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变革范文

时间:2023-08-25 17:22: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变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变革

篇1

[关键词]人工智能;公共管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D631.43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它不但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快捷和便利,同时实现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把人工智能运用到公共管理当中,可以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提高公共管理和社会治理的效能。

一、公共管理概述

公共管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把科学管理理念、功能、组织及手段应用到公共事务。公共管理的特征:其一,公共管理主要把实现公共利益当作主要目标,促使社会整体朝着更加良好的方向发展;其二,积极履行社会公共责任是公共管理重要职能;其三,公共管理能够结合实际发展需要,协调与控制各项公共事务,并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和手段。因此,公共管理者需要在法律基础上主动实行公权力,科学合理地运用各项公共资源才能顺利实现最终管理目标。目前,社会对公共管理者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公众在整个过程中赋予公共管理者较多的期望和责任。此外,公共管理也具备技术掌控职能、社会协调职能及预测职能等,这些都是新时代对公共管理者提出的新要求,公共管理者必须全面掌握各方面技能,了解并掌握公众的实际需求与时代的发展趋势,才能成为一名符合时展的高素养公共管理者。

二、人工智能对公共管理的主要影响

(一)人工智能对公共管理的促进作用

公共管理指通过使用管理理论、技术及方法等知识,系统化、专业化地管理公共事业,不断优化公共资源分配,使公共事业为人民服务。传统公共管理模式在公共管理信息收集及资源管理配置方面,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及财力,要想提升公共管理水平,就要加大成本投入。因此,传统的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期公共事业管理需求。将人工智能运用到公共管理中,尤其在收集处理公共管理信息方面效果较为明显。其一,智能化管理系统能够全面提升收集信息的效率和质量;其二,人工智能管理模式更为精准有效。人工智能对于问题与数据分析更具针对性,分析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可以准确把握社会个体需求,做到管理精准化、个性化;其三,在公共管理中运用人工智能可以节约成本,并实现更加优化的管理目标,提升公共管理效益;其四,在公共管理中运用人工智能,使资源配置更加符合公众需求,采用人工智能化、科学化资源配置模式,能够使资源合理利用,发挥最大效能。

(二)人工智能给公共管理带来的风险

人工智能作为新兴信息技术,为公共管理事业带来了较多机遇,推动了公共管理事业的进步和发展。然而人工智能也给公共管理事业带来了相应的机遇和风险。人工智能给公共管理带来的机遇在于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完整的保存海量数据,并挖掘与分析有价值的信息。网络安全性使得人工智能技术存在诸多未知性,人工智能是否能够确保信息资源安全,包括信息存储、授权使用,行为轨迹等管理问题[1]。信息安全对公共管理十分重要,要确保信息安全才能使公共事业管理中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最终实现提升公共管理效率。通过以往的案例证明,人工智能技术的自我安全性还不足,因此,要想使人工智能在公共管理事业中得到普及,就必须尽快解决这一问题。

三、人工智能在公共关系管理当中的具体运用

当前,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能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巨大改变,帮助人们完成了许多高难度、高强度、复杂化的公共工作,推动智能社会发展。人工智能能够代替人开展脑力劳动工作,可以改变许多工作模式。但是人工智能属于辅助工具,人们要正确认识并科学合理地利用它,才能充分发挥它在公共管理中的真正价值。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公共管理者必须不断学习、掌握先进技术,才能提升对人工智能的利用效率,把具有明确规则却复杂、耗时耗力的工作交给人工智能。

(一)公共事业方面。有人认为人工智能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常用到,然而其已经运用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2016年共享单车方便了出行,各年龄段的人安装了共享单车APP。共享单车具有明显优势,快捷便利、绿色环保,是人们出行的首选。共享单车利用人工智能平台,来科学的预测骑行的行程、路况及停放等,从而有效整合了天气、时间等各项变量工作,合理分析了其需求量和供给量,进一步提升了共享单车管理效率和效益。由此可见,人工智能已经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使人们的生活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二)社会经济方面

运用人工智能能够把消费者具体需求反馈给企业,企业根据精准数据可以制定出更加优质的产品,提供高效服务[2]。当前电子支付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内容,人们出行不用带大量现金,运用支付宝或微信就能够进行支付。同样在电商物流整个过程中,分拣机器人就属于人工智能,其每天能够完成大于20万的工作量,很好地解决了困扰电商的物流问题,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教育管理方面

人工智能运用包含教育管理,通过智能化学习系统和数据分析,教师能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如学习行为数据、知识点掌握等制定相应的个性化教育方案,提高了育人效果。从当前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运用情况看,在远程教育中同样获得了良好效果。在运用人工智能后,学生获得了个性化教育,创建了新的教学、内容研发和师资管理等形态。运用人工智能可以更准确、有针对性地协助教学,使日常教学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四、人工智能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一)改变人才培养方式

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还可以推动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和发展,能够创建健全的新型教育方式。首先,加强编程教育普及,设置人工智能方面的课程,把人工智能和其他学习的教育结合起来,健全人才培养方式。其次,组织多元化、多层面的人工智能科普活动,使社会大众能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人工智能。最后,加大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

(二)重新构建组织形式

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广泛运用,管理主体要结合自身特点,积极主动运用人工智能,不断发展完善管理结构。

在日后的工作当中,管理主体要和普通员工、智能机器有效合作,全面发挥潜在优势。另外,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时候,管理者要精心设计各种组织形式,才能确保信息传递真实、高效。

(三)创新工作模式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公共管理者必须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满足工作需求。在工作中可以通过人机互动工作模式,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处理重复性、逻辑性等工作的优势,和管理者的工作充分融合、优势互补,将人工智能运用到公共管理中,创新工作模式,推动公共管理事業的发展。

篇2

关键词:人工智能;传统绘画艺术;艺术审美;大数据

传统绘画艺术从地域上来说可以简单的分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以及西方传统绘画艺术。中国传统绘画多讲究神韵,跃然纸上的色彩和线条都颇具象征性,画家所呈现出的往往是一种意境。传统的西方绘画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鼎盛的状态,从画面结构来说比中国传统绘画更注重科学与现实的结合。透视,几何,材料等概念的灵活运用使画作在画家笔下达到了一种均衡的美。无论是中西哪种绘画都需要借用笔,刀等工具,通过墨,颜料等绘画材料,在纸,木板,织物等平面工具上,通过构图、造型和颜色等表现手法,创造出可视的形象。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是一门技术科学,主要研究用机器模仿人类的思维、感知等智能活动,用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使机器能够代替人类做复杂的智力劳动。

传统绘画与人工智能作为人类智慧活动的两个方向有着各自不同的特性,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艺术家与科学家在各自不同的领域越来越意识到两者的共同性。人工智能技术在传统绘画上的应用,把科学技术与传统绘画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为创造和传播传统绘画艺术提供了先进的方式,大数据的支持,为传统绘画领域带来了新变革。

一、人工智能下传统绘画艺术的发展与创作

早期用来表现传统绘画的新媒体方式多采用了数字化复刻绘画,或者通过动漫、电影、摄影等方式来表F。融入人工智能技术后,传统绘画艺术就范围来说仍然属于新媒体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却呈现出了多样的变化。

自1973年始,Harold Cohen(画家,San Diego加州大学教授)所编译的电脑程序“AARON”就开始了自动绘画的过程。

2013年,电脑程序“The Painting Fool”,在巴黎举办了展览会,新闻媒体竞相报道,其中部分作品花了多年时间创作。从形式上来说这就是一场传统意义上的艺术作品展。

年初Google旗下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研究小组通过算法教会计算机自主创作绘画的能力。Google称其为Deep Dream。本次绘画作品展引来了大批对科技与现代艺术感兴趣的观众。最终,由人工智能创作的绘画被一位专业的拍卖商拍下,最高单幅的价格甚至达到了八千美元。在Deep Dream的创作中主体内容包括了各种天马行空的海景,漩涡;风格奇幻的城堡以及各种拥有三头六臂的动物。从风格上看接近法国的后期印象派,有轮廓但不具体,有缤纷的色彩,但却不是客观物体原来的色彩,然而整幅画面的跃动感却似乎能表达出作者的主观情感。

此外,受众们可以利用公开的代码,编译出属于自己的Deep Dream图像,艺术家的灵感有时来源于对某一物体的想象。Deep Dream正是从这个方面折射出了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人工智能创作传统绘画不得不提到两个概念,即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2006年,杰弗里・希尔顿等人提出了深度学习的概念。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学科下的一个分支,通过编译教导计算机进行无监督学习,以此来解决深层优化的问题。深度学习概念是目前人工智能像人脑一样处理数据的关键算法。

人工神经网络,它是一种模仿动物神经网络行为特征,进行分布式并行信息处理的算法数学模型。这种网络依靠系统的复杂程度,通过调整内部大量节点之间相互连接的关系,从而达到处理信息的目的。(百度百科)

Deep Dream中的画作即是由人工神经网络创作,也就是用软件模拟大脑神经元处理信息的方式。软件先要接受大数据训练,通过分析数百万个大数据后才能识别图像中的物体。在Deep Dream创作绘画的过程中,程序先向神经网络输入一张图片,然后由神经网络进行自我调整,软件之前已经有了数据库,神经网络要从中寻找出与数据库中物体相似的地方再进行编译,于是一幅人工智能画作就完成了。

二、人工智能下的传统绘画艺术传播的文化价值

人工智能创作的绘画在传播时呈现了两级分化的局面,一方面有人高价收购人工智能绘画,而另一方面,有人却对这样的迷幻风格难以接受。暂不论人工智能绘画的画作质量,在文化价值上,人工智能绘画是否能算是创作并且富有感染力吗?

绘画创作就其动机来说存在多种类别,有的是有感于情境而创作,作者将情感上的汇集融入绘画作品;有的是为特定目的而创作,比如早期石刻的农耕渔织狩猎图等;还有的画作则是为了宣扬宗教观念,教育宗教信徒而创作。由此可见,在这些创作动机中,既存在单纯表达情感思想的艺术,也有为传播特定信息的艺术,还有为将宗教观念具象化,通过绘画创作更直观的进行表达的艺术。在评论艺术的本质时,有感于情境而作的绘画创作更接近绘画艺术的本质,在这种绘画艺术作品中可能包含了普遍的对人类情感及相关价值观的探索。或许,人工智能下的绘画艺术应该独立成为一个门类,毕竟相较于人工智能的逻辑化、程序化。绘画艺术应是属于人类展现天赋,表达情感的领域。

传统绘画艺术诞生至今,文化价值的体现皆是因为画作中的主体性、不确定性、奇思妙想,抽象感知展现了人类灵魂深处的情感。

三、人工智能下传统绘画艺术的传播

绘画作品具有其独特的传播的功能,首先绘画是一种是具备信息承载能力和传播能力的传播介质。其次,绘画作品中的内在感染力以及受众欣赏过程中能动的二次创作也为传统绘画作品的传播提供了动因。此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逐年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走进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长廊等多种艺术场所,借由这些渠道了解艺术,欣赏艺术,以此来满足精神需求的增长,由此可见,当下艺术产业领域正受到各方的重视。然而现代社会,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市场分离的局面,也使传统绘画作品的传播成为必然趋势。

对艺术信息产生情感反馈是人类独有的思维和能力,通过人工智能的神经网络以及大数据分析不仅能创作绘画,还能对传统的绘画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判断,继而整理出一套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传播方案。这样的方案是否可行呢,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以及媒介去中心化的时代下,越来越多的受众通过各种方式接触到传统绘画艺术,因此当受众面临绘画艺术鉴赏时,便产生了选择障碍。

传统的绘画艺术传播是指在艺术创作和鉴赏阶段所形成的人内信息交流。它的传播模式分为人际传播,把关人推荐和群体传播等。这些传统的传播方式经过多年来的验证确实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的,但在针对个体差异上的分类推荐却不是很明显,面对庞大的信息量以及高度差异化的传播需求,如今传统的艺术传播方式,其可行性正在逐渐下降。而人工智能应用于艺术传播,通过云计算可以精确而高效地分析和处理艺术信息。并且通过庞大的大数据资源加强索引优势,速度与精度的大幅度提升正是传统的艺术传播过程中所缺失的。

τ诨婊艺术来说,千人千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同一件作品可能有的人喜爱,而有的人无感,在海量绘画作品中筛选出针对目标受众的艺术作品,尤其是不具备绘画专业知识的受众在面对诸多绘画作品时,往往会没有头绪,不知如何进行选择和鉴赏。

四、结语

在人工智能传播传统绘画作品时,受众并不纯粹只是受者,而是具备了双重身份,由被动的欣赏者转变为了主动的创作者。借助神经网络,每个人都具备通过绘画表达内心情感的能力。虽然当前的人工智能下传统绘画艺术的发展还存在这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相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今后人工智能创作的绘画一定会在现今的绘画领域独树一帜。此外人工智能的神经网络尚不能对所有绘作品充分理解,但是在速度和精度方面却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如果再结合当下其他一些完善的学科,比如结合个体信息,设计心理学,消费学,历史学,哲学等多方位的研究。人工智能系统就能根据受众的个人信息等预测处其的欣赏层次以及需求推荐给受众相应的作品。

人工智能使传统的绘画艺术具备了无限延伸的维度空间和各种难以预料的不确定性,颠覆了传统的绘画传播体系,实现了传统绘画艺术最本质的创作与传播。

【参考文献】

[1]陈端端.艺术传播的人工智能应用需求研究[D].东南大学,2014.

[2]刘峰.传统绘画艺术的新媒体传播研究[D].山东大学,2012.

[3]李连德.一本书读懂人工智能(图解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4]李同娟.人工智能能否创造艺术[D].中国传媒大学,2015.

[5]郭全中.大数据时代下的智能传播及其盈利模式,2015(01):15-19.

篇3

不久前,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全国高校共新增本科专业2072个,我省高校共新增66个本科专业,它们不仅体现出高校专业热门度的起伏,更折射出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变化。

纵观今年新增的本科专业,有几大门类吸引目光:新文科、新农科建设风生水起,人文与科技更多的“融合”,意味着传统意义上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界线开始变得模糊。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继续成为热门,加上今年新开设相关专业的196所高校,目前,全国已有近500所学校开设此专业;35所高校首次设立人工智能专业,这意味着,高校开始体系化培养人工智能行业后备军。与幼儿养育相关的专业继续增设,这不仅是因为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更是由于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下一代的培养。

“新增专业弥补了我省有关专业的布点空白,进一步优化了专业结构。”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王国银介绍,此次省属高校新增专业主要围绕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万亿产业开设,这些专业瞄准国家战略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急需,进行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储备。

夯实基础

新文科、新农科未来可期

作为近年来高等教育中最时髦的词汇之一,新工科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已经不陌生了,但如果说起新文科、新农科,很多人可能就要打个问号。

去年10月,教育部等部门决定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中,首次增加了心理学、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等人文学科,“新文科”概念浮出水面。今年4月,教育部、科技部等13个部门正式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新文科“新”在何处?打破旧壁垒,跨界寻方法,归纳真规律,新文科意味着对传统基础学科的一次重新整合。

“相对于传统文科,新文科有两个特色。”南开大学传播学系主任陈鹏说。其一,新文科是问题导向的,新文科面对的是社会发展变化中的新现象、新问题、新变化,有些现象和问题是人类历从未遇到过的,如大数据、区块链、5G、人工智能等,需要突破传统文科的框架,采用新方法、新视野去探索新理论、新规律。其二,新文科为了寻求对社会和人类自身的研究,需要通过“跨界”方式进行革新,这种“跨界”不仅仅发生在文科的各学科之间,甚至出现在文科和理科、工科、医科等学科之间,需要多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深度融合。

当前,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开设的人文科学实验班,西安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展的学院式教学模式,都被视为我国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经验。一位资深文科研究专家表示,当前,文科与其他学科有一些结合,比如考古学和技术结合,就形成了科技考古;信息技术和艺术结合,就形成了艺术设计的网络化等,但还远远无法满足现在社会的需求。新文科就是一种有效路径。

2018年4月,浙江大学召开文科大会,提出面向2035年发展目标和“文科十条”,进一步推进文科发展强主流、上一流。省内其他高校也纷纷积极为新文科创建搭建平台。浙江工商大学整合资源打造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打造跨学科综合性实验教学平台;浙江农林大学推出新文科求真实验班,帮助学生打牢知识储备金字塔的稳固塔基,再渐次进入专业学习,形成坚实塔身和更高耸的塔尖……

在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邵培仁看来,建设新文科,其实也是对传统文科的反思。他指出,新文科有利于构建立足中国文化土壤、具有中国特色,具备整体性、包容性、互动性、共享性特质的面向全球、面向全人类的大文科。

不难看出,未来新文科相关专业或将成为热门。不仅如此,使用文文互鉴、文理交叉、文工融合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还将为高校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带来新变革。

除了新文科,新技术的出现也让一些专业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比如新农科。

当前,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生态学、环境科学等专业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今年,杭州师范大学就新增了生态学专业。该专业相关老师介绍,随着国家对生态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多,生态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模逐渐加大,未来掌握生态学及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地理学等基础知识、分析方法和应用技能的人才会很抢手。

“浙江是‘两山’理论诞生地,‘农’字头的专业发展空间很大。”浙江农林大学主要负责人表示,“新农科”建设是乡村振兴实践、高等教育改革、人才需求变化和社会经济进步的必然选择,原先注重高度专业化、技术化的教育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代农林高等教育的新需求,亟需探索实现农科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农科”建设之路。

顺应趋势

大数据、人工智能纷纷开班

顺应当下人工智能行业的热潮,今年新增的热门本科专业,均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信息技术关键词相关。

梳理发现,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在短短三四年间,从无到有,并一跃成为热门专业。2015年度的审批结果中,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大学3所高校成为首批获批设立该专业的高校;2016年度又有32所高校设立该专业;到了2017年度,获批设立这一专业的高校数量达到250所;加上2018年度新增的196所,目前,共有481所高校开设这个专业。

今年,我省有湖州师范学院、宁波工程学院、宁波财经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等9所高校新增备案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一位专业课老师表示,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现在的一些“新专业”也许尚无足够的办学经验,但可能恰恰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所在。

在新增专业中,人工智能专业的热度也在逐年递增。继去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成为我省首批开设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高校后,今年,我省又有一批高校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上“摩拳擦掌”,积极增设相关“硬核”专业,改进人才培养思路。

浙江大学今年新增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两个专业,还将在竺可桢学院新设图灵班。入选图灵班的学生可以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信息安全三个专业中确认专业。从入学开始,每位学生可从学院的优选导师库中选择一名学业导师,还将有国外顶尖大学的教学大师和科研领军人物到浙大给图灵班学生单独授课。

除了浙大以外,省内其他高校也在结合各自特色专业,构建人工智能专业的课程体系。比如,浙理工把专业发展方向和学校的优势结合起来,重点在智能穿戴等领域取得突破,还专门成立纺织工业人工智能研究院;浙工大结合了安防产业、智慧交通、“城市大脑”等浙江省的优势领域,与企业合作,开拓专业方向。

“打造新专业特色成了各高校的当务之急和立足之道。”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吕强说,针对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带来的新挑战,杭电人工智能学院提出了多方协同育人的理念,并将其作为教学改革项目进行探索,“人工智能对数理基础要求较高,我们在数学课程中增加了矩阵论、离散数学等原来研究生学习阶段才会有的课程内容,努力帮学生打好基础,在暑假,我们还计划举办夏令营,邀请企业名师进校园培训,共同开发专业课程等。”吕强说。

值得关注的是,人工智能已经从独立的专业教育,扩展到更广的层面。今年,浙江财经大学向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推出了人工智能“微专业”,其中包括了Python程序设计、高级数据库、机器人编程与实践等课程。“人工智能在信息金融、金融科技等领域有非常多的应用场景。财经类专业学生的数理基础比较好,这些知识将为他们的未来打下更好的基础。”浙财大教务处副处长石向荣说,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社会需要大量具有具体专业背景,同时又掌握人工智能相关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紧盯儿童

医教类专业持续扩招

当下,伴随着“全面二孩”政策施行,各大医院产科分娩量走高,目前助产人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临床急需本科层次助产人才。助产学专业于2016年首次开设,当时仅有4所高校获批开办此专业,2017年有20多所高校新增此专业。

近两年,我省先后有浙江中医药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杭州医学院等3所高校新增了助产学专业。温州医科大学的助产学专业设在护理学院,目标是培养掌握护理学和助产学的基础理论和护理技能,具有基本的临床护理和临床助产能力,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中能够从事临床助产、围产期护理,以及母婴保健工作的高级助产人才。今年,台州学院、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也开设了助产学专业。

一位从事医学教育多年的教授表示,当前社会大众对医疗的需求,不仅体现在量上,更体现在质上。虽然现在医疗行业整体水平保持着上升态势,但人们对优质医疗的需求增长更快,所以仍然感觉医疗资源紧缺。

不久前,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担任院长的浙江树人大学树兰国际医学院揭牌成立。作为树兰国际医学院首个设置的重点专业,临床医学专业面向全国招生100人。学院拥有国际医学专家、博士生导师等组成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以及一批高水平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实验平台。

同样,面对强烈的社会需求,温州医科大学今年增加了普通本科计划数。临床医学(定向培养)从30人增加到60人,面向萧山区等30个县(市、区)招生;麻醉学专业从61人增加到93人,其中省内普招增加16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浙江中医药大学新增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这也是我省开办该专业的高校(不含独立学院)。该校招生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涉及预防医学、食品科学、营养学等多个学科,在提升健康素养,保障食品安全,促进疾病的营养学防治完善健康保障方面大有作为。

纵观今年我省的新增专业,从抚养、就医,再到教育,与幼儿养育相关的专业成为热门,除了新增儿科学、中医儿科学、助产学等专业外,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等师范类专业的报考也很火爆。

今年,杭州师范大学增加小学全科教师、中学紧缺学科教师定向培养招生计划。杭师大教务处副处长、招生办副主任顾海春介绍,今年,学校将继续面向杭州、宁波、温州、绍兴、金华、衢州、丽水、台州、舟山等地区定向招生255名,提前录取,补学费,包就业。同时,复建音乐学院,增加音乐学(师范)、舞蹈学(师范)专业招生计划。

篇4

关键词:Agent;网络教学;XML

中图分类号:TP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8-31692-02

Intelligence Agent in the Network Instruction System

YE Yan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of Hubei Institute of Nationalities,Enshi 445000,China)

Abstract: Agent is a new developing technology in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computer software field. This text probe into Agent technology and how apply it into network instruction system in order to improve intelligence of the network instruction system. And provide intellectual Agent application mode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 in the network instruction system. Brief to analyse advantages that Agent brings to online education.

Key words: Agent;Network instruction;XML

1 引言

Internet的迅速发展,为传统的远程教学和学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网络教学应运而生,它必将在教育科研的各个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提高网络教学系统的智能化程度是目前教育技术领域的一个重大课题。人工智能领域中的Agent技术的出现为我们解决这个课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 Agent技术

随着分布式人工智能(DAI)研究的深入而发展起来的Agent技术已经成为AI(人工智能)及其它计算机领域内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由于所研究和关心的问题不同,Agent目前尚无被普遍接受的一般定义。但Wooldridge和Jennings在1995年提出了目前较权威的Agent定义,获得了计算机领域专家的普遍认同。此定义包括了两个子定义:

定义1(弱定义):Agent用以最一般地说明一个软硬件系统,它具有这样的特性:①自治性(autonomy), Agent可以在没有人或其它Agent直接干预的情况下运作,而且对自己的行为和内部状态有某种控制能力;②社会性(scalability):Agent和其它Agent(也可能是人)通过某种语言进行信息交流;③反应性(reactivity): Agent能够理解周围的环境,并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实时的响应;④能动性(preciseness):Agent不仅简单地对其环境作出反应,也能够通过接受某些启动信息,表现出有目标的行为。

定义2(强定义):Agent除了具备定义1中的所有特性外,还应具备一些人类才具有的特性,如知识、信念、义务、意图等。

总之,Agent是一个具有自治能力的实体,这个实体是一个由软件支持下的系统(一般以软件居多,这也是当今研究的热点),这种软件能够在目标的驱动下对环境的变化作出主动的反应,完成特定的任务。

按照Agent的应用可以分为单Agent系统和多Agent系统。

单Agent系统主要用于实现本地的任务,也可以用于在网上进行信息搜索。从结构上分析,一般把单Agent分为慎思型Agent(Deliberative Agent)、反应型Agent(Reactive Agent)和混合型Agent(Hybrid Agent).

多Agent系统(MAS)是由一组独立的但又协同工作的Agent构成,Agent是其基本的组成单元,又是独立运行的实体。MAS通过信息使若干个Agent保持独立完成某一问题求解的能力,多个Agent相互协助以完成更复杂的问题求解。

3 基于智能Agent的网络教学系统

随着网络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等新的教学理论不断被引入到网络教育中。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目前的网络教育课程很大程度上是把传统的教育课程搬到网上,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没有很好的针对性。

结合Agent技术,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网络教学系统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Agent的网络教学系统模型

该系统可以采用B/A/S模式,即浏览器Browser/Agent/中心服务器Server。客户端利用浏览器上网,这样不需要为不同的客户端安装不同的客户程序,为复杂的分布式应用提供了统一的环境。中间层是各种Agent,负责沟通客户端和服务器。

3.1学生信息库:用来记载每个学生的基本特征和学习特征,基本特征包括:姓名、登录号、口令等;学习特征可以包括:学习的时间、内容、学习的水平(初始水平、目前水平)、学习者学习能力级别等,为了节省存储空间,学习特征可以记载最近几次。

3.2知识库:包含基本的学习资料和测试资料,是系统的基础和核心。能对每一个学习者提供专业的最大的资源数据,并可以通过教师的干预和学生的反应对本身的知识库进行主动的调整和扩充,主动从网络上获取相关的信息,重组成为更有意义的知识。

3.3教师Agent:当教师登录后,系统自动生成一教师Agent,这是教师与整个教学系统的接口。通过这个Agent,教师可以较好地实现与整个教学系统的交互,对教学的过程进行相关的指导和监控。

3.4学生Agent:当学生登录后,系统自动生成一学生Agent,用来辅助学生与系统交互,引导学生的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学策略库中寻找合适的教学策略给学生以指导,在学习结束后将学生的学习结果返回学生信息库。

3.5个性分析Agent:学生登录后,系统也随之生成个性分析Agent。个性分析Agent通过调用学生信息库,查看学生以往的学习记录,根据这些记录为学生本次学习呈现最初的学习资料。个性分析Agent在学生的整个学习期间要不断地分析学生学习状态,为用户的下一步学习做相应的准备。个性分析Agent还负责将本次学习的最终分析结果返还给学生信息库。在学生的整个学习期间,学生Agent和个性分析Agent之间要不断进行交互。

3.6问题求解Agent:对学生提出的某些问题进行解答。要求智能化的程度较高,应该在其他Agent的帮助下实时给出较为满意的答案。如果有一些无法回答的问题则可以求助于教师。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7评价Agent:可以自动生成针对不同学习者的测试题,来对学习者的学习水平进行评价,其根本目的在于为改进课程的模式和内容提供依据。

3.8管理Agent:负责从总体上协调各个Agent,对整个的教学情况作宏观的调控。

以上列出来的这些Agent只是一些示范性的例子,并不表示覆盖了Agent的全部。在网络教学系统逐渐完善的过程中,将包含更多的Agent和资源。

基于智能Agent的网络教学系统的实现,我们可以采用Java语言开发。因为Java的安全性和可移植性,简化了Agent的开发,Java字节码能够在任何具有Java虚拟机的硬件环境和操作系统平台上运行。

另外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以其良好的数据存储格式、可扩展性、高度结构化、便于网络传输等特点,现已成为网络发展趋势的主流技术之一。XML提供了丰富的语法来存储数据、携带数据和交换数据,能方便地在独立的平台之间交换数据和针对特定的应用定义自己的标记语言。Agent采用Java实现并且包含XML对象,称为XML Agent。它具有以下特征:智能性,通用、简单的数据交换等。XML Agent将逻辑和数据封装在一起,在网络间移动,能在具有Java运行环境的节点直接处理。

4 基于智能Agent的网络教学系统的特点

Agent应用到网络教学系统中,主要的优点有以下几方面:

4.1实现了“个性化”教育

利用Agent的智能性可以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提供不同的教学资源,改变了传统素质教育的“一视同仁”,实施了个性化教学。

4.2人性化的交互界面

Agent引入后,教学系统和学习者的交互方式将发生根本的变革。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将感到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教学气氛,计算机随时地“倾听”学习者的声音,并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3增强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充性

系统中的多个Agent是相互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实体,易于维护和扩充,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充性。

5 结束语

现在发展网上教学的关键不是从物理意义上扩大网络范围,而应该改善现有网上教学系统的性能。Agent技术的引入,使远程教育的智能化水平得到了质的提高。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和智能Agent技术的逐渐成熟,基于智能Agent的网络教学系统将是未来网络教学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石纯一,张伟,徐晋晖.等.译.多Agent系统引论[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52-96.

[2]聂亚杰,刘大析,马惠玲.Agent的体系结构[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1,(9):52-55.

[3]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等.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7-81.

[4]何炎祥.Agent与多Agent系统的设计与应用[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63-106.

[5]叶燕.基于多Agent的远程教育系统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4,(4):70-71.

篇5

本次成果展围绕“引领高精尖,科技创未来”这一主题,一方面以中关村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工程、中关村“创业中国”引领工程为主线,突出展示中关村在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主动担当作为,有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另一方面以互联网跨界融合为线索,围绕大数据产业示范应用、智能硬件、健康医疗和节能环保等中关村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聚焦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融合催生的新兴业态,推出一批以智能、健康、环保为主导的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通过故事演绎、场景模拟、沉浸体验等方式,生动诠释“引领万众创新,助推大众创业”的理念。

本次成果展分为:智能硬件、智能制造、智能互联、智慧环境、智慧医疗、智慧农业、智慧生活以及众创空间等八个展区,展览面积3200平米,而精心的展陈设计,使观众犹如进行了一次旅行,亲身体验科技之旅、智慧之旅、创业之旅带来的惊喜。

科技之旅:体验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精尖”

想象一下,手机解锁只需要轻轻看一眼,用眼睛玩切西瓜游戏,躺床上看电影用眼睛来控制电脑或者pad,是不是觉得在拍科幻电影?中关村企业北京七鑫易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正将这一梦想变为现实,这是国内首家专注于眼球追踪、头动追踪、眼控智能眼镜的科技公司。此次在科博会展出的“全能眼”沟通辅具,可以帮助渐冻人用眼睛打字,实现与他人沟通。展望未来,眼控技术将在智能手机、智能眼镜等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次科博会中关村展区,像七鑫易维这样专注于人工智能的科技公司还有很多,为观众展现了智能插座、智能家居、智能机器人、智能通信设备等诸多智能产品,让参观者充分感受了中关村的“高精尖”。

在智能硬件展区,展会重点展示了智能传感器、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操作系统、虚拟现实、人机交互、数据交换、跨屏适配和跨网互联等智能硬件关键技术及典型应用。蚁视科技等中关村公司都展示了领先的虚拟现实技术。展台前的观众十分好奇,踊跃试戴他们的产品。

在智能制造展区,展会重点展示了工业机器人、智能仪表、3D打印等智能制造装备在生产过程控制、生产环境监测、制造供应链跟踪、产品全生命周期监测和产品安全等关键领域的创新应用,以及工业云和工业物联网建设成果。其中O.ME(北京清大致汇科技有限公司)摆在展示桌上的带有机械手臂的3D打印机让人印象深刻。

在智能互联展区,展会重点展示了新一代移动通信标准创制、智能通信设备、安全服务、应用服务等技术在电子商务、新媒体、移动娱乐、车联网、互联网金融及网络虚拟化、网络安全和大数据应用等领域的典型应用。

当前,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智能化的浪潮向家居、可穿戴、汽车和制造等领域快速延伸,引起全球高科技企业、投资机构的广泛关注,智能产品正成为下一个全球经济新增长点。3月27日,中关村管委会和海淀区人民政府联合《中关村促进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支持政策》,29条措施将从七个方面为智能硬件产业发展保驾护航。而中关村在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和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也进一步凸显。2014年示范区全年实现企业总收入3.57万亿元,同比增长17.2%,利润和税收均增长20%以上。实现增加值4954.8亿元,同比增长14.8%,占北京市GDP比重23%,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超40%。技术合同成交额3136亿元,其中80%转移到北京以外地区。今年1季度,示范区实现总收入7212.9亿元,同比增长15.4%;工业总产值2005.0亿元,占全市约五成。

智慧之旅:体验互联网跨界融合带来的剧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健康状况,而简单方便地了解家人的健康状况,是每个家庭的迫切愿望。中关村企业北京华卫迪特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医家通APP及其智能健康设备使这个愿望成为可能,还能对家庭成员健康状况进行有效管理。用手机连接医家通智能健康设备,用户在家就能自主完成血压、血糖、心电、体质等个人健康状况的检测,检测数据还能自动记录形成完整的健康档案。通过医家通APP,也可以把档案数据分享给自己的顾问医生,获得有针对性的诊疗建议。

本届科博会中关村展区,像华卫迪特公司这样的互联网跨界融合企业是本次展会的新亮点,智能施肥灌溉系统、智慧高效能效管理平台、米赫永久性人工角膜、Face++机器之眼等一批创新产品集中亮相,使观众深切体会到了互联网跨界融合带来的剧变。

在智慧环境展区,以绿色城市、生态家园为模拟场景,重点展示了一批在大气治理、垃圾资源化处理、水资源综合利用、污染源监测、生态修复、高效节能等领域领先的技术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

在智慧医疗展区,以社区健康小屋为模拟场景,重点展示了一批在生物和新兴健康服务领域里具有智能化、小型化的创新产品和服务。

在智慧农业展区,以生态农庄为模拟场景,重点展示了智能温室、设施栽培、智能灌溉、无土栽培、灾害监测、土壤修复等技术在农业智能化、有机农业、新农村建设等领域的推广应用。

在智慧生活展区,模拟家居生活场景,重点展示了一批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消费互联网模式创新产品及技术。

目前,中关村运用“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模式上促成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多方战略合作,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催生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有利于改良传统企业生产、经营模式,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而且通过前沿技术研发和商业模式创新,催生了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慧环境等新兴业态。

科技部火炬中心确定的《国家高新区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中关村示范工程》显示,到2020年,中关村将成为全球互联网经济前沿技术、解决方案、新兴“高精尖”产业的发源地和离岸高端互联网服务的输出地,互联网跨界融合新兴产业与全球同步发展。同时,中关村将主要从三大方面支持跨界创新。一是实施十大中关村“互联网+”产业创新工程。包括智能制造、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与智慧物流、智慧建设与智能建筑、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环保、智慧医疗健康服务、智慧农业、智能硬件与智慧生活、互联网教育与文化传播创新工程,加快互联网、物联传感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各行业的融合发展。二是开展六大创新主体跨行业跨区域创新行动。重点开展企业技术创新突破、行业智能装备推广、网络互联互通与信息安全支撑、产业链协同创新合作、新模式新业态培育、跨界融合人才培养与创业促进行动。三是陆续出台一批促进跨界融合创新的支持措施。组建由科技部火炬中心、中关村示范区、国家高新区以及部分跨界融合企业、产业联盟组成的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工程联席会,组织中关村与其他高新区开展对接合作。

创业之旅:体验“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浓郁氛围

越来越多的全球和全国科技企业都愿意把总部研发中心设立在中关村,越来越多的怀抱着创业梦想的人都愿意来中关村创业,越来越多的天使投资都愿意到中关村聚集――为什么他们会选择中关村?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关村已经形成并正在持续优化以“领军企业、高校院所、高端人才、天使投资和创业金融、创业服务、创新创业文化”等六大要素和“市场、法治、政策”三大环境共同构成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如今,这套生态系统已经成为中关村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中关村独特的环境要素。

本次科博会中关村展区,继续展示了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采用图片、数据、多媒体等方式,重点展示中关村在人才、技术、资本、市场、空间布局、政策创新、品牌和环境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为大家解读中关村的创业生态。

同时在众创空间展区,以中关村创业大街为原型,重点展示了创业咖啡、梦想实验室、产业联盟等创业服务机构和要素,通过产品展示、创意交流、项目对接等方式,展现中关村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创客邦、亚杰商会、启迪之星等创新型孵化器,组织数十家创业团队展示其创新产品;同时,展区还举行“中关村创客汇”活动,七鑫易维的眼控技术、蚁视科技的蚁视头盔等15个项目进行现场路演活动,让观众亲身融入中关村极具吸引力的创业氛围。

篇6

一、创设生动的数学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

高中数学知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简约与抽象,学生单凭教师的讲解,理解和接受有一定的难度,而且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结合人类对知识的认识、理解规律,能够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人类知觉是通过不同的感觉道(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加工各类信息的,但在数学多媒体中,信息表征主要作用于视觉和听觉两种感官,涉及到的有声语言(包括字幕文字和声音文字)、图像与音乐等,这是一种形象的知觉场,是数学教学重要的辅助背景。这种辅助背景在课堂上就表现为特定的教学情境,情境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兴趣而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二、动态展示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数学教学中有很多时候光靠教师的讲解不能把课堂推向,这就需要现代教育技术这种先进的技术发挥其演示的作用。为了有力地说明数学中的某些问题,教师可以从电影、电视、录像、网络上收集来的素材做成图片,在恰当的时候演示给学生。如在讲立体几何时,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就可以很直观地把立体图形分解、组合,在立体图形分解、组合过程中,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立体几何图形的构成及知识要点,可谓事半功倍。

三、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

巧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抽象变为形象,从而有力地突出重点与难点。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它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为突出重点与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氛围。如立体几何教学中,立体图形的边、中心、重心,都是比较抽象的重点、难点,学生理解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如果通过多媒体教育技术展示,则会迎刃而解。

四、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全面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改变以灌输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而采用各种电教媒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学生的判断、分析、计算等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在实际情境中轻松地学习数学。它新颖生动,感染力强,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知识发展的全过程,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因此,它对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将电教媒体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互相补充,就更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篇7

关键词:数字化环境;企业财务管理;机遇;挑战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智能化管理和物联网设计等在企业管理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在数字化环境中,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更好地适应时展的要求,与时俱进地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成为摆在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数字化环境中企业财务管理的机遇

(一)信息化管理更加普及。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终将步入信息化大数据时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应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发展机遇,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全面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以更好地迎接未来挑战。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普及信息化管理模式,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信息化建设中受益。比如我国在中小型企业中逐步落实信息化手段,助推中小企业的人员管理、业务部署、项目合作、资金操作等各项工作不断向前发展,有效避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混乱,使得中小企业能够更加稳定地迎接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有利于中小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信息化管理手段的持续普及,改变了企业经营运作的环境,企业只有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进程,才能更好地顺应时展的要求,全面发挥企业自身优势,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二)人工智能迅速发展。在数字化环境中,企业财务管理不能墨守成规,始终沿用传统工作模式,而是需要与时俱进地改革与创新,只有如此才可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在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给企业财务管理注入了新活力,比如部分企业正逐步缩减财务管理中的手工操作环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取而代之,可自动实现对有关信息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形成了特色化的财务管理系统功能,能大大降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出错率,得到更为准确的财务分析结果。企业利用信息化人工智能,开辟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新路径,有效降低了财务管理工作压力,大幅提升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应用信息化人工智能方面,还需规划很多内容,不可贸然实施,应确保其他各项工作的相互协调与匹配。(三)财务数据更为专业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企业财务数据的专业化,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一方面,在现代经济环境下,所有企业的财务管理都应向着简洁的方向发展,假如企业的财务报告数据较为庞杂,不但会对企业管理者的正确决策造成不利影响,还会影响企业固有的发展部署。所以,企业财务数据应不断向专业化方面发展,通过尽可能少的数据说明尽可能多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风云变化的今天,企业必须在最短时间里完成对财务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特别是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各行业领域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如果花费太多时间对数据进行处理,有可能使企业错失黄金发展机遇,甚至使企业与一些重要项目失之交臂。因此,企业实现财务数据专业化,可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更具优势,取得更好的发展成就。(四)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变。1.预警性数据代替事后补救。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分析工作严重依赖于企业的财务报表,一般是在财务结果发生之后才可开展分析,缺乏财务管理的预警性。而在运用大数据财务管理系统之后,企业可利用云系统收集所有内、外部信息,对消费者的消费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准确建立消费者需求变化曲线,预测产品的需求量,有效指导企业调整产品的生产及库存数量。与此同时,企业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还可对市场波动情况进行精准检测,进而构建有针对性的预警机制。在数据达到阈值时,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会发出预警提示,可极大地提高企业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帮助企业对高风险投资进行规避,充分发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2.精准核算转变为全面管理。传统财务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算账、记账和报账,而在数字化环境下的财务管理系统不仅能对财务信息进行快速准确地处理,还可以对人力、库存、生产和销售等多个方面的信息进行有效处理,从而为企业管理人员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参考信息。现代财务管理系统并不仅仅依赖于财务信息报表,而是对企业各项管理工作进行全盘综合考虑,可实现对企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情况的估算、统计和规划。比如企业的财务云管理系统,可在收集商品物流中的燃油成本和其他成本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出燃油的最低运输成本,在与企业云系统进行对接之后,还可分析出最佳运输路线,并合理配置人员和车辆,可极大地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3.数字化客户管理。企业可利用大数据分析来了解客户偏好,对产品配置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并在保证财务部门有效运作的情况下,给企业及员工指明商业谈判方向,确保企业运营效率,促进企业高效完成业绩,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企业可利用大数据构建合作伙伴数据库,从而更好地形成规模经济,确保企业财务实现良性运转。随着大数据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企业财务系统对数据的敏感程度大大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可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如何借助合作伙伴的能力来减少对人力和资本的投入,从而使企业更好地达到快速发展的目的。

二、数字化环境中企业财务管理的挑战

(一)传统财务观念的滞后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企业不得不接受大数据带来的一些改变,因此企业应做到与时俱进,充分适应并灵活利用大数据时代的各种变化,而不是一味墨守成规,停步不前。客观而言,在数字化环境中的企业财务管理,不但会面对很多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也需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目前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些传统陈旧观念,已无法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很难满足大数据时代提出的各种要求。比如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过于依赖人工操作经验,而大数据时代更注重利用科学手段进行财务管理,两者存在主客观方面的严重冲突。假如在今后的工作中不能及时转变传统财务管理观念,必将严重阻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和提升,甚至使企业的财务管理陷入恶性循环。(二)数据收集、处理问题。一是数据收集方面的问题。在数字化环境中,信息量倍增,大数据的发展虽然给企业收集财务数据提供了极大便利,但也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怎样才能快速地从海量信息中提取对财务管理有用的数据信息,是当前企业管理者亟须思考的一个问题。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处理财务数据的能力很难追赶上数据增长的速度,因此企业很难从大量繁杂数据中快速筛选出对财务管理有价值的数据,同时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会额外增加企业的成本,对企业快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二是数据处理方面的问题。随着数据量的快速增加,企业需要的存储空间也在增加。企业在存储财务管理数据的同时,还要防止数据失真。假如不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将会得出错误的财务分析结果,对管理者正确决策造成影响。对企业而言,如何在数字化环境中及时更新存储设备,高效准确处理数据,是不得不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三)数据安全性问题。企业的财务数据往往涉及很多商业秘密,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大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广泛引入信息化技术,开始利用信息系统提取、存放和处理各种财务数据,而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还处于初级阶段,且缺乏专业的系统维护人员,防控网络数据安全隐患的能力不强,一旦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发生数据泄露、系统崩溃等问题,将对企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因此,企业不得不面对如何保障信息系统的稳定性以及财务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安全性等多项挑战。(四)人才短板问题。在数字化环境中,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要求财务人员不能只局限于用传统方式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决策,还应大力培养大数据时代所需的复合型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复合型财务人才不但要具有专业的技能和知识,高超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还要具有统计学、概率学、计算机技术等专业知识。就目前而言,我国企业非常缺乏这种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导致企业不能在财务管理中充分发挥大数据、数字化技术的积极作用,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

三、数字化环境中企业财务管理的完善策略

(一)革新财务理念。在数字化环境中,变革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已成定局,势不可挡,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财务管理人员要彻底转变传统财务管理理念,高度重视信息化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紧紧抓住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机遇,大力推进财务管理变革,充分发挥企业财务管理职能,不断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实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立于不败之地。与此同时,企业可配备专门的人员或独立的部门来开展财务数据管理工作,从而有效获取财务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挖掘。现阶段很多企业尚不具备独立建立大数据财务管理系统的能力,可利用外购系统平台使用权的方式,取得财务管理系统的使用权,同时安排专门的人员来分析和管理企业的财务数据。(二)健全财务管理信息平台。第一,加强企业财务信息化硬件建设。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都在大力实施信息化改革,企业也要顺应时展的潮流,积极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增强企业财务管控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有财务管理信息化所需的基本硬件,如高性能的计算机、发达的内部局域网、集中式的财务处理平台等,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高效采集、处理和相关财务信息,同时实现对财务信息的分级管理,有效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在此基础上,还应搭建基于互联网络的财务信息管理平台,并以该平台为依托,共享企业的财务数据,监控企业的财务运转情况,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增强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能力,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第二,做好软件系统建设。一是要构建统一的财务管理系统和数据收集系统,借助信息化技术把大量数据收集到财务信息系统中,通过快速筛选、处理和比对,形成最佳财务方案。在设计财务信息系统之初,企业可采取自主开发和外包相结合的模式,这样不但可以解决财务信息系统的设置问题,还可以为企业储备专业技术人员,在日后为持续优化和日常维护企业财务信息系统提供有力支持。二是提升财务信息的共享程度。各部门可把数据存储至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中,并设置相应的访问权限,在保护数据的同时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同时,各部门在利用财务管理信息平台传递信息时,应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命名,以便有关部门分析讨论。(三)加强数据安全建设。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虽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同时也对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数据的安全性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企业必须对财务系统数据的安全问题提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财务数据信息安全。企业要加大数据安全管理力度,强化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工作,特别是对于一些客户隐私信息,更要严格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在应用财务信息系统时,企业要利用数据加密等技术,重点保护企业的财务信息。同时,企业要采取有力措施对财务信息系统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处理,定期对财务信息系统进行维护、检查,对防火墙进行升级。对于财务信息系统中的关键数据,应及时进行备份,这样即便财务管理系统发生问题,这些数据也不会丢失,并可第一时间进行恢复。(四)培养复合型人才。企业可通过内培外引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复合型人才紧缺的问题。一是加强内部人才培养。企业可采取交流、培训等方式给财务管理人员提供交流合作和相互学习的机会,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内部培养的方式可增强员工的稳定性和归属感,有助于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且人力资源投入成本比较低,但其缺点是见效比较慢,在初始阶段很难见到成效。二是从外部引进复合型人才。通过该种方式可以快速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但人力资源投入成本比较高,人员的稳定性和归属感较差,并且会对企业内部员工产生负激励作用。因此,企业应当将这两种方式有机结合,灵活解决人才储备问题。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对人才的职业道德教育。财务管理人员经常接触企业的一些机密信息,所以做好信息的安全保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企业在进行理论知识培训的同时,还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信息安全教育,不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其计算机操作与维护水平,防止发生各种形式的信息泄露事件。

总而言之,在数字化环境中,企业可通过革新财务理念、健全财务管理信息平台、加强数据安全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等多项有效策略,将企业财务管理与大数据、数字化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不断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效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玮.机遇与挑战: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发展[J].全国流通经济,2018(17):52-53.

[2]陈运三.谈中小制造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J].财富生活,2020(4):154-155.

[3]周兆文.制造业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简析[J].时代经贸,2020(17):41-42.

[4]王超.新时期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要点探讨[J].纳税,2020(3):98.

[5]杨玲.大智移云时代下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转型研究——评《施工企业财务管理》[J].电镀与精饰,2020(5):56.

[6]汪开明.数字化时代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途径[J].时代经贸,2020(2):24-25.

[7]罗天慧.“互联网+”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改革路径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2020(6):66-67.

[8]李俊秀.“互联网+”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探讨[J].纳税,2019(22):179-180.

[9]张艳."互联网+"对制造业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9(15):218.

篇8

论文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虚拟现实技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

一、引言

当今社会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对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教育如何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现代教育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把教学技术信息化数字资源和学习方式纳入高职学生的学科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效地、切身实际地运用教育信息技术的各种形式,达到进行富有创意和身临其境的主动的学习。

高职教育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职责,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实现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目前,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因此,将现代教育技术与高职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使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面临的新课题。

二、高职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高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实验实训设备单价高,随着设备的台数增加,购置的经费也需增加。而且每次使用的设备成本也较大;(二)实验设备更新速度相对滞后于技术更新的速度。如果按照当前技术更新的速度同步进行实验设备的更新,投入将非常巨大,造成的浪费也将是非常巨大;(三)由于学生练习造成的实验故障等原因,容易导致设备非正常损耗;(四)一些实验对没有操作经验的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这些都是目前高职实践教育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科学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实践教学整体优化,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三、现代教育技术对高职实践教学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相对于教育技术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为了突出“现代”二字,以便更多地注意探索一些与现代科学技术有关的要素,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和系统思维方法,使教育技术更具有时代性,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继多媒体教学出现之后,现代教育教学领域又浮现出了一种新型的技术,即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虚拟现实技术综合利用了计算机图形学、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并行处理技术和多传感器技术,模拟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功能,使人能够沉浸在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境界中,并能够通过语言、手势等自然的方式与之进行实时交互,创建了一种适人化的多维信息空间。虚拟现实技术曾与多媒体教学、网络教育被看作是教学领域的三大创新技术。在国外,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新的教学技术,不可避免的将对高职教学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一)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

虚拟现实技术又称灵境技术,是以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为基本特征的计算机高级人机界面。虚拟现实技术有以下特点:1、多感知性。一般的计算机只能提供学生二维视觉、听觉信息,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提供给学生三维视觉、立体听觉、触觉、力觉、甚至味觉、嗅觉信息。理想的虚拟现实可以提供给学生在物理现实世界能够获得的所有感知觉信息;2、沉浸性。如前所述,由于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提供给学生全方位感知觉信息,会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的感受,钱学森正是基于这一特点将虚拟现实技术称之为灵境技术。而北京大学的朱照宣等则认为,将虚拟现实技术称之为临境技术更为贴切;3、交互性。在虚拟环境之中,学生不是作为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作为主动的参与者投身其中。比如,在虚拟飞行器中进行飞行训练的飞行员就是通过信息反馈机制与周围的虚拟环境相互作用的。可以认为,这种交互性使虚拟现实成为人类认识与实践的新领域。

(二)虚拟现实技术在高职实践教学中的优势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的各种虚拟实验室,拥有传统实验室难以比拟的优势。我们从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熵的定律的视角来看,较之传统“能耗型”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熵增较小的“绿色技术”。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虚拟现实技术不仅可以满足人类短期的需求,而且使人类长期的需求——环境、资源等方面也得到较好的满足。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起来的虚拟实验室,其“设备”与“部件”都是虚拟的,可以根据随时生成新的设备。教学内容可以不断更新,使实践训练及时跟上技术的发展。同时,虚拟现实的沉浸性和交互性,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的学习环境中扮演一个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环境中去,这非常有利于学生的技能训练。包括体育技能、汽车驾驶技能、果树栽培技能、电器维修技能等各种职业技能的训练。由于虚拟的训练系统无任何危险,学生可以不厌其烦地反复练习,规避风险,可以放心地去做各种危险的实验,直至掌握操作技能为止。 转贴于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彻底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大到宇宙天体,小至原子粒子,学生都可以进入这些物体的内部进行观察。一些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观察的变化过程,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呈现给学生观察。目前高职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相信都能得到解决。

(三)虚拟现实技术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模式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教育是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飞跃。虚拟现实实现人临场化,参与者与虚拟环境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它营造了“自主学习”的环境,由传统的“以教促学”的学习方式代之以由学习者通过自身与信息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得到知识、技能的新型学习方式。虚拟现实教学不但提供良好的人机交互,还允许学生出错时.自行了解错误的根源和后果,从而培养学生发现式的学习风格和策略,以及高层次的思维技能。

职业技术教育传授技能的过程,很多内容和技术需要情景化,实时化的教学手段来完成,通过亲身经历能加速这一过程和巩固所传授的知识。亲身去经历、亲身去感受比空洞抽象的说教更具说服力。主动地去交互与被动的灌输,有本质的差别。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很好的满足这一特殊要求。

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性和交互性,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的学习环境中扮演一个角色,全身心地投人到学习中去。虚拟现实教学不受空间位置的限制,可让师生共处于一个虚拟空间。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协作,培养学生协同工作的意识,使学生具备适应大系统工作的能力。这非常有利于学生的技能训练,对高职教育有着无比强大的推动作用。

四、虚拟现实技术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和采取的对策

(一)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分析

任何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刀,虚拟现实技术也不例外。较之传统“能耗型”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熵增较小的“绿色技术”。但是,“从熵增原理——热力学第二定律来看,信息作为使组织有序是相对的,信息作为熵增或成为污染、垃圾是绝对的。”由于虚拟现实技术也必然会引起熵增,所以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1、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广泛应用,所产生的电子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呈日益加重的趋势;2、虚拟现实技术的交互性功能再大,它也是现实交往的补充,不能成为全部。一些学生沉溺于虚拟网络交往,不仅会弱化现实社会的交往能力,而且会产生严重的心理疾病;3、虚拟现实技术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认识与实践能力,但是也使学生无需运用想象力来沟通现实与自身体验之间的鸿沟。从而导致想象力退化。

(二)采取的对策

尽管虚拟现实技术对高职教学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它的负面影响也不容轻视。1、虚拟现实技术只是专业实践教学的有力补充。虚拟现实技术虽能对设备结构部件进行虚拟仿真,但鉴于目前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状况,虚拟教学系统不太适合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实践。虚拟化的结构部件不能对真实结构做到完全模拟,因此,虚拟现实技术的引入并不能完全代替专业现场实践教学;2、虚拟教学系统容易使学生对危险操作忽视。如果学生在虚拟学习系统中进行了多次的实训后,他们可能会产生两种不良习惯:(1)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注意技能技术操作的各种不良后果;(2)沉迷于虚拟教学环境中,对现实工作中的技能操作不感兴趣。所以,在设计虚拟学习系统时,需要加入实际工作中的操作提示。或者用多媒体手段演示不良操作的后果。在教学组织上,需要尽可能采用“熟练的虚拟训练+实际的动手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总之,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可有效解决实践教学需要与实物教学投资成本大之间的矛盾,同时对专业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可以进行有效地变革。但也应注意,虚拟现实技术的引入并不能完全替代现场实践教学,而应该将两者有机结合,开创实践教学的新模式。

篇9

在高校课程设置中,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关系最为紧密的。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们会更为系统地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知识,从而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悟。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是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其中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儒家的和谐社会理念、诗教美育思想、谦德思想、义利观等,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充分发掘经典蕴涵的巨大价值,唤起学生对经典的崇敬心理和高度认同感,并以此方式培育和践行当代核心价值观。显然,实现这一核心任务的前提就是学生要阅读经典文献。随着社会的发展,文献典籍的载体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从古至今,主要的载体形式包括甲骨、金石、竹木、缣帛、纸张和电子。在当代社会中,文献的载体形式以纸张和电子两种为主。纸张,物美价廉,是文献载体的主导形式。电子,作为文献载体与其它载体最大的不同就是“无形”,需要通过计算机或手机的运行和转换来实现阅读。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各有优长,特别是新兴的电子文献以其存储量大、使用方便、易于保存的特点在迅速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对于文献典籍的阅读、使用、收藏方式。怎样使日渐习惯于“读屏”的学生们自觉亲近那古韵幽香的历代文献典籍呢?在科技不断进步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当顺时而为,通过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呼应的方式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文献阅读并体悟其中的精神内涵。第一,课内纸质文献为主与课外电子文献延伸。目前,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仍是纸质文献。它们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虽然各个高校选用的教材会有所区别,但仅就某一学校而言,师生会共同使用同一作者、同一版本的纸质教材和作品选。这种同一性使教师的传授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目标更为明确,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权威的、指定的纸质文献教材与新兴的、尚在逐步发展的电子文献相比更为准确,更有助于学生建立规范化知识体系。电子文献具有的便捷性则提供了阅读的广泛性与丰富性,使学生能在课堂以外依据教师的指导、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身的古代文学作品进行随时随地的自主阅读。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相结合的模式,一方面能保证学生获得准确的古代文学知识;一方面又能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阅读数量。第二,课内深度阅读为核心与课外碎片化阅读为辅助。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仍具有网络课程不可替代的优势。教师的学识见解、人生阅历、个性特点、教学风格具有不可复制的独特性。在每次课内讲授时会因时地的不同、阅历的不同、与学生互动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精彩。因为具有这样的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内引导学生对经典文献进行深度阅读,将自己的学术见解和人生经验融入到对经典的讲解当中,学术前沿性与人文精神合而为一的解读有助于学生对典籍文献的深刻理解。课堂之外,学生可以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进行碎片化阅读,丰富阅读内容。课内深度阅读为核心与课外碎片化阅读为辅助的阅读方式,将课内讲读与课外阅读衔接起来,既能保证阅读质量又能提高阅读数量,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经典文献。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经典诵读实践活动。除了探索新的阅读方式以外,还要注重突出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实践性,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018年9月,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的《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中提出:“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以立德树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核心内容,以诵读、书写、讲解等文化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以课程教材、资源平台及人才培养建设为基础支撑,以广大青少年、教师、家长和中华文化爱好者为基本对象,充分发挥语言文字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为青少年的美好人生打下鲜明中国底色,为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提供有力支撑。”[3]这一指导思想在强调经典诵读工程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的同时,尤为重视突出活动的“实践性”。2019年,为了贯彻落实《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下发了关于举办2019年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的通知,活动的宗旨在于“通过竞赛、展演等方式,引导社会大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亲近中华经典,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提高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识,提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育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在全社会营造传承中华经典,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4]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一方面在课内教学中进一步灵活地开展以诵读、书写、讲解等为主要形式的文化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一方面在课外活动中通过竞赛、展演等方式来培育学生的文化自觉,引导学生自觉亲近中华经典、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必修课与选修课相配合

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内容为先秦至“五四”运动以前的文学,主要是通过对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基本知识,并培养学生阅读、欣赏、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作为中文系的专业必修课,侧重于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知识内容的准确性。同时,由于课程内容多、课时有限,不能对某一时期、某一作家、某一作品进行更为深入的讲解。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开设具有针对性的选修课程。如果说必修课更多的是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那么选修课则更易于通过对某一方面知识的深度解析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第一,开设全校性的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指导类的选修课程。《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中提出:“支持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大学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必修和选修课程。”[3]通过开设全校性的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指导类的选修课程,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的跨学科、跨专业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自主选择。这种公选课既是带有专题研究性质的提高课程,同时又是一门深入浅出的国学知识普及课。以《左传人物选讲》课程为例,该课程是在选读《左传》原典、分析历史人物的基础上,结合对现实人生的体悟,对学生进行别有特色的学习指导,使其能更为自觉、更为深刻地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课程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九重三殿君王事、衣香鬓影女人心、乱世之臣自枯荣、人间悲喜众生相。从君王、女性、臣子、小人物四个视角去分析《左传》中各个阶层形形的人物,观照众生百态的喜怒哀乐,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理解《左传》中所蕴含传统文化的精髓,以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第二,编写中华经典大学教材。《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指出:“加强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教材、读本等基础资源建设,便于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知道“读什么”“怎么读”,学习领悟中华经典精髓;重视对中华经典的研究阐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丰富中华经典的内容和传播方式。”[3]在选修课中丰富、充实有关中华经典诵读内容,积极开发中华经典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编写中华经典大学教材,使令人心生敬畏的经典作品以平易近人的面目生机勃勃地出现在学生的视野中,结合时展、现实人生对中华经典进行研究阐发,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得到进一步挖掘诠释,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中华经典的热情和参与经典诵读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更深刻地领悟中华经典精髓的同时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黑龙江大学刘冬颖教授的《﹤论语﹥人生课堂》为例。《论语》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典籍,孔子则是万世师表。然而,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论语》中的男主角孔子,既是令人敬仰的“圣人”,又是熟悉的“陌生人”。主讲教师刘冬颖在讲解中跨越了《论语》的篇章限制,将教学内容分为10个部分:孔子的相貌气质、孔子的家世渊源、孔子的求学经历、“圣人”的成长之路、孔子重视服饰礼仪、孔子的饮食之道、孔子的教育智慧、孔门弟子的成材路、孔子的生态理念、孔子的音乐观,突破了语录体散文逻辑性匮乏的缺陷,采取“一以贯之”的方法,把孔子的思想整合起来,重新做了系统性编排和创新性的阐释。作者以《论语》这部经典为基础,并与古今相关文献相互印证,结合经典与考证,还原出一个真实而丰富的魅力孔子,使《论语》的智慧不仅是在文化典籍中熠熠生辉,还成为我们现代人人生道路上的最佳指引。这样生动的阐释更容易唤起学生对儒家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从而起到传承中华人文精神、普及中华传统美德的作用。

篇10

[关键词]知识型企业知识经营战略知识企业组织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作为蕴含在人力资源和技术中的重要成分,其对于生产力和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越来越明显。知识成为新的生产力,成为企业财富的主要资本。企业自身向知识型转变,让知识产业成为企业投资主体,制定合适的知识企业战略,在组织创新中寻求企业的持续的发展。

一、知识型企业及其特征

1.知识型企业

知识型企业是指以知识产品生产为主要的投资主体,以知识的开发、生产、流通、消费、知识的创新为目的的社会经济组织。知识型企业是知识经济的微观活动组织。如果说传统的企业的价值来源于资本、技术和劳动的投入,那么,知识企业的价值则主要来源于知识。知识型企业,是能够把信息转换为顾客的知识源,让顾客从产品和劳务中受到教育和需求得到满足的企业。今天,这种知识型系统正在被用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将来,它可能会比研制设计该系统的企业更有价。

2.知识型企业的特征

(1)企业资产无形化,在知识型企业里,起主导作用的资本不再是人力资源,也不再是资本资源或技术资源,而主要是知识资本。即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企业的品牌、资料库、市场许可权、专利权,以及员工所拥有信息、构想、见解和创造力等方面的无形资产上。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动力,取决于该企业所拥有的知识资本量。

随着知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资本重心的转换将更趋明显,必将导致企业的投资结构的变化,知识将成为企业最大的投资方向和投资主体。

(2)知识型企业的资产构成无形化。从企业的资产构成来看,知识型企业的无形资产越来越大、知识、商标、品牌等在产品价格中比重越来越高。

(3)知识资本产权化。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已不再是传统的金融资本或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已成为知识型企业的核心资本。

二、知识企业的战略及其发展趋势

1.知识企业的战略

企业要制定经营战略是指企业以超越对手、发展自己为目的,以争夺顾客、争夺市场为主要内容而采取的一系列重大谋略和方法。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和信息将取代资本和能源,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企业效益的增长将转向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知识的生产、学习和创新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活动。企业在竞争中更多地依靠知识和信息资源,而非金融资本或自然资源谋求战胜对手的竞争优势。

知识经营战略,就是知识企业运用知识、信息等资源创造需求,谋求市场份额优势而采取的一系列重大谋略和方法。

知识经营战略管理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的持续生存和不断发展。它既不在于近期盈利的高低,也不在于某些个别环节的得失,而是要着眼企业经营资源的优化配置,着眼于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企业知识战略管理的中心环节是寻求企业知识和信息资源能力和外部营销环境的动态平衡,以减少或避免由于资源能力和环境变化之间的失衡现象所造成的损失,并主动对经营环境所发生的中远期的根本性变化作出积极反应,从而使企业长期、稳定、健康地发展。

知识经营战略管理取得的关键是创新。在知识经济下,企业未来时期的环境、市场、顾客、竞争对手以及企业自身,都不可能是现在的重复或简单的延伸。未来的变化更为迅猛和突然,变动的幅度、频率和内容,往往是用现有的经验和知识所难以驾驭的。企业惟一的办法是以变应变,以创新求生存、求发展。知识经营管理的创新是对企业家的一种挑战。知识经营战略构思、分析和决策是企业家的主要职责。

2.知识企业的战略发展趋势

(1)从传统的生产经营型企业将逐渐向现代的知识型企业转变。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络的应用,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需重新考虑组织结构的调整、管理模式的转换和生产经营的规模,促使员工加快自身素质的提高,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把企业建成善于学习和运用知识的学习型组织。

(2)传统的营销产品被知识型产品替代。知识型产品是指它能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编译,以使顾客使用更加有效。在生产方式上,企业大量引进智能型工具,采用灵活多样的知识含量高的产品,以满足多层次、多结构、多方向的特殊需要。企业在推销产品的同时也向社会传播了知识和技能。

(3)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知识的共享性决定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和保护要求将会进一步增强。人的智力、知识成为重要的资源,随着知识的不断创新、技术寿命的不断缩短,人们越来越多地关心知识保护机制的有效性,重视知识重视人才已成为知识企业的客观需要

(4)网络化电子化。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获取数码化电子化知识已变得容易和低廉,选择和有效利用信息的技艺和能力就变得更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以处理和运用数码化知识能力形式表现出来的隐含经验类知识比以往更为重要。而获得隐含知识,除了教育、学习别无他途。

信息技术改变了数码化知识和隐含经验知识之间的界限的同时,也增加了获取各种技能和知识的重要性。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比传统意义的“文化”更为重要。

网络传递知识为企业提供了便利,网络架起了传递知识的通道。网络提高了传播的效率,增强了企业知识传播的速度。重视教育学习和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

三、知识企业组织创新

1.知识型企业组织

知识型企业组织是知识型企业实现知识战略目标的保证。企业的组织应追随知识经营战略,和知识经营战略相匹配,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才能成功实现企业的目标。

知识企业组织是指知识企业内部涉及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职位及其结构。合适的知识经营组织具有保证知识经营战略目标实现的功能。组织创新是知识企业实现知识经营战略目标的根本途径。

霍夫曼(Hoffman,1880;1990)认为当今国际竞争力不仅取决于技术进步,还取决于组织创新、生产和管理方法的不断改造。组织创新的特点主要在于弹性、质量和合作性。组织创新比之技术进步更为复杂,成本更高。其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工作作风、人际关系、和谐度及工作环境的适应性等条件(考格特Kogut,1993)。

知识企业组织由于使用了IT信息技术,组织结构形成网状,组织呈柔性。如某行业通过创新实现了跨越式飞跃。某行业组织创新主要有EDP电子数据处理部门的建立,为集中信息、改进操作效率奠定了基础;而信息服务专业化,新专业化分工的发展(系统分析家、软件程序人员),其他传统低效工作形式的消失,导致了组织结构的重大变化。具体形式如下:

2.知识企业组织架构:

(1)知识合作组织的知识经济联盟创新。以知识为基础,实现知识向经济的转化,就是个人的知识财富(如技艺、能力、关系网等)向组织的知识财富转化的过程。个人贡献出知识被组织运用,组织运用转化了的知识财富创造出物质产品或知识产品,提供给所需要的其他组织或个人,从而实现知识的商品化和价值化。组织也得到了创新性升级。

(2)知识网络组织的创新。知识经济十分重视信息和知识的扩散和应用,以及知识的创造。在知识经济中,企业寻求公司内部相互学习的联系和外部能提供互补的合作伙伴和网络。这些联系使企业能把与创新联系的成本和风险分散到较多的机构,获取研究成果,得到新产品或新过程的关键技术构成,以及在制造、营销、分销中分配资产。战略型知识在各类分支机构组织网络内共享。形成的知识型网络由变化速度和学习速度的加快而驱动前进,知识分配动力。知识和创新的扩散途径是构成知识型网络组织的关键。

(3)知识虚拟企业组织的创新。知识虚拟企业组织的创新靠的是知识连成为一体。当今,知识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知识将虚拟企业组织联接起来。可以认为虚拟企业组织就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一种企业间的合作。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帮助下,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知识的传递、处理、聚合和提升的过程。

虚拟企业组织将编码知识传递给组织成员。成员一方面运用自身处理知识的能力对这些已编码知识加工、整合,提升出新的知识流;另一方面运用自己的经验捕捉交换信息中隐含类知识,创造出新的知识流。这两方面互动,使成员间的知识不断碰撞,通过蓄积和共享,形成虚拟组织特性的知识。

四、结论

总之,知识战略更强调知识、信息、和人的智力因素在企业经营中的核心作用。因此与之相匹配,知识企业组织也要能够充分整合,调动这些核心要素,合理配置经营资源,在经营主体和经营环境的动态平衡中实现知识经营战略目标。

知识企业组织应追随知识经营战略,促成组织结构的变革,实现知识企业的组织创新。

参考文献:

[1]保罗·S·麦耶斯主编:知识管理与组织设计.珠海出版社1998

[2]肖渡:信息时代的企业合作经营[M].《科研管理》1996

[3]何华灿:人工智能导论[M].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4]黄亚钧著:知识经济论[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