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08-25 17:21: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风险投资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bstract:Private companies have been plagued by financing for long time. Private enterprises can use venture capital,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introduce new support policies, select investment projects to improve industrial structure promo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realize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and efficiency increasing.
关键词: 民营企业;风险投资;产业升级
Key words: private enterprises;risk investment;industrial upgrading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9-0058-01
1民营企业的发展
民营逐渐强大,截止2009年9月统计,全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达到718.5万户,比上一年增长了9.3%,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70.2%,注册资本13.59万亿,比2008年年底增长了15.8%,用工人数6985万人,比2008年年底增长了8.2%。2009年,民营企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35%,高于全国2.9%。在发展过程中,民营企业通过投资、收购兼并、国有企业改制等形式,已经参与到一些国有资本占有优势的行业中,开始走出相对处于产业分工低端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逐渐把发展重点转移到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的重化工业与基础产业中,钢铁、煤炭、化工、汽车、房地产、信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中的民营企业数量正逐年提高。当前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超过了60%,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50%以上的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和70%以上的新增就业人员和农村专业劳动力。同时民营企业还是创新的主要推动者。
2风险投资对民营企业的作用
风险投资是企业进行价值创造的必要途径。根据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一种权益资本。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风险投资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从运作方式来看,是指由专业化人才管理下投资中介向特别具有潜能的高新技术企业投入风险资本的过程,也是协调风险投资家、技术专家、投资者的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投资方式。风险投资是一种权益资本(Equity),对于高风险、高潜力的行业或中小企业来说,是一种难得的资金来源。风险投资的介入可以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风险投资的目的并不在于获取短期的财务利润,而为了企业进入成熟期股本增值之后的股权转让获取一次性的中长期高额回报。风险投资有利提高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所有企业都面临着不确定性,对管理层的挑战是决定为增加股东价值而能够接受多大的风险。企业风险投资使管理层得以有效地处理不确定性和随之而来的风险和机会,从而增加创造价值的能力。风险投资有利于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在风险投资管理中,管理层可获取有助于有效评估总体资本需求和提高资本配置的重要风险信息。管理层通过制定平衡增长和收益目标及风险的战略和目标,有效地配置资源,在此过程中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
3民营企业对风险投资的应用
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民营企业发展中融资和相关管理问题可以通过引入风险投资来解决。
篇2
关键词:私募股权 投资基金 法律制度
一、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法律规则状况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设立的法律依据,可以参考2006年8月27日修订的《合伙企业法》,其中确立了有限合伙制度,使得我国有限合伙型的私募股权基金成为可能。
(一)全国性法规
《合伙企业法》修订以后,指出设立有限合伙的风险投资意义,譬如“有限合伙的特殊规定”,成为我国企业组织有限合伙基金实践开展的合法依据。随后国务院修订的《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对合伙企业的登记主管机关、合伙登记材料、合伙登记程序等进行了明确规定,提供给合伙企业设立足够的法律依据。
(二)地方性法律法规
《深圳经济特区合伙条例》(深圳)、《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北京)、《有限合伙管理办法》(北京)、《珠海市科技创业投资暂行规定》(珠海)、《杭州市有限合伙管理暂行办法》(杭州)等城市,制定了有限合伙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尽管这些法律法规仅有区域性的效力,却是《合伙企业法》的有效补充,也是有效合伙型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实践的法律基础。
(三)部门规章制度
2003年3月1日。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通过了《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规定》,其中第4条提出了公司制形式在创投企业的适用性,以及非法人制创投企业清偿债务的责任,这是混合责任制对有限合伙的承认。
(四)境外基金管理规定
2010年3月1日,国务院和国家工商总局分别颁布了《外国企业或者个人在中国境内设立合法企业管理方法》、《外商投资合伙企业登记管理规定》,对外商投资有限合伙和设立登记予以认可。对于有限合伙投资的股权基金,存在比较大的风险,而以上规定没有涉及外商有限合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制度方面存在空缺。
二、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法律的完善
(一)资金来源渠道的拓展
我国《合伙企业法》修订之后,没有对基金投资者私募股权投资进行限制,因此可以借助《保险法》辅助限制,以拓展资金来源的渠道。
1、社保基金的完善。《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资金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增值性,但并不允许有限合伙人将社保基金作为私募股权投资。笔者认为要从政策的角度进一步放开私募股权投资方面社保基金的限制,并完善风险方面的管理机制,以确保私募股权投资的安全性。
2、《保险法》投资领域限制内容的修改,提高保险基金在动态经济方面的保值和增值作用,保监会可通过试点研究,并尽快出台《保险基金股权投资管理办法》。鉴于我国目前的法制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要求放开对有限合伙人主体资格,让更多的合伙人进入私募股权投资领域当中。
(二)普通合伙人税收制度的调整
普通合伙人税收制度的调整,需要从税收优惠政策和纳税方式两方面入手:
1、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政府应该针对不同组织方式的企业,考虑他们的税收负担,以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投资,一方面是税率优惠,可参照《企业所得税法》第31条规定,给予有限合伙人创业投资国家重点项目的税率优惠。另一方面是规定未分配的利益,利用股票期权作为酬金,并不课税股票期权,我国可以参考美国《股票期权鼓励法》,在收益分配有限合伙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时候,再征收合伙人的部分所得税,促进私募股权投资事业的发展。
2、区分纳税的方式。调整有限合伙人纳税制度需要将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的纳税方式区分开来,譬如个体工商户按照5-35%的税率征收生产经营所得税,而有限合伙人没有直接参加经营管理活动,他们参加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收入,大部分是股权转让收益,因此其纳税的方式,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收入的20%征收个人所得税。
(三)风险投资退出渠道
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投资渠道,要求保证渠道的畅通,因此需要在法律制度方面予以完善。
1、基金开户配套措施的完善。鉴于我国长期以来存在合伙企业开户的问题,因此《证券登记结算管理方法》解除了合伙企业开户的限制,然而为了提高该配套措施的实践操作水平,应该对账户开设的规则进一步完善,以及开户方面的具体细则,协调解决私募股权投资资金工商登记方面的问题。
2、确认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上市的主体资格。一方面是在法律方面进行政策开禁,譬如扩展“政策”概念的外延,确认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上市有限合伙人的主体资格。另一方面是将私募股权基金囊括在股票和债券里面,以法律的形式早日付诸实施。
3、降低基金上市的门槛。《证券法》对硬性规定了统一的上市标准,这个规定应该取消,我们需要综合考虑不同企业上市的不同需求,结合企业的经营规模、业绩、期限等,降低其上市的硬性标准,但同时需要加强企业的筛选和审核机制,以降低企业投资者的市场风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修订《合伙企业法》,其中确立了有限合伙制度,使得我国有限合伙型的私募股权基金成为可能,目前在全国性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境外基金管理都有所规定。笔者认为,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法律,需要从资金来源渠道拓展、普通合伙人税收制度调整、风险投资退出渠道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篇3
创业投资,是指创业投资企业(或创业投资基金)通过一定的方式向投资者(机构或个人)筹集创业资本,然后将创业资本投向创业企业,主动地参与创业企业的管理,并为其提供增值服务,做大做强创业企业后通过一定的方式撤出资本,取得投资回报,并将收回的投资投入到下一个创业企业的商业投资行为和资本运作方式。据清科公司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上半年,我国已有本土风险投资机构达498家,管理着约800亿元人民币的风险资本。
创业风险投资是促进高新技术发展的推进器。从这个角度讲,创业风险投资也是属于一个比较幼稚的产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因此,在税收或者在其他政策上给予优惠,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都在实践的一种做法。
1999年,在全球新经济浪潮的推动下,在国内“科教兴国”战略的鼓舞下,我国曾掀起过一次短暂的创业投资热潮。从1985年重新开始探索发展创业投资,当时成立的中创公司是我们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投资风险企业。这么多年来,我国的创业风险投资也有了一些发展,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的步伐还是比较慢的。
2000年,受网络泡沫破灭的影响,加之缺乏必要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扶持的支撑,我国的创业投资业很快进入寒冬。从2001年到2004年,创业投资机构数量和创业投资资本数量几乎是持续性地负增长。
2005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委联合《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创投企业管理办法》),不仅为创业投资基金提供了特别法律保护,而且为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提供了法律依据。
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最关键、最核心的因素,应该是它有比较好的退出机制,现在,我们资本市场中创业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还是比较单一,所以创业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不光是涉及税收政策、信贷政策,还有国家从其他方面的扶持政策,特别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对支撑创业风险投资的发展应该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风险投资需要税收的特别关照,主要表现为利用优惠的税收政策激励风险投资。税收优惠能降低风险投资的成本,这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对高新企业投资者采用的优惠政策。税收优惠能体现政府扶持风险投资的意图,是促进风险投资发展的有效工具。
二、我国创业投资中的税收政策
对于创业投资,我国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税收政策。1991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若干政策的暂行规定》指出:“有关部门可以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风险投资基金,用于风险较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条件成熟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可以创办风险投资公司”。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收政策的规定》中指出,对经认定的开发区中外企业实行包括增值税、产品税、奖金税、建筑税等多项税收优惠。国务院于1996年的《关于“九五”期间科级体制改革的决定》再次强调要发展风险投资,一些部门和地区也在积极探索和推进。国家经贸委2002年《关于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实施意见》,指出:“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探索风险投资机制。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高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改造提升。”
2003年3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的《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规定》以正式立法形式首次对创业投资企业的组织形式、治理机制等作出了规定,其中不乏对风险投资企业税收的要求。第三十五条就规定:“创投企业应当依照国家税法的规定依法申报纳税。对非法人制创投企业,可以由投资各方依照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分别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也可以由非法人制创投企业提出申请,经批准后,依照税法规定统一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2006年3月1日起实施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国家运用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并引导其增加对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税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该《办法》为创司这种“特殊性质”的企业奠定了基础的公司规范。
遵照国务院领导“要抓紧制定配套政策”的批示要求,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的参与下,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经过一年多的研究论证和反复修改,终于在2007年2月15日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税收政策通知》作为《创投企业管理办法》的重要配套政策之一,必将对我国创业投资业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这项重要激励政策的出台,标志着创业风险投资在我国已经迎来了一个有利的发展时期,创投行业正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
以上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加上我国《公司法》、《税法》、《合伙企业法》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中的相关规定,初步构成我国风险投资中税收政策的法律规范体系。税收优惠政策在我国已运行多年,它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和法律调节手段,对加速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对照国外发达工业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先进而完备的有关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制度,我国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与漏洞,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应有的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
三、国外有益做法借鉴
运用税收政策激励创业投资是发展创业型经济的必然要求。随着规模经济日益让位于系统经济,创业型企业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现,以至于管理学泰斗德鲁克在1984年就指出:现代经济正在从大型公司主宰的经济向创业型经济转变。
创业投资作为“支持创业的投资制度创新”,通过培育和扶持创业型企业,对于促进创业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创业型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扩大社会就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社会效益,并不能内化为创业投资的经济效益。由于创业投资具有高风险性和规模不经济性,在其对创业企业进行投资后还往往处于权利义务不对称的弱势地位,因此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来将社会资本转化为创业投资资本往往要面临市场失灵问题。针对创业投资所具有的正外部性和市场失灵问题,不少国家都出台了一系列专门针对创业投资的扶持政策。在种类繁多的政府扶持政策中,税收激励政策已经被证明为效率最高而且不会导致创业投资基金治理机制扭曲的扶持政策之一。
(一)美国
在创业投资业最为发达的美国,虽然在有识之士的推动下早在1946年就设立了第一家创业投资公司,但是其后13年里无人模仿设立第二家创业投资公司。
1958年,联邦政府推出“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通过提供低息优惠贷款,支持民间设立“小企业投资公司”后,专门投资小企业的创业投资基金才得以发展起来,并促进了整个创业投资行业迅速起步。但是,由于美国在1969年将资本利得税率从25%提高到49%,结果严重阻碍了美国创业投资业的发展。直到1978年将资本利得税率降低至28%,1981年进一步降低至20%,创业投资才又得以迅速复苏。到1986年美国创业资本额达241亿美元,是税制改革前的10倍。特别是为了鼓励不发达地区创业投资业的发展,联邦政府还于2000年推出《新市场税收抵免方案》,对投资低收入地区的“社区发展基金”满7年的,可从联邦所得税中获得相当于投资额39%的税收抵免。
近年来,美国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创业投资业之所以迅速起步,还得益于不少州政府出台了比联邦政府更有力的税收激励政策。例如,在印地安那州、佛蒙特州和西弗吉尼亚州等州,合格创业投资基金的投资者可按其对基金投资额的20%到30%申请所得税抵免。在路易斯安那州,为吸引保险金进入创业投资领域,对投资于合格创业投资公司的保险公司,可按投资额的100%~120%提供公司税抵免。在科罗拉多、佛罗里达、密苏里、纽约和威斯康星等州也都有类似税收政策。(二)英国
英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创业投资国,其创业投资规模几乎占整个欧洲的一半,居遥遥领先地位。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2001年英国针对处于起步和扩张期创业企业的创业投资占GDP的比重虽然名列第四位,但包括管理层并购在内的创业投资占GDP的比重却名列前茅,远远超过美国。其重要经验是先后出台了三项针对创业投资的税收激励计划。例如,为鼓励个人通过创业投资基金间接从事创业投资,1995年出台了“创业投资信托计划”,对专门从事创业投资的“投资信托”(本质上是以股份有限公司形式设立的创业投资基金),给予三方面税收优惠:(1)创业投资公司免缴资本利得税;(2)个人投资者从创业投资公司的所得(包括红利收益所得和处置创业投资公司股权的资本利得)免缴所得税;(3)对于持有创业投资公司股份超过3年的个人投资者,可以按其投资金额的20%,抵免个人所得税。为鼓励大型实业类公司从事创业投资,2000年出台了“公司创业投资计划”。
该计划规定,开展创业投资业务的实业公司可获得以下税收优惠:(1)如果投资于小型加工贸易类企业并持股3年以上,公司可获得相当于投资额20%的公司税抵免;(2)如果将投资所得再投资,公司可延迟缴税;(3)如果在处理创业投资计划时出现损失,公司可以从其公司收入中扣除损失,以减少税基。
(三)加拿大
加拿大是创业投资业的后起之秀。1995年以后,在税收优惠等政策的激励下,其创业投资业才快速发展起来。据统计,到2001年,加拿大针对处于起步期和扩张期创业企业的创业投资占GDP的比重已列居世界第二。为拓宽创业资本的来源,鼓励雇员依托工会组织,投资设立“劳工创业投资公司”,联邦政府对投资者实行相当于投资额15%的税收抵免。此外,一些省政府还另外对“劳工创业投资公司”的投资者实行地方税收抵免。
例如,在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等省,还对投资者按相当于投资额的15%提供省政府税收抵免。为改善区域内起步期企业的融资环境,不少省份对其他类型创业投资公司也制订有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对持有注册创业投资公司股份的当地投资者,可以获得相当于投资额30%的个人或公司税抵免。
(四)韩国
韩国的创业投资业在1990年代早期几乎为空白。1998年,韩国政府通过税收激励等政策,大力促进创业投资业发展。到2001年,韩国针对处于起步期和扩张期创业企业的创业投资占GDP的比重,在OECD成员国中已名列第三。其重要经验是对创业投资实行双重激励:
一是对创业投资基金的投资者,凡投资于创业投资基金的公司和个人,如果持有份额满5年,都可获得相当于投资额15%的合并所得税抵扣。
四、完善我国创业投资会计处理与税收政策的途径
(一)完善现有税收政策
从在现行税制及相关环境框架内的政策选择分析,现行企业所得税以实行独立经济核算作为纳税人的认定标准。按照这一标准,即使国家工商总局能够顺利推出《合伙企业法》,有限合伙制企业实质上也已经成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主体,因此单纯改变企业组织形式,并不能避免重复课税。因此,在此情况下针对创投企业的税收优惠,应顺应税制改革方向,采用法人为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判断标准。一是按税制改革方向确定企业所得税纳税主体。
按照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以实行独立经济核算作为纳税人的认定标准,无论创业投资机构是否采用合伙制,都不能避免重复课税。但如果税制改革方向是朝着以法人为纳税人的判断标准确定纳税主体的方向发展,则创业投资机构采用有限合伙制就可以避免重复课税问题,因为在这种税收体制的框架下,凡具备法人资格的纳税人都归入公司所得税课税范围,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纳税人归入个人所得税课税范围。在以上原则下,有限合伙制的创业投资机构就不再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重复课税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二是对最终投资者的税收政策:(1)当最终投资者是企业的情况下,应采取投资分红不计入本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办法;(2)当最终投资者是个人的情况下,应免除其个人所得税的重复课税。对个人投资者获得的股息分红和退出时的资本增值,比照国家对股票转让所得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方式处理,鼓励出资人进入创业投资。
(二)改革企业所得税中研发费用的扣除办法
研发费用是指用作为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的生产经验中发生的用于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各项费用,是企业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允许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符合条件的,允许再按技术开发费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条件就是比上年实际增长达10%以上的盈利。然而,初创的风险企业很可能出现亏损,亏损的风险企业就无法享受到该项扣除。最好的办法是将研发费用的扣除直接和投资者的利益结合起来,采取向投资者退税的办法,即允许创业企业以当年产生的研发费用按投资者的投入比例直接去抵扣投资者的其他收益,特别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可以允许他们用分摊到的研发费用去抵扣他们的个人收入从而减少他们的个人所得税,而如果该项目是由投资基金所组建,那么研发费用可以用来扣除他们投资其他风险企业得到的收益。
(三)创新观念,改进相关税收政策
可以更多地借鉴经济学分析和国际创业投资的实践经验,在现有观念上进行突破,将创业投资机构作为一个“融资中介”,而不是按照现行的做法当作一个普通的企业来看待,在解决困扰我国创业投资发展的税收环节上,可以采取下列做法:
一是创业投资企业不作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主体。发达国家在对创业投资的税收制度安排上,一般将创业投资机构作为一种“透明组织”或“投资管道”投资收益按照协议全部分配给出资人。如果我们可以把创业投资机构作为一个与“投资管道”相类似的“融资中介”,那么创投企业本身就不应成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主体,而是由出资人在取得收益后按照自身性质缴纳所得税。这种做法既能够解决长期困扰我国创投业的重复课税问题,又有利于创业投资机构吸纳投资,特别是具有免税资格的投资主体(如养老基金等)的资金。
篇4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对策
一、风险投资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必要性分析
(一)风险投资可以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资金支持
传统投资大多具有固定的偿还期限,投资可行性的论证重点都是财务指标的分析,侧重投资于技术成熟的企业以此来规避风险。传统投资的投资者将资金投入企业的时间一般是确定的一次支付或定期支付,要求在确定的期限内获得回报,期间并不参与被投资产业的经营管理过程。而风险投资则不同,它是一种中长期的权益性投资,侧重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创建和新产品的研发。风险投资的投资人根据被投资企业的发展情况决定分阶段追加投资,对被投资企业的考查要求是投资项目的科技含量、创新性以及创业家的素质能力。同时,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产业,是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特性的产业,R&D资金的高投入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特征。
2009年我国R&D经费为5820.1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70%,比2008年增长0.23个百分点。为了维持技术领先的优势,企业必须不断的增加研发投入,而传统投资无法满足高新技术产业对资金的需求,这时风险投资能够缓和高技术产业初期对资金的需求。2009年6月,奇瑞公司完成了上市之前的最后一笔融资,金额高达29亿元,创造了中国最高融资额的新纪录。在这次融资中,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中科招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融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鼎晖股权投资权利(天津)有限公司等国内投资机构都对奇瑞的这融资活动提供了资金支持,奇瑞汽车发言人金弋波表示,这次融得的资金主要用于新能源项目、重卡项目和正在筹建当中的轿车四厂项目。该项风险投资缓和了高科技风险企业对资金的强烈需求,有利于科研成果转换率的提高,从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二)风险投资可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
高新技术要应用与社会化的大生产大致要经历实验室成果、中间放大实验和产业化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资金投入比例大约为1:10:100。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存在着资金问题,风险投资不仅对高新技术企业注资,同时也提供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加速了高新技术企业由弱变强的发展速度。风险市场的建立,可以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对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进行资本供给,从而提高技术成果的转化效率,促进产业化的形成。风险投资通常将资金投资于技术前沿,例如风险投资对微电子、生物制药等行业的介入,直接加速了这些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并促成了这些产业的辉煌。在提供资本的同时,风险投资专家会向企业输入技术、管理能智力支持,帮助产业化进程的加速。
(三)风险投资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往往是最缺乏资金的项目,这种“逆向选择”问题使得资源在配置上存在效率问题。在进行风险投资之前,企业会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减少了将资金使用的盲目性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其次,再把资金投入给企业之后,投资人会跟踪风险投资的去向,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保障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再次,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回报性也会吸引社会闲散资金,将手中的资本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投资。最后,政府对民间资本的引导,与政府相结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资金供给渠道,实现资本的再次增值。我国经济在2009年的金融危机中受到了严重的冲击,通信电信产业的风险投资为7.95亿元,其金额仅占全年投资总额的2.52%,但是电信产业在综合资费水平下降的情况下,主营业务仍然具有增长态势,全年主营业务收入高达8424亿元。因此,大力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投资,对引导社会资金来支持R&D,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活动,保证国民经济能够持续健康的快速发展。
二、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的对策
(一)加强政府对风险投资的扶持作用
1.建立完善法律体系
金融活动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健全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通过立法来规范风险投资的产权交易行为。目前我国风险投资还处于“婴幼儿”时期,很多法律、法规的出现,都是滞后于风险投资的实践活动,造成了风险投资活动中出现问题后,风险投资领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立法空白,这制约了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从国际经验来看,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体系。
首先是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高新技术产业蕴藏大量的先进技术,要正确处理技术产权入股问题,同时也要使产业成果得到充分的法律保护。其次是通过《公司法》等法律体系完善企业制度,对高新技术企业设立的资金、人数、出资形式等的限制根据具体国情适当放宽。最后是有关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的相关法律。这是风险投资操作的指南和依据。美国《中小企业投资法》的实施对没过风险投资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我国可借鉴发达国家关于风险投资的立法,加快《风险投资法》、《风险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做到风险投资的有法可依,以此来促使我国风险投资的良性发展。
2.对风险投资进行税收优惠
优惠的税收政策对风险投资具有刺激作用。政府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减免风险投资收益的所得税。美国作为风险投资最大的受益国,在早期风险投资发展的时期,将所得税税率从1978年的49%降到1982年的20%,其税收政策上的大手笔刺激了风险投资的发展。2007年国务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08年《企业所得税法》同步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税率降低到15%。虽然我国目前已经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风险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但是优惠幅度还需扩大。税收优惠要成为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的“助推器”一样。首先,为了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将税后所得进行高新技术产业的在投资,可以对企业的二次投资降低所得税税率或投资退税,将税收优惠的重心向鼓励高新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倾斜。其次,风险投资所选择的高新技术产业是高技术含量产业,其设备更新速度快,对加速折旧等方面也需要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最后,对风险投资者在股权转让时的印花税予以减等措施都会有助于风险投资者的积极性,刺激更多的风险资本的投入。
3.政府角色的重新界定。
在硅谷创立的初期阶段,有1/4的订单来自于政府,政府在资金与商品销售等方面给与的支持能够正面的增强风险投资产业化的力度,为高新技术产业化取得成功提供坚实的保障。我国风险市场的早期发展中,政府资金就发挥着主导作用。国家资本的直接介入可弥补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初期,私人资本、企业资本在投资回报率要求无法满足投资目的以及商业贷款因缺乏盈利性而难以提供融资的情况下,对高新技术产业化进行支持。但是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与风险投资公司的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矛盾,并且政府在风险投资中的双重身份不能对风险资本市场进行有效监督。因此,政府应从“幕前角色”像“幕后角色”转变,由直接投资者变成间接投资者。
(二)拓宽风险投资的来源渠道
坚实的资金基础是风险投资稳步发展的保证。发达国家的风险投资主要有:养老基金、实体企业、保险公司、私人资金、研究机构、商业银行等。我国风险资本的主要来源是政府财政和商业银行,为了实现风险资本市场的两性健康发展,我国应建立以市场为中心的风险资本市场,优化投资主体结构,建立起多主体多元化、结构层次化的风险投资市场。著名学者成思危提出“支持而不控制,引导而不干涉”的方针。首先,养老基金的合理使用。据中国风险投资统计年鉴显示,我国政府在风险投资的主体地位已经呈现下降趋势。根据《2010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布》,我国2010年全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为13420元,总支出为10555亿元,盈余2865亿元。合理利用基本养老基金,使其成为高新技术产业R&D活动中资金的一剂补血良药,实现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其次,放宽对各种风险投资机构的限制,对外国风险投资的进入进行引导。根据《2010中国风险投资年鉴》,截止2009年年底,在1708.22亿元的风险资本中,有19.28%的资金来自海外,但是与2008年相比则是明显减少。放宽对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以及证券公司等拥有大量资本的上市公司对风险投资的限制。
(三)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退出渠道
风险投的目的不在于长期的持有股权,而是未来所有者权益的变现。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具有周期性,依次是投资――发展――退出――再投资。退出渠道是否通畅对于风险投资能否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际常规做法是建立二板市场,为高新技术企业发行股票提供场所帮助风行投资顺利退出,如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NASDAQ)、新加坡的赛斯达克(SESDAQ)等。我国2010年共发生退出交易388笔,与2009年相比有大幅提高。全年157家风险投资所支持的企业IPO涉及退出交易有331比,股权转让方式发生20笔退出交易,回购方式退出交易1笔。从境内方面来看,全年有119家风险投资的238笔交易退市;从境外方面来看,全年有38家风险投资的93笔交易退市,基本实现了退出渠道的畅通,但仍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对资本自由进退的需求。
为此,首先要完善我国的二板市场。二板市场的高风险与高收益特性使得对二板市场的发行交易制度、监管制度等都需要严格的法律规范。我国的二板市场也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还不成熟,2009年证监会《首次公开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我国风险投资的二板市场有法可依。在发展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同时积极利用海外二班市场的“低门槛”效应,争取在海外上市的机会,实现风险资本的效应最优化。其次,健全完善产权交易市场。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二板市场,但是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不成熟,并且所有的风险投资不可能都在二板市场上市,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产权交易市场能更好的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
(四)培养高素质的风险投资管理人才
风险投资是一项灵感与经验结合的项目投资。作为风险投资人,除了要具备基本的资本条件外,还应是金融、保险和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首先,要建立有效地激励机制,吸引高级人才投身风险投资事业。知识经济最贵的是人才,人力资本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财富,有效地激励体制能够推动风险投资人才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市场价值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其次,要走出国门,加强与国外风险投资的合作。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对业务骨干进行培训,学习发达国家经验,努力培养本国的风险投资专家。有能力的中国留学生也是弥补我国风险投资市场人才匮乏的一种有效途径。最后,风险投资人才流动机制建设。实现人类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为风险投资人才的流动以及升迁提供良好的环境,能更好地促进人才队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中国风险投资统计年鉴[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0.
[3]龙勇,张合,刘珂.风险资本与高新技术企业的特殊关系[J].科技管理研究,2009(4).
[4]赵绚丽.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9(3).
[5]王凤秋,冯瑞.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风险投资的必要性和策略[J].2006(19).
[6]张凯.我国创业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 2009(12).
[7]梁平,兰建勇.经济纵横[J].风险投资业的政府角色分析及国外经验,2005(12).
[8]任海峙.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业的若干思考[J].会计之友,2010(8).
[9]龚国光.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再思考[J].中国科技投资,2010(12).
作者简介:
篇5
关键词:产业投资信托;产业投资基金;信托公司
中图分类号:F8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265(2008)09-0029-04
2007年初,《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与《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相继出台,预示着信托公司功能定位的重大转变。今后,信托公司将从融资管理业务转向投资管理业务,真正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功能本位。在今后的信托业务开展中,产业投资信托作为产业投资基金的一种组织形式,将成为信托公司的重要业务之一,并成为其他创新业务发展的基础平台。本文在借鉴国外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信托公司发展产业投资信托业务进行了探讨。
一、国外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模式分析
(一)产业投资基金的组织模式分析
1. 公司型基金。公司型基金依《公司法》成立,通过发行基金股份将集中起来的资金进行广泛投资。公司型投资基金在组织形式上与股份有限公司类似。基金公司资产为投资者(股东)所有,由股东选举董事会,由董事会选聘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负责管理基金业务。
2. 信托基金(契约型)。信托基金是指依据信托契约,通过发行受益凭证而组建的投资基金。这类基金通常由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和基金投资人三方共同订立一个信托投资契约:基金管理人是基金的发起人,通过发行受益凭证将资金筹集起来组成信托财产,并根据信托契约进行投资;基金托管人依据信托契约负责保管信托财产;基金投资人即受益凭证的持有人,根据信托契约分享投资成果,三方之间依托的主要为“信托―受托”关系。
3. 有限合伙型基金。有限合伙企业通常有两类合伙人组成:普通合伙人(General Partner)和有限合伙人(Limited Partner)。普通合伙人通常是资深的基金管理人,负责管理合伙企业的投资,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从而把基金管理者的责任与基金的投资效益紧密联系起来;有限合伙人主要是机构投资者,是投资资金的主要提供者,不参与合伙企业的日常管理,故以投入的资金为限对基金的亏损和债务承担责任,从而为投资者所承担的风险设置了一个上限。基金各方参与者通过合伙协议可以规定基金的经营年限、投资承诺的分阶段履行以及实行强制分配政策等。
与契约型和有限合伙型相比,以独立董事为特征的公司型组织模式更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但也有其不利因素:一是增加了监督成本。监督成本有董事的薪酬和为董事决策提供信息的成本、集体决策的成本、基金管理人为了自身利益影响决策的各种成本、集体决策的成本等。二是降低了效率。董事为了免除自身的责任可能滥用监督权从而导致效率降低。而契约型组织模式也可以通过强化持有人在选择管理人中的作用、改善基金管理公司的董事会结构、强化托管人的监督功能等方式达到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功效。因此,契约型基金也占有一定比例的市场份额。有限合伙型组织模式则不仅可以免缴企业所得税,而且其制度本身就存在业绩激励机制,因而在实践中极具优势。
在美国,1980年有限合伙企业形式的产业投资基金已占整个产业投资基金市场的40%,到1994年有限合伙企业进一步增加到了81.4%,逐步成为美国产业投资基金最主要的组织形式。最近美国对按企业组织形式不同实行不同税赋的制度进行改革之后,由于公司型产业投资基金只要把收益分配给股东,由股东缴纳所得税,基金就可以免征企业所得税,而有限合伙型投资基金逐步失去税收上的优势,所以公司型投资基金又迅速增加。在欧洲和日本,由于民族习俗和政策导向的原因,公司型基金一直占据重要地位。
(二)产业投资基金的筹资模式分析
在美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中,最初的资金来源以富有个人为主,一度占到投资结构的60%左右。以后有限合伙制出现,机构资金开始进入,资金来源中个人的投资比重不断减少。1978―1981年美国国会连续通过了5个重要法案,允许养老基金介入风险投资,导致了风险投资活动的机构化,并由此确定了有限合伙制度在风险投资领域的主导地位。1997年美国产业投资基金的资金来源中,养老基金占比高达40%,其他分别为:企业公司30%、个人13%、捐赠基金9%、银行和保险公司1%。但从近年的发展趋势看,公司企业和个人的出资比例正在迅速上升。
欧洲和日本的产业投资基金资金来源与美国相比有明显的差别,银行是其资金的主要来源。欧洲国家中,只有在英国退休金成为产业投资基金的主要来源之一。在日本,金融机构和大公司(企业集团)分别占了产业投资基金资金来源的46%和37%,而个人仅占7%。银行的投资条件比较苛刻,且资金投资的长期稳定性不如退休金,加之银行投资实际上是风险贷款,其作用远不及权益性投资。欧洲和日本产业投资基金来源上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自身的发展。究其根本,这是金融体制不同的必然结果,体现了以美、英为代表的“证券市场中心”模式与以欧、日为代表的“银行中心”模式的区别。
私募股权基金的筹集通常采用资金承诺方式。基金管理公司在设立时并不一定要求所有合伙人投入预定的资本额,而是要求投资者给予承诺。当管理者发现合适的投资机会时,他们只需要提前一定的时间通知投资者。这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投资者未能及时投入资金,他们按照协议将会被处以一定的罚金。因此,基金宣称的筹集资本额只是承诺资本额,并非实际投资额或者持有的资金数额。
在实际的筹资活动中,基金有一定的筹集期限。当期限满时,基金会宣布认购截止。同一个基金可能会有多次认购截止日,但一般不超过3次。实践中,基金可能会雇佣机构来进行筹资活动。
(三)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模式分析
1. 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对象与投资方式。从投资产业看,美国产业投资基金的重点是高新技术产业,约占总投资额的70%以上,而欧洲对高科技产业的投资则不足20%,日本对高科技产业的投资比例也不高。
从投资对象与阶段看,美国的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投向中小科技企业,并主要集中在企业的初创及早期阶段,而日本、欧洲情况相反,主要投资或收购一些已经形成规模的企业,对企业创业早期的投资比例极小。
从投资方式看,美国的产业投资基金以股权投资(尤其以可转换优先股和可转换债券)为主,投资的目的并不在于获取近期的财务利润,而是待企业进入成长期或成熟期股本增值后通过股权转让一次性获取中长期高额回报,并且在进行股权投资的同时还投入经营管理、市场信息等社会资源,诸如参与董事会和监事会,提供技术、经营策略、市场信息、人才引进与培训等方面的支持。而日本、欧洲等国主要沿袭银行风险贷款的做法,对目标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但并不积极介入或支持目标企业的经营管理。由这种风险贷款派生的投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投资形式;另一种是银行不直接向企业投资,而是由一家私人投资公司向银行申请贷款的形式。这种投资方式类似于美国小企业管理局的运作方式。
2. 产业投资基金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在欧美基金中,基金管理人一般会出资1%左右。管理人出资份额越高,往往投资者信心越高。基金管理人除了获得管理费之外,还会获得分红。在这种激励机制之下,基金管理人有很强的动力去追求最大利润。另一方面,私募股权基金的存续期间一般在15年以下。基金管理人有可能在原有基金尚未到期之前就必须重新融资成立新的基金。在融资过程中,基金管理人的声誉和历史业绩非常重要。这种约束机制也是产业投资基金在没有严格监管情况下,仍然健康成长的重要原因。
(四)产业投资基金的退出模式分析
1. 首次公开发行(IPO)。IPO是美国创业资本最常用的退出方式之一。根据美国2002年产业基金的退出渠道统计,大约29.9%的创业资本采取这种退出方式。公开上市有其明显的优点:一是表明公司取得了较好的业绩,监管机构、投资银行对公司的业绩和发展前景有了一种确认,从而使基金管理公司也获得较好的声誉;二是包括投资基金在内的投资者可以获得丰厚的资本收益。
2. 并购(M&A)。并购指产业投资家把所投资的公司卖给另一家公司或与另一家公司合并,同时换回收购方的股票、债券(票据)或现金。如果收购方作为对产业投资家和其他股东的主要支付方,根据美国法律,这笔交易就可以被认为是免税的重组交易(Tax-free Reorganization)。根据美国2002年产业基金的退出渠道统计,大约30.3%的产业资本选择这种退出方式。
3. 管理层收购和公司回购。管理层收购(MBO)是指企业管理层通过外部融资购买产业资本家持有的公司股份,现在有些公司还通过建立员工持股计划(ESOP)来购买公司的股份。此外产业资本家通过运用“买股期权”实现公司股权向管理层的出售。回购主要是指公司用留存收益购买公司发行在外的股份。根据美国2002年产业基金的退出渠道统计,大约2%的产业资本选择了这种退出方式。
4.被投资企业的清算。被投资企业的清算是一种被动退出渠道。清算方式有三种:解散清算、自然清算和破产清算。根据美国2002年产业基金的退出渠道统计,以清算方式退出的投资大约占产业投资基金总投资额的32.8%,以这种方式仅能收回投资的64%。
此外,寻找新的产业投资人也是产业资本退出的一个有效渠道。根据美国2002年产业基金的退出渠道统计,大约5%的产业资本选择了这种退出方式。
二、中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环境分析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处于发展的幼年时期。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环境也日渐改善。
(一)法律环境
随着近年来其他法律法规的出台和修订,我国产业投资基金面临的法律环境已有所改善。如《合伙企业法》明确了有限合伙企业的法律地位;《信托法》、《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则为产业投资信托业务提供了法律依据。因此,虽然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仍未出台,但其他法律法规也为准产业投资基金的成立提供了间接法律支持。
(二)资本市场环境
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与资本市场息息相关,资本市场不仅为产业投资基金提供资金来源,而且也是产业投资基金实现资本退出的重要渠道。
1. 从融资角度看,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以及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居民收入不断上升,个人财富不断积累,富裕人群和中产阶层逐步崛起。他们投资性动机和增值性需求较强,倾向财富管理等方面的产品和服务。产业投资基金的出现,丰富了我国富有个人的投资选择,存在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同时,机构投资者投资产业投资基金的政策管制逐渐放宽,资金供给渠道将逐步拓宽。
2. 从资本退出角度看,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资本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市场上频繁出现了借壳上市、换股收购等资产运作模式,为产业投资基金退出提供了借鉴。但我国IPO核准程序要求过严、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滞后、金融工具单一等问题仍然存在,妨碍了产业投资基金的成功退出。从长期来看,我国资本市场将逐步走向成熟,产业投资基金实现成功退出的障碍会越来越少。
(三)人才环境
来自清科的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全国共有43家产业投资基金,其中本土基金6家,外资基金37家。外资基金比较活跃的有高盛资本伙伴基金、凯雷集团、汉鼎亚太、华平资本与GIC Group等,本土基金比较活跃的有亚商资本、鼎晖国际、弘毅投资等。上述基金为产业投资基金知识在我国的普及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也为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培养了宝贵的人才。
三、发展产业投资信托―信托公司的现实选择
产业投资信托是指以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借助信托计划发行,将特定委托人的资金集合形成一定规模的信托资产,交由专业投资管理人进行未上市公司股权投资和提供经营管理服务,获取收益后由受益人按照信托合同约定分享的一种投资工具。从上述定义看,其实产业投资信托与信托契约型产业基金类似,是产业投资基金的一种组织形式。目前,产业投资基金尚处于试点阶段,市场准入条件较高,而且政府主导性强,信托公司很难直接介入产业投资基金业务。鉴于产业投资信托与契约型产业投资基金类似,信托公司可以通过发展产业投资信托业务达到曲线介入产业投资基金业务的目的,在取得一定的投资业绩与投资经验后,再申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
(一)募集方式
《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规定,信托公司设立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只能面向合格投资者(即机构投资者与富有个人),因此,产业投资信托天然是私募的。以私募方式设立信托,投资者与投资管理人之间的关系便主要是一种基于相互了解和信任而达成的委托―或授信关系,信托运作压力相对较小,也较少受制于国家主管机关的监管。
(二)交易方式
国外的机构投资者通常先承诺给投资管理人一定金额的资金,但并非一次付,而是分批交付。投资管理人在实际操作中也不会取用所有已承诺资金,如果不能把全部资金投资出去,投资回报率就会受到稀释,降低的投资回报率将严重影响到他们下一次的资金募集。同时,产业投资信托多为长期投资,资金沉淀时间较长,如果遭遇集中赎回的情况,信托就无法应付,即使能够支撑现有的投资项目,也会因为赎回导致流动资金不足而丧失很多的投资机会。因此,产业投资信托不宜采用完全开放式,最好采取前开后闭式。当投资管理人需要增加资金供给时,适时实行前端(购买端)开放,但后端(赎回端)最好封闭,以防流动性危机。
(三)管理模式及产品设计
出于对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考虑,笔者在此提出两种管理模式。无论哪种管理模式,邀请与产业投资信托理念相适应的高级专业人士加盟以及高级专业团队的确定都是最重要的,可以说,他们决定了产业投资信托运作的成败。此外,还需要设计一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来保证各方的利益。
1. 信托公司作为投资管理人。(1)选择高级专业人士作为信托经理,要求具有投资目标行业专业知识、项目资源和社会资源,熟悉资本运作和企业管理。(2)信托经理与信托公司共同主导高级专业团队的搭建。(3)信托产品采取结构分级设计,一般投资者为优先受益人,信托公司为次级受益人,信托经理为劣后受益人。在信托产品收益率超过优先收益率时,超额收益由三方按设定比例共享,从大到小依次为信托经理、信托公司、一般投资者。这种管理模式及产品设计基本可以达到激励与约束要求,但也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信托经理违背信托计划文件、处理信托事务不当而信托公司未能及时制止时,信托公司将因此而面临一般投资者的索赔;二是由于信托公司的体制原因,信托经理及专业团队的薪酬体系很难独立于信托公司之外。
2.信托公司与高级专业人士成立合伙型投资管理公司,管理信托资产。(1)选择高级专业人士作为普通合伙人,信托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成立投资管理有限合伙公司。要求普通合伙人具有投资目标行业专业知识、项目资源和社会资源,熟悉资本运作和企业管理。(2)以普通合伙人为主,信托公司为辅,搭建高级专业团队。(3)信托产品采取结构分级设计,一般投资者为优先受益人,投资管理公司为次级受益人。在信托产品收益率超过优先收益率时,投资管理公司按约定比例分享业绩提成。这种管理模式及产品设计基本上避免了第一种模式的问题,比较理想地降低了委托―成本。
(四)运作程序
科学的运作程序是产业投资信托良好运作的保证。产业投资信托应该严格按照一般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程序运作,其运作过程可分为筹资过程、投资过程和退出过程,而投资过程又有交易发起和筛选、评估、交易设计、投资后管理四个阶段(见图1)。
(五)运营管理机制
信托公司应该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际通行的经营管理惯例,结合中国现行的投融资体制,通过制定一整套管理制度,以及一系列协议、合同、章程等法律文件的形式,建立一个职责分明、相互监督、安全有效的产业投资信托运作机制,实现受托人、投资管理人与托管人的相互制衡,以保证投资者的安全投资与投资回报。
参考文献:
[1]刘昕:《基金之翼:产业投资基金运作理论与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2]鲁铭扬:《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问题研究》,2005年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3]北京大学金融系课题组:《国外产业投资基金研究系列》。
篇6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两创”总战略,坚持“政府引导、产业导向、市场运作、管理规范”的原则,围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积极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及股权投资管理公司,不断优化企业融资结构,切实增强金融业整体实力以及保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总体目标:推动组建一批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扶持一批成长型企业股权投资基金,培育壮大一批创业投资基金,引导鼓励一批省外、境外知名投资基金管理机构来浙设立法人机构。到2012年末,力争股权投资管理机构管理的社会资金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股权投资在我省企业融资总额中的占比明显提高,对我省经济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
二、充分认识促进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中小企业迅速崛起,投资创业活跃,资金需求旺盛。但是,长期以来,我省企业融资结构不尽合理,一方面,银行间接融资占比过高;另一方面,民间资金充裕,民间融资难以合理引导和规范等结构性问题仍然突出。股权投资基金作为直接融资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将分散的可投资资金有效转化成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资本金,是拓宽融资渠道,规范民间资金的重要工具。发展股权投资基金,有利于提高社会资本配置效率,优化企业股权结构,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及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对于我省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富于弹性的地方金融体系,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构建多层次的股权投资基金体系
(一)产业投资基金。政府联合或推动社会资本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侧重投资回报稳定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或者参与大型骨干企业的战略性并购重组,培育和扶持支柱产业。
(二)成长型企业股权投资基金。推动行业龙头企业、有资金实力的企业发起设立成长型企业股权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中后期成长型企业特别是未上市公司股权,或者投向一时困难但发展前景好的成长型企业。
(三)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是由政府设立的政策性、引导性基金,通过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扶持创业投资企业的发展,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创业投资领域。引导基金主要通过阶段参股和跟进投资等方式实施投资运作,以基金管理机构的资本金形式存续,逐年投入。
(四)创业投资基金。推动有行业背景和专业特长的“天使投资人”、法人机构及专业投资管理机构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种子期、成长初期的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
四、加大对股权投资管理公司的政策支持
(一)鼓励发展股权投资管理公司。对在我省设立的股权投资管理公司,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确有困难的,经省金融主管部门确认并报经地税部门批准,可给予减免。对从省外、境外新引入成立的大型股权投资管理公司,报经地税部门批准,可给予三年内免征房产税、土地使用税、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对在省内注册资金1亿元以上、管理基金规模超过10亿元且对当地经济带动作用大的股权投资管理公司,经批准可享受金融机构总部相关政策,所在地政府可以给予一次性奖励。
(二)加强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方向的引导。引导股权投资管理公司积极参与大型骨干企业并购重组,加大对暂时困难成长型企业的投资力度,所在地政府应给予相应支持。支持股权投资管理公司加大对高新技术、业务和商业模式创新等企业的投资力度。股权投资管理公司以股权方式投资于未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两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其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两年的当年抵扣该股权投资管理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抵扣。
(三)支持股权投资管理公司拓展业务。鼓励股权投资管理公司为企业提供先进管理经验和其他增值服务。股权投资管理公司因收回、转让或清算处置股权投资而发生的权益性投资损失,可以按税法规定在税前扣除。符合居民企业条件的股权投资管理公司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可作为免税收入,不征收企业所得税。省及具备条件的市、县(市、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在加强对创业投资基金引导的同时,也可引导和支持符合我省经济发展方向的成长型企业股权投资基金。对股权投资管理公司重点投资的成长型企业,符合上市条件的,积极推荐上市。支持引导股权投资管理公司通过产权交易所等要素市场转让其持有的投资企业股份,拓宽股权投资退出渠道。此外,鼓励引导我省企业引进省外、境外股权投资基金参与技术改造、产业升级等项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搞好服务,并在核准手续、要素保障等方面提供便利。
(四)积极培育和吸引股权投资管理高级专业人才。对引进急需高级专业人才而支付的一次性住房补贴、安家费等费用,经批准可据实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对做出突出贡献的高级人才,可由引进地政府另行给予适当资助或补贴。
五、创造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规范管理。省政府金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综合协调工作,具体工作由省金融办负责。省发展改革、财政、科技、税务、工商、证监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通力合作,采用联席会议制度形式,研究制订并完善促进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对未纳入国家管理范围的成长型股权投资管理公司,要制订相关备案管理办法并履行日常管理职责。省工商局会同省有关部门制定股权投资管理公司工商登记管理办法,做好股权投资管理公司工商登记工作,统一登记流程,规范机构名称。
(二)优质服务。各级政府要将培育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及股权投资管理公司作为完善地方金融体系、拓宽直接融资渠道的重要内容,结合本地区实际,制订切实有效的扶持政策和措施。杭州、宁波要将吸引省外、境外知名投资管理机构作为推进金融集聚区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对引进的省外、境外知名投资管理机构,优先纳入省级备案管理,优先入驻金融集聚区,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对纳入省级备案管理的股权投资管理公司,省级各相关部门要及时为其提供投资项目信息,推进项目合作。
篇7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融合效应
一、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知识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高新技术产业则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但是,在科学技术向产业化转换形成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由于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和高度不确定性的存在,以及缺乏相应的资产担保。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要想从讲究稳健经营规避风险的银行获得借贷资金以及在IPO条件苛刻的证市场获取权益资本都是非常困难的,而专业管理的缺乏更是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道路上雪上加霜。因此融资困难和缺乏有效的专业管理成为了阻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与此同时,风险投资却在近几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猛发展。尽管风险投资家们一再强调,风险投资在选择投资对象时仅仅是看投资项目是否符合风险投资的风险与收益的要求,并未局限于高新技术领域,而高新技术企业中的主流企业也并不一定都具有风险投资的背景,但风险投资自产生开始就与高新技术企业密不可分,二者的融合是源于彼此的内在需要、符合两者本质特性的自然结合,也正是这种互利的融合决定了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不仅仅是单向的,而是一种双赢的关系。本文将从理论上来论证这种双赢关系的存在,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优化我国风险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融合的建议。
二、风险投资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推动剂”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在于不断提供新的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应用技术以及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其实质就是要提高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成功率。因此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有着与传统产业完全不同的特点。
一是高投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通常要经过四个阶段:技术酝酿与发明、技术创新、技术扩散和工业化大生产。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每一阶段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持续投入。这一方面是因为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以及人力资本投入的高机会成本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科技创新的本质特性决定的,无任何历史先导的借鉴使得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导致大量的沉没成本的出现。
二是高风险。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风险主要有:投资决策偏差风险,依赖于历史数据分析的投资决策,在对无任何历史数据提供的高新技术产业进行分析时,决策估算偏差的风险可想而知;技术研发风险,技术的不成熟与相关配套设施的欠缺使得技术的研发自始至终都存在着高风险;经营管理风险,科技创业团队的组成不合理,大量技术人员的存在导致企业缺乏相关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在无形中会增加企业的内部交易成本。
三是高收益。高新技术产业提供的都是具有经济高附加值的服务和产品,通过科技的杠杆作用,使得高新技术产业可以获得比传统产业大得多的超额利润。
四是产品周期短。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额利润必定吸引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涌向该产业,使竞争加剧;另一方面知识经济下特有的技术扩散的高度外部性,使得其他人利用新技术生产产品的复制成本非常低。这一切导致要想在高新技术产业获得长期发展,只能依托技术的发展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来实现。
高新技术产业的这些特点客观上决定了融资和管理将成为制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高风险、高投入的存在使得规避风险寻求稳健性的银行借贷资本很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入资本。在中国,证券资本市场的发展还极其不完善,国家对IPO的条件要求相当苛刻,因此想要通过IPO从证券市场获取权益资本对于高新技术产业来说是非常困难的。而在经营权与所有权高度分离的现代企业体制下,专业分工细化的趋势使得企业的生产、科研、管理的职能在很大程度上发生分离,管理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在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中,管理的工作一般都是交给具有专业水平的职业经理人,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运转效率。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由于科技创新的高水平专业性要求和资金的有限约束,使得科技创新团队更加注重的是对于技术人才的网罗,而对于提高企业运作效率的专业管理人员,则大多是并不精通管理的技术人员兼任。这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经济体制下,必然会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又一瓶颈。
风险投资是指把资金投向蕴藏着巨大潜在收益与较大失败风险的技术创新领域,以期成功后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商业投资行为。风险投资是一种权益资本投资,但是他的投资实质却是以投资于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群,将其中成功的项目进行出售和上市,实现所有者权益的变现。通过高额的利润回报来弥补投资的支出和承担高风险的风险补偿,风险投资的高风险承担可由超出社会平均利润率的超额利润得到弥补。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风险、高收益以及缩短的产品周期的内在特性与风险投资的高风险、高收益的中长期利润追求完全契合,风险投资就像是专为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而生的。风险投资的出现为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十分适合的融资渠道,而且除了作为一种权益资本投资以外,风险投资还具有专业投资的特性,它不仅为创业者提供资金,还为管理者提供其专业的学识、经验以及广泛的社会关系。作为一个股权投资者,它会将自己的专业管理能力运用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中,帮助企业减少内部交易成本,从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运转效率的提高。风险投资的发展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解决了两大瓶颈问题。充足的资金、专业的管理与高科技技术知识的有机结合将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从而极大地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三、高新技术产业是风险投资发展的“原动力”
风险投资在选择投资对象时对传统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并没有在原则设定上厚此薄彼。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只需要看一下各国风险资本的行业分布,就会发现高新技术领域是风险投资事实上的“宠儿”。一方面这是由于高技术项目具有符合风险投资原则的一系列特点所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了风险投资的制度和资源环境,促使了风险投资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对风险投资的发展也起到了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是风险投资机制产生的基础和活力的源泉
首先,风险投资之所以愿意冒高风险,选择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为投资对象,正是因为一旦投资成功,高新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转换,它就能通过技术垄断市场给风险投资家带来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超额利润。追逐高收益是风险投资的动力,而蕴含着高额回报的高新技术产业当然成为风险投资的首要选择对象。其次,风险投资的根本目的不是通过股权投资来长期控制风险企业,而是定位在一段不算太长的投资期间内实现风险资本的快速增值。产品周期缩短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市场中一旦获得成功,企业资产和内在价值便如细菌繁殖般呈现几何级数倍增,风险投资机构可采取适当的方式将股权变现(蜕资),实现风险资本的较快回收,继而投入下一个风险项目,使缩短风险资本循环周期成为可能。所以,风险投资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向高新技术倾向”的特征。而高科技的动态性决定了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不断更新和丰富内容的持续性过程,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无穷商机则是风险投资发展的动力源泉。
(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利于降低风险投资的投资风险
风险投资机构在其本质上仍然是一个风险规避者,高风险的承担是因为有高收益的回报作为动力实现的,风险投资者同样有降低投资风险的主观期望。而高新技术产业稳定发展则可以实现风险投资者降低投资风险的期望。首先,高新技术产业比别的行业拥有更短的产品周期和经营周期以及更快的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投资资本的快速回收和增值能够帮助风险投资将时间期限上的不确定带来的风险较投资其他行业相比降到最低。其次,在稳定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产业内部,由于高新技术的迅速外溢带来的高度外部性,也为风险投资者在进行风险投资决策时提供了大量的有用的参考信息,可以帮助风险投资者有效地降低决策风险。
四、优化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融合的政策建议
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是“鸡与蛋”的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有着融合的必然趋势,但二者在我国的融合却是十分有限的。目前,我国风险投资市场上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是大量的创业企业资金匮乏,但得不到风险投资的青睐;另一方面则是上百家风险投资公司的风险资本规模不断扩大,大量的风险资本悬浮在空中,无法落到创业企业的实处。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主要反映在投融资机制、运行机制、法律、政策、人才等方面。为了促进风险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提出以下政策性建议。
(一)建立促使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融合的投融资法律环境
从立法上看,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与风险投资的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风险投资活动时遇到的法律障碍。很多现行法律规定滞后于实践活动,同时在不少相关领域立法又呈现出大量空白,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风险投资的快速发展。要保障风险投资公司在项目选择、知识产权维护和所有者权益转让等方面的利益,就要尽快建立与风险投资发展相适应的中小企业法、风险投资基本法、风险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合伙企业法、知识产权保护法、公司法、税法、企业收购与兼并法、破产法等。
(二)建立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和风险投资互动的税收优惠投融资机制
各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实践都表明,税收优惠政策是风险投资发展的“助推器”。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较全面的税收优惠政策:一是完善直接税收优惠政策。在所得税优惠政策方面,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和高科技人才的个人所得税进行减免,以吸引和留住高科技型人员和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对风险资本收益实行减免所得税,这有助于鼓励风险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刺激更多风险资本的投入。在流转税优惠政策方面,要改变现行的与科技有关的流转税只局限于对科研单位的技术转让收入免征营业税的规定,还应拓宽流转税优惠政策面,包含风险投资公司。率先对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允许抵扣外购的固定资产纳税额,降低投资成本,增加投资收益。二是完善税收间接优惠政策,对加速折旧、税前还贷、延期纳税和特定准备金方面进行全面的税收优惠。三是把税收优惠的重点集中在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上,避免误导高新技术企业偏离科技研究与开发的方向。
(三)积极推出创业板,完善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在西方发达国家,风险投资价值实现的主要途径也是最佳途径就是实现公司上市。由于高科技公司初创阶段大都为中小企业,难以满足在主板市场上市的条件。为使风险投资能够顺利退出,激发风险投资者的积极性,国外高新技术企业大都通过在二板市场上市来实现风险投资的变现。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板仍是主板市场的组成部分,离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板市场还有很大差距,所以应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的创新型企业的特点和风险特性,早日进行创业板试点,为风险投资创造最优的退出途径,也为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长久的融资渠道。
(四)加强人才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队伍
风险投资能否成功,关键是具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并不断地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政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动创新者、风险投资家和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自由、能充分发挥个性与才能的良好氛围;二是积极开展与国外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作,引进和学习先进的风险投资管理技术;三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和鼓励高级人才从事风险投资事业。
【参考文献】
[1] 曹政.论风险投资、创业板市场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J].当代财经,2000,(12).
[2] 熊波,陈柳.论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治理结构[J].当代财经,2006,(4).
[3] 陈共荣,周良.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障碍与风险资本的制度安排[J].财会研究,2005,(6).
[4] Douglas.J.C,J.G Macintosh.Venture Capital Exits in Canada and the United States.University of TorontoLaw Journal,2003 (5).
篇8
关键词: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私募投资基金
文章编号:1003-4625(2010)01-0086-05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一、VC、私募基金及产业投资基金概况
VC、私募基金及产业投资基金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是理论界及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同时这些理论成果指导着实践,为我国融资困难而有潜力的各类企业提供了种类繁多的资金支持,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出了一份力。但是关于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研究并不多,为了促进三种基金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了使风险投资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搞清三者之间的联系是必要的,也是最基本的。
VC,是“venture capital”的简称,在《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及《配套政策》中,把“venture capital”的中文译名定为“创业风险投资”。它泛指通过发行基金受益券募集资金,并委托专门的投资管理机构――基金管理公司对未上市公司及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潜力的企业(主要是高科技公司)投人权益资本,并且主要通过资本经营服务,直接参与创业企业创业历程的一种资本投资行为。在这里,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受益人和基金管理公司按协议分享投资收益。
私募基金对应的英文名称为“Private Equity”,简称PE。所谓私募基金,是相对于公募基金而言,主要是用来区别共同基金(mutual fund)等公募基金的。它既可以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募集,也可以采取非公开发行方式,向有风险辨别和承受能力的机构或个人募集资金。根据投资方向,可以将其分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两种。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股票、债券、权证等;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则主要投资于未上市企业的股权或企业债券。而广义的私募股权投资为涵盖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前各阶段的权益投资,即对处于种子期、初创期、发展期、扩展期、成熟期和Pre-IPO各个时期企业所进行的投资,相关资本按照投资阶段可划分为创业投资、发展资本、并购基金、夹层资本、重振资本,Pre-IPO资本,以及其他如上市后私募投资(PIPE)、不良债权和不动产投资等等。狭义的PE主要指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并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熟企业的私募股权投资部分,主要是指创业投资后期的私募股权投资部分。
我国的产业投资基金起源于西方的私人股权投资,是一种非公开募集资本,专注于未上市企业的股权投资,并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以期所投资企业发育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实现资本增值,它以促进产业发展为目的的金融制度创新。我国最早的一家经发改委、商务部等国家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产业基金管理公司是注册于上海的海富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06年12月,继海富产业基金之后,又一家试点的产业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在天津设立,获批总规模为200亿元人民币,首期基金规模为60亿元人民币。
二、三种投资基金之间的联系
(一)产业投资基金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联系
产业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一直是一个政策热点和理论争论的焦点。对产业投资基金来说,它是一大类概念,国外并没有产业投资基金这个名词,而是通常称之为风险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一般是指向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或准股权投资,并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以期所投资企业发育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实现资本增值。
刘琦认为,在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专有名词,它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相比较,除了称谓上的不同,还具有很强的政府干预色彩。在我国《产业投资基金试点管理办法》讨论稿中,将“产业投资基金”定义为向特定机构投资者以私募方式筹集资金,主要对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的集合投资方式。这里的特定机构投资者包括五类主体: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及社会保障基金或企业年金进行投资的法人受托机构或投资管理人;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企事业单位;发改委规定的其他特定机构投资者。讨论稿明确发改委为产业投资基金的主管部门。
笔者认为产业投资基金实际上只是中国的一种特定名称,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它实质上就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一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范围要大于产业投资基金,但两者在内涵方面具有一致性,特别是随着中国第一支产业投资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以及或明或暗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活跃,使这种内涵的一致性更加明显,即它们都是“有组织的私人股本市场”的投资工具,通常以股权或准股权形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企业,承担较大的创业风险,同时也通过退出分享较高的收益。
(二)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联系
广义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涵盖了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前各阶段的权益投资,即对处于种子期、初创期、发展期、扩展期、成熟期和Pre-IPO各个时期企业所进行的投资,相关资本按照投资阶段可划分为创业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发展资本(development capital)、并购基金(buyout/buyin fund)、夹层资本(Mezzanine Capital)、重振资本(tumaround),Pre-IPO资本(如bridge finance),以及其他如上市后私募投资(private investment in public equity,即PIPE)、不良债权distressed debt等等;狭义的私募股权投资主要指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并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熟企业的私募股权投资部分,主要是指创业投资后期的私募股权投资部分,这其中并购基金和夹层资本在资金规模上占最大的一部分。我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多指后者,以与VC区别。
笔者认为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投资于种子期和成长期企业。虽然PE与VC都是对上市前企业的投资,但是两者在投资阶段、投资规模、投资理念和投资特点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但是现如今,很多传统上的VC机构现在也介入PE业务,而许多传统上被认为专做PE业务的机构也参与VC项目,也就是说PE与VC只是概念上的一个区分,在实际业务中两者界限越来越模糊。
(三)产业投资基金与创业风险基金之间的联系
我国把产业投资基金分为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企业重组基金和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三种形式,正如前文所说的,产业投资基金是一个大的范围。然而这
三种类型存在界限不清,内涵重叠的现象。并且在三类产业投资基金中,在我国真正付诸实践的只有创业投资基金一种,因而相应的理论研究也就主要集中于创业投资基金方面,对国民经济发展有巨大作用的企业重组基金和基础设施基金一直没有受到研究者的足够重视。这种研究现状不但有悖理论工作者的职责,也不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和经济发展趋势。事实上,国内一些有实力的投资公司,已经开始探索利用产业投资基金来进行国有企业重组。
笔者认为,在三者的联系方面,产业投资基金是私募股权基金的一种,产业投资基金的内涵要大于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的内涵,即产业投资基金包括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但是因为产业投资基金分类中的其他两种类型的投资基金在我国尚未发展起来,故我们可以说,产业投资基金的实质是创业投资基金。其联系用图示可以表示为:
综上所述,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私募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又具有两个共同点:其一,这三种投资基金在运作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即是一种用高风险来换取高回报性质的风险投资基金;其二,这三种投资基金的投资目的,都不是为了对投资对象进行控制,其追求的目标是企业获得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并且运作良好之后,在通过基金推出渠道退出时所获得的资本增值和收益。
三、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基金的必要性
杨立新表示,在高新技术竞争中,技术、人才和资金三者一样都不能少。对于规模尚小、但是市场前景巨大的高新技术企业而言,由于自身底价不高,信用担保缺乏,加上申请周期长,银行贷款拿不到,政府支援申请周期长,常常是“远水救不了近火”。资金的缺乏,无疑已经成为影响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瓶颈。据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仅专利技术就有7万多项,但专利技术的实施率只有10%左右,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并取得规模效益的比例约为10%~15%,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一般为60%~80%。
高新技术企业欢迎风险投资基金。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投资基金融资较少涉及债务问题,因为风险投资基金经营者主要是以收取企业(公司)一定数量的股权作为交易,不像银行贷款那样不管企业是否盈利都要求按时还本付息;风险投资基金可为企业(公司)提供多种服务,如管理方面的服务、理财方面的服务以及其他知识获得、人才引进等;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还可以协助未来企业(公司)上市。
对于我国的金融市场上是否真的缺钱,而不能满足各类型企业生存发展需要的问题,中信证券研究部执行总经理徐刚说:“我国金融市场不缺钱,然而大量资金被迫存放在银行,使金融风险在银行过度集中,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规模也不断增长。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小企业想发展需要资金,却因为银行的风险规避政策而难以满足融资需求。”造成这一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资本市场不发达,如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强,没有形成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来分担银行体系的压力。
风险投资基金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这个作用。它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同时它还可以为企业带去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帮助企业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并且帮助企业顺利地完成转型和上市。这是因为:其一,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较为成熟;其二,风险投资基金的运作者即管理人不仅擅长企业经营管理,而且还对所投资企业的行业的发展方向以及整个市场发展趋势有较好的把握,能够较好地为创业企业提供诸如指定长期发展战略与市场营销策略、物色战略合作伙伴和关键人才等多方面的经营管理服务。
此外,投资者需要风险投资基金。目前,我国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为1:10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1:1的比例。在我国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可利用资金并不充足的情况下,如果能充分挖掘现有社会资金,必将有力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据统计,我国城乡居民存款仍呈上升势头,这与我国居民投资渠道狭窄不能说没有关系。同时,我国企事业单位的自有资金也是以万亿计,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投资来源。
综上所述,发展风险投资基金是必要的,但是我国风险投资基金的一个现状是,偏向于投资那些发展比较成熟的企业,如处于中后期的企业,因为这样可以降低投资风险,企业的运营状态比较稳定,有望上市,有望获得高额的资本收益。这就需要我国在大力发展基金的同时,处理好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以及产业投资基金三者的关系。
四、三种投资基金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外部问题
1 法律法规不健全
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我国私募基金目前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一直游离于法律的监管之外,没有取得合法的法人地位,不称其为完全意义上的私募基金,尤其是保底收益的承诺,使其表面上表现为无风险的高收益资金,有点类似于“私下集资”。这种非真正意义上的私募基金的发展使得真正意义上的私募基金无法发展,并且衍生出许多欺诈事件,投资者权益难以得到法律保障,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这势必会对我国发展尚不成熟的私募基金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此外,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也很容易出现发展过速过热现象,以至于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另外,目前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只能参照《公司法》,而无专门法律依据,严格意义来说设立产业投资基金还属于非法行为。这使得产业投资基金得不到实质的发展。当前现行的有关法律与政策在许多方面未能从私募股权投资的行业运作特点出发,为其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有时反而构成法律与政策的障碍。比如:在市场准入限制方面限制了金融机构的投资;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支持不足,影响了投资者预期收益和投资热情。
2 退出机制存在不足
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环境已发生许多积极变化,但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尚未确立,主要表现在:尚未设立创业板市场,投资于中小型创业企业的风险资本缺乏有效的退出途径;产权交易制度落后,监管体系不健全,各地的交易规则、程序和收费标准等各异,产权的异地转让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场外交易市场规模相当小,且十分不规范。
3 资金来源较单一
根据我国风险投资企业的资金来源,可以将所有种类的风险投资基金分为四种类型:即国有独资、国有控股、民营控股、外资独资或控股。中国风险投资院(香港)2003年《关于我国风险投资业的现状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企业中国有独资占14%,国有控股占48%,两项合计高达62%。民营控股和外资独资或控股分别占27%和11%。这种过度单一的资金来源,虽然突出了政府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但其过度依赖财政科技拨款和银行科技贷款的特性,直接影响了风险投资基金的经济、社会效益。
而作为西方创业投资主要资金来源的金融机构投资者和养老基金在我国受到法律法规的影响不允许从事风险投资。我国的个人投资刚刚起步,实力和规模还相当有限,风险承受能力也不强。风险资本
供给渠道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了我国风险资本的有效供给量,不能真正发挥个人、企业和金融机构所具有的投资潜力,从而阻碍风险投资业的发展规模与速度。
(二)行业内部问题
1 运行机制不健全
政府作为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第一出资人”的极端地位,往往产生多重负面效应。
(1)风险投资企业长期依赖政府,听命于政府,蜕变为政府的附庸,难以建立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和市场化运作机制。(2)高管人员由政府派任,不仅因专业素质欠缺,难以胜任工作开创局面,反而把严重的官僚化作风带给了风险投资企业。(3)不利于造就具有较高素质的风险投资专业技术队伍。(4)极易导致投资效益低下和产生寻租等腐败行为。
2 高风险与信用缺失
在发达国家,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的成功率不过60%,风险高出一般产业。目前我国各类投资基金风险的来源主要是基金的运作和项目投资的失败;另一个重要来源是由于社会信用的缺乏,这种信用缺乏不仅体现在个体信用缺失,还体现在组织信用和政府信用的缺失,这几种信用缺失交织在一起就形成较为严重的社会信任危机和高风险。在各类投资基金运行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社会信用的缺失会加剧风险,给经济造成损失和不良影响。
3 规模较小
目前,美国已拥有4000多家风险投资机构,风险投资资金达480亿美元。相比之下我国风险投资主体规模可谓相形见绌。我国现有风险投资实体仅近百家,很多公司只有1000万左右的资本,其投资实力可想而知。而且,很多小型风险投资公司为了降低风险,干脆将资金投向成熟产业,根本未起到风险投资的作用。我国风险资本的主要来源仍是财政科技拨款和银行的科技开发贷款,投资主体单一,由于政府财力有限和银行经营的高风险,我国风险资本增长较慢,规模偏小,这样就使得投资基金,尚不能在高技术商品化、产业化方面起到主导作用。
4 专业人才缺失
介入风险投资的这些投资家应是具有较强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同时又懂企业管理理论,具有金融投资实践和高科技企业管理实践的通才。风险意识的产生和风险投资的决心来自风险投资家、高科技、未来高科技商品市场及创业者素质的判断力。这种判断力是建立在熟练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基础之上的。我国长期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与建国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人们普遍缺乏投资意识和风险意识。而这种专业人才的缺失也成为各类风险投资基金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
5 投资理念、工具和手段相对落后
各类风险投资基金成功的关键并不在其雄厚资本,而是在非货币方面:消除信息不对称和解决风险企业家的问题。这是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管理的核心理念。目前国内对其认识不足,很多创新工具的设计和使用仍面临制度约束,无法有效收集信息并对目标企业实施监控。
五、对策研究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对于我国私募基金,有一部分是运作比较规范的私募基金,应让它合法化,对其他的地下基金,应当规范化。若让一部分运作比较规范的地下基金以民营资产管理公司的形式规范化、公开化,给它们一个适度的发展空间和自由竞争环境,一方面它们为争取更多投资者的信任,会主动要求监管并披露交易信息,从而形成示范效应,客观上形成一种良性竞争局面,降低了监管的难度,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培养出一支比较规范的资产管理队伍,以置换出目前市场上鱼龙混杂的资产管理人员。
截至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关于风险投资的全国性法规。现有的风险投资公司制与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存在明显冲突,如《公司法》第12条规定,“公司向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的,除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公司和控股公司外,所累计投资不得超过本公司净资产的50%”、风险投资基金是金融机构不是工商企业,但却按照《公司法》设立等。面对风险投资发展中的这种尴尬,国家应尽快制定专门的《风险投资基金法》,以促进各类投资基金的发展,并降低风险。
(二)加强市场监管
我国可以建立风险投资行业协会。国际经验表明,行业协会在风险投资的培育和壮大中起着重要作用,赋予了自律职能的风险投资协会不仅是行业信息的沟通和交流渠道,是风险资本家培育的场所,同时,还是规范风险投资活动的有效机制。基于这样的认识,北京市于1999年11月首先发起成立了中国内地第一家风险投资协会,上海、深圳、江苏、浙江、天津、广州、湖南、湖北等省市也陆续成立和筹建了10多家风险投资协会组织。但由于种种原因,除深圳以外,其他地区的行业协会目前还不具备资格认定和行业自律职能。因此,政府应进一步促进各地风险投资协会的建立及其自律职能的赋予,加强监管力度,确保风险投资的稳健运行。
(三)建设多层次股权交易市场,疏通风险资本退出渠道
我们应当积极推动风险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设,来弥补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的金融支持体系的结构性缺陷。同时,积极利用国际资本市场,为风险资本退出提供通道。我国可以借鉴国际上比较成功的退出模式。目前成功的风险投资基金退出模式主要有上市交易、柜台转让、股份赎回、破产清算四种模式。积极推动包括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创业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强化资本市场基础建设,提高市场效率,完善市场定价功能和机制。并且,随着金融监管水平的提高和其他的条件成熟,应当适时推出我国的“二板市场”。
(四)加快中介机构的建设步伐
建设结构合理、职能完善的中介机构系统,可以降低风险投资企业的运作成本和投资风险。目前须在发挥已有的中介组织,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风险投资咨询等机构的职能作用的基础上,着力加速风险投资行业协会、标准认证机构、风险项目融资担保机构、风险企业等级评定机构等新中介组织的建立与完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加强对中介组织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社会舆论相结合的制度性有效监管,使其出具的工作报告真实、合法、有效,树立良好的职业信誉和社会形象。
(五)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现行的优惠政策不管是对高新技术产业,还是对风险投资业发展都相当有限,优惠范围明显偏窄,优惠幅度也不大。如对以股权形式获得奖励的科技人员的所得税优惠,仅限于职务成果,优惠也只是延迟纳税;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对高新技术人员的优惠范围和程度较窄,对企业颁发的重大成就奖、科技进步奖等仍征收个人所得税;对风险投资机构存在双重征税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应进一步拓宽优惠政策的范围,提高对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和生产企业的政策优惠幅度,降低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率,对不同层次(国家、企业、单位)和不同性质(职务成果、个人成果)科技人员因科技发明所获得免征所得税,完善企业法规,避免双重征税,同时,应该使新创建企业可享受“三免五减”,运行中的企业可适度减轻营业和企业所得税负。为风险投资企业提供一定的税收优惠,大大刺激投资者的投资欲望,从而促进风险投资行业的大力发展。
(六)组建保险产业投资基金,支持保险资金参与私募股权投资
建议优先选择保险行业中拥有强大资金实力的大型保险集团牵头,试点组建专门的保险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对优质未上市企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对保险资金进入私募股权投资,政府应当给予政策支持和倾斜。如启动快速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加快审批和筹建进程;对一些发展前景较好、投资回报较高、所需投资额较大的优质投资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保险资金的投资需求。
此外,保险资金私募股权投资要得到保监会、发改委和财政部的批准和支持,建议各相关监管机构之间加强沟通和协调,为投资高效运行创造条件。
篇9
为加快我市创新创业融资平台建设,鼓励各类社会资本进入创业投资领域,拓宽成长型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快企业自主创新步伐,努力增强我市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全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指导意见的通知》(〔〕116号)、《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39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31号)和《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创业投资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政办发〔〕141号)精神,现就加快我市创业投资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创业投资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创业投资是指对具有高成长潜力的未上市创业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中小企业进行权益性投资,并为之提供创业管理服务,以期所投资企业发育成熟或相对成熟后主要通过权益转让获得资本增值收益的一种投资行为。
(二)发展创业投资,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一项关键措施,是缓解企业创业难、融资难、发展难的重要手段,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是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符合国家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的政策取向,对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加快创业投资发展,对于推动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集聚生产要素,促进区域资本市场的发展,加快我市高端服务业的发展、高新技术开发及成果产业化,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明确加快发展创业投资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进创新创业、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优化创业投资发展环境,建立健全创业投资体系,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鼓励壮大创业投资资本规模,切实发挥创业投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推动作用。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推动创业投资体系建设,坚持运用市场机制强化创业投资企业内部的责任约束和利益激励,建立创业投资的风险防范、信息披露和监管系统,有重点地培育有利于创业投资资本撤出、转让、评价和交易的市场体系。
(三)主要目标:通过政府、企业及社会的共同努力,争取把安建设成为区域性创业投资中心,形成“政府创业资本为引导,社会创业资本为主体,市外创业资本为补充”的多元化格局。在“十二五”期内,全市备案创业投资企业达到20家以上,其中,各县(区)和经济开发区至少有2家创业投资企业,全市创业投资规模50亿元以上,完成投资项目100个以上,通过创业投资促进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壮大。
三、努力扩大创业投资规模
(一)拓宽创业投资资本来源渠道。鼓励国内外企业、社会团体及自然人在我市设立创业投资企业及分支机构。积极支持我市民营企业集团、投资公司、担保公司等具备一定资本实力的企业通过新设企业、变更登记、增资注册等形式设立创业投资公司。创业投资企业依法通过私募方式向特定的投资者募集资金,其募集的对象必须是具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投资者承诺的资金可分期到位。鼓励和支持境内外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社保基金、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投资机构在我市依法开展创业投资业务;支持我市具有一定规模的创业投资企业开展融资创新,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增强投融资能力,努力形成多元化的创业投资资本来源渠道。
(二)简化和规范设立创业投资企业。创业投资企业和创业投资管理顾问企业可以采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企业组织形式设立。我市国有资产设立或控股的创业投资企业要采用规范的公司制运作,依法确定股东会、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责权范围。以公司形式设立的创业投资企业,可以委托其他创业投资企业、创业投资管理顾问企业作为管理顾问机构,负责其投资管理业务。委托人和人的法律关系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境内资金在我市申请设立创业投资和创业投资管理顾问企业,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外商投资设立创业投资机构,按照《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规定》(商务部等五部局令2003年第2号)办理注册登记。
(三)大力发展创业投资管理机构。鼓励和支持创业投资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内部激励机制和风险约束机制,加快创业投资管理的专业化步伐,提高创业投资管理机构及管理团队水平,造就和培育具有较强管理能力、资金募集能力和较好业绩的创业投资专业管理机构,做强做优安创业投资管理机构品牌。
(四)加快培育一批创业投资项目源。鼓励创业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办研发机构、组建各类科研生产联合体,开展项目合作,为创业投资提供丰富的优质项目源。鼓励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对发展前景好、吸纳就业多以及运用新技术、新模式的中小服务企业进行资本投入。
四、加大对创业投资的政策扶持
(一)设立政策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发展专项资金,总规模为2亿元,通过阶段参股、提供融资担保、跟进投资等方式,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流向创投企业,引导创业投资企业向初创期的中小企业投资,扶持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引导基金设立及运作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二)大力支持创业投资企业向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投资。对主要投资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投资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作为免税收入给予免征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三)鼓励境内外投资者在我市发展创业投资。在我市注册的创业投资企业,凡符合我市创业资本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导向项目,累计投资额超过其注册资本或者出资总额达到其管理资金的70%,并且其中不低于30%投资于初创型企业的,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按照现行政策规定办理。对来我市合作或独立开展创业投资业务的国际和国内知名企业,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更多优惠政策。对来我市发展创业投资的个人或企业,享受招商引资所有优惠政策。
(四)创业投资企业从事国家需要重点扶持和鼓励的创业投资,以股权方式投资于未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含2年),可以按照其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抵扣。
(五)帮助争取省及国家相关政策支持。积极帮助在我市投资的创业投资企业和符合条件的项目争取引入省级以上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扶持。对实收资本达到5000万元以上,实际投资于科技型创业项目的创业投资企业,主管部门帮助其争取省财政按实际投资额3%给予的风险补助。对以有限合伙形式设立的创业投资企业和创业投资管理顾问企业的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由合伙人分别缴纳所得税,并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具体扶持政策待国家、省出台相关政策后,另行制定。
(六)建立创业投资风险补偿机制。市政府和创业投资机构共同出资设立市创业投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允许经过备案的创业投资企业按不高于实际投资额3%的比例提取并缴纳风险准备金,与市政府安排的财政资金构成创业投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用于补偿创业投资企业在财务年度内,因投资失败导致清算或减值退出而形成的风险投资损失,以帮助创业投资企业降低投资风险。创业投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七)优先扶持被投资项目。对创业投资机构投资的成果转化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优先列入政府支持的科技计划,优先安排扶持资金和贷款贴息。
(八)建立创业投资管理团队激励机制。鼓励创业投资机构允许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鼓励不同类型的创业投资机构采取期股、期权、奖励等多种收益分配方式。创业投资企业的高管人员享受省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有关激励政策和市对高级人才的优惠政策。创业投资企业所投资企业上市成功时,除按《市政府关于进一步鼓励企业上市的意见》(政发〔〕42号)奖励外,再由市政府拨出专款给予奖励。
五、完善创业投资管理和服务体系
(一)加强对创业投资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市创业投资工作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成员包括市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局、财政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及市创业投资公司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研究、部署本市创业投资业的发展战略和具体措施,指导县(区)创业投资发展工作,研究解决创业投资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对创业投资法规、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负责对我市创业投资的日常管理和年度考核工作,向联席会议提请研究审议有关重大事宜。各县(区)要加快建立促进创业投资发展机制和体制,努力抓好创业投资发展工作,2012年底前各县(区)至少要设立1家以上创业投资企业,该项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对成绩突出的县(区)予以奖励。
(二)为创业投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各级政府要加强服务,认真培育创业投资项目,积极开展创业投资项目推介活动。市重大招商引资活动、项目对接活动应邀请创业投资企业参加,积极协助解决创业投资企业所投项目在推进上市、并购重组和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要加大创业投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有利于创业投资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加强对创业投资企业的备案管理。创业投资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后,实收资本达到3000万元,或者首期实收资本达到1000万元,且公司全体投资者承诺在注册后的5年内补足不低于3000万元实收资本的,即可申请创投备案。经过备案的创投企业可享受国家和省市相关配套扶持政策,同时接受备案管理部门的监督。市发改委按照省发改委的授权,负责对我市创投企业的备案材料进行初审,并做好备案创投企业的年审及监管相关工作,协调落实相关优惠政策。
(四)完善创业投资退出机制。根据非上市公司资本流动、资产重组的客观需要和相关政策法规要求,加强我市产权市场建设,特别是扶持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加快制度创新,提升服务功能,积极向上争取,开展非上市公司股权转让交易试点,努力建设统一互联的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为企业并购重组、股权交易、创投退出等提供重要平台。
篇10
1新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工作
在新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环境与条件面临巨大改变,如社会文化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科学教育环境以及法律环境等。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主要涉及资金筹集、投资、分配等工作,是满足不同时期发展需要而设置的,与企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从国内外先进企业的财务管理经验来看,财务管理的创新与发展,主要源于理财环境的变化。因此可以说,企业财务管理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结合的产物。一方面,自然属性是财务管理的技术性,财务管理应该积极吸纳先进经验,逐步实现国际化管理趋势;另一方面,社会属性来自国家的社会体制与生产关系,体现了国家化的财务管理特征。无论是自然属性还是社会属性,最终都来自外部环境给财务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随着工业经济时代的发展而调整,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适应性、针对性、实效性。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必须与新经济时代的发展特点相适应,积极应对机遇和挑战,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2新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特点
2.1财务管理背景全球化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必须适应时展需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应该以市场为导向,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国际化管理接轨。在我国,企业财务管理除了受到企业影响之外,还与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状况等密不可分。随着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可能引发一些矛盾与弊端,寻找国内与国际的差距,建立与中国特色相符,同时又可顺利实现国际对接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国际化标准,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财务管理实效性,促使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化竞争。
2.2财务管理目标多元化
在新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环境发生变化,财务管理目标也有所转变。除了利用知识势力、知识劳动增强效益、创收利润之外,也要融入知识经济的新要求,确保“员工利益最大化。”另外,满足与企业相关对象的要求,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也非常重要,包括政府机关、战略伙伴、社会公众、供应商、客户、潜在客户等。有效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增强经济效益。可见,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日趋多元化。
2.3财务管理职能交叉化
在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办法中,强调权责利的明确划分,属于直线型管理。但是在新经济时代,社会分工细化,更强调团队协作的力量以及知识共享。因此,企业各部门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出现了财务管理职能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也就是说,财务管理不再单属于财务部门,而是以企业为整体,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贯穿于各个部门。这样,通过财务管理职能的交叉,提高全员管理意识,挖掘企业财务潜力,更加深刻、清晰地认知自我,制定与企业发展实际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办法,利于企业健康发展。
2.4财务管理手段先进化
在新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逐步实现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计算机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财务管理中,例如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严谨性,减少人为干扰因素,避免管理的盲目性、随意性,并为财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实现了财务管理的简单化、优质化。另外,战略信息系统、系统模型等也在财务管理中积极使用,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减少错误,实现了企业的智能化、柔性化管理。
3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思路
3.1创新财务管理观念
财务管理观念是指导一切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开展财务管理的出发点。企业只有树立全新财务管理观念,做到与时俱进,才能保持核心竞争力。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应树立以下几点观念:
(1)国际化战略观念。企业财务管理遵循国际化战略观念,主要是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需要,我国企业将置身于国际化竞争环境中,以国际战略、国际眼光谋划企业发展,财务管理工作自然要与国际化接轨;
(2)“以人为本”观念。在知识经济时展中,信息与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以此作为员工创造财富的重要工具与途径;
(3)多元化资本观念。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全面开放,越来越多的国外资本涌进来,企业积极应对机遇和挑战,寻求外资合作机会,实现多元化的投资发展;
(4)经营风险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风险投资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企业必须树立风险观念,有意识地规避风险,将损失降到最低,获得更多利润空间。
3.2创新财务管理制度
一切管理行为都离不开制度的制约,通过创新财务管理制度,既可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也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应该将财务管理制度作为一种“财务合约”公开化,以此规范企业行为,发挥约束作用。以现代化企业发展状况来看,一般委托—关系主要包括股东和经理、股东和债权人、经理和雇员等,由于委托人与人之间可能出现利益相悖状况,而委托人为了自身利益,可通过奖惩、激励、约束、监督等办法实现管理目标,由此增加成本,也加剧了财务危机。因此,企业若想获得财务价值,应该制定各种各样的制度,最重要的是激励体制,包括员工利润提成、福利制度、管理人员的股票期权等,以此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员工对企业的依赖感与认同感。另外,针对财务合约中提到的债务、管理等问题,也要加强监督手段,建立多层次、多角度的约束体制,如等级评价、政府法规等,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自觉发展。
3.3创新财务管理内容
一方面,创新企业融资活动。在企业传统的融资手段中,主要筹措财务资本。在新经济时代,知识也成为企业发展的要素之一,对资源优化配置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企业拥有知识资源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大小。企业财务人员应转变观念,注重培养知识资本;另一方面,创新企业财务分配活动。在工业经济时代,物质作为第一生产要素,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也就是说,谁拥有的物质资本多,谁就占有更多的生产资料,享有绝对收益分配权。但是在新经济时代,知识与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根据知识能力与水平分配财务,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选之路。
3.4创新财务管理手段
财务管理手段是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工具,在企业财务管理初期,大多只具备筹资功能,单一的职能决定了管理手段的低级化。直到上个世纪,财务管理逐渐步入科学化、合理化发展,将管理的重点转为内部控制。在新经济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手段以应用网络技术为主,将网络财务纳入企业资源规划中。因此,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财务管理手段的创新,将原本单一化的管理工作转变为多元化,渗透到企业各个部门中,甚至形成供应链连通上下企业。但是网络化财务管理仅作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一部分,并不代表全部信息管理系统。企业在规划系统资源时,应该将运营流程当做一个完整的供应链,整合财务管理职能与其他部门职能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现象。
3.5创新风险管理意识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复杂,风险可能性有所提高。因此,企业必须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并将风险投资管理纳入财务管理工作中。过去,企业投资风险主要指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目标。以投资者角度为出发点,风险主要是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两大类;从企业角度为出发点,风险主要是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两大类。但是在当前环境中,企业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化。一方面,由电子商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电子货币”“、网上银行”等业务,促进了国际化的资本流动,提高资本决策效率,但同时货币从有形变为无形,从直接价值变为间接价值,必然存在风险;另一方面,由知识经济带来的信息传输、处理及反馈速度加快,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但同时隐藏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因此,企业应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创新风险防范办法,同时加强财务风险的预算、报告与控制手段,以合理的风险政策,确保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顺利开展。
3.6创新网络财务立法
在计算机与网络时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步伐加快,网络财务管理紧密相连。但是鉴于网络特殊性,存在诸多风险,国家应加快立法创新,制定与会计电算化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准则等,规范网络化财务管理行为。另外,企业除了应用先进的电子技术之外,还应增强安全意识与安全管理手段,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但是以企业当前发展状况来看,往往缺乏财务信息管理软件的开发力度,数字化管理基础不足,没能实现人性化、智能化的财务管理特点,与企业发展严重不符。因此,企业必须加大软件开发能力与力度,与企业发展实际相适应,有针对性地实现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的整合,向管理要效益,发挥计算机与网络的强大功能,加快企业财务与业务发展一体化,实现信息共享。
3.7创新财务评价体系
- 上一篇:古典文学的价值
- 下一篇:防汛抗旱开展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