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财务分析范文

时间:2023-08-25 17:22: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业企业财务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业企业财务分析

篇1

【关键词】财务管理财务分析改进措施

一、财务分析的意义

财务分析主要是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工业企业财务报表是企业经营的财务状况的信息载体,而财务报表中各种科目、项目的数据反映了某时间节点信息。按照一定标准对财务报表的各项数据与相关数据、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比较、评价,从而得到对企业经营活动归纳、总结、预测的方法就是企业财务分析。财务分析的目的是评价经营业绩,衡量当前财务状况,预测未来发展。财务分析是预测决策的前提,是对分析前的企业经营活动的总结,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财务分析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

企业可以通过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行分析,得到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利弊得失,找出可能影响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原因和要素,在经营管理中沥青各项责任,从而有效地对经营业绩进行评价,使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二)财务分析是实施决策的有力工具

通过财务分析,投资者可以了解企业盈利和偿债能力,对投资后的风险及收益进行预测,从而有助于进行正确投资决策。财务分析已然成为当前企业资本市场条件下满足债权人、投资人所必需辅助决策方法。

(三)财务分析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加强内控的依据

企业管理人员通过财务分析报告,可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知晓本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和盈利情况,从而及时发现生产经营活动中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达到改进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四)财务分析是实现理财目标的重要手段

企业理财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本企业资产价值最大化,通过财务分析手段,可以挖潜力找差距,充分发现并利用各种人、财、物资源,促进实现企业理财目标。

二、财务分析的内容

财务分析的内容,据信息使用者不同分为外部分析内容、内部分析内容,另可设置专题分析内容。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表等核算资料作为依据,采用专门的会计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的风险和营运状况进行分析的财务活动。其内容包括:1、财务状况分析;2、盈利质量分析;3、偿债能力分析;4、现金流量分析;5、投资报酬分析;6、发展能力分析等

三、财务分析的方法

财务分析中对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为了不同的目标,分析人员会使用不同的财务分析方法。通常使用的基本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

(一)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通过比较经济指标揭示相关数量差异的方法。比较内容包括:本期实际与计划制定、定额之间的比较,来了解先前制订计划的实际完成状况;本期实际与前期发生进行指标比较;本期实际与国内外先进同业进行比较。通过多方面的对比,找出数值差异,发现问题,为进一步分析成因做好铺垫。

(二)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对经济指标相对数的比较,通过对多维度的对比,可以准确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业绩和企业财务状况,方便企业进行管理。比率分析法可采用结构分析法、相关比率分析法。

(三)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用来计算几个有相互联系的因素对经济指标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与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的找差异(确定各项经济指标发生变动的差异)不同,因素分析法是用来发现差异形成的各种原因以及各个因素对差异形成的不同影响程度。因素分析法主要用于企业财务中总成本、利润总数量、净资产报酬率等综合性的财务指标的分析和研究。以上三个常用方法各有优缺点,分析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运用,才能保证财务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四、工业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通过提高企业管理者对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来改变对财务分析重要性认识不足的现象

财务分析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而工业企业中的一些中高层管理人员和决策者,往往只重视销售额和企业利润,加上缺乏财务会计基础和财务管理绩效的相关考核,就会忽视财务分析的重要性,造成轻视财务分析工作。因此,企业要从企业环境入手,改变思想加强学习,企业领导要积极采用财务分析方法,健全财务分析制度与激励机制,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决策水平。

(二)通过完善企业财务指标体系,保证财务数据真实可靠,来消除财务分析所依据基础资料的部分局限性

根据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企业可以自己据实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和处理方法,这就增加了财务人员的主观操作,而财务人员的素质也就决定了会计数据的质量,最终影响到财务分析的结果。为了消除这方面的局限性,企业要建立严格的会计制度,坚持会计事项持久有效,保证数据具有可对比可分析,为科学化财务分析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来源。

(三)通过加强财务分析方法、分析手段的综合应用,来完善目前财务分析的方法和手段

财务分析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作,单一采用某一种分析方法可能得不到真实完整的分析结果,因此要结合实际,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单个与整体相结合的手段,综合财务报表以外的经营相关的信息(如国内外经济形势、汇率变化、财政货币政策、产业发展规模变动、企业客户调查反馈等),多方面完善财务分析的方法和手段,使财务分析结果更科学更准确。

(四)通过加强财务分析实际应用,来改变当前忽视了财务分析中预测功能

当前工业企业的财务分析多立足于现有数据进行分析,往往会忽视财务分析中的预测功能,而预测分析主观能动性很大。因此,需要完善数据来源,并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来实现分析预测功能,比如采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仓库及OLAP技术分析、杜邦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大数据分析等,通过加强财务分析预测功能,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决策依据。

(五)通过提高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来改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足的现象

财务分析中人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工业企业中财务分析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因此,需要加强培训和学习,针对财务分析中涉及到的各个环节,如财务、会计、法律、营销、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等,进行有目的地培训,以提高财务分析人员对各项数据收集整理能力,从而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准确的分析结果,有利于做出科学决策。

五、结语

企业的财务分析不仅仅是对财务报表的简要分析,而是对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多方位各环节进行深入的剖析、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促进企业管理决策者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和经营效益、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学义.王建华等.财务分析创新内容与实践研究[J].财会之友,2009(12).

篇2

关键词:财务指标;财务分析;财务

以公司财务报表为依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从而反映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改善企业管理。文章以江苏井神盐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井神股份)为例进行财务分析。井神股份是江苏省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控股子公司,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全国大型盐及盐化工企业,中国制盐行业十强企业,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5年12月在上交所上市,以公司2013—2016年公布的财务报告为依据,对其财务指标分析如下。

1偿债能力分析

1.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有营运资金、流动比率、速动比率,2013年—2016年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如表1所示。营运资金是流动资产减流动负债后的净额,它反映企业用以维持正常经营所需资金,营运资金越大,企业对于支付义务的准备越充分,短期对债务偿还的能力越好。2013—2016年井神股份的营运资金均为负数,说明营动资金偏紧张,短期偿债能力较弱,且2016年的数据有扩大的趋势。流动比率等于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之比,它反映企业短期内偿还到期流动负债的能力,比率越高,对债务偿还能力越强。一般认为,当到2∶1以上时,企业对债务的偿还能力是比较适宜,表明企业财务状况稳定可靠,除了满足日常生产经营的流动资金需要外,还有足够的财力偿付到期的短期债务。但过高的比值会使资金大量空闲。井神股份2013—2016年的流动比率保持在0.6~0.8区间,均低于1以下,说明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差。速动比率是进一步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该公司2013—2016年的速动比率分别为0.43,0.49,0.58,0.49,低于正常指标值1,说明公司存在一定的短期偿债压力。从井神股份短期偿债能力的3个指标看,公司偿债能力指标总体水平较低。

1.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其指标如表2所示。资产负债率表明资产在负债中所占的比重,是评价企业用资产偿还负债能力的指标,其比率越小,企业自有资金越多,其债权保障程度也越高;反之,企业资金实力弱,债权保障程度会降低,资产负债率应控制在50%左右。如资产负债率大于1,说明企业资不抵债,面临破产风险。2013—2016年井神股份的资产负债率稳定在60%左右,并且比率逐年下降,说明债权保障程度较好。产权比率,又称为净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是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它反映的是企业所有者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比率越小,偿债保证程度越高,承担的风险越小;比率越大,则企业负债严重。一般比率为1∶1,即100%以下时是有偿债能力的。井神股份2013—2016年产权比率分别是56.69%,58.10%,76.15%和78.21%。

2周转能力分析

周转能力的主要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反映一定时期的销售指标与相应平均资产的比率,周转能力指标如表3所示。应收账款周转率就是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比率。它说明一定期间内公司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它表示公司从获得应收账款的权利到收回款项、变成现金所需要的时间。一般来说,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越好、越高,表明公司收账速度快,平均收账期短,坏账损失少,偿债能力强。公司2013—2016年4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12.41次、11.83次、11.48次和16.20次,说明近年应收账款周转率在上升,流动性在增强,应收账款发生呆账的风险在降低。存货周转率是销货成本与平均存货的比率。用于反映存货资产的周转速度,是反映企业购、产、销平衡效率的一种尺度。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存货资产变现能力越强。本公司4年的存货周转率分别为5.30次、4.76次、3.37次和4.09次,从变化趋势看相对稳定,2016年略有提高。

3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的指标很多,有营业收入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指标如表4所示。营业收入净利率即销售净利率,是净利润和营业收入的比值。营业收入净利率的高低,决定于净利润与营业收入的大小,而增加净利润的关键,在于增加营业收入,降低营业成本和销售、管理、财务等期间费用。近4年公司营业收入净利率分别为5.74%,3.97%,2.88%和0.96%,下降较明显。净资产收益率又称股东权益报酬率,是净利润除以净资产的百分比,是综合性财务指标。该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从统计表数据显示,井神股份2013—2016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为8.83%,6.13%,3.75%,1.17%,呈下降趋。基本每股收益是指公司实现的净利润总额减去优先股股利后与已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的比率。该指标能反映普通股每股的盈利能力,每股收益越多,说明每股盈利能力越强。2013—2016年公司报表上得到的基本每股收益分别为0.28701,0.21143,0.13170,0.04103。通过对“井神股份”财务指标分析,公司偿债能力一般、周转能力较好,盈利能力有所滑坡。但公司募集资金产生预期收益需要一定的时间,公司净利润的增长在短期内难以与公司净资产增长保持同步,产生净资产收益率下降的风险。

作者:李建红 单位:吴中开放大学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公路工程施工企业财务管理

一、公路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控制不严格

施工企业内部审查、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了对决策的制约力度和监督力度不足,更进一步表现为在对财务管理工作中意见不统一,看法各异,无法在意见和看法上达成统一,不仅容易产生内部矛盾,还会影响工作效率。财政部门是根据相关合同资料和单位提供的员工考勤计算人工费的,并在加强单位工资总额管理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对财务的控制就要对生产人员进行控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人员的天正和精简,不断改革技术和提供施工人员技能,注重人机配合,对施工任务进项完整的研究从而进行分配。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财务管理夹层意见不统一,会影响对实际情况的判断,生产人员在进行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窝工现象,利益分配无法和经济效益统一,导致乱发奖金现象的发生。会计项目中结算程序的不完整还会影响施工方材料的采购,无法正确的对实际施工中实际所需进项统计,产生多开多结现象,造成企业的损失。

(二)债务清理不及时

施工过程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和施工人员的劳动价值都是需要用资金进行支付的,其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含消耗材料、施工机械等的维修或者租金,包好项目众多。财务管理部门没有及时的对其进行统计,竣工的工程和被撤销的项目之间盈利和所支付资金没有及时的结算清理。这不仅不能反映企业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还容易造成坏账和不良资产,导致管理成本的增加,这个过程中产生的隐性支出被忽视,不利于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成本核算不实

会计核算是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成本的核算直接影响会计核算的最终结果,这就要求在核算的过程中数据必须具有真实性,不能弄虚作假。在公路工程施工企业中对于成本的核算很容易出问题,核算时间、核算规则的不同,直接影响会计核算的最终结果。多成本核算人员的要求不一,直接影响了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人为因素对核算结果有巨大影响。在核过程中的真实数据,即使施工过程中各费用的支出,如出租器械费用、材料费用等的掌握程度也会影响会计核算的最终结果。

二、强化公路财务管理和控制的建议

(一)健全规章制度

通过对工作流程、标准规范的明确和研究,从而不断的完善规章制度。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规则,以规范员工的在施工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具有规范性、明确性的规章制度将更好的引导员工的工作的方向。在对成本的控制、相关工作制度、员工奖惩制度、业绩考核评价进行调控的时候要以新会计制度对于财务管理的新要求作为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对其具体内容进行调整,注重掌握新会计制度的最新资讯,完善制度的同时确保制度的有效性。

(二)做好内部预算审查编制工作

充分发挥财务控制制度的职能,制定更加完善、有效的企业内部管理财政制度以保证公路施工企业工程的健康有序发展,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标准。增强企业员工对财务的管理意识,不能单纯的认为财务管理知识企业内部财务部门或者会计部门的责任,只有将其扩展到企业的各个部门中,才能更好的对财务管理进行监督,及时的发现企业相关部门的财政管理制度的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的对其进行研究讨论,针对性的做出修改方案。企业要达到控制成本、增加公司收益的目的,就必须对工程内部的预算进行严格的控制、审核,做好编制工作,使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的状况更好的进行管理和监督。在预算结束编制之后也要对预算进行真实性、可靠性等方面的审查,尽可能的较少预算编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预算进行合理的调整,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

(三)进行单独核算

财务管理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一个公司的生存以及发展状况,因此,强化公司财务管理意识,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发展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企业管理决策阶层要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和企业各项工程项目的财务情况的发展、资金调度、使用计划等问题,就必须要了解企业的具体情况,这就要求财务部门必须及时并且准确的提供相关的财务会计统计情况,让管理者更好的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管理和调控。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资金的管理,作业管理部门应该配合好决策管理层对工程资金的合理调控,以便于及时完成资金的统计和回结。不同的工具施工项目具有不同的特点,成本和收益之间的计算并不需要进行某种程度的统一,因此将两者进行独立的运算可以更好的掌握其实际情况。在进行核算的过程中,充分考虑项目规则和项目进度等的特点,将核算的责任和权利具体落实到核算人身上,通过这种方式有效的确保核算的独立性和准确性。也可以根据每个项目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对项目工作小组进行核算,在工作小组中安排专门负责核算工作的会计人员全权负责该小组的核算工作,并对起核算结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结束语

针对公路施工项目的工作难度、周期性以及投资规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对施工过程中涉及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在对工程质量和进度以及施工过程中材料、参与工作的人员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分配。根据所下达的责任指标,采用可行度高的管理措施,约束施工主体并对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责任、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其在完成的过程中较好的达到责任成本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吕志宽.新会计制度下强化公路工程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

篇4

关键词:财务公司;企业集团;创新;SWOT

财务公司是一个因改革而生的行业,更是一个因改革而兴的行业。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基调,在经济金融领域中明确提出“要以金融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这既给财务公司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又给其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财务公司行业需要审慎地分析其在业务创新方面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等内外部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开拓创新,深入探索服务企业集团转型升级的新思路、新模式。

一、优势(Strength)分析

(一)集团的支持优势

如前所述,作为企业集团的产融结合平台,财务公司的业务创新工作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集团经营模式转型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效果,进而决定着企业集团财团梦的实现进度,因此,企业集团对于财务公司业务创新工作有着内在的、充分的支持动力。可见,与商业银行等外部金融机构相比,企业集团对作为“内部银行”的财务公司的鼎力支持,是财务公司在业务创新方面的最大比较优势。

(二)产融结合优势

任何创新都必须围绕需求来进行,创新是手段,满足需求是目的,手段要为目的服务。创新工作不能是为创新而创新,否则,创新工作既不能实现可持续性,创新本身也变得毫无价值。在这种创新语境下,财务公司的产融结合优势就显得尤为突出了。财务公司独特的产业特性和集团附属特性使得财务公司在对企业集团产业特性、成员单位的生产经营及未来发展方向、成员单位的财务状况、成员单位的金融需求等方面的理解上,具备其他金融机构所没有的专业水平,从而使得财务公司能够迅速根据企业集团的实际需求来开展业务创新工作,甚至能够主动发掘企业集团的金融需求来进行前瞻性的创新。2

(三)比较信息优势

作为集团的“内部银行”,财务公司在信息获取和应用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企业集团和外部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也是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得以产生的一个前提条件。信息不对称使得外部金融机构在业务创新的发起、运作及推广等方面都会遇到较大困难,而财务公司在这方面则拥有比较优势。财务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多来自企业集团内部,对企业集团及成员单位的情况较为了解,从而使得财务公司在企业集团金融需求的信息收集、分析及应用上拥有外部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3另外,财务公司作为资金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参与者,与外部金融机构的交流较多,对金融市场信息的掌握也较为充分,从而拥有企业信息和金融信息的交融优势。

(四)内部人优势

与外部金融机构相比,财务公司与企业集团的整体利益高度一致,与企业集团的成员单位拥有相同的战略目标,从而具备独特的内部人优势,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业务创新的交易成本。企业集团与外部金融机构的合作,其本质乃是社会分工体系下的一种委托关系,分工合作给双方带来收益和共赢的同时,委托成本(包括委托人的监督成本、人的担保成本和剩余损失等4)也随之产生。而委托成本的存在,是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得以产生的另外一个前提条件5。 无疑,作为内部人的财务公司,完全避免了委托成本的产生,从而大大降低了业务创新工作的综合成本。

(五)混业经营优势

办法所界定的财务公司业务范围较为广泛,涵盖了银行、证券、保险与投资银行等业务,使得财务公司某种程度上具有混业经营的特征。在目前我国金融分业经营的体制模式下,被赋予了综合金融服务手段的财务公司无疑比其他金融机构具有更大的业务拓展潜力和更宽广的金融创新空间。

二、劣势(Weakness)分析

(一)监管制度的限制相对较大

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等外部监管部门对于财务公司行业的限制相对其他金融机构要更为严格,这使得财务公司在业务创新方面处于相对的先天劣势状态。例如,人民银行规定财务公司不能参加清算支付系统,这使得财务公司无法在资金集中结算、债券自动质押融资等业务方面进行创新;银监会在明确企业集团必须充当财务公司的“最后贷款人”的同时,却规定了比商业银行更严格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另外,在存款准备金、客户集中度等方面对财务公司与商业银行一视同仁。当资本充足率等监管指标接近警戒值时,监管部门就会对财务公司的业务发展加以限制,这使得财务公司的业务创新工作遇到较大瓶颈。另外,按照办法规定,离岸业务、异地现金结算、年金和住房公积金托管、集合理财等业务均不在财务公司业务范围内,这使得财务公司的业务创新广度受到较大限制;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资金的关联交易规定,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财务公司对于上市公司资金的归集,虽然目前有些财务公司通过召开股东会并公告的方式部分突破了这一限制,但是上市公司在财务公司的存款、信贷、担保等业务仍受到较大拘束,明显抑制了财务公司针对上市公司的业务运作及业务创新工作。7

(二)规模较小导致了较高的创新相对成本

财务公司虽然数量众多,但是单个财务公司的体量与商业银行及保险公司不可同日而语,甚至与很多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外部机构也相差甚远。财务公司较小的业务规模使其无法有效分散业务创新成本,从而使得很多业务创新工作在成本收益层面上变得不可行、不值得,这无疑明显提高了财务公司的业务创新门槛,大大缩减了财务公司的业务创新范围。例如,商业银行可以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金融电子化建设,通过先进的信息与网络技术将远程汇划、实时汇兑等功能直接接入原有的资金结算系统之中,以实现其结算系统的优化。8但是,这种对商业银行来说较为合算的资金结算系统的创新工作,对财务公司来说,建设成本太高,实施难度太大,从而不具有可操作性。

(三)财务公司自身创新能力的相对不足

创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人、财、物、信息技术及规章制度等的耦合与互动。我国财务公司发展历程较短,大多数财务公司的制度建设尚不完善,IT应用水平低,创新资金投入较少,而且缺乏具有现代金融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这些因素导致我国财务公司研究开发新产品的力量相对薄弱,业务创新的难度相对较大。

三、机会(Opportunity)分析

(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所带来的历史机遇

如前所述,财务公司是因改革而生的行业,同时更是因改革而兴的行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基调,要求以金融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如何践行这一要求,成为包括财务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面临的首要问题。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更应该抓紧历史机遇期,深入探索服务企业集团转型升级的新思路,牢牢扎根集团主业,依托集团,服务集团,通过不断的金融业务创新工作,来助推实体经济的发展。

(二)外部监管政策的支持和鼓励

外部监管部门近年来一直对财务公司的业务创新工作持支持和鼓励态度。在中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2014年年会上,人民银行、银监会及中国财务公司协会均表达了支持财务公司进行业务创新工作的意愿。监管部门透露,下一步将支持财务公司试点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及跨境资金集中管理,将试点通过放开财务公司在离岸业务和资金跨境服务方面的限制,支持财务公司服务企业集团“走出去”。另外,此次会议透露,监管部门正在推动出台《中央企业财务公司经营管理指导意见》,研究和修订《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希望通过对央企财务公司的定位和支持,为财务公司有效发挥功能作用及推进业务拓展创新提供更好的条件。9

(三)大资管时代给财务公司带来合作创新的机遇

在当前的大资管时代背景下,为了应对未来利率市场化的压力,商业银行、券商、保险、基金、投资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都未雨绸缪,纷纷探索新的业务发展和盈利模式。财务公司一方面可以积极借鉴同业的创新成果,以发挥后发优势,另一方面,也可以和外部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新业务。虽然在创新资金、人才、技术、渠道、制度等方面财务公司处于劣势,但是财务公司所掌握的的企业集团及其成员单位,却是外部金融机构极力营销的客户资源,因此,只要财务公司将自身的客户资源优势与外部金融机构的其他优势结合起来,就能在业务创新工作上实现双赢或多方共赢的局面。

四、威胁(Threat)分析

(一)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及企业集团发展形势的考验

当前,世界经济金融形势阴晴不定,“不确定性”成为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发展的基本背景和基调。国内经济运行虽总体平稳,但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亟待化解,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将进一步推动企业去杠杆化。在经济处于低位运行的情况下,很多企业集团及其上下游行业会出现经营困难,利润下滑等问题10,这使得财务公司在产业链金融服务、对外投资、跨境资金、债券承销及全面金融服务方案等业务创新方面变得困难重重,甚至财务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都会陷入风险之中。

(二)面临金融市场竞争加剧的考验

作为企业集团内部金融机构,财务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受到集团行政干预措施的保护和扶持,与外部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烈度相对较小。但是,随着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进程的不断加快,外部金融机构都加大了业务创新力度和广度,对财务公司的业务经营及业务创新工作形成了较大威胁。另外,跨国公司的财务公司也开始逐步进入中国,它们强调以金融服务促进产品销售的市场营销战略、丰富的运作经验及先进的技术手段极有可能抢走我国财务公司的大部分市场份额,这在汽车金融服务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11,这无疑给我国财务公司的业务创新工作带来了严重挑战。

(三)内部竞争者的威胁

我国很多企业集团在设立财务公司的同时,还纷纷投资创立自己的金融控股公司。金融控股公司是实现金融业综合经营的一种组织形式,也是一种追求资本投资最优化、资本利润最大化的资本运作形式。金控公司的特点是:集团控股、联合经营,法人分业、规避风险,财务并表、各负盈亏。金

控公司的职能与财务公司的对金融机构进行股权投资、有价证券投资及咨询顾问等业务方面存在着交叉,甚至可以说,金控公司在这些业务方面比财务公司更具有优势。可见,财务公司与金控公司在上述业务方面存在着竞争关系,财务公司在这些业务方面随时存在着被替代的危险。

参考文献:

[1]钱箐旎:财务公司站在转型关口,经济日报,2013-11-29.

[2]吴豪: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模式创新及应用研究,博士毕业论文,东北大学,2009年.

[3]尹振:中国一拖集团财务公司产品创新研究,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大学,2012年.

[4]Stein,J.C.Internal Cap italMarkets and the Compettion for Corporate Resources [J].Journal of Finance,1997,52(2):111-133.

[5]吴豪: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模式创新及应用研究,博士毕业论文,东北大学,2009年.

[6]吴豪: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模式创新及应用研究,博士毕业论文,东北大学,2009年.

[7]杨圣军: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与实务,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年12月,第30页.

[8]杨圣军: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与实务,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年12月,第30页.

[9]中国财务公司协会:银监会支持财务公司,试点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中研网,2014-5-6.

篇5

    (一)内部控制工作执行力差

    很多企业虽然已经开展了内部控制工作,但在实际实施层面上的效果却不明显,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企业领导者的不重视;二是内部控制工作缺乏有力执行,从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流程设计到具体工作的执行都十分欠缺。由于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缺乏健全性,不但会制约企业的良好发展,更容易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巨大损失。

    (二)缺乏切实有效的监督

    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想要取得切实效果,必须创建严格的监督管理体系,内部控制工作的监督管理必须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时监测;二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三是外部审计工作的监督。但是,即使建立了内部控制监督管理体系,也仍然存在监督不到位、体制不健全的问题,包括监测不到位、缺乏外部监督等,都会导致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监督管理的失效。

    二、财务会计对企业内部控制影响的体现

    (一)财会人员参与缺失

    财务会计背景下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重点应该侧重于对财务会计工作的监管,由此,需要企业财务会计部门的工作人员给予高度配合,不但要参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还要努力配合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确保企业财务会计部门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各项要求的认同。但是,企业财务会计部门工作人员虽然参与到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度过程中,却主要为了维护个人利益,服从领导安排,不会真正参与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和实施,进而造成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难以获得企业员工的认同和支持。

    (二)财会制度设置失效

    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展开,都需要严谨的规则制度作为标准依据,以此确保工作业务的实施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但是,很多针对企业财务会计部门的内部控制工作制定的规则制度严重缺乏灵活性和可用性,大多数规章制度仅仅为了敷衍内外部审计工作,进而失去了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应有的规范性和强制性,导致出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失效,无法对财务会计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有力约束。最终使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与既定目标大幅偏离。

    (三)财会监督力度薄弱

    财务会计工作是企业生产经营发展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工作,只有确保对财务会计工作进行有力监督,才能保证财会工作的目标顺利完成。但是,企业中设立的对财务会计实施监督管理的部门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职责划分不明确、监督权力的交叉使用等,难以达成统一的监督标准,甚至造成了监督部门与财务会计部门之间的“私相授受”,最终无法按照严格标准开展财务会计监督工作,进而使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失去了规范性和准确性,不能为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展开创造良好条件。

篇6

一、公路经营企业财务效益状况指标分析

针对《办法》中的四个反映财务效益状况的指标,笔者认为应该增加每股收益、细化营业收入利润率指标、取消资本保值增值率、修改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的计算方法。

(1)对增加每股收益指标分析。对每股收益各国都有统一的会计准则来进行规范,该指标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和一贯性,这就为行业、企业进行比较提供了保证,并且每股收益的数据获得不需要进行额外的加工,直接可以从财务报表中获得,节省了投资者获得信息的成本。

(2)对细化营业收入利润率指标分析。营业收入利润率指的是营业收入除以营业收入总额,并不能反映该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情况。对于公路经营企业而言,主营业务是对公路的使用者收取合理的通行费,主营业务的财务效益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因此笔者建议将其细化为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以及其他营业收入利润率,公式为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其他营业收入利润率=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100%。

(3)对取消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的分析。资本保值增值率主要是用来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但是对于市场经济的规则,现代的企业要求政企分开,尤其是对于经营经营性公路的企业来说,政府与企业签订特许经营权合同之后,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由企业负责,盈利以及对股东负责是企业的经营的根本目标,政府只是在合同规定的范围依法进行监督规范。即使政府有入股企业,那也和其他的投资者一样,要承担相应的投资风险,获取相应的投资利益,这样在企业中界定哪些属于国有资产,哪些属于非国有资产就显得很没意义。

另外,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100%,对于公式中应当扣除的客观因素仅从财务报告中投资者无法获得全面的信息,如果想计算该指标,那就需要通过其他的途径,无疑要增加成本,对于投资者而言关注这些信息,也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对于投资者而言,不管你经营的是国有资产还是企业自有资产,投资的最终目的是希望企业盈利而获得投资报酬。

(4)对修正成本费用指标分析。按照《办法》的规定,成本费用利润率等于利润总额除以成本费用总额,成本费用总额等于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之和。利润总额中包含了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和营业外收入净额,但是成本费用中仅仅只有主营业务成本与期间费用之和,前后存在不配比的情况,笔者建议将成本费用率的公式修改成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其中成本费用总额=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这样得出的数据指标更加符合财务数据的一贯性和真实性。

现以已经公布了2012年度财务报告的有代表性的安徽皖通高速、四川成渝高速、重庆路桥、宁沪高速四家公路经营企业上市的公司的年报数据为例,对完善后的财务效益状况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2012年上述四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效益指标与2011年相比,大致呈下降的趋势。除了其他业务利润中安徽皖通与四川成渝两个公司呈上升趋势,其他指标均是呈下降趋势,这些指标也证实了国家2012年9月开始实行的法定节假日对7座以下的小车免受通行费政策对公路经营企业财务效益的负面影响,行业盈利情况普遍下降。为了防范国家政策风险,各经营企业开始实行多元化发展,涉足金融业、房地产业、交通服务业、租赁业等,这样其他业务利润率将是一个很好的反映这些业务经营情况的指标。

二、公路经营企业资产运营状况指标分析

针对《办法》中对公路经营企业资产运营状况规定的两个指标,笔者认为应该加以调整,增加公路经营权资产周转率指标,取消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

(1)对增加公路经营权资产周转率的分析。公路经营企业的特殊性就在于他并没有取得公路收费权的所有权,而只是拥有该路段25年至30年的经营权,即使在现阶段公路经营企业寻求多元化发展,涉足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现状下,该项经营权依然是企业维持经营、获得利润的最核心资产,所占的比重从具体数据也可以看出,例如根据四成成渝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公布的2012年报数据,特许经营权的账面价值与总资产之比达到73%,安徽皖通高速公路2012年报显示所占比例为77%,连经营路线最短(仅有55.7公里)的东莞控股2012年报显示公路经营权占总资产的比例也高达到49%,因此增加公路经营权资产周转率非常必要。依然以上述四家在A股上市的公路经营企业的2012年度报告数据来分析,将经营权资产剥离出来,并进行运用状况指标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

对表2中数据进行分析,上述公司的经营权资产占企业总资产平均比例约65%,经营权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均很低,平均值约为0.29和0.2,且数据变化不大。这也与公路经营企业的资产特点相符合,公路经营企业的主要资产时收费权,上述四个公司的收费权剩余期限平均在15年以上,资产流转率很低属于行业特色。反之,如果该指标过高投资者应该引起注意,过高说明该公路经营企业经营期限可能要到期了,可能存在着企业转型的风险。

(2)取消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公路经营企业的车辆通行费用通常表现为现金收入,以19家公路经营企业上市公司为例,2011年度平均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为1.19%,这是公路经营企业的业务特色,因此按照一般工商企业的经营特点设置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在公路经营企业中并没有多少意义,建议将其取消。

三、公路经营偿债能力状况指标分析

《办法》中规定现金比率和现金流量负债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资产负债率指标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对企业而言,所有的负债均应该进行偿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资产都是可变现的资产,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多的不良资产或者虚资产。对于经营期限在25年至30年的公路经营企业而言,很难准确预测企业在经营起届满或者终止经营时哪些资产依然有偿债价值,因此仅用资产负债率作为长期偿债能力的判断标准,不利于对权益人进行保护,笔者建议增加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这个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

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是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对利息费用的倍数,利息费用是指计入当期损益的利息支出以及溢价和折价的摊销,如果其它财务费用数额不大,也可以用当期财务费用替代利息费用。之所以要增加这个指标是因为公路经营企业在投资建设或者通过收购方式获得公路经营权时,主要的资金来源就是银行贷款。例如2007年由中铁二局承担的陕西榆林至神木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该项目耗资56亿元,其中中铁二局使用企业内部资金35%,剩下的65%均是通过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商业银行成立的银团通过银行信贷获得资金。另外,从表3每年公路建设的到位资金来源可以看出,2003年至2011年国内贷款资金的平均比重达到38.81%,自筹资金平均比重为45.69%,根据各地方公布的数据,地方自筹资金中有近50%来自于银行贷款,由此推断全国公路建设资金中大约有60%来自于银行贷款。这说明公路经营企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面临着偿还利息的压力,而实际支付利息的是现金,而不是利润,因此这个指标更加有效的反映了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

以安徽皖通、四川成渝、重庆路桥、宁沪高速2012年的年报数据为例,对这四个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进行分析如表4所示:

从表4中可以看出,四家公路经营上市公司整体不存在偿债的风险,仅有重庆路桥资产负债率超过60%,同时通过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指标对比发现,重庆路桥与其他企业存在较大的差距,可能存在较大的偿债风险,投资者应该加以注意。

四、公路经营企业发展能力指标分析

《办法》中规定的发展能力指标是营业收入增长率、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和技术投入比率,笔者认为应该增加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取消技术投入比率。

(1)增加总资产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的分析。总资产增长率=(报告期总资产-基期总资产)÷基期总资产,企业的总资产是衡量企业实力的重要指标,总资产增长率可以反映出企业报告期间与基期之一段时间内资产的变动。对公路经营企业而言,企业在经营已经建成通车的公路的同时,也会投资建设另外一条公路,每投资新建一条高速公路的时间一般在1到3年,例如四川成渝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从2009年7月开始投资建设的成仁高速公路(成都――自贡――泸州――赤水(川黔界)高速公路成都至眉山(仁寿)段),随着工程的投入建设,至2012年9月建成试运营通车,仅该项目2012年末与2009年末相比增加了20倍(7502248243.74-356857712.56)÷356857712.56),说明企业的投资获得的公路经营权在增加,而经营权是未来收取通行费的保证,是企业正常运营的保证。

同时也应该看到只有净利润才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成果,是企业取得的收入与为之耗费的成本费用之差,因此应该增加净利润增长率,公式为净利润增长率=(报告期净利润-基期净利润)÷基期净利润,净利润增长率是从企业的实现净利润的额角度反映企业的发展能力,也是投资者和管理者最希望看到的指标。

(2)对取消技术投入比率的分析。技术投入比率=当年的技术转让费支出与研发投入÷当年主营业务收入净额,针对公路经营企业而言,主营业务是对经营的公路路段收取通行费,其他业务也主要是涉足经营区服务业、道路日常养护、交通运输服务业、金融业或者房地产业,这些业务很少涉及甚至不涉及技术创新研发和技术转让业务,查阅19家公路上市公司2011年度报告,仅有河南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明细中有技术服务业务,2011年度技术服务业务的收入为10003672.68元,营业成本为8638168.76元,2011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为1453762638.6元,假设该年度技术服务也的营业成本全部为转让费支出和研发支出,则技术投入比率为0.59%。由于技术服务不是每个公路经营企业都有的业务,即使计算出该指标也很难与其他企业进行对比,而且该指标数据非常小,对投资者和管理者而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保留该指标意义不大。

以上述4家公路上市公司2012年报与2009年报数据为依据,以2009年为基期计算分析成长能力的指标如表5所示:

从表5可以看出,2012年与2009年相比,重庆路桥三年平均资本增长率最高,但是营业收入增长率为-0.34%,净利润增长率却高达154.9%,这种不同指标之间的大幅波动需要特别注意。通过查阅重庆路桥2012年和2009年报发现引起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利润表中投资收益项目的变化,2012年度重庆路桥对重庆渝涪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于被投资单位净利润增加而导致投资大幅度增加所致。由此也得出增加净利润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对投资者进行财务分析非常有必要。

五、结论

公路经营企业在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与政府部门签订相关的协议,按照规定在公路收费权经营期限内通过对过往车辆收取通行费,在经营期限届满时将资产按照一定的状态标准无偿归还给国家,公路经营企业与一般的工商企业在资产管理和经营特点上存在很大的不同,这样导致不能照搬工商企业的财务指标体系。本文通过上述讨论,对指标体系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建议,使得投资者和管理者能够从各个方面了解企业的财务效益、资产运营、资金运作、企业偿债和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电力;施工企业;财务预算;预算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企业资源获取最佳生产率以及获得利率的重要方法在于预算管理,对于各级各个部门的工作目标可以进行明确,对于各项工作可以起着协调与控制作用,对于企业经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当今世界上诸多国家的企业都坚持对其财务预算管理进行增强,我国电力施工企业也越来越重视财务预算管理。

2.财务预算管理的特征与意义

2.1全面性与机制性

全员性体现为全方位的全员性,财务预算管理中涉及电力施工企业的所有部门,所有人员都必须参加,来共同完成财务预算管理,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其他各个部门的效益都会受到影响,全程性质的是财务预算管理是从编制到执行控制再到考核分析、绩效考核等全过程,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要渗透预算管理,全方位则体现为预算管理包括经营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以及财务预算等过程。

机制性体现为预算管理的根本在于内部管理通过财务预算来增强,这种管理方式不是临时性的分散性的管理手段,以市场为主导,充分考虑市场机制,预算管理作为一种权力控制管理,体现了一种权责利相一致的机制安排,其预算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相互分离,有效的制衡权力。

2.2系统性与科学性

财务预算管理体现了系统性,将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控制等环节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上下环节紧密相连,共同形成预算的刚性,一个部门的预算目标如果没有完成,就会对其他部门的预算执行产生影响,因此需要经过有权部门根据一定的权限进行审批。而科学性则体现为与传统的企业计划相比,全面预算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

2.3预算管理是制度变革的基础

电力企业在计划经济时代只有一个投资者就是国家,因此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经济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了分散的投资者群体,也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日渐分离,分散投资者是当前企业的主要经营成果,为了更加有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不仅要注重利润,还要重视利润的质量。为了适应投资者的需要,经营者对于企业的控制与规划,必然要从经营结果扩大到经营过程中,包括财务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电力企业投资者与经营者在产权制度变革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

2.4资本经营机制运行的必然选择

我国资本市场运行的不断完善,资本运作的目的在于实现利润最大化,而预算管理是在科学经营预算与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于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等加以协调与控制,生产经营活动按照既定的计划与规划进行流动与运行,实现企业理财目标,因此电力企业要实行资本运行,必然要引进财务预算管理机制。

3.电力施工企业财务预算存在的问题

3.1重视短期活动

许多电力施工企业的战略目标没有收到重视,在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过于重视短期活动,对于长期发展目标没有足够的重视,各个时期编制的预算难以有效的衔接在一起,预算指标与电力施工企业长期发展战略难以协调,电力施工企业战略目标为基础进行预算管理才能使得电力施工企业将眼前利益与长期发展机制相联系。

3.2强调会部门的预算管理

对于预算挂你了组织机构的完善过于忽视,我国部分电力施工企业没有形成完整的法人治理机构,董事会在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参与度较低,并且许多企业对于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将财务预算的编制与调整工作落在会部门或者预算小组头上,财务预算管理缺乏权威性与前瞻性,难以有效的发挥作用。

3.3忽视动态管理

许多电力施工企业对于业务预算等预算采用的是固定预算、定期预算等方法进行编制,所有的预算指标在执行过程中都一成不变,运行结束以后将结果直接与预算指标进行比较,这种静态的方式对于业务量波动不断增加的电力施工企业来说越来越不适用。

4.提高电力施工企业预算管理水平的对策

4.1提高领导重视程度

电力施工企业全面实施财务预算管理的前提在于提高领导重视程度,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将预算的编制、执行以及控制等预算活动融合到电力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整合各个业务,将预算的编制、执行以及分析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相互融合,将生产经营的所有环节都纳入预算行列。

4.2完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对于各个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成立一个权威性的办公室,考核奖惩应当确定一定的理念,对于各个部门应当积极主动的加以鼓励,对于各个过程的任务精打细算,增加收入,防止弄虚作假,浪费资源。

4.3夯实管理基础

编制预算应当充分体现电力施工企业的各项业务,特别是资本性支出以及专项预算等应当更加规范化与科学化,进一步规范审批程序,特别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追加以及调整程序。

5.结语: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方式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一种病有效的管理与控制手段,在企业经营中可以起到独特的功能与效果,越来越多的电力施工企业对其投入更多的精力。文章对于电力施工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特征以及意义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对于电力施工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提高电力施工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杭建平,王建梅.加强学习力 促进竞争力――如何创建学习型的电力施工企业[J]. 人力资源管理. 2009(01)

[2] 孙林.电力施工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J]. 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 2008(02)

[3] 周惠民1 ,杨彩阁2 ,付红梅1.负荷管理系统在电力营销反窃电工作中的应用[J].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2012(01)

篇8

首先,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根据财务风险发生的过程和原因,分别对不同部门的财务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各个部门对财务风险的重视,提高其对财务风险防范的意识,通过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统一,从各个环节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从而有效避免财务风险失控问题;同时,还需要对各个部门之间权利进行限制,严禁出现一人多岗或权限过大等问题,以防由于相关人员自身能力不足或素质问题而引发财务风险。其次,完善当前的财务风险管理体制。对于众多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受其自身特点和市场环境因素影响,外部财务风险的发生无可避免,所以,除了要健全内部财务风险制度外,还需要通过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制来应对其它的财务风险,其措施主要有:(1)设立专门的财务风险处理机构和人员,通过监督企业各项决策的执行、日常的运营等各方面内容,来及时识别其中存在的风险,并对其作出相应的评估和应对方案;(2)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系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企业的现金、负债、获利和成本等各方面财务内容的实施监控,通过分析各项财务指标的危险性,来分辨企业是否面临着财务风险。第三,加强对财务预算的控制。财务预算是建筑施工企业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的重要环节,其主要是通过对企业成本、收入和先进的统计,来对企业后期运营过程中资金使用进行合理支配,保证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在可掌控范围之内,从而达到防范财务风险的功能;在财务预算执行过程中,不能仅仅按照预算计划进行,还需要根据对企业运营实际情况的变化,根据各个部门在预算当中发生的问题,来合理调整预算指标和考核方法,从而实现防范财务风险的目标。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审计应对措施

审计是降低财务管理风险发生的重要措施,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做好对工程量的审核。工程量是土建工程结算审计的重要内容,必须加强对其审核的力度。首先,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现场监督,对设计变更和隐蔽工程等可能虚报工程量的内容进行重点监理;其次,对工程量的重复计算、多加计算等问题进行审核;第三,在审计中注意对计算单位的审核,避免出现单位不一致的问题;第四,对工程预算中的定额套用进行重点审计,杜绝施工单位使用定额套用方式来虚报工程量。2.加强对工程金额的审核。土建工程结算审计应对送审结算书的涉及容易伪造、虚报金额的内容进行重点审计。首先,对施工书中涉及的材料的数量、质量、价格等方面与市场价格进行对比,并与材料提供方进行核对,保证材料的质量与价格符合市场情况;其次,对其中涉及高套、重套定额的项目进行交叉重复审核,保证项目结算标准符合实际建设情况。3.提高现场签证管理的规范性。现场签证是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量增减以及实际施工情况的重要依据,对实际工程量统计有着重要影响。加强现场签证的管理,首先完善现场签证制度和责任制度,保证现场签证一事一签,内容明确真实且施工方、监理方和业主方三方齐全;其次,配备专业的造价管理和工程验收人员,为签证内容的准确性提供保证;第三,加强对签证的现场管理,避免出现施工定额内容的重复签证或签证不全以及签证关键词模糊等问题。4.培养高素质审计人员。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土建工程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首先,对审计人员的道德素质与专业素质进行强化,进行专门的培训,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以提高其对审计工作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其次,将审计工作深入到整个施工过程中,避免施工中擅自开工建设、乱上项目等问题,加强对实际工程量与工程情况的审核,进而实现审计工作的准确有效。5.完善审计监督管理制度。完善审计监督管理制度,首先加强对招标流程与投标单位的管理,保证投标单位的资质与施工能力符合土建工程的要求,并保证招标工作的公正公开,从源头上对土建工程的结算审计工作进行控制;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对监理方、施工方与业主方的责任作出明确规定,并通过制定合适的奖励制度,加强三者之间的互相监督,保证施工按照要求进行,避免出现虚报隐瞒的现象;第三,加强结算审计的工作的严谨性,通过对一方结算书内容进行实地考核,另一方对结算书内容进行审计,同时设立第三方对两者行为进行监督,再通过实地考核与审计结果之间的互相对比,来保证最终结算审计结果的真实性与正确性。

三、结语

篇9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及成因;相关措施

一、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及成因

企业财务风险一般是指企业在各项管理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使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经营目标发生偏差,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因此如何降低防范财务风险显得日益重要。根据施工企业特点,财务风险如下:

1、投标风险。目前施工企业取得工程项目主要是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投标时信息掌握不全,对标书研究不到位、调查不全面,盲目估价,使投标价位过高或过低。高报价,导致不能中标;低报价,一方面会扰乱市场,另一方面加大了施工管理的难度,利润过低或亏损,引发财务风险。2、合同风险。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为了生存,许多施工企业与业主签订不平等合同。如材料一次性包死,或暗中要求施工企业垫付大量资金,收取各类保证金等。这样的合同一开始就给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增大了财务风险系数。工程项目一般具有合同金额大、施工周期长、施工过程复杂等特点,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特别是工程变更方面,如果在合同中没有明确规定,条款模糊,责任不明,那么合同风险也无法避免。3、资金风险。建筑施工企业往往在没有取得预付款的情况下,垫资施工,造成流动资金紧张的后果,而且越来越多的业主要求用货币资金的形式支付履约保证金,加重企业负担。企业不得不采取向银行贷款的形式取得资金,用以保证施工生产的有续进行,而施工的特点是周期长,往往是工程未结束,应收款项没到位,已到还款日,所以不得不继续贷款。资金周转困难,企业在生产经营规模上受影响,引发财务风险。4、成本控制风险。施工企业往往是低价中标,本身利润空间就小,而近年来材料、固定资产、人工费持续大幅上涨,加大了施工成本。施工企业的特点决定了成本主要集中在项目成本上,而项目预算管理不到位或没有有效实施,成本控制力度不够等进一步加大了成本支出,带来财务风险。5、安全风险。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安全意识不强,特别是高危作业中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形成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加大财务风险。6、竣工决算风险。在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业主调整设计方案、增加工程量等原因,设计变更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只是口头上的协定,或无完整的资料,到最后结算时拿不出有效的证据。也有一些施工企业由于自身的原因没有及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手续、编制工程竣工决算。另外业主本身资金周转困难,故意或拖延办理竣工验收手续和竣工决算。这些都可能会造成应收账款回收不及时,资金结算后,资金链断裂,加长了工程保修时间,增加了工程保修费用,增大了财务风险。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

1、加强财务控制,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同时通过企业安全分析法、财务费用分析法、财务比率分析法、Z计分模型分析法、资产负债表分析法等财务预警机制判断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是否出现财务风险,从而使企业经营者对出现的各类财务风险采取规避、降低、转移风险的策略。

2、加强投标管理。投标前,对业主的资金信用程度做严格调查,评价其信用程度,对投标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及评估,还要结合项目的特点、要求等来评判施工企业自身的能力。对于评估信用不好的,或要求垫资的,或施工企业自身能力不足的,不能盲目投标,避免中标已亏损的现象出现。决定投标后,对投标的标书从报价范围、技术要求、招标文件内容等方面仔细研读,对标书上模糊不清的地方要及时与对方沟通,同时进行现场勘察,测算等,最后拿出能够中标并有利可图的投标报价。从而达到规避及降低财务风险的目的。

3、加强合同管理。在签订施工合同时,施工企业须认真研读合同条款,尽量避免可能出现的纠纷,对于合同中涉及的验工计价、工程结算时间、付款方式和时间、竣工结算时间、违约条款等要清晰、明了。特别是变更索赔条款考虑周全,避免一旦出现纠纷,施工企业拿不出相应证据,只能自己背成本的局面。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可以签订一些将合同的风险转移给业主或其他人的条款。比如,在合同中列明因物价上涨、人工费上涨、设备上涨、征地拆迁过程中出现突发事件引起的成本加大,可以通过合同变更,追加补偿款的方式来实现风险转移。对于业主的“霸王条款”,一定要积极与业主协商,做好工作,尽量签订对施工企业有利的严密的合同。从而规避合同风险,减少财务损失。

4、加强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的重点,成本管理的好坏,决定了企业盈利水平的高低。

(1)加强成本的预算管理。在工程开工前,根据工程的特点、施工条件、工程环境、设计、工期、质量等要求,以及施工的人力、物力、资金等状况,预先对工程发生的成本进行预测,并在施工中起到组织和约束施工生产的目的。(2)加强施工生产过程中实际成本发生的控制。施工企业的特点决定了成本的发生主要集中在项目,因此加强项目的成本控制是重中之中。施工企业全面实行责任成本制,按预算的成本划分责任,分层次,采取谁承担谁负责,配合节约奖励、超支罚款的办法,使每个部门把节约成本当已任,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如项目经理对工程整体负全责;物资部门负责采购和供应,对材料成本和保管费用支出承担责任;工程技术部门负责施工生产,负责施工方案的逐级优化及工程变更,对工程成本承担责任;财务部门对于发生的实际成本、拔付款项等如实登记台账,及时反映分析成本的节超和拔付款情况,与预算成本做比较,定期分析,防止成本超支,多付款或拖欠料款、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对外部劳务的使用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先签合同,及时收缴履约保证金,全面控制外部劳务的成本支出等。

5、加强施工安全管理。施工安全不仅是一个部门的事,更是全体职工的事,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培训,吸取安全教训,把安全铭记在心,并在施工生产过程中时刻监督,规范施工,确保安全,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可以采取购买保险的方式,一旦出现安全事故,起到转移风险的作用。

6、加强资金管理,实行项目资金集中管理。做好现金预算控制,以现金收支预算表作为企业资金收付的依据。在签订劳务、大额物资采购等合同时要本着风险共担的原则,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一旦出现资金风险时应由双方共同承担,支付时间要视施工企业资金情况而定,支付比例原则上不高于业主合同,避免出现业主还未付款,施工企业先行付款的现象发生。避免盲目融资,可以采取以长期借款为主,短期借款为辅的融资方式。跟进应收账款的回收,将应收账款的回收程度做为评价业绩的指标。成立资金中心,将分散的资金进行归集,并以资金中心这一平台,调剂资金余缺,融通内部资金,加速资金周转,避免资金短缺风险。

7、保证工程质量,跟进竣工决算。

(1)在施工生产过程中控制成本的同时,一定要保证工程质量,不能因为节约成本,以次充好,避免因工程质量问题无法竣工决算,或因质量问题工程质保金不能退还的现象发生。(2)切实加强工程项目的变更索赔工作,在施工阶段,项目就要抓好对变更索赔工作的筹划、实施、跟踪、信息管理,明确工作目标、派专人跟踪,及时反馈进展情况,对于因设计变更、业主违约、不可预见的自然、政治因素等造成的成本费用增加,必须做好现场签认和变更手续的办理工作。避免口头同意而无纸面签认得不到业主同意追加合同价款问题的出现。(3)在工程后期,要及时、积极做好与业主的沟通工作,避免业主因为自身资金周转问题而有意拖延竣工决算时间,同时一定要及时办理决算送审,确保取得足额结算收入。加强竣工后的余款及质保金回收工作。(4)建立考核与奖罚制度,将办理变更索赔、竣工决算工作的结果,作为项目负责人及员工绩效考核的评判标准,实施相应的奖惩标准,达到减少财务风险的目的。

总之,财务风险是必然存在的,施工企业从上到下,构建有效的控制手段,对财务风险做到预防为主,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规避、减少、转移财务风险,从而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建人.施工企业经营财务风险防范探析[J].财政监督,2010(24)

篇10

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3018302

对于外贸企业的企业总体运营管理工作而言,财务管理是其整体重要的一环。概括地说,外贸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基于企业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组织企业资金活动、处理企业同各方面的财务关系的一项管理工作。特别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外贸企业所面临的是竞争环境日益激烈化的全球化发展背景,在此背景之下企业如何在发展中有效地将企业文化、企业价值以及企业资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也成了衡量其发展水平与经营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其中,外贸企业能够做好其财务管理工作,防范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因素也成了影响整体经营成果的重中之重,是每个企业管理者,以及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者所应重视的问题。

就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的具体内容而言,我们可以发现其主要的财务管理为对于资金的管理。具体的,资金流转点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现金,而其他的可以归纳为在现金流转中所形成的一种转化形式。因此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是外贸企业的现金及其流转过程。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主要是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决策。财务计划是财务控制的重要依据,财务控制是执行财务计划的手段,财务计划和财务控制都是财务决策的执行过程。财务决策是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主要职能,财务决策、财务计划和财务控制共同组成了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的循环。

1 外贸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不同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往往是不同的,因为不同企业的经营环境会对应不同的财务特征,因此对于千差万别的财务风险我们必须要区别性对待。就外贸公司的财务风险成因而言,我们可以发现主要存在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因素。下面本文将从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两方面来阐述目前外贸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1.1 来自企业外部的因素

首先是外贸政策对于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外贸企业开展业务所涉及的国家之间是有明确的对外贸易政策规定的,而这些外贸政策往往伴随社会进步而处于变动之中,因此外贸政策也会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给财务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举例而言,我国政府对于一些外贸企业是有相应优惠政策的,这些优惠政策也在财务上给予了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然而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在世界贸易组织的贸易规则体系之下,国家原有的优惠政策可能被取消或者降低力度,这些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外贸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其次是汇率变动所带来的影响。对于外贸企业而言,其业务内容是面向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所开展的,因此在业务结算的过程中不仅仅会涉及到我国的货币,也将同时涉及包括美元、日元等在内的其他国家结算币种。正是由于在此过程中的结算币种较为众多,因此货币的汇率变动对于外贸企业业务结算的结果影响是很大的。举例而言,在人民币处于升值通道的情形下,人民币升值将致使外贸公司的价格优势受到打压,不利于外贸公司对于的一些生产经营活动,并且这样的汇率变动还正在处于并将永远处于变动之中,给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问题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难以解决的问题。

1.2 来自企业内部的因素

首先是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的内控工作并不到位。对于外贸企业而言,要想取得良好的企业经营业绩,就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因为只有在健全良好的内控制度下,企业的资金才能够在畅通流动中保持状态,才能够最大化发挥企业资金的效用。相反的,当外贸企业内部无法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时,这一制度上的缺陷也将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重大的风险。现阶段外贸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的内控工作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1)外贸企业对于内部财务缺乏长远性的规划,没有合理配置企业内部的资金,致使资金浪费的情况层出不穷,甚至可能引发企业的支付危机;(2)外贸企业没有针对内部资金使用建立起相关的规章制度,致使企业易发生违规使用资金的情况;(3)对于各个层级的资金使用限额没有明确规定,对于企业资金用来投资股市、债权等方面也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更没有相应的风向评估机制体制。

其次是外贸企业现行内控制度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尽管国内多数外贸企业针对企业的经营运作已制定建立起较为详细的内部控制文件,但是不少企业对于这些制度文件的重视度远远不够,使其沦为一纸空文,致使企业内部合规管理无法落地,整体管理成效不大。正是由于这些明文形成的内部合规管理制度没有发挥实际效用,外贸企业内部为了应付相关机关及企业主管部门的检查而敷衍行事,最终将会引起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上问题层出不穷,无异于填补前期合规不到位问题的漏洞。

2 外贸企业财务管理中风控工作的相关建议

因为外贸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是整体运作效率的重要环节,也是因为外贸企业作为特殊的企业所面临的财务管理风险因素要比一般企业更多更复杂,所以企业管理者必须认真对待财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工作,将其视为企业管理环节中的重中之重。下面本文将针对外贸企业如何在财务管理中开展风险控制工作展开讨论。

2.1 对汇率风险进行防控和预警

如上所述,外贸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受到业务性质的影响将收到国际汇率变动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的风控工作,也应当注重对汇率风险进行适当的防控和预警。具体而言,外贸企业在订立合同时尽量使用保值的相关条款。在进行对外贸易的过程里,和外商订立相关的合同时尽量地适用保值条款来规避可能因为汇率而产生的财务风险问题,比如可以签订黄金保值条款等。且外贸企业内部也应当针对汇率变动所带来的风险问题成立相关的研究管控部门,要高度重视汇率对企业财务所带来的影响,并能够通过汇率的变动及时提出相应的对应措施,比如,企业进行外贸对外出口时,如果预计货币贬值则可以在取得对方同意的情况下提前收汇,等等。另一方面,目前不少外贸企业也通过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购买套期保值工具来规避汇率风险。

2.2 合理安排财务和业务部门的资金管理工作

如上所说,外贸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可谓是其整理财务管理的核心。因此为了加强外贸企业的资金管理,保证资金实现“总量控制,逐步跟踪,有偿使用,效益优先”的原则,企业应当适当安排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两者之间的资金管理工作。具体而言,财务部门对于外贸企业内部业务部门的业务内容应该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能够对于业务运作起到监督的作用,从而才能在财务管理角度服务业务部门。而对于业务部门来说,其需要充分配合财务部门的财务规定,自觉性地为企业做好开源节流的工作,控制各项成本开支。当然财务部门也必须要尊重业务部门对于资金安排的一些实际必要性要求,既要实现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经济性,也要保证业务部门的业务工作得以正常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