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08-25 17:23: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师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师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篇1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对各种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尤其是对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的需求将会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而进一步增加。纵观当今中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可谓一片大好:百分之九十的高就业率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透过现象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中职生就业质量的提升跟不上就业率的步伐。突出表现在:专业不对口;待遇低;工作不稳定。

 

1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课程设置滞后于市场需求

 

不少中职学校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坐在教室,听老师讲授会计理论:基础会计,成本会计,流通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等课程,一个不少。至于学生在工作是否用到, 用到多少,那是学生的事。结果是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到工作实践中,才发现原来在学校学的知识大而空,不知从何入手,动手能力很差,还要从头学起。其实中职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一种技能,让学生到工作实践中真正能够做到“手能动起来,担子能挑起来”。这样就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定位培养学生的目标。比如针对出纳岗位,学校就实时开设适合出纳岗位的课,如点钞技能课、珠算技能课、识别假钞课、银行业务课等等。这样的话,学生一走上工作岗位就能很快适应岗位需求,不会手忙脚乱了。

 

1.2 校企联合停留于表面

 

在浅层次的校企联合的背景下 ,企业没有责任和义务干预和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而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学校也没有参与企业经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企业调整生产结构和决定今后的发展方向必然受制于市场的需求,而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的。这些种种的不和谐或矛盾,导致了校企联合现在只能停留在一种浅层次的合作阶段。

 

2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的改革思路

 

2.1 转变思路,重新设计教学环节

 

改变思路,重新设计教学环节是我们当下中职教育的迫切任务。如何改变?笔者认为要从学生开始上会计专业课的第一节就开始。也就是说要把实践教学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理论讲到哪里实训课就开到哪里,让学生便学理论边实践,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中总结出理论,时时营造一种实践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其次,打破教材固有的组合,优化技能模块,给学生定身份和岗位,从身份和岗位中找到适合的教学模块进行强化教学和实训。比如给学生定位往来会计岗位,就要找出合适的实训内容让学生操作。等到学生掌握一定岗位技巧后,就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往来帐,有哪些会计科目,如何设置明细账簿,坏账是什么,如何计算等。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讨论解决,老师实时进行点评。等到不同的岗位学生都实践过后,最后做综合业务模块学习和实训。

 

2.2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入情景模拟教学

 

以往的会计教材大多枯燥,不生动,不直观,对于初学者来说,进入状态比较慢, 也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多媒体教学的引入会大大改善这种局面。比如对于固定资产的学习,老师可以在屏幕上列示房屋、机器设备等,让学生说出这些资产的特征,老师再进行点评,这样学生就能很直观地掌握固定资产的概念。

 

2.3 建立完善有效的会计实验室

 

培养中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对当前的中职学校来说是迫在眉睫的事。学校可以在校园内找到一个合适的空间甚至是一间比较合适的教室来建这样一个实验室。可以按照中小企业的内部结构和外部氛围来建造。既有工商、税务 、银行等这些外围部门 ,也开设企业内部的各种岗位,如材料员岗位、收银员岗位、出纳岗位、会计岗位、会计主管岗位等。上课时可给不同的同学分配不同的角色,让他们各司其职,从建立一个中小企业要给工商部门提供哪些手续;如何税务登记;去银行如何开户等等做起,让同学们横向了解一个企业是如何诞生的。再给不同同学分配不同的角色:材料员,收银员,出纳员,明细账会计,会计主管等。从采购开始, 用实训的原始票据,在各个环节流动,各个岗位的人员各司其职,包括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处理、登记账簿、出报表等等,让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会计流程。

 

2.4 深层次的校企联合,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已经经过从情景教学到仿真模拟实训的阶段,对企业的经营环境熟悉了很多,这时要趁热打铁,让学生到企业中顶岗实训。

 

在这方面我们要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虽然国情不同,但是还是有可以“拿”过来用的地方。即学校和企业联合办学,以企业为主;理论和实践结合,以实践为主。让学生每个学期,或毕业前学期,以学徒的身份到企业顶岗实习两三个月。企业有专门的技师指导,学校派相关的专业老师陪同。这样的话保证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得到及时解决。

 

在这个环节,我们一定要对合作的企业有所选择。一定要选择那些生产技术先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和社会声誉好的企业合作。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均感到受益匪浅。学校方面认为,由于针对市场和就业岗位办学,办学方向更加明确;弥补了学校在实训条件和师资条件等方面的不足;促进了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推动了学校的招生、安排就业工作及职教改革和发展。学生方面认为,这使他们熟悉和了解了今后的就业岗位和个人发展前景,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使他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企业得到验证和加深;在企业接触到很多在学校尚未学到过的东西,回到学校后,从理论上得到提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行为导向教学法被生动地应用于学校的教学中,学生由于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学习,毕业时容易实现零距离上岗;另外培养了学生的服务意识,以及与人共事和小组合作等关键能力,使其提前接触了社会,学会了如何做人和做事。企业方面认为,企业中普遍存在着职工素质偏低的问题。

 

总之,中职教学改革任重道远,老师肩负的责任重大。

篇2

关键词:幼师;数学课程;基本技能

众所周知,近几年幼师专业招生已经越来越不尽如人意了,成绩好的学生不愿意来,能来的学生大多数成绩又不好,尤其是数学成绩。在这种状况下,能完成最低层次的数学教学目标已属不易,再谈拓展延伸简直就是奢望。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学生的数学成绩必然直线下降,更为严重的是毕业生数学素养低下,这将直接导致了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执教能力的薄弱,从而严重影响了幼儿数学能力的培养。

幼师学生普遍认为,现在幼儿家长比较重视舞蹈、琴法、音乐等艺体科,平时多对这几门专业多下点功夫就可以了,数学课不一定要开设,有初中那点数学知识,在幼儿园已经足够用了。这一点不仅是学生,部分教师也有此认识。那么幼儿师范要不要学数学?如果要学,应该给他们安排哪些相应的数学知识呢?

我国著名婴幼儿教育专家殷红博曾说,幼儿期是人类数学能力开始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关键期得到科学系统并且具有个性化的训练,幼儿相应的数学能力会得到理想的发展,而一旦错过关键期则会造成发展不足,可能会给后续的学习带来影响。幼师学校的毕业生承担着开发幼儿数学能力的重任,因此幼师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学习数学,但是学习的内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现在的幼师专业用的是人教版的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数学》(提高版),这本教材的内容基本和高中的内容相同,难度比高中的小得多,但是有很多新知识都是建立在初中的基础上,那些初中没打好基础的学生学起来还是比较困难。针对幼师学生的现状,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笔者认为幼师专业的数学可以学习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一、数学理论基础知识

初中和高中相结合。对于初来乍到的新生,可以先安排他们学习初中的知识,当作新课来学,对于没学好的学生,可以重新学一遍。对于已经学会的学生,权当复习回顾。对于学得好的学生,还可以适当加大难度,再学习高中的知识,分层教学,这样多方面相结合,每一个学生都能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扩展课堂教学,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走向必修课、选修课、教学实践、教学咨询等多途径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使处于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数学教材教法

作为幼师学生来说,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固然重要,而如何把有关数学知识教给学生的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学生还应学会怎样给幼儿讲数学课、怎样组织恰当的语言讲课、怎样培养幼儿的各种数学能力、怎样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怎样组织幼儿参加各项活动。还要明确从幼儿数学、小学数学、中学数学到大学数学有哪些双向的联系,从中寻求它们的延伸区和结合点。不仅数学的内容,而且数学的思想,都是可以相互延伸、相互结合的。这是教材教法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三、数学史

数学史是研究数学科学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简单地说就是研究数学的历史。研究对象不仅包括数学思想、方法、理论、概念的演变史,还有数学科学与人类社会的互动关系、数学思想的传播与交流史、数学家的生平及贡献,等等。如果在幼师数学中渗透数学史内容,不仅可以让数学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方法和原理的理解与认识的深化,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和许多著名数学家的生平和贡献。一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有趣故事可以作为学生毕业后讲课的丰富资料,激发幼儿探究数学的兴趣。

四、趣味数学的相关内容

幼师专业开设趣味数学内容可进一步突出幼师专业办学特色,是进一步贯彻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与“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理念、突出幼师专业特点的有效手段。根据幼儿的特点,幼儿的教学必须多组织活动少说教,让幼儿在愉快的操作和游戏中感知数、量、形的关系,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激发幼儿的奇妙想象与兴趣,开发幼儿的抽象思维,丰富幼儿数学的教学内容。从这样的过程中让幼儿体会数学是美丽的、数学是有趣的、数学是大有用途的。这是幼师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的又一个基本技能。

五、开设计算机知识课程

篇3

论文摘要:本文对中等职业中专学前教育音乐理论课应如何教学,怎样提高学生逻挥思维能力发展音乐潜力,开发智力,培养审美情超,上好一节音乐理论课进行了阐述。

近几十年来,教育改革的浪潮席卷全球。我国的教育改革也正在积极地进行着。音乐教育应如何改?这是一个十分值得加以考虑的问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从课程的设置,大纲的制定到教材教法都应有所体现。

音乐基本理论是整个音乐理论教学体系中,第一门系统讲授有关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课程。其中许多内容是其他音乐课程所没有的,也是无法代替的。它是音乐专业各学科的共同基础课。从专业的音乐院校,师范院校音乐专业,中师、幼师,到普遍中小学甚至幼儿园,都要讲授有关基本乐理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因此,作为一门音乐共同基础课,它不仅是学好其它音乐理论的基础,也是学习 “演奏、演唱”的基础,对中职学前教育的学生来说有着直接的影响,无数事实证明,音乐学习中所出现的许多问题,往往都是由于缺乏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产生的。所以说基本乐理课是搞好音乐教育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

怎样才能搞好基本乐理教学,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必须具备教育和教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教学法,不是简单的教学方法,而是包括该课程的目的任务,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许多重要的内容。特别是一些课堂教学的各种具体例证,对改进、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重大作用。

1基本乐理裸的任务

要了解基本乐理教学的目的任务,首先要对基本乐理课的性质,及在整个音乐教育中所处的地位有个初步了解。基本乐理是整个音乐理论教学体系中第一门系统讲授有关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音乐共同基础课,这时所说的基础课,是音乐专业基础课。音乐专业包括作曲、指挥、音乐学、声乐、器乐等许多学科各学科又都有着各自的专业基础课。而基本乐理则是音乐专业各学科的共同专业基础课。即便是业余学习音乐,也必须认真学习基本乐理,由此可见,基本乐理课在整个音乐教育中所处的地位。那么基本乐理课的任务就从三方面着手。

(1)系统地理解并掌握音乐表现各要素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进行正规的基本乐理教学之前,学生一般都或多或少的掌握了一些零星的基本乐理方面的知识,基本乐理的教学就是要在学生己有知识的基础上,加以系统,使其到一个新高度。

(2)为学习其它音乐课程打下巩固的理论基础。中等职业专业学校各种音乐课程的设置,相互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作为音乐共同基础课的基本乐理与其它音乐课程的关系。可分为并列课程与后续课程两种,前者如视唱练习课,后者如钢琴,声乐,初级和声课,它们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在并列课程中,课程之间的相互配合有时会出现脱节现象。这是由于各种课程都有其自身的独立体系而造成的,然而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使课程之间的配合相得益彰,在可能的条件下,也可以改变某些教学程序。在后续课程中,虽不存在相互问题,但对未能牢固地掌握基本乐理知识的学生,教师也难以使其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进行得顺利。如:一个学生对调,调试,音级,拍子,和旋等知识全都没有掌握,又怎么可能学好和声等其它课程呢?

(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音乐才能,开发智力,并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这是音乐理论课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有些学生由于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因而,对某些概念的理解难以深入,语言表达也缺乏逻辑。

音乐才能包括许多方面,如表演才能,作曲才能,理论才能等,在基本乐理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对象努力促进其音乐才能更好地发展。在音乐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系统地理解和掌握音乐表现各要素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则是通过教学开发智力,培养审美情趣,提高素质。

2上好一堂音乐理论裸的描施

上课是基本乐理教学的主要形式和关键环节,上课前所做的一切,如领会大纲的目的要求,了解学生,钻研教材,制定授课计划,编写教案,都是为了把课上好。上课一定要按教案进行。发现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正,不应为教案所束缚,衡量上课的好坏,不只是看教案写的如何,而是更重要的是看学生学的如何。上课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工作。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案上写和课堂上做的虽是一回事,但却有着质的不同。就像音乐作品的“乐谱”和现场演出的效果不一定等同一样。教师在上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教书育人,不可偏废。上课,是教师接触学生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贯彻执行教育方针,教书育人的大好时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技巧的训练,也包括思想教育的目的,思想教育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不要把思想教育仅限于政治思想,作为一个音乐教师,树立正确的文艺思想也是午分重的。作为学生还有个学习思想的问题,这也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教育。

(2)组织教学,贯彻始终。组织教学是教师上好课的重要保证和基本条件,教学不应理解成仅仅是搞好课常秩序,更重要的还是用精彩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气氛。使教与学都处于一种积极的协调的最佳状态。组织教学,也要注意方法方式,根据情况灵活应用。讲课时,内容充实,富有感情,有声有色,学生就可能听得津津有味,精神集中。各种教学形式交替进行,学生就可能学的比较放松。

(3)明确目的,掌握规律。教学目的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方法、步骤、内容,都要围绕着教学目的来进行。详略,深浅、快慢,都要根据教学现场的情况随时调整。

如在讲节奏,节拍时,用列队行进中的整齐步伐来比喻节拍,用千变万化的鼓点来比喻节奏,突出了强弱和时间的概念。在拍子的分类中,根据“单”、“复”、“混合”、“交错”这些词的含义,来说明各种拍子的不同特点,学生就比较容易记住。这就是明确目的,掌握规律的好处。

篇4

关键词:幼儿教师 专业素质 专业知识 专业能力 专业情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187-02

教师专业化成长问题,已成为当前国内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也是当今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的共同趋势。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幼儿园发展的关键,它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较高的职业理想信念以及对幼教工作的热爱,要求幼儿教师不断地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提高专业水平。但在幼儿教师专业化推进过程中,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往往被其所忽略,这不但影响了幼儿教育的发展,还影响了教师专业化的进程。所以学者们提出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标准”,这意味着把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标准和综合素质要求提高到另一高度。

1 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构成内容

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应集中体现在专业人员身上,专业的幼儿教师所具备的素质应包含基本专业知识,以及对专业能力和幼儿事业的推动上。

(1)首先是专业知识。这是作为幼儿教师最基本掌握的知识。它包括三类,分别为通识类基础知识,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知识。通识知识作为幼儿教师中最基础的知识面,又分为两大类,包括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人文社会类基础知识。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则主要有学前教育学、学前发展心理学等,这些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教师认识和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特点,有效地分析、对待幼儿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其次是专业能力。是指专业技能、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和教育反思能力。

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以艺术技能为主,如,弹、唱、跳,这是由幼儿的年龄以及身心所决定的,他们处在了这个阶段,天性好动,所以幼儿教师要通过专业节能来引导他们,激发出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是他们在健康快乐中成长起来,教育的教学能力是通过幼儿的心理特点以及生理特点,制定出幼儿发展的目标,努力创设教学环境,并积极的与幼儿进行沟通,从而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教育研究能力,才能够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对幼儿进行仔细了解和观察,发现并深入研究幼儿一系列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表现,从中总结出教育经验,并撰写出研究论文和报告;教育反思能力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以自己为研究中心,不断分析、检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的能力。包括评价幼儿的学习、评价其他教师的教育行为,以及对自己的教育决策行为、能力和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与反思,分析讨论对教学的利弊。这些都是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素质,这些能力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教师从实践向理论层面的转化,促进幼儿教师由“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

(3)最后是专业情意。幼儿教师的专业情意主要表现在专业情感方面和专业态度、专业信念、价值观和师德等方面。专业情感主要指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爱,把幼教事业真正地汇入自己的生命历程;专业态度主要是指幼儿教师的责任感,和对幼教事业的激情和魄力;专业信念主要指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事业上表现出来的坚持力,忠于幼教事业的气魄和意志力。

2 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现状分析

2.1 专业知识与实践相脱节

当前从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现状来看,幼儿教师的学历结构不平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幼儿园教师,大部分是年轻教师,大多数是幼儿师范专业毕业生,一般属于大、中专学历,而大中专学历相对于当今日益发展的知识社会来说,较难适应幼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从职称方面来看,一些已获得中、高级教师职称的幼儿教师,也是幼儿园的骨干力量,但她们的专业化水平并不高,还急待于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2.2 专业能力不足

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来看,目前幼儿教师的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并不扎实,教师认为自己最欠缺的知识领域排序也说明老师普遍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面狭窄等问题;专业知识比较全面的教师占的比例也不高;从教能力及教育教学研究能力都略显不足,具体表现在:(1)专业技能差:很多幼儿教师进入工作岗位之后,表现出专业艺术技能不够扎实,如弹、唱、跳、诵读、演讲技能差,吸引不了幼儿,不能有效地驾驭课堂。(2)教育教学能力弱,不能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不能达到教育目标。(3)缺乏教育研究意识,认为幼儿年龄小,所学知识都简单,不需要研究。(4)教学反思意识差,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中,计划性、目标性不强,盲目教学或走过场的现象,未形成课后反思,总结的习惯。

2.3 专业情意淡薄

从最近的调查统计情况来分析:因为对孩子的喜欢和热爱才选择幼师这一职业的只有43.8%,觉得幼儿教师职业较为稳定和轻松而选择幼师这一职业的占12.7%;认为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的占41.5%。这三种选择反映出三种比较典型的教师心理。第一类属专业思想稳定或可以稳定的教师,他们喜欢孩子,觉得幼儿园的环境相对单纯,他们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并具有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使命感,有着教育好孩子的责任感。在幼儿教育工作的乐趣和成就感能带给她们幸福感,从而弥补了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低、收入不高等不足。第二类是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大多数的女性都想倾向于清闲和较为稳定、有保障的职业,幼儿教师收入虽然不高,但较为稳定有保障,也可以作为一种终身的职业。第三类是由于学历的局限或者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而选择了幼儿教师职业。后两类情况,其专业思想容易动摇,专业情感不够稳定。目前,幼儿教师从教的思想不够稳定,很大程度上还源于幼儿教师经济收入不高。

3 如何提升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策略

3.1 树立事业心

事业心是幼儿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动力,有了事业心才能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并努力地把工作做好。因为对事业的爱是建立在对事业的认识基础上的。人才的成长是一个连续教育、培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育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为培养合格人才打基础的。幼儿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兴旺、民族素质的提高,幼儿教师有了这种认识才会产生高度的责任感,也才会增强对幼儿教育事业的情感,对工作才会倾注满腔的爱和热情,在任何情况下,竭尽全力把工作做好。

3.2 改变教育观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时代需要有经济知识的人才,经济知识的人才需要高质量的教育来培养。作为一个新时代幼儿教师,想培养经济知识人才,必须先提高自身的“创新”专业素质。首先树立新型的教育观,不能总是按规定模式办事。

(1)转变教学方法,树立新的教学观。

在传统教育观念上,只要把知识记得牢固就好。像多背背儿歌啊,多算算几道题啊,多认识几个字等。但如今现代化的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要对教学进行反思还要求教学模式多样化,并以船东教学为例,增加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模式。引导幼儿在尝试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积极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尝试来掌握知识、发展认知能力、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由传统、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知识转变为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来获取知识。创新型的教学方法,更应改把教师灌输结果转变为让幼儿自己讨论的过程。这样,我们的教师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着眼于”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发掘幼儿的潜力,把幼儿身上的创造潜能开发出来,这样才能把创新型的教学观呈现出来。

(2)学会角色转变,创建新型的教师观。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处在一个灌输以及爱护幼儿生活的角色定位上。而对于幼儿来说,他们除了服从就是要不停的接受者教师的命令。而相对于创新型教学观念中,教师作为引导者,观察者,合作的身份与幼儿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仔细观察幼儿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心发现幼儿生活当中的问题,并与幼儿一起解决难题。让幼儿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中健康快乐的成长起来。

(3)必需掌握扎实的教育和文化科学知识。幼儿教师必须了解和掌握幼儿教育的基础知识,了解幼儿教育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掌握幼儿教育规律,提高工作的目的性、计划性及提高工作效率;也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同时,幼儿教师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幼儿教育知识,密切关注教育形势的变化,结合教育实践,才能使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

(4)树立团队专业学习理念,教师专业活动要加强教师间的互动交流,重视教师间讨论、协商解决教学实际中出现问题的能力,了解幼儿的兴趣表现,观看个人文档记录,争论各种教育问题,透过成员间的对话,使个人思想在团体中相互交流、相互激荡、彼此影响,从而产生新的见解,幼儿园要积极营造“学习型组织”的氛围。

(5)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当今学习化的社会里,幼儿教师也要经历一个永无止境的学习过程和自我完善的过程。目前幼儿教师终身专业学习的意识不强,据调查:有37.5%的幼儿教师虽然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但却不知道该学什么,该怎样学;有18.8%的教师表示不需要继续学习专业知识,幼儿园的知识太简单,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技能她已驾轻就熟;有28.6%的幼儿教师表示工作太繁忙,没有多余的时间静下心来看专业书,提高自学的能力。幼儿教师在提高自学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提高自己“读”的能力、“写”的能力和“思”的能力。

3.3 怎样提高专业能力

幼儿教育是一门科学,只有了解幼儿,才能教好幼儿。而观察是了解幼儿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教师如果能理解幼儿外在行为所传递的内部信息,敏感地觉察出幼儿的最迫切需要,并根据该幼儿的特点做出及时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恰当反应,那么教师就赢得了教育的主动权。

(1)加强班级的组织管理能力训练。教育全班幼儿,使幼儿在体、智、德、美几方面全面发展是教师的中心工作。在班级组织管理中,教师肩负着重大职责。教师组织管理能力的提高是有一个过程的,每做一件工作,事先经过周密的设计,教师要将这些内容和活动形式,合理计划,科学安排,并做出最佳方案,如:制订班级教育工作计划;创设与本班幼儿发展相适宜的环境;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树立良好的班风,建立班级常规;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纪律;按照幼儿的发展水平,进行分组及灵活地指导各小组同时进行活动;组织幼儿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并进行评价等。

(2)提高沟通能力。沟通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互相了解并接纳对方观点,行为,以及达到默契的过程。

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的沟通能力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教师与幼儿的沟通方式有言语的和非言语的两种;教师与幼儿的言语沟通,通常是围绕一个话题开展的,教师应注意谈话的策略,观察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将幼儿引入交谈的主题之中,运用简洁有趣的提问,保持幼儿交谈的兴趣,幼儿发言时,教师要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耐心,注意倾听并给予鼓励。与幼儿进行言语沟通时,教师本身的语言素养非常重要,鉴于幼儿的知识经验和理解能力较差,教师的口语表达应符合幼儿的接受水平,如说话的态度温和,使幼儿有一种安全感,并乐意听从;语气坚定,使幼儿感到教师充满自信,表述简单明了,从容不迫,使幼儿容易听懂,尽量用愉快的声调并走到幼儿身边说话,教师的语言应该为幼儿树立榜样。教师与幼儿的非言语沟通主要是指教师运用微笑、点头、抚摸、搂抱、蹲下与幼儿交谈等方式与幼儿沟通。这种方式比言语更容易表达教师对幼儿的尊重、关心、爱护和肯定,符合幼儿的心理需要。

在与家长沟通时,应发自内心地关心其子女成长,主动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情况,对不同个性的家长采取宽容的态度,主动邀请家长参加幼儿园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估工作,仔细聆听家长的想法和意见,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发现矛盾时,绝不互相指责,而是设身处地地为家长着想,尽自己所能解决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遇到的困难,使家长感到教师是爱孩子的,这样才会调动家长主动与教师沟通的积极性,共同为孩子的进步而努力。本着爱护、关心孩子的目的,注意沟通的技巧,同时利用谈话,巧妙地指导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就能够在沟通的过程中得到家长的尊重、理解与支持。

(3)提高教育监控能力。教师的教育监控能力是指教师对自己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积极主动的自我认识、自我调节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如,计划与准备、反馈与评价、控制与调节、反思与校正。

(4)提高教育研究能力。

教师必须学习有关的课程理论,明确课程开发的顺序和方法。对原有课程进行反思,研究确立课程的目标;考虑怎样利用本园和社区教育资源,并将其转化为可供幼儿学习的材料;研究怎样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并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方法,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幼儿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教师成为研究者,能更快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5)参与课题研究的能力。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主动性,我们必须从改变观念做起,树立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积极参与科研工作的意识,特别是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反思能力可以得到更快速的提高。在课题研究中,其中行动研究是提升教师实践、反思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改善行动,对教师教育采取自我反思的开展形式,通过不同的视角对教师进行文化引领,激发教师思考教育问题,进而改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实践证明,教师成为研究者,能更快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崇丽.在职幼儿教师科学素养内涵及提升策略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9):106-108.

篇5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 艺术教育 技能化

对于幼儿来说,艺术教育是增强幼儿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艺术活动,可以体现幼儿的精神活动,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高职院校一直把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艺术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只有在幼儿阶段做好艺术教育,才能促进幼儿艺术素质的提高。但是,从当前的高职院校教学情况看,在艺术教育中存在“技能化”的偏差,与艺术教育的本质相背离,在今后的幼儿教育实践中对幼儿的发展会造成不良的后果,这一现象值得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深思。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1.目前我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向,主要培养幼师和幼教行业的行政管理人才,但是这两种人才逐渐趋于饱和,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和我国幼儿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已经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

2.学前教育对于幼儿来说是重要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是塑造身心的关键时刻,而由于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这一阶段的幼儿性格开朗活泼,喜欢唱歌、舞蹈、绘画、游戏等,因此,应在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中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示范,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具备相当的专业技能,这是支持他们做好自身本职工作的手段。

3.现在社会对幼师的认识不仅仅是照顾幼儿的起居、对幼儿起到基础的保护作用,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教育能力及组织管理能力。通过与幼儿平时的接触,真正了解幼儿的内心,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热爱,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发幼儿的潜力,使幼儿全面发展,在此,高素质幼儿教师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4.幼儿阶段可塑性非常强,这时的幼儿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都会迅速地发展。学前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可以通过艺术审美的教育对幼儿各方面的能力进行激发和唤起,是保证幼儿日后性格、人格及能力发展的基础。例如,幼儿音乐舞蹈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使幼儿保持良好的运动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美术活动可以挖掘幼儿的潜能,给他们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和空间,还能提升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因此,幼儿教师必须拥有非常强大的艺术教育能力,才能满足幼儿教育的需求,培养功儿的艺术特长。当然,由于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幼儿园并没有开设出单独的音乐、舞蹈、美术等比较单纯的课程内容,给幼儿提供专项的艺术教育,很多幼儿艺术教育都是通过游戏方式进行的,所以教师应该在活动中进行构思,把幼儿引入游戏的环境中,通过不断引导,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技能化”倾向的现状

艺术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关键性因素,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进行艺术教育,是未来幼儿园工作必需的艺术要求,能够引导幼儿对美的感受的提升,使幼儿具有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挖掘自身的潜能,促进幼儿优良性格的形成。虽然现在的某些高职学校在学前教育专业上出现“技能化”发展的倾向,注重对学生进行音乐、美术等艺术方面的传授,但忽视对学生艺术审美体验和艺术表_方面的教育,导致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难以发挥艺术的导向作用。“技能化”教育是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技能技巧,以满足幼儿艺术教育的需求,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增加一些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所以,“技能化”的艺术教育需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并且还需要具备专业的素质能力,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1.课程内容偏重艺术技能,忽视艺术情感体验。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是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大纲进行的,所以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中,除有音乐、舞蹈、美术等不同的学科划分之外,还对每个学科再次进行划分,从而割裂艺术本身需要呈现的整体性,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学生进行技能上的传授而忽视艺术活动中的情感体验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及审美观点的发挥。虽然有的学生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习了三年,在音乐、绘画、舞蹈等方面的技能有着较高的水平,但是如果不能透彻地分析出幼儿艺术作品中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那么就不能引发幼儿对艺术的兴趣,而目前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存在的。

2.教育方式偏重模仿训练,忽视幼儿教育实践。目前,大家对于艺术教育存在一定的误解,总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对艺术知识内容的记忆认识和艺术技能的强化训练,没有对幼儿园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查。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是用在完成教师布置的艺术作品上,例如练习钢琴曲目、钻研舞蹈动作、进行绘画等,一味的艺术模仿却缺少对艺术作品的情感体验的认知。一个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如何,不仅仅要看其掌握多少艺术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看其在实践中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如果仅仅注重技能训练,使学生机械地掌握艺术技能,那么只是表面的艺术行为,不能形成内在的艺术修养,也不能形成丰富的艺术能力,引导幼儿艺术欣赏能力的提升,使幼儿具有更好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导致在以后的工作中只看到幼儿所完成的艺术作品本身,忽视对幼儿的感知和体验方面的培养,也就难以对幼儿进行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使艺术教育蜕变为艺术训练,没办法让幼儿全面提升。

3.目标定位偏重艺术人才,忽视学前专业方向。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更多更加专业、合格的幼儿园一线教师。艺术教育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学习素养,通过对幼儿艺术实质的了解,掌握幼儿兴趣的特点。幼儿艺术教育的本质其实是通过游戏来让幼儿感受美、认知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过程,使幼儿对美有更深刻的感受和想象,提高自身的审美观,培养更全面的素质和人格特点。在艺术教育中的“技能化”倾向,让艺术技能和艺术知识成为主要的目标,在教育过程中只是关注学生音乐、绘画、舞蹈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却忽视对幼儿艺术特点和学习的认知,这样的“技能化”倾向的目标需要对艺术知识和技能进行一定的掌握,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幼儿教师不仅仅要掌握艺术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对幼儿智慧的启发,这是学前教育专业学习技能中不可缺少的。如果忽视自身的专业方向性,只是为了学习技能而忽视学前教育专业与艺术专业之间的区别,就会使得学前教育专业失去自身的特色,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变得模糊不清,也会制约学生以后在专业领域上的发展。

三、艺术教育“技能化”倾向的应对策略

1.重视艺术教育课程,加大改革力度。新课程改革要求对幼儿的教育进行重新划分,把艺术教育成为单独的领域对幼师进行培养,这样可以赋予幼儿园艺术教育以新的理念,同时对幼儿教师艺术专业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课程的改革,把艺术教育课程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优化艺术教育过程,改变传统的艺术教育形式,使幼儿园艺术教育更全面、综合,这是加大艺术教育技能训练力度的有效方式,使艺术实践教学体系可以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教育实践能力。

2.强化基本技能训练。艺术课程的开设是学前教育专业必备的教学内容,也是教学手段的表现之一。所以,要关注艺术教育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方面的发展,让幼师具备更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保证幼儿教育的职业技能和艺术教育能力。在此过程中,主要开展的艺术课程包括:乐理与视唱练耳、乐器的演奏、舞蹈和声乐的基础知识、手工制作等。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备多方面的技能,在以后的实践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专业化、多元化的高素质学前教育人才,这是幼儿教育事业对人才的培养需求,让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成为现代型、创新型的高复合的应用型人才。

3.整合艺术类课程,突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特色。例如,音乐课程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基础上,可根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整合,这样才能加强音乐学科课程的综合性,既避免知识点的交叉和重复,还防止知识体系的分割,使知识结构具有整体性。发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优势,使专业课程中加入一些关于教育、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观、价值观,帮助他们对知识点的巩固和迁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总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任务是对未来从事幼儿教育的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不仅要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让其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技能,还能成为幼儿教师,发展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因此,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需要在夯实学生专业理论基础之上培养专业技能,这样才能为我国培养出更优秀的、适合教育事业发展的复合型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孙琳.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菏泽学院学报,2013(8).

[2]杨红英.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教学的创新.教育与职业,2013(7).

篇6

【关键词】就业需求;学前教育;钢琴教学;改革

前言

伴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重要性认识的进一步提升,高素质学前教师的培养可谓是迫在眉睫。尤其是钢琴教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无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法、教育方式上都应该立足于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进行合理化定位,从而实现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最终教学目标、让学生毕业后得以顺利就业。面对现如今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与时展需求相背离的教学模式,笔者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对学前教育钢琴教学进行改革,以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实际需求。

一、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对学前教育钢琴教学内容进行重塑

正是因为绝大多数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其毕业后的从业方向是幼师工作,需要将自身所学的钢琴知识运用于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因此,学前教育钢琴课程应该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特别是在学前教育中开展钢琴教学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们在实践岗位中组织儿童一同寻找音乐乐趣、对歌曲进行编排、伴奏等活动的能力,旨在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们的职业素养。所以,在学前教育钢琴课程的制定上,应该以就业需求为根本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如在钢琴课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以音乐教学理论作为基础,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在键盘上进行演练。还要拓宽学生们对不同曲目的涉猎,强化学生们的实际弹唱能力,增加钢琴即兴演奏方面的教学内容,从而为学前教育的毕业生步入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对学前教育钢琴教学方式进行创新

纵观近些年来学前教育钢琴教学的发展,很多院校依旧会沿用集体课这种授课方式。虽然集体课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很难根据每一名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也就导致了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出现“吃不饱”,成绩不够理想的同学又出现“吃不消”的问题。而与集体课相比,更加灵活与集中的小组课则实现了个性化教学,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能够考虑到每一名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不同的教学进度,及时纠正学生们在钢琴练习中存在的小错误,使其基础功更加扎实,钢琴水平更加规范。但这种授课方式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对教师资源的较大浪费,因此,在一般的院校完全使用这种教学方式是不切实际的。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将这两种授课方式相互融合,形成一种全新的授课模式,即在集体课的大背景下,辅以小组课,这样通过二者的相互弥补不仅能够得到最佳的授课模式,也有助于提高钢琴课堂教学效率。这种授课方式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其中如何进行小组划分最为重要。笔者认为,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小组划分上,应该综合考虑每一名学生的专业能力、技术水平及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遵循同组异层次、异组同状况的原则,让每一个小组的每一名成员,其自身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都不尽相同,以便于实现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当然,在小组划分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小组内部成员的性格特点,尽量将性格较为合得来的学生放在一组,以便于营造一个更为融洽的小组学习氛围,从而真正凸显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此外,还要采取课内外相互结合的教学方式,即将琴房上课与艺术实践相互结合,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放到实践中去加强磨练,多让学生们参加一些简单的伴奏、齐奏、合奏等活动,以提高他们的钢琴实战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严格要求。

三、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对学前教育钢琴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不同于纯粹的钢琴专业训练,除了要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以外,还具备极强的职业技能。因此,基于就业需求为导向的学前教育钢琴教学方法势必也要做出一些改进,特别是针对授课方式的转变,教师必须要为其配备与之相适应的授课方式。如基于集体课与小组课相结合的授课模式,开展钢琴教学工作时,每节课的开始与结束都应该使用集体课的方式。而小组课则适用在每一个小组成员的针对性教学上,也就是说集体课依旧是钢琴课堂教学的主体,并未被小组课取代,小组课肩负着辅助集体课的重要作用。同时,在钢琴教学上,教师应该灵活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授课模式,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钢琴课堂教学效率。除此之外,还应该以细水长流的方式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每天都必须进行规范化的钢琴训练,通过反复的练习,在视听分析器与运动分析器之间构建起暂时性的联系系统,逐步给予巩固,并且将学弹琴和学练琴二者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把握,引导学生根据乐趣的长短、难以抓住重点,分段练习,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认真地按照教师制定的方案进行练习,从而有效提高钢琴教学效率。

四、提升学前教育钢琴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书育人关键在于如何育人,而充当育人工作的正是各个专业的教师。因此,可以说教师作为育人的主体,其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职能技能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面对学前教师这一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全社会对学前教育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更需要教师的指引,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有就业优势。为此,教师就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专业知识水平、职业技能水平,引进更为先进的知识内容,注重钢琴实践活动,为学生们充分地展示出钢琴的艺术,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达到钢琴独立弹奏的水平。同时,教师还要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质,以便于为学生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从而使其能够从容地面对今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

篇7

1.学前教一育阶段是人的身体发展、智力与经验发展的最重要、最关键的时期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人类特性的稳定与变化》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假设:若以17岁时人的智力发展水平为loo,则4岁就已具备50%,8岁时达到80%,剩下的20%是从8一17岁的9年中获得的。从脑科学的层面看,婴儿出生时脑重350}4008,为成人脑重的25%,1岁时达到成人脑重的50%,2岁时为75%,6岁时孩子的脑重为12008,已接近成人脑重(1350一14008)的90%o}’}因此,学前教育阶段是人身体、智力与经验发展最重要、最关键的时期。

2.学前教一育阶段是人生变化最大、最快的时期,也是最易发展、最易受挫的时期

这一时段里,孩子从只会啼哭,到会爬、会走路、会奔跑,不但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所有的认知、经验与能力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论文百事通所以,在客观上学前教育阶段是人生中变化最大、最快的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不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规律,不顺应儿童自然的发展,而是采用大一统的教育方法,捆住孩子的手脚,禁锢其思维,形成机械的思维定式,甚至连孩子们画笔下的太空飞船都是一样的,势必会阻碍儿童各种潜能的发展,错过儿童的敏感期,贻误天才的成长。学前教育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训练和装备心灵的阶段,它不仅为小学做准备,更为人的一生做重要的奠基,直接影响着人类生命大厦的高度、广度和坚实度。因为,它涉及到儿童各种潜能的发掘、各种意志品质的培养、各种必要生活经验的习得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既要注重个性的彰显,又要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教师不仅要有教育家的智慧以引导、帮助幼儿培养各种能力,还要有专家的准确判断力、恰当的教育方法来激发幼儿的各种潜能,把握不同幼儿的敏感期等。所以,在客观上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学前教育所要面对的是人类生命的塑造,是人类第二次生命的给予,任何轻微的、不适宜的闪失都可能会延缓或摧折生命之花的绽放。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弊端已显露出来:幼师生科研能力较差,理论知识不够广博,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贻误教育时机。而传统的高校生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学历轻能力等弊端。只有极少数高校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走在前列。例如,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2005年本科生的教育基础课13门,专业课21门,为学生奠定了广博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理论基础。东北师范大学则探索了“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多出路”的人才培养模式。

国外幼儿教师的培养并没有因为学前教育处于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而降低师资培养的要求。例如,法国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具备3十2的基本学历,即先通过3年大学本科学习,获得学士学位后考人教育专业,进行2年的学习与实习,再经过严格的考试,才能获得教师资格。美国和日本对于幼儿教师学历的基本要求也均在本科以上,目前硕士、博士担任幼儿教师的情况也越来越多,而且非常注重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的确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应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而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优化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随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深人人心,“终身教育”、“全纳教育”等先进教育思潮呼唤“广基础、深专业、高学历、多能力、善研究”的创新型、多元化幼儿教师。在这一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中,“广基础”指具有广博的高等教育、教师教育与学前教育的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深专业”指具备精深的专业理论知识、技能、技巧,同时对学前教育专业课这一平台上不同专业核心课、技能课程进行深人研究,以达到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专业化的水平;“高学历”指对学前教育专业师资的培养应建立在本科层次上;“多能力”指幼儿教师应具备多方面的能力,诸如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高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工作的能力等;“善研究”指科学研究能力较强,善于反思,善于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行动研究,能撰写出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

对此,下面主要从育人理念、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几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i.育人理念

学前教育阶段除具有与其他教育阶段共同拥有的职业道德精神外,还应具有更为深刻的育人理念。这里的教育理念是指以儿童的发展为核心,以促进每个生命个体优化地成长为基本要求,抓住儿童具有吸收力的心灵,把握儿童的敏感期,发掘天才,通过适宜性的课程、教学内容、组织活动等,引导和培养儿童的观察、想象、思维、言表、创造、记忆等能力及音乐、美术等方面的专长,为他们提供最适宜的可能的空间、环境与条件的支持,使每个儿童获得最大限度的潜能发展,在人生至关重要的时期能够获得既是全面的又是个性的优化成长,为人生的发展做重要的奠基。而且,这种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理性认识和对学前教育事业的理想追求是与时俱进的,因时空背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当然,幼儿教师这一神圣职责的完成需要耐心、恒心、坚定的信念来成就,而这一切都源自于那份视学前儿童、学前教育事业为自己存在全部意义的热爱。

2.培养目标

(1)知识目标。本科层次的幼儿教师至少应系统学习高等教育、教师教育、学前教育三个领域的知识。学习高等教育和教师教育知识阶段应广泛涉猎普通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心理卫生咨询等学科的知识,深化自身的理论构建,为专业课学习搭建一个知识平台。学习专业知识应广泛学习学前教育的基础知识,如学前教育学、学前发展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幼儿园游戏、幼儿园课程、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等课程,同时应深人研究某一专业技能的知识,诸如绘画、舞蹈、乐器等方面的知识,使自身具备一定深度和广度的专业知识。当然,在有限的时间内广泛而深人地学习理论知识,教师还需要对众多领域的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也可采用选修与必修相结合的方式,选修课又可分为限选与自由选择的课程修习方式。新晨

(2)能力目标。专业技能包括专业技巧和教育教学能力,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多方面的技能,才能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兴趣和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应包括:创设教育教学情境的能力,有效地引导、组织儿童的能力,准确地观察、发掘幼儿潜能的能力,行动研究的能力,高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工作的能力,与家长沟通的能力,教育科研的能力,流畅的言表力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计算机和外语的应用能力等。

(3)实践目标。为培养学生的实践经验和能

力,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技能培养的同时,应加强实践活动。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鼓励学生跟踪学前儿童进行个案研究;也可以创设教育教学情境,进行模拟演练。当然,最重要的途径还是通过长期的见习、实习,在反思、行动研究的基础上增加实践经验,提升高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8

学前教育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为开发学前儿童的智力,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他们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唱歌课是幼儿园的主要课程之一,通过教学不仅要教会幼儿演唱歌曲,而且可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促进智力的发育。幼儿教师实施唱歌课教学,需要在了解幼儿心理特点和嗓音特点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其中声乐演唱是幼儿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但是,高职院校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歌唱技能的过程却不轻松愉快,跑调、唱不出声、声乐的技能技巧不易掌握等现象,给学前专业的学生带来许多困难和压力。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质及教学现状

(一)音乐基础薄弱

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进入大学前未经过音乐术科的考试,音乐基础薄弱,对音乐知识了解甚少,很少经过专业训练。大部分学生没有摸过钢琴,不懂乐理知识,不认识五线谱及简谱,没经历过声乐演唱的训练,有的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声乐。这都给声乐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还有一部分学生不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幼儿教师的职业没有正确的认知,简单的认为幼儿园的教师只是负责看护幼儿,不了解音乐理论素养及声乐演唱、器乐演奏等知识技能的重要性,有的甚至不具备有学习音乐的素质,表现在学习唱歌时跑调,节奏掌握不好等。

(二)音乐兴趣缺失

虽然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义务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作用和学生升学的压力影响,使得音乐教育常常被忽视和弱化。而在一些初高中学校,往往停开音乐课或只限于某个年级开课,因此,抹杀了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唱歌的欲望。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更是因为所在地区中小学缺少音乐师资而接受音乐教育甚少,有的只在小学时接触音乐,生对音乐只处于肤浅的认识阶段。

(三)授课方式单一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声乐课大部分采用的是大课的形式,这决定了教师不可能一

个个的给每个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在有限的时间里教师既要教唱歌曲还要对学生的技能进行指导,只能是对共性的问题加以解决。很多学生习惯了被动地接受,不能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教师教唱,学生学唱,单一的授课形式使学生对声乐学习失去兴趣,就连授课的教师也觉得学生没有什么进步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对上课失去了激情。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学习困难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研究得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声乐课程的困难成因既有共性,又有差异,这是对音乐基础知识的理解、非智力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以及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的分析结果,造成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自身的因素

进入大学后由于学生处于对音乐的零基础阶段,需要恶补最基础的音乐知识,学前教育学生在学习音乐课程的同时还要学习学前专业的理论知识,在仅有的时间里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很多,识谱唱歌成为学生学习声乐的难题。

1.理论基础薄弱影响教学进度

学生没有音乐基础导致不认识乐谱,更谈不上自学歌曲,给声乐课程带来不必要的困难,教师要先教会学生歌曲,才能对歌曲的演唱方法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耽误很多宝贵的时间,而学生也因不知道自己唱的是否准确,不能唱,不敢唱。

2.嗓音条件不好制约教学效果

具备良好的嗓音是学习声乐的优势条件,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往往是因为文化课成绩不理想而临时报考此专业,本身并不具有较好的音乐素养和嗓音条件,有的嗓音条件很不好,声音沙哑,音域很窄,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3.音准能力差限制学生发展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良好的音准和对声音色彩的感知力是学习声乐的必备条件。

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中能把歌曲完整准确地唱出来的很少,总结下来有几种情况:1.觉得歌曲的调有些高唱不上去,于是降低音高唱;2.听不出自己唱的音高与伴奏的音高不一致;3.五音不全。由于入学前没经过专业测试,学生五音不全的大有人在,这些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和学前教育学生带来不少困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集体授课中总有某些学生发出的声音与实际音高不一致,而又很难解决。

4.胆怯自卑心理影响学生自信

因为性格内向或中学阶段缺少参与课外活动的经历,有很多学生唱歌不跑调,但是在教师个别提问时,不是唱不好就是唱不出来,还有的学生不能够控制自己的声音,这都是自卑和胆怯的心理在作怪,加之教师在课堂中不注意教学语言的运用,常用否定学生的话进行教学而缺少对学生的鼓励,造成学生上课时紧张心理而不能正常演唱,久而久之使学生对学习声乐失去信心。

(二)教育教学的因素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很多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很多的学生对声乐学习兴趣的缺乏。

1.教授方式方法不够科学

教师按照传统的授课方式,对歌曲进行教唱,学生学会后再进行整体的技术指导,学生靠模仿教师声音和自己的领??学习,有的学生只追求大的声音用白嗓子唱歌,到了高音处唱不出来,要么降调唱,要么唱破音,学生在课堂上很难解决声乐技术上问题,导致声乐课成了普通的唱歌课。嗓音条件好的还好,对于自身嗓音条件不好的学生来说,仅仅是把一首歌完整的场下来都有困难,更不用说是用科学的方法来演唱了。还有的学生存在自卑心理,教师在声乐课中的话语会使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受到影响,有的学生因为教师的一句不适合学声乐而对声乐课避而远之,甚至不去上声乐课。

2.教材选用缺乏针对性

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材里很多选用的歌曲音域跨度很大,对于基础差嗓音条件不好的学生来说是,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选用合适的歌曲是解决学前教育学生声乐学习困难的途径。在教材的选择上尽量选择一些歌曲难度不大,易于演唱和学生接受的歌曲,还可以选一些优秀的儿童歌曲让学生进行演唱,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从教能力,简单的歌曲易于演唱,使学生增强自信心,认为不是所有的歌曲不能唱好,而是有很多更适合学生唱好的歌曲。

三、解决策略

当我们分析了学生声乐学习的困难原因之后,重点就是如何找到适合的解决策略,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声乐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一)明确教学目标

我们培养的是幼儿园的师资力量,首先要明确培养什么?拥娜耍?我们培养的是幼儿园的教师,不是歌唱家,也不是中小学的音乐教师。幼儿教师具备什么样的歌唱教学能力,不是演唱高难度的美声民族作品,而是能够声情并茂的教唱儿童歌曲,在歌唱方法上,有准确的音准、节奏感、富有美感的声音,在音乐素养上,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带领幼儿学唱歌,感受美,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对音乐的感知力。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可以为学生将来从事幼儿园音乐活动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很多学校没有明确认识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培养目标,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仍然与高校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相类似,使学前教育的学生对于幼儿歌曲演唱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上学期间过多地学习演唱美声歌曲、艺术歌曲,到了幼儿园,使得很少接触幼儿歌曲的他们不得不重新学习。

(二)调整授课形式

可以采用单独授课与小组授课相结合的授课形式。通过单独授课帮助学生掌握初步的歌唱方法,包括正确的呼吸、清晰的咬字、声音的运用等。通过小组课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让他们能够看到自己以外的声乐课,激发学习兴趣,便于互相学习,发现自身不足,促进演唱水平的提高。

(三)合理选用教材

在对学生进行声乐技巧训练的曲目学习基础上,结合幼儿园的教学曲目,使学生学会用科学合理的声音进行幼儿唱歌课的教学。这样不仅学会了演唱,还学会了幼儿歌唱教学的方法。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声乐的教材各学校选用不一,即使有教材也不能按部就班的按照教材来上,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一些适合所授学生的歌曲。学生所听的歌曲是一些流行歌曲,对经典歌曲和声乐课常唱歌曲几乎没听过,声乐课成了学唱歌曲课,教师大部分的时间用于歌曲的教唱和对歌曲音准节奏的纠正。在歌曲的选择上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首先要选择音域不大,旋律简单,易于演唱的歌曲,如《送别》、《花非花》、《红河谷》等歌曲使学生先掌握歌曲的基本技能技巧,再选择稍难,有一定音高跨度的曲子,如《大海啊,故乡》《月之故乡》《牧羊姑娘》等,再结合幼儿园选择一些幼儿歌曲《小燕子》《小红帽》《劳动最光荣》等。

(四)优化教学方法

在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中,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不是学生而是教师,教师范唱,学生进行模仿,学生仍然是被动地去唱,而不是主动的学习。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声乐训练,需要通过在校学习期间学会演唱歌曲的基本技能,很多学生在小学时很爱唱歌,但是到了大学便不再唱了这主要是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唱歌跑调,而其实不跑调,还有的是害羞,不好意思唱。很多学生在唱歌时遇到稍高的音就会降低八度进行演唱,这是很不好的歌唱习惯,要在课堂上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引导他们识别音乐的好的和不好的声音,使学生掌握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运用正确的歌唱方法,准确地演唱幼儿歌曲。而这还有别于音乐专业的学生的美声唱法,学前教育专业面对的是儿童,如果一味地准求专业的美声唱法,是不能够被儿童所接受的,因此,我们所训练的是用科学的发声方法使歌曲能够被幼儿接受,被儿童喜爱,而不是用纯美声在唱催眠曲时把孩子吓哭,怎么唱歌让孩子喜欢,让孩子感受到音乐的美。

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被动转为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并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演唱。优化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设置,在声乐课声中往往是强调发声技能技巧却忽略了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所要从事的教学工作。

(五)开展实践活动

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专业学生的学制一般为三年,通常第三年就要到幼儿园进行顶岗实习,所以真正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即在校两年的学习时间里,学生必须要完成弹、唱、跳、歌曲创编以及其它文化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的相关学习,掌握全面的学前教师所必须的职业能力。所以,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巩固学生的专业技能,把学生培养成能够适应学前教育工作的合格的幼儿教师,增强她们在毕业后的市场竞争能力,要积极的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艺术实践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提供舞台实践机会

通过舞台艺术实践活动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技能技巧,使学生发现自身不足,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利用节庆的机会组织学生开展歌曲演唱比赛,使学生所学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还能够丰富舞台经验,使学生能够在舞台实践中开拓视野,声乐技能技巧的到提高,有利于学生今后能够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

2.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自主编排节目,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艺术实践过程主要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应用与创造的过程,在艺术实践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打破学科界线,对知识进行重新组合。鼓励学生把从影视传媒、网络、社会上的大型文艺演出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大胆应用到艺术实践中来,这样,即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又能对实践的结果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这种获得成功的体验,会使学生在创编能力上的培养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3.搭建教学实践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