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08-25 17:23: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给带点的字标注正确读音
琢磨 徘徊 踮起脚尖 皎洁 藐视 粗犷 畸形 供给
骨髓 嘈杂 囫囵吞枣 凋零 模样 霎时 赦免 忏悔
二、修改错字,在错字下面画线,把正确的字写在后面的( )里
坚巨( ) 抱谦( ) 掩示( ) 频布( ) 寇军( )
题纲( ) 斜调( ) 告词( ) 决对( ) 增填( )
名列前矛( ) 迫不急待( ) 发人深醒( )
不知所错( ) 名符其实( ) 莫不关心( )
三、根据要求,分别写出2个四字词语来
1. 形容雨下得非常大: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 形容彼此难舍难分: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 形容心情特别高兴: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 形容精神十分专注: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5. 形容环境十分安静: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6. 形容路途十分遥远: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四、填空
1.填写合适的量词。
十几( )高
一( )无字的歌谣
一( )金黄的圆月
学几( )杜鹃叫
一( )苍白僵硬的手
八十多( )战象
2.填字组词
天( )气( ) ( )( )不忘 ( )心( )血
奇( )异( ) ( )( )不绝 ( )天( )地
守望( )( ) 夜以( )( ) 星罗( )( )
3.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使句子连贯。
(1) 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只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_________。
(2) 孩子突然站住,转了个身,_________。
(3) 现在世界还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所以,我们希望,我们祈盼——_________。
(4) 回味着山顶上的那一幕,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份感受:_________。
(5) 虽然我喜爱足球,但是用父亲的话来说,_________。
4. 读一读,填一填,注意把字写正确。
(1)写出知道的2个中国神话故事: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是:《 》、《 》、《 》和《 》。
(3)请你分别写出爸爸妈妈的职业: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4种汽车品牌: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5)写出你最喜欢吃的两道菜名:_________、_________。
(6)“秋风起,天气凉,树叶落,果园香”,根据这些提示,你能想到哪些相关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古诗文积累
1. 绿遍山原白满川,__________________。
2. 西塞山前白鹭飞,__________________。
3. 不是花中偏爱菊,__________________。
4. 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
5. 明月有情应识我,__________________。
六、读下面的内容,完成练习
扁鹊治病
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公。
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过了10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扁鹊又退了出去。
10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访,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严重。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扁鹊连忙退了出来。
又过了10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扁鹊,你这次见了大王,为什么一声不响,就悄悄地跑掉了?”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不久,蔡桓公病死了。
1. 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2. “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你知道此时扁鹊心里是怎样想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谈谈你读后的体会。
篇2
一、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的标杆性
高考是我国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相对比较公平的一种人才选拔手段,所以国家对高考是非常重视的。高考是面向全体毕业生的,考题范围广,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高考语文更是如此,因为语文是我国文化表现比较强烈的一门课程,它涉及了我国语言的基本组成、合理组织以及对我国古代语言文学的研究,这些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都是非常普遍的。高考语文试题是经过专业语文教育工作者或研究工作者制定的,而且我们的课程设置中基础知识所占的比重也是很大的,他们是依据我们的课程目标和设置来命题的,所以高考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是十分具有标杆性的。我们可以通过研究高考语文试题,分析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并依据这个结果来进行语文教学,我相信我们的语文教学效果一定是不错的。
二、职业高中语文教学对策
职业高中的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所以我们要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补充教学,在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更是如此,而且我们必须在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注意教学方法的选用。
1.注重字词的使用
通过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分析,我们发现字词的考点设置也是有的,所以在这方面的语文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倡导学生使用字典、词典,养成经常查字典和词典的习惯。只有学好字词,理解她们的含义和用法,我们才能造句,完成句子,进而写出优美、有层次的文章。所以在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不要好高骛远,首先要注重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和使用,做好基础工作,才能进而促进语文教学中其他方面的提升。
2.注重句子的通顺和连贯
语文教学中字词的学习是为我们能够写出通顺、连贯的句子作准备的。我们要始终认识到职业高中学生的基础问题。然后,我们要对他们的造句能力做一个加强训练,造句其实也是一个基础性问题。我们仔细研究高考语文试题后发现,高考语文对句子的正误考察也是很多的,甚至后面对阅读的理解也多多少少涉及一些这方面的问题。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也要重视这方面的问题。
3.注重教学的循序渐进,不要急功近利
职业高中的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他们的基础知识教育,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问题:基础知识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职业高中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耐心,而且教学中一定要讲究循序渐进。操之过急只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后果,以致达不到教学的预期效果,甚至可能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语文的动机。反之,我们循序渐进,学生一步一步学习各种基础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会使他们学会学习,而且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在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循序渐进,千万不能急功近利。
4.注重导学,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
职业高中的学生普遍基础知识比较差,自学能力弱,课前缺乏预习,所以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学生只有跟上教师的节奏,才能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所以教师的引导是十分重要的,也要讲究引导的科学性。教师的教学引导应该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o扣教学重难点,多方位、多层次、多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引导。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可以轻松掌握课程重难点,有利于学习目标的制定和实现,提高学习效率。
三、小结
高考语文中的语文基础知识试题是一个很好的检测标杆,我们可以通过对它的研究来探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对策,我们也得出了一定的结论,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重这些问题,试着采用这些策略来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会计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全国独立设置高职(专科)院校已占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60.9%,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安排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足,如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类的改革起步较晚,以前我国对高职高专教育工科类人才的培养研究较多,但对文科类特别是会计类人才的培养研究较少等。以下针对这些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阐述。
一、高等职业院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人才培养没有突出时代特色和行业特色
会计行业特别强调职业道德,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不仅有利于塑造会计人员的优良品质,提高会计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也有利于会计人员规避会计行为中所面临的道德风险,减少败德行为。而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在会计教学中对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还比较欠缺。
(二)传统会计教育观念仍然普遍存在
即重知识,轻能力,重教轻学,片面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不仅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会计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高等职业教育会计教学改革关键在于明确培养目标,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兼顾的共振教学观
高等职业教育会计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现代会计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实践综合能力。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的用人标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会计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不断提高。
职业院校的会计教学工作者应该认清职业教育的形势,根据会计职业的特点,进一步转变会计教学观念,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会计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使会计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体现于会计教材、课堂教学、课后训练及教学考核的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其共振效应,才能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二)重视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教育非常重要,要时时贯穿于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反复教育,逐步让学生真正理解,主要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学习:
1.要求学生处理好“德”与“才”的关系。一个人的道德素质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要靠自我修养和督促教育相结合而生成。“德”是会计人员搞好会计工作的根本,“才”是会计人员搞好会计工作的重要条件,二者缺一不可。为此.要把育才与育德紧密地结合起来,渗透到会计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去,培养德才兼备的会计人员。
2.要求学生处理好“情”与“法”的关系。尽管现实中会计环境不乐观,但通过反面典型与正面典型案例教育学生,实施正确引导,使那些有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者充分认识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正确处理“情”与“法”的关系,切实增强法律意识,彻底摒弃侥幸心理,增强学生今后恪守会计职业道德的信心和决心。要求学生今后在处理会计事务中,做到客观公正,廉洁自律,秉公理财。
3.素质教育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有机结合。高职会计教学必须重视和加强素质教育,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辩证统一与协调发展,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业务、身体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加强学生的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
1.加大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重,使学生有足够的实验和社会实践时间,把书本知识变为实际工作能力。
2.专业课理论教学就在校内会计模拟实训室授课,尽量在教学中做到仿真模拟,要让学生有一种现场感,以增加学生的理解。
3.经常参加校外会计教学实习基地,让学生的会计实践教学直接面向社会,直接了解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税务策划、成本控制、报表分析等工作,逐步做到会计的实践教学与学生将来的岗位工作零距离。
4.在教学方法上推行“情景导入,案例教学”。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发现式、案例分析式、情景式教学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模拟某种真实的企业环境,例举大量的案例提高学生对会计的感性认识和领悟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工作的综合素质。
三、结束语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它的发展必须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走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路子,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接受较完整的高等教育的同时具备高超的职业技能,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教学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总之,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它的发展必须走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路子,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办学特色,以使学生在接受较完整的高等教育的同时具备高超的职业技能。
篇4
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的开始阶段,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多问题,而其中知识的衔接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下面先让我们来看一看一些学习方面的现象:
现象一:语文教师刚到课堂接手学生就惊叹:这么常见的语文知识初中教师没有教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没有。
现象二:一个初中时的语文尖子刚入高中就无奈于“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窘境。感叹说“我过去语文学习成绩不错,到高中成绩怎么就一落千丈呢?高中语文难道没法学吗?”
近几年来,高中虽然经过了新课程改革,但上述这些现象仍然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地出现。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初高中语文教学不衔接、初高中阶段学生学习行为的差异等问题应引起我们高中语文教师的特别注意。笔者对初一到高三的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调研,又刚刚经历三年高中新课改的实验探究。对新课程下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这个话题,很有感触。
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到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是初高中语文衔接问题的研究对整个高中阶段学生语文的学习起到一个关键作用。二是帮助学生去认识掌握高中阶段学习的特点和规律,使他们从情感和思想上接受高中学习。有了这些做铺垫,学生更很容易尽找到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从而改变被动局面,对于学生尽快实现初高中语文学习的“无缝对接”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其次,应该认真把握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具体内容。
一是思维层次方面的衔接。初中语文教学也强调能力培养但主要是强调基础知识的落实;高中语文则要求很高,通过三年的学习使学生在阅读、写作方面有大的飞跃。特别是在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提高。所以整个高中教学要围绕提高学生能力和培育学生思维做文章。
二是知识层次方面的衔接。初中语文从内容到要求到课后练习题,都相对简单明确。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不到有压力和困难。高中则不同,知识相对深奥,学习内容繁杂,要求标准高,练习题目难样式多,学生学习困难肯定多。所以高中语文的教学衔接,我们要在学习方法上多下功夫,积极引导学生去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是方法层次的衔接。进入高中阶段,高中学生要不断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以适应高中学习。初高中语文衔接中的学习方式与方法作为提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衔接好,要从初中阶段以记忆为主转变到高中阶段的以理解、拓展、运用为主。
再者,应该积极灵活地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操作方法。
(1)分析对比初高中语文的差异,逐步填补其中的空缺。应该准确把握初高中语文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有什么差异。这是完成初高中衔接,顺利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依据。首先,要弄清楚初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找出他们的不同点。如基础知识方面初中的要求是什么,高中的要求又是什么。阅读方面初中的要求是什么,高中的要求又是什么。写作方面初中的要求是什么,高中的要求又是什么。针对这些差距,我们要不断分解各要点,逐步、自然地落实在平时的教与学中。其次,要关注初高中教材的衔接。高一教材考虑到学生的认知顺序、心理发展顺序、知识逻辑顺序的有机结合,更多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探究活动去获取知识和体验。所以教师要完成好教材衔接,就要:①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注重教材的整体设计;②准确把握教材特别是必修教材的难度和广度;③在每单元学习前,首先研究其内容标准,讨论其目标要求;④恰当处理教材中的不同栏目;⑤认真研究其他版本的教材。
(2)温故知新,加强初高中语文内容的无缝对接。高中教师应熟悉初高中教材,熟悉初中教材编排体系,特别对于教材中的名篇,教师真正做到“吃透、消化、融合贯通”。“温故”是为“知新”服务。“温故知新”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应用的教学方法,通过温初中知识知高中内容,做到点拨启迪,沟通联系,构建网络。
(3)深入掌握学情,据此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广大教师应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听课等多种方式调查研究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怎样。如他们课外读了哪些书?喜不喜欢学习语文,学习语文有哪些困惑等。了解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后,根据学情,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方法实施教学。
(4)方法层次上,加强学法指导,加强教法优化改进。初中阶段的教师和学生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高中阶段要虚心学习和借鉴,这样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就会少走弯路。高中一入学,我们让教师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学生把他们初中掌握的优秀的学习规律、学习方法、学习技巧都毫无保留地提供出来。这些宝贵的经验当然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完全可以继续发展使用。当然,高中学生必须掌握适合自身的语文学习的方式与方法。如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应加强。自主学习,应是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有目标的学习;合作性学习是集体性的共同学习,它既强调学生的积极参入配合,又强调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学生既是学习中的配角,又是学习中的主角。而探究性学习则是更高的层次,是拓展应用的层面,可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促进课堂教学中生成问题的产生。
篇5
关键词:教学衔接;心理疏导;方法引导;学法指导
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就是在整个初中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根据语文教学的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和有序性等要素,灵活调节教学各要素、各环节,使之良性、动态运行,同时,让学生在其中实现和谐持续的发展。
基础性和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其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作为语文教师,做好初高中语文的衔接工作,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也是每一个刚刚踏入高中校门的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让我们的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以最快的速度进入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就成为广大高中语文教师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心理疏导,走出认识误区
对于语文学习,许多人有一种错误的看法。他们认为学习语文不像数理化以及外语那样,平时稍微积累一些就够了。只要坚持多看书,能够写出几篇好文章,语文学习就万事大吉了。语文也不像数理化以及英语学习那样会产生很大的差距,语文学得再好,考试成绩也不会悬殊太大。于是,许多学生会忽视语文学科的学习。以至于到了高中以后,仍然错误地认为自己已经学了那么多年语文,无论什么样的考试都能够应付得了,即便有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难度稍大解决不了的问题,别人也不见得比我强。毕竟,大家基本没有太大差距,没有谁很优秀。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也正是因为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许多学生到了高中以后,语文成绩悬殊越来越大。所以,对于刚刚入学的高一学生,我们务必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晓之以理,旁征博引,让他们尽快从原有的错误认识误区走出来,切实转变思想认识,了解语文学习的基础性、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学好语文,促进其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方法引导,实现学习方法的转变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效的做事方法是必要的。高中阶段,学生要获取更多的知识、培养多方面能力、发展潜能等,所有这些不能单纯依靠教师。学生要学课本知识,要进行必要的文本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要放手给学生,让他们个性地发展。《新课标》也要求学生要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要求能够“了解、理解、应用”相关知识,重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初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但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则是侧重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在教学目标、知识点要求、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存有差异。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背诵一些基础知识以及名篇是必要的,但是,这只是一个初步阶段,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呢?
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课堂很重要,但更需要课外的加工。我们要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引导他们加大课外阅读量,帮助他们养成好读书、读好书、读闲书的习惯。根据新课标要求选取合适的书目,有效阅读,学会如何接受和处理信息。同时,要养成思考的习惯,要能够善于思考,敢于思考,乐于思考,勤于思考,精于思考,在思考中收获,在思考中进取,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这样,才能够让他们在语文学习方面体现出自己的独特性。我们还要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生活、积淀生活、品味生活和表达生活,让他们亲身感受世界、感受自然、感受人生,让他们发现美、品味美和表现美,进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当然,要做到这些,不仅是工在课堂,更要重视课外,正所谓“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指导者,要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与积极性,自我感悟、消化、掌握和提升,学好语文,提升各自的语文素养。
三、学法指导,重视语文语法教学
《新课标》要求我们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对于淡化语法教学的提法,有人错误理解为不要进行语法教学了。其实,高中语文需要用语法知识的地方很多,而且,其中有许多是初中阶段没有学习的,即使学过老师也没做太多要求的,这也就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薄弱环节。体现在实际运用中,他们对语法掌握的是云里雾里,考试时错误连连,笑话连篇。特别是有关文言文的语法知识,学生必须掌握,否则,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上就会大打折扣,很难有太大的突破。高考试卷,文言文的知识考查会占有二十多分,试想一下,假如我们的学生没有必要的语法知识,何谈取得这二十多分。所以,在学生刚入高中校门的时候,我们就要重视对他们进行语文语法知识的教学,师生在思想上都要高度重视,并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落实好语法知识的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对语文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归纳,同时,要求学会使用工具书,参照有关讲解、注释,对字形、词语、标点、句法、修辞、文学常识、写作知识等注意搜集,积极构建起各自的语文知识网络。帮助他们切实学好语法知识,特别要把初中阶段忽略的语法知识学好,顺利地进行语文教学。
高一阶段是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时期,也是他们能否迅速进入高中学习状态的关键时期。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学生平稳过渡,实现初高中语文学习的对接。帮助他们树立能够学好高中语文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基础性和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其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作为语文教师,做好初高中语文的衔接工作,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也是每一个刚刚踏入高中校门的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让我们的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以最快的速度进入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就成为广大高中语文教师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心理疏导,走出认识误区
对于语文学习,许多人有一种错误的看法。他们认为学习语文不像数理化以及外语那样,平时稍微积累一些就够了。只要坚持多看书,能够写出几篇好文章,语文学习就万事大吉了。语文也不像数理化以及英语学习那样会产生很大的差距,语文学得再好,考试成绩也不会悬殊太大。于是,许多学生会忽视语文学科的学习。以至于到了高中以后,仍然错误地认为自己已经学了那么多年语文,无论什么样的考试都能够应付得了,即便有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难度稍大解决不了的问题,别人也不见得比我强。毕竟,大家基本没有太大差距,没有谁很优秀。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也正是因为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许多学生到了高中以后,语文成绩悬殊越来越大。所以,对于刚刚入学的高一学生,我们务必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晓之以理,旁征博引,让他们尽快从原有的错误认识误区走出来,切实转变思想认识,了解语文学习的基础性、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学好语文,促进其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方法引导,实现学习方法的转变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效的做事方法是必要的。高中阶段,学生要获取更多的知识、培养多方面能力、发展潜能等,所有这些不能单纯依靠教师。学生要学课本知识,要进行必要的文本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要放手给学生,让他们个性地发展。《新课标》也要求学生要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要求能够“了解、理解、应用”相关知识,重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初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但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则是侧重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在教学目标、知识点要求、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存有差异。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背诵一些基础知识以及名篇是必要的,但是,这只是一个初步阶段,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呢?
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课堂很重要,但更需要课外的加工。我们要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引导他们加大课外阅读量,帮助他们养成好读书、读好书、读闲书的习惯。根据新课标要求选取合适的书目,有效阅读,学会如何接受和处理信息。同时,要养成思考的习惯,要能够善于思考,敢于思考,乐于思考,勤于思考,精于思考,在思考中收获,在思考中进取,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这样,才能够让他们在语文学习方面体现出自己的独特性。我们还要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生活、积淀生活、品味生活和表达生活,让他们亲身感受世界、感受自然、感受人生,让他们发现美、品味美和表现美,进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当然,要做到这些,不仅是工在课堂,更要重视课外,正所谓“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指导者,要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与积极性,自我感悟、消化、掌握和提升,学好语文,提升各自的语文素养。
三、学法指导,重视语文语法教学
《新课标》要求我们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对于淡化语法教学的提法,有人错误理解为不要进行语法教学了。其实,高中语文需要用语法知识的地方很多,而且,其中有许多是初中阶段没有学习的,即使学过老师也没做太多要求的,这也就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薄弱环节。体现在实际运用中,他们对语法掌握的是云里雾里,考试时错误连连,笑话连篇。特别是有关文言文的语法知识,学生必须掌握,否则,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上就会大打折扣,很难有太大的突破。高考试卷,文言文的知识考查会占有二十多分,试想一下,假如我们的学生没有必要的语法知识,何谈取得这二十多分。所以,在学生刚入高中校门的时候,我们就要重视对他们进行语文语法知识的教学,师生在思想上都要高度重视,并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落实好语法知识的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对语文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归纳,同时,要求学会使用工具书,参照有关讲解、注释,对字形、词语、标点、句法、修辞、文学常识、写作知识等注意搜集,积极构建起各自的语文知识网络。帮助他们切实学好语法知识,特别要把初中阶段忽略的语法知识学好,顺利地进行语文教学。
高一阶段是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时期,也是他们能否迅速进入高中学习状态的关键时期。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学生平稳过渡,实现初高中语文学习的对接。帮助他们树立能够学好高中语文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篇7
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缺乏语法基础知识可谓“寸步难行”,语文中读写听说能力是靠语法知识支撑的。
(一)识记字音
2011年语文高考重庆卷:“劲”有两种读音,学生若按词性区分读音就好记了,它为形容词时念“jing”,为名词时念”jin”。但是我们的很多学生连何为形容词何为名词都不知,就只有死记硬背了。
(二)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2011年四川卷语文高考题第四题中A句:今年暑假,我市将举办第十二届中学生运动会,我校参加这届运动会的20名男运动员和16名女运动员,均是由班级和年级层层选的优秀选手组成。此句语病是“句式杂糅”。若是学生们能分析句子成分,就能很容易辨析出。最后一个分句主语是“20名男运动员和16名女运动员”,谓语是判断动词“是”,那么这个句子主干之意就应为:20名男运动员和16名女运动员是谁或者是什么人,所以此句的主干应该是“20名男运动员和16名女运动员是优秀选手”。而若要保留动词“组成”,那前面的主语就是应是“运动员队伍”。
(三)文言文阅读题
1.文言实词词意的判断主要靠平时对常见文言实词的积累和具体语境的辨析,但有时也需用语法知识来判定加点词在句中所承担的成分任务,从而确定其词性,也由之可知所给答案的正误。
如2011年四川语文高考题第8题中B:安可厕诸君子间。“厕”在此句中应承担谓语动词功能,所以为动词“置身”正确。C:惠之谷。同理,也应作谓语动词,所以为动词“赠送”正确。
2.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判定,也可借助语法知识来判定。
如2011年四川语文高考题第9题中C:试问微之先生何在。“何在”即“在何”,“在哪里”之意,“何”作“在”的宾语,是前置宾语。君何以知燕王。“何以”即“以何”,“凭什么”之意,“何”作“以”的宾语,是前置宾语。
通过语法知识仔细分析,这个“何”字用法相同,只是在具体语句中意义不同。
3.文言句子翻译题常考到词类活用知识以及文言特殊句式知识。
如2011年四川语文高考题第11题中(1)句:一日,携褚币谐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其中“弗之顾”是宾语前置句式,我们在翻译时应将宾语还原,译为“没有人理睬他”。这就需要学生掌握句子成分知识。(2)句: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微评? 其中“策”本为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意为“骑着”。
(四)语言运用题
2010年四川语文高考题18题:据下面材料,用一个单句,介绍某市的情况。(40字以内)
材料一:某市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历代为郡、州、府、道治所,评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材料二:某市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机场开通国内十多条航线。
材料三:某市景色优美,有景区被评为中国AAAA风景旅游区。
材料四:某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我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
此题需要学生能区分单句和复句,还要能恰当排列定语的语序。
由上述试题可见,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离了汉语语法知识是万万不行的。但是我们却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汉语语(下转3—6版中缝)(上接3版《初高中语文语法衔接学习的必要性》)法知识似懂非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那是因为初高中汉语语法知识教学出现了断层。在地方考试大纲里都有“语法知识不作为中考内容”的要求,所以中考题中对语法知识的考查是很少的,即使有,都是很隐形地进行,如通过改简单病句和仿句来间接地考语法知识,随之初中语文老师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也就有了以下现象:随意性很大,缺乏系统讲授;语法知识专项训练几乎没有。这样三年初中语文学习下来,学生们的汉语语法知识当然就似懂非懂了,而一到高中,高中语文学习很多地方需要用到语法知识,这时候学生们就只有叫苦的份了。
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那就只有做好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的衔接教学了。
篇8
不少初中语文学得不错的同学,一进入高中后,尤其是学期考试后即对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反映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现象。学生、家长都感到不可理解:初中考那么高的分数,为什么到了高中一下子降了那么多。个别人甚至对语文逐渐失去信心,其中的原因在于:
首先,由于初中属九年制义务教育,也受年龄特征等限制,在能力方面要求较低。这就决定了初中中考语文试题大部分是知识型的,能力型的较少。虽然考试分数较高,但科学的学习习惯未充分养成,应有的能力没有完全培养出来。升入高中后,部分学生仍然延续原有的学习方法和思维定势,过多地依赖老师,掌握知识以机械记忆为主。如:考前才背书,看课文,记解释等。而高中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考题围着高考转,更加注重考查能力,如果再加上缺乏灵活的思维迁移能力,考出来的分数当然不会很理想。
其次,初中的考查,尤其是基础知识的考查,还是以课本为依据,文言文的阅读是从课本上的原文截取的,这种考查形式使大家把精力多放在对课本的死记硬背,考前的临时突击,养成了很不好的学习习惯,这与高中考查注重平时的积累,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相背离;初中的一些教学目标也造成了与高中教学的脱节,如初中的淡化语法,中考不考,致使一些老师和同学都不重视,甚至有些老师根本就不讲授这一部分,结果在学习高中的文言文时遇到了很多问题,影响了学生对特殊句式的分析,给高中语文学习造成了许多困难。
再次,根据国家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周课时要少于初中的周课时,教学时间有限,课堂的容量自然加大,课后的自主学习内容也必然加大。很多新入学的学生,怀有美好的愿望和努力学习的决心,最初一段时间,基本上都能全神贯注认真做好预习和复习的工作,自觉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可时间一长,坚持预习和复习的同学就少了,许多要课后完成的任务就慢慢不做了。但是,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文言文的比例增加了,背诵的力度加大了,而学生自觉性比较差,需要反复督促检查才能去背,加上背诵过程中,缺少方法,不能理解记忆,严重脱离文意,又由于篇目多,畏难情绪很重。因此,就造成了这一课还没背好,下一课又要开始背了,如此循环往复,不能背诵的课文就堆积如山了,自己的信心就受到了打击。
最后,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似乎人人都懂,但人人都不精通的特点。分数往往比较稳定,不像数理化那样松则一落千丈,紧则扶摇直上。因此,很多同学往往不重视语文学习,随便应付。
了解了高中语文学习的主要特点,针对学生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初高中学习过渡中不适应的状况,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首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
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是学习时采用一套科学高效的方式或途径,抛弃那种单纯依靠延长学习时间,即采用“笨鸟先飞”的勤奋但低效率的做法。我们要让高一的新生,在学习上注意做到“三先三后”、“三戒三倡”。
“三先三后”是: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三戒三倡”是:一戒把学习当做苦役,提倡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二戒过多地、单纯地死记硬背,提倡以掌握事物本质规律的理解记忆为主;三戒解题模式化,提倡勤于思考,提倡思维的灵活性。正处于初高中过渡期的高一学生,更应重视并学习别人用实践换来的经验与教训,博采众长。一方面使自己少走弯路,尽量缩短过渡期,尽早步入高中学习的轨道;另一方面,在别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现代社会知识急剧扩增的新特点,结合自身的实际,积极摸索并迅速走出一条高效率的成功之路。
其次,帮助学生培养自信的心理品质
篇9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B-
0037-01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初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衔接存在一定的裂痕。做好初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过渡与衔接工作,可以为高中话题作文写作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提高高中生的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高中作文教学衔接存在裂痕的原因
首先,初高中学生年龄特点及教育背景不同。很多初中生在升入高中后,都会对语文写作的学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一些初中时写作能力较好的学生在进入高中后也会感到力不从心。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逐渐成熟,他们逐渐摆脱了家长的管制,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此外,由于学生教育背景的差异以及生活面狭窄等因素,初高中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和认识也存在差距,面对初高中作文教学重点的转变,高中生在短期内不能适应高中课标的要求。
其次,初高中写作要求存在差异。初中课标要求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此时的作文写作往往还停留在“模仿”阶段,缺乏一定的创新;而高中课标要求学生“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任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实的情感,培育科学的理性精神”,由此可以看出初中阶段的写作只是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将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记录下来,强调以记录为主,而高中则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的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的创作,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对事物的认识。
再次,教材设置及教学方法侧重点不同。初中写作大多是命题作文,指定写作范围并有明确具体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为主;而高中写作多为开放型写作,以议论为主,强调抒感,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主。初中教材中没有关于议论文写作教学的系统计划,没有专门的写作思维训练,而学生受思维发展规律的制约,不能多角度、全方位地看问题,难以透过现象看本质,加之平时不注重阅读积累,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遇到开放式作文,往往会感觉到无从下手。此外,初中教学往往缺乏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渗透,没有为高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
二、初高中作文教学衔接策略
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调动学生“议论”的积极性。多数高中生有“恐议症”,不知道该议论什么,即便是按照教学计划,写出来的议论文往往文体走样,论证缺乏说服力。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写作议论文的恐惧,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细节,由小见大,讨论社会热门话题,使学生养成关注社会的习惯,逐渐培养分析问题、搜集论据的能力。要采取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如课堂前三分钟演讲等,为学生提供议论的平台,使学生从小话题练笔,激发学生乐于讨论的兴趣。
2.注重阅读积累,为写作提供素材。高中话题作文要求学生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这就需要学生学会运用事实论据等来支撑论点,要懂得用举例、比喻、类比等方法加以论证,因而学生要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阅读可以开启写作之门,为写作提供源泉,因此要加强学生的阅读积累,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国内外经典名著,丰富文学底蕴。通过阅读经典,使学生能够感悟生活、客观地认识世界,从而形成自己的判断力,逐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还要根据初高中学生特点的不同,给学生推荐一些符合高一新生认知水平的文学作品,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期限内阅读完推荐书目,并撰写读后感。久而久之,学生在写作中就可以将名句典故、经典人物事例等信手拈来,进一步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并在撰写读后感的过程中,逐渐理清写作思路,将观点落实到书面,提高写作能力。
3.优化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写作指导。由于高中教学内容、教学容量与教学进度发生改变,高中阶段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升学压力。教师要做好初高中作文教学衔接工作就要优化教学方法,适应高中作文教学的要求,根据学情适当调整教学策略。在高一议论文写作教学之前,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语文水平,掌握学生的写作情况,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在写作意识和写作知识等方面做好衔接,通过有针对性的写作训练,使学生深化理解,最终内化成自身的经验体系。高中教材设置与初中大不相同,因此教师要注重对教材的研究,加强对学生的写作指导,为学生补充写作学、文章学等基础知识,为学生写作提供理论指导。根据课文特色,讲授一些关于素材与题材、段落与篇章、结构与思路等知识,然后再对其他文学作品进行相应的解读,使学生有章可循。
篇10
一、心理疏导,培养兴趣
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不适应”现象,把握学生心理切入点。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再从初中到高中可谓两次“断乳期”,前者谓之生理断乳期,后者谓之心理断乳期。较之初中阶段,其学习难度、强度、容量有所增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而且初中到高一新集体,面对的教师是陌生的,对他们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也不熟悉,一旦学习跟不上,就可能在教师身上挑毛病,甚至感觉到远离了亲人与同学、朋友,加之个性与家庭的差异,有些同学也会觉得人与人之间冷漠了,疏远了,进而出现注意了不能集中,难以入眠等各种问题,特别是社交能力差得学生这时候特别容易受人际关系的影响。导致自我评价偏低等等。尤其高中语文教材中抽象逻辑思维的内容增加,抽象程度增高,从具体到抽象的不同定位,必然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新生与他们的新任课教师之间有一个双向适应的过程,面对一种教学方式转向另一种教学方式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阵痛”,这时高一新生感到很不适应的一个重要因素,厌学情绪便油然而生,因此,做好高一新生心理疏导,培养学习兴趣显得至关重要。首先,要做好深入细致的心理调查研究,摸清底子,了解对象,对症下药。次之,以人为本,创造科学的育人环境,多鼓励少批评,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平稳过渡。其三,在不断改进教法的同时,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排忧解惑。其四,多管齐下,用博慰学生。其五,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构或教研组。其六,借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正确树立“三观”。
二、融会贯通,温故知新
高一语文教师只有熟悉初中语文教材,方能准确把握高一语文教学的切入点。现行初中语文新编教材,系统介绍了拼音、文字、标点、词汇、语法和修辞等基础知识,还设置34个作文训练、9个听说训练和23个语文活动,内容全面,实用性强。每册附录里还专门介绍了各种主要文体的一般常识和阅读方法。高一教师应将初中教材的有关内容进行分类整理,结合高中必修教材分项列出对应的知识体系和训练序列,恰当安排衔接计划。例如必修二的表达与交流中,强调了“抓住景物特征”、“注意观察点”和“须有明确的立意”。与此对应的内容,在初中一册《作文训练》中有《观察细致才能写得具体》的知识短文,并且指出随观察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定点观察”、“动点观察”、“散点观察”。又在初中二册的附录中有《课外练笔》,要求写观察记录,并提供例文,以作借鉴。这样把高、初中有关观察的知识集中在一起进行训练,衔接自然,温故知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三、着眼基础,循序渐进
在高一语文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握基础知识作为切入点。高一必修教材中有记叙文、议论文和散文单元,能与之对应衔接的有初中二册的记叙文、散文,初中四册的议论文。在单元教学中,要求学生结合初中相关单元的知识内容,了解每一种文体的特点和阅读的规律。在具体操作中,要在学生独立研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分清文章层次,理清作者思路,明确中心意思,领会写作意图,评价内容和写法。由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互相研讨。教师根据情况,适时引导,教会方法,不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由学生自己下结论,如有不妥,教师纠正。例如必修三四中,介绍论点和论据的知识就比初中教材深刻些。教学中结合初中四册《议论文的阅读》,可以在学生认真研读上篇目后,提出一个口头作文练习。
事实证明,初中教材的一些基础知识,由于受年龄、知识水平等局限,学生未必完全明白,进入高中后要求学生回过头认真研读,居高临下,融会贯通,定有新的收获。强化思维训练,培养语文能力。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注意培养能力。分析、综合是思维的过程,概括是思维的基础,培养概括力又是语文能力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的听说读写,说和写要有明确的中心,听和读要了解其说和写得意图,表明自己的观点,明确对方的意图,都必须概括。只有概括,才能见物知类,触类旁通,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另外,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思维品质。即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比如对词语的深刻理解就要注意语境,离开语境理解词语,就是静止的、简单的、表层的,注意语境的多方面因素,才能理解到词语是动态的、综合多种因素的、深层次的。在这样的分析、综合过程中,也就培养了思维品质,训练的能力也就有综合性。再如在阅读课文方面,初中只要求“感知”课文内容,而高中则要求学生“把握”课文内容。这种从“感知”课文内容到“把握”课文内容的训练过程,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由经验型到理论型的轨迹。高中阶段的教学衔接工作做得好,这个转变就好,对教学就有利。
- 上一篇:安全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 下一篇:民营企业意见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初高中数学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