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08-25 17:22: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艺术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传统艺术的特点

篇1

关键词 传统瓷雕佛像;塑造;中国

传统的中国瓷雕佛像以佛教人物为题材,多为纪念其功绩。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瓷雕佛像在不同历史时期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细节上可能有诸多差异,但有一点是共通的:它们都寄托了时代精神和工匠艺人的理想,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某种程度上甚至也改变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弘扬了中华文化,因此影响深远。我国瓷雕佛像艺术留下的不仅有实物,还有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国传统瓷雕佛像艺术的魅力所在。

1、中国传统瓷雕佛像艺术的特点

(1)中国传统瓷雕佛像造型比较简洁与西方相比,中国传统艺术更多追求平实简约的美感,传统瓷雕佛像正如中国画一般,注重传神写意。如瓷雕佛像头部往往寥寥数笔即已完成刻画,而并不细细勾勒。以线条艺术为基础,既体现了东方美,又直截了当表达出了工匠艺人的情感,兼顾人性化,佛像因此栩栩如生,可谓一举多得。时至今日,可能有很多人认为古代瓷雕佛像过于粗略,不够细致;这虽然是事实,但我们更应以历史的眼光予以正确对待。只有这样,才能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弘扬中国的优秀文化。

(2)中国传统瓷雕佛像艺术极具开放性、世俗性中华民族秉性谦虚好学,中华文明也因此海纳百川。佛教起源于印度,后传入中国。漫长的融合孕育了本土化的佛教文化,独树一帜,影响深远。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佛教与大众的联系日益紧密,出现了许多反映现实生活的佛教艺术作品。在中国,四大菩萨尤为善男信女广泛虔诚信奉,有事无事辄奉香顶礼膜拜,以求得菩萨的保佑。

(3)中国传统瓷雕佛像艺术与当今时代精神相契合传统瓷雕佛像艺术所表现出的情怀契合了现今大力弘扬的价值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有利于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弘扬。

2、中国传统瓷雕佛像的内涵

佛像的背后往往隐含着很多美丽动人而引人向善的故事。如,仔细观察观音塑像,会发现无论其举止还是表情都表现出祥和、平静的特征。莲花素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美名,观音的莲座象征了纯洁、美好和善良。又如,活佛济公的事迹经塑像而传扬深远,他诙谐的风格受到大众的欢迎,有助劝世从善。

3、中国传统瓷雕佛像艺术的发展趋势

在新时期,佛教文化因其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弘扬社会正能量的好处,必然会受到重视;而瓷雕佛像艺术也必然焕发新的光彩。瓷雕佛像艺术历史悠久,在大众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经济上也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明清瓷雕佛像制作精良,价格不菲,潜力仍大,就非常值得收藏。从瓷雕佛像艺术的发展轨迹也可以看出相应时代佛教的发展,这很好理解。随着新时期社会各界对瓷雕佛像艺术的不断看重,中国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将再次主动走向世界,这有利于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

4、如何发展中国传统瓷雕佛像艺术

佛教在中国影响深远,进一步传播佛教文化,将有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乃至世界的和平,从而顺应时代潮流,建设和谐社会。

(1)我国瓷雕佛像造型的创新我国烧制陶瓷的历史源远流长,瓷雕佛像艺术也应与时俱进,有所创新。自由女神像闻名世界,至少部分要归功于其人物造型上的大胆设计。瓷雕佛像艺术也应在不失庄重的前提下进行造型上的创新,广泛听取意见,加入更多动作,表现出鲜明的个性,有助于大众更深刻地了解佛教人物,最终更好地弘扬佛教文化。

(2)我国瓷雕佛像艺术中手法的改进艺术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瓷雕佛像艺术是各种文化糅合的产物,它拉近了佛教人物与普罗大众之间的距离,佛教人物因此而不再神秘;工艺的成熟赋予了佛像浓重的生活气息,生动有趣。中国传统瓷雕佛像艺术要继续发展,离不开国家资金上的支持和经营上的规范。从业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在瓷雕佛像艺术实践中汲取经验,取长补短,以实现工艺进步,进而发挥出自身的价值,为中国佛教文化的弘扬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3)我国瓷雕佛像艺术中颜色及其他方面的改变瓷雕佛像艺术不仅需要考虑到人物表情动作上的细微变化,还需要统筹颜色、材料、具体工艺等方方面面的细节。为佛教人物塑像原本就是出于长久纪念的目的,因此其颜料也必须稳定持久,而不会经常掉色;如果经常掉色,显然会增加一大笔维护费用。这方面可试用国外的先进色料,效果或有较大提升。随着时代的发展,瓷雕佛像的材质也不断改进。胎质细腻光滑,色料明丽浓郁,无疑会加分不少。

5、结 语

从前,社会对传统瓷雕佛像艺术的传承不足,这方面资料寥寥,导致瓷雕佛像艺术的发展举步维艰。如今,文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佛教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一支,必将不断发展、历久弥新。

参 考 文 献

[1]马世长.中国佛教石窟考古文集[M].商务印书馆.2001

[2]耿世民.维吾尔古代文献研究[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篇2

关键词:音乐艺术;俄罗斯;音乐文化教育;优秀传统;文化特征;艺术教育;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Traditional Traits of Russian Classical Music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usic Cultur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GUO Meng

中俄关系几个世纪以来在持续发展着,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发展,开创了两国关系的新纪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对外交流的进一步扩大,异质文化精华的借鉴吸收,已经成为我们现代化发展的必经环节。正如《望周刊》所说,中国人有着“永远的俄罗斯情结”①,正所谓“情动俄罗斯”。俄罗斯文化年的开展,为我们认识、学习俄罗斯古典音乐文化提供了机会和条件。而本次首届中俄音乐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圆满召开,对深入开展中俄音乐文化交流学术研究,促进中俄音乐交流发展,以及增进彼此合作创造了良好契机。

俄罗斯作为具有悠久历史和文明传统的大国,在世界文明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了解外国包括俄罗斯的文化传统,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精华,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直接目标。尤其是深入了解俄罗斯古典音乐文化教育的发展过程,借以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吸取其异国优秀文明传统,为我国音乐文化教育发展服务。也更希望借此对我国的现代音乐艺术文化教育得以借鉴,直接为我们当代的艺术教育建设服务。

一、俄罗斯古典音乐文化教育及其特色

作为一个充满音乐气息的国度,俄罗斯已经形成了全民爱好音乐的氛围,这种全民爱好音乐的特点,源于它有着古典音乐文化教育熏陶的优秀传统。而且,21世纪的俄罗斯经过了诸多社会剧变之后,其伟大的古典音乐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得到了更大的振兴,此间的原因,如同俄罗斯格涅辛音乐学院硕士生吕冬所说:“对古典音乐的热爱已经深深地嵌在每个俄罗斯人的灵魂里。”②简要概括俄罗斯古典音乐艺术教育的特色,至少有下面几点。

(一)从小培养,音乐艺术教育深入家庭

俄罗斯家庭普遍重视儿童艺术兴趣与爱好的培养,并不失时机地培养儿童的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让儿童从小就受到艺术的熏陶。俄罗斯人最喜欢去的地方是戏剧院,常常是父母带着孩子,一家人兴致勃勃地到剧院去。观看演出时,每个人都很投入,时常报以热烈的掌声,演出结束时孩子们纷纷向自己喜欢的演员献花。音乐厅和艺术展览馆也是父母经常带孩子光顾的地方。孩子们从小就聆听许多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曲,感受到许多艺术作品的魅力。父母对孩子的这种通往艺术殿堂的引导和熏陶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孩子们的艺术修养。

游览艺术博物馆,是俄罗斯人的嗜好之一。在博物馆的艺术品前,年轻父母对孩子耐心指点、讲解。在周末和节假日,父母常常带孩子去公园、郊外,感受大自然的美,在大自然中放歌、作画、读书、凝思。这有助于把对周围世界的美的观察和感受,作为理解和体验现实生活的快乐、生活美的主要源泉之一,把大自然的美作为进行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的一种手段。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我们坐在大陵墓上,四周响起各种鸟儿和谐的大合唱,空气中飘荡着青草的芳香。我们沉默不语,不必给孩子们讲很多,也不必用叙述填满他们的脑袋……”“让孩子们从儿童时代起就喜欢听百花怒放的花园里和荞麦花盛开的田野上那悠扬的乐曲,欣赏春暖草地上和秋风细雨里那悦耳的旋律。”③这种从小给后代以艺术熏陶的做法,无疑为音乐国度的文明继承和发展,提供了绵延不断的艺术张力源泉。

(二)开设各级各类音乐学校,大力普及古典音乐艺术

据《国外学校和教育》④介绍,俄罗斯有许许多多的七年制儿童音乐学校,学生一边在普通学校学习,一边在儿童音乐学校学习。优秀的毕业生可以通过入学考试进入音乐学院。另外,还有大约1000所儿童歌咏学校。这些学校招收4至6岁的孩子,学制6至9年。除合唱外,可学习乐理基础知识和演奏乐器。俄罗斯有好几座儿童音乐剧院。俄罗斯的学校基础音乐艺术教育,分为强制性公共音乐教育、补充性公共音乐教育和音乐夜校等。音乐课在普通学校中是必修课,一般每周1课时。这类音乐教育是免费的,而且是必须接受的。传统音乐课的内容以音乐知识,音乐欣赏和合唱为主。教师授课时有较多的示范演奏和演唱。音乐课有统一规定的教学内容,使用我们国内较熟悉的卡巴列夫斯基的教学大纲。补充性公共音乐教育亦即上面所说的专门的儿童歌咏学校,七年制。音乐夜校也是免费的,包括音乐俱乐部、音乐小组等。音乐教育的多种形式,为俄罗斯古典音乐的普及,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俄罗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特点主要是:强制性公共音乐教育时间的延长,为九年。同时允许强制性音乐教育教学大纲的多样化。目前俄罗斯政府指定可供选择的教学大纲已经有5套⑤,每所学校可以从中任选一套。此外,音乐教育的实践活动非常丰富。中小学生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排练举办音乐会,他们甚至可以演芭蕾舞剧、歌剧、交响乐、大合唱等一些难度较大的艺术节目。许多地方每年为少年儿童举办“音乐之春”、“音乐团”等活动,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社会各界也都大力支持学校音乐教育活动。有很多作曲家、出版社每年还为儿童出版多种音乐作品集,介绍音乐知识、传播音乐文化,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欣赏趣味,让他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快乐而健康地成长。显然,俄罗斯古典音乐之历久不衰,自有所本。大力普及古典音乐艺术的结果,直接提升了俄罗斯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

(三) 政府大力扶持

即使是在经济转型、局势动荡时期,俄罗斯政府对古典音乐艺术教育也没有停止。如1999年7月,俄罗斯普通和职业教育部(2003年俄罗斯政府组织改造后已不存在)就专门颁布了《艺术教育大纲》,鼓励各种形式的音乐教育活动,强调加强全民音乐教育。政府的鼓励、支持和投资,使得音乐艺术教育成为全俄罗斯的小学和初中联邦课程、民族地方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俄罗斯小学和初中的艺术教育包括绘画、音乐、世界艺术和文化。又如俄罗斯政府给出了学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最低限度要求,具体是:学生不仅要掌握音乐、绘画和表演技巧,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要形成对俄罗斯和整个人类艺术和文化价值的认同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从《大纲》中可以看出,俄罗斯中小学艺术教育注重对学生艺术理论和艺术修养的整体培养。俄罗斯的高等教育,更是重视古典音乐艺术教育,俄罗斯不仅专业艺术院校众多,且有很多综合类大学也设有艺术系。这些院校多年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艺术家。如果说高等学府是俄罗斯音乐教育金字塔的塔尖,那么各地音乐学院、艺术中学、小学就构成了坚固而又庞大的塔身。正所谓“为学要如金字塔,又能博大又能高”。再如,俄罗斯政府放开政策,鼓励支持各种音乐艺术教育活动齐头并进。除了强制性音乐教育之外,还开设有专门音乐学校和音乐夜校,这些都是政府出钱,学生免费接受教育的。正是政府的大力扶持,使得俄罗斯古典音乐文化教育蒸蒸日上,为民族的音乐艺术发展,添加了强大的行政力量。有人统计说,按人口比例来计算,俄罗斯青少年中学习音乐的人数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名列前茅的⑥。

(四)丰富音乐艺术教育的内容

俄罗斯艺术教育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不管是家庭教育,抑或是学校教育、社会宣传,都强调教材容量的饱满和古典音乐教育内容的丰富。俄罗斯音乐艺术教育的教材内容突现下述几个特点。

一是大量的古典音乐艺术内容被编进教材。在各级各类学校和艺术学院的教材中,都有着大量的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民族舞蹈的丰富内容。例如从格林卡奠定了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基础以后⑦的音乐艺术成就,都被编进教材。许多优秀的作家作品都成为音乐艺术教材的首选。如格林卡的《为沙皇献身》⑧《鲁斯兰与柳德来拉》等,达尔戈梅斯基(Alexander Dargomyzhsky,1813―1869)的《水仙女》和《石客》等,此外还有五人团⑨、柴可夫斯基(Pyotr Tchaikovsky,1840―1893)、拉赫玛尼诺夫(Sergey Rakhmaninov,1873―1943)和斯克里亚宾(Alexander Skryabin,1872―1915)等。教材中,柴可夫斯基承袭的欧陆浪漫乐风,葛令卡作品的俄罗斯的民族性活化,巴拉基列夫、库伊、鲍罗定、穆梭斯基与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等的国民乐派,以及史克里亚宾的不寻常的音色探索,史特拉汶斯基频掀波澜的经典作品,悉数被编进教材。这些丰富的内容,展现了俄罗斯古典音乐的丰富与繁盛,成为俄罗斯青少年艺术追求的典范。

二是教材将世界上古今一切经典性的文化艺术遗产融入课堂教学,使之成为学生成长的文化养分。如世界文化艺术的基本风格和潮流、古俄罗斯音乐艺术、古代和中古文化艺术的特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义、17至19世纪上半叶欧洲艺术中的古典主义、17至18世纪西欧的启蒙思想及其在艺术中的反映、19世纪文化艺术中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19至20世纪俄罗斯的艺术生活、20世纪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20世纪末艺术的新形式和新体裁等等,都成为俄罗斯中小学艺术教材和课程的设置内容。

三是教材主要强调古典音乐反映的民族精神和高雅特色,包括民歌、民间舞蹈、民间节奏等,选择表现民族特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高雅的艺术特色。俄罗斯主要音乐家的作品有的深沉宏伟,有的敏感细腻,无不深刻地反映了作曲家们处在剧烈变革时代热烈而又丰富的心路历程。如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第六交响乐《悲怆》,拉赫马尼诺夫的钢琴协奏曲、声乐套曲,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乐、弦乐四重奏等,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俄罗斯乃至全世界听众的广泛欢迎,时至今日依然是各大歌剧院、音乐厅里经久不衰的保留曲目。这些具有代表俄罗斯先进文化的作品,都为俄罗斯音乐艺术教材所极力推崇。

(五)继承传统,致力创新

俄罗斯政府和艺术界人士专注于古典音乐的教育和发展,并致力于不断地创新,使得俄罗斯古典音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放射出了更加璀璨的光芒。多年来,继承了俄罗斯音乐文化优良传统的古典音乐高雅艺术,伴随着具有音乐天才和前卫思想的新生代的加入,正沿着世界艺术的发展轨道前进。俄罗斯音乐教育创新的成果突出表现在融合与推陈出新上。其直接的成果是出现了许多新的剧团剧院,在莫斯科,由叶夫盖尼•卡拉伯夫主倡的新歌剧院和德米特里•别尔特曼领导的盖利公歌剧院就很有代表性。同时还产生了包括把交响乐、爵士乐、歌剧与音乐剧合为一体的新风格流派。

音乐艺术范围逐渐扩大,高雅音乐正在探索一条现代化的道路。比如歌剧中的表演成分越来越多,导演有时会忽略音乐和歌唱的表现之间的差异,力图使演出更具现代感。又如引起观众极大兴趣的国家模范交响乐团与“蝎子组合”的联合演出,也是在寻求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的结合点。概括起来,俄罗斯古典音乐教育的继承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人文性与经典性的结合。俄罗斯人不是把艺术视为单纯的消遣娱乐或单纯的技艺,而是把它视为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结晶,这样的理念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当前,俄罗斯音乐艺术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将具有艺术史意义的艺术作品和其他相关的学科知识,作为艺术教育和教学的核心内容。如多少世纪以来俄罗斯各民族的文化遗产、艺术发展的联系和价值、俄罗斯各民族的文化对世界艺术和文化的贡献,等等。我们认为,人文性和经典性的结合,就是一种创新。

强调体验和实践创造。俄罗斯古典音乐艺术课程在大量充满情趣的个人或集体的创作、表演、欣赏、交流、评价等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和信息,使学生尽情地、自由地参与多种艺术活动,体验艺术学习的快乐和满足,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通过这些具体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的创造,音乐艺术课程涉及的各种创意、设计、制作、表达、交流以及多视角的连接和转换,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发挥其艺术潜能的机会,赋予他们表现自我和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例如,每个学期,学校、文化宣传部门都要开办节日演出、周末舞会、专题调演等活动,这些都是学生表现自己发展自己,进行音乐艺术实践的极好机会。正是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在大力强调音乐艺术教育的体验和创造,才使得俄罗斯古典音乐艺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这种艺术张力是永恒的。有人说,在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之后,俄罗斯的音乐没有静止,没有凝固,没有被所谓的“现代艺术只能屈从浅薄的市场化”理论所吓倒。“俄罗斯的流行古典音乐让人相信,一个血液里流淌着音符的民族,有的是乐观放达的个性,异彩纷呈的生活。”⑩这除了源于俄罗斯民族对音乐的偏好和根深蒂固的艺术情结之外,俄罗斯古典音乐本身的永恒魅力和俄罗斯音乐艺术教育的执著,应该是首要的原因。

二、对俄罗斯古典音乐文化教育优秀传统特色的思考

如果说俄罗斯的古典音乐,以其博大精深和丰富繁盛充实着文明世界,在国际上产生重大的影响,那么,俄罗斯悠久的音乐艺术教育传统所熏染的国民音乐文化意识、高雅的艺术追求,成为世界各国有凤来仪的艺术旗帜,那就显得非常自然了。提高文化艺术素质是举世公认的美化心灵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种热烈的社会现象,俄罗斯古典音乐的教育普及,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俄罗斯在这方面的优良传统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鉴。

近年来,美育被列为教育方针的内容之一,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随着国际音乐教育交流活动的日益增多,国外一些可供借鉴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教学体系被系统介绍和引进;教学手段正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这一切都为我国音乐教育的继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综上所述,我们可否探讨和归纳俄罗斯音乐艺术教育的特色并予以思考。

(一)让音乐艺术教育深入人心,感受和体会被良好古典音乐文化教育熏陶的优秀传统。

在俄罗斯,音乐课全称是俄罗斯音乐文化。通过教材让学生认识俄罗斯民族民间文化和世界音乐文化、现代和古典音乐经典之作,衡量文化与历史之间的关系及其独特的个性。俄罗斯家庭普遍重视儿童艺术兴趣与爱好的培养,并不失时机地培养儿童的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让儿童从小就受到艺术的熏陶。

(二)丰富的音乐文化教育内容 ,成为了俄罗斯青少年艺术追求的典范。

大量的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民族舞蹈等丰富的音乐文化内容被编进教材并成为广大青少年的必修课,将世界上古今一切经典性的文化艺术遗产融入课堂教学,使之成为学生成长的文化养分,强调古典音乐反映的民族精神和高雅特色,透过音乐反映人类伦理道德。通过对现代艺术的学习,了解自己民族音乐文化,知道二者之间是相互的。这些具有代表先进文化的作品,都为俄罗斯音乐艺术教材所极力推崇。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卡巴列夫斯基自己也说:“艺术课程与技术课程的原则区别,就是在于任何一个真正的艺术作品都要有道德因素和美的因素。”我们可以把这个观点作为理解这一问题的一把钥匙,通过这些,发展学生的思维,拓宽了视野,活的良好感知,使他们感受到音乐、文学、造型、艺术及人类文明历史之间的相互联系,尤其是感受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将此作为一种艺术、一种修养、而不是餐桌上淖袅希不是消遣而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让学生学习这些音乐知识后,能够积极投入到美好的生活中,更多的参加音乐活动。通过音乐本身的规律和特点来教育,音乐教育是关系整个人类社会的文化事业,如果把社会音乐文化看成是大环境,那么学校音乐则可以认为是小环境。大小环境是相辅相成、彼此影响的。从每一堂课和每个教学环境的营造到相关教育制度的制定,再到整个社会的音乐市场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形成高水平的音乐市场与高素质的观众相互需要的环境,正是这种环境成就了音乐教育繁荣和普及的土壤。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文化是培养道德文明的重要条件之一,美妙的音乐、旋律和音响是人们道德和智慧培养的重要手段。是人们形成美好心灵和纯洁精神的来源。”

① 《中国人永远的俄罗斯情结》,《望东方周刊》, 2006年1月11日。

② 吕冬《俄罗斯古典音乐嵌入灵魂》,《人民日报》,2006年6月28日。

③ 李范《苏霍姆林斯基论美育》,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2页。

④ 《网络电子读物》,。

⑥ 同②。

⑦ 格林卡(Mikhail Glinka,1804-1857),为国民乐派的奠基者。确立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方向,开启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新时代,被尊称为“俄罗斯音乐之父”。

⑧ 《为沙皇献身》又名《伊万•苏萨宁》,描写一位普通老农为国捐躯的故事,音乐采用了民间音乐的素材,曾被讥讽为“马车夫的音乐”,然而最终还是被承认为第一部俄罗斯歌剧。

⑨ 五人团(又称“强力集团”)是20世纪60、70年代俄罗斯出现的一个作曲家小组,由俄国音乐评论家斯塔索夫在报刊文章中的称谓而得名。详见《西方音乐简史》,省略/pdf/12/ts012100.pdf。

⑩ 吴昊《俄罗斯音乐交响曲》,《人物》,2006年版,第4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育发展中心.从俄罗斯新一代音乐教材看俄罗斯音乐文化教育[J].2009.8.31.

[2]李范.苏霍姆林斯基论美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3]洛秦.世界音乐人文叙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5.

[4]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12.

篇3

关键词:中国画;陶瓷艺术;继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7-0032-01

一、中国画艺术对陶瓷艺术的互溶性

陶瓷艺术与中国画艺术同样都是植根于中华文明之上,这两种艺术形式的表现是相互借鉴的。陶瓷艺术上的很多艺术表现手法是来源于中国画艺术的,如在整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上,陶瓷绘画中也是强调中国画的点线面的运用特点。在很多陶瓷作品中关注的是线条的运用,讲究整个运笔的笔法、线条走势的气韵,在整体的线条布局上,流畅、淋漓的特点运用广泛。在彩绘陶瓷中,依照陶瓷本身材质的色彩,然后按照国画技法的表现方式,在色彩的运用上透露出国画的神韵。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多样的,陶瓷彩绘也会有相应的表现形式,可以说基本上所有的国画技巧和风格都可以在陶瓷艺术中得以体现。很多陶瓷艺术家本身就是国画大师,同样也有很多的国画大师也会在陶瓷绘画中进行一定的创作,可以说中国画艺术与陶瓷艺术的发展是相互辉映的,是彼此互相融合促进的,是很难分开的。

二、中国画艺术与陶瓷艺术的区别

中国画艺术与陶瓷艺术的绝大部分的表现形式,题材选择和绘画技艺是差不多的,但是这两种艺术表现方法由于在创作的材质上的区别,也导致了这两种是有一定区别的,进而影响到他们的艺术表现。

(一)制作工艺上的区别

陶瓷艺术是刻画在瓷胎上,然后进过高温和烈火的考验才能显现的,因此很多人称陶瓷艺术是火的艺术。中国画只要在画纸上勾勒就可以了,因此这两种在制作工艺上是有区别的,好的陶瓷艺术大师,必须要懂得瓷胎后期过火对整体绘画的改变,应该能有事先的准备。

(二)表现手法的区别

大部分的中国画都是在方形的宣纸上进行创作,因此在整体上的布局是有左右的轻重衡量,而陶瓷绘画是刻画在立体的陶瓷作品上,因此在进行陶瓷作品创作时,要注意整体绘画布局要和整个作品的器形想结合,还要注意整个绘画图案的立体对接,因为立体的陶瓷作品是没有左右边界的。

三、陶瓷艺术对中国画艺术的继承和创新

(一)陶瓷艺术对中国画艺术的继承

陶瓷艺术是随着制瓷工艺发展而逐步产生的。中国画艺术的产生要早于陶瓷艺术,特别是陶瓷绘画的发展,因此陶瓷绘画艺术从一开始就继承了中国画艺术的特点。首先在构图上,陶瓷绘画很好的继承了散点透视的构图方法,这样才能在有限的陶瓷器形上进行通景山水和人物的绘制。其次是在整体构图中注意了留白,中国画的传统特点就是“计白当黑”,在陶瓷艺术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最后就是中国画强调的是写意传神,追求神似而非形似,这在陶瓷传统表达形式上也很好的得以体现。

中国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也在陶瓷艺术的发展中得以很好的继承。中国瓷器主要产于景德镇,而景德镇粉彩瓷器“始于康熙、精于雍正,盛于乾隆”,可以说景德镇的瓷器深受当时中国画特别是工笔画的影响。在陶瓷绘画中的构图上、表现技法、题材选择上都与当时的绘画风格很相似。整个表现的形式主要有工笔重彩、淡彩写意、泼墨,运笔讲究骨干、白描勾勒,追求立意与诗书意境结合,这些都是中国画的独有表现形式。在线条的运用上特别注重,如人物“十八描”等,都是陶瓷装饰上所运用和借鉴的线描技法。无论古彩、粉彩、新彩、青花都离不开线条的运用。这点对陶瓷装饰是至关重要的。

(二)陶瓷艺术对中国画艺术的创新

随着时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逐步变化,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也会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陶瓷艺术也会随着变化。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的借鉴西方绘画的技巧,开始注重对颜色的把握,开始注重写实与写意相结合。在创新方面,陶瓷艺术可以相对来说做的更好,陶瓷艺术的表现手段比中国画要丰富,陶瓷艺术是一个相对于立体的艺术表现手段。可以通过对陶瓷上的大面积的颜色和线条的改变,使得中国画和国际绘画风格的融合。同时我们在对陶瓷艺术的创新时不能完全脱离中国传统,毕竟只有民族的,才会是世界的。现在中国画艺术和陶瓷艺术的创新主要是表现题材上的创新,不能只拘泥于传统的诗书意境,要能按照现代艺术消费者的想法,创作者要根据传统的技巧来实现对于新的题材的表达。陶瓷艺术除了要在题材上注意创新,还要注意题材、表现技法与器形的相结合创新,这样才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绘画语言;绘画的观念;现代装饰艺术;融合

1.绘画语言与观念利用到现代艺术中的重要意义

现代装饰艺术,是指在艺术发展的今天,包括艺术领域、建筑领域、环境艺术领域、雕塑领域及壁画领域等方面涉及到的装饰的艺术。由于我国是具有着五千年的发展历史的国家,文化艺术在历史的河流中没有被遗忘,反而因受到时间的冲刷变得更加的璀璨。这一点是现代装饰艺术无法替代的,现代的装饰艺术是在传统的艺术的基础之上进行不断的传承与创新,在不断的适应时代的要求的基础之上遗留下来的瑰宝。现代装饰的概念是指涉及到公共空间的装饰艺术,与传统的纹样的装饰概念不同,墙边饰等具有极为狭窄的装饰发展空间。当今艺术与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现代的装饰艺术有了一种新的发展的空间与趋势,利用绘画语言与观念进行思考,可以使现代装饰艺术朝着更适合时展的潮流的方向进行发展。

2.现代装饰艺术的演变

现代装饰艺术是现代文化艺术发展的一种现象,这种艺术与在画架上进行绘画不同,但是现代装饰艺术又包含着绘画艺术的一些精神,可以理解成是将绘画艺术的相关因素融入到现代装饰艺术中来,使现代装饰艺术具有了新的内涵和不同的意义。在现代的装饰艺术的装饰绘画中应该克服以往的单一的、概念的、传统的和机械的的艺术形式,让现代的装饰艺术创新起来,使之不断的与现代艺术中新颖的艺术手法与观念语言相结合。比如可以借取梵高、康定斯基、米罗、塞尚等大师的绘画作品中的艺术,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在这些作品中就存在着现代装饰艺术与绘画艺术之间的融合。不管是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的艺术画派之中,新的艺术的风格的出现往往是通过打破对于传统的破旧的不适合时代的风格而出现的一种新的风格。在一般的情况下,传统的复杂的或者详尽的艺术风格往往会被新的简洁的风格及简单的语言所代替,但是往往这种新的简洁的风格会在新的时代中被赋予新的内涵与意义,而变得更为复杂,因此,就会有一种更加新的、简洁的风格出现代替这种复杂的风格,周而复始。

3.现代装饰艺术与绘画语言与观念进行融合的依据

一般的艺术的风格和艺术的流派往往是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体现其中的特色。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艺术的形式呈现多样化的现象,融合各派的艺术形式,因此作为现代的装饰艺术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打破传统的纯艺术的束缚,将传统的纯艺术形式与新的实用的美术艺术相结合,让艺术与技术相结合获得新的表现形式。比如说,众所周知的包豪斯学院,为了创造新的装饰艺术,打破传统的绘画艺术与工艺艺术之间的界限,形成一个以建筑艺术、绘画艺术与雕刻艺术三位一体化的新的艺术的殿堂。再比如说,康定斯基大师的绘画艺术则是完全的与自然的绘画艺术不同,他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通过抽象的形式,通过色彩的表达直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康定斯基大师的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对于后世对于装饰艺术和工艺美术中的艺术表现形式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要说将抽象的表达艺术发挥到极致的就不得不提蒙德里安大师,蒙德里安大师所采取的绘画表现形式与凡•度斯堡等艺术家一起创造的风格流派,对后世在于现代装饰艺术中甚至于在建筑艺术和工美艺术上都有着很大的研究价值。这些艺术表现形式的出现使后人对于绘画艺术和工美艺术之间进行了重新的思考,人们在看待现代的装饰艺术时不再像以往一样单纯的以一种简单的风格进行衡量,而是将艺术眼光从艺术本身中看透,并将艺术思想进行迸发。在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其演变的过程是传统到成熟的进行发展的,同时这个过程中具有不断的变化的,也同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和周期性,在一定的时期中不断地周而复始的变化、创新、完善,使现代装饰艺术的表现语言更加的丰富、完善,同时也作为一种新的推力推动装饰艺术领域不断的发展扩大。因为装饰艺术的发展的变化使得人们对于装饰艺术领域的认识得到了一定的扩展,新的观念不断的深入人心,观念的变化形成了新的探索,使现代装饰艺术具有了新的发展前景和活力。利用传统的纯绘画的语言的表现形式使得装饰艺术、建筑艺术或者工美艺术等作品的视觉更具张力,一写新的随意性、偶然性、不确定性的表现手法的融入使得人类的文化精神在现代装饰艺术中得到体现和回归。现代装饰艺术与传统的纯绘画的语言表现形式相结合,对现代的装饰艺术展开了一定的冲击力,使人类在进行艺术的欣赏时更加的关注艺术作品的精神的内涵和内有的文化,使得艺术作品更加具有现代性、精神性和时代性。在目前的时代中,中国加入WTO组织,处于全球化的大模式之下,艺术的精神文化与世界各国的民族风格和观念相结合,这样所形成的艺术正是我们当代的艺术所追求的所在。

4.现代装饰艺术与绘画语言与观念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现代的装饰艺术具有语言、工艺手段和材料相融合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即使有传统的纯绘画的语言艺术进行融合也不会改变现代装饰艺术的本质。而我们就是需要这样的艺术,利用材料作为原有的艺术属性,对材料的新的价值和功能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和把握,使材料在融合艺术特征之后不仅能够在视觉上和功能之上超过原来艺术的内涵,更能在艺术的观念之上为现代的装饰艺术进一步发展提供大量的思想空间。现代装饰绘画融合了对装饰的语言驾驭和对于艺术材质的美的敏感的探索。装饰艺术与纯绘画艺术不是两个不能相融合的艺术,这两种艺术可以通过相结合创造出新的生命的活力,同时这种艺术的结合对于两种艺术而言是一种新的共生,只有将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现代装饰艺术和纯绘画艺术才能够具有主观和客观相融合的新的艺术特征。在现代的绘画的艺术中有许多的艺术表现手法、艺术的观念都与现代装饰艺术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康定斯基、毕加索、克列等艺术大师的作品,不仅在色彩、构图、观念、造型或者是个性的展示上都与现代的装饰艺术绘画的追求是完全切合的。因此现代的装饰艺术在观念的形成和绘画的语言的构建上与现代的绘画艺术所追求的一致,为改变装饰艺术的概念化和矫饰为目的。但是现代装饰艺术不是纯艺术表现形式,本论文所说的将装饰艺术与纯绘画艺术相结合是指着重关注绘画的语言与观念的变现,不断地对艺术的表现形式进行更新,在打破传统的基础上,对自身的表现形式和材料的运用进行艺术的创新。在对于现代的艺术形式进行借鉴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是单纯的借鉴,要在融合的基础上,创造出装饰艺术的新的发展的前景,从中提炼出现代装饰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点,这对于现代装饰艺术的下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的装饰艺术与纯绘画艺术相结合后,会具有传统的绘画艺术的语言的夸张性,使新的现代装饰艺术具有典型的美,使其美的表达更具有感人性,在新的艺术形象形成的过程中,形成新的艺术个性和艺术生命。现代装饰艺术追求艺术的个性和艺术的多元性,在现代的观念不断的融入中,为其下一步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方向,也大大的丰富了现代装饰艺术的内涵,注入更多的艺术表现情感。在新的事物不断地替代者旧的事物的过程中,现代装饰艺术也在不断的向前发展,现代人类观念的进步使得传统的艺术形式变得苍白,变得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艺术语言的相融合,使得人类通过艺术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更为具体,同时也是的艺术作品具有更多的情感。在艺术的表现形式和绘画的语言的时候会发现,两种艺术的相融合使得新的艺术产生了新的观念、新的表现形式和新的思维,同时可以体会得到现代装饰艺术的新的艺术境界、美学思想和独特的艺术品位。现代装饰艺术处于现代生活之中,应该作为一种表现艺术出现,利用新的形式,超感觉的实践方式,创造出新的艺术表达方式。现代装饰艺术与绘画艺术不同,不能应该是作为对图案进行正规化处理的一种表现艺术,应该注重所要创造的艺术的内涵,注意物体本身的题材,自然而然的去表达其内心的观念。绘画语言和艺术所表达的真实的思想是通过内涵进行表达的,现代装饰艺术在表达自己的美学特征时是通过对于自身的美学的基础的重新审视,与传统的艺术进行比较而表达的。如果在艺术的创造过程中,单单利用纯绘画的表达方式对绘画进行图案化的构思,那么这个作品本身就缺乏情感,这种作品的内同容与其表现形式就会产生分离,就会成为完全的工艺化的艺术表现。关注艺术作品的绘画语言,是艺术作品的艺术风格的表现形式更加的积极向上,着重强调艺术家们的内心形式进行表达创造者的思想,并不是简单的在制作一个手工艺术品。现代装饰艺术的语言正在发生着变迁,这一变化正体现出了艺术的意义在现代的转化,现代的艺术的具体面貌是不尽相同的,但是这些艺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和艺术的表现形式却是一样的。比如表现主义和立体派等,利用抽象、变形和象征等新的色彩的组合和视觉的语言,创作出新的艺术作品打破了传统的绘画艺术的表达。现代装饰艺术的绘画方面的艺术语言也同时创造出了许多的艺术的规则,这些规则里不是再以传统的单一的现实为表现材料,而是以艺术自身的发展为审美的材料,以达到艺术形式的变革。现代装饰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融合传统艺术中的语言特点,并与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相融合。虽然现代的绘画艺术不再装饰艺术的表现范畴里,但是现代装饰艺术却能巧妙的与绘画艺术的语言和观念相结合,这是现代装饰艺术现代的一种新的发展的理念,这种发展方式即对于绘画艺术的语言进行了诠释,又能保持住装饰艺术的本身的实用性与艺术的观赏性。现代装饰艺术的语言与纯绘画艺术的语言的表达不同,这种艺术具有自身的特色,不同的装饰的语言形成了不同的装饰的美,与绘画艺术的语言相结合构建成一个新的现代艺术的观念,在与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使其艺术作品更加具有表现力。

5.总结

当今的艺术得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现代社会中更多的科学家们开始探讨新的艺术的生存的空间,现代装饰艺术以一种新的艺术表达形式,在现代艺术中诞生。从艺术表现形式的多元化到重建语言的表达,这对于我们队现代装饰艺术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考。重视现代装饰艺术与绘画艺术的表达形式的相结合,使我们的艺术表达形式在未来的发展中有更为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徐秋花.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考[J].求实,2011,(12):44-46.DOI.

[2]余莎莎.城乡统筹视野下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以成都为例[D].西华大学,2012.DOI.

[3]郑萍.统筹城乡,老有所养———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思考[J].决策与信息:下旬,2011,(9):286-288.DOI.

篇5

关键词:著作权;民族传统艺术传承人;知识产权

引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绚丽多彩。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艺术传承者正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危机,亟待通过知识产权保护的手段来保护其利益。我国的《著作权法》主要是对艺术、舞蹈、文学书籍、音乐作品等相关作品权利保护的法律,在保护少数民族传统艺术传承人的知识产权方面也发挥着作用。然而,由于少数民族传统艺术的特殊性,《著作权法》在保护少数民族传统艺术传承人的知识产权方面依然存在一些短缺,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本文旨在从《著作权法》的角度探讨少数民族传统艺术传承人的知识产权的保护,为我国加强少数民族传统艺术传承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一、当前少数民族传统艺术传承人的生存困境及原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传统文化日益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在当前的环境下,少数民族传统艺术传承者的生存、发展环境日益恶化,少数民族传统艺术传承者正濒临难以生存的困境,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新时代传承者的经济压力过大

在生存压力不断增大的今天,少数民族传统艺术传承者面临的经济压力也明显加大。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也有了新的变化。在追求物质和经济生活的思潮下,传承少数民族传统艺术的劳动者的社会地位不断下降,传承活动的影响力日渐减弱。传承者难以依靠传承活动获得经济收入,以至于物质生活过于贫苦。因此,出生于新时代的年轻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寻求更好的经济收入和家庭生活,从而放弃学习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二)依赖于口耳相传的项目缺乏传承人

在全球化时代,随着多元文化兴起,传统文化遇到挑战。相对于长久生存在偏远山区的群众而言,由于许久没有接触过新事物,在突然接触到除本民族文化以外的文化时,难免会心生兴趣,转而抛弃民族传统文化,选择学习新事物、新文化。由此给少数民族传统艺术的生存沃土带来不良影响。新时代的年轻人在接触过新鲜多元文化后,面对本地区的传统技艺,则逐渐丧失兴趣,使得依赖于口耳相传的传统文化走入暮年。

(三)商业化运作对民族传统艺术带来负面影响

随着我国文化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部分少数民族传统艺术被大规模地开发,进行各种目的的商业包装,谋取经济利益。尤其是我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后,进行商业包装、谋取经济利益的开发活动愈演愈烈,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很少有人会考虑这种大规模的商业化运作会给少数民族传统技艺带来何等影响,所以在开发的时候,并没有从原则上对少数民族传统技艺进行保护。在经济利益和传统技艺面前,显然没有做到均衡,没有做好如何正确处理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关系,没有做到以开发促保护。更有甚者,为了压缩成本,在商业演出中,随意使用少数民族传统技艺,不考虑实际场景且不支付费用给技艺的传承者。在商业化的影响下,一切都必须为商业服务,少数民族传统技艺不再是简单的民族精髓,更像是一个用来谋取利益的工具,成为一种商品。

二、著作权视野下少数民族传统艺术传承人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法律制度框架中,少数民族传统艺术传承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著作权法》的保护。但是,由于少数民族传统艺术及其传承人的特殊性,《著作权法》中的一些条款难以满足其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难以根据《著作权法》清晰地界定少数民族传统艺术传承者的独创性

由于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多种姿态的传统技艺,而当前的《著作权法》并不能完全适用部分动态传承的少数民族传统艺术。在《著作权法》的第三条中,对作品的含义进行了明确。少数民族传统艺术发源于人民群众,是群体智慧的结晶,并不符合作品独创性的相关要求,而且也不能与可复制性这一规定相契合。而关于作品独创性的规定划分,我国尚未明确。这就使得传承人在传承活动中,自己对传统艺术项目进行改进或创新时,所获成果难以被法律承认和保护。从概念层面而言,少数民族传统艺术作品归属于少数民族传统艺术。进一步说,就是作品是以少数民族传统艺术为源泉进行创作的,是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创新的。新的作品完全保留和继承了少数民族传统艺术的文化精髓。在众多传承人当中,人的传承能力因本身素养而千差万别,所以其独创性也极具个人特色。例如:传承人以少数民族传统艺术为基础,通过改编和加入新内容,进而形成了新的少数民族传统艺术作品。但是,由于法律不完善等原因,这种形式的创作作品是难以受到法律保护的。

(二)少数民族传统艺术的传承者不符合《著作权法》中界定的权利主体特征要想确认少数民族传统艺术传承人的法律权利,那么必须优先明确主体

在现行的《著作权法》中,明确指出著作权属于作者。而著作权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组织或者国家。由于历史等原因,少数民族传统艺术技艺的作者并不明确,且查实难度很大。少数民族传统艺术的精神权利被视为一种集体权利,所以在明确主体方面,我们可以从传承人的民族性、传承习惯等方面入手。但是在实际中,这种权利因太过抽象以至于难以真正实现。但是又难以保证权利不受侵犯,所以一旦发生侵权,在维权的过程中,谁是诉讼主体就成了首先应该回答的问题。而对于少数民族传统艺术项目,由于其原型作者难以明确,创作者是谁的问题难以回答,所以法律对于这种衍生作品并未予以保护。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少数民族缺乏文字,所以在历史中,诸多民族传统艺术在传承上主要是依赖人们之间的口耳相传,并没有条件去做书面记载。关于当前所见到的传统艺术的书面记载,绝大部分都是后人整理而来的。比如民间文学和民间音乐,一部作品的出炉,需要经过传承人口述、记录者记录,而后还需要整理者统一整理,由于涉及环节很多,涉及的人数也很多,所以在发表权、修改权等方面,由于法律没有进行明确,所以权利属于谁尚无定论。比如:由于古时缺少文字,少数民族传统艺术难以通过书面形式进行记录传承,使其拥有不可复制性,与法律规定相违背,致使其权利难以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另外,少数民族传统艺术在创作时,具有群体性,这就决定了其权利主体不是属于个人,而是属于集体,显然不符合《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除了上述内容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少数民族传统艺术在传承过程中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加工改进的过程,具有传承和变异的特点。因此,少数民族传统艺术传承人并不符合《著作权法》中对权利主体的规定要求,因而难以确定和保护。

(三)《著作权法》中对保护期限的规定与少数民族传统艺术需要长久保护的特点不符

在当前的法律规定中,我国对于作品的保护采用的是自动保护原则。具体来说,当作品完成后,只要符合法律有关作品的属性定义,那么作者无需采取其他申请措施,法律自动对作品进行保护。著作权的获得十分简单,但是在保护时间上,则有着较为明确和严格的限制。在《著作权法》中的第二十、二十一两条中,就权利的有效时间进行了明确说明。在少数民族传统艺术方面,由于传统艺术的特殊属性,其时间十分长远,这一点则与法律规定相悖。按照现行的著作权有关规定,少数民族传统艺术的传承人并不能受到充分保护,尤其是涉及民间的文学作品时,法律上的不完善就会更加凸显。对于传承人而言,著作权保护时间过短,显然对其有着十分不利的不良影响,不仅会对其创造性产生负面作用,而且也不利于少数民族传统艺术的弘扬和传承。比如,文学作品的创作,大多都是站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而来的,如果传承的创作成果被创作人占为己用,无疑会对文学作品的创作发展产生极为消极的负面作用。少数民族传统艺术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本身价值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上升,即历史越久远,其价值便越高,对其进行保护期限的有关设置,显然不利于长远保护。再者,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少数民族传统艺术的生存发展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如果不能做到保护弘扬,终究会被其它文化所吞噬。所以,在著作权法中,设置保护期限的有关做法显然与少数民族传统艺术的长久保护理念相违背。综上所述,《著作权法》与实际的少数民族传统艺术传承人所需要的保护还相差较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传承人起到保护的作用,但是由于传承人本身的特殊性,如何继续完善《著作权法》,给予传承人更好的保护,是当前应当努力的方向。

三、《著作权法》框架下完善少数民族传统艺术传承人知识产权保护的策略和建议制定

《著作权法》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文学、音乐、舞蹈等作品的权利。从上述内容可以知道,在《著作权法》的现行框架下,由于难以确定独创性标准、著作权主体以及保护期限较短等问题,导致少数民族传统艺术传承人知识产权保护未得到有效的保护。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著作权法》框架内提出以下策略和建议。

(一)根据传承者对少数民族传统艺术的创新情况来确定独创性标准在独创性方面可以从传承者在少数民族传统艺术中的创新情况来进行界定,以确定独创性标准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少数民族传统艺术在经历千年的历史变幻中始终流传,依靠的正是一代又一代传承人的努力,在传承的过程中,传承人又会根据所处时代的特点和特色进行更新和创造,使得少数民族传统艺术能够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从而使其在发展中传承、在传承中创造。比如:“苗绣”,这是一种广泛流传于贵州地区的民俗,“苗绣”在不同的人手中所展现的特点也是不同的,在创作中,作者对其赋予自身的理解和审美,通过结合自己所处环境中的时尚元素,进行“苗绣”创作。不同于原来一层不变的传承,这种传承不断加入新的时代元素,不断在艺术风格上进行创新,那么就可以说这种传承就具有独创性,而这类传承人所创新的作品就理应受到著作权的保护。

(二)在《著作权法》中明确少数民族传统艺术传承者是权利主体在著作权的获得方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作者权利的明确

著作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创作者的合法权利不被侵犯。通过上文的阐述,可以知道少数民族传统艺术指的就是某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其创作者属于某个人或者民族全体,因此少数民族传统艺术的权利主体可以为个人或者整个民族,按照法律规定,国家亦可作为权利主体。国家版权局在2014年起草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中第2条就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定义进行了明确。此外还说明了基于民间艺术而进行二次创作(如改编、翻译等)的作品,那么创作者对所创新的部分是拥有著作权的。比如白秀娥剪纸案,在这场案件中,就白秀娥在剪纸中加入的创新部分是否应该受到著作权的保护进行讨论,北京市高院做出了终审判决。该案件向外界传达传承人亦可以成为著作权的保护对象,同时也给从事少数民族传统艺术的传承人应如何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参考。不得不说,传承人在传承和弘扬民族历史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民族文化才能传承至今。因此,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人的权益,使得传承人更好地开展传承活动,是当前理应探讨和解决的一个问题。只有承认传承人的主体资格,才能更好地推动和激励传承人进行传承活动。

(三)根据少数民族传统艺术的特点,延长《著作权法》中的保护期限在保护期限方面,著作权明确指出,保护期限指的是作者终生及其逝世后的五十年,只要过了这个期限,所创作的作品便可进入公共领域

少数民族传统艺术由于是民族历史的产物,在传承过程中,有的早已流传和公布于世,如果也将年限的保护简单套用在少数民族传统艺术的保护方面,显然是不妥当的。在笔者看来,根据少数民族传统艺术的属性特点,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少数民族传统艺术只要有传承人进行传承,那么在对其保护方面,应当获得《著作权法》的保护,并且不设定保护期限。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传统艺术传承人的生存环境日益严峻,亟待通过知识产权方面的手段保护自己的利益。从《著作权法》对少数民族传统艺术的保护来看,当前《著作权法》难以清晰地界定少数民族传统艺术传承者的独创性,而且少数民族传统艺术的传承者不符合《著作权法》中界定的权利主体特征。《著作权法》对保护期限的规定与少数民族传统艺术需要长久保护的特点不符。这就需要我国法律制定者考虑少数民族传统艺术及其传承者的特点,对《著作权法》进行改进,明确少数民族传统艺术独创性标注,将少数民族传统艺术传承者明确纳入《著作权法》中规定的权利主体,并延长《著作权法》中的少数民族传统艺术的保护期限.

参考文献:

[1]文永辉,卫力思.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以贵州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2,01:14-20.

[2]杨晗.黔东南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研究———以苗族服饰为例[J].法制博览,2015,23:256.

[3]刘振宇.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J].衡水学院学报,2011,05:14-16.

[4]陆皓.贵州省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3,09:226-227.

篇6

【关键词】装饰艺术;装饰色彩;装饰壁画

色彩是装饰艺术作品的主要因素之一,它对艺术起一种装饰作用,有助于促进作品的真正完美,也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色彩之美。分析装饰色彩有利于我们创作出具有时代、民族感的优秀作品。

一、装饰色彩的发展

装饰色彩的起源是从装饰艺术的出现为标志的,它是构成装饰艺术不可缺少的基础组成部分。装饰色彩的应用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四万至一万五千年前原始社会的石器时代晚期。至今,装饰色彩主要经历了三个的时期:原始装饰色彩、传统装饰色彩、现代装饰色彩。

1、原始装饰色彩的艺术特点

原始装饰色彩以红、黑、白、橙黄几种色彩作为原始装饰艺术的专用色,它以朴拙清新的艺术特点在彩陶纹饰的图腾符号中体现的十分充足。彩陶是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及图腾纹饰的陶器艺术,它是原始人类利用泥土烧炙的生活器物或供奉品,这种装饰艺术的由来,也是与原始人对图腾崇拜密不可分的,体现了当时人们由于思想的愚昧,在万物有灵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原始宗教形式和文化现象。

2、传统装饰色彩的艺术特点

传统装饰色彩是指传统艺术中普遍使用的色彩,它主要继承了古代贵族艺术华丽的色彩特点,主要体现在建筑、服装、工艺品、宗教艺术的形式上。传统装饰色彩的发展是建立在原始装饰色彩的基础上,在发展的过程中吸取了华丽的宫廷艺术和民间艺术而逐渐形成的。其色彩的应用较以往更丰富多彩,再也不是原始装饰色彩单一性的体现。在文化方面,传统装饰色彩也是一名优秀的“文化大使”,它在传承中很好体现了商周文化、秦汉文化、唐宋文化等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文化现象,使我们现代人找到了一条了解古代艺术的捷径。

3、现代装饰色彩的艺术特点

装饰色彩发展至今,融入了古时优秀的文化和艺术形式,很好的将它们各自的色彩特点融合在一起,构成了综合性的艺术元素,使装饰艺术在艺术设计中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极大的满足了人们对生活审美性的需求。

二、装饰色彩在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中的应用

沿着艺术发展的轨迹,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中装饰色彩风格各异的时代流变及其所反映出的不同色彩特点,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艺术形式。据记载,早在春秋后期,周代都城的政治性建筑“明堂”里,就绘有“尧舜之容,桀纣之像”,及周公抱着幼年的成王接受诸侯朝拜的壁画。到了战国时期,大型建筑物普遍的采用装饰壁画作为装饰。其富丽堂皇的艺术形式,为我们现代人叹为观止。

从汉、唐至明、清这段文化艺术鼎盛时期来说,涌现出了数以千计不同风格的装饰艺术作品。其中汉画像石、画像砖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它们大致分布于我国的山东、南阳及四川等地,它们的艺术表现形式各有不同。山东画像石艺术的风格古朴深厚,在技法上多采用剔地凸像的“薄肉雕”,以阴线表示面部和衣纹,人物形象多为正侧面角度,只见大略外形,具有剪纸般的装饰效果。河南南阳是汉画像石艺术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其艺术作品以泼辣豪放的艺术风格而著称,作品造型简洁,神态生动,构思大胆奇巧。四川画像砖艺术的艺术风格清新明朗,有全用阴线刻画的作品,也有以浮雕结合凸线阳纹表现的作品,手法灵活多变。汉代画像石画像砖虽然分布于不同地域,受不同风格的影响,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黑、白两种装饰色彩的面貌出现的。汉代人之所以将黑、白两色应用在画像石、画像砖上,由于当时人们对阴阳学的痴迷,认为黑、白两色已经超越色彩本身而具有强烈的情感象征意义。由此可以进一步领悟到,汉代装饰画的色彩结构运用黑、白重复,反转形式的空间关系和“求平、求满、求稳”简约的形象特征,所显示的淳朴、深沉、厚重的艺术特点里蕴涵着神秘的艺术魅力。

在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组成元素当中,不得不说敦煌莫高窟的装饰壁画。它大约从十六国时期到元代,历经一千余年,在现存近五百个洞窟里有壁画四万多平方米,其风格各异,丰富多彩的壁画精品构成了一条灿烂的艺术长廊,为后人很好的研究中国传统装饰艺术色彩的风格流变和文化内涵提供了一个异常广阔的艺术天地。敦煌壁画含概了从南北朝一直到晚唐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显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南北朝时期的装饰画多以石青、石绿为主用色,利用中间灰色和冷暖对比的手法突出当时时代的严肃保守。如北朝描写佛教题材的《萨琳那王子本身故事》、《鹿王本身的故事》的两幅作品边是这个时期的经典之作。到了隋唐时期确立了华丽丰腴为主流的装饰艺术新风格,其装饰用色除了石绿、石青、藤黄外,开创了金色作为画面分割色的使用方法,使画面更加富丽堂皇,艺术审美性更有张力。除了这些装饰壁画外,在唐代的装饰艺术中,还有例如牙雕的“拔镂”,将象牙染成红绿诸色,再刻以花纹;木雕的“木画”,是用染色的象牙、鹿角、黄杨木等制成装饰花纹,镶嵌在木器上;等等。这些不同艺术形式的出现,为中国的传统装饰艺术营造了一片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五代宋元时期是中国艺术史上一个灿烂辉煌的鼎盛时期,装饰色彩的应用在这时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装饰用色比以往显的更加成熟,色调大多采用温暖浓郁的金橙色调,使其焕发出一种绚丽多彩的活力。宋代的装饰艺术题材涉及的方面也比以往更加丰富,如宗教、宫廷、市井小民生活方面等。可见当时艺术文化环境的宽松,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艺术作品,如宋代的装饰壁画《西度母》的艺术特点突出,其造型柔美俊秀,色彩浓郁稳重,集中反映了宋代的装饰用色与造型追求统一和谐优美的艺术风格。元代时期的艺术受到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再融入中原文化博大精深的艺术形式,使中国的传统装饰艺术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由于当时主要受道教文化的影响,创作出大量与道教相关联的装饰壁画,如山西永乐宫壁画《朝元图》最具特色。在表现宏大场景的画面中,色彩强烈对比,主次分明,绿色主调中穿插红、白、蓝各色覆盖于整个画面,互相衬托,冷暖相映,使得装饰色彩既丰富又不失其和谐统一的美感。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成熟时期,同时也是衰弱时期。这一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孕育了民间装饰艺术的勃然兴起,其中版画装饰艺术最能体现明清时期民间艺术的水平和当时的文艺思潮以及人们的审美趣味,用色丰富多彩,如杨柳青年画、桃花坞年画、朱仙镇年画、潍坊年画等装饰版画之间,在画面中大红大绿及各种纯色对比应用比较频繁,这种特殊的色彩关系创造了明清时期灿烂的民间艺术形式,也充分反映了当时装饰艺术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我们在现代艺术创作中追求东西方文化的统一,不盲目追求西化,才能够在现代设计中既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精髓,能使设计作品更具说服力和精气所在。而装饰作为将传统装饰艺术和现代设计穿针引线结合在一起的重要角色,必将在现代社会中体现出无比巨大的能量。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融合;水墨艺术;平面美术设计;国画

0 引言

水墨艺术是中国的传统特色,它含蓄的意蕴、悠远的意境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特征的集中体现。在世界文化互相开放引用学习的现代,我国传统的水墨艺术用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展现出的独特的艺术风采,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欣赏。设计师们开始将它与西方的美术艺术融合,以其独特的美来为平面美术设计增添活力与生机。

1 水墨艺术与平面美术设计的联系

水墨艺术作为中国独有的美术表现形式,主要通过水、墨的共同作用来勾勒丰富生动的艺术形象,颜色也只有黑色之分。平面设计艺术强调色彩美及线条美的组合,以此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我国传统的水墨艺术与西方的平面设计从表面上看来是属于两个不相容的美术集体,其差异可以用天差地别来形容。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水墨艺术与平面美术设计,会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正是促进他们融合的基础。

1.1 本质相连

水墨艺术与平面美术设计艺术都属于艺术领域,是艺术领域中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除去表现形式外,它们有艺术领域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艺术设计追求创新、美观,这也是水墨艺术与平面美术设计艺术都不可或缺的特征。水墨艺术讲究含蓄美,它是供知识分子欣赏的高雅艺术;平面美术设计的美比较直观,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可以大范围引起人们的共鸣。缺少创新和美的艺术作品是没有生命力,而水墨艺术及平面美术设计艺术流传至今就足以证明了它们超强的生命力,这也是它们的本质相连的关键。

1.2 特点互补

水墨艺术与平面美术设计艺术在创作理念及构成法则上都各具特点,细细推敲起来,会发现可以将这些进行互补,从而达到更好地表现效果。从构成法则方面来说,与平面美术设计艺术的点线搭配组合不同,水墨艺术注重黑白搭配对比。从艺术创作理念方面来说,平面美术设计艺术缺少水墨艺术中的虚实相生等理念的指导。所以说,在平面美术设计中,可以适当的引入水墨艺术的特点来丰富其本身的艺术形式,以此追求更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2 平面美术设计中水墨艺术的运用现状

我国近代的国画大师们的水墨画在继承传统技巧的基础上,还不断的加入了现代的元素,包括画法技巧等等。如,林风眠先生在水墨画中引入相关的西方元素,逐渐的与西方文化相结合。正是由于这些开拓者对水墨画的创新改进,将水墨画带入到了文化大融合的今天,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将水墨艺术应用到平面美术设计领域,从而去实现水墨艺术与平面美术设计艺术的共同发展进步。目前我们对二者的结合使用最明显的是体现在艺术观念和构图方式上。

2.1 水墨艺术观念的引用

在如今的平面美术设计中对水墨艺术的成功引用,并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的方面主要体现在水墨艺术观念的引用上,比如对于“虚实相生”、“似与不似”等观念的引入。我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奥标志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作为设计者的韩美林融合了中西方的艺术观念,将水墨艺术观念引入到了平面美术设计中。奥运五环的设计运用了“似与不似”的艺术理念,由于其倾斜四十五的设计,使得奥运五环看起来特别具有中国味,像一个人正在打太极。将“似与不似”的理念完美的融合到了平面美术设计中去,实现了具有本土色彩的、符合中国人民审美特征的奥运图标。

2.2 水墨艺术构图方式的引用

水墨艺术的构图方式讲究“布局”,意思是要使得整个画面和谐,主要是在于对“散点透视”方法的运用,可以将不同角度看到的东西都表现到画中,这一特点可以对平面美术设计中的“焦点透视”进行补充,开发平面美术设计的视野,这对其的艺术表达起到了如虎添翼的效果。另外,水墨艺术中的“计白当黑”的方法也被引入到了平面美术设计中,水墨艺术讲究意境的悠远,表现在布局上就是点到而止,不去做过多的描绘,在纸张上留有一定的空白区域,观赏者可以凭借自身的体会去自由的发挥,体会其中的意境美。将这一特点恰到好处的引入到平面设计中,可以加强平面美术设计的意境。例如,我们熟悉的中国人民银行的标志就是典型的将“计白当黑”的手法运用到平面美术设计中的案例,在平面美术设计的基础上,适当的引入水墨艺术的观念,将“留白”的意境淋漓尽致的表现在平面美术设计艺术中,体现出了别具一格的美。

3 平面美术设计中水墨艺术的运用前景

水墨艺术讲究含蓄美,它是供知识分子欣赏的高雅艺术;平面美术设计的美比较直观,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可以大范围引起人们的共鸣。对于在平面美术设计中引入水墨艺术,我们还可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有许多的事要做。

首先,要认清当前的发展形势,清楚的了解当前的水墨艺术在平面美术设计中的运用现状,充分清楚的认识到水墨艺术与平面美术设计的结合所要面对的挑战,从而将挑战视为机遇,把机遇转化为进步。在艺术中不断探索、不断革新,寻找最优的结合途径与方式,提高平面美术设计的艺术水平。

其次,是要把握发展方向。这要求设计者们同时精通水墨艺术及平面美术设计技巧,掌握二者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去寻找水墨艺术与平面美术设计的共同连接点。避免不加思考的生搬硬套,不要盲目的去对二者引用结合,有些不合适宜的组合会造成四不像的画面,从而降低平面设计的艺术效果,这与我们引入水墨艺术的初衷不符。所以我们设计者们在引入水墨艺术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平面美术设计本身的艺术特征,在需要的地方进行引用,通过一系列的创新思想来实现水墨艺术与平面美术设计完美的结合,组成新的生命力,形成震撼人心的艺术表达效果,并将其延续下去。

最后,要探索更深层的结合。不要仅仅局限于形式上的结合,要根据群众们的审美需要,在平面美术设计中引用相关的水墨艺术,借鉴水墨艺术含蓄悠远的意境来丰富平面美术设计的图形、文字、线条所表达的内涵,在实质内容上进行创新性的有意义的结合。探索二者之间的结合途径,实现艺术上的再创造。

4 结语

在文化大融合的今天,水墨艺术与平面美术设计艺术都以追求创新、美观为目的,但同时在创作理念及构成法上各具特点,这就使得我们能够将水墨艺术应用到平面美术设计领域。具体而言,可以在平面美术设计中运用水墨艺术观念,比如“虚实相生”、“似与不似”等观念;也可以在在平面美术设计中运用水墨艺术构图方式,比如运用“散点透视”方法将不同角度看到的东西都表现到画中,对平面美术设计中的“焦点透视”进行补充。总之,将我国传统的水墨艺术与平面美术设计融合,可以达到更好地艺术效果,不仅将本土化了西方的平面美术设计艺术,也开拓了我国水墨艺术的发展平台,从而实现水墨艺术与平面美术设计艺术的共同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健.对水墨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审美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1).

篇8

关键词:当代;纤维艺术;发展;研究

当代纤维艺术的产生是建立在传统的纤维织造的基础上,并不断继承了发扬了传统纤维艺术取得的成绩,和传统的纤维艺术相比,当代纤维艺术在形式和特征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因为这些变化,当代纤维艺术就成为了除了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外,还具有自价值以及体系的艺术。所以,对当代纤维艺术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当代纤维艺术的概述

(1)当代纤维艺术的涵义。纤维艺术的涵义指的是主要以各种动物、植物的纤维,例如毛发、尼龙、金属等或者是利用各种纤维做出自己需要的产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涉及到编织、缠绕、覆盖以及粘贴等形式,利用这些手段将纤维作品设计成平面或者立体的形象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纤维艺术是流传下来的具有历史意义的艺术形式,当代纤维艺术虽然说跟传统的纺织有着各种相似的地方,但也具有更全新的一面。当代的纤维艺术的表现手法并不是单一的传统的编制表现技法,相反它充分的展现出了纤维这类材料的特殊的肌理感以及深层次内涵。因此,我们为了将这种艺术和传统的纤维艺术相区别,把它称为当代纤维艺术。

(2)当代纤维艺术的表现形式。从当代纤维艺术的表现形式来看,呈现多元化。当代纤维的表现形式不仅包含传统的壁挂艺术、软纤软雕塑艺术以及当代纤维艺术已经真正从单纯的墙面走向了建筑空间,从平面形态发展转变为空间形态的观念已经被广大人们接受了。当代纤维的艺术作品已经从被广泛的应用到平面和立体之间,且表现形式也逐渐呈现出开放式和多元化的发展特点。纵观世界国内外的纤维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就算是在一些被运用在平面上的纤维艺术作品也想要借助展示的途径去打破传统视觉审美观,当代纤维艺术将本来不起眼的平面作品在空中呈现出弧形的悬挂方式,或者是通过折叠、排列、组合等各种形式进行展览。最终实现了纤维艺术在三维空间的视觉效果。当代纤维艺术在空间上突破的基础上并衍生出了“软雕塑”,从而将当代造型和建筑的新活力贯彻起来,与此同时还能够在很大的程度启发我国的早期艺术创作。

(3)当代纤维艺术的特点。纤维艺术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到今天已经表现出了一些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事纤维艺术的团队已经具有初步的规模了,特别是在专业艺术院校中;针对当代纤维艺术成立的研究室以及工作室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很大的程度上推动了当代纤维艺术的发展;二是关于纤维艺术的各种理论体系也在逐渐趋于完善,和纤维艺术相关的报道也频频出现,这让人们对于“纤维艺术”这个词语已经不再陌生了。三是,随着纤维艺术的不断发展,关于纤维的各种艺术作品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从最近几年我国参加的各种类型关于国际纤维艺术作品展示中我们的不难看出,获得的成绩和肯定就是对该点的最好说明;四是,在当代,关于各种纤维艺术的作品的展览会也不断推出,特别是一些具有较高影响的纤维展览会的举办,为国内、国外的纤维艺术家门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

2 当代纤维艺术存在的缺点

当代纤维艺术在不断的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虽然说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形成了纤维艺术的臆想,但是跟西方国家相比来说,在我国的起步较晚,而且针对纤维艺术这门独立学科成立时间短、发展缓慢,再加上对于普通的百姓,很多人对纤维艺术都不是很了解,这样就在很大的程度上阻碍了纤维艺术的不断发展。

3 当代纤维艺术的发展

(1)图形、情景绘画到现代抽象。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当代纤维艺术已经完全摆脱了传统观念的约束,正在尝试将传统的技术以及现代的观念结合起来从而将纤维材料富含的内在力量表现出来,抽象的描述已经给纤维空间的创作以及空间的形成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但是纤维艺术特殊的感受能力和个性已经得到更多艺术爱好者的追崇。一些艺术家们也正在尝试通过抽象的形态将纤维艺术展现出来。

(2)平面、立体等自由空间的扩展。早期的纤维艺术,特别是在欧洲时期,纤维艺术的概念主要指的是以挂毯或者是壁毯等一些列平面作品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所以,在欧洲挂毯拥有悠长的历史欧洲挂毯的产生来源于建筑材料适合本身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将这两种风格紧密联系起来的是芬兰人露加・荷林尼,他于20世纪初就指出了可以让纤维艺术存在于空间中,从此,树立起了纤维艺术从平面到立体运用的里程碑。

(3)制作、单一经纬编织到多元表现肌理。纤维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突破了传统使用的那些简单的经纬编制方法,在不断发展中以及延伸到了编织、刺绣、印刷、环节、镶嵌、覆盖、缠绕、捆绑或者是将纤维材料进行复杂的排列、粘贴以及悬挂等,当代的纤维艺术不仅沿用了传统的编制方法,还通过增加使用的材料并引用一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例如扎染,将这些材料进行组装、粘贴、点缀和装饰。因此当代纤维的艺术作品多数已经打破了传统表现手法的限制,将各种艺术手段结合在一起甚至还添加了很多其他的工业进去的艺术生产手段,这充分体现了当代纤维艺术的灵活性,也让当代纤维艺术成为一个展现多种艺术手段的媒介。

(4)从手工走向现代科技。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使用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去创造作品早就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目前有很多的艺术作品通过使用大型的染花和印花机以及电脑艺术技术等去创造出来的。在纤维艺术中,通过一些特殊的处理方式将纺织品变成一些特殊的材料,在这里就离不开将金属材料的处理和传统的纤维艺术相结合,不断扩展纤维艺术的创作空间。学者认为:不断汲取和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在纤维艺术的创作中是很重要的,所以艺术家们的创作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此同时,还应该掌握好利用科学技术的度,在利用各种现代科技技术的同时,还应该关注社会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用科技技术解决应该解决问题,而不是将它们作为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而付出的一种代价。

(5)材料从单一到多元。纤维艺术发展到现在,在使用材料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纤维艺术家在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时候,已经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材料使用并逐渐走向了多样化。在当代纤维艺术中,传统的天然的天然纤维得到了人们的广泛使用,除此之外,还添加了一些新型的天然纤维材料,这让当代纤维艺术展现出不同的色彩、纹理、质感,更重要的是,当代纤维艺术已经能够完全根据室内和室外的区别进行使用,比传统的纤维作品更耐用、更容易清洁。特别到了最近几年,纤维艺术的创作方式的不断变化也是导致纤维材料逐渐多样化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有很多的纤维材料的使用是在现有的作品上进行再次创作,作品的材料不仅多样化,也更具有实用的价值。作品的再创作指的是对现有的事物进行表面覆盖或者是部分保留的方法,比如在制作作品的时候,作品的表面经过其他的材料处理后,然后在这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再创作。

4 当代纤维艺术作品的未来展望

当代纤维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正如上面所说的除了传统形式的壁画装饰之外,还包括一些三维、四维以及运用现代声、光、电等技术的表现艺术作品。所以说,我们对当代纤维艺术作品的探讨多元化的表现方式以及作品表达的主题采用的都是和传统工艺形式是理所当然的。另外,我们也应该充分考虑纤维艺术作品在未来的展望、发展的方向以及展览以后的保存、配置等相关问题。在当代纤维艺术品市场还不够完善的状况下,我们还是该以绿色设计为前提和实用设计相结合,发挥纤维艺术作品最大的特性,使纤维艺术不脱离大众而成为不实用艺术或空置艺术。除此之外,当代纤维艺术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还不是很长,这就需要各个艺术院校的领导引起高度重视以及各个艺术家、设计人员的积极参与,就目前来看,纤维艺术作品的市场还有待完善,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纤维艺术作品的市场开发,拓宽设计面和应用范围,使当代纤维艺术品市场繁荣。

5 总结

综上所述,当代纤维艺术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统一体,而是一个整体,这需要纤维艺术内的各种因素之间相互摩擦、相互结合,并最终形成了交相辉映的完美局面。在世界各国举行的艺术交流活动对当代纤维艺术的发展和传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洛桑到我国首都北京的纤维艺术双年展等各种艺术交流活动,都给传统纤维艺术以及当代纤维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和广阔的空间,让当代纤维艺术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在我国举办的双年展活动上吸引了世界各国的艺术家,这些艺术家不仅给世界创造了精美的纤维艺术作品,他们身上还肩负着重大的责任,那就是实现当代纤维艺术的不断传承和飞越。

参考文献:

[1] 张怡庄,蓝素明.纤维艺术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龚建培.纤维艺术的创意与表现[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王凯著.创意与演进:纤维艺术新景观[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8-30.

[4] 诸葛雨阳,邬烈炎.当代纤维艺术[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5] 施慧.公共艺术设计[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

篇9

关键词:舞台服装;造型艺术;作用;特点

前言

在戏曲舞台表演的过程中,服装造型艺术的作用非常重要,不仅能使观众明确舞台上每个人物所代表的角色特点,还能帮助舞台演员快速地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更好的舞台表演效果。舞台服装造型并不是对演员简单的扮相,而是通过服装造型艺术的包装使舞台、演员与艺术作品本身这三个方面形成一个整体,这三个方面也是相互促进的。研究舞台服装造型艺术应该主要从其对舞台表演的作用以及特点这两个方面作着手,来探析戏曲表演中的服装造型艺术的相关内容。

1舞台服装造型艺术的作用

1.1使角色特点得到更好的诠释

在戏曲的舞台表演中,服装造型艺术能在很大程度使角色的特点更加鲜明,使演员能更好地诠释角色的内涵,同时能创造很大的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1]从某种角度来看,舞台演员的服装造型是舞台之上流动的点,通过这种色彩的流动使舞台表演更加生动,将观众的目光集中在演员身上,从而将观众带入表演作品的世界之中。戏曲表演不同于其他形式的表演,人物的角色特点非常鲜明,在表演的过程中,如果演员的服装造型不能突出这种特点,会使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摸不着头脑,甚至无法理解作品的内涵,这就失去了舞台表演的观赏意义。另外,舞台服装造型对戏曲演员来说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从戏曲演员的服装造型上,观众能对角色的身份、年龄以及职业等其他信息有基本的了解,并且能体现整部作品发生的年代、当时的生活状况等,用戏曲的专业名词来说就是“行头”。

1.2使舞台得到美化和提升

舞台服饰造型是舞台表演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2]在戏曲舞台表演中,戏曲服装造型将一些古代的文化、历史以及生活风俗等都包含其中。戏曲服饰鲜明的色彩以及具有意义的图案都与其代表的人物特点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从无声的角度将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身份等其他信息传递给观众,并展示了非常丰富的美感。戏曲服装和造型不受生活元素的束缚,相对完整地表达事物的本质,更注重的是对作品意境的表达,通过服饰与造型将演员饰演的人物与舞台的整体布置融为一体,从而使舞台得到美化和提升。在戏曲表演中,很多演员在服装造型上经常会出现不同的盔帽、鞋靴、腰间会悬挂荷包配饰等,这些元素在舞台表演中不仅仅起到不同的装饰作用,甚至这些代表着不同角色所属的不同行当以及诠释人物的性格特点。观众如果看到戏曲演员的服装上有补丁,那也是精心设计的,与戏曲作品的本身含义是有联系的。舞台服装造型随着剧情的变化而变化,其丰富的艺术内涵使整个舞台呈现出不一样的美感。

1.3使舞台人物形体表现更具美感

从传统的戏曲作品来看,演员通过服装造型、一系列的动作等来配合诠释一部戏曲作品的内容,在戏曲表演中,演员的服装造型与舞台演技是相辅相成的,与人物形象相符的服装能通过戏曲演员的展示更加熠熠发光,戏曲演员的演技能在服装造型的衬托下更加纯熟,为观众呈现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戏曲演员经过多年的舞台表演已经将表演的技巧与服装造型艺术融为一体,在戏曲表演中除了一些语言方面的表演,其他肢体动作都需要借助服装造型来完成。比如一些戏曲作品中的水袖功,需要演员的服装在衣袖上做特殊的处理,使之能与演员的动作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水袖的表演效果。又如,戏曲表演中经常会用到的帽翅功,演员通过帽翅的甩动来表达人物的内心变化,另外不同的人物特点其帽翅的类型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样的表演都需要在演员的服装造型上下功夫,才能使之与演员的表演技术相搭配。

2舞台服装造型艺术的特点

2.1以传统戏曲服饰的样式作为基础的特点

戏曲表演中的戏曲服装和造型与其他形式舞台表演的服装和造型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是因为戏曲表演中的服饰看似与生活的距离比较远,并没有按照现代生活中服饰的样子照搬到舞台上,而是将古代生活中服饰的特点予以保留,作为戏曲服饰的基础。通过多年的舞台表演经验以及艺术家根据作品本身的含义对戏曲服装造型进行一系列的创作、设计以及美化将古代戏曲服饰的特点表达得更加明显,并在其中根据角色的特点对其进行了融合,使之不仅体现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还突破了观众对传统戏曲服饰的刻板印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戏曲服饰风格。另外,戏曲服装造型艺术的另一个特点是其展示的内容比较多样化,能被应用的范围也相对比较广泛。正是由于这个特点,使戏曲服装不受作品内容和具体朝代的影响,在表演的过程中并不会因为朝代的不同而更换服装。

2.2戏曲服装造型具有夸张和美观的特点

戏曲服装造型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是其服装的风格都比较夸张和美观,并没有将原来生活中的服饰特点直接展现在舞台上,而是根据戏曲作品的特点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良,使之能在最大程度上迎合不同年代观众对戏曲的审美观。所以,可以理解成戏曲的服装造型来源于生活,但是却与生活存在着很大的差异。[3]戏曲文化在我国有多年的历史,因此戏曲的服饰也经历过多年的发展,每一次戏曲的舞台表演都能感受到演员与戏曲服饰的完美结合,充分将戏曲服装的美感展示出来。

2.3逐渐加入了现代元素的特点

从整体的角度来看,戏曲舞台服装造型仍然以传统的服饰作为基础,总体上还是体现出戏曲服饰的传承性。但是现代人的审美观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传统的戏曲服饰已经无法完全吸引现代人的眼球。现代戏曲的风格也更加贴近现代人的生活,很多的戏曲已经出现现代版本。伴随着演出风格的改变,服饰造型方面也逐渐加入了现代元素,使其能更加迎合大部分观众对现代戏曲的审美。另外,戏曲服饰与现代服饰的作用是相互的,很多其他形式的舞台表演服饰也逐渐加入了戏曲的元素。现代服饰与传统戏曲服饰元素的叠加使得现代戏曲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格,能将更多年轻观众的目光吸引到戏曲之中,从而使戏曲得到传承和发扬。[4]

3结语

戏曲表演之所以能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关注,不仅因为其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演员的表演技巧,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舞台服装造型艺术为观众带来的视觉美感。因此,在戏曲表演中,舞台服装造型艺术的作用不可忽略,其对戏曲表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几个方面对戏曲舞台服装造型艺术的作用以及特点展开了一系列浅析,希望能为提高我国戏曲表演水平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陈巧稚.戏曲服装造型设计的审美意识研究[J].戏剧之家,2016(11):44.

[2]…严卿月.浅析舞台化妆艺术与服装表现[J].艺术教育,2016(04):136-138.

[3]…董磊.中国戏曲服装的造型设计及写意性[J].戏剧之家,2016(05):36.

篇10

【关键字】中西方建筑;装饰艺术;造型手法;特点

我们从传统的建筑研究来看,在装饰艺术当中的粉刷、彩绘和雕饰等不仅仅是对建筑的一种装饰,更多的反映了人们的地域性审美、思想及文化特征,所以说地域性文化对于建筑装饰艺术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中西方建筑装饰艺术,同样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及地域特点,中西方的社会历史背景差异化也对建筑装饰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装饰艺术也开始逐渐实现中西方的渗透和影响,因此对于中西方的装饰艺术研究尤为重要。

一、 中西方建筑及装饰艺术的特点分析

中西方建筑特点由于其文化特点及历史发展的不同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中

式建筑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而西方建筑则具有一定的希腊历史因素影响,因此在建筑风格和装饰特点上也又较为明显的区别。

中式建筑及装饰风格体现了其深厚的传统文化特点,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我国的建筑具有其独特性,而且中影响较为深远的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儒家思想自古便在我国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道家的哲学思想对建筑及装饰的影响也非常大。我国古代的建筑及装饰特点大多呈现出自然的特点,对楼层的高度上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建筑装饰也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较为鲜明的阶级属性,这些都是受到儒家的“中和”思想及道家的“自然”概念影响。因而,中式建筑及装饰风格都力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建筑的漆色到图纹的描绘上都能可见一斑。

西方建筑及装饰艺术伸手古希腊文明的影响,在西方历史文化发展长河中,希腊文明不管是建筑还是哲学及文学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因而也促进了西方文化的较大发展,特别是对西方的建筑风格及装饰特点的影响非常巨大。古希腊文化中奴隶制的政治制度对社会思想及文化特点都有很大的影响,促进了古希腊文化中对神的崇拜。从而在建筑风格及装饰艺术上,“人神同源”的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建筑和装饰的领域中,对诸神的雕塑和绘画都很多。而在装饰的细节方面来看,西方的建筑艺术与中国的写意风格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写实与对自由、力量的追求,在风格上极力的体现着与力量的协调感,几何形状的建筑,精雕细琢的装饰,以及富丽堂皇的风格都能体现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二、 中西方建筑装饰艺术的传统性比较分析

中西方在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积淀存在较大的差异行,所以在建筑风格上

有较为明显的不同,但是在传承方法上还是有一定的共通性,那便是装饰艺术的编发都会根据其文化思想相统一。因此要研究中西方建筑装饰的差异性,尤其是传统性的比较,更要分析其文化差异。

一方面,从建筑装饰的空间表现上来看,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及装饰特点主要体现了人们对于自然事物的精神感触和心灵领悟,创造过程中主要以人们的心态为出发点,表达某种情感的宣泄,或者是对某种意境的表达。所以,在建筑装饰的空间表现上,主要是以沉稳和含蓄为基调,其建筑装饰主要体现一种移步换景的感受,在空间设计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每挪一步对周遭的环境和韵味都有相应的变化,让人有画中移步的感受,因此在建筑风格中,其装饰的树木花草以及雕刻绘画等需要达到一定的平衡配合,形成有机整体。

但是西方的建筑体系有些略微的不同,其思想和建筑风格继承了古希腊的模式,力在表现其壮丽和挺拔的特点,凸显的是人凌驾于自然之上的意识,这与中式建筑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有一定的区别的。这种区别在西方哲学中的人本思想体现较为突出,所以在建筑及装饰风格也体现出一种人在自然面前的大无畏意识,让自然屈从于人类便是其在空间设计上的一个较为明显的特征。

另一方面,中西方建筑装饰艺术在造型手法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国的建筑风格在造型的表达手法上体现传统文化的特点与思想,但在具体的形象上么有具象的追求,而是通过整体的调和爱突出其内涵和精髓,特别上在古代的龙纹雕刻及绘画特点上表现明显,为了凸显皇家的威严,帝王之家在色彩上往往比较绚丽夸张,有一种不言而喻的敬畏感。建筑菜商也主要以木质为主,不仅为建筑装饰提供了较大的塑造空间,同时使得装饰的浮雕等增加了较多灵气,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合二为一。

但是西方的建筑装饰在造型手法上同样体现了写实的特点,虽然同样有对自然的崇拜,但是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对自然的征服和探索,特别是在绘画和雕刻等装饰上,多以模仿自然为原则,巧妙运用装饰物,几近真实,但稍少灵动。另外,西方的建筑装饰多体现立体感与层次感,有种十分明显的刚毅性与个性特点,特别是古希腊建筑与哥特式的建筑风格,虽然在形式上有着某着发展变化,但是整体思想和建筑理念的核心都体现其征服。从建筑材料来看,西方建筑主要以石制材料为主,体现其刚毅性与力量感,在雕刻上较多的体现对神像和宗教的关联,相较于中国传统的木质雕塑,少积分柔美但是多了张狂与力量。

结语:综上所述,中西方建筑装饰艺术的传统相对来说各有千秋,尤其在不同的社会体制与历史发展、文化底蕴的影响下,各自发展体现其不同的人文追求。虽然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建筑风格及装饰方式相较传统风格也有一定的不同,在不同的文化体系中可以得到充分的借鉴和学习,中西方建筑各有其优势与特点,怎样扬长避短,融合贯通,才能更好的促进建筑装饰艺术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晓檬 吴巍.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传承[J] . 《中外建筑》 2013年02期,2013.

[2] 黎文勤;徐雯君.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价值工程》2012年22期,2012.

[3] 李俐.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语素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J]. 《武汉理工大学》 2003年,2003.

[4] 黎文勤;徐雯君.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价值工程》2012年22期,2012.

[4] 付晶磊 .浅析我国建筑装饰行业特点与发展趋势[J].《河南科技》 2013年15期,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