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投资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08-25 17:21: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有资产投资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有资产投资管理办法

篇1

关键词:交通 国有资产 保值增值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特别是财政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交通国有企业所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规模也不断膨胀。如何加强交通国有资产管理,防止交通国有资产流失,提高交通国有资产运营效益,确保交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也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1、交通国有资产管理现状

交通国有资产包括两块主要内容,一是交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二是交通国有企业资产管理。

交通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主要包括日常的资金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方面,除日常必须的办公设施和设备管理以外,还包括闲置的办公用房管理,这些主要通过交通资产管理公司,集中统一对外公开招租,收入纳入财政预算。日常维护由资产公司统一操作,经费由资产公司承担。截止2012年12月31日,我局共对161处资产对外进行了公开招租,年租金收入620万元,全部缴入财政专户。

交通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主要包括各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和重大投资、重大固定资产购置和报废处置以及企业闲置资产和设备的盘活等内容。目前我局共有国有或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的各类企业20个,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管理性公司,主要包括交通资产管理公司;第二类是为交通建设服务的企业,主要包括交通建设集团,路通监理公司、路通设计院、质量检测中心以及公路和航道养护公司;第三类是交通运输服务企业,主要包括公路客运公司,通联出租公司,交通职校驾校,宏达汽车性能检测中心等。截止2012年末,交通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10.7亿元,负债总额7.2亿元,净资产3.5亿元。

多年来,我局在交通国有资产管理中紧紧围绕“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一主线,不断健全管理制度,努力提升管理水平,在交通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中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目前,交通国有资产效用明显,各资产经营主体呈良性发展态势。

1.1、服务功能发挥明显

我局下属的20家企业,共有职工3000多名,2011和2012年合计对上贡献近8千万元,其中上缴流转税4千多万元,企业所得税3千多万元。这些企业分别承担着全市公路、航道施工和养护、旅客运输、车辆技术服务、交通技术人才培养等相关职能,所有企业基本上都是为大交通建设和发展所配套服务的,企业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注重各项服务职能的发挥。我市交通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这些企业作用的发挥。

1.2、盈利能力普遍较强

2012年20家企业经营收入达8亿元,净利润4千多万元。除公路宾馆等少数企业经营亏损外,绝大部份企业经营管理状况良好,自主发展能力较强。如公路客运有限公司主动适应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积极开拓新的客运线路,优化内部经营管理模式,健全内部考核激励机制,全年实现盈利近2千万元。又如交通驾校,通过狠抓内部管理,树立品牌形象,不断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全年盈利达700多万元。

1.3、资产管理规范有效

近年来,交通国有资产实现了保值增值,2012年末与2006年末相比,净资产增加了52120万元,年平均增长25%。成立了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制订和完善了5项管理制度和规定。几年来,没有发生一起资产流失或不按规定出租和处置事件。

2、交通国有资产管理的经验做法

近年来,我局始终把交通国有资产管理作为全系统重要的工作内容来抓,在组织管理、制度建设、日常管理、监督考核上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开创了一条适合交通实际的资产管理新路子。

2.1、不断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多年来,我局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及其他相关规定,切实加强资产管理的制度建设,先后出台了《宜兴市交通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宜兴市交通系统采购管理规定》、《宜兴市交通系统国有资产出租暂行办法》、《宜兴市交通国有资产出租操作办法》和《企业经营管理责任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的管理规定,基本构建起了健全的国有资产投资、处置、监管、考核规范,实现了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化。

2.2、不断强化资产管理责任

我局从构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出发,努力构建管理体系,明晰主体责任。一是理顺了投资主体。以宜兴市交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交通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主体,全系统所有经营性资产全部划归其所有,改变了以往投资主体散而多的局面,由交通资产管理公司全面承担投资主体责任,履行投资主体监管职责。截止2012年底,交通资产公司投资企业20家,总投资额21.9亿元。二是理清了资产管理责任。初步构建起了由局资产管理委员会、交通资产管理公司、各经营主体组成的三级管理体系。为加强资产管理,局成立了专门的资产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局属单位重大设备购置和经营性资产的购置、招租和处置的审核审批和实施过程的监督。资产公司具体组织实施重大设施设备的采购、招租和处置。各单位具体负责管理、使用和维护各种设施设备,并做好各类资产类收入的处置工作。三是强化主体管理责任。由市财政和审计部门对交通整个资产管理进行监督,局资产管理委员会对资产公司的资产管理实施监督,局财务审计和监察相关责任科室,牵头对各单位相关资产管理每年进行检查和考核,局专门制定了经营责任考核办法,进一步强化国有资产的管理责任。

2.3、不断规范资产运作流程

一是规范采购行为。我局专门制定了《宜兴市交通系统采购管理规定》。对50万元以下物资采购和工程招标,根据“依法采购、公开公正、竞争择优、规范有序、廉洁高效”的原则统一组织实施公开招标,今年以来,共组织实施公开采购招标10起,节约资金25万元。二是从最大限度地提高资产效用角度出发,对非主流资产和部分闲置资产实施公开招租和经营权竞拍。今年以来共组织公开招租26起,组织竞拍1次,全系统对外招租闲置用房计56041.47。候车亭广告位对外招租共85只,其中城区候车亭51只,农村候车亭(宜金线、川善线)34只。取得租金收入130万元,使每一份资产都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3、交通国有资产管理下阶段工作打算

交通国有资产管理是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下阶段,我局将立足长效管理,从健全资产管理常态化工作机制出发,着重抓好两方面的工作。

3.1、进一步明确资产管理责任,全面构建资产管理规范

一是全面落实《宜兴市交通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宜兴市交通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和《宜兴市交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意见》,强化交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国有资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责任;二是进一步完善《宜兴市交通运输局采购管理规定》和《宜兴市交通系统国有资产出租管理暂行办法》,细化具体的操作办法;三是健全管理规定,要拟定“交通国有资产投资管理办法”、“交通国有资产处置办法”。通过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来规范交通国有资产的管理行为。

3.2、努力构建国有资产监管常态化的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国有资产投资审核机制。明确投资企业、交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局资产管理委员会在资产投资中的责任,建立资产投资审批审核流程;二是建立国有资产财务监督审计机制。建立财务报表报送制度和定期审计制度。由交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对国有企业每年组织一次财务审计;三是建立资产审核制度。由交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每年对局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资产进行一次盘点,对资产使用、出租情况进行一次综合检查;四是建立经营性资产出租、合作报备制度。涉及经营性资产出租或对外合作的,由相关企业向交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报备出租合约或合作协议,由交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对合约或协议履行情况进行督查审核;五是建立资产经营业绩绩效考核。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净资产收益率、利润和折旧与总资产的比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纳入企业的年度考核,由交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每年对企业经营情况进行考核。

篇2

一、现阶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资产管理方式粗放

国有企业对资产管理的管理手段单一,有些企业没有完备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有些企业虽有制度,但在执行中缺乏约束力,管理手段单一,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对资产的管控作用。轻视对资产的保养,常常存在用修理来替代保养,错过质量保证期内维护,增加维修成本支出,且导致了设备使用寿命的缩短。目前企业资产管理注重阶段的划分和顺序性,从项目的规划设计、资产采购、工程建设、投入运行和退役报废等各个阶段往往是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和实施,各个阶段的管理部门只注重本阶段的管理目标,重投资,轻管理,缺乏对资产管理全局统筹的思考。例如资产的采购决策,如果缺乏对资产的扩建、技改、检修等方面的综合统筹考虑,就难以实现资产管理的最优化;另外企业多注重资产的购置和处置,但对资产进行状态监测和中期维护的意识相对较少,从而增加企业运营中的资产成本。

(二)资产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大部分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信息化系统支撑,以固定资产为例,目前固定资产仅通过财务核算系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块进行管理,一方面该系统使用群体多为财务人员,资产使用管理部门较少使用,部门协作的脱节容易形成信息的滞后及缺失,影响信息的准确性(例如资产的转移使用部门未及时录入系统并和财务部门沟通会造成期末盘点账实不符)。另一方面该系统仅用于资产的财务信息记录,无法涵盖资产前期的选型、设计、采购、安装调试等前期管理,以及资产运行状态监控、维护保养、调动、封存、转移等资产运行后活动,直至资产处置、报废的整个资产生命周期,不便于管理者进行事前规划和过程控制。再者,目前的系统无法提供对比分析、结构分析、因素分析等多维度数据分析,缺乏预测分析模型,无法对投资项目提供现金流和成本费用影响的分析决策报告。缺乏行之有效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已成为当前资产管理的短板。

(三)资产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通过多年来对资产管理的研究和探索,国有企业基本上已形成了一套资产管理制度,但是在某些环节的设计上尚有不足。例如制度上多规范货币资金、基础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等重大资产的管理,但是对办公用品、低值易耗品等项目规范较少。另一方面,资产管理考核机制不足,主要表现在奖惩力度不够,或是有考核机制但执行不到位。虽然估价加强了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的考核力度,但是由于该考核指标涉及范围较广,不能充分完全地反应出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对资产管理的考核、促进作用有限。

二、改善资产管理问题的对策

近年来,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资产管理水平得到了长足的提高。但是站在国内外领先目标的角度和高度来审视,目前资产管理仍有一段很漫长的道路要走。如何规范、有效地提升资产管理水平,提升资产运营效率,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发挥资产的效用和效益,已经成为国有企业在资产管理和运营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以资产价值管理链条为主线,构建科学的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实现资产实物与价值管理一体化,切实提高资产的运营效率。对现有的资产管理模式进行变革,探索一条”规范与效益并重”的资产管理之路。

(一)革故鼎新,变革管理理念,强化制度保障。

国有企业一般都家大业大,资产管理工作必须得到企业上下的高度重视,上至领导层,下至每位企业员工,都必须提高资产管理的意识和认知。

创新理念,转变方式。十之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也步入一个新的时代。资产管理在理念上必须有所创新,在管理方式上必须有所突破,才能不断适应企业发展的新需求。在国有资产管理”两个保障”――切实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管理方式,引入“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 实现项目管理、物资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四大业务的横向融合,以及各级公司之间的纵向贯通,最终实现资产使用的可靠性、使用效率、使用寿命和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综合最优。

完善制度,强化保障。目前在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中存在一些“急功近利、铺张浪费”的现象。为了有效防止这些现象,我们必须切实从制度抓起,将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融入到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中,与内控制度相融合,建立健全资产投资采购制度、资产日常管理办法、资产报废退出机制等,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资产管理创新,“资产管理,制度先行”,让制度为企业的资产管理保驾护航。

(二)多措并举,加强管理方式,提升信息化科学化水平。

集成系统,实现手段信息化。搭建行之有效的资产管理信息平台,是资产管理决策的有效支撑。“横向集成、纵向贯通”的信息化模式对于国有大型集团化公司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资产管理系统应当包括项目管理、物资管理、生产管理和财务管理四个子模块,覆盖资产生命周期的全部过程。完善而有效的信息系统,能够帮助企业固化业务流程,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共享。实时了解企业资产现状,对闲置、损坏、维修频繁、废弃资产及时预警,为领导分析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数据来源。只有资产管理实现信息化,才能促进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确化,才能为绩效评估提供有力的支持。

重塑流程,实现管理科学化。在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框架内,建立以“流程管理”为导向,流程与职能相结合的跨部门协作管理的模式。目前的资产管理办法,相关职能部门只参与资产管理的某个阶段,并只对该阶段负责。而采用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之后,将彻底打破条块管理的限制,让相关部门完全参与到资产的全生命周期中来。促进管理部门之间、管理层次之间进行充分有效的信息共享和交互,既要充分考虑原有各部门的管理职能,又要引入流程管理的新理念,为实现资产管理目标提供组织保障。在流程的设计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跨部门交接的流程关键控制点设计,相关职责需明确,通过关键控制点设计确保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完整闭环管理,真正实现物流、价值流和信息流的三流合一。

(三)强效塑身,抓住管理重点,提高贡献水平和营运能力。

通过一些切实有效的手段,增强企业现有存量资产的营运能力,提高行业的总资产贡献率。

严格履行程序,健全资产处置。国有企业目前虽然资产金额庞大,但是通过分析,资产中存在不少水分,一些资产权利上存在瑕疵,一些资产已经完全不具备使用价值,仍在账上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置,一些资产由于使用不得当,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因为我们很有必要对资产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挤掉存在的水分,做精做实企业资产。加大对问题资产的处置力度, 加强资产处置预案的管理。资产投资的审批立项必须相应附有原有资产的处置意见和办法,尽可能地减少闲置睡眠资产,防止资产规模虚假庞大。

提高存货周转,加强营运能力。提升预算管控水平,提高存货周转率,控制库存水平,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及重复采购,特别是一些低值易耗品、周转材料等,更应该加大预算的执行力,有效合理的利用。

完善投资决策,控制投资风险。从项目的投资立项上,就要充分考虑资产规模效应,不能盲目追求大干快干,忽视客观实际,“要以节约为主线,切实加强基础管理”,忌盲目追求大投资、大项目,切实控制企业的投资风险。

(四)双管齐下,着力管理推动,加大预算考核力度。

通过预算和考核的方式,从两个不同角度,促进企业资产管理精细化,落实资产管理责任。以预算促进管理,将预算管理与资产投资管理、资产的使用管理、资产的处置管理相结合,严格控制资产投资的规模,提升资产管理品质,完善资产处置过程。以考核强化管理,全面、可行的绩效评估考核机制是确保企业资产管理落实到位的重要推手。通过制定包括可靠性、使用效率、使用寿命和生命周期成本的关键考核指标,建立一整套适应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在设计指标体系时,相关的考核依据能够全面覆盖资产管理的各个业务环节和关键控制点,对于衡量工作的效率效果能起到切实的推动作用,并通过考核切实促进资产管理相关策略和流程的持续改进。

篇3

【关键词】改革;平台公司;经营模式

地方政府的平台公司(以下简称平台公司,本文所指的平台公司主要是区县级公司)是由政府出资,工商注册的有限公司。成立政府平台公司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以平台公司作为借款人,将政府零散资产、土地作为抵押物,把政府投资项目打包,统一向银行贷款,并以财政出具的还款承诺作为偿债保证,加快地方经济建设。也是有效盘活政府资产,实现政企分离、投管分离、建管分离,促使国有资产增值保值,防止国有资产闲置或流失,防止腐败预防犯罪的一个好举措。

自平台公司成立后,政府始终是把平台公司视作一个政府部门,而工商、税务、银行等外部社会机构又完全把平台公司视为有限公司的企业来对待。中央和省市相关部门都完全是按照有限公司的标准对平台公司进行检查或审计。但平台公司的经营管理、投资管理、工程项目管理、财务管理、并非完全按照公司制的模式在运作。即不像国有企业模式,也不像地方财政模式。地方政府以平台公司的资产为政府所有、平台公司管理的是政府投资项目为由,对平台公司的人权、财权、物权、经营权完全是大包大揽。平台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大事要请示,小事要报告,决策要审批。平台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大都是政府部门领导,形同虚设。平台公司这种经营模式从表面上看,得到了政府的有效管理和监督,实则是为、权利出租创造了有利条件。

平台公司承担的全部是政府投资的民生安居房、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项目、产业化配套项目的工程建设任务,平台公司担当政府的业主去组织实施。平台公司把政府拨入的工程投资款是应该作为工程结算款?还是应该作为政府拨入的往来款?目前平台公司大多是把政府拨入的工程款作为往来款挂账,会计报表上的资产与负债是同时无限增大,公司利润为零。为了在金融机构融资又进行会计报表修正,或者干脆就作两套不同形式的报表。按照账面实际情况没有利润的报表报政府或相关机构,把政府拨入工程款作为工程结算款形成的有利润的报表报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虽然平台公司管理层知道上述做法违背《公司法》,违背公司制的运作,但政府的审计、财政、监察等部门对平台公司又完全按照财政资金核算模式来审计、监督、检查。平台公司管理层无权对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资金改变核算方式,更不能够擅自制定其他结算方式。为了融资建设只能够违规操作,更改会计报表。留下了较为严重的隐患与风险。

平台公司的性质、经营方式都大同小异,但政府相关部门至今没有制定一套完整的平台公司管理考核与财务管理的指导性方法体系,导致对平台公司的监管没有统一的方式方法,没有比较的尺度。

政府投资项目是平台公司作为业主,需要政府各部门的密切配合,相互协调。但项目管理职责不明,政府部门缺乏协同配合,存在多头管理却责任不清、管理不到位、环节控制不严,形成了都在管都不管的局面。目前,政府审批部门严重缺乏通晓法律知识,熟知工程项目的运作规律和工程经济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相当部分人员存在明显专业技术素质差,不能独立果断地处理复杂的工程技术经济问题,只知道削减平台公司上报的预算,不知道审查项目预算的合理性、科学性。

由于关系没有理顺,平台公司为了规避责任和风险,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只充当了社会中介与政府审批部门之间的传递员。项目的可研、清单控制价编制、设计文件审查都是中介机构的事,项目最终预算控制价审批是政府审批部门的事,变更签证是否合理最终由审计机关确定,平台公司无责一身轻。

政府审批机关对于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没有给予充分重视,可研报告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平台公司对项目的初步设计工作不够细致,设计深度不够,没有针对项目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出现设计上的漏项、缺项、设计不合理等问题,造成后期设计变更不断增多,影响了项目工期和整体运行效果。党政领导或使用部门不顾已经确定了的规划设计和已经招投标确定了的造价的事实,现场临时拍板提高标准、扩大规模、增加建设内容,导致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现象大量产生。为了抢进度、要形象,盲目开工、仓促上马,先进场后招标违规操作的现象娄见不鲜。采用BT模式建设的项目,BT投资商究竟应该采用何种方式来选择没有明确的界定。一些BT投资商、施工单位进入后不听平台公司的管理,非法分包工程、转卖工程情况娄禁不止,纠纷不断。一些施工单位甚至对平台公司的现场技术管理人员扬言,你今天敢管我,我明天可以要你下课。导致平台公司对投资商、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不敢管,无法管。

招投标管理混乱,一是利益相关人与投标人相互串通。各种关系利益共同体与招标人串通,泄漏标底、透露信息、与投标人私下商定、预先内定中标人范围等。二是投标单位相互串通,围标串标。地方建筑企业信息灵通关系复杂,与其他企业单位形成利益联盟,一旦有项目招标,这个利益共同体就相互串通,事先商定中标单位,待招标时其他几家参与企业走过场,让预定单位中标。三是租借资质,一人多投。一家企业租借了数家企业的资质后,在投标阶段形成围标之势,其他投标人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强化平台公司制度建设,政府弱化对平台公司的直接干预,细化对平台公司考核监督标准,是改革平台公司的经营管理模式的有效方法。

一、政府要从源头上对平台公司的经营模式进行改革。

要完善平台公司治理结构的监督。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权责,形成平台公司决策、执行、监督有效制衡机制,充分发挥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性作用,规范公司的经营行为,彻底改变平台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等政府开会定方法、靠领导发话去实施、要政府审批才执行的经营模式。

二、建立政府与平台公司间合理的契约关系。

要确保平台公司可持续发展,保证政府投资项目快、好、省、廉建设投入使用。政府与平台公司对政府投资工程要建立明确的结算体系,要建立合同契约关系。平台公司承担的政府投资每一个项目都必须与政府签订代建合同,从合同中明确项目投资额度、资金来源、使用标准、质量、工期,明确双方义务与责任,党政领导不得随意更改、干预合同约定的内容。建立了契约关系可以有效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解决平台公司实施的基础设施、民生工程融资、建设、现金流的平衡和工程建设管理,二是解决平台公司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或结束后政府的赎买方式,三是杜绝平台公司的财务风险向政府财政风险传递。平台公司以企业身份自有资产和代建项目在市场上直接或间接融资,政府在企业融资工作不负任何责任,平台公司以法人财产权和信誉获得银行或市场的资金,平台公司以法人财产权对市场负有限责任;政府的回购赎买方式主要是通过财政预算资金,即政府将平台公司的工程建设资金通过年度财政预算安排进行阶段性赎买,满足平台公司的现金流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制度安排和契约合同,政府或财政不为平台公司融资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从物理上隔绝政府与平台公司之间的融资联系,两者之间形成纯粹的委托关系,通过回购的方式形成买卖关系,定期或不定期回购已建成品或在建的项目。政府与平台公司的关系完全变成债权债务合同关系。

三、政府对平台公司制定统一的经营管理考核办法与财务管理方式。

为了规范平台公司的经营管理行为,促使平台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壮大,降低经营风险与管理责任风险,保证监事会对国有公司的监督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框架下,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台政府对平台公司的管理考核办法和统一的财务管理办法势在必行。

四、政府对平台公司制定统一规范的“决策科学、程序严密、运行规范、监管严格”的管理办法,明确平台公司权责利是当务之急。

平台公司管理经营的主要内容是国有资产和政府投资项目,与政府的管理决策密不可分。政府各部门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决策、细化分析、安排资金、确定规模大小、对平台公司实行制度化管理与考核是政府的责任义务。建立细化的公司经营管理、项目管理、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变更管理、资金管理、档案管理、工程决算管理以及细化管理内容,明确管理要求,落实管理责任,确保过程管理不漏项、过程监督不缺位是平台公司的责任与义务。党政领导及政府各部门不干预、不插手平台公司经营事务。政府的审批部门应当配备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管理是专业性、技术性要求很高的工作,项目审批必须要由通晓法律知识,熟知工程项目的运作规律和工程经济知识的专业人才来严格审批。确保政府在项目投资中科学决策、理性思考,防止盲目上项目,过分超前消耗财政资源。

平台公司要加强项目前期的准备工作,组织专家学者对项目进行充分论证分析,对项目的初步设计要进行深入细致地审查,委托社会中介机构编制的可研报告、清单控制价、设计文件、图审报告、招标文件,公司内部必须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一次详细分析,这种分析有几大好处,一是公司领导可以全面掌握项目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二是项目管理人员提前了解项目基本情况,为制定管理策略奠定基础,三是公司经验不丰的年轻人可以借此学习到更多的新知识。对编制粗糙、胡编乱造的中介机构要按照合同严格追索责任。要加强合同管理,合同条款要清晰明了,不得含糊其辞,对BT投资商、施工、监理、地勘、设计、中介机构既要严格合同管理,还要有考核标准和管理细则。

规范招标程序,加强招标工作的周密性。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的招投标管理办法,提高工程招投标活动的透明度。做到规则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采用BT模式的政府投资项目,政府必须制定统一标准的BT投资项目招商管理办法,废除所谓的政府战略协议、框架协议、伙伴协议来招BT投资商。必须用公开透明的统一的招商管理办法来公开选择,把真正具有“一好三强”的企业招进来担当BT投资商。减少人为因素,为招投标活动提供公开、公正、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公开透明的阳光操作来打破暗箱操作。

篇4

一、投资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围绕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加强和改善投资宏观调控,加强和改进投资的监督管理。应该下放给企业的投资决策权坚决放开,应该政府管好的投资项目要加强管理,该简化的要简化到位,建立新型投资体制,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改革目标。改革政府对企业投资的管理制度,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落实企业投资自;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职能,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建立投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发展多种融资方式;培育和规范投资中介服务组织,加强行业自律,促进公平竞争;健全投资宏观调控体系,加强投资监管,规范投资和建设市场秩序。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建立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

二、转变政府管理职能,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

(三)落实企业投资自。各级政府对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不再实行审批制,区分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政府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角度,只对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进行核准,其他项目改为备案制。

(四)下放项目核准权限。对于国家颁布的《政府核准企业的投资项目目录》范围内的项目,规定由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省政府投资主管部门除对省内跨地区、跨流域,需省里平衡资源及外部建设条件的项目进行核准外,其余项目原则上全部下放市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五)认真执行《辽宁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规定。各地要严格按照《辽宁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以下简称《省目录》)有关规定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变化时,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对《省目录》进行调整,报省政府批准后执行。

(六)建立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度。企业投资建设实行核准的项目,仅需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不再经过批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程序。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对企业提交的项目申请报告,从维护经济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优化重大布局、保护公共利益等方面进行核准。对于外商投资项目,还要从市场准入、资本项目管理等方面进行核准。要严格限定实行政府核准制的范围,明确核准程序和内容。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辽宁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辽宁省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辽宁省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经省政府同意后下发各地执行。

(七)建立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管理制度。对未列入《省目录》的企业投资项目,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一律实行备案管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后,要依法办理环境保护、土地使用、资源利用、安全生产、城市规划、人民防空等许可手续和减免税确认手续。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主动为企业提供便利条件,进行联合办公,提高办事效率。省发展改革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辽宁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暂行管理办法》,明确备案申报程序、范围、内容和办理时限,规范和简化备案程序。

(八)下放项目备案权限。实行备案管理的项目(包括中直项目、省直项目、市及市以下项目)均向当地市或县(区)投资主管部门备案。省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只负责全省投资项目备案、核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九)加强备案和核准工作的指导监督。建立全省投资管理监测系统,掌握各地投资项目核准、备案情况,适时向社会投资信息,引导投资方向。上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对项目备案、核准工作要认真进行检查、监督,及时纠正下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备案和核准中的问题。任何部门不得干预下放企业的投资决策权,防止以备案的名义变相审批。

(十)扩大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投资决策权。国务院或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批准的特大型企业集团中长期发展规划项目、省政府或省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批准的大中型企业集团中长期发展规划项目并在省核准权限内,不另行申报核准,只办理备案手续。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要及时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报告规划执行和项目建设情况。

(十一)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引导社会投资办法,通过注入资本金、贷款贴息、价格调整、税收减免等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十二)放宽社会资本投资领域。允许社会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及其他领域。对于涉及国家垄断资源开发利用、需要统一规划布局的项目,政府在确定建设规划后,可向社会公开招标选定项目业主。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进行境外投资。

(十三)拓宽企业投资项目的融资渠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发行股票、可转换债券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积极争取国家扩大我省企业债券规模和批准发行老工业基地专项债券。允许各种所有制企业按照有关规定申请使用国外贷款。

(十四)规范企业投资行为。各类企业要严格遵守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城市规划、人民防空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不得投资建设国家禁止发展的项目。严格执行投资项目法人责任制、资本金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重大投资项目建设,要严格遵守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建立和完善投资风险约束机制和科学民主的投资决策制度,提高国有资产投资效益。

审批、核准及备案的各类投资项目在开工前,项目单位须在当地政府统计部门办理统计登记手续,接受统计业务培训和指导,按时、准确完成规定的各项统计上报任务。

三、完善政府投资体制,规范政府投资行为

(十五)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省政府投资主要用于中央投资并要求地方配套项目、省属项目和跨地区、跨流域项目以及对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支持各地加强政权设施、公益性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

(十六)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评估论证。政府投资项目原则上应经符合资质要求的咨询中介机构进行评估论证,咨询评估要引入竞争机制。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辽宁省投资项目委托咨询评估管理办法》,规范全省咨询评估管理。

(十七)建立重大项目专家评议制度和公示制度。完善和坚持科学的决策规范和程序。省政府投资的重大项目要由政府常务会议或省长办公会议讨论,集体决策。必要时邀请专家对重大项目建设进行评议,评议意见和建议作为政府决策重要参考意见。政府投资主要方向、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要及时向社会公布,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并接受监督。

(十八)规范政府投资资金管理。统筹安排、合理使用本级预算内资金、各类专项建设资金、外债等。政府投资资金按项目安排,根据资金来源、项目性质和调控需要,可分别采取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转贷等方式。省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辽宁省政府投资管理办法》,报省政府审定后实施。

(十九)规范政府投资程序。凡采取直接投资和资本金注入方式的省政府投资项目,政府投资主管部门需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概算,交通、水利项目的初步设计,也可委托行业部门审批。投资额比较小或特殊项目可适当简化程序。采取补助、贷款贴息、转贷方式的,一般只审批资金申请报告。

(二十)制定省本级预算内投资管理办法。省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辽宁省省本级预算内投资管理办法》,提出省本级预算内投资的主要投资领域、投资方式,直接投资和资本金注入的投资项目审批程序,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资金安排程序,项目建设实施管理以及监督检查等。

(二十一)做好省本级预算内投资年度计划工作。省发展改革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投资重点,按照省政府确定的省本级预算内投资年度总规模,编制省本级预算内投资框架计划建议,报省政府批准后按项目建设进度下达明细计划。

(二十二)建立省本级预算内投资项目储备制度。省发展改革委要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确定的重点项目为基础,逐步建立省本级预算内投资项目储备库,省本级预算内投资重大项目从项目储备库中选取。储备项目包括: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提出的投资项目、发展建设规划的投资项目、政府投资中长期计划内项目以及其他申请使用省本级预算内投资的项目。

(二十三)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政府投资项目要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建设标准和有关规定,对违反建设标准及有关规定的,政府不予安排投资。对于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应加快推行“代建制”,可以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竣工验收后移交使用单位。省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辽宁省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实行“代建制”的试行办法》。

(二十四)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资本运作。各级政府要创造条件,利用特许经营、投资补助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有合理回报和一定投资回收能力的公益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对具有垄断性的项目实行特许经营,通过业主招标制度,开展公平竞争,保护公众利益。已经建成的政府投资项目,具备条件的,经批准可以依法转让产权或经营权,利用回收的资金滚动投资于社会公益等各类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强省级投资宏观调控

(二十五)完善省级投资宏观调控体系。省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和项目相关管理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相互协作、有效运转、依法监督,调控全省全社会投资活动,保持合理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

(二十六)改进省级投资宏观调控方式。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全省全社会投资实行以间接调控方式为主的有效调控。省政府有关部门要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重要领域的发展建设规划,引导社会投资方向。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等有关规定。建立投资信息制度,及时政府投资调控目标、调控政策、重点行业投资和发展趋势等信息,引导全社会投资活动。建立科学的行业准入制度,规范重点行业环保标准、安全标准、能耗水耗标准和产品技术、质量标准,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十七)协调投资宏观调控政策。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以及宏观调控需要,合理确定政府投资规模。灵活运用投资补助、贴息、价格、利率、税收等手段,引导社会投资,优化投资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适时调整信贷政策,引导中长期贷款投向。严格规范土地使用制度,充分发挥土地供应对社会投资的调控作用。

(二十八)加强和改进投资统计、信息管理工作。加强投资统计工作,改革和完善投资统计制度,建立各类信息共享机制,为投资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建立投资风险预警和防范体系,加强对宏观经济和投资运行的监测分析。

五、加强和改进投资的监督管理

(二十九)明确投资管理工作职责。省发展改革委为省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负责除工业技术改造以外投资项目的管理工作;省经委为工业技术改造项目的省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负责工业技术改造项目管理工作。大连市政府投资主管部门享受省级管理权限,负责大连市投资管理工作。各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投资管理职责,加强投资管理工作。

(三十)完善政府投资监管体系。要建立政府投资项目责任追究制度。工程咨询、投资项目决策、设计、施工、监理等部门和单位要有相应的责任约束,对不遵守法律法规、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十一)完善政府投资制衡机制。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财政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对政府投资管理进行相互监督。审计机关要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的社会监督机制,鼓励公众和新闻媒体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监督。

(三十二)建立健全企业投资监管体系。各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可通过稽查等方式加强对企业投资项目的监督。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不按规定履行相应核准或许可手续擅自开工建设的项目,责令其停止建设,并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城市规划、质量技术监督、银行监管、证券监管、外汇管理、工商管理、安全生产监管、人民防空等部门,要加强对企业投资活动的监管。凡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规定的,一律不予办理相关手续。对不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有关部门要责令其及时改正,并依法严肃处理。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要加强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重大投资项目的监管,审计机关要依法对国有企业的投资进行审计监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三十三)严格对投资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管。各类投资中介服务机构要与政府部门脱钩,坚持诚信原则,加强自我约束,为投资者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中介服务。鼓励各种投资中介服务机构采取合伙制、股份制等多种形式的改组改造。健全和完善投资中介服务机构的行业协会,确立法律规范、政府监督、行业自律的行业管理体制。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投资中介服务市场,强化投资中介服务机构的法律责任。

(三十四)依法监督管理。依法规范各类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和政府的投资干预活动,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投资主体公平、有序竞争。加强执法检查,培育和维护规范的建设市场秩序,建立有利于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投资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

附件:辽宁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

二五年十一月十九日

附件

辽宁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

简要说明:

(一)本目录所列项目,是指企业不使用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的重大和限制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二)企业不使用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本目录以外的项目,除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专门规定禁止投资的项目以外,实行备案管理。

(三)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专门规定的项目的审批或核准,按有关规定执行。

(四)本目录将国务院颁布的《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年本)》原文列入,对国务院授予地方政府的核准权限,结合我省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划分了省市两级的核准权限,并采用加深字体的形式标明。

(五)本目录对地方政府核准权限做出了规定。省市两级核准权限划分的原则是:涉及全省资源平衡、经济布局、经济安全、重要公共安全、跨市的重大项目,由省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其他项目下放到市级或县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凡是明确标明由市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项目,其核准权限不得下放。标明市级或县级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项目,其核准权限划分由市政府自定。

大连市政府投资主管部门享受省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权限,涉及跨本行政区及需要省政府平衡外部建设条件的项目,需报省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根据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不同行业的实际情况,可对特大型企业的投资决策权限特别授权。

(六)省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项目由省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行业主管部门核准;市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项目由市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行业主管部门核准。

一、农林水利

农业:涉及开荒的项目由省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水库:国际河流和跨省(区、市)河流上的水库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其他水库项目由省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核准。

其他水事工程:需中央政府协调的国际河流、涉及跨省(区、市)水资源配置调整的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跨市水资源配置调整项目,以及其他造成跨市影响的水事工程,由省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其余项目由市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二、能源

(一)电力

水电站:在主要河流上建设的项目和总装机容量25万千瓦及以上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其余项目由省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抽水蓄能电站: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火电站: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热电站:燃煤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其余项目由省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风电站:总装机容量5万千瓦及以上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其余项目由省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核电站:由国务院核准。

电网工程:33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网工程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110千伏(含)-330千伏(不含)电压等级的电网工程由省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110千伏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网工程项目由市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二)煤炭

煤矿:国家规划矿区内的煤炭开发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其余煤炭开发项目由省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煤炭液化:年产50万吨及以上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其他项目由省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三)石油、天然气

原油:年产100万吨及以上的新油田开发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其他项目由具有石油开采权的企业自行决定,报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备案。

天然气:年产20亿立方米及以上新气田开发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其他项目由具有天然气开采权的企业自行决定,报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备案。

液化石油气接收、存储设施(不含油气田、炼油厂的配套项目),由省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进口液化天然气接收、储运设施: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国家原油存储设施: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输油管网(不含油田集输管网):跨省(区、市)干线管网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输气管网(不含油气田集输管网):跨省(区、市)或年输气能力5亿立方米及以上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其余项目由省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三、交通运输

(一)铁道

新建(含增建)铁路:跨省(区、市)或100公里及以上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其余项目按隶属关系分别由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或省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二)公路

公路:国道主干线、西部开发公路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跨省(区、市)的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新建、扩建非国道主干道、非国家高速公路网的跨省辖市高速公路由省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干线公路20公里及以上一级公路、50公里及以上二级公路项目由省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其他干线公路项目由市级投资主管部门征求省行业主管部门意见后核准。其他县、乡级公路由市级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独立公路桥梁、隧道:跨境、跨海湾、跨大江大河(通航段)的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新建、改扩建大桥、互通立交桥、公铁立交桥(限国、省道)、隧道项目由省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其他项目由市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收费公路、桥梁、隧道项目由省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三)水运

煤炭、矿石、油气专用泊位:新建港区和年吞吐能力200万吨及以上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其余项目由省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集装箱专用码头: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内河航运:千吨级以上通航建筑物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其余项目由省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四)民航

新建机场:由国务院核准。

扩建机场:总投资10亿元及以上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其余项目按隶属关系由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或省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扩建军民合用机场: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会同军队有关部门核准。

四、信息产业

电信:国内干线传输网(含广播电视网)、国际电信传输电路、国际关口站、专用电信网的国际通信设施及其他涉及信息安全的电信基础设施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邮政:国际关口站及其他涉及信息安全的邮政基础设施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卫星电视接收机及关键件、国家特殊规定的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等生产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五、原材料

钢铁:已探明工业储量5000万吨及以上规模的铁矿开发项目和新增生产能力的炼铁、炼钢、轧钢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其他铁矿开发项目由省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有色:新增生产能力的电解铝项目、新建氧化铝项目和总投资5亿元及以上的矿山开发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其他矿山开发项目由省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石化:新建炼油及扩建一次炼油项目、新建乙烯及改扩建新增能力超过年产20万吨乙烯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化工原料:新建PTA、PX、MDI、TDI项目,以及PTA、PX改造能力超过年产10万吨的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化肥:年产50万吨及以上钾矿肥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年产10万吨(含)—50万吨(不含)钾矿肥项目由省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其他磷、钾矿肥项目由市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水泥:除禁止类项目外,由省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稀土:矿山开发、冶炼分离和总投资1亿元及以上稀土深加工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其余稀土深加工项目由省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黄金:日采选矿石500吨及以上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其他采选矿项目由省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六、机械制造

汽车:按照国务院批准的专项规定执行。

船舶:新建10万吨级以上造船设施(船台、船坞)和民用船舶中、低速柴油机生产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城市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信号系统和牵引传动控制系统制造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七、轻工烟草

纸浆:年产10万吨及以上纸浆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年产3.4万吨(含)—10万吨(不含)纸浆项目由省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其他纸浆项目禁止建设。

变性燃料乙醇: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聚酯:日产300吨及以上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制盐: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糖:日处理糖料1500吨及以上项目由省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其他糖料项目禁止建设。

烟草:卷烟、烟用二醋酸纤维素及丝束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八、高新技术

民用航空航天:民用飞机(含直升机)制造、民用卫星制造、民用遥感卫星地面站建设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九、城建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由国务院核准。

城市供水:跨省(区、市)日调水50万吨及以上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日调水10万吨(含)—50万吨(不含)由省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跨市调水项目由省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其他供水项目由市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城市道路桥梁:跨越大江大河(通航段)、重要海湾的桥梁、隧道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其他城建项目:非卫生填埋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危险废弃物和医疗废弃物处理设施由省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其他城建项目(包括房地产开发项目)由市级或县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十、社会事业

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大学城、医学城及其他园区性建设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旅游: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区域内总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旅游开发和资源保护设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区内总投资3000万元及以上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体育:F1赛车场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娱乐:大型主题公园由国务院核准。

其他社会事业项目:按隶属关系由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其中:省属单位项目由省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其他项目由市级或县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十一、金融

印钞、造币、钞票纸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十二、外商投资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总投资(包括增资等)1亿美元及以上鼓励类、允许类项目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总投资(包括增资等)5000万美元及以上限制类项目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

国家规定的限额以上、限制投资和涉及配额、许可证管理的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及其变更事项;大型外商投资项目的合同、章程及法律特别规定的重大变更(增资减资、转股、合并)事项,由商务部核准。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总投资(包括增资等)5000万美元(含)—1亿美元(不含)鼓励类、允许类项目由省级发展改革委核准,其中工业技改项目由省级经委核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总投资(包括增资等)5000万美元(不含)以下限制类项目由省级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其中工业技改项目由省级经济委员会核准。

上述项目之外的外商投资项目受省级投资主管部门委托由各省辖市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国家规定的限额以下鼓励类、允许类、限制类的外商投资企业的合同、章程及其变更事项(增资、减资、转股、合并)由省级对外经贸主管部门核准。

十三、境外投资

中方投资3000万美元及以上资源开发类境外投资项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中方投资3000万美元以下资源开发类境外投资项目由省发展改革委核准。

中方投资用汇额1000万美元及以上的非资源类境外投资项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中方投资用汇额1000万美元以下的非资源类境外投资项目由省发展改革委核准,其中工业类境外投资项目由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经委核准。

上述项目之外的境外投资项目,中央管理企业投资的项目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备案;其他企业投资的项目由省级政府发展改革部门商省级政府对外经济贸易部门按照有关法规办理核准。

国内企业对外投资开办企业(金融企业除外)由商务部核准。省内企业对外投资开办企业(金融企业除外)由省外经贸厅代商务部核准发证。

主题词:经济管理投资改革意见

篇5

一、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确立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规范政府投资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主体公平、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推动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改革政府对企业投资的管理制度,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落实企业投资自;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职能,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建立投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发展多种融资方式;培育规范的投资中介服务组织,加强行业自律,促进公平竞争;健全投资宏观调控体系,改进调控方式,完善调控手段;加快投资领域的立法进程;加强投资监管,维护规范的投资和建设市场秩序。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最终建立起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

二、转变政府管理职能,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

(一)改革项目审批制度,落实企业投资自。彻底改革现行不分投资主体、不分资金来源、不分项目性质,一律按投资规模大小分别由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审批的企业投资管理办法。对于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其中,政府仅对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角度进行核准,其他项目无论规模大小,均改为备案制,项目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资金来源和产品技术方案等均由企业自主决策、自担风险,并依法办理环境保护、土地使用、资源利用、安全生产、城市规划等许可手续和减免税确认手续。对于企业使用政府补助、转贷、贴息投资建设的项目,政府只审批资金申请报告。各地区、各部门要相应改进管理办法,规范管理行为,不得以任何名义截留下放给企业的投资决策权利。

(二)规范政府核准制。要严格限定实行政府核准制的范围,并根据变化的情况适时调整。《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未经国务院批准,各地区、各部门不得擅自增减《目录》规定的范围。

企业投资建设实行核准制的项目,仅需向政府提交项目申请报告,不再经过批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开工报告的程序。政府对企业提交的项目申请报告,主要从维护经济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优化重大布局、保障公共利益、防止出现垄断等方面进行核准。对于外商投资项目,政府还要从市场准入、资本项目管理等方面进行核准。政府有关部门要制定严格规范的核准制度,明确核准的范围、内容、申报程序和办理时限,并向社会公布,提高办事效率,增强透明度。

(三)健全备案制。对于《目录》以外的企业投资项目,实行备案制,除国家另有规定外,由企业按照属地原则向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备案。备案制的具体实施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自行制定。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要对备案工作加强指导和监督,防止以备案的名义变相审批。

(四)扩大大型企业集团的投资决策权。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大型企业集团,投资建设《目录》内的项目,可以按项目单独申报核准,也可编制中长期发展建设规划,规划经国务院或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批准后,规划中属于《目录》内的项目不再另行申报核准,只须办理备案手续。企业集团要及时向国务院有关部门报告规划执行和项目建设情况。

(五)鼓励社会投资。放宽社会资本的投资领域,允许社会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逐步理顺公共产品价格,通过注入资本金、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经营性的公益事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对于涉及国家垄断资源开发利用、需要统一规划布局的项目,政府在确定建设规划后,可向社会公开招标选定项目业主。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进行境外投资。

(六)进一步拓宽企业投资项目的融资渠道。允许各类企业以股权融资方式筹集投资资金,逐步建立起多种募集方式相互补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经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和证券监管机构批准,选择一些收益稳定的基础设施项目进行试点,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可转换债券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在严格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改革企业债券发行管理制度,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增加企业债券品种。按照市场化原则改进和完善银行的固定资产贷款审批和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运用银团贷款、融资租赁、项目融资、财务顾问等多种业务方式,支持项目建设。允许各种所有制企业按照有关规定申请使用国外贷款。制定相关法规,组织建立中小企业融资和信用担保体系,鼓励银行和各类合格担保机构对项目融资的担保方式进行研究创新,采取多种形式增强担保机构资本实力,推动设立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建立和完善创业投资机制。规范发展各类投资基金。鼓励和促进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和重点建设工程项目。

(七)规范企业投资行为。各类企业都应严格遵守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城市规划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不得投资建设国家禁止发展的项目;应诚信守法,维护公共利益,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应按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投资风险约束机制、科学民主的投资决策制度和重大投资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投资项目的法人责任制、资本金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三、完善政府投资体制,规范政府投资行为

(一)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包括加强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能够由社会投资建设的项目,尽可能利用社会资金建设。合理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投资事权。中央政府投资除本级政权等建设外,主要安排跨地区、跨流域以及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有重大影响的项目。

(二)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和坚持科学的决策规则和程序,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政府投资项目一般都要经过符合资质要求的咨询中介机构的评估论证,咨询评估要引入竞争机制,并制定合理的竞争规则;特别重大的项目还应实行专家评议制度;逐步实行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度,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三)规范政府投资资金管理。编制政府投资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各类政府投资资金,包括预算内投资、各类专项建设基金、统借国外贷款等。政府投资资金按项目安排,根据资金来源、项目性质和调控需要,可分别采取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转贷和贷款贴息等方式。以资本金注入方式投入的,要确定出资人代表。要针对不同的资金类型和资金运用方式,确定相应的管理办法,逐步实现政府投资的决策程序和资金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四)简化和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程序,合理划分审批权限。按照项目性质、资金来源和事权划分,合理确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与有关部门之间的项目审批权限。对于政府投资项目,采用直接投资和资本金注入方式的,从投资决策角度只审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除特殊情况外不再审批开工报告,同时应严格政府投资项目的初步设计、概算审批工作;采用投资补助、转贷和贷款贴息方式的,只审批资金申请报告。具体的权限划分和审批程序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会同有关方面研究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颁布实施。

(五)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改进建设实施方式。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标准,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修订完善。按项目建设进度下达投资资金计划。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中介服务管理,对咨询评估、招标等中介机构实行资质管理,提高中介服务质量。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推行“代建制”,即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竣工验收后移交给使用单位。增强投资风险意识,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机制。

(六)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效益。各级政府要创造条件,利用特许经营、投资补助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有合理回报和一定投资回收能力的公益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对于具有垄断性的项目,试行特许经营,通过业主招标制度,开展公平竞争,保护公众利益。已经建成的政府投资项目,具备条件的经过批准可以依法转让产权或经营权,以回收的资金滚动投资于社会公益等各类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强和改善投资的宏观调控

(一)完善投资宏观调控体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在国务院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相互协作、有效运转、依法监督,调控全社会的投资活动,保持合理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改进投资宏观调控方式。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全社会投资进行以间接调控方式为主的有效调控。国务院有关部门要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编制教育、科技、卫生、交通、能源、农业、林业、水利、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战略资源开发等重要领域的发展建设规划,包括必要的专项发展建设规划,明确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总体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等。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发展建设规划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努力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引导社会投资。制定并适时调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指导目录、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明确国家鼓励、限制和禁止投资的项目。建立投资信息制度,及时政府对投资的调控目标、主要调控政策、重点行业投资状况和发展趋势等信息,引导全社会投资活动。建立科学的行业准入制度,规范重点行业的环保标准、安全标准、能耗水耗标准和产品技术、质量标准,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三)协调投资宏观调控手段。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以及宏观调控需要,合理确定政府投资规模,保持国家对全社会投资的积极引导和有效调控。灵活运用投资补助、贴息、价格、利率、税收等多种手段,引导社会投资,优化投资的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适时制定和调整信贷政策,引导中长期贷款的总量和投向。严格和规范土地使用制度,充分发挥土地供应对社会投资的调控和引导作用。

(四)加强和改进投资信息、统计工作。加强投资统计工作,改革和完善投资统计制度,进一步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全社会固定资产存量和投资的运行态势,并建立各类信息共享机制,为投资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建立投资风险预警和防范体系,加强对宏观经济和投资运行的监测分析。

五、加强和改进投资的监督管理

(一)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监管体系。建立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工程咨询、投资项目决策、设计、施工、监理等部门和单位,都应有相应的责任约束,对不遵守法律法规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完善政府投资制衡机制,投资主管部门、财政主管部门以及有关部门,要依据职能分工,对政府投资的管理进行相互监督。审计机关要依法全面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提高政府投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完善重大项目稽察制度,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管。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的社会监督机制,鼓励公众和新闻媒体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监督。

(二)建立健全协同配合的企业投资监管体系。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城市规划、质量监督、银行监管、证券监管、外汇管理、工商管理、安全生产监管等部门,要依法加强对企业投资活动的监管,凡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规定的,不得办理相关许可手续。在建设过程中不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有关部门要责令其及时改正,并依法严肃处理。各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投资项目的事中和事后监督检查,对于不符合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的项目,以及不按规定履行相应核准或许可手续而擅自开工建设的项目,要责令其停止建设,并依法追究有关企业和人员的责任。审计机关依法对国有企业的投资进行审计监督,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建立企业投资诚信制度,对于在项目申报和建设过程中提供虚假信息、违反法律法规的,要予以惩处,并公开披露,在一定时间内限制其投资建设活动。

篇6

一、央行多次小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

2007年初至今,央行连续6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大大超出了去年货币紧缩政策出台的频率,2006年全年仅提升了3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的超储水平受到很明显的影响,接连9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锁定了近万余亿的资金,但新增的资金来源却持续大于回收资金的规模。

2007年3月18日、5月19日和7月21日(近期又有两次加息――编者注),人民银行三次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利率每次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2.52%提高到3.33%。由于存款利息税自2007年8月15日起由20%下调到5%,相当于实际存款利率又有所提高,其中一年期存款税后利率相当于提高了0.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利率三次分别提高0.27、0.18和0.27个百分点,由6.12%提高到6.84%,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有利于调节和稳定通货膨胀预期,有利于维护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有利于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的合理增长。

二、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上调至3‰

为进一步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决定从2007年5月30日起,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1‰调整为3‰。即对买卖、继承、赠与所书立的A股、B股股权转让书据,由立据双方当事人分别按3‰的税率缴纳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5月30日,沪市开盘4087.41点,最高4275.24点、最低4015.51点、收盘4053.09点、跌281.83点、成交2755亿元、跌幅6.5%、有45家上涨、有804家下跌。深成指开盘12651.2点,最高13,333.9点、最低12,425.52点、收盘12,627.15点、跌829.45点、跌幅6.16%、成交1411亿元、有25 家上涨、有594家下跌。大盘在印花税上调的突然利空打击下,大幅低开,一度反弹后,震荡走低。个股大面积跌停,成交量急剧放大,恐慌盘蜂拥而出。6月5日,上证指数最低下探至3404.15点,比5月29日创出的历史最高点4335.96点少了931.81点,五个交易日的最大跌幅达到了21.49%。

提高印花税已经表明了监管层对于控制股市过热的坚定态度。然而,相对于股市的赚钱效应,印花税的增长并不足以改变资金流动的趋势。并且,由于此前市场预期征收资本利得税是更大的利空,此举在一定意义上减轻了征收资本利得税的预期。而从股市的历史走势来看,1998年6月12日、2001年11月16日和2005年1月24日三次降低印花税也都没有改变股市的熊市发展趋势,因此,提高印花税只能带来市场的阶段性震荡。调整交易印花税对资本市场可能会产生短暂的影响,但从长期看,影响有限。调高印花税可以引导投资者降低交易频率,从而增长持股时间,对稳定市场有一定的意义。

5月份,沪深两市A、B股成交总金额为5.89万亿元。5月30日前的印花税收入按单边1‰计算约为102亿元,5月30日和31日两天的印花税收入按单边3‰计算达46亿元,整个5月份的印花税收入总计为148.65亿元。自5月30日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1‰调整为3‰后,初步测算,6月份一个月时间里印花税收入达324.53亿元,上调的2个千分点使财政增收216亿元。6月份的印花税收入是今年一季度的2.65倍。而今年上半年的117个交易日里,沪深两市A、B股成交总金额达23.72万亿元,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为721.52亿元,同比增长848.49%。

三、中国拟发行15,500亿元特别国债购买外汇

十届人大常委会28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及调整2007年末国债余额限额的议案。根据这一议案,财政部将发行特别国债15,500亿元人民币,购买约2000亿美元外汇,作为组建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资本金来源。发行的特别国债为10年期以上可流通记账式国债,根据有关规定,特别国债将纳入国债余额管理,为此,需要相应调整2007年末国债余额限额,限额由年初预算的37,865.53亿元人民币增加53,365.53亿元人民币。

四、定向增发新规出台

近日,证监会下发了《关于上市公司做好非公开发行股票的董事会、股东大会决议有关注意事项的函》,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提出新要求。对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具体操作提出了新的指导意见,包括如何确定定价基准日、发行底价怎样计算、战略投资者锁定期多长、发行对象如何选择等。

监管函明确,计算发行底价的基准日可以为非公开发行股票的董事会决议公告日、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日,也可以为发行期的首日。发行底价――以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的计算公式,为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总额除以股票交易总量。董事会决议确定具体发行对象的,应当明确具体的发行对象名称及其认购价格或定价原则、认购数量或者数量区间,发行对象认购的股份自发行结束之日起至少36个月内不得转让。

发行对象是董事会拟引入的境内外战略投资者或者通过认购本次发行股份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的投资者,其认购的股份自发行结束之日起36个月内不得转让,而且该发行对象应当与上市公司签订附条件生效的股份认购合同,并提交董事会批准。对于董事会决议未确定具体发行对象的,监管函要求上市公司根据发行对象申购报价的情况,遵照价格优先原则确定。

非公开发行股票的董事会决议公告后,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应当由董事会重新确定本次发行的定价基准日。一是非公开发行股票股东大会决议的有效期已过;二是发行方案发生变化;三是其他对发行定价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五、《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颁布实施

8月14日,中国证监会正式颁布实施《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以下简称《试点办法》)。《试点办法》的出台,是贯彻落实年初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关于“加快发展债券市场”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国公司债券发行工作的正式启动,对于发展我国的债券市场、拓展企业融资渠道、丰富证券投资品种、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促进资本市场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次正式出台的《试点办法》,全文共六章三十二条,内容包括发行方式、发行条件、发行程序、债券持有人权益保护等方面的规定,体现了建立市场化导向的公司债券发行监管体制的指导思想,即放松行政管制,建立以发债主体的信用责任机制为核心的公司债券市场体系以及信用评级、信息披露、债券受托管理人等市场化的配套制度,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和投资机构识别风险、分散风险和化解风险的功能,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在公司债券市场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试点办法》一方面规定了一系列市场化的制度安排,如审核制度采用核准制;引进股票发行审核中已经比较成熟的发审委制度;实行保荐制度;建立信用评级管理制度等。另一方面还确立了若干市场化改革内容:如公司债券发行不强制要求提供担保;募集资金用途不再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挂钩,包括可以用于偿还银行贷款、改善财务结构等股东大会核准的用途;公司债券发行价格由发行人与保荐人通过市场询价确定;采用橱架发行制度,允许上市公司一次核准,分次发行等。

为了促进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保护债券投资者利益,《试点办法》还特别强化了对债券持有人权益的保护:一是强化发行债券的信息披露,要求公司及时、完整、准确地披露债券募集说明书,持续披露有关信息;二是引进债券受托管理人制度,要求债券受托管理人应当为债券持有人的最大利益行事,并不得与债券持有人存在利益冲突;三是建立债券持有人会议制度,通过规定债券持有人会议的权利和会议召开程序等内容,让债券持有人会议真正发挥投资者自我保护作用;四是强化参与公司债券市场运行的中介机构如保荐机构、信用评级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的责任,督促它们真正发挥市场中介的功能。加快债券市场的发展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随着近年来我国企业改革和金融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社会储蓄和外汇储备规模稳步增长,大量追求稳定回报的资金对固定收益类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尤其是证券投资基金、保险资金、商业银行、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对公司债券市场的需求日益迫切。与此同时,与发行股票和银行贷款相比较,一批质地优良、负债率低的公司更急需通过发行公司债券,开辟新的筹资渠道,调整资产负债结构,降低财务成本,完善企业信用定价,进一步增强其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发展公司债市场正面临着有利形势和难得机遇。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金融体系结构的不平衡,债券市场发展的相关制度还需进一步健全,公司债市场的市场环境仍待不断完善,公司债市场的发展仍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只要我们积极稳妥搞好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相关制度,我国债券市场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时期。

六、QDII方案实施

市场瞩目的《合资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管理试行办法》7月5日开始实施,有关部门今日起接收审批国内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设计的QDII(合资境内机构投资者)方案。

证监会相关部门召集南方、嘉实、大成、景顺长城、海富通、华宝兴业、交银施罗德等24家基金公司分管投资的领导召开QDII动员会,了解各家基金公司对于QDII在方案设计、交易系统、风险控制等多方面的准备情况,同时提出开展QDII业务的指导思路。在这次会上,有关方面提出国内基金业应通过QDII业务的开展,真正培养出有海外投资能力的人才队伍,而不能过于依赖外方,要有自己的独立发展模式,不能成为外方证券机构在中国的产品销售机构。另外,QDII在投资上对衍生产品、新兴市场、产品的预期回报上都应该保持警慎。虽然QDII业务一直都很热门,但目前的QDII产品销售颇有难度。一是在国内基金产品上半年的业绩比照之下,QDII产品的吸引力尚有待提高。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股票型基金、指数型基金、偏股型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超过了60%。二是很多普通投资者坚信A股长牛远未结束,而不太愿意去投资还需承受汇兑风险的海外市场。

虽然不少基金公司都对QDII业务跃跃欲试,但近期大规模推出QDII业务的可能性不大。因为QDII 业务并不像在国内推出开放式基金,投资海外市场的风险是不可控的;而且多数基金公司没有海外投资经验。对此,有关部门表示,在方案设计、人员配备、交易系统、风险控制等各个环节都准备充分以后,才有可能批准实施QDII业务。目前,一些基金公司尚处于方案设计阶段。但是未来QDII业务必将与国内业务并驾齐驱。在与中国证监会签署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国家或地区的证券市场,QDII投资产品包括挂牌交易的股票、债券、存托凭证、房地产信托凭证、公募基金、结构性投资产品、金融衍生品等,投资于这些与A股相关性不高的市场产品,有助于为投资者大幅度分散风险。另外,开展QDII业务使得国内基金公司、券商大规模开展全球资产管理业务,参与国际竞争成为可能。

七、上市公司国有股转让管理办法出台

办法规定,同时符合下述两个条件的,国有控股股东转让股份不需报经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批准,由国有控股股东按照内部决策程序决定。不符合下述两个条件之一的,需报经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批准后才能实施。一是总股本不超过10亿股的上市公司,国有控股股东在连续三个会计年度内累计净转让股份的比例,未达到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总股本超过10亿股的上市公司,国有控股股东在连续三个会计年度内累计净转让股份的数量未达到5000万股或累计净转让股份的比例,未达到上市公司总股本的3%。二是国有控股股东转让股份不涉及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转移。国务院国资委、中国证监会公布了《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办法》(简称《转让办法》)、《国有单位受让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规定》,以及《上市公司国有股东标识管理暂行办法》三个政策性文件,对股权分置改革后国有单位转让和受让上市公司的方式、定价原则、审核程序、转让或受让方资格、协议签订、价款支付等方面作了规范性要求,并明确了相关各方的责任。《转让办法》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三大文件的及时出台,有利于澄清当前市场种种猜测,维护证券市场稳定。

国有参股股东转让股份方面,《转让办法》规定,国有参股股东通过证券交易系统在一个完整会计年度内累计净转让(受让)股份比例未达到上市公司总股本5%的,由国有参股股东按照内部决策程序决定,并在每年1月31日前将其上年度转让(受让)上市公司股份的情况,报省级或省级以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达到或超过上市公司总股本5%的,应将转让方案逐级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核批准后实施。

国有股东协议转让方面,《转让办法》规定,国有股东协议转让上市公司股份的价格,应以上市公司股份转让信息公告日(经批准不须公开股份转让信息的,以股份转让协议签署日为准)前30个交易日的每日加权平均价格算出平均值为基础确定;确需折价的,其最低价格不得低于该算术平均值的90%。但国有股东为实施资源整合或重组上市公司,并在其所持上市公司股份转让完成后全部回购上市公司主业资产的,股份转让价格由国有股东根据中介机构出具的该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合理估值结果确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为实施国有资源整合或资产重组,在其内部进行协议转让且其拥有的上市公司权益和上市公司中的国有权益并不因此减少的,股份转让价格应当根据上市公司股票的每股净资产值、净资产收益率、合理的市盈率等因素合理确定。

国有股东协议转让上市公司股份,原则上应通过证券交易所公开股份转让信息,广泛征集受让方。只有在上市公司存在重大经营风险迫切需要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国民经济关键领域对受让方有特殊要求、国有企业内部整合,以及上市公司回购及要约收购等特殊情况下,经批准,国有股东可不通过证券交易所征集受让方,但应在与受让方签订转让协议后,按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则披露相关信息。

篇7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宏观调控和监管,保证工程质量,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64号)、《区投资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政发〔〕100号)及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政府投资项目指使用财政性资金和政府融资所实施的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包括市、区人民政府,新区管理委员会及所属各部门、各单位投资实施的项目;各级开发区(工业园区、装备制造基地、物流园区)管委会投资实施的项目;市、区城司,国有、国有参股公司投资实施的项目。

第三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是市人民政府的投资主管部门,负责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批、管理和监督,其它相关职能部门在各自职责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行业管理和监督。

第四条政府投资项目应当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国家投资管理相关规定,做好项目申报、审批工作。

第二章项目审批

第五条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批容包括: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初步设计和项目概算。对于建设容简单的一般政府投资项目,可以合并审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六条政府投资项目的申报审批程序:项目建设单位委托相应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按规定程序向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申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按相关要求予以受理,并委托市建设项目评审中心对可研报告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具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通知,项目建设单位据此办理土地、环保、规划、节能等支持性文件,并编制项目初步设计;初步设计编制完成并上报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市建设项目评审中心对项目初步设计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总投资额亿元以下项目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直接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亿元以上项目批复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市本级、东胜区、新区和伊金霍洛城市中心区亿元以上政府投资项目提交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其它地区亿元以上政府投资项目提交市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

(二)总投资额5亿元以上的政府投资重点项目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审核后,提请市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

经上述会议研究决定的亿元以上政府投资项目,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根据相应会议纪要批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

第七条经批复的项目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是财政部门安排投资计划的最终依据,项目建设单位依据批复的初步设计,遵循概算控制预算的原则进行施工图设计,合理控制工程造价。

第八条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后,两年未开工的需重新报批。

第三章投资计划

第九条政府投资项目应遵循量入为出、综合平衡的原则。

第十条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单位应于当年第三季度末向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交政府投资项目下年度建设计划申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汇总后编制年度政府投资项目建议计划,报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定。

第十一条政府投资项目计划一经审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即向各建设单位下达投资计划,财政部门应当按照项目建设进度和支出预算,拨付建设资金。

第十二条未列入政府年度投资项目计划,确需新增建设的项目,由项目建设单位提出申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核后报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定。

第四章实施管理

第十三条政府投资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法人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负责。

第十四条项目单位自建的政府投资项目,由项目建设单位按相关规定办理报批手续,并负责组织实施。委托市政府投资工程基本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称市基建办)建设的政府投资项目,项目建设单位应在办理完项目审批、规划许可、招投标等手续后,按《市政府投资项目移交接收程序》将项目移交给市基建办实施建设。

第十五条政府投资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及重要设备、材料的采购,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有关规定,由市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管理办公室组织招标。

第十六条政府投资项目实行项目建设监理制,建设监理单位根据国家工程建设有关法律、法规、《建设工程监理规范》、设计文件、施工合同和监理合同,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理,确保工程质量。

第十七条政府投资项目中有关工程施工、材料和设备、各项服务的采购均采用合同制管理。

第十八条政府投资项目必须建立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第十九条项目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的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实施项目建设。如主要建设容和投资概算确需调整的,必须事先向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交调整报告,履行报批手续。对未经批准擅自进行重大设计变更而导致超概算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不再受理事后调整概算的申请。

第二十条政府投资项目建成后,项目建设单位在6个月编制完成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委托市基建办建设的项目由市基建办编制),报请市财政和审计部门审核,通过后,由项目建设单位或市基建办组织、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持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项目建设单位或市基建办在15日向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委托市基建办承建的政府投资项目在竣工验收合格后,项目业主单位必须如期接收。

第二十一条项目建设单位在竣工决算审核完毕和竣工验收合格后30日向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提交备案表,办理产权登记手续。未经产权登记的项目,不得交付使用。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政府投资项目实行责任追究制度,项目法人为第一责任人。工程咨询、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按照相关合同规定承担具体责任,对不遵守法律、法规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三条发改、财政、审计、建设、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管理等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能分工,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行业管理与监督,并向市人民政府汇报执行情况。市审计局依法对政府投资项目概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跟踪审计。市监察局对项目建设单位进行行政监督。市重大项目稽察特派员办公室对项目建设全过程实施稽察。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专项督查。

第二十四条政府投资项目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

第六章附则

篇8

一、我国的对外投资政策促进体系

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政策体系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内容:

(一) 信息和技术支持

我国政府机构自身或政府出资创办的对外投资信息咨询机构为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服务,方便企业降低对外投资的前期成本。

2004年投入运行的“中国对外经济合作指南网”是商务部设立的服务境外经济合作的专业网络,建有包括政策法规、促进服务、国别环境、统计资料、政策解读、合作信息库、政务公开、“走出去”战略、企业名录在内的信息服务板块和包括国外经济合作业务统计系统、对外直接投资统计系统、境外投资批准证书网上发放系统、对外劳务合作企业经营资格管理系统、境外矿产资源项目开发备案系统、国别投资障碍报告系统在内的政务服务板块,具有强大的服务功能。

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设立的“中国投资指南”网,作为专为外商来华投资和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服务的网站,提供大量统计数据、研究报告、政策分析等服务。该网站还不定期《中国对外投资促进国别/地区系列报告》、《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和《国别投资经营障碍报告制度》,提供国别和行业方面的信息。

各驻外使领馆经商参处作为中国政府驻外的经济代表机构,负责对所在国家或地区的中国企业进行管理和服务。各国中国商会也不定期举办各类投资洽谈会,组织招商团,提供境外项目信息和投资境外培训课程等服务。

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国家税务总局、各行业协会以及各地方商务部门等也提供有关东道国的宏观经济状况、投资环境、法律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和要素成本等信息。

另外,国家还通过财政扶持、人员安排等手段,在不同层面设立了一些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境外投资提供便利。还有一些专业服务机构,包括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投资机构等也为企业境外投资提供大量的信息服务。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针对境外项目的特点,为投资者提供免费或有偿的项目级咨询服务,包括国别风险、投资环境、税收政策、法律制度、行业与投资项目信息、合作伙伴资信调查等,还不定期《国家风险分析报告》,对各国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研究分析。

(二) 直接的财政金融支持

一是政府专项资金支持。为了鼓励和引导企业到国外投资,我国先后推出了多项涉及促进境外投资的专项资金:1995年,外经贸部和财政部设立了中央对外贸易发展基金,用于在全国范围内调节和促进对外贸易发展。2000年10月,外经贸部和财政部联合制定了《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管理(试行)办法》对中小企业“走出去”到海外投资办企业予以前期费用等资金补助。2003年,商务部、国土资源部针对资源类企业设立了“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专项资金”。财政部、商务部2004年10月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2004年资源类境外投资和对外经济合作项目前期费用扶持有关问题的通知》,财政部2005年10月了《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05年12月,商务部、财政部联合出台了《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决定自2006年起对境外投资,境外农、林和渔业合作,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境外高新技术研发平台,对外设计咨询等对外经济合作业务给予直接补助或贴息等专项资金支持。

二是产业投资基金支持。为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1998年以来,作为中国政策性银行的国家开发银行与其他国内外机构合资设立了四只产业投资基金,即中瑞合作基金、中国一东盟中小企业投资基金、中国比利时直接股权投资基金和中非发展基金有限公司。对到境外开展投资和经贸活动的中国企业和项目进行投资参股,帮助企业解决资本金不足问题,并提供咨询服务。

三是信贷支持。中国为境外直接投资提供直接金融支持的机构主要包括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作为专业外经贸政策性银行,对各类对外投资合作给予信贷支持,并设立了境外投资专项贷款。国家开发银行则在世界50多个国家设立了工作组,为各类投资项目提供信息咨询。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主要为境外投资提供投资保险服务、担保服务和各类咨询服务。在国务院1999年《关于鼓励企业利用援外优惠贷款和援外合资合作项目基金开展境外带料加工装配业务意见》的基础上,2004年10月,国家发改委、中国进出口银行颁布了《关于对国家鼓励的境外投资重点项目给予信贷支持的通知》,每年安排“境外投资专项贷款”,享受出口信贷优惠利率。2005年9月,国家发改委、国家开发银行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境外投资重点项目融资支持有关问题的通知》,每年安排专项“境外投资股本贷款”,支持国家鼓励的境外投资重点项目扩大资本金,提高融资能力。2005年1月,国家发改委、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颁布了《关于建立境外投资重点项目风险保障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向国家鼓励的境外投资重点项目提供投资咨询、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及投资保险等境外投资风险保障服务。2005年8月,为推动非公有制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商务部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做出了《关于实行出口信用保险专项优惠措施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通知》。

在中央财政对境外投资给予资金支持的同时,部分有条件的地方财政也给予相应资助。如北京市财政根据《北京市企业境外投资项目贷款贴息管理办法》,对北京市企业赴非洲开展资源领域合作的中长期贷款、投保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保险的保险费、境外设立生产性项目和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类项目的中长期贷款和周转金贷款利息等给予补贴,同时对于以推进对外投资为重点工作的北京市中介机构举办的境外投资环境考察活动给予适当的资金补贴。

(三) 放松外汇管制

在外汇管理方面,我国逐步放开了对境外投资的外汇管理,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2009年7月,国家外汇管理局了《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进一步简化了审核程序,改革境外直接投资外汇资金来源事前审查为事后登记,并取消了境外直接投资资金汇出核准。境内机构可使用自有外汇资金、符合规定的国内外汇贷款、人民币购汇或实物、无形资产、留存

境外利润等多种资产来源进行境外直接投资。同时,允许境内机构在其境外项目正式成立前的筹建阶段,经外汇局核准汇出投资总额一定比例的前期费用。

(四) 投资保险与双边或多边投资保护

目前中国的海外投资保险由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承办,主要承保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汇兑限制、征收、战争及政治暴乱、政府违约等政治风险及部分商业风险,属于政策性保险业务。投资保险期限最长可达20年,赔偿比例高达90-95%。为强调对境外投资重点项目给予优惠融资和保险支持,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于2005年会同国家发改委联合《关于建立境外投资重点项目风险保障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于2006年会同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加大对境外投资重点项目金融保险支持力度有关问题的通知》。

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是以两国政府为主体做出的关于保护双边投资的承诺。截至2009年,中国已经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双边经贸混委会机制,签署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超过127个,与一些国家正在商签自由贸易区协定,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就加强互利合作签订了政府间协定。

1965年,世界银行董事会通过《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之间投资争端公约》(又称《华盛顿公约》),其目的在于提供解决国家和外国私人投资者争议的调节和仲裁的便利,促进相互信任,并鼓励私人资本的国际流动。公约决定在华盛顿成立“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ICSID),作为解决缔约国与其他缔约国国民争议和实施公约的常设机构。截至2003年12月3日,该公约签字国已经发展到154个。我国于1990年签署了该项公约,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在遇到争端时,可依据该公约将争端提交ICSID申请调解或仲裁。

《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又称《汉城公约》)于1985年10月11日在世界银行年会上通过,于1988年4月12日正式生效,中国是该公约的缔约国和主要出资国之一。根据该公约建立了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属于世界银行集团的成员,但它同时又是独立的国际组织。设立该机构的目的,是鼓励向发展中国家成员国融通生产性投资,为向发展中国家的海外私人投资提供非国际经济合作2011年第3期商业风险(政治风险)担保。除MIGA外,世界银行还向私营部门和公共部门项目提供部分风险担保和部分信用担保,以帮助投资者减小投资风险,这些也都可以支持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

(五) 税收支持

我国在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税收支持方面,主要措施有:纳税人在与中国缔结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国家所纳税收给予抵免,对承担援助项目的企业实行税收饶让,对在境外遇到不可抗风险而造成损失的企业给予所得税优惠。截至2007年4月,我国已经与89个国家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国家税务总局在2007年了《关于做好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税收服务与管理工作的意见》,对国内企业和个人到境外从事跨国生产经营的税务处理问题做出了规定。

二、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

(一) 加强有关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政策的宣传和培训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根据实际的要求,借鉴国际经验,已经初步形成了适应当前需要的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体制。但是由于宣传和培训不到位,许多政策还停留在纸面上,无法被企业了解,企业对政府的印象还停留在旧观念上,对政府所能提供的服务和帮助也不甚了解,不知道从哪里找机遇和信息,遇到困难也不愿去找政府寻求帮助。所以,必须要加大政策的宣传和培训力度,建立专门的宣传机制。形成政府与企业间良性的互动,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特别要加强宣传、培训有关国际公约、双边和多边约定建立的有关投资保护、担保和争端解决机制,以及各个东道国为吸引外资而设立的投资促进机制,使企业明白如何利用这些国际经济秩序中现成的机制发现投资机会、实现投资目的、保护投资权益。

(二) 建立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专门协调机制

我国目前对外直接投资的管理和服务,有多个部门参与:商务部是国务院授权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拟定境外投资的管理办法和具体政策,起草对外直接投资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核准国内企业对外投资开办企业(金融类除外)并实施监督管理。发改委负责安排国家拨款的境外资源开发类和大额用汇投资项目。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资委为对外直接投资的协助管理部门,负责与对外投资有关的外汇汇出入、资金投放、境外国有资产管理等事务。各地方政府和有关部委为其境外企业主办单位的政府主管部门,并根据本地区、本行业的综合优势和特点,确定本地区本行业的重点投资方向和领域。同时商务部授权其驻外使领馆商务处对中方在其所在国开办的各类企业进行一线监督管理。多个部门参与管理的好处是有利于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机制向开放、服务方向的良性演化;缺点是实际操作中会受到短期行为、部门利益的干扰,容易产生矛盾。鉴于现阶段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应尽快设立有上述各个部门参加的专门协调机制,在宏观层面上统一规划和组织协调全国的对外投资活动。

(三) 加大对技术开发型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支持力度

当前,配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应将技术开发型对外投资作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战略之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转变政府目前仅把优惠政策集中于边际产业转移和境外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做法,把更多的资源和优惠政策倾斜于此类投资项目。同时,也要改变政府仅将国有企业作为扶持对象的做法,将扶持范围扩展到其他所有制投资主体,特别是发展潜力巨大的民营企业上来,集中力量支持国内各种所有制投资主体的技术开发型对外投资,从战略上统筹考虑技术获取方式的转变,促进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技术进步的提速。

我国现阶段应特别注意智力资源的对外直接投资问题,这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当前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优势主要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一个就是高新技术,特别是以尖端军事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这是硬实力;另一个就是以美元为本位的世界金融体系,这是软实力,而金融霸权的基础说到底还是军事霸权这一硬实力,没有这个硬实力,这是制定和改变“游戏规则“的决定力量。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发展战略性的新兴产业,立足点当然是自主研发,自主研发活动才是我国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和增强引进技术吸收能力的基本途径,只用通过自主研发投入的增加和效率的提高,才能改善我国企业海外技术获取的绩效。但是,也要注意获取外部的智力资源,为我所用。

(四) 加大对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管理和政策支持力度

我国的民营企业正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而发展壮大。目前,民营企业在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税收贡献以及竞争力指数等方面,都开始超过国有企业,而且在对外贸易和投资方面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事实表明,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成功率要高于国有企业。这是因为民营企业的产权清晰、机制灵活,更能满足市场经济的要求,更适合于某些需要高度关切和快速灵活反应的对外直接投资领域。

尽管民营企业逐渐成为对外投资的重要力量,而制度和政策设计上尚未对其有合理的定位,出现了对外直接投资管理的盲区。许多中小型非公企业在没有办理对外投资相关手续的情况下,就自行对外投资,而且日益普遍。应尽快规范民营企业和自然人的对外投资的政策和制度。2005年8月,商务部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曾了《关于实行出口信用保险专项优惠措施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通知》,这类对民营企业的“走出去”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应该进一步加大。

(五) 注意培育服务于对外直接投资的中介力量

篇9

关键词:建设工程;财政投资;工程造价;造价控制;建议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8-0116-03

1 引言

政府投资项目是部分或全额利用政府资金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其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国家专项资金、国债资金、本级财政预算内资金、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及其他财政性资金。

为规范政府财政投资项目的决策管理行为,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和提高财政投资效益,加强对财政投资项目的监督,使财政投资项目的管理进入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实行严格规范的项目法人责任制(或代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及合同管理制。同时,各地政府相继颁布了诸如《财政投资项目管理方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文件,详细规定了财政投资项目的总则、立项、计划、项目监督、处罚等内容,对财政投资项目的全过程作了法律规定。这些办法规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管理办法规定的报批程序进行申报,并通过制定各阶段的投资控制目标,有效地使框算控制估算,估算控制概算,概算控制预算,使项目投资不随意突破控制目标;对于突破造价控制目标的现场变更等内容采取层层申报、层层审批、并须经原批准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的办法,多重控制了项目造价,实现了对项目全过程的动态控制。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2 工程概况

湖南某办公综合楼项目资金来源全部为政府财政投资,占地面积约46000m2,总建筑面积约35000m2,整个项目主要包括主楼、会议中心、人工湖、广场、道路管网及景观绿化等单位工程,其中主楼为框剪结构,地下1层,地上12层,涉及桩基、土建、水电、消防、暖通、智能化、网架、装饰、市政、园林绿化等10多个专业,项目总投资约12450万元。通过实施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比计划投资目标节省资金约1550万元。

3 财政投资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分析

3.1签订委托协议书并成立全过程造价控制小组

首先,作为工程造价咨询公司与建设单位签订全过程造价控制委托协议书,明确双方各自的职责、服务范围和内容。然后,根据服务内容及工程特点,组织相关专业业务精通以及熟悉建设工程相关法律法规的人员成立该项目的全过程造价控制小组,并以通知的形式抄送纪委、财政局、机关事务管理局、各监理单位、各施工单位及项目控制组成员。

3.2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控制目标

根据该项目的实际情况,首先,按照单位工程划分,在参照以往类似单位工程技术经济指标的基础上,协助业主确定各单位工程的合理投资控制目标;然后,将整个办公综合楼建设费用划分为土地征用及服务类(包括设计、咨询及监理)、主楼工程、会议中心工程、环境工程4大项;最后,按照专业将各项费用进行逐项分解并提留基本预备费用。按照这种分解、汇总、再分解的方式,最终确定行政办公中心建设项目的计划总投资目标为12450万元。

3.3制定工程配套管理办法及相关规章制度

协助业主制定该项目的工程配套管理办法,并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工程建设招标制、工程质量监理制、设备材料采购制、投资控制全程制、结算审计听证制、廉政建设责任制。针对工程建设过程中需严格把关的重要环节。如变更事宜的确认、工程款支付等,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并以书面形式通知各施工单位严格执行。

3.4参与设计与施工招标的全过程管理

积极参与设计与施工招标的全过程管理,从招标准备、资格审查、制定招标文件到开标、评标、定标,每一个环节均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办理,坚持阳光操作,竞价择优选择设计与施工单位,累计完成的招投标标段共36个,总招标金额达8524.00万元,与标底价9624.98万元相比,节约资金1100.98万元,节约率为11.43%。

3.5审核合同条款的合法性、严密性,把好施工合同签订关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依法保护发承包双方合法利益的法律性文件,是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最主要的依据。因此在签订施工合同时,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建设管理规定,并结合招标文件和工程实际情况,对工程的质量、进度、合同价款的确定及其调整方法、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工程付款方式、违约责任、争议的解决方式以及就其他细节性问题达成的补充条款等严格把关。对中标单位在签订合同时提出的一些不合理要求,按照工程建设有关文件精神做出合理解释,尽量避免和减少合同中的活口,以免在工程结算时发生不必要的争议或纠纷。

3.6编制资金使用计划,把好工程款支付关

根据工程设计、施工、材料设备采购等合同以及工程进度计划,及时编制年度资金使用计划书,报建设单位确认。每月根据工程实际进度以及工程中出现的各类情况,分析进度和投资偏差,编制下月资金使用计划。严格按照施工合同、工程进度和资金使用计划执行工程款支付,对施工单位及材料和设备供应商提出的付款申请,逐项审核把关,确保工程建设资金合理支付。

3.7做好工程变更管理

所有工程的变更必须填报工程签证单,履行申报程序。设计变更必须由相关设计人员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因业主使用功能要求发生的变更必须经业主和监理单位签字并经设计单位认可。因工程变更而引起的造价增减经审核后应填写工程变更申报表,经监理工程师和建设单位工地代表签字确认后,报财务总监和建设单位主要负责人审阅,从而实现项目投资的动态控制。

3.8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及报送

①参加每周工程例会,及时了解工程进度和有关变更的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

②定期报送有关工程建设及造价控制情况;

③及时整理归档工程设计、监理、施工及材料采购合同;

④根据施工进度及时编制建设资金的需求计划;

⑤及时向建设单位申报资金计划;

⑥定期报送建设资金的使用状况;

⑦及时报送工程项目的变更申报单;

③及时报送工程项目中的暂定项目和甲供材料清单,提请业主及时考察和采购,确保工程进度:

⑨汇总整理甲供材的签收手续;

⑩按时报送有关工程造价控制及其他资料。

通过资料的及时收集和整理,一方面可以为开展工程造价控制的动态分析提供基础数

据,另一方面可以使业主方掌握整个建设项目资金需求和使用状况,为其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服务和依据。

4 工程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措施重点

4.1设计环节的把关

设计费用虽占工程投资的比例很小,但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达70%以上,因此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关键。以办公楼装饰工程为例,造价控制目标为1185.68万元,设计招标时,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要求投标单位的方案设计需遵循节约、简洁、时尚、实用的原则,并以新颖美观、功能合理、造价节约作为评标的重要因素,实行限额设计,成功地将投资目标控制在1100万元以内。通过设计与施工的招投标,实际中标价为1058万元,节省了工程投资127.68万元。

4.2工程款的支付审核与批复

工程款是否及时、准确的支付直接影响工程是否能够顺利实施,因此在工程款支付环节,应严格按照合同条款和实际施工进度进行支付。根据委托合同,工程款支付票据一律需经我单位鉴证后,方可付款入账。为防止不具备条件或手续不齐付款,每次付款前,均认真检查相关手续,对于金额较大或重点部位的付款,还视情况检查工程分项、分部验收资料。根据工程合同付款要求,建立付款档案,每次付款情况均填入付款档案并进行公示,接受建设各方的监督,有效地防止了超前付款或无故拖欠付款现象的发生。如2006年春节前,主楼土建施工单位提出500万元的付款申请,而按照合同工程款支付条款,2006年春节前付款的前提是工程竣工验收,由于土建工程因施工单位原因实际工程进度滞后,导致未能按时开展竣工验收,故对该付款申请不予批准。

4.3暂定价的市场调研和询价

在工程编制标底时,对部分暂不能准确确定价格的项目以及按规定需进行政府采购的材料及设备均以暂定价列入,因此整个项目的暂定价材料、设备和项目较多,且占合同价的比例较大。在对暂定价部分进行政府采购或定价时,积极配合业主方做好市场调研和询价工作。如暖通工程中因设计原因,铜芯灰铸铁阀门由原来1.0MPa调整为1.6MPa,原标书报价为110万元,在采购过程中几家阀门厂商报价均在180~200万元左右。我们根据业主方确定的需采用知名品牌的要求,通过市场询价、网上查询、电话联系和传真等方式,咨询了上海多家阀门有限公司,就他们的报价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提供给业主进行参考。该项材料的最终定价为140万元,节约投资约50万元。

4.4工程变更的管理措施

凡工程变更必然涉及到工程造价的变化,变更发生得越早,建设单位的经济损失越小,反之就越大。在实施前变更,只需更改图纸,其他费用尚未发生,如果在实施过程中或实施后发生变更,不仅增加变更工程的有关费用,还会浪费已施工的人工、机械、材料等费用并增加拆除费用,势必会给业主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我们要求施工单位在工程实施前必须认真消化图纸,对设计不合理以及各专业施工可能发生冲突的地方及早提出,尽可能把设计变更控制在实施前,以减少损失。如主楼过道部位吊顶标高定为2.4m,而层高仅3.5m,在过道顶部,有消防喷淋管、通风管道、空调水管、强弱电桥架、过道照明管线、背景音乐管线等,由于各专业工程非统一设计,安装位置重叠较多,如果各专业施工单位配合无序,势必会造成严重的返工浪费现象。为此,我们及时提请业主由监理单位统一做好各施工单位的协调工作,在实施前确定各专业工程施工方案,并按方案进行实施。此项建议为业主减少可能因工程返工、误工造成的损失约100万元。

4.5方案变更部分造价的比较和分析

对于业主方提出的拟变更项目,及时作出造价比较和分析,提出经济合理的意见,供业主方参考。如主楼土建施工单位因客观原因提出内隔墙材料用MUIO级多孔砖(240×115×90)替代原设计的加气混凝土块(600x240×115)。在综合考虑圈梁、构造柱加固以及其他专业可能因施工难度增大需增加费用等因素的基础上,经详细测算,原加气混凝土块84.4元/m2,而多孔砖62.1元/m2,采用替代方案可节约费用22.3元/m2。该方案经设计单位进行荷载验算后得到认可,报业主方确认后实施,计节约工程投资约15万元。

4.6工程价款的核实

按照真实、有效、合理、合法的原则,对工程价款进行反复核实、论证,不符合规定的项目坚决予以驳回,累计节约资金约280万元。如土方大开挖的护坡已包括在施工单位的措施项目费中,而施工单位却将该项费用18万元进行了申报;风机盘管布管穿线已包括在投标报价中,而施工单位又申报该项变更增加14万元;如在前面所述主楼过道部位的专业工程施工中,消防施工单位为方便自己施工和节约人工费用,未执行预定方案,造成其他单位施工困难或无法施工,业主责令拆除后,消防施工单位又骗取签证并进行计量申报等。对于这些投机取巧、巧立名目、故意重复计价等行为,我们在对施工单位作出解释后坚决不予计量,并提请业主暂停该施工单位工程款的支付,督促其立即纠正。

4.7隐蔽工程变更部分的复查

对符合规定变更的隐蔽项目,在对变更的工程量和价款进行初步审核后,还提请业主、财政、纪检等相关部门进行复查。如在主楼内装饰施工封闭前,我们及时对安装工程(主要是暖通和消防工程)中隐蔽部分的变更工程进行了初步审核,并由上述有关部门和监理单位分成3个小组会同施工单位就工程变更的原因、变更手续是否齐全、变更的工程量是否准确等方面进行了核查和确认,从而避免了在竣工结算时发生不必要的争执或进行破坏性检验。

5 造价控制效果分析

本行政办公综合楼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12450万元,通过工程设计、监理和施工的招投标,材料和设备的政府采购,造价控制的全过程管理,预计整个项目的投资将控制在11000万元以内,较控制目标节省1450万元左右,节约率为11.64%。这个成绩的取得,关键是在业主方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使得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真正落到实处,有效地避免了工程项目竣工结算时因施工合同签订质量、工程变更的随意性造成费用增加,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6 做好政府财政投资项目造价管理的思考及建议

从以上阐述分析可以看出,政府投资的基建工程的资金额大,中间环节多,程序复杂,专业性强,是一项融经济、技术、管理、市场等多方面知识为一体的工作,对政府财政投资项目进行全过程控制与管理可以对投资造价进行有效控制。但现阶段政府财政投资项目造价投资控制与管理中也存在如决策机制有待健全、资金来源有待拓宽、管理职能划分有待加

强等诸多问题。决策机制不健全极易导致新上项目决策失误:资金来源的高度集中和单一反映了当前基本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相对滞后,融资渠道较为狭窄:在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过程中,缺乏统一性、协调性、调控性管理;而政府对项目建设过程也缺乏有效的外在管理和制约措施,部分项目自行扩大建设规模、任意提高建设标准、增加建设内容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项目投资一超再超,建设工期一拖再拖;政府投资项目法人制推进缓慢等等。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从而进一步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具体思考及建议如下:

6.1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法制化建设

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法制化建设,建立健全“决策科学、投向合理、运作规范、监管严格”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机制,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政府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是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核心。要确立以规划指导项目建设的原则,强调项目与规划整体的有机衔接,注重规划对具体项目实施的约束力。同时,要加强重大项目前期研究,着重就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功能定位与建设规模、规划选址、建设方案、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效益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论证,并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公益性重大项目和对经济、社会、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项目,还要建立听证会制度,广泛听取公众意见,提高公众参与度。

严格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程序,做到规范运作。在民间投资“放活一片”的同时,对政府投资项目“管好一线”。就是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立项、投资计划、建设审批、招标投标、规模调整、竣工验收、监督管理的全过程做出科学规范,确保工程质量,严格投资控制和审计监督,并加大公众参与及公共监督力度,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透明度,使政府投资项目成为“阳光工程”。

对政府投资项目要实行严格的监管制度。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必须建立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制。监管重点是投资项目的概、预、决算审查,避免政府资金的浪费和流失,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的招投标管理,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全过程监督评审,严格控制设计变更,积极推行政府采购制度,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6.2拓宽政府投资项目投融资渠道

在现有政府基建资金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提高政府基建资金的基数,保证每年的政府投资与财政收入实行同步增长,以确保政府投资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快速、持续、稳定发展需要。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职能,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进一步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发展多种融资方式,凡是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原则上由企业或私人投资并自担风险,政府不再进行直接投资。积极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解决政府资金不足与公共投资需求上升的矛盾。具体作法如下:

1)吸引民间资本和外资,放开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限制,积极尝试和推广国际通用的融资方式:如BOT(建设一经营一转让)、TOT(转让一经营一转让)、ABS(资产收益抵押),盘活存量和低效率资产,加大国有资产的变现力度,积极筹措建设资金。

2)盘活土地资产,拓宽财政性基本建设资金来源,建立完善的土地收购、储备和国有土地资产运营监管制度,调节土地供应,确保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形成供给引导需求的用地新机制。一是把握好土地供应总量,营造卖方市场;二是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搞好土地的综合开发;三是推行竞价拍卖,提高土地融资效益;四是加大对闲置和划拨土地的回收和二级市场土地的收购力度,增加政府土地储备。

3)政府适度负债经营,多方筹集基本建设资金。鉴于地方政府没有权利直接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为弥补建设资金的不足,通过政府担保和转贷获得国际组织贷款,以及利用国债转贷资金成为地方政府唯一合法的融资渠道,地方政府应适度、有效利用现金流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投资效果。

6.3建立新型的投资管理体制

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减少和规范政府行政审批,改进政府管理方式,切实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根据不同的投资主体、资金来源和项目性质实行三类管理方式:1)对政府投资项目和使用政府性资金的企业投资项目,实行严格的审批制;2)对企业不使用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的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实行规范的核准制;3)对不使用政府性资金和不在政府核准目录内的大多数企业投资项目,采用简易的备案制。

6.4强化项目后评估工作

开展项目后评估工作是提高项目决策科学化、促进投资活动规范化的重要环节。政府要抓紧确立后评估的法律地位,制订项目后评估实施办法,以指导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估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要建立后评估计划、组成后评估小组、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选择方法和比较分析、撰写后评估报告、总结反馈;应规范后评估方法,总体上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科学分类、管理规范的后评估项目数据库,加强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逐步形成后评估信息系统,提高后评估对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指导作用。

6.5建立政府性投资项目风险约束机制

加强政府融资负债管理,防范财政风险。地方政府的借贷担保,形成了大量不确定的隐性债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的融资负债风险管理制度,增强投资风险意识,积极防范财政风险的发生。

6.6推广“代建制”投资管理模式

所谓“代建制”即通过招投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竣工验收后移交给使用单位的管理模式。代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政府投资项目实现了专业化的相对集中管理,改变了以往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分散性、临时性的状况,消除了机构临时拼凑、人员不稳定、业务不熟悉、管理不到位、教训多经验少等诸多弊端。二是投资效益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三是“三超”痼疾得到了抑制。四是“双拖”问题受到更大制约。

7 结语

总之,对政府财政投资项目的造价控制是涉及众多相关部门协调作业的系统工程,它将大批设计、技术、经济、项目管理人员纳入统一的造价控制与管理队伍之中。在对项目各个阶段造价控制与管理时,应将技术与经济相渗透,使投资、设计、施工、材料、合同、监理等方面的管理与造价控制密切结合起来,动态控制,严格审核,使财政投资的建设项目的总投资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得以合理有效的控制。此外,可适度进行制度建设,使政府财政投资项目的效益得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郑军.与时俱进.努力推进工程标准化和造价管理的改革和发展[J].建筑经济,2003(3).

[2]尹贻林.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