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08-25 17:21: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意义

篇1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6(C)-0140-01

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如今在欧美被奉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此理论在我国的教育教学中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与普通教育相比,在高职教育中引入多元智能理论,加强此理论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将对高职教育发展和改革有着深刻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思想内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风靡全球的国际教育新理念――多元智能理论(Multi2 Intelligences,简称MI理论)是由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加德纳(H.Gardner)博士于1983年在其所著的《智能的结构》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并在后来的研究中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人类智能结构理论。

加德纳认为,实践证明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多元不是一种固定的数字概念,而是开放性的概念[1]。多元智能理论包含以下8种智能:

1、言语语言智能:指人对语言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2、数理逻辑智能:指人对逻辑结果关系的理解推理、思维表达能力。3、视觉空间智能:指人对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的正确感受和表达能力。4、音乐韵律智能:指人的感受、辨别、记忆、表达音乐的能力。5、身体运动智能:指人的身体的协调、平衡能力和运动的力量、速度、灵活性等。6、人际沟通智能:指对他人的表情、说话、手势动作的敏感程度以及对此作出有效反应的能力。7、自我认识智能:指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8、自然观察智能:指的是观察自然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教育的意义

在推进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把多元智能理论正确应用到我国的高职教育中,将对我国高职教育产生极大的影响及意义。

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的能力是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其智能倾向是多种智能集成的结果。总的来说,群体所具有的智能类型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逻辑思维,此种类型可发展成为研究型、学术型或设计型人才;另一种是形象思维,此种类型可发展成为技术型、技能型或技艺型人才。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人才观指明,高职教育不完全等同于高等教育,它为另一种类型教育,在学习生涯拓展空间上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了理论基础,从观念上阐明我国“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2、培养对象。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尊重个体差异,尊重个体发展的思想为职业院校树立“人人成功”的教育理念,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成功的潜力[2]。3、教学效果评价。多元智能理论与高职教育的价值观相一致,社会需求是对职业教育教学效果评价的一个重要的标准[3]。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改革单一强调语言――数理逻辑智能的育人方式,而向学会做人做事的现代社会所需的多元智能教育发展必将成为一种趋势。具体到教学效果评价中应力求做到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式方法多样。应通过笔试、讨论、答辩、技能测试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来评价学习效果,其中突出技术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应邀请企业、行业专家与任课教师来共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潜在的聪明才智,促进学生智能发展。

三、多元智能理论的局限性对高职教育的影响

与其他智力理论一样,多元智能理论在引起心理学界和教育界极大震动的同时,对其局限性的争论也一直在持续。1、实践性研究的欠缺。一些批评者认为加德纳的智能理论是多元文化在认识科学上的反应,宣传了更为平等的智能观,却没有靠得住的依据,斯腾伯格说:“多元智能理论没有研究设计,是一种思辨性理论。”[4]事实上,加德纳本人确实并没有在理论建立后进行实验研究,但大量教育工作者用此理论对教育教学进行实践性指导的结果是有目共睹的。2、智能评价的不公平性。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是对学生发展的公平评价,即使这样,其评价的局限性还是存在的。如多元智能评价标准强调文化公平性,以及由此对智能的内涵拓展,这为那些处于主流文化的学生拓展了发展的机会,但对那些处于非主流文化的学生并没有多大益处,甚至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他们的边缘化。

职业教育,作为多元化的教育形式的一种,为那些在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方面为弱项,而其他方面为强项的学生提供合适的发展条件,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其今后生涯发展做准备,满足他们全面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必须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以高效益和高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职教育应该根据本身的实际情况来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应用中灵活多变,使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教育中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使其为高职教育更好的服务。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的结构[M].兰金仁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2]赵俊萍.多元智能理论与教育观念的转变[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12).

篇2

关键词:幼儿教育;多元智能;意义;策略

随着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一场新的教育变革也正在积极地进行着,多元智能理论为如何更好地实施幼儿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

一、幼儿多元智能培养的意义

幼儿时期是人的智力发展的黄金阶段。加德纳说过:“儿童在某些智能领域的创造能力的发展早于理解能力的发展。”可见,在幼儿时期对其智能的发掘是十分必要的,这是促使幼儿智能发展的一个最为关键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对幼儿进行多元智能的培养是对幼儿发展的一个质的提升,所以,作为幼儿教育者我们要多设计一些多元智能的教育游戏,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在自己喜欢的方式下进行学习,这样更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促使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而这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多元智能的实施策略

1.丰富幼儿园环境

幼儿园环境对幼儿的感知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对幼儿多元智能的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如加德纳认为:“智能基本上是一种生命的心理潜能”,而这种潜能能否被激活有赖于特定文化下的环境和教育。幼儿时期又最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他们喜欢去发现感兴趣的事物,因此,我们要给幼儿一个丰富多彩的幼儿园教育环境,给幼儿提供教育的环境,让幼儿有机会去发现、去感受、去体验,让幼儿的感官得以充分调动,这样十分有利于幼儿多种智能的发展。如在“图书角”中激发幼儿的语言、视觉空间等智能的发展。

2.丰富幼儿教育材料

智能的发展总是在组合形式下进行的,每个幼儿智能的发展都有着自己“特有的路线”,而教育材料是幼儿进行学习的媒介,幼儿通过自己独有的智能优势进行探索,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可见,幼儿教育材料能够引发幼儿大量的科学探索活动。如在“汽车城游戏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玩具汽车和模拟跑道。

3.家园构建良好互动,促进幼儿多元智能发展

正所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如母”,孩子自幼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父母对孩子的潜能、个性都能在生活中有所知,有所感。可见,父母是幼儿多元智能最先的发现者。基于这点,教师要积极地与家长进行联系,加强家园的交流,为幼儿多元智能的培养提供更多的途径。

总之,关注幼儿多元智能的培养势在必行,在幼儿教育中我们要坚持通过多元智能来教,坚持为多元智能而教,开放幼儿的智力潜能,促使幼儿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佳英.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J].理论学习,2009(01).

篇3

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智力理论是动漫艺术设计专业重要指导思想。根据科学的“多元智能”理论,把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艺术因素渗透到艺术教学之中,把众多领域借鉴到艺术学习的领域,能有效解决我们在艺术教学中的问题,改变教师的教育观、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使动漫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开放多元。

一、关于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登纳(Howard Gardner)于1983年提出的。这项理论最重要的观点在于:人的智能是以多元形式存在的一组智能,包括:语言、数理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关系、自我认识、自然探索。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当代教育改革的启示和指导意义是深远而重大

(1)“因材施教”:每个人的智能组合方式不一样。

(2)多种智能的全面培养:不是传统教育对语言、数理逻辑等单项智能的培养。

(3)教育要着眼发展:对学生的不同需要,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给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能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切实的提升。

(4)注重人的自我认识智能:人都有自省意识,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探究空间,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由此可见,“整体化、个别化、自主化与多元化的教育内涵”,值得教育者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动漫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是确实可行的。

三、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动漫艺术设计专业教学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动漫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应致力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活动过程的多维度、立体化,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形成性,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模式,以期最大限度地实现该专业的价值和目标。

(一)弱化动漫艺术设计专业与各学科界限

动漫是通过制作,使一些有或无生命的东西拟人化、夸张化,赋予其人类的一切感情、动作,专业教学的内容涵盖广、范围宽,其教学目标自然无法只停留在对某个单项智能的培养上,决定了动漫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以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为教学目标,即“为多元智能而教”。

(二)打破学习空间,整合课程资源

动漫艺术设计专业从事动画片制作、影视制作、后期合成等工作岗位,必定是需要打破学生在校学习中阻碍的空间,多元智能理论特别强调在本专业实施课程时尽可能以家庭资源、地区资源、社会资源、民间资源、自然资源成为课程资源,以丰富多样的呈现方式,完成资源整合。

各类艺术活动:历年“全国职教文明风采”竞赛中本人带领本专业32位学生参赛获一等奖3位,二等奖14位。“2011株洲市第六届艺术节”“2012株洲市第七届艺术节”, 59位学生参赛,109幅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10位、二等奖24位、三等奖75位。竞赛包含的课程与设计作品形式:摄影、卡通形象设计、Flash动画制作、Phototshop图像处理。

利用醴陵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等校外艺术课程资源,设计以“家乡瓷器”为主题多种教学,民间资源的吸收与探索涉及到的课程与展示形式:3DsMAX、MAYA、网页设计与制作。

株洲“火车拉来的城市―一桥地标建筑”、“老街动漫场景创作”,学生亲身参与这些形式各异、材料丰富、方法多变的美术活动,满足了应用的课程与整合方式:绘画后期编辑、影视后期合成、影视特效合成。

(三)实施多样的学习方式,因材施教

多元智能理论,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自主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学习风格类型:沉思型和冲动型、整体型和序列型、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因材施教的特点:呈现方式因人而异、提问内容要因人而异、方法探索因人而异、合作要求因人而异、练习要因人而异、分层竞争,适合不同个性的动漫艺术设计专业学生。

(四)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建立开放和宽松的动漫艺术设计专业评价氛围,需要学生、同伴、教师、家长共同关注、评价,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篇4

多元智能理论小学语文教学革新一、引言

我国语文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私塾教育是我国最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一,而随着现代教育的引进,私塾教育模式已经逐渐被新式教育所取代。然而,受到所授知识内容的限制,我国语文教学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与传统私塾教育比较相似: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个人能力开发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家长和老师们都渐渐意识到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这里引进多元智能理论,但是多元智能理论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究竟什么是多元智能理论?而多元智能理论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又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多元智能理论又该怎样运用到孩子们实际的教育中去?这都值得我们思考,而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如果能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小学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中去,较好地解决我们目前面临的很多问题。

二、什么是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1983年在其著作《心智的构架》一书中提出。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意义在于,打破了人们传统意义上认为的人类智力因素只由逻辑数理能力和语言能力组成的这一说法;而提出了与人类智力相关多重因素,如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其中也包括数理逻辑能力和语言能力)来充实智力的评判标准。而相较于之前传统的认知,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无疑符合现下我们提畅的全面发展。同时这一理论的提出,也可以发现我们对“人”自我能力的发掘有了更多的进步。并且多元智能理论是不断发展的,这也符合我们不断发展的认知,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不断往这一理念中加入新的元素,所以说,多元智能理论是有极大生命力的。

多元智能理论简单概括来说,就是强调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天赋。多元智能理论强调的是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应当注意学生是否有自己专长的方面,对于这一方面应当积极培养,而学生如果有些学科赶不上其他同学的进度我们也不应该予以指责。

三、多元智能理论与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以被认为是中国的国学,但是随着自然科学的兴起,我国在语文教学方面有些忽视,导致在语文教学方面的问题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特殊性。不过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民族文化的弘扬,使得语文教学又再次受到人们的重视。不过,就小学教学而言,让存在一些问题。在研究中,笔者发现,合理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着极大的裨益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老师的观念问题

很多老师对语文教学的理念还比较老旧,仍采用中国古代私塾教育的教育观念。对待语文教学只讲究两个字:一是读;二是背。采取的课堂方式就是领读和听写,这两种方式在巩固小学生语文基础方面的确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如果教学过程中仅采取这两种方式则显得过于呆板,且不利于孩子的综合发展。

2.小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通常自制能力较差,很难做到按质按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们都知道学习语文最重要的就是语句、词汇的积累,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枯燥地背记汉字,而应付老师的课堂听写是非常痛苦的事,而且即使背下来了,也大都是短暂记忆。如何让孩子自主快乐地学习是老师们的一大难题。

3.区域方言问题

小学生尚未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也没有规范的学习方法让处于学习模仿阶段。这一时期,小学生的语言学习主要来自于对周围世界的模仿。但是我国虽然已经普及普通话三十多年,且普通话作为我国语文学习的重要课程目标之一,但是很多地区受到方言影响,孩子即使在课堂上说普通话,下课后与同学或者回家后与家人的交流仍然使用方言。这种现象显然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如果能够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其中,则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

首先,老师自己应该做好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解,最重要的就是明确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且都拥有着不同的天赋,应该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对待自己的学生。用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的话来说,就是“因材施教”。要充分调动语文课堂的一切资源,跨出应试教育的老观念,将更多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语文课堂中去。

其次,应该将多元智能理论简单化运用到日常的教学中去,如有些学生有较强的音乐天赋,那就可以多推荐一些歌曲给他,让其通过唱歌,记歌词的方式学会掌握文章的节奏韵律和生僻字词;如果有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体现出不一样的天分,那么可以鼓励这个学生多多进行课堂演讲等,并且还可在在课堂推广,“课前三分钟”小演讲的方法,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如果有学生展现出较强的表演天分,则可以将语文课文改编成简单的小话剧,让同学进行课堂表演。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课本知识,并且使孩子们各方面素质都得到了综合发展。

最后,针对地区方言问题,多元智能理论也可以较好解决。由于方言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受到地方语言环境的影响,小学阶段孩子还处于模仿时期,因此对周围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多元智能理论中将孩子的语言智力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指标,指出儿童阶段是最佳语言的学习阶段。而作为老师可能很难改变学生家庭的语言氛围,但是可以做的是尽可能在学校营造良好的普通话氛围,为孩子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带动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使用普通话。

四、结语

本文已经通过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简要介绍,指出多元智能理论对于我国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并且细化出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多元智能理论对解决这些问题又能发挥巨大作用。我们已经发现,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说,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强化他们的天赋能力。小学语文老师则应积极主动地探索国内外较先进的教学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将新理论投入教学实践当中去,为我们的学生带来更好的课堂,并更好地开发学生潜能。

参考文献:

[1]杨璐.差异教学策略研究――来自美国的经验[D].华东师范大学,2009.

[2]刘桂芝.多元智能理论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

篇5

加德纳博士对神童、脑损坏的病人、心智不全却有特殊技能者、正常的儿童、正常的成年人以及不同领域中的专家和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都做了仔细的研究。通过对这些人群研究结果的整理和分析,他认为以前人们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人们往往认为在科学研究领域有所成就的人才是智力发达的人,而对那些心智不全却有特殊技能的人,人们基本上都会忽略这些特殊技能,片面地人文这样的人智力低下。加德纳认为社会大众的这种判断方法是有失偏颇的,人们过去对智力所下的定义过于狭窄,过于片面,不能够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一个人的智力不应该是仅仅看在某一固定方面的成就,而是要综合考虑。他提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七个范畴(后来增加至八个):1.语言智能。这种智能在作家、演说家、记者、主持人播音员、律师等职业上有更加突出的表现。2. 逻辑数学智能。从事与数字有关工作的人特别需要这种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智能。他们寻找事物的规律及逻辑顺序,对科学的新发展有兴趣。3. 空间智能。空间智能强调人对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很高。这种智能为画家、建筑学家的特长。4.音乐智能。这种智能在作曲家、歌唱家、等人员那里都有出色的表现。5. 人际智能。领导者更需要这种智能。6.内省智能。具有这种智能的人能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这种智能政治家、哲学家、、教师等人那里都有出色的表现。7.自然探索技能。自然智能强的人,在打猎、耕作、生物科学上的表现较为突出。8. 其它类型智能。包括记忆力、形象力、抽象力、信仰力、创造力等等。

过去的人们所提倡的多元智能发展主要集中在幼儿园阶段,有不少从事学前教育的专家们认为,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应该从人的儿童期开始培养,在此基础上并慢慢推广至更高、更深远的层面。然而,从现实出发,多元智能理论的框架单能在学前时期推广是毫无意义的,在中学、大学、甚至研究学院或在继续教育的培训中也是非常合适的。近年不少国际MBA的课程都加入了创意思维的课程,以加强学生在新时代的适应力和创意方面的开发,这正正就是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的其中一个范畴。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智力发展的多元性、强调学生个体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强调教师教书育人和学生接受知识的创造性、强调新课程和教学评价标准的开发性。

多元智能理论对现阶段中国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也具备了一定的现实意义。

(1)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智力观。

多元智力理论强调智力的多元性,智力并不是单纯只有一种,在前文中提到的八种智力都应该被关注。真正的素质教育必须充分认识到智力的全面性和多样性,并使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不是单纯用某一种能力作为衡量标准。

(2)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教师转变错误的教学观。从古至今我国的传统方法就全面依靠教师。一节课基本上以“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沉默是金”为主要形式,再加上枯燥乏味的“题海战术”,而忽视了各个学科之间和学生各种能力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多元智能理论与此存在着本质的差别,这一理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以上提及的八种智力,而且每种智力之间都没有形成一对一的联系,在这八种智力中,任何一种智力的缺失或不发达都不能影响其他智力的存在或是发展。因此,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就不是固定不变的,这就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一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灵活多样,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

(3)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

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及家长,都认为在课堂上的反应的能力和考试成绩的高低才是衡量学生智力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大误区。传统的智力测验都是以考试的形式进行,过分强调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只采用纸笔、或口头测试的方式,这种测试方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应试教育,在这种教育制度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也只会啃书本、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都很差。大家都知道这种类型的教学对中国教育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中国的传统评价方式是片面的、有局限的。多元智能理论的进步思想就在于它认为人的智力不是单纯的,而是有很多种能力构成,因此,学校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也应多元化,用不同的方法评价不同的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因材施教,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也应如此。

(4)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转变学生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能力,这就导致了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固定模式的教学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多元智能理论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积极乐观的学生观,俗话说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与缺点,反过来看也一样,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教师应从多角度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其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

篇6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职教科学教育

“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1983年提出。他认为人类的智力是多元的,包含了九种基本智力: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视察智力和存在智力[1]。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只是在于知识的传授,更是在于发掘并指引这些智力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教育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使其“多元智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向传统评估学生能力的观念提出挑战,对当前西方许多国家教育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近几年来,这一理论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对于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3]。

一、利用多元化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潜能

研究表明,人类在出生之前就已具有各种智能发展的基础。加德纳认为遗传基因对智能可达到的程度可能有一个最高值。在现实生活中,人的智能要逼近这个极限的可能性很小。然而,如果我们能多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某种智能发展的条件,那么几乎每个人都能在那一种智能的发展上取得一定的效果。

基于以上理念,“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活动中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重视学生的多种潜在智能训练,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通过情境教学、模拟教学、技能操作等方式,有意识地营造一个立体多维的实践氛围,提供给学生一个激发创造性的环境,进而提高学生的多元智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运用丰富的课程内容和多样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多元智能

反思我国的职教科学教育课程设计,不难发现,课程结构过于单调,课程内容过于局限,教学模式过于统一,评价方式过于僵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教学中必然出现一些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多元智能教学,既可以从教学的内容上着手,也可以从教学手段或媒体应用方面去考虑。为促进学生对学习对象的“理解”,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科学课程应该是生活性的、游戏性的和综合性的。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中,我们应该关注那些能引发青少年多个智能领域得到发展的内容。课程内容选择的前提是判断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没有需要和兴趣就没有儿童的发展,需要可以产生兴趣,但兴趣并不限于直接的需要。兴趣可以通过培养产生,并且可以发展为爱好。因此,小学教育课程内容选择,应重视区分儿童的一时兴趣和他的长期需要,培养儿童对解决问题的兴趣。

实践教学手段因学科特点可以多种多样,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起来,多角度参与教学之中[4]。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多媒体实践教学广泛应用起来,学生在调动多种感官的同时,强化了直观性,也进行了多种思维和想象,进而提高了各种智能[5]。

三、运用多元评价促进发展性评价观的形成

过去人们大多将语言和数学逻辑智能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大部分智能测试都建立在这一基础上。多元智能理论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必须要从多元的角度进行。除了自我评价外,他人的评价同样十分有意义。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教师评价的权威性倾向较重,实际上,评价并不是教师的专利。学生之间的互评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同伴的肯定与认可有时会比教师的肯定更有效。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评价的机会,让他们在反思职教会学习和学会管理学习。

加德纳认为: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拥有着上述九种基本智力,这九种智力代表了每个人不同的潜能。学生个体之间的智力差异是由于九种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所致,学生与生俱来就各不相同,在心理与智力水平上有着各自的风格与强项,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有效的教育下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智能发展上不存在失败的学生[1]。

多元智能理论,要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形成新的学生评价观:评价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习的水平状况,更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评价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评价要具有个性特征,尊重和体现每个学生的差异,激发主体精神[6]。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以往对学生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从评价内容上,注重从多元智能的各个方面对他们给予综合的、全面的评价;从评价方式上,要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观察学生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范围等,并从学生的行为、语言、表情等发现学生发展的现状和倾向,帮助学生“扬长避短”。认真地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正是多元智力理论的核心。

职教科学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创新实践的积极性,备加关注那些爱幻想、爱标新立异、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充分挖掘其“异想天开”中的合理因素,通过激励评价,启发学生智慧,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他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将职教科学教学由传授知识转变到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促使学生由维持性的学习转变为创新性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中国:新华出版社

[2]纪.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3]宋梅.“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对课程改革的启示[J].职业技术(下半月)

[4]李保和.学习和实践多元智能理论[J].甘肃教育

篇7

关 键 词:音乐课改 多元智能理论 教育实际 误区

多元智能理论被介绍到我国后,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已产生一定的影响。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至少具有八种智能(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强调教育应促进八种智能的全面发展。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为音乐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新的思路,并已成为音乐课程改革的基础理论之一。于是,关于借鉴和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音乐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极大地推动了音乐新课程的实施和发展。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在音乐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施过程中,某些报喜不报忧的毛病和理论与实际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鉴于此,笔者就多元智能理论在音乐课改中应用背后值得注意的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在音乐课改中的应用与教育实际的错位

多元智能理论不是对传统教育的简单否定,而是一种扬弃。不同教育观念的渗透和整合,将为音乐课程的改革开辟广阔的道路是毋庸置疑的。可是,相关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却大都忽视了与我国教育实际结合的问题,因此给人以“闭门造车”的“作秀”之嫌。

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是:多年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并没有使我们从传统教育的怪圈中完全跳出来。过分强调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的标准化考试仍占上风,音乐智能作为同样为社会需要的智能仍未得到普遍重视和认可。在中小学里,对音乐的“学科歧视”仍普遍存在,“精英”教育观念未真正转变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也未得到有效改善,等等。诸如此类的教育实际严重影响和制约着音乐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严格地说,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面貌仍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多元智能理论虽然对我们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有着极为有益的启示作用和指导意义,但如何操作,是一个尚待探索的问题。实际上,多元智能理论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还有很多目前尚不可穿越的“瓶颈”。这就使得许多相关的研究成果、教学实验虽然也很优秀,却只能停留在研究(或仅仅是论文)层面上得不到支持而无法推广。

比如,加德纳强调,多元智能观的核心在于认真对待个别差异,支持“教育的个性化”。因此,“学校教育如果考虑学生的差异,考虑学生个人的优势,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方式来进行教学,就会产生最大的功效。”《音乐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中所表述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也是与之相一致的。但是,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教育制度的差异和教育实际的差异,要真正实施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学,贯彻“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课程理念,谈何容易!这就需要我们探索多元智能理论在我国现阶段走不同的道路,走符合教育实际的道路。当我们满怀激情地热衷于介绍、借鉴、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时,我们不仅在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方面探讨其指导价值;不仅要在智能观、学生观、教学观与评价观等方面找出与传统的差别并探讨其有效的运用途径,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从我国的教育实际出发探索实践和发展的可行性,不照搬也不扭曲,最大限度地弥补我们音乐教育背后现有的缺失。

二、在音乐课改中应用易步入的两种误区

如果说,多元智能理论在音乐课改中的借鉴和运用还存在上述不尽如人意的客观因素,那么,作为可行性探索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很容易主观上走入误区。归纳起来不外两种:

一种是表面化的“多元智能教学”。这种误区的特征是“以不变应万变”,大摆“花架子”。把加德纳提出的八种智能不加分析地搬上音乐课堂,牵强附会。笔者不反对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把音乐智能的培养与其他七种智能相结合,比如,加德纳也倡导多元情境化教学,我们可以在一节课中设置或与语言(朗诵)、或视觉空间(影视动画)、或身体运动(舞蹈律动)等相结合的情境,有两三种即可,决不能一哄而上。一节课的时间不可能面面俱到。

一种是断章取义的“多元智能教学”。这种误区的特征是缺乏“拿来主义”的态度,缺少研究精神。如将“研究性学习”的优越性绝对化,与“接受性学习”对立起来。以为“教学活动只要动用了图画就是空间智能,用腿跳一下就是运动智能,有背景音乐就是音乐智能”,就算得上“研究性学习”。而加德纳在强调“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价值后还告诫我们:没有任何医治教育百病的灵丹妙药,也没有通往知识天堂的阳关大道。有的知识需要背诵就应背诵,有的知识需要计算就应计算。教学方法应该是多元的,不能用一种方法覆盖全部的教学过程。“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是互补的关系,“强调‘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并非贬低‘接受性学习’的价值。”总之,这两种应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课堂教学容易走入的误区,常见于一些“公开课”“观摩课”和“示范课”中,“作秀”嫌疑很大,值得我们警惕。

那么,怎样避免走入这样的误区呢?就是既需要认真研究、理解多元智能理论的真谛,又需要从音乐教育改革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符合我们国情、校情的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我们的音乐教育教学实践,这样才能减少或杜绝弯路,或步入误区。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10.

[2]范绪锋.多元智能理论应当怎样借鉴.中国教育报.2003年12月27日第3版.

篇8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高中数学;个性化学习;教育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1

随着教育制度地不断深化改革,一时间出现了很多创新性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其中多元化智能理论运用于实际教学之中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及模式。这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一改传统的“四环节学习法”的教学模式(即“预习――听讲――复习――作业”四个环节)的存在的缺陷,尊重了学生的智能化选择以及保证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笔者认为,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效果非常明显,能够很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大地提高了数学课堂的实效性。本文攫取了高中数学教学为例,对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数学个性化学习方法中的应用进行着重地阐述。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嘉德勒在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的,在他的论著《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得以体现,详细介绍了多元智能理论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在书中,霍华德?嘉德勒提及人的8类智能,这8种智能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省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人际交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霍华德?嘉德勒关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标志着多元智能理论赋予了智能新的内涵,提示人们今后在处理各项问题时,应该重视多元智能理论的重要作用。十几年来,在美国及其它许多国家,多元智能理论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赞同,同时也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拥护,并开始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产生日益深刻的影响。多元智能理论关于智力和人类学习的“革命性”观点,对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一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挑战。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数学个性化学习中的应用

(一)多元智能理论运用于高中数学练习的设计

1.在练习的内容上给高中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

高中生进行数学练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就是对高中数学的练习的内容进行自主性的选择,这样能够充分地体现高中生学习的自主性,更好地在数学练习课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数学教师在实际的设计练习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到高中生智能的多元性特征,仔细地对待每位同学,尤其是对于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更需要认真对待。例如,在讲解完了《集合的运算》这节内容之后,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接受情况以及数学底子,并不统一地布置练习题,而是让学生进行自主性地选择,让他们在对数学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一定的理解,并掌握其中的一些具体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将数学课本上的练习题进行选择性的练习。此种自主性的练习题,数学教师将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时,就可以了解到学生在自主选题时是否具有针对性或是对学生理解集合的真正涵义的程度等。那么,这样就可以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运行。

2.在练习的形式上给学生开创自主选择的空间

传统的高中数学练习往往是用纸和笔来进行抄写、运算或论证为主的书面形式,不符合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需要。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让练习从“抄写、运算、论证”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做到听、说、读、写、算、唱、画、做等全面开花,在练习的形式上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对于上述这种学习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对个性化作业的思考

根据多元智能化理论的视角,传统的分层作业的形式虽然考虑到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但是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它不能与高中生实际的智能差异很好地吻合,以及它简单地将学生的学业成绩分成了“三六九等”,这是极不科学的,因为它严重地挫败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以及兴趣,个性化的作业实质上而言是一种具有自质的作业布置模式,数学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提供各种各样的作业,根据学生个人的智能特征以及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等情况,例如手工作业、绘图作业等各类形式的作业。数学教师在上到《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这一节时,为了能够巩固学生对椭圆的认识,数学教师布置了这样的课后作业,供学生从中任选一题:(1)根据椭圆的定义,请你设计出一支能方便画出各种椭圆“椭圆规”,并说明其工作原理;(2)根据椭圆的定义,利用电脑软件《几何画板》画椭圆,并说出这样画的根据;(3)写一个椭圆方程,求出焦点,用描点法画它的图形,然后用定义验证图形的准确性;(4)观察自然界和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它的某个截面)象椭圆,想一想,如何应用椭圆的定义来验证它是不是椭圆.以上各题,均是加强学生对椭圆的认识。通过层层递进,可以看出学生实际的掌握程度。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当前时期下高中数学应该积极地加强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这对于提供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提升高中数学课堂的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朱莉,王靖,周念丽,等.小班幼儿数学学习中的个性特征分析――基于教师的个案观察 [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10(12).

[2] 王锋.让数学学习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实践与反思[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6(1).

篇9

【关键词】多元智能;素质教育;公共艺术教育

一、“多元智能理论”

1983 年,世界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在《智能架构》(Frame of Mind)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有力地驳斥了“智商决定一切”的观念。该理论一经提出,就对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93 年,加德纳教授的新著《MI――开启多元智能新世纪》(Multiple Intelligences)又相继问世。该书不仅对其理论进行了更系统地阐述,而且还用了大量的实例说明了该理论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中的意义及具体应用。

这种“多元智能理论”在新世纪的发展中和教育中依然显示出强大的理论生命力。它在指导艺术改革与艺术教育的过程中,着重于为我国当前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与实践拓宽进行积极的拓展,对教育与创新的观念、思路进行了全新的审视,为推行中国的综合性素质教育,推动中国的公共艺术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现实依据。

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智能理论提出了挑战,具体表现为:加德纳教授认为人的智能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人类的认知本领并非是某种单一的智能所能达成的,它需要利用一组能力、才能或心理技能(即智能)。而且,七种智能处于相同的地位,没有主次之分。其中,音乐智能是区别于其它智能而独立存在的一种智能,同时也是这七种智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更为重要的是,它对于其他各种智能的确立和培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素质教育以及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2007年7月5 日,教育部部长陈志立签发了 13 号令――《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并自 2002 年 9 月 1 日起开始施行。其中总则的第二条明确说明,该规程的适用对象包括普通高等学校。也就是说,普通高等学校所开设的艺术教育课程也应遵守规程中的各项要求。公共艺术教育不仅是提高人们技能、艺术审美能力的一种教育,而且是与其他的学科不可分离的一种综合性、创造性的艺术学科。在这些教学教育过程中形成的智力积累与智能发展,会为学习者提供足够的创意性能量和知识学科间的彼此联想、启迪的能力。在有效的时间、地点,

人们可以运用这种教育教学和智能发展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习时间、学习进度、学习灵活度等方面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提高其智商水平。课堂目标的设计与完成过程中,需要针对“感性”特色进行探索。

因而,中国的公共艺术教育需要根据以上种种弊端,提出对学生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补救”措施,在改革开放与“美育”的推动中使公共艺术教育在中国高校形成了一个。围绕公共艺术教育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更为重要的是,对国民和其它主体学生进行艺术学习和多种不同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为了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各种人才,也是为了提高学生日后可能专门从艺的职业工作水平,尤其是综合素质,而且还可以使其在工作中充满了创意性与创新性,成为一种综合性人才,使学生在社会工作中能够发挥艺术方面的创造性和由此启迪而来的智能潜力,从而为其更好的在社会工作中发挥创造性提供能量。因此,艺术教育在高等教育艺术公共课程和学校课程体系中都具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对公共艺术教育的影响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不仅是人类教育过程中的一种有效探索,而且还在阐明了人类智能的多元性和展示智能的多种方式基础上深入的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心理需要和精神需要,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了人类不同类型的智能之间不仅具有不同的功能而且还形成一种优缺互补态势,这些不同的类型智能之间在某些方面可以以某种语言和数学逻辑的方式启发其它方面的智能发挥和智力形成。而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以综合性智力培养为目的的教育,艺术培养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教育的主要评估指标。这些超凡的教育理念和智能、智力的不同见解,为中国当前的公共艺术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和发展模式启迪,它对公共教育的启示在于: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公共艺术教育观念。

正如美国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中所述,唱歌等具体化的技能是承载素养与智能发展的一种媒介,而艺术教育的作用是塑造人、启迪人的智慧。公共艺术教育过程中音乐等艺术能力的培养,其目的不仅仅是学会某一项单纯的技能,而是从更广泛的范畴来发展此方面的能力,而且能够将这种智能与其他智能相结合,并且灵活地运用。审美教育即美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审美教育作为完美人格塑造的重要内容,又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所在,历来受到教育家们的重视,对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是实现这种教育的素养之一。教师、学生都需要在此过程中实现升华。

参考文献:

[1] 宋洁.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的影响研究[J].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 2016(04)

[2] 吴倩.公共艺术教育在高校中的分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6(08)

[3] 潘龙瑞.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11)

篇10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中职 课程设计 整合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19-02

一、前言

多元智能理论对于探索中等职业教育礼仪教学、培养学生礼仪知识与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在礼仪教学中发现学生优势智能,培养学生优势智能方面的潜力,积极引导学生相应的专业发展方向,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这种智能理论最初是美国的心理发展研究人员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来的。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多种主要的智能其中包含:语言的智能还有逻辑的数理智能,与空间的智能还有运动的智能,音乐的智能与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内省的智能与自然的观察智能等。语言的智能主要指的就是口语以及书写文字具体的应用的能力,它与对语言的文字和于洋的意义还有规则和语法能力,与声音还有节奏,音调和诗韵有很大的联系,其中不同的功能在语言的实用能力上都有一定的敏感性。数理的逻辑智能主要指的就是运用数字和推理的主要能力,它关系到了对抽象理论的应用于具体的认知,其主要的成份包含了觉察上的逻辑以及数字样式上的分析能力,还有就是进行普遍的推理能力,还有巧妙的对对抽象分析上的能力。空间的智能其主要指的是对视觉性或者是空间性的一些消息进行感知的能力,还有就是将所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所体现出来的一种能力。其中的主要成份有准确的认知物体还有认知形状的能力,对认知到的物体或者是形状在操作或在心理做出一种空间旋转上的实力,在头脑里组成心像和转换心像的一种能力,对图像艺术所认知的视觉和空间的张力,以及平衡和构成等联系上的一种敏感性等。

三、中职课程设计特点

中职生的智力倾向是形象思维,在内省、空间、运动以及智力观察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展现了“在实践中学习”的教育理念,这对中职人才的培养可以说并不是劣势,反而是其自身的优势;因此我们认为内省对于中职生来讲应被排在第一位,这代表中职生有着十分强大的自我意识与自我反省的能力。另外,中职学校中男生与女生之间的智力,还有不同专业学生的智力彼此存在巨大的差异,所以除认识到中职生的智力倾向外,尤其还要关注个体以及性别之间的差异。 同时,中职学校生源的质量也是对其课程设计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面对目前学生基础知识并不强以及学习目的不是很明确、学习缺少动力等情况,笔者认为目前中职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改革课程设计,减轻课程设计的要求与难度,从浅到深,设计与学生智力相一致的课程。并且中职课程还应该对学生的智力特点加以掌握,尊重以及善待学生个体上的差异。

四、多元智能理论与中职课程设计的整合实践探讨

1.调研

本文基于中职学校自身的教学内容,将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班级。并且对所需要的数据采取了文献法。进行调研的主要目标: (一)创新“多元智能理论”在礼仪教学中的应用。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礼仪教学中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指导。

(三)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在礼仪教学中发现学生优势智能,培养学生优势智能方面的潜力,积极引导学生相应的专业发展方向。

结果从调查中得出:45%的同学对现在礼仪基础课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师演示、学生跟着教师的操作步骤学习的教学方式不满意,但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愿意接受这种教学方式,但他们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不利。

2.分析

A班要比B班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对知识的探索性,还有学生合作精神以及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提升,基本符合了我们操作的理想效果。因此,能够获得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指导的职业的学校《礼仪》课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合理的,实验班学生的整体智能水平有一定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3.研究的意义

(一)在当前的中职礼仪课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更有助于提高中职礼仪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更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多元智能理论与中职课程设计整合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实践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中职课程设计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多元智能理论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整合实施措施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