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所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8-25 17:22: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律所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条为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所的监督和管理,保障基层法律服务所依法执业,结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实际和发展需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基层法律服务所是依据本办法在乡镇和城市街道设立的法律服务组织,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执业机构。
第三条基层法律服务所依照司法部规定的业务范围和执业要求,面向基层的政府机关、群众自治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承包经营户、个体工商户、合伙组织以及公民提供法律服务,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法制建设。
基层法律服务所接受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或者乡镇、街道司法所的委托,协助开展基层司法行政工作。
第四条基层法律服务所按照事业法人体制进行管理和运作,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基层法律服务所依法自主执业,其执业活动不受干涉,其财产权益不得侵犯。
第五条司法行政机关依照本办法对基层法律服务所进行管理和指导。
第二章设立、变更和注销
第六条基层法律服务所的设立、变更、注销,实行司法行政机关核准登记制度。
核准登记由地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对直辖市范围内的基层法律服务所进行核准登记,由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或其授权的司法行政机关负责。
基层法律服务所获准设立执业,须由核准登记机关颁发《基层法律服务所执业证书》。
未经司法行政机关核准登记,任何机构不得以基层法律服务所的名义开展业务。
第七条设立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当以农村的乡镇行政区划为单位设立;根据需要也可以以城市的街道行政区划为单位设立,但在一个街道行政区划内只能设立一个法律服务所。
辖区较大、人口较多、经济发达的乡镇,可以设立二个以上的法律服务所;不具备独自建所条件的乡镇,可以由二个以上的毗邻乡镇联合设立法律服务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农、林、牧、渔场的基层法律服务所的设置,按照上述原则办理。
第八条设立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规范的名称和章程;
(二)有三名以上符合司法部规定条件、能够专职从业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三)有固定的执业场所和必要的开办资金。
第九条基层法律服务所只准使用一个名称。名称应当由以下三部分内容依次排列组成:县级行政区划名称,乡镇、街道行政区划名称,法律服务所。
第十条基层法律服务所章程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名称、执业场所和组建单位;
(二)本所法定代表人(主任)的职责;
(三)执业工作制度;
(四)所务管理制度;
(五)从业人员的聘用、管理办法;
(六)财务管理制度、分配制度;
(七)停办清算办法;
(八)章程修改的程序;
(九)其他需载明的事项。
章程自基层法律服务所被核准设立登记之日起生效。
第十一条设立乡镇法律服务所,由住所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组建,或者在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下,由本辖区内的乡镇人民政府组建。
设立城市街道法律服务所,由街道办事处在市、区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下组建。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以组建由地方政府核拨事业编制和事业经费的基层法律服务所。
行业主管部门、社团组织、企业事业单位不得发起组建基层法律服务所;不允许个人以自愿组合方式发起组建基层法律服务所。
第十二条设立基层法律服务所,组建单位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基层法律服务所设立申请报告;
(二)章程;
(三)从业人员的名单、简历和执业资格证明;
(四)执业场所使用证明和开办资金证明;
(五)核准登记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组建的,须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出具审核意见。
第十三条地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设立申请文件之日起三十日内完成审核,以书面形式作出准予设立或者不准予设立的决定。准予设立的,由核准机关办理设立登记。
第十四条经核准登记的基层法律服务所,由核准登记机关颁发《基层法律服务所执业证书》。
《基层法律服务所执业证书》分正本和副本。正本应当悬挂于执业场所,副本用于接受查验。执业证书不得伪造、涂改、抵押、出租、出借。
第十五条经核准登记的基层法律服务所,凭据准予设立的批件和《基层法律服务所执业证书》,刻制公章、开立银行帐户、申领收费许可证。
第*条基层法律服务所根据业务需要,可以在本乡镇行政区域内的大中型集贸市场、经济开发区、旅游区或者经济发达的行政村设立业务接待站(点)。业务接待站(点)应当有固定的场所,接待业务由本所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承办。
基层法律服务所设立业务接待站(点),应当报经住所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查同意。
第十七条基层法律服务所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执业场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分立、合并,应当由住所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查同意后报请原核准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
基层法律服务所修改章程的,应当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查同意后报请原核准登记机关核准。
第十八条基层法律服务所停办,应当在完成善后清算工作后,由住所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收缴该所的执业证书、印章、票据、案卷及有关文件,报请原核准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基层法律服务所经核准登记后六个月内未能开业的,或者开业后停止业务活动满一年的,视为自行停办,由住所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请原核准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第十九条地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按年度将本地区基层法律服务所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的情况报省级司法行政机关备案。
第三章工作制度
第二十条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当依照本办法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工作运行机制。
第二十一条基层法律服务所设主任一名,根据需要可以设副主任。基层法律服务所主任,除应具备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外,还应当有二年以上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或者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经历。
第二十二条基层法律服务所主任,应当经基层法律服务所民主推荐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名,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委任或者聘任。
第二十三条基层法律服务所主任为该所的法定代表人,负责管理本所行政事务和组织开展业务工作,负责向住所地的司法行政机关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工作。
第二十四条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当建立所务会议制度,民主管理本所重大事务。
所务会议由本所全体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组成,行使下列职权:
(一)制定本所的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二)制定本所的管理规章制度;
(三)审议本所的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四)审议本所的年度预决算报告和重大财务开支项目;
(五)审议对本所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辅助工作人员的奖励和处分;
(六)其他需要提交审议的重要事项。
第二十五条基层法律服务所对在本所从业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实行聘用制。
基层法律服务所聘用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符合司法部规定的执业条件和聘用程序,办理执业登记,领取《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调离、辞职或被辞退、开除的,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收回其《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报请原执业登记机关予以注销。
第二*条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当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加强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加强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加强对其执业活动的检查、监督,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定期考核、奖励处分、辞职辞退等管理制度。
第二十七条基层法律服务所对有违反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司法行政机关管理规定和本所章程、制度的行为或者其他违法行为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根据其情节轻重,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
第二十八条基层法律服务所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聘用文秘、财会、行政等辅助工作人员,参照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聘用办法进行管理。
辅助工作人员的聘用、变更情况,应当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备案。
第二十九条基层法律服务所组织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展业务活动,应当遵守下列要求:
(一)严格执行司法部关于基层法律服务业务范围、工作原则和服务程序的规定,建立统一收案、统一委派、疑难法律事务集体讨论、重要案件报告等项制度;
(二)建立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遵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和服务质量、效率的检查、监督、考评和处分制度;
(三)自觉接受委托人和社会的监督;
(四)统一收费,公开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严格遵守基层法律服务收费管理制度;
(五)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当事人应当履行法律援助义务;
(六)建立健全基层法律服务业务档案管理制度。
第三十条基层法律服务所的财务管理,原则上实行自收自支、独立核算。
实行自收自支的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当单独设立帐户,由专人负责财务工作,建立健全会计帐目,严格开支范围和审批程序,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财政、审计和司法行政机关的检查监督。
尚不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基层法律服务所,可以根据当地情况分别实行全额管理或者定额、定项补助的财务管理形式。
第三十一条基层法律服务所工作人员的报酬,应当在综合考评的基础上,与其业务水平、工作实绩和遵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情况挂钩,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第三十二条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当根据本所收支情况和实际需要,设立事业发展、社会保障和奖励等项基金。
第三十三条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当依照国家和地方有关社会保障的政策和规定,为聘用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办理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
第三十四条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办公用房、办公设施、办公装备的建设,不断改善执业条件,提高工作效率。
第四章检查监督
第三十五条地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每年对基层法律服务所进行年度检查。
对基层法律服务所的年度检查,于每年三月三十一日前组织进行。具体时间安排由省级司法行政机关确定。
新设立不满六个月的基层法律服务所,可以自下一年度起接受年度检查。
第三*条基层法律服务所接受年度检查,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上年度本所工作总结报告和本年度工作计划;
(二)上年度本所财务报表;
(三)《基层法律服务所执业证书》副本;
(四)年度检查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第三十七条基层法律服务所的年度检查,由住所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对其提交的文件进行初审,并在出具审查意见后报送地级司法行政机关。
地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核后,对具备继续执业条件的基层法律服务所,确定为通过年度检查,在其《基层法律服务所执业证书》副本上加盖年度检查合格印章。
第三十八条地级司法行政机关在年度检查中,对有本办法第四十二条所列行为、尚未处理的基层法律服务所,确定为暂缓通过年度检查,并按照本办法第四十二条至第四十五条的规定进行处理。处理完结,补办年度检查。
在年度检查中,对不符合本办法第八条规定条件的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当在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监督下,限期整改。期满仍不能改正的,组建单位应当予以停办,并办理注销手续。
第三十九条基层法律服务所的年度检查结果,由地级司法行政机关自年度检查工作结束后一个月内报省级司法行政机关备案。
第四十条基层法律服务所的日常执业活动和内部管理工作,由住所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所在乡镇、街道司法所负责指导和监督。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和乡镇、街道司法所可以对基层法律服务所定期进行检查或者发现问题随时进行检查,可以要求基层法律服务所报告工作、说明情况、提交有关材料。基层法律服务所及其从业人员不得拒绝。
第四十一条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对工作成绩显著、队伍建设良好、管理制度完善的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当定期或者适时给予表彰奖励。对事迹特别突出的,应当依照规定程序,报请省级司法行政机关或者司法部给予记功嘉奖。
第四十二条基层法律服务所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住所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予以警告;有违法所得的,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没收违法所得,并由地级司法行政机关处以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但罚款数额最高不得超过三万元:
(一)超越业务范围的;
(二)违反业务收费管理规定,擅自提高收费标准,自立名目乱收费的;
(三)以贬损他人、抬高自己、虚假承诺或者支付介绍费等不正当手段争揽业务的;
(四)伪造、涂改、抵押、出租、出借本所执业证书的;
(五)未经核准登记变更本所名称、法定代表人、执业场所和章程,擅自分立、合并或者设立业务接待站(点)的;
(六)不按规定接受年度检查,采用弄虚作假手段骗取通过年度检查的;
(七)违反财务管理规定,私分、挪用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处置本所资产的;
(八)聘用不具备执业资格的人员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名义承办业务的;
(九)放纵、包庇本所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违法违纪行为的;
(十)内部管理混乱,导致无法正常开展业务的;
(十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予处罚的其他行为。
第四十三条司法行政机关对基层法律服务所实施行政处罚,应当依照司法部《司法行政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进行。
第四十四条基层法律服务所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按照《行政复议法》和司法部有关规定申请行政复议。
第四十五条司法行政机关对基层法律服务所实施行政处罚的,应当同时追究负有管理失误责任的该所主任的责任,严重者予以撤职或者解聘。
第四*条司法行政机关对基层法律服务所实施行政处罚的同时,应当责令该所限期整改。期满仍不能改正,不宜继续执业的,由组建单位予以停办,报请地级司法行政机关予以注销。
第四十七条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对基层法律服务所的投诉监督制度,设立投诉电话、投诉信箱,受理当事人和其他公民对基层法律服务所及其从业人员的投诉。
篇2
摘要:本文研究了新形势、新时期现代农业科研院所管理制度建设的新模式,通过分析学科管理、科研项目、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人才队伍以及创新团队等方面管理制度建设,探索了现代农业科研院所管理制度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制度建设;科研项目;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人才队伍
现代农业科研院所指的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具有具体明确的农业科研和学科方向,有现代化高端农业科技装备、实验、试验以及示范设施,拥有一批高、中、低层次分明的人才队伍和较强创新力的专家团队,有科学规范的管理保障体系,浓厚的学术、文化氛围,对当地农业发展起到创新引领和农业技术支撑作用的组织。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大部分省份的省级农业科研院所属于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有些省份将部分研究所设为公益二类,均为国家科研机构组成的一部分[1]。当前,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制度建设是推动我国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的关键。自科技部启动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以来,要求现代科研院所管理制度在运行机制等方面必须与国家和时代的发展方向相一致。中国农业科学院率先提出了建设现代农业科研院所的宏伟规划,全国各省农业科学院以及各农业科研院所一起响应,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农业科技改革。
1现代农业科研院所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因素
建设现代科研院所首先必须要有优质的管理,缺乏管理将导致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现代农业科研院所管理要遵循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与规律,优化资源配置,达到资源效用最大化,提高科研院所整体运行效率。本文就现代农业科研院所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因素作逐一介绍。
1.1学科管理制度
学科管理是创新发展的方向和推动学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设立三级学科,一级为优先发展的学科,二级为发展前景良好的学科,三级为国家加大扶持的新兴学科。以重大项目立项、实施和学科队伍建设为中心,开展全面、系统的学科建设和管理[2]。
1.2科研项目管理制度
科研项目是科研院所创新能力的具体体现。一是严把项目立项关。充分论证项目可行性,院最高学术委员会针对重大科研项目要充分论证后再予以批准。二是实行项目分类管理。针对科研院所野重项目申报,轻管理实施冶现象进行改革,分类管理不同性质和来源项目。三是加强项目经费管理。项目经费要单独立账,专款专用,严禁经费挪作他用,重大科研项目经费要实行严格监督和审计。四是做好项目结题和验收。严格按照结题验收流程有序开展项目结题验收准备、报告、档案材料和答辩等。组织专家组客观评价和验收项目的完成、创新、先进性以及应用前景等情况,并要求及时完成科技成果申报。
1.3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制度
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是创新的基础,通过平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效益。一是做好科研平台的整体规划。包括实验室、科研试验基地以及信息平台等建设的内容。二是注重科研平台的日常维护和升级。加大平台维护的资金投入,科研经费用作添置科研仪器设备,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三是规范管理。要规范仪器操作和相关维护制度,保障仪器、设备科学使用、管理和维护。四是建立平台设备资源的共享机制。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避免重复购置大型仪器设备。
1.4人才队伍以及创新团队管理制度
目前,建设现代农业科研院所最核心的任务是打造一支勇于创新、工作敬业的人才队伍。一是重视引进和培养科技创新尖子人才。重视引进学术水平先进的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重点扶持具有敬业创新精神、高道德水平的中青年科技人员,尤其是要为青年科技人员的成长提供平台和施展空间。二是完善岗位聘任制。实行按需设岗、按岗聘任、双向选择,岗位设置向科研一线倾斜,以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同时,设立固定岗位、流动岗位等多种岗位形式,促进科研、管理、开发等人员良性流动与交流沟通。三是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收入分配按照技术、知识、管理和技能等贡献大小,实现向科研关键岗位和优秀拔尖人才倾斜,在住房、医疗、荣誉等方面为优秀人才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为优秀人才提供一个科技创新和攻关的创业平台,以达到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引领突出、解决发展急需的目的,提高科研院所的竞争优势[3-4]。
2结语
篇3
关键词:准无因管理;救济;返还法;放弃侵权之诉
在我国民事立法和理论中,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都是作为债的一种类型而存在的,即二者都是债权这样一种实体权利的产生方式,这和大陆法系重视实体权利的基本观念是一致的。不过,法谚有云:有权利,斯有救济(Ubis jus, ibi remedi-um),对民事权利的救济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合同法和侵权法的领域,学者已经对损害赔偿理论和实际履行理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而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所代表的独特的救济理念和救济方式却为我们所忽视。这些救济理念应当渗透到民商法的全部领域,特别是侵权法和合同法领域中。我们在此从讨论“准无因管理”(又名“不真正无因管理”)的概念入手,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和比较法上的分析,提出这样的观点:大陆法上的准无因管理概念是为了弥补侵权法和合同法给当事人不能提供充分的救济而产生的,侵权法中的救济理论若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传统的侵权法的救济若能得到比较灵活的运用的话,准无因管理制度并无独立存在之价值;并由此初步论证借鉴英美法上的返还法( law ofrestitution)理论,把无因管理制度作为民事救济制度之重要一环的必要性。
一、大陆法系的“准无因管理”概念
根据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即使事实上管理了他人的事务,但若欠缺“为他人管理事务的意思”,原则上不能构成无因管理[1]602.下面有两个例子:
例1:甲明知道乙是某发明专利的权利人,自己没有该项专利,却仍然利用该专利生产产品,取得巨大的收益。
例2:甲没有经过乙的许可,把乙的小说作品拍成电影,取得了丰厚的回报。
在这两个例子当中,行为人明明知道自己没有某项知识产权,却擅自使用并获得丰厚利益,这构成很典型的侵权,权利人原本可以按照侵权和不当得利的规则请求侵权人赔偿自己的损失,而并不能适用无因管理的规则。但是,根据传统民法理论,侵权损害赔偿的范围一般是以本人的损失为准,不能及于“管理人”以自己的能力和技能等而取得的利益;如果能适用无因管理的规则,那么赔偿的范围就不受本人损失范围的限制,管理人有义务全部返还所得利益(当然,“管理人”也可以根据无因管理规则保留部分利益作为“管理费用”)。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调整目的,在司法中准用无因管理的规则,可以为权利人提供更好的保护。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情形不仅出现在知识产权的领域,比如下面的例子即出现在传统债法的领域。
例3:B明知自己家中所停之自行车是A借给自己的父亲使用的,却自行出卖得利300元,而自行车的实际价值只值200元[2].
例4.B夺走A的一批货物,原本市场价值1万元,目的是自己使用或者出售,之后市场价格上涨,出售所得2万元。
例5: E和C是父子关系。C因做生意到朋友D处借贷10万元。C到期不能偿还,D就到E处要求偿还10万元借款,E误以为是自己以前欠了D10万元(或者错误地以为儿子借的债也就是自己的债务),就进行完全的清偿。
在例3和例4的情形,如果依照我国民法上违约或者不当得利的规则,A同样也只能分别以自行车和货物的实际价值要求赔偿,而不能取得B已经得到的额外利益;如果准用无因管理的救济,则能使B吐出所得利益。
德国民法和台湾地区民法对准无因管理制度有明确的规定(《德国民法典》第687条第2项;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第177条第2项。),而为日法等国所不采[3](不过,日本民法的教科书和理论书多对准无因管理制度进行讨论。)。虽然我国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并没有确立这一制度,但是多数教科书和理论书中对准无因管理制度也都有介绍[1]607.不过,学者基本同意:“准无因管理”和真正的无因管理还是有本质区别的,所谓准无因管理,仅是在法的构成上和救济手段上对无因管理制度的借用而已[4](参见[日]内田贵:《民法Ⅱ债权各论》,第516页。我国学者也主张:“在准无因管理,对因管理而取得的利益,也有不当得利的适用。如果管理人因管理本人事务取得的利益大于本人所受的损害,则本人可准用无因管理的规定请求管理人返还全部利益”。参见,张广兴:《债法总论》,法律出版社, 1997年版,第90页。)。
理论上,准无因管理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自己管理。明知道自己没有该项权利,却为自己的利益进行管理。如例1和例2中所示,这些案例很多出现在知识产权领域,性质上属侵权无疑,因此也有称之为“不法管理”的。[1]607由于权利人所受损害的范围并不容易确定,根据准无因管理的理论,在解释上应该让侵权人吐出其因侵权而取得的收益。至于例3和例4中的相关情形是否能使用准无因管理的理论,我国还没有相关的案例的证实。
第二,误信管理。误以为自己有管理某项事务的权利或者资格,以为所管理的事务是自己的事务,而实际上是他人的事务。因为管理人欠缺为他人利益管理事务的意思,所以此时并不构成无因管理。“管理人”因管理事务支出的费用或受到损失,可以依不当得利请求返还。但是,按照我国相关法律中不当得利的规则,还是不能很好地解释被侵权人是否能请求“侵权人”返还所得全部利益的问题。而根据准无因管理的理论,在例1和例2中,若行为人是误信自己拥有相应的知识产权而进行管理和使用的,就构成误信的无因管理。例3也是如此。同样也是因为传统的不当得利理论无法解决返还的范围问题(下文讨论),准用无因管理的规定,本人可以对于管理人的管理行为表示承认或者追认(法谚有云:承认等于委任(Ratihabitiomandato comparatur)。郑玉波:《法谚(一)》,法律出版社, 2007年版,第90页。另请参见“台湾民法”第178条。),则该行为溯及既往地产生无因管理的效果。例5也是误信管理的典型例子,即使C和E是父子关系,由于E并没有为C清偿债务的意思,此时E的行为并不能构成第三人清偿,E可以根据不当得利向D提出请求。不过,在例5中,由于属于典型的金钱之债,对E使用不当得利的救济已经比较充分,并无借用或者准用无因管理救济的必要。
篇4
一、狠抓管理,促进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
制度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依据。两年来,为抓好财务管理,我注重在执行财经法规和标准制度上下功夫,落实了财务管理措施,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
1、严格落实经费计划管理制度
单位的各项经费收支,严格按照“量入为出,留有余地”的原则编制经费收支计划。对各项经费的使用管理做到了月有计划,周有安排。
2、严格落实经费核算制度
按规定设置会计科目,按要求组织经费核算。要求取得的原始发票必须要素齐全,由经手人、验收人、法院领导签章后方可报销。对要素及手续不全的发票,不得作报销凭证。
3、严格落实现金管理制度
对库存现金实行限额管理,做到日清月结。坚决不允许私借、挪用公款和以“白条”抵现金。工资、补贴做到随到随发,确保安全。
4、严格落实实物验收和逐日消耗登记制度对采购的各种物质,由专人认真验收登记,做到钱物相符,堵塞漏洞。
5、严格落实财务交接制度
当财务人员因工作需要调离时,能认真组织办理交接手续,对所管理的文件资料、帐簿、凭证、贵重物品、库存现金等都认真清理,并编制交接清单进行交接。
二、狠抓监督,完善单位内控机制
在对待财务管理工作的检查指导上,不仅仅停留在“要求了”、“检查了”、“督导了”,而是经常抓、抓经常,深入分析研究存在问题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从而增强检查的威慑力和监督的约束力。
同时,我们还加强党组对财务工作的领导。经费安排等重要的财务事项,由党组集体决策,严禁领导者个人说了算。在党组统一领导下,实行领导“一支笔”审批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理财专题分析会,查找问题,布置下步工作。在平常的经费审核中,坚持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四个不批”,即:开支不符合要求的不批,发票不符合要求的不批,超出规定的不批,手续不全的不批。从而较好地避免了假公济私和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
三、各项经费收支明确,使用效益明显
两年来,共有大项经费开支*项,其中有:*********,******
预算外收入*****元,支出*****元,分别用于******,*****
干警物质文化生活共投入**万余元。
四、本人经济状况小结
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我坚持“以廉为本”的原则,不拿不占单位及所属人员一分一毫。特别在办案、基建、干部提升等重大关键问题上,坚持不喝请酒、不收送礼。
我月收入****元,家属月收入***余元,现有存款*****余元。
以上是我的经济责任述职报告,请领导和同志们监督审查。
篇5
【关键词】著作权 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 音著协
歌手郑钧在2010演唱会上演唱自己创作的作品,但是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简称音著协)却诉演出公司侵权,音著协认为十月天公司未经许可,未支付报酬,在其举办的演唱会中使用了音著协受托管理的音乐作品《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侵犯了著作权人的表演权,故十月天公司,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及诉讼合理支出。歌手演唱自己的歌反被音著协,使得本案引发颇大震动。案件最终以音著协的败诉而告终,但此看似荒唐的案件却不得不引发对音乐作品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司考。
一、音乐作品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现状
音著协全称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成立于1992年,是由国家版权局和中国音乐家协会共同发起成立的中国大陆唯一的音乐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是专门维护作曲者、作词者和其他音乐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的非营利性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八条:“著作权人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可以授权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行使著作权或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被授权以后,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为著作权人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主张了、权利,并可以作为当事人进行涉及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潜力的诉讼、仲裁活动。”从性质上说, 著作权集体管理是一种民事权利管理制度, 是信托的一种形式。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根据著作权人的授权, 以自己的名义来行使所管理的权利, 并在扣除必要的管理费用后将所获得的收益返还给著作权人。音著协即使音乐行业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代表,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集中资源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然而实际操作中,著作权人却对此颇有微词,上文案件中,本应保护著作权人权益的音著协却意图想著作权人收费,反而限制了著作权人行使权利。歌手刘欢就曾在2012年宣称音著协给的报酬比北京最低工资标准还低,实际上,在2010年,音著协仅在卡拉OK著作权使用费上就入账1.2亿,然而,此项收入只有50%会在版权人中进行分配,其他部分23%是协会的人员运营管理费用,另外27%是天合集团的运营成本,经过调查发现,天合集团的最终控制人是竟文化部事业单位。
可见,音著协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但仍然存在问题,我国对集体管理组织的设立采取行政核准制,需经过国家版权局和国家民政部审批,手续繁琐且条件严格,因此由民间自发成立集体管理组织非常困难,故著作权人几乎没有选择著作权人集体管理组织的余地。音乐行业由于商业化比较充分,加之数字音乐正版化的推进,音乐著作权的保护的需求日益增大,然而作为一个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音著协却越来越多地受到著作权人的质疑,规定不明确,著作权收益的分配与使用不明确,内部信息不公开透明等问题是一大原因。
二、完善音乐作品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建议
(一)完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相关立法。
目前针对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法律只有著作权法的零星规定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的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这与日益发展的著作权人权益保护的需求并不相协调,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涉及到多方利益,如缺乏明确法律法规的规制,容易背离原有保护著作人权益的初衷。国际上一些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较为完备的国家,都针对此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我国也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相关立法,修订和完善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
(二)去行政化背景,引入市场机制。
考察音著协的构成和利益分配制度,不难发现其名为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实际上具有一定行政背景,其设立注册运行灯决断都离不开官方扶持。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力较弱的阶段,这种模式曾对于保障日常运行和加强保护著作权人利益等方面起到一些作用。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成熟,其弊端也逐渐显现,机构组织逐渐僵化,与著作权人分歧加大,特别是在强调政府服务转型的大环境下,剥离音著协的官方背景,将其置于市场环境下,引入竞争机制,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还原为民间性的社团法人,将更有利于平衡利益分配。同时,有必要适当放宽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审批条件,一类作品允许数个集体管理组织,尊重著作权人的意志自由,使其可以自由选择授权组织,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相互竞争相互监督也有利于制度高效。
(三)完善对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监督。
现阶段下,音著协这样的组织具有相对的垄断性,一旦缺乏监督不力,容易产生权利的滥用,损害权利人的利益,著作权集体管理中产生争议的焦点之一就是音著协对于著作权利益收入的分配问题。分配机制不明确,管理费用过高是被广泛诟病之处。监督不力是一部分原因。要完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监督,可将监督模式以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为区分,外部监督应以政府监督和舆论监督为主,政府应对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运作,资金等方面进行监督,但同时也应注意不能越权,干预其日常事务。舆论监督则主要指新闻媒体,音乐行业具有一定的新闻性,媒体舆论干预能起到平衡社会利益的作用。内部监督则是指组织内部会员的监督,音著协采用会员制,著作权人通过加入音著协会员的形式取得音著协发放的著作权费用,加强会员监督是指是会员能参与到组织分配的部分,而不是单方面的只收取收益,这样有利于著作权人的利益并推动集体管理组织的公开透明化。
参考文献:
篇6
一、检查基本情况
从检查的整体情况看,各律师事务所规范化建设管理水平同比有了长足的进步,达到了规范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各所的业务学习做得还不错,公示的内容比以前齐全了,人员资料也比以前齐了,档案归档也比较及时,制度建立方面也比较完善。具体表现为:
(一)努力抓好律师所内部管理工作。
在去年年终考核的基础上,各律师所加强了内部管理,一些律师所的合伙人多次召开会议,统一了思想和认识,把规范化建设作为所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工作来抓,认真布置,并针对去年反映出的问题,查漏补缺,加强对所的规范化的管理。
(二)进一步实行科学化管理。
随着我区律师行业规模的壮大,律师所的数量已经达到家,大部分律师所均配备有档案资料室、图书室,基本上能够达到人均一台电脑的配置。绝大部分的律师所更新了公示栏中律师的相片,统一为着律师袍的相片,显得美观大方。律师人数较多的所实行电子信息化的管理,建立了局域网,实现网上案件审批管理。在电子硬件设施配置逐步完善的基础上,加强网站建设,网站内容更新及时,活泼生动。
(三)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各所制定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而且对制度汇编进行外观的精包装。各所立案登记工作有较大改善。大部分所实行立案电脑和登记簿的同步登记。大部分所能够做好文件传阅,公章使用登记,同时设立了多项台帐登记。
(四)党建工作富有成效
大部分律师事务所党支部能按要求建立党员活动登记本,积极组织党员学习文件、开展活动,认真考察和发展入党积极分子。有的党支部按照“六有“要求,加强党的建设。如天地正律师所作为市司法局党建设工作的试点单位,建立了专门的党员活动室、支部书记和党支部工作室,在网站设置了党建栏目,今年推荐了名入党积极分子,有名预备党员转正。
二、存在问题:
检查中也发现仍有部分律师所在规范化建设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
一是制度实用性不强。不少律师所对制度没有进行实质性研究,生搬硬套的多,结合实际有针对性的制度设计少,以致制度摆设的多,所内人员主动查找的少。
二是基本制度内容有欠缺。个别律师所群体、敏感案件讨论上报制度没有按文件要求及时更新;个别律师所未在投诉处理制度中明确成立投诉处理小组及其组成人员;个别律师所在制度里面缺乏分配管理制度。部分律师事务所没有明确具体的主任外出报告制度。
三是制度落实不到位。如收案登记有错登、漏登的项目;个别律师所没有实行收结案电脑化管理;部分律师所没有明确合伙人职责分工。部分律师所合伙人会议和全所会议召开的次数过少,会议记录内容过于简单,个别所的会议全部是学习记录,没有研究贯彻上级布置的工作、对所管理问题没有反映等。
四是档案标准化不够。部分律师所对案件归档不重视,没有集中归档。有的案件归档不够及时,有个别律师的案件结案后拖了年才归档。有的案卷装订不够规范,部分案卷中没有质量监督卡,有些质量监督卡没有当事人签名,无备考表,收、结案表上无审批,档案封面填写潦草。偶有发现个别案件使用废纸复印入档,传真纸入档,金属物未剔除干净。顾问合同档案内容过于简单,没有相关记录或反映工作内容的材料。
五是公示制度存在瑕疵。个别所律师相片下没有注明执业证号;新领证的律师迟迟未予公示;当事人须知没有更新,有的还写着和的投诉电话。
六是个别所台帐登记比较潦草。如立案登记由各承办律师登记,登记项目不全,字迹无法辩认。
(二)律师所党建工作主动性不强。律师所党支部主动开展党员活动的次数比较少,个别党支部的党员会议记录偏少。
三、改进建议
(一)建立实用性强的制度。规章制度不是摆设,是做好律师所管理的基础与依据。各律师所应认真学习相关文件,每当有与制度相关的文件下发后,应当月召开合伙人会议,讨论更新相关制度。不要每年待检查时才统一更新。各律师所可以参考其他所的制度建立本所制度,但要结合本所实际,不能生搬硬套。建议各所将本所已建立的制度重新讨论,删除不符合本所实际的条款,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更新相应的制度,打造适合本所的一套规章制度。
(二)做好立(结)案登记。各律师所应该由专人负责使用市律师统一发放的立案登记簿对案件进行登记,作为原始记录备查;同时建立电子档案登记,方便管理。结案可直接在电脑进行登记,每年打印成纸质文件归档。以上电脑记录要做好备份工作。
(三)尽量做好质量监督卡的回收。因为新版的质量监督卡没有印回执,很多律师所也遇上当事人不配合的情况。一是建议律师所尽量加强跟踪,回收质量监督卡;二是可以使用年下发的“送达回执“,由当事人登记签收。
(四)认真做好会议记录。按考核办法要求,各律师所每年至少召开全所会议次以上(年布置工作、年工作总结、年工作总结),合伙人会议可以不限形式召开,但是必须做好记录,每年不少于次。每次会议结束,参会人员必须在会议记录本上签名。
(五)搞好文件的接收及传阅工作。信息化建设已经渐有成效,现在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及律师的发文基本以电子文件为主,建议各所安排专人负责收文,并组织传阅。
篇7
大家好!
首先,感谢管委会、软件园、物管中心和同志们给予我这次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我叫×××,1962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浙江××,××工程专业,工程师;1983至1996年在××厂工作,历任专业教师、技术员、设备分厂副厂长;1996年招入原发展物业公司工作,现为发展物业中心副经理。今天竞聘的岗位是发展物业管理中心工程部经理。
我今天演讲的主要内容分二个部分:一是我竞聘工程部经理的优势;二是谈谈做好工程部经理的工作思路。
回顾本人近年来的工作情况,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
第一、尽职尽责为发展物业的初期建设鞠躬尽瘁。
1996年发展物业公司物业部组建初期百业待兴,针对建筑设计及施工中的大量缺陷,我配合主管副总构建了物业管理部的基本架构,并力排众议,从实际出发,力主建立一个精简、高效的物业管理队伍,并制订了一系列初期的规章制度。在这一时期,工程部重点做了二项工作,一是自主编制了一套计算机物业管理软件,使物业管理初步纳入到现代化管理轨道;二是改造及改正了大量大厦设计、安装中的不恰当、不适宜的缺陷,使得设备设施运行更安全、更经济、更可靠。
第二、尽心尽力为发展物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众所周知,发展物业经历了多次变革,但我始终一如既往地尊重、支持各任领导的工作,维护领导的威信,愿当配角、甘作绿叶。辩证的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团结协作,做到:到位而不越位,补台而不拆台。在保证自己所管辖的工程部工作符合公司要求外,还为公司主编了一套“发展大厦物业管理制度汇编”及以后辅助编制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为发展物业管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且不断走向规范、走向成熟,贡献了自己的光和热。
第三、全心全意为发展物业的突破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为了发展物业有一个更好的未来,我已积累了各种资料约10多万字,计有《物业管理招投标方案》、《住户手册》、《员工手册》、《质量手册》、《安保手册》、《企业CI手册》、《管理表格汇编》、《管理制度汇编》、《合同协议汇编》、《设备操作规程汇编》、《应急处理程序汇编》等。
我没有辉煌的过去,只求把握好现在和未来。今天,我参加工程部经理职位的竞争,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我有吃苦耐劳、默默无闻的敬业精神。在物业初创时期,我事必躬亲,到过大厦的每个地方,摸过大厦的每个部件,工作上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充分体现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爱岗敬业的良好品质。
二是我有虚心好学、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我从学校毕业后,从没间断过学习提高。84年参加××省首批汉语言文学专业自学考试,连续二年合格,后因参加新厂筹建设计及以后的安装、调试、运行等繁重的工作而中断;为了进口设备筹建、安装工作的需要,我又参加了英语言专业学习;在担任设备分厂副厂长后,又针对所管工种需要,参加了电工、司炉、空调、管道等操作培训;随着进入发展物业公司工作,我又应工作需要,学习了电信、消防设备维护、安装和保养知识;根据现代化物业管理和公司实际需要,我又自学了计算机操作和编程,掌握了计算机辅助制图、设计;当国际软件园入住我大厦后,我又很快掌握了网络设计、施工和调试知识。现在为适应公司发展和自身学历的需要,我正在读物业管理专业大专。
三是我学以致用、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务实精神。一直来我不唯书、只唯用,不唯虚、只唯实。我基本做到了文理贯通、机电一体,既有广博的理论基础,又有实际工作经验,所以在我的工程技术工作中时常会揉和感性的审美元素和分析问题的融会贯通、解决问题的快捷实效;我水、电、暖、通、空、消防、电信、电脑、网络皆有所学。我想,虽然我不是最专业,但我确实很全面,这对一个技术管理工作者来说,非常重要。
四是我有勇于实践、敢于挑战的求是精神。经过多个工作岗位的实践锻炼,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能力,能说,能写,能干事,干成事。工作二十年来我思想活跃,爱好广泛,勇于实践、接受新事物快;同时我朝气蓬勃,精力旺盛,工作热情高、工作干劲足。我分别参加了二个2000多万元投资的××厂的空调除尘专业设计、施工、安装及调试,我还为多个工厂企业的水电专业设计、施工、安装及调试,又为多个软件、商贸企业装潢、电气、网络专业设计、施工、安装及调试,另为一物业公司设计了全套物业管理竞标方案,并多次为大物业、控股公司上等级及技术问题献计献策、排忧解难。
五是我有严于律己、诚信为本的优良品质。我信奉诚实待人、严于律己的处世之道。我曾经多年在上百人的分厂工作,既要维护分厂领导的权威,又要和工人师傅打成一片,正因为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和做人宗旨,同工友们建立了亲如兄弟的深厚感情,受到了工友们的爱戴;到发展物业工作后,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加强个人修养,以“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为信条,严格要求自己,尊敬领导,团结同志,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同。
六是我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我在基层管理岗位,已达10几年之久,从事物业工程管理工作,也有6年了,所管设备从未出现过大的事故。
综上所述,我认为自己已具备担任物业公司工程部经理的素质和才能。
那么如何做好一个合格又称职的工程部经理呢,我认为首先应该认清角色、摆正位置、行权而不越权,到位而不越位,认真履行好本职工作,具体概括为“一个原则”、“二个中心”、“三个转变”、“四个做到”。
“一个原则”就是上为领导分忧,下为住户服务,以管委会领导提出的“三个满意”为原则,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个中心”就是围绕服务与管理两个中心,突出服务意识,以服务促管理,以管理带服务,提高自身和部门的业务素质,搞好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建设。
篇8
根据车间关于认真吸取重伤事故教训,开展安全生产大反思、大检查、大整顿活动的部署要求,着重检查干部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触及思想,反思作风,查找差距和不足,真正通过事故中问题的严重性和事故发生的必然性,强化"管你就是爱你,罚你就是疼你"、"严是爱,松是害"的意识,增强干部安全管理的责任感和危机感。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剖析和反思:
(一)自查反思情况
一、安全忧患意识不强,虽然在日常工作中能把安全放在第一的位置,但是对安全发生的问题没能以"如临深渊、如坐针毡、如履薄冰"的高度去看待,缺乏忧患意识,只要安全不出事就行,导致工作标准不高,管理不严。具体表现为对1.14事故的发生是兄弟站的事,自己所管理的车间没出事,相对而言自己的管理工作是到位的,而沾沾自喜,庆幸车站领导抓得严,给了自己足够的压力,才不致懈怡,只看到安全成绩在延长,自己也尽了职责,对安全持有乐观的态度,冲淡了忧患意识、问题意识和问题到我为止的责任意识,这种想法对安全管理是有害的。
二、工作作风不扎实。对车间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掌握的不全面,对现场检查不深入、不细致,对偏远岗位在关键时间上盯控有不到位现象,管理方法滞后,对老职工存在的问题,说得的多,考核的少,用制度去管理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思想政治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加强安全生产、思想教育帮促整改上有不及时现象,对段领导倡导确立的安全管理"火炉子"理论宣传不好,火烧的不旺,做到强化"管你就是爱你、罚你就是疼你"氛围还有差距,少数职工还存在抵触情绪和埋怨,说明履行职责尚有差距。
四、车间班子工作配合衔接上不够密切,对副职和管理人员工作落实情况督促检查的少,问责更少,布置完了的工作进展情况如何,有时不掌握,核心作用发挥不好。
五、对安全关键控制力度不够,管理制度措施不少,究竟如何抓落实,潜心研究不够,大的安全关键知道,但小问题得过且过,久而久之,不闻不问就会后患无穷。
六、在执行车间管理制度,检查作业标准和联防联控中,不能从严要求,如职工学习、点名迟到,有活动时请假考核不严、不细,甚至不考核,时间长了,车间管理制度就失去其严肃性,对联防联控,预见性不强。
七、在联系群众方面,服务意识不强,与职工缺少交流,日常与职工沟通不够,未能全面掌握了解困难职工的生活疾苦,还未能从根本上树立起为职工服务的意识。
(二)原因分析
1、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方面,思想上存在懒惰意识,以车间日常事务忙为借口,强调客观理由多,学习的自觉性不强,有时对上级精神的学习,存有应付思想,不能深刻领会精神实质,造成学习质量不高,政治思想觉悟跟不上当前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2、在安全管理方面,用制度去管理的意识不强。一是对车间的各项管理制度掌握的不全面,管理方法掌握的不具体,有依赖思想,认为车间的安全管理是主任们的事,不好过多的参与行政管理;二是由于对货运各工种的业务知识掌握的还不全面,认为业务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会的,造成对现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处理。
3、工作中存在好人主义思想,有时处理问题不能做到一视同仁,对老同志出现的问题,说的多,考核的少,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
4、不能及时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对自身的要求和日常学习上还不够,缺少必要的工作方法,满足于现状。
(三)整改措施
1、加强支部建设,深化党内安全屏障工程活动。
抓好支部班子的学习和会议制度,抓好党内安全生产分析,及时把握安全生产发展变化的动态和趋势,找准关键性、倾向性问题,制定落实整改措施。
2、要扑下身子干,带着职工干。高质量的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要多深入现场,对偏远岗位加大检查力度,对重点时间段进行重点盯控。
3、严格职工两纪,敢于发现问题,对问题决不姑息迁就,把握好处理原则,做到一视同仁。
篇9
一、“一岗双责”范围
管委及所属部门、镇、街道办事处实行安全生产工作“一岗双责”制度,主要负责人分别对全区、本行业、本辖区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是安全生产工作综合监督管理的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组织领导和综合监督管理领导责任;其他负责人对各自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二、管委负责人责任
(一)管委主要负责人职责。管委主任是全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全区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并履行以下职责:
1、抓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上级党委政府安全生产工作决策、部署、指示的贯彻落实。
2、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并抓好组织实施。
3、建立健全并落实管委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
4、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管委重要议事日程,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5、定期组织、督促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活动。
6、建立健全激励约束制度,落实全区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并加强考核。
(二)管委分管负责人职责。管委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具体负责全区的安全生产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1、组织实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上级、管委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指示,主持研究制定全区安全生产监管的办法和措施。
2、受管委主任的委托,主持召开安全生产工作有关会议,研究和协调处理安全生产中的重要问题。
3、组织并参加全区安全生产重要工作、重大活动。
4、督促、检查有关部门、镇(办)的安全生产工作,责令有关单位和部门限期整改重大事故隐患。
5、监控安全生产专项目标、控制指标运行情况,加强督促检查。
6、督促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和水平。
7、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灾难时,按规定启动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三)管委其他负责人职责。管委分管其他工作负责人应当抓好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1、抓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管委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指示在分管工作范围内的贯彻落实。
2、坚持将安全生产工作与分管工作同时研究,同时安排部署,同时组织实施,同时考核验收。
3、督促分管部门认真履行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监管职责,适时组织开展并参加安全生产大检查,协调重大事故隐患整治工作。
4、分管工作范围内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灾难时,按规定赶赴事故现场,组织、协调事故抢险救援和善后工作。
三、部门负责人责任
(一)部门主要负责人职责。区直各部门、镇(办)的主要负责人是本部门、本单位和所管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部门、本单位和所管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1、抓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上级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指示在本部门、本单位和所管行业领域贯彻实施、执行落实。
2、组织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管委和有关部门下达的安全生产专项任务,及时研究解决本部门、本单位和所管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中的突出问题。
3、坚持将安全生产工作与本部门、本单位和所管行业领域的业务工作同时研究,同时安排部署,同时组织实施,同时考核验收。
4、组织和领导本部门、本单位和所管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建设和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对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督促制定整治措施并加以落实。
5、明确建立本部门、本单位安全生产监管机构、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并保证其工作条件。
6、本部门、本单位和所管行业领域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灾难时,按规定启动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二)部门分管负责人职责。区直各部门、镇(办)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具体负责抓好本部门、本单位和所管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并履行以下职责:
1、组织实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上级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指示,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和所管行业领域的工作实际,主持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措施。
2、受本部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委托,主持召开本部门、本单位和所管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贯彻上级指示,分析安全形势,部署工作任务。
3、组织本部门、本单位和所管行业领域开展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建设和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督促本部门相关业务科室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参加安全生产重要活动。
4、督促、指导本部门、本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和水平。
5、本部门、本单位和所管行业领域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灾难时,按规定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开展事故救援和善后工作。
(三)部门其他负责人职责。区直各部门、镇(办)分管其他工作的负责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抓好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管委领导班子成员要严格按照“一岗双责”要求,认真履行好职责,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共同抓的良好局面。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提高认识,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力度,真正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层层分解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从组织领导、工作制度、监管力度、安全投入、隐患整改等各个方面,采取有效、有力措施,严格执法,确保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
篇10
关键词:企业 财务风险管理 问题 策略
一、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观念较差
财务风险的存在具有客观性,然而在当前的企业管理工作当中,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观念较差,缺少一定的风险意识。有不少的财务管理者对风险的本质未能够进行准确的把握,觉得只要管理好资金,就不会出现财务风险,进而对财务风险放松了防范和警惕,这使得财务风险出现的几率提高。当前,我国的一些企业还未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针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也仅仅是敷衍了事,导致不能够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企业风险管理的基础是健全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财务风险出现的根源常常就是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不少的企业仍然实施家族企业的模式。在这种企业管理制度下,不能够保障债权人与中小投资人员的利益,企业的筹资活动成为了圈钱的行为,企业所筹集的资金被企业的管理人员与大股东转移,不注重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从而导致企业的破产。在这种企业管制制度下,企业决策者的责任与权力不能够统一,财务决策的效率较低。企业的所有事务都是由董事长一人所管辖,其它的董事与监事会形同虚设。这样就会使董事长的权力膨胀,很容易使企业面临财务上的风险。
(三)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较差
企业的发展跟企业所处的环境是密切相关的,这里的环境指的是影响企业财务活动的一些外部因素。众所周知,在通货膨胀的冲击下,导致企业的资金出现短缺,货币资金贬值,实物性资金有所升值,这提高了资金的成本。利率的改变就会出现利率风险,这主要包括不能履行偿债义务的风险,产生利息的投资出现亏损的风险,以及支付过多利息的风险。环境因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财务风险,环境因素是企业不能够进行约束或者是加以改变的,只有去适应。再者是较难预测外部环境变化的,外部环境的改变就一定会对企业的财务活动产生影响。我国企业的适应能力与创新能力较低,如果发生新的情况,就不能够积极主动地思变,以适应外部环境的改变,这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财务。
(四)缺少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策略
主要表现为不能够有效地应用财务杠杆,企业缺少防范财务风险的策略。有些企业在不考虑财务风险的前提条件下,盲目地追求融资效应,有些企业不重视财务杠杆的作用,倡导零负债,走向了一个极端。企业缺少财务预警模型,这主要表现在任何的财务模型都需要最为理想的公开财务指标来对财务危机进行预测,财务预警的模型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不具有稳定性,应用不同样本的预警模型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同一种模型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并且主要是在上市企业应用财务预警模型,而一些民营企业与私营企业的应用较少。
二、解决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策略
(一)增强财务管理者的风险防范观念
增强财务管理者的风险防范观念,是企业防范财务风险不可缺少的前提。在财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财务风险,每一环节工作上的失误都会使企业面临财务风险。财务管理者一定要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贯穿风险防范的观念,财务管理者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且要增强自律意识,财务管理者需要从以往的“作账型”转向“多面型”,不但要具有收集、分析和过滤财务信息的能力,而且还要具备准确的、敏感的判断财务风险的能力,能够估计与发现一些潜在的财务风险,在应用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判断当前形势下的风险,并且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健全风险管理机构,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
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特点,这就需要企业一定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以加强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只有实施系统化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才能够有效地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可设置财务风险管理处,以有效地分析、预测、监控企业的财务风险,及时地发现和化解风险,并不断地完善风险控制机制。此外,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和管理制度不完善就是高风险的表现,为此,企业需要健全管理制度,以增强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实施科学的管理和决策,以形成制约机制、激励机制和决策机制。其次,创建监督控制制度,尤其是要注重内部审计,预算管理,会计监督和授权批准。再次,分别设立会计与财务,企业的领导分开管理,各自设立管理中心。最后,充分地体现出内部审计人员和审计机构的作用来,做好内控的风险估计与评审。
(三)转移财务风险的策略
转移财务风险指的是把风险性的财务活动通过一些形式转移给其他的个人或者是经济实体,进而减少或者是消除财务活动所出现的风险。转移财务风险主要有下面的两种方式: 一是保险转移法。对企业来讲,这是转移财务风险的主要方式。二是非保险转移。非保险转移指的是把相应的风险转移给专门的部门或者是机构,比如把一些有特色的业务与产品转移给具备专门的设备与人员,技能与经验都比较丰富的企业去完成。这种转移方式的特点为通过免责约定或者是契约关系来对风险进行转移,不需要支付控制费和保险费,只要灵活地应用谈判技巧,合同条款,法律知识等手段签订合同就可以了。
(四)增强企业对外部环境改变的适应能力
目前形势下,我国的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使企业更好地适应不断发生改变的财务管理外部环境,企业一定要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掌握财务管理外部环境的变化规律,在不断地创新中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及时地调整财务策略。此外,不断地吸收和引进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财务管理模式,以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秀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表现形式及其管理措施[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07)
- 上一篇:手术室常见病护理内容
- 下一篇: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