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教学过程范文

时间:2023-08-25 17:22: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阅读课教学过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阅读课教学过程

篇1

【关键词】渗透阅读;英语阅读;培养;策略

渗透阅读是指当我们专心阅读一本书或一个课程时,有意识地把智慧的触角伸向邻近的知识领域,别有一番意境。在那些熟悉的知识链条中的一环,则很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发现。由于中国发展现状限制,缺少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而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阅读是学习英语的主要输入方式。所以,为了获得好的阅读效果和理想的阅读速度,不仅需要学生努力学好英语语言知识,而且也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在新课标英语教学中不断开发新的阅读模式和阅读策略。

一、英语阅读教学低效原因

造成英语阅读教学效率低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的阅读教学理念和方法落后,另一方面是学生自身的词汇量有限。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忽略对了对学生阅读兴趣、习惯的培养和阅读策略的指导,只注重对语法现象的过细讲解,按照教学大纲预设的教学程序将阅读文本的知识要点条分缕析,力求讲深、讲透,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纳器,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甚至有的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把英语阅读课程当简单的读读和记笔记,画几个重点词组,走个过程,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这种阅读效果严重缺乏整学生是主体的意识,学生的阅读效率低,特别是进入初三后,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就更难以得到提高。

另一方面,造成学生英语阅读水平低的原因还来自于他们自身。大量实践表明,学生的词汇累计量越大,其阅读理解能力就越强,与此同时,阅读能力的加强也会增加学生对词汇量的掌握和扩充,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反之,在学生贫乏词汇量、语法和文化背景知识的情况下,会造成他们不良的阅读习惯和不当的阅读技巧,加之对教师的过度依赖等原因,都是导致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缓慢的重要因素。

二、渗透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提出学生应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的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课本阅读资源,通过对学生的阅读策略进行指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按照传统的阅读学习方法,学生在碰到生词之后,还硬着头皮看下去,模模糊糊不大懂,只能知道大概意思。而渗透阅读学习法排斥汉语干扰,学生易形成英语语感,有利于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1.克服不良阅读习惯

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避免回视、复视、唇读、心读等不良阅读习惯。回视是指在阅读过程中,回头看已经读过的地方;复视是指阅读时反复看只一句,唇读是指阅读过程中没有理解语句的含义;心读指在阅读时没有读出声音,在心里默读。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都会把阅读变成单纯的朗读,在反复中浪费大量时间,没有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2.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可以从眼脑直映和扩大视距的方法出发,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眼睛直接看到的东西直接反应到大脑里面,在大脑中形成概念。往往学生们在阅读时喜欢想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概念,怎么拼写的,这样阅读的速度十分缓慢。基于此良好的阅读方法显得很重要,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提醒学生的视距最好能放大,视距越大,阅读速度越快。这种阅读策略的训练是为培养学生一目了然的习惯,也可以要求学生用白纸将阅读过的部分逐行盖起来。如在教Go for it 9年级 Unit 4 Reading第一节时先以4-5秒速度逐句闪现:

①Martin Robinson is a famous doctor has many clinical experience, often dealing with teenagers

②In lots of different situations, he will give you any suggestions

③He has a new book, what would you do if ...? In the last month.要求学生逐句复述,几次练习后要求学生连起来叙述。

三、渗透阅读策略应用

渗透阅读的策略是指在泛读时碰到生词,不需要都查词典。边读边猜,或半懂不懂地继续往下读,运用猜测词义或凭语感渗透。例如在阅读理解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构词法知识及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

①The teacher asked us to read the text, this time you'll do it more

carefully. Then you really need to do or Falsc exerclises text.

②Show the slides(呈现判断改错题)指导学生利用找读策略了解重点细节并且分清文章中的事实和观点。

③Marijuana SS again your way to read and do exercise.

④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SS . This is a good opportunity, solve some important problems of students may be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the content and significance.

⑤Practice: how to make several multiple choice (presentation slides).

其次,可以通过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更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语感是指不通过反复思考就能感知语言含义的能力。学生如果具有较强的语感能力,能快速正确的理解读物的内容。在引导学生自己去体味阅读内容过程中,教师应给予相应的点拨,例如通过“Edison is a famous great invention”and“ it can become a world famous pop songs”这两句相比较,让学生体会到句子的细微差别。运用这种方法,长期坚持,学生就会逐渐培养成自觉分析比较词与词、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差异习惯,从而增强阅读语感。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是需要一个不断探索、不断研究的过程。教师要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课堂中去,不断加强自身学习能力,找出自己的不足点,完善自我,从而能在教学中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提高整体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总而言之,渗透阅读策略是一个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良好的技巧。

参考文献:

[1]王丽英.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词汇的有效处理[J].教学参考(中学版),2010(11)

[2]陈彩丽.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语感及其培养策略[J].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2010(6)

篇2

[关键词] 约束;激励;课堂教学;课外阅读;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4-0096-03

当人类进入到信息化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知识的途径增多,人们获取信息的种类、范围亦迅速增多,这带来一个后果,即人们更加偏爱生动有趣的碎片化信息。有调查显示,大学生的阅读存在着极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1];而且课外阅读时间偏少,阅读结构不合理[2]。同时,大学本科教材体系日益完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多便利;一般来说,学生只要基本了解教材的内容,就可以通过该门课程考试。总之,在很多课程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只阅读了课本(包括部分课程的学习指导书、习题集);这与本科学生的培养目标存在明显差距。应当在充分运用教材的同时,提出明确的课外阅读要求,这是增加和提高学生对于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扩展课堂内容、增加学生获取系统信息的有效手段。

1 基于课程教学的课外阅读指导的基本思路

整个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包括:一是根据课程特点,确定科学合理的阅读范围(包括学术著作、一般专业书籍、学术论文等)或者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相关课题,让学生围绕课题展开阅读和研究。二是明确课堂内容与课外阅读的关系,以课堂讲授为基础,以课外阅读来增强教学效果,开阔学生的视野。三是对于教学方式进行必要调整,即将单纯的课堂讲授改为“课堂讲授+课外阅读指导(答疑、讨论)”。四是对于学生课程学习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即将原来的闭(开)卷考试改为“期末闭(开)卷考试+课外阅读内容和效果考核”。

通过上述改革,以期实现如下目标:其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其二,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不再限于课本,将教学内容延伸至相关专业著作、论文和相关资料,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三,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阅读倾向,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其四,使学生的学习由单纯的课堂的被动学习,变为自主性、研究性、讨论式的主动学习。

2 学生阅读情况及其分析

2011~2012学年度,笔者在进行《旅游经济学》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提出每人阅读5篇学术论文(或1本专业著作)的要求,并于学期末逐一进行了考核。从总体情况来看,学生平均阅读7.08篇(以阅读1本著作折合10篇论文计),总体完成任务要求的141.6%,完成阅读任务最好的班级完成任务的185.2%,完成任务最差的班级完成任务的111.8%;263名学生中,仅有2人未能完成阅读任务(占学生的0.76%)。具体阅读情况如表1所示。

从学生阅读的范围来看,涉及到了旅游经济学、旅游管理学、旅游地理学、旅游社会学、旅游人类学等旅游研究的绝大多数领域,41%的学生成系列地阅读了诸如旅游景区规划、旅游电子商务、酒店管理、会展经济发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等自己感兴趣的论文。但对于旅游统计学以及旅游研究中涉及数量研究的论文较少涉猎。

从学生阅读的文献来看,学生阅读了包括《旅游学刊》、《城市规划研究》、《旅游科学》、《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地域研究与开发》、《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论坛》、《旅游研究》和《旅游管理》(复印报刊资料)等主要旅游类研究期刊,还阅读了包括《浙江大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南开学报》、《兰州大学学报》、《金融研究》、《经济评论》、《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东南大学学报》、《西南大学学报》等大量的知名学术期刊;部分学生阅读了诸如《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亚当斯密)、《经济学原理》(阿尔弗雷德马歇尔)、《选择与成本》(布坎南)等经济学著作和《旅游管理》(尼尔利珀)、《生态旅游》(Weaver)、《中国旅游研究》(戴斌)、《旅游策划创意攻略》(吕志镛)、《旅游研究与旅游发展》(吴必虎)、《旅游项目策划》(杨振之)等旅游研究类著作;甚至还有2名同学阅读了北京联合大学石美玉教授的博士论文。

从学生的阅读效果来看,全部学生都按照要求作了读书笔记,从笔记及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情况来看,总体优良率为65.78%,合格率为99.24%。第二学期期末,笔者对学生阅读意愿和感受进行了调查。发出问卷205份,收回204份,有效问卷203份。统计结果如图1。

图1表明,学生阅读意愿明显增强,明确表示“不会”的学生由69.96%下降到7.39%。虽然明确表示“会”的学生比例也由30.04%下降到25.61%,但67%的学生表示“可能会”在无明确要求的情况下阅读学术论文。实际结果肯定是,67%表示“可能会”的学生分化为“会”、“不会”,即便只有其中50%选择“会”,那么,实际选择阅读论文的学生比例超过50%。有1.48%认为阅读论文收获“大”、4.93%认为阅读论文收获“比较大”的学生,选择了今后在无明确要求的情况下“不会”阅读论文,其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因为缺乏阅读相关论文应有的知识(特别是数学知识)而“读不懂”,产生了对于学术论文的畏惧情绪;二是因为对于理论问题没有兴趣。

学生通过阅读学术论文,感到收获“大”的占59.61%、感到收获“比较大”的占38.92%、感到收获“不大”的占0.98%、感到收获“无”的占0.49%;前两项合计为98.53%,后两项合计为1.47%。统计结果表明,学生绝大多数感到课外阅读具有较大的收获;少量的学生感到收获“不大”或者没有收获,其实与其自身的学习兴趣不大、习惯不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3 学生的主要收获和阅读存在的主要困难

3.1 学生阅读学术论文的主要收获

1)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第一,使学生了解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仅仅学习课本的不足;第二,使学生了解了书本以外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认识,增强了对于专业学习的兴趣,进一步爱好读书、“爱上图书馆”,进行自主学习;第三,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消除学术论文的神秘感,让学生意识到依靠自己能够读懂学术论文;第四,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目的,认为“应该不断加强自己的旅游知识,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基础”;第五,提高了学生认识事物的水平,认识到“对一件事情、一个问题要全面观察、仔细分析,辩证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第六,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了科学的严谨和学习科学所需要的态度。

2)开拓了学生的视野。第一,扩展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了解了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和解决方法”;第二,使学生对于许多特定问题(诸如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海洋旅游、会展经济、国际旅游岛建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看法;并且,学生通过个性化阅读[3]获得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有利于自身独特知识结构的形成;第三,帮助学生了解了学术论文的结构、数据收集方式、处理方法和写作方法,为今后撰写毕业论文以及学术论文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锻炼了学生的能力。第一,增强了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查阅资料的能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最多的问题是不少专业术语不懂,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解决了大部分问题。部分学生学会了通过网络信息识别文献,如有同学通过中国知网()发现石美玉教授论文下载量很大,而引发兴趣,阅读了石美玉教授多篇论文;第二,帮助学生锻炼阅读能力、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对专业性问题从多方面论证的思考方法”,“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找到了理性认识旅游经济发展的途径,“在科学方法、在数据、在事实的帮助下揭示问题的实质所在”。

4)增强了教学、教育效果。通过阅读,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认识得到了提高,学习兴趣得到了增强,课程学习的内容得到了深化和扩展,且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进一步地,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水平得到了提高。应该说,学生通过阅读得到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提升,与不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相比,教学、教育效果要好很多。即便那些自此以后几乎不再自觉阅读学术论文(著作)的学生,其记忆也是深刻的,笔者对于毕业生的回访中显示了这一点;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结合课程学习进行学术论文(著作)的阅读是一个较高水平学习的开始,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学会自主学习的有效机会,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提供了一个好的起点和基础,特别是当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意识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时,对此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有学生因此开始大量阅读学术期刊(著作)而十分注重自身理论水平的提高。

3.2 学生阅读学术论文存在的主要困难

1)学生查阅资料中,存在资料不足的问题。第一,尽管图书馆已经拥有一定量的旅游期刊,但复本不足,当较大量的学生需要阅读时,数量不够。部分学生不得不选择较为一般的期刊、甚至个别学生选择非学术期刊进行阅读。第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学术术语不理解,图书馆拥有的相关工具书的品种和数量均不能满足需要。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一个经常性的困难是经常遇到各种经济、管理模型不理解,其原因在于学生高等数学知识不够。

3)学生遇到学习困难,缺乏及时的指导。由于未能建立学生阅读过程的指导、沟通渠道和机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指导。

4 学生阅读指导的改进

4.1 学生阅读资料不足问题

可以通过指导学生使用中国知网、维普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来得到很好地解决。目前,从中国知网来看,主要的旅游类期刊基本能够在出版后一个月内上网,学生可以阅读到最新的研究论文;同时,通过中国知网,学生可以十分便捷地查到特定期刊、特定主题的论文,极大地方便学生的阅读。

4.2 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指导问题

对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应当及时加以解答或及时与学生进行探讨,需要通过建立一个有效的机制解决,如有条件时建立助教制度。另外,组织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定期举行答疑和读书心得交流会或者学术研讨会。通过这些方式,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及时、有效沟通、讨论,解决大部分学生阅读中的疑难。

4.3 学生阅读过程的控制(激励)问题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最难的是坚持,必须进行有效的控制(激励),才能使大部分同学进行有效的阅读和研究。应当对于阅读过程进行必要的检查,鼓励先进、督促后进。

5 结论

前述结果及耿春红等、张海燕等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急切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和约束[4,5]。以课程学习为主导,运用课堂教学的约束力,以课堂教学内容的加深和扩展为直接目标,明确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进行必要的指导、检查与考核,建立起一个学生课外阅读的约束―沟通―激励机制,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时间、改善学生的阅读结构,能够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主性、针对性、系统性、丰富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文献阅读能力并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从而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更好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捷.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55-57.

[2]杨冬梅.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分析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6,(3):93-94.

[3]丁源溟,周庆元.课外阅读指导的反思与前瞻[J].中国教育学刊,2003,(6):38-41.

篇3

第一,明确阅读课教学设计思路——总体设计思路和具体设计思路

总体设计思路要做到首先备教材,其次备学生;设定方案时要设定预期目标及任务,铺设一个个台阶向预期目标推进。具体设计思路要本着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原则设计导、读、练。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始终要明确以下几点:

1. 英语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传授语言知识,发展学生语言能力,优化课文的内涵和拓展课文的外延。

2. 阅读教学的多元目标:掌握一定的语言技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3. 阅读教学策略:以阅读能力训练为中心展开教学,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积极性。

4. 阅读课教学设计: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以任务推动阅读,以任务贯穿阅读(要注意把握深度,广度和难度)。

5. 阅读课教学方法:感知概括应用;提倡讨论式阅读。

6. 教学过程中:宽容的课堂气氛,平等的学习氛围,“交互式”教学活动方式(其中包括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方式。

7. 阅读课教学资源上:以课内阅读资源为核心,开辟课外和校外阅读的立体课堂。

8、阅读教学测试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书面与口头相结合。

第二,掌握阅读课教学所涉及到的相关教学理念

1. 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避免满堂灌,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活动为主线。

2. 阅读课教学设计的主要原则

整体性原则: 教师应清楚那些知识是要求学生掌握的,要求学生从层次结构上去理解,培养学生恰当实用语言的能力。

交际性原则: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流。阅读课教学是英语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尤为重要。

实践性原则: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实践。

精泛结合原则: 精读——分析,获得语言知识;泛读——扩大语言知识,吸收信息。一定要注意入门阶段应以精读为主,泛读比例应逐渐增加。

兼顾听说写原则: 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分阶段侧重。

3. 阅读过程中的技巧

扫读(skimming)主要用于对文章的标题以及首位句的阅读。

跳读(scanning)为获得特定的信息,例如在图标中快速获得重要信息。

细读(close-reading)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得更多语言知识。

无论采取哪种阅读技巧教师都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限制,以便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更好地培养他们的阅读技能。

第三,熟练运用阅读课教学中的教学方法

1. 视图复述

可以根据阅读课内容利用教学挂图或者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看图复述课文,从而训练学生口语及记忆方面的能力。

2. 分角色扮演

例如有些有故事情节的阅读课文或者是以对话形式呈现的阅读课,都可以让学生分组、分角色扮演阅读课文中的人物。

3. 创新思维

每单元都有一个中心话题,而阅读课文又和话题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以单元话题为中心,参考阅读课文的内容给学生设计具有探索性和实践性的任务,让学生在课外完成。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阅读后的写

阅读材料可以改为对整段文章的关键词填空,可以改为完形填空,还可以当作书面表达要求学生进行改写、续写等,以达到巩固的作用,强化学生记忆训练和思维训练。

第四,合理安排阅读课三个阶段的活动

1. 阅读前

阅读前活动旨在引出话题、激发兴趣,即导入阶段。可利用提问、想像、游戏、图片、表演、讨论等进行巧妙的导入,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预测和感知课文内容;为理解文章、学习新知识铺垫道路。

2. 阅读中

阅读中活动是培养学生阅读技巧的重要一环。旨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的训练,首先整体把握,整体粗读,领略内容大意;接着分段细读,注意细节,注意语言结构;然后整体重读,深度理解,掌握语言结构。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技巧获取不同类型的知识。

3. 阅读后

阅读后应利用对比、图表等手段再现文章的整体结构,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对语言知识加以巩固,结合听、说、读、写加强训练。适当的口头和书面练习是检查学生阅读效果的重要环节,以达到活化教材,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第五,合理运用阅读课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1. 教师多角色转换

例如教师要变演讲者为启发者和主持者;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和合作者。

2.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2文I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053-01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想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就必须围绕生成的教学资源,合理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将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并在突发的灵感中将创造性充分的发挥出来,这样就能促使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变成具有活力以及生命力的动态性课堂,从而有效的实现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并达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1.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概述

1.1生成性教学的内涵。目前,针对生成性教学的解释,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动态方面,即课堂教学实质上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非线性、开放性以及非预设性等。二是生成方面,即可以从内容、主体以及形式的生成这三个方面加以解释。其中形式的生成包括两类,即预设性以及非预设性;而主体的生成则包括教师的生成、学生的生成以及师生的生成等;内容的生成就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等。

1.2生成性教学的作用。在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过程中,生成性教学是一个概念系统,具有一定的多维度特征,其基本的出发点就是服务教学,特别是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即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交互作用,不断生成具有针对性、情境性以及创新性的教学需求,这样教师就能按照这样的教学需求对教学的思路以及行为等进行适当的调整,并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促使教学活动能够始终围绕教学的目标不断展开,并促使教学活动能够持久的、深入的开展下去,从而达到动态生成性教学的目的。

2.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方法

2.1设计教学框架。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的过程中,设计教学的框架,教师需要对学生学习的状态以及现状加以充分的考虑,并为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制定出多样化的教学方案,然后在此基础上,针对实际教学拟定一个大致的、能够进行调整的教学轮廓、框架,或者可供学习选择的教学路径。这样的教学思想实际上就是从多个角度、多个方位、细致的、全面的预设教学过程,并为生成动态课堂奠定基础。因此这一环节在动态教学生成中至关重要。

2.2营造互动的教学氛围。在生成性教学的过程中,生成动态课堂的主要条件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在教学的过程中,真正的合作与互动指的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达到多种视界的融合、汇聚和沟通,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纠正自己的认识和偏见,产生全新的视界。所以在生成性教学的过程中,互动对话不仅仅指的是教学活动中的言语对话形式,还包括教师们在教育过程或者在教育意向上的互动对话。教师在营造互动的教学氛围的过程中,需要在师生之间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前,给学生们布置一些学习任务,然后让学生提前对课一些相关的课前准备。而在正式讲解这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自由的阐述和讨论。这样一来学生之间就能放下束缚,与其他同学之间展开自由的讨论,这样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互动学习氛围,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2.3提升教师生成性教学能力。教师在进行生成性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即要从实践、情感、理性以及知性等多个层面出发,不断历练自己在人生以及教育过程中的良好状态、境界以及品质。教学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对具体的教学事件以及教学的情境加以反思和探究,并不断的提升表面化以及感性化的教学经验,从而促使其能够内化成为教师真正的教学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对该篇课文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将其生成具有拓展性和延伸性的教学资源,同时结合课文的内容,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这样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同时还能对教学过程实现更好的创新,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2.4加强教学改进和反思。在生成性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以及多变性,因此教师的教学技能以及专业素质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教师在生成性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加强教学改进和反思,并不断的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促使小学语文阅读课堂逐渐变得动态化、灵活化,从而真正达到生成性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的过程中,选择教学方法和组织教学内容,也面临着更多的创新和变化。因此在进行生成性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将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充分的发挥出来,这样才能促使生成性教学过程能够不断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

参考文献:

[1]季海红.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探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6,(8):20.

篇5

【关键词】阅读能力 小组合作 探究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035

阅读课教学是英语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提高高中生的阅读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师教学的关键所在,而导入是阅读课教学过程中最基本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一堂课设计一个好的开头,有事半功倍之效。虽然教无定法,导入也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根据本人的教学总结发现,阅读课教学常用的导入有如下几种:故事导入法、问题导入法、图片导入法、实物导入法、音乐欣赏导入法和组织竞赛导入法等。无可否认,这些导入方式有其积极的一面,能引起学生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但不足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凸显出来,教师既是课堂的组织者,更是运动员加裁判员。在教师的操控下,按照预先的设计思路导入,学生按部就班,被动地参与教师设计的步骤,学生思想的火花难以迸发;教师也难以在导入的过程中获得预设外的惊喜。这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往往束缚了教师的思维方式,使阅读教学模式难有质的飞跃。随着合作学习理论和交际法的兴起和推广,小组活动被频繁地被使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但在阅读课的导入上却难见踪影。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1960)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所谓小组探究活动是教师在事先和学生商量,针对该单元的阅读课提出相关问题,由学生在课前分小组,以4~6人为一小组单位,优生和差生相结合的原则,自愿选择或者由教师指派一个研究项目,查资料,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课堂上给与展示的过程。

为什么要采取小组探究活动导入阅读课呢?

我认为,阅读文章题材广泛,教师要顺利实现阅读教学目标,就要针对不同题材的文章,结合学生生理特点,精心设计思路,构思好哪几个需要学生事先准备好的话题和资料,当然也可以和学生讨论,在阅读课上让学生发言。不同的文章可以从不同角度,设计不同的小组活动。这与案例设计和Group Dynamics(群体动力)英语教学法不谋而合。Group Dynamics就是利用群体互动与互助的模式,让学生参与有组员相助的学习活动,激发其语言潜能。同时,让学生亲自感受到Practice makes perfect的学习法则。根据知名的英国诺丁汉大学语言学习心理教授Zoltán Dornye的研究,团体动力可以培养出崭新的学习能量。(Zoltán Dornye, 2004)这种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实境历练的教学法更多用于阅读文本后操作与实践,只不过我尝试着把它运用在阅读的导入过程中,有了理论基础,给我的实践带来莫大的动力。

经过实践,本人发现,将小组合作引入到英语阅读的教学中来,不仅培养了学生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思考的能力。而且经过小组活动导入阅读课的实践,学生的收获颇多,本人的感触也不少:

1.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踊跃地参与,上网查资料,积极地完成教师下达的调查任务,学会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了团队的协作能力;组与组之间资源共享,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2.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不再觉得阅读课是枯燥的,提高了阅读课45分钟的效率。

3.为教材中阅读文章的理解构建了基本的支架,减少了阅读的难度,使阅读课水到渠成。

4.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培养了学生猜测词义的能力;叩开了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门户,扩大了他们的阅读面。

5.就如Group Dynamics的创始人所说,小组活动将一般的教室转变成愉悦且具启发性的轻松环境,老师的友善与辅导作为,对学生产生正面的效果,同时将共处学习的时间,变成师生成功与圆满学习的泉源。

我认为,小组合作模式在英语阅读的教学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关于是否是有效教学,国际上有五条通行标准,我按照这五条对传统导入和小组合作探究导入作了简要的比较,总结得出:以小组合作探究形式导入英语阅读课,教学是有效的,并且有着巨大的优势。它能给学生思想自由驰骋的一个舞台,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让课堂变得异彩纷呈。但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改进:

1.斟酌话题的切入点,细化小组的探究。教师要认真备课,熟悉阅读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充分挖掘教材和学生的潜在因素,设计供学生讨论的话题,并细化话题,把总话题分为一个个小话题,使每个小组尽可能接触不同的话题。每个小话题应该简洁明了、易操作、难度适当,尽可能保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小组准备过程。小组刚开始探究时,责任不清,会出现一人单干的状况,或者部分组员参与的情况,这样就需要教师明察并及时纠正,让所有的组员都参与进来。测试性的阅读每单元出现一次,或者在练习中也普遍存在,但是每次小组的探究活动都需要一星期左右的时间准备,这并不意味一切都是一帆风顺的,会出现各种困难,组员可能沮丧退缩,探究活动停滞不前,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给与帮助,有时不一定是具体的帮助,哪怕是信任的眼神都会让学生重新鼓起信心。

篇6

【关键词】 小学阅读课;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一、阅读教学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衡量语文阅读教学是否科学,是否合理的标准:1、是否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在教学中是否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3、是否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4、是否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即正确处理基础性与创造性的关系;我认为阅读教学应注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掌握语文工具的知识和学会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并重点培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我觉得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阅读课教学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是学生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当做一个个可以装许多知识的瓶子,通过反复操练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视和抹煞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无法形成健康的个性,更不要说形成末来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

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沉闷,被动的了。而乐于去学,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中。“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因此我觉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来达到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二)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法指导

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组织互动学习的方式,改变过去班级授课中“传递――接受”式的师生单向交流的局面,建立以学习小组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二、促进教师阅读教学能力的提高

一般来说,在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有着很多研究。但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不够。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广大教师积极参加新的英语课程改革和实践,教师和学生都充分认识到了学生语文阅读的重要性,并积极加强研究和实践。在设计导入内容时,需注意的问题

第一,阅读课的导入部分不宜占用过长的上课时间。毕竟导入环节只是阅读前的热身活动,是为阅读文章做准备,占用时间过长,会导致学生难以把握教学重点,降低阅读课效率。

第二,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二者是可以有机结合的。比如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标题,想一些可能会出现在文章中的词汇,这个活动既可以解决词汇问题,也能激发学生已有的、关于文章内容的背景知识。

第三,在设计导入部分的背景知识时,要认识到其原则是使学生们意识到他们并非对文章内容一无所知。每个人对他所读的文章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了解,如果他们不具备相关的背景知识,需要帮助他们建立相关的背景知识,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信息来理解文章的内容。

总之,阅读兴趣的培养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同时,让学生为今后的学习打好了基础,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必将事半功倍。然而,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各种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读书的兴趣也必然在读书的实践中形成。经常阅读课外书的学生,知识面往往宽一些,理解能力强一些。反之,那些常年不读课外书的学生,知识面窄一些,理解能力弱一些。只要对读书产生了兴趣,就会使你忘掉疲劳,驱散懒散,使你奋发。从而把读书看作是最快乐的事情,喜欢他,而不是厌烦他。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我们应该连接各种资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之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让书籍的阳光照亮他们的生活,用书籍的翅膀带动他们的智慧,以书籍的浓厚底蕴塑造他们人文素养,陪伴其一生。

让学生的创新思想自由地翱翔于知识的殿堂,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阅读课理解阅读文章,提高阅读课效率。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能让学生受益一生,在今后的道路上能少走弯路。所以作为相关工作人员应该重视阅读课的教学。

参考文献

篇7

一、新课导入:激趣

如果英语课文的阅读能够带有明确而又具体的目标,给学生以一种欢乐愉快的阅读感受,那么,学生必然以“主观能动”的态度去完成英语阅读课教学过程中所设定的每一个目标。作为英语教师,应该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进入阅读的状态,真正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乐在其中”!阅读课的导入方式各种各样,英语教师或话语叙述,或设定悬念,或呈现情景,想方设法地来调动班上学生的求知欲,最终达到“研教材、研学生和研教师”三方面有机的统一,奏响英语阅读课第一课时学习的序曲。

二、识词学句:融趣

解决学生英语课文学习前的单词、短语和句子关,夯实学习生词的基础,进而让学生顺利通过单词关,已经成为英语阅读课第一课时教学的“突破点”。在平常阅读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依据不同的单词、短语和句型来谋篇布局,进行有选择性的教学,详略得当,分层次步步推进,真正让学生能够在快乐的环境下顺利“过关斩将”,饶有兴致地接触英语,体会英语,形成语感,稳打稳扎地达到英语课堂识词教学目标。

七年级的课文每课的生词量一般很大,如何在教学中使识词趣味化,并有效地将认和写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的识词能力?怎样让常态的识词教学与“科学认读”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从七年级开始,我在平时的生词教学中,就有意识地进行这样的练习:你是怎样记住这个词的?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我发现,升入八年级后,学生学习生词的热情更高了,思维更广了,阅读更快了。

三、读通课文:培趣

常言说得好,“书不读通不开讲”,其实这就是要求我们在平常英语阅读课上要让学生必须把课文读得通,读得顺,“通”和“顺”正是阅读课第一课时的关键所在。

众所周知,初读环节是整体感知英语课文、理解英语课文的基础,是培养良好英语语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在校学习要获得的一种最基本的英语能力。既然是一种英语能力,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训练。

每节课,我都会让学生充分地、自由地朗读英语课文,不时还让学生跟着磁带大声品读,等课文读到“火候”了,才慢慢地对英语课文内容作出必要的注解。阅读课贯穿始终的正是英语课文的“泛读”与“精读”。在学生的朗读中,教师不失时机地给予必要的点评,学生渐渐地就能够读出感觉并紧跟着感觉走,“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许多难点随即不攻自破。

四、阅读期盼:延趣

“一曲终了,余音绕梁”,会引起人无限的遐想,给人更多的艺术享受。我认为,在阅读课第一课时接近尾声的时候,可以巧妙地设定系列问题,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营造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并藉此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为后续课时的英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8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分层教学 讲读课教学 自读课教学 阅读课教学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教师让教材牵着鼻子走,依然是逐篇讲授教材,唯恐学生不会;有的教师只是讲考试的篇目,其余教材不管不问。语文知识博大精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求深入研究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时教师要有教师、教材、学生三位一体的观念,准确找到课文和学生的最佳结合点。

我们使用的语文教材是人教版的教材,是根据单元编排为体例的语文课本。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体例,结合教学实践,把教材分设为讲读课文、自读课文和阅读课三种类型,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讲读课的教学。

讲读课文是教材的重点篇目,教学时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的规律,指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这个单元编排的是诗歌,共有五篇,有三首诗讲读篇目,两篇自读篇目,编排的主题是“土地情思”,内涵是爱国思乡。学习这几首诗歌,要关注“诗中包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和“欣赏诗歌凝练的语言”。教学这个单元时先教学《乡愁》这篇讲读课,教学前先让学生搜集有关思乡爱国的诗歌或文学作品。导入新课时先让学生背诵李白的《静夜思》,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激发兴趣,接着问学生:“你的家乡在哪里?那里有你记忆深刻的东西吗?今天我们学习余光中的《乡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新课时先抽查学生自读诗歌,再让学生跟名家对比读、自由读、小组竞赛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通过反复诵读初步地感知课文后,然后出示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懂得什么是物象,懂得作者为什么选这些事物,为整个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中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

2.自读课的教学。

自读课的教材就是教材目录中带*号的课文,教学时教师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适时点拨。教师引导学生把在讲读课时所学的阅读,分析问题的方法,在自读课文中会用。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要采用多种方法解决。如教学八年级上册《说屏》导入新课时,先板书课题《说屏》,然后问学生:“你看到这个课题你有怎样的疑问?”学生思考后纷纷回答:(1)屏是什么?(2)屏有什么作用?(3)屏是一幅画吗?(4)这里得“说”和“爱莲说”中的“说”意思一样吗?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表扬和鼓励。这里要让学生先回答第4个问题,“说”是说说、谈谈的意思,“爱莲说”中的“说”是议论的意思,前三个问题课文中有答案,请学生读课文寻找答案,并用圈点法标注。学生读书后很快找到答案并回答。接着教师再提出问题:(1)你从课文中还获得关于“屏”那些知识?(2)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学生很快回答问题,也对课文有整体感知。对课文整体感知后多媒体展示问题:(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本文运用哪些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有什么作用?(3)课文里引用大量古诗词,有什么好处?(4)举例说说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5)说说这篇课文的说明顺序?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回答。由于在学习讲读课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时,已经反复强化训练说明文的方法、说明文的顺序、说明文语言的运用等说明文的练习,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就容易得多,也巩固讲读课文所学的知识。

3.阅读课的教学。

阅读课的教材以配套的自主阅读教材和名著阅读课外古诗为主要学习内容。教学这些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培养语文素养。在教学中大胆放手,激发学生自读的兴趣,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好读书笔记的摘录、读书心得的撰写。每学期教师抽出一定的课时,上名著导读课和古诗词欣赏课,引导学生如何读书,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欣赏的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语文学科的特点,吃透教材,研究教材,灵活机动地发挥教学的优势,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获得知识和培养能力,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汪琛.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实施语文因材施教.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02.28,期刊.

[2]樊永平.因材施教法在初中语文素质教育中的应用.鲁东大学,2013.04.25.硕士.

篇9

关键词:低效;优化;有效对策

一、近年中考阅读命题的普遍趋势

近年来,英语中考的阅读理解文章从取材到问题的设置上,主要是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能力,包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评估能力等,也是相对区分度较大的题目。有不少文章都是从原版的材料中节选的,三篇文章由浅入深,考题也是由易到难的。英语中考试题中的阅读文章,题材大多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历史地理、科学技术等多个领域,体裁形式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以及新闻报道、广告、通知、操作说明、表格等。总之,阅读理解是对学生全方位、多侧面阅读能力的考核,这就需要学生在平时对各方面的知识都有所积累,才能更好地适应中考命题的趋势。

二、英语阅读课教学的低效现状

尽管每个教师都明白初中英语教学改革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英语阅读教学已逐渐上升到了教学的主导地位。但在初中英语《新目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些现象,它会直接影响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保证。仔细进行分析,目前大致有以下几种低效现象存在:

现象1:教学方法程式化。

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总爱使用模式化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回答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只是就文章中的叙述进行提问,没有更深层次的含意;接着让学生机械地跟着录音读课文;最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和复述课文,或根据课文填写课文下面的表格等等。如此这般的阅读教学模式长此以往影响了许多学生理解的准确性,既不能有效地推断所读文章的要点,也不能对文章的脉络进行正确的把握。长此以往,这种教学模式是缺乏潜力的,这样的操作肯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仍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

现象2:过分忽视语法。

在《新目标》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谈语法色变,总把语法教学放在一个非常暧昧、尴尬的位置。有些学校的教师把阅读课当作课外阅读来上,有时甚至简单地划划词组和对对答案。回想上世纪80年代,在老教材阅读教学时许多教师过多地偏重了语法教学,导致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非常有限。十几年来,我们教师对这种状况一直在进行改革,虽然已有了明显的好转,但也有人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忽视了应有的必须正常进行的语法教学部分,未能真正有效地引导学生借助语法正确理解句子,尤其是缺乏对长句、难句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这影响了学生对阅读材料全面和正确的理解,也阻碍了学生获取文章的内涵信息。

现象3:处理生词简单化。

处理《新目标》阅读材料中的生词一直让许多教师感到棘手,有些教师往往片面追求全文的整体理解,舍弃了对词汇的教学,在阅读前将有关词汇的词义给出,而且也只是涉及关键词的一般含义而已,忽视了词汇在语篇中的特定含义。如果学生对一个词或一个短语的理解有误就会导致对一个段落甚至对整篇文章理解的偏离,特别是很多关键的高频多义词,如果不向学生阐明各种意思以及出现的语言环境,学生是很难真正掌握到位的,以至于下次读新的文章时,遇见新的语言环境,即便老师教过的词对他们来说仍然感觉是新词,会导致全无印象。

现象4:滥用多媒体。

当今,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滥用多媒体的现象。多媒体技术确实已广泛应用在教学领域中了,但多媒体若使用不当或过多则会干扰阅读教学目标的达成。如果把阅读材料中的主要情节都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就会失去本应通过文字解读和推理归纳才能获得的信息,这样就会限制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多媒体的滥用或泛用会阻碍学生推理能力和文字解码能力的提高,在一程度上也严重扼杀了学生追求新奇思维的探究心理。

三、《新目标》阅读课教学的有效对策

为提高阅读课教学的有效性,建议可以采用以下几点针对性的有效对策:

对策1:有效利用阅读策略感知信息。

模式化的师生一问一答式的阅读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在阅读中的运用。实践证明,在《新目标》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师生、生生互动的方法,这样更能培养学生独到的思维和推理能力,鼓励每位学生都能较轻松地参与讨论,发表个人意见,教师也可以轻松地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最后还可以通过填图表的形式,对辩论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这样通过阅读,能达到较高的教学认知目标。

对不同体裁的阅读文章应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从不同的角度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记叙性的阅读文章,可让学生通过略读、跳读,辅以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解文章中时间、空间、过程的顺序与关系,引导组织全班进行讨论,全面理清文章的脉络,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目的。对于说理性的阅读文章,帮助学生找出各段落的主题句是可行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对每个段落提出一个问题,再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式的讨论寻找答案,将更有利于使学生形成带着问题进行有效阅读的习惯。

对策2:借助语法理解句子,正确获取信息。

阅读教学也不能一概否定语法的作用,因为借助语法才是正确地理解所读语言材料,获取作者传递的信息,达成阅读目标的有效方法。反之,脱离句法分析的阅读往往是肤浅的,理解的偏差也是不可避免的。

在初中英语阅读文章中,结构复杂的复合句、长句和难句很多。我们可以先就阅读课文的信息载体作用进行合理的设计,其方法有以下几种:①运用情景引入新课文。②带着问题快速读课文。③介绍本节课阅读策略,让学生运用这种阅读策略仔细读课文。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⑤让一位学生到黑板上完成信息填写,其他同学一起在书上填写。⑥全体根据黑板上的信息复述课文。

对策3:正确把握语篇意义,尽量扩充词汇。

影响阅读速度的最大障碍莫过于生词,在阅读中教师有必要设置一些有趣味性的词汇思考题,通过让学生积极思考,帮助他们掌握所学词汇的基本含义。这样能让学生明白阅读过程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和信息的过程,而是不断思考和推测的过程。学生在猜测词义的过程中,不仅增加了词汇量,而且能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有助于词义的理解和扩展。在语境中有效学习词汇、扩充词汇、了解词汇,正确把握语篇的意义和发掘文章的内涵,也是阅读理解的重要任务之一。

对策4:恰当运用多媒体,有效达成目标。

阅读训练旨在培养学生读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观察的能力,过多地或不恰当地运用媒体只会简化阅读内容和降低阅读难度。但是,如果在需要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或提高阅读理解的难度时,适时和适度地运用多媒体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学生来说只有画面的回忆,缺少了对文字意境的想象,阅读很容易成为走过场的游戏。

对策5:优化阅读课的教学设计。

优化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是阅读教学最不可忽视的环节,操作时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精心设计问题,激发阅读兴趣。设计问题和回答问题是课堂教学使用最频繁的一种教学手段。如果教师把问题设计得得体和精致,就能迅速把学生轻松引入问题情境,同时激发起他们探知和阅读的欲望,并且促使他们积极开展思考,对今后的发展英语表达能力能起到极大的作用。

在问题设计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提问的质量,保证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和梯队性,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问题要适当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精心组织,甚至对某个问题学生可能有的几种回答在事先有所估计,教学过程中怎么去引导,怎么去分析都要有所考虑。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

2.掌握阅读节奏,有层次地加以引导。

(1)鼓励学生快读,捕捉全文大意。

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训练阅读速度,提高概述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猜词悟意的能力,以及推理归纳能力等,并能让其在阅读材料提供的复杂的语言环境中抓住文章脉络,掠过不必要的生词或通过构词法猜出词义,然后回答一些对表层意义的理解题,要求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先不要看课文。坚持这种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识记和判断能力。

(2)指导学生精读,把握全文信息。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对有碍阅读理解的内容,采用“疏导法”,即教学生如何抓住重点句、词,摆脱不必要的困扰;针对阅读中的重要知识,采用“点导法”,并且把重要语言点发挥下去。有时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以及概括能力,要求他们用绘画或动作等多种方式演绎出来。

(3)启发学生深读,领悟全文内涵。

阅读教学时要求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读通文章,还要启发他们深读文章,发挥他们的潜能,引起发散性思维,抽象出对文章的全面理解和认识,从而达到进一步培养阅读能力,达到自学英语的目的。

3.改善学习心理,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的学生在阅读时缺乏自信和耐心,教师要把改善学生的语言学习心理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尽量创设条件使学生产生语言学习的成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

4.开展具体读解,注意阅读过程的反馈调控。阅读教学时教师应指导学生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然后展开具体读解。这个环节里教师应重点采用语感训练法,重点训练学生的分析与比较的思维能力,最后概括、抽象出对文章的全面理解和认识。

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英语教师共同的追求。教师在阅读课上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精心设计阅读教学过程,使学生拓宽视野,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开动脑筋主动探索知识,从而达到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阅读课教学虽然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但却有其内在的规律。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其阅读的速度和质量,确保阅读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切记阅读教学的教学思路:导入激趣、营造氛围、读中求知、练中强化。

参考文献

[1]李冬梅.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与活动案例[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2]刘电芝.学习策略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吴本虎.英语学习策略[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4-0033-01

一、从学生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阅读课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兴趣,教师在教授时,要注意尊重学生的意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加以引导,开启他们学习和求知的心门。只有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才会自觉地进行学习,阅读课学习的效率才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2)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能力。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就是加强对学生的个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仅仅作为引导者的角色来参与学生的学习,而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二、从教师方面入手

(1)根据课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建立在教学内容上的。为了展示教学方法而忽略教学内容的阅读教学是本末倒置的行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同体裁的文章要注意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记叙文、说明文、诗歌等的教学方法各有不同,有时即使体裁相同,教学方法也会有所区别。例如,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和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虽然同为记叙文,但是教师在教授时,阅读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注意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和外貌,而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要注意分析事件的起因、发展、结果。

(2)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在阅读教学中,如果力求面面俱到,把课讲得满满的,那么就很有可能使学生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到最后不知道这一堂课自己到底该学什么。选择精当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深入教材,结合课文的特点、教学目标和思考练习的提示,确定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时,在课上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理解说明文具有准确性、科学性、条理性的特点。对于动物世界中的共栖现象等内容的学习和探讨,可以通过课后练习、学生讲评、学生互助来解决。

(3)根据课程标准整合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维度。而学习目标一般都是由教师来设定,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不管是对阶段性的目标还是教学的总目标,都要紧紧围绕这三个维度。只有选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在阅读课的教授过程中才能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才能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的要点,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三、从教学过程入手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把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项核心目标。要落实这项目标,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安排自身的学习,赋予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例如,在教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在教课之前告诉学生,写人的文章一般是突出人物的品质或特点,这些特点要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还告知学生详写和略写的区别。在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后,让学生在思中读,在读中悟,让他们自己领悟作者的写法。

(2)设置阅读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就是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里,学生能张扬自己的个性并充分释放自身的潜能,自动生成新的问题。年龄小的学生比较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对于低年级学生的教授,要注意培养阅读习惯。要求低年级的学生在一堂阅读课伊始,预留出五分钟的阅读时间,这种定时阅读时间的设置,可以使学生形成心理定式,进而慢慢养成阅读的习惯。另外,还要注意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不要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基于现代信息化教学环境,QQ、飞信、微信、微博等,都可以适当引入到语文阅读的环境建构当中来,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

(3)交流情感,形成良好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需要通过教师和学生和谐的情感交流才能得到。这种交流是一种和谐人际关系形成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也不仅指教师给学生传递理性知识的过程,事实上,它还包括教师和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而这种交流也不单单局限在课堂上。师生之间日常的交往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自主成长和语文阅读的效果。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课堂情感传递、课外学习时的情感互动、日常的人际交往等,都是教师提高语文阅读学习效果应当注意的。

四、结束语

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阅读教学永恒的追求。要想实现这个追求,教师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发现,在实践中总结出有效的方法。只有这样,语文阅读教学才能真正行之有效。总而言之,语文阅读教学这门学问需要教师潜心实践与思考。

参考文献:

[1]陆小平.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