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控体系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8-24 17:42: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双控体系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双控体系管理制度

篇1

2020年即将进入尾声。回顾这一年来的工作,安环部在公司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车间的支持配合下,以“安全生产、环保节能”为目标,开展了安环管理工作,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全年没有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环保事故。回首过去,感概万千,现将安环部2020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总结

(一)加强安环机制建设,强化制度管理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工作目标与计划。根据公司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环保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了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和职责,拟定了年度安全培训计划等,并全力贯彻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今后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打好了基础。

(二)强化安全培训教育,提升员工安全意识

根据国家相关法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按照年度培训计划,合理安排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教育,邀请专业人员,搞好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并及时建立安全培训档案。对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安排到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全部培训合格取得资格证,全部做到持证上岗。

(三)安排特种设备及公司环境的检验检测,消防设施更新维护,保障生产安全运行

按照规定对锅炉进行年度检验,确保设备设施安全运行。锅炉大气排放及除尘器检测取得报告。排污许可证及叉车报备办理工作。及时对灭火器进行充装,消防水带更换,确保正常使用。

(四)开展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

年初应上级政府部门要求开展“双体系”工作:和政府推荐的第三方安全科技公司签约,成立“双体系”创建小组,协助第三方对公司进行风险辨识分级和隐患排查。制作公司“双体系”创建公示牌,风险告知卡,四色图,整理所需相关资料。通过建安区安监局初审。

(五)积极迎接检查,全面开展上级倡导的各项活动

今年来环保形势严峻,省环保厅检查督查不断;市.区环保局检查可谓频繁,大气污染“三级管控”不定时开展造成停产现象时有发生;建安区安监局组织专项检查若干次,通过这些监督检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这是我们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我们在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各项监查的同时,也就势开展了专项行动、认真排查隐患,从源头、过程、细节上对生产加以监管。

(六)协调工作

与政府职能部门沟通协调,地方关系及周边环境维护。配合工程部,生产部完成垃圾池建设及部分生产线环保设施提升改造。

二、存在的问题

(一)环保管理业务不够熟练,有管理不到位现象

在环保管理工作中,由于自身经验不足,目前国家环保形势严峻,政策法规要求标准高,验收许可准入门槛不断提高。所以环境监测、报告评估、环境监查、以及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废气处理设备安装、调试、验收、备案工作中有很多做的不到的地方有待完善。

三、2021工作计划

(一)完善体系制度,明确各级责任

根据公司实际,借鉴其他公司先进管理经验,逐步完善管理体系,修订管理制度以及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各岗位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进一步强化监管人员的责任落实,进一步搞好安全环保管理工作。

(二)做好安全环保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水平

在安全培训教育上突出重点,针对不同工种加大学习专业知识频次,考核严格把关。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多讲一些浅显易懂的道理,多举一些身边的实例,按专业集中培训。从业人员逐步熟练安全操作规程,提高专业技能,从根本上解决操作能力不足、安全环保意识差等问题。

(三)强化监查整治,落实闭环管理

把预防预控和隐患治理作为安全生产的主要任务来抓,真正做到措施落实到位,防患于未然。特别对锅炉等特种设备的管理,加强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和人员管理,加强现场和人员的安全防护,消除由于管理不到位造成的漏洞和隐患。认真开展定期、不定期的安环大检查,加大检查与整治的力度、深度,及时、认真整改各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做到检查、整改、复查执行到位。

(四)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防范能力

公司要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体系管理,完善事故预警和应急救援预案的修订,增强对各类事故预防和处置能力,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人员、器材和设备,做好应急物资储备,搞好应急演练,做到事故发生后有条不紊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保障职工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事故损失。

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贯彻执行集团公司的各项要求,认真履行本部门职责,加强现场安全环保检查,确保实现公司安全环保目标的实现。

(五)、认真落实安全环保管理职责。

1、修订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种规章制度,组织员工培训学习,并通过检查与考核督促各部门、各岗位责任制落实。

2、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加强对安全环保台帐资料的管理。

3、加强对各部门生产现场的安全、环保管理。

(六)、狠抓直接作业环节制度的落实,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

1、规范作业票证管理。加大对现场作业的安全监管力度,严格落实作业危害识别。本年度将针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定岗定职,严禁非特种作业人员进行高空、动火等特种作业。

2、针对外来承包人员,安环部将一律实行签订《外协施工安全协议》,并交代使其严格遵守本公司管理制度。

3、加大安全检查的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检查。将日常安全检查、节假日综合安全检查、季节性安全检查、各职能部门专业检查等形式有机结合,规范检查行为,严格考核落实,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及时整改到位。

(七)、加强消防管理工作

1、按照公司《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严格管理消防系统。对于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重点装置、要害部位消防系统存在的隐患要重点检查。

2、规范消防管理。对消防设施和器材进行统一管理,建立维护台帐,定期检查维护。

3、加强日常消防巡检,继续修订完善消防应急预案。

(八)工作建议

随着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安全、环保形势日渐严峻,安环部人手严重不足,根据河南省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条例和环保法规,建议配备相应的安全与环保专职人员(2-3人),以满足今后公司发展需求。

篇2

关键词:企业;绩效管理;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 A

一、专业管理的的目标描述

1.专业管理的理念和策略

绩效管理是个系统工程。绩效管理是企业战略、资源、业务和行动有机结合的完整体系。延安局在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绩效管理体系工作中,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坚持系统管理和过程管理,遵循“前馈控制、过程控制、反馈控制”原则,建立统一规范、上下衔接、左右协同、全方位覆盖的绩效管理工作机制,完善配套保障支撑体系,强化目标管理,突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注重文化氛围营造,有效提升企业整体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2.专业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在构建和实践绩效管理体系的过程中,S公司切实按照公司集约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坚持“总体设计、强化责任、明晰考核、突出应用”的总体原则,有序开展绩效管理各项工作。

一是在绩效诊断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确立了绩效管理的原则,即理念与导向的统一、绩效框架的统一、绩效流程的统一和绩效责任的统一。

二是进一步明确标准化理念,积极推进绩效管理制度建设,广泛动员各层级员工积极参与,有力地保证了绩效管理工作的可控、在控和能控。

三是积极探索长效机制建设,将绩效考评的结果应用到奖金分配、工资调整、评优评先、岗位晋升等方面,并在员工成长方面积极应用,并形成长效分析改进机制,对各项绩效管理的制度标准、结果应用等方面进行完善,寻求突破,真正建立起绩效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S公司结合《全员绩效管理实施细则》,修订完善《全员绩效管理办法》,建立明确了绩效管理组织体系和职责,明确了绩效管理相关部门职责;建立绩效经理人制度,明确了不同层级员工的绩效考核方法,强化目标落实和考核管理,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实用的全过程绩效管理体系。

1.专业管理工作的流程图

2.主要流程说明

2.1积极实践探索,明确工作思路

一是确立了“以人为本、和谐共赢”的绩效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强调人在企业中的突出地位,弘扬现代企业的价值观,注重企业的全过程管理;“和谐共赢”强调自我和谐、人际和谐和人企和谐,实现职工更优秀、企业更卓越。

二是建立了以组织绩效、员工绩效为核心的绩效管理制度。以部门(单位)业绩考核为主线,强化全员绩效考核建设,全面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三是明确了“双赢、双效、双激励”的绩效管理目标。“双赢”,即实现企业发展和职工素质提高双赢;“双效”,即通过绩效管理提高工作效能和效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双激励”,即把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有效结合。

2.2以目标管理为基础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

根据公司业绩考核和企业负责人考核的关键业绩指标,结合S公司总体的工作目标要求,按照流程清晰、责任明确、突出核心的思路,全面梳理组织层面、部门层面、岗位层面的绩效指标,修订完善《S公司部门(单位)年度业绩考核办法》,根据各部门、单位的经营范围和业务重点,明确各部门、公司的年度业绩考核指标及考核指标目标值,重点加强对关键业绩指标和重点工作任务指标的考核,明确考核分值,明确考核结果的应用方向和应用力度,不断加强部门业绩考核,提升部门总体执行能力。

建立了完整统一的绩效指标库。明晰绩效指标分解流程,确保指标分解工作的层层落实。以年度绩效指标为例,主要设置了生产经营和管理类指标、安全生产管理指标和党风廉政建设等指标,年度业绩考核分为年度关键业绩考核、日常考评、公司领导班子综合评价和“四好”班子评价四个部分。年度关键业绩考核占40%、日常考评占40%、公司领导班子综合评价占10%。“四好”班子评价占10%。如:年度关键业绩考核指标以各部门(公司)年度业绩考核责任书确定的指标内容为准;日常考评指标包括以下15项量化指标:部门(单位)年度目标任务(包含综合计划、同业对标等指标)、月度重点工作及任务、安全管理、党风廉政及反腐败工作、重点工作督办及内部管理、财务及资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及文明建设、维护稳定及舆情监控、物资集约化管理、行风及优质服务、信息化管理、职工培训、新闻宣传、后勤管理。最终建立公司级指标85项,部门级指标约450项,班组级指标约320项,班组级指标约2900项,共计约3670项,绩效指标覆盖全公司主业各部门、班组、岗位。

2.3以强化责任落实为核心的绩效管理责任体系

长期以来,电力行业专业化管理色彩比较浓厚,企业化管理色彩相对不足。与之相对应,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各级人员重视“管事”,忽视“管人”,轻视“绩效”。而根据现代绩效管理体系要求,各层级人员在担任业务负责人的同时,要对职工的绩效状况进行反馈,而且要关注职工的培养与发展,对职工的能力提升进行指导。S公司通过制度办法建立和固化了各层级的绩效考核制度,细化落实了责任体系,并以此作为贯穿整个绩效管理制度的主线,将绩效责任作为绩效管理责任链条的核心和关键环节,形成主管领导对主要领导负责、中层干部对主管领导负责、员工对中层干部负责、主要领导对员工负责的全过程管控体系,既保证了绩效责任和压力的层层传递,也体现了对员工的人文关怀。

2.4以闭环管理为导向的绩效管理流程体系

从组织和个人、年度和月度、目标设定和结果考核等三个维度,明晰绩效管理流程,即组织年、月度绩效目标设定和结果评定,个人年度绩效目标设定和结果评定,个人月度绩效结果评定。在实施过程中,形成主管领导、职能部门、基层单位之间多维互动的绩效考核体系,就绩效考评的结果进行沟通或面谈,共同制定绩效提升计划,从而实现了绩效的闭环管理。

2.5以深化激励为目标的绩效配套保障体系

全面梳理了岗位说明书,进一步明晰了岗位职责,避免了绩效责任的重叠和真空。初步建立不同岗位状态下的薪酬分配模式,形成与员工发展相适应的岗位成长机制,加大薪酬向一线、重要岗位倾斜力度,进一步理顺了收入分配关系。同时,将导师带徒、技术比武、竞赛调考、科技进步纳入薪酬激励,进一步提升薪酬激励作用。

2.6以突出应用为重点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一是修订完善《S公司中层干部考核管理办法》,明确中层干部考核的重点,以强化工作执行、提升工作效率为核心,全面加强对中层管理人员的“德、能、勤、绩、廉”等全方位的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和方法,明确中层干部考核结果的应用方向和应用力度,将中层干部下一年度薪酬水平和年度兑现奖与中层干部考核结果进行有效挂钩,不断激励中层干部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执行力。如:年度考核结果得分排名为前10名(含第10名)的,下一年度内执行岗位所在归级区间薪酬待遇上限;年度考核考核结果得分排名为11-30(含第30名)名的,下一年度内岗位工资维持原待遇不变,奖金系数执行所在岗位归级区间上限;年度考核结果得分排名为中间名次的,下一年度内岗位工资、奖金系数维持原待遇不变;年度考核结果得分排名为后10名的,下一年度内执行岗位所在归级区间薪酬待遇下限;年度考核结果得分排名为后3名的,下一年度内执行岗位工资所在归级区间下限,奖金系数按照所在归级区间下限的基础上下浮0.1执行;年度考核结果得分前10名的中层干部中选拔推荐3名作为公司年度先进生产(工作)者。

二是修订完善《S公司员工考核办法》,明确员工考核主要以工作业绩考核、工作能力考核和工作态度考核为主,实行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日常考核以月度绩效考核为主,主要考核员工的业绩和劳动纪律,年度考核以横向互评、纵向考评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评价,加大考核结果的应用,明确考核结果的应用方向和应用力度,将员工下一年度岗级薪酬水平与员工年度考核结果进行有效挂钩。员工年度最终考核结果,按年度最终考核得分划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四个等级,员工年度考核结果将作为岗位变动、薪酬分配、教育培训、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优秀”在下一年度内,执行所在职级薪酬待遇上限;“良好”在下一年度内,岗位工资不变,奖金系数执行所在职级上限;“合格”在下一年度内,岗位工资和奖金系数不变,下一年度评先选优和后备干部推荐原则上不予以考虑;“不合格”在下一年度岗位工资和奖金系数执行所在职级下限,下一年度的进修、评先选优和后备干部推荐原则上不予以考虑;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的员工,在下一年度内,岗位薪酬待遇可上浮一档(管理岗位最高不超过8级管理岗、技能岗位最高不超过1级技能岗);连续两年被评为“不合格”的员工,岗位工资和奖金系数均下浮一个职级,按照新职级的下限岗位工资和奖金系数执行;年度考核结果为优秀的员工优先享受参加教育培训、进修、评优评先和后备干部推荐的待遇。不断激励员工改进工作方法,提升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

3.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保证体系

3.1建章立制,强化组织与制度保障

要持续有效开展绩效管理,理念输导与机制保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S公司从强化组织保障入手,成立了各层级绩效管理领导小组,加强对绩效管理工作的领导。强化对绩效管理工作的管控和指导,制定S公司《部门(单位)业绩考核办法》、《中层干部考核办法》、《员工考核办法》和《全员绩效管理办法》等制度,修订完善员工岗位说明书,出台配套实施的相关细则。通过以制度的形式明确绩效管理组织与管理机构,实现了组织与制度保障的有机融合,保证了绩效管理工作的常态化和有效性。

3.2文化引领,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职工是绩效管理的主人。要想使绩效管理工作真正落地,必须发挥好“参与管理”的作用,切实让广大职工参与绩效管理建设应用的全过程。为此,S公司采用专题会议、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手册、网络信息、热线电话答疑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绩效管理的理念、方法和系统操作培训。为绩效管理工作的高效推进和扎实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评估与改进

1.专业管理的成效

通过实践,S公司绩效管理的制度日臻完善,并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有了初步成效:

一是在管理理念上,已经初步实现“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S公司以绩效标准化为载体,以深化结果应用为基础,全员绩效管理的理念得到了落实,人力资源部门的行政事务性职能逐渐淡化,人力资源部门的角色和职能也得以重新定位和释放。

二是在管理重点上,逐步由“绩效考核”向“绩效管理”转变。以前,各部门、单位绩效考核的职能普遍分散,各种考核办法自成体系,考核指标粗细不均,考核的内容与全局目标的关联不够紧密,考核的资源也得不到有效利用。而通过建立统一的绩效管理体系,安全生产、党风廉政、生产经营和管理、经济责任制等各项考核办法整合在了一起,并形成了企业管理制度的核心。

三是在管理模式上,逐步由“重视管事、忽视管人”向“管人管事相结合”转变。通过明确各层级员工绩效责任,各级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责有了重新定位,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加关注员工的绩效提升与能力发展。

四是在管理效力上,逐步由“均等文化”向“高绩效文化”转变。以前,各部门、公司对于员工相对缺乏有效的绩效管理办法,企业安全生产、电网建设等业绩的压力往往停留在单位领导、职能部门层面,没有真正分解和传递到广大员工身上,平均主义、“大锅饭”的现象比较普遍。通过建立现代绩效管理体系,将组织绩效与员工绩效紧密结合,真正激励先进,鞭策落后,形成追求高绩效的企业文化。

通过开展全员绩效管理工作的实践,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优秀的绩效文化,是顺利开展绩效管理的前提。只有强化执行,努力探索,逐步建立起具有生命力的绩效文化、构建注重实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全员绩效管理工作才能全方位顺利开展。

(二)坚强的组织领导,是深层推进绩效管理的关键。绩效管理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仅靠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可能把工作做好,需要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部门、员工共同参与和协调推进。

(三)实用的管理制度,是实施绩效管理的长效保障。管理的变革常常伴随着制度的创新。全员绩效管理要实现长效运行,必须要有好的管理机制和制度保驾护航。只有将管理的责任、流程和结果应用等内容以制度的形式加以明确,全员绩效管理工作才能实现常态运行和长效应用。

2.今后的改进方向

绩效管理工作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系统工程。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强化工作执行,实践机制创新,以落实公司战略为核心,在提管理、保质量、强基础等方面抓落实,将高效工作与绩效指标相结合,工作提升与创新实践相结合,转变观念与绩效文化相结合,不断完善绩效管理制度保障体系,强化绩效考核落实,不断提高绩效管理的管控力、执行力和创新力,为企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本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玺.最新企业薪酬体系[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年.

[2]黄毅.K公司薪酬体系设计与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3]安鸿章.岗位评价研究[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年.

[4][美]迈克尔・阿姆斯特朗等著.员工薪酬管理与实践手册[M].李剑锋等译.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

篇3

地勘单位在明确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后,要充分利用本单位的网站、宣传栏等平台,特别是通过各类会议、简报、文件等多种形式,对精细化管理的内容、要求、步骤进行集中宣传。只有精细化管理的内涵本质、重要意义和预期成效等重点内容,被单位领导、中层干部和全体职工认真领会、充分理解、形成共识以后,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工作重点、重要环节和工作流程才能得到程度较高的落实,才能获得更大的管理成效。精细化管理重在管理的过程,在每一个管理环节里都会有所体现。这就要求每一名员工都要立足于自身岗位,把精细化管理理念进一步落实到具体实践中,体现在每一项实际工作上。

二、从精细化管理制度建设入手,构建规范的管控体系

地勘单位首先在全面分析现行制度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企业运作模式构建内部控制规范,逐步完善工作流程、工作标准、职工行为等规章制度,在预算和成本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体系等方面,构建全面、规范、严格的制度体系。在管理控制方面,要结合地勘单位的发展特色、目标任务,研究制定细致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并做到及时反馈情况,不断纠错纠偏,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

1.建立预算管理体系和成本管理制度,实现全过程的全面预算管理。要结合地勘单位的实际情况,通过科学测算确定单位的全面盈亏成本费用指标,建立成本分级控制的资金收支预算模式,将所涉成本项目逐项分解落实到具体操作部门。

2.建立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实现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要以国家出台的有关生产标准、规范和流程为基本原则,结合地勘单位的行业特点、生产标准和工作要求,组建成立高规格的质量监控领导小组,严格按照生产、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实施全面的质量监控。

3.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实现全过程的安全管理。要以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为基础,消除人的不稳定因素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地勘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逐步建立定期隐患排查、检修检查、安全培训、岗位作业等安全管理制度,从“人、机、物、环境”等各个方面全面提升地勘单位的安全生产水平和能力,推进安全生产的长效管理,从而实现安全管理系统流程精细化和安全细节管理精细化。

4.创新风险防范理念,强化风险意识,完善风险制度。地勘单位在企业化运营的环境下,机遇前所未有,风险也不可低估。要科学分析外部环境,增强决策责任意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识别、预警和防范机制,实现对经营风险、市场风险等各种风险的有效防控。全面运用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风险承受等风险化解应对策略,促进地勘单位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地勘单位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实施精细化管理需要有充足的准备,做大量细致的工作。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本质内涵就是以制度为依据,最终实现提高管理效率和企业效益的目标。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基础管理不断规范细化,严格执行。要针对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及时反映研究应对办法,不断完善、随时补充各项工作制度、工作要求和工作标准,构建既科学规范又容易操作的制度体系,使地勘单位在改革发展和动态管理中不断创新,推动精细化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三、以完善监督考核机制为抓手,建立健全精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地勘单位在不断完善企业化管理体系的同时,要严格落实职工岗位责任制,细化各项工作标准、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的考核,及时总结分析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跟踪制定改进方案,使精细化管理工作体现在每个岗位和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中。在推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及时总结评估精细化管理实施效果,对于成效明显的部分要大力推进,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要以标准和制度体系将精细化管理工作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为,并根据条件的变化和发展的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精细化管理工作机制。要通过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建立起“人人有标准、事事有考核、时时有规范、处处有监督”的长效机制,不打折扣地落实精细化管理的工作要求,从而实现管理和效益双提升。

四、结语

篇4

关键词: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卫生经济管理;公立医院改革

1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理论阐述

1.1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含义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管理制度,是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是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治理机制,能够促进社会办医健康发展,推动各级各类医院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3]。

1.2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体系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包括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内部管理囊括了医院内部组织管理、业务管理、运营管理等方面,从微观角度入手,在医院内部建立医院章程、决策机制、医疗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后勤管理等制度流程,理顺医院运营管理涉及的人、财、物、技术、信息,提高医院运营效益[4]。外部管理包括政府办医制度、补偿制度、监管制度、医疗保障制度等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从宏观层面着手,理顺医疗服务体系的结构布局以及医院与政府、行业、社会之间的关系。

2现代医院经济管理制度建设的任务

根据[2017]67号、[2018]83号文件精神,“财务收支、预算决算、会计核算、成本管理、价格管理、资产管理等必须纳入医院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建立健全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财务报告、信息公开以及内部和第三方审计机制,三级医院全面落实总会计师制度,确保经济活动合法合规,提高资金资产使用效益[5]。公立医院作为预算单位,应构建现代医院经济管理架构,确立经济责任制;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对预算执行的控制与评价;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行医院全成本核算,加强科室成本核算和成本管控,逐步实现医疗服务项目、病种成本核算;重视经济运行分析和行业分析,完善财务报告体系,提高信息质量;三级公立医院应设总会计师,统筹管理医院经济工作;加强医院内部审计监督,定期进行经济风险评估[6]。

3医院经济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3.1全面预算制度约束力薄弱

目前医院全面预算制度的作用局限于为预算编制提供指导,对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绩效评价等职能发挥作用不大,制度层面对医院运营管理的约束力比较薄弱[7]。《预算法》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应当上缴国家金库,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占用、挪用或拖欠。对于法律有明确规定或经国务院批准的特定专用资金,可以依照国务院的规定设立财政专户”,医院在实际编报预算时,医疗收入并不上缴国库,也没有存入特定的财政专户,缺乏有效的外部约束机制。

3.2成本管理制度设计滞后

近年来医疗服务需求持续增长,公立医院规模快速扩张,部分公立医院的成本效益理念滞后,制度设计落后于市场和行业的发展,缺乏科学化、精细化的成本核算制度,成本控制意识不足,缺乏规范性的成本控制措施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导致医院经济运行分析缺乏成本数据支持,不利于医疗资源优化配置。以科室成本核算为例,除了直接费用直接归集到临床科室,公用支出、管理费用、医辅科室成本、医技科室成本需要经过多级次的分摊,数据收集、分摊方法都需要经验判断,程序复杂,政府制度层面缺乏统一指导,这样计算出来的成本数据的可靠性、可使用性并不理想。

3.3财务报告制度指导性不强

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公立医院预决算报告制度暂行规定》是公立医院编制财务报告的现行依据,可参照的财务分析框架主要由纯财务指标构成,只有定性分析,缺乏定量分析依据,预算执行、成本管理分析内容较为简略,缺乏专项业务运营分析、战略分析、行业分析、风险分析的指引,按照这一框架做出的医院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比较局限,对财务报告撰写者个人的业务水平、分析能力要求很高,往往写出的报告耗时费力,实际对医院运营管理决策的指导意义不大。

4医院经济管理制度建设对策

4.1构建现代医院经济管理架构

建立“多位一体”的现代化医院经济管理组织架构,涵盖财务核算、收支管理、资产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内部控制、绩效管理、价格管理及内部审计等经济业务相关职能部门;确立医院经济责任制,明确领导班子成员的经济责任、部门和委员会的职能权限以及人员岗位职责,建立分管领导、部门领导、关键岗位人员轮岗制度和离任审计制度;健全经济业务议事、决策机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针对重点管理领域、重大经济事项实行集体决策制,成立医院运营管理委员会,下设资产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成本管理委员会、内部控制委员会、绩效管理委员会等组织,制定相关制度和流程图,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议事、决策职能[8]。

4.2加强预算绩效考核评价

医院应建立以财务、审计、第三方顾问组成的预算绩效评价小组,保证评价体系设计的中立性和专业性;按照项目执行部门、支出经济分类设置评价指标,运用平衡记分卡,衡量部门取得的业绩和不同支出的使用效果;建立预算绩效问责制度,明确项目考核标准、奖惩措施规定,将预算执行情况与部门绩效分配挂钩,加大预算管理制度对医院实际工作的约束力;建立预算分析报告制度,按季度、半年、全年编制预算报告,加强预算分析,为预算绩效评价提供辅助;建立财政资金风险防范机制,对国库集中支付、电子签章保管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资金安全;自2019年1月起公立医院执行新的政府会计制度,规定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实行“平行记账”“双功能”“双基础”和“双报告”,医院应尽快配合政府会计改革对预算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4.3建立全员参与的成本管理制度

全成本核算是一项庞大、繁杂的工作,成本中心覆盖了医院各个科室、各个员工、各项业务,成本管理制度的设计建立,需要全员参与,而不是成本会计一个人的工作,更不是财务部门一个部门的工作[9]。医院应建立成本管理领导小组,各成本中心设成本控制专员,要求每个员工理解成本核算的意义、核算程序、成本控制目标、成本控制措施、成本考核方法。只有医院上下全员参与成本制度的设计、完善过程,才能完整地考虑到成本核算的各种要素,准确地收集基础数据,设计出符合实际工作的成本分摊方案,不断纠正偏差,充分发挥全成本核算的优势,医院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才能得以提升。三甲医院全面落实总会计师制度有利于医院经济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实施,总会计师不能形同虚设,要作为医院领导班子的一员充分发挥作用,在其位谋其政,参与医院战略决策,建立健全制度,加强预算管理、成本控制,规范财务报告信息,为医院的经济运行保驾护航[10]。

参考文献

[1]温艳.基于供应链的医院物资集成化管理模式与方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篇5

关键词:投资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标准化

1投资公司简介

中交海洋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投资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整合优势资源,推进“五商中交”战略落地,对海南区域总部、分公司及在建凤凰岛项目等进行重组成立的面向海洋经济发展的专业化投资公司,于2016年3月完成工商注册,现有资产总额154亿元,战略定位是中国交建面向海洋经济发展的综合投资开发平台。

2投资公司安全管理的现状

投资公司内部采取“6+4”组织管理模式,包括6个职能部门和4个事业部:成立了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财务资金部、战略运营部、风险管控部和项目管理中心6个职能部门,负责公司人、财、战略、风险等核心资源和关键环节的把控。项目管理中心是公司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通过对各子(分)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环保的监督管理,保证投资项目安全目标的实现。投资公司目前主营业务有基础设施产业、邮轮产业、康旅及教育产业、南海资源开发与服务。涉及到的安全管理包括:建设项目策划开发、施工,酒店、物业、邮轮运营服务等多元化的管理。现投资公司的管理人员大部分是从事建设施工管理,在人员架构、专业性上不能满足当前投资公司的安全管理。下面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对投资公司的安全管理进行探讨。

3投资公司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探讨

3.1以构建综合管理体系、建设人才队伍为基石

投资公司应在公司权责手册上按事权划分明确管理界面,细化责任分解,规范管理流程,构建综合管理体系。在体系建设过程中,按照“统一策划、统一推进、统一运行、统一评价”的思路,明确公司各部门、各事业部管理责任,划分安全管理界面,体现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确保安全管理在基础管理过程中持续发挥推动作用。投资公司的人才队伍建设要与公司投资领域相适应,具有投资领域工作经验、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才能保障公司多元化投资项目的安全管理。

3.2以职业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为平台

建立健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环保体系是安全管理的保证。建立并完善职业健康安全环保管理责任制,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层层分解目标,层层落实责任,将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落实到人,构成“横向道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网络。其次,推行安全目标管理。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必须有明确的安全方针、安全战略目标、安全计划,把各个部门、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组织起来,逐级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使安全管理体系协调和正常运转。

3.3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就是将企业中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办法制订成统一标准,纳入规章制度贯彻执行。引导企业建立健全投资项目全生命各环节、各岗位的安全工作标准,严格执行行业规范、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强化监督管理,深入开展各专项活动,通过实现安全管理流程程序化和标准化,落实岗位安全操作,使安全管理工作条理化、规范化,避免职责不清、相互脱节、相互推诿等管理过程中常见的弊病。因此,安全制度管理体系流程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就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分析,使安全管理工作过程科学、合理,有秩序发展运营。

3.4以责任落实为主线

安全是效益的基石,隐患是事故的根源。投资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要以责任落实为主线,明确公司、各分(子)公司两级的管理责任,公司依据国家和集团要求制定相关管理制度、目标指标、相关活动并开展监督检查和考核、持续改进;各分(子)公司是投资项目的主导单位、安全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执行和落实公司的管理制度,达成目标指标,对投资项目的所有参建单位进行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通过责任落实,从源头上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3.5以企业文化为导向

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离不开人,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文化建设,培育企业安全文化,为企业生产经营和职工安全营造坚固保障线。企业领导要带头树立科学的理念,通过各项载体活动,传播安全文化管理,推动安全工作管理方式的创新与转变。利用企业网站、报刊、微信等多种信息平台建立安全文化栏目,定期刊登发表“我身边的安全典型事迹”和优秀投资项目安全管理经验,拓宽全员安全教育渠道。结合每年的“安全生产月”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观看事故案例影片等活动,广搭“舞台”,让广大职工参与其中,充当“主角”,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使职工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在思想上接受转变。

3.6以推行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为抓手

投资项目收益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管理水平的高低,而实现标准化施工是中国交建倾力打造“五商中交”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衡量投资项目所有参建单位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投资公司应以推行中国交建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为抓手,以确保投资项目安全为核心,以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为内涵,以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作业标准和工程流程为主要依据,以机械化、专业化、模式化、信息化为支撑手段,建立标准化项目管理运行机制,全面实职业健康安全环保的目标指标。

3.7以现场调研和隐患排查为手段

根据各投资项目安全管理的特点、难点和重点,开展现场检查和定期的安全隐患排查,并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是公司重要的安全管理手段。公司依据投资项目领域划分,由项目管理中心联合各事业部组织的专项调研、季度考核,对各投资项目施工、运营、服务等的安全管理和安全行为进行全面检查和监督,并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和抽查,将考核结果纳入投资公司对各子(分)公司的年终组织绩效考核当中,与管理人员的个人绩效工资挂钩,有效地改善了现场的安全管理。

4结束语

篇6

关键词:低油价;用工总量;控制;降本增效

油价下行给石油企业带来巨大冲击和影响,迫使企业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调结构转方式步伐,促进整个石油行业走出一条低成本发展之路。面对挑战与机遇,我认为要迅速转变思想,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寻求对策,哿ν心迎战低油价。

一、当前面临的形势分析

低油价下影响公司发展的人力资源问题主要矛盾是:用工总量控制及队伍结构调控与刚性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面对低油价的形势与挑战,2016年公司用工形势十分严峻:公司迎来员工退休高峰期,一线队伍老龄化严重。油田公司采取多种措施加大用工总量控制力度,继续严把入口关,压缩各类指标,并对公司部分指标下达了工作目标,多措并举几乎将公司人员补充渠道卡死。员工退休而人员补充渠道缩小,队伍结构性缺员现象严重,将出现人员无力应对项目、岗位、新增工作量的需要。因此,如何在有限的编制空间下优化人员配置,有效盘活用工存量,满足自然减员及业务量增加带来的刚性需求,将成为我公司的首要问题。

二、严峻形势下的应对策略

面对油价持续低迷、效益下滑等挑战,我们应本着 “持续降本增效”的工作要求,积极探索应对措施,发挥科学管理增效益作用,为公司持续稳健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和人才保障。

(一)优化完善用工模式,提高组织运行效率。一是在保持公司机构编制管理架构整体稳定的基础上,优化组织机构设置。以“降成本、减层次、精干管理人员”为重点,完善各机构的工作界面,优化整合重叠业务,特别是做好公司机关、直(附)属单位的工作界面梳理、科室设置和编制定员工作,确保上级工作落实不漏项、下级工作有组织。及时修订岗位职责描述,分配岗位职责、明确工作权限和任职条件,推进一人多岗的复合型岗位设置,优化岗位结构,持续减少管理层次,提升组织保障力。

(二)建立公司内部人力资源配置平台,有效盘活用工存量。通过用工分析,及时把握公司空缺岗位和缺失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在公司及所属单位机关鼓励一专多能、一岗多责、定期轮岗的管理模式,打破“一人一岗”,“一事一岗”的局限,推进公司人力资源余缺调剂,有效盘活用工存量。

(三)深化定员对标管理,加大定员定岗专项调研力度。对公司机构编制进行逐级分解,总结提炼简洁有效的定员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机构定员标准,优化基层排班定员,提高劳动生产率。探索定员跟踪调整变更体系,充分结合生产、安全、设备管理流程,摸索以工作强度和劳动效率为依据的新的人力需求测算方法,本着“精干、高效、从紧”的原则,核定岗位定员,定期进行岗位分析,针对工作技能单一、工作量偏低的岗位进行优化,确保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个人才能的有效发挥,减轻公司负担。

(四)优化基层劳动组织模式,全面掌握分析基层的工作内容和岗位设置,推行更加优化的轮班倒班制度,优化班组内部人员配置,促进兼岗并岗、优化排班的实施,实现人与岗位工作量的合理匹配。优化人员搭配,提升技能水平。做到强弱搭配、新老搭配、性格搭配,提升员工综合素质,促进人员配备精干高效。

三、强化员工队伍建设,为降本增效提供有力保证

立足于公司业务发展需求,科学培养各类人才,大力建设以一专多能、一岗多责等复合型人才为主的新型高效员工队伍。积极开展管理者能力培训,拓宽管理人员专业视野,丰富管理知识,自主提升管理水平。大力推行兼岗轮岗、一人两岗等措施挖掘员工潜力。倡导分工与专业化协作,打破“专人专岗”的局限,解决业务领域无交叉、岗位协作困难、工作效率低等问题,着力打造知识丰富、管理能力与执行力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管理人才队伍;通过全面推进专业技术后备人才培养以及开拓完善专业技术人员“双序列”成长通道,建立健全核心骨干人才梯队,打造具备技术支撑能力的专业技术队伍;不断强化员工素质,将操作岗位员工纵向的技能等级成长通道拓展为横向的“一专多能”成长通道,打破工种和岗位的界限,在基层单位间推行操作岗位轮换交流制度,灵活配置人力资源,着力培养一支“主岗精、多岗通”的技能过硬的复合型操作员工队伍;充分发挥劳务项目用工“蓄水池”的作用,完善“能进能退、有奖有罚”的管理机制,不断提升项目用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建立并落实优胜劣汰的考核机制,实行统一的奖罚标准,强化业务素质、工作表现和业绩考核,不断促进项目用工增素质、学技能、快成长,成为推动公司发展的骨干力量。

四、细化用工管理行为,有效提升管控水平

篇7

__石化医院20__年按照卫生部统一安排,继续深入全面开展医院管理工作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思想重视,组织有力,确保实效

根据卫生厅和市卫生局的要求,医院把深化管理年活动作为全面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树立医院良好形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医院党政领导多次组织学习,进行研究布署。年内制订下发了《继续深化全面开展医院管理工作》、《深化管理年督导检查方案》、《完善医院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的安排意见》、《医院质量、安全、服务质量核心检查方案》等重要文件,把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健全质量、安全、服务、费用、各项制度、建立医院科学管理长效机制为核心,作为开展管理年活动的出发点。提出了“从病人满意的地方做起,从病人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强调以科学务实、查找差距、持续改进、取得实效作为本次活动的要求,全院员工做到了思想重视,行动统一,步骤协调,保证了活动的深入开展与进行。在今年管理年活动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新的做法:

1、引进先进理念,提升管理绩效

医院开展了“引入杜邦安全理念,形成医院安全发展模式”和“推进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确保病人利益”为中心的质量、安全、服务管理体系优化完善工作。按照《自治区医院管理评介指南》的要求,建立了直线安全管理责任制、核心质量安全检查制等科学化管理网络,开展了以“过程控制、标杆学习、流程再造”为主题的持续性质量改进活动。

2、突出“以病人为中心”的建院思想,注重实效与执行力提升

医院20__年提出全院所有资源都要服务于病人服务,制度建设要从符合性向有效性进行转变,强调以提高院、科二级质控水平为目标,简化管理流程,反对形式主义,杜绝盲目强调管理而增加基层负担、损害患者利益的行为。医院年初开始重新进行了网络化制度平台建设,并实现了管理活动的无纸化。

3、提高全员素质,规范服务行为

医院在加强核心制度检查与完善的同时,注重服务素质和环境的改善与创新。医院结合反商业贿赂活动及卫生部医务人员自律规定,组织了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思想教育与培训工作,全院所有员工接受了管理年知识培训与考核,并下发了管理年简报,对活动开展加强督导。有32篇管理年活动心得获得了专题征文奖。医院在规范收费管理、营造舒心环境、提供诚信服务方面加强了管理及创新。今年上半年,共有15个项目获得了服务创新奖,共收到病人锦旗14面,感谢信38篇,病人满意度得到不断提升。基本形成了院有督导,科有布署,自主创新,持续改进的良好局面。

二、强化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为强化医疗质量,医院年初提出了医院安全工作的主要方针:全面导入以人为本的杜邦安全理念,推行直线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一岗一责”制,强化安全培训、安全投入和监督检查,强调用最严格的手段,调动全院一切资源,确实提高安全风险意识和职业素质,重点抓好围手术期和特殊操作的安全准入与管理,抓好各类意外事件的风险识别与防范,杜绝重大人身伤害事件,把我院真正建成具有较强安全发展模式的医疗机构。

具体采取了以下做法:

1、以科级质控为中心,建立可操作的管理制度网络

医院年内进行制度平台重建,除机关职能部门完善了各自程序文件外,要求各科室按照国家、行业规范,结合自身业务流程,制订符合实际的管理文件,要求各科室主任、护士长负责牵头进行业务活动的风险评估与分级控制,负责完善重要操作的质控文件及风险告知书,建立可持续优化的安全预案及分级管理责任制。科室每月要进行一次安全分享或预案培训活动,建立完善的安全事件管理制度。使质量管理工作以院级质控为主,向科室自我管理进行了转变,安全管理工作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进行了转变。

2、落实、完善核心法规与制度

医院在自下而上开展风险评估、质量关键点识别的基础上,按照相关法规和医院管理指南的要求,确定了医院核心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框架,并对核心制度实行了定期评审,动态修订,建立了核心制度可循和优化机制。

为保证核心医疗制度可落实,医院建立了全员安全管理制度:

⑴院长负责全院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理念导入、制度执行、检查的运行和监督。医院质量安全目标的落实情况,作为院长主要工作业绩,纳入向职代会述职内容,接受考评。

⑵医院行政副职和职能部门领导对本职范围内安全工作实现直线管理,每月至少召集一次安全现场协调会议,完成一项以上质量安全文件的修订,并完成月度核心检查与考核。

⑶科室负责人质量安全目标纳入院长方针责任书,负责科室质量安全直线管理。

⑷全院副高职称人员、医护 主管必须参与科室安全管理与监督分工,参与医院组织的各项安全管理活动,与绩效考核挂钩。

⑸全员员工对本职工作质量安全负直接责任,可通过院长信箱、安全建言等方式参与全院安全改进工作。

医院建立了月度核心安全检查制度,完善了各医疗委员会检查及参谋作用,医院在安全奖励基金之外,20__年建立了月度质量安全专项奖金,重要质控环节实现了刚性管理、奖罚并举。全院广泛树立了“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差错与缺陷是宝贵的资源”。医院完善了事故、差错、缺陷上报和调查统计制度,院部保留对重大差错和事故的处理权,对一般差错和重大缺陷实行“及时上报、吸取教训、重在分享”的管理方法。院内建立了科室风险岗位分级制与专项奖励基金。建立了完善的质量、安全方针与目标,强调各类风险业务没有标准不能开展、没有明确安全责任不能开展、没有安全沟通、准入审批和相应培训不能开展。经过努力,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实效。20__年以来,我院重大医患纠纷为零,病人投诉及各类差错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

3、加强法规执行力,规避医疗风险

年初,医院认真组织对首次负责制、查对制度、文书书写制度、药品处方制度等重要医疗行为进行了广泛的培训与整改工作。尤其在规范医疗行为、保证法规符合度;院感控制;技术准入;实验室质控;急诊能力建设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整改。

医院今年坚决把全院业务活动建立在“安全第一”前提下运行,制订下发了《医院十大安全理念》、《医院十大安全禁念》、《医疗事故案例》等安全学习材料,在安全管理上实行了“培训优先,正向激励、刚性管理、重在分享”等理念,风险业务及危险业务基本实现了审批、标准、责任、实施、评价等环节的安全受控。

三、创新医疗服务,体现顾客价值

为了优化流程、简化环节、合理布局,为病人提供方便、正确、友善的服务,医院今年进一步规范了各岗位部门服务标识、便民承诺,制订全院医疗服务指南。改造了急救中心、门诊和社区输液室。儿科为倒班职工提供了“患儿日托”服务,开展儿童早教和感统训练。医院在全院推行了围手术期护理宣教及康复指导,各科制定重点宣传册和出院随访卡。各社区卫生站实现了检验单网络化就地打印。医院进一步推动了社区卫生工作,开设了社区维医门诊、康复门诊,开展了具有较高水平的“六位一体”卫生服务,儿保业务已全部进入社区。

为进一步提高急救能力,医院实行了“住院医师24小时急诊培养制”,急救中心实现了24小时“双车、3组医护”值班制,完善了事故警、急救警分级响应方案,为__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医疗保障。

四、注重诚信服务,增强医患沟通

医院把“诚信服务”作为医院品牌建设的立足点,提出要按照高标准服务业的要求,培育“以人为本”高效率的现代化服务体系,确保营造公众信任,体现医院价值。医院继续完善了窗口文明创造活动,用各种形式认真收集、听取群众意见,做到周周有措施,月月有改观。

医院把尊重、理解病人,保护患者隐私权作为今年整改的重点,门、急诊做到了“一患一室”对所有老年、体弱病人均做到了病人全程陪同诊疗。医院开展了工作环境“5S”创建评比活动,聘请民航物业公司承担病房保洁,成立了集中式病人服务中心,对慢性病人建立了出院随访和电话宣教制度。医院每月发行20__份“医苑”报,增强了医院与社会、医护与患者的沟通与理解,取得了良好效果。

医院完善了各类费用告知制度,设立了详尽的住院费用清单和收费咨询、解答、纠错制度,对特殊诊疗项目建立了医患双签字确认制度。为保证住院收费的准确性,医院建立了院内收费审计制度,医院每月对一级护理和危重、死亡病例进行专项核查,在住院处设立了出院费用再次审核岗位,保证了病人利益。

五、规范医疗行为,减轻病人负担

医院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诊疗技术适宜性、费用合理性作为科室及医务人员绩效评介的重要指标。20__年,医院奖金分配加大了对风险、技术、艰苦岗位的倾斜。全院总奖金的30用于临床医技科医务人员特殊补贴,其余部分纳入全院月奖分配,经济核算指标在临床、医技科的奖金分配中仅占15,全院杜绝了医务人员个人分配直接与经济指标挂钩的情况。

为进一步解决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医院将药费比、贵重药品比、平均住院费纳入科室月度考核。医院于今年设立了“平价病房”,将收治病人的日诊疗费用控制在60元/日以下。医院严格限制单价60元以上药品进入门诊,禁止该类药品进入社区。今年3月医院开设了平价社区服务站,设立了“平价体检”服务部,为本地600名低收入人群提供了“零利润”体检。

医院严格执行物价及医保收费条目,严格执行了市政府统一药品招标价格。对年消耗金额大于10000元的所有医用材料均组织了公开招标。

篇8

关键词:资金;集约化;管理模式

为全面落实公司集团化、集约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要求,国网河北泊头市供电有限责任公司紧紧围绕建立“全面集中、统一管控”资金集约化管控体系的目标,开展一系列有效措施,切实提升资金集约化管理水平。一是以银行账户管理为基础,搭建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平台。多方位清理整合账户,压缩管理层级,撤并账户;二是强化企财合作,统筹调控运作资金,资金管理成效明显。与中电财建立资金“一体化”协同运作机制,优化资金收付时序安排,实现资金存量、融资规模双降;三是推行大额集中支付和全业务、全集成电子支付,资金结算效率和安全管控实现双提升。电子支付比率保持90%以上,资金集中支付率达到85%,资金管理水平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工作描述

国网河北泊头市供电有限责任公司以服务“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为出发点,以深化财务集约化应用为主线,结合实际情况,夯实管理基础,发挥管理优势,建立符合本公司管理特色的资金管理模式。建立更加扁平、更加集约的账户管理体系。同时推进资金一体化高效协同运作管理。与中电财河北分公司建立了资金“一体化”管理协同工作机制,实施二级资金池透支业务,开展企财银三方长效合作机制,采取延迟融资、循环贷款、法人透支等方式,累计实现了压降融资规模,节约了融资成本。此外,建立严密高效的电子化结算体系

二、主要做法

以账户高度集中管理为核心,搭建集团化账户运行平台,提升账户管理效益。

一是以业务上划,机构撤并为契机,撤销公司农网工程、农维费专用账户,撤并直属单位、城区公司结算账户,合并基本账户和贷款账户,形成账户向上一级集约,开户金融机构向工、农、建三家银行高度集中的结算体系,实现资金结算“一口对外”。将全部帐户划分三级帐户,中电财分公司为一级帐户,省公司本部为二级帐户,省公司所属分、子公司为三级帐户,将资金在三级帐户中实现资金的上划和实归,二三级帐户中零余额,实现真正归集帐户。

二是以“大营销”电费账务地市集中为契机,督促各银行定制开发电费集团账户,实现县、乡镇电费资金的实时上缴,资金归集路径进一步简化。账户数量跨越式缩减,账户管控水平实现质的飞跃,为地市公司归集账户的增设留出空间,拓宽电费资金归集渠道。

三是制定下发《银行账户管理工作规范》,编制账户规范管理的实操手册,通过示例,业务处理模板、简易流程图等形式,为基层人员提供简便快捷的技术指导,实现“一册在手,人人能管”,银行账户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夯实。

三、强化措施

1.以财务公司为依托,强化资金统筹运作力度,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升

一是泊头供电公司与中电财河北分公司签订《资金“一体化”管理协同运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协同运作组织机构,明确双方职责分工,确立十个方面26项协同配合内容,深入基层现场调研,合作课题研究,共同探索资金管理的思路和方向,资金管理工作顺畅高效。

二是针对我公司间歇性、临时性融资需求多或现金管理服务需求高的情况,开展“资金池”账户透支业务,按周调度资金,压降备付,推迟融资。

三是积极组织开展资金预测工作,提升现金流预算对融资管理的指导性;加深资金需求分析,有序安排支付时序。

2.以安全、高效的资金支付方式,服务“三集五大”体系

一是强化标准流程管控,完善台账资料,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强化资金管理制度执行力度,建立资金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加强特殊资金安全管理,努力压降银行承兑汇票的收取比例,防范票据风险。

二是深入推进大额资金集中支付工作,制定《大额资金集中支付实施细则》,对集中支付资金申请单线上、线下双控,依托银财平台、多重电子签名,加强支付环节管理。

三是细化资金支付流程管控,全业务、各层级推广电子支付,实现财务管控系统对资金流的全过程、全天候监控,公司资金安全管控有力,结算方式快捷高效。

四、特色亮点

推进账户集约管控,实现地市电费账户全集中。积极服务“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全面压缩电费账户总量,拓宽收费渠道和方式,顺利实现管控系统电子对账功能。为更好解决资金集中支付和电费账户集约管理带来的银行账户对账工作量大、资金安全风险高的问题,积极探索,创新研究,开发银行电子对账功能。实现了自动核对银企双方数据,自动生成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一步提升银行账户对账准确性和对账效率。

五、实践效果

国网河北泊头市供电责任公司以财务集约化完善提升为主线,有重点、分步骤,全面推进,统筹兼顾,将资金管理工作进一步做深、做细、做实,建立了更加集中、更加高效的资金集约化管理体系。账户结构更加优化,资金实现高度集中。国网河北泊头市供电责任公司通过不断的撤并账户,优化资金归集路径,为资金集中运作,账户集约调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强化账户基础管理工作,实现账户信息动态更新,准确率保持100%,简化授权、挂接流程,账户监控率和集团账户挂接率均实现100%。账户管理成效突出。

压缩管理层级,账户管理更加精益化。电费账户撤并工作,实现直供直管县“零”电费账户,电费账户数量减少,账户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低于国网公司管控标准数量近80%,也极大的减小账户管理难度,展现账户管理新的高度。

资金高效运作,资金使用成本明显降低。为合理调控运作资金,国网河北泊头市供电责任公司按月开展资金需求分析,深化现金流预算管理,开展资金流变动曲线分析,开展内部资金“削峰平谷”工作,推进“资金池”账户透支业务,日均存量不断下降,资金运作效益明显增加。

资金支付方式优化,结算效率高效安全。依托中电财结算平台、财务管控信息化的集成对接,资金支付方式实现全面电子化。资金支付与现金流量预算有机结合,资金管控手段更加严密。在实施资金集中管控的同时,实现资金的有效、统一调度,极大降低基层单位资金沉淀,实现资金支付风险的可控、在控。

参考文献:

[1]徐利治.漫谈中小学课题的研究方法[M].科技教育出版社,2012.

篇9

关键词:焊接;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1.前言

高职和中职的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内涵之一,是技能型人才类型和层次结构科学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高职、拉动中职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在焊接特色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面,大力探索,勇于创新,建立了会员制的共建共享机制,充分调动了参与各方专业建设的积极性;同时,还建立了“三送四统一”的运行模式,充分共享专业资源,实现了中高职专业的整体优化升级,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2.建立“三送四统一”运行共享机制,实现中高职专业整体优化升级

(1)送教学进中职课堂。选派高职优秀老师到中职开展专业讲座、上一周专业课参与课程教学设计,有效提高中职学校专业课老师的教学水平。

(2)送资源给中职学生分享。精心挑选专业核心课程的优秀视频、课程项目、典型案例等优秀资源供中职学生分享,提高中职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效果。

(3)送招生就业信息进中职校园。协助中职学校进行招生宣传、就业指导工作,发挥我院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特色专业对接长沙经开区装备制造业职业岗位的特长,加强对中职学生就业形势、职业生涯规划的宣传引导,促使中职学生提前进入职业准备阶段。

(4)统一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通过高职、中职机械制造大类专业(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带头人的综合研究讨论、参与企业的指导、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审定,形成统一的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中高衔接人培养方案,作为指导参与方各自修订本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

(5)统一制订专业建设规划。参与方中高职各校的焊接技术类专业有着各自的专业特色和优势,在五年建设期里,专业建设规划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统一规划下进行,能更好地分配资源,更好地对接装备制造业技术标准。

(6)统一建立专业学习与管理信息平台。加强自主学习管理平台建设,建立衔接课程的空间课程、专业课程微课程和名师课堂、专递课堂、职业教育慕课,区院校企四方一起参与建设“机械制图”等五门核心课程。按照“人人参与、校校建设”的模式建设以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为主线的数字资源库。加强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实训实习管理和毕业生跟踪管理,通过网络管理平台,提升区院校企四方科学管理水平。

(7)统一制订学分制管理制度。建立学分制与弹性选课制,兼顾各类学习者的要求,设计中高职一体化的学分认可体系。对于中职高职统一课程与学分的转化标准,建立统一的必修与选修课程包,扩充选修课的范围,重视学生参与技能大赛、技术发明和创新创业获得的成果,并转化为相应学分。

3.完善“教师互派、定期研讨、常态沟通”的共培共享机制,建设焊接特色专业教师团队

建立中高职教师互聘互派制度。在专业建设委员的协调下,落实中高职院校之间教师、管理人员互聘互派,相互兼职运行机制。制订每学期不少于两次、区院校企四方参与的定期研讨活动,研讨主题至少包括:衔接课程内容、行业技术动态、专业技术难题解答和教学管理等,落实“定期研讨”运行机制。搭建沟通平台,把定期沟通与不定期沟通、专项沟通、管理沟通、教学沟通、领导沟通、教师沟通、学生沟通、家长沟通、区院校企四方沟通,落实“常态沟通”运行机制。

(1)组建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大团队。以省级焊接专业教学团队为基础,从中职、高职、合作企业选拔100名骨干,组建成由专业带头人引领的优秀教师大团队。共同制定教学团队工作细则、管理制度,共同落实师资培训培养计划。

(2)实施中高职教师“五个一”制度。每年高职院校选派优秀专业教师到试点中职,至少担任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和业务指导;每年中职教师至少到高职学院跟班学习一次;每位中职教师有一位高职教师一对一指导;教师团队中的兼职教师每年至少到试点中高职学校开展一次教学指导;每学期至少合作开展一次专题联合教研活动。

(3)落实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四个一”制度。每年教师团队中的中高职教师到企业实践一个月,参与一项工程项目,结对一位企业技术骨干,引入一项真实的课程项目,实现双师素质90%以上。

(4)完善中高职教师系统培养、分层培养的培训体系。针对中职教师液压技术、PLC技术的薄弱和高职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不足的情况,我院每年组织开展校本培训,确保每名教师每年参加校本培训30课时以上;通过企业顶岗实践、国内外培训进修等方式健全“合格教师一骨干教师一专业带头人一教学名师”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通道,每年选送教师参加国内培训30人次,国外培训10人次,逐步达到人均每年3天次的外出培训目标。

4.根据岗位群需要设置实训项目,配置实训基地设施,形成设备先进、功能完备、工位充足校内外实训基地

基于省级焊接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进一步完善校内外专项实训基地建设,中高职学校要按照技能掌握等级序列和复杂程度要求,配置减速器拆装、测绘、加工制造,智能制造、机器人、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数控加工设备、机器人操控设备、智能制造设备操作运用与维护维修等实习实训设施。

重点整合“焊条电弧焊技术应用”等五门衔接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场地,进行设备添置与改造,确保五门核心衔接课程每一个教学项目、每一个教学任务都有技术先进、真实的教学载体。

按“识岗、仿岗、跟岗、顶岗”的实训体系要求,在校外新建实习实训基地,使基地总数达到45家以上,满足各层次教师培训和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

5.共同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充分利用中高职院校技术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每年为湖南省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内的中小企业提供自动生产线系统升级改造、智能制造系统设计改造等技术服务两项以上,横向到账经费30万元以上。

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成立一个由中高职学校专业教师组成的服务团队,通过企业核心技术人员引领,积极投入湖南省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株潭试验区智能制造、互联网+等产学研活动,为本地区工业4.0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启动作出贡献,引领产业的进步和发展。

篇10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开展全方位、全链条、多层次的文化旅游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加强文化旅游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治理,做到不放过任何一个漏洞、不丢掉任何一个盲点、不留下任何一个隐患,有效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全区文化旅游安全形势平稳健康有序。

二、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

1.提高企业安全管理能力。推动企业制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若干规定,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2021年底前全区重点文化旅游企业通过自身培养和市场化机制全部建立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团队。

2.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建设。要求企业不断强化应急预案建设,多频次开展应急演练,保证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完善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承诺公告和教育培训等制度。

3.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企业规范制定分级分类排查治理标准,明确排查内容和排查措施,做到自查自改自报,实现动态分析、全过程记录和评价,防止漏管失控。

(二)进一步强化行业重点领域整治

1.加强旅游包车管理。督促旅行社选用正规的汽车公司,严格审查旅游包车车辆和驾驶人的资质,签订规范的租车协议,设置“导游专座”,重点督促旅行社加强境外旅游包车安全管理。加强导游(领队)的安全教育,在行程中,提醒司机安全驾驶,提醒游客安全乘车。与交通、公安等部门联合开展旅游包车隐患排查整治,对旅行社租用无资质车辆等违规违法行为,依法严处。

2.强化景区及周边客流管控。旅游高峰期要积极协调旅游集散中心、景区换乘站等重点地区加开临时交通,快速疏解客流。督促A级旅游景区依法核定并严格执行景区游客最大承载量,科学评估景区内重点区域和瓶颈线路的瞬时最大承载量,制定分流方案,优化游览线路。健全完善客流预报预警等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预案,采取预约、分流、管控等多种方式调控人员数量,严防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

3.抓好火灾防控工作。联合消防等部门对A级旅游景区、旅游星级饭店、影剧院、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娱乐场所、临时搭建舞台看台营业性演出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消防安全检查,重点检查消防通道是否通畅,消防设备是否完好,是否有疏散指示和应急指示灯,消防“四个能力”是否掌握,电气线路老化情况。督促山岳型A级旅游景区加强火源管控,严格控制野外用火,强化森林草原防灭火管控。督促文化经营单位和旅游企业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广泛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加强消防业务培训与演练,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4.严防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督促A级旅游景区、旅游星级饭店、影剧院、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娱乐场所、营业性演出场所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督促旅行社选择卫生信誉良好的餐饮单位就餐,要求导游人员加强预防食物中毒的提醒工作。督促旅游星级饭店把握好食品采购、加工和保存关,完善卫生防疫消毒、食品采购制度、食品留样制度,做好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工作,切实保障游客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5.落实特种设备安全检查。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对A级旅游景区、旅游星级饭店、影剧院、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娱乐场所、营业性演出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检查,重点检查设施安全,督促各企业定期维护特种设备,监控设施确保完善有效。

6.做好出境游安全监管。督促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加强出境旅游产品安全审查,持续做好产品质量把控,对有安全隐患的产品立即下架。督促出境组团社加强领队安全教育培训,主动提醒游客购买旅游意外保险。督促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及时关注外事、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的有关国家(地区)的安全预警提示,提高游客安全防范意识。

7.强化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督促旅行社密切关注汛情雪情预报,合理安排旅游线路,避免组织旅游团到汛情雪情团雾严重的区域旅游。指导A级旅游景区加强夏季、冬季隐患的排查治理,完善自然灾害防范应对措施,提高化解自然灾害重大风险能力。

(三)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素质能力

1.强化安全教育培训。要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对从业人员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掌握岗位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置措施,未取得特种设备作业操作证和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2.推动应急救援能力建设。要加强应急救援装备配备,健全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开展消防、特种设备、反恐防爆等实训演练,提高从业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三、时间安排

从2020年5月至2022年12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2020年5月)。制定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层层压实责任,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周密部署辖区三年文化旅游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二)排查整治(2020年6月至12月)。联合应急、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对本辖区文化旅游安全风险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检查,坚持边查边改、立查立改,实施闭环管理、对账销号,加快推进实施,推动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三)集中攻坚(2021年)。及时开展“回头看”工作,针对重点难点问题通过现场推进会、“开小灶”、推广有关地方和标杆企业的经验等措施,加大专项整治攻坚力度,落实和完善治理措施,建立健全文化旅游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推动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巩固提升(2022年)。深入分析文化旅游安全共性问题和突出隐患,深挖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和原因,梳理出在法规标准、政策措施层面需要建立健全、补充完善的具体制度,逐项推动落实。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文化旅游安全三年专项整治行动的重要性,坚持守土有责、服务大局,坚决克服形式主义、,认真推动本地区文化旅游安全整治行动。区文化旅游体育局牵头,会同区应急管理局、区卫生健康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消防救援大队、属地街道,建立联合工作专班,密切协作配合,加强组织领导,保障整治行动顺利有效开展。