Gu Xiaoku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Post Impact Assessment of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11, 27(12): 313-317.]

[17]张正峰,陈百明,郭战胜.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国土地科学,2008,18(5):37-43.[Zhang Zhengfeng, Chen Baiming, Guo Zhansheng. Indicator System for Evaluating Arable Land Consolidation Potential[J]. China Land Science, 2008, 18(5): 37-43.]

[18]付清,赵小敏,乐丽红,等. 基于GIS和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的耕地多适宜性评价[J]. 农业工程学报,2009,25(2):208-213.[Fu Qing, Zhao Xiaomin, Le Lihong, et al. Evaluationon Multisuitability of Cultivated Land Based on GIS and Nichefitness Model[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09, 25(2): 208-213.]

[19]吴飞,濮励杰,许艳,等. 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评价与决策[J]. 农业工程学报,2009,25(12):270-277.[Wu Fei, Pu Lijie, Xu Yan, et al. Evaluation and Decisionmaking for Selecting Cultivated Land Into Prime Farmland[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09, 25(12): 270-277.]

[20]冯锐,吴克宁,王倩. 四川省中江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与模式分区[J]. 农业工程学报,2012,28(22):243-251.[Feng Rui, Wu Kening, Wang Qian. Time Sequence and Mode Partition of Highstandard Prime Farmland Construction in Zhongjiang County, Sichuan Province[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12, 28(22): 243-251.]

[21]吕婧. 中国土地整理工程体系的构建[J]. 农业工程学报,2008,24(9):89-92. [Lü Jing.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System for Land Consolidation in China[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08, 24(9): 89-92.]

[22]郧文聚. 关于加快土地整治创新的思考[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5.[Yun Wenju. Thoughts on Accelerating Land Consolidation Innovation[J]. 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1,(6): 1-5.]

[23]郧文聚,宇振荣. 中国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策略[J]. 农业工程学报,2011,27(4):1-6. [Yun Wenjun, Yu Zhenrong. Ecological Landscaping Strategy of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in China[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11, 27(4): 1-6.]

篇3

2009年,内蒙古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落实在7个盟市的10个旗县,包括通辽市的科左中旗、奈曼旗,呼和浩特市的和林县,鄂尔多斯市的达拉特旗等,总面积约20万亩,总投资2.4亿元。

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的建设,使项目区农业现代化装备水平和农业综合效益显著提高。通过示Q范项目建设,项目区形成了“农田、灌溉设施、防护林、农田作业路、农机”五配套及“统一作物种类、统一机耕播种、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灌溉、统一机收”五统一的生产格局,大力推进了土地经营规模化、种植品种优良化、灌溉节水化、作业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现代化,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使项目区向现代农业方向迈进,实现了农业的高产、稳产、优质、高效。通过项目的实施,项目区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447.4万公斤,年新增种植业总产值 5700.6万元。

二、取得的主要经验

(一)以科学规划为核心

科学规划是项目建设的核心,规划设计标准的高低决定着项目建设水平的高低。各地按照“围城沿路、靠近村庄、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当地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和生态环境规划实现有机衔接,实现了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通辽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委托给通辽市水利勘察设计院,同时旗县农发办抽调业务骨干协同参与,保证了工程规划设计的专业化。在实际工作中,以旗县为单位,按照灌区、流域和一定的行政区划统一规划,选择土地资源潜力大,集中连片,可供多年连续开发的区域作为项目区。在单项工程规划设计上因地制宜重点抓好主要建筑物布局规划、项目区沟渠配套规划、田间道路建设规划、项目区林网建设前期规划,所有项目区的井、管、线、林、路等单项工程都有规范性的设计图纸,充分利用现代化办公软件,采用GPS定位,利用航拍和谷歌地图,结合CAD制图软件进行规划设计,做到现状图、林路规划图、管灌设计图、井位图、低压线路图、高压设计图、竣工图等均出于一张基础图,使单项工程与整体工程内在统一,形成整体,提高了工程建设标准。

(二)科技推广是关键

项目建设最终要服务于当地农民和农业生产发展,因此各项目区高度重视示范区的科技推广工作,将高产新品种和先进实用生产技术集成组装进来,组织技术人员和农民现场观摩学习,加大典型辐射带动作用,确保示范区高效利用。敖汉旗重点突出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体培训等三个方面的内容:(1)选用优质品种,以高产耐密型玉米浚单20、郑单958、豫奥3等品种进行推广;(2)推广应用“一增四改”技术,即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推广机械化播种、测土配方施肥、大小垄种植、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等技术;推广应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3)围绕项目区农作物类型与特点、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的具体要求,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需要,切实加强应用性技术培训、科技知识普及性培训。在项目实施中,尝试与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项目投资整合,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面积0.4万亩,投入项目资金18万元,用于地膜补助。同时,以示范区建设为载体,重点突出建好“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区”两个关键环节,培育先进典型,加强科技推广示范引导。

(三)在建设中强化管理

各项目旗县在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严格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一是规范项目前期工作,严格把关,提高立项水平;二是严格项目计划管理,严禁擅自调整变更项目建设计划;三是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四是加强检查监督;四是全面提高项目建设水平;五是进一步加强建成项目的运行管护,保证竣工项目持续稳定地发挥效益;六是严格实行县级报帐制,项目资金执行专人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的“三专”制度;七是加大项目资金检查、监督管理,积极推行资金公示制。通辽市科左中旗、奈曼旗针对建设期短,项目工程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实行了由农业综合开发部门、专业监理公司、项目区乡镇干部和群众代表参与监督“四位一体”的项目工程监理机制。(1)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监督。开发旗(县)农发干部在施工时期,坚持与基层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监督工程质量,实施现场管理。(2)专业监理公司监督。监理公司参与项目工程全过程监理,包括项目质量、数量、验收、决算等,并定期提交监理报告和档案资料。(3)项目区乡镇干部监督。每个项目区乡镇干部都安排专职干部参与施工管理,积极协调施工环境,现场监督工程质量。(4)项目区群众代表监督。在项目村组选择威望高、品行正、责任心强的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参与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使施工队置身于群众代表的监督。这种 “四位一体”的项目工程监理机制,充分调动了各方面参与项目建设管理的积极性,确保了工程质量和进度,为建设高标准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四)积极探索新的经营形式

随着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如何实现由单户分散经营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过渡一直是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热点、难点。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在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建设中,逐步形成了三种合作经营模式:一是大户承包,合伙经营。由有能力、懂管理、善经营的种植大户牵头,以喷灌控制面积为基本生产单元,以每年每亩300元承包、整合散户土地,按照统一农田规划、统一种植结构、统一机械作业、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组织销售的方式进行管理、生产。二是农户协商、合作经营。由暂时不愿离开土地,仍想从事种植业生产的农户成立合作组织,以喷灌圈为单位组建合作社,由合作社选派有威望的社员统一管理。三是公司承包、规模经营。由公司承包土地,农民来公司打工,成为产业工人。农民在稳定获得土地承包费的同时,还可挣得日工资50-80元。组织形式的变革,为项目区农民人均增加收入590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少数农民认识不到位

少数农民对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项目认识还不足,群众筹资投劳难以落实,部分耕地难以调整。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资金由国家无偿投入和群众筹资两部分构成,其中群众筹资部分约占30%左右,其比例偏大,标准偏高,加上项目区群众外出务工人员多,投劳折资严重不足。

(二)财政资金亩投入标准低

随着开发建设逐步推进,全面推行膜下滴灌、渗灌等高标准节水技术措施势在必行,但项目建设投资总量明显不足,特别是项目建设的财政投资标准已明显偏低。在同等投资情况下,自然条件差的新建项目区需要的工程比自然条件好的平川地区多,工程量和施工难度大为增加,而新建项目区的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实力不足,使得项目建设的资金缺口加大,远远不能满足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同时,由于建筑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影响也很大,造成年初编制农发实施计划时核定的项目工程预算与市场脱节,项目建设实施难度加大。

(三)项目管护运行制度不健全

新项目区配备了大量的仪器设备,基础设施焕然一新,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的扩大、时间的推移,如何做好项目工程运行管护,确保各项工程设施能够发挥长期效益已成为非常紧迫的一项课题。

四、今后工作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宣传

要充分认识建设高标准农田对保障粮食安全,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加大宣传力度,不仅要向农民宣传,还要向主管部门领导宣传,争取更多的政策、项目和投资。

(二)提高标准,降低门槛

根据各地实施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的经验,现有投资标准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需要,建议适当提高投资标准。对一次性建设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面积规模,不强制要求连片面积万亩以上,对有条件的、确需改造的中低产田项目区,连片面积达5000亩以上即可。

(三)加强建后管护,改变生产方式

制定项目建后管护制度,明确项目管护责任、管护内容和管护办法。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签订《项目设施管护合同》。根据实际,对不同的基础设施,采取不同的管护方式。如对水利基础设施,由村委会统一管理,并根据所在位置,落实到直接受益农户负责。建议增加公益工程(如机耕路和防护林)的维护经费,延长管护经费的报账期限。

(四)因地制宜,科学开发

应参照有关行业标准,因地制宜、因区制宜确定建设模式和重点建设内容。比如中西部地区,风大沙多、干旱缺水,实现“水、田、林、路、机”综合配套,重点建设内容应是节水灌溉、农田防护林和改良土壤,地面建筑物应与新农村面貌建设相吻合。

(五)整合项目,综合资源

篇4

根据文件要求,现将XXX2020年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子项绩效管理自评如下:

一、前期工作(8分,自评8分)。

1、任务分解(2分,自评2分)

根据省农业农村厅下达XXX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皖农建设〔2019〕154号),按照农田建设管理办法,在专家评审基础上,我区建立了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库,并将年度建设任务具体落实到项目,并按时上报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共6个项目,任务4万亩,计划投资611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6070,自筹40万元。

2、项目审批及备份(4分,自评4分)

市局在完成了项目评审和现场审批后,下达了各个项目的设计批复;按照批复内容,我区编报了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计划,省农业农村厅下达了实施计划批复(皖农建设〔2020〕104号);我区同步在国家农田建设综合监测监管系统填报备份。

3、项目储备(2分,自评2分)

根据项目规划,我区印发了《关于做好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选项入库工作的通知》(裕农〔2019〕143号)文件,建立了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区级项目库,项目库总规模7.05万亩,计划总投资10675万元,满足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储备需求。

二、建设进度与质量(35分,自评35分)。

1、建设面积及工程(20分,自评20分)

我区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4万亩按计划完成,于7月初完成市级验收,通过第三方检测,各项工程建设质量达到设计标准,质量合格,效益发挥明显。2020年6个项目10月初全部进场开工,开工率100%,项目进展顺利,施工进度较快,区组织了项目督促和第三方质量跟踪检测,工程质量较好。2019和2020年,市政府组织了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会分别观摩了我区江家店镇龙门、分路口镇杨集和分路口镇新河项目区,其中省厅孔少林局长亲临分路口新河项目区指导工作。

2、年度任务完成比例(10分,自评10分)

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包括江家店镇龙门、永兴,分路口镇杨集、新沟以及徐集棠树等8个项目,于7月初完成市级验收。2020年,我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6个,建设高标准农田4万亩(含高效节水灌溉任务0.35万亩)。在省厅下达计划批复后,我区开展项目招投标工作,于9月中下旬完成了6个项目,总计10个标段的招标,并在9月底全部进场施工,当年立项且当年开工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年度任务的100%,目前,各工程项目建设进度较快,12月底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3、耕地质量提升(5分,自评5分)

为切实加强耕地保护,提高耕地质量,我区制定了《XXX2020年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与等级调查评价工作实施方案》,在高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中针对性地采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措施来加以改善和提升项目区耕地质量。通过土地平整措施改善了耕地土层厚度、和质地;通过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通过疏浚渠道和新修灌排渠系工程加快项目区排水,调节土壤酸碱度,提高了项目区耕地灌溉保证率。项目实施后,耕地质量稳步提升,根据第三方调查评价报告,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了农业产业发展,耕地质量等级由建设前的3.22提升至3.17,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平均提升了0.05。

三、资金投入(25分,自评25分)。

1、财政资金(23分,自评23分)

我区2020年农田建设区级配套资金为2439.1万元(其中高标准农田575万元,最后一公里1864.1万元),实际到位4311.175万元,占应配套资金176.8%万元。在资金管理上,我区实行区级财政报账,国库支付中心支付,目前2019年项目审计后报账进度在92%。

2、社会资本(2分,自评2分)

2020年XXX顺河镇华顺牧草合作社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计划投资210万元,其中华顺牧草合作社自筹资金40万元。通过项目扶持,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1000亩,支持华好奶牛养殖饲料基地建设。目前,合作社自筹资金40万元已足额汇缴到区财政账户。

四、竣工验收和上图入库(12分,自评12分)。

1、竣工验收(6分,自评6分)

根据省厅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验收规程,我区按时对2019年度8个高标项目进行了区级自验,综合验收评价合格。

2、上图入库(4分,自评4分)

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上图入库要求,我区在申报项目时主动与区自然资源管理部门联系,做好项目申报前置把关,2019、2020年项目均符合上图入库条件。其次,2019和2020年项目在建设中和竣工验收后也在全国农田建设监管平台上图入库,建设面积符合要求。

3、新增耕地(2分,自评2分)

在项目规划设计中,我区做好四个结合工作创新试点,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组印发了《XXX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创新试点工作方案》。在建设2019年高标项目完工后,根据区自然资源管理部门以及项目镇村上报,其中江家店镇龙门、永兴,罗集乡云水和分路口镇杨集村通过填埋废弃塘坝、沟堰及老庄基还耕,新增耕地新增耕地面积342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增耕地面积占项目区的比例0.86%,上述项目新增耕地正在按程序办理。此外,我区在江家店龙门、永兴和罗集云水3个项目中,整合实施了自然资源部门土地复垦项目,根据省自然资源厅备案文件,目前先期批复新增耕地面积约8.7公顷。

五、建设管护和制度建设(10分,自评10分)。

1、落实管护资金(7分,自评7分)

2019年高标准项目,我区在初步设计中落实工程管护经费60.43万元。区财政预算每年安排190万元,专项用于全区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

2、制定管护制度(3分,自评3分)

为加强建成工程的管护,长远发挥工程效益,我区制定了农田建设管护办法,工程管护制度和长效管护机制。在项目建成后,区主管部门将完工项目工程移交项目乡镇,由项目乡镇、项目村负责管理并订立管护责任书。

六、日常工作(10分,自评10分)。

篇5

关键词:节水;灌溉;对策

中图分类号:TV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3-53-01

1 节水灌溉现状

甘州区位于张掖市中部,总面积4 240 km2,总人口51.70万。近年来,甘州区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途径,以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为目标,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积极创新农业节水模式,以点带面,示范引路,依托项目建设大力推广高效节水技术。把输水节水与田间节水相结合,工程节水与管理节水相结合,综合运用多种节水措施,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培训,推动了全区节水农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甘州区现代农业的发展,为改善黑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做出了贡献。

目前,全区现有的7 300 km渠道已高标准衬砌2 702.2 km(其中:干渠270 km、支渠647 km、斗渠946 km、农毛渠838 km),灌区7.26万hm2有效灌溉面积,已完成田间配套4.55万hm2,占62.7 %,干支斗三级渠道渠系水利用率达69.3 %。从1998年至今,全区已累计完成高效节水面积1.90万hm2,占实际灌溉面积7.58万hm2的25.1 %,其中: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1.45万hm2,滴灌0.38万hm2,喷灌667 hm2。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为6.39万hm2,灌溉水利用率达到51 %,先后建成了石岗墩高科技农业示范园、五号、前进、陈寨等节水增产示范点和张掖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使甘州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跨跃式发展,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然而,甘州区的节水灌溉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水资源短缺对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远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在农民群众中还没有树立起水资源有限和水危机的意识,农用水价偏低,不利于节水灌溉工作的开展,推广高新节水技术仍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不能因地制宜。此外,田间节水还有很大潜力。

2 田间节水途径

2.1 河水渠灌区

甘州区的河灌面积占灌溉面积的大多数,探索一条经济实用的田间节水途径意义重大。甘肃省农牧厅正在大力推广的垄膜沟灌技术是一项很好的田间节水措施。农作物垄膜沟灌技术是通过起垄、垄面覆膜种植作物,实行沟内灌溉的一种农艺集成节水技术,可增加土壤表面积,改变土壤光、热、水条件和微生物的活动环境,协调作物赖以生存的小气候,平均节水1 500 m3/hm2,增收1 200元/hm2左右。这类灌区在对斗、农渠进行防渗衬砌的同时,平整土地,重新确定沟渠规格,采用小畦灌、垄膜沟灌等地面灌水技术,并采用覆盖保墒等农业综合节水技术,实现渠灌区全方位节水。

2.2 地下水井灌区

甘州区有机井3 128眼,纯井灌面积1.50万hm2,占灌溉面积的20.7 %,对于分散经营的农户可采用低压管道和U型渠输水,平田整地,小畦灌溉和垄膜沟灌,并与覆盖保墒等农艺节水措施结合;对于城郊设施农业区和规模经营的农场以及大面积流转的土地可采用滴灌、微喷等高新节水技术。

3 建议和对策

3.1 进一步完善资金投入和补偿机制,确保节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希望国家注重高效节水工程的建后管护,适当考虑维修和养护高新节水工程的资金投入,同时地方财政也要尽量给予扶持,充分发挥已建高效节水工程的作用,延长工程项目的使用寿命,保证工程的可持续利用。

3.2 因地制宜地推广高新节水技术

发展节水灌溉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在充分考虑当地自然条件和农村社会经济水平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选取各种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和模式。不照搬国外做法,不盲目追求高标准,不一哄而上,不搞一刀切。针对甘州区的气候条件和滴灌更适合大块土地的特点,大田滴灌必须与农村土地经营模式相适应,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配套,尽量将滴灌安排与土地整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步考虑,或对农村土地承包形式进行适当改革和调整,集约化经营,这将会更好的发挥高新节水的优势。其次,在河水灌区实施高效节水工程要先试验、后推广。甘州区处在山前冲洪积细土平原上,地势平坦,基本不具备自压喷滴灌条件。在河水灌区推行耗能加压的喷滴灌技术,需要循序渐进。

3.3 强化政策激励机制,积极调动各方力量

发展节水灌溉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将农业措施与水利措施、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以及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相结合,形成各种节水技术的组装、配套与集成。发展节水灌溉还应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和增产、增收为目标,通过发展节水技术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各种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促进农业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增产、增收,使农民得到更多实惠,用显著的经济效益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发展节水灌溉。积极探索节水农业与环境保护相生相伴的耦合体系,以节水农业的发展保护生态,以生态保护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创新,走北方干旱地区、戈壁绿洲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子,全面提升农业节水能力。

3.4 全面推进水价改革工作

建立有利于节水和水资源合理配置,提高用水效率的水价体系,运用价格杠杆调整用水结构,通过科学的水价结构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调动全社会节水的积极性。

篇6

淮阳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一个文化旅游资源大县,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县。县域面积1320km²,总耕地面积10.4万hm²,辖20个乡镇(场)467个行政村,总人口1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9万人。2014年,全县粮、棉、油面积分别达到13.9万hm²、0.2万hm²、2.28万hm²,总产量分别达到90.3万t、0.2万t、10.8万t,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一连增,连续7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认定无公害农产品9个,绿色食品5个,认证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647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沼气、村镇绿化等惠民工程深入人心。

二、主要模式

(一)常规式可持续高产农业技术

主要有高产复熟间作套种技术、高效水产养殖技术和高产农业新品种开发技术等。

(二)高效节约型农业技术

主要有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节药与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等。

(三)土地整理与中低产田改造技术

主要包括土地整理技术、中低产田改造与培肥技术等。

(四)资源多级循环与再生利用技术

主要包括“畜-沼气-日光温室”“畜-沼气-果园”“畜-沼气-粮食”“畜-沼气-鱼塘”等三结合技术。

(五)生物工程技术

它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最具推广价值的技术,如转基因病虫害防治技术等

三、发展目标

在稳定土地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量和质量以及土地产出率。稳定发展粮棉油、蔬菜、水果等常规产业,确保农产品供应安全,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加快对土壤污染的治理与修复,大力推广测土配方平衡施肥,不断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耕地地力等级,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增加农民收入。力争到2020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125万t,人均基本农田占有量达0.07hm²,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15.3万hm²左右;全县特色产业、重点产业完成所定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

四、建设任务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大力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项目,按照《淮阳县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规划》,力争到2020年集中打造田地平整肥沃,灌排设施完善,农机装备齐全,技术集成到位,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生态安全的高标准永久性粮田,计划在全县范围内建成167个百亩方,150个千亩方,42个万亩方,打造7.87万hm²平均每667m²产量超吨粮的高标准粮田,实现高产稳产和生产全程机械化,良种覆盖率、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等关键技术达到100%,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全覆盖。

(二)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

1.在全县建成11个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土地产出率。2.实现全县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3.加强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防止农药面源污染,减少农药用量。4.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

(三)加强农业污染治理,改善生态环境

1.加强农业执法体系建设,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和使用禁用农药及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2.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合理控制氮肥用量,减轻和避免对土壤环境的不良影响。3.实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发展沼气工程,积极规划申报有机质提升项目。4.推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实现病虫害统防统治,准确预测预报,早防早治。5.加强农业灌溉用水常年检测,禁止使用不达标水灌溉。杜绝垃圾肥料,有效减少土壤重金属含量。

(四)开展生态建设,恢复和提高生态系统功能

1.建立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济组织向高效益生态农业发展。2.加大打击盗捕、盗伐力度,维护生态平衡。3.提倡施用有机生物肥料,增大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增强土壤的降解功能。

(五)大力推进农业节能减排,发展循环农业

1.禁止焚烧秸秆,提倡利用秸秆高温积肥,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率,防止破坏土壤和污染地下水。2.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利用秸秆和人畜粪便发展农村沼气,减少能源消耗。3.加强农膜农药包装物、废旧金属、塑料的回收利用,减少白色污染。

(六)建立防灾减灾体系,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篇7

[关键词]灌溉 智能化系统 无线网络 物联网

农业作为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其信息化、智能化的程度尤为重要。21世纪的农业将是信息农业的时代,没有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就不可能有农业现代化。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和管理中的引入与应用,将是现代农业依托新型信息化应用上迈出的一大步。物联网可以改变粗放的农业经营管理方式,使农业发展走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之路的科技保障,实现智能控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引领现代农业的发展。

一、作物智能化灌溉物联网平台建设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新疆兵团已示范推广了农田墒情监测与灌溉自动控制系统,这对促进兵团农业灌溉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是兵团农业信息化建设成为世界领先,中国唯一的技术支撑。

智能化灌溉物联网平台是一个把远程监测系统、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或专家系统)及滴灌自动控制系统集成于一体,构成农业灌溉物联网综合技术体系。作物滴灌远程监控技术可通过该技术平台实现远程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滴灌自动化及故障排除等功能,可以将触角伸入到现场的各个节点,在异地也可充分掌握现场信息。该平台可以满足不同级别用户在线浏览知识、获知实时数据和远程化化灌溉管理。这将成为灌溉信息化管理发展的方向,将推动兵团农业节水灌溉自动化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灌溉管理逐渐向走信息化、自动化管理是兵团农业发展的方向之一。近年来滴灌技术在全球的广泛应用,加强了对大田作物肥水管理的可控性。因此,研发嵌套作物水分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灌溉管理自动控制系统更为必要和迫切。中国农业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石河子大学等对不同作物的水分管理决策支持系统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为我国灌溉管理走向自动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作物智能化灌溉物联网平台的先进性

物联网被世界公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他是以感知为前提,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在这背后,则是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芯片,用这些传感器获取各种信息,再通过局部的无线网络、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各种通信网路交互传递,从而实现对世界的感知。自2009年8月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农业物联网由农业信息感知层、信息传输网络层、应用服务层组成,可实现农业远距离、大范围的智能化管理。目前,我国已开发出一批农业专用信息感知和监控设备、适合农业特点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低成本电子标识产品,并在农业资源环境监测、土壤墒情监测、设施农业监控、农业生产精细管理、农产品流通与质量安全管理等不同领域得到应用,推进了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融合。

三、作物智能化灌溉物联网平台是一〇五团科技发展的重要创新,探索了团场、科研院校,科技重心下移的新经验

作物智能化物联网平台依托新疆兵团科技成果(新兵鉴字[2011]第018号)“膜下滴灌远程墒情监测与灌溉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该平台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一。五团与石河子大学多年的“产、学、研”结合背景,重点进行了滴灌作物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滴灌农田的蒸散模型、水分传感器的安装方法、低功耗阀门控制器(RTU)、基于GPRS墒情采集系统及农田墒情信息远程管理平台建设等方面研究,已实现了农田水分的自动采集、数据自动处理及墒情评价、滴灌自动控制等功能。实现了农田墒情监测实时化、决策专家化和灌溉自动化功能。在此基础上,应用Zigbee自组网和GPRS+INTERNET协作服务网络的关联,构建农田墒情远程监控系统和水分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基于上述两个系统为基础的灌溉物联网应用管理平台和示范基地。

四、作物智能化灌溉物联网建设平台建设在一〇五团建设情况

201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一〇五团被列入“兵团农六师五家渠现代农业示范区”。兵团农六师一〇五团5万亩作物(棉花、加工番茄)膜下滴灌高效节水示范基地为基础,引入干旱区农田墒情监测与灌溉远程自动化管理技术等科技成果,在兵团农六师一〇五团国家高标准农田生产基地(农业部示范基地)进行墒情监测与灌溉远程自动化管理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建立农业灌溉物联网管理平台,为实现农田的土壤改良、肥水高效运筹、信息化管理目标、推动新疆农业产业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1.智能化灌溉物联网在一〇五团推广,探索出了一条建设新路子

新疆兵团农六师一〇五团具有较强的科技力量,建有完善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包括农业技术推广站、土肥站、病虫害防治中心、气象站等机构。团场通过多种方式,与石河子大学、新疆农垦科学院等院校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促进和保证一〇五团棉花产业持续高效发展,专门成立了农业科技发展中心,建立了现代化的检测中心,并积极开展各项科研课题的研究。作为项目主持单位,近年来承担各级科技项目有:农业部高标准棉田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棉花标准化体系制定与推广项目、棉花膜下滴灌墒情监测与自动控制技术示范推广等示范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和科技成果。

为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创业的政策法规环境,加快团场科技进步进程,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增强团场科技创新和区域综合竞争能力,团场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科技进步政策法规以及兵团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精神,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针对科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面临的新形势,以及团场的实际先后制定了《一〇五团引进人才若干优惠政策》、《一〇五团科技工作奖励办法》等。这些制度的制订,建立和完善了人才使用的新机制等多方面内容,大力发展棉花高效节水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等高新技术,加快一〇五团科技示范园建设,进一步引进和扶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建立科技风险投资机制,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建设科技发展的支撑服务体系,加快信息化建设,科技发展的环境进一步优化等。

为使一〇五团农业能够实现健康、持续和跨越式发展,团场以此次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认真做好高标准农田、智能化节水、农业机械化、高标准农田林网等的规划建设,目前已完成的项目运行状况良好,经济效益明显,其他各项建设工作正在扎实有序进行。如在农业高效节水方面:截止到2011年,团场已安装常规滴灌11.5万亩,普及率达到97.5%,农业灌水利用系数0.85。在农业机械化发展方面:团场现有各类拖拉机584台,农具862台(架),机具配套比1:1.5,农业机械化率80%以上。建设一〇五团农机服务中心,集停放、检修和保养等功能。在农业示范基地发展方面:建设优质商品棉基地,加快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动农业信息规范化、标准化,为优质商品棉基地建设和管理,提供信息服务平台。

2.智能化灌溉物联网平台在一〇五团推广产生的优越性

新疆兵团农六师一。五团是以农业为主的团场,棉花是团场的主导产业。按照中央提出兵团加快推进“三化”建设和农业“三大”基地建设的要求,全面推广农田智能化灌溉物联网平台,切实发挥高新节水示范效应,推动团场现代农业健康快速发展。2011年在在2连示范推广棉花自动化滴灌5000亩,节水明显,增产显著,具有省工等特点,其节水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平台示范具有以下优势:第一,使普通滴灌系统能够严格执行轮灌制度,由随意轮灌走向科学灌溉,节约用水和用电10%左右。2011年常规滴灌每亩水方量380方,滴灌自动化每亩350方,每亩节约用水7.5元。第二,使“少食多餐”、高频灌溉技术能够真正实现,促进了作物稳健、持续生长和高产、高效益,亩增产35公斤,产量提高8%以上。第三,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人均管理定额由50亩提高到300亩,管理费用由120元/亩降低到20元/亩。第四,避免了人为开关球阀对作物造成践踏、灌溉时间不一致导致作物生长不均匀等影响。

五、作物智能化物联网平台强化了科技与团场发展的结合。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经济效益

作物职能灌溉物联网平台建设将对提高示范区农业生产效益产生显著影响。棉花膜下滴灌的人均管理定额从当前的50亩增加到300亩,平均单产提高28kg/亩,单位面积棉花膜下滴灌生产综合效益增加260元/亩。当推广面积达到5万亩时,将产生综合效益1300万元。对提高示范区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民收入具有显著作用。

2.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分析

降低普通滴灌系统工程投入和运行管理成本,对加快兵团农业信息化发展、指导兵团灌溉自动化可持续发展具有里程牌的意义。

篇8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摘要]以小赤田小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为例,通过调查分析,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不仅能有效防治坡耕地造成的水土流失,增强耕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能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结果表明,建设成集中规模化的梯田工程,配套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水利、道路等配套措施的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成效显著,意义重大,为云南大规模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之一,云南省有9632万亩耕地,其中有坡耕地6149万亩, 25°以上的陡坡耕地就有1138万亩,坡耕地水土流失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的比例近30%。且坡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在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严重制约着边疆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已实施的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研究分析,建设集中规模化的梯田工程,配套高标准、高质量的水利、道路等工程的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对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保障耕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流域概况

小赤田小流域位于云南省西北地区,属保山市昌宁县。流域所在地属亚热带季风低中山气候,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259mm,多年平均气温14.9℃,日照时数2069h,年平均太阳辐射可达262kcal/cm2。

流域土地总面积483.63hm2,坡耕地427.43hm2,占流域总面积的88.4%,基本呈一面坡分布,地面坡度集中在8~15°,土壤以黄壤和红壤为主,土层平均厚度1.1m。流域西北部上游有水平水库,总库容154.3万m3,距项目区约6km。流域内水土流失面积438.37hm2,占流域总面积的90.5%,坡耕地上的水土流失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97.5%,流域内水土流失较为严重。项目区共涉及6个自然村,总人口2015人,均为农业人口,农业人均耕地3.18亩/人,粮食总产量109.7万kg,农业人均纯收入2287元/人。区内蓄水塘渗漏严重,不能正常蓄水,输水管部分老化漏水、阻塞,70%以上的管线不能使用。

项目区灌溉基础设施不完善,设施老化,年久失修,灌溉用水利用率较低,大部分区域属“靠天吃饭”。同时,区内交通条件较差,均为土路,路面狭窄,雨季难于通行。各项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水利化、机械化程度较低,使流域内耕地产出率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较差。

2 治理思路及措施设计

2.1坡耕地治理思路

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灌溉条件及交通条件,是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宗旨。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服务民生、把生态建设与社会经发展相结合,采取“田、水、路、林”统一规划,是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主要思路。

2.2措施设计

根据流域内土地利用及土层情况,坡耕地坡度小于25度,土层较厚,适宜坡改梯的地块,全部进行坡改梯;结合群众意愿,在坡度较大的地块布设经果林;对土层较薄,基岩出露地表的地块布设水保林。设计工程区面上采取坡改梯工程401.82hm2、经果林17.35hm2、水保林8.16hm2(见表1),水土流失治理率为97.5%。

表1 措施设计表

根据项目区水源情况,经需水量预测,以水平水库作为主要灌溉水源,采取渠道引水,修缮蓄水塘、新建蓄水池,由管道引自田间,布设取水桩,农户用软管连接灌溉的方式。同时,以项目区现有公路为依托,以机耕道路为主线,纵、横向布置作业便道。道路排水及引水工程相结合,统一规划设计,使水资源利用最大化。

3 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分析

3.1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坡改梯是水土保持基本的工程措施,通过坡耕地修成梯地,改变微地形增加土壤入渗量,减少坡面径流对地面的冲刷,全面提高流域内蓄水保土能力,从而达到水土流失治理的效果。据相关资料,坡耕地修成梯地后,可拦蓄70%~90%的径流,减少90%~100%的泥沙[1],土壤有机质增加1.5倍以上。小赤田小流域坡改梯工程建成后将年减侵蚀量0.9万t,年蓄水效益39万m3,土壤侵蚀模数由原来的2759t/km2.a降到657t/km2.a[2],土壤保肥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工程实施后,流域下游河水清澈,泥沙淤积明显较少,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全面提高流域内蓄水保土能力,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分析表明集中规模化、高标准的坡改梯工程,不仅坡耕地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的治理,同时,对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起到较好的作用。3.2改善农业基础设施,降低农民劳动强度

小赤田小流域完成坡改梯工程的实施,使项目区灌溉率达到95%以上,作业便道密度达到4m/亩以上,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提高了土地生产能力和机械化程度,大大降低农民劳动强度。近年来云南省遭受百年大旱,耕地大副减产甚至绝收,各项水利设施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耐旱时间成一倍以上的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

云南省地处山区、半山区,坡耕地的大量存在,水利设施不完善,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主要原因之一。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能有效提高耕地产出率,改善水利化、机械化程度,提高耕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证山区、半山区耕地的可持续发展。

3.3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为打造当地香料烟基地和蔗糖基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坡耕地改梯地后,土壤水肥得到有效改善,“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地;灌溉设施及田间道路的实施,提高耕地水利化和机械化程度,进一步促进项目区产业结构调整。经调查,项目未实施前,仅能种植玉米一季,项目实施后,坡地改成梯地,各项灌溉、道路设施的修建,把种植玉米改种甘蔗或一年种植两季(冬春两季香料烟,夏秋两季种植玉米)。按照每亩坡耕地能改0.8亩(经验值)梯地计算,由表4可知,每亩坡耕地修成梯地后,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选择种植甘蔗每公顷增收21278元,选择种植玉米和香料烟每公顷增收34414元。项目区增加经济收入683.96~1106.2万元(见表2),农民经济收入明显得到提高。

表2 经济效益调查表

4 结语

因地制宜,以人为本、服务民生、把生态建设与社会经发展相结合,采取“田、水、路、林”统一规划,以梯田建设为重点,以田间道路为骨架,灌溉及道路工程相配套的治理模式,建设成集中规模化的梯田工程,配套高标准、高质量的水利、道路等配套措施的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能有效的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结构,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耕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对推进新农村建设、保障粮食安全、促进边疆经济发展、保障耕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9

一、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扎实推进

2009―2012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天津市小农水专项资金1.75亿元,支持宝坻、蓟县、武清、静海、宁河等5区县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其中,武清、静海是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天津市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大投入,积极推动,扎实做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各项工作。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天津市成立了由市财政局、市水务局主管局长任组长,相关处室负责同志任成员的市级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重点县的方案审查、资金整合、监督检查、工程验收及绩效考评等工作。各重点县也相应成立了县级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落实、资金筹措、工程推动、施工监导、质量监督、竣工验收、建后管护等工作。项目乡镇负责自筹款的筹措、施工协调,确保工程按质、按量、按时完成。

(二)足额落实建设资金。截至目前,天津市四批重点县已累计下达资金28185.73万元(其中:中央财政10100万元,市财政8000万元,区县财政4353.15万元,农民自筹5732.58万元)。第一批重点县宝坻区三年建设任务全部如期完成并通过总体验收,累计完成投资8274.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2400万元,市财政2400万元,区财政915.27万元,农民自筹2559.58万元)。第三批重点县武清区2011―2012年已累计完成投资6133万元。

(三)着力强化资金监管。宝坻区制定出台了《宝坻区小农水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在区水务局设立了资金专户专账,并设专人负责会计核算日常管理,保证项目资金专款专用。财政补助资金,由区财政局在项目建设期内分期分批及时拨付至区水务局报账专户;乡镇自筹部分,由乡镇在工程开工前足额缴至区水务局报账专户。单项工程竣工后,根据施工单位提出的拨款申请,经工程所在乡镇核实,经区财政局、水务局同意后,据实拨付给项目施工单位,拨付形式试行区级报账制,报账资金票据一律使用税务机关监制的发票。经宝坻区审计局审计,重点县建设项目未发现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等违纪违规问题。

(四)狠抓工程质量管理。天津市严格实施计划审查、严格遴选施工队伍、严格把好材料关,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工程质量。宝坻区建立巡视制度和检查验收制度。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巡视和检查,重点检查施工用材、操作工艺、操作程序以及质量控制方法等,每个工序完成后,首先由施工单位自检,然后由施工单位专职质检员复检合格后,局组织工程监理人员及区财政监督人员,进行终验,监理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五)建立运行管护机制。宝坻区将经验收合格的工程,及时移交项目所在镇村管理,产权归项目所在村集体所有。按工程受益面,分层次落实管护责任,将农民可直接利用、受益明确的机井、扬水点、地下管道、防渗明渠等设施交由农民用水协会管理,目前已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25个,成立灌溉小组110个,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为促进节约用水,部分项目区还结合工程建设,安装灌溉计量水表,积极探索水费征收方式改革,推行灌溉计量收费。

(六)注重管理制度建设。结合天津实际情况,天津市水务局、财政局先后出台了《天津市〈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资金绩效考评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天津市〈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天津市小农水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天津市〈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验收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等管理制度,项目区县也因地制宜制定了管理细则和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小农水建设补助资金管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二、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成效显著

近年来,天津市加大以低压管道、喷微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力度。“十一五”期间,新建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10万亩,累计达到393万亩,占全市有效灌溉面积的76%,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5;计划到“十二五”末,新增和改善节水灌溉面积180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70。宝坻、武清两区以高效节水灌溉为主要内容,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以宝坻区为例,该区通过三年重点县建设,共增加节水灌溉面积16.5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94万亩。项目建设大幅度提高了灌溉用水效率,以亩均节水100方计算,共可节水1849万方,节电56.5万度;通过衬砌防渗渠道和铺设低压管道,减少了渠道、田埂的占地面积,可提高耕地利用率5%―10%,节地1.29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096.5万公斤,新增粮食作物产值822.4万元,新增经济作物产值1864.06万元。此外,项目建设实现了地表水、地下水合理循环利用,改善了土壤环境,增加了土壤的含水量、地下水储量和河道流量,稀释了排泄河道中农药等有害物质,改善了水体环境。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同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村环境,促进了农村的社会安定团结。

三、中央财政追加小农水资金项目实施顺利

2012年9月下旬,中央财政追加安排小农水专项资金45亿元,支持全国31个省(区、市)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扩大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覆盖面,加强山丘区“五小水利”建设,加快推进农村河塘清淤整治。其中,追加安排天津市小农水专项资金4500万元,全部用于高效节水灌溉建设。

天津市财政局、水务局按照财政部、水利部要求,迅速开展工作,选择蓟县、宝坻、武清三区开展项目建设。工程涉及44个村,新打及维修机井289眼,新建泵点60座,铺设低压管道350.3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02万亩,改善节水面积0.2万亩。10月下旬,天津市中央财政追加安排小农水资金项目建设方案和标准文本通过市水务局、财政局的联合审查,并报水利部、财政部备案。目前,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已拨付三区县,累计完成投资900万元,打井15眼,建设井房25座,开挖管道沟30公里,购置低压塑料输水管材50公里。预计2012年可以全部完工。

四、政策建议

天津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5.7亿立方米,加上入境和外调水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37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最少的省市。就用水结构而言,农田灌溉用水量约占全市用水总量的一半,天津市农业节水潜力巨大。此次调研的宝坻区和武清区都是天津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其中:宝坻区耕地面积114.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98.4万亩;武清区耕地面积13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08万亩。实践证明,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契合天津市水资源紧缺实际,是实现农业节水,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建议:

(一)加大支持力度,规模化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以在建的蓟县、武清、宁河、静海4个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为依托,积极统筹整合资金,完善投融资体制,大力开展防渗渠、低压输水管道、微喷灌等节水设施建设,对现在的农业灌溉设施进行连片配套改造,进一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实现水资源利用规模和效益的最大化。支持武清区建设“一个示范点、两个联系点”(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示范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水土保持工作联系点),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动天津市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水平。

(二)以节水促发展,支撑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将高效节水灌溉发展与现代农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改善水利基础设施的同时,通过推广新产品、新技术,促进耕地增值,辐射和带动周边农户和地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篇10

一、继续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力度

2013年,中央财政继续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农田水利薄弱环节建设。

一是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安排180亿元,新增400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以重点县为平台,分类分片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继续实施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集中连片发展西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优先支持华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大力加强西南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着力推进粮食主产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扩大农村河塘清淤整治试点,启动1万亩-5万亩中型灌区配套改造试点。

二是支持中小河流治理和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安排218亿元,对2013―2015年实施方案确定的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58个中小河流重点县综合整治予以支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四川、黑龙江等7省水毁工程修复和治理。安排95亿元,支持规划内3958座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安排资金15亿元,支持贵州等西南严重缺水地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

三是提取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安排中央财政统筹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63.25亿元,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中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

四是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对农田水利的投入。农业综合开发用于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的中央财政资金达到214.5亿元,其中60%以上投入农田水利建设。同时,安排15.43亿元,支持308个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

五是用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安排奖补资金238亿元,其中约60亿元用于引导农民群众建设村内水渠、饮水管线、堰塘水窖、小型桥涵等水利设施。

此外,中央基本建设投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旱作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等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也有较大规模的增加。在加大投入的同时,财政部还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建立健全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和管理体制。

二、着力推动农田水利投资与管理体制改革

财政部将按照本次会议的要求,落实好各项政策和工作部署,积极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着力推动农田水利投资与管理体制改革。

一是突出支持重点。财政部已将部分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专项资金提前通知地方,为地方落实资金和开展建设创造条件。2014年,各级财政部门将加大投入力度,统筹整合资金,突出支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抗旱水源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等重点工作。

二是推动管理改革。加大农田水利投资与管理体制改革力度,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护机制改革,建立农民、农民合作组织和村集体组织参与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推动形成农田水利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