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要点范文
时间:2023-08-25 17:22: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阅读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素质教育和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是当前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拓展阅读,对于提高我国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与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拓展阅读中,教师尊重学生个体的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增加学生语言积累,符合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活动中全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与综合素养的现实要求。可见研究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要点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在内容选择上相对开放,通过拓展阅读教学的开展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拓展阅读材料,在为学生搭建起语文阅读学习的良好环境,学生通过阅读开阔视野,锻炼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与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要点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1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授课目标的确定
授课目标分析是开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在拓展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深入研究教学资料,完善教研备课,分层构建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目标体系,指导学生有效进行拓展阅读。相关研究表明,科学合理阅读目标设定能够使学生的阅读学习更有方向性,学生能够自主安排阅读计划,阅读效果更加理想。因此教师应在研究分析拓展阅读教学整体目标的基础上,详细拟定阅读计划,向学生传授正确的阅读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成功达成阅读目标。在具体的阅读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阅读行为,在学生提出质疑或者出现阅读障碍时应及时进行解答,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获知学生的拓展阅读情况,不断修正调整教学目标,直至学生拓展阅读目标的达成。
1.2小学语文拓展阅读中阅读资源的准备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作用除了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知识与技能水平,同时是要将阅读全面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在语文与各个科目间搭设桥梁,将语文阅读能力运用到生活学习的方法面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拓展阅读教学资源的储备,除了传统语文教学中强调的文学性资源,也应包含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拓展阅读过程中,接触到更多领域、更多专业方向的信息,为后续学习储备知识。同时,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资源的拓展有了更多的形式可供选择。除了传统的教材和书籍外,教师可根据拓展阅读教学中的实际需求综合照片、视频、音乐等元素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出全方位立体化的拓展阅读环境。另外,教师应尽可能的使拓展阅读教学资源具有更广阔的覆盖范围,让学生能够更为便捷的接触与阅读这些资源,比如,教师可以通过QQ、微信建立拓展阅读资料分享小组,或者创建公共账号更新阅读资源,让学生能够通过智能手机方便的进行阅读,这更加符合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背景下人们的阅读习惯。
1.3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学生特点的把握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保证拓展阅读教学更有针对性,就必须正确认知学生群体与个体特征,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安排上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阅读心态与兴趣爱好,既要选择大部分学生乐于阅读的文章,同时也应尊重少部分学生的个性偏好。教师了解学生特征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通过细心观察、面对面谈话、侧面了解等多种形式展开分析研究;其次,教师应准确把握学生的基本语文知识储备与阅读能力,在课程设置与拓展阅读材料筛选方面选择出适合学生能力水平的内容,避免出现材料过深学生难以理解或者材料过于浅显学生索然无味的情况。另外,教师对学生群体与个体特征的关注,能够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有效拉进了师生间的关系,为师生间的有效沟通创造了先决条件。
2新时期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教师应从教学目标分析、学生群体与个体特征研究以及课内拓展阅读资源分类等角度入手,重视文章朗读,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的自主探究能力,通过拓展阅读教学使小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学习更多的技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智育与德育水平。
2.1小学语文拓展阅读应重视文章朗读
语文综合水平的提高离不开语感的培养,而语感的提升与文章朗读有着紧密的联系。从生理学角度来讲,语感是阅读者在看到语言文字是以往阅读经历体会的记忆性再现,是由文字触发的语言状态应激性内化。而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语感则是建立在大量文字阅读基础上的理解习惯。因此,教师应从朗读教学入手,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材料的感知,通过朗读进一步对文章进行感悟,深入体会,形成具有一定深刻程度的语言文字认知,培养语感。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朗诵形式体会文字描述的事物与景观,发挥想象力,进入文字构成的世界之中。同时,语文朗诵在形式上更富感染力,能够在语文课堂上营造出积极向上、活力充沛的学习氛围,使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充满魅力,提升激发学生的阅读与学习兴趣。
2.2拓展阅读应重视学生自主探究
以学生为主体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原则,自主阅读,即学生是拓展阅读的主体,以教师的合理引导为前提。自主探究是更深层次的语文阅读自主学习形式,是针对拓展阅读材料的发现式学习,通过对学生自主探究阅读的引导,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今的语文课程价值由唯一有解变为多元解读,语文课程的目标由单一目标变为多维目标,语文课程的发展由学习层面上升为发展层面,且语文课程环境呈多领域特点。所以在小学拓展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定教,课堂上重视学生的自读质疑,鼓励学生的提问,课外引导学生有效合理阅读,培养学生体验和分享阅读体验的习惯。让学生通过拓展阅读树立独立思考问题、自主探究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意识,使语文教学真正发挥出智育与德育的双重作用。
2.3拓展阅读应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于吸引自己的阅读内容兴致勃勃,对于不感兴趣的内容则感到索然无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拓展阅读时,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阅读书目的选择与阅读计划的制定应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特点设置。在实施拓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经历科学创设阅读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阅读材料,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同时语文老师要改革以前传统的课堂结构,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引导小学生,使小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学会发现、归纳、总结知识。同时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在拓展阅读过程中安排一些具有趣味性的随堂阅读训练,以向小学生布置动手任务的形式,开展阅读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提问与合作学习中,努力创造个性化的拓展阅读教学,更好地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3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工作,突出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自主性与探索性的发挥,重视阅读内容选择与拓展阅读形式的科学选择,突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素质教育理念,通过合理规划拓展阅读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兴趣,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积累水平,为学生在今后有效的进行语文学习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刘乙萱.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分析[J].才智,2015,(11):99.
[2]苏军.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模式的教学策略分析[J].语文学刊,2015,(13):175-176.
[3]詹明耀.开展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方略[J].考试周刊,2015,(67):53.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要点;内化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0-0065-01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是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重要提示,但这并非要弱化教师的引导作用,而是告诫教师要从学生认知基础出发,科学梳理文本要点、合理归结关键节点、努力探索学生认知特点,帮助学生明确阅读认知目标,消除阅读认知桎梏,构建阅读认知体系。
一、梳理文本要点,明确阅读认知目标
教材文本内容呈现个性差异,文体、内容、结构和语言等方面都有自身特点,从不同角度展开阅读,可以获得不同阅读感知。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阅读思维,通过阅读目标设计、阅读疑惑解读、阅读思维矫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顺阅读路线,顺利抵达阅读认知彼岸。梳理文本要点方法有多种,教师可以分条列举,可以利用问题引导,还可以启发学生进行归结。在学习《烟台的海》时,教师设计一组阅读思考问题: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景观有什么独特之处呢?作者运用了哪些特点鲜明的词呢?你喜欢烟台哪个季节的海呢?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快速展开自主阅读和讨论。在成果展示时,有学生说:烟台的海非常美,我最喜欢烟台夏天的海,水平如镜,像温柔的少女,海边日出更是如同仙境一般;也有学生说:我更喜欢烟台秋天的海,海水明亮起来,到处是忙碌的人们,收获属于自己的劳动成果。从学生认知情况可以看出,教师利用思考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思维获得了成功。学生阅读文本常常关注的是情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外行看热闹”。教师占据认知优势,自然要多给学生以阅读认知引导,对文本要点进行梳理,学生很快就找到阅读方向,收获阅读认知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二、归结关键节点,消除阅读认知桎梏
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文本要点进行解读引导,还要对阻碍学生阅读认知的多种因素进行深度挖掘,并设计多种解决预案。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还要特别关注课堂教学生成情况,及时发现学生阅读学习遇到的个性和共性问题,并及时进行教学调整。通过对关键节点问题展开深入剖析,理顺学生学习思维,消除学生阅读认知桎梏,提升阅读认知效率。学生对孙悟空的形象有深刻记忆,当教师让学生复述课文《三打白骨精》时,很多学生都会出现生涩感,不仅语言干瘪,连基本情节都交代不清楚。教师根据学生具体表现,发动学生对孙悟空三次打白骨精典型词语进行梳理总结,体会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学生给出分析结果:孙悟空第一次打白骨精时用的典型词语有“睁开”“一看”“认出”“举起”“打”“朝妖精劈脸一棒”,表现孙悟空果敢精神;第二次棒打白骨精时用的典型词语有“见”“当头就是一棒”,表现孙悟空嫉恶如仇、坚定的决心;第三次棒打白骨精时用的典型词语有“藏在身边”“迎着”“笑道”“瞒不过我”“抽出”“抡起”“打死”,表现孙悟空的机智勇敢精神。教师再组织学生展开课文复述,其效果显著提升。教师让学生从典型词语分析入手,体会其表达效果,对人物描写形成重要认知突破。学生的复述顺畅表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典型词语解析,发挥了关键作用。复述课文是阅读成果检验的重要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文本内容,不仅要求学生对文本内涵有深入理解,还对语言运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探索认知特点,构建阅读认知体系
学生认知基础、阅读习惯、阅读悟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其阅读认知自然呈现多元性,遇到的阅读困惑也具有个性化特征。教师要对不同群体学生阅读认知特征展开深入探究,针对学生阅读实际给出科学引导。学生阅读认知个体差异巨大,教师要有充分思想准备,针对不同群体学生阅读实际需要制定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阅读认知体系。《最大的麦穗》结尾一段揭示的道理是:一定要抓住眼前的机会,完成当前的任务,这样才不会虚度光阴。教师在阐释这个道理时,有学生提出质疑:要及时抓住眼前的机会,是不是要放弃长远追求呢?这个问题一经提出,立刻引发学生热烈议论。教师立刻给出针对性引导:我们追求长远目标、为理想不懈努力,这与抓住眼前机会、完成当前任务并不冲突,有目标不要好高骛远,珍惜眼前是为更好地前行。从不同视角展开思维,便可以获得不同的认知体验。学生听教师解读之后,逐渐形成认知共识:文本从一个角度阐述道理,我们不应该肆意引申,以免出现认知偏差。教师针对学生个性质疑展开引导,对学生认知特征进行全面解析,很快给学生以明晰思维方向,学生学习认知自然达成统一。学生出现认知偏差是常见现象,教师要有洞察意识,及时发现教学生成,快速进行反应,矫正学生阅读认知,解除学生认知困顿,帮助学生展开多元认知,构建崭新的学习认知体系。
四、结束语
语文阅读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为疏通学生阅读内化渠道,教师需要对教材文本进行深入挖掘,对学生阅读个性特质进行深度剖析,找到文本和生本思维衔接点,展开针对性启发和引导,激活学生阅读思维,形成重要的感知内化力量,赢得阅读学习效益最大化。
篇3
一、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内容
浩瀚如海的书籍,良莠不齐。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上一个好朋友,反之,读一些不适合学生的书,学生的阅读不仅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反而会带来不良影响。为此,指导阅读很重要。
1.推荐好书目。指导学生读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读物。
2.课内指导阅读。如在学习小学语文十二册第四组几篇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课文时,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先读通、读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感悟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然后建议学生运用学习本组课文所掌握的方法阅读同类的文章或作品,提高阅读能力。
二、指导学生学会做阅读笔记
做阅读笔记是增长知识、丰富情感、提高分析理解能力的好办法。那么,怎样做阅读笔记呢?
1.摘抄。即用笔记本、日记本摘抄所读文章的精彩片段,或是名人名言、成语故事,或是描绘景物优美细致的句子等。摘抄后可以加上眉批旁注。
2.剪贴。语文学习中教师经常让学生搜集一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因此可以建议学生把觉得有用的文章进行剪贴(以报纸、杂志为主)并注明出处。在剪贴时可以适当归类,以防资料掺杂不清。
3.制作卡片。
对篇幅长的文章首先要仔细阅读,分清文章的主次,然后抓住主要部分,归纳成几个要点制成卡片,帮助记忆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层次,储存信息,以便日后查找。
4.办手抄报。可以在对原文阅读领会的基础上,将原文中知识要点,例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布局谋篇、写作技巧等进行梳理,办成手抄报,便于反复阅读,培养阅读兴趣,也积累了写作素材。
5.谈感悟。在阅读后,可以联系实际,将自己阅读文章后的感悟或对文章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下来,提高对原文的理解能力。
三、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集中在学法的指导上。小学生的阅读,并不仅是为了理解读物的思想内容、吸取知识、体味情感、欣赏语言等,更重要的是学会阅读,掌握阅读方法。
1.初读。通过阅读了解全文大意,把生字、新词、重要句子等用符号标下来,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自学字词,这样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同时也对文章的语言、结构、写作目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2.精读。按自然段边读边想,弄清楚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进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读懂内容、理清思路、通晓全文。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深入思考,解惑释疑。同时对课文的重点段落和好词佳句仔细揣摩,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技巧,吸取文章的精华,进一步对全文加深理解。
3.悟读。学生的阅读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或文章的表面感受上。学生要理解体会出文章的思想内容,就要透过语言文字,进行深入思考。在阅读中,对于文章中某些语句,若有自己的见解,就随手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批注,或就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谈感悟。
篇4
一、高一新生想学好数学必须过好三关
1.阅读关由于小学、初中的数学比较浅显,学生阅读并不费力,一般能读懂表面意思,就可以套公式进行解答题目,记忆能力几乎决定了数学成绩的高低.而高中数学内容加深,相对抽象化,学生阅读能力还是浅层次,没法深入,导致出现上课一听就懂,看书模仿例题作业也可以独立完成,可是一考试就不会,老师讲解时,刚刚一读就会的现象.因此,高一的新同学一定要学会阅读数学题目,能够读明白,题目告诉了什么,要求做什么,养成深层次阅读的好习惯.
2.变化关
小学、初中的数学是“静态”的数学,学生不明白,也可以完成学习任务,就是有的同学所说的只要会套用公式就行了.但高中的数学是“变化”的数学,学生会感到公式、定义、定理、是记住了但不会应用.这就要求学生上课时认真听讲,真正弄明白数学定义、定理、公式的意义.
3.表达关
小学、初中的数学表达主要是格式要求,外加公式应用,学生几乎不写文字符号语言.到了高中,这样的表达方式是不够的.除了初中的要求外,还得表达有逻辑,有条理.
二、高一新生数学学习方法的几点建议要求
1.要学会预习
有一部分高一新生不会预习,开展预习停留于形式,没有什么效果,老师要求预习就马虎看一遍,找不到什么问题与疑点.学生在预习方法上要求做到首先粗读,对课本的教学内容进行大概浏览,初步掌握教学内容的基本情况.接着要细读,对课本中主要概念、重要公式、重点法则以及定理认真阅读、感悟、思索,对一时把握不准的内容作出记号,养成做摘记的习惯,在课堂上带着疑问听讲.要随课预习,要针对老师在预习前提出预习要点进行预习.实践证明,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使你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2.要学会听课
学生采取科学的方法听课,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主要在“听”“思”“记”三方面下工夫.在“听”的方面,学生要认真听好每节课的学习要求,一是认真听好知识讲解的过程;二是认真听取教师重点、难点分析,尤其是自己在预习中摘记下来的难点问题;三是认真听取书本例题讲解思路以及思想方法等;四是听好课堂总结.在“思”的方面,学生在课堂上多思考、勤思考,在听讲时开动脑筋;在课堂上深入思考,要勇于对知识点追本溯源,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观点;在课堂学习中要善于思考,结合学习内容开展联想、猜想与归纳;要树立批判意识,开展反思.在“记”的方面,学生要做好课堂笔记.有些高一新生对于记笔记不太熟悉,往往是教师写什么自己就记什么,用“记”来取代“听”与“思”的作用.学生笔记哪怕记得很全面,但实际效果有限.所以要学会科学记笔记,一是记笔记服从认真听讲,在合适的时间记录;二是要把握重点记笔记,着重记知识要点、记疑难问题、记解题途径等;三是记总结、记课后拓展题等.在学习中,学生要明白“记”是为了“听”和“思”开展服务的,要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
3.要学会复习
高一新生在数学学习后,一般急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会忽略必要的知识内化与巩固过程,甚至会出现照搬例题、生搬硬套公式解题等不正常现象,为交作业而去完成作业,完全背离了作业本身的巩固新知、深化掌握的作用.正确合理的做法是,学生每天应当选取一些时间阅读教材,对课堂笔记摘记的一些重难点进行回顾,加深对教师讲授的知识的回忆,同时对公式、定理进行温习,在此基础上独立完成课后作业,解题的同时开展反思.
篇5
一直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作文的教学都是重点和难点,让很多语文教师都感到头痛,小学生们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也不愿意提及作文的问题。实际上,小学作文的基本要求就是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语言将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看到、听到以及所思所想到的用文字的形式进行表现,是对学生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检验,足见其重要性。基于此,本文就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要点与技巧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以期同仁能够提供一些指导意义。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要点 教学技巧
小学作文的教学历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有很多老师为了教好小学语文作文,花费很大精力进行摸索始终不得法,现有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适应新时期的小学作文教学了,亟需作出改进,一时间,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不少老师和学者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探索。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也进行了一番探索和思考,在作文教学要点和技巧方面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下面进行详尽介绍:
一、注重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在现阶段的日常教学中,很多小学生由于缺乏写作素材或者由于作文教学课的单调乏味,写作时根本不知如何进行构思更不知从何下笔,因而长期以来学生们对作文并不怎么感冒,对写作的兴趣普遍表现不高。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某种事物失去兴趣,花再多的精力也只能是枉然。老师们应该能够注意到这一点,在日常教学中,注意方式方法,尽可能的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这也是作文教学能够顺利和有效开展下去的一个基本前提条件。
二、注重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很多学生普遍觉得小学作文难,究其根本原因是平时不注意写作素材的积累,在写作时脑海中根本没有可用素材可以调动,造成不知从何写起。因此要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只有在平时多注重课外写作素材的积累,只有学生脑海中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在写作时才不会不知所措,力不从心。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几个方面的措施:第一,老师们可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鼓励,让他们广泛阅读课外读物,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可以学到书本中不存在的知识,对学生的认识提高是极为有利的,通过长期的课外阅读,可以不断掌握一些优美句子的用法,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第二,老师可以在班级范围内组织一些活动,比如说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知识大比拼,这样不仅让学生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得到实际运用,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老师们还可以让学生坚持写日记,这样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优美词句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和锻炼,也可以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提高自身写作水平。第三,老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安排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可以在作文教学中通过视频、图片等多种方式拓宽学生的眼界,增加他们的写作素材量。
三、加强作文修改与交流
学生一旦提交作文以后,老师一定要放下手中其他的事情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修改。在修改中老师们应该能够认识到,学生进行作文写作时都是很用心的在完成,虽然可能有时写出的东西不尽人意,但老师还是应当给予鼓励而不是一味的对其进行批评,学生写的东西再差,总有一些出彩或者思路新颖的地方,老师所做的不是将学生的缺点无限放大,而是将作文中的闪光点拿出来表扬并激励学生,这样学生才会更有信心进行作文写作。当然了,为了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能够更上一个台阶,对于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之处一字不提略显不合适,老师可以从读者的角度给予评价,但注意用词,尽可能以建议的方式,这样学生才不会感觉信心不足,反而可能会信心倍增。与此同时,老师们还可以发动学生,让学生进行相互批改,然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在此,为了能够让学生写出层次感丰富的作文,笔者有一点自己的建议,就是老师们在布置作文时,要对写作内容稍加固定,范围也有所限定,还要就写作基本要求作出强调,这样学生就会在保证语句通顺的同时写出层次感的文章,相信长期这样的练习对于学生写作技巧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四、注重学生作文审题能力的培养
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也是需要引起老师们的重视的,很多时候,审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作文的写作水平,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审题能力,才能够不写离题,很可能会由于对题目的理解很透彻写出优美的篇章来,让老师和同学耳目一新,可见审题能力的重要性。对于审题能力的培养,笔者的建议如下,老师应当通过适当的举例来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例子进一步理解题目内在意义,这样学生才更有可能找出题目背后的提示点,掌握作文的写作侧重点和落脚点,与此同时,老师还可以找出一些相似的作文题目让学生进行认真仔细的对比,分析题目之间存在的异同点,把握审题的原则和思路,这样学生的审题能力才会有所提高,才会更有可能写出很精彩的文章。
【参考文献】
【1】张艳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技巧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8)
篇6
今天是星期六,平时这个时候我总是喜欢阅读一些课外书籍,可现在,自己一干点别的事就觉得好空虚,总觉得是在虚度年华,或许是因为自己处在毕业班,而这个学期将是中间的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将面临的是升学考吧。
这个学期很短,每天都是在告诉我不能随便玩,要多学习,尽量掌握课本当中的知识要点,可每一次考试,别人面临的单是冰冷的试卷,我首先还要面对心理问题,其次才是那冰冷的试卷,要是我的心理问题没有处理好,那么考试绝对很不理想,不该错的全错,考试结果一定领我伤心极至。
希望我好好掌握课本当中的知识要点,当我面对考试时,可以自信的说,我一定考得好!
屯昌县南坤镇加握中心小学六年级:wangjuanxiu
篇7
阅读教学的演示课件要体现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涵泳、感悟和体验。课件的内容优化,是指对主要来自语文教科书和教师教案的内容进行改造和加工,将其转变为能够发挥演示课件优势的教学内容,并用恰当的形式呈现出来。
课件内容的组织
演示课件是配合课堂的讲授、讨论、示范等活动的,总体上是一页一页按顺序呈现的,是直线程序结构。如果在设计课件时合理划分内容,利用软件的超链接功能,改变单一顺序翻页形式,就能够实现选择分支的“总―分―总”呈现效果,引导课堂的双向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结构,对课文的学习形成整体的印象。
如上页图1所示为高中语文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课件,该课件的目录页分设七个栏目,单击进入相关内容页。在每个栏目内容的末页,通过添加动作按钮,将演示课件的流程返回到目录页。如后面的图10所示,单击“课文解析”页的目录按钮,可链接到目录页。
课件内容的选择和加工
在许多教师的演示教学中,课件整页整页地呈现教学内容的文字,取代了板书和课本。这样不利于保持学生对教材文本的关注和阅读兴趣。课件内容的选择和处理,是从阅读教学内容中选择并改造内容,使之适合演示课件呈现,避免直接套用课本或教案。
1.选择有必要和适于表现的内容
初中课文《桃花源记》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掌握文章的写作特点,以及对文章中字、词、句的理解。教师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课件页。该页先呈现与课文情境相近的画面,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文字描述,然后单击呈现课文的文字作为对比,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从教学目标来看,页面的图文描述有助于学生理解和体味文章中字、词、句,是必要的和适合的。该例的不足之处是使用了现代农村景象的图片,与课文的背景不相适应,不利于学生形成与课文相应的审美体验。
2.提炼和呈现内容要点
阅读课上的主要阅读材料应该是教材上的课文。课件展示的文字材料,应该是课文内容的要点和结构,用来支持和引导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不是给教师和学生阅读的。因此要避免呈现连续文字材料的页面,如整页的课文、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等。具体的做法是分解和概括文字材料,提炼出要点,然后再简化为层次清楚的列表或表格样式,充分利用软件的图文效果呈现,如上页图3所示。阅读教学的课件不可避免地要呈现课文内容,对于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要避免呈现大段的课文,而要呈现选段或重点句。
在初中语文课文《看云识天气》的课件中,将课文中描述云层变化的文字内容进行概括提炼,简化为表格,更直观地呈现不同类型云的形态特点和变化过程,使学生更容易归纳理解(如上页图4)。
对于诗歌或必须分句讲解的古文等,采用分解为句子的方式,用列表的形式呈现。例如,使用留空行,逐句对照的形式呈现《离骚》的课文与解释(如上页图5)。
演示课件要尽量利用层级图或流程图等样式的认知组织图来突出重点,揭示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使学生容易理解,记忆深刻。认知组织图是在文本内容提炼概括基础上设计的示意图形,其中明晰的图样传递基本关系的信息,简洁的文字起着补充说明和引导思路的作用,而充分利用课件的功能,能使示意图形更为生动鲜明。例如,在图6中,课文结构的要点是教师单击一次,呈现一项,使课文的梳理过程成为赏析讨论过程,并能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
课件内容显示的考虑
1.用图像强化课文内容
阅读教学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意义建构,强调学生对文本的涵泳、感悟、体验,因而是以文为主的。但是恰当地利用图像,能提高对文本学习的兴趣,扫清阅读障碍,使阅读更为深入。演示课件呈现的图像有三类。其中的主要类型是能够说明和解释文字材料含义的图像,即解释图像,用以弥补学生感性经验的不足,引导学生在已有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连接言语表征和图像表征,产生阅读兴趣,提高参与程度,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增加理解的准确性和深度。
例如,在讲授《看云识天气》一课时,教师针对许多学生平时不注意对云的详细观察而感性经验不足的情况,用图7“积云”课件页的图片作为解释图像,呈现积云的各种形态及其变化。在这里要强调的是,解释图像只适于学生缺乏实际生活感受,以及需要诱导学生把已有的实际体验提取和组织起来的情况(如图8)。
阅读教学课件还会用到代表图像和装饰图像。代表图像是与页面内容相关的但没有解释作用的图像,如《林黛玉进贾府》课件页上的林黛玉的画像(如图9)等。恰当的代表图像有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和引发联想的作用。
装饰图像是与页面内容无关只起美化作用的图像,如图5《离骚》的课件页上屈原的画像。恰当的装饰图像也有一定的营造氛围和激发兴趣的作用。代表图像和装饰图像不能直接帮助阅读,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尤其是在滥用动态图像时更是如此。所以,内容显示要避免滥用与页面内容无关只起美化作用的装饰图像,注意慎用与页面内容相关的但没有解释作用的代表图像。
2.慎用背景音乐和配音朗读
阅读是在教师的范读和引导下,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来学习的。要避免使用纯粹为了使学生愉悦的声音。例如,有些教师在关于古代诗词的课件中插入古香古色的背景音乐,或是加上配音朗读。这些元素的使用通常不会帮助学生对信息进行加工,反而会增加其认知负担,或是分散其注意力。因此,除非有烘托气氛的必要,或是作为作品鉴赏,阅读教学的演示课件要谨慎使用声音元素。
3.注意关联信息的整合呈现
阅读教学课件呈现的内容成分都是相互关联的,如课文要点及其解说、配合图像的文字、总括图与分解图、各层次标题与其内容等。这些有相关性的信息成分,如果呈现时在时间或空间上是分离的,则学生自己必须耗费精力把它们在认知结构中整合起来。为了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在制作课件时,要尽量使相关图文放在一页中。而课件页面的容量是有限的,从呈现效果来考虑,页面图文也不能过于密实,为此要分解教学内容,以便减少每页呈现的材料,同时要利用链接、按钮等功能。例如,在《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的“课文解析”页中,将情境图片、古文段落和对应译文都安排在一页,其中译文是单击后呈现的(如图10)。
篇8
关键词: 小学数学 阅读能力 阅读方法
一、引言
阅读是数学技能中一项重要的技能,但其往往容易被忽视。在数学的研究中,逻辑思维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但同时良好的阅读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是获取知识的基本方法之一。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必须了解数学课本,以及对课本内容进行深刻理解。与此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做作业和考试时,出现错误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仔细阅读和认真查看题目而引起的。阅读能力的高低对于数学考试成绩的好坏具有重要作用,阅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基础和提高数学水平的重要因素。小学是学习的起始阶段,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更好地帮助学生为今后的学习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应当受到教师足够的重视。
二、小学生在数学阅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忽视教材阅读
课本是最基本的学习材料,因此,不能忽视教科书的作用,必须认真阅读。然而,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是利用下课的前几分钟,对当天的家庭作业进行布置,嘱咐学生下课后认真地阅读课本上的例题,领悟今天所学的内容。迫不及待下课的学生仅仅简单地记下习题的页码,之后就将课本扔在一边。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般都很注重对教材的研究,依附于教材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自己对学生的引导性,忽视学生阅读和学习的能力,使得学生在上课时听老师讲课,就认为掌握了知识而放弃了阅读,从而导致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下降。
2.自学能力的降低
长期缺乏阅读教材的兴趣,会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下降。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数学学习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后天培养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依靠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支持,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简单的逻辑。
三、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阅读方法
1.重视阅读教材
如今,有很多有效的方式可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方法是教导和教授相结合。在学生学习时,老师所能陪伴和讲解的时间有限,更多的时侯是学生自己阅读课本,自己理解课本知识。所以教师在准备教案的时候要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灵活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基础数学的指导中,教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并理解教材中的方法和思路。
2.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人,特别是对学生和具有学习内在动机的人。良好的兴趣是引导他们有效学习和智力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内在驱动力。对数学学阅读技能的培养和提升,首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虽然学生的数学课本知识内容的不会轻易改变,但是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方式,教师在教授过程中通过灵活训练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教材课本。与此同时,教师一方面要学习了解心理学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运用语言阅读教学的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这样可以更好地将学生对数学抽象知识的理解进行形象化和具体化,贴合生活情景是学生在阅读时能够更好地进行理解和掌握,与生活情景相结合能够更好地使学生产生兴趣。教师通过设置适当的场景中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形成自我学习能力,使原本学习困难的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3.引导高效阅读
要提高数学阅读能力,需要大声朗读出来。当学生动嘴时,并不是说像读语文课文似的大声朗读出来。具体做法是,首先学生对于数学尤其是概念、定义、公式等需要记住咀嚼,正确认识不同的知识,有必要读出来的数学知识则通过默读的方式读出来。其次,在进行数学习题解答的过程中,学生的默读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对数学题目进行很好的理解。一般小学生用眼睛快速扫描一遍,很难记住题目中的重点和要点,通过默读的方式能够很好地降低读题速度,使学生更好地阅读和理解题目。
四、结语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用手记录,这是毫无疑问的,动手阅读是掌握阅读方法的最佳途径。对于数学来说,对于教科书的定义,教师应引导重复阅读,使明确阅读教材中的重点,并对教材课后的习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练习,通过动手将题目中的重点和要点圈出来,保证学生对题目的正确理解。除此之外,对于一些需要时间操作的数学题目,例如空间几何及函数解析之类的题目,则更需要学生动手计算和操作,更好地解答习题。
参考文献:
[1]邵光华.关于重视数学阅读的再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1999(10).
篇9
一、阅读能力的训练技巧
培养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重要技巧就是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增强其阅读能力和技巧。本人采用的阅读能力训练技巧为“三步曲”:1、扫读。即通过指导学生对文章标题和首尾句的阅读,让每个学生对文章内容、结构有一个整体印象,使他们在短时间内了解作者的意图或文章所要涉及的问题;2、跳读。为获得特定的信息而指导学生进行符号辨认,让学生很快能抓住中心句,并能对生词作出猜测,以提高学生自学新单词的能力;3、细读。在学生对全文有整体印象的前提下,指导学生所进行的深入细致的阅读,要求学生了解各段落的主要意思和文章的细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或新的观点,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技巧。这样长期坚持,持之以恒,学生阅读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
二、听力能力的训练技巧
上好小学英语听力课并非易事。听力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课程,更主要的是传授及验收听力技能与方法的过程。要把听力课上好,教师不仅要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和电教设备,还要会扮演“训练场上的指挥员”“训练过程的检查员”“听力问题的答疑员”。教师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掌握一些单项听力技巧:1、抓要点。即抓住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能力,这是听力训练中的一项重要技能。在听力训练过程中,不要期望什么都听懂,这是不必要的。要克服每个词平均分配注意力的错误心理;2、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预测能力是听力理解过程的重要环节,他在理解口头语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训练学生根据课文标题进行预测;根据所提供的课后练习进行猜测;根据所听的主题句进行猜测;根据谈话人的身份、谈话地点进行猜测;根据谈话人所使用的信号来猜测;根据专业术语和专业特点来猜测;还要根据结束语来预测活动;3、获取特定信息,抓住特定细节的能力。即避开无关内容,集中感兴趣的信息的能力。诸如特定的人物、数字、颜色、时间、场合、事件、设备构造与图案等;4、培养学生正确的听力习惯。有些同学缺乏正确习惯,他们往往先将听懂的东西译成汉语,用汉语进行思维理解,没有养成用英语直接思维的习惯,不能做到边听边理解,边记忆。我们要训练他们将听懂了并且理解的信息联系起来形成连贯的记忆,并且将全文要点通过一定地联系有机地统一起来的好习惯。特别专业技术介绍时要同学们多联想所学的专业知识加以理解性记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交际能力的训练技巧
篇10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前预习 学法指导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小学生的学习节奏也日益加快,因此,关注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已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预习水平是大有裨益的。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预习”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重视预习中的个体差异,强化训练,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不失为一个良策。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学生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们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学生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好方法。叶圣陶曾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指大脑),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强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给预习方法,培养预习能力
预习中提示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把钥匙,要使学生领会这些方法,用它们开启知识宝库,指导学习实践。教师可以开设预习课,教会学生掌握预习方法。在讲授新课之前可以指导单元导读和预习提示,结合教材,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有效地指导预习过程,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使学生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
首先要让学生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反复阅读“导读”,以便加深理解。然后指导学生在认真阅读预习文字的基础上,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并注意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加上不同的标记。查找、搜集有关资料、图片,在课文中遇到“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修辞句”,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适当加上批注,待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通过预习,学生手、脑、口并用,既提高了预习能力,又养成了良好读书习惯。
二、照抄知识要点,激发预习兴趣
预习中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包括文章的作者、时代背景、诗词常识,以及课文中重要的人、事、景、物等内容。这些内容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此可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课外摘抄本,把有关内容分类摘抄下来,这样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又能调动预习的积极性,并在兴趣的引导下,逐步理解课文,完成预习任务。
三、划分层次阅读,培养自读能力
在学生预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逐步提高阅读质量,培养其自读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1.通读课文。《预习》中经常提出: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学生初读课文时,要指导他们把课文读通顺,而后整体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析读课文。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启迪思维,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在《预习》中有这样的问题:“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最后卖火柴的小女孩怎么样了?”带着问题,学生边读边思,问题解决了,课文内容也就理解了。
3.赏读课文。文章写得精彩的段落、章节,可能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比如老舍先生的《草原》一文,第一段讲作者初次见到的草原景色。文笔优美,意境开阔。《预习》中提出:“预习课文,想想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色。”预习时,这一段可让学生反复朗读,想象草原的美景图,直至成诵。
4.围绕预习重点,设计预习提纲。不少课文在《预习》中涉及了文章的重、难点,提出了理解课文的关键性问题,包含着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围绕预习重点,确定语言文字的特点,精心设计预习提纲,把预习重点贯穿课堂教学,使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语言训练相结合,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获得良好的整体感。教学《古诗两首》教师可设计以下预习提纲:①读。读《咏柳》。可放声自由读,读准字音,读熟诗句,注意句末诗韵。②想。注意对关键词“妆、绿、裁剪”的理解,想想诗句意思,弄清大意。③议。同桌互议,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提出疑难,想象、领悟诗的意境。④诵。朗读,背诵。⑤写。默写。⑥用。回顾预习过程,并用这一过程学习第二首诗《宿新市徐公店》。
四、加强预习检查,养成预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