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形象分析范文

时间:2023-08-25 17:22: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形象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形象分析

篇1

关键词:企业文化 企业形象 塑造

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或称公司文化,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包含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

全景式管理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内的群体对外界普遍的认知和态度,它是一种价值观,是一种含义深远的价值观、神话、英雄人物标志的凝聚。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文化的特征表现在它是以社会文化发展为基础的,具有文化发展历史的延续性。它既有民族文化的烙印,又有企业管理的个性特色。企业文化的特征主要有:

(1)人本性与整体性统一

其最本质的内容就是强调人的理想、道德、价值观、行为规范等本位素质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强调企业管理中关心人、尊重人、信任人、激发人的使命感、自豪感和责任感。

(2)稳定性与动态性的统一

企业文化是逐步形成积累起来的一种群体意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企业文化的发展过程以及不断充实的过程,加上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因而又具有动态性。

(3)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其继承性体现在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精华;继承企业的文化传统,继承外来的企业文化实践和研究成果。同时,优秀的企业文化又具有随着企业环境和国内外市场变化而自我更新的巨大能力,因而具有创新性。可以说创新意识是企业行为的理想所在。

(4)相融性与独立性的统一

相融性体现在它与企业环境的协调和适应性方面。同时,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特色、企业传统、企业目标、企业员工素质及内外环境的不同决定企业文化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二、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通过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被消费者和公众所认同的企业总体印象。由外部特征表现出来的企业的形象称表层形象,如招牌、门面、徽标、广告、商标、服饰、营业环境等,这些都给人以直观的感觉,容易形成印象;通过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形象称深层形象,它是企业内部要素的集中体现,如人员素质、生产经营能力、管理水平、资本实力、产品质量等。表层形象是以深层形象为基础,没有深层形象这个基础,表层形象就是虚假的,也不能长久地保持。

企业形象主要由产品形象、媒介形象、组织形象、标识形象、人员形象、文化形象、环境形象、社区形象。其中文化形象是企业形象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企业的文化底蕴的深厚与否,也间接影响一个企业在公众眼里的形象。

三、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的关系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部分,是企业文化的展示和农现,是企业文化在市场上获得的认知和评价。企业形象必须受企业文化的指导,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的灵魂、精神支柱和先决条利,因此塑造企业形象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离开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就成了盘散沙,没有主题、没有日标、没有核心,所以企业形象塑造必须在企业文化的指导卜来展开。同时文化形象又是构成企业形象的重要要素,一个企业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企业精神、英雄人物、群体风格、职业道德、言行规范与公司礼仪,这些文化层面的深层基调,都反映了一个公司整体风气与形象。因此,一个企业要塑造自己经典的形象,就要立足自己公司的独特文化,用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孕育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形象,这样才能在数以千计的公司形象竞争中独树一帜独领。

四、企业形象建设的建议

在进行企业形象塑造之前,应首先对企业有个充分的认识,根据企业的行业特点、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发展导向等进行详细分析。分析得越透彻,思路也就越清晰。

实践证明,名牌的一半是文化,文化因素对企业的快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为企业带来了极大的附加价值。通过对以上对企业文化与企业内涵的解析与张裕公司企业形象的塑造剖析,笔者认为在企业形象的塑造过程中,应该重把握以下几个重点:

(1)立足企业独有的文化,创造属于自己的形象,形成竞争的亮点。

(2)立足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强企业环境形象言传,包括企业员工形象、企业组织形象、生产管理形象等。这此实际上是企业整体支撑力的基础,对企业效益有着直接影响。

(3)立足企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加强产品市场形象宣传。企业的根本在产品,产品的终端在市场,市场的关键是效益。针对不同的市场采取灵活多变的营销办法,在传统市场上做好品牌美誉度的形象言传,在关键市场上进行市场形象力度的塑造,巩固顾客忠诚,在新开发市场上做好企业文化宣传,进行点滴文化渗透,逐步扩大市场基础,渐进培育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既是企业文化影响结果的一部分,又是企业文化外在表现,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的灵魂与支柱。综观现在所有知名、拥有好口碑的企业无不具有独特、优秀的企业文化。笔者认为,文化建设锻造内力,形象塑造磨练外功,内外兼修将成为企业塑造卓越品牌和迈向世界一流企业的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王刚.试论企业的形象言传与名牌文化战略[J].商业文化,2005(2):45.

篇2

[关键词] 评价理论;“关于我们”;企业形象

【中图分类号】 H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7-369-2

一、引言

每个公司的网页都有“关于我们”一栏,这通常被看作是企业形象的介绍部分;其内容可涵盖企业历史、经营产品、服务项目以及为满足企业的社会责任所采取的措施。“关于我们”栏目在企业形象的构建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这部分的文字表述为树立公司的公众形象提供了一个平台。本文拟对多家企业的“关于我们”栏目进行详细分析以便为企业如何构建良好公众形象提供参考材料。

企业的自身形象构建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网页和年度报告均为有效话语。通过对企业的网页话语分析和研究可以评估他们是否在公众中建立了积极的、适当的企业形象。

Skulstad (2008: 190) 描述了企业网页中采用的修辞手段,这些修辞手段运用的目的是增加与客户交流和突出公司积极的“绿色”形象,与不利于企业的的“外部构造”形象形成鲜明对比。通过比较英国石油公司和宜家公司2009年年度报告中的论述,Fuoli(2012:56)认为,尽管英国石油公司调配人际资源,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值得信赖的权威专家,但宜家却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灵活的、一直在努力进取的、充满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形象。

然而,这些研究却大多没有使用与人际功能有关的明确的和系统的语言资源分析。

评价理论是马丁和罗斯(Martin & Rose)在韩礼德的人际系统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关注语篇中各种可以协商的态度。马丁对评价理论的定义是:评价理论是关于评价的,是语篇中处理的态度类型,情感的力度,价值溯源的方式和协调读者的方式。评价理论是功能语言学在对人际意义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新词汇-语法框架 ,它关注语篇中可以协商的各种态度,是一整套运用语言表达态度的资源。部分学者在此理论指导下,对于商业包装话语、历史话语和自传话语等进行分析。

罗德里格斯和何塞(2011:113)在评价理论的框架内,重点分析了英国全国性报纸的评论文章,得出了企业前言话语的评价意义在意识形态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结论。通过对丹麦6家不同行业公司的语料分析,Ditlevsen(2012:402)则更多的关注于企业年度报告话语。 “关于我们”,作为公司的重要前言的话语,目前却鲜有深入研究。

笔者选取了15个“关于我们”的属于通用汽车,福特和克莱斯勒旗下汽车品牌的话语。这三家公司常常被称为“三巨头”,或近年来所谓的 “底特律三巨头”,即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这些企业在各自的领域发挥了主导作用,他们的话语写作模式或许是其他中、小型公司模仿的榜样,所以相当具有代表性。除了他们的代表功能外,笔者选择它们作为例子还有另外两个原因。首先,由于企业规模较大,网站较正规,资料收集相对容易,分析结果也更具有说服力。其次,这些公司都来自美国,网页上作为母语的英语话语用词严谨、规范。

二、研究方法

从事系统功能语言学范式的研究者们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将马丁和怀特( 2005)提出的评价理论加以发展。评价是“一个全面的术语,包括有关影响,判断,评估以及谈判立场和意识形态立场的所有语言资源”(White, 2001:168 )。它关注的是作者或讲话者与读者或听众在人际交往中所使用的交流语言是否能够被有效沟通与理解,作者充满热情与厌恶,还是赞赏与批评的语言如何能够影响到读者并引起他们的共鸣。另外,它还专注于建设通过共享情感和价值观的群体文本,建立与情绪,品味和规范性评估共享的语言机制;作者或讲话者如何诠释自己特定的身份或归属,如何影响实际或潜在的观众,并使他们成为与之文本预期所一致的理想观众。

评价理论的三个子系统为态度、介入和级差。分别表达语篇中磋商的情感、价值溯源以及态度与介入的力度。其中,级差包括两个范畴:语势(Force)涉及强度与数量;聚焦(Focus)涉及成员的典型性。态度和介入均具有等级性,因此级差“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占有中心地位” (Martin & White, 2005:136)。

态度又分为三个子系统,情感,判断和鉴赏。它们涵盖了从对人的情感到行为以及事物和现象的评价。情感是解释说话者对人的行为、现象及过程做出的感情反应;判断解释说话者按照伦理道德标准或规章制度来评判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或法律规章;鉴赏是说话者对事物、现象做出的美学评价。例如在沃克斯豪尔(欧宝分厂)的“关于我们”的文字中,分别有如下表述:

…People who are really passionate about what they do can motivate others to feel the same…

...只有对所做事物真正充满激情的人才会激发别人具有同样的感觉...(情感)

…Vauxhall achieved this by consistently implementing various measures and processes throughout the organization, many of which involved employees and other stakeholders across the various sites…

沃克斯豪尔通过贯彻实施公司的各项措施和流程实现了这个目标,其中许多涉及各地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判断)

…In fact, we're always on the lookout for ideas that will make our cars smarter than others…

......事实上,我们一直致力于如何使我们的车比别人的更智能...(鉴赏)

情感,判断和鉴赏可进一步细分为图1所示。鉴于这种分类的语义学含义,子系统可涉及广泛的词汇,语法资源。情感可通过动词,副词,形容词或名词来表达;判断往往通过形容词、名词或介词短语来表达;鉴赏的表达也类似于此。

三、数据收集

编码和数据采集程序如下。首先,选取所有的态度项。其次,在评价理论的基础上,标注话语项。第三,研究统计数据,分析话语标记项并予以客观描述。

四、分析

本部分中,笔者主要回答了下列问题:

1.话语中的评价项有多少?评价项在全部话语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

2.有多少话语含有情感,判断和鉴赏三种评价项?每项在文中的比例有多少?

3.正面评价项和负面评价项各为多少?正、负项的百分比是多少?

4.多少评价项是有关于企业评价的?占总评价项的多少?在企业评价项中,外显价值与诱发价值各为多少?占总数的百分比是多少?

5.鉴赏项中有多少是涉及产品的评价?占总评价项的百分比是多少?在有关产品的评价项中,外显价值与诱发价值各为多少?占总数的百分比是多少?

笔者经过数据统计,回答了上述问题并形成下图表:

五、结论

本研究的结果如下:

1、在“关于我们”中,情感项的运用较少。 在情感评价项中,“欲望”占首位,其次是“幸福”,这表明,“关于我们”的作者往往通过他们的汽车的性能和功能,激发顾客购买他们产品的愿望。

2、 与赞赏相比,判断评价较少。表明企业更加注重社会认可,也意味着他们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

3、 大量使用鉴赏,主要集中在产品的设计,性能和技术优势上。估值是汽车行业鉴赏中的主要因素。

4、几乎所有的项目都是积极的正面评价项。正面评价项在建立车辆良好形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5、为了呈现客观事实,而不是情绪化的感情,企业倾向于使用诱发价值项来赞美他们的行为。当涉及到产品时,企业利用外显价值项宣传其优势、特点、产品性能以及企业先进的技术与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Buhr, N. & Reiter, S. (2006). Ideology, the environment and one world view: A discourse analysis of Noranda’s environmental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ports. 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 Management, 3, 1-38.

[2]Connolly-Ahern, C., & Broadway, S.(2007). The importance of appearing competent: An analysis of corporate impression management strategies on the World Wide Web.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33, 343C345.

[3]Deegan,C.(2000). Firms’ disclosure relations to major social incidents: Australian evidence.Accounting Forum, 24(1),101-130.

[4]Ditlevsen, M.(2012). Revealing corporate identities in annual reports. Corporate Communication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17(3), 379 C 403.

[5]Fairclough, N. (2003). Analyzing Discourse: Textual Analysis for Social Research. London: Routledge.

[6]Fuoli, M.(2012). Assessing social responsibility: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appraisal in BP’s and IKEA’s social reports. Discourse and Communication, 6(1), 55-81.

[7] Huang, G.(2006). Functional Discourse Analysis.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8] Liu, L.(2011). Studies of Appraisal Theory.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9]Liu,L.(2011). Communication studies: A perspective of discourse analysi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2), 31-36.

[10]Livesey, S. & Kearins, K.(2002). Transparent and caring corporations: A study of sustainability reports by the Body Shop and Royal Dutch/Shell. Organization & Environment, 15(3), 233-258.

[11]Martin, J. & White, P. (2005).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 London and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12]Rodriguez, G. & Jose, M.(2011). The linguistic expression of attitude in opinion discourse: the appraisal theory. Discourse and Communication, 8(3), 109-141.

[13]Skulstad, A.(2008). Creating a green image in the public sphere: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reports in a genre perspective. Handbook of Communication in the Public Sphere, 181-201.

篇3

一、用科学的理念

谋划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持续、稳定发展与职工利益是思想政治工作考虑的首要问题。思想工作人员必须明白,只有企业稳定的发展,职工的收入才能增长。同时,职工只有看见实际利益,才会发自内心的支持思想政治工作。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将企业经济建设作为工作核心,将企业稳定发展和提高职工收入放在首位。要牢固树立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服务的意识,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发展有机融合,成为一盘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将“以人为本”作为大前提,工作开展时应注重心理疏导、人文关怀,注重培养企业员工全面发展。思想工作只有将关心、理解、尊重落实,才能有效的激发企业员工创造性,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企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从该层面进行分析,员工全面发展,不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同时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目标。

二、用科学的政策保障思想政治工作

(一)进行广泛的普法宣传

企业想要发展,首先应确保企业能够稳定运行。思想政治工作应加强法制宣传力度,帮助企业高层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企业运作只有遵纪守法,企业才能正常运行,企业职工生产、生活才能得到保障。

(二)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工作核心,思想政治工作应注重引导企业职工正确认识企业目标与个人发展间的紧密联系

一是开展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明确企业职工必须坚定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信念。二是开展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教育,帮助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告知企业员工应当将个人理想与人民群众共同理想向关联。三是开展企业改革发展政策教育与形式教育,让企业员工深入的了解党与国家的政策、方针,对市场环境、企业发展目标和所面对的困难进行了解,强化企业员工对企业发展的关心,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三)坚持以贴近思想实际、贴近生产经营、贴近员工生活为重要突破口,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一是应当与职工思想实际想贴近。对职工思想状况进行深入了解,准确掌握社会舆情,才能更好的分析出问题的难点、重点,事项政治工作才能有的放矢的开展。二是应当与企业经济工作实际相贴近,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注重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职工在观念、信念、信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三是应当与职工生活实际相贴近,思想政治工作应当从职工密切相关的问题实施,将解决职工生活实际与提高职工思想认识相结合。

(四)坚持与时俱进,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一是实现观念上的创新。破除“政工部门孤军作战”和“立足局部利益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狭隘观念,树立思想政治工作大战线和面向改革发展大趋势的新观念。二是实现方法上的创新。寻找新方法,可定期组织员工开展学先进、学技术、学理论活动,在提升职工业务水平的同时,提高职工思想素质,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强化企业凝聚力。三是实现机制创新,建立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扩大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积,切实让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工作基层中,思想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链接、过程控制与超前预测。

三、用科学的方法推进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需注重创新,一方面需要应进行工作方法创新,在工作实践中,做好以下几点:a、管理工作方面注重服务;b、工作对象方面注重个性;c、教育培训方面注重实效;d、时空方面注重规划;e、范围方面注重整体。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运用有效的方法,才能让其从封闭向开放、从堵向疏、从管理向服务进行转变,才有助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感染力、实效性、针对性不断提升。具体分析,一方面是对不同对象的特点进行掌握,实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以往进行对比,随着科技、网络的发展,如今人们思想差异性、选择性、独立性、多边形更加明显,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重视、尊重对象间的差异,根据对象的具体特点,针对性的开展,对此可以开展分层次、分类别的培训教育。二是选择生动活波,人们乐意接受的培训方式,将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用例举、比喻的方式变成人们所熟知的事实,正确的引导企业员工思想转变,逐步的提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三是持之以恒,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见明显效果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长期、不间断的工作。所以,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细节入手,不放过生活、工作中额点点滴滴,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与学习每一方面,且需要长期坚持,不断深入。四是应当将实际问题与思想问题进行有效结合。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口头工作、表面工作。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能够给企业带来实质性的效益的。因此,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深入群众,从实际出发,对员工思想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致力于解决与企业职工利益紧密关联的问题。五是注重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首先应注重对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让企业职工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其次还应该对心理疏导机制进行完善,注重培养企业职工沟通能力,鼓励企业职工多沟通,建立畅通的交流渠道,才能营造良好的企业心理环境。强化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对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于地位进行清除的认识,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内容与新途径,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篇4

关键词: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贷款效益;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中小企业融资难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随着以《中小企业促进法》为核心的一系列法律政策的颁布实施,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宏观环境将不断改善。然而,作为微观主体的商业银行,如何控制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仍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而只有建立起有效的信贷风险控制机制,商业银行才有能力和意愿对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因而探讨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产生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商业银行如何通过制度机制建设来有效控制信贷风险,对于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表现与成因

(一)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表现。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企业经营风险;二是企业道德风险。前者表现为中小企业资产信用不足,即缺乏偿债能力,后者表现为道德信用不足,即缺乏偿债意愿。

从经营风险看,许多中小企业治理机制不完善,影响其民主决策制度的建立;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许多企业还停留在作坊式生产、家族式经营和经验式管理阶段;多数中小企业行业技术起点较低,产品竞争力不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从道德风险看,多数中小企业业主缺乏长期经营理念,信用意识淡漠,有的从借款时就没想着归还,有的在经营出现问题时就以各种形式逃避银行债务。另外,部分企业在获得银行贷款后随意改变贷款用途,增加了银行放贷风险。

(二)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成因

1、因商业银行竞争增加使贷款条件放松所造成的风险。最近几年由于商业银行不断增多,同一地区银行同业密度迅速加大,所以在市场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受“利益最大化”原则的驱动,各家商业银行间不可避免地出现激烈竞争甚至恶意竞争的局面。为了争夺优质客户,许多商业银行更是利用各种关系,承诺多种多样的优厚条件,甚至以承诺贷款作为营销工具,无论企业实际经营的好坏,经济实力是否强大,只要企业前来开户,就全部给予优厚的条件。表面上说是营销,实际上是不自量力,人为的忽略风险的存在,久而久之,也就存在了风险隐患。

2、因中小企业贷款用途改变所形成的风险。商业银行贷款一向要求是专款专用,这是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基本规定,也是通过多年实践得出的结论,不然就具有很大风险。然而,近几年中小企业由于经营灵活性的增加,而且大部分中小企业实事上是个体企业,商业银行对信贷资金专款专用方面的监督就变得相当困难,中小企业资金使用的具体情况就更难以掌握。在实际运用中,存在有些企业以生产经营等各种名义向银行申请贷款,然而申贷一旦成功,便把贷款资金投入到开发房地产、股市等项目当中,所以毫无疑问存在很大风险。

3、因商业银行超负荷经营、盲目规划所形成的风险。有些中小企业在确定企业的发展规划时,不能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负债弹性和现有的负债结构,对产品市场在未来的走势过于乐观,缺少准确的判断,只是纯粹的急于使企业快速发展。正因为这样,中小企业的经营者既积极的争取商业银行的贷款资金,以便于购买设备,增加产量,同时又利用原始积累来修建厂房,购置土地,最终在形成巨额银行负债的同时也用尽了企业自身的流动资金。企业资金链条一旦断开,将直接引发流动性的风险,导致银行贷款不能按期归还、甚至不能归还。

4、银行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引发的风险。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是很繁杂的一项系统管理工程,不但要严格地执行信贷管理的所有规定,更要求严格遵守市场法规,同时还必须重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风险。银行的工作人员应该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严谨的执业态度。但是,根据近年来银行贷款的风险情况,个别银行员工职业道德差,见利忘义,人为的放宽了贷款批准的条件。

二、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分析

对于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违约率而言,一般为担保贷款或抵押贷款两种形式。虽然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制度从1992年就开始有所发展,10年后《中小企业促进法》也已正式实施,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担保机构在对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所发挥的作用仍有不同,我国的担保机构(其中包括政府参与出资和未参与出资的担保机构)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仍具有相当的局限性。

在2008年对河北省中小企业融资贷款行为进行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有65%以上的中小企业与担保机构没有任何交集;所调查的全部担保机构中,由政府完全出资的仅占6%;而由政府参与出资的占11.51%;在近100多笔中小企业银行的贷款融资中,抵押贷款占89%以上,而信用担保机构担保贷款占10.5%。所以实际上,中小企业贷款有95%以上是直接或间接的抵押(或质押)。

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普遍都采用了抵押或信用担保机构担保方式来发放贷款,这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抑止了融资企业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降低中小企业贷款违约率的关键之一。

理论上而言,与中小企业小额贷款的抵押物相比,大额的抵押物价值评估技术要求更高,在评估时也更容易受借款人意识的影响,同时在处置大额抵押物时,市场需求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减少,需求方的议价能力和意愿明显增强,因此整体而言,单个抵押物价值越高,银行快速处置时可能的损失率就越高。总体来看,抵押物的回收率与其金额的大小是成反比的。因此,违约损失率在理论上要低于相同信用等级的其他贷款。

三、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防范和解决途径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控制从风险管理的角度主要应从风险的识别和规避、风险的补偿、风险的控制等三方面进行,因此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防范及具体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贷款岗位的设置。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从申请、审查、决策、发放,直到到期收回本息这一完整的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更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这个过程中的几个环节是相互制约与影响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存在给中小企业的贷款偿还带来威胁的风险。所以,为了保证贷款管理程序的科学化,商业银行应当按照“审贷分离”的原则将中小企业贷款管理的各个环节划分为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的管理岗位,同时建立权利制衡机制,明确各岗位的具体职责。根据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过程的特点,可将贷款过程中的审贷工作简单分为贷款检查岗位、贷款调查岗位、贷款决策岗位、贷款审查岗位、贷款稽核监督岗位等。

(二)贷款质量的检测与考核。贷款质量的检测与考核,是指通过会计账户和指标体系,对银行贷款的质量进行动态监测,并据以考核银行、信贷部门及信贷人员经营管理水平和工作业绩的贷款管理制度。建立对中小企业贷款质量监测的相关考核体制,应把贷款的增量管理与贷款存量管理结合起来,将审查贷款用途和检查贷款质量结合起来,将考核贷款盈利与考核贷款损失结合起来,从而有利于及时准确地反映贷款的质量状态,加强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以及赢利性管理,同时也有利于公正的评价各级银行信贷管理部门以及各信贷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工作业绩。

(三)改进和完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管理机制,提高提供贷款的水平和效率,各个商业银行就要更加完善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制度,并同时建立并完善符合中小企业特征的信用评定要求,准确且客观的评价中小企业的信用级别。增加扩宽对中小企业的评级方面,使信用情况大体适应中小企业客户合理的贷款需求情况,不断提高信贷评级的质量、水平和效率。与此同时,更要加强对中小企业贷款以后的质量监督以及风险分析,增强追踪的力度和次数,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同时采取消除或控制的措施。商业银行也要不断更新经营管理的理念,增强对中小企业客户全方面的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适当简化并优化信贷业务操作的流程,同时注重产品的组合和业务创新。对中小企业客户进行差别化服务,努力降低管理的运营成本,完善贷款风险的定价机制,最终使成本和收益相匹配。

四、结论

贷款风险的控制是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前提和基础。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特点要求商业银行要改变既有的信贷管理模式,切实加强中小企业信息的搜集、分析。其中,从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地域分布和生产组织形式等方面准确定位目标客户群是信贷风险防范和控制的基本保证;进行制度创新是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的组织制度保证;科学设计贷款流程是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的业务保证;业务产品创新和技术方法创新是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的技术保证。对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规避,有利于商业银行和企业的双赢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赵国忻.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研究[J].金融研究,2008.3.

[2]林平,袁中红.信用担保机构研究[J].金融研究,2005.2.

[3]梁冰.我国中小企业及融资状况调查[M].金融研究,2005.5.

[4]何自力.抵押贷款担保效果的实证研究[J].投资研究,2005.12.

[5]黄.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关系型贷款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5.

[6]李晓耿.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的信用支撑体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7.

[7]李力锋.政策性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对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7.

[8]温宏亮.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篇5

关键词:投资项目;可行性;现金流量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5-0185-01

1 引言

投资,是商品经济及其发展过程中最基本、最广泛的经济活动。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来说,投资是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和经济技术水平的根本途径;对于企业来说,投资是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盈利能力增强企业实力的基本手段。可行性研究是在投资决策前,对拟建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在技术和经济上是否可行进行全面的分析论证,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一种科学研究。企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决定投资项目命运的关键,因此搞好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我国现行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投资项目由于投资大,资源成本高,在较长时间内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长期的影响,加上其流动性差,建设投资不可逆的特点,项目一经实施,大部分或全部投资便形成了沉淀成本,回收期长或无法收回,其潜分析这些项目失败的原因,其中重要的一条是项目投资者的可行性研究存在许多问题。归纳起来,笔者认为在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

(1)可行性分析内容不全面,缺乏可观性。

一个完整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为项目决策者提供十分丰富的有价值的信息。固然可行性研究报告不应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但对于有助于项目决策的重要内容不应遗漏或略去。其次,对风险分析重视不够,或者分析的内容不全面、深度严重不足。缺乏项目周期各阶段风险管理的统一筹划及策略论证。风险因素几乎存在于所有的投资项目中,找出主要风险因素、分析其影响程度,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规避或减少风险损失的对策,对于项目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质量不高,缺乏实质性的可行性分析。

不少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走过场;还有些项目已经实施,甚至投入运营,为了某种需要,再回过头来补做可行性研究。这类可行性研究报告都是以项目可行为先导,分析所需的资料成为项目可行的有力论据,片面夸大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的效益性和对地方经济的积极影响,而忽略了由于所在地资源条件、能源供应、交通运输能力、市场竞争、产品寿命周期等因素可能带来的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

(3)存在时间差异。

可行性分析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的基础之上的,例如投资和现金流量假设。在投资可行性分析中,以假定投资都是在期初投入的,经营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都是发生在期末。这种假定从便于计算有关指标的角度看是可行的,但从投资人投资管理和项目营运规律看,投资人不可能将其融资所得的全部资金在期初一次性的投入建设项目,再加上出于对融资成本的考虑,许多投资人会根据项目进程进行合理的融资筹划。经营期现金流入和流出也不可能同时发生在期末,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时间差异,其差异量与项目所涉及的产品的特征有关。由于可行性分析依据的假设与真实投资存在的时间差异因素,导致可行性分析的准确性存在一定的问题。

(4)夸大技术和产品的先进性。

由于技术在保证投资效益和成功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有些可行性研究不切合实际,片面强调技术先进的一面,而对技术、设备和产品的缺陷避而不谈或轻描淡写,也不客观地研究技术、设备、产品的某些缺陷会影响的效益,甚至可能会导致投资项目的彻底破产。这种无根据的夸大技术、设备及产品的先进性,导致了投资的失败。

3 完善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应采取的措施

在现行的投资体制下,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方面要从企业战略规划、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论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要兼顾从项目自身层次分析拟建项目在实现企业自身发展战略,满足社会需求,促进国家、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必要性。应该深入进行投资项目的经济分析,做到定量分析,而不是简单的定性分析。

3.1 对不可行性研究进行分析论证

作为投资方为了保证可行性研究的真实性,规避投资风险,在委托编制可行性报告的同时,要另找一家咨询评估公司从项目不可行的角度进行反可行性论证。如果论证结果是反可行性研究不能成立,则更证明原来的可行性研究结论确实是可行的。如果反可行性研究能够成立,投资项目最终被确认为不可行,就要实事求是,以足够的勇气否定原来的可行研究结论,最大限度避免决策失误和投资损失。

3.2 充分考虑时间差异因素

项目投资建设过程中一般会产生以下三种时间差异:融资时间差异、投资时间差异、现金流入和流出时间差异。融资时间差异是指从与银行及金融机构签订融资协议到实际取得资金所经过的时间。由于投资是逐步进行的,因此企业不可能将所融的资金一次性地划入自己的帐户,出于资金成本筹划的目的,企业将尽可能的根据项目进度对资金的需要分次从贷款单位取得资金。投资时间差异是指项目开始建设到建设投产所经历的时间。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资金的投入是根据项目投资预算和项目进度进行的,具有不规则性和不连续性的特点。由此看来,现金流量计算中假定的投资发生在投资初期是无法立足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时间差异是指从现金投入到产生现金收益所经历的时间。因此假定现金流入流出都发生在期末而进行净现金流量现值计算缺乏可操作性。由于时间差异的客观存在,这就要求在计算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时根据项目投资和产品产销周期正确确定贴现期,对产品投入具有连续性的,可采用连续复利的方法计算营业现金流量的现价。

3.3 对项目进行社会评价

为保证投资项目与所处社会环境相协调,进一步提高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开展社会评价。这样,有利于对投资项目进行全面评价,促进国家社会发展目标顺利实现;有利于减少投资的短期行为和盲目建设,使投资的宏观指导与调控更加科学、合理、全面;有利于吸引外资,获得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有利于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在当前的大规模投资建设中,社会评价应与项目的技术分析、财务分析、经济评价等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并且贯穿从项目立项到项目实施直至项目终止的整个项目周期。

3.4 搞好市场调研与市场预测

首先,扎实搞好项目前期对市场和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基础性调研工作。在进行有关项目市场调研的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地做好基础工作,通过资源利用模式和企业利润来源渠道等调查,准确摸清不同用户的市场有效需求规模和潜在需求规模,为项目拟建规模的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其次,运用市场调查和预测的科学方法,实现市场调查从定性分析到定量说明的转变。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及其报告的编制中,要改变重技术轻市场的现象,必须高度重视市场研究及其成果的表达。具体地说,就是除了要能定性说明拟建项目在资源、物质技术条件和需求方面的存在形式外,还须满足市场预测对调查在时间跨度上的定量要求。在完成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要运用专业知识、技术方法和基本经验,对所取得的资料加以整理,建立能反映市场规律的预测模型,用数据或图表的形式把定性的市场分析转化为定量的说明,以对未来项目的市场发展态势做出分析预测和判断。

4 结束语

总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应有大量的、准确的、可用的信息资料作为支撑,必须采取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信息资料的收集与应用一般应达到充足性、可靠性及时效性要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能充分反映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成果,以满足决策者定方案定项目的要求。只有决策正确的投资,才能为投资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勇.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项目管理,2007,(2):75-78.

篇6

中图分类号:F407.4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5-0040-03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汽车后市场被经济学家称为汽车产业链上最大的利润“奶酪”。据美国《新闻周刊》和英国《经济学家》刊载文章对世界排名前10位的汽车公司近10年的利润情况分析,在一个完全成熟的国际化的汽车市场中,汽车的销售利润约占整个汽车业利润的20%,零部件供应利润约占20%,有60%的利润是在其服务领域中产生的。如果说汽车销售是一块有“嚼头”的饼干,那么汽车的售后服务市场则是一个可以令人大快朵颐的蛋糕。

乘着汽车经济的东风,汽车养护业作为一种新兴行业发展势头日渐迅猛。近两年常德地区私人购车数量呈现急剧上升的态势,目前已超过7万辆。仅学院教职工私家车就有300余辆。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预示着人们对汽车后市场的强烈需求。这种需求会随着人们对汽车的认识而不断深化。近年来更有一些大资金的进入,使得该行业充满了无限的生机。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重质量、重服务、重特色,将是这一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

而研究本项目具有如下现实意义:

1、为毕业生就业指导课提供材料支撑,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更加贴近生活。

2、通过调查与研究,掌握汽车新兴维护行业在常德地区创业的第一手资料,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参考。

3、为汽车专业毕业生创业提供指导性建议和帮助,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

(二)内容结构与研究方法

论文从大学生创业的角度出发,在充分市场的指导下,通过对汽车新兴维护行业创业项目的环境调查和汽车新兴维护项目的可行性、价值探析,探讨汽车新兴维护项目创业的可行性、原则和方法途径。

论文采用文献分析研究法,搜集关于大学生创业和汽车新兴维护项目创业的文献资料,通过对所收集资料的对比、研究和分析,了解本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制定本研究的基本思路、研究方向等,同时也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理论指导。采用调查研究法,对常德地区汽车维护行业及部分车主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这一市场的创业环境和车主的认同程度,从而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技术支持。

二、中国汽车维护行业的创业环境

(一)中国汽车后市场宏观创业环境状况

近年来中国政府逐渐重视汽车用品行业,出台了一系列规章措施帮助和扶持汽车行业、汽车用品行业的发展。在政策与经济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措施。鼓励发展汽车用品行业,促进就业与收入的提高。近年,中国汽车服务业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自2000年以来,中国汽车业发展被业界称为“井喷”,年增长率达到30%。2009年,我国全年累计生产汽车1379.10万辆,同比增加48.3%;销售汽车1364.48万辆,同比增长46.2%。与此相对应的汽车服务业每年正以40%的速度递增。在一个成熟的汽车市场中,除掉汽车整车利润后,汽车的销售利润占整个汽车业利润的20%左右,零部件供应利润占20%左右,而50-60%的利润是从服务中产生的。汽车服务业已成为国外汽车制造商的主要利润来源,也构成了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未来几年,还将是中国汽车服务业有所作为的大好时机。

(二)汽车维护行业的发展状况

1、经营和销售模式

(1)“四位一体”和“连锁经营”:“四位一体”即目前已传入中国的“4S”形式,目前国内主要的轿车生产企业基本都采取这种方式。这种模式源于欧洲,即整车销售、配件供应、维修服务和信息反馈。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连锁经营模式,最近20多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这种连锁方式如同人们熟知的“麦当劳”和“肯德基”,它整合了各品牌汽车维修保养的资源,打破纵向垄断,在价格服务透明化的基础上,提供汽车保养、维修、快修、美容和汽保供应一条龙服务,车主可以一站式解决问题。

(2)“特约服务站”:“特约维修站”须得到厂家授权,它们只负责给特定品牌的汽车提供服务,维修中使用的专用维修设备大多由该品牌汽车制造商提供,零部件也都是原厂件。由于特约维修店垄断了新车保修业务,每一家维修店的客户因此也是相对稳定的。这类模式虽然有比较固定的客户,但是同时也降低了新客户的增长率,其客户的增长与生产厂家的销售量是成正比的。

(3)“独立经营”:以前的汽车维修基本都采用这种模式,随着市场的竞争,部分独立经营的维修厂发展成为品牌4S店,部分维修厂区的厂商的授权成为品牌特约维修店,也有相当一部分坚持独立经营的特点,坚持多品牌经营,而且取得比较好的业绩。

2、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缺少核心技术、产品质量及服务意识淡薄。汽车制造业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让汽车修理企业不得不投资购买先进的维修检测设备,这同样也给汽保企业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在实际门槛低、市场竞争无序。由于低价的设备市场空间比较大,汽保设备商们纷纷压低价格以获取市场份额,打价格战成了营销的主要手段,而价格降低的背后必然会对质量产生影响,同时会间接对品牌的树立带来负面效应。

市场营销策略和方法不多。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汽车维修和保养设备也成为具有很多高技术水平的产品,在市场营销上,很多传统的方法可能不再适合。在汽保行业,绝大多数场上非常重视每年在各地举办的各种展览会,这固然没有错,但是很多企业因此不重视平时的宣传和推广,有的甚至没有自己的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计划。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这是一个高效、便捷和廉价的平台,重视互联网的作用,并利用它来为企业的经营服务,可以说网络营销必将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行业发展前景

与整车市场相比,汽保行业市场具有更强的成长性,这是因为:

(1)汽保市场增长更多来自于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即使整车市场销售增长出现停滞,只要售后市场整车保有量还在增加,则汽保行业增长就有保证;

(2)行业财务状况良好,企业成本控制能力在不断加强。即使在2003年整车企业价格下降8-10%的基础上,整个汽保企业利润率依然保持在20%以上。

中国的汽保行业在未来的5-10年中有着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企业只要有完善的经营决策和充足的准备,完全可以在这个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三、汽车新兴维护行业业创业项目的策划分析

(一)、项目可行性分析

经过对资料的分析和市场的调研,我们认为在本地区此创业项目具有很好的可行性。首先外部环境显示汽车新兴维护项目市场很大,能带来还好的经济收益,目前也是大学生创业的黄金期,各种条件和相关政策都十分有利,其次,通过实地调查发现,除市场本身需求巨大外,汽车新兴维护中的玻璃清洁除雾、车胎胎压监测等维护项目在常德地区还未广泛推广,市场潜力巨大,特别是车主对我们新兴维护项目认可度很高,具有丰富的应用前景,创业可操作性强。

(二)项目策划方案

1、汽车维护店定位:

(1)经营范围:汽车维护、装饰、美容。

(2)店面规模:三个工作空间(180m2)。

(3)区域保障:方圆3公里内私家车保有量不低于2000辆,门前车流量不低于200辆/小时。

(4)店址选择:住宅聚集区。

(5)经营模式:品牌加盟。

2、需要得到加盟总部的配套服务:

(1)技术培训。

(2)店长培训。

(3)上门技术指导。

(4)派人上门进行店址确认和市场调研,提供门头设计。

(5)提供开业广告策划、营销策划,派人开业筹备等事宜。

(6)上门安装设备及操作使用培训。

(7)享有供货价格,建立终端客户数据库。

(8)上门策划、开发终端客户进入渠道。

(9)长期上门传授新技术、新产品及强大的后续支持。

3、加盟权益:

(1)制定市场战略决策,明确商的市场目标,依法履行双方约定的权利和义务。

(2)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及后续技术支持,全力为加盟户服务及协助处理服务突出事宜。

(3)确定分店经营一体化要求,指导经营,对分店提供全国广告支持。

(4)制定加盟战略及促销方案。提供信息,处理反馈行业有关信息。

(5)由专业学校培训,全套技术一步到位。

(6)由总部提供全套门面、内构、平面、施工效果图设计。

加盟店权益和义务

(7)享有区域保障,即在承诺区域内限额加盟,在总部授权的区域内享有独家经营权;

(8)按总部VI要求装修营业场所及制作店招;

(9)统一授权悬挂汽车美容养护加盟店牌匾;

(10)统一配送并长期享有总部产品、设备的供应;

(11)享有总部经营技术资产使用权;

(12)使用总部品牌及服务商标,对外公开营业;

(13)新项目、新技术的优先受让。

据调查显示,国内多数汽车养护店的生存现状是:赔钱难赚钱也难,想做强做大难上加难。主要是因为多数店主在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上的匮乏,尤其是在产品和技术上无法在当地市场真正形成竞争优势。采用加盟方案进行创业目的在于利用加盟商的递进式业务成长平台的强大持续支持能力,从而保障我们在当地汽车服务领域真正做大做强。

3、创业项目的风险分析

作为创业者,应该行动谨慎,头脑冷静,善于把握机遇和规避风险。因为任何事物都存在正反两个方面,创业也是一样,还存在很多不利的因素,创业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创业者需要对创业失败负全面的责任。虽然承担责任是很兴奋的事情,但实际上有时是很痛苦的,持续的压力与长时间的工作是很多创业者生活的组成部分,这将很大地影响到社会交往及家庭关系,当然也包括自己的健康。

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是指对项目因素或未来情况缺乏足够情报而无法做出正确估计或没有全面考虑所有因素而造成预期价值与实际价值间的差异的预测。不确定性的来源:(1)将来的不确定性;(2)资料的不确定性。因此应该首先进行确定性分析,之后进行不确定性分析。不确定性分析作用在于分析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可能造成的风险。

四、结论与展望

2003年,中国汽车市场呈现高速增长势头,当年被许多业内专家公认为中国开始进入汽车社会。在汽车消费结构方面,家庭购买比例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市场需求的主体,中国从此将开始进入稳定增长的良性的汽车市场。与去年相比,虽然今年汽车市场的销售涨幅有所回落,但市场需求潜力并没有缩减,只是由于汽车频繁降价,以及汽车消费和使用环境等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使得消费者持币待购,需求暂时得不到释放。当然,随着竞争的激烈汽车销售越来越走向微利时代,而汽车后市场则随着汽车消费结构的变化和消费者消费理念的成熟而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美好的前景。目前,国内的汽车后市场比较混乱,还处于初期的调整和扩张阶段。但巨大是市场潜力和快速的增长速度,都给商家带来了很好的市场机会。

对汽车新兴养护创业项目做一个总结:

1、汽车新兴养护行业可以做,没有不行的行业,只有不适合在行业中生存、发展的创业者。

2、为规避创业风险,增加创业成功率,可以选择加盟连锁的经营模式,但必须对加盟的对象进行详细、全面的考察。

3、从目前汽车后市场的发展状况和规模看,机会窗已经打开,适合创业者投资。

4、机会不等于绝对成功,一旦加入,创业者将还会遇到许多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作者简介:陈雪,(1989-),女,湖北省随州市人,本科,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工作人员,研究方向汽车营销。

篇7

一、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界定与文献回顾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界定“企业社会责任之父”Bowen(1953)开启了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序幕。在此之后,西方学者对于社会责任的界定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Carroll(1979),其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由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四者组成。至20世纪80年代,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转向关注社会人的因素,利益相关者理论逐渐占据了这一领域研究的主导。该理论强调企业应对所有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利益相关者负责。就此,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与传统以股东为核心的研究方法决裂,而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问题就演变成了对利益相关者的界定问题(温素彬,2008)。

国外学者Liweian(2005)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中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客户、供应商、政府、公众与社区等,而Starick(1993)提出,自然环境、人以外的生物和后代人都应该是企业的重要利益相关者。

鉴于我国现行财务核算下财务绩效已包含股东责任,及现行财务报告披露对消费者和环境因素量化的缺失,本文研究的社会责任包括政府、债权人、员工、供应商及公益事业五个维度的责任。

(二)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综述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研究,学术界争鸣不断,概括起来可分为三类:正相关、负相关以及无固定关系。根据张剑(2009)对国外20世纪90年代文献的统计发现,28篇文献中正相关18篇,负相关3篇,无固定关系占7篇。

而我国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以理论探讨为主,如颜剩勇、刘庆华(2005)从理论上分析了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存在“确定的正相关”;赵晓东等(2006)也认为社会责任与经济利益正相关性。在实证研究方面,徐光华(2007)、任力(2009)认为两者之间正相关。温素彬(2008)、李正(2006)则认为大多数企业社会责任变量对当期财务绩效的影响为负,但长期来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有正向作用。

从现有相关文献的研究情况来看,理论性的探讨虽有助于厘清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脉络关系,但缺乏实证证据的说服力;实证性的研究虽作出了对两者关系的定性判断,但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其一,数据多来源于2008年之前,在2008年沪深两市对其上市公司提出披露社会责任要求之后,两者关系是否发生新的变化,仍是未知;其二,上述研究结论都是基于两者相关性的最终判定结论,对于社会责任各个构成部分对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未作说明。基于此,本文采集了2008年至2009年占沪市市值60%以上的上证180指数构成股票数据,对其社会责任的各个构成部分与财务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细化研究,以期能在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寻求平衡点,使财务绩效最大化得以实现。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具体内容如下:

(1)政府。政府以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的发展,通过间接性的政府引导行为和直接性的政府强制行为对企业财务绩效产生影响。而对于社会责任的承担有助于得到政府的信任与支持,从而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1:对政府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正相关

(2)债权人。作为货币资本利益相关者,债权人为企业发展运营提供资金支持,对于债权人社会责任实施,确保如约还本付息,提升企业信用等级,有助于企业降低财务风险。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2:对债权人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正相关

(3)员工。企业对于员工的社会责任不仅体现在薪金福利水平上,还应体现在对于员工培训、晋升、工作环境等因素的人文关怀。对于员工社会责任的履行,有助于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与主动性。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3: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正相关

(4)供应商。企业对于供应商社会责任的履行,可以使企业减少交易摩擦,有利于获得稳定材料与半成品等,获得与上游供应商的共赢。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4:对供应商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正相关

(5)公益。企业对于社会公益责任的承担,有助于企业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信任感,进而有利于企业产品的推广与宣传。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5:对公益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正相关

(二)变量设计 具体内容如下:

(1)因变量。以现行会计体系中的绩效指标作为因变量,是此类研究中较为常用的方法。如温素彬(2008)使用了总资产报酬率与托宾Q值来衡量财务绩效。但鉴于托宾Q值主要用以反映企业整体价值,因此从每股收益(EPS)、总资产报酬率(ROA)及净资产收益率(ROE)指标中选择较为合适。由于净资产收益率(ROE)指标在我国股市中的普遍适用性以及对于企业财务绩效反映的综合性,故选取其作为本文中财务绩效的评价指标。

(2)自变量。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主要有声誉评分法、内容分析法、指数法和社会责任会计法。由于专业且权威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内容分析法与指数法又难免会存在口径、权重等方面的分歧。因此,本文拟采用社会责任会计法,从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年报中获取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财务会计指标,分别从五个维度的社会责任中筛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财务指标。

(3)控制变量。考虑到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不同社会责任履行水平下,对其财务绩效的不同影响,本文中引入了企业规模指标作为控制变量,此指标与李正(2006)、温素彬(2008)等人在研究中引入的变量相同。另外,在控制变量中引入前期财务绩效指标,以期增强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变量名称及定义如表1所示:

(三)模型构建 本文构建如下模型

ROEi=α+β1TAXi+β2ICi+β3WBi+β4APTi+β5CDi+β6 SIZE i+

β7ROEi-1 +ε

其中,i为2009年财务数据;i-1为2008年财务数据;βi 为回归系数;ε为随机干扰项。

(四)数据来源 根据沈洪涛(2006)的研究,沪市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披露情况要优于深市上市公司。本文以上证180指数上市公司为样本,该指数综合代表沪市A股上市公司全貌,并剔除了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之间每半年经过调整的部分上市公司以及具有特殊性的金融类公司,最终取得103家公司两年的财务数据。本文中财务数据由巨潮资讯网中各上市公司的2008年、2009年年度报告中整理得出,数据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完成。

三、实证结果与说明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从表2中可以看出,2008年与2009年净资产收益率各上市公司之间均存在较大差距,说明上市公司之间财务绩效在差异明显;2008年与2009年净资产收益率差别较小,说明两年间整体财务状况较稳定。对于五个维度的企业社会责任,上市公司承担的比例差异较大,平均而言净支付税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0.0993%,支付员工工资占主营业务收入的0.0858%,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占主营业务收入的0.6834%,对社会公益的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0.5326%。衡量对债权人社会责任的利息保障倍数,各上市公司之间差距较大,平均值为18.5952,可见从整体上偿债能力较强。

(二)相关性与回归分析从表3中可以看出,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指标衡量财务绩效,则财务绩效与对政府社会责任、对社会公益责任及前期财务绩效在5%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而对员工社会责任、对供应商社会责任负相关。对债权人社会责任在10%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总结起来,与净资产收益率(ROEi)财务绩效的影响分析与预期符号一致的变量为:TAX、 IC、CD、ROEi-1,与净资产收益率(ROEi)财务绩效的影响分析与预期符号相反的变量为:WB、APT、SIZE。

因此,企业对政府、公益事业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显著正相关,证实了假设1与假设5;

企业对员工、供应商的社会责任与财务负相关,与假设3、假设4相反;企业对债权人的社会责任正相关,但不显著,无法证实假设2。此外,公司规模与财务绩效负相关,但不显著。

四、研究结论

(一)研究不足本文虽以上证180指数构成股票2008至2009年的数据为来源,通过相关性与回归分析进行了实证研究,但主要不足之处在于:其一,样本数量的有限性。由于上证180指数构成股票每本年调整约10%,本文研究中只能以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间一直未做调整的股票作为对象,因此实际纳入样本空间的股票数减至103只,样本数量的有限性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其二,样本信息的有限性。本文对于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的指标,均采集于上市公司的年报,经手工计算所得。对于部分指标,碍于年报披露的有限性未能得到有效数据,如武钢股份 (600005)2009年年报中只披露社会公益事项,但未有社会公益捐赠的实际数据。因此,样本信息披露的有限性亦可能影响结果。

(二)研究结果与说明 虽然调整后R为0.497说明还有部分财务指标未纳入模型,但F值高度显著,上述模型可以接受。因此,上述分析也说明了在我国沪市中存在企业财务绩效与部分社会责任正相关。与政府、债权人的正相关性与大多数实证研究一致,企业为提高财务绩效,应重视和加强对政府、债权人社会责任的履行;与社会公益捐赠的正相关性,在之前的研究中只存在于理论中,而实证数据更加有力的支持了这一观点,对于企业而言捐赠支出并非等于费用支出,而更应解释为一种投资行为。对于员工和供应商社会责任的负相关性,可以理解为我国企业处在的特殊背景。在103家样本企业中,非国有控股公司仅21家,而国有控股公司占79.61%。国有企业“小企业,大社会”对职工过重的社会负担影响了企业的绩效水平,同时产业链条的不完善导致了上游企业的利益争夺,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因此,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使命的同时,对于社会责任的各个构成部分应加以区别的对待。根据上述结果,对于政府、债权人、社会公益责任的履行会有助于企业财务绩效的提高,企业应充分利用其正相关效应;而对于员工及供应商的社会责任,基于负相关效应,应将其限定在合理的区间范围以内。

篇8

关键词:行业部门气象服务;调查反馈表;统计结果情况分析

中图分类号: X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164-2

0 引言

为客观、真实地了解衢州市各行业部门对气象服务产品的满意度和需求情况,以便我们科学地找准气象服务发展的着力点,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力度推进气象服务工作。衢州市气象局于2010年5月16日-6月14日对全市各行业部门进行气象服务情况反馈调查。其中涉及行业部门有:水利、水库、电站、农业、农办、林业、国土、公路、交通、规划、建设、保险、旅游、环卫、民航、铁路、科技、教育、金融、银行、财政、纺织和行政服务中心等20多个行业,共收到有效调查反馈表共201份,访谈笔记129份。

1 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

调查开始前市气象服务中心人员全面罗列出几乎涵盖我市所有行业部门,根据市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产品目录所列产品出口渠道、行业受服务程度、与气象服务关系密切程度及收到气象服务产品后利用率四方面筛选出水利、水库、电站、农业、农办、林业、国土、公路、交通、规划、建设、保险、旅游、环卫、民航、铁路、科技、教育、金融、银行、财政、纺织和行政服务中心等20多个行业;之后通过分析整理出能涵盖这些部门行业、能直观了解到其需要和能反映出对其行业气象服务中存在哪些不足的6个问题,展开此次行业部门气象服务情况反馈调查工作,希望通过此次调查,能分析讨论出当前行业气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不断提升自身气象服务能力。

2 行业、部门气象服务调查反馈表统计

2.1 气象服务的满意度 (量化按最高5分制进行评估)

结果:201份调查反馈表中,认为气象服务很满意的占73.1%,比较满意的占25.4%,基本满意的占1.5%。从这一结果看,社会各行业对当前气象服务情况总体比较满意,从满意度情况来看还是有提升空间的。

表1气象服务的满意度

评分 5分(很满意) 4-5分(比较满意) 3-4分(基本满意) 3分以下(不满意)

行业统计数 147 51 3 0

2.2 气象服务的及时性和主动性 (量化按最高5分制进行评估)

结果:共收回201份调查反馈表,认为气象预报很及时主动的占58.7%,比较及时主动的占27.9%,基本及时主动的13.4%。从这一结果看,社会各行业对当前气象服务及时主动性总体还是比较认可,对于少部分行业服务主动性还有待加强,特别是一些对时效性要求高的行业。

表2 气象服务的及时性和主动性

评分 5分(很及时) 4-5分(比较及时) 3-4分(基本及时) 3分以下(不及时)

行业统计数 118 56 27 0

2.3 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量化按最高5分制进行评估)

结果:共收回201份调查反馈表,认为气象预报准确的占23.9%,比较准确的占67.7%,基本准确的占7.4%,认为不准确的占1%。从这一结果看,各行业对提高当前气象预报准确率有较大期望,如何进一步提高天气预报服务的准确性是我们今后主要努力的方向。

表3 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评分 5分(准确) 4-5分(比较准确) 3-4分(基本准确) 3分以下(不准确)

行业统计数 48 136 15 2

2.4 气象服务对贵行业单位产生的服务效益如何

结果:共收回201份调查反馈表中,由于反馈用户存在对调查表中此问题理解不一致,有些按量化5分制打分,有些直接填产生的服务效益(范围在5至1000万元之间),直接经济效益衡量角度差异还比较大,但有一点可以说明:绝大部分行业、部门认为准确及时的气象服务能直接或间接为其带来显著的经济或社会效益。

2.5 气象服务材料的质量 (量化按最高5分制进行评估)

结果:共收回201份调查反馈表,认为气象服务很满意的占43.3%,比较满意的占52.2%,基本满意的占3.5%,认为气象服务不满意的占1%。从这一结果看,各行业对当前气象服务情况总体比较满意,但离一些特殊行业的服务需求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突发气象灾害面前,气象服务的时效性显然不够。

表4 气象服务材料的质量

评分 5分(很满意) 4-5分(比较满意) 3-4分(基本满意) 3分以下(不满意)

行业统计数 87 105 7 2

2.6 气象服务网站质量 (量化按最高5分制进行评估)

结果:共收回201份调查反馈表,认为当前气象服务网站满意的占36.3%,比较满意的占36.8%,基本满意的占17.4%,不满意的占9.5%。从这一结果分析,有相当行业、用户对我市气象服务网站不清楚,认为气象服务网站相关内容更新还不太及时,同时认为气象服务网站的宣传力度还不够,今后这方面应加强。

表5 气象服务网站质量

评分 5分(很满意) 4-5分(比较满意) 3-4分(基本满意) 3分以下(不满意)

行业统计数 73 74 35 19

3 调查结果及行业用户建议

经过为期30天的访谈式调查,结果表明,行业气象服务效果显著,行业气象服务产品对各行业的工作、生产、经营等各项活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发挥了一定的效益,行业用户对行业气象服务的现状基本还是满意的,在沟通访谈中大部分行业用户代表提出了比较中肯的建议,归纳起来的意见有:希望进一步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要求加强中长期天气预报内容;建议延伸乡镇区域的定点定量天气预报;特殊天气要及时公告;希望实况资料能及时免费上网查询;建议增加旅游、医疗、蔬菜生产等特殊行业的气象服务;气象服务网站服务功能要加强;需增加湿地、局部小气候气象服务信息;建议气象服务网站增加互动功能;涉及行业的气象服务分类不够,内容基本大同小异等等。由此看出行业气象服务与行业用户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不能完全满足行业部门的需要,行业气象服务还有巨大的拓展提升空间。

4 调查反馈情况分析

4.1 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提高是各行业一致的要求

从反馈情况分析,社会各行业对当前天气预报准确率总体还是比较满意,选择准确和比较准确占到95.5%,被调查者对于目前天气预报准确率不能达到完全准确给予充分理解和认同,但普遍认为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提高是气象部门应该放在首位的工作,这方面也是气象服务成功与否的基础。但从现阶段情况来看,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显然是不现实的,需要气象部门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巨大投入与气象服务人员引进或开发高科技加工和服务手段才能实现。

4.2 气象服务材料内容需细化充实

此次调查中,被调查者认为气象服务产品的内容还是有参考价值的,但行业气象服务产品内容单一,格式化、套路化严重。有些对局部地域天气敏感的行业明确提出气象服务材料内容不够详细,对于其行业针对指导性不强,区域性天气预报不够明确,希望气象部门能在制作气象服务材料时,能尽可能多的考虑各方因素,充实预报内容,能真正为全地区各行业起到决策指导作用。行业用户的需求从根本上决定了行业气象服务的发展方向,气象部门应针对性的发展定点定量预报服务,充分利用气象自动监测网,逐步开展分区分片预报。

4.3 气象服务材料的时效性还有待提高

调查反馈中还发现行业用户对气象服务材料及时性提出疑问,经过沟通解答,分析出存在这一问题的因素:气象部门本身由于技术层面和数据收集能力存在不足,导致气象服务产品不能在很短时间内完成;气象服务材料再经过多种信息渠道传递,中间可能会出现部分信息传递迟缓的情况;气象服务材料传递到行业用户处,其行业决策层也可能会因种种原因未在第一时间收看到气象服务材料;综合以上,要根本解决此问题,还要多方加强沟通,气象部门对行业气象服务产品提高重视度,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制作出准确、全面、及时的气象服务产品,马上利用稳定、迅捷的通信手段出去,与此同时利用短信等方式通知行业用户负责人告知气象服务材料的出现。在重大灾害性天气和突发转折性天气时应考虑行业用户需要,设置人工咨询服务,并在重要天气过程之后,马上做好跟踪调查服务工作,收集灾情统计分析,评价气象灾害对其行业造成的影响程度,制定完善的行业气象防灾减灾量化标准,减少今后类似过程的灾害损失。

4.4 行业气象服务产生的服务效益很难界定评估

行业气象服务不同于公众气象服务,服务的关键是在服务中让用户直接感受到效益,目前阶段主要体现在利用气象服务产品决策调控生产经营,减少损失、降低成本、增产增收、提高效益、目的性销售、防灾减灾这六个方面,但很多时候行业用户不会把这部分直接经济效益界定给行业气象服务,在此次调查中很明显的表现出来,行业用户代表对于气象服务对其行业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衡量角度差异比较大,但值得肯定的是被调查的绝大部分行业、部门都认为准确及时的气象服务能直接或间接为其带来显著的经济或社会效益,这让今后拓展行业气象服务有了很大的动力,关于效益评估方面,行业气象服务人员不可能全面掌握社会各行业部门的技术知识,只能通过与被评估行业专家合作才能在短时间内融入其行业中进行详实的评估工作。

4.5 气象服务网站行业气象服务还存在不足

现有的气象服务网站在行业气象服务部分信息内容单一,很多都是决策服务产品直接,没有经过服务化加工,很难体现出对特殊行业的细致特色服务,信息传递单向性问题严重,应建立起双向性互动的网络联系方式,气象部门能快速了解行业用户的实际需要,在此基础上实现服务产品的多样化、直观化、系统化改造,还可通过网站投票调查、特殊行业个案分析调研等方式进行自身强化提升,不停地提高气象服务网站总体质量,行业用户通过网站的气象知识提高工作人员在突发气象灾害时的分析与防灾避险能力。

总之,衢州的行业气象服务前景广阔,同时对于气象服务工作者来说任务艰巨,行业气象服务肯定大有可为,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 骆继宾.气象服务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8.

[2] 马鹤年.气象服务学基础[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1.

[3] 周韶雄.气象科技服务相关概念的发展与思考[J].气象软科学,2005,(2).

篇9

关键词:企业价值;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增长潜力;资产结构;经济增加值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11日

通过研读相关文献资料,笔者发现国外企业价值理论的发展历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企业价值评估经典理论阶段和现代企业价值理论阶段。企业价值评估经典理论包括艾尔文・费雪的资本价值理论与莫迪利安尼和米勒的价值评估理论;现代企业价值理论即企业价值及其增长理论,主要指核心竞争优势理论、智力资本理论、委托理论以及经济增加值理论。本文对这些理论的核心思想分别加以归纳和评述,采用规范性分析的方法,阐述可能影响企业价值的各种因素,以期为笔者和其他学者的相关实证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一、资本价值理论

艾尔文・费雪于1906年出版了专著《资本与收入的性质》,第一次完整地论述了收入与资本的关系以及价值创造的源泉问题。费雪认为,资本能带来一系列的未来收入,因此资本的价值实质上就是未来收入的折现值,即未来收入的资本化。1907年,费雪在其专著《利息率:本质,决定及其与经济现象的关系》中分析了利息率的决定因素,深入研究了资本收入与资本价值的关系,确立了资本价值的评估框架。之后,费雪于1930年又出版了《利息理论》,指出在确定性情况下,一个投资项目的价值就是未来预期现金流量按照一定风险利率折现后的现值。根据费雪的资本价值理论,资本价值与未来收入有关,一个投资项目的价值与未来预期现金流量有关;企业价值是投资者投入到企业中资本运作所产生的价值,是对企业整体投资带来的价值,因此也应该受到未来收入和未来预期现金流量的影响,而企业未来收入和未来现金流量一定程度上是根据企业目前的盈利状况来预测的,盈利状况越好,未来收入和现金流量就会越多,企业价值越大。所以,笔者认为盈利能力是影响企业价值的一个因素。

二、价值评估理论

该理论是由莫迪利安尼和米勒提出的,包括无公司税的MM理论与修正后考虑公司税的MM理论。前者是学者于1958年在其《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中提出的,明确了企业价值的科学定义,指出企业价值就是企业的市场价值,由债务市场价值和权益市场价值共同决定。但该理论仍然认为任何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无关,利用财务杠杆的企业价值等同于没有利用财务杠杆的企业价值,这点和资本价值理论的内容是一致的。后者即修正后的MM理论是两位学者于1963年提出来的,将公司所得税引入原有的分析模型,在《公司收入、所得税和资本成本:一个更正》一文中分析了企业负债会因为税盾效应而增加企业的价值。企业的债务利息费用是税前列支项目,可以减少利润,从而减少企业所得税,即负债可以享受节税利益,负债增加了企业的价值,负债的比率越高越好。但是该理论的假设前提是所有负债都是无风险的,没有考虑破产成本的存在。公司的负债程度越高,承担的利息费用也就越多,公司受盈余波动而发生财务危机的几率就越大,那么公司的股东及债权人就会因公司风险增加而要求更高的报酬作为补偿,公司资本成本随之提高,公司价值就会下降。可见,资本结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方向在理论界尚存争议。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资本结构即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构成比例的确影响企业的价值。笔者有理由认为偿债能力是影响企业价值的一个因素。

三、核心竞争优势理论

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理论是围绕企业战略管理展开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理论是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哈默和普拉哈拉德在1990年提出的核心竞争力理论。核心竞争优势理论提出了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概念,即企业拥有的有形资源自身并不能产生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企业还应该拥有良好的运作能力,才能将其独特的资源转化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获利。那么如何来评价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呢?企业的资产结构反映了其拥有的资源以及分配情况,企业的资产运营效率反映了其运作能力,而资源以及运作能力的有效结合则又体现在盈利能力方面,那么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就可以通过企业的资产结构、资产运营效率以及盈利能力来评价了。因此,笔者有理由认为资产结构、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是影响企业价值的因素。

四、智力资本理论

该理论重点强调了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美国的著名学者帕特里克・沙利文将企业的智力资本划分为智力资产和人力资本,认为人力资本是企业运作能力的载体。笔者认为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企业运作能力的载体,间接影响企业资产的营运能力,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二是人力资本通过企业员工的素质和员工为企业创造的效益来衡量,而这两点体现了企业的增长潜力,人力资本越多,就越能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实现未来企业价值的增长。因此,要准确识别出影响企业价值的关键因素,对企业增长潜力的研究也是不可或缺的。帕特里克・沙利文在《价值驱动的智力资本》一书中总结了智力资本管理大会的成果。1999年的智力资本管理大会把智力资本定义为“可以转化为利润的知识”,说明智力资本在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和增加企业价值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组成智力资本的主要因素是人和外在的既有知识体系,其中外在的既有知识体系即被称为“智力资产”。智力资本理论认为智力资本正日益成为现代企业价值的关键驱动因素,并以多种形式贯穿于企业价值的创造过程;智力资本作为一种新型的资本形态,将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整合到一起,揭示了企业真正的价值所在及价值增长的源泉――以员工的能力及知识为基础的智力资产,从而为促进企业价值增长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笔者从智力资本理论中得到的启示是:员工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影响企业的成长性,进而影响企业价值的大小,智力资本的构成要素智力资产和人力资本都体现了企业的增长潜力,因此增长潜力是影响企业价值的因素。

五、委托-理论

该理论的中心内容是研究在利益相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委托人如何设计最优契约激励人。在委托的关系中,一方面由于委托人与人的效用函数不一样,委托人追求的是自己的财富最大化,而人追求自己的工资津贴收入、奢侈消费和闲暇时间最大化,由此必然导致两者的利益冲突;另一方面委托人和人由于双方的地位不一样,会获取不对称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有效的制度安排,人的行为很可能损害委托人的利益。为了预防和惩治人的败德行为,委托人既要对其人进行激励,又要对的过程实行监督,使得人的行为符合委托人的效用函数。由阿尔钦和德姆塞茨(1972)、詹森和麦克林(1976)开拓的实证理论或成本理论重点研究表明委托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均衡合同的决定因素和面临的激励问题,其侧重点在于寻找以最小的成本构造可观测合同的方法。尤其是詹森和麦克林两位学者提出了成本的概念,为研究企业价值影响因素做出了重要贡献,认为成本是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决定因素,来源于管理人员不是企业的完全所有者这样一个事实。在部分所有的情况下:当管理者尽力工作时,他可能承担全部成本而仅获取一部分利润;当他消费额外收益时,他得到全部好处但只承担一小部分成本。由此其工作积极性不高,热衷于追求额外消费,因此企业的价值小于他是完全所有者时的价值,两者之差被称为成本。为了降低成本,就必须建立完善的人激励约束机制。对于企业来讲,股东和经理、股东和董事会、董事会和经理就是委托关系。在现代公司的委托关系下,股东将公司财产委托给董事会管理,董事会将公司财产委托给经理层经营;董事会代表股东负责公司的经营决策,并对经理阶层进行控制和监督;只要董事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经理的行为就能得到有效的约束,股东权益就能得到切实的保障。企业股权集中可以避免部分成本和“搭便车”问题,同时也可避免经理人员利用自由现金流量过度投资从而浪费公司资源的现象的发生,因而较集中的股权有利于对企业经营者进行较好的监督,并控制经营者的短期行为;但是如果股权过度集中(如一股独大),这就会导致股东间约束难以形成,尤其是中小股东对第一大股东难以实行有效的制约,股东也难以形成对管理层的监督和制约,从而发生大股东和经营者合谋共同侵害小股东利益的情况,最终使得企业价值下降。由以上分析可知,为了促使企业价值增长,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方面的各项制度体系,包括高管人员薪酬激励制度、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等。因此,公司治理结构是影响企业价值的不容忽视的因素。

六、经济增加值理论

经济增加值理论的核心是经济增加值(EVA)指标的计算和应用意义。其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Alfred Marshall于1890年提出的剩余收入概念。所谓剩余收入即净收入减去投入资本的同期利息。完整的EVA概念是由美国学者Sterm和Sterwart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来的,与剩余收入的概念一样强调是经济收入和经济成本之间的差额,不同于会计收入和会计成本的概念。EVA的基本理念可以阐述为:一个企业只有在其资本收益超过为获取该收益所投入资本的全部成本时才能为企业的股东带来价值,考虑资本成本特别是权益资本的成本是EVA的明显特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或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上市公司的基本目标,这就要求价值评估的指标能准确反映公司为股东创造的价值。传统的会计利润指标如权益净利率、资产利润率、销售利润率等涉及到会计利润的计算,但是都只考虑了债务资本成本,没有考虑权益资本成本,高估了企业利润,夸大经营者的业绩,因此无法准确衡量公司为股东创造的价值;传统会计利润指标的计算以会计报表信息为基础,根据现行企业会计原则编制的报表信息对公司业绩的反映本身就存在部分失真,存在盈余操纵的空间;以会计利润为经营业绩评价指标,容易引起经理人员追求在任期间“高业绩”而不顾将来发展的短期行为。EVA是基于经济利润而非传统会计利润的概念,是税后净营业利润扣除全部资本成本后的净值。其中的资本成本既包括了债务资本成本,也包括权益资本成本,即考虑投入资本的规模及市场收益率风险。EVA为正,表明公司经营收入在扣除所有成本费用后仍有剩余,这种剩余收益归股东所有,也就是说EVA为正数时公司价值上升,反之则下降。因此,经济利润指标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一致,较传统会计利润指标而言能更有效地评价公司价值,更好地解释公司价值的变动,因而被称为现代公司管理的一场革命。但是不管是经济利润指标还是传统会计利润指标都是反映企业盈利状况的,可见盈利能力依然是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只不过不同类型的盈利能力评价指标对企业价值的解释度是不同的,国内外学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结论也尚未达成共识。笔者将在搜集筛选相关有效数据后基于本次规范性分析做进一步实证研究。

基于上述规范性分析内容,笔者认为可能影响企业价值的因素有: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增长潜力、资产结构以及公司治理结构。那么,这些因素对我国上市公司价值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如何?哪些财务因素值得公司管理层和投资者重点关注呢?是不是所有这些因素对我国上市公司价值的影响都是显著的呢?笔者将在选取有效样本、搜集筛选好财务数据后,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价值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相关结论,并借以对我国上市公司价值管理和价值提升提出一些有效方案和措施。

主要参考文献:

[1]段小萍.基于EVA法的中小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2007.

[2]冉伦,李金林.因子分析法在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综合业绩评价中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5.1.

[3]徐克非.深圳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价值评估问题探讨[J].特区经济,2005.1.

篇10

关键词:创新型企业;绩效评价;财务层面;非财务层面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0-0027-03

创新型企业绩效评价影响因素选取的科学与否不仅会影响到企业业绩评价的结果,而且会影响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因此,必须科学选取创新型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从而建立合理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笔者对东北三省国有、民营大中型创新型企业相关的会计管理人员、绩效评价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785份,回收363份,其中有效问卷为350份,结论较为集中。基于此,分别从财务层面和非财务层面对创新型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财务层面影响因素分析

在现代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非财务指标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但财务指标仍是绩效评价的重要工具,而且仍在绩效评价体系中占主导地位。财务指标具有一定可度量性,使得企业横向纵向指标数据具有可比性,是利益相关者在判断企业经营业绩时的客观依据;同时,财务指标自身的不断完善也使其所蕴含的信息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绩效。

(一)财务效益

创新型企业的创新绩效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财务效益,是衡量企业绩效财务层面指标四大要素的核心,持久的财务效益有助于企业保持强大优势,推动企业不断实施创新项目,为企业注入长久的创新动力与活力。财务效益反映企业财务结构和经营绩效,是企业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的综合体现;同时,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企业相关利益各方所关注的焦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公司财务效益越大,对企业整体发展所做的贡献就越大,这也正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EVA、研发费用利润率、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对企业绩效影响很大的分别占28.77%、27.38%、25.75%,投资报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权益净利率、净收益和每股收益等指标共占18.1%;认为对企业绩效影响较大的因素分别为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占25.6%,主营业务利润率占20.2%,EVA占30.69%。根据重要性原则,创新型企业业绩评价的重要影响因素为EVA、研发费用利润率、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

(二)资产运营

企业资产营运能力反映了企业资金周转的状况,对此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营业状况及经营管理水平。企业在扩大盈利能力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提高资产的营运能力,以节约营运资金。营运能力是反映企业资产利用的效率和企业绩效评价的关键影响因素。从资产利用效率上,可以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者的资产管理者的资产管理水平,是绩效评价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营运能力对于创新型企业绩效评价很重要。企业营运能力的财务比率揭示了企业资金运营周转的情况,反映了企业对经济资源管理、运用的效率高低。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资产周转率、无形资产周转率对企业绩效影响很大的分别为35.56%、26.2%,其他反映资产运营指标的比率共占38.2%;认为对企业绩效影响较大的因素分别为流动资产周转率占45.11%、资产周转率占25.56%。根据重要性原则,创新型企业业绩评价的重要影响因素为资产周转率和无形资产周转率。

(三)偿债能力

企业偿债能力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志,偿债能力是企业以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企业有无偿债能力,是投资者、债权人以及企业相关利益者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直接反映经营者绩效评价的重要因素,对它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偿债能力,从静态角度讲,就是用资产清偿企业债务的能力;从动态角度讲,就是用资产和经营过程创造的收益偿还债务的能力。企业有无现金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是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中的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中的资产负债率对企业绩效影响很大的分别占44.69%和30.63%,占据着绝对优势的地位,其他指标共占24.69%。根据重要性原则,创新型企业业绩评价的重要影响因素为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和资产负债率。

(四)可持续发展能力

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创新型企业的本质特征,唯有实现持续发展及创新的企业,才是真正的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企业在顺境、逆境、短期、长期、企业内部各层次都具有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创新包括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管理创新、制度创新、观念创新、人才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市场创新、营销创新等各个方面,企业创新的最终目标不是利润,而是自我持续发展,一时的创新不足以维持企业的长期发展,只有通过创新取得持续创新能力,才能确保持久永续的发展。所以,企业的持续发展才是创新型企业创新的根本所在。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衡量指标中3年资本平均增长率、3年销售平均增长率、无形资产增加率、人力资本保值增值率、知识与智力资本贡献率、人力资本贡献率很重要的分别占13.69%、14.91%、16.71%、17.52%、12.24%、14.95%,其他指标共占10.85%;认为以上指标在企业绩效评价中影响较大的比率分别为14.01%、15.68%、13.22%、10.61%、14.81%、21.93%、9.71%。根据重要性原则,创新型企业业绩评价的重要影响因素为3年资本平均增长率、3年销售平均增长率、无形资产增加率、人力资本保值增值率、知识与智力资本贡献率、人力资本贡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