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有效提问范文

时间:2023-08-25 17:21: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阅读教学的有效提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阅读教学的有效提问

篇1

关键词:有效提问;阅读教学;注意问题;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9-012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9.083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把学生看做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权利、有尊严、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他的发现法中也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不是一个被动的、消极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是一个“发明家”“思想家”;教师并不要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其作用主要是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景,教师应扮演一个“导师”的作用。教师如何把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主体”转变为新课程下的“学生主体”,是有效英语阅读教学的关键,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提问可以从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提问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不再仅仅是指人们必须学习某种东西,更是意味着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投入积极的学习状态。只有学生在课堂上达到了这种积极的学习状态,才可以说学生真正地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了。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设置能够引起学生意向和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Reading部分时,先将背景及其相关知识告知学生,但是对结尾要保持保留,不告诉学生,设置悬念,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进而积极参与到英语学习中。

(二)维持学生注意力

注意力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学生的注意力低就很难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而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学生无法在课堂40分钟一直处于学习的兴奋状态和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尤其是厌倦了呈示行为特别是单调、枯燥的语言呈示行为和文字呈示行为时,教师的有效提问就可以作为调节剂,往往能延续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兴奋感。

二、提问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提问要有明确任务指向

研究表明,教师表述问题的清晰度和明确性,将会影响学生答案的清晰性、明确性和一致性。可见,教师的提问清晰明确是有效提问的前提和基础。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针和方向,教学目标中重难点的落实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重难点呢?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进行设问,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这种“问题――探究”式教学法是个不错的选择。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一Unit 4 Earthquake中Reading后,我开始布置学生写文章的概要,这一作业虽然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了解,并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却忽视了本单元的主题“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学习如何在灾难中保护自己和他人”。这一设计显然并不能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于是,在这一环节我向学生提出问题:“ How can you avoid an earthquake and protect people around you when an earthquake is coming?”这一问题的提出,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而且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这篇文章的价值。

(二)提问要因人而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差异性。教师应该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不同的问题,如用封闭型问题、回忆性问题等容易的问题问水平差的学生,用开放型问题、思考性问题等难的问题问水平高的学生,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回答,实现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共同发展。

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提问时要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要面向全体。因此,教师在课堂设问的过程中要注意设置一些关注学生整体发展的问题,比如,一些对基础知识和内容的提问,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智力,促使学生的整体、全面发展。

三、对学生的回答做智慧的评价

教师适当有效的评价,有利于保护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真诚的欣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观点认为,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教育为主,但是我认为鼓励教育要区分对象,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挫折承受力,因此客观公正的评价将更加有助于学生认清自身的不足和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当然,教师在不满意学生回答的时候更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对学生进行追问,启发学生重新思考问题或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加深理解。

英语作为一门外国语言学科,知识点繁杂枯燥,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非一日之功。而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恰当、合理、巧妙的提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启发学生的思维。因此,作为高中英语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有效问题,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开启英语阅读教学的金钥匙,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有效提问 探讨

阅读教学作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地位中十分重要,是读写听说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有效的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单词,掌握英语语法、句型等知识。而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更是能够提升教学效率,为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效提问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首先,问题简单,部分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设计一些过于简单的英语问题,学生能够直接在英语教材中发现答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高中英语阅读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应该帮助学生深度了解课文,对其进行理解、分析、探究和感悟等。其次,问题散乱,一些教师认为,高中英语阅读课就是学生阅读文本,学习单词、语法和句型等英语知识,所设置的问题多而散,缺乏主题提问,难以培养学的阅读能力与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再次,问题缺乏实际意义,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固守教材,缺乏创新,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忽视英语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难以让学生联系到实际生活。让学生认为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实效性不强,学生感到没有学习价值。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具体途径

1.科学合理设计主问题。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在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环节都设计主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读前环节设置有效问题,一般都根据课文的标题来设置。例如,在进行《ENGLISH AROUND THE WORLD》阅读教学时,在读前英语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What areas of the world speak English?这一主问题能够让学生关于世界上哪些地区讲英语,感悟全文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激发其英语阅读兴趣。读后的主问题,一般体现阅读内容的功能与课文所表达的情感,能够让学生综合理解英语课文,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针对高中英语课文的具体内容,设置问题,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与理解,从而掌握相关的英语知识。

2.提问启发思维的问题。在高中教育阶段,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发散性思维能力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时期,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与认知能力,根据具体的英语阅读内容设置有效的问题,通过有效提问来启发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其中提问开放性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且大多开放性问题都源自英语课文,并且又高于课文,层层递进,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例如,在《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具体的课文内容,让学生分析美国英语与英国英文有哪些不同?包括起源、文化背景、地理环境和经济特点等。教师可以借助阅读材料,让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然后在阅读过程中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英语知识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3.挖掘不同层次的问题。高中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设置有效问题,提升提问效率,可以针对英语课文挖掘不同层次的问题,所设置的问题最好是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程度学生的实际需求与性格特点和个人喜好,让各种英语水平的学生都能够提升其阅读能力,实现全面教学。由于高中英语阅读的材料、目的、方法和个人阅读能力的不同,阅读理解可以具体区分为英语课文的表层理解、深层含义理解、创造性理解三个层次,而教师在具体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根据具体的课文材料,挖掘各个层次的有效问题,进行提问,以此来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升其阅读水平。通过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而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单词、发音、句型和语法等,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英语素养。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提问策略,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具有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所以在具体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设置问题,通过提问来活跃课堂气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知识。

参考文献:

[1]周亚静.例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活动设计[J].科技风, 2015,06:72-73.

篇3

关键词:求知欲、浓厚的兴趣、独特的感想和体验、学习动力和愿望

中图分类号:G623.23?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189-02

一、有效提问的特点

1.指向性。有效提问指向要明确,必须受到课堂教学目标的制约,为高效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服务。如《我有一个梦想》一文,该文章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了解并把握演讲稿的语言特色及应该注意的问题。我讲授该文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作者的那个“梦想”是什么?作者在说出梦想前先写了些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布局?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饱含激情高声朗读课文,并说说这样的语言有什么好处?这几个问题就紧紧扣住了文本教学的核心目标,教学中教师若适时地点拨引导,就能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2.启发性。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才能碰撞出学生思想的火花,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在《五彩池》一课的导入中,我问学生:为什么说池水是五彩的?到底有哪五彩?学生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地阅读课文以寻求答案,为本课的教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的机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又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小女孩最后没有死,结果会怎么样?这个假设性的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主动阅读并思考文本,做出了深刻而独特的评判。教师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主动地的探索知识,才能启发灵感,点燃创造的火花。

3.全局性。有效提问具有连贯性、逻辑性,环环相扣,或逐步深入,或相互辅佐,既能使学生从全局上把握学习的内容,又能将学生思维不断引向深入。如某教师教《包公审驴》一课,设计了三个问题:(1)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文章加三个小标题。(2)包公为什么要审驴?(3)包公怎样审驴?问题(1)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训练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问题(2)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文本的写作思路,问题(3)要求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之上,体会包公的聪明才智和过人之处。这里的问题设计科学合理,针对文本的教学重点、难点,整体性强,能促使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文本。

4.探究性。有效提问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能使学生面对问题,自觉钻研课文,深入课文之中,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有教师执教《愚公移山》,欲让学生理解“孀妻”、“遗男”时的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男孩去挖山,他爸爸同意吗?”学生由寻找小男孩的爸爸到进而发现他没父亲,于是“孀妻”、“遗男”被学生盯住并在具体的问题情境和语言环境中得到主动理解。学生阅读的主体性、探究性得到充分体现。

5.开放性。阅读教学往往存在教师把课堂设计得环环相扣,井然有序,学生按照老师的“套路”来完成事先设计好的教学目标的情况。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提出的大多是记忆性的、封闭性的问题,学生不需要对知识进行建构,也就没有自己的独特感想和体悟,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要求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求得多种设想和答案。语文教材有许多空白处,教师抓住了就能引导学生去探究,培养发散性思维。如上《我的战友》时我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战士们的潜伏时间是从天还没亮一直到黄昏时分,然后才发起冲锋,他们在这段时间里会遭遇哪些困难?这就要求学生将信息进行分析提取并发挥自己合理的想象。这样的设计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儿童的天性,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有效提问在具体的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篇4

语文作为高考的三大主科之一,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然而语文成绩的提升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语文是对母语的深入探究,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学好语文有助于修身养性,务必得从小学抓起。小学语文是对孩子学习母语阶段的启蒙,其宗旨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而小学语文阅读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语言表达能力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点从语文测试的阅读理解所占分值中也能看出。近年来,小学语文阅读受到教育领域的重视,国内的小学语文阅读虽有所发展,然而在教学中依然存在许多不妥的地方需要解决。

一、影响小学阅读有效性的原因分析

1、不能科学设定教学目标。教师仍然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因素,因为教学活动的各个阶段如教学目标拟定、教学方法筛选以及教学模式安排等,没有教师的参与任何阶段都不能正常开展。然而,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往往不能设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从而导致教学结果也是差强人意。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过于宽泛,语言训练不被重视。课堂上由于老师无法设定合适的教学思路,教学思想无法准确传达给学生,甚至连老师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导致阅读无重点,或者重点无法得到关注,文章解读不够深入。另外,大多数老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过于看重情感训练,而忽略了小学语文的宗旨――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学生过于关注文章作者的情感,却不知将文章的写法与佳句应用到自己的语言中。

3、教学模式中规中矩,没有创新性。在应试教育下培养出的教师,教学方法依然走传统理念。字、词、句的基础知识训练作为首要训练目标,忽略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孩子的天性是玩,教学方式的选择也应当以孩子为主。仅凭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断带给学生新鲜感,对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忽略教学引导的重要性。新式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然而在阅读课堂上,同学们在经过分组讨论发表自己见解的时候,老师不能给予针对性的引导和评价,从而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此外,对于传统教学,教师对于学生的见解多数持批评态度,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与自信心,使阅读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二、提高小学阅读有效性策略分析

1、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相辅相成,教学目标是舵,为阅读教学指定方向,而教学方法则是将教学目标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教学目标是教学内容开展的核心与基础工作,只有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明确了方向与目标,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阅读的有效性提升。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要综合考量教育理念与阅读目标,在遵守教学基本规律的同时让学生看到语文的教学特点。作为教师,第一、务必要清楚自己的教学思想,对教学内容有深入与准确的研究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第二、抛开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摸索出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促进课堂的教学互动。改变教学模式的单向传输,留下充足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例如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快乐王子》,题材属于剧本,可以让小朋友分角色扮演,置备适当的道具,使用幻灯片等高科技设备为表演设定英国城市的情境,采用“话剧”教学。《快乐王子》有多个角色可以扮演:王子、燕子和市民等,通过表演让小朋友深入了解课文内各个角色的心理世界。最后展开分组讨论,分别对快乐王子和燕子的善良无私、燕子对朋友的赤诚之心、市民的冷漠和唯利是图等进行分析。教育孩子们对处在困境的人要给予帮助,为人真诚,不可见利忘义。老师作为课堂活动的核心导向,应鼓励每位学生参与课堂互动,表达自己的见解。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保证师生关系的和谐,还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学生的自信与表演能力。

3、加强对学生的独立思考探究意识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课堂的主要构成为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在台上讲得天花烂醉,学生台下听得昏昏欲睡。课堂提问基本上是老师自问自答,学生参与度低,对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也没有显著效果。有些课堂,老师甚至将阅读理解答案规定为死答案,让学生背诵答题,“照葫芦画瓢”的教育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发展。老师在课堂上将文章的中心思想、知识和相关资料全部灌输给学生,留给学生的时间所剩无几,而在这段时间里学生需要花大量时间消化掉课堂知识,到最后基本上没有时间留给自己独立思考。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目标是加深学生对母语的理解,丰富学生的语言表现力从而提升语文综合素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不能有效提高阅读有效性,而且严重违背了小学阅读教育的初衷。

篇5

李燕娟

(阳春市陂面中学,广东  阳江  529621)

摘  要:阅读在语文课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但依目前的现状来看,阅读教学越来越不被教师和学生重视,阅读教学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本文着重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读书不但能益智,还可以养性”。而从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学生的阅读学习普遍处于被动、无序、随意以及低效的状况,这不仅影响到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还影响到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 教学过程趋于程式化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很多优美的文章,教师们往往只对它们作琐碎的分析,而不带领学生深入文中咬文嚼字,认真品味文中语言的特色、情感,从而学生也无法体会到阅读文中的那份韵味。过于程式化的教学方式不但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与吸收,还遏制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不能够独立思考,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这种周而复始机械的教学方式也就显得毫无价值。

(二)   教学方式趋于呆板化

不少教师在上课之前都喜欢撰写教案,把课堂中所要讲的设计得天衣无缝,甚至连学生的想法、提问的形式都设计好了,但是这往往是教师的假想。在既定教案的指挥下,整个课堂就好像是教案的“复读机”,而课堂中的差异性与复杂性都被忽视了。这样一来不但无法调动和发挥学生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也无法让学生参与到文章的阅读、分析、理解当中去[1]。

(三)   教学手段趋于形式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运用到了课堂中,屏幕逐渐取替了黑板,鼠标逐渐取代了粉笔。虽然多媒体教学精彩多变,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好像在观看教师利用多媒体演戏,使整个课堂容易被影像喧宾夺主,同时也束缚了学生灵活的思维创造力。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创新教学形式和手段

创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形式和手段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多种课型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朗读课型、思维训练课型、活动课型、学习方法指导课型、思维训练课型等。同时还应结合教学目标,并根据文中的重点与难点来选择教学形式与手段,例如在学习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一文时,可以采用探究课型与思维训练课型来引导学生思考,也可以通过小组辩论赛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创造性的教学手段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范进中举》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文中内容编写表演剧本,让学生通过分组表演来了解文中人物的心理思想,从而更好地领悟到文中的情感[2]。

(二) 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经讲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积累语文知识,让学生平时多收集一些课内外的经典词汇、优美诗句,并养成勤摘抄、勤做笔记的好习惯。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给一些阅读文写批注、作评价、写读后心得等,让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这样有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进行分析和理解。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让学生先从简单的做起,否则一开始太难了,容易让学生知难而退,反而不利于兴趣的培养。

(三) 师生互动优化课堂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充分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这有赖于师生之间有效的互动。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可通过独立思考或是小组共同学习的方式,对文章进行仔细的揣摩、分析,然后制定学习目标,找出文中的疑点再进行解答。在此过程中如学生遇到难点时,教师应及时给予点拨。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教学方式,可以比较轻松地达到教学目标,所有的难点、重点问题都会随之迎刃而解。

(四) 读、思、议、练有机结合

为了培养和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应提倡将“读、思、议、练有机结合[3],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读”要求学生做到两点:其一,让学生流利地对文章进行阅读,不但要读出语感,还要读出感情,并且能读出自已对文章的独特情感。其二,教师在导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在文中找出启发语、铺垫语、提示语等,让学生更好地去认识、感悟文意。

“思”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去思考。教师可设计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或进行小组探讨。总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多提问,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才能打造出高效课堂。

“议”是培养学生多交流,并通过辩论、合作的学习方式来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不同看法以及独特体会,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练”是提倡学生多练习,由于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尽可能给学生多练习的实践机会,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管是“读、说、写”都必须要求学生多练习,找出文中的训练点,设置适当的练习,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门艺术,为了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主动去阅读,积极去探索、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用心灵去领悟文中的情感,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梁红妮.初中语文阅读之我见[J].陕西教育,2007,(8).

[2]车静.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两种方式 [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7).

[3]常海玉.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4).

 

篇6

【关键词】经典阅读 提高 初中语文教学 有效性

初中的语文教学目的主要是教会学生们阅读,因此在初中的语文教学当中,阅读教学多占的比重是很大的。阅读经典能够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提高,心灵得到美化,视野得到拓宽,并且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审美能力也会得到提高。阅读经典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文语感,提高语言以及词汇材料的积累量,学生便能轻松的用好语文、学好语文。那么,怎样才能够有效地增强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呢?

一、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是要循序渐进的,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重复、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因此作为一名初中的语文老师,需要通过初中生当前的学习特点,给初中生们提出不一样的阅读要求,协助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帮助学生们搜集课内以及课外的词汇。

阅读是需要方法的,使用合理科学的方法能够确保阅读有效以及有序的进行。下面我们就从读、记、思、评这四个方面,具体的说明阅读需要使用的方法。

(一)读,也即是有序、广泛的阅读。第一,对阅读的内容进行规划。老师可以每一学期都给学生们推荐几本书,尽量的兼顾不同风格、古今中外,并提供给学生可供读诵的文章,提供给学生大体的读诵、阅读的进度规划,让初中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落实;第二,对阅读的形式以及时间进行规划。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时不时的进行阅读方法具体的指导以及经典片段的朗读,在五一、十一、寒假、暑假等节假日,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经典的阅读书目,让学生们在放假的时候阅读整册书,并进行跟踪反馈。

(二)记。写和读要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方式将读书笔记做好。笔记上可以写续写、简评以及改写,还可以写读后感、摘抄和批注,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在作品当中收获思想以及语言,让学生养成通过阅读经典著作积累语文知识的良好习惯。

(三)思,阅读和思考应当是同步进行的。老师可以考虑使用阅读提示发放单以及让学生们在纸上写下“我的问题”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引导着学生们进行思考。学生在读书之前应当考虑“我是用哪种阅读的方式比较有效”“我了解这个作者吗”;在阅读当中应当考虑“这本书当中哪些语段能够引起我的感慨或者是共鸣”“作者写这本书是为了什么”;在读完书后应当考虑“这本书当中哪些写作特色比较凸出”“作者写这本书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我读过哪本书和这本书的手法类似”。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深度思考,让他们能够养成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良好习惯。

(四)评,也就是使用激励性措施来进行评价:读书笔记;参加语文活动的情况;课外阅读的效果、数量、习惯以及质量等。以上各个方面都需要将整个过程记录下来,综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老师评价等多方意见,然后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主要将其成绩以及进步的过程记录下来,便于以后针对性的指导,确保阅读得到有效的落实。

二、充分的利用资源

当前学生不能很好的阅读经典著作的原因为:缺少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感到阅读的难度比较大,不知道该怎样进行阅读;书籍资源还不够充足,来源比较贫乏、单一。因此需要自己创造阅读的有利条件、从多个渠道开发阅读的资源,让学生们更好的阅读,这也是经典阅读能够有效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学生需要很多的阅读书籍来源,只是依靠个人是远远不能满足的。我们可以将书籍的来源进行充分的开发,把社会、个人、学校以及班级等各方面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和整合,定期的在校内举办图书交流会,学生和老师可以将自己书籍摆放在已经分配好的位置,让老师和学生按照自己的需求来进行借阅和交换,营造出一种十分浓郁的阅读氛围;联系读书社、市图书馆等藏书很多的地方,给学生们办理借书证,让学生们阅读到更多的优质图书;制定班级借阅图书的时间表,定期组织学生到学校的图书室借阅图书。

为了确保经典的阅读能够有效的进行,一定要舍得用时间。初中语文老师可以在每一周挑选一天安排两节阅读课,让学生们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自由的阅读。在学生有疑惑的时候,老师要及时、恰当的解疑,不可以过多的干涉学生的阅读;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同一主题的阅读,选择某一主题和一堂课来进行集体的阅读,佳篇点评、方法引领、阅读心得、佳作推荐等交流方式相互结合,让初中生可以平心静气的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的阅读,在这段时间内任意地徜徉在文字的海洋之中,思索、品味其精髓。初中的语文老师还能够在每一个月的月初召开阅读方法指导座谈会,讲解欣赏、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总结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当中,阅读教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内容。有效、合理的阅读教学不但可以对学生的阅读效率以及阅读习惯起一个好的作用,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们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初中语文教师,需要使用各种合理科学的有效方法,对学生的阅读习惯以及能够进行培养,从而使初中的语文阅读教学实现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主动参与;阅读情境;个性化阅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建立在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以及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那么,在短短的40分钟时间里,我们该采取怎样的教学措施,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我就结合我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我对这一问题的几点体会。

一、采用有效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句话:“在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更为强烈。”由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抓住学生的强烈需求,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对活跃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情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而且小学生年龄小,新鲜有趣的教学方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学生才会乐于学、喜欢学。比如,小学语文中很多课文可以运用表演的方式演示出来,因为具有趣味性,会强烈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并且通过表演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在学年级上册《小狮子》这篇课文时,因为属于对话形式,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书中小狮子、大树、狮子妈妈的角色,进行对话表演,这样学生就会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而且在学生的表演过程中,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阅读这篇课文时,学生就会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和热情。

二、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使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并给学生营造一种适合阅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做到入情入境,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神奇以及阅读内容的丰富多彩。这样,经过反复的阅读练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发展,而且想象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因为这种阅读方法的新颖性,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比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喜爱音乐的白鲸》这篇课文时,我们就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种阅读情境,因为文中提到白鲸喜欢听《蓝色的多瑙河》这首歌曲,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这首歌,并当做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这首歌的渲染中阅读本篇课文,这样学生就会表现出极大的阅读热情,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三、提倡个性化阅读,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是反观现在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大部分都是由老师带着读,因为他们觉得小学生年龄太小,没有过多的思想能力和思考能力,所以就剥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但是,很多体验都是需要学生自己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才能体会到的,所以,我们应该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提倡个性化阅读,以此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六年级下册《人生礼赞》这篇课文,因为是首礼赞人生的抒情诗,我们就可以采用学生自读和互读的方式,并让学生彼此之间对这首诗进行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真切认识到优秀品质对于成功的重要性,加深学生对人生的理解和感受。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运用不同的语气去读,仔细感悟这首诗中的文字,这样的阅读效果要比传统的老师带着读的方式好得多。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教学任务,也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不断地对我们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把阅读教学改革落到实处。然而,方法可以不断变换,但是有一点是始终不能变的,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把学生当做阅读教学的中心。而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以上仅是我个人对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和看法,在这里将我的这些想法与大家一起分享,旨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王瑞芳.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初探.快乐阅读,2011(14).

[2]柯文波.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青年文学家,2010(02).

篇8

关键词:绘本阅读;有效促进;情感体验

一、绘本阅读教学中提问的方式对促进幼儿积极情感体验发展的作用

幼儿园绘本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具有启发作用,能较好地引导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积极思考,因此,它也成为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在传统的绘本教学中教师的提问从问题的设计、提问的内容、提问的方式方法,到问题的处理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偏重于教学提问的具体形式,幼儿被动地接受提问,这样的提问也就很难体现它应有的价值与功能。不仅影响了幼儿的学习情绪、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而且使有效教学难以获得可靠保障。在绘本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可以帮助幼儿发展其思维能力,是从已有情景或经验中发现问题、创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是增长幼儿能力的引线;同时发展幼儿的语言,提高幼儿自身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引导幼儿形成好问、自信、探究的好品质,促进幼儿积极情感体验的发展。

(一)启发式提问对幼儿想象力发展的作用

儿童图画书研究专家柯南指出:“培养儿童想象力的一个重要起点就在于图画书。图画书能够将文字形象化,一个没有见过‘摩天大楼’的孩子,如果只看到文字是无法想象出它为何物的。而在阅读图画书时,他就可以通过想象将画面与现实连贯起来”。优秀的绘本作品都配合漂亮的图画,通常幼儿都会被故事中的图画所吸引,教师可以借机请幼儿猜想故事中重要的物品等,幼儿的思维会马上被调动起来,幼儿会通过观察图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分析、综合、寻求最佳答案。这样的问题能使幼儿积极动脑,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孩子大胆主动地发言,增强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

(二)开放式提问对幼儿语言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阅读习惯可以增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协助幼儿以流利的言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反应。阅读绘本对于语言表达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的幼儿而言,既是吸取新讯息的过程,也同时是印证上旧经验的过程。幼儿绘本阅读活动中的提问要讲究开放性。这是一种引导幼儿整体把握所学内容的提问。在绘本阅读中,教学的提问要把握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运用符合他们思维特点的表达方式为中介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意愿、思想。从而体现提问的开放而不封闭,也就是变单一的问题为多样性的问题,能让幼儿多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加幼儿的互动机会,迁移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从而从绘本故事阅读和问题的思考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三)递进式提问对幼儿情绪发展的作用

在绘本阅读中,通过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提问方式,开阔幼儿的思路,引导幼儿辨识各种情绪,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帮助幼儿表达自我情绪,使之表现出符合社会期待的情绪行为。而不能设计一些过于简单、琐碎,缺乏思考的问题,如“喜欢不喜欢?”“错还是对?”“好还是不好?”这些问题不能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反应和感受,反而培养了他们思考问题的惰性。所以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要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开展,引导幼儿形式多样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只求“标准答案”式的提问,从而使幼儿情绪表达的形式呈现多元化。

二、绘本阅读教学中提问方式的不足对促进幼儿情感体验发展的影响

郭沫若先生曾在《儿童文学之管见》一文中曾指出: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主要在于“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在于“人性之熏陶”作为具有鲜活生命的绘本,其所包含的丰富细腻的情感、深刻灵动的思想、幽远旷达的智慧,无不对幼儿的心灵产生强烈的冲击、震撼。其着眼于幼儿的心灵世界与精神生活,关注生命成长、精神发展、人格完善等情感领域的问题,对幼儿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然而在日常活动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往往比较表面化、模式化,所提问题是单一、封闭,没有给幼儿更多的思考、想象和选择的余地。对于促进幼儿情感体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误区一:认为提问越多,越能够启发幼儿,不提问或少提问就是灌输,就是注入式教学。

幼儿园绘本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具有启发作用,能较好地引导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积极思考,对促进幼儿情感体验发展起一定作用。因此,它也成为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但许多教师却简单地把问答式教学等同于启发式教学,轻易地认为阅读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就是启发式教学原则在教学中的运用,提问越多,越能够启发幼儿,不提问或少提问就是灌输,就是注入式教学。因此,绘本教学活动中谈话的大部分时间是用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或对问答的反应上。其实,教师提问过多,容易使自己的主导地位发生由主导变为主体,同时如果此种状况长期下去,幼儿对教师会产生依赖,幼儿不愿意也无须动脑筋,最终会导致幼儿的问题意识的丧失。这要求教师要正确认识提问的功效和作用,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正确对待和运用提问这一手段,才有可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功效。

误区二:教师提问没有根据幼儿的接受层次进行问题设计且无效提问过多

绘本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幼儿积极思考,但作为教师其自身也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否真能激发幼儿的思考,在多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思考,这就涉及到何为“问题”的问题,因为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激发幼儿思考。在幼儿园绘本教学活动中,我们就会发现有很多所谓的问题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

另外一方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儿的这种权利和机会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保障,教师提问喜欢用请“能干”的幼儿回答,用“能干”幼儿的思维代替全班幼儿的思维,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忽略能力一般的幼儿,使得教学提问中只有几个幼儿在参与,而其他的幼儿就会觉得教师关注的并不是自己,而是那些能力强的幼儿,使部分幼儿丧失了信心,成为教学活动中的“边缘人”,甚至脱离了教学活动,这样,教学活动的提问功效和作用必然受到消极影响。

三、绘本阅读教学中运用恰当有效地提问,促进幼儿积极情感体验的发展的策略

教师提问是幼儿园绘本教学活动中一种广泛应用的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将绘本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而且有助于引发幼儿思考与学习主动性。教师提问是技术,更是艺术。

策略一:问题必须围绕教学中的关键设计

设计提问内容要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变化发展的思考,为幼儿提供思考的机会,并能在提问中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尽量少问非此即彼的问题。对重点要反复设计提问的问题、词语设问,使幼儿理解和掌握重点,从而保持思维的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为幼儿进而解答一些相关问题奠定基础。提问要让幼儿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同时,还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途径、结果的问题,强化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培养他们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策略二: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满足幼儿个体差异

在绘本教学中,教师常常需要思考的问题是:目前幼儿阅读绘本缺乏哪些经验?幼儿在阅读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要解决好这些问题,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尤其应重视个体差异。

在绘本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抓住绘本故事内容的整体要求,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科学地设计一定梯度的问题,不仅要设计好单个问题,还要设计好递进式问句,由浅入深开展问题,逐步一般化、抽象化,逐渐达到预计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不同的层次问题。难度和灵活性较大的问题要求幼儿重新组合所获得的信息来创造答案,这类问题问能力较强的幼儿,他们经过思考回答,有助于启发全体幼儿的思维;基础及综合性的提问是为了巩固教学效果,问题的设计要考虑中等能力的幼儿,这样做可以吸引大部分幼儿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能力相对弱的幼儿,要适当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经过认真思考能够回答出的问题,可以帮助这些幼儿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及成功感。

策略三:互动式提问,丰富集体教学活动问答模式,支持幼儿主动探究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提出许多“为什么”的问题,而在教学活动中却很少有提问。教师不仅应该注重幼儿回答问题能力的培养,还应该注重幼儿提问能力的培养,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表明幼儿正在积极地思考,是独立思维的主体,教师的提问更多的是来自幼儿外部,而幼儿的提问却是发自内心,在一定程度上要优于教师的提问。这一点传统的提问模式是无法做到的,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丰富提问模式,使其多元化可采用老师问――幼儿答、幼儿问――教师答、幼儿问――幼儿答等模式进行尝试。多元化的提问方式有利于师幼之间共同探讨,相互激发,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有了更多的提问机会,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自我提问的能力也就在无形中得到提升。合作探究的师生互动的有效方式,可以帮助幼儿发展其思维能力和促进情感的表达。同时发展幼儿的语言,提高幼儿自身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引导幼儿形成好问、自信、探究的好品质,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总之,儿童是独立的、发展着的个体,只有在主动活动的过程中,儿童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因此,在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要深入理解绘本故事的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充分尊重孩子,让孩子敢说、想说、会说。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的表达、调控能力,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同情心、责任感、集体感等重要的情感。

参考文献:

[1]《3―6周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2012年9月

[2]李淑贤,姚伟.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6月第1版.

[3]郄海霞.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知识结构[J].湖南教育,2003(20).

[4]冯晓霞.《新〈纲要〉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有效性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关系到一个学生的语文成绩,还影响着学生在学习生涯当中综合素质的提升。确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在课堂环节当中对事件进行有效的利用,最大限度上的提高教学效率,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语文阅读教学应有的价值[1]。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以文章的主题内容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的教学风格,实施具有创造性的教学环节,提高课堂的效率,在保证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接受更多的知识。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提升课堂的整体效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2.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经过大量的探索与实践之后,广大教育者们发现,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也是如此,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细致的了解,包括学习能力方面、性格特点方面、兴趣爱好方面等等,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结合实际创造出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环节,营造出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制能力比较差,注意力不集中,在听课过程中很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出现溜号、走神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有趣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给学生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样能够更好的集中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注意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为学生展示一些与课堂相关的图片、动画、音乐等等,创设情景教学,给学生提供视觉和听觉上的辅助,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轻松的氛围。

2.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听课过程中虽然很难集中注意力,但是他们具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着属于孩子的天性,在阅读过程中必定会产生很多新奇的想法。作为教师,应对学生的想法持有充分的尊重,明确在教学环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课堂内容,利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2]。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教学方法及时做出革新,根据不同的文章内容和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在保证学生学习热情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或其他教学素材,创设情景教学,把学生的情感融入到文章内容当中,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如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讲台上表演文章中所叙述的剧情,这样有利于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文章内涵,提高学习热情。

2.3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相应的学习热情,只有让学生对某一学科提高学习兴趣,才能够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大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视程度,利用新颖的教学方式,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创造出生动形象、欢乐有趣的教学课堂。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不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有所差异,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以便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教师可以定期的组织学生进行一些阅读知识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对成绩优异的同于给予适当的奖励,提高学生的参加兴趣,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参与学习,根据自己思维方式理解文章内容。

2.4针对学生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小学一共分为六个年级,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心智上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从原本的懵懂无知的孩子成长为风度翩翩的少年。因此,在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小学的初始阶段,也就是一年级或二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学生年龄还比较小,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较有限,在脑海中还不能够对文章内容形成一个大概的印象。所以教师在此阶段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文章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是组织一些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三四年级的学生相比较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相应的阅读能力,教师则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文章进行反复的阅读,发掘文章中更深层次的含义,并根据教师的讲解调节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一些精美的语句和段落进行记录,形成积累。在对五六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便可以为学生拓展一些阅读技巧,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一些课外资料。

篇10

关键词:阅读教学;有效性;阅读习惯;兴趣;阅读方法

阅读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仅次于作文,因其具有容量大、文体多样化、覆盖面广等特点,是学生容易失分的项,如何上好阅读课,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是教学的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并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拓展自己的视野。”可见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一直存在“高耗低效”的现象。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下面我就当前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对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做了以下几方面探索。

一、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现状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初中阶段已经推进了较长时间,新课标对语文阅读教学也有明确的要求,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思维的影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阅读不够重视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考试中所占比重较大的部分,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来落实三维目标的教学要求,但还是有部分教师和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关注和重视程度都不够。从教师层面来说,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初中语文对于固定知识的考查越来越少,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解决新问题的趋势愈加明显,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的关注点更多的放到那些显性、学生容易得分的基础知识之上,在阅读教学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从学生层面来说,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在语文学习别是阅读中投入精力的多少似乎对于总体成绩的提升帮助不大,也就是一些学生认为课堂讲的或者是教材中的内容基本上不考,重视程度明显下降,这也会影响阅读教学的效果。

(二)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多项互动过程,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阅读中加深对于作品、文本的理解,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然而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教学模式相对单一,特别是受教学时间的制约,这些教师把本应该属于学生自主阅读、思考、交流的时间舍弃了,基本上还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为主,虽然在此过程中一些教师也在尝试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但是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互动,学生在这种“灌输式”教学法下,学习较为被动,这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思维和课堂参与的热情,导致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下降。同时,这样的阅读教学过程,更多的是以知识为主,对于学生能力提升和方法培养的价值不大,这与素质教育下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是背离的,也会影响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三)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从现实来看,还有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该在400万字以上,在初中阶段的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这是需要用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支撑才能够完成的。而从学生角度来说,进入初中阶段后学生的课业负担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加明显加重,难以顾及相应的阅读,学生难以养成每天固定阅读的习惯。同时,主动阅读的意识也不强,电子产品已经牵扯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精力。而在阅读的过程中,一些学生方法不当,存在一目十行、浅尝辄止的问题,这使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也会产生一些影响。而在传统的课堂阅读中,学生习惯了教师讲自己听的被动接受模式,主动思维能力严重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最终会影响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会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基础知识积累、提升学生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策略进行解决。

(一)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灵魂与核心,对于初中语文来说进行语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落脚点。阅读教学并不是领着学生读或者读完这么简单,而是要结合新课改的目标设计教学目标,要本着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都要明确出来。具体来说,既要关注阅读方法的指导、重点词句段落的分析,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重要的知识,培养学生认识和分析能力,重视对学生道德情操的陶冶,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在此过程中,也要注意和新时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相结合,积极通过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在教学目标设置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以生为本,特别是要关注教学对象学生学习的层次性和个体的差异性,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来制订差异性的目标,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这样在实际阅读教学中,学生目标也会比较明确,从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学习,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二)挖掘教材,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教材是教师进行课堂阅读教学的依托,初中语文教材包含很多文质兼美的经典文章,凝聚了中华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先进思想。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教材的利用,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善于挖掘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以经典的教材文本为起点,灵活采取多种教学策略,教给学生阅读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加强课本的积累,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语文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要与时俱进,改单纯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现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不少是节选的中外名著,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结合课文,与课外经典名著相结合,拓展阅读范围,这样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此外,语文这门学科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工具和基础。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要打破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壁垒,重视跨学科知识的渗透,将相关的学科知识介入阅读教学中去,最终形成教师、学生以及跨学科文本之间的对话。跨学科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营造良好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要求要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此背景下情境式教学模式被广大教师所应用,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体验和思考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要注意营造阅读氛围。在初中阶段,学校越来越重视阅读,每年有“阅读月”“读书节”等相关活动,语文教师要以此为契机,积极开展与之相关的阅读活动,帮助各班级进行图书角建设,便于学生阅读;和学生一起办关于阅读的黑板报,指导学生阅读,从而形成良性的阅读氛围。其次,用其他形式来辅助学生阅读。教材中所选取的阅读内容,有的距离学生较远,有的对学生来说有些晦涩,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辅助学生进行阅读,如给学生补充相关的资料,特别是学生更感兴趣的影视资料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深化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最后,积极开展交流学习活动。语文教师可以和班主任联系,召开班级读书交流会,交流阅读的心得体会;也可以组织学生自办手抄报,分享阅读的乐趣;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互动,用多样的氛围来引导学生参与阅读、主动阅读,让阅读内化为一种习惯。

(四)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的效果与阅读的方法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首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注意方法的积累,特别是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如进行选读、精读、速读等,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做好批注,特别是对于关键词语、重点语句的标注,有必要的话可以做读书笔记、读书心得体会。其次,要注意引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阅读能力的提升与学生的阅读量有一定的关系,所以要多读书。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阅读的书目和阅读建议,同时鼓励学生制订阅读目标,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还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最后,提醒学生注意在日常的阅读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把动口、动手、动脑结合起来,全方面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