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法律法规范文

时间:2023-08-25 17:21: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力企业法律法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力企业法律法规

篇1

[关键词]电力企业 经营管理 法律风险

中图分类号:D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7-0117-01

在中国经济和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电力企业也经历了几次调整和改革。2002年,国家制定了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方案,重组电力公司管理的发电资产、电网资产。改革后,电力企业的发展模式也从传统的靠政策经营转变为依靠法律经营。因此,电力企业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把握自身的优势,通过不断提高全员的法律意识,妥善运用法律知识来防范法律风险,以较低的成本化解法律纠纷,以法律论证为经营决策提供切实可行的支撑和依据,最终保障电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总而言之,法律风险防范问题的探讨对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电力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

电力企业不仅具备其他一般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法律风险。

㈠电力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独特法律风险

事实上,电力企业由于其经营方式与经营产品不同而具有转化性、广泛性、隐蔽性、依附性以及动态性和相对客观性等特征。总体来看,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风险有外部市场体制机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内部法制队伍建设落后,规章制度不健全,合同管理、法律纠纷处理、劳动用工不规范,电力设施保护和电网建设不到位等。

这些法律风险一旦转变为法律事件,将给电力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根据责任的轻重,相关责任人也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㈡经营管理过程产生法律风险的根源

根据产生法律风险的根源来看,可以划分为企业内部因素与企业外部因素两个方面。

1、电力企业内部因素。虽然进入了市场经济,但由于电力企业转型相对比较晚,企业的惯性思维还停留在计划经济上,没有完全转变过来。对于市场经济认识还不够,缺乏自主经营的思想和行动;同时电力企业转型较晚,其法制建设依然比较薄弱,所制定的相关法律与制度还不够完善,存在诸多的漏洞;一些电力企业的管理者抱着侥幸的心态,想钻法律的漏洞;成本控制缺乏科学性,致使工程设计与生产上缺乏合理性而导致技术上存在问题;经营管理中的监督工作不到位,疏忽大意为违法分子留下了有机可趁的漏洞。

2、电力企业外部因素。外部的环境因素也会为电力企业带来法律风险,比如公司的运营,企业中的产权等;另外我国的市场经济和其他国家的市场经济有所区别,导致电力企业的革新需要探索出自己的道路,因此相关的法律也还是边摸索边完善,一旦不能和经营管理与时俱进就会出现法律风险。

二、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法律风险的规避措施

目前,我国法治氛围和企业经营环境不断健全和完善,新的风险和事项层出不穷,电力企业应如何更好的面对,如何在经营管理中运用法律知识防范法律风险是急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典型企业的研究和分析,结合在电力企业的应用实践,构筑好法律风险防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成效初显。

㈠制定周全的法律风险管理计划,重视法律风险评估

法律风险管理战略是电力企业在综合考虑发展战略、竞争状况、管理能力以及资源配置等多方因素的前提下,详细制定的具有统帅性以及纲领性的在企业内部统一执行的战略部署。这其中包括了预防性法律风险管理措施和突发法律风险事件管理预案。详细来说,电力企业要在经营管理流程的整体设计上保障一定资质和数量的法律顾问以及法务人员参与其中,并在公司管理的各个环节发挥出法律顾问的重要作用。电力企业在制定重大经济决策之前,必须要主动争取法律专家的意见,邀请法律顾问对该决策的可行性与合法性以及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系统、全面的法律论证,最终提供一个书面的法律论证报告,让企业了解该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并制定风险防范措施,确保决策的的施行。

㈡从经营管理制度上确保企业经营决策的合法性

电力企业的内部规章制度,前提必须在国家的法律范围内制定。电力企业要跟据国家最新完善出台的《公司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完善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坚持合法经营、合法管理,发现规章制度方面的漏洞要及时处理,使企业在正常的轨道上不断坚持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对于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规定要做到具体细致、考虑周全,比如合同管理、诉讼管理、招投标管理等,对于它们的操作流程和执行方式的规定都要确保全面到位。这样可以使企业在内部和外部都受到法律制度的严格规范和制约。总得来说,要建立以事前防范为主、避免事后补救、严密监控过程的内部规章制度。

㈢法律风险防范体系要及时建立和不断完善

电力企业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并且要与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文化、员工培训合理的结合起来,把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当作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企业经营管理体系没有法律缺陷和漏洞。企业法律相关内容的费用支出要做出明确的财务预算,从资金上积极支持法律风险控制的健康发展。在日常管理中要严格建立企业主要领导负责制,使其与企业法律顾问、法律事务部门相联系,共同参与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监督和完善工作。

㈣实行法律顾问制度

企业法律顾问是指具有专业法律知识,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的专业人才。由于电力企业的特殊性,企业既需要懂得生产经营又掌握法律知识的人才,电力企业在依法治理的过程中,应大力培养专业素质过硬,思想作风正派的法律人才,并将法律人才的管理纳入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鼓励企业职工学习法律,取得法律顾问资格,从而建立起一整套健全的法律顾问体系,有效的规避法律风险。此外,电力企业还应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充分落实政企分开的规章制度,使电力企业的管理能够在法律框架内有序运行,还应推动触电事故处理的法律法规的完善,当前,对于触电事故处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存在很大的不足,电力企业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往往是败诉的一方,因此,应积极推动此类法律的完善,明确事故双方的责任,保护电力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国家法律体系的逐渐健全,电力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也大为增加,为企业的运行造成了不小的潜在威胁。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提高法律意识,运用法律知识提升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优势,加强风险防范,完善自身的法律风险规避机制,才能有效的降低自身的法律风险,为企业运行与社会发展做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赵煜.电力企业现代管理[J].中国电力教育,2010.

[2] 刘宇晖.对我国电力法体系的构想DD以构建和维护竞争性电力市场为价值目标[J].河北法学,2008(07).

篇2

[论文关键词]电力法律 法律风险 电力体制改革

近几年,供电企业常规性法律风险日益凸现,触电人身伤害赔偿纠纷案件居高不下;供用电纠纷涉及主体众多;窃电与破坏电力设施事件对电网安全造成冲击性影响;劳动纠纷逐步外化成诉;以线树、线房、征地、电磁影响为内容的相邻关系纠纷等都给供电企业带来了经济损失、市场风险及社会舆论压力。然而,由于部分电力法律法规过于原则或者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致使在处理案件时出现司法操作瓶颈。为此,国家有关部门有必要对电力行业法律法规作出补充规定或者重新立法,以适应现实经济发展对电力行业法律法规的需求。而电力企业的法律工作者更应该加强对这方面问题地研究。

一、电力企业管理中的法律风险

由于电力行业的诸多特殊性,电力企业除了要面临其它企业常见的法律风险之外,还要面临一些其它特有的法律风险。

1.电力企业要面临其特有的法律风险具有广泛性、诱惑性、依附性、转化性、隐蔽性、动态性相对客观性等特点,一般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的法律风险:一是电网规划、建设方面;二是电网运行、安全生产方面;三是电力市场、三公调度方面;四是电力营销,供电服务方面;五是经营管理方面;六是劳动用工方面;七是员工失职方面,廉洁从业方面;八是电力行政主体缺位方面。

电力企业的法律风险将会给企业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经济损失和社会的经济损失,另外企业无形资产损失也会受到破坏,而且法律风险一旦转化为法律事件,相关责任人还要承担相应刑事责任。

2.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电力企业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对于企业内部的原因,首先是电力企业中的计划经济的惯性思维比较严重,对于面向市场和自主经营的认识不够成熟。其次,电力企业中的法制建设工作依然薄弱,在制度和法律审核上把关不严。再次,电力企业管理者预防法律风险和依法经营的意识不强。第四,某些管理者存在侥幸心理企图钻法律漏洞。第五,生产或工程设计不科学而在技术上出现问题。第六,监管工作疏忽、预防措施不严。外部原因主要是企业的产权、公司运营、法律关系复杂,另外,改革尚处在探索阶段,法律也在与时俱进的完善中,跟不上法律完善的脚步就有可能出现违法行为。

二、电力企业如何在管理中运用法律知识防范法律风险

目前,我国整体法律意识和企业经营环境不断健全和完善,电力企业面对各种各样的竞争和风险,如何在经营管理中运用法律知识防范法律风险是摆在眼前急待思考的问题。

1.电力企业应该制定出完备的法律风险管理战略,重视法律风险评估法律风险管理战略是企业在全面的考虑到发展战略、管理能力、竞争状况、资源配置等因素的基础上,制定的具有统帅性和纲领性并且要在企业内部统一执行的战略性内容。

其中包括预防性法律风险管理措施和突发法律风险事件管理预案。具体来说电力企业要在经济管理流程的设计上确保一定数量和资质的法律顾问和法务人员参与其中,并使其作用体现在公司经济管理的每一个细节。电力企业在做出重大经济经营决策的时候,要主动邀请法律专家参与,并使其对企业重大经济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和可行性进行系统、彻底的法律论证,最后提供一个书面的法律论证报告,让法律风险的事前评估工作成为电力企业经济活动最重要的步骤。

2.电力企业应从经营管理制度上保证企业的经营决策内部规章制度在国家的法律范围内制定。电力企业要根据国家最新完善出台的《公司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物权法》、《反垄断法》等完善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坚持合法经营、合法管理,发现规章制度方面的漏洞要及时处理,使企业在正常的轨道上不断坚持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对于企业经济管理方面的规定要做到具体细致、考虑周全,比如合同管理、诉讼管理、招投标管理等,对于它们的操作流程和执行方式的规定都要确保全面到位。这样可以使企业在内部和外部都受到法律制度的严格规范和制约。总得来说,要建立以事前防范为主、避免事后补救、严密监控过程的内部规章制度。

3.电力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要及时建立和不断完善。电力企业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并且要与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文化、员工培训合理的结合起来,把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当作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企业经济管理体系没有法律缺陷和漏洞。企业法律相关内容的费用支出要做出明确的财务预算,从资金上积极支持法律风险控制的健康发展。在日常管理中要严格建立企业主要领导负责制,使其与企业法律顾问、法律事务部门相联系,共同参与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监督和完善工作。

三、涉电案件处理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一)法律制定方面

比如《电力法》第71条仅笼统地规定了对窃电行为的处理,并没有对窃电行为、时间、电量计算、窃电证据的收集与采信等作出具体规定,《湖南省电力设施保护和供用电秩序维护条例》虽然做了一些具体规定,但在处理上述问题时,往往以地方规章或行政法规效力低为由或者证据不足拒绝使用上述法规,使窃电者没有受到应有的法律惩处。

(二)涉电案件执法方面

由于办案经费、机构和人员配备等原因,导致大量涉电案件得不到有效处理,电力设施保护区的大量违法行为没有得到有效制止,在电力法中电力主管部门没有明确,有利益时都是主管,无利益时互相推诿。电力企业又无权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导致电网安全隐患和触电事故增多。

司法实践中,由于涉电案件相关规定较为原则和不完善,致使各地司法机关在审判涉电案件适用法律方面缺乏可供遵循的依据和标准,影响公正审判和公正司法。

(三)窃电案件方面

司法机关对窃电时间、窃电量的计算,对供电企业收集的窃电证据是否予以采信等方面认识不统一,使公诉立案和判决均受到影响。如按窃电民事违约,其证据齐全,完全可以追究民事责任。但公安机关因窃电量不好认定迟迟不移送检察机关立案,检察机关不予立案,使窃电者既得不到刑事制裁,也得不到民事责任追究。

(四)破坏电力设施设备案件方面

《刑法》第118条、第119条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如破坏电力设备罪的电力设备的范围是什么?“严重情节”包括哪些情形等不明确。

(五)触电案件方面

一是随着城农网改造的完成,供电区域的扩大,供电企业所涉及的触电人身损害案件将会增加。从目前触电案件的处理看,尽管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出台了《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但该解释仅对高压触电的处理作出了规定,且规定得过于原则,缺乏触电事故责任认定规定,这种状况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司法实践中处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需要,致使类似案件在不同法院审判结果大相径庭。二是农电改革的有关具体政策措施不配套,所涉及各类业务非常专业,各级法院对农电体制各时期的相关政策又缺乏统一的认识和理解,导致农电工和债权债务纠纷案件在各地法院审判结果不统一。现行电力法律法规亟需补充司法解释《电力法》作为电力行业的基本法律规范,其作用的充分发挥,还有赖于更为具体的、可供操作的法规和解释。《电力法》具体法律规范和解释包括两方面:一是行政机关制定较为具体的行为规范,从我国现行的电力法律体系看,有关行政机关已制定了包括《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等在内的一批法规和规章。二是司法机关对适用电力法律作出具体的司法解释,便于适用法律争议案件的处理。但到目前为止,仅有少量的司法解释对电力法律适用作出规范,这种现状已不能满足处理日益增多的电力案件适用法律争议的需要。从现行电力法律体系上看。电力法律与其他法律部门之间的相关规定存在冲突,电力法律体系内部有的规定也有存在矛盾和冲突的地方。为此,有权机关对冲突的地方作出协调或解释,便于法律规范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篇3

关键词:电力企I 法律顾问制度 影响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0(c)-0174-02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系与发展需求,电力企业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之下,逐步建立和发展企业的法律顾问制度,以期在市场经济运营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运营模式,对企业内部存在的风险能及时地防范和补救。企业的法律顾问制度实质上就是大型企业的管理制度,而在中国,该项管理制度还处于发展初期,在立法与管理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企业管理人员不断地改革和完善,以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

1 我国当前企业法律顾问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法律顾问制度飞速发展,特别是国务院于1986年颁布了《厂长工作条例》,该条例规定厂长聘请并监督企业法律顾问,之后又接连出台了与法律顾问有关的各种规章制度,并且聘请法律顾问的企业也逐渐增加,对应的法律顾问制度也慢慢走向正确的轨道。然而,我国当前有很多电力企业中的法律顾问制度存在很多弊端,法律咨询部门基本上是一个空的框架,所以,为了确保电力企业的安全发展与自身的利益,必须建立健全的法律顾问制度[1]。

2 电力企业建立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的必要性

2.1 电力企业加强自身风险防控的需要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呈现多元化与驳杂化的发展环境,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主管意识与客观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法律风险。而电力作为城乡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能源,对世界各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加强法律顾问制度,加强对企业供电过程的控制,降低投资风险,是电力企业依法维护经济利益的有效途径。

2.2 电力企业提高管理法制化程度的需要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了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建立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追究。并且,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出台了有关国有资产监督的相关文件内容,这个文件中提到要继续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来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力。电力企业也应该贯彻相应的理念,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提高自身的法制化建设。同时,电力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环境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为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实现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共同发展的目标,企业通过有关会议,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并通过规范企业的组织和行为,降低企业运营风险,实现各企业间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使企业管理的发展规范化、法制化。

2.3 电力企业进行市场运营,实现规范化合作的需要

党的十出台的国有资产监督文件中,提出要不断地增强国有资产的活力,开展多种形式,运用现代公司管理理念,提升国有资产的活力。各地方政府部门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完善其市场运营,实现国有资本的规范化、长效化发展。电力企业具有大量的资金与客户群,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加强企业的法律顾问制度,有利于电力企业了解合作企业的法律事务机构,清楚它的企业性质、经营范围、资质条件、资产债务等情况。除此之外,通过法律顾问制度,还能明确双方各自拥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有利于双方增进彼此的信任,保证了合作过程的顺畅[2]。

3 电力企业建立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设置相对独立、兼顾协作的机构。企业法律监管部门作为企业的法律事务管理和咨询的专业部门,在法律机构的设置上应赋予独立的事务部门地位,保证其在各项管理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在职能的履行过程中,法律机构还应与企业经营目标保持高度一致,加强该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协作和沟通,从而建立起一种良性的分工合作关系,进而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第二,在职能上以管理为主同时兼顾咨询。法律顾问制度是一套完整的企业常态管理机制,为有效地发挥好管理职能,法律事务机构应将企业的各项管理纳入日常管理中,提升企业的法制化管理水平。同时,还应该确保法律的可行性,保障决策预期效果的实现。第三,在工作方法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同时兼顾“事后补救”。“事前防范”是企业法律事务机构作用发挥的理终极目标,“事中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具体操作的工作重点,而“事后补救”则是当产生法律问题和法律纠纷后,企业有关部门进行调节,以期降低企业法律风险的重要手段。第四,在人员选配上,坚持法律专业人员和复合型人才并重的选取思想。根据企业法律事务机构的工作范围和性质,在人员的选择上,法律人员应熟悉民商与经济的法律法规以及诉讼和仲裁相关程序[3]。

4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法律顾问制度是当下电力企业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促进企业发展的一套成型的管理模式。虽然我国现代还处于电力产业发展初期,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某些问题,但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成立了专门的法律事务机构,以期规范电力企业发展,逐步完善电力管理的方式与手段,为电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起到保驾护航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志刚.积极推进我国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J].领导之友,2002(12):130-131.

篇4

关键词:供电企业;法律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095-01

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整体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供电企业面临的外部社会环境和司法环境越来越不宽松。供电企业由于业务范围广泛,与社会各界联系密切,本身就具有纠纷、诉讼多发的可能。近几年,临清市供电公司遇到的诉讼业务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这迫切要求企业法治关口前移,分析存在的法律风险,探索建立防范机制,增强抵御法律风险的能力,实现依法治企工作的良性循环,从而维护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

一、企业法律风险的类型

供电企业法律风险的成因很多,有社会环境和司法环境等外部原因,也有员工法律意识、法律素质、工作行为、基础管理、工作流程内部原因,因此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一)债权债务管理的法律风险

债权债务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业务而形成的应收应付。对债权债务的控制,实质关系到公司与客户、供应商合作关系的维护与利益调整。如果企业未对债权债务的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势必造成企业死账、呆账的大量增加,从而制约企业经济的发展。

(二)企业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

合同法律风险是指在合同订立、生效、履行、变更和转让、终止及违约责任的确定过程中,合同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利益损害或损失的可能性。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风险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各个环节中,从面试、录用、签订劳动合同直至离职,都有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的约束。企业的任何不遵守法律的行为都会造成法律风险。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风险多产生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享有的权利和承担义务之间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劳动合同的履行、劳动关系的解除以及工资报酬、福利待遇、劳动保护等方面发生的纠纷。

(四)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风险

随着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大,社会各界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高,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日益增多。这类案件涉及的赔偿金额较高,往往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内的知识产权立法与执法均必须达到TRIPS协议的最低标准,因此,在越来越多的经营领域,侵犯知识产权的风险可能决定一个企业的存亡。

(五)企业财务会计及税收法律风险

财务会计制度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财务会计制度完整全面地揭示了企业资金运动地基本情况等经济信息。对于组织企业资金运动、处理企业与个方面得财务关系起着重要作用,由其发生的法律风险影响重大。税收法律风险则指企业涉税行为引起的法律风险,包括偷税、漏税、避税等。企业财务会计及税收是整个法律风险防控中的最薄弱环节。

(六)企业诉讼法律风险

企业诉讼的结果将对企业的利益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企业诉讼涉及到调查取证、参加庭审、协调关系等复杂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妥,对案件的结果都将产生影响。

二、供电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

由上面所述类型不难发现,法律风险的特征是势必承担法律责任,而且具有可控性。所以,我们可以构建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补救为基本原则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树立企业管理守法经营意识,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强化企业法律风险意识。这是识别风险、化解风险的前提,也是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思想基础。公司在构建防范法律风险体系过程中,要把强化风险意识放在了首位,通过压力的层层传递,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落实到每一位员工的行动上。通过专门的全员法律知识培训,增强职工的法律意识,让公司干部员工自觉地学法、守法、用法。

(二)依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网公司文件精神,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制度》和《企业法律风险防范重点》,使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工作走上制度化轨道;制定出台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内部管理六大制度,即合同管理制度,知识产权的管理及审查制度,劳动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税收筹划,法定代表人责任,法人治理结构制度;建立健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环节相应的运作流程,强化企业的执行力,有效地保障公司重大事项的依法有序进行。

(三)重视法律知识教育培训。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普及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培训机制,结合岗位实际需要,对企管、供销、财务、审计等重点部门的工作人员,加大合同法、公司法、税法、担保法等经济法律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法律业务水平,强化防范法律风险和市场契约意识。要通过制度化专业培训,建设一支精通法律、熟悉业务的专业化经营队伍,建立健全责权利一致的营销责任制度,从而保障合同安全,减少法律风险,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四)建立测评监控企业法律风险的指标体系。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企业应针对一般业务流程和项目运作程序系统建立一套测评企业法律风险的指标体系,便于企业自我测评,或合作伙伴、交易对手、中介机构测评企业法律风险。该指标体系分为管理良好、危机征兆、需要整顿、危险预警、严重危机五个级别,在相关数据数理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企业法律风险评价模型,每一测评指标均含相应分值或权重因素,用以诊断识别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状态及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预警机制、排查制度和纠错机制。

参考文献:

\[1\]黎梓庆.电力企业防范法律风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广西电业,2008,(3).

篇5

关键词:用电安全;用电检查;实施策略;监督检查

中图分类号:U223 文献标识码:A

一、用电检查对用电安全的意义

由于电力供应与使用的特殊性,用户在用电过程中是和电网运行时刻联系在一起的,供、用电双方具有的不只是双向性,还有持续性。因此,若是供电企业不关注电力的检查工作,其不安全因素不但会影响到用电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会导致电网运行的不稳定。因此,用电检查对于安全用电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一)用电检查为用户提供安全保障

用电检查实际上是用电安全的基础,同时也是有效保障。在供电和用电的各项环节中,若是缺乏良好的用电检查,用户在用电的过程中就很有可能无法及时地发现用电故障并排除用电隐患,这样很可能就会造成用电事故的发生。相反,若是积极地开展用电检查工作,在日常的用电过程中,将涉及到的各项用电情况进行实时的监督和控制,则可以及时排除用电隐患,有效预防用电事故的发生。这样用户在用电过程中就会更加安全、合法、合规,进而实现安全用电。

(二)能够更好满足企业用户需求

在电力营销系统中,用电检查工作就相当于是供电企业面向用户提供的一种售后服务,这种售后服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简单来讲,供电企业想要更加准确了解各企业整体的营业用电需求和用电现状、提供更为优质的用电服务,就要通过用电检查的方式对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判断。只有充分掌握了企业的基础信息,才有可能更好的满足广大企业的需求,保证用电的安全性,促使企业更好的运营。

二、用电检查工作面临的问题

用电检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不断得到了供电企业越来越多的重视。它为用电安全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既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壮大,更确保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但由于用电检查正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在用电检查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慢慢摸索,深入探讨。

1 对于屡见不鲜的窃电现象,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很难对其进行取证,其取证的有效性常常得到质疑。

2 用电客户的数量远远超过用电检查队伍的数量,用电检查队伍远远不能满足现实中的工作需要。

3 在开展用电检查工作中,部分企业法人或电气负责人由于自身专业知识缺乏或职业道德素质低下,继而出现窃电行为,使得安全隐患不能被及时发现、更不能得到有效排除。

4 在用电检查的工作中,用电检查人员的人身安全偶尔会受到威胁,需要完善其安全措施。

5 在完成用电检查工作后,用电检查人员会根据检查结果出具《用电检查结果通知书》,然而由于部分企业对此不够重视或以法人外出等诸多理由,即使在通知书编制好后也无法及时找到法人进行签字盖章确认,从而使其不具备法律效应。并且,由于企业法人或电气负责人安全意识缺乏和自身专业知识不够,对检查出的问题不予重视,也无法对其进行整改。

三、用电检查工作的实施策略

(一)严厉打击不法分子窃电行为

在电力工作中,虽然电力部门从很多方面,采取过很多措施加强防范窃电,但是由于不法分子的窃电手段层出不穷,窃电依然还是一个长期未能得到解决、让人头疼的问题。

打击窃电行为,需做到以下几点:1.将防范和查处相互结合,严厉打击不法分子;2.加强对计量装置的监督与管理,不定期的对用电量波动较大的用户进行有目的的检查,这样就能够让不法分子掌握不了规律,有利于搜集证据和相关信息;3.作为一个合格的用电检查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的法律知识,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地方的相关部门也应当出台相关的打击窃电的文件,同时对人民群众进行广泛的宣传,带动群众一同打击窃电行为。

对于证据的要求:1.对于窃电记录的相关文字不得进行涂改,对于图像记录和声音记录不得进行编辑和处理,应当保持原始状态。2.掌握的相关资料要能够说明盗窃分子的地点、时间等信息。3.关于证据的采取途径必须合法。

(二)不断壮大用电检查的队伍

由于我国的用电客户的数量十分庞大,而用电检查的工作人员只占一小部分,因此,很多时候用户的用电检查工作无法做到细致入微,存在走马观花现象,这就导致安全隐患的滋生。为了有效的解决这类问题,电力企业应该合理的运用人力资源,对人员进行合理分配,确保每一处用户都能够安全用电。

(三)提高用电检查人员的沟通及处事能力

电力企业应当加强对用电检查人员的沟通能力的培训,使用电检查人员具有在面对不配合的企业法人或电气负责人时也能从容应对,最终达到用电检查的目的。

(四)提高用电检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加强用电检查人员安全防范意识的培训,培训用电检查人员必要的防身术。在用电检查过程中遇到安全威胁时,应临危不乱;对窃电并不予配合的用户,请求电力执法大队的支持,进行拍照取证,确保证据的有效性。

(五)让《用电检查结果通知书》具有实效

在用电检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用户对工作人员出具的《用电检查结果通知书》不予重视。部分用户以各种理由拒绝签字,或签字后对存在的问题不予整改。对于拒绝签字的这类用户,目前并无相关法规能强制要求用户整改,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拟出相关法规,完善用电检查制度。而对于不予整改的用户,则说明该用户法律意识淡薄或对安全用电的认识不够,这就一方面需要用电检查人员对这类用户进行相关法规的普及,另一方面也需要供电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对安全用电进行广泛宣传,提高用户对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的了解。让《用电检查结果通知书》存在实效。

结语

综上所述,用电安全对于整个社会十分重要,因此,要保证用户的用电安全,用电检查的工作便是必不可少。相信长期的用电检查,一定能够为广大用户带来更多便利,能够更好保证其生命与财产安全。

篇6

论文关键词:电力企业;管理;效益;社会责任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电力企业作为国有企业,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既要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又要在节能环保、扩大就业、维护稳定、奉献社会、发展先进文化等方面作出贡献。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连续发表社会责任报告,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并接收公众监督,是国有企业重视履行社会职责的表现。

一、电力企业的社会责任

国家相关部门的领导曾经对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提出四个要义:第一是企业自身要做大做强;第二是企业要合法经营、依法纳税;第三是企业要把优质的产品奉献给社会;第四是企业要尽自己的能力帮助社会弱势群体。这四个要义既是电力企业的目标也是其他国有企业的目标,同时这些目标也是国有企业责任的源头和归结。电力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一定要遵循服务性这一原则,要为国家发展和社会需要提供充足的电力,这是电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物质手段和社会属性。

电力企业的社会责任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客观性责任,第二类是主观性责任。客观性责任就是:电力企业履行责任是国家法律法规的客观要求。电力企业的主观性社会责任表现在一定的特殊时期和一定范围内通过自身的能力来帮助弱势群体,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基础。

二、电力企业管理、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在电力企业中,备受人们重视和热议的就是安全生产问题,这一问题得到了绝大多数电力企业法人代表和主要负责人的认可,电力企业的目标是追求效益的最大化,而对于社会责任来说是电力企业无法避开的必须履行的一种义务和使命,所有的电力企业都具有一定的承担相应社会责任的义务,这是科学发展观中三个重要的环节。那么电力企业为什么要履行社会责任呢?

1.电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电力企业发展的核心和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国家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发展需要。因此我们的社会责任就是让人民群众能够感受到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承担的一切社会责任和电力企业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方面所作出的各种努力,这就是电力企业社会责任的根本。

2.电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符合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政治经济学中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社会存在和发展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电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具有光荣的历史使命,要为国家、人民乃至上层建筑作出更大更多的贡献。不管是直接的社会责任还是间接的社会责任对于电力企业来说都是责无旁贷、不可推卸的。

3.电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社会财富分配的客观要求

分配也是经济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与生产一样重要,电力企业履行直接社会责任的表现就是向国家缴纳一定的税收,其次电力企业还要为自身的发展进行一定的财力分配,同时电力企业还要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帮助社会弱势群体”,这三者都是相辅相成的,是电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可或缺的三个重要环节,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4.电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一种忠孝的表现

它能够表现出电力企业对国家的忠诚和孝心,国学大师翟鸿燊曾经说过“大孝治国、中孝治企、小孝治家”,电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大孝的表现,这也是企业在社会立足的根本,离开了这一根本电力企业就无从存在和发展。

三、电力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

电力企业应如何更好地履行自身的职责呢?这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去表现。在思想上,一定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首先企业的法人代表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把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思想通过各种活动灌输到员工的头脑中去,对员工多多加强教育和引导。在行动上,电力企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切从实际出发想方设法把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做好自身的管理和提高企业的效益。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定企业发展的近期、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努力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依靠自身能力做好企业内部的各种管理,在做好管理的同时要抓紧安全生产的各种环节以满足社会的各种需求。具体做法应该如下:

1.诚实守信,合法经营

电力是国民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物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作为一个电力企业,在与客户或者消费者进行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和消费者建立良好的信誉,消费者在用电的时候,我们要遵守平等、自愿和诚实守信的原则。不多收消费者的电费,不强迫消费者用电,家庭和商业用电公平分开。我们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来办事,合法经营,按照法律规定履行我们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

2.真实披露用电信息,清晰表明用电价格

对于消费者用电信息,我们在张贴公布的时候一定要实事求是,让张贴的信息与实际所走电的度数相符合,不多报少报,不能因为私人关系而弄虚作假,欺骗消费者。对于不同用电范畴的不同价格我们要明码标价,对于用户所使用的电量和电的价格及应该交的电费我们都要做出真实完整的统计数据,并且把这些数据及时地反馈给消费者。

3.安全第一,安全用电

在对变电站或变压器等一些输电设备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好安全因素,在变电站或变压器周围一定要确保没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存放,同时对于发配电系统的安全性能一定要定期做好检查并认真做好检查记录,对于下属单位用电设备的安全要做到定期检查,对于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单位一定要通报批评并且要责令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维修和护理。对于各个主线路要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一旦发现输电安全问题就要积极进行维修和护理。要尽企业的最大努力降低人民的用电风险,对于不符合电力发展要求的设备或材料我们要进行逐步的淘汰,并且要建立合理的与安全用电有关的机制。

4.做好售后服务工作

电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使用的范围之广,使用的人数之多都是难以估计的,可以说在当今社会几乎每个人都要消费这种商品,所以搞好售后服务就显得更加重要。对于客户用电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有专一的热线电话,并且热线电话配备有24小时的值班人员,当客户出现了用电方面的问题,我们就会在第一时间内给予客户以解释和解决,对于一些预期交付的配电站或者单位配电设备,我们要及时进行配送和安装,并且把设备调试到位。对于售后服务人员,我们要加强培训,要不断培养出高质量的电力维修服务人员,确保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解决客户的电力问题。电力服务人员要做好与消费者的沟通,对于消费者提出的咨询和疑问要确保能够热情到位地进行答复。

5.尊重消费者,及时公正地化解纠纷

对于用电的客户我们要一视同仁,不管是大客户还是小客户,我们都不能因为其身份或地位进行不合理的对待,在我们面前消费者都是一样的级别,对于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我们要进行妥善的保管。当客户出现电力方面的问题需要诉求的时候,我们要安排专一人员进行必要的解释,我们要制定公开简单并且快捷的投诉处理程序,方便消费者在第一时间进行投诉,对于用电过程中所出现的责任问题,我们要勇于承担,对于一些用电消费争议问题我们要做到公平公正地给予解决,满足各个消费者的合理要求,对于消费者的建议或者意见我们都要认真听取,对于一些科学合理的意见要合理采纳。

6.开展教育引导消费

目前在我国,虽然存在多种发电方式,但是我国的电力绝大多数发电所使用的原料仍然是煤炭,而煤炭又是一种非再生资源,再加上我国人口众多,要满足这么多人的用电需求,的确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量每年都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个别消费者因为自身经济基础取得了发展的原因,对于用电采取浪费的态度,因此我们对其要进行说服教育,要引导消费者合理用电、科学用电、节约用电。我们要劝说消费者进行理性的用电消费,培育成熟的消费市场。对于一些大功率的电器要科学合理地使用,节约用电。

7.环保节能永续发展

在进行电力输送或者电力开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不能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来求发展。在进行发配电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标准进行一定的环境保护,不能为了追求企业效益而采用不科学的方法来发展,不能以破坏自然或者社会环境的代价来追求自身的效益,我们要承担在环保过程中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在进行电力开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节约资源,不能以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而追求自身短时间的发展。一定要走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样才能够确保企业的永续发展。

篇7

关键词:供电企业 劳务派遣 规范 管理

当前,国家法律法规对企业劳务派遣用工提出更为严格的规范要求,迫切需要企业依法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管理。劳务派遣员工是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一般都是在生产一线,或者直面客户的岗位,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形象。因此,做好劳务派遣用工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劳务派遣用工的优势,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供电企业劳务派遣用工存在的主要问题

供电企业是国有企业,具有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相互交织的行业特征,加上历史的原因,供电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管理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派遣用工数量较多。使用劳务派遣用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自身的人才结构进行优化,提高用工效率,同时降低用工成本,因此,许多供电企业都会使用大量的劳务派遣用工,导致派遣用工的数量较大,超出了《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中10%的用工比例。

2.同工不同酬。劳务派遣用工和全民员工等其他用工混岗,相同或相似岗位未做到相同薪酬待遇,使得其缺乏对于企业的认同感。

3.岗位安排不合理。在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中,对于劳务派遣用工做出了全新的阐述,规定劳务派遣只能够在临时性、辅以及替代性的岗位,并对这些岗位的性质做出了进一步的限定。但是从目前来看,许多供电企业并没有这样做,甚至部分劳务派遣用工还被安排在核心岗位上。

4.派遣单位选择问题。劳务派遣单位选择不善,企业对劳务派遣方的监控管理缺失。

5.派遣用工个人问题。劳务派遣员工的劳动关系在人才派遣公司而非电力企业,其内心可能会出现归属感分离的情况,在事业心、责任感等方面,与企业正式员工相比,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工作中可能会出现工作态度消极等问题。同时,由于电力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竞争机制的建设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劳务派遣员工发展空间相对较小,真正有能力的劳务派遣员工随时可能出现流失。

二、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管理措施分析

1.严格控制派遣用工数量,不超法定比例。根据《劳务派遣若干规定》第五条对劳务派遣用工人数比例的规定:“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用工单位的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用工总量的10%。”对于派遣用工超比例的企业,可采取以下措施削减派遣用工数量:第一,根据业务发展和用工需求,明确可外包的岗位与业务,优先选择派遣商为发包承接商,视具体业务特点将派遣员工退回至派遣方工作,或者是由发包公司继续提供一定工作场所完成外包业务。第二,明确岗位聘任条件和职数,实行公开竞聘,落选人员退回派遣方。第三,核心岗位劳务派遣用工经过考试考核转为正式聘用人员。

2.明确“三性”岗位,确保同工同酬。加强企业岗位管理工作,明确界定临时性、辅和替代性等“三性”岗位,编制劳务派遣适用岗位名录,将劳务派遣用工配置到“三性”岗位工作。劳务派遣用工不与其他长期用工混岗,如有混岗情况,确保相同岗位或相近岗位采用相同的薪酬。

3.加强绩效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供电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由于用工性质的原因,企业忠诚度相对较低,企业需对劳务派遣用工的绩效做好管理,以《劳动合同法》为基准,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予以确定,不能因劳务派遣用工身份而忽视对他们的绩效发放。绩效管理的有效落实,不仅能够为薪酬的分配和荣誉给予提供依据,还促进着薪酬分配和业绩的匹配程度,对劳务派遣用工的不良情绪和声音的消除,供电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促进都非常有利。

4.优选派遣单位,共同管控风险。选择劳务派遣单位,应当选择经工商管理部门注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许可经营的合法企业法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企业注册资金200万元以上;能够提供国家税务部门认可的劳务费用发票;具有良好的信誉,管理严格且有良好经营业绩的单位。企业应组织专业人员对劳务派遣单位在劳务派遣人员招聘及管理等各个工作环节进行监控,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派遣单位要按《劳动合同法》规定和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防止派遣公司不签和迟签合同的发生。二是派遣单位要按国家规定给派遣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在没有依法缴纳社保的情况下需承担法律责任。三是派遣员工必须遵守用工单位的规章制度,不合格人员可及时退回,在企业同意的情况下由劳务派遣单位重新推荐。四是明确派遣单位给派遣劳动者工资发放的日期,派遣单位在未经企业同意的情况下,不能以任何目的直接扣除员工工资。五是明确派遣员工出现工伤事故、劳动纠纷情况时的处理方法,费用的分摊情况。六是明确双方的违约责任。

篇8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 电力企业 资金管理 方法策略

0 引言

当前的电力企业普遍的呈现出产品公共特征,因此其发展的目标也不仅仅局限于追求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同时还兼顾到了企业的社会义务方面,发展的优异与否。因此企业在发展中,必须要就资金进行合理化的控制,来满足于社会的服务需求,以确保效益与公众服务性能的统筹发展。但是在当下的电力企业中所面临的潜在资金风险却来自于社会诸多方面,因此电力企业必须建立适应形势需要的的资金管理形式,以满足于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尤其是近几年资金安全事件屡次发生,资金安全管理风险不断增大,因此电力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强资金安全管理防范意识,采取各种手段提高资金支付的安全性,不断提高企业的资金安全管控力度。由此可见,在当下电力企业中,不断探索新型资金管理方法,已成为了发展所趋。

1 电力企业的资金运营现状分析

从目前的电力市场来看,伴随我国的市场化经济的不断推进,绝大多数的电力企业都在就自身企业的资金管理方法,进行不同层次的改善,其中多为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手段。但是在借鉴的同时该类企业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即所借鉴的的资金管理方法是否符合自身企业的发展现状,能否运用到企业的资金预控之中。因此而呈现出了多数电力在企业管理理念上,缺乏总结与创新的局面,这对于企业资金管理的水平提升产生了直接的阻滞。在电力企业的资金运营中通过具体的总结可以得出以下几点阻滞发展的原因:

1.1 企业管理阶层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和企业全局统筹意识及创新学习意识与企业忧患意识,该类意识的缺乏,对于企业的发展显然会带来管理上的混乱,造成企业的发展无组织,规划不合理,资金运用不到位等等相关问题。

1.2 在企业的资金管理方面未能做到紧跟国家电力体制的发展改革步伐,造成了在资金管理理念上的滞后及管理无法获得清晰的定位,在管理的范围层次及权限上未做到系统的分化明确,导致了资金利用效能不充分。

1.3 在资金的安全管理方面没有做到完善的基础保障,部分管理上存在着较多的管理漏洞,使企业面临相关的经济风险,不能做到资金的后续保障。其面临的资金风险是多方面主要有:担保方面的风险、投资方面的风险和欠费等方面的风险。

以此可以看出在企业的资金使用前期:企业没有建立良性的资金预算制度,造成投资管理方面的混乱。在资金的使用中期:缺乏过程的控制监督及资金运用的结果考核,致使资金经营范围的分散,效率回收低。资金使用后期:缺乏对后期结果的思考,没有就落后管理方法与措施做到改进提升。

2 资金管理问题带来的企业影响分析

在电力企业中,如果资金管理不规范,会为企业的正常运转带来诸方面的影响,其具体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2.1 出现企业经营风险

企业的资金管理与操作方面存在不规范的话,很容易导致部分管理人员出现挪用资金及贪污公款的现象,给企业财务造成直接的风险,其次还会出现开支方面的随意混乱及产生大宗未经审核批准的财务报账,致使腐败的现象蔓延,使企业的资金隐性流失。

2.2 造成企业法律风险

在资金运作的方面如不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稳步进行,而私下违规操作的话,将会无形的增加企业的法律风险,为企业造成严重的发展隐患,甚至导致企业的破产。

2.3 影响企业在员工阶层的稳定

当企业的资金出现大规模的违规操作管理不当现象时,将加深员工方面忧患思维,如企业“是否能够维持生产”或者“不正规的资金运作可以支撑企业走多远”等思想,这些思想的存在,会使企业员工对企业的经营意识降低,出现消极浮躁的心理,对于工作简单应付,激进的员工甚至会在工作中滋惹事端,这对于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行,必定会产生不利影响,妨碍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必须要做好资金管理的合理化透明化,为企业营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因为一个企业如果连正常的资金管理工作都无法完善进行的话,那么其在正常的生产中,难免会出现诸多的经济管理漏洞,造成各种经济风险的横生,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壮大及发展。

3 新时代背景下的电力企业资金管理控制方法策略分析

3.1 完善资金管理制度,提高资金预控意识

对于资金管理上的规范化,并不能够只是形式化的提出口号,而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的具体规范,结合企业的相关管理要求具体实施。以此来做到资金管理的切实性,使资金在最小成本下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自然这需要在管理阶层提高其管理的认知,完善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促使财务人员在其岗位中规范化行使自身的职能,同时促使企业的员工意识到资金投入生产的意义,以规避企业资金在生产使用中的消耗浪费,使资金风险降到最小化,切实做到资金在企业内部的良性控制。

3.2 运用电子支付系统,实现资金合理控制

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电力企业工作中,要严格的把握运用好电子支付系统来进行操作管理企业的资金,公司应做好对各下属单位账户的定期进行清理,严禁下属部门出现账外账等情况,通过压缩银行账户数量及出台《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的形式,来要求各下属部门的银行开户必须经过公司的审批,同时对部分子公司和分公司或关联公司应做好统一开户,以此规范管理账户,将企业全部的账户纳入企业的财务监管范围,使其具备可控性,由此加强资金的管理。其次在信息化发展的当下,电子支付系统推广应用逐步完善加强,电力企业应当充分把握这一优势,将网银划转电力资金作为企业资金管理的又一形式,以企业资金结算统筹网上银行业务的形式,打造现金管理的平台,建立起自动汇划电费的网银体系,做到现金的实时归结,避免人工管理中繁琐的形式,大大提升资金的集结性,并通过网上银行实现资金的统一调度及在线的监控,使资金的管理趋于透明化管理,做到网上结算。这种电子支付划汇资金的形式,有效地提升了资金的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控制了资金的实时流向。使电力企业的资金管理控制更具操作性与可控性,对资金侵占贪污和货币挪用等现象做到了有效安全防范,杜绝了部门个人直接接手资金的行为。

3.3 加强资金管理监督,发挥企业人员职责效能

在资金的有效管理方面加强监督尤为关键,因此强化企业各岗位间的监督职能成为了资金监督的重要实施手段,在资金监督的过程中,应当发挥出监督人员和部门的主体性能,由各部门人员间相互监督作为辅助,严格依据国家的法制规章来进行财务信息资料的真实准确性及完整性与合法性方面的检查,确保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在会计业务方面应保持实际客观的职业操守,对于违规操作弄虚作假的会计人员严格予以法律手段处理,对于违反国家财务制度统一规定的行为做好媒体披露曝光,并做出制度整改要求。在企业的财务监督中若发现相关管理漏洞,无论任何职能人员,均可提出修改建议及整改意见,以促使企业集体监督的局面有效行程。因此只有各岗位部门认真行使自身职责,才能够做到资金流程的运转规范,这便要求了公司领导阶层必须要做好制度完善建立,财务定期审核工作,财务监督部门要就财务制度和财务计划认真执行编制,做好出纳工作的检查及报销审核及银行现金对账等具体职责。出纳应对备用金做好明细的核算,熟悉银行资金结算方法等方面工作。通过各岗位工作中的规范化管理,来做到资金的透明化原则化管理,实现资金的有效预控。

参考文献:

[1]刘小敏.加强电力企业资金管理对策[J].中国经贸,2010,(22):163-164.

[2]史晓坤.浅析电力企业资金管理与控制[J].会计之友,2008,(31):18-19.

篇9

【关键词】 用户资产; 电力设施; 接收管理

用户电力设施,即用户产权的受送电设备。就其技术属性而言,用户电力设施是输配电网络的受送端,直接供给用电设备,实现用电目的,其运行的可靠性是建设智能电网,提升供电质量的有机组成部分。就其物权属性而言,用户电力设施属于用户资产,游离于供电企业的资产权属之外。因此,对供电企业而言,如何解决用户资产管理在技术运维上的必要性与权属关系上的分离性,成为实现“一强三优”(即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目标,全面提升供电服务形象的重要课题。

一、用户电力设施移交现状

对供电企业而言,用户电力设施的移交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农村集体资产的整体移交;二是用户自有的电力设施移交。前者主要是电力体制改革时期形成的,农村集体资产整体划拨给供电企业。后者是目前供电企业接收管理用户资产的主要来源,用户将自己投资建设的高压专用线路、变电设备、进表线、电缆以及小区配套电力设施等资产移交给供电企业,并由供电企业负责维护管理,且一般以无偿移交形式为主。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房地产投资的活跃,社会经济生活对电力需求和供电服务质量的要求与日俱增,城市公用配电系统的升级改造,小区配套电力设施的代建代管,使供电企业建设、运维和管理的用户资产规模迅速扩大。

从用户电力设施的来源构成情况看,用户电力设施移交主体主要是房地产开发商、居民小区业主委员会、大企业用户以及地方政府。其中,以房地产开发商、居民小区业主委员会和地方政府为主要移交主体。

从用户电力设施类别构成来看,目前供电企业接收的用户电力设施类别主要包括输配电线路、箱式变电站、配电变压器、低压配套设施以及开闭所等,其中线路类、箱式变电站类、配电变压器类设备为主要的接收设备类别。

二、用户电力设施接收管理现状及分析

(一)用户电力设施接收管理现状

目前,供电企业对拟移交用户电力设施主要采取鼓励接收的原则,但是针对不同的移交主体,具体采取的处理原则也不尽相同。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或居民小区业主委员会所移交的小区配套电力设施(不考虑资产健康状况)、政府资金补偿性质的输配网升级改造形成的电力设施,主要采取鼓励接收的原则;对于政府及其事业单位、学校等公用事业的配套电力设施,一般工商业用户、制造及加工企业等动力户的配套电力设施,采取的是不予接收的原则。

现阶段,用户向供电企业移交的电力设施主要包括南水北调、高铁及公路跨越形成的输电线路迁改,政府投资的城镇建设涉及配电系统迁建以及小区配套电力设施建设,供电企业接收上述用户电力设施主要按以下方式进行资产管理:

1.作为代管资产处理。供电企业接收用户电力设施后,不做会计处理,不增加资产总额。设备管理部门建立相应的备查账,资产发生的维护费用在生产成本中列支,或根据合同规定向用户收取代管费用。

2.作为无偿赠与资产处理。供电企业受让用户电力设施后,根据资产移交合同、资产评估报告等资料,按照移交资产净值或评估值确认用户电力设施入账价值,增加“资本公积”。供电企业建立财务资产卡片和设备台账,资产发生的维护费用在生产成本中列支。

(二)用户电力设施接收管理风险分析

用户电力设施移交供电企业管理,有利于电网安全运行,促进电网建设快速发展,提升供电企业服务形象。但是,鉴于用户电力设施的专用性、资产权属的独立性以及设备运维管理与产权的分离性等特征,供电企业全面接收用户电力设施,其产权获取的权益远远小于需承担的义务及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产权关系模糊,法律风险较大

产权是界定电力设施权益和责任的主要依据,《供电营业规则》第五十一条规定:“在供电设施上发生事故引起的法律责任,按供电设施产权归属确定。”就现阶段用户电力设施接收管理情况来看,权属关系不清晰和产权界定不明确,是制约供电企业全面接收用户电力设施的主要障碍。

一是资产移交主体不明,权属关系转移难以确立。电力设施作为非登记产权,其产权或管理权确认一般是以移交合同为准。而目前接收的用户电力设施主要是由用户电力设施施工单位或房地产开发企业移交形成的,其与供电企业签订无偿移交或划转协议。根据《电力法》第十三条规定“电力投资者对其投资形成的电力,享有法定权益”,施工单位或房地产开发企业不是用户电力设施的投资者(或称所有权人),其签订的移交协议无法律效力。

二是产权界定不明确,法律责任确认不清晰。《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用电计量装置,应当安装在供电设施与受电设施的产权分界处”,这项规定将用户投资建设的资产纳入供电企业的“维护管理”范围或“产权”范围。一方面,附属的土地、房屋、建筑物使用权难以与小区公共物权剥离,可能增加土地或房屋建筑物占用费用以及隐蔽性或破坏性施工附带恢复物态原状的费用;另一方面,供电责任界定范围扩大,增加了供电企业法律风险,根据《电力法》第六十条规定:“因电力运行事故给用户或第三人造成损害的,电力企业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供电营业规则》第五十一条规定:“在供电设施上发生事故引起的法律责任,按供电设施产权归属确定。产权属于谁,谁就承担其拥有供电设施上发生事故引起的责任”,产权界定决定了供电企业法律责任履行的范围。

三是法定管理权、委托管理权和产权移交相互分离,运行维护管理风险较大。根据《供电营业规则》有关规定,用户将电力设施移交供电企业存在“法定管理权”、“委托管理权”、“无偿或有偿移交产权”三种形式。目前,现行法律法规尚未明确上述形式的权责范围,用户电力设施移交合同或协议尚未健全有关内容,这就造成供电企业对用户资产的运维管理属于无权行为或无因管理行为,供电企业需承担行为导致的民事责任,而不论用户资产所有权人是谁。

2.接收及运维管理薄弱,管理责任难以落实

一是用户电力设施移交合同管理尚未规范,用户电力设施接收标准以及移交程序有待统一。特别是南水北调、高铁及公路跨越、城市公用配网系统升级改造形成的用户电力设施的接收管理亟待规范。

二是运维费用没有成本补偿。全面接收用户电力设施后,供电企业所维护资产规模扩大,运维成本费用随之增加,目前电价政策没有相应的成本补偿。

三是更新改造资金来源匮乏。全面接收用户电力设施后,后续技术升级、设备改造等资金来源匮乏,增加了供电企业筹资负担。

四是供电企业运维力量相对不足,“瓶颈”效应凸显。全面接收用户电力设施后,供电企业所运维设备数量剧增,供电企业运维管理覆盖能力相对不足,增加了供电企业安全措施、日常巡检以及隐患排查的压力。

三、规范用户电力设施接收管理的建议

为了促进用户电力设施精益化管理,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供电企业社会形象提升,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规范用户电力设施接收管理:

1.健全用户电力设施接收管理体制机制,规范产权移交及物权确认程序

电网建设投资大,回收期长,由用户或地方政府投资建设电力设施是加快电网建设的重要措施,供电企业应高度重视用户电力设施接收工作,健全用户电力设施接收管理体制机制,保证用户电力设施接收的有序、高效、优质。同时,供电企业应规范产权移交与物权确认的法定程序,切实维护供电企业和用户的合法权益,明确投资方和受让方的权责范围,规避产权纠纷、供电责任等法律风险。

2.明确用户电力设施接收的经济和技术标准,确定用户电力设施接收处理方式

(1)对于不具备接收条件的用户电力设施,通过与业主签订《委托管理协议》,在不发生产权转移和限制民事责任条件下,开展用户电力设施运行维护管理。

(2)对于公用电力设施、变电站内用户专用设施、小区配套电力设施以及其他用户电力设施,通过与政府、用户签订《法定管理权资产移交合同》或《资产无偿移交合同》,在明确移交的内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产权和管理权界定等条件下,开展用户电力设施接收与维护管理工作。

(3)对于南水北调、铁路及公路跨越、城镇建设等资金或资产补偿性质的电力设施迁移、改造,通过与政府或投资方签订《资产迁移、改造补偿合同》,完成迁移、改造后补偿资产的接收和运维。

3.规范和健全用户移交资产台账和财务管理

一是统一用户移交资产价值评估标准,真实反映用户移交资产价值;二是严格执行财税[2011]35号文有关规定,规范用户电力设施账务核算;三是确定用户电力设施建卡标准和方式,实现与移交设备台账的联动,提升资产管理精益化水平。

4.明确双方产权和移交时间

在资产移交合同中明确约定双方产权分界及移交日期起算时间,便于在各自的产权范围及承接时间内承担责任,规范移交用户电力设施物权确认的法律程序。

5.加强用户电力设施移交的合同管理

合理利用电力设施产权人免责范围的法律规定,制定接收用户电力设施合同格式文本,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移交资产权属关系分界点确定、移交主体确认,土地、房屋建筑物无偿使用,电气施工与设备更新改造中双方的权责界定,电气设备安全措施和日常巡检职责、免责事由和禁止等,避免与小区公共物权产生法律纠纷,减少供电责任和意外事故导致的法律风险。

6.小区配套电力设施的接收,应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移交行为的法律约束

一是小区验收送电前,向开发建设单位提出在《商品房购买合同》中增加对购房者有关配套电力设施移交的提示及说明内容。二是业主委员会管理机制健全的居民小区,积极与业主委员会签订用户电力设施移交协议。三是未建立业主委员会的居民小区,积极与当地居民委员会协调,组织居民集中签订用户电力设施移交协议;或用户办理《供用电合同》的同时,与其签订用户电力设施移交协议。

【参考文献】

[1] 李莉.用户产权的受送电设备的维护管理[J].电力设备,2004,5(10):132-133.

[2] 游福兴.用户电力设施资产移交的法律性质及其规制[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7,9(3):62-63.

篇10

关键词:业扩报装;内容;思考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 for electricity power enterprise of modern people, the power supply of the optimiz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spects. In this respect, business expansion in the optimization of service, there are all kinds of patterns can not be ignored in a certain extent industry expanding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ervice.

Key words: business expansion; content; thinking

中图分类号: F426.61

电力业扩报装是客户申请用电到实际用电全过程中供电企业业务流程的总称,是电力企业对电力进行供应和销售的必要环节,业扩报装工作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着供电企业的发展、效益和形象。伴随着一些客户的需求在不断的增长,我国对业扩报装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坚持“一口对外、便捷高效、三不指定、办事公开”的工作原则同时,进一步加强业扩报装规范管理,确保业扩报装工作规范、高效、有序运作,进一步简化用电手续,强化工程管理,缩短业扩报装周期,规范业扩报装工作程序和行为,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树立供电企业良好形象。

1、业扩报装的基本概念

业扩报装是客户申请用电到实际用电全过程中供电企业业务流程的总称,是客户和供电企业监理供用电关系的首要环节,业扩报装工作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着供电企业的发展、效益和形象。它主要包括用电申请受理、现场查勘、确定并答复供电方案、受电工程设计单位资质审查、受电工程设计图纸审查、施工单位资质审查、受电工程中间检查、竣工验收、供用电合同签订、装表接电等环节。

2、业扩报装包含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电力企业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作为电力企业与用电客户之间的重要连接纽带,业扩报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内容和特点分析如下:

2.1业扩报装的主要内容

申请受理:供电营业窗口工作人员按照“首问负责制”服务要求,指导客户办理用电申请业务,向客户宣传解释政策规定。受理客户用电申请时,应主动为客户提供用电咨询服务,接受并查验客户用电申请资料,审查合格后方可正式受理。

现场查勘并确定供电方案:现场勘查时,应重点核实客户负荷性质、用电容量、用电类别等信息,结合现场供电条件确定客户供电电源、计量方式、计费方案等。受电工程设计审查:受理客户送审的受电工程图纸资料时,应审核报送资料并查验设计单位资质。审查合格后,应依照供电方案和国家相关标准开展,审核结果应一次性书面答复客户,并督促其修改直至复审合格。

受电工程中间检查:供电企业在受理客户受电工程中间检查报验申请后,应及时组织开展中间检查。发现缺陷的,应一次性书面通知客户整改。复验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

竣工验收:受理客户竣工检验申请后,与客户预约检验时间,并及时通知本单位参与工程验收的相关部门。竣工检验时,应按照国家、电力行业标准、规程和客户竣工报验资料,对受电工程进行全面检验。发现缺陷的,应以书面形式一次性通知客户,复验合格后方可接电。

供用电合同签订:合同文本审核批准后,将供用电合同文本送交客户审核,如无异议,由双方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或授权委托人签订,合同文本应加盖双方的“供用电合同专用章”或公章后生效。

装表接电:正式接电前,完成接电条件审核,并对全部电气设备做外观检查,确认已拆除所有临时电源,并对二次回路进行联动试验。增容客户还应拆除原有电能计量装置,抄录电能表编号、主要铭牌参数、止度数等信息,并请客户签字确认。

装表接电完成后,应及时收集、整理并核对归档信息和报装资料,建立客户信息档案和纸质档案。

2.2业扩报装的特点

业扩报装工作应全面践行“四个服务”宗旨,认真贯彻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程和有关供电监管要求,严格遵守供电服务国家相关规定,坚持把客户作为服务的中心,不断的优化业扩报装工作的流程,具有“一口对外、便捷高效、三不指定、办事公开”的特点。

3、影响业扩报装工作速度的因素

3.1供电方案的确定及审批方面的影响

业扩报装申请书经业务受理人员受理后,传递给现场勘察人员签收。现场勘察环节存在三个因素:⑴勘察人员确定供电方案并答复客户后,客户不及时联系设计、施工单位进行设计施工;⑵勘察人员没能及时、主动与客户联系,组织相关人员前去勘察确定供电方案,主动服务意识差,延误勘察时间;⑶供电企业公用配电变压器或变电所出线间隔负荷已满,还待配网扩建,暂不具备供电条件,影响业扩报装速度。

3.2工作中业务受理方面的影响

传统的业务受理方式是柜台受理,客户到当地供电企业营业厅柜台办理报装手续,填写报装申请书,提供相关资料、证件等。如果由于资料、证件准备不充分,则需要客户再来一次;如果由于客户没有表述清楚所办业务内容,或业务受理人员没有了解其办事意图,则可能办错业务项,填错申请单。另有一种情况是业务受理人员对用户用电情况不熟悉,不能正确帮助客户分析、解答相关业务事项及用电所需,使客户在报装申请时,不能合理填写申请容量,受理后在后续环节中才发现申请容量不合理,再更改申请容量,延误报装时间,影响业扩报装速度。

3.3工程检查、竣工验收方面的影响

供电企业对客户工程中间检查不及时,原因有两个方面:⑴客户不告知供电企业施工时间;⑵供电企业不及时了解客户施工进度,不能进行工程中间检查,待客户工程完毕,申请竣工验收时才去验收,在验收中如果发现问题,则需要进行整改。有些客户拖延整改,或找人情不愿整改或整改不彻底,造成验收不合格,影响业扩报装速度。

3.4工程设计、审核及施工方面的影响

供电企业向客户答复供电方案后,有些客户因种种原因不能及时委托设计部门设计,或不能及时将设计图纸交供电企业审核,或供电企业审核后提出修改意见,客户不能及时修改设计图纸,延误工程进度,影响报装速度。

3.5装表接电方面的影响

客户工程经供电企业验收合格后,供电企业派人装表、加封计量设施,客户在供电企业办理相关手续。大多数客户能够很快办完相关手续,但个别客户在需签订供用电合同时,企业法人不在,又没出具委托人签字的委托书,造成不能及时签订供用电合同;也有个别用户因资金紧张不能交清相关费用,供电部门暂不送电,影响业扩报装速度。

4、对电力企业扩报装的思考

4.1 要建立业扩报装稽查和客户服务回访常态机制。供电企业各级营销部门要全过程督办业扩报装各环节的工作进度,加强对业扩报装工作标准、政策制度和服务规范执行情况的稽查。开展客户回访和满意度调查,定期提出改进业扩报装服务的措施建议。

4.2 要强化业扩报装考核评价工作,完善业扩报装质量考核制度,建立客户受电工程“三指定”治理长效机制,将整治成效纳入各级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指标。通过持续评价,不断规范业扩报装,提升服务水平。

4.3 要实行业扩报装服务责任追究制度。重视并加强客户投诉管理,建立健全业扩报装服务责任追究制度,对涉嫌“三指定”、侵害客户利益的事件以及在业扩报装工作过程中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重大经济损失的事件,应严格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4.4 要加强服务意识,规范员工工作行为,切实解决客户的实际用电问题。

5、结束语

电力业扩报装是一个长期、艰苦的工作,根据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需要不断地完善业扩报装流程及相关制度,需要各部门、单位各方面的通力合作和大力支持。在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下,能更好地开拓电力市场,更好的树立电力企业的形象,为电力企业创造出更高的价值,一定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回报,更好地为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