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备用金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8-25 17:22: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备用金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备用金管理制度

篇1

一、企业备用金管理法规

受企业备用金管理和使用特点的影响,企业备用金会在一定时期内脱离企业控制,从而产生备用金被备用金借用人侵占、贪污或挪用的风险。企业备用金业务主要涉及我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一条对职务侵占罪进行了认定和量刑: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第二百七十二条对挪用资金罪进行了认定和量刑: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三百八十二条对贪污罪认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

第三百八十三条对贪污罪进行了量刑。Ψ柑拔圩锏模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略)

第三百八十四条对挪用公款罪量刑: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从上述法律条款看,企业备用金业务与职务侵占罪、贪污罪、挪用资金罪和挪用公款罪密切相关。但需要指出的是,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属于同一类型犯罪行为,第二百七十二条、第三百八十四条属于同一类型犯罪行为,只是在罪名认定上需要区分犯罪主体是否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

二、企业备用金法律风险分析

根据企业备用金业务所涉及的法律条款,以及借用备用金人员所具有的不同工作身份,企业备用金业务主要存在以下法律风险:

职务侵占罪风险。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如果企业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且犯罪主体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以职务侵占罪论处。当借用备用金的企业人员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且在业务结束后,拒不核销并故意不予偿还所借用备用金剩余款项时,将会发生涉嫌职务侵占罪的风险。

贪污罪风险。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规定,如果企业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且犯罪主体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以贪污罪论处。也就是说,当借用备用金的企业人员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且在业务结束后,拒不核销并故意不予偿还所借用备用金剩余款项时,将会发生涉嫌贪污罪的风险。

挪用资金罪风险。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如果企业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且犯罪主体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以挪用资金罪论处。也就是说,当借用备用金的企业人员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且擅自改变所借用备用金用途并出现下列行为之一时,将会发生涉嫌挪用资金罪的风险:将备用金挪作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将备用金挪作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将备用金挪作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进行非法活动的。

挪用公款罪风险。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规定,如果企业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且犯罪主体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则以挪用公款罪论处。也就是说,当借用备用金的企业人员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且擅自改变所借用备用金用途并出现下列行为之一时,将发生涉嫌挪用公款罪的风险:将备用金挪作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将备用金挪作个人使用且挪用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将备用金挪作个人使用且挪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三、企业备用金法律风险成因

引发企业备用金业务产生法律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即主观故意行为和非主观故意行为。

主观故意行为导致的法律风险。这类法律风险通常是由企业备用金借用人员,在熟知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备用金制度的情况下,仍执意采取侵占、贪污或擅自改变用途等非法手段,占有或者挪用企业备用金而引发的。这种情况的发生,与企业内部管理秩序混乱、企业员工法律意识淡薄密切相关。当一个企业内部管理秩序混乱时,则意味着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者即使有制度但也形同虚设,那么这就为企业中的不法分子乘机钻空子创造了有利条件,企业借出的备用金被不法分子非法占有或者挪用也就成为或早或晚的事情;而当企业员工法律意识淡薄且私心杂念较重时,则又会意味着个别员工即使明知有相关法律规定和企业制度而不可为,但也常常会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偶尔为之也不会被发现,正是在这种复杂心理的驱使下,企业备用金借用人员才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作出非法占有或者挪用企业备用金的不法行为。

非主观故意的潜意识行为导致的法律风险。这类法律风险与主观故意行为导致的法律风险具有本质上的区别,通常是由企业备用金借用人员在不了解和不掌握相关法律法规与企业备用金制度的情况下,临时占用或者因疏忽超过期限未予及时归还企业备用金而引发的。即企业备用金借用人员由于法律常识缺失,致使潜意识认为这样做不会犯大的错误,且其在主观意识上并不想占为己有或进行非法活动,而只是用来临时救急使用或者因一时疏忽大意而忘记了按期及时归还,并且在思想意识上不存在主观恶意。但即便如此,也仍涉嫌因违反相关法律规定而带来法律风险。这种情况的发生更多的是与企业备用金借用人员自身掌握相关政策不够、企业备用金制度执行不力、财务监管不到位等因素所致。如果企业财务部门能够定期组织和开展企业备用金清理活动,及时提醒和督促企业备用金借用人员在业务结束后按时核销,则完全可以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在企业备用金业务的日常管理过程中,不管是主观故意行为还是非主观故意的潜意识行为,只要是违反了企业制度,触犯了国家法律,当事者都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后果。

四、企业备用金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

建立常态化法律法规培训机制,培养企业员工法治思维。法治思维的培养和运用是依法治企的基础,也是提升企业员工内在素质的要求。针对企业员工对法律法规知识掌握不足、法治思维习惯尚未形成等诸多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彻底整治企业中的这一薄弱环节。首要途径是要在企业中建立完善法律法规培训机制,使法律法规培训工作逐步走向常态化。在培训内容上,可以结合企业经营实际,选取与企业业务以及员工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如公司法、税法、合同法、安全生产法以及刑法有关条款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培训方式上,可以采取从高校聘请法律专业教师与从律师事务所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律师相结合的方式,聘请高校教师为企业员工讲解法律法规理论知识,聘请律师事务所律师讲解法律法规条款并辅以案例分析;在培训计划上,必须系统制定年度法律法规培训方案,确定企业当年法律法规培训项目,拟定培训教师人选,签订年度培训合同,做好年度培训总结。

建立严密的备用金管理制度,规范溆媒鸸芾硇形。无规矩不成方圆,企业要实现备用金的规范管理必须建立健全备用金管理制度。一是在制度设计上,必须要充分考虑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正常需要,确保可以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能有效降低企业资金管控风险,全面保障企业备用金的安全与完整;二是在制度内容上,必须要明确企业备用金的基本概念、备用金使用范围、备用金管理部门及其职责、备用金管理责任及其划分、备用金借款原则、备用金借款额度、备用金借款方式、备用金借款及核销流程、备用金风险管理要求、相关责任及处罚等有关条款。尤其需要着重强调的是,备用金借款与核销必须坚持“前款不清,后款不借”、“谁借款,谁核销”的原则,这应作为企业备用金管理中一项铁的纪律来执行;三是在制度的贯彻落实上,必须要依据企业备用金的业务发生规模和发生频次,指定专职或兼职人员具体负责备用金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此外,针对企业备用金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及时制定解决方案并报告财务部门负责人,最大限度确保企业备用金制度能够贯彻落实到位。

建立动态的备用金清理机制,确保备用金健康流动。企业备用金清理机制缺失是导致备用金业务产生法律风险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企业中建立动态的备用金清理机制,是确保备用金健康流入流出、降低备用金法律风险的重要手段。动态的备用金清理机制应主要包括定期清理与适时清理相结合、全面清理与专项清理相结合、主动清理与上级要求清理相结合等各方面内容。在备用金清理的频度上,企业应按月度、季度或年度开展定期清理,做好备用金业务的日常监控;对于尚未到清理周期但确实需立即清理的事项应开展适时清理,如企业某员工因工作调动、辞职或其他原因而离开原工作单位时,必须启动适时清理。在备用金清理的范围上,企业既要对已发生但尚未核销的所有备用金业务进行逐项分析清理,即全面清理;更要针对因历史原因形成的备用金呆坏账,以及无正当理由但又长期拒不还款的“老赖”行为,分别制定清理方案,开展专项清理。在备用金清理的能动性上,不仅要按照企业备用金管理制度和备用金年度清理计划进行主动清理,而且还要严格落实上级业务部门部署的备用金清理工作要求,不折不扣地完成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备用金清理任务。

建立严厉的备用金管理考核机制,实行备用金管理与经营业绩考核相挂钩。企业应加大备用金管理责任考核力度,建立和推行备用金管理考核机制,层层传递备用金管理压力,在年初将确定的备用金管理考核目标,细化分解到备用金管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行备用金管理与备用金管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经营业绩挂钩考核的办法:一是要与财务部门的经营业绩挂钩考核,二是要与备用金借用单位的经营业绩挂钩考核,三是要与备用金审批人员的经营业绩挂钩考核,四是要与备用金借用人员的经营业绩挂钩考核。通过在企业建立和推行备用金管理考核机制,将备用金管理与备用金管理责任单位与责任人的经济利益直接捆绑在一起,可以大大提高备用金管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承担各自的备用金管理责任的主动性,为更加有效地将企业备用金管理制度落到实处起到非常好的推动作用。

建立科学的企业员工信用评估机制,实行备用金管理与员工职务晋升相挂钩。每个人都有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潜能的欲望和需求,企业可以将员工职务晋升与企业备用金管理考核结果有机结合在一起,作为激励措施以鼓励员工为实现自我而主动做好企业备用金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可以以强化企业备用金业务管理为依托,建立健全企业员工信用考评机制,将企业员工执行企业备用金管理制度的具体表现以及其他信用考评因素,全部纳入到企业员工信用考评体系中,将其作为企业选人用人决策和企业员工职务晋升的重要参考因素。

篇2

    货币资金是企业资产中流动性最强,控制风险最高的一种资产。就会计核算而言,货币资金的核算并不复杂,但是,由于货币资金是企业资产中流动性最强﹑控制风险最高的一种资产, 加之货币资金也是最容易被贪污、偷窃或挪用的资产。因此,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和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一、货币资金管理的要求:

    现金是指企业财会部门所掌握的用于零星开支的库存现金。对于现金的管理应明确以下几点:

    1、现金即库存现金,指企业金库的实有现金数,不包括拨付给所属部门的备用金、白条以及代其他单位或个人保管的现金。

    2、现金收支应遵守《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企业除收取少量个人或者不能转账的其他单位的现金以及不足通过转账结算的现金外,一律通过银行转账收讫;企业支付现金除支付给个人劳动报酬以及在1000元以内的零星开支外,一律通过银行转账付讫。企业金库的结存现金不得超过开户行核定的现金限额,超过现金限额部分应送存银行。企业营业收入的现金应送存银行,企业营业支出的现金应从银行提取,不得坐支现金。

    3、严格现金管理的内控制度。企业现金由专职出纳人员保管,出纳人员除兼管现金、银行日记账外,不得兼管其他任何账目,会计人员负责企业账务工作,不得兼做出纳工作。

    4、现金收付必须以经审核的合理、合法的原始凭证为依据,按日期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做到日清月结。

    5、坚持每日盘点现金,保证账实相符。

    备用金是企业财会部门拨付给所属部门用于收购商品、开支费用和支付其他业务必须款项的备用现金。虽然备用金不属于企业的库存现金,但它是存放在企业内部的各部门的现金,具有同库存现金一样的性质,应加强管理,防止假账、错账的发生。备用金管理要点如下:

    1、建立备用金的领用和报账制度。备用金管理一般由定额管理和非定额管理两种方法,定额管理是根据需要核定备用金定额;非定额管理是按报销金额核销领用的备用金。

    2、建立备用金管理责任制。企业内部使备用金的部门,应根据责任制的要求,指定专人负责管理,专门负责人对备用金的安全负有完全责任。

    3、按规定用途使用备用金。财会部门应会同企业有关部门制定备用金的使用范围、开支权限及报销、领款手续。

    4、建立备用金的保管、检查制度。为了保证备用金的安全,财会部门和备用金领用部门除应定期清查、盘点外,还应及时组织抽查,及时发现问题。

    银行存款是指企业存放在银行的货币资金。为了保证业务需要,合理使用银行存款,提高资金利用效益,保证银行存款的安全,必须加强银行存款的管理。

    1、任何独立核算的企业必须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开设账户,除按规定可使用和收取现金外,其他结算一律通过银行转账。

    2、贯彻内部牵制制度,坚持钱账分管原则。银行存款收付业务应由出纳人员负责办理,但出纳人员不能兼管会计工作。批准签发支票、具体签发支票和加盖印鉴分别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人员办理。

    3、加强对银行收付业务的核算与监督,经常与银行核对账目。

    4、银行存款的收付,必须使用银行统一规定的原始凭证。

    5、加强结算凭证和印鉴保管,严格支款手续。

    6、银行存款必须留有足够额度,严禁签发“空头支票”和“远期支票”。

    其他货币资金是指企业的货币资金中具有单独存放地点和专门用途的款项,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和在途货币资金等。其他货币资金从性质上讲,属于货币资金的一部分,但其存放地点和用途与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不同。

    1、其他货币资金是严格按其特定用途使用,在会计核算时,应同现金、银行存款相区别,单独设置“其他货币资金”账户核算。

    2、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现金管理制度和银行结算制度,按规定使用,正确结算,接受银行监督,严禁套取银行信用。

    3、建立管理责任制。其他货币资金应指定专人管理,对其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必须及时、正确登记入账,做到账实相符,保证安全。

    4、定期清查核对。严格执行清查盘点与核对制度,防止挪用或侵占其他货币资金,避免损失。

    除上述总的要求外,其他货币资金的具体项目也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

    1、外埠存款,指企业到外地进地临时或零星采购时,汇往外地银行开立采购账户的款项。因此,在企业申请开户时,必须按规定用途和经银行批准在异地开户。外埠存款只能用于采购商品或材料支付款项,该账户除可提取少量现金用于差旅费外,一律通过银行转账。外埠采购账户只付不存,并不计利息。

    2、银行汇票存款,指汇款人将款项交存当地银行,由银行签发给汇款人持往外地办理转账结算或支取现金的票据,在尚未办理结算之前的票据存款。银行汇票的金额起点为500元,付款期为一个月,遗失可提现的银行汇票,可挂失,如果遗失了填明收款单位或个体户名称的汇票,银行不予挂失;过期汇票及遗失汇票在一个月内未被冒领,可办理退款手续。

    收款单位收受银行汇票时,应审查收款人或被背书人是否为本人,汇票在付款期内,日期、金额等填写正确无误,印章清晰,有压数机压印金额,银行汇票和解讫通知齐全,汇款人或被背书人的证明或证件无误等内容。

    3、银行本票存款,是指申请人将款项交存银行,由银行签发给其在同城凭以办理转账结算或者支取现金的票据,在办理结算之前形成的存款,银行本票的金额起点分为两种,一是非定额本票,金额起点100元,二是定额本票,起点分别为500,1000,5000和10000元四种,付款期一个月,逾期本票银行不受理,可向银行办理退款手续。

    受理本票,应查明收款人或被背书人是否确为本收款人,印章以及不定额压数机金额是否清晰等。

    4、在途货币资金,是指企业与所属单位或上下级之间汇解款项,在月终尚未到达、处于在途的资金,在核算时使用“在途货币资金”应明确核算的对象,即:“所属单位和上下级”。核算的时间,即“在月终时”。核算内容,即处于在途的资金。

    二、货币资金管理中常见的错弊行为

    1、涂改凭证金额。会计人员利用原始凭证管理上存在的漏洞或业务上的便利条件,使用“退字灵”、“修正液”等化学药剂,乘机更改发票或收据上的金额,把现金收入原始凭证上的金额改小或将现金支出原始凭证上的金额放大,从而达到贪污的目的。其主要原因是会计主管人员或指定人员未认真审查原始凭证。

    2、票据“头尾”不一。票据出票时往往需要套写。出纳员或经办员在套写时将复写纸的下面放置废纸,利用假复写的方法,使票据凭证联和存根联金额不一致,造成收多报少或支少报多,贪污差额款。其主要原因是填制收付款原始凭证与收付款职责未分开,单位内部牵制制度失效。

    3、撕毁票据或盗用凭证。会计人员或出纳人员对收入现金的票据,乘机撕毁,将现金据为己有;或用盗取的发票、收据等凭证向客户开票,隐匿现金,达到贪污的目的。其主要原因是单位票据款方面存在漏洞,未能有效地控制票据的数量和编号;对于收入款项的监督不力。

    4、虚开发票,虚构内容。会计人员或有关人员与外部人员串通,在购物时虚开发票,或在做账时虚列工资、奖金等,将多支出的现金据为己有。其主要原因是未能坚持经济业务事项的办理不得由一人负责全过程的原则;未能做到薪金支付单等由单位人劳部门编制和审核;会计稽核人员未能真正发挥作用。

    5、添枝加叶,加码报销。会计人员在原始凭证上添加经济业务的内容和金额,达到贪污现金的目的。其主要原因是会计稽核人员未履行职责,未发挥作用。

    6、错记金额,贪污现金。出纳人员在登记现金日记账时故意记错金额或将其合计数加错,表现为少计收入、多计支出,从而将多余的库存现金据为己有。其主要原因是会计分工、会计牵制出了问题,出纳人员除登记日记账外,还兼登记明细账和总账。

    7、公款私用,挪用现金。出纳人员或其他人员采用虚写或涂改现金缴款单日期的做法,未将当天应该送交银行的销货款等及时入账,挪用后进行体外循环。其主要原因是会计牵制不力,稽核人员未发挥作用。

    1、将不属于备用金的内容列作备用金。如个人借款用于个人生活需要或投资等其他活动,其性质属于挪用企业现金。

    2、不按备用金用途使用。如用企业的备用金购买控购商品或者用于个人消费,虚报虚领。

    3、挪用备用金。如专职备用金保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本部门的备用金为个人服务。贪污备用金。贪污备用金的主要形态与现金基本相同,主要有:涂改发票金额;利用假发票、假收据;私人购物、公款报销。

    (二)、银行存款收支业务

    1、存入的现金来源不合法,如应以银行转账结算的业务而以现金进行结算,违反结算管理制度。

    2、未将超过库存限额的现金全部、及时地送存银行。

    3、通过银行划回的银行存款,有的不属被查单位的款项错误地划到其存款账户。

    4、通过银行结算划回的银行存款不及时,不足额。

    5、为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银行账户而收取好处费。

    6、违反国家规定进行预收货款业务。

篇3

1.资金管理的基本概念

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一环。企业的资金不仅是企业的血液,更是助力企业管理的重要资源,它依托于畅通的信息收集和反馈渠道,对资金进行有效管理,以保障资金安全、实现资金效率最大化,同时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2.市政工程资金管理的模式

(1)统收统支模式。在统收统支模式下,所有资金收付活动都收归企业总部的财务部门,下属单位或分支机构不单独对外开立银行账户,也不单独设立财务部门。这一模式能有效加强总部对各级单位经营和资金状况的把握,提高资金运作效率,但这种资金管理模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下属单位的工作积极性。

(2)拨付备用金模式。拨付备用金模式是企业在一定期限内拨付给下属单位或分支机构一定数额的备用金,在资金实际支出后,持有关凭证到企业财务部门报销以补足备用金的资金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下,下属单位或分支机构在规定的现金支出范围和标准内,使用备用金。

(3)企业内部银行。企业内部银行,是在企业内部中引入商业银行的信贷与结算职能,将企业的自有资金和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统筹运作、统一调度、调剂余缺,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财务结算中心。财务结算中心,是企业总部设置专门的职能机构来办理企业内各级单位的现金收付和往来业务的资金管理模式。企业各下属单位的资金统一通过财务结算中心这一枢纽核算,它也成为联结内部单位与银行的桥梁,有效保证企业的资信

(5)财务公司。财务公司是大型企业集团为了满足自身财务管理的需求而建立的集筹资、融资、投资、中介等服务于一体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着眼于中长期金融业务。

二、市政工程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

预算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资金管理的重要制度支撑。然而在实务中,很多市政企业缺乏基本的预算管理制度,在进行资金拨付时没有依据,随意性较大,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虽然有些企业已经制定出了预算管理制度,但制度设计不合理,可执行性低,导致制度形同虚设而无法真正达成有效使用和控制资金的目标。此外,由于市政企业业务需要提前支付大额工程款的特殊性,企业账面上长期挂着大额应收账款,市政工程企业背负的回款压力较大。但有不少市政工程企业缺乏必要的欠款催收机制,面对这一问题束手无策,这也成为市政工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大隐患。

2.缺乏有效的资金管控平台

市政企业的工程项目具有分布广、战线长的特点,这使得很多企业都建立起分布广泛的多家分支机构。为了充分发挥各二级单位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积极开拓市场,市政企业总公司一般会赋予各二级单位较大的自,允许二级单位以自身名义在各大银行开立户头。这在市政工程企业扩大初期作用显著,快速拓展的企业的业务版图。但随着企业的持续壮大发展,各二级单位资金盈余状况差异拉大,有些单位的户头资金闲置,而另一些单位却一直处于资金短缺的融资困境中。这些状况反应出市政企业缺乏统一高效的资金管控平台来整合调配下属单位的资金,分散的资金管理不仅降低了资金的利用率,同时也增加了不必要的财务费用。

3.监督控制和考核乏力

制度建设是资金管理的有效保障,然而监控和考核无力的市政工程企业不在少数。在实务中,很多企业事前控制乏力,意图加强对下属单位资金管理但又担心过于严格造成下属单位抵触情绪严重,最终使得制度流于形式,管理无效而造成资金流向与控制脱节。事后审计监督是资金管理的另一重要环节,但很多市政工程企业缺乏完善可行的考核体系,考核指标设定得不合理,考核流程不科学,导致监督考核的作用无法真正发挥出来。

4.管理方式和手段不够科学

市政工程企业中普遍存在利润为王的思想,重收入轻管理的思想泛滥。很多市政企业的下属单位采用上报财务报表和口头汇报的方式来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但一旦财务报表造假、口头汇报错误或者避重就轻,就会使总公司丧失对于下属单位真实财务状况特别是资金状况的把握。市政工程企业亟需通过建立信息系统平台、完善资金管理和监督流程等,解决管理方式和手段落后造成的影响。

三、完善市政工程资金管理的对策

1.选择适当的资金管理模式

不同的资金管理模式对不同的市政工程企业产生的管理效果是不同的,因此,选择一个适合本企业的资金管理模式尤为重要。市政企业一般要承担多个项目并接触不同生产单位,资金需求各异,这对企业合理调控资金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金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项目建设的过程,项目资金链一旦断裂可能直接导致项目的停滞。在选择资金管理模式时,统收统支和拨付备用金这类相对集中的资金模式便于管理,但不利于发挥下属单位或项目负责人的积极性;而企业内部银行、财务结算中心、财务公司等相对分散的资金管理模式能充分发挥下属单位的工作能动性,但可能导致企业整体资金使用效率降低,沉淀资金比例过大。市政工程企业务必依据自身实际,选择适当的资金管理模式。

2.建立资金管理体系

(1)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是改进企业资金管理的首要任务。通过建立制度,能有效地减少人为因素,严格控制集中管理资金。有一定规模的市政工程企业可以考虑建立内部银行,实现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同时,严把现金流量的出入关口,将资金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

(2)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资金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预算控制系统逐级对预算进行编制、审批、监督,实现资金拨付有依据、使用过程有监督。经过科学合理编制的预算在一般情况下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

(3)推行财务人员轮岗制度。对于规模较大的市政工程企业,要推行财务人员轮岗制度。财务人员长期供职于某项目可能产生舞弊风险造成企业资金的流失,为此,成熟的市政工程企业要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对下属单位的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并根据各项目的实际需要及个人业务能力的差异对各级财务人员进行委派,以确保会计信息真实,保障企业资金安全。

(4)强化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制度是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监督机制。企业需要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控制制度的管理,不仅要关注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和经营业绩真实性与合法性,同时还要关注企业规章制度和重大经营决策贯彻执行情况,把监督关口前移,强化事前和事中控制,从过程和结果保证资金的运转在严格的程序下进行。

篇4

关键词:工程货币;资金管理;货币核算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19-0144-02

货币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企业只有按照钱账分管的原则组织货币资金的管理与核算,才能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和合理使用。一般而言,货币资金的收支业务应由专职的出纳人员经办。出纳人员在工作中必须要根据审核无误的收、付款凭证进行货币资金的收付,同时还需要负责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不过要注意的是,出纳人员不可以兼管收入、债权、费用、债务等账簿的登记、稽核,以及会计档案的保管工作。

一、库存现金的管理与核算

所谓的库存现金是指存放于财会部门,由出纳人员保管并用于企业日常零星开支的货币资产。

(一)库存现金管理的要求

1.控制库存现金使用的范围根据国家现金管理制度和结算制度的规定,企业应在规定的范围内使用库存现金。允许企业使用库存现金结算的款项有:(1)职工工资、津贴和个人劳务报酬;(2)根据国家规定发给个人的各种奖金;(3)各种劳保福利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4)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5)结算起点(1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

2.执行核定的库存限额。我们所说的库存现金的限额主要是指为了保证企业日常零星开支的需要,允许企业留存库存现金的最高额度。一般来说,库存限额是由开户银行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核定,通常要满足企业3~5天日常零星开支的需要。在现金的管理中,企业一定要严格执行核定的库存现金限额。如果超过限额的库存现金,就必须要及时送存开户银行;如果库存现金不足,可以考虑签发现金支票从开户银行提取。但是,无论是需要增加或减少库存现金限额,都需要向开户银行提出申请,由开户银行核定。

3.遵守库存现金收支的规定。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库存现金收入,必须要及时送存银行,通常情况下是不允许坐支库存现金的。所谓的坐支是指把收入的库存现金直接用于支付。如果企业确实需要坐支库存现金,那就必须要事先报经开户银行审查批准,由开户银行核定坐支范围和限额。企业禁止谎报用途套取库存现金;不准利用银行账户代其他单位和个人存、取库存现金;不能用不符合财务制度的凭证顶替库存货币资金的管理与核算现金,也就是说不得“白条顶库”;禁止将单位库存现金以个人名义储存,即不得“公款私存”,不能设置“小金库”等。

(二)库存现金的核算

库存现金核算一定要按照序时核算与分类核算相结合的原则进行。

1.现金的序时核算。企业必须要设置“现金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和现金收、付款凭证,按业务发生的顺序逐笔登记,这样才能详细反映库存现金的收支和结存情况。每日终了,还应该计算当日库存现金收人、支出合计数和结余数,同时把结余数与实际库存数核对,保证做到日清月结,保证账款相符。月份终了,就需要保证“现金日记账”的余额与“库存现金”总账的余额核对相符。

2.库存现金的总分类核算。企业应在总分类账簿中设置“库存现金”账户,以便能够总括反映库存现金的收支和结存情况。其借方登记库存现金的增加数,贷方登记库存现金的减少数,期末借方余额表示现金的结余数。通常情况下,库存现金总分类账的人选,应该是由不从事出纳工作的会计人员负责。

(三)备用金的核算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备用金是指,企业预借给内部非独立核算的部门、单位或个人备作差旅费、零星开支的款项。一般来说,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主要有两种备用金的管理制度:一是非定额备用金制度,二是定额备用金制度。

一般来说,非定额备用金的管理与核算非定额备用金都是采用先借后用,用后报销的方法来实现管理的。预借备用金时,必须要经过经办人填写“借款单”,经有关负责人审批后,再交财会部门予以付款。而且在支用后,相关部门和人员必须要凭有关单据到财会部门报销,多退少补。预付备用金时,按照借款单借记“备用金”账户,贷记“库存现金”账户;报销时,则按照报销单及所附原始凭证,借记“管理费用”等账户,贷记“备用金”账户;如果有剩余,那就必须要如数交回,借记“库存现金”账户,贷记“备用金”账户。

(四)库存现金的清查

从目前的工程资金管理和核算方式上看,工程的库存现金清查是主要是采用实地盘点的方法,来确定现金的实存数,同时还要与库存现金的账面余额核对,最终确定查明账实是否相符。从原则上讲,出纳人员必须要逐日盘点库存现金。此外,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也需要对库存现金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就必须要成立相关的调查小组及时查明原因,并根据相关的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理。也就是说,如果有挪用现金、白条抵库的情况,就必须马上予以纠正;出现超过库存限额的现金的情况,就需要及时送存银行;如果发现账款不符,就必须要查明原因;如果出现现金短缺,而且属于应由责任人赔偿的部分,计人其他应收款,如果是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短缺计人“管理费用”。

二、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的管理与核算

(一)银行结算纪律

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结算办法》明确规定:不准无理拒绝付款,任意占用他人资金;不准违反规定开立和使用账户;不准签发、取得和转让没有真实交易和债权债务的票据,以套取他人和银行资金;单位和个人办理支付结算,不准签发空头支票和远期支票,套取银行信用。

(二)银行支付结算办法

一般来说,企业发生的货币资金收付业务,主要是通过采用银行汇票、银行本票、支票、信用卡、商业汇票、托收承付、汇兑、委托收款、信用证等方式行进行结算。上述结算方式可分为两类,即异地结算和同城结算。异地结算是指收付双方不在同一票据交换区域的支付结算,其中包括汇兑、托收承付和信用证结算方式;同城结算是指收付双方均在同一票据交换区域的支付结算,其中又包括包括支票、银行本票结算方式。既可用于异地结算,又可用于同城结算的,主要有这几种:银行汇票、商业汇票、委托收款和信用卡等结算方式。

银行汇票是由出票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按照实际结算金额无条件支付款项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如果企业使用银行汇票结算,那就必须要向银行提交银行汇票申请书,并且必须要详细填明申请人名称、账号或住址、收款人名称、账号、用途、汇票金额、或住址等内容,同时还需要把款项交存银行,由银行签发汇票。而企业可持银行汇票办理转账结算或支取现金。商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银行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法人与其他组织之间一定要有真实的交易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才能使用商业汇票。商业汇票一律记名,允许背书转让。

篇5

为了切实加强部门财务管理,规范部门经济秩序,保障部门工作正常运转,调动部门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合理、科学地使用资金,根据《事业财务管理制度》、《镇政府机关管理制度》等,经讨论重新调整镇部门财务管理办法。

一、收入管理:

1.所有部门取得的各种款项,包括上级补助、各种押金等应及时到财政所开具“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电脑票)”,足额缴入市财政局预算外资金专户。

2.各部门不得单设银行账号和使用收款收据等非法票据收取费用,对另外单设银行账户未报财政所备案的和不规范使用票据的,一律视为“小金库”,由镇财政全额没收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3.各部门收入年初要编排预算,预算要实并具明细。对政策范围内的收入要收足收齐。

4.年度收入期间核算为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5.部门收入具体范围及核定:

⑴政策性收费收入。各部门按照上级有关文件或镇政府相关规定足额收取费用。其中重点工程项目的城镇建设配套费列镇财政收入,其他可作部门收入。

⑵经营性收入。部门经营实体所取得经营收入,镇政府鼓励有条件的部门经营创收,以弥补事业单位经费不足,其经营盈余收入统一通过缴入事业账核算。另外部门经营实体接受镇政府监管,严禁私设账外账,镇政府将定期对部门实体进行检查或审计。

⑶服务性收费收入。对没有经营实体或不单独设账的服务性收费,全部纳入服务性收费收入,如计生门诊服务、农经记账等。

⑷资产租金收入。部门资产(镇政府统一调度处置的除外)对外出租的,其租金收入一律列部门收入预算,统一在事业账上反映核算,严禁在实体账上收支。

⑸争取项目收入。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向上级、其他单位无偿争取的项目或资金,全部列部门收入。对部门争取但需镇政府推动或协作的项目或资金,待项目验收结束后,根据项目资金的净结余情况,通过镇党政联席会讨论决定,以“以奖代补”形式补助到各部门。

⑹委托组织收入。对部分确无收入来源或项目的部门,由镇政府指派部门收取应由政府收取的企业改制负担款、租金及其他款项,以净收入列部门收入。

另外,部门根据其职能收取的押金一律不准挪作他用,专款核算,严禁挤占押金支出。

二、支出管理:

1.机关各部门一律实行报账制,各部门应明确一名专职报账员并报财政所备案,除报账员以外的其他人员一律不得向财政结报收支、申领资金。所有支出票据由经手人、证明人签字,部门负责人审核,分管领导把关,最后由镇长审批,每月底结报。

2.各部门支出需依据部门预算,于每月24日(遇节假日顺延)将次月用款计划书面报财政所,由财政所统一向市财政部门申领。各部门必须自觉遵守财务制度,执行财经纪律,不得各行其是。凡不服从财政统一管理的部门,财政一律停止全部拨款

3.各部门应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所收取的各种款项应全额缴清,不得坐支,不得以支抵收,一经发现,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经办人员的责任。

4.各部门实行备用金制度。财政所应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每个单位的备用金定额,零星开支各单位在限额内使用,并于每月的25日-28日到财政所结报,待镇长审批结报后补足单位备用金,原则上1000元以上的一次性开支应委托财政直接支付给收款单位。

5.相关福利、奖金一律执行政府统一规定,严禁巧立名目、私设项目、超标准发放,未经批准的支出,财政不予入账。

6.所有在职在编的人员费用(补助)只能在事业账上核算反映,严禁以任何名义在经营实体账或其他单位支取费用(补助)。

7.各部门购置固定资产应参照《镇政府机关管理制度》由单位提出计划,分管领导、镇长审批后由财政统一按照《政府采购法》规定程序采购,未经审批的不得采购。

8.凡基本建设1万元以上的项目,先履行立项手续,再行招投标手续,坚持先预算,后报批,先审核、后招标。严禁先斩后奏,违反规定的由操作人员自负。

三、结算办法

1.部门收入基数确定:由镇政府年初下达,一年一定。

2.基本支出保障:部门在编在岗人员工资、保险、住房公积金、车改补贴(待讨论)由镇财政统一按时发放或缴纳。

3.部门净收入确定:净收入=当年实际完成收入数一当年实际支出数(不含基本保障支出)。

4.年终结算:

⑴当年净收入达到部门收入基数的,由镇财政全额发放当年奖金;

篇6

关键词:医院;债权和债务;往来账;管理

医院往来账是关于核算医院债权和债务业务的记载,在医院的会计账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往来账是两个具有资金往来关系单位之间的会计账目, 表示两个单位之间债权债务的大小。医院的往来账项目较多、范围较广,坏账的风险更大,长期不清理,会虚增医院资产,违背会计的谨慎性原则。为了切实保障医院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合法性和资金的正常周转,必须加强对医院往来账的核算和管理。

一、医院债权和债务管理的内涵与作用

(一)医院债权和债务管理的内涵

医院的债权是指医院在医疗服务活动中,由于提供医疗服务、销售药品等行为,与其他单位或个人发生经济往来时形成的应收或预付款项,它包括应收医疗款、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等。

医院的债务是指医院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务等偿还的债务,它代表的是医院对其债权人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它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医疗款、应付工资、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应付社会保障费、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

(二) 加强医院债权和债务往来账管理的作用

1、加强医院债权和债务往来账管理,以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医院在开展医疗服务过程中,由于应收和预付款项管理不善以及对账、催款、结算工作办理不及时等原因,造成资产流失。因此,加强债权管理是医院资产安全、完整的重要保证。

2、加强医院债权和债务往来账管理,以确保资金的正常周转。应收和预付款项是医院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流动性和变现能力。加强债权管理,有利于维护国家财经纪律,确保资金往来及时结清,保证医院资金正常周转。

3、加强医院债权和债务往来账管理,以确保筹资的合法性。医院为正常开展医疗服务需要购置必要的医疗设备、改善病人就医环境,因而会出现举债行为。因此,要严格控制负债规模、规范债务管理和规避财务风险,保证医院可持续发展。医院筹资业务要严格按国家法律、法规和规定进行筹资,规范授权审批以及合同或协议等法律文件,保证筹资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和合理性。

4、加强医院债权和债务往来账管理,以防止贪污、挪用行为发生。医疗预收款、应缴超收款等,特别是笔数多、金额大的款项,容易产生货币资金被贪污、挪用等违规行为。因此,必须加强对医疗预收款的管理,防止贪污、挪用行为发生。

(三)医院债权和债务管理往来账的原则

1、建立健全债权、债务管理岗位责任制度,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办理债权、债务业务不相容的岗位相互分离,加强制约与监督。

2、强化关键方面和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措施。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明确,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科学合理;建立债权、债务控制等制度;债权、债务业务的会计处理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3、医院配备合格的人员办理债权、债务业务。办理债权、债务业务的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债权和债务业务的全过程不得由一人办理。

二、医院债权和债务往来账管理的缺失及原因

(一)目前医院往来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不完善。相关债权和债务岗位的职责权限不清,办理债权和债务业务不相容岗位不明,债权、债务和预收医疗款的控制不力。

2、往来帐信息不准确。有的往来账是医院根据与合作方的协议总额直接挂账,合作方应承担的部分于清算时冲账,而由医院承担的部分则一直摆在账上未处理。“应收医疗款”中历年社保病人欠费是按全额转欠,真实的金额应是按自付部分转欠;出院病人欠费中有的包含了病人的预交款。

3、往来帐核对不及时。有些医院平时不对账,年终才组织对账;有些医院往来账的余额为逐年滚动而成, 越滚越对不清;有些医院长期不进行对账,发生原始凭证传递失误或账簿记录差错后,导致双方债权债务长期不一致,较难查证,给单位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4、往来帐口径不一致。往来账的双方在记账时间口径和记账业务的口径上必须保持一致,往来账的双方在核对账务时,经常出现单方面作账、不提供单据、不给对账时间、拒不配合的现象, 致使双方记账的时间口径和业务口径不一致,给对账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5、往来账清理不重视。有些医院往来账清理工作流于形式,定期清理对账不能制度化。因工作疏忽大意拖欠有信用期的应付账款,因会计资料传递上的失误或因账务处理上的差错等原因,导致双方债权债务关系不一致而漏付、多付的,致使医院资金被长期占用,直接影响医院的偿债能力和资信程度。

(二)医院往来账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医院债权和债务往来账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受到内部的因素和外部因素影响。

1、内部因素主要有:

一是有些医院领导对往来帐的认识有限,无法将往来款项与资产联系起来,因此往往不能将其治理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二是有些财务负责人交接时,往来款项的交接往往被忽视。新任接交后,存在新任不理旧账的现象,只重视任期内的业绩,前任期内的往来账长期挂账,坏账得不到处理,。

三是财务人员工作懈怠,不按要求及时组织催收清欠,形成欠款久拖未决,越滚越多。

四是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缺乏制约和激励作用,只有完善各项内控管理制度,才能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和责任心。

2、外部因素主要有:

一是财政拨款难以及时足额补助到位。政府将医院推向市场,财政对医院的补助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医院为政府承担一部分社会责任,而补偿却一时难以到位。

二是医疗服务价格偏低。目前医院执行的医疗服务价格标准连续几年未能调整,而物价指数不断攀升,医用耗材不断上涨,人力成本不断增加,医院收支节余不断减少。

三是基本建设和设备举债。随着 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和病人持续增多,医院急需扩大医疗规模和改善硬件设施,但所有投入主要依靠医院自筹资金解决,致使医院负债额急速上升。

四是购药欠债。医院为确保正常运转,不得不靠拖欠医药厂商的药品贷款来维持经营。

五是医疗欠费庞大。主要是处理突发事件欠费、无主病人欠费、医保欠费和公费医疗欠费,造成了应收款长期挂账。 ?

三、加强医院债权和债务往来账管理的措施

(一)医院债权的管理

1、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由住院处负责催收。每日终了,将当日住院病人费用汇总上报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据此进行会计核算;月末,财务部门应及时与住院处核对,保证账账相符。

2、应收医疗款由财务部门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二级明细科目进行会计核算,定期与医保结算中心等部门进行核对。

3、医院要严格控制预付款的范围、比例和期限。如预付工程款和设备款等大额款项,需依据相关合同,并由收款单位提供相应的预付款保证函。

4、财务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其他应收款的账务登记工作,明确债权及债务的记录、核算、对账的时间、范围和要求,记录其他应收款的发生情况,便于清理和催收。

5、职工的公务借款,应在核定时间内办理结算及报销手续。逾期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组织结算和催收。医院实行职工借款催收公示制度,每月张榜公布一次,核定结算或报销时间逾期三个月,视同私人借款还款,从其本人工资中扣还。

6、应收住院病人医药费要及时结算。对期限超过3年,确认无法收回的应收医疗款应作为坏账处理,坏账损失经过清查,报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在坏账准备中冲销。年度终了,应按年末应收医疗款和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科目余额的3% -5%计提坏账准备。当年坏帐准备不足冲销的,应分清原因,分别处理。对收回的应收医疗款、其他应收款和列入坏账后重新收回的款项要及时入账,杜绝账外账。

(二)医疗欠费的管理

1、财务部门应定期与医保结算中心核对账目,保证账账相符。加强对医保结算中心核定的退报、超总控等费用的核对工作,及时催收医保结算费用。

2、在办理住院手续时,医保、公费医疗病人必须出示本人“社会保障卡”、“医疗证”等有效证件并留下复印件,详细填写住院卡,交纳医疗预收款,由住院处核实、登记后办理入院手续,其中“社会保障卡”或公费医疗的“医疗证”暂存住院处,出院结算后归还。

3、设置住院费用“提示”及“报警”功能,欠费催收人员,以“催款单”形式通知病区和病人,及时补交欠费。危急重症、抢救病人入院或住院期间发生欠费,根据授权可办理“透支申请表”手续,抢救病情稳定后,按管理办法及时补交欠费。

4、医院对出院病人个人欠费的催收,应指定专人负责。对个人欠费的审批权限作出规定,对大额债权必须采取保全措施。对个人欠费应进行账龄分析,催收人员根据分析结果以函证、上门催收等形式进行催收。

(三)备用金的管理

1、备用金是指医院财务部门根据业务活动需要等情况,合理确定的备用金定额,用于办理结算、收费、挂号找零等。医院的备用金主要有:住院结算备用金、门诊收费备用金、挂号备用金等。

2、 备用金的领用必须经财务部门权限内审批,由本人在财务部门办理领用手续。备用金不得抵作他用。领用备用金人员调离岗位时,必须及时交回备用金。

3、财务部门应不定期对备用金进行核查。每年年底办理一次备用金审查和清理手续。

(四)医院债务的管理

1、医院应树立效益意识和风险意识,防止因盲目扩大债务规模而影响医院正常业务的开展。充分考虑医院资产总额及构成、还款能力、对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等因素,严格控制债务规模。大额债务属于医院的重大经济事项,需通过医院集体决策,决策前要做好充分的论证工作。

2、控制应付账款规模,严格执行支出申请、审批、审核及支付的管理制度。及时清理和结算债务。医院要及时组织相关人员清理各种应付款项和预收款项等,对有关借款和应交款要保证在规定的期限内偿还和交纳。

3、财务部门建立债务明细账,对应付款项进行核算。对不同性质的债务分别管理,及时清理并按照规定办理结算,保证各项负债在规定期限内归还。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偿还的债务,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可计入其他收入。

(五)预收医疗款的管理

1、预收医疗款实现系统内双重核对,即收费系统内部至少提供两种以不同方式提取的数据,实现收款人员与审核人员之间的核对,数据一致后审核人员及时确认预收医疗款收入。各环节经办人及审核人均应签字确认。建立登记簿,记录相关审核情况。

2、预收医疗款实行四级审核控制,即入院收费员、收入审核员、稽核员和凭证编制员四个层次。入院收费员负责准确收取预收款,开具《预收款收据》,按时结账,每日将日报表、预收款上交收入审核员审核;收入审核员依据结算信息系统审核当天预收款总额,及时准确地将当日预收款送存银行,日报表上交稽核员;稽核员每日审核入院收费员交账、票据使用等情况;凭证编制员负责核对银行进账单与日报表是否一致。

3、财务部门要对预收医疗款进行不定期盘查。当日预收款当日入账,严禁坐支、截留、挪用、侵占预收医疗款。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讲座[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

[2]李玉萍.谈加强医院往来账的管理[J].中国卫生经济,2004,23(8): 61-62.

篇7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国境内注册的企业从事对外劳务(含研修生)合作的经营资格管理。

第三条对外劳务合作是指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境内企业法人与国(境)外允许招收或雇佣外籍劳务人员的公司、中介机构或私人雇主签订合同,并按合同约定的条件有组织地招聘、选拔、派遣我国公民到国(境)外为外方雇主提供劳务服务并进行管理的经济活动。

第四条从事对外劳务合作的企业须经商务部许可,依据本办法取得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并在领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证书》(以下简称《资格证书》)后,方可开展对外劳务合作经营活动。

境外企业、自然人及外国驻华机构不得直接在中国境内招收劳务人员。

第五条申请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的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依法登记注册的企业法人,注册3年以上,注册资本金不低于500万元人民币,中西部地区企业不低于300万元人民币。

(二)具有相当经营能力,资产负债率不超过50%,无不良行为记录。

(三)拥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办公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

(四)具备健全的管理制度,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五)具有足额交纳对外劳务合作备用金的能力。

(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对外劳务合作专业人员不少于5人,专职培训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均不少于2人,法律人员不少于1人。

(七)具有相应市场开拓能力和现场管理能力。

(八)具有一定工作基础,近3年向具有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的企业提供外派劳务人员不少于300人。

第六条申请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的企业须提交以下材料:

(一)企业的申请报告。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银行资信证明原件。

(三)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企业验资报告、财务年度报告、资产负债表复印件,税务机关出具的完税证明原件。

(四)经营场所产权证明或固定场所租赁证明复印件。

(五)公司章程、经营管理制度、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复印件。

(六)本办法第五条第六项规定的相关专业人员证书复印件。

(七)拟开展对外劳务合作的国别及地区可行性报告。

(八)具有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的企业出具的提供外派劳务人数证明原件。

(九)法律法规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七条企业申请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应向注册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商务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地方商务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第八条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在收到企业的全部申请材料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并将初审意见连同企业全部申请材料一并报商务部。

第九条商务部在收到地方商务主管部门的初审意见和企业的全部申请材料后,在15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许可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的批复,抄送相关部门。不予许可的,应说明理由。

第十条企业自取得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许可之日起30日内,根据原外经贸部、财政部的《对外劳务合作备用金暂行办法》和商务部、财政部的《关于修改<对外劳务合作备用金暂行办法>的决定》的规定,办理交纳对外劳务合作备用金手续,到地方商务主管部门领取《资格证书》。

第十一条企业在领取《资格证书》30日内,向原企业登记主管机关办理变更登记。

第十二条具有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的企业变更企业名称、注册资本和经营场所的,应依法向原企业登记主管机关申请办理登记。经登记后30个工作日内,报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及商务部备案。

第十三条经商务部批准具有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的企业,可向其对外签约的境外承包工程项目派遣所需劳务人员。

第十四条经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职业介绍机构或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开展招聘人才出境业务,除按本办法第六条规定提交有关材料外,还应提交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和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第十五条被国家列为特殊专业的行业,由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订经营资格条件。

第十六条已取得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的企业,须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的一年内,达到本办法规定的条件。

第十七条具有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的企业被依法吊销、注销后,其经营资格自动丧失。

第十八条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具有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的企业的监督管理,对不符合本办法第五条第(一)至(七)项规定的,应要求其在一个月内达到相应的条件,不能达到的,可报请商务部撤销其经营资格。

第十九条具有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的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违反国家对外劳务合作管理规定,由商务部给予警告或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具有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的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违反国家工商行政管理规定和国家出入境管理规定,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公安机关依法查处的,由商务部给予警告。

第二十一条未取得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未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擅自从事对外劳务合作经营活动的,由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商务部定期或不定期公布具有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的企业名单和处罚信息。

篇8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对外劳务经营企业是经商务部批准的对外劳务合作经营企业或对外承包工程经营企业,或者是经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境外就业中介机构。

本办法所指对外劳务国内职业中介企业是指接受对外劳务经营企业或境外就业中介机构委托,招聘外派劳务人员的职业中介企业(以下简称对外劳务中介企业)。

第三条市外经贸、劳动、工商、公安等职能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对外劳务管理相关工作。

第四条职业中介企业从事涉外劳务中介的,应当凭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的职业中介许可证和工商部门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向市外经贸部门申请专门的从业资格核定,经审核同意的,方可接受对外劳务经营企业的委托,招聘外派劳务人员。

第五条市外经贸部门进行专门核定时应当就职业中介企业的从业人员资质、注册资金、业主从事对外劳务工作的经验和处理劳务纠纷的能力、实力以及责任意识、企业信用信誉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发放《对外劳务中介企业从业资格核定》证书,同时抄告劳动、工商、公安等部门。外经贸部门应当将企业加入行业协会、存缴备用金作为衡量对外劳务国内企业信誉的重要内容。信誉不良的企业,不予核定。

第六条职业中介企业凭市外经贸部门《对外劳务中介企业从业资格核定》证书到市劳动部门进行专门核定,市劳动部门在职业介绍许可证书上“境内职业中介”前加盖“对外劳务”条戳。对未取得专门核定的职业中介企业统一登记为“境内职业中介”。

职业中介企业凭市劳动部门核定登记的“对外劳务境内职业中介”职业介绍许可证书到工商部门申请经营范围作相应变更登记。

第七条对外劳务经营企业在我市招收或委托对外劳务中介企业招收对外劳务人员时,必须取得我市外经贸部门同意其在我市招收劳务人员的意见函和对外派劳务项目提出的初审意见,并将初审意见按照管理权限报省、市外经贸部门备案。

第八条按照“定点报名、集中招收、规范服务、统一管理”的原则,逐步建立对外劳务集中报名招收制度。在指定的专门机构设立集中报名窗口,接受有意向的劳务人员报名,对外劳务经营企业必须通过该窗口统一招收劳务人员。

对外劳务人员集中报名及窗口管理办法,由市外经贸、劳动、工商和公安部门根据上级规定另行制订。

第九条劳务人员报名参加对外劳务的,须取得户籍所在的村(居)委会、镇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和派出所同意的证明材料。

第十条对外劳务经营企业或对外劳务中介企业在我市新闻媒体和户外广告上招收对外劳务人员广告或信息,必须提供职业介绍许可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从业资格核定证明、授权委托书、委托单位对外劳务经营资格证书、外派劳务人员招工备案表、广告内容等文件资料,广告者和经营者要认真查验。

第十一条中介企业从事对外劳务中介业务的,应当参照使用经工商部门监制的《出国劳务中介(居间)合同》示范文本,与劳务人员签订劳务中介合同。不得在合同中设定霸王条款或使用模糊语言误导、欺诈合同当事人,不得超越经营范围约定职业中介行为以外的合同事项。

第十二条对外劳务中介企业应当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对外劳务人员出国费用,包括培训费、考试费、体检费、护照费、保险费、公证费、签证费和差旅费,由劳务人员按实际金额自行负担。服务费不得高于劳务人员总收入的12.5%。除上述出国费用和按规定收取的服务费外,对外劳务经营企业和对外劳务中介企业不得以任何理由另行收取其它费用。受对外劳务经营企业委托招工的对外劳务中介企业,在签证办理完毕后方可向劳务人员代收服务费,开具对外劳务经营企业提供的发票。对外劳务中介企业不得将其为对外劳务经营企业代收的服务费提前收取或挪作他用。

第十三条市公安部门在受理对外劳务人员申请护照时,应查验其提供的外经贸部门的项目备案手续和劳务人员所在镇村派出所提供的证明材料。

第十四条加强对劳务人员的法制教育。对外劳务经营企业和对外劳务中介企业要认真组织劳务人员进行出境前培训,向广大劳务人员宣传对外劳务政策法规以及项目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引导劳务人员以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正当利益。

第十五条逐步建立对外劳务信用信息管理制度。市外经贸部门要建立对外劳务经营企业、对外劳务中介企业和境外劳务人员信息数据库,要将违法违规或因劳务纠纷造成不良影响的对外劳务经营企业、对外劳务中介企业和劳务人员,建立不良记录档案,并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告。工商部门要将因违法违规被处罚的相关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的信息纳入企业信用与警示信息管理。公安部门要建立回国劳务人员的护照信息管理制度。劳动部门要建立职业中介企业的信用信息管理制度。要将企业注册资本金和交纳备用金情况作为评定对外劳务职业中介企业信用等级的重要因素。要依照信用等级实行分类管理。外经贸、工商、劳动、公安要加强信息交流沟通,推进信息资源共享。

第十六条对外劳务中介企业应当加入行业协会,按照行业规定和协会章程进行自律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行业协会通过行业自律对企业注册资金可以提出与从事涉外劳务中介应承担的风险责任相吻合的数额要求。

第十七条实行对外劳务纠纷处理备用金制度。对外劳务中介企业存缴一定数额的备用金,具体数额由外经行业协会理事会通过确定。备用金统一存入外经协会银行专用帐户,本金及其产生的利息归企业所有,专门用于处理境内外劳务纠纷和突发事件。

第十八条市成立对外劳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市长任组长,成员由市政府办、法制办、监察局、外事办、外经贸局、劳动保障局、公安局、工商局、法院、司法局、地税局、局、广电局、新闻传媒中心等部门以及各镇(区)分管领导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对外劳务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具体事务的沟通协调和业务指导,办公室设在市外经贸局。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情况、分析形势、会商重点工作,协调推进对外劳务管理工作。

第十九条外经贸部门要按照市对外劳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要求,落实好相关督查活动;要认真做好对外劳务中介企业从业资格的核定工作;要认真审查外派劳务项目并提出初审意见报上级部门审核备案;要加强对外经协会的指导,通过行业自律,推进中介行为的规范建设。劳务人员投诉我市对外劳务经营企业的,由市外经贸部门先行受理,并牵头商请上级商务部门和市有关部门协调处理。

第二十条劳动保障部门要对对外劳务中介企业进行职业中介许可及许可后日常监管和执法检查;要加强对对外劳务中介企业及其执业人员进行劳动法律法规教育培训,规范其经营行为;对未经许可的中介企业,依法予以查处;对因提供虚假就业信息或以胁迫、欺诈等方式进行对外劳务中介活动而造成劳务人员投诉的,由市劳动保障部门牵头处理。

第二十一条工商部门要加强对外劳务广告管理和合同管理,依法查处虚假广告、合同欺诈、超范围经营行为。

第二十二条公安部门要加强对劳务人员的出入境管理,依法查处以旅游、商务等名义骗办护照组织对外劳务;对涉嫌非法经营、经济诈骗的对外劳务案件,依法查处,切实维护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三条税务部门要对对外劳务经营企业和对外劳务中介企业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对向劳务人员收取费用不开发票,不按规定纳税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认为构成犯罪的,移送公安部门处理。

第二十四条司法行政部门要指派执业律师,为劳务人员提供相关法律援助,引导劳务人员通过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法律途径解决相关劳务纠纷。

第二十五条市各新闻单位,要按照市对外劳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要求,及时做好对外劳务管理和整顿规范方面的宣传,严格按照要求查验相关资料后对外劳务人员招收广告。

第二十六条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镇(区)要积极做好对外劳务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落实工作,引导辖区内劳务人员通过合法合规途径出国就业,增强法制观念和合同意识,要负责做好劳务人员的出国证明材料工作;负责做好辖区内上访劳务人员的稳控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化解劳务纠纷。

篇9

关键词:施工企业;资金风险;预防措施

1 、造成施工企业资金紧张与财务风险源形成的原因

1. 1 外部原因:工程垫资与工程拖欠款较大

近年来,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业主利用施工企业有标就投的急切心态,在工程发包时,提出某些不利于施工企业甚至是不合理的要求,将资金不足的矛盾和风险转嫁给施工企业,迫使施工企业垫资、带资承建工程。垫资施工反而被作为一种普遍手段成为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和考查施工队伍实力的重要条件,有的工程项目垫资资金甚至超过50 %。作为施工企业,为了在施工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往往会承诺建设单位的垫资条件。而企业一旦为某项工程垫资,则会身不由己;或者丧失先期垫资应获取的附加收益;或者承担因垫资而负担的额外资金成本。垫资工程完工后垫资款则可能转变成工程拖欠款。企业摆脱不了垫资的困境,也就难以解除拖欠的压力。

1. 2 内部原因:资金管理水平低、使用效益差

尽管施工企业制订了资金使用计划和各项费用开支计划,但由于建筑工程的施工特殊性,特别是跨地域、战线长的工程项目,公司对项目部控制能力弱,财务和资金计划脱节,导致计划的可操作性差,有的甚至将计划束之高阁,形成计划与实际的严重脱节,使企业的资金管理变得比较盲目,“一管就死、不管就乱”的现象得不到根本解决,影响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其原因有两方面:客观上因受市场经济等因素影响,有许多意想不到但又必须支出的项目增加了各种费用的实际支出数。主观上却是一些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没有切实有效地抓好计划控制这一关键环节。主要表现在:

(1) 盲目投资固定资产。为了显示的实力和抢工期,有些企业盲目购置专项设备,超过了企业的资金承受能力;或迫于形势和生存发展的需要,为承揽一些“高、难、精”的工程项目,不顾企业实际,购置使用率不高的专用设备,导致设备闲置,占用企业大量资金。

(2) 管理费等非生产性开支加大。由于施工市场竞争激烈,导致跟踪信息费、差旅费、招待费等非生产性开支逐年上升,管理成本逐年加大。企业在管理上过分强调专业化,搞专业化协作,导致工程项目非生产性开支加大,降低了施工项目的利润。

(3) 银行账户多,资金分散。如某公司鉴于施工工程项目“点多线长”,为了工作方便,上一个项目就必须开一个银行账户,有的甚至一个单位多头开户,致使资金分流沉淀,造成浪费。

(4) 备用金管理不善。备用金管理作为资金管理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往往被人们忽视,有的甚至不把它纳入资金管理工作的范畴,致使备用金余额日益增大,加之不及时报销,从而造成了项目部周转资金紧张的局面。

(5) 工程结(决)算迟缓。施工企业由于流动施工的特点,工程项目跨地域、周期长、以及人为等因素造成工程结(决)算久拖不决。企业的债权难以确认,从而形成拖欠工程款不能及时回笼。

(6) 材料采购与管理不善,影响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和成本控制。一般情况下材料费占工程造价的60 %- 70 % ,材料采购与管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项目的效益。某些工程项目施工不会充分利用风险转嫁机制,没有合理利用材料供应商的资源、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发挥资金使用效率;或项目工程施工缺乏科学组织,盲目采购造成资金占用和材料损耗过大,加大施工成本。

2 、施工企业预防资金风险及有效管理与利用资金的措施

企业资金管理的目标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资金的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使企业的净现金流最大化。针对施工企业资金紧张与财务风险源形成的原因分析,建议施工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从粗放施工型企业向施工管理经营型企业转变。如果企业没有全面预算管理,企业经营效益将难以保证。通过学习国内先进施工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经验,结合公司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统一资金管理与控制和预防财务风险等作了以下思考:

2. 1 从管理机制上,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强化资金预算管理。

企业财务预算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工,建立和完善预算编制、审批、监督、考核的全面预算控制体系。预算范围由单一的经营性资金收支计划,扩大到生产经营、投资等全面资金预算。针对施工企业的特点,实施资金预算管理应遵循以下程序:

(1) 自下而上逐级编制资金预算计划,自上而下地通过一定的程序审批预算,各职能部门对所属单位的预算计划通过收集、整理、汇总,确定本企业下月财务资金预算。改以往的“先用后算”为“先算后用”。

(2) 执行严密的预算调整程序。原则上各级预算一经批准确定不得更改,但因特殊事由须调整的,应遵循严密的审批制度。特别是对大型设备的购置要有前瞻性和必要的论证。

(3) 建立严格监督和考核制度。资金管理的实质就是对各个环节现金流的监督与控制,也就是对施工生产、任务承揽、设备购置和基建投资等过程的现金流采用预算管理和定额考核,实行动态监控,量化开支标准。在编制资金预算时,本着轻重缓急的原则,将营运资金区分为生产经营资金和非生产经营资金。生产经营资金包括承揽任务、项目施工和正常管理费所需资金,是保证生产经营的必需资金,应按照企业内部各个所属单位年度、月度计划统筹调配,保证这部分资金供应,不得挤占或挪用。非生产经营资金是跟生产经营相对联系不太紧密的资金。这部分资金须本着“节俭、必须、适度”的原则,力求压缩总额开支。

2. 2 从监控制度上,进一步加强资金周转各环节的可控性。

这是对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补充。企业树立“钱流到哪里、监控就紧跟到哪里”的观念,将现金流量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高度重视企业的支付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严把现金流量的出入关口,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各个环节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严格管理。公司监控的重点应包括:

(1) 资金收入方面:加强公司预算、计划、项目部、财务部的相互联系,根据工程合同、工程变更签证、预算结算等整理好应收款资料。应收款项是否应收未收或缓收;在建项目资金是否及时回笼;已完工项目是否及时退场;处置资产的审批及款项收回;当期的实际资金收入与预算收入差异及原因分析等。

(2) 资金支付方面:应付款项是否存在支付风险;大额资金的立项、审批、支付是否合法;当期的实际资金支出与预算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原因分析;工程进度款的收取与实际工程费用结算要同步,确保债权、债务的配比性。

2. 3 从技术手段上,灵活运用资金结算工具,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施工施工企业应立足工程项目高度分散的现实,适时建立资金集中控制管理制度。目的是充分发挥资金的效用,让资金更快周转,积极规避财务风险:

(1) 建立、完善内部结算中心制度,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及时调剂余缺。建立结算中心制度,严格控制多头开户和资金账外循环,实现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对分支机构做到“你的钱,我看着你花”。结算中心一个口径对银行,下属单位除保留日常必要的备用金额度外,统一在结算中心开设结算账户。这样可以发挥结算中心汇集内部资金的“蓄水池”作用,保证工程前期保证金的支付和项目启动资金的及时筹措。为项目部筹资提供了渠道。

(2) 与银行协作,积极探索、实施“网上银行”结算方式。目前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及广发银行已推出了“网上银行”业务。“网上银行”可以将本系统的资金高度集中,将企业各分支机构在各地的资金汇兑业务虚拟在一个总账户下运行,减少了跨省同行资金调度时间差,减少了提前汇到异地银行的沉淀资金。“网上银行”能及时提供企业的资金动态和存量,有利于资金决策,能加强对资金的统一调度和调剂能力,从而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3) 加强工程项目过程中流动资金管理审核工作,提高资金效率。及时掌握项目部债权债务的真实情况,防止项目资金被侵吞和挪用。

2. 4 从经营理念上,瞄准目标市场、找准市场定位,强化全员参与的成本管理意识

资金管理的范畴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在经营理念上,企业必须细分市场,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发挥企业的优势,从源头加强控制,科学合理地筛选投标项目,而不是不分良莠、有项目就跟踪、见标就投。制度建设上要树立财务风险观念,企业要建立合同评审制度;劳务分包、大宗材料招投标制度、以及定期召开成本分析会等制度维护企业利益。另一方面要从支出上加强控制,中标的项目必须强化全员全方位的成本控制,推行项目部责任承包制,量化考核各种承包指标完成情况,消灭亏损项目。配合以上各项措施走精细化管理的路子。

篇10

关键字:国有施工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

一、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概述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是集团母公司出于维护自身资金权益的考虑,在集团战略目标的指引下,依靠资本纽带、产业纽带或经营契约,通过控制或参与成员企业的资金经营和决策过程,达到聚集资金资源,实现资金安全与资金增值目标的管理方法。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是集团配置“权”和“利”的一种策略,即资金的筹集、运用、分配等管理活动在集中与分散之间的选择。从内容上讲,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权包括:结算管理权、筹资管理权、信贷管理权等。可见,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实际上是围绕着集团战略目标,在充分考虑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环境的基础上,根据资金集中管理活动与集团战略目标的相关性大小,将不同层次的资金集中管理权在母公司与成员企业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和动态调整的权变过程。

在实践中,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已有不少积极地探索,例如上海汽车集团、新华人寿保险公司、武汉钢铁集团等,并且基本上也归纳出了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几个模式,主要包括:

(一)统收统支模式

在该模式下,企业集团的一切现金收付活动都集中在集团总部的财务部门,各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不单独设立账号,一切现金支出都通过财务部门付出,现金收支的批准权高度集中在经营者,或者经营者授权的代表手中。资金集中管理的这种模式有助于企业实现全面收支平衡,提高现金的流转效率,减少资金的沉淀,控制现金的流出;但不利于调动各层次开源节流的积极性,影响各层次经营的灵活性,以致降低集团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效率。

(二)备用金模式

在备用金模式下,集团总部按照一定的期限统拨给所属分支机构和子公司一定数额的备用金,而等到各分支机构或子公司备用金支出后,持有关凭证到集团总部财务部门报销以补足备用金。在该模式下,各分支机构或子公司尽管有了一定的现金经营权,但其仍不能独立设置财务部门,现金收入也必须集中到集团总部,其积极性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结算中心模式

结算中心通常是由企业集团内部设立的,办理内部各成员或分公司现金收付和往来结算业务的专门机构。它通常设立于财务部门内,是一个独立运行的职能机构。结算中心为集团成员企业办理资金融通和结算,以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机构,其性质有些类似内部银行,主要着眼于为企业集团的整体和长远利益服务。客观的讲,结算中心模式是一种比较科学、合理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但在实践中,企业集团往往苦于不知如何定位结算中心而滋生了很多问题。

(四)内部银行模式

内部银行是将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与管理方式引入企业内部管理机制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内部资金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进行企业或集团内部日常的往来结算和资金调拨、运筹。内部银行是对前面所述的结算中心的一种科学定位,它拓展了结算中心的职能,并实现了内部往来的定价机制,大大提高了各分支机构或子公司的积极性。

(五)财务公司模式

财务公司是一种经营部分银行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其经营范围除抵押放款以外,还有外汇、联合贷款、包销债券、不动产抵押、财务及投资咨询等业务。在我国,财务公司大多是在集团公司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由人民银行批准,作为集团公司的子公司而设立的,所以,它还担负着集团公司的理财任务。在该模式下,集团设立财务公司是把一种完全市场化的企业与企业或银企关系引入到集团资金管理中,使得集团各子公司具有完全独立的财权,可以自行经营自身的现金,对现金的使用行使决策权。此外,财务公司对集团各子公司进行专门约束,而且这种约束是建立在各自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基础上的,因此,该模式在实现资金管控的同时,对各分支机构或子公司的经营积极性影响甚微。

二、国有施工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施工行业亦属资金密集型行业,加强资金管理对于施工企业广泛开展业务、提高其竞争力而言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对于国有施工企业集团。国有施工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有着与其他企业相同的一面,但是也有很多独有的特征,如施工地点具有流动性,并且几乎遍布全国乃至全球、产品具有专一性,建造周期长等。当前,对于国有施工企业集团,随着施工项目单体合同量的不断增大,单项工程动辄上亿元甚至几十亿元,大量的资金停留在工程施工当地,企业集团账户资金往往寥寥无几,巨额的资金被分散在全国各地成百上千个银行账户上,资金较为分散。归纳起来,国有施工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集团内部资金整合不够,浪费严重

国有施工企业集团由于其生产组织形式的特点,从总公司到二级、三级子公司再到分公司、项目,形成了管理级次及管理链条较长的组织结构,在这个组织体系中,效益好、资金周转快的下属实体(子公司或分公司)往往有大量的经常性存款,而资金投入量大的其他实体却资金匾乏,不得不向银行大量举贷。这样一方面集约力度差。各实体分别与银行发生业务关系,导致财务费用和资金成本的增加,另外多头开户对于银行来说难以形成支柱力量,也就难以获得金融部门的有利支持。另一方面资金浪费严重。下属各实体利用经营自,可以较方便地挪用拆借本实体内部的闲置资金,从而极可能造成资金管理上的失控。另外,主要领导消费的制约监督机制不健全,一些财会人员由于地位的依附性,在单位领导有违纪行为时,不敢管或不能管,致使一些基层单位的费用开支失控,削夺了财务部门的监督职能。

(二)信息失真,导致集团总部管理乏力

国有施工企业集团由于受权力下放和粗放型管理的影响,在财务管理上过度分权形成了各自为政,母公司监控不力。加之受内部人控制的影响,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掩盖了子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账物不符、造假账问题突出,相当多的企业集团资金的流向和控制脱节,母公司难以及时掌握子公司的财务资金变动情况,资金管理有章无序,体外循环严重。事前控制乏力,事后审计监督走过场,财务风险极大。一方面,企业集团下属的分支机构或子公司都有自己的银行账户,资金的支配权独立,物资供应盲目采购,质次价高,生产管理只求产量,各种消耗和浪费严重,基层企业由于没有远期意识,花费不量入为出,超计划支出较大,购置资产设备,基建项目多头开上,占用了大量生产流动资金,反而成了企业的新包袱;另一方面,上级机构管理费上缴成为难题,往往要等下属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使用完毕了才勉强上缴,资金难以形成合力承接需要垫资施工的工程项目,严重影响到企业集团整体发展。

(三)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力不强

目前,国有施工企业集团虽然有了预算制度,但预算没有成为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随意更改,使预算成为摆设。即使有预算,要不有的预算不切实际,指标不科学,缺乏严密的计量标准和考核依据,成本费用约束软弱,应摊不摊,该提不提,盈亏不实;要不没有以工程施工项目为单元细化管理,对工程项目资金的收支缺乏统一的筹划和控制,随意性大,使用混乱,占用不尽合理。这样使得资金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执行力不强。

三、加强国有施工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策略

结合国有施工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加强其资金集中管理势在必行,在具体设计中应当重点把握以下要点。

第一,建立健全相关资金管理制度,树立资金集中管理意识。建立资金管理中心制度,严格控制多头开户和资金账外循环,保证资金管理的集中统一,企业通过建立资金管理中心,实现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充分发挥资金管理中心汇集内部资金的作用,并使下属单位资金的出入处于集团的严密监管之下,减少银行风险,营造了新型的银企关系。此外,还要加强现金流量分析预测,严格控制现金流人和流出,保证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企业集团要将现金流量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高度重视企业的支付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严把现金流量的出入关口。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

流量进行严格管理。确立以现金流量为中心,以资金监控为重点的资金管理指导思想,建立科学的资金管理机制,通过对现金流量的预测分析和抓住现金流量的关键点,在保证支付能力的前提下,实现现金流量的动态平衡,确保企业净收益的质量。

第二,探索与资金集中管理制度相配套的措施,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完整。这里首先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严格控制事前、事中资金支出,保证资金的有序流动。建立预算编制、审批、监督的全面预算控制系统。将预算范围由过去单一的经营资金计划扩大到生产经营、基建、投资等全面资金预算,由对主业申报的资金需求量预算扩大到包括资金收入预算、多种经营、二级核算单位机构费用预算在内的全方位资金预算。预算编制采取逐级编报、逐级审批、滚动管理的办法,预算一经确定,即成为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不得随意更改。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内部审计,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保证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都在严格的程序下进行。此外,事业单位推行的“会计委派制”,即实现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有效监督机制也是加强资金集中管理的一个有益的探索,其实施要点包括:在集团总部建立财务中心,负责对所有分支机构或子公司的财务以及相应机构进行管理;财务中心委派相关人员到各下属实体,对下属实体重大财务事项实施监督,确保会计信息真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同时,确保集团内部统一的财务政策的有效运行,有利于资金管理和运用。

第三,推行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实现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资金集中管理的重要前提条件是信息化手段的出现,因此,加强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应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达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要求,即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下通过统一的业务编码进行统一的监督和管理。实现财务系统与采购、仓储、生产、工程款回收、管理机构消耗等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通过企业内部局域网或直接利用国际互联网,使企业可随时汇集财务会计信息,查询下属实体的资金流,保障财务会计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提高管理决策的水平。

参考文献:

[1]余永俊、戴芳,施工企业资金管理风险及对策,交通财会,2008年第9期

[2]牟小红,施工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研究,金融经济,2008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