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管护方案范文

时间:2023-08-25 17:21: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标准农田管护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标准农田管护方案

篇1

l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建设成效

1)加快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开辟了我省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新的投人主渠道,田间工程建设加快提速,全省旱涝保收田建设大幅增长。2010年,新增灌溉面积55.4万hm,占十一五规划指标的50%,大大加快我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2)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施以来,使大型灌区、大型泵站的田间工程配套率快速提高,水利工程效益逐步显现,特别是全省灌区以占全省20%的面积,实现了全省40%的粮食产量。

3)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两年的重点县建设,项目区内的农民人均收入提高了15%,农民实实在在尝到了甜头。事实已经证明,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就是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是一项地地道道的民生工程,既是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

4)探索了财政支持农田水利的新模式。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已经成为我省发展农业和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战略选择,是老百姓热衷关注农业增收的一项崭新模式和重要措施。

2加强和完善农田水利重点县的主要措施

要紧紧抓住国家高度关注水利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强建设管理,创新体制机制,保证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确保重点项目顺利、按时、高标准完成,推动我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1)加强前期工作。主要重视:①转变设计理念,提高设计标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百年大计”,本着高标准定位、高标准规划、高标准设计的理念,切实提高工程标准,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建设现代化灌区、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②提高工程设计水平和质量。设计单位充分做好项目勘察测量等基础工作,深入项目区实际踏查,充分了解当地情况。项目法人要与设计单位密切配合,全程参与,共同完善方案设计。③注重建设规模化。按照综合性治理、规模化推进、高标准建设、用水户参与的总体思路,力争把“小农水”项日建成精品工程和亮点工程。④方案设计尊重群众意愿。在实际工作中,设计人员要与当地群众见面,灌溉形式和工程布局要充分当地群众意见,充分满足群众需求。⑤要深入实际,充分了解情况。各重点县要因地制宜地编制实施方案,在确定项目内容和具体工程类型时,一定要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资料,制定出适合当地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的实施方案,要综合考虑新形势、新技术等各种因素,搞好试点、做好宣传,让当地干部群众了解、认识、赞同,保证方案不脱离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2)加强建设管理。本着高标准建设、高标准组织、高标准施工的理念,加强以下建设管理工作:①注重完善建管机制。参照基本建设程序,不断完善项目申报、项目审查、项日实施、项目验收、资金管理和项目管护等制度。②加强监督检查。重点县建设要建立和完善严格的工程建设质量责任制。要完善制度,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从源头抓起。要建立全程监管机制,严格监督、审计和稽查,确保重点县建设的T程质量和资金安全。③抓进度、保质量。重点县建设要快开工、抓质量、促进度、完善制度建设。在保证工程质量,规范建设管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运行管理的前提下,打破常规,千方百计加快建设进度。

篇2

【关键词】东平县农田水利;“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做法

1.“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

东平县位于鲁西南,辖14个乡镇(街道),716个村居,总人口80万,总面积13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3万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52%。全县农田水利设施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等问题仍普遍存在。山东省委、省政府于2011年提出了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确保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大部署。按照上级要求,东平县把2011-2012年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土地整治、农业开发、现代农业小麦产业等7万亩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区,建成了“农田成方、集中连片、设施配套、技术先进、道路畅通、设计规范、林网适宜、生态良好、土地平整、土壤肥沃、科学种植、产业明显、高产稳定、优质高效、管理严格、运行畅通”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截至2012年底,全县累计投入劳力113.5万个;完成土石方30万立方米,铺设压力管道327公里,建设桥涵1070座,新挖、整修排水沟182公里,新打维修机井510眼,新修生产路110公里,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达14700万元。新增高标准农田4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万亩,土地综合治理面积2万亩。

通过7万亩“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等多重效益。一是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年新增节水能力可达1235万m3,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5。二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将有明显提高。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3.3%,年增加粮食生产能力1215万kg,增产值2065万元,农民年人均增收219.5元。三是生态及环境效益显著。通过田间斗农渠的节水改造新技术的应用及水土流失面积的有效治理,大大降低了灌水定额,减少了灌溉水渗漏,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轻了地下水污染,同时进一步改善下游河道、渠道内的水环境条件和水质。增加了农村生产生活用水,优化美化了农村生态环境。

2.“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做法

在“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东平县取得了很多好的经验做法总结如下:

2.1提高认识、科学规划,扎实推进“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

“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确保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决定性因素。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东平县农田灌排条件持续改善,抗御旱涝灾害能力显著增强。但从整体上看,农田水利设施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等问题仍普遍存在,农田水利“最后1公里”问题比较突出,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52%,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最大制约因素。加快转变传统的水利建管模式,实现农田水利建设由传统向现代先进模式的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刻不容缓。为此,东平县紧密结合本县水土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需求,在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综合分析基础上,按照“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的思路和“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水源配置、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稽查验收、统一管理体制、统一调度运行”的要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科学配置水资源”的原则,相继编制完成了《2010-2020年东平县农田水利规划》、《东平县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东平县现代水网规划》、《东平县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等水利建设规划。计划2012-2020年,全县新增灌溉面积13.6万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45.3万亩,提升灌溉面积30.9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5,新增节水能力3073万m3,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0.6万吨,年新增经济作物产量478.9万元。通过集中资金投入,相对集中连片建设、配套改造,形成规模,发挥工程总体效益,彻底改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现状,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2加强管理、严格程序,确保工程质量

县委、县政府对“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将其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作为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富县强镇目标的重要举措来抓。经研究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工副县长任副组长,财政局、水利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小农重点县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并把项目列入了县委年度1号文件,确定为全县实施的重点项目及十一件为民办的实事之一。县政府与有关乡镇签订了责任书,纳入了有关乡镇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项目建设过程中,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要求,全面实行 “四制”管理。严格按程序组建项目法人。通过公开招标选择有资质、懂规范、精技术的单位来承担施工和监理,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长期发挥效益,制定出台了《东平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办法》。县水利、发改、财政、农业等有关部门业务人员联合成立“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指挥部,具体负责项目建设的协调、技术指导、安全检查等工作。同时建立起政府监督、监理检查、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了资金安全、干部优秀、工程优良、农民受益。

2.3深化体制改革、创新管理机制、大力推进农村水利工程建管协调发展

为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我们狠抓长效管护机制建设。采用“协会+用水户”的管理模式,进一步理顺产权关系,明确管护责任,2010年以来全县所有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完工后全部移交给用水者协会,由协会负责建后运行管护,明确产权和落实管护责任到用水户,坚持权、责、利相统一,有效确保了工程长久发挥效益。通过深入调研、座谈讨论、征求群众意见,物价、水利两部门有关专家按照上级有关政策文件和“补偿成本、维持运行、受益负担、逐步到位”的原则,共同编制了水价改革方案,核定了项目区终端水价。在项目区全面推行“以水养水”的建后管护新机制,使工程平时有人管、坏了有人修、更新有能力,确保工程长效运行。

篇3

    一、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从2009年开始,我国财政部和水利部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作为重点建设工作,每年投入资金达50亿元,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在建设过程的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需引起国家和相关事业单位的重视。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面临建设水平低、工程不配套、缺乏资金投入等问题,在施工质量管理方面,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建设前期的规划、建后的管护工作都不够明确,这些问题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

    二、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施工监督管理不到位,建设标准低

    农田水利施工的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很多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到位,施工单位为了赶进度,不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制度进行操作。在施工过程中,一些监理单位为了节省开支,在监管工作中投机取巧,减少监管次数,致使违规行为不能被及时监管。施工单位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使用劣质材料,不按照图纸私自操作,责任落实不清,出现监管互相脱节、施工秩序混乱的现象,如果对这些行为不能做到有效的制止和处罚管理,将会对水利工程建设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此外,由于资金短缺等原因导致一些水利工程建设标准达不到要求,工程竣工后管理粗放,水利设施损害严重,影响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

    2、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缺乏统一标准和规划

    合理的规划设计是保障施工效率和质量的前提,而现阶段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水平还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对于规划方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调查发现,各地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在进行工程验收时没有统一的依据和评价指标可供参考。在工程施工前,缺乏统一的规划,没有制定出合理的规划方案和工艺流程就开始施工,或者规划较为片面,所以导致随意、盲目施工,在实际施工时出现许多没有预见的问题,例如水旱调节功能失效,水利工程效果无法显现等问题,与实际施工脱轨,既影响了工程质量,又耽误了施工进度,影响效率,给工程的建设带来困难,造成经济损失。

    3、施工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人是工程建设的主体,策划者的知识水平、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意识、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都是施工质量好坏的决定性因素。而我们不乏看到许多施工单位一味追求设备和材料的完善,忽略了人的主体作用,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对人员进行技术和思想的培训,直接上岗作业;而且施工单位缺乏一支较高技术水平的专业队伍,在问题出现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施工过程中管理者的素质尤为重要,很多施工单位的管理者都缺乏专业的技术知识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没有发挥管理者的效能。要想提高整体施工质量,就必须提高参与施工建设的所有人员的整体素质。

    4、缺乏资金投入

    高标准的农田水利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工程中机械设备老化、却得不到及时的修护和保养,影响施工进度。对于水利工程来说,电费和水费是较大的支出,水利工程运行费用较高,给农户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农田水利工程分布面积广、数量多,所以国家在管理和扶持农田水利工作中存在许多困难,目前来看,国家对其的投入还不能满足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需要,设备维护、技术革新、水费补贴等一系列资金问题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5、工程建设不按规划实施,部门缺乏配合意识

    部分农田水利工程脱离了行业部门的规划盲目施工,缺乏技术合理性,社会效益和经济难以实现。水利工程必须在合理的规划、设计和指导下进行,而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我们不乏看到这样的情形:工程没有统一的安排和布局,各个部门各负其责,配合意识差,对实施的项目存在不同的要求;在规划设计方面、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工程纠纷现象普遍,导致规划无序、施工无质、管理无度、科技含量低,严重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

    三、高标准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1、建立管理机制,加强监督管理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管工作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为了保证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顺利施工,要建立管理机制,从施工开始到结束,要明确监管目标、制定监管计划、掌握监管内容和质量标准,加强对原材料、中间产品和工程质量的管理。施工前做好质量监督管理保证一切准备工作满足施工过程的需要;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监督管理主要是对施工方案、施工人员和施工材料的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解决处理;施工后的监管工作主要是工程验收,以科学的工程方案为指导,对完成的工程质量进行评估。

    2、加强农田水利技术力量,提高施工队伍素质

    水利人才是工程建设的保证,拥有一支高水平的专业队伍是完成高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保障,所以必须重视水利人才队伍的建设。所有参与农田水利工程的人员,上到管理者,下到操作工人,都要进行严格的培训学习。作为管理者,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施工技术知识,掌握工艺流程,才能更好的进行管理;对于操作人员,一定要经过严格的技术培训和思想培训,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差错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3、提高施工规划管理水平

    在工程施工之前要有专业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做好施工准备工作。要搞好农田水利施工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好前期调研工作,采集数据资料,合理安排人力和物力,用于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为工程的顺利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各级政府应该为工程的规划提供一定的资金投入,确保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专业人员在分析数据和工程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编制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包括具体的管理目标和进度计划等;详细规定各个工序的质量检查和验收标准,做好各个工序的协调和衔接工作;最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监管人员素质,实行责任制。

    4、加大资金投入资金是农田水利工程顺利完成的保障,国家政府和相关单位应该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从长远利益来看,加大资金的投入可以获得更高利益的回报。老化设备的维修养护、先进技术的引进、施工人员的培训、工程质量的监管等各个施工环节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避免由于资金不足导致的施工质量问题,所以说,加大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5、全面加强对现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加强对已有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是保证工程长期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对重点的水利工程设施实行重点专人管理,实行管理责任制;向水利工程的收益方征收部分费用,用于对现有工程进行定期的养护,遵循“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做好后期的维护工作;此外,根据各地的地质、气候等具体情况,建立符合各地实际的工程建设监督管理体制,以不同模式进行水利建设和监督管理。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文明生态*、改善城乡环境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创新造林机制为手段,突出重点、城乡联动,广泛宣传,动员全县上下深入开展“人人动手,绿我家园”活动,确保我县植树活动扎实有效开展,推进全县城乡绿化总体上台阶。

二、主要任务目标及责任分工

在3月份、11月份“植树月”期间,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以“五大绿化工程”为重点,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植树活动,到11月底,全县共要完成植树1739357株。其中,乡村路及农田林网植树627432株、村屯绿化植树1056750株、河堤绿化植树27977株、林荫型“村民公园”建设植树15641株;交通干道植树11557株及城区新增绿地面积16万平方米。

在2009年3月份“植树月”活动中,要完成全年植树任务的60%以上,即植树110万株,重点实施“五大绿化工程”。

(一)万树进村绿化工程(林业局督导)

今春万树进村绿化工程共规划92个行政村,植树1043988株,每个乡镇(办事处)要按要求建成一个高标准植树绿化示范村,以点带面,在全乡镇(办事处)推广。(各乡镇(办事处)植树绿化任务分解见附表二)

1、农田防护林网、主要乡村路绿化建设工程。规划建设的92个行政村共绿化乡村道路31.7公里,植树42266株;农田林网绿化210公里,植树28万株,其中重点完成40个重点村的19条乡村道路植树1.8万株和24个村的农田林网建设植树11.83万株。在工作中,要坚持示范引路,辐射带动,奖补拉动,建成以主要乡村公路为骨干的高标准农田防护林网格化示范区(各乡镇(办事处)重点村植树绿化任务分解见附表一)。

2、乡村生态绿化工程。春季规划的92个行政村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重点利用街边、宅边、村边、路边、水边、井边、堤边、渠边、场边和地边等“10边”区域,宜地植绿,见缝插绿。按照户均8-10株的标准,大力开展庭院植树绿化活动,形成庭院小果园、小园林。全县乡村生态绿化工程共植树721722株,创造“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绿中”的优美环境。

(二)绿色通道绿化工程(林业局督导)

绿色通道绿化工程,沿308国道、青银高速连接线、赵赞连接线等交通干道,绿化企业门前地、边角地块共46810平方米,植树11557株,树种以乔木为主,灌(花)搭配,里低外高,形成树种丰富,乔灌(花)搭配合理,绿量充足,景色优美的“窗口”。沿路绿化任务由绿化地块所属县直单位或所在地乡镇负责实施。(植树绿化任务见附表五)

(三)河堤绿化工程(水务局督导)

建设洨河、沙河堤岸防护林带,绿化长度21.36公里,植树27977株。重点抓好南三相公路大桥两侧和大石桥新修公路大桥两侧各300米的堤岸绿化,每侧堤岸植树8行,共植树6400株。(植树绿化任务见附表三)

(四)空心村整治绿化工程(农工委督导)

突出抓好空心村绿化,建成35个以乔木树种为主,乔、灌、花相结合的高标准林荫型“村民公园”,绿化面积51953平方米,植树15641株。(各乡镇(办事处)植树绿化任务见附表四)

(五)县城城区绿化工程(建设局督导实施)

突出抓好城区“绿地”、临洨路(南门口至柏林大街北侧)、石桥大街(南门口至308国道段)、国柏路和8个小区“百棵乔木进小区”绿化活动,新增绿化面积16万平方米。

三、植树标准

(一)整地标准:乡村道路和田间的生产路、作业路拓宽到4米以上,整修路肩,路两侧先开植树沟,后挖植树穴,再植树。整地要求:植树沟宽1.5米以上,沟深0.5米,沟内挖栽植穴,栽植穴长、宽、深为0.6米×0.6米×0.6米。

(二)树种及苗木标准:

1、树种:农田林网、林荫大道、河堤绿化以毛白杨、速生杨为主,村屯庭院绿化以经济林树种及杨树、柳树、槐树、臭椿等树种为主。

2、苗木标准:苗木胸径3厘米以上,截干高度3米,树干通直,修剪整齐,无病虫害;苗木根幅达55厘米以上,有3条以上主根,5条以上侧根,无劈裂伤。

(三)栽植标准

1、乡级公路和主要通村路,要求一路两侧,每侧植树2行以上(含2行),株距3米(务必预留农田作业道),苗木不得栽植在路肩上。

2、农田林网:要求南北向田间路两侧,每侧植树2行,株距3米(务必预留作业道),开沟栽植;东西向田间路,在路南侧植树2行,株距3米,开沟栽植,同时鼓励一路两侧,每侧植树2行或营造2行以上防护林带的植树模式。

3、绿色通道绿化、堤岸绿化:308国道、青银高速连接线、赵赞连接线沿路企业门前地,植树要绿量充足、合理密植、见缝植绿、不留死角;沙河、洨河堤岸绿化植树,每侧堤岸要求植树2-4行。

4、村民公园:树种搭配合理、注重经济效益,栽植苗木按株距2米、行距3米进行。

5、栽植苗木时,应做到按规划栽植,达到栽植整齐,成行成线。

6、苗木栽植要求采用“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栽植方法,要浇透水、扶正苗,培土堆;栽植一周后,浇第二次透水,苗木扶正、涂白、做树盘。

四、进度要求

(一)宣传发动阶段(3月1日-3月5日)。各乡镇(办事处)及各有关部门大力配合,利用各种手段大造声势,搞好宣传发动工作。各乡镇(办事处)要根据本方案要求制定本乡镇(办事处)的具体实施方案、设计示意图,并上报林业局。

(二)整地阶段(3月6日-3月10日)。各乡镇(办事处)和各有关部门按照任务要求,积极组织人员开展乡村道路路肩整理、农田林网开沟,村民公园场地清理平整、植树地点挖坑等工作,同时预定苗木。

(三)集中栽植阶段(3月11日-3月底)。各级各部门积极动员一切力量掀起植树,全面完成栽植任务。

五、保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春季植树绿化指挥部,县委书记罗二虎任总政委,县长安忠起任总指辉,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黄云锁、政府副县长张清华任副总指辉,林业局、水务局、财政局、农工委、广电局、建设局、交通局、国土局、公安局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林业局,林业局长郑冠平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春季植树绿化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检查。县林业局要安排技术人员分包村、路段,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严把苗木、整地、栽植、浇水、管护等五大环节。

(二)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县财政继续实行扶持政策,对乡村道路、农田林网、空心村整治、林荫大道、河堤等重点工程绿化植树给予奖补。县财政先期拨付50万元,作为定购苗木的专项资金。林业局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对重点路段、重点林网植树予以奖补。

(三)强化植树绿化宣传。县电视台开办绿化宣传专栏,定期播放植树绿化知识讲座和宣传标语,对涌现出的植树绿化典型进行报道宣传;各村要利用村喇叭广播、书写墙体标语等形式做好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林业局要组织人员,采取技术讲座、印发明白纸等形式,深入乡村开展送技术下基层活动,以普及技术促宣传。通过多渠道宣传植树绿化,在全县营造浓厚的氛围,调动各级各部门以及广大群众自觉参与植树绿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篇5

近几年,__县积极预防土地沙化,大力度治理沙化土地,全力维护我县生态安全,现就我县防治沙化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林业资源现状

__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地处黑龙港流域,黄河故道区,东隔卫运河与山东夏津县交界,西与威县毗邻,北隔清凉江与南宫相望,南与临西县接壤。全县总面积7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50.8万亩,林业用地13.7万亩。人口36.4万人。

在林业用地中,用材林2.6万亩;防护林2.8万亩(含河渠、县级以上公路、铁路);果树2.6万亩。全县共有林木1200万株。活立木总蓄积52.4万平方米。1999年以来,__县委、政府加快了林业发展速度,开展平原甲级绿化县活动,通过全县人民几年的努力,我县林业工作上了一个大台阶。截止目前,全县耕地50.8万亩,规划建成了2261个网格,平均网格面积246亩,植树125万株。林网控制面积达50.8万亩,控制率达97.5%以上。

全县主干河渠14条,全长14.7万米,已全部绿化,绿化面积1.6万亩,植树84万株。县级公路、铁路5条,全长98.4公里,一路6行树已全部绿化,植树14.7万株。

全县六镇一处一城,322个行政村,基本实现“三环”绿化,即:环县城、环镇处、环村庄。村庄绿化2.5万亩,植树120万株。

二、防沙治沙造林情况

1999年以来,我县在开展平原甲级绿化县活动中,加强了平原防沙治沙工作,坚持高标准规划,科学化运作,多元化投入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原则,经过几年的工作,我县沙化土地得到了有效治理,县城境内共有沙地10万亩,治理5万亩,尚有5万亩待治理。20__年__县申报黄河故道防沙治沙工程,20__年1月20日接邢字[20__]95号文件予以批复。20__年春该项目正式起动,全县完成治沙造林7000亩。

1、工程范围。涉及到油坊、戈仙庄两镇和桥东办事处23个村,主要是沿运河大堤和沿清凉江南岸沙荒地带。造林7000亩,其中营造杨树防风固沙林4000亩;农田林网防护林带500亩(折合面积),林网控制面积13000亩;营造经济林2500亩,树种以山楂、杏、桃为主。

2、成效。治沙工程实施后,项目区沙耕地减少了7000亩,植被覆盖度增加了20__0亩,其中农田林网面积增加了13000亩。植树40万株。从经济效益方面,在沙地上种植经济林2500亩,现已开始结果,进入盛果期后,亩产可达3000公斤,效益可达3000元/亩。在保持山楂正常生长的同时,也实行了果棉间作,棉花亩产可达400-600斤,效益可达1300元/亩。从社会效益方面,治沙项目的实施可使农民增收致富,开拓就业门路,解决了700多个劳动力就业,有利于农村秩序安全,经济健康发展。

三、做法

1、指导思想、原则、政策。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以保护、改善生态和农民增收为目标,科学规划,依托科技,综合治理,力求实现最大限度提高项目区建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原则:坚持以生态效益为主,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兼顾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坚持突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经营原则。政策:县、镇(处)对项目区给予资金倾斜,落实林业生产责任制,按照县委、政府出台的文件精神,拍卖四荒,签定长期承包合同。

2、治沙的技术途径。一是改善生产条件,利用平整土地、打井、配电、修林路等措施,变沙地为水浇地;二是营造防护林和经济林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等人为的生物治沙;三是间作农作物,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3、模式。①片林。营造片林和混交林,株行距2×6米、1.7×7米和3×4米,每亩55株;②农田林网。路和林带相结合,植树2-4行,网格面积不超过300亩,树种以毛白杨和速生杨为主;③经济林。株行距2×6米或3×4米,树种以山楂、桃、杏为主。

4、资金投入。项目总投资2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70万元,镇(处)、村、户投资130万元。

5、措施。①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主管副书记、副县长为副组长、林业局、农业局、水利局、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的领导为成员的防沙治沙工作领导小组,下设

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林业局局长兼任。同时对项目区各级负责同志明确责任分解任务,层层签订责任状。②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为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工程任务,我们严格实行事前有方案,事中有督导,事后有考核的工作制度,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全县年终总体考核当中,增强项目区干部群众搞好防沙治沙的责任心。③加强项目造林技术指导、提高造林质量。林业局抽调强有力的技术力量分包镇、村,做到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调苗、统一施工、统一浇水管理、现场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做到项目实施科学化、规范化。④明晰树权、完善机制。遵照“政府要绿,群众要利”的原则,我们将清凉江沿岸沙荒地和运河大堤,采取公开招标承包的方式,确定树权和林地使用权,签订合同,并经司法部门公证。承包期延长到30年以上。让农民吃了定心丸,调动了植树的积极性。⑤加大林木管护力度,巩固绿化成果。为巩固植树造林成果,县委、政府两办下发了“关于加强林木管护严禁乱砍滥伐”的通知,各镇制订了加强林木管护乡规民约。县成立了由公安局和林业局双重领导的林业派出所,常年抓毁林案件处理和林木管护工作。各镇、村建立健全了3-5人的林木管护组织,项目区村成立了护林小队,轮流巡逻护树,群管群治,上下联动,人人有责。四、下一步防沙治沙工作

按照我县防沙治沙项目总体规划,全县应治理沙化土地面积10.6万亩,已治理5万亩,还有5万亩待治理。我们在争取上级支持的同时,加大力度,不等不靠,早日把沙地得到有效治理。20__年度,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局已批准我县黄河故道防沙治沙项目8000亩,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做好苗木、资金、地块的准备工作。20__年秋、冬季至20__年春,高标准完成防沙治沙项目。

五、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篇6

2012年争取市级(含)以上财政资金1838.2万元,下面三类项目已组织实施完成,现正准备接受市级检查验收。①2012年土地治理项目在镇村、镇村和村实施,改造中低产田8130亩,完成土地平整、机耕道修筑、桥渠等工程建设,争取上级财政资金913.2万元。②农业产业化项目,争取上级财政资金247万元。分别为恩达公司贷款贴息77万元新建1万吨苎麻精深加工项目、县红阳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上级财政补助27.2万元建设年产400万株大棚麒麟西瓜种苗繁育基地项目、县农民养牛专业合作社上级财政补助34万元建设500头杂交牛养殖基地项目、县诚信粮食专业合作社上级财政补助34万元建设2000亩优质稻示范基地项目和县锦业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上级财政补助74.8万元建设新型合作示范基地项目。③钤北中型灌区节水配套项目:我办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通过进京跑部,将全省唯一的一个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落户,项目总投资为1526.23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000万元,省市县地方财政配套400万元,涉及凤阳乡、双林镇和洞村乡,受益人口6.16万人,项目区人均增收143元,新增节水能力835.7万方,清淤疏浚干支渠19.364km,计土石方4.14万m。

二、主要成效

通过农发项目建设,改善了我县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了项目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1、工程质量显著提高。县未雨绸缪搞开发,千方百计抓质量,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而质量是工程的生命,县农发办在全面考察工程地点、紧密结合实际进行设计后,从监理介入、筛选队伍、村级监督、专人管理、召开现场会等几方面严把工程质量关,使每个工程和工程的各个部分的质量都经得起考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得到了工程所在地农民的高度赞扬。

2、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明显改善。通过2012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建设,项目区新增灌溉面积2.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75万亩,治理中低产田面积0.9万亩。增加粮食生产能力0.42万吨。

3、项目区受益人口6.16万人,项目区人均增收143元,新增节水能力835.7万方。

三、具体做法

1、严控质量,确保效益。一是监理提前介入,实行全程监控,县严格实行工程监理制,每年工程开工时间在11月份,2012年9月就委托市华达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对2012年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低产田改造所有工程实行全面监督,要求监理方核验建筑材料、监督工程进度、协调各方关系、收集监理信息、编制监理日志、严格质量标准。二是筛选工程队伍,提高技术水准,根据有关规定,县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全面实行招投标方式,选取有相应资质的招标公司,为我办在已报名的工程队伍资质审查环节下功夫,将工程队伍技术水平、质量保障设施等与质量有关的因素放在首位,筛选出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工程质量有保证的工程施工队伍参与投标,为确保工程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设立村级监督员,实行群众监督,在工程开工后,县农发办要求项目所在地的村委设立专职监督员,对工程实行全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与施工队沟通,协调不成的报告县农发办,在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期间,监督员有权要求施工队停工。监督员代表项目所在地的群众意见,对工程质量的提高又增加了一份保障。四是项目专人管理,责任落到实处,为了使工程质量落到实处,县农发办从领导分工入手,每个班子成员专门分管一个主项目或单项工程,从工程开工到工程验收的各个关键环节,分管领导都亲临现场,对工程要了如指掌,并实行问责制,如果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将追究分管领导的管理责任,责任落到了实处。五是定期召开现场会,提升工程质量,每月定期召开一次流动现场会,参加会议的人员为所有工程的承包人、分管领导、技术员和监理人员,对所有在建工程进行实地点评,有对比就能发现优缺点,才能有针对性地推广好的做法,克服不足之处,每一次现场会都是一次工程质量全面提高的契机,将工程质量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2加强领导,形成合力。项目乡镇村都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乡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抓,县政府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内容。

3、广泛宣传,提高认识。结合项目区的工程建设,采取广播电视、报纸、座谈、会议等宣传形式,在项目区大力宣传国家农发政策,把农发工作为民做实事、为民办好事的目标宣传透彻,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4、精心设计,严格实施。规划设计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实地勘测,广泛征求意见,使项目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真正做到能解决实际问题。实行项目招投标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选择施工队伍,严格实行监理制,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工期。

5、严格把关,强化管理。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是搞好农发项目建设的关键。一是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二是严格执行相关政策,坚持“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投入机制,地方财政及时足额配套,项目乡镇村广泛发动,确保自筹资金足额到位。三是严格实行县级报帐制。专人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严格报帐程序,严禁挤占挪用。

6、加强管护,立足长效。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办理移交手续,落实各项管护措施,本着“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与项目村、组签订《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管护责任书》,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

四.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下半年工作主要思路

1.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跑项目争资金,力争土地治理项目资金930万元,按照建设高标准农田的要求,加大项目管理力度,努力创建精品工程,实行山、水、田、林、路、土综合治理,提高高产稳产农田比重。总结立模砼现浇渠道的经验和工艺,大面积实施立模砼现浇渠道,改善我县农业基础条件,提高农业效益。

篇7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造林绿化工作

1、造林

全县春季造林完成15000亩,植树167万株。其中,XX年新造林面积12683亩,XX年超计划造林结转XX年2317亩。按林种分:农田防护林2871亩;草牧场防护林2671亩;防风固沙林6465亩;水源涵养林2020亩;经济林20亩;其它防护林953亩。按工程项目分:三北四期工程10000亩;退耕还林工程5000亩。按树种分:杨树纯林面积13154亩,占87.7%;柽柳200亩,占1.3%;混交林1646亩,占11%,其中,杨榆混交135亩,杨松混交1411亩,杨柳混交100亩。造林规模方面,全县有百亩以上造林地块18块,造林面积为4450亩。

市级重点工程完成15000亩,其中,高标准绿化7个村、11个屯、一个场,绿化面积400亩;绿化县级以上公路4条,绿化总长度48.6公里,绿化面积1000亩;全县营造农田防护林209条,营造草防林100条,完善农田网格和草牧场网格分别为76个、25个,全县营造农田草牧场防护林面积2580亩;三围造林主要沿北引干渠两侧、双阳河两侧营造水源涵养林,绿化面积2020亩;盐碱地造林面积4000亩,其中,柽柳耐盐碱树种面积200亩,杨树造林3800亩;病腐木更新造林面积5000亩。

2、育苗

全县实际育苗完成2210亩,新育完成865亩。其中,县骨干苗圃育苗220亩,群众育苗1990亩。在育苗面积中按树种分:杨树1890亩,樟子松130亩,花卉90亩,榆树10亩。柳树30亩,其它树种60亩。

3、义务植树

义务植树计划全面落实,市下达计划29万株,实际完成29万株,占计划的100%。参加人数11.3万人,占应参加人数16.1万人的70%。建立义务植树基地3处,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了98%。

4、补植

全县XX年完成补植面积2200亩,补植苗木6万株,对XX年和XX年造林保存率低于80%的地块进行了全面补植,达到了国家验收标准。

(二)森林经营工作

按照省、市的统一要求和布署,组织编制了县森林经营方案,经省、市审查合格后组织实施。为提高我县森林经营水平,充分发挥森林的各种效益奠定了基础。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工作开展较好。我县试点单位长青林场重新调整了管护队伍,对部分不能胜任管护工作或管护水平不高的人员进行了调整,全场共撤掉管护人员6名,并及时进行了补充,使全场管护队伍得到改善,管护质量明显提高。

(三)抓好林木管护工作

篇8

    为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必须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并以“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为总体规划目标。将管理与工程建设同步规划,以建立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实现粮食安全、促进农业节水、减轻农民负担为目的。建设有组织有制度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系,合理配置水资源。同时,核算供水成本、计量征收水费,推进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大大提高农业水利用效率与效益,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改革的具体措施

    1明确工程管护制度

    在加强主管部门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管力度与技术指导的前提下,首先做好农田水利工程产权改革,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划为村集体所有,明确产权。其次明确工程管护主体,充分调动农民自身积极性,因地制宜地把护路、护树、护井、护电、护管道、护桥涵沟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以用水户管护为主、基层水利服务组织指导为辅的工程管护机制,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的方式,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保本微利的经营方式,并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将工程管护纳入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做到以水养水,循环发展,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2落实工程管理主体

    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依法登记、规范运作”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三级管理模式,注册成立“兖州市农民用水协会”,设在兖州市水利局,会员由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专家、各协会负责人和农民代表组成,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具体负责对全市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管理和工作指导,负责制定各项管理制度,进行经验交流,同时监督镇村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各项管护工作;成立各镇级农民用水者协会分会,设在各镇政府,服从市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管理和工作指导,同时指导监督各村级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工作;成立村级用水者协会,设在相应的村委会,具体负责本村的农田水利工程的各项管理工作,负责各项管理机制、管理制度的落实,负责水费征收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这是该项管理模式的最基层,也是完成该项管理任务的最关键的环节。市、镇、村三级用水者协会都要严格遵守与执行章程以及用水管理办法。三级用水户协会都要有固定的办公场所,配备必要的办公用品、量水设备。要有专门帐户,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可从土地出让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于水利工程管理,市水利、农业、财政等有关部门,每年对镇村用水户协会负责人、收费员、会计及操作手进行3~5次培训,以提高协会执委会成员组织协调、业务技能等综合素质,确保工程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规范水费征收管理

    灌溉水价的提出是农田水利建设的一大改革,有利于转变农民“浇地不花水费”的思想,有助于农业节水意识的形成。积极推进农业水价改革,根据农民承受能力科学测算水价,完善计量设施,推行计量收费,制定征收制度,合理征收水费。水费由协会人员统一收取,直接收费到用水户。除协会人员外,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均不得收取。在收取水费时开具水费专用收款收据,严禁擅自加价,搭车收费。水费开支只能用于本工程,支出符合有关规定,任何人不得挪用。同时,农民用水协会的水费收支实行公示制,接受用水户的监督。

篇9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立足民生搞配套,改善生态抓提高”的总体思路,以加快水利现代化为统领,整合水利建设资源,健全水利建设管理机制,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水利建设转型升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进程,为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

二、目标任务

新建圩口闸45座、排涝站45台套,维修圩口闸100座、排涝站50台套;疏浚农村河道450万方;加修圩堤100万方;新建小型电灌站310座。启动川东港工程,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工程,完善城市防洪工程,完成幸福河整治工程。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强水环境整治,编制完善全市退渔还湖规划,加快退渔还湖进程。

三、工作重点

1、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围绕建设较为完备的引排水系,集中精力,扎实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全面开展川东港整治工程沿线征地拆迁工作,启动青龙桥建设工程,确保全面完成幸福河整治工程。

2、完善防洪排涝体系。立足防灾减灾,切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进一步完善防御水旱灾害的应急预案,健全应急响应制度,对影响安全度汛的险工患段等薄弱环节,逐一落实处理措施,确保安全度汛。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对病险圩口闸、排涝站进行维修改造,计划维修圩口闸100座、排涝站50台套。积极抓好圩堤加修,提高防洪标准,重点对乡镇结合部、坝头、庄圩、场圩等圩堤险工患段进行除险加固,完成圩堤加修土方100万方。继续完善城市防洪工程,新建长安北桥,新开红星美凯龙南河道125米,畅通森林公园与乌巾荡公园水系,扩大城区防洪保护范围。

3、加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围绕水利现代化目标,推进电站提水灌溉,新建小型电灌站310座,对配套灌排沟渠进行清理、整坡和夯实。实施__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三期工程,在西郊、老圩、钓鱼等乡镇建成3个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计划拆建圩口闸45座、排涝站14座,新建排涝站9座、小型电灌站98座,砼衬砌渠道71公里,圩堤硬质化6.8公里,加修圩堤土方11万方,新建圩堤土方3万方。

4、组织实施农村河道疏浚工程。按照河道疏浚规划,__年计划疏浚县级河道4条,工长29.55公里,土方52.5万方;疏浚乡级河道9条,工长25.8公里,土方37.5万方。启动农村生产河疏浚整治工程,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结合废沟废塘复垦,对急需疏浚的生产河进行清淤,恢复其原有生产、交通功能,畅通圩内水系,着力改善生产条件,同时增加土地面积。__年全市生产河疏浚整治工程总投入资金3000万元,计划完成生产河土方360万立方米,复垦废沟塘1200亩以上。

5、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认真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严格取水许可制度,控制用水总量过快增长。加强计划用水、定额用水管理,着力提高用水效率,突出节水管理能力建设,提高节约用水管理水平,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强化排污许可管理,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积极实施退渔还湖规划,加快退渔还湖进程,加强河道、湖泊保护,全面落实管护措施,保持湖泊健康稳定;进一步完善“河长制”,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整体发包、加强监管”的原则,加大水环境整治力度,加强督查考核,确保水环境整治取得实效。

6、全面加强水利工程管理。认真落实工程管理措施,加大工程管理力度,确保各类水利工程发挥应有的效益。编制重点河道保护规划,严格实行河湖岸线开发利用行政审批、建设项目占用水域有效补偿制度,切实加强河道水域岸线管理。加强执法巡查,及时查处河道管理范围内非法占用水域岸线资源、擅自取水排污、非法采砂取土以及设置阻水障碍物等行为,加强水域、岸线等资源管理。

四、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要把水利建设作为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来抓,加强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确保顺利完成建设任务。市发改、财政、农业、农开、国土、供电、林业、宣传等有关部门要在政策制定、规划编制、投入保障、建设用地等方面积极支持水利事业发展。纪检监察部门要积极介入,对重点水利工程实行效能监察。市水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牵头统筹做好各项水利工作的组织实施工作。

2、加大投入力度。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市加大水利投入政策,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不断加大水利事业投入,确保当年本级财政可用财力的2%-4%用于水利建设。认真落实“城市建设维护税15%用于城市防洪建设、土地出让纯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加强水利建设基金筹集、使用和管理。同时,各地要制定优惠政策,严格执行“一事一议”政策,多渠道筹措资金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对各类中央财政项目,要加大财政资金配套力度,确保足额到位。

3、科学制订规划。各地要围绕农业现代化总体目标,把水利建设规划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全力推进农田水利现代化建设进程。水务部门要加强与发改、农业、农开、林牧、国土等部门的协调,全面把握工程现状和有关项目规划要求,本着统筹整合、分步实施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水利现代化规划,明确水利现代化建设目标、任务、措施,并制订切实可行的年度建设目标和分年 实施方案。要进一步做好上争工作,通过项目包装,争取国家、省更多的水利资金投入,加快推进水利建设,增强水利发展后劲。

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县三干会精神,按照“以绿增彩、以绿增收”的思路,围绕三年大变样目标,认真落实“一二三、十百千”林果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抓好窗口绿化、农田林网建设,提升绿化品位和档次,增加我县森林资源,为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二、建设任务

年要突出抓好六大绿化工程,完成植树29万株,新增造林面积8200亩,森林覆盖率净增2%,达到9%,县城和村庄绿化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县城绿化

按照“森林进城、见缝插绿、因地制宜、打造精品、形成景观”的要求,新植乔木2000株、花灌木20000株,一是扩大公共绿地面积,完善公园、广场绿化建设,提高园林景点绿化档次和文化品位,提高花灌木的观赏性,搞好新建道路的绿化;二是对原有街道绿化进行补植补造,完善和提高街道绿化水平;三是深入开展机关、单位、小区、企业庭院的绿化美化活动,向林荫型、精品化方向发展,实现绿化、美化、彩化、香化,努力创建花园式庭院。

(二)村庄绿化

以环村镇绿化为重点,在抓好街道、庭院绿化的同时,见缝插绿,加强村庄四旁及闲散地绿化建设,主街道实现乔灌结合,并新建成10个生态示范村。各村要利用闲散地、废弃地、坑洼地、边角地建设片林或园林景观,提高村镇绿化率。沿主街道的庭院,要进行绿化美化。乡镇大院、村两委办公场所、学校、企业、公共场所要率先建成花园式庭院,力争实现“村在林中,林在村中,房在树中,人在绿中”的建设目标。植乔木40000株,花灌木12万株。

(三)农田林网建设工程

新增标准化农田林网控制面积17000亩,折合造林面积1700亩,植树85000株。

(四)速生丰产林工程

利用沙荒地和适宜的一般农田发展速生丰产林3000亩,植树180000株。

(五)道路绿化工程

完成赵辛线县城至十里铺段绿色通道建设任务,总长3200米,两侧各营造20米宽绿化带,造林面积200亩,植树10000株。各乡镇要完成一条绿化样板路建设任务,两侧各建成宽10米绿化带,植树在3行以上,全县总计完成道路绿化长度10000米以上,植树15000株以上,折合造林面积300亩。

(六)果品基地建设工程

新增果树面积3000亩,重点是发挥我县葡萄产业优势,在提质增效的同时,努力增加产业规模,完成新增名特优新葡萄种植面积2000亩,同时在有果树种植传统的区域适度发展薄皮核桃、桃、梨、苹果等1000亩。

三、各乡(镇)及有关单位的责任划分

今年植树绿化工作要按照“谁的地段,谁负责”的原则,任务指标层层分解,逐级负责。

(一)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负责协调各乡镇、各单位的植树绿化工作,定期召开调度会、汇报会,督导植树工作进度。

(二)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负责全县植树工作的督导检查,及时督查通报。

(三)县林业局负责全县造林绿化工作的规划设计、苗木调配、技术指导、组织协调、信息反馈和督促检查及组织验收工作。

(四)县财政局负责植树绿化建设有关资金及时拨付到位。

(五)县城管局负责城区街道、地段、景点、单位绿化建设,并督导居民小区绿化和城区内单位、企业绿化的规划和建设。

(六)各乡镇负责组织督导本辖区内的村庄绿化、道路绿化和农田林网、速生丰产林、葡萄基地等植树绿化任务的实施,要因地制宜选定适合本乡镇的绿化重点,确保本辖区的森林覆盖率净增量不低于2%;制定落实管护责任制,建立完善林木管护队伍。

(七)县委宣传部、广播局负责全县植树绿化的宣传报道。

四、设计标准和时间安排

(一)造林设计标准

1、城镇绿化和村庄绿化按照街道规划因地制宜确定栽植密度;环城绿化根据地块一般涉及的道路绿化采用一路两沟4行树,株行距3×2米。

2、道路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采用一路两沟4行树,株行距4×2米。绿色通道建设每侧宽20米,株行距4×3米。

3、速生丰产林株行距4×3米。

4、葡萄基地建设要根据不同品种的生物学特性确定适合的栽植密度,以“巨峰”为例,一般每亩180--220株为宜。

5、补植工程按照原设计密度,补种规格相近的同品种苗木。

6、树种以速生杨为主(街道绿化可因地制宜),胸径要求在2厘米以上,窗口地带和绿色通道工程要采用3厘米以上大规格苗木。

(二)时间安排

今春造林绿化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1、发动准备阶段。月11日以前,落实好造林地块、路段,做好组织发动工作,各乡镇要在月11日前把造林地段详细清单报县林业局。

2、整地挖坑阶段。月12日—月15日,完成土地平整,按照设计标准划线、定穴、挖坑,同时安排好漫灌或沟灌水源。

3、栽植阶段。月16日—月20日,按要求高标准完成栽植任务,并及时普浇一遍透水。

4、扫尾、验收阶段。月20日—月30日,完成春季造林扫尾工作。县绿委要组织有关单位对整个春季的造林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验收。

五、保障措施和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保障造林绿化工作顺利推进,年县委县政府继续把绿化工作列入对各乡镇的年终考核目标,同时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包单位、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庄、路段责任制,捆绑考核,一包到底。各乡镇乡(镇)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亲自指挥,认真负责,确保顺利完成全年绿化任务目标。

(二)搞好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县林业局及各乡镇要认真组织好“”植树节活动,按照“轰轰烈烈造势、扎扎实实种树”这一主题,制定方案,落实人员,确定场地,做到标准高、声势大、效果好。县直各单位要按县政府的统一要求,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三)搞好规划。县林业局要组织专门技术人员,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各单位和乡镇,逐村、逐路、逐地块进行实地勘察,搞好详细规划。

(四)落实苗木。县林业局要按照所需苗木品种、标准和数量,选好苗源,落实起苗地块,做好起苗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并统一组织调运验收。

(五)严格栽植技术,确保植树质量。植树工作季节性强,技术标准要求较高,县林业局及各乡镇要根据不同树种的物候期,选择适当的植树日期。具体造林中,要严格执行技术标准,确保“大坑(深宽各60厘米)、大苗(杨树胸径要达到2厘米以上、大水(及时浇透水)”。绿色通道、农田林网及有条件的地块要坚持先开沟(沟宽60厘米、深20厘米)、沟内挖坑、再植树。苗木要根系完整,并截干修枝。同时要严把栽植质量,做到“五不栽”:道路和造林地块未整治好不栽;坑不达标不栽;小苗弱苗不栽;未落实好管护责任的不栽(即不栽无主树);沟坑苗不经技术人员验收不栽。

(六)加强林木管护。为巩固绿化成果,县林业局、各乡镇及各级公安机关,要切实加强林木管护,健全管护组织,强化管护制度,做到常抓不懈。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从严打击毁林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