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辨识与分析范文

时间:2023-08-25 17:22: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风险辨识与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风险辨识与分析

篇1

Abstract: In China,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hydraulic and hydro-power project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onomic and society.While in construction period, there are so many problems of reservoir resettlement. If that cannot be settled well, more social unrest will arise. This paper presented the method of WBS-RBS integrated with AHP, introduced the WBS-RBS to identify the risk and the method of AHP to calculate the risk. Then these methods were applied in a project of reservoir resettlement, and came to the conclusions of the risk analysis.So the planner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ajor risk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risk evaluation. This paper aimed to provide a viable solution for reservoir resettlement in the process of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more study.

关键词:水库移民;风险辨识;WBS-RBS方法;AHP法

Key words: reservoir resettlement;risk identification;method of WBS-RBS;AHP

中图分类号:D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4-0006-05

1 风险概念

1.1 风险

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1]。也就是说,风险就是在未来发生不幸事件的概率,是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有以下三个构成要素:

①风险因素,是指导致某一特定风险事故发生或增加其发生的可能性或扩大其损失程度的原因或条件。它是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可分为有形风险因素与无形风险因素两种类型。

②风险事故,是指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偶发事件,是造成损失的直接或外在表现的原因,只有发生风险事故才能导致损失。

③损失,是指非故意的、非预期的、非计划的经济价值的减少。

1.2 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即在风险发生之前对工程项目中所面临的各项风险因素进行分类,并分析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只有充分、准确地进行风险辨识,才能判断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其程度,才能进行风险估测、风险评价和选择风险应对措施等风险管理的后续工作。

在辨识风险时,现有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SWOT分析法等。它们主要存在以下2个方面的局限性:①辨识风险时通常局限于局部,而忽略了各因素间的综合作用对整个项目风险的作用;②往往缺少历史数据的支撑材料,无法保证数据全面[2]。

本文采用WBS-RBS方法,着眼于项目全寿命周期,考虑到每个项目各自有不同的工作流程,从而具体分析单个项目所有阶段存在的风险,因此较其他方法更全面、更易操作。

2 基于WBS-RBS法与AHP法的水库移民风险辨识

2.1 WBS-RBS方法的原理

WBS-RBS法中的WBS是指项目工作分解结构,即作业分解树。它的主要任务是将项目所有工作内容逐层分解,最终得到最合适的单元,即最直接的可交付成果。WBS要力求全面,涵盖项目的整个工作范围,并且每一层都能详细解释该层的工作内容。RBS是指风险分解结构,即风险分解树,目的是将全部风险进行细化分类。

本文运用WBS和RBS二者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两种方法各自以及结合的优势,将水库移民风险分解到各个阶段,有针对性的进行风险计算和规避。

在应用WBS-RBS法进行风险辨识时,要进行以下3个步骤[3]:

①建立工作分解树。WBS的核心目标是依据各层次工作包的关系,将总体工作范围细分到最合适单元。分解原则需要遵循该项目的特点和规律性,并充分考虑建设单位管理工作的需要。具体WBS分解结构如图1所示。

②建立风险分解树。由于移民工作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会贯穿整个水利工程建设时期,因此需要辨识每个阶段水库移民风险状况,预测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而将风险逐层分解。具体RBS分解结构如图2所示。

③构建风险辨识矩阵。以WBS分解结构最底层作业活动为矩阵纵向,RBS风险结构最底层风险作为矩阵横向,两者交叉构建出WBS-RBS矩阵,对每项活动进行风险辨识,结果用1(是)、0(否)表示,其形式如图3所示。

从图3我们能够了解和掌握项目中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和数量情况,但是由于项目风险出现的项目阶段和处于工作包的不同,风险的影响力和控制重要性也是不同的。因此,以下引入层次分析法(AHP)对项目不同阶段和风险总体情况进行讨论。

2.2 层次分析法计算项目风险度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来计算项目各阶段的风险度和项目总的风险度。其主要计算步骤[4]如下。

2.2.1 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三个层次。处于最高层的是目标层,指出决策的目的;中间层是准则层,是决策过程需要分析的约束条件和准则;方案层则在最低层,是供选择的各项方案。

2.2.2 构造判断矩阵

①确定评比标度。评比标度是各个元素之间的重要程度两两比较的定量测度,是AHP模型中定性与定量研究的结合点。本文采用Tomas L. Satty的1-9标度方法[5],具体如表1所示。

准则层子系统风险评估的目的是借助AHP方法将社会、政策、环境、经济4个子系统的风险进行量化,使决策者了解该安置区的风险程度。方案层风险因子评估目的是将上述4个子系统内部各关键因子的风险程度进行量化,更清晰、更直观地掌握具体因子的风险程度。将准则层与方案层综合起来加以评估,是为了得到该水库移民项目过程中的综合风险程度和风险排序。例如,基础设施建设综合风险系数=0.133(社会系统风险系数)×0.351(基础设施建设风险系数)=0.047。(表9)

通过结合层次分析法得到的结果可以看出,虽然在WBS-RBS方法结论中环境系统风险中的自然容量风险出现或存在几率并不大,但是其对项目总体风险的影响力很大,应当对这方面的风险制订较为全面的应对预案。而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风险,其出现的几率最大,并且影响力也较大,对于决策者而言应该更加重视,并且结合安置区的当地情况做好规划,使水库移民群体能适应该地经济发展规律,更好地发展自身。

结合表3WBS-RBS分解结果和表9综合风险评估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环境系统风险及其子风险是对该水库移民项目综合影响最大的风险。大量事实也证明,在各移民项目中分析移民的环境容量是至关重要的[8][9],它是影响移民是否会“返迁”或能否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安置区的人口、资源和社会发展以及产业结构是构成环境容量的主要内容,在进行水库移民工作时,要重点研究这些环境容量的情况,保证所有移民能够“搬出去,并富起来”。

4 结语

本文采用的WBS-RBS方法,可以对项目全寿命周期内所有风险因素进行有效辨识,从而可以综合考虑各种措施对风险进行控制,同时运用了WBS-RBS与AHP相结合的水库移民风险评估方法,能有效地对移民风险和总风险度进行计算评估,该方法适用于政府对水库移民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也适用于企业对移民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并制订合理应对方案。

与此同时,风险的存在性和影响程度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工程进度的深入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可能衍生出新的风险,因此还应及时对WBS-RBS矩阵进行检验和修正,改进风险应对策略,从而持续有效地辨识项目面临的各种风险事件,使项目能够顺利的实施,也为同类项目应用该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吕雪枫.非自愿移民贫困风险与规避研究综述[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4(5):92-96.

[2]沈桂兰,陈冬梅,牛英华.基于承包商视角的IT服务外包项目风险因素的辨识[J].科技管理研究,2013(8):190-193.

[3]孙嘉天,吴景泰.WBS-RBS方法在海外工程项目风险辨识中的应用[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9,26(2):65-69.

[4]郭琦,杨胜武.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水库移民风险评价[J].人民长江,2014,45(6):44-47.

[5]周泽云,鄢烈虎,孙剑桥等.层次分析法软件设计与实现[J].软件导刊,2015,15(5):82-84.

[6]许桂苹,赵袁军,沈蕾.基于AHP的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障碍评价分析[J].农业经济,2016(04):84-86.

[7]张琳,卞炳乾.信息技术在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水力发电,2015,41(8):11-14.

[8]周绒,彭振礼.新时期水库移民安置环境容量分析[J].商业分析,2011(3):6-8.

篇2

【关键词】 汇率 财务风险 管理

一、汇率变化的概念及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

汇率是指用一国货币表示另一国货币的价格,汇率在国际贸易与资金融通中起着价格转移的作用,使得各国的商品与服务在各国之间能够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使价格具有可比性。汇率是国际贸易发展与国际结算不断发展的产物,随着贸易的发展,国际间外币进行结算的数量增加,各国间货币转换便形成趋势,进口方就会将本币换成外币购买商品或服务,而出口方便通过出售商品或服务获得外币,这种繁多的国际贸易中,外汇的价格便营运而生。汇率能够代表外汇的价格,也能表示对方国际货币的价格,使得双方能够进行等价交换。

汇率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从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理解。汇率在短期内收到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影响。外汇的供求关系是表现在虚拟市场中的,与传统商品的价格表示不同,通常是体现在一个电子系统之中,并通过网络进行交易报价,参与的交易主体主要为中央银行与外汇银行,而影响外汇汇率变化的最主要因素便是供求双方交易行为,外币需求增加则外汇价格上涨,本币贬值,外汇需求降低则外汇价格下降,本币升值。目前随着国家贸易的频繁发展,外汇交易的信息传递越来越迅速,各国外汇更能够体现供求双方的实际状况。

从长期来看,汇率主要由各国之间货币的价值决定。商品价值决定商品价格,价格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价格无法脱离价值无限波动。因此长期来看,如果价值不发生较大变化,则长期汇率偏离值不会太大。货币汇率的决定基础是两国发行货币的价值量的比重。具体而言,首先表现在国际收支状况上,国际收支的变化直接影响外汇市场的买卖力量,如果本国长期出现国际收支顺差,则市场对于本国货币需求增大,便会出现供不应求,导致本国货币升值,反之,当本国长期贸易逆差便会导致本国货币贬值。其次,表现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为稳定本国经济往往会通过公开市场干预,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买卖操作影响外汇供求从而对于短期内的外汇变动起到影响作用。再次,表现为外汇交易者的心理预期,交易者通过基本面与技术的分析,在不同的阶段作出不同的判断,当大部分对于汇率产生升值预期时,则会增加该货币的需求量,进而导致货币升值。

二、汇率变化引发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

1、账面换算风险

账目换算风险主要指企业存在外币计价的资产负债或收入费用,在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合并中,需要以外币表示的资产与负债或者收入的费用换算成本币表示的相应费用,在汇率出现变动时,便会引起石油企业的账目损失,进而影响到公司的财务报告水平与经营水平。在财务报表中,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较大,主要是根据会计准则进行报表合并时发生的差异。对于资产负债表来说,资产负债表之所有以外币计价的资产与负债科目均有可能引发折算风险,在折算的过程中会出现历史汇率与报告汇率两种,分别代表的是资产与负债形成时的汇率以及资产与负债报告时的汇率。在石油企业进场财务报表制作时,如果子公司相对于母公司的货币贬值,或对于负债,子公司相对汇率升值,这样就会造成折算风险。这里的折算风险主要表现为资产的折算风险以及负债的折算风险两个方面。

另一方面,对于利润表的合并方面,当子公司所在地货币转换为母公司所在地收入与成本时,折算风险同样存在。对于收入,如果子公司所在地货币相对母公司贬值,那么收入的科目存在折算风险,同理如果子公司货币相对升值,则费用科目同样存在折算风险。另一方面当报告期子公司的收入小于历史折算汇率或者子公司的费用大约历史汇率费用,在石油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就会出现账面的折算损失。总之,折算风险是石油企业在子公司与母公司进行报表合并中产生的,由于子公司与母公司所在地的汇率变动,导致财务报表的重新折算,汇率的变动给子公司造成不利影响,使得石油企业承受相应的财务风险。在这种折算风险的影响下会导致母公司在财务报表合并后造成资产和收益的下降,负债和费用上升。

2、交易风险

交易风险主要是指石油企业在以外币为主要结算工具的经济活动中,在货币的兑换过程中,由于汇率的波动造成的经济活动主体的实际收益相对预期有所偏差,或者是预期与实际的成本存在偏差,从而导致资产负债表的损失。对于石油企业来说首先表现在对外贸易中存在的交易风险。对外贸易的活动中风险源于用外币进行结算,当签订结算合同和最终贸易结算时的实际交割出现差异时就会出现交易风险。具体而言,对于进口商来说,要将本币兑换成合约中约定的外币,而针对出口商在交易完成时会收到合约约定的外币并将其折算为本币在本国进行生产支出和使用。货币兑换在签约时产生,但在商品实际交割后才能够拿到现金,在此期间如果出现汇率的变动,就会导致进口企业所支付的成本变化。对于进口商而言,当在合同期与结算期之间本币发生升值状况,就会导致支付之日所需要支付高于合约成本的资金,这样就导致进口商的成本增加、利润下降的财务风险。这种期限内的汇率变动会给国际贸易的双方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与财务风险。

交易风险其次反映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当石油企业对外投资的过程中也要承受相应的汇率变动所带来的风险,石油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时,其投资成本与收益主要以本币计算,但在投资过程中的实际发生的收入与支出多为外币计算,这样当出现汇率波动时便会存在交易风险。投资方需要将投资收益与成本兑换成本币。如果出现被投资方货币发生贬值,其收回的以本币结算的收益就会降低,从而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

交易风险还反映在对于与国外企业有借贷关系的企业贸易中。当外币作为借贷货币,在风险持续期间债权人需要将外币的本金与利息收回并兑换为本币,如果期间发生汇率变动,在借贷期外币发生贬值,则会导致债权企业难以收回同等的货币,导致经济损失。而作为债务方,如果在期间内结算的外币贬值,则会导致清偿之日债务方将承担更多的成本进行支付,从而导致经济损失。

三、应对汇率变化风险的控制对策

1、提升风险管控意识

对于石油企业来说,有效规避汇率风险关系到企业成本的降低与收益的增加,关系到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和控制,因此加强企业员工的方向控制工作至关重要,要使得汇率风险的回避成为一种自觉自发的工作,要有积极性与主动性,要倡导企业员工对于汇率波动的风险有清晰的认识并提升警惕意识,自觉执行风险控制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降低最低。

作为石油企业,首先要培养和建立汇率风险管控的文化氛围,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只有从培养企业汇率波动风险的文化出发,才能够更好地降低汇率波动所带来的财务风险。目前的员工思想上对于汇率变化的风险认识度不够,需要企业文化来加以引导。具体而言,企业管理层应带头提高对于汇率波动影响的重视,将汇率风险控制作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引导员工加以重视。其次,要建立汇率风险控制系统,倡导员工重视并真正执行公司对于汇率风险控制的工作,利用管理系统指导员工进行风险控制。再次,要通过企业文化的引导充分提升员工践行汇率风险控制的能动性。只有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都真正认识到汇率风险控制的重要性、真正学会汇率风险控制的方法、在实际的工作中自觉的运用方法进行风险、通过对汇率波动影响的估算与风险评估,这样的员工自发积极地进行风险管控才能够达到规避或降低汇率风险的作用。

2、建立风险控制制度

风险控制制度是汇率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基础与保障,只有做好风险控制制度的建立,才能有效地进行汇率变化风险控制。首先,石油企业应将风险管控的目标明确化,有效保证管控过程中不出现目标偏离,同时也为公司员工的绩效考核提供参考,以此作为评价员工工作水平的标准,同时也可以通过此来促进员工将汇率风险管控作为工作重点,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防范风险,为企业成本控制和收益增长做出贡献。

在目标设立时应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和企业的战略目标,在对外贸易中尽可能地使用本币结算,尽量规避外部结算的风险和外币的使用频率,有效避免汇率风险。在使用外币结算时应通过相应的金融工具和衍生品来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避免一定的经济损失。要将降低成本、增加收益作为目标设立的最主要目标,促进企业的收益最大化。

3、规范风险管控流程

石油企业在规避汇率风险时应规范风险管控的流程,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度量、风险控制与风险评价几个方面。风险识别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在风险发生前对于企业多面临的风险及其原因进行探寻,是企业风险管控的首要任务,是风险管理的基础,要结合企业的业务实际、国家与行业相关政策、经济发展状况、外国贸易方的情况、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等等,通过科学分析进行风险识别。

风险度量是指对所分析的风险针对风险大小做出判断与量化,评估风险的程度,通过调查问卷、专家咨询和研讨会议进行定性分析,通过数学模型、财务指标、概率、分析诊断法等多种方法进行定量度量,判断风险的大小,为风险管控奠定基础。风险控制是指在识别与度量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控制,这是整个工作的重点,这需要石油企业从众多的控制技术中寻求最适合自身发展的控制技术,如多元化风险控制法、风险转移法、风险预防法与风险回避法等。风险管控评价是指在风险控制工作完成后对工作的总结,针对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总结与讨论,针对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以进一步促进风险管控的能力。

总之,汇率的变化给石油企业带来很大的财务风险,严重影响了石油企业的成本控制和利润增长,有效地进行财务风险控制至关重要,只有通过有效的汇率风险控制,才能够真正做到降低风险、提升石油企业的收益率与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刘艺欣:中国外汇储备制度创新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篇3

[关键词]油田企业;HSE;基层;危害辨识;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0-0235-01

一、HSE风险管控工作中存在的亟待解决问题

过去由于受认知所限,HSE风险管控存在着主体责任不明、方法缺乏、标准不统一、与生产实际结合不紧密等问题,主要表现在:危害辨识、风险评估和控制由安全环保管理人员负责,基层风险管理没有落实直线责任,没有实现全员参与。危害辨识、风险评估缺少适用于基层、针对不同专业特点的方法。危害因素描述、风险等级划定执行标准五花八门,难以统计、分析。危害辨识、风险评估和控制与隐患排查治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程序制修订,以及基层HSE培训、HSE监督检查等脱节。这些问题是HSE风险管控工作中最大的“风险点”和“出血点”,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很难保证企业安全发展、清洁发展。

二、开展基层HSE风险管控的研究

基层是企业的基石,也是安全环保管理的重点,因此抓HSE风险管控首先要从基层入手,首先要明确基层各级管理者的责任。站队长作为基层行政最高管理者,承担危害辨识、风险评估和控制的第一责任,对基层风险管控全面负责。基层安全管理人员是基层HSE管理的咨询师、培训师,承担危害辨识、风险评估和控制的咨询、辅导和监督工作。其他管理人员按照直线责任组织和开展危害辨识、风险评估和控制工作。岗位员工按照属地管理要求,在从事生产作业和其它相关活动时,预先或按规定时间、规定周期和方法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估和控制。通过明晰和落实责任,保证了危害辨识、风险评估和控制工作做到全员参与、分工负责。

技术路线:以风险控制为核心,根据集团公司“识别、评估、控制和应急”四条风险管理基本框架,立足于基层,着眼于各层面,从行为安全、工艺安全、系统安全入手,应用工作前安全分析(JSA)、工作循环分析(JCA)等工具,按照每个操作项目、单台设备辨识危害,运用简捷方法评估风险,探索适用于油气田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估与控制的方法、标准和程序,解决风险管控存在的瓶颈问题,补齐短板,建立融操作、设备设施和系统管理于一体的HSE风险管控系统。

本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总结工作经验,发挥基层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制定了《基层危害辨识、风险评估与控制指南》和《典型危害分类和术语》、《典型危害因素描述规范》标准,明确基层站队各级人员开展危害辨识、风险评估与控制的职责,规定单元划分、操作及设备设施危害辨识、风险评估的工作流程和方法,统一、规范危害辨识、风险评估和控制的基本术语,固化基层风险管控模式,指导基层有效开展风险管控工作。

三、从岗位入手划分单元,确保危害辨识与岗位相符

在危害辨识前首先应开展岗位设置情况调查,根据每个岗位的工作性质和职责,对负责管理的工作区域、工艺流程、设备设施进行梳理,划分管理单元。针对每个管理单元,按照生产运行、工艺流程及设备设施管理要求,确定操作项目和管理的设备设施,确保危害辨识目标、过程和结果相统一。在划分危害辨识单元过程中,充分考虑采油、集输和修井专业各自的特点,采用了不同的单元划分方法,如采油、集输应以设备为主线结合工作任务划分单元;修井应以工序为主线结合工艺的方式划分单元,为系统辨识各专业危害奠定了基础。各站队工艺、设备、技术管理人员、生产骨干等组成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小组,以生产工艺过程、工作区域、工作任务为主线,列出所有的工艺环节、操作工序和作业活动,划分出一至四级作业活动单元。岗位员工参照操作规程、工艺流程、生产参数、设备说明等,对最末级单元操作步骤进行分解,具体到开关阀门、检测仪表、拆卸法兰等操作节点,建立《作业活动清单》,然后再对本单位作业活动所涉及的所有相关设备设施进行调查统计,建立《设备设施清单》,作为风险识别的重要依据。

在充分考虑“人、机、料、法、环”各方面因素的条件下,以操作步骤和设备部件为抓手,开展危害辨识。应用工作前安全分析(JSA),对每个操作项目进行操作步骤分解,按每个步骤的操作动作、涉及设备设施和以往发生事故事件辨识危害。应用安全检查表法(SCL),把单台设备设施按照由内到外、从上到下拆分成若干部件,结合设备设施生命周期,辨识每个部件可能存在的缺陷或偏差及带来的危害。首先,由班组长组织进行工作前安全分析,识别每个作业步骤中可能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然后,由每名员工识别自身岗位所存在的风险,并依据个人经验进行初步风险评价。最后,各站队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小组针对各班组识别情况,通过查阅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三违”记录、相关事故(事件)分析报告、现场观察等方式,对每个作业步骤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再识别、再确认,进行再评价。

针对辨识出的危害,采用便于基层员工掌握的经验法评估风险。考虑员工在本岗工作时间较长,操作经验丰富,成立由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骨干组成的评估小组,结合以往发生的事故、未遂事件、违章及发现的隐患进行分析,集体讨论判定风险等级。针对经验法难以评估的风险,采用矩阵法进行评估;针对复杂的工艺流程或生产装置,采用危害可操作性分析(HAZOP)进行风险评估。各站队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对照操作规程、制度标准等进行有效性分析,将风险提示、操作标准、制度要求、应急处置等融入到每个操作步骤中,实行标准化操作,并对管理方案、规章制度、作业指导书、现场检查表、教育培训、监督检查等进行补充完善。

按照中油集团公司“辨识、评估、控制、应急”风险管理四原则,根据存在风险确定应急种类和范围,针对重大风险制定应急预案,从现场可操作和技术措施出发,修订应急完善处置程序,使处置程序既具有可操作性,又便于员工掌握。各站队利用岗位练兵、班前会和交接班等时机,按照每次工作任务的具体操作步骤,结合识别出的风险和操作规程,组织员工不间断地反复讲风险,分享风险内容,使岗位风险入脑、入心,“动手之前先动脑,操作之前先思考”。

把HSE风险管控作为员工培训的基础性内容,让每名员工认知风险,掌握危害辨识、风险评估和控制的方法,并运用到工作实际中。根据操作规程制修订完善岗位“需求型”培训矩阵,使矩阵与操作技能要求、操作规程与风险管控相统一。通过这些措施,岗位员工主动参与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大幅提升,即便是文化水平不高的老员工,也都争先恐后,以口述的方式讲述身边的风险,实现了由“岗位操作者”向“属地管理者”的转变。

四、结语

通过开展HSE风险管控系统建设,使我们深刻体会到:风险管控的过程就是HSE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过程;落实风险管控职责就是落实岗位HSE职责;只有在基层HSE风险管控方面狠下功夫,把风险管控融贯于各个管理环节,才能以基层HSE风险管控推进企业风险分级防控,有效提升HSE管理绩效和能力,建立安全环保的长效机制,实现企业的安全发展、清洁发展。

篇4

安全性评价与安全风险管理之间是紧密联系的。两者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以系统安全工程理论方法为指导,实施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基于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的闭环过程管理(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国家电网公司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实施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企业安全风险管理的基础是企业安全风险评估、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发电厂安全性评价等”。可以说安全性评价是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安全风险管理的一项具体手段。

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针对供电企业生产设备、劳动作业和作业环境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三个方面可能引发的危险因素,以防止人身事故、特大和重大设备(电网)事故及频发事故为重点,采用危险评估的方法进行查评诊断。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以防止人身伤害和人为责任事故为主线,评估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状况,评判企业安全风险程度。从安全风险管理应用对象和方法来说,安全性评价更多地针对电网结构、输变电设备、二次系统等“物的不安全状态”实施评估分析和控制,而安全风险管理是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重点,实施评估分析和控制。

安全事故的发生,归根结底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所致,这些因素的存在就是安全风险、就是事故隐患。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分析、辨识和控制这些隐患和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失控导致事故发生。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建立风险预控机制,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规避和化解安全事故风险、提升企业安全工作水平的根本途径。

2开展安全风险管理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应做好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是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和重要内容。通过培训使各级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弄懂学会风险管理的基本知识,理解风险管理的意义、作用、内容和流程,提高自身安全风险分析和识别能力。

应开展作业风险辨识。以防控人身触电、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和误操作等典型事故风险为重点,组织开展输电、变电、配电和调度等专业领域典型作业项目的危险因素边式,通过建立静态风险数据库、典型作业风险辨识范本库和编制标准化监督检查表,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静态风险识别是指设备及工具材料、工况环境方面的危险因素,一般变动不太频繁,相对于人的作业行为而言是静态的,可以进行系统的辨识,并建立风险库进行动态维护,此风险库的建立,为具体作业前辨识作业环境、机具与防护存在的风险提供基础资料。

态风险库”框架。输配电检修、运行按每条线路建立“设备与环境风险库”;变电检修、运行按照每座变电站、每个设备间隔分专业建立;工器机具、防护设施按照保管单位建立。

识典型作业风险辨识范本库。辨识范本是反映各专业某项作业涵盖作业准备及作业过程可能存在的所有危险因素及其对应典型控制措施的文本,采用表格形式。作业风险辨识项目和辨识内容分公共部分和作业部分,公共部分主要辨识人员素质、作业组织、工期因素、气象条件等方面存在的危害因素,制订典型控制措施;作业部分以作业流程为主线,辨识作业中各流程存在的危害因素,制订典型控制措施。

编制现场标准化安全监督检查表。现场标准化安全监督检查表主要针对现场作业管理、防止各种事故发生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作业现场标准化安全监督检查表的运用,为管理人员开展作业现场标准化的安全监督检查提供基础资料,减小不同人员检查效果的差异。

应开展风险评估、预警及干预,改进风险管理工作。

“风险评估”是对企业整体、局部的风险程度做定量或者定性的估测,评价风险等级,确定可接受的风险等级标准,为持续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3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在作业现场中的运用年,奎屯电业局按照新疆电力公司的工作思路,成立了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组织,制定了安全风险管理总体方案和工作计划,将作业控制作为开展安全风险管理的切入点,以作业现场为核心,针对作业过程中人身事故和人员责任事故风险,深入开展作业安全风险辨识和防范工作。以防控人身触电、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和误操作等典型事故风险为重点,使风险控制工作与已执行的“两票”、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安全、施工方案等各种风险控制手段有机结合,按照“突出现场作业、强化班组应用”的原则,在变电检修、变电运行、输电检修、输电运行、配电检修、配电运行个专业开展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

稳步推进风险管理工作。奎屯电业局通过召开次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推进会及次风险管理系统培训,各单位、工区利于安全日活动或召开安全风险专题会,组织本工区、班组员工对辨识手册进行培训,通过各级培训,使各级员工正确处理好风险管理与现有危险点分析、标准化作业、安全性评价等之间的关系,结合日常安全工作,学会自觉运用风险管理的方法,达到发现危害、控制风险、预防事故、保障安全的目的;个专业建立了静态风险库、典型作业风险辨识范本库和标准化监督检查表库。每次工作选取典型作业风险辨识范本中典型控制措施,调用相应的静态风险数据库控制措施,对措施措施明确责任人和控制时段,形成作业风险分析表。对风险数据库未形成或某项静态风险存在尚不清楚时,通过补充现场勘察等手段进行辨识,采取控制措施进行补充。根据“作业风险分析及控制表”中的控制时段要求,各责任人在开工前一天落实完成准备阶段的控制措施;标准化安全监督检查表与现场作业息息相关,按照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作业现场到岗到位管理规定的要求,针对到位监督的作业项目,到位人员对照“标准化安全监督检查表”进行监督检查,并记录监督情况。通过对每个作业项目不断积累经验,动态维护,推动安全监督工作。

整合常规安全管理工作。风险管理是在安全性评价和危险点分析预控基础上的拓展、改进和整合。奎屯电业局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同时,结合“三个不发生”百日安全活动、反违章斗争、隐患排查及安全大检查活动,把具体要求融入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中,通过自查、专项检查,不断总结持续改进;将风险管理和标准化体系管理结合起来,结合该局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完善不断细化风险管理规范,学结风险管理先进经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p#分页标题#e#

开展风险管理必须结合生产一线实际。只有与生产实际、一线实际相结合,将安全科学理论与生产实践、经验教训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安全问题,取得实效。在编制辨识范本和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采纳一线管理者和生产者的意见、建议,吸取以往事故案例的宝贵经验教训,注重作业现场和过程管理与作业方式、事故类型等实际情况相结合。

开展风险管理必须注重实用、简便、高效。复杂繁琐的过程和方法,不但不会有助于安全工作,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甚至走向形式主义的极端。在开展风险管理试点工作中,把设备自身健康交由生产保证体系完成,安全监督体系则集中精力做好人身安全防范;提供参考标准,避免由于工作负责人业务水平不高、现场经验不足或工作疏忽而造成的重要危险因素遗漏、控制措施不到位;开发运用系统软件取代传统的现场书面化勾打分,始终强调作业前风险评估的结果,即重要危险点的控制措施落到实处并加以监控。

开展风险管理必须加强责任制建设。风险评估和检查只是风险管理的手段,发现的安全隐患只有及时整改或控制,才能达到确保安全的最终目标。风险管理要成为一个体系并长期运作,除了要求领导高度重视外,对流程各个节点的责任确定也十分重要。这些节点上的有关人员对待风险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将直接决定该项工作的成败。对这些人员而言,风险管理工作的推广不仅有可能增加其工作量,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他们习以为常的工作方法,因而,必须明确他们相应的责任要求和考核要求。

篇5

论文摘 要:阐述了我国建筑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现状,提出了我国建筑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高危行业之一,随时面临着职业安全健康风险的严重挑战。职业安全和健康一直是影响我国建设行业和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建筑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现状

在今天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和生存条件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内建筑市场规模将长期处于持续增长状态,建筑行业成为国家的基础行业之一。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繁荣提升,国内建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大中型城市加快了城市建设开发的进程。与之伴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一大批“高、大、精、新”的项目不断涌现,成为城市的亮点,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建筑行业也存在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的背景。国家或地区间的技术、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建筑施工管理手段落后,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生产投入不足,生产技术的管理和开发落后于市场发展,安全保证能力低,环境保护意识差等,都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一些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造成重大损失。

建筑工程项目由于其规模大、周期长、生产的单件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比其他产品生产具有更大的风险。特别是对于现代建设项目,无论是在规模、技术复杂性、资金投入、资源消耗量、还是在影响范围方面都比以往任何时期要大得多,所存在的风险也比以前增加了许多,导致的损失也越来越大,从而使得国内外许多科研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开始重视对其进行所谓的“建筑工程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最早是由美国在19世纪30年代提出的,其目标是努力防范、减少和分散风险,但是最终不可能消除风险。经过7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系统的理论,国外甚至还出现了专门从事风险管理工作的所谓风险管理公司。我国的风险管理起步较晚,项目风险管理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建筑工程项目领域的应用差距就更为明显。建筑工程风险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降低发生风险的频率并尽量减轻影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作为安全风险决策的基础,它们可以使工程中的实际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从安全生产事故数量及造成的损失统计分析来看,我国从建国以来已经历了四次事故频发高峰。近年来,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随着建筑市场规模的成倍扩大,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资源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承接工程规模的增长速度。有专家认为,我国正在经历第五次安全事故频发高峰期。近年来,国家对建筑安全法制建设越来越重视,政府建筑安全主管部门也大大加强了建筑安全监督管理的力度。这种监督检查是督促建筑施工企业完善基本的安全管理系统,使安全管理依法办事,同时政府主管部门也不断提高对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

2.建筑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认识还相当落后。

受传统思维和旧有习惯的影响,大部分工程建设企业从管理人员到操作人员,对风险管理都满足于经验型的粗放控制,依赖于感官印象和主观判断,对如何科学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认识不足,尤其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应有哪些要求、适用哪些方法,如何适宜于行业和企业的特点等等更是不予重视,主动应用科学的辨识、评价方法以及实现辨识、评价范围的全面覆盖更是十分薄弱。

(2)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在内容和方法上还存在缺陷。

我国企业对危险源辨识和评价在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应用还处于自发阶段,随着安全健康事故的增多,各行各业日益关注辨识、评价内容与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和适宜性。但是,通过评审和研讨,人们发现过去零散的、自发的辨识、评价方法,在可靠性、充分性方而存在明显不足,一些从国外引进的方法在中国出现“水土不服”、不好应用等问题,尤其是立足于建筑行业特点,如何强化辨识、评价内容与方法的针对性、适宜性和匹配性,如何确定内容与方法的应用准则、可靠程度等更是难上加难。由于经验法简单可行,而科学方法复杂得无从下手,导致目前大部分企业应用的多种辨识、评价方法存在经验和科学之间的错位,往往最后采用经验方式决定辨识和评价结果。

(3)现有的辨识和评价内容与方法不利于风险预防和控制。

由于施工企业的特殊性和所面临风险的复杂性,各种辨识和评价方法的有效应用相当困难,粗放的辨识和评价结果,不适宜的应用方法,不仅导致风险管理缺乏系统手段和成效,而且还导致了人们对科学辨识、评价方法的实际作用产生怀疑,不利于风险的预防和控制,从管理理念和实施方法上产生了大量的人为缺陷。

3.结语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建设和谐社会,建筑业的安全健康管理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长期以来,工程建设企业的安全健康风险一直处于严峻态势,各种事故的持续发生,严重阻碍了正常的生产和管理铁序,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引发企业的责任危机、生存危险和社会危机。分析事故原因可以看出,大部分企业的风险预防机制存在严重问题,尤其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充分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受到质疑,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相关内容及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建筑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紧迫课题。

篇6

Abstract: With the arriv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 many construction companies begin to go abroad to contract international projects. The international projects may have a higher income, while the facing risk factors will be also more and larger. Therefore, the role of risk management i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projects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Each company that participating in the international project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isk management,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level of risk management, and strive to obtain higher benefits with smaller risks.

关键词: 国际;工程;风险;管理

Key words: international;engineering;risk;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5-0100-02

0 引言

在当前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已经走出了国门,到国外承揽国际工程项目。与国内工程项目比较,国际工程项目面临的社会政治环境与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所面临的风险因素种类更多、造成的影响更大。因此,风险管理在国际工程项目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风险管理的好坏,有时甚至能决定一个项目的成败。本文试图通过对风险因素的简要辨识与分析,揭示出国际工程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同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风险管理及控制措施供借鉴参考。

1 风险与风险管理

1.1 风险 风险是指预期收益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和概率,是风险项目实施过程中不确定事件的机会对项目目标所产生的累积不利影响结果。简而言之,工程项目风险是由于不确定性而造成的损失,且损失也不确定。

1.2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就是通过风险因素的识别、分析与评价,预先选择和制订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并加以实施,以尽可能做到有计划地回避或降低风险,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一系列管理行为。

2 国际工程项目风险

2.1 国际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 ①风险因素众多,控制难度大;②不可控因素多,需企业外部多方协助;③风险后果严重,除了经济损失与延期损失外,还可能会导致整个项目停滞甚至终止。

2.2 国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注意事项 ①重视事先控制,认真做好风险的辨识、分析及评价,尤其对于发生概率大、影响力大的风险因素必须进行细致的分析与评价;②根据风险分析与评价结果,在投标前应做出风险回避或降低的措施;③风险控制要多方法、多渠道;④强化全员风险意识,认真执行各项风险预防措施;⑤注重风险监控,及时改进与完善风险管控措施。

3 国际工程项目风险辨识、分析与评价

3.1 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是指风险管理人员在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之后,运用各种方法对尚未发生的潜在风险以及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归类和全面识别。风险辨识的主要内容是:识别风险因素中的主要因素,识别风险的性质,识别风险发生的概率,识别风险可能引起的后果大小等。风险辨识的方法主要有专家调查法、访谈法、财务报表法、初始风险清单法、流程图法、风险调查法等。风险识别的方法不是单一使用,尽可能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好。这里,尤其要注意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使用上风险调查的方法。由于工程项目的特殊性,两个不同的项目不可能有完全一致的项目风险。因此,在项目风险识别过程中,花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风险调查是必不可少的,这既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项目风险识别的重要方法。

3.1.1 招投标阶段 招投标阶段是前期决策缔约阶段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就要通过各种资料及现场勘察,认真仔细地进行项目风险辨识、风险分析与评价。根据风险分析与评价的结论,企业要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对风险程度大于企业自身承受能力的,要坚决回避;对于企业可以承受的项目,要根据风险程度的大小制订不同的投标策略。

招投标阶段面临的主要风险有:①对工程项目所在国情况不熟悉,所参考或借鉴的相关资料较少;②工程项目资料不全,无法准确编制标书;③投标策略出现偏差;④标书质量不高,报价缺乏竞争力。

3.1.2 合同缔约阶段 合同缔约阶段是指投标方收到中标通知书后到合同正式签署这一阶段。在此时期,发、承包双方进入了合同细节谈判,虽然大的实质性的内容如价格、主要施工方案等已在投标书中确定不能改变,但仍会有许多细节的问题需要双方共同协商。这些问题一般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但有时有的细节很重要,可能因为双方在招投标阶段疏忽,到合同谈判时才发现,而会对合同签署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此阶段,通过注重细节来规避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合同缔约阶段面临的风险主要有:①合同范围界定有模糊之处;②合同条款遗漏;③合同条款措辞不清,表达有误;④合同类型选择不当;⑤承发包模式选择不当;⑥合同索赔、合同争议及纠纷解决条款未明确;⑦缺乏法律专业顾问审核,存在较大法律风险。

3.1.3 合同履约阶段 合同履约阶段是指发承包双方签署合同并正式生效后直至合同终止这一阶段。在合同进入履约阶段后,承包商开始真正面临各种风险因素的实际考验,在此阶段风险因素主要有承包商自身因素与外部因素。

承包商自身风险因素主要有:①现场组织机构组建缓慢;②人力资源不足;③准备工作不充分;④资金不足,垫付困难;⑤临建设施规划不合理;⑥在现场工作的国内人员情绪波动大,影响工作;⑦自身管理水平落后,组织管理不力,进度及质量不能满足甲方要求;⑧服务意识淡薄,质保期内维修不力,对企业信誉产生负面影响;⑨因施工质量造成维修,增加成本;⑩质保金不能全额回收。

外部风险因素主要有:①工程款不能及时支付;②国内外分包资源缺乏或价格偏高;③不可抗力;④工程所在国社会政治动荡;⑤汇率损失;⑥通货膨胀;⑦当地分包商索赔或雇用人员难于管理;⑧当地分包商索赔或雇用人员工作能力不强;⑨当地分包商索赔;⑩工程量出现较大变更;{11}当地税法等税收法律或者政策变化导致费用增加;{12}设备材料图纸或建筑工程滞后导致工期拖延,成本增加。

3.2 风险分析与评价 风险分析与评价是指在风险辨识的基础上对风险因素进行进一步的定量定性分析,以找出影响项目的主要的风险因素,从而为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防范措施提供依据。①招投标阶段。②合同缔约阶段。合同条款的疏漏与歧义以及不公平的合同条款这些情况发生机率大,给承包商可能带来的损失也大,故是合同缔约阶段的主要风险因素。③合同履约阶段。工程所在国的社会政治稳定与否是首要的风险因素,其实包括汇率变化、通货膨胀、工程量较大变更、工程延误或停滞等发生概率较大,影响较大,故应确定为重要风险因素。

4 后期风险管理

后期风险管理是指在合同履约完毕并且已经终止后的风险管理活动,属于事后管理与控制范畴。在后期风险管理总结经验与教训,提出改过措施,以对以后的工程起到借鉴的作用。因此,此阶段工作是收关之处,虽然对已完工程作用不大,但对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促进工程风险管理意识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因此,企业应十分重视。由于人们往往加以忽视,故在此特意着重提出。

4.1 风险因素辨识 后期风险管理中主要会存在如下情况:①思想不重视;②分析与评价走形式,不认真、不仔细;③未形成规范的文字材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4.2 风险分析与评价 在风险管理与控制中,合同履约完毕后的工程项目分析与评价是对工程的整体分析与总结,发挥着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是对过去的工程总结,又是未来工程的借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不能被省略或忽视,应充分重视。

5 风险管理措施

在进行风险辨识、风险分析与评价后,企业应根据分析与评价的结果制订相应的风险预防措施,以回避或降低可能发生的风险。总的来说,风险管理措施可分为风险回避与风险降低两类。

5.1 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即企业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对于超出自己承受能力范围的项目选择放弃或退出。

在招投标阶段如果企业还未投标,风险回避即企业不进行项目投标。此时经济损失较小,一般只为购买标书费加些投标前准备费用。在企业已经投标及合同缔约阶段,选择放弃项目来进行风险回避时的损失相对大些,一般情况下可能会被没收投标保证金。在合同履约阶段,由于企业已进行了大量的前期投入,加上一般情况下都要出具履约函,此时企业如由于自身原因放弃,经济损失及信誉损失就会很大了。由上可以看出,风险回避主要在项目决策前期应用,对企业损失及信誉各方面损失较小。而在合同进入正式履约阶段,企业应主要采取风险降低的方法来控制风险带来的影响。当然,也不能排除在特殊情况下,为了避免更巨大的损失,企业在合同履约阶段终止合同。

5.2 降低风险的措施 对承包商来说,处理风险的方法包括风险转移与风险自留两种。风险转移是对风险造成的损失的承担的转移,是通过合同或非合同的方式将风险转嫁给另一个人或单位的一种风险处理方式。风险转移的措施主要有保险、索赔、通过分包合同转移风险等。

5.2.1 保险 保险是国际工程项目中必不可少的、有效的降低风险的措施。承包商一般投保的险种有工程一切险、货物运输险、第三责任险等,具体投保范围及投保金额可以根据工程具体所在地的情况、承包商自身情况、合同中业主的保险要求等来确定。

5.2.2 索赔 索赔是承包商降低与转移风险的另一有效手段。在合同履约阶段,引起索赔的因素很多,包括:变更、不可抗力、业主原因造成的延误或损失、异常的气候等等。索赔的范围及处理程序等一般都会在合同条款中进行规定,现在国际工程项目中,一般会采取以FIDIC合同文本为底稿的合同条款,如无特意的更改,索赔条款对承包商来说是相对公平的。因此,承包商应利用好这些条款,在索赔事件发生后,及时按合同规定进行索赔,能够有效地降低风险,保证自身合理的经济利益。

5.2.3 通过分包合同进行风险转移 承包商还可以通过工程分包将部分工程分包出去,而通过分包合同来将部分风险进行转移与分散。

6 结束语

如上所述,风险管理应贯穿于项目自前期策划到后期评价的全过程,尤其是前期决策阶段应更加重视风险评估。国际工程项目面临的外部环境及市场错综复杂,参与其中的每个企业都应高度重视风险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与控制风险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保障工程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圆满实现各项目标。

参考文献:

[1]陈传明,周小虎.管理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9.

篇7

1.1风险管理理论应用于安全管理

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核心是实现事故预防控制。事故是企业生产活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随机事件,具有不确定性。风险管理科学为解决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安全科学借鉴风险管理科学成果,形成了用于实现事故预防控制的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将风险管理科学原理应用于企业安全管理的实质是:系统全面地识别企业生产作业过程存在的安全风险(可能发生的事故)和导致安全风险的因素(危险源或危险因素);评价其风险程度状况;确定对其采取的控制措施。

1.2风险、危险源辨识

安全培训是避免生产作业过程中发生事故的重要手段,保证培训内容中涵盖所有岗位操作环节和管理环节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十分必要。本文以某石化码头为例,针对其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场所环境和生产工艺4个方面进行全面的风险辨识。针对现场的作业活动情况,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的方法,配合企业经验丰富的一线操作人员,将整个作业步骤进行分解,对每一个步骤潜在的危害进行识别,找出导致风险的危险因素,并制定控制措施。针对作业过程中设备设施可能引发的事故,利用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FMEA)方法,对照企业设备设施清单分解出重要零部件,找出每一个零部件可能发生的故障或功能损失,分析每一个故障或功能损失可能导致的事故,最终提出控制措施。针对不同环境下能量意外释放的情况,利用能量源分析(ESA)的方法,找出不同场所环境的能量意外释放可能发生的风险,分析导致风险的原因并制定控制措施。针对流体装卸工艺这一重大危险因素,独立运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的方法,划分单元、确定每个单元的相关要素,运用先导词法分析要素是否存在偏差,得到发生偏差可能导致的风险及危险因素,并制定控制措施。多种模式下的风险及危险源辨识可以确保辨识结果全面,但也造成部分辨识结果重叠,综合辨识信息并去除重叠部分形成最终辨识结果。

2结合辨识信息开发培训矩阵、培训课程和试题库

2.1岗位培训矩阵

结合企业特点,由安全培训行业专家、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及各岗位人员三方组成培训开发小组,共同制定培训需求分析,确保将安全培训专业意见、公司实际安全培训需求状况、岗位员工工作习惯与易接受培训方式有效结合,既符合安培知识结构,又兼顾员工和企业实际需要。培训课程包含安全基本知识、安全法规要求、生产操作环节、设备设施、场所环境、特殊工艺等内容,适用性覆盖企业全部岗位。将培训内容分配给每个岗位的员工,生成培训矩阵。

2.2针对性培训课程

运用风险识别信息,结合企业现有的《体系文件》、《企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企业安全生产操作手册》、《技术检保任务书》、《事故事件分析表》、《HSE卡片》、《施工安全教育记录》及安全培训材料等开发如下课程:《企业主要安全风险控制基础知识》,其中主要包括生产作业过程简介、生产作业过程主要安全风险、风险控制措施3部分,总体上介绍了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目的在于让参训人员对企业有所了解,宏观掌握安全注意事项,针对企业所有岗位。《三级安全教育》,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3号令《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制定,涵盖厂级、队级和班组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侧重不同级别人员,使其了解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和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等内容。《作业安全风险控制》,针对企业重点作业环节,逐项讲解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配以正误对比操作图解和经典事故案例分析,目标人群为一线操作各岗位。《内部维修安全风险控制》,主要规范企业内部维修部门,针对其涉及的维修项目,从操作工具、劳防用品、操作习惯等方面进行培训,培养良好作业行为,避免安全隐患。《委外维修安全风险控制》,针对委外施工承包方和企业现场管理人员,突出施工过程中企业特有施工要求和环境场所影响,明确双方权责,适用于外来施工人员入厂培训和企业安全监管部门日常培训。《设备设施和场所环境安全风险控制》,重点针对企业作业过程中使用到的设备设施和不同的作业场所环境的物的不安全状态,既有设备安全使用、定期检查和故障处理等内容,也有场所环境中能量意外释放和能量隔离的要求。《流体输送工艺安全风险分析与控制》是企业特有工艺的培训,针对性强,操作复杂,危险性高。目标群体为专业技术人员,在工艺改进和工艺评价中具有一定安全防范作用。考虑到参训人员受教育水平和接受能力,为增加参训积极性和趣味性,以上课程均配有专人讲解、视频、漫画、正误操作图片和事故案例分析等内容。

2.3试题数据库

针对以上安全培训课程内容,选取主要知识点编成试题,分别以判断题、单选题和多选题的形式生成数据库,并分配试题难易程度。试题库实施动态管理,内容定时更新,保证随机选取后形成的试卷兼具知识广度与深度。

3安全培训考试信息化

3.1在线培训

员工凭工号和密码登陆后便可见培训主界面,由于培训系统已嵌入原有办公系统中,所以员工在本部门即可随时完成。员工选择本部门下分属的自己岗位,针对分配的课程学习,系统自动记录接受培训时间,达到培训课时要求方可参加考试,避免了安全教育培训课时不达标的问题。

3.2在线考试

安全管理部门提前安排考试科目并配置试卷,确定考试时间、题目难易度、合格分数等内容,并在考试过程中拥有重新配置试卷和强制交卷等权限。员工凭工号登陆考试界面开始答题,试卷题目具有标记和提示功能,易于修改并防止参考人员漏答。答题完成后可自主交卷,或考试时间倒计时结束后自动交卷,交卷后系统同步显示成绩。

4结论

篇8

关键词:地铁工程风险源辨识风险控制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shenyang subway line one youth avenue station civil engineering risk source recognition, risk evaluation and related technical control measures are discussed in the system is introduced and discussed, aimed to provide technical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similar project.

Key words: the subway engineering risk source identification of risk control

中图分类号:U23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前言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完善,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颁布实施,都要求施工建筑企业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严格遵照实施。同时实践也证明,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于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规范组织的生产行为,提高组织的守法意识,改善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发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风险源的识别与评价是建立、实施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步骤,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龙头,是整个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基础,是能否有效建立体系的关键,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思想的重要体现。

2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我集团公司负责施工的是第十一合同段青年大街车站,工程位于沈阳市沈河区。青年大街站为一、二号线的换乘车站,位于十一纬路、大西路与青年大街交叉路口,一号线车站沿十一纬路、大西路呈东西向布置,二号线车站沿青年大街站南北向布置。一、二线车站的主体结构包括四个出入口、四个风道(风井)、四个换乘通道、七个疏散通道以及车站内部结构等附属结构。

图2.1.2 工程平面图

2.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拟建场地位于沈阳市沈河区。地形变化平缓,地面标高介于43.70~45.68m之间,最大地面高差1.98m。地貌类型为浑河高漫滩及古河道。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拟建场地范围内的地层结构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全新统浑河高漫滩及古河道冲积层、第四系全新统浑河新扇冲洪积层。

场区内存在一层地下水,赋存于圆砾、砾砂等强透水层中,属第四系孔隙潜水。局部地段存在由地下管道、工业及生活用水入渗形成的上层滞水。场区内第四系含水层分布连续稳定,由东向西随着含水层厚度逐渐增加,富水性也逐渐增大。场区内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稳定水位埋深在4.60~5.70m,相当于绝对标高38.02~38.98m。地下水常年水位变幅约2m。

场区内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3风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

3.1 风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重要性

风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是初始状态评审的一个主要内容,同时作为体系的要素,又是体系运行的重要环节。企业风险源辨识的充分性、风险评价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是影响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绩效的重要因索,只有识别和评价出了不可容许的风险,才能有针对性地防范并控制,从而减少以致杜绝事故的发生。可以说:风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根基,做好了风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已经成功了一半。

风险源辨识的重要性表现在:

1、计划性、针对性地为控制风险提供基础;

2、通过对风险源制定和实施控制措施,可以预防事故发生;

3、是组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输入和持续改进的动力;

4、可以促进组织建立和改善企业安全文化。

3.2 风险源辨识的步骤及方法

3.2.1 风险源辨识的步骤可分为以下几步:

1、划分作业活动;

2、风险源辨识;

3、风险评价;

4、判断风险是否容许;

5、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

3.2.2风险源辨识方法有:

1、基本分析法

2、工作安全分析(JSA)

3、安全检查表(SCL)

4、预先风险分析(PHA)

5、危害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

6、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

3.3风险评价

3.3.1风险评价常用方法

风险评价是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的全过程。风险评价的任务是评价识别出的危害的风险程度,确定不可容许的风险,并给出优先顺序的排列。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

定性评价:根据人的经验和判断能力对工艺、设备、环境、人员、管理方面的状况 进行评价。具体方法有:

1、风险矩阵;

2、作业条件风险度评价(LEC法);

3、作业条件风险度评价(MES法);

4、关注度及危害程度综合法。

半定量评价:用一种或几种可直接或间接反映物质和系统危险性指数、人员素质指标等方面。

定量评价:用系统事故发生概率和事故严重程度来评价。用概率值或其他数值来表示风险的可能性。具体方法有:

1、事故树分析法(ETA)

2、故障树分析法(FTA)

3.3.2本工程风险评价采用方法

本工程中采用关注度及危害程度综合法对沿线的风险源进行了辨识,具体为:首先根据既有风险源的重要性、可能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及社会影响来确定风险源的关注程度、然后分析在采取不同的工法及保护措施后,风险依旧可能存在的概率及造成严重后果程度来评定的风险级别。

表3.3.2.1关注程度划分表

按照风险可能出现的概率,对工程可能增加的困难程度、人员财产损失及社会影响大小,对工期的影响程度,风险源分组如下:

表3.3.2.2风险源风险等划分标准

3.4 本工程实际辨识情况

通过现场仔细调查,经过多轮排查、分析,并由专家会最终确定,本工程风险源如下:

表3.4 本工程风险源

险控制措施

4.1 抢险组织及部署

4.1.1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为保证工程施工安全,危险点一旦出现险情,能够做到及时、迅速、有效抢险,将险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必须成立事故应急处理组织机构。主要包括领导小组和抢险队。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由项目部领导、安全管理人员和工区主要领导组成,应按照对外联络、报警/维护现场秩序/组织抢救/制定处理方案/协助调查事故原因及善后处理等方面进行分工,并要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4.1.2 培训及应急演练

培训对象:项目部及工区应急救援小组所有成员。

培训内容:应急预案处理程序及现场处理措施,窒息、物体打击及触电急救知识。

应急演练:在正常施工状态下,由作业面领工员报告模拟事件信号,启动处理程序,验证各类物资、工具、人员到位情况,是否能够满足处理要求。

4.1.3 人员、抢险物资储备及保障

4.1.3.1 人员储备

成理应急救援抢险队,队长由项目部生产副经理担任,副队长由工区主任担任,队员由安保部人员及工区和作业队精干施工人员组成,总人数不少于30人。

4.1.3.2 安全事故扑救物资储备

表4.1.3.2 安全事故扑救物资储备表

4.1.3.3 应急救援器材及设备储备

表4.1.3.3 应急救援器材及设备储备表

4.2 预防保护措施

4.2.1 地面建筑物

1、加强施工工艺和施工过程控制。严格按照浅埋暗挖法的“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十执行;严格盾构同步注浆压力和注浆质量的控制,及时有效的回填盾尾空隙,避免地层损失和冒浆。

2、严格盾构操作控制。调整并保持好盾构姿态、控制并管理好出碴量、合理选择土仓压力参数、减小超挖量,以减小盾构掘进引起的地层位移变形、土体扰动及地层损失。

3、提前做好设备检修、应急预案等施工准备,按照“安全、连续、快速”的原则进行施工组织。

4、加强施工监控量测和环境监控观察。提前在桥墩、楼房和地面布设沉降、倾斜监测点,在施工影响期间对其实施监测,施工期间派专人对环境进行监控与观察,及时反馈信息。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二次补充注浆和地表注浆控制地层损失。

5、加强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开挖隧道后检查围岩固结厚度,如达不到要求,及时调整配合比与注浆压力,改善注浆工艺,指导后续施工。

6、在建筑物一侧适当增加锁脚锚杆的长度,并在两榀格栅之间增加一根锚杆。

7、及时封闭掌子面。开挖完成后及时喷射素混凝土封闭掌子面,遇到自稳性较差的地层要增加铺设钢筋网,然后再喷射混凝土,防止掌子面土体变形。

8、加强该段初衬的刚度。视监控量测情况,必要时密排钢格栅通过。

9、及时施做初支背后及二衬背后回填注浆。

10、在建筑物靠近隧道一侧进行地面注浆加固地层。

4.2.2地铁构筑物

1、在到达此地质段之前,对盾构机易出现故障的部件进行检修,防止在通过时由于盾构机故障而停止掘进,以保证快速、连续、顺利通过上部建/构筑物。

2、优化掘进施工参数。根据试掘进段施工取得的参数,结合具体情况进一步优化掘进参数,合理选择土仓压力,加强出碴量控制,在施工中通过加入适量的泡沫剂和泥浆来控制地铁水进入土仓,防止出现较大的隆起或沉降。

3、严格控制同步注浆。选择胶凝时间较短的浆液进行同步注浆,以保证管片的尽早稳定,并起到防水的作用。同时,必须合理进行注浆压力与注浆量控制,避免回填不足和冒浆等异常现象。

4、加强施工监控量测和环境监控观察。提前在地铁结构布设沉降,在轨道上布设倾斜监测点,在盾构施工影响期间对其实施监测,施工期间派专人对环境进行监控与观察,及时反馈信息。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二次补充注浆控制地层损失。

5、在既有线轨道上安设电子水平尺,对既有线轨道实施适时在线监控,掌握既有轨道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保证既有线安全。

6、严格控制同步注浆。选择胶凝时间较短的浆液进行同步注浆,以保证管片的尽早稳定,并起到防水的作用。同时,必须合理进行注浆压力与注浆量控制,避免回填不足和冒浆等异常现象。

7、加强施工管理与控制,防止地面土仓压力过大引起地表的过大隆起。

8、严格盾构操作控制。调整并保持好盾构姿态、控制并管理好出碴量、合理选择泥水压力参数、减小超挖量,以减小盾构掘进引起的地层位移变形、土体扰动及地层损失

9、增加管片监控频率,及时分析管片沉降变化规律,做好二次补压浆工作。

4.2.3地铁管线

1、加强结构的超前支护,严格控制设计施作超前小导管,并根据不同的地层进行注浆。

2、加强结构的初期支护。严格控制开挖进尺,减少地表下沉。

3、严格控制同层、上下层开挖部分的断面间距。

4、在开挖过程中坚持超前探测,密切关注前方地质,一旦发现渗水立即封闭掌子面,并采取引水、加密小导管、加密格栅间距等措施。

5、施工结构二衬时,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分段、分块拆除临时支护,以减少拆除临时支护所引起的地表下沉。

6、在对局部建筑物采取保护的措施时,一并考虑对周边地铁管线的保护措施。

7、加强监测:严格检测暗挖隧道顶部沉降量以避免管线发生过大的变形而影响其使用,严格执行三级报警制度。

4.3 应急预案

4.3.1 地面建筑物及地下构筑物应急预案

1、事故上报程序

图4.3.1地铁构筑物安全事故应急流程图

2、应急措施

⑴当建筑物出现异常或建筑物沉降过大时,立即上报监理及业主代表,同时通知建筑物产权部门,如果情况严重时,实行警戒、疏散人员,进行交通导流同时组织专业队伍迅速进行抢修;

⑵项目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义务救助队队员进行救助,并组织医护人员赶赴现场救治受伤人员。

⑶对建筑物及时架设支撑或采取地面隔离桩进行防护。

⑷探测建筑物基础形式,在基础加3m长Φ32注浆小导管,水平间距0.5m,压注水泥水玻璃浆液加固建筑物;

⑸对建筑物及周边影响区域进行连续监测,随时掌握地层及建筑物的变形情况,根据监测数据及时对建筑物采取相应的防护或加固措施。

⑹挂网喷射C20混凝土封闭掌子面,并对隧道结构架设水平及竖向工字钢支撑;

4.3.2地铁管线应急预案

1、可能存在的风险

⑴当管线出现异常渗水,风险等级AA;

⑵当管线渗漏较大,风险等级AAA。

2、应急措施

⑴当管线出现异常渗漏水时立即上报监理及业主代表,同时通知管线产权部门。

⑵挂网喷射C20混凝土封闭掌子面,并对隧道结构架设水平及竖向工字钢支撑。

⑶对渗水处采用细铁丝网包裹并浇筑C30早强混凝土。

⑷探测雨污水管基础形式,在管线基础加3m长Φ32注浆小导管,水平间距0.5m,压注水泥水玻璃浆液。

⑸当雨污水管渗漏较大时,在管线上源引流,现场做好围堰,接管引流渗水,实行警戒、疏散人员,进行交通导流同时通知管线产权单位组织专业队伍迅速进行抢修。

⑹项目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义务救助队队员进行救助,并组织医护人员赶赴现场救治受伤人员。

5、结束语

风险源辨识和控制是一项系统工作,从现场调查开始、到摸底排查、风险评价定级各步工作都必须结合以下几个因素:建构筑物及埋地管线的现状、与隧道的位置关系、所采用的工法以及为保护建构筑物所采取的特殊保护措施,抛开任何因素来分析风险都是孤立的,不科学的。

通过对风险源的辨识与分析,能够对全线风险有个全面的认识,明确工程各阶段的关注焦点,集人力、技术、设备、物资的优势,在全面预防的同时进行重点预防。同时通过编制预防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培训教育和演练,使全体参建人员熟知各自的角色、各自的职责,熟知预防措施,熟练掌握抢险预案,力保风险源不出现问题。一旦发生意外,能够迅速、及时、圆满地得以解决,确保工程顺利建成。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建筑项目;开发经营风险;风险分析

建筑业是高利润行业,高利润也决定了它的高风险性。正确分析和评价建筑项目开发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是减少经济损失,提高建筑项目开发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建筑项目开发企业风险意识的有效途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项目开发企业在对项目进行决策时都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因此财务评价指标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风险分析理论和方法与建筑项目财务评价指标相结合,以使财务评价指标能反映一定的风险状况,从而提高建筑项目开发企业的科学决策水平。

1.风险评价思路的探索

以往的财务评价对风险问题缺乏系统的、科学的分析方法。尽管某个方案无论从静态或动态分析上讲,有关指标都优于其他方案,但由于风险总是的存在,仍然不能决策。而放弃现行做法,重新建立一套评价风险的指标作为决策的依据,这一方法从理论上讲也许可以做到,但其实践意义则值得怀疑。因为单独评价方案的风险程度,而不是综合地考虑方案的投资与效益,则不同方案之间不具有可比性。因此,将项目中包含的风险因素反映在财务评价中便显得非常重要。那么怎样将建筑项目开发过程风险的影响反映到项目的各项财务评价指标中去呢?对这一问题可以有以下3种解决问题的思路:

1.1第一种思路:

(1)对建筑项目开发项目的投资风险进行辨识,辨识主要集中在开发项目的建设阶段,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造成投资膨胀,估计出投资膨胀的概率分布,然后按比例分摊到项目的年净现金流量中去,再计算财务评价指标。至于分摊的比例可以按年均分,也可以按年度成本的大小合理划分。这一思路的风险分析主要是在施工过程开始的情况下进行的,它是以前的风险分析研究中主要采用的方法。

1.2第二种思路:

第二种思路与第一种思路大体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风险的辨识上,风险辨识不是集中在项目的施工过程,而是集中在项目投资的概算上。在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中,要对项目的投资进行概算,概算的各个栏目分得比较详细,对每一概算项目变动风险因素进行辨识,在此基础上,计算投资膨胀,进而反映到财务评价指标上。此种方法的风险分析主要是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从风险辨识上来看,它具体到各概算指标上,更加精确,而且有一定的创新意义,但相对来说,工作量较大,需要详细的调查以及大量的历史资料积累,但从辨识的准确性来讲,比第一种思路应该说提高了一步。

1.3第三种思路:

第三种思路从影响净现金流量的各个不确定因素上着手,分别进行风险辨识,得到每种不确定因素变动的概率分布,进而反映到财务评价指标中去。此种方法的风险分析过程是在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的,这也是本文所采用的建筑项目开发项目风险分析方法。从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建筑项目开发项目的主要风险集中在流通领域,开发项目的前期与建设时期虽然也有不确定因素,但相对于经营阶段来说,风险影响要小得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只考虑投资风险而忽略了建筑项目流通领域的风险,就不能客观地将风险反映到财务评价指标中去,因此,本文研究的建筑项目开发风险分析将采用第三种思路。

2.评价指标分析

一般地,项目财务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动态指标和静态指标,动态指标又包括财务净现值、财务净现值率、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外汇净现值和财务换汇成本,静态指标又包括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成本利润率、投资回收期和借款偿还期。本文结合建筑项目开发的特点,选择如下几个指标进行建筑项目开发项目的财务评价。

2.1动态评价指标

(1)净现值NPV

净现值是指投资项目按部门或行业的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折现率,将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折算到投资活动起始点的现值之和。净现值是反映项目在计算期内获利能力的动态指标。净现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2)内部收益率IRR

内部收益率是指投资项目在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它是技术经济评价的一项主要指标,这里的计算期,对于建筑项目开发项目来说,指的是开发经营期。内部收益率表达式如下:

实际计算中常用线性插值法求解。

2.2静态评价指标

(1)投资回收期

投资回收期是指项目以净收益抵偿全部投资所需的时间,是反映项目投资回收能力和速度的重要指标。投资回收期的详细计算公式为:

投资回收期=累计净现金流量开始出现的年份-1+上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的绝对值

当年净现金流量

(2)投资利润率

投资利润率一般是指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一个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利润总额与项目总投资的比率。对建筑项目开发项目来说,是指开始经营,有销售收入的年份的利润总额与总投资的比率。对生产期内各年的利润总额变化幅度较大的项目,按生产期年平均利润总额与总投资的比率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年利润总额=年销售收入-年经营成本。

3.结束语

风险分析自20世纪70年展以来,已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理论方法也日益成熟和完善。但是,建筑业目前还是国内外风险分析理论应用水平较为薄弱的领域,需要相关人员努力开拓。

参考文献:

[1]Ward S.C,and Chapman C.R.Extending the use of risk aalysis in project manage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1991,9(2):117-123.

篇10

(广东电网公司江门台山供电局,广东 台山 529200)

摘要:为了全面实现县级供电企业的安全风险管理,防止发生安全事故,确保县级供电企业的平稳运行。本文在分析了建设供电企业安全风险管理项目的必要性的前提下,探讨了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具体内容,供电企业的生命线即保证电网安全稳定,希望能给各县级供电企业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供电企业;安全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9-0185-02

0 引言

近几年,我国的农村电网改造已初见成效,县级供电系统的结构逐步完善,供电质量大大提高,同时随着设备调度权的下放,县级电网的技术含量与规模得到了提升,随着电网变化而产生的一些不确定因素,给县级供电企业原有的安全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配套的管理体系建设尚处于完善过程中,县级供电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风险与挑战。与此同时,县域经济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缺乏承受能力对于事故停电这一事情,在电网持续发展的同时,人们也在要求的更加安全可靠的供电系统。所以,县级供电企业普遍认识到电网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它必将会成为供电企业稳定基础、创造价值以及在今后的发展中获得一席之地的核心竞争力。

1 推动县供电企业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1 县级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是群众生产生活的保障

就供电企业而言,它是国家重要的生产部门,而县供电企业则是人民群众生活与生产服务的生产部门,与人们的日产生活以及县域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如今,电力已经渗入到县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各方各面,像照明、灌溉、工业生产等都离不开电力。因此,加快建设县供电企业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是保障人民群众稳定的生产生活的重要前提。

1.2 县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自1998年,我国的“两改一同价”政策持续发展,县级供电企业的体制也随之有了很多改变。但是伴随改革的不断深入,安全生产的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通常来讲,县级供电企业的供电范围除了该行政区域内的县城,还包括其管理的乡镇与乡村。首先,县供电企业的管理思路混乱。因为对于县供电企业来讲,工作人员不会很多,所以有些职责的范围就模糊不清,同时也缺乏专门工作人员来管理安全生产,一般就是哪里有了问题就随便派一个人去解决。这种工作方式,缺乏系统性,而且往往只是解决了电网表面或者暂时的问题,而深层次的以及长远问题是无法解决的。

第二,县级供电企业轻过程重结果。这个问题指的是,县供电企业不会深入了解与分析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事故,而且也不会主动想办法解决,直到事故发生再采取挽救措施,并且只停在补救阶段,也没有分析总结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与经验。

第三,县供电企业安全风险管理方法太随意,变化性比较大。县供电企业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经常是上级怎么变动我就怎么变,存在着过多的人为因素。“救火式”的管理模式一直存在,如果上级主管部门说马上要开始安全指标考核了,此时县供电企业就集中全部精力,处理在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考核完成了,这项工作也被搁置了,只是亡羊补牢,不计后果。

第四,县供电企业安全事故频发。县电网由于线路老化、网络结构落后、企业工人的专业技能过低,无法驾驭先进设备等原因,导致安全事故时时发生。因此,安全生产所面临的空前难题决定我们必须加快建设县级供电企业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2 县级电网安全风险的管理体系

2.1 县级电网安全风险的管理体系框架

如图1所示,为了有效地开展电网安全风险管理,调度机构是电网安全生产的最重要环节,所以必须得有一套系统的行之有效、环环相扣的风险对应体系,然后以电网安全风险管理这一信息系统作为基础,一步步完成电网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中的风险辨识、评估、控制以及回顾等全过程的闭环管理,不断增强调控电网安全风险的能力,尽最大可能地规避风险,以最快的速度处理事故,最大程度上降低损失。

2.2 安全风险辨识与管控

安全风险辨识主要针对的是供电企业的作业现场,首先就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供电企业作业现场生产安全风险辨识体系,它是安全风险辨识工作得以进行的基础与前提,只有科学合理的风险辨识体系才能较好地全面地指出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而且能够具体指出各种风险的结构重要程度,才能起到切实有效的作用,达到较好的风险辨识与控制效果。供电企业建立安全风险辨识体系要以能够切实指导实际风险辨识为目的,建立风险辨识体系的建立要注意四个原则: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系统全面、重点突出。

风险管控中的重中之重即输电风险管控,工作包括线路的带电、检修、通用、运行等几小类;而风险管控之中管控措施最复杂最多的即为配电风险管控,工作包括配电电缆的运行检修,配电的抢修、运行以及运行值,配电工区的变电检修、配电工区开闭所、变压器检修以及继电保护等8个小类。

2.3 电网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在危害辨识的基础上,分析各种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及其对电网安全的影响程度,然后再计算得出风险值,确定出风险等级。电网风险评估通过综合分析电网风险的量化指标,对电网基准风险、持续的风险以及基于问题的风险进行评估,最后得出发生电网安全风险的可能性以及严重程度,搞清楚每一阶段电网安全风险的重点,提高风险评估效率。根据供电企业可以接受的风险程度,对不可接受的风险采取对应的控制措施,结合企业资源与实际,分析它的有效性与经济性,选取最佳方案执行。

2.4 安全风险绩效管理

(1)绩效管理的组织

(2)绩效反馈

项目组将考核结果进行公示,将各安全管控组的考核及对每个员工的考核结果全部公示。使各级组织及员工清楚了解自己的绩效考核成绩,然后从比较中找出自己的缺点。同时,项目组应该主动协助每个员工分析并总结绩效考核的结果,从中整理出各级组织给员工工作提出的改进意见以及日后的工作绩效期望,鼓励员工学习整改。然后员工根据这些整改意见,提出自己在工作之中的困难之处以及需要帮助的地方,请求予以支持。这样,绩效反馈就有利于被考核者提高工作技能和改进工作绩效,也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制定绩效改进计划。

2.5 风险管理能力持续改进

(1)更新反事故措施数据库

反事故措施数据库是日后进行电网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是供电企业提高风险量化分析能力的基础。电网反事故措施数据库必须要详细记载发生的事故的类别、原因、处理过程以及处理措施的适用范围、取得效果,事故的经验、教训等。

(2)完善技术支持系统

不断研究与分析电网事故从发生发展到处理恢复等全过程,及时总结与反思在技术支持系统上存在的欠缺,制定出合理的改进方案,不断完善与增强电网调度监控系统的各种功能。

(3)安全风险的闭环管理

一旦出现了新的电网风险,那么良好的电网安全风险闭环管理将是其强有力的后盾。因此,要以风险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为基础制定新的事故处理预案等相关的技术文件,进一步完善电网风险管理体系以及修改和更新风险预控措施,完善电网安全风险闭环管理,通过跟踪与实时反馈,将改进工作落到实处。

3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安全风险管理在县供电企业的日常生产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县级电网落后的网架结构,有限的技术力量,过大的线路供电半径等特点要求管理电网运行的各工作人员一定要做好电网安全风险的系统化管理,制定并不断完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事先做好准备,以便预防并防止县级电网出现安全风险。

参考文献:

[1] 王晓红.供电企业安全风险管理的应用[J].科技博览,2009(32):91-92.

[2] 袁德勇.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J].大众用电,2012(3):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